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8 00:50:35

青蛙教案

青蛙教案篇1

临泽县大鸭小学汉语新闻报道组张丰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咕儿呱......”叫声一片,这是怎么了,噢,原来是青蛙在开研讨会。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青蛙校长主持了会议,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近日来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二是针对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求生方案。 青蛙校长念通报了:4月28日瓦尔斯地区的一匹青蛙在稻田里捉虫,不幸106只被卖青蛙的贩子们用电子捕蛙仪捉走了,现已送往星级大酒店;5月3日可伯卢镇的315只青蛙因到刚打过农药的麦田里去捉虫而中毒,经抢救95只脱险了,另外220只已命归黄泉;3月17日可马屯县124只青蛙结伴跳到踞河中去洗澡,突遇从硫酸厂投入踞河中的废水而身体腐烂。念到这里,青蛙校长抹了一把泪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大难临头之际,希望大家能够稳定情绪,群策群力,共度难关,下面我们就防范求生工作进行研讨,请同志们能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防范求生措施,以拯救我们的蛙族。” 青蛙们踊跃发言,经过讨论,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一、立即对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材进行改编,由原来的捉虫技术改为逃生技术,从明天起就进行逃生技术培训。 二、成立特工侦察信息小组。严密探察蛙类活动区域内的蛙贩活动情况,发现捕蛙仪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成立毒品监督化验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湛,能迅速辩认毒品,并能排除其故障的技术骨干。 四、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责任感的青蛙记者,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各个基层、角落,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呼吁人类不要无辜残害青蛙,因小失大,要知道每只青蛙每年创造的价值要超过他们自身的价值好多倍,保护青蛙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本方案自2007年10月30日起实行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2007年10月30日青蛙们精心制定了防范求生方案,期盼通过实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结果如何,我们耐心地等待着。

指导教师石秀琴

青蛙教案篇2

关键词: 田间资源 幼儿音乐游戏 教学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笔者尝试创造或组织一些具有农村田园特色的田间音乐游戏活动,将适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中,拓展幼儿音乐学习的空间。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大胆利用田间资源,文章选取田间资源成功地将音乐游戏巧妙融入其中,形成一种新的幼儿音乐游戏案例。

一、大自然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来说,大自然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是生动的课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为此,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追逐,追赶着花丛中的蝴蝶,倾听着嗡嗡的蜜蜂,也可以到小溪边玩水摸鱼……笔者利用本单位周边乡土资源,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努力开发幼儿教育所需的各种大自然资源。在安全前提下,让孩子们到田野上散散步、看风景、采野花、看青蛙、摘果子……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往往把配套的文本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来源。其实,基于地方区域特色资源,教师结合教学可行性,完全可以走一条适合地域特色的幼儿园教育课程――区域校本幼儿课程。比如以“乡土”课程的开发为切入口,设计一些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以某一内容为主题,依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方案,涵盖各科领域。

二、田间资源运用于幼儿音乐游戏的实践

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幼儿喜爱游戏不单单是其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其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大胆利用田间资源,巧妙地融入音乐游戏,让幼儿音乐课程回归田间。

(一)田间动物类――音乐游戏活动《快乐的小青蛙》

作为“乡土课程”系列中田间动物类的音乐游戏活动,歌曲《快乐的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歌词的内容是幼儿很喜欢的故事。教师在选择使用这个音乐游戏活动时,融活动性、知识性、体验性、趣味性为一体,可以如下安排。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多角度了解青蛙

幼儿猜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猜猜它是谁?”教师问,幼儿可以举手回答,然后告知谜语答案。接着,了解青蛙习性是什么,教师题问:(1)青蛙生活在哪里?(2)喜欢做什么事情?根据上面的谜语,幼儿不难理解青蛙是生活在田地间的益虫,喜欢捉害虫,所以教师告诉幼儿要保护它们。最后,了解青蛙的叫声,教师让学生学一学青蛙是怎么叫的,看看谁模仿得像?这个模仿让很多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小青蛙的“呱呱”叫,引导学生练习“呱呱”的节奏。

第二环节――欣赏并学唱《五只小青蛙》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设备,因为需要播放FLASH、《五只小青蛙》歌词及节奏卡内容。

