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待审范文

时间:2023-11-22 16:19:54

录取待审篇1

一、招聘对象

符合相关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或待业人员。

二、报考条件

1、基本条件

(1)享有公民权;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环境保护事业;

(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

(4)身体健康,年龄在25周岁以下(1983年9月30日以后出生)。

2、学历、专业要求: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符合相关职位专业要求。

(1)报考环保专业必须是环境科学类、化学化工类、生物科学类等专业(参照《*省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分类指导目录》)毕业;

(2)报考法律专业必须是法学类专业(参照《*省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分类指导目录》)毕业。

三、报名与资格审查

报名时间、地点:(1)报名时间:20*年*月*日*日

(2)报名地点:*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大厅

报名方式及报名所需的材料: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张,在职人员报名必须持单位及单位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同时填写《*县事业单位应聘人员考试报名表》。

(3)资格审查:报名由县人事局进行资格初审,初审合格后办理报名手续,参加笔试。面试结束后由监察局、人事局和用人单位共同对进入体检的人员进行资格复审。

四、考试方式:考试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其中笔试成绩占70%,面试成绩占30%)。

1、笔试:

笔试科目分公共科目(卷面100分)和专业科目(卷面100分)两门(其中公共科目考试成绩占笔试成绩的60%,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占笔试成绩的40%)。

各专业笔试开考人数与招聘人数的比例不得低于3:1否则按3:1的比例计算核减招聘计划。

笔试时间:*

2、面试:面试参照招考公务员的面试方式进行(按招聘人数1:2进入面试,若最后一位名次出现并列则同时进入面试)。面试成绩采用百分制。

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五、录取:从体检(按招聘人数1:1.2参加体检,各专业体检人数至少比招聘人数多一人)、政审合格人员中按照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最后一位名次出现并列则同时录取(体检政审不合格产生的空缺依次递补)。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文件规定执行,体检费用由应聘人员负担。

通过体检和政审的拟录人员名单将在有关媒体上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公示未通过产生的缺额不再补录(查实在公示之前登记受理的举报所产生的空缺可依次递补)。

六、待遇:

新聘用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合格后,在单位编制内实行人事。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签订为期5年的聘用合同,其中试用期一年,工资待遇按国家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工资待遇执行,应聘者同时与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人事合同。见习期满由县人事局和用人单位进行考核,合格者正式聘用,并办理工资定级,不合格者取消聘用。

有正式编制调入的人员,调入后同样实行人事(不执行见习期)。工资待遇参照在职在编同类人员执行。

七、考试收费

录取待审篇2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

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

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

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

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

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

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

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

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

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

三、依赖程度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错,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制造成本详细审查。

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㈠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

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㈡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

㈢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主要审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跨期费用,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审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时间和方法加以审查,审查时应注意两点:

⑴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⑵审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

⒈“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便于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具体结果。

⑴“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

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固定资金资产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了便于准

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

账务处理:

发生时:借:待摊费用—XXX

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低值易耗品……)

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XXX

⑵“待摊费用”的审点及审查的思路

在日常税收审查工作中,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际摊销金额,因此其金额摊销的正确与否,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一致,因而产生纳税审查的重点;但切不可忽视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因为,通过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能够便于审查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需摊销费用的形成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性质。因此在日常的税收审查中,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查的重点,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⑶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

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

①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

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

a.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摊销;

b.企业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金额的部分项目有意识地列入“待摊费用”账户实现摊销。如有规律地将基建人员的工资列入“待摊费用”、基建项目领用的材料、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等等。

②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a.审查企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资本性支出有无假借固定资产大修理的名义,将从事固定的购建支出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实现摊销。

b.审查企业是否有将应列入“递延资产”核算的开办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不能单独归属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支出列入“待摊费用”核算的行为;

c.审查企业有无将应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无形资产受让及开发性支出费用一次性直接记入“待摊费用”科目。

通过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从中发现企业是否有人为调节期间生产经营成本的现象。

对企业将“待摊费用”科目作为“蓄水池”人为地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审点应放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审查企业是否有采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录取待审篇3

一、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认真做好立案登记工作。

一是依法登记立案。2018年度,立案庭将严格按照立案登记制的要求,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一律当场登记立案,当日登记并立案的超过90%以上。对需补正材料的,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对于登记立案的案件,按照初始材料做好案由确定。登记立案后,及时确定庭审程序、审判人员和法庭,并在当日内做好网上信息录入及案卷材料的同步生成,当日录入率达到90%以上。

二是高效便捷送达。对当事人在芳草湖总场本地的案件,继续实行直接送达制度,缩短审判期限。继续探索建立电子送达机制,使电子送达成为送达常态化,确保占比60%以上 。

三是做好诉讼保全工作。对于诉讼保全案件,经过审判庭是审核后,立案庭将及时录入案件,将执行文书转交执行局,将案卷材料移交审判庭,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二、落实便民措施,实行便民服务

一是耐心接待当事人。在2018年度,面对案件持续增加,当事人众多,在接待当事人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认真、慎重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耐心释法明理。接待时做到耐心、细心、热心,认真聆听诉求,语言礼貌,态度热情,用平和、陈述的语气和用语给当事人释明、答复,争取不发生因态度问题与当事人产生争吵。

    二是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诉调对接。按照《芳草湖垦区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方案》,做好委托调解工作。对于引导委托调解、诉前调解不成的纠纷立即进入诉讼程序,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确保审判质效。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建立司法援助联系渠道。

三是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初步审核把关。对困难当事人要求缓、减、免交诉讼费的,进行严格把关,并结合当事人提交的贫困证明,直接交院长审批。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

一是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于双方当事人都到庭请求调解解决纠纷的案件,引导双方进行诉前调解,进一步落实调解衔接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春节期间的信访稳控工作,及时向农场发放稳控函,按时发放稳控函,争取稳控在当地;

三是继续认真落实好院长接待日制度,提前将接待日排期并通知到各院领导,确保每周都有接待。

四、完成其他工作

一是认真参见院内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完成活动要求的各项任务;

二是做好上诉案件审查移送工作;

三是配合审判团队,履行好法官助理职责;

四是争取完成全年度三分之一司法宣传任务;

录取待审篇4

一、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性质

同步录音录像是侦查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以同步录音录像方式记录侦查行为的诉讼活动;它所形成的是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子计算机硬盘、光盘等为载体的,以用于刑事诉讼为目的的视听资料。司法实践中,同步录音录像记录的侦查活动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既然同步录音录像是记录侦查机关自身侦查活动的行为,那么侦查机关为什么要在侦查活动之外进行录音录像呢?

