青蛙写诗范文

时间:2023-11-27 00:27:18

青蛙写诗

青蛙写诗篇1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雨、个、们”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字。

1.识字写字。

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识字这一重要突破点,无论是识记,还是书写,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反复巩固。本着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一宗旨,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创造各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阅读理解。

有效利用课件和课本上精美的插图,课上及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阅读的重点,并通过理解读,师范读,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爱上阅读。

3.表达运用。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启发学生对于课文文本带来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想象,敢想并且敢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卡片。

2.搜集关于小动物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3.正确朗读课文。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

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指名猜一猜。

出示谜底:青蛙

同学们,今天这个田间的小英雄和它的小伙伴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家请看:

同学们,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荷花池里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

总结:美丽的荷花池里,生活着一群小伙伴(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它们经常快活的、自由自在地在一起玩耍。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相机板书课题)

7青蛙写诗

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写、诗”这2个生字,相机认识新偏旁“冖”。

写: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写字,回忆一下写字的过程,理解“写”的意思。

诗: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体会“诗”的意思。

导入环节,犹如一出戏的序幕。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读通句子,把要求认读的生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诗歌。

2.现在咱们来检查一下字词,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

(1)学习生字。

①指名学生把这些字大声读出来。

②交流识字的方法。

识记生字“点”:相机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加一加”的办法识字:辶+寸=过。组词:过去、过来、过年。纟+合=给。组词:送给、给你。

运用形象的方法识记“串”字:课件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图片,让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么,如一串鞭炮、一串灯笼、一串葡萄……

(2)学习生词。

诗人

诗歌

以前

以后

你们

他们

写字

写作业

逗号

池塘

水珠

省略号

(3)认识标点符号。

逗号,句号。省略号……

感叹号!引号“”

这些标点符号,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大声读出来?

指名读。

现在请同学们跟教师读,并跟着书空。

导入环节,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使学生愉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进入课堂情境之中。识字环节,循序渐进,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1小节。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1)指名朗读第1小节,作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儿化音,以及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2.学习第2、3、4小节。

(1)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我们来看第2、3、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出来帮忙的小动物。

(3)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小蝌蚪游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为什么小蝌蚪要来当个小逗号呢?(仔细观察小蝌蚪的形状,发现小蝌蚪像逗号。)

(5)出示第3小节。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

“我能当个小句号。”

为什么水泡泡要来当个小句号呢?(仔细观察水泡泡的形状,发现水泡泡像句号。)

大家想一想谁还可以当句号?

(6)学习第4小节。

小水珠也来帮忙了,有多少水珠来帮忙呀?(一串水珠。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7)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

指名说一说。

3.学习第5小节。

(1)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青蛙写的诗只有一个字“呱”。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课件出示: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分小节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标点符号,识记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形状和写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展开想象把青蛙的这些小伙伴画一画。

通过布置画一画的作业,让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对小标点们的认识,识记它们的形状,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想象的意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业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2课时

1.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2.会写“下、雨、个、们”4个字。

一、复习梳理,巩固生字。

1.复习生字。

(1)

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写诗

雨点儿

不要

过来

给你

当作一串水珠

我们

可以

成为

(2)

全班开动小火车,读生字词。

低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一定要强化复习字词,通过第二课时的认读,可以巩固生字词。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所学知识的联系。

二、精读课文,细读感悟。

1.品读第1小节。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1)师问生答。

师:同学们,你们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

生:下雨了。

师:是啊!文中哪句话写到下雨了呢?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指导读: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师:雨下得大吗?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2)启发想象: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哪里?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预设: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雨点儿落到水里。雨点儿落到青蛙身上。还有小蝌蚪,小鱼儿身上。

师:小雨点落到了小青蛙身上,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

生:小青蛙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很高兴,很舒服。

师: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很高兴,很开心。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小节?

2.理解朗读第2~4小节。

(1)青蛙要写诗,哪个小伙伴来帮忙啦?

板书: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思考: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小蝌蚪

逗号;水泡泡

句号;一串水珠

省略号。

(2)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蝌蚪真像逗号。

大家再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水泡泡圆圆的,像一个个小句号!

(师指导读:多有趣,多有意思啊!)