首先,看《五只小青蛙》歌曲FLASH。教师问幼儿这个动画片好看吗?里面的儿歌好听吗?想不想学习呢?通过这些提问,再次激发幼儿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学《五只小青蛙》的儿歌。这里幼儿跟着老师唱儿歌几遍,歌词内容:“小青蛙呀小青蛙呀/在池塘里游玩/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最后,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记忆这支歌曲,教师可以用节奏卡练习记忆儿歌内容。

第三环节――《五只小青蛙》表演活动

根据歌曲内容,教师需要让幼儿在一定理解的前提下让幼儿参与《五只小青蛙》表演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教室场地布置成岸与河的场景,先邀请几位幼儿演示表演,教师做一些指导,然后将幼儿分组,每组8到12人,自由创编表演。

在小组自由创编表演过程中,为了增强表演的趣味性,需要设置一些游戏规则,可以这么设置:(1)一名幼儿组织,其余幼儿全部参与创编表演游戏。(2)青蛙向下跳的顺序可以随机的,但是不能追求快,需要保持一定的秩序。(3)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进行比一比、评一评。

比一比、评一评问题如下:(1)哪队创编表演最棒?(2)哪队儿歌唱得最棒?(3)哪队儿指挥得最好(不会乱)?队员自评问题:“你们对刚才的表演感觉怎样?”小组互评问题:“你觉得那队最好?好在哪里?”

请为这三个问题中表现好的奖励一颗,最后大家一起在愉快的儿歌中结束课堂。

(二)田间劳动类――音乐游戏活动《捉螃蟹》

作为“乡土课程”系列中田间劳动类的音乐游戏活动,游戏《捉螃蟹》是用来锻炼音乐中的韵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孩子爱动、爱表现的特点,在寓教于乐中让幼儿仔细观察解螃蟹的生活习性。下面节选自一份教学设计(流程稿):

第一环节――倾听A段音乐,创编螃蟹跳舞的动作

首先,谈话导入活动。教师问:“你们见过螃蟹吗?你们怕螃蟹吗?”边说教师可以边演成一只大螃蟹,目的是吸引幼儿关注本课学习主题。

接着,教师创编螃蟹跳舞的动作,学生跟着学习。

第二环节――倾听B段音乐,创编螃蟹吐泡泡的动作

第三环节――倾听C段音乐,创编螃蟹挠痒痒的动作

第四环节――完整地练习螃蟹各种动作

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创编螃蟹的各种动作,因此这一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学习躲闪的动作,教师问:“一群小螃蟹在河边玩得很高兴,突然一个人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螃蟹网?看他是来捉小螃蟹的,小螃蟹怎么办呢?”教师话音未落,一群小螃蟹们已经向四处逃窜,根据刚才表演的动作重新演绎一遍。这个音乐游戏环节让幼儿明白,一旦有捉螃蟹的人来,小螃蟹们就需要找地方躲闪。

此外,有很多适合的音乐游戏活动都与大自然田间资源分不开,例如音乐《蚕豆花》、《风中的小鸭》、《放风筝》等,教师只要认真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大胆把田间资源融入音乐游戏中,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体验性的音乐游戏活动。

三、结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应用田间资源融入幼儿音乐游戏课程中,进行基础教育的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合理创设幼儿所需要的游戏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教师内在潜力,一定能让幼儿音乐教育开出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钱建良.音乐教学乡土资源的开发[J].中国音乐教育,2007(03).

[2]钱庆红.乡土资源――农村孩子自主游戏的瑰宝[J].教育科学论坛,2009(01).

青蛙教案篇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回归。我们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两个语文课堂教学片段中窥见一斑。

【案例一】

师: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主动和一位小朋友握手,并举起一支铅笔)

生: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自已的笔)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教室里静极了,但可以感受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快乐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生:您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师:(与学生双手相握,并激动地)你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是在《两个名字》的教学中,为了迁移课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老师用对话中促成了学生体验及运用这一句式。平常的一句话,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真情,循循善诱,润物无声。通过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引发、心灵的交融,语言形式在交流中凸现,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

【案例二】

教师板书:青蛙是

师:能用这句话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吗?

