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视频讲座范文

时间:2023-11-11 22:04:06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1

“绿水绕城,古塔倒悬,璎珞灯色,虹桥铁闸,浩然天际的水上城市……”这是数百年来文人墨客对迁安的即兴咏叹。近几年,迁安市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做水文章,让钢铁城市变成了一座水上之都。

如今,迁安开通了与北京之间的旅游专列,更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蜂拥而至……

滦河,迁安的母亲河。

深秋的清晨,清凌凌的河面上,各色水鸟悠然嬉戏,与远处岸边徜徉散步的市民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图画。乘坐在前往水城迁安的专列上,一路满目苍翠,进入迁安境内,更是妙不可言。

迁安四面环水。放眼望去,这座城市好似飘浮在云端,又仿佛安坐在云海,而自己则如同置身于仙境,这种感觉非常绝妙,真的让我无法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来形容眼前的景色。

昨夜,同来自京津冀的400名游客一起在北京站集合,乘着夜色匆匆上车,大家顾不上寒暄来不及沟通,找到各自的铺位便纷纷入睡,为的就是今日能精神饱满地游览迁安美丽的景色。直至清晨醒来,才注意到我们乘坐的“迁安号”非常特别。

这是首趟开往京东水城的“迁安号”旅游专列。00:58从北京站出发, 05:35抵达迁安站,全程近5个小时。“京东水城・迁安号”使用新型空调硬卧式车体,每节车厢有9个包厢,每个包厢有4个卧铺。车厢两端有洗漱间、卫生间、茶水炉等设施,列车中部还有餐车,为乘客提供丰富的各类美食。“京东水城・迁安号”专列旅游是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具有一线多游、一票到底的特点,一路上可观景、可休息、可游览、可娱乐,省去了其它方式的旅途疲劳和舟车劳顿。

揉揉惺忪的双眼,环视专列四周,顿感环境舒适,空气清新,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透亮的车窗一尘不染,洁白的被褥蓬松柔软,温馨的音乐轻盈悦耳,舒心的服务令人难忘。大家难以抑制将要到达迁安的激动心情,同我一样,刚过凌晨五点便纷纷起床洗漱、整理、闲聊,随后散坐在车窗边饶有兴致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当列车驶入迁安站的时候眼前又是另外一幅景象。虽然这是一座老式火车站,它每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却是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它没有现代化的候车大厅,也没有宽敞明亮的电子设施,有的是尘封多年的记忆碎片:那斑驳的墙面,凹凸不平的站台……一幕幕乘客蜂拥而至的场景仿佛在眼前幻化叠印不断再现。

随着专列的人流走出车站外,发现当地的旅行团已经在外面等候着我们了。找到自己乘坐的大巴,上车后找了个靠后的位子准备小睡一会儿,因为待会儿品尝完这里美味的早餐后,我们将要开始登上紧张的旅程。

早餐的地点在一处以农业为主题的度假中心。好在中心位于市郊,距离车站并不太远,半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下车后,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度假中心内小桥流水,到处是绿色的植被,远处是锣鼓喧天的迎宾队伍,“欢迎京东水城・迁安号专列游行团”的红色横幅耀眼夺目,大家被这种热闹的氛围所感染,纷纷拿出照相机和手机,与当地的工作人员留影。用完早餐后,大家重新打起了精神,乘坐大巴车前往此行的第一站――黄台湖风景区。

黄台湖 轩辕阁上看水城

“半城滦水半城碧,一湖秋色满眼绿。”这是我对黄台湖最直观的感受。

走进黄台湖景区,沿着景观大道前行,远远看见一座高耸的塑像。导游介绍说那是轩辕黄帝。原来整个景区是以轩辕黄帝和黄帝文化为主体修建的。我们沿左侧湖景走廊前行,直奔轩辕阁。

在黄台湖岸边环视,人们无不被这镶嵌在城中央的大湖美景所震撼。浩瀚黄台湖尽展秋日的妩媚,秋风吹皱湖水,涟漪顺势而欢,大家静观湖上变幻无穷的云卷云舒,聆听林间时隐时现的低吟浅唱,不想攀登轩辕阁的朋友乘上了游艇,游艇划开了碧绿的湖水,欢笑在湖面上四处飞溅。

跨过轩辕阁的山门拾级而上,一座位高而宏大的建筑――轩辕阁便映入眼帘。作为w安地标性文化建筑,那高高的七层建筑宏伟庄严,彰显着“天下唐人出迁安”的人文精神,那是黄帝带领着子民与蚩尤在逐鹿浴血奋战的呐喊,那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天下为公的博襟,那是伯夷叔齐宁被饿死不食周粟的誓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这座明五层暗二层的仿明代风格建筑,每层都有一个主题。第一层为“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让人们从全国的范围和视角了解黄帝文化;第二层为“黄帝胜迹、光耀千秋”,全面展现迁安与黄帝的关系;第三层为“黄帝时代、伟业辉煌”,展现全国范围内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前黄帝时代的文明成就;第四层“迁安文化、源远流长”,展现迁安历史上的闪光点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层为“中华轩辕、薪火相传”,展示轩辕黄帝灿烂的姓氏文化;六、七层为设备间不对外。阁内讲解员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她们身穿绿色的古代服饰,让人眼前一亮,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此外轩辕阁内还设有电梯,为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便利,设计者考虑得真是细微周到。

站在轩辕阁楼顶向远处眺望,迁安这座美丽水城尽收眼底。滦河就像巨幅飘带环绕着整个城市,岛上是葱葱郁郁的树木林带,亭台楼榭隐隐约约掩映期间,湖面上游船划艇穿梭往来,钢城大桥上汽车如梭飞驰奔跑,山野树林间游人如织笑语飞扬,草丛野花间鸟虫啁啾声声应和,真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如果客到迁安来,最美不过看黄台湖啊!