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第2、3小节?

大家看,又有一大串水珠也来帮忙了,这些水珠一起组成了省略号。

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理解词语“一串水珠”。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串水珠排起来就很像省略号。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我能当个小句号。”

“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3)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有那么多的小伙伴来帮忙,小青蛙的这首诗啊,肯定特别有意思,找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指名读。

(5)朗读第5小节。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同学们快看!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

呱呱呱……”

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青蛙写的诗,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青蛙写的诗很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

引导学生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启发想象;“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想想青蛙“呱呱”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多么有趣的诗歌呀!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事物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圆圆的(

),当个句号;一串(

),当个省略号;(

)带着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2)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环节我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启发拓展与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同时利用课件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这样长期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雨”字。

(1)观察“雨”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雨”字是独体字,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2)学生交流写字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指导书写“们”字。

(1)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学生交流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书写“下、个”字。

(1)观察“下、个”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下、个”是独体字。

(2)学生交流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

魅力。有重点的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正确朗读课文。

在导入的环节,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使学生愉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中,进入课堂情境之中。识字环节,循序渐进,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并且做到了对字词的及时复习巩固。低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一定要强化复习字词,通过第二课时的认读,可以巩固生字词。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知识间的联系。

青蛙写诗篇2

自从著名教育专家、华南师大附小高级教师陈琴开创了“素读经典”教学法后,“素读”经典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素读”这种不求甚解的诵读方式目的是让经典的种子蛰伏在孩子的记忆中,等待着萌芽时机的到来。

而我们开展的“读经典学作文”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诵读经典还要让学生从这些经典中汲取写作的经验。打一个比方说就是不仅要将经典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记忆中,更要为这些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阳光和雨露,让它们在及早地在学生的心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课题实验教学目的的不同就决定了课堂结构不同于一般的经典诵读课堂结构。

但丁说过:“我们通过文字得到的是一种意义,而通过文字所表示的事物本身所得到的则是另一种意义。头一种意义可以叫做字面意义,而第二种意义则可称为譬喻的,或神秘的意义。”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时既要了解诗的字面意思,还要充分调动欣赏者的知识、经验情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建鲜活的意象,进而创建一个完美的意境世界。可见“艺术接受是个阶段性的过程。”“情动而辞发”,只有情动才有行动(作文)。我们在学习经典作品时不能满足于对其片言只语的理解,而要对过想象由文字创建意象,最终进入作品为我们预设的意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作品感动,才能写出情趣意切的改写文章。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验,纵观自己以及江西省瑞昌市桂林中心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实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先后在南昌、武汉等地观摩的“读经典学作文”教学实例,笔者认为在读经典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必须做到了四个方面。下面以《约客》这首诗的教学为例具体进行阐述。

一、知人论世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

师:赵师秀,南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诗以清苦为主,与徐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著有《清苑斋集》。

二、熟读理解

1.教学生认识生字,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诗。

2.讲解诗中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首诗中主要讲解的词语是“黄梅时节”让学生懂得江南五月是个阴雨绵绵的季节。“约”的意思是等待。

3.初步了解诗的大意。“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时节家家听到雨声滴答;“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草池塘处处是鼓噪的青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朋友有约不来已经过半夜了;“闲敲棋子落灯花”:我闲坐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

三、品诗构象

这是我们教学中的精华部分,这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前述两种教学的地方,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读的阶段进入到写的阶段的必要途径。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收集诗中提供的信息,然后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

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1:雨、青草、池塘、蛙

生2:黄梅时节

师:你为什么说“黄梅时节”也是景物呢?

生:因为老师刚才介绍了黄梅时节是江南的一个特殊季节,这个时节梅子正黄,天气闷热,阴雨绵绵,令人烦躁。

师:说得很好,通过这四个字不仅让知道了时间,感悟到了那是一个雨丝斜织,百无聊赖的日子。这些景物中哪些是作者听到的,哪些是作者看到的?

生1:作者听到了的答的雨声和呱呱的蛙鸣声。

生2:作者看到了烟雨笼罩的乡村,无边的雨丝,涨满水的池塘以及池中绿油油的青草。

师:能谁能把这诗中描写的景物连贯起来说吗?