生: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师:说得真好。我把“青蛙是 ”中的句号改成逗号,变成“青蛙是 ,是 ,是 。”请你们说一句比较复杂的话。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句子是通的,意思也明确,可是读起来叫人觉得不太顺畅。

(教师叫一高一矮两位学生上讲台分别站在自己两侧)

师:这样排队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排队要从矮到高,矮个儿排在第一个。

师:对呀!人排队要有序,句子的排列同样也要有次序,你们明白吗?(学生恍然大悟)

生: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保护神,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贾老师通过一个形象的类比演示,让学生“恍然大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浅出,把训练的意图和技巧隐藏起来,使学生不仅接受了保护青蛙的人文教育,更接受了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青蛙教案篇4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 意外 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1]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要求,将教学目标全部体现到具体教学内容中,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完善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包括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基本情绪,表现形式有激情、心情、热情三种。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意外”事情,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化解课堂上的难堪和不和谐,还可达到教育更多人的目的。笔者就课堂中遇到的一个意外来谈谈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案例:课堂上教师正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突然课堂中突然一声尖叫,原来一只被缚住后肢的青蛙从一个淘气的学生课桌里蹦了出来,惊吓到了旁边的一位女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是大声地质问还是采取别的办法呢?只见教师停下来,很沉稳、好奇的样子,然后和蔼地对那个淘气的学生说:“你喜欢青蛙吗?”学生们都很诧异,只见那个淘气的学生压低头,不好意思地回答:“喜欢。”教师说:“那就请你爱护好它哟。”教师走到他的课桌前,很有激情地对学生们说:“我们邀请他上台来发言,听听这个同学为什么喜欢青蛙?”课堂气氛一下融洽起来,只见这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走上讲台,略微有些紧张:“青蛙可以吃稻田里的害虫、蚊子等,害虫少了可以增加农业收成,蚊子少了可以减少疾病传播……”(教师带头掌声)然后教师抛给给学生们讨论的问题:“把青蛙的后肢绑起来放在课桌里,这样青蛙舒服吗?青蛙喜欢吗?青蛙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同学们按平时的讨论小组为单位先讨论2分钟,然后请代表发言。”(讨论2分钟)学生们踊跃地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的代表都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把它绑起来放到干燥的桌子里青蛙肯定不喜欢,而且这样青蛙可能会死。”“我们应该爱护青蛙,把青蛙放到稻田里去,这样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学以致用)教师深情地说:“我相信你们都会做得更好。”(学生们阵阵掌声)没有责怪和大声的呵斥,不仅保护了一个初中生的尊严,更是保护了一个幼小的心灵免受伤害。可想而知,这个淘气的学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课后这个学生自觉把青蛙放回到了池塘边,还向被惊吓的女学生道了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下几种情感:

1. 热爱学生,以情育情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多给学生鼓励和关怀,让他们具有自信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情感的人;只有关心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才能把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激发”出来。对犯错误的学生,应给他发言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不是简单地责问和严厉地批评。学生难免会犯错误,要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不能要求青年容忍与他们的理智格格不入的东西,不能要求他们承认他们尚未意识到的错误,不能要求他们去谴责他们认为无可非议的事情,不能要求他们去反对他们内心所不愿反对的东西”。[2]

2.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善待生命

新标准倡导“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的教学目标,不提倡不必要的解剖动物、采摘植物等,强调在实验结束后把实验动物放归自然界。青蛙作为人类的朋友,擅于捕食农业害虫,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而且它一生消灭的不计其数的蚊子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青蛙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那种行为其实是在摧残生命,同时也通过相互讨论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应该尊重生命,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立能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心理断乳期,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利用好学生想独立心理明显增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引导好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激励自己的内在动力,自我激励是学生取得进步和成长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所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领受。”反之,如果情感发展受到压抑、扭曲,会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障碍。教师应树立民主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讨论,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

4. 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也是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与行为方式。道德品质是人格结构的核心和灵魂,而道德情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动力机制。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离不开相应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因为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成分,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动力时,它就成为道德动机。只有这三种基本成分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带有某种情感倾向的道德动机与相应的行为方式之间构成稳固的联系时,相应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

5. 人际情感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萌芽的时期,同时又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他们在人际情感的发展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质。这就要求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与交往时应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待人,善取别人之长;善待他人,讲话要讲信用,不能欺骗他人,更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手段而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3]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确立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并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不仅仅要多一份爱心,更重要的要多一分宽容”。

结语

日常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各种“意外”,如何不失时机地结合这些偶然事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细致的、理智的情感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认真思考的,世界上没有比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教育更困难、更紧张的劳动了。只有当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很高的情感修养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2页.