从轩辕阁下来,大家兴致勃勃前往黄台湖码头,乘船欣赏湖景。听导游介绍,占地五千亩的黄台湖风景区,水域面积竟然达到四千多亩,可见黄台湖在景区中的重要地位。那一望无际的湖面中均匀镶嵌着的六个小岛,像南海观音菩萨洒落的六个花瓣飘落在湖面上。六个岛屿的主岛是轩辕岛,其它的为大禹岛、夷齐岛、桓公岛、唐王岛和圣祖岛。而钢城大桥就像一条彩虹飞架在黄台湖上,东头连接城内最高的山峰黄台山,西头与凿刻于北魏时期的摩崖石刻造像佛山遥相呼应。站在船头,看着浪花不断拍击而散的湖面,不禁让人发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慨!

博物馆 讲述迁安发展史

乘船参观完黄台湖景区,我们便前往此行的第二站――迁安博物馆。

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城市,必须要到它的博物馆来看一看。博物馆距离黄台湖景区不远,乘坐大巴半个小时便到了。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内部精心的设计,展示着一个古老的迁安、一个革命的迁安、一个和谐的迁安、一个优秀的迁安。

博物馆一层,给我们展现了迁安的地形地貌的变化。看得出迁安曾经不光四周是山,中间也是山峰耸立,慢慢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和自然的变化,现在变成了典型的盆地。这里光线灰暗,四周森林密布,有一种回到了远古时代的感觉。中间摆放着迁安特有、也是国内特有亚洲罕见的古菱齿象骨架,它身长近4米,高近8米,据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当时大象寻觅食物误入沼泽留在了此地。

迁安古为幽州之地,商属孤竹国。迁安悠久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体味到了一个城市的厚重感,在历史的积淀和发展过程中,迁安像一位满含慈善之心的母亲,包容着整个城市中的每个成员。当我们在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不妨停下来,看看这座钟爱的城市所蕴含的历史吧。

在这里可以探索人类衣食之渊源。织布是一个细活,过程也很繁冗,男人是不沾边的,只有那些脾气像河水一样柔和,九百九十九道弯都能绕过,心里也谈不上女权主义的温顺的上一辈农家妇女,才能让那千丝万缕经过她们的灵心巧手,变成一匹又一匹表面均匀花色美丽的面料。

传统的中式婚礼流传到今天已经变了很多。现代人的婚礼追求简单,有很多婚礼礼节早已被忽视。在这里我们能感受穿越,穿越到古代结婚时的场景,亲临古代婚礼的喜庆。淡淡的檀木香弥漫在身旁,镂空的雕花窗棂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房屋外面挂着几串金黄的玉米,晒干的辣椒,火红的灯笼,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一番红红火火。

忠、孝、仁、义、礼、智、勇、信在这里有最好的诠释。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这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精神美德。

来到博物馆二层,这里展示的是迁安历史的变迁,一直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展示到现代社会。模拟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生活状态,穿着兽皮,头发凌乱,没有房屋,只有绿色的森林,他们在用自己的石器工具生活着。那时人类的行为很简单,但满目的绿色散发出了原始的新鲜空气,让人能感受到无比的宁静。

新石器时代有了农耕,有了茅草屋。慢慢房屋也有了区别,有了豪宅和茅草屋之别,但让人感觉自然离人类越来越远了。各种石器的变化,陶器和青铜鼎的出现,到了近代的青花瓷,一路走来,似乎在短暂的时间里越过了人类几万年的变迁,不禁生发出一种无可名状的感慨。

山叶口 畅游古海观奇景

从博物馆出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迁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震撼。好在中午的美食可以“压压惊”,从而对下午的山叶口之行充满期待。

如果说迁安是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冀东大地上,那么山叶口景区便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山叶口景区位于山叶口镇,村庄依山而建,三面环山,只有西北一个出口,形状如一片叶子,因此得名山叶口。进入景区需要在大门停车场乘坐景区的电瓶车。电瓶车穿过宁静的村庄,来到山脉的南麓景区的入口。一条小河穿过村庄,两侧皆是民居改建的农家乐,家家盖起了小洋楼,看起来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还不错。

在山叶口景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砾岩滚石,形似比目鱼。这块石头因构造抬升和风化侵蚀,在重力作用下崩塌滚落至此。导游介绍说,这块比目鱼石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山叶口曾经是一片大海。岸边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一个小小的渔村。一天,突然发生了海啸。原来是海中的一只水怪在兴风作浪,残害生灵。就在这时,一条比目鱼跃出水面,和水怪展开了搏斗,比目鱼终于打败了水怪。人们来感激比目鱼,只见比目鱼被水怪拦腰打断,半截鱼尾还在身旁。上天知道了比目鱼的事迹以后,就把比目鱼留在此地封为神灵,震慑水怪,祈求平安。

一边听着导游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一边进入景区。沿步道拾级而上,要穿过一座搭在水面上的木制长廊。长廊下是清澈底的涓涓溪水,走过长廊,漫漫登山路才算真正开始。

山叶口的山不太高,山路也不太陡,大多是缓缓的小斜坡。我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徐徐前行,悠闲自在地左顾右盼,观山望景。走着走着,有的朋友蹲下身来,用手指探一下石阶上小水坑儿的深浅,感受一下水的清凉;有的朋友驻足低头,细心观察那些铺在台阶上嫩绿的青苔,像花朵,像嫩枝;有的朋友信手轻抚台阶边的巨石,温润,清凉;有的朋友干脆倚着路旁的树,闭上眼睛,倾听一路相伴而来的淙淙溪水声,那不正是山与水绝美的合奏么?深吸一口气,让甘甜让清凉慢慢地