生1:无边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远处的房舍和树木都被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了。只听见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一阵阵青蛙的鸣叫声,仿佛正在召开一个盛大的演唱会呢?

生2:应当是一个夏天的傍晚。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2:因为青蛙一般只会在晚上叫,所以只有在傍晚才能既可看清池塘中的青草又可以听见蛙叫。

师:很好,可见写作文惟真实才可信。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1: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雨在不停地下着,池塘中的青蛙叫得正欢。

生2:应该还有一间茅屋,屋里还点着一盏油灯。昏暗的灯光从窗出来。

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表现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

生1:无聊。

生2:愤怒。

生3:忧虑。

生4:怨恨。

生5:失望。

师:大家的理解都理解得很正确,等了半夜也不见应约的客人,主人这时的心情应当是五味杂全。一人独守昏灯无聊;空等半夜主人对爽约者的愤怒、怨恨;阴雨绵绵的夜晚,朋友不见踪影,莫不是……不禁忧从中来;好一个恬静的夜晚,竟然不能和好朋下棋交谈,真是令人惆怅……

师:这两句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全班交流)

生1:一个人正坐在油灯下看书。

生2:一个人坐在油灯下边看书,边用手中的棋子敲击着桌子,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

生3:一个人烦躁不安地坐在桌旁用力地将手中的棋子敲在桌子上,将灯花都震落了。

生4:一个人忧愁地望着窗外,不经意间敲起了桌上的棋子,灯花一粒粒在落在桌上,昏暗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悠长,悠长……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得真是对极了。诗人通过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恬静的江南夜雨图,后面两句通过对诗人“闲敲棋子”的细致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失望、焦躁、孤寂的心情。两幅意境不同的图画对比,更让作者过目难忘。下面请大家试背诵这首诗。

四、改写古诗

师:这首用精练的笔墨勾画了两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生动、入微地写出诗人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改写这首诗。

青蛙写诗篇3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虚实结合,使诗歌妙趣横生。

先说动静结合。一首诗如果只有静态的景物,而无声响与活动,不免显得死寂沉闷;反之,静中有动,便会生趣盎然,气韵流动,满篇皆活,充满生机和活力。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因有了闲,夜静,春天的桂花便落地无声,才被人觉察到了,诗人的闲静,环境的幽静,无声无息,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才有下文的动,才有了月出而惊动静鸟,才有了山涧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月出而惊鸟,实在是达到了静中的最高境界,而又用动把它渲染描绘出来,这种春夜、空山、明月、鸟鸣的典型环境和诗情画意能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前有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后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姑且不论社会背景如何,其意境之动静相映,便足以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再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后两句以动写静,“护”,“绕”二字用得妙,情趣出于“护”字,动态出于“绕”字。山能推门而进,把青色送入门中,实在是想象奇特,这两句写静物,全用动态。

王维《书事》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把颜色与浓度写得照人眼目;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动静相映,更显出秋夜的幽静,天已冥,有明月当空,花已谢,有青松如盖,上有月光,在松间泻下,下有清泉,潺潺流淌于山石之间,多么幽静明净和自然美啊!两句诗,一幅画,妙趣无穷,幽趣无穷。

再说虚实。实写指的是叙写描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眼前之人,虚写指的是回忆、想象、联想到的景物。

古代一位画家要他的学生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第一位学生画古寺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第二位画崇山峻岭中古寺一角隐隐现出;第三位学生没画古寺,只画一条小径通往深山,一和尚在山下小溪边挑水。第三位学生的画受到老师的赞扬,他在“藏”字上下了功夫。让读画者由和尚和山中蜿蜒而出的石径想到深山中藏有古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画便有了韵味,有了余味。

白石老人年轻时跟老师学画,老师命了一个题叫“蛙声十里出山泉”。有的画深山泉水,一群青蛙,个个两腮鼓个大泡子,老师不满意。齐白石画一高山,山中流出清泉,泉水中三五蝌蚪,幽然戏水。白石在“出”字上做足了文章。

这两个例子都是以实写虚,“藏”自然不见,要表现不见而知其藏。“出”的声音,眼自然也见不到,通过发声的物写声,而声又从山中传出,又不见发声物,怎么办,以蝌蚪代青蛙,由蝌蚪而让人想到山中有蛙,这全是以实写虚,化虚为实。