[2]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166页.

青蛙教案篇5

《青蛙找老婆》是一首幽默谐的歌曲,整首歌词采用对话的形式,简单易懂,句式重复有趣,便于幼儿掌握和仿编,可以让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以及弱拍起的节奏,对幼儿来说是个挑战。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让孩子们能自主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和表现音乐。课件的呈现充满了游戏性,吸引和激发孩子兴趣;课件的自主点播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角色的扮演、歌曲的创编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感。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延长、弱拍起唱的技巧,知道同类动物相配。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歌词的替换和仿编。

3.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歌曲,感受和同伴合作表演、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平板电脑、教学课件(图片素材、剪辑过的音乐片段)、投影仪、教学一体机(或电子白板)。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

活动过程

1.师生对唱,进行练声。

师生对唱《农场里的动物》,模拟动物叫练声。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今天有一只小青蛙来到我们班,它来找老婆了(演示课件),它是怎么找的呢?(首先由教师清唱,在幼儿听清歌词的基础上播放音乐片段一,联系幼儿已有经验,讨论青蛙的老婆是谁,引出课题)

(2)师:你觉得小青蛙要怎么唱才能找到老婆呢?

(3)师:这是一只有点傻的小青蛙,它不知道要找谁做老婆,看见谁都想找了当老婆。它看到了谁呢?为什么叫“嗯嗯”呢?

(设计意图:通过投影的使用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并集中,运用图片放大功能,提醒幼儿关注青蛙手里的玫瑰花,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基础。此环节重点练习小青蛙的表白“呱呱――呱呱――请你嫁给我”,以便帮助幼儿熟悉弱拍起的节奏。隐藏的动物图片增加了神秘感,对话的练习使幼儿熟悉歌曲节奏,为后面的仿编做好准备)

3.点唱游戏,自主学习。

师:想知道小青蛙找到谁吗?你们可以打开电脑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幼儿分组操作电脑,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将事先做好的课件保存在平板电脑中,让幼儿自主选择动物的歌声进行学习,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不同的支持,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并帮助幼儿记忆)

4.集体交流,回忆歌词。

师:小青蛙找到了谁呢?它们又是怎么回答小青蛙的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在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进行总结提升,强化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5.小组合作,记录图谱。

(1)师:小青蛙用图谱把小动物们说的话记了下来,不过,记得不全,有很多没有记录下来,它想请你们帮助把图谱补充完整。你能帮小青蛙把动物们的回答记录下来吗?(幼儿分组操作,完成图谱)

(2)检查图谱。(将四组图谱同时展示)图谱完成了,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完整了呢?我们来看着图谱唱一唱,看看动物们的回答中哪些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图谱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找到歌词的规律,熟记歌词,为后一环节的创编打下基础。检查图谱,既是验证成果的过程,更是复习歌曲的过程)

6.师生合作,完整表演。

师:小青蛙找老婆的故事你们已经会唱了,现在你们能把它表演出来吗?(幼儿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在幼儿已经基本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运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鼓励幼儿大方地进行艺术表现,让幼儿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感受)

7.集体合作,创编歌曲。

(1)师:小青蛙一直没有找到老婆,今天,它来到我们班,想找小朋友当它的老婆,你们愿意吗?能把你想说的话唱出来吗?(幼儿合作创编)

(设计意图: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歌曲的创编,让幼儿体验创造的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2)师幼互动。师:大家都不愿意做小青蛙的老婆,小青蛙想请小朋友帮它去找老婆,看看教室里还有些谁,我们去问一问它们愿意不愿意。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让幼儿帮助小青蛙找老婆,增加了幼儿演唱的兴趣)

8.揭晓答案,欣赏歌曲。

师:小青蛙这回看到谁了?它是怎么回答青蛙先生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参加青蛙先生的婚礼吧!

