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范文

时间:2023-12-03 13:01:20

五水共治篇1

五水共治倡议书

美丽家园,从我做起共建碧水蓝天、投身全民治水倡议书

全校教职员工、同学们: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环境直接关系我们的生活品质、健康安全。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是省、市、区政府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构建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为此,我们向全校1300多名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当治水的宣传者。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宣传治水的重要性,使五水共治行动家喻户晓,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争当治水的实践者。自觉节约用水,积极保护水环境。不向河道排放污水、倾倒杂物,不损坏各类治水设施。

三、争当治水的监督者。积极制止和举报各种破坏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四、完成一份以碧水蓝天、全民治水为主题寒假作业(作文、书画、摄影、小抄报等形式不限)。

五水共治篇2

治水绝非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

“对于我们浦江县来说,‘五水共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理污水。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是阻力重重。”

省人大代表,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林生向记者直言,那么多的低、小、散水晶加工厂要搬迁、关停,部分企业主肯定是有抵触情绪。

“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如此的硬手腕”。据他介绍,目前,浦江县已依法拆除水晶违法加工场所64.7万平方米,减少水晶加工设备7.2万台,迁出了7.7万外来人员。

据悉,2013年11月,浦江当地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某水晶加工户邓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这是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浙江省首个因环境污染而被追究刑责的获刑者。

目前,“九龙治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多部法律共管一条河道。在审议中,有代表提出,一条流域的河床、水质、岸堤由不同部门负责监管,而水质的好坏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实际中,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哪部法律管用就用哪部,哪个部门得力就上哪个。”黄林生建议,各流域、河段的河长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对于整治不力的政府负责人要进行问责。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治水绝非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省人大代表、海宁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一兰在调研中发现,少数地方对治水仍不够重视,认为自己现在喝的水质量还行,就舍不得或不愿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水,以致污染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较为严重。

对此,徐一兰代表建议,省有关部门要加强联防联控、跨区域综合治理,扫除治理盲区,特别是要加强对交界断面水质的考核和管理,让出去的水更干净,而不是越到下游水质越差。

“政府应该担起责任,治理水污染要列出时间表,落实责任图。”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钟毅也认为政府在保护和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要担负主要责任。他提出要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和环境风险防范,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控应急预案,确保一有问题能及时有效处置,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已建的要管理好,新建的要规划好,居安思危方可清水长流。”朱钟毅代表说。

控制污染源,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

“现在自来水问题查出来了,我很庆幸,污染物有味道可以查,要是没味道呢?”学水利出身的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胡和平代表就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提出了思考。

据悉,社会强烈关注的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经过长时间调查后终于有了结论。1月16日,浙江省环保厅表示,已基本认定引起此次异味的主要物质是“邻叔丁基苯酚”,10家涉及该类物质的企业均已采取停产停排等控制性措施。

“水问题关键还是要治理污染源”。浙江乐百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荣昌代表告诉记者,他在去年积极响应省人大发起的“关心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活动,私下暗访过三四家丽水的合成革企业,深切感受到了要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绝非易事。

“转型升级,不是转移污染。”陈荣昌调研发现,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污染排放的成本,在当地“严打”的态势下,往往是“择木而栖”,形成了污染源的转移,有些竟然搬迁到了河流的上游。据一些代表介绍,有些企业采取“游击战术”,把工厂设备装进了流动的集装箱,在城郊接合部这些管理盲区进行夜间作业,产生的污染物直排到空旷的土地上。

“猫抓老鼠,而老鼠那么多,猫就那么几只,确实有不少难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荣昌代表建议,将企业里负责污染处理设备的员工统一归属环保局管理,使得“排污”和“除污”的利益脱钩。

“因此,要控制污染源,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而绝不能再走以前那种转移污染产业的老路。”陈荣昌代表以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例,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以“水”代“油”,即用水性树脂原料替换油性树脂原料,这样挥发的就是水蒸气,不会对空气和地表产生污染。“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合成革企业生产的水污染及空气污染问题。”

而水性合成革的推广过程需要大量的研发试验、改造加工设备、对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帮助和引导。

为此,陈荣昌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丽水合成革产业水性化转型升级作为浙江省级试验区,成立专门小组,制定政策大力推广发展水性合成革的发展技术;二是希望浙江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水性树脂研发、水性树脂应用鼓励以及加工设备改造等等。

“以‘水’代‘油’,正完美契合了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陈荣昌表示。

“五水共治”是民愿所盼

“下一步治污的重心会在农村污水治理上。”黄林生代表直言,治理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和抓计划生育一样,是一个动态性的工作。农村相对分散,截污纳管的建设成本相对要高。

“村里集体经济不多,搞一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手头比较紧。”来自丽水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党支部书记施颂勤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06年时,笕川村被评为缙云县首批小康建设示范村,当时投入30万元建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实际是表面文章做做,没多少生活污水入到池里去。”

去年,笕川村又投入了80万元,建了一个污水处理池,能够满足2000多人的生活污水处理。“这次是货真价实的处理污水了。”施颂勤说。

不过,由于该村是一个5000多人的大村,尚有一半多的生活污水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你测算过,村里全部覆盖要花多少钱?”丽水代表团全团审议中,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问道。

可能第一次跟省委书记对话,施颂勤显得有些紧张,一直没有算出到底还需要多少钱。

“他那边大概还需要300万元的资金,我们县里补助150万元。”一同与会的缙云县长吴筱琳代表急了,忍不住插话。

“我再给你100万元。”夏宝龙马上接着吴筱琳说道。

听到省委书记和县长都给村里污水处理提供资金支持,施颂勤从紧张变得激动,马上加大嗓音说,“剩下的我自己来解决。”

“钱自然是首要问题,但理念的转变也至关重要。”金华市锦林佛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林代表建议,要加强对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帮助村民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厨、改厕、改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水共治”谁都不是局外人。夏宝龙强调,治水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谁不想喝上干净清洁的水,谁不想涓涓细流清澈如许,谁不想随时都能够到大湖江海中去畅游,这是民意所向;谁也不愿意喝脏水,谁也不愿意生活在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里。”正如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庄启传代表所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和“五措并举”,讲出了民愿所盼,是一件非常迫切的、民心所向的大事。

代表语录

俞晓红代表:建议一是树立环境整治常态化的工作理念。二是工程项目建设要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提高污水收集率,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同步建设截污管道。四是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环保监管机制,借鉴德国莱茵河管理模式,试行流域委员会管理模式,治理地区水环境污染,开发流域资源。

毛卫海代表:建议将县(市、区)土地拍卖收益按照1%的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古村落保护,并实现专款专用;在保护措施上,落实土地指标,对不宜居住的古建筑实施搬迁,缓解保持古建筑传统风貌与村民居住需要之间的矛盾。

俞仲达、孙利祥代表:建议对养殖场的污水处理问题,要加强对策研究。要走农牧结合的道路,把畜牧业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变废为宝,让畜牧业的污水污物有处可去,农业也可以少施化肥。

马景娣代表:建议在基本消灭垃圾河,治理黑河、臭河的同时,有效整治杭州湾沿岸量多面广的污染源,大力防治千岛湖上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