刑事诉讼中,录音录像早已为侦查机关所利用,而它在国外,基于各国法律的规定也不乏使用之规定。在我国1997年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视听资料是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之后,同步录音录像随着录音录像证据的广泛使用也广泛发展起来。它产生时的典型形式是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证人时,同步制作录音或者录像。这种形式的产生,是因为新刑事诉讼法摈弃了纠问式的庭审形式,而规定了控辩式的庭审形式,这种形式下,法庭更多地以犯罪嫌疑人和证人在法庭上的陈述作为采信的依据,这样侦查机关在刑事侦查阶段所取的犯罪嫌疑人交待和证人证言就潜在地存在着不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固定证据,侦查机关在讯问和询问之外,又通过同步录音录像固定言词证据,这样在审判过程中,一旦被告人、证人翻供,可以当庭出示录音录像以证明其在侦查阶段所作的交待或证言的自然性、合法性、真实性。由于同步录音录像存在着客观性、动态直接性,所以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也逐步利用其记录其他的侦查活动,如搜查、扣押、勘检、检查,以固定侦查行为和相关的物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步录音录像行为是一种侦查行为,是为证实案件事实,以记录讯问、询问、勘验、检查、扣押、搜查过程为手段,形成相应的视听资料为目的。

二、同步录音录像实施程序的规范形式内容

(一)、同步录音录像需要确定实施的规范形式

侦查机关在行使侦查权,查清犯罪事实过程中,当然要采取各种侦查行为,这些侦查行为中,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实施的法律程序的有: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等七种侦查行为,其他的侦查行为则是由侦查机关内部以规范性文件方式明确。上述七种侦查行为除通缉外,都是刑事证据产生的直接形式,可见立法者为了保证刑事证据本身的客观性、合法性,专门就收集证据的侦查行为作出了特别的约束。视听资料作为刑事证据中的一种,是新生事物,刑事诉讼法还没有对其收集程序加以规范。没有对其规范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规范,在司法实践中,它恰恰因为缺少规范性收集程序,导致侦查机关各行其是,公诉和审判部门各有标准,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司法不统一。所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材料,侦查机关在司法实践中亟需对它的取得方式加以总结、规范。对同步录音录像而言,这意味着侦查机关应当主动对同步录音录像这一侦查行为的实施程序加以规范,并与公诉、审判部门达成一致,最终使依据该规范产生的视听资料在程序上具有合法的特性。

(二)、同步录音录像的规范形式所必须包括的问题

所谓同步录音录像规范形式所必须包括的问题是指:同步录音录像时,其本身必须注意的规则,由它形成的视听资料中所必须包括的内容,只有在这些规则被遵守、内容被全部反映时,同步录音录像所产生的视听资料对刑事诉讼而言,才是具有客观性和可以采用的刑事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体制中,这些问题包括两个部分,即同步录音录像所针对的侦查行为的特性、同步录音录像本身技术上的客观性。

同步录音录像必须反映侦查行为本身的法律要求

同步录音录像必须反映侦查行为本身的法律要求,其含义是:被同步录音录像反映的侦查行为包括讯问、询问、勘验、检查、扣押和搜查,以上侦查行为,刑事诉讼法专门规定了它的实施程序,并且在实施这些侦查行为时,不同的侦查行为有着不同的法律要求,否则该侦查行为在法律上就存在着违规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可能。因此,在同步录音录像时,必须要将侦查部门实施该侦查行为的合法程序表现出来。

同步录音录像技术上的客观性

同步录音录像技术上的客观性的含义在于:它必须要体现全面体现出讯问、询问、勘验检查、搜查等现场的全部和需要专门特别表现的局部,并且要克服录音录像本身所固有的画面局限性、清晰度差的问题。

三、讯问、询问、搜查中同步录音录像的规范性程序内容

由于同步录音录像能够反映不同的侦查行为,针对反映的侦查行为的不同,同步录音录像规范程序所必须包括的问题也不同。以下以讯问、询问和搜查为典型,对同步录音录像在实施时的规范形式和具体问题做逐一分析。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1、讯问犯罪嫌疑人中的法律要求

同步录音录像必须反映刑事诉讼法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法律要求:(1)、刑事诉讼法第91、92、93、94条的规定;(2)、不能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3)、讯问开始前,必须要明确告知犯罪嫌疑人,正在对讯问进行同步录像;(4)、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其他危险行为的,不应使用戒具。

虽然主要涉及的规范只能以上这些,但由于刑事诉讼法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规定有限,而侦查机关对讯问时的纪律性要求又多以禁止性规定为主,所以司法实践中有相当的一些问题缺少统一的认识,如讯问中的用语性规范、当犯罪嫌疑人以沉默对待讯问时的处理、辩诉交易等等,由于同步录音录像对讯问过程以纪实、全面的方式反映出来,这些问题亟需我们做出结论。本文限于篇幅,只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认识讯问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侦查过程中以刑讯逼供和体罚为代表的违规行为,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采取了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的措施,或者所采取的法定强制措施在超出犯罪嫌疑人所能承受的范围时还不及时中止,那么无论其是否以之作为犯罪嫌疑人交待的条件,都是违规行为;二、侦查人员将法律赋与犯罪嫌疑人的、不因其处于犯罪嫌疑人地位而受限制的利益,作为犯罪嫌疑人交待的条件或者是对其涉嫌行为的惩罚,这同样是违规行为。在这两种违规行为下,犯罪嫌疑人所做的任何交待当然无效。因此,同步录音录像过程中,侦查人员一方面不能有上述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在口头表达上也不能表露类似的意思,如“不老实就把你关起来”之类的话不能在讯问中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同步录音录像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交待的客观性。