(设计意图:通过白板揭晓答案,将歌曲完整呈现,帮助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和孩子一起“玩”音乐

1.选“好玩”的音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首歌,当时就被它吸引,觉得这首歌“好玩”。第一,它的歌词幽默、诙谐;第二,它的情节生动、有趣;第三,它的角色丰富、形象;第四,它的旋律简单、重复,孩子们容易产生兴趣,也比较容易学会。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2.在“玩”中学音乐。

(1)点唱游戏。孩子们喜爱电子游戏,因此,我设计了孩子可以自由点唱的课件,并安装在平板电脑中,让孩子与课件进行互动,自由点唱,在点唱的过程中了解歌曲、熟悉歌词。

(2)排列图谱。为了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并寻找其中的规律,我采用排列、补充图谱的形式,让孩子在反复倾听、图谱记录、检验成果的过程中,自主学会演唱歌曲。

(3)情境表演。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青蛙找老婆”的情境,让孩子分别扮演角色进行完整演唱,复习歌曲。

(4)互动创编。在幼儿基本学会歌曲后,要求他们将自身编进歌曲,并利用和听课老师之间的互动,了解还有无数种创编的可能。

青蛙教案篇6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最近发展区 自主学习 概念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任务驱动式教学指的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应用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获得知识的建构。

“任务驱动”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活动中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自主探究以及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笔者以“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做好学情分析,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做好学情分析,使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能最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就“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学习内容而言,学生知道蝌蚪是蛙的幼体,可以说出蝌蚪与成蛙之间体表特征上的一些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蛙的发育过程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两栖动物的了解也是粗浅的。教师通过视频介绍与小组资料交流,学生对蛙的生殖与发育,乃至对两栖动物的概念有了更科学的认知,结合阅读教材,构建并理解变态发育这一概念是可以实现的。

在课前,教师通过学生对预习学案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有哪些困惑。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能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小组交流蛙在发育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尝试归纳蛙的生殖发育特征。

(3)通过学习与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栖动物的特征,并建构变态发育的概念。

2 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切合实际的任务

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是思维的先导,也是初中生特有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并根据学习进程推出层次不同的任务,不断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困惑”或是“疑问”,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2.1 情境创设,引出任务

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本节课笔者利用学生幼时就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身边的生物学”、“生活中的生物学”,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原本熟悉的现象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2 任务的设定要有层次

设计任务时要紧扣学习目标,教师提出总体要求,探究方案与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安排和组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考虑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有差异,任务最好是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完成的。教师要将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避免由于任务设置过难而不能如期完成,影响教学效果。

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理性到感性的过渡。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层次的任务是提高性的任务;第三层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任务。

新课开始时,通过组长对学案的预习情况汇报,教师在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第一层次任务:

(1)你曾经在什么环境下听到蛙的鸣叫?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3)青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青蛙生殖过程的视频,进一步关注:

(1)什么是青蛙的抱对?抱对有什么意义?

(2)青蛙采用的是什么受精方式?是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

观看结束后,展示提高性任务:

(1)蝌蚪是怎么产生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你能说说蝌蚪与青蛙的区别吗?

(4)通过视频介绍,与同学间的交流后,你能尝试总结出青蛙的生殖过程与特点吗?

通过直观的视频观察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提升概括,这个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接着让学生交流他们课前预习时准备的小资料(对两栖动物的了解),并观看教师准备的其他两栖动物发育过程的视频,展示第三层次的任务,展开讨论:

(1)请你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两栖动物种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你可以给两栖动物下个定义吗?

(2)你还知道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吗?

(3)请用科学的方式描述青蛙发育的过程。

(4)还记得前面所学的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吗?请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总结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概念。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思考进行抽象思维,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陈述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整理信息以及总结归纳、表达的能力。

2.3 任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任务必须涵盖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实现学习目标,但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过程可以多种多样,最后的成果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任务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学生了解了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拓展,提出小组讨论的任务:

(1)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与昆虫的变态发育相比有什么不同?