黄锦朝代表:建议新型城市化建设更注重统筹兼顾。加强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集群化、新农村建设的统筹,走集约高效、城市功能完善、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道路。

五水共治篇3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五水共治”背景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印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省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时俱进提高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保障标准,把治水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防洪排涝、控源治污、截污纳管、饮水保障提升、高效节水等联动,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生态保护及修复等需要,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苍南河道水环境状况

苍南县山区溪涧纵横,平原江河密布,全县范围内有省、市、县、乡镇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河道总长度2327km,河流水域面积29.5平方公里。

1、水质不达标

由于江河水动力不足,水流速度慢,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加之存在截污纳管不到位,污水管网及实施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使苍南河道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江南平原河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鱼类和其它底栖生物已难寻踪迹,沉水植物难以生存。滨水及陆上植物生长状况总体较好,但生长带普遍窄小,难以形成河道与农田或居住用地的天然屏障。

2、河道周边水环境堪忧

由于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尚未全面形成,加上河道沿岸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河道周边的整体环境。一是河道水面环境堪忧,不少河道有杂物、漂浮物,个别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整个河床水面被水浮莲、水葫芦及藻类覆盖,二是河道两侧环境堪忧,不少城郊河道两侧成为周边村民堆放垃圾的场所,违章建筑沿河搭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三是部分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垃圾、杂物随意倾倒,导致河道排水严重不畅,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的发挥。

三、治理措施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往直前的决心、强势推进的力度、抓铁有痕的作风,是“狠劲”,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先进的技术、统筹有力的管理,是“巧劲”。两“劲”结合,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1、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温州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苍南县水环境治理,打造美丽浙南水乡,推进转型升级。苍南县出台了《苍南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实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及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苍南县共有各类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由温州市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外,县级河道78条由苍南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并实行“一对一”结对管理,对联系挂钩的河道治理负总责。其余河道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担任“河长”。各级“河长”的职责包括:负责牵头整治开展挂钩联系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的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责任捆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

苍南县动真格、下狠劲,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捆绑制度,专门成立了县治水办,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给每个人都系上“责任制”,让所有项目的推进都有相应的个体河群体支持。2014年行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防洪排涝重点工程、重污染行业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工程、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黑臭河治理等开展捆绑攻坚,明确任务、时间和责权,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严格监管,对照攻坚目标和攻坚承诺,全力做好落实。

苍南县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程投资26.26亿元,截止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1.74亿元。其中清淤河道45km,完成生态河建设27km,整治25条垃圾河共34.7km,整治14条黑臭河共24km。全县2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已全部开工,其中终端工程中的基坑开挖、底板浇筑、池体浇筑、设备安装及主体完工等工程均已完成98.24、85.29、59.41、3.53河2.94;管网工程中的主干管铺设、支管铺设、检查井安装等工程已完成7.99。

3、科学治水、正本清源呵护生态

大干快上同时,更要注重科学的方式,以达成并巩固长期的成效。曾几何时,河床。河堤、河岸都被水泥修筑得严严实实的河流,成了某些城市和乡镇的治水“主流”,这种做法重安全、轻生态,造成河流严重硬化、渠化,弊端很大。

(1)、修复千里生态河道

以江南、江西等平原河网为重点,修复河道水生态,改善河网水环境,构建河流健康体系,除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拆违建绿 等工程措施外,要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结合水体 曝气增氧,重建生态食物链,改善生物群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河道美学价值,创造优美的水生态景观,要做到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强长效管理,确保修复后的水体转入良性循环。

(2)、建设江河景观带

以横阳支江西岸绿化为重点,建设景观林带。以萧江塘河、沪山内河、江南河网为重点,建成各具特色的滨河景观带,同时在适宜地段设置休闲、康体、运动、浏览设施,打造开发独具苍南水乡特色的滨河旅游产业。

(3)、河道拆建工程

苍南县继续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沿河违章建筑拆除和绿化景观建设。积极开展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区域城乡河道两岸为重点的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标准、明确时限,落实“河长制”。实行严格的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整治考核机制,全力清除河道两岸违章,努力实现河道两岸“洁化、绿化、美化”。切实把河道环境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美观,更加亮丽。

(4)、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

在污染源治理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调水总量,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加强平原河网的水力调控,完善调度方案,提高调水效率。促进水体流动,减少水流盲区,改善河网水质,建设横阳支江节制闸工程,促进县城人工湖水体流通,同时完成县城河网7条主要沟通河道及35条县级河道的清障打卡任务,实现整个水系沟通。2014年开始实施、投资5000万元完成渎浦河、新建河、百丈河等7条河道清障打卡,起到疏通盲区,改善河网水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1、《苍南县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14年3月

2、《苍南县江南平原综合整治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2013年5月

3、《苍南县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成果汇编》-------

五水共治篇4

[关键词]五水共治;共青团;载体;途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213-02

党中央、国务院对浙江治水历来极为关注。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对治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一再强调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来研究用水治水节水工作,认真抓好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四水工程”建设。2013年,浙江省委做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1]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和助手,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重要枢纽和桥梁,作为青年群众性组织,共青团是参与“五水共治”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共青团要切实履行党赋予的希望和要求,在“五水共治”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不断创新载体,探索新途径,组织引导青年为“五水共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共青团参与“五水共治”的优势

1.1 社会动员能力

共青团扎根青年群众之中,用自己的带动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团干部充分引领青年,同青年打成一片,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做青年的知心朋友,把更多的青年牢牢的团结在党的周围。共青团通过各种号召吸引的方法,凝聚青年,将广大青年团结在共青团组织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组织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渠道,将更多青年吸引到“五水共治”工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1.2 资源整合能力

共青团作为我国群众团体之一,工作重心始终围绕青年的特点和需求,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深得广大青少年的拥护。共青团能够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把社会各种资源整合到团组织中来,借助党委领导共青团的优势,调动各组织、各部门的资源;借助共青团组织,如青联、青企协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整合人、财、物及信息等。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把社会各方力量汇聚到“五水共治”的专项行动中来,把广大青年动员到社会的治水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青联及其团体会员的作用,整合青年资源,形成合力,打造青少年“五水共治”的品牌、精品,形成青年阵地建设的强大声势,推动青年治水工作的发展。

1.3 协作互助能力

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格局,在新格局中,共青团是重要的参与组织。实践证明,共青团的内部协作能力、党政协作能力、企业的合作能力都很强,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这是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在共青团内部以统一形象和声音形成参与社会管理的合力,能主动争取党政政策与资金的倾斜,相对自主的开展工作;能广泛动员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非营利性公共服务。共青团能够充分协作互助,可以很好的实现与各类社会组织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形成“五水共治”、“两美浙江”的强大作用力。

2 共青团参与五水共治的现状

2.1 现实做法

2.1.1 青春建功“河长制”助力治水

为确保实现治水工作目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道路,浙江省率先实施“河长制”。在团省委的领导下,各地团组织积极响应和行动,遵循就近原则,选拔青年团干部、优秀骨干力量担任河长。河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保护河道范围的植绿护绿工作,定期清扫垃圾和漂浮物,实施分片分段承包责任制。据统计,目前,共青团治水护水段长负责制已在全省2576条河道实施,总长5436公里,配备段长12239人。[2]需要强调的是,青年河长不是简单的任命,而是需要接受水环境治理、河道治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题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取正式聘书后方可上任。获得河长资格聘书后,按所在地区划分组别,定期进行交流、学习治水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五水治水”工作。