贾岛《寻隐者不遇》可谓以实写虚的绝纱之作,写隐者,写寻而不遇,实在是个难题,寻而不遇有什么话可说呢?然而贾岛不愧是名家,他简直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故事的情节不能再简单了,而极平凡的故事后面却有着简朴而隽永的无穷情趣,给读者想象品味的空间,崇山峻岭白云深处,青松挺立,花草丛生,一白须老者葛布袍巾,肩背药篓,手执短铲,或摘实,或挖根,正在采集草药。从诗中见不到,从诗中想得到。这便是古典诗词以实写虚的佳妙。

精心感悟,悉心体会,诗歌动静虚实结合的妙趣尽在心中。

青蛙写诗篇4

约客翻译意思如下: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来源:文章屋网 )

青蛙写诗篇5

上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到菜市场买菜,看见有一位老伯伯在卖青蛙,他手里拎着两只青蛙,那青蛙挣扎着,旁边的竹篮里装的都是青蛙,它们在里面哀鸣着,好像在说:“好心人,快来救救我们吧。”青蛙真可怜,可还有人去买青蛙,好做成美味佳肴。看到这一幕,我感到很痛心。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有许多美称:“庄稼保护神”“除害能手”“田地保卫者”。青蛙专吃小飞蛾、蚊子、苍蝇、蝗虫等对人类有害的害虫,它有一根又细又长的舌头,舌尖分岔,并带有黏液。它时常把舌头卷在嘴里,一但有害虫飞来时,它就伸出它的长舌头,迅速用黏液粘住害虫,并卷入口中,时常是百发百中。青蛙每天可捕获100多只小飞蛾和800多只蚊子,一年大约可吃5万多只害虫。青蛙不仅是庄稼的保护神,还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有动听的蛙声,人们就有了丰收的希望。难怪宋代辛弃疾曾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著名诗句。它还是“天气预报员”。如果要下大雨,青蛙就呱呱大叫,有句谚语说得好:“青蛙叫,大雨到。”

让我们保护青蛙,保护我们的“庄稼保护神”吧,使我们的大自然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青蛙写诗篇6

文/卑长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中年时代退闲上饶农村时所作。笔者在教授这一首词时,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在朗读中赏析,最后感悟这首词的情感和意境。

一、背词,回顾作者概况

同学们,还记得《清平乐 村居》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生齐背。这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词作者是谁还记得吗?(辛弃疾)对于辛弃疾你了解多少?学生各抒己见。

师: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写于同一时期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看看这首词又展示出怎样的农村风光?

二、初读,把握词的节奏

1.请一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2.学生评价。

3.诗词的朗读说简单也简单,无非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说难也难,就是难以读出诗词的味道。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要把诗词的味道读出来,恐怕技巧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展现出诗词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译读,感知夜行山村

1.疏通词的大意。

先说说自己的疑问。“明月别枝(别枝即另一枝;斜枝。唐方干《字字有功》诗:“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沉砺《感怀》诗之六:“新蝉噪罢夕阳移,更曳残声到别枝。)惊鹊”意思是说月光明亮惊动了栖息在树枝的乌鹊,乌鹊飞离所在树枝。另一枝也在月光中摇动。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清风中传来蝉鸣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浓郁的稻花香里听到“今天一定是个丰收年”。

“听取蛙声一片”,意思为听到青蛙细心协力地欢唱。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有七八个星星,稀稀疏疏的挂着。山前落下两三点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曾经住过的土地庿旁树林边的茅草小店在桥头转弯时,突然出现。

2.发挥想象力,说说作者夏夜所见所闻所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夏夜所见:明月、别枝、惊鹊、稻花、稀星、山雨、茅店、溪桥。

夏夜所闻:鹊声、蝉声、蛙声。

夏夜所感:月夜行田间,听到蝉鸣声,惬意。闻到稻花香,想到丰收年,喜悦。遭到山雨淋,来到茅店前,惊喜。

3.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两阕写的是两种不同的夏夜风光。上阕写晴,下阕写雨。天气不同,但夜行于山村的词人,感情是不变的,那就是:喜爱农村风光以及对丰收在望的喜悦。