(2)、侦查人员在讯问时,以辩诉交易的形式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相关问题的行为是否是诱供行为。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侦查机关是否能在讯问过程中,与犯罪嫌疑人进行 辩诉交易,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种行为在事实已经广泛使用。如检察机关在侦查贿赂案件过程中,常与涉嫌行贿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辩诉交易,以其对行贿问题的如实交待,换取侦查机关不对其涉嫌行贿或者其他犯罪或一般违法行为的不追究。在讯问涉嫌受贿、贪污的犯罪嫌疑人时,检察机关也常与其进行辩诉交易,以对涉嫌受贿、贪污问题的如实交待,换取对他其他轻罪或一般违法行为的不追究。应当说,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进行的辩诉交易在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定下,作为一种侦查策略,亟需规范。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只要侦查人员所承诺给予犯罪嫌疑人的利益没有超出法律容许的范围,那么侦查人员所进行的辩诉交易行为就是合法行为,犯罪嫌疑人因此而做出的交待应当被认为是有效真实的。

2、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同步录音录像的技术要求

对讯问犯罪嫌疑人进行同步录音录像时,必须要从录音录像设备的设置上保证画面的客观性,使用上考虑与侦查的联系性。所谓客观性,即是录音录像要表现出讯问场景和过程的全面、细节和连续。以下以对讯问进行录像为例,就其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1)、就使用与侦查的联系性而言,是指录像行为应当有利于讯问工作。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其一是讯问场所中尽可能减少录像人员,以有利于讯问中犯罪嫌疑人集中精力于讯问人员的提问。这意味着在侦查机关内部,进行同步录音录像时尽可能应当采取讯问室和监控室分离的方式。讯问室内的录像设备采用以可转动、变焦的摄像头,录像技术人员应当在监控室操作录像。第二是讯问室与监控室之间应有电话连接。当讯问在没有监控设备的看守所或者地方进行时,同步录音录像只能以单个摄录一体机来进行录像工作,这时的摄像技术人员也应当尽量地少,并且不能主动打断讯问,以保持讯问工作的连续性。当然,如果其他侦查人员能够自己运用监控设备,那么这将是最为适当的,这对于摄像人员与讯问人员形成默契是非常有利的。

(2)、就讯问场景的全面反映而言,由于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场景主要分为侦查机关内部的讯问室和看守所(对于其他地点讯问的同步录音录像,与看守所相同)两种,而且这两种环境都是以静态、封闭为特征的,所以在对录像设备的设置上应当尽可能考虑得全面。

当讯问在侦查机关内部的讯问室进行时,对整个讯问室的全面反映的具体要求如下:首先,摄像头以两个为宜(最好能够采用在固定墙壁上的摄像镜头),两个摄像头的安置要求位置上相互补充、全面反映整个讯问室;其次,一个摄像头的录像范围应当包括正面反映犯罪嫌疑人的全身和局部,因此它应当以变焦镜头最为理想,另一个摄像头反映的范围应当包括能反映犯罪嫌疑人的背部和讯问人的正面。当讯问在没有监控设备的地方进行时,一般而言,这时摄像技术人员只能通过一台摄录一体机来进行录像,由于角度的限制,这个摄像过程必然是不能彻底全面包括讯问空间内所有的事务,所以在摄像机位的设计上,机位应当在墙角,摄像范围是包括两个讯问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人像,其中犯罪嫌疑人的人像应当是正面或者正侧面,他的面部应当是摄像机的集中反映对象。

(3)、就讯问场景的细节反映而言,主要是全面反映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面部和身体的势态。对该细节的反映特别要包括:首先,犯罪嫌疑人面部、躯体表露在外的陈旧或新的伤痕,应当对其进行特写,并在讯问时提醒讯问人对该伤痕的产生原因提问;其次,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对讯问做出的面部和躯体反映,当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要求起立并移动时,镜头应尽可能对其在讯问室内的移动能加以跟踪并反映其面部表情和躯体势态。

(4)、就讯问场景的连续性而言,主要是指同步录像要包括所针对的讯问的全过程,或者说同步录像要包括从讯问开始至结束的全过程。它的具体要求是:

①、对每一次讯问过程的录像必须要全面连续,不能因讯问和录像者个人的想法而对其部分记录。②、录像技术人员在录像的同时要制作录像记录,对录像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全面反映。这个要求是由于要完整持续要体现讯问过程的全程性,仅就录像本身而言是难以达到的。首先是由于录像机位的相对固定性和讯问人和被讯问人的可移动性,讯问过程中,基于种种原因,他们离开录像范围难以避免的;其次,是由于录像过程中录像带录制时间是有限制的,换带会造成录制的中断;最后,录像本身是对外界环境有一定依赖的技术过程,如电压、灯光等等,当上述因素有突然的变化时,录像当然会有暂时的中止。所以,录像的绝对连续性在事实上是不可追求的,因而,录像技术人员在制作录像的同时应当同时制作录像记录,(讯问犯罪嫌疑人记录上也应对上述情况加以反映,这样才能对录像中录像中断从犯罪嫌疑人角度加以确认)该记录与录像共同反映录像的连续性。录像记录主要包括录像开始时间、中止时间和原因、犯罪嫌疑人离开录像范围的时间和原因、录像结束时间和原因,以及录像制作者的签字。

当然,以上的仅仅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在司法实践中还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述如下:

1、录像与讯问持续时间的关系。录像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讯问,从这个角度而言,录像时间的长短取决讯问。然而,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讯问犯罪嫌疑人有着特殊的要求,即12小时传唤时间限制。基于这种限制,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基本上只能在两个地方,12小时之内在侦查机关讯问室,此后一旦采取了强制措施,则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由于看守所内的讯问有着看守人员的监督,因而现在对侦查机关讯问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争议,常常集中于侦查机关讯问室内的讯问。因而笔者建议:(1)、对于处于12小时限制的讯问,侦查机关应当全程同步录像,即对其接受传唤受到讯问至离开检察机关的全过程加以录像,而不是仅对12小时传唤时间中某一次的讯问加以录像;(2)、处于12小时限制的讯问,应当在讯问一定时间后明确给犯罪嫌疑人以10-15分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被怀疑为疲劳讯问,形成讯问本身是否合法的争论;这也可以使录像技术人员有空隙更换录像带,以避免因更换录像带而造成不必要的录像内容缺损。