2.1.2 青春治水志愿服务队参与治水

为了更好的配合“河长制”工作制度,在浙江团省委的组织与号召下,青年团员自愿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参与“五水共治”,截至目前,共组建26700支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的团员青年超过35万人,另外还建立1000多个各类青少年生态监护站点,参与河道水质的监督、检测。[3]志愿者们利用业余闲暇时间,深入居民和企业,通过义务讲解和分发宣传资料,让广大居民了解护水治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志愿者们身体力行,清理河道垃圾,并且主动了解当地治水基本情况和存在困难,量体裁衣制定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深入宣传、切实行动、问题诊断等。通过行动,志愿者们的治水正能量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全民合力为“五水共治”贡献力量,行动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立体网络。

2.1.3 青春集结号宣传教育促治水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推进“全民治水”,各级团组织加大“五水共治”重大主题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广大青年在“五水共治”工作中青年优势,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一是争当治水宣传者,青少年志愿者分散在各处,向市民们宣传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二是争当治水监督者,各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治水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劝导、有效制止有悖于水环境治理的行为,形成“有行动、常监督”的长效机制,为“五水共治”行动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三是争当治水参与者。发动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专项行动中来,呼吁大家主动承包门前屋后水环境治理工作。及时报道“五水共治”的正反典型,主动对外发声扩大影响力,强化对内宣传增强凝聚力。

2.2 现实困境

2.2.1 保护水环境意识不强,治水应先“治人”

治水要走群众路线,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共青团在市级层面、部门和乡镇层面都已轰轰烈烈地进行部署与落实,也取得的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水环境问题偶然事件,绝非几个简单因素造成,也不仅仅是少数领导者的过错,而是由于粗放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式造成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生存在这种环境意识下,自然会产生一些无意识的过错行为。现实当中,志愿者刚刚清理好的河道,群众随手丢弃的垃圾和污水直排、生活垃圾等问题再次出现,仅靠“河长”、青少年志愿者的力量维持治水成果难度较大。

2.2.2 规划滞后,清理的垃圾无法妥善处理

清理河道淤泥、打捞水底沉船,不但能提升河道通行能力,又能提高洪排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改善河道自身水环境。然而,由于缺乏系统规划,青年志愿者清理的淤泥垃圾、废弃沉船及大型零部件无处安置,临时堆置造成二次污染。随着“五水共治”工作逐步推进,目前已经进入到河道清障专项行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打捞垃圾及障碍物。这些现实问题单靠共青团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合力规划,有效处理垃圾及障碍物。

2.2.3 治水工程系统庞大,难以统筹协调

在“五水共治”理念提出之前,共青团坚持参与节水工程,节水公益广告处处可见,在共青团的努力下,广大群众心中也形成了节水的理念。如今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突如其来,面对如此庞大的治水系统,仅仅依靠共青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在垃圾河、黑河、臭河“三河”的治理中,共青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组建志愿者团队、任命“河长”、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等一系列举措,呼吁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三河”治理,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后期专业维护不当,在水利申报项目当中相互推诿,在环保项目中间的责任不明确,存在脱节失管现象,治水资源难以统一协调。

3 共青团参与“五水共治”的载体与途径

共青团在以上参与载体和途径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问题和成效机制,还可以在以下几个载体途径下做探索。

3.1 以新媒体为传播手段,构建互动式舆论平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与互动,也容易成为负面事件的“放大器”,成为负面情绪的“发泄器”,五水共治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构建一个青少年交流联络、组织动员的互动平台,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整合社会力量,反映社会诉求。结合新媒体工作平台开展常态化治水宣传,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和共青团网站、QQ群等网络途径,让“五水共治”宣传呈常态化,逐步全面深入人心,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环境的意识,扩大共青团系统参与“五水共治”的影响力。

3.2 以培育青年领袖为抓手,构建榜样性示范教育平台

所谓青年领袖,是指在各个领域中勇于承担责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的青年才俊。[4]青年领袖的榜样示范作用明显,共青团在参与五水共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青年领袖,构建青年领袖榜样示范教育平台,寻找在治水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呼吁大众参与治水。可以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推行以青年领袖“河长”,建立治水工作长效机制。点上,施行青年领袖结对制,充分发挥青年领袖在治水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线上,推出河段负责制,有青年领袖监管河段,监督包干,落实到位;面上,形成网格管理制,要求每个团组织合理划分网格,统筹管理各网格内的治水工作。

3.3 以青年自组织建设为平台,组建治水环保社团联盟

青年自组织由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和自我治理一种非正式组织,直接面对青年、面向需求,对青年需求的全覆盖,已经成为青年展示自我的舞台、全面发展的空间,受到青年的热烈追捧与投入。据统计,在全国100多万个社团组织中,青年自组织是绝对主力,青年自组织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中实现了自身价值,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共青团要充分利用青年自组织,在支持的同时引导更多青年自组织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成立治水联盟,开展治水护水“组团式”配送服务,吸引更多的青年自组织参与治水。通过媒体、网站等公开招募专业环保社团和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了治水环保社团联盟。

3.4 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做好“治水”后段工作 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后段工作主要有:治水全民维护防二次污染、治水产生物的合理安置和循环利用等。治水全民维护防二次污染上,团组织要从镇村居民、外来人员居住区等典型区域调查入手,分析居民进行二次污染的心理诱因和行为诱导,将有关分析调查结论思考建议,向当地治水部门、城市建设部门、乡镇街道等作反馈建议,也可通过自身及整合团属资源就地建设和配套一些防治二次污染的有关基础设施。在治水产生物的合理安置和循环利用上,尤其是对河底淤泥、沉船等进行分类集中合理安置(个别有刺激性气味,毒害气体),部分能循环回收利用的,通过团的资源脉络,联系有关企业(如高新技术砖瓦企业等)进行消化回收处理,避免水底污染易地成为岸上污染。

3.5 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强大的“五水共治”推进动力 治水先“治人”,“治人”靠群众。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尤其是依靠群众、发挥群众,为了群众的主旨思想,将群众观点贯彻落实到党、政府、共青团治水工作中,明确治水为了群众;将依靠群众贯彻落实到治水的具体行动和治水后期维护中,做到治水护水人人参与,不做旁观者。最后是要通过各种宣传学习教育的途径提高群众的素质、觉悟,治水为群众、护水靠群众。共青团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大的舞台和空间,从青少年群众抓起,将节水治水护水等内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定能取得永久性的治水护水成效。

参考文献:

[1]龚正.坚决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J].政策望,2014(7).

[2]杜作锋,马菁华.浙江:青年助力“五水共治”[N].中国青年报,2014-07-16(005版).