4.带着夜行田间的惬意,带着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带着丰收在望的喜悦,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想来语气要轻柔些,语调舒缓些,心情愉悦些。

四、赏析,品味语言之美

1.回顾所学的写景的常用手法。

(1)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描摹。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调动多种感官。

(4)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

(5)虚实结合。

……

2.这首词在描绘夏夜风光时用了哪些手法?请同学逐字逐句地读一读,找一找。然后集中小组同学的智慧,讨论讨论。

(1)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

(3)运动多种修辞:对仗、拟人。

(4)抓住景物特点。蛙鸣声、稻花香、两三点雨等。

3.辛弃疾被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是名不虚传的,虽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但是写起田园风光来也得心应手。赏析诗词的一般方法:

(1) 指出表现手法(修辞或感官或借景抒情或其他手法)(2)诗句的主要内容(大意)或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词句表达效果(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可这样赏析:

一般思路:(一)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夜风光(或动静结合),写明月惊动了栖息的乌鹊,清风中传来蝉鸣,表现出夏夜的静谧,体现出作者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从炼字角度:(二)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夜风光(或动静结合),“惊”字传神地月光出现时乌鹊的情态,衬托出月光之明,“鸣”写出半夜蝉叫声之清脆悦耳,衬托出夏夜的静谧。这两句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夏夜的喜爱。

五、诵读,演绎词的情韵

苏东坡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化用这句诗:“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唇齿香。”我们不妨就在课堂上把这首词背上,边背边想象其意境,领会其感情,说不定也背着背着唇齿含香,“三月不知肉味”,像孔子听了《韶乐》一样。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诵读。

六、拓展,积累稼轩豪放词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等。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青蛙写诗篇7

关键词:中国陶瓷制作技术 雕塑瓷 塑蛙 雕画瓷塑蛙系列

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世界各国有上百个不同的品种,统称为蛤蟆类。它们长着一对暴凸的眼睛,灵活的四肢,美丽的皮肤,大大的嘴巴,以捕捉害虫为食。几千年前就博得人类的喜爱,有“青蛙王子”之誉。

久远的不说,一代伟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写有《咏蛙》的诗:“独坐池塘如虎踞,杨柳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可见,他对青蛙的生活习性有多么深刻的了解。当然,从这首诗里也可以看到一代伟人的帅气和远大的理想。我爱蛙、养蛙、画蛙、塑蛙,又有与蛙结缘的写照曰:“残身来自茨水畔,童年与蛙结奇缘,混入蛙群蹦又跳,茨水蛙咏似平川。如今以蛙为伙伴,终日为蛙作代言。塑蛙画蛙耗时间,大家看我有疯癫。我做事业苦作甜,走遍全球作展演,爱蛙护蛙急呼吁,保护生态大自然。”这首诗是我个人对蛙情有独钟的写照,你可以看出我爱蛙之极,以蛙为题,对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养的蛙能到我手中夺食,一般三天喂食一次,如果超过了三天时间,它会在夜间跳到我的头枕上,闻到呼吸的气息,跳到我的脸上用后腿蹬我的鼻子,使我知道它饿了。

至于画蛙、塑蛙,是一种奇缘,也是我几十年来的生计。不过我塑的蛙是以泥塑画彩的。时常有人担心,作为藏品,年久后会脱色。若去景德镇把作品材质更换为陶瓷,会有利于展览收藏的。于是,我奔赴景德镇,寻求以陶瓷为介质的创作之路。

景德镇是一个享誉千年的陶瓷艺术之都,艺术馆、大师云集,画瓷艺术水平较高,尤其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资深画家集中在景德镇画瓷,形成了一个艺术的海洋。在那里如果只是一般的画瓷艺术,会被淹没的。我调查了整个陶瓷艺术市场,繁多的陶瓷艺术品种,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且有较强的竞争力。显然,要生存,必须在艺术形式和艺术品类上找到缺口。