2、录像资料的保存。为保证同步录像形成的录像带母带不必要的磨损,应当同时制作两份,一份作为母带,由录像技术人员封存后转交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另一份作为证据(以复制件形式保存的录像可以考虑制作为VCD光盘形式以便于使用、保存),日常使用。对母带进行专门管理,是由于母带的保管不仅仅是一个保管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通过严格程序对刑事证据的原始性加以保护问题,所以母带的保管不宜采取侦查人员自行保管,而以制作复制件后,母带由录像技术人员转交侦查机关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保管,形成保管记录为妥。在这种保管形式下,当审查和审判阶段对录像资料复制件的真实性产生争议时,侦查机关所出示的母带由于其保管程序的完善,可以使母带的证明力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3、同步录像后,是否需要犯罪嫌疑人对录像加以确认或者封存。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笔录要求犯罪嫌疑人签字或盖章以及国外在询问时的作法而提出的,就我国司法实际而言,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保证同步录像的确定性,但不切实际。首先,我国刑事侦查阶段的讯问录像持续时间以数小时计算,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后再让其将录像看完,必将耗去大量的时间,特别对传唤阶段来说,它导致侦查机关白白浪费12小时讯问时间;其 次,在同步录像后,侦查机关因侦查和证据的需要,会对录像加以分析、复制和编辑,一旦录像在犯罪嫌疑人签字后封存,当然导致侦查机关无法对其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利用,从而使同步录像行为失去应有的意义。

4、关于录像设备的选择。

在录像设备的选择上,应当以易于鉴定、录像时间长为标准。现在常用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录像机已经广泛应用,相对于普通录像机而言,它由于本身的大容量而受到欢迎,但它所产生的录像格式也易于修改,所以是否将其用于同步录像领域必须以本地是否能对其进行鉴定为标准,如果不能,那么还是以普通的录像带作为录像设备选择标准。

5、母带的保存问题。

录像带有保管时间限制,它因保管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虽然从刑事诉讼时限而言,录像带本身的保管时间对于侦查、、一审和二审的时间要求是足够了,然而,由于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的不同,有必要探讨如何能够长期保管录像带。要长期保管录像带,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将录像带转制为VCD等形式的光盘。就保全视听资料的程序而言,为了保证它的原始性,在将母带转制为VCD格式的光盘时,应当请辩方的人(如果是审判阶段,可以请法院法官)在场监督保存过程,并制作转制记录;如果辩方经通知不到场的,那么控方在制作转制记录时应当对辩方不到场的情况加以明确。

6、关于同步录像的剪辑问题。由于讯问犯罪嫌疑人以小时计算时间,所以在侦查和审查阶段,出示同步录像时,也是从头到尾地全面看一遍是没有效率的,所以有必要对同步录像进行剪辑。对剪辑的要求如下:(1)、剪辑只能在同步录像复制件上进行;(2)、剪辑不能代替同步录像本身;(3)、剪辑只是对录像加以剪辑而不是对录像内容进行变更;(4)、剪辑者以录像技术人员和侦查人员共同进行;(5)、剪辑要作记录,从而使使用者可以确定剪辑是否对录像的实质内容加以变更。

(二)、询问证人

1、询问证人中的法律要求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询问证人主要有以下要求:(1)、刑事诉讼法第97、98条的规定;(2)、要告知正在对其进行同步录像。

2、询问证人时,同步录音录像的技术要求

这个方面的要求也与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所涉及的问题相同,也不再重复。

(三)、搜查

1、搜查中的法律要求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搜查同步录像必须要包括的内容是刑事诉讼法第109、110、111、112、113条之规定。

除以上内容外,搜查还要涉及一些具体问题,如在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进行搜查时,如果是对犯罪嫌疑人脱衣搜查,在对此进行同步录像时,应当注意保护固定证据和保护犯罪嫌疑人隐私的之间的平衡。这主要体现在:(1)、录像人员性别应当与被搜查人一致;(2)、录像资料的保密,在保存和放录像资料时,应当按照审查和审判隐私案件情况处理。

2、搜查时,同步录像的技术要求

在搜查时,对同步录像的技术要求同样是有利侦查、搜查场景的全面反映、对重要内容要细节反映和搜查过程的连续反映这四个方面,其具体要求与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技术要求是一致的。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对搜查同步录像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每个侦查人员的具体搜查行为,而是为了确定搜查中需要扣押的各种物品和该物品被扣押时在搜查场所中的位置,因此对搜查同步录像时,录像技术人员应当在扣押物品的细节反映和扣押物品发现位置上下功夫,以达到同步录像的目的。

四、同步录像的争议性问题

虽然同步录像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但对它的争议一直广泛存在。以下对其一一论述。

(一)、同步录像能够制服翻供吗?

前面已经提到,同步录音录像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新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控辩式的庭审结构使侦查部门所提取的犯罪嫌疑人交待和证人证言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性。为此,侦查机关采取同步录音录像的方式,多方面固定证据。但对侦查部门中的一些同志来说,他们将其等同于“同步录像是为了制服翻供”,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同步录音录像所产生的视听资料的采纳又是有条件的,并不当然将其作为定案的依据,这就使他们质疑同步录音录像是否有意义。并且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侦查机关、机关或审判机关的角度来看,犯罪嫌疑人交待和证人证言都是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的,也通常是对案件成败起决定作用的证据。如果以同步录音录像形式确定的犯罪嫌疑人交待、证人证言都没有证明力,那么收集犯罪嫌疑人交待、证人证言对侦查机关而言又有何意义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回顾1997年所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依据它的精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等司法部门进一步下发了一系列司法解释、文件等将其细化。就本文所针对的内容而言,其中变化的重点:一是新的刑事诉讼体制在庭审结构上变更为控辩式;二是针对证据方面,强调证据的收集程序,绝对排除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所以,对控方而言,在指控被告人时,不仅要出示证据并达到刑事证明的标准,而且还要证明收集证据程序上的合法性。