五水共治篇5

温州素有“浙南水乡”之称。自从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成绩斐然,多项成果获全省第一。温州市委市政府、企业及全体民众共同努力,所获得的。

1.政府:重规划,重责任

“五水共治”是个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合理的整体性规划又必须兼顾各方面关系。“五水共治”需要处理好人民利益、生态环境、经济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修复手段,合理借鉴和利用当地水环境;牵涉诸多环节,必须要用完备的管理体制保障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循环利用,同时也需要打破地区之间的封锁、部门之间的分割和所有制歧视。温州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如《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市级河长工作制度》等。2014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在《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政府报告中提出了2014年的总体规划、项目资金投入、当年亮点,突出强调“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突破、水乡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重大防洪排涝建设取得突破、珊溪水源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清‘三河’取得突破、围垦造地取得突破”[2]。2014年9月,《温州市“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是浙江省首个治水方面的总体规划。该规划书“在编制过程中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包括以书面和会议形式两次征求部门和县市区意见、在市展览馆公开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征求市人大和市政协意见等,前后经过10多次修改完善„„”[3]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温州市四套班子领导任24条河道“河长”,各区县、乡镇一把手也任职“河长”,明确“河长”的“五水共治”责任。永嘉县实行“无为问责”机制,2014年12名“一把手”因工作不力而被调整[4]。温州市委市政府在温州网专门开辟专题网站“美丽水乡梦里浙南——温州‘五水共治’全景看”,公布温州市及各区县治水监督电话,市民如发现垃圾河可及时举报、实时监督政府治水效果;网站内容既有温州市治水的得失,也有省内其他城市的治水经验,点开名为“他山之石”的链接可以清楚地看到省内其他城市治水的做法及成果,从而可以借鉴省内其他城市治水的经验少走弯路。

2.企业:转型升级,重视科技和人才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之根在岸上,治污也就意味着那些高污染企业(如造纸、印染、皮革、电镀等)将面临着重大抉择,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宏观上,高污染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微观上,转型升级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所谓企业转型升级就是企业为了动态适应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变化,或为了利用潜在的机会,从一个战略转向另一个战略,并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从企业整体的层面提出了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性对策。”[5]只有依靠高新科技和先进理念,注重市场、创新、人才,企业才可以更好地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浙江人本鞋业有限公司借助电商平台,使企业的运营和流通成本大大减少,这不仅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使企业实现了远航。浙江科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层非常重视企业创新和环境保护理念的引入,通过借力高科技环境保护设备,不仅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市场,2014年初,该企业已经拿下1.6亿元的订单。温州奋起皮业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生产线,重科技、重创新,已经从当初一家污染的小作坊,至今在同行中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温州皮件行业的龙头企业[6]。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温州善于发现和使用高科技人才。海归“水专家”胡如意2011年回温州创办了浙江竟成环境保护科技有限公司,将英国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方法及其科研成果成功运用于黑臭河的治理。“这条位于开发区滨海二道和滨海二路交叉口的维四浦河,作为目前由其(胡如意)组织修复的11条河道之一,首条通过环境保护检测部门验收。”

3.民众:共参与,共建设

温州民众正逐步成为“净水、蓄水、活水、美水、亲水”五大治水的主力军,民众的广泛参与无疑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2014年2月25日,苍南县“两会”开幕式上,苍南浙商捐资7780万元支持政府治水;“2014年7月16日,在龙港镇的大浪河、双城河等重点整治河段,30多名头戴红帽子、身穿志愿服的妇女在镇妇联组织下沿河清理垃圾和水面漂浮物,并向沿岸居民发倡议书。”[8]在温州十四高和温州十四中的校园里,都有一支研究科学治水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向温州大学郑向勇副教授学习治水技术,在假期里学生对勤奋河及附近居民区的水质情况反复做测试和调查„„[9]正是在众多力量的共同参与、支持、努力下,温州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如瓯海的梅屿大河鱼儿重现,许多钓鱼爱好者在此垂钓,清晨、傍晚有不少市民在河畔散步。温州市于2014年9月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二、温州“五水共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

温州市委市政府以“五水共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质上是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温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温州“五水共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可以给其他城市带来一些启示。

1.做好顶层设计

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从中央到基层要有一套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环境保护体系,用法律来治理生态环境,建立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机制,并形成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搞“一刀切”、“一言堂”。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一旦构建就要认真履行。对于监管环境保护不力的政府官员和有环境污染的企业要从重、从严处罚,并在第一时间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手机等媒体手段对环境保护案件进行报道;对环境保护有功的政府、企业、集体和个人及时进行奖励,使社会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在监督机制方面,可以借鉴行政系统监督机制,采用“自上而下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平行监督”[1]的三级联防监督机制,使各级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敢、不能、不想”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将面临行政或法律的制裁;将生态保护指标作为党和政府部门政绩考核的第一项内容,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官员的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方面,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社会组织监督、新闻媒介监督、舆论监督及个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检举和揭发治污失职行为,举报污染企业,让地方政府公职人员有压力不敢渎职失职,让污染型企业无处藏身,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曾经靠人口和资源的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必须彻底改变。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10]。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引发的频发,政府必须顺应民意,民主决策,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科学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涌现,根本原因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上无所作为,不愿意花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和政府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即企业给地方带来丰厚的税收,这也是衡量政府官员的主要政绩之一。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严惩各种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坚决淘汰掉产能落后的企业,用实际行动倒逼经济转型,坚决取缔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如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等)。政府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农业转型、工业企业转型、服务业转型,坚持生态化、集约化方向,严格控制污染,才能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从短期来看,政府、企业会出现阵痛,但从长远看,一些节能环境保护的“绿色”企业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和生态必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将得到提高。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可以借力市场机制,使政府和市场合二为一。让“政府掌舵,社会划桨”,“政府在市场机制上所应当做的是制定并执行好各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项目,统筹财政资金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制定市场运作的各项配套政策等;而凡是有一定回报的项目都应该推向市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所有制歧视,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11],对于环境保护型企业政府要给予财政资金、税费、融资、用工、公共服务、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最终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综合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3.实现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全民都要参与环境保护。在经济方面,生产者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经营者更加注重生态效益,采购具有绿色产品标识的商品,坚持绿色营销;消费者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坚持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在政治方面,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表达自己的生态诉求;强化自身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识,勇于举报各级各类损害公众生态权益的行为。在文化方面,培养生态意识、践行生态价值观念,将生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生态科学知识学习,努力做“生态公民”。在社会方面,有选择地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环保组织,尽己所能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民间、民众、民营企业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政府要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助推环境保护事业。政府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环境保护,在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和中小学)建立宣传动员基地,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舆论力量,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大有作为:帮助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监督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行为。因此,政府要主动与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治污保护环境。同时,政府要合理投入,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4.借鉴他国环境保护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国在治理环境上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在英国和日本,政府大力鼓励、引导和支持节能、环保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如“英国政府为居民节能提供直接补贴,根据政策,英国天然气公司对安装保温墙的家庭提供100英镑的退税”。日本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家电回收再利用法》,规定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必须回收再利用。“花园城市”新加坡善用组合拳治理环境,“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危机感是动力,完备的法律制度、严格的执法手段及高普及度的国民环境保护教育是保障,健全的机构、合理的规划、高额的投入是先导,有效的政企合作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是途径。”[13]在德国,“公众和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都高度关注,为了方便公众监督,不论是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ICPR)还是州的环境监测部门,每年都向管理部门提交监测公报。监测成果公开,公众可方便地获取或在网上查找,以接受监督。在监测公报中,列出了超标企业的名录。”美国尤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建设,“美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由动物保护法、区域生态保护法、生态安全保护法和全球生态保护法构成,在管理机构上分为联邦层面和州政府层面的生态保护管理机构。美国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生态工业园、运用生态保护的市场机制和生态补贴政策、自然保护区管理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举措。”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但要发展经济而且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应认真履行自身生态责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依法治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并重,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应然之举,时不我待,任重道远。为了建设美好的生态家园,让城乡碧水蓝天、绿草茵茵、花红柳绿的景色再现,政府必须破釜沉舟,用务实高效的行动治理生态环境;企业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高新环境保护技术改造原有生产线,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全民沟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放眼长远,持之以恒。相信当环境保护行动成为人们的“习惯”和“规矩”时,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有效改善。