纵观中国陶瓷,总是以粉彩瓷、玲珑瓷、雕塑瓷、青花瓷四大名瓷而著称。其中雕塑瓷的制作技艺就适合塑蛙的技艺。若是在表现形势及制作工艺上有所突破,会有可能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经过反复思索分析,选择了一部分陶瓷器形的坯胎,以雕塑的技艺在坯胎上塑蛙,以国画的形式补景,作为衬托渲染氛围,经专家同行的鉴定,效果极佳,由于是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工艺,又因是以前未有过的新作,通过座谈,称这种方法的创作为“雕画瓷”工艺。很快,我以雕画瓷塑蛙的方法塑出了花瓶、鱼缸、笔洗、茶具茶盘等系列作品。针对这些作品,就雕画瓷塑蛙系列作如下浅谈。

一、雕画瓷塑蛙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

以作品《蛙歌处处兆丰年》为例:(1)选择一规格为200件的球形胚胎,汾水。(2)根据主题需要在瓶子的上方塑几只动态各异的青蛙。技术要点是:因坯胎是干的,粘接的时候要多湿水,防止开裂。(3)检查青蛙与坯胎粘接无裂痕,喷高白透明,入窑焙烧,注意要把喷均匀,不要把青蛙的眼睛涂了。(4)出窑后以新彩绘青蛙下面的荷叶后,再画上面的青蛙。其要点是荷叶与青蛙的色彩要跳出一,以免夺了青蛙美丽的肤色。(5)彩绘后找到适当的位置题字、画章,入电窑烧至800℃,8 小时后出窑即完成作品。

二、雕画瓷塑蛙的主题思想和审美意趣

在我的生活里,蛙类已是我精神的伴侣、知心朋友,每当发现鱼市上有买卖杀害活蛙的现象心灵上产生很大的纠结。因此,爱蛙护蛙是我一生的使命。以雕画瓷塑蛙就是以各种器形的陶瓷介质描写蛙类的生活习性。人性化地表现蛙的各种状态,或相互对话,或相亲相爱,或嬉戏打斗,或捕食虫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唤起人们爱蛙护蛙。这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起着宣传、影响及推动作用,藏家也多一分选择。

三、雕化瓷塑蛙的创作要点

(一)以形写神

因为作品是以蛙为核心的,塑蛙时应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使得作品达到一个高度完美的和谐统一,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形似是塑蛙的基础,而神似是艺术最高和最终的审美旨归。但没有基本的形似无从谈神似,如果仅仅做到形似,缺乏蛙类应有的神采、气韵,没有内在的灵魂,就不具生命的活力。追求神似,除了技艺,还应提高审美层次和艺术素质的修养。随着自己艺术上的逐渐成熟,通过艺术夸张,营造出一种不刻意追求形似却刻意追求神韵的艺术境界,通过夸张获得最大限度的展示,那么追求神似就水到渠成了。我开始塑蛙时只追求形似,只要有人说我的青蛙塑得像,就心满意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观察作品却感到枯燥无味。后来我对青蛙的生活习性作进一步了解,再根据人们对青蛙最欣赏的部位在哪里就在哪里夸张,去掉死板,创作时开始了造型中的放松,故意把青蛙的眼睛塑得更大一些,体现它的精灵;把四肢塑得精彩、秀气,体现它的机敏;把大腿和屁股塑得更丰腴一些,体现一种性感,从而使观者更加喜欢作品。

(二)静中求动

任何事物,从任一时间横断面上审视,都存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任何作品都是以一种静态展示给观众的,这一静态表现从时间的角度上看,就是现在这一阶段,然而这一静态又必须有一种强烈的动感,否则,它会缺少这一造型的“过去”和“未来”的内涵。几只青蛙在一种特定环境下,其心灵世界相互关系,动作行为全部凝固于一刹那时刻的造型艺术,这一刹那的造型应该是这一时刻前的心理状态、相互关系和动作行为的结果,同时又应该预示着传达出这一时刻之后的心理活动、相互关系和动作行为的发展和延续。从时间上看,这一造型仅仅是蛙的心理活动、相互关系和动作中的其中一个关键过程,因此,它有鲜明的流动变化性,这就是动感。当然,这一造型所设定的时间横断面应该是最充分、最大限度地展示蛙的内心世界、相互关系和动作行为的最佳时刻。具有最为丰富复杂、微妙细腻的思想艺术内涵,其艺术效果是:使观赏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联想和审美能力,获得对生活更深的感受和艺术美感。荷叶、茶盘《争新娘》是一只雌蛙静置在荷叶上,一只雄蛙紧抱之上方,另一只雄蛙试图将他们分开,用后腿踢打他们,这一动静的结合,揭示着蛙的内心状态,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开怀一乐。