基于以上原因,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后,在审判过程中如何能够证明收集证据的合法性成为了侦查部门重点研究的问题。由于同步录音录像本身具有客观性、动态直接性,使其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办法,也就是说,同步录音录像在侦查阶段的广泛使用的基础,就是为了解决证据收集程序合法与否的证明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在增强辩方地位的同时,当然也使侦查部门所提取的证据,主要是犯罪嫌疑人口供和证人证言,产生了潜在的不稳定性,即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翻供的机率上升了。但对于侦查部门而言,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翻供是刑事诉讼中常见现象,而且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对犯罪嫌疑人翻供而言,新刑事诉讼法虽然依然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回答问题,但由于它更强调控辩式的庭审结构和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这事实上是要求侦查部门在侦查中尽可能少地依赖犯罪嫌疑人口供,或者说,在侦查过程中,当犯罪嫌疑人口供对刑事指控有利时,它的意义是引导侦查部门尽快收集更多、更全的证据和发现其他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当犯罪嫌疑人口供对刑事指控不利时,它的意义是引导侦查部门全面收集各种证据,以反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侦查部门应当主动适应刑事诉讼法的上述要求,深化对侦查策略和手段的理解与运用,充分收集间接证据。而审查和审判部门也应当适应新的刑事诉讼要求,在对证明标准的把握上减少对被告人交待的依赖性,加强对间接证据的研究与认可。对证人翻供而言,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证人合法权益是什么?如何能够对其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是如何落实证人义务,其主要是内容是:如何确定证人的伪证行为?在证人作伪证时,如何能够确定他的责任?当伪证行为仅仅是一般违法行为时,伪证者的责任又是什么?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刑事诉讼法律体系进一步的发展与规范。

所以,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证人翻供都不是同步录音录像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犯罪嫌疑人交待或者是证人证言,一旦刑事诉讼进入到庭审阶段,当然是以庭审过程中的被告人交 待和当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为准。但,这并不意味着翻供后,侦查阶段中的同步录音录像就毫无意义。首先,当同步录音录像是完全符合前述的规范时,这本身就使犯罪嫌疑人、证人不能以侦查部门违反法定的取证禁止性规定为翻供的理由;即使犯罪嫌疑人和证人以其他理由翻供,同步录音录像所产生的视听资料本身就构成了对其提供的新的交待或者证言的否定,翻供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应当对其翻供行为提供合理的解释,当解释明显不合理或者被控方的举证所否认时,其交待或者证言将会不被法庭采纳为定案的根据;最后,在合乎规范的情况下所收集的同步录音录像对犯罪嫌疑人和证人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威慑,它将大大增加其翻供成本。

(二)、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同步录音录像与国外的区别。

国外同样将同步录音录像运用于司法实践。英国于1991年颁布的《录音实施条例》对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进行同步录音的程序作了详细的规定,而随后实施的《录音实施法修正案》补充规定了对录像制作的要求。通过这两个法案的实行,警察讯问笔录被法庭采纳的概率大大提高。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对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同样是为了确定讯问的真实性、合法性,从而使法庭能对侦查机关的讯问加以采纳。不过,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在一些原则性规定上与英国是不同的,其关键就在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而英国则是给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因此,当我们把同步录音录像应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时,就必须从这一点出发去考虑其具体规范。

录取待审篇5

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际,本着加强管理、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服务考生的原则,现就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二)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暂行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2〕65号)的相关规定,不具有我省户籍的随迁子女,在我省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并有相应学习经历,可在学籍地参加高考。相关考生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不符合我省报考条件的考生应回流出地报考。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二、报名时间

参加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考生必须在统一时段报名,包括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体育类、保送生(含优秀运动员保送)、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应用型本科对口招生等所有类型考生。

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段为:2019年10月23至30日。

报考艺术类的考生须同时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统考报名、缴费。缴费时间截止2019年10月31日。缴费完成后方可取得艺术类专业课统考资格。艺术类专业课统考实行银行缴费,缴费方法见省考试院网站相关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含创新班)、东南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办理报名手续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考报名,逾期不予受理。

三、报名办法

(一)符合报名条件,申请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考生原则上在其常住户籍所在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二)2020年应届高中(含中职)毕业生由其学籍所属学校统一办理集体报名手续;历届高中(含中职)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到户籍所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或在原高中阶段学籍学校报名,具体办法由各市自行确定。各报名点须严格审查考生届别并分应、历届逐一登记造册备查。在上一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中发生批量违规报名的学校,今年不得设为报名点。

经省教育厅批准跨市招收的普通高级中学应届毕业生和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跨市招收并在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具有学籍的民办中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由学生本人申请,由就读中学向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办理集体报名手续。各市范围内县(市、区)与县之间借读考生的报名办法,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确定。

(三)按照《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2号)要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要重点审查考生学籍、实际就读情况,结合相关部门材料审查家长稳定就业、稳定住所和社保缴纳等情况。

考生报名时须交验户口本、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历届高中(含中职)毕业生还须提供高中(含中职)毕业证书;退役士兵还须提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出具的《安徽省退役士兵安置方式证明》。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可在居住地招生考试机构申请报名。

(四)艺术、体育类考生文化考试报名办法与文理科相同。艺术类专业课省统考报名与文化考试报名同时进行,体育专业课全省统一考试报名时间另文通知。选报艺术、体育类考生可参加文化课考试和相应专业课考试,填报志愿时可以兼报文史或理工类;选报文史或理工类考生不能参加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课考试,填报志愿时也不能兼报艺术或体育类。

报名参加省外院校艺术类专业课校考的考生,须先参加我省对应艺术类模块统考并达到省统考专业合格线,否则,其校考合格不能作为录取投档的依据。

(五)中职毕业学生既可以选报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体育类文化课考试和相应专业课考试,也可以参加应用型本科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对口招生”)相关考试。对口招生的有关要求,按省教育厅文件执行。

(六)残疾考生参加高考申请合理便利,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的通知》(皖教办〔2018〕6号)执行。

(七)考生报名时须仔细阅读并签署《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诚信承诺书》,交由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留存,并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费考试费等收费标准的函》(皖价费〔2009〕60号)的规定缴纳相关费用等。

(八)省考试院制定的《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网上报名操作规范》另行公布。

四、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由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组织进行,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意见信息应做到客观、全面、准确、规范,原始证明材料应完整并存档。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无工作单位的考生由所属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鉴定)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中。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五、高考加分、优先录取和政策优待项目