五水共治篇6

关键词:大学生;五水共治;意义;途径

浙江是著名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浙江的安全和发展。2013年浙江省委作出“五水共治”重要部署,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浙江省委率先部署,在全省共青团组织中开展“助力治水,青春建功”治水行动。“五水共治”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民的事,大学生更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为“五水共治”添砖加瓦,增添色彩。全省高校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创新载体,探索途径,引导大学生投身“五水共治”行动中。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鼓励大学生时也明确表示,大学生的参与是对推进“五水共治”积极有益的事情,希望大学生把这一做法坚持开展下去,把助推“五水共治”作为书写精彩人生的平台,他希望大学生继续参与环保事业,继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为建设美丽富饶浙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一、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独特优势

第一,主动关注。主动关注还是被动关注,决定了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开放的时代,他们心系国家,多数大学生能主动关心时事,关注现实,政治意识强烈,并热衷于讨论社会民生问题,尤其是影响国家和政府发展的大事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主动关注的问题,他们一般呈现出勤思考、爱评论、多忧患等特点。

第二,号召能力。网络时代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存环境特征。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他们视野更加开阔,心智超前发展,善于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力量,反映民声和社会诉求。他们也能使信息在网络上以相当惊人的速度扩散,并使之成为热门话题。借助网络,大学生有能力将更多的网民吸引到“五水共治”行动中。

第三,感化民众。共同参与是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是重要的参与群体。自团中央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以来,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更易引导民众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感化民众。

大学生作为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参与必将对“五水共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参与“五水共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将不能生存,水资源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节约用水的教育应贯穿全人类的教育始终。作为知识结构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其对水资源现状的了解较其他群体可能多一点,但是多数大学生还是不太了解当前水源危机的严重性,所以对节水意识会薄弱一些,从言语上进行引导未必有效。

“五水共治”行动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前水缺乏、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有关水资源的真实情况,进而自觉形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持续用水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节水习惯,不断提升节水、护水、亲水、爱水的自觉性。

2.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指通过有目的、有针对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过程中了解和研究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建设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是未来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准备。当今大学生身处网络时代,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本领很强,网络上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没有问题。然而,一旦脱离网络,多数大学生则表现出动手能力弱、实际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日趋冷漠化等现象,有碍于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甚至可能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水共治”为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参与治水行动,身体力行为之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生的经历,他们的人际沟通、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等能力都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3.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他们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的自觉意识和体验。缺少社会责任意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繁荣和持续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复杂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自我意识强,注重民主、平等、自由,甚至有些对自己是社会人的认知不够,存在社会责任意识下降或知行脱节的现象。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参与“五水共治”不仅仅是生动的实践活动,更能体现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同时,将有关道德责任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应在“五水共治”中有所行动,使广大群众形成水资源保护意识,传递环保正能量,为建设美丽浙江奉献一份力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和部分高校已有的做法,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参与的载体与途径以供参考。

1.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水利常识

大学生多数有一定的节水意识,但程度不够深,节水习惯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水知识薄弱。当前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水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使其了解并掌握水资源相关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常见的水知识宣传形式多样,以讲座最为普遍,但多数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普遍不愿参与且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才能使大学生乐于接受并快速地提高水知识宣传效率?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年来,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术、文体、科技等校园文化活动,吸引着学生自愿参与、体验和感受,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如微电影大赛、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主题演唱会、奔跑吧水手等,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中亲自感受和学习水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水利常识。

2.以新媒体为载体,不断创新宣传阵地

新时期新媒体影响力正逐渐增强,大学生如何在新媒体中树新风、创特色,并通过新媒体对全民进行和风细雨般地宣传教育是促进整个社会对水知识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仅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却以枯燥的文字呈现,是不足以吸引大众眼球的。大学生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思想、有活力的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不断活跃阵地,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引起网民的兴趣,增加可看性,提高关注度,进而增强大众水意识。

丰富的学生资源,有利于建设好新媒体宣传阵地。但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宣传“五水共治”时,政府、高校应给予积极、正向的指导,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3.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拓治水新渠道

新形势下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开展要求强化资源意识,努力寻求与学校、社会资源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独特的专业优势,积极争取整合各类资源,开拓创新大学生治水新渠道。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其学科专业特色, 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大学生可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与服务治水紧密结合起来,在治水工作中提供各类服务,如河流水文情况分析,净化污水植物探索、地质环境监测等。同时,高校应充分调动专家、教授、研究员等科研中坚力量和相关课题项目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为大学生服务治水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大学生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优势,依托社会实践平台,以实际行动服务“五水共治”,助推治水工程,以期提高参与质量。

4.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组建治水环保实践队

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学生自愿结成的全校性的非营利群众团体。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延续,是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或可结合所学专业,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者行动。近十年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服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成为建设社区的一个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持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自发地参与“五水共治”,成立治水环保实践队,有针对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社区(街道)结对帮扶,开展如“五水共治”知识宣讲、“宣传扇”送清凉、文艺巡演、协助清理河道和街道垃圾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大学生以示范带动引领者的身份唤起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提升了他们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保卫,徐立红.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及其保障[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34(5):19-22.

[2]杜作锋,马菁华.浙江:青年助力“五水共治”[N].中国青年报,2014-07-16(05).

[3]章松来.助推五水共治,书写精彩人生[N].中国环境报,2014-05-07(3).

[3]彭千.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11.

齐媛媛. 试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D].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8-32.

作者简介:

方硕瑾,女,浙江松阳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干事,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信息化,思政教育。

五水共治篇7

【幕起。旗袍秀表演。】

【播放总片头VCR】

婺水大美,从李白的"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到李清照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从支流白沙溪的草长莺飞,到三江六岸的天水交响,大自然用跨越千年的山水美景,盛载这盛世的期盼。婺水大善,从黄大仙悲天悯人,扶危济困,到孟斌祥为拯救坠江群众英勇就义;从白沙老爷归隐治水,造福一方,到"环保老人"曹荣安践行雷锋精神,推广环保理念,婺城人民用自强不息的灵魂,书写时代动人的传奇。

颁奖

音乐起, 主持人男、女从中间走上场。

【朗诵诗歌《蛟龙与飞鱼》】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现场的各位观众,各位"五水共治"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合:大家下午好!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婺城,参加这个特别的盛会。

男:我们将在这里举行婺城区"五水共治"诗歌摄影大赛颁奖典礼,给获奖的诗人和摄影家颁奖。

女:我们还将欣赏到一台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诵会。

男: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市、区领导。他们是:

女: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获奖诗人和摄影家,参与"五水共治"工作的干部群众。

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的到来。

男:接下来进入颁奖环节。

女:首先有请婺城区委副书记、区治水办主任朱利群女士讲话。

(朱利群讲话)

女:下面,我来宣布婺城区"五水共治"诗歌大赛的获奖者名单,他们是:

(主持人念到获奖者,获奖者在礼仪引领下从观众席走红地毯上舞台站成一排。)

一等奖:《婺水魂》(组诗)作者:苏洪生

二等奖:《婺水三首》作者:邢卫忠

《婺江》(组诗)作者:李俏红

三等奖:《婺水二题》作者:巴赫

《婺水仙山不是梦》(组诗)作者:陈美云

《那条河,我们称她母亲》(组诗)作者:王洪歆

《长湖纪事》(组诗)作者:欧良

《白沙溪》作者:张乎

《水花》作者:黄晓思

网络投票最佳诗歌奖:《写给小同村》(二首) 作者:七月

男:下面,我们有请婺城区委副书记、区治水办主任朱利群,为获奖诗人颁奖。

(颁奖嘉宾颁发获奖证书,颁然结束后,礼仪把嘉宾和获奖者引下台)。

女:下面,我来宣布婺城区"五水共治"摄影大赛的获奖者名单,他们是:

(主持人念到获奖者,获奖者在礼仪引领下从观众席走红地毯上舞台站成一排。)

一等奖:《五水共治 生态喻斯》 作者:郭加生

二等奖:《保护水资源从小做起》作者:周沿伶

《绿水青山》

作者:杨 莉

《西湖的变迁》

作者:刘园园

三等奖:《村里小河水清清》 作者:钱志新

《五水共治 美丽长湖》 作者:陈 建

《婺江美如画》

作者:张丽华

《母亲河晨韵》

作者:吴乐弟

《婺江之滨》

作者:杨朝宣

《荒滩换新貌》

作者:朱 华

网络投票最佳摄影奖:《母亲河晨韵》 作者:吴乐弟

男:下面,我们有请婺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区治水办副主任陶澄滨为获奖诗人颁奖。

(颁奖嘉宾颁发获奖证书,颁然结束后,礼仪把嘉宾和获奖者引下台)。

诗歌朗诵

女: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所有获奖者。是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轰轰烈烈的"五水共治",书写婺城治水的史诗篇章。

男:正如一获奖诗人所写的,每一滴水都含着一份寄托,每一滴水都酝酿着一个理念,每一滴水都照亮一种精神。

女: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是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

男:这精神源于大自然无私的馈赠,源于婺城儿女殷切的感恩。

请欣赏城西街道报送的节目《水花》,作者黄晓思,表演者白牧云。

(白牧云上,朗诵《水花》)

男:是的,水的光阴无限长,我们只是小小的水花一朵。

女:我们的母亲河婺江,已经流淌了千年,她用清澈和甘甜,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婺城人。

男:请欣赏竹马乡报送的节目《那条河,我们称她母亲》,作者:王洪歆,表演者诸葛丽君、朱丽珍、金姗。

(诸葛丽君、朱丽珍、金姗上,朗诵《《那条河,我们称她母亲》)

男:婺城治水,还母亲河一泓碧波。

女:婺城治水,最难在长湖,要让婺城最脏的"污水湖",变成鸟语花香的"小西湖".

男: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长湖的治理者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着严寒,忍着恶臭,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

女:请欣赏乾西乡报送的节目《长湖纪事》,作者:欧良,表演者:戴琛、余乐等。

(戴琛、余乐等上,表演《长湖纪事》)

男:我们只看到水的形体,有时是壮美的瀑布,有时是慵懒的温泉,有时是奔腾的河流,有时是宽大的湖泊。

女:诗人却看到水的灵魂,有时是谦谦的君子,有时是慈祥的母亲,有时是任性的儿童,有时是羞怯的少女。

男:请欣赏城北街道报送的节目《婺水魂》,表演者:朱励涛。

(朱励涛上,表演《婺水魂》)

男:从沙畈的崇山峻岭到白龙桥的沃土平川,白沙溪是婺城当仁不让的最美河流。

女:她的美不仅是白鹭掠过碧波,不仅是烟柳挂满屋檐,她的美还在于那甘甜的沙畈水,那浓浓的故乡情。

男:请欣赏白龙桥镇报送的节目《白沙溪》,作者:张乎,表演者:沈俊文、张萧伊。

(沈俊文、张萧伊上,表演《白沙溪》)。

男:我们正在远离故乡,远离与山水的血脉交融。

女:当我们回首时,父亲与村庄依然在守护着人与自然的那份默契,那个承诺。

男:请欣赏安城镇报送的节目《父亲眷恋的村庄》,作者:七月,表演者:安地镇小同村村书记李春法。

(李春法上,表演《父亲眷恋的村庄》)

男:我们从李春法的朗诵中,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眷恋之情。

女:那是本源的感动,是灵魂的原乡。

男:白沙溪、梅溪、厚大溪、莘畈溪,每一条溪流的名字,都像是一首诗。

女:请欣赏由琅琊镇报送的节目《婺水二题》,作者:巴赫,表演者:华淑芳等。

(华淑芳等上,表演《婺水二题》)

男:婺水从崇山峻岭中来,从唐诗宋词的韵脚中来。

女:从先民坎坎伐檀的劳作中来,从游子蓦然回首的眺望中来。

男:我们追随婺水的脚步,从白沙溪到莘畈溪,一步步走出生命的精彩。

女:请欣赏由城东街道报送的节目《婺水三首》,作者邢卫忠,表演者:傅璐。

(傅璐上,表演《婺水三首》)

男:我们要如何留下这青山绿水,要如何珍惜这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女:面对这个问题,语言变得无力,只有用实际行动,投身治水事业,才能弥补我们曾经的过错。

男:请欣赏新狮街道报送的节目《婺水仙山不是梦》,作者:陈美云表演者方敏、宋绣红。

(方敏、宋绣红上,表演《婺水仙山不是梦》)

尾声

男:是啊,婺水仙山不是梦,绿水青山依然在我们身边。

女:是啊,我们已经醒悟了,吹响"五水共治"的号角,让向西的婺水,不再疼痛。

男:愿我,愿你,愿他,愿更多的人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一起建设山清水秀的美好婺城。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亲爱的朋友们

女:今天的朗诵会到此结束。

男:谢谢大家的参与——

合:再见!