(三)把握虚与实的关系

中国古代绘画,在虚与实、藏与露、隐与显的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理论,创造了一种具有东方艺术典型特征的空灵飘逸、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中国舞台艺术在虚与实的把握处理上也形成了独具的艺术特色,以逼真的动作、简单的道具,或以写意的布景,营造出丰富纷纭、千变万化的环境氛围。避实就虚,以一当十,以无代有,不仅克服了舞台的空间与局限,还大大丰富了舞台表演的舞美效果,提高了舞台艺术品位,营造出象征意义的艺术神韵。

任何艺术形式的作品,都不是真实生活和原封不动地照搬、复制,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虚与实的矛盾,是其中的主要局限之一。处理虚与实关系从消极的意义说,可避免、克服或补救艺术形式的局限性;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则可以化不利将局限变为独有的特色,进一步拓展艺术形式和审美张力。花瓶《处处蛙歌兆丰年》就是遵循以少胜多、以无代有、以虚为实、避实就虚、虚实结合的原则而创作的,确立主题后,组合几只不同姿态的蛙作为实处,以国画的形式画写意荷叶渲染衬托环境氛围作为虚处,从而营造一个立体与平面的巧妙结合、虚实和谐统一的特有的透视艺术效果。又在荷叶下面,彩绘一只朦胧模糊的水中之蛙和瓶子荷上方的雕塑蛙虚实呼应,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感到这是我从未有过的得意之作。

以上是我创作中的一些浅谈。直得说明的是,雕画瓷塑蛙系列仍是我的雕虫小技,但不是怪招、“幺蛾子”,也是借传统雕塑瓷找到的新途径,“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我以我法的路是漫长的,不敢自夸,要依靠市场验证,只盼大师们和同行好友提出意见,以利于未来的共同发展。

青蛙写诗篇8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的这首小诗就描绘了一幅西湖夏日的“阵雨图”。诗人坐在望湖楼上饮酒,恰好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四个画面――云翻、雨泻、风卷、天晴,有远有近,有动有静,使读者如临其境,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诗传情,以诗绘景。除了西湖夏日的阵雨,古诗中还描画了更多的雨,有着多变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四季多变的雨

春夜的雨,细细的,柔柔的,如牛毛,如花针,踏着春的步伐而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是细密的,它滋润着万物,唤醒沉睡的生灵。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是立夏后梅子由青转黄之时。黄梅时节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黄梅天总是细雨绵绵,而青草池塘处处的蛙声,似乎让人心里多了一丝夏日的烦躁。

宋代词人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的是秋天的雨。潇潇暮雨在辽阔的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显得分外清朗寒凉。开篇描写这样的雨景,抒发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强烈的思归情绪。

古诗中描写冬天,往往以雪为主,很少写到雨。孟郊曾这样写:“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寒冷的冬季,楚地的河流结冰很薄,云朵成云布雨,降下点点滴滴的冬雨。冬雨在孟郊的诗中,是寒冷肃杀的,这也是冬雨最大的特点。

蕴含情感的雨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雨来自于自然,更来自于诗人的内心。雨,是涂抹着诗人浓烈感彩的一种意象,或欢乐,或愁苦,或洒脱,或激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总能看到路上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形单影只,踽踽独行。清明的雨,弥漫着淡淡的哀愁;清明的雨迷迷蒙蒙,就像人们心里的惆怅。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场洒脱悠闲的雨。从容自适的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青山绿水间悠然垂钓,江上渔舟,雨中红桃,让人感受到高远、脱俗的意趣。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磅礴悲壮的雨,夜深了,诗人躺在床上听到风雨的声音,梦见自己披着盔甲,骑上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温润的小雨,让草色蒙蒙,似乎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觉欣喜而欢乐。

上一篇:关于老师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没有理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