(2)写下你要询问的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问题,向其他小组提问。

(3)请你对捕捉青蛙上餐桌的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对任务进行分析,寻求可能的行动方案

任务呈现后,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指导他们先对方案设计进行讨论,启发他们交流达成任务,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解决问题可以有哪些思路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清晰的思路,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案,自主完成任务,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效率。

本节课是以小组议学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讨论重难点,提出疑问,在任务的驱动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与规律,并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变态发育概念的建构。请学生进一步总结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概念和昆虫的变态发育概念

间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梳理信息,将小组成员了解的共性特征与不同特征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寻求突破口,找出哪些是两栖类拥有的,哪些是昆虫独特的,怎样判断哪些才是最本质的特性。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采用列表等方式进行对比,这样归纳出来的结果,经过小组成员思维的碰撞,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主体验获得的,更容易被同化。

4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任务完成

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信地去完成任务。学生一般可按“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4.1 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独立完成任务,比较简单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绝大部分都能归纳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在小组的交流展示与表达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表述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和失败,更重要地是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对所探究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了能力。

4.2 协作学习

为了及时、有效地完成复杂的任务,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按座位或是能力分成小组,汇集小组成员的智慧,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就任务展开讨论,互相交流,确定方案,然后进行分工,最后总结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每个人得到的最大收获,通过讨论交流,统一认识,得出相对完整的结论。比如有关两栖类动物特征与变态发育概念的构建与表述需要小组间共同的协作,经过成员的修正补充,从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抽象出变态发育的概念,达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由于基础的参差不齐,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比如学生通过对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而两栖动物的定义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予描述,他们无法区分哪些才是两栖类动物与其他类动物不同的特征。这里涉及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相应学习活动的指导,特别要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重要环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不让他们成为被动的旁观者。教师的指导要“指”在关键处,“导”在疑难点,可以结合一些课堂练习题进行教学效果即时检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

5 进行多元化评价,审视学习效果

任务完成后,对结果优劣的分析是评价检测阶段。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也能为学生进行下一步任务的改进进行指导。结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要引导学生形成“注重过程、学会欣赏、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观点。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指导评价等方式。如对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概括表述,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用简图,有的列成表格,在课堂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总结方法,开展组内交流与组际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成就感将激励学生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中去,同时也是一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6 抽象任务结论,构建概念体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比如教师结合前面由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引出的不完全变态概念,并将两种发育方式进行列表比较,在“同”与“异”中,进一步明晰概念间的本质特征。

7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化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培养能力方面也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仍有以下特别需要思考的内容。

由于传统的应试功利思想影响,学生习惯性地关注结果,如果教师不深入任务完成环节,注意引导,交流会演变成一种实质上是核对答案的低层次活动,思维的品质不能得到保证。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要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与学生一起制定自我管理规则,关注过程性评价,以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课堂上完成任务的时间规划与对教学的调控,需要教师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别外,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新知识的建构被分解到一系列任务中,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往往还是零散的,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需要加强。教师要关注课堂效益,对重难点与关键点要适当板书,引导归纳,深化思维,以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及表述能力的局限,存在不少欠科学的表述,甚至会得出有歧义的结论,而生物科学的教学,需要严谨规范的科学表述,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对科学性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及时纠正学生认知与表述上的偏差;对典型性问题要组织全班交流,对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要进行必要的讲述,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堂反馈,确保概念建构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邹伟,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0,(36)

青蛙教案篇7

课题

动手做(二)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

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拼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认一认。

2.你能利用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和一条线拼出一个图行吗?

二、导入新课

师:昨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让老师眼睛一亮,这可招惹了青蛙王国的小青蛙们,他们非常不服气,今天也想和你们一较高低,你们接受挑战吗?

师:它们今天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那就和老师一起去见证奇迹吧?

课件出示: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的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有意思吧!

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你知道它是谁吗?

课件演示:

一个动物图案转化成一套七巧板的过程。

师:真棒!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师: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那七巧板中的“巧”字又怎么解释呢?

引导学生得出:“巧”字说明了七巧板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师: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你们愿意和青蛙王国的小青蛙们也去拼一拼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愿意。

学生:想。

学生:这是七巧板。

学生: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愿意。

通过复习,再次认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利用拼一拼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初步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来源,并通过了解七巧板,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学生想亲自动手拼摆有趣图形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认识七巧板

师:在和小青蛙玩拼图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七巧板好吗?

课件出示:

师:你能叫出七巧板中每个图形的名字吗?