主持人邀请区领导上台与大家合影。

(音乐)

五水共治篇8

一、浙江省“五水共治”战略出台的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各种水问题、水危机事件层出不穷,经济增长与水环境之间的不协调现象越来越突出。在一次次惨痛的教训之后,我们逐渐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观才会成为社会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会深入人心。

浙江作为国内先发地区,自然也较早地遭遇了发展瓶颈,资源短缺、要素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等问题突出。在新常态下,下一轮的发展如何破题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在此背景下,2013年12月26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启动了“五水共治”工程。出台此项重大战略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浙江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排在全国第四位,仅在台湾、福建和广东之后。但是,浙江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40立方米,不仅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甚至还低于2200立方米的全国平均水平[2]。

二是降水集中、洪涝灾害频发。浙江每年初春和梅雨季节的降雨量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洪峰相对集中,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再加上台风影响,城市内涝现象经常出现。譬如,2013年10月的“菲特”强台风导致余姚市70%以上城区被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0亿元[3]。

三是水污染严重、水危机凸显。目前,浙江地表水的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平原河网的总体水质为重度污染,而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乐清湾等近岸海域则污染极为严重,均100%为劣Ⅴ类水质。根据水功能区目标水质评价,2013年全省达标率只有39.5%[4]。

四是用水总量多、效率低。近年来浙江的总用水量都在220亿立方米以上,整体供水压力很大。但与此同时,全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却只有15.4%。[5]如果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和水污染等因素也考虑在内的话,浙江实际上已经开始面临“水乡缺水”的难题。

五是“浙江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块状经济”是浙江的发展之基。但诸如永康的小五金产业、海宁的皮革产业、浦江的水晶产业、绍兴的纺织印染业、嘉善的养猪业、诸暨的袜业等富民产业均为高污染产业,且大多为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如果不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及时整治必将导致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

二、浙江省“五水共治”的主要做法与初步成效

“五水共治”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性、战略性行动部署,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等特点。浙江的“五水共治”,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标准严格,保障措施得力,效果明显[6]。

(一)“五水共治”的主要做法

1.确立“七年三步走”的目标计划

根据“五水共治”时间表,按照“把握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把治水过程分为三年、五年和七年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和重点。其中,2014到2016年的目标是“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到2018年的目标是“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到2020年的目标是“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2.抓好“五水共治”各项任务重点

“五水共治”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显然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全面铺开。为了尽早解决各个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点明确的战略部署(见表1)。

3.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

“五水共治”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治污水无疑是首要任务。为了使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浙江省出台了“五个一律”的要求:对既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也没有接入排污管网的企业一律关停;对排入污水处理厂但没有达到纳管标准的企业一律限期治理;对没有达标、直接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违法排放、严重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按最高限额予以处罚;对偷排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在按照“五个一律”全面整治污染企业的同时,浙江省还提出要加强水质监管和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凡是不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4.构建“五水共治”的保障体系

浙江省按照“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在“五水共治”的“共”字上出实招,建立了“规划指导、项目跟上、资金配套、监理到位、考核引导、科技支撑、规章约束、指挥统一”的保障机制(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所得并整理

(二)“五水共治”的初步成效

“五水共治”战略实施两年多以来,在各个方面进展基本顺利,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见表3),特别是在新常态下,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既惠及了民生,又消除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同时还弘扬了水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三、浙江省“五水共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次地方发展战略创新的重要尝试,“五水共治”提出伊始就曾遭受质疑,再加上该计划过于庞大,在推行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效果。

(一)巨额治水经费难以落实到位

“五水共治”本质上属于一种大型公共项目,不管是治污水、防洪水还是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每一项工作的有效推进都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支持。2014年,浙江省共安排“五水共治”项目125个,总投资4680亿元,计划年度投资超过650亿元。2015年,浙江省仅用于水利建设的计划投资就高达348亿元。[7]那么,钱从哪里来?一般来讲,国内大型公共工程的资金来源都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社会捐款。显然,通过这些渠道筹集到的资金量,离浙江各地计划推进的各类项目所需资金总量相比存在较大缺口。

从财政拨款来看,虽然每年都削减省级“三公”经费预算30%以上用于水利建设,但落实起来难度很大。而对于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来说,要想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投资计划,也并不轻松。所以,每年的相关考核要求都规定,要在年底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0%以上,而不是100%完成。

从银行贷款来看,为地方重大工程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对银行来说明显是一项政治任务,尤其是在投资回报率较低和可能存在风险的情况下,银行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尽管浙江银监局出台了《关于深化“五水共治”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家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担保方式”“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但银行实际提供的贷款总量连“五水共治”计划总投资额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从社会捐款来看,多数普通群众对于“搞五水共治为什么要让老百姓出钱”这个问题表示不理解,所以社会捐款主要依靠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其效果自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台州出现以市委、市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捐款时参照“正厅级8000元、副厅级7000元、正处级5000元、副处级4000元、正科级3000元、副科级2000元、科员1000元”的标准“认捐”的风波之后,社会各界的捐款积极性进一步降低。[8]

(二)未能引起基层干部的充分重视

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地方发展战略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影响着政策落实效果。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出的“五水共治”战略要想切实得到贯彻执行,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的支持和配合。但遗憾的是,政策在层层下达之后,干部的重视程度往往也会逐级递减。相应的,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以“五水共治”的关键之举――“河长制”为例: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的本意是用“地方领导负总责、部门协同治理”的模式来实现河道水质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了推行“河长制”,浙江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在2013年底之前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组织架构,并严格执行河长公示制度,规范河长公示牌设置。但是,浙江日报记者于2015年9月开展的调查显示:杭州、嘉兴、台州等地的30条河道只有19条能找到河长公示牌;这19块公示牌上只有1块按规定注明了河长的党政职务;数次拨打19块公示牌上的河长电话只能联系到9名河长;嘉兴南湖区有3块公示牌上公布的河长电话号码相同,三门县有4块公示牌上公布的河长电话号码相同,且该电话号码均为当地治水办的投诉电话。[9]显然,不少“河长”对于自己应当承担的治水责任并未予以足够重视。

(三)部门和地区之间统筹协调困难

“五水共治”,以“水”为核心,五个方面息息相关,只有进行协同治理才能治出效果。水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治水不是单一部门或单个地方政府的职责,必须树立区域协作、部门联动的观念。但在具体操作上,由于涉及到各自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例且治水之“功”难以明确划分等情况,部门之间、区域之间通常很难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搭便车”现象屡见不鲜。

潜明水库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潜明水库规划设计总库容7193 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200万立方米。水库一旦建成,将使当地的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极大地改善好溪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建成之后还可以跨流域向永康市调水50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永康城区的缺水问题。由于缙云、磐安、永康在水量分配、投资收益、移民规模及安置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三方共建方案屡遭搁浅。后经浙江省有关部门协调无果,只能由缙云这个经济落后县单独筹资建设潜名水库一期工程。[10]

(四)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

首先,在主体间关系上,社会组织和公众与政府之间是依附关系而非平等合作关系。“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各类环保组织、志愿团体和公民个人都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其中,打破了政府作为单一治水主体的局面,但总体看来,目前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各类活动,都是在政府的部署之下进行的。具体来讲,就是活动之前要靠政治动员,活动之中要服从安排,活动之后则要统一宣传。如此一来,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从体现,多元主体平等共治的格局始终无法形成。

其次,在参与形式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浮于表面。公民参与原本应该是一个包括交流信息、参与讨论、协商决策、执行、反馈等环节的完整链条,但“五水共治”行动中的公民参与大多只是用热线电话、互联网留言、专家咨询以及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意见和建议,且社会各界的意见也是有选择性地被采纳,社会组织和公众很少会有与政府协商决策的机会。