2020年高考加分及优先录取资格申报与报名信息网上填报同时进行。申报高考加分及优先录取资格的考生,于11月30日前将相关证明材料递交报名点,逾期不予受理。申报高考加分的考生还须签订《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考加分申报及诚信承诺书》。

(一)高考加分项目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民委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体育局安徽省科协《关于印发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办〔2015〕22号,以下简称《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我省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如下:

1.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即烈士子女(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

2.地方性加分项目2项。即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我省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名单详见《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5分)。

地方性加分项目仅适用于我省省属高校招生。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的一项分值。

(二)优先录取项目

按照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优先录取范围如下: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该优先录取项目以户籍中的“民族”信息为准,考生个人无须申报。

(三)政策优待项目

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优待工作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按照《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2019〕3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享受政策优待项目考生名单以相关部门文件为准,无须考生本人申报。

2020年高考加分、优先录取和政策优待项目等如有变化,将以教育部和我省相关政策执行。

(四)资格审查和公示

高考加分和优先录取资格审查应严格按照《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相关要求执行。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所有申请高考加分、优先录取和政策优待的考生,在审核结束后均须按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要求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六、报名信息采集

(一)考生报名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安排下,由各报名点读取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采集考生照片和户籍、学籍等信息,同时组织考生在网上由本人录入其它信息。报名点应指派专人指导考生按规定认真如实完整填写相关内容,考生应对本人所录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二)考生录入信息后现场打印《报名信息确认表》,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签字。考生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因考生自身失误或不签字确认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的《报名信息确认表》由报名点统一上交当地招办留存。

(三)考生报名信息网上填报结束后,省考试院根据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上报信息统一编排考生号。报考艺术类但未缴费的考生根据考生选择的艺术(文)或艺术(理)生成对应的普通文、理类考生号,不得参加艺术类专业课考试。

(四)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省考试院统一安排导入报名信息系统。

七、报名资格审查和公示

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由市、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和报名点要严格按照省招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高考报名资格审查相关办法,主动联系各级公安机关,加强考生报名资格及户籍审查,把好报名关。严禁高一、高二在校就读学生弄虚作假报名;严禁伪造材料报名;严禁历届生以应届高中毕业生身份报名。各市要特别加强对持外省身份证报考的考生资格审查工作,严禁跨省有组织异地报名。我省将继续通过技术手段加强随迁子女学籍与全省中小学学籍数据库的审查与比对工作,继续加强省际间高考报名信息的比对工作,对审查不符合条件者将取消在我省的高考报名资格。

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人对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负领导责任,各报名点负责人为考生报名资格审查第一责任人,审查人为直接责任人,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完毕后审查人须在《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审查表》中签名。

各报名点、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市招生考试机构在报名结束后应根据省考试院有关工作程序和要求对所有报考的考生资格进行自查、复核、审定并公示。

各报名点于2019年11月10日前完成自查工作并上报结果,各县招生考试机构于12月20日前完成复查并上报结果,各市招生考试机构于12月30日前完成审核。各市招生考试机构须将审查情况汇总,于2020年1月10日前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考试院。书面报告须包含本地报名情况、报名组织情况、资格审查办法及结果、问题建议等内容。省考试院将根据各地复核结果,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各报名点和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完成资格审查后须按规定公示取得高考报考资格考生名单。

八、工作要求

(一)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报名点),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高考报名工作的管理,严格把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准确把握高考报名政策和规程,认真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针对往年在考生基本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岗到人,确保报名无疏漏,信息无差误。

(二)为准确采集考生身份信息,各报名点须配备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信息采集设备及其他设备。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和报名点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必须配备符合报名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且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要从维护高考信誉和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强对报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做好报名信息采集工作,防止工作差错,努力提高高考信息采集的准确率。同时,要采取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确保考生信息的绝对安全,杜绝任何信息泄漏隐患。

(四)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要准确掌握高考政策,通过多种形式与手段加强高考报名的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在报名各环节中要做好咨询与服务工作,使考生清楚了解高考报名流程,方便、准确、按时完成高考报名各项工作。

(五)各地要严格掌握报名条件,认真审查考生各类资格,杜绝弄虚作假现象。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应当认定相关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六)省考试院将对各地高考的报名组织、信息采集工作进行考核。

录取待审篇6

关键词: 小升初 免试就近入学 信息平台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是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制度设计。就近入学不仅能确保少年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有利于保障少年儿童上下学交通安全,避免路途较远和因住校不利于亲情培养等问题[1]。由于小升初过程繁杂,参与人员众多,操作过程中把握不尽相同,入学效果千差万别[2]。

引入信息手段,可以有效加强小升初各个环节的管理,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漏洞,规范小升初工作,进而有效落实教育部对小升初工作的要求。

一、信息系统优势

信息系统存在以下优势,可以助力小升初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一)信息采集规范化

利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计算机可对采集的信息的格式和完整性自动校验并实时反馈给填写信息的家长,从而有效规避以往纸质信息中因人工填写导致的信息错误和不完整性。信息系统能通过绑定身份证号等方式,保证一人一号,杜绝重复报名、多处占位现象。

(二)真实性可查验

在往年的小升初过程中,一些家长为了小孩进入心仪的初中,存在伪造身份、房产等信息的情况,增加了信息审核环节的难度。通过与公安、房管等部门的合作,利用数据后台自动比对户籍、房产信息,可提高审核环节的工作效率和可靠度,且可有效抑制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

(三)录取环节自动化

在信息系统中设定学区范围表,程序可根据学生的户籍、住房信息自动将学生分配到学区范围所属的学校,实现招生环节的自动化,降低人工干预的可能性。

(四)各级职能部门高效有序协作

在信息系统中通过对小学毕业学校、县区招办、市考试院、招生学校等各职能部门设置权限,学生信息在不同时段对不同部门开放相应权限,可在保证学生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多部门科学有序高效的共同参与小升初工作。

(五)过程可追溯化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记录操作轨迹,对家长及各个职能部门的每个账号的每个操作进行存档,实施责任倒追制度,保障招生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

(六)高效率化

小升初工作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在以往的纸质档案时期,仅仅归档这一项工作就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信息系统,学生所有的信息电子化,很多工作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小升初信息管理平台的组成

根据实际工作的迫切需求,南昌市教育考试院建立了小升初信息管理平台。小学毕业学校、中学招生学校、区教体局、市考试院可以在信息管理平台高效协同工作,该平台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

(一)信息采集系统

学生信息采集分两个来源:一个是本市在校小学毕业生的信息采集,一个是外地返昌毕业生。本市小学毕业生信息的采集流程为: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通过学籍系统导入学生基本信息,家长补充完善学生的户籍、住房等其他详细信息。外地返昌毕业生携带有效入学证件到区教体局进行信息采集。为保证一人一号原则,一个身份证号只能采集一次,重复身份证号系统自动识别,无法完成信息采集工作。在信息比对和审核之前,家长和班主任可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修正。

(二)信息比对系统

通过市政府的协调,我们与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协作完成学生户籍房产信息的联网比对系统,快速有效地鉴别学生户籍和房产信息的真伪,并在系统的各级审核页面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三)信息审核系统

信息审核流程为:小学毕业学校审核本市在校毕业生的信息,区教体局审核外地返昌毕业生的信息,通过初审的学生信息由区教体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审核,审核通过的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初中学校,初中招生学校对分配到本校的学生进行审核,审核无误的学生才能正式录取。小学毕业学校、区教体局、市考试院、初中招生学校四个部门协同参与审核环节,多方参与,共同监督,有效保证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录取系统

系统依据当年的学区划分,将市区联审通过的学生根据所填的户籍和房产信息分配到相应的学校,整个过程系统自动完成。

(五)接待系统

因信息填写错误或者家庭特殊原因造成家长对分配学校存在质疑的可以来市考试院进行,接待的老师可以将来访原因及诉求录入系统,然后按接待老师和时间导出表格给领导审批,领导审批通过,可以重新分配学校。

(六)用户管理系统

家长、小学毕业学校、初中招生学校、区教体局、市考试院根据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系统中,系统对不同部门的不同角色开放不同的权限,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整不同用户的权限。

(七)操作轨迹记录系统

信息新增、修改、删除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记录相应的操作者、操作环节、操作时间,系统中每个学生的信息变化轨迹都有迹可查。

(八)数据分析系统

平台可以对各小学学校采集的学生数目、审核通过的学生数目、学生特征、各初中学校分配人数等信息进行分析,方便市考试院实时掌握小升初的工作动态。

三、可研究之处

信息系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小升初的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各个环节的公平公正,但是还存在一些可研究之处。

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家长要填写房产证地址和住房地址,房产证地址用于房产联网比对,所填房产证地址需与房本上地址一字不差且真实有效,房产证地址这项数据才能审核通过。家庭住址由路段名称和门牌号组成,家长需要选择家庭住址所在区,所在路段,填写门牌号用于系统自动分配学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长的疏忽,家庭住址被家长填错且市区联审未发现并更正,导致分配到离家很远的学校。由于房产证地址的格式不统一,暂时还无法将房产地址自动转化为标准的住房地址。如果将房产证地址提取为标准的家庭住址格式,可大大减少市区联审的工作量,并减轻后期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如何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4(5):7.

录取待审篇7

【关键词】企业;退休待遇;办理

企业职工退休待遇是指企业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符合法定退休条件时由国家发放养老金,维系职工老年生活经济来源的福利待遇。对预退休职工档案信息的审查以及对退休待遇的办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此项工作若办理效率不高或出现失误,则将严重影响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导致职工出现不满情绪,甚至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内部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产生影响。因此,重视对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相关问题的思考,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职工档案资料不齐全。例如在企业机构调整以及人员变动的过程当中,一些可以用于计算职工连续工龄的原始凭证与手续已经大量缺失,无法计算。出现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受影响职工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对企业也会产生强烈不满,造成企业形象大打折扣。

2.档案信息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企业职工在办理退休待遇时发现档案名与现用名完全不符。二是有的职工档案年龄和身份证或是户口本年龄不一致,其中多为以前为了满足招工条件而把年龄写的或大或小者居多,有的与实际年龄相差5岁之多。三是有的职工为了早退休或是为了晚退休,而把档案年龄进行涂改,改的档案前后不一,相当杂乱。以上种种情形都给职工顺利退休职工手续造成了障碍。

二、加快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的对策

1.加大对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职工能够“心中有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安排大量时间到基层范围广的社区、单位举办有关社保政策的座谈会、政策法规培训班,与企业职工进行面对面的讲解交流,以更好的宣讲社保政策的有关规定。同时,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特点,编制社保工作办事指南,发放至基层职工,让他们能够对各种事项的办理方法与流程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除此以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单位网站上建立社保政策专题网页,实时显示与社保政策相关的最新知识,扩大社保政策的宣传面,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工具”,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保政策的宣传时效性,让企业职工对社保政策能够做到“心中有底”。

2.提前完成档案预审工作。企业方面需要加强与当地人社部门以及社保管理服务机构的沟通及协调工作,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职工争取社保政策以及审批时限支持,同时还需要强化与企业内部当年预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为了提高档案审核的效率,可对审核流程进行改进,即各个部门以月度为单位提前完成对预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及时发现预退休职工档案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档案通过率的提高,同时对缓解职工工资成本压力也有重要意义。

3.依法执行社保政策。企业须严格按照人社部门的政策规定及文件精神,严格执行社保相关政策,杜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走样”的问题,杜绝不缴少缴社会保险问题的发生,并且还需要对政策执行程序进行规范,该公示告知职工的必须公示。针对企业职工档案中存在的记录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同一职工档案中录用表、招工表记录出生时间不一致,以及缺档漏档等问题现象进行及时发现与处理。

4.增强对退休审批工作的透明度。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中对退休审批环节透明度、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公开性均有严格要求。在退休审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针对职工档案中对出生时间记录不一致的问题,需按照录用表、招工表等批准该名员工参加工作正式表格上所记录出生日期作为审批依据;若职工档案中出生日期信息有涂改,可辨认涂改前信息时以原记载数据为标准,若无法辨认,则需要进入组织查证环节,核实后共同确定。人社部门和企业对相应的人员名单需要提前在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期间若其他人员对信息有疑问则可以直接反应并重新调查,直至公示数据无异议为准。

5.最大限度争取并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在为企业职工办理退休待遇相关事项时,需要引入包括责任追究制度、首问负责制度、以及限时办结制等在内的制度规范,以提高对预退休人员档案审批工作的速度与服务质量。以往企业直接将退休人员档案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核,速度慢且效率低。现阶段已倾向于由企业内部组织专门人员构建档案预审工作小组,提前对各个部门预退休人员档案信息进行审查,以便能够提前发现员工档案中存在的错误或有争议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以避免员工在退休待遇方面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

三、结束语

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与企业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职工对退休待遇的享受不受影响,提高此项工作的办理效率,本文中提出了包括加大对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前完成档案预审工作等在内的五项措施,希望能够在提高档案预审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切实维护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让企业职工“高高兴兴、满满意意”的退休。

参考文献:

[1]武娟.企业职工退休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131-131,141.

[2]乔红莉.浅谈影响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因素及办理退休手续时职工关注的几个焦点[J].中国电子商务,2014,(1):213-214.

录取待审篇8

A:复旦大学一贯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宗旨,经教育部批准的我校自主选拔录取方案更是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

1、自主选拔录取的对象除各科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之外,特别关注在政治思想品德和社会活动方面表现特出、在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推荐;

2、中学校长个人推荐。今年继续选择上海市的部分中学校长作为推荐人,我校认可他们的推荐。

3、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条件。凡确定的自主选拔录取的入选考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我校同批次录取控制线,原则上均予以录取。

Q:自主选拔录取的入选考生在实际录取时是否会占公布的招生计划?

A:自主选拔录取的入选考生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根据其成绩有以下两种录取情况:

1、若其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我校同批次录取控制线,加20分达到我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则在我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内正常录取;

2、若其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我校同批次录取控制线,加20分未达到我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则以预留计划予以录取。

Q:复旦大学在今年的招生录取方面有哪些优惠加分政策?

A:根据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我校原则上认可各省级教委或高招办有关加分和优先录取的政策与做法,但对于具备体育或文艺特长的考生,其享受的录取政策优惠或加分优惠须经我校审核认可。

1、经我校审核确定为“重点推荐生”的考生,其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120%调档线,加20分参与专业录取;

2、经我校审核确定为“优秀推荐生”的考生,其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120%调档线,加10分参与专业录取;

3、经我校审核确定为“推荐生”的考生,其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120%调档线,加5分参与专业录取。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分数不得超过20分。我校的各类加分仅与符合上述加分者就高累加。考生享有复旦大学多项加分者,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

Q:复旦大学是如何确定各类加分对象的?

A:我校确定各类加分对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根据考生参加我校2004年保送生及优秀生选拔测试的成绩及其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获奖情况等,分别给予加分的优惠;

2.根据历年来中学考取复旦的人数和比例、推荐给我校优秀生的录取比例等情况,给予中学一定的推荐名额,由中学公开推荐、我校招生办公室审核确认;

3.对外省市考生的推荐工作,一般由我校派出的招生宣传人员根据学校推荐生的条件、要求,在宣传咨询过程中选拔推荐,并经招生办公室审核确认。

Q:各省市公布的复旦大学招生计划中,是否包含保送生的招生计划数?

A: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公布的我校招生计划均不包含保送生计划。

Q: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如何进行提前批次录取?

A:综合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我校的护理学专业今年起也列入提前批次录取,这样我校有两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同时在提前批次录取,使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提前批次的专业录取实施同样的各专业志愿间的级差分。

Q:艺术设计专业的录取总分如何设定?

A:艺术设计专业在上海市、江苏省和四川省安排招生计划。凡填报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其高考投档成绩达到上述三省市我校艺术类同批次录取控制线后,取其高考投档成绩的40%和专业考试成绩的60%合成总分,按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Q:请您谈谈复旦大学招收录取定向生的问题?

A:2004年我校继续在一些省市招收录取国防定向生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定向生。

从1999年起,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的委托,复旦大学先后招收了新闻学专业、哲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专业五届国防定向生(武警班),2004年还将在河南、云南、辽宁、湖南、福建、山东、浙江、黑龙江等八省招收40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武警班)男性学生。对符合军检、政审的线上考生,将按军事院校提前批次录取的方式录取。学生入学即入伍,既享受武警部队按军校生待遇给予的供给,又享有与在校大学生相同的待遇。学生毕业后,由武警总部统一安排到武警部队工作。

从2001年起,复旦大学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地处四川省绵阳市)招收定向生。2004年按计划将在四川、重庆、湖南和陕西等四省市招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5名定向生。凡在上述五省市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均被视为愿意作为定向生录取;定向生与非定向生将在同一批次同时投档录取;在定向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在我校120%投档线下降20分范围内录取。定向生的学费、住宿费由定向单位支付,并可享受每学年3000元(人民币)的定向生助学金。

Q:复旦大学如何对待非一志愿考生,是否设学校级差分?

A: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复旦大学历年录取的学生基本上均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为了招生录取方案的完整性和保护学校的利益,我校设定了学校级差分。具体为:在同批次录取控制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省级高招办可按第二志愿考生成绩不低于我校已投档平均分、并且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剩余数的100%进行投档;若生源仍不足,学校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数调配至生源充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排录取。

Q:复旦大学在录取时,各专业志愿间是否设级差分?

A:各省市允许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数有所不同,一般考生在选择一所高校的同时,可以填报4―6个专业志愿。我校在实际录取时所设置的专业志愿间的级差分分别为:3分、2分、1分、1分、1分。若考生的成绩未到达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其总分减去3分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志愿仍不能录取,则再减去2分参与第三专业志愿排序,如此依次类推。

Q:复旦大学招生录取时是否有男女比例要求?

A:没有男女比例的要求。

Q:复旦大学有哪些专业对考生报考外语语种有限制?

A:我校除外语类专业只招收报考外语为英语语种的考生外,其他专业对考生报考外语语种均没有限制。在此必须说明两点:第一,我校一些专业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部分专业课程用英语授课,我们在公布计划时,在备注栏中用“部分课程英语授课”字样加以说明;第二,所有新生入学后,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不开设其他语种的公共外语课程。

Q:复旦大学有哪些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有特殊的要求?

上一篇:清明节小长假范文 下一篇:冬夜夜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