反馈:1号、2号、6号、4号和7号都是三角形;

5号是正方形。

师:3号呢?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关于七巧板的知识你都掌握了,老师来考考你们:

七巧板由(

)种图形组成,其中有(

)个三角形,1号和(

)号图形、4号和(

)号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二、拼一拼

师:走吧!我们一起到青蛙王国去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第一局:试一试,拼出一个正方形。

师:赶紧想想,可以怎样拼?

师:拼好了吗?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用哪几个图形拼出来的?

反馈: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我用三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我用全部图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真不错,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恭喜你们获胜。

课件出示:

第二局:试一试,拼出一个三角形。

反馈:

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我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师: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反馈:

我是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我用了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我用全部图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师:真厉害!通过两局的比赛,青蛙王国的青蛙们对你们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了奖励你们,它们送给大家一个特别的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

青蛙:一边听一边观察,看看拼的是什么?

师:现在你能回答青蛙们的问题了吗?

反馈:分别是黄鹂、白鹭、山、船。

师:恭喜大家,赢得了青蛙王国的最后一次考验,它们把王国中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大家。

课件出示:

三、设计图案自己拼一拼

师:大家赢得了青蛙王国的礼物,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说出:给它们也送一份礼物作为回馈。

师:这个主意真不错!就拿手上现有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七巧板合作设计一副作品,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反馈: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我知道,这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独自比一比,发现:不一样,它也有四条边,但是两边的边是斜的。

学生根据对七巧板的认识独自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独自拼一拼。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拼一拼,然后反馈交流。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交流。

学生边听边看。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小组合作设计作品。

通过进一步认识七巧板,不仅熟悉了平面图形,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拼摆图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积极参与到拼摆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听故事用七巧板拼情境图!吸引孩子的五官协同发展。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寓教于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留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空间,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操作、展示、交流中直接发展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七巧板中有(

)个三角形,有(

)个平行四边形,有(

)个正方形。

)号图形和(

)号图形比较大,(

)号图形和(

)号图形比较小。

2.下图是贝贝用七巧板拼出的小狗,请你给小狗图案中的每一块标上它在左上图中相应的序号。

3.拓展提高

用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5.布置作业

教材“练一练”第1、3、4题。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充分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的敏捷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1.七巧板是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2.七巧板还可以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师:老师也做了一幅图,我们共勉。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说一说。

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增强学生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组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板书

动手做(二)

——七巧板

正方形

1个

平行四边形

1个

一副七巧板

三角形

5个

青蛙教案篇8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感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提供足够的空间。语文教学要向社会实践、家庭生活延伸,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让学生的能力在自主探索与实践中发展与提高。

在教学北师大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大家在把课文仔细读一遍,想一想在青蛙和小鱼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自读课文)

生:小鱼不能到岸上来,他不知道岸上发生的事情,青蛙大哥就天天来给他讲岸上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青蛙和小鱼是不是一对好朋友呀?

生:我想应该算是吧!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如果说他们是好朋友,那青蛙怎么还不知道小鱼离开水会干死呢?但是青蛙后来天天给小鱼讲故事,又像是朋友了,所以我说应该算是。

师: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呢?

生:老师,我认为他们是好朋友。我想青蛙应该知道小鱼不能离开水,但是,青蛙只想着怎么帮助小鱼了,却没有仔细动脑筋,你看青蛙只是把眼睛转了一下,就说:“要背小鱼到岸上去看看”。当他把眼睛转了两下后,他就想出了好办法,白天自己好好看,傍晚时再来把岸上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小青蛙是个善于动脑筋的人。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是不是也像青蛙一样会认真动脑筋呢?(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

生:老师我知道,青蛙白天不呱、呱叫,到晚上的时候才叫呢!(联系生活实践)

师:你真棒!能仔细观察获取知识,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

生:我知道他是在给小鱼讲故事。

师:你真聪明!

生:我还知道他给小鱼讲得什么故事呢!

师:是吗?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生:他会对小鱼说,岸上有好多好多的害虫,他们对农民伯伯的危害可打了,我今天帮农民伯伯捉了好多害虫,又一个伯伯还在感谢我呢!我可高兴了!

师:你讲得真好!

生:老师我还有…… (学生意犹未尽)

上一篇:小班画教案范文 下一篇:神奇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