最后,在参与动力上,部分群众因为眼前利益受损而出现消极情绪。在“五水共治”行动中,许多排污企业、小作坊都是被关停的对象,一些治理项目“堵得多、疏得少”,没有兼顾群众利益。例如,对笋厂简单关停导致山区农笋销售困难,大量关停畜禽养殖场导致“菜篮子”供应失衡、自给率下降、有机肥供应不足,对水资源和山林的保护影响了山民、渔民的生活和收入。另外,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出于治水需要而开征了专门的环境保护费,虽然数额不大,但并非每一个村民都会积极配合缴纳。

(五)部分河道出现黑臭反弹现象

治水是一项长期性、日常性工作,水质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稍不留意,垃圾河、黑臭河就会出现反弹现象。譬如,杭州市共有200多条黑臭河,2014年整治完成193条。但在2015年6月对已整治河道进行水质检测时,就发现有18条河道的透明度或高锰酸盐指数超过了浙江省规定的黑臭河标准。再比如属于松坞江支流的绍兴福全东园荆这条河在2015年初经过治理摘掉了黑臭河的帽子,但没过两个月就又成了黑臭河。媒体曝光之后,河水变干净了,又过了一个月竟然又成了黑臭河。[11]短短半年时间,两次治理,三次变成黑臭河。

黑臭河反弹,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个别群众旧习难改,肆意向河道排放污水、乱扔杂物,特别是在人口集中居住的河段,河道保洁工作尤其难做;第二种是截污纳管做的不到位,一些旧小区管网老化、污水外漏现象比较严重;第三种是特大暴雨导致养殖场污水失控流入河道;第四种则是个别企业顶风作案、违法违规排放。仅在2015年上半年,浙江各地就完成环境行政处罚案件4154件,罚款1.92亿元。其中,移送公安案件455件,刑事拘留359人。[12]

四、浙江省“五水共治”带来的启示

在当前国内诸多省市都被环境问题困扰的情况下,浙江省能够把治水与转型升级相结合,探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无疑对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统观“五水共治”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大型公共项目投资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善于调动民间资本。最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7%左右,但地方财力一直都较为紧张。特别是在新的地方领导人就职之后,往往都会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筹资是一个普遍难题。像“五水共治”这样耗资巨大的战略性工程,靠压缩“三公”经费是不够的,靠省委书记和省长带头每人捐2万元也是不行的,即便是给银行下达政治任务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一个基本原则还是要量力而行。毕竟,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如果一开始布局过大,在后续工作中就容易陷入人疲马乏、运转不灵的困境。同时,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灵活参与。譬如,对于私营企业可以大力推行公私合作的PPP模式,对于社会闲散资金则可以采用发行“五水共治”专项理财基金、政府债券等方式,这样既能够缓解政府资金不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热钱无序流动扰乱经济秩序。

二是在强化干部责任意识的同时更要创新政策执行方式。“五水共治”作为一项由省委书记亲自发起的重大战略工程,浙江各级官员肯定都是予以高度重视的。个别“河长”不称职,对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从表面上看是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实际上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全省现有的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并非都是自愿担任河长;对于不称职的河长,除了撤换之外没有其他惩戒手段,对于称职的河长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河长大多都是各地主要党政领导,平时公务繁忙,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自己作为河长的职责。因此,搞好“河长制”、做好“五水共治”工作,不仅需要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更需要开动脑筋,采用灵活多样的政策执行方式。譬如,在让地方党政领导担任“责任河长”的同时,可以任命当地治水办的工作人员担任“执行河长”,可以面向社会各界征募“民间河长”;在河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安装可以24小时动态显示河道水质变化情况的APP应用;把河长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建立针对河长的奖惩制度;每个月安排一天作为河长的现场办公日,等等。

三是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地方政府合作模式。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益增多和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公共问题呈现出“脱域”特征,而在传统的政府体系之下,单个政府或部门往往对这些问题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加强地方政府合作就成为必然选择。在“五水共治”过程中自然也不乏地方自发的协作行为,但大多都是浅层次的合作,一旦出现利益纠葛,通常都会不欢而散。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五水共治”工作,需要在省级政府层面倡导和建立一系列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大力促进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首先是谈判机制,即要允许各地、各部门之间围绕某一共同问题进行磋商,让各方诉求都得到充分表达,并由其共同的上级予以协调。其次是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受益方应对受损方给予必要的补偿,利益分成要划定合理的比例。然后是成本分摊机制,参与合作的各方应按照特定的规则分别承担一定的治理成本。最后是监督与制约机制,如果出现纠纷,应该经由适当的程序交给第三方裁决,违反合作协议者应当受到必要的惩罚。

四是要按照善治的要求构建全新的社会参与格局。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善治的精神内核是公众参与。[13]与传统的政府管理不同,善治所倡导的是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合作互动,并且这种合作应该是建立在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以及其它主体间的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善治的语境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多元主体都为了实现对公共事务的良好治理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善治也意味着政府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民主化。“五水共治”中社会参与的困境,体现了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有必要按照善治的要求重构社会参与格局。从操作上来讲,应当持续推进政府创新,以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不断改革政府,使其达到善治所需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要求,改变政府在“五水共治”中的主导地位,为社会参与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要大力弘扬公共精神,激发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培育富有活力的协作性公民社会,为全员参与“五水共治”奠定社会基础。另外,还要重视公民利益诉求,加强对话协商,加快程序建设和制度建设,为营造“五水共治”新格局提供保障。

五是要建立水问题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治水,是难题;综合治水,更是难上加难。尽管浙江所推出的“五水共治”战略工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五水共治”作为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境的系统工程,要想进一步取得实效,还必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此,首先要倡导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低耗、减排、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水问题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其次,要促进工业园区向集约化、生态化、循环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集中度和产业集聚程度,实现水问题治理从点源治理向集中治理转变;[14]最后,要逐渐明晰水环境产权,提高企业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环境容量资源商品化、排污市场交易化和治污市场竞争化,实现水问题治理从运动式整治向市场自发自为转变。

参考文献:

[1] 刘田喜,方修富:《优化地方发展战略必须把握“五性”》,《党政干部论坛》1994年第12期。

[2] 王建满:《2014年,浙江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当代社科视野》2014年第4期。

[3] 王春:《浙江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5.58亿元》,《法制日报》2013年10月10日。

[4] 石平:《浙江1400亿元治理海域污染》,《中国海洋报》2013年11月21日。

[5] 浙江省水利厅:《2012浙江水资源公报》,浙江水文网 http://2013-09-23.

[6] 夏宝龙:《以“五水共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政策t望》2014年第3期。

[7] 郝少颖:《2015年浙江计划投资348亿元用于“五水共治”》,《京华时报》2015年03月30日。

[8] 唐糖糖:《“五水共治”捐款必须搬红头文件?》,《中国青年报》2014年01月15日。

[9] 梁国瑞等:《河长,想要找你不容易》,《浙江日报》2015年9月21日。

[10] 陈翔:《谱写“五水共治”大篇章》,《浙江人大》2014年第8期。

[11] 王鹏善:《浙江“五水共治”:黑臭河基本“摘帽” 避免反弹需长效机制》,《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07月27日。

[12] 王丽玮:《浙江打造环境监管执法最严省份》,《钱江晚报》2015年8月4日。

[13] 周安平:《“善治”是个什么概念》,《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上一篇:阴天快乐范文 下一篇:小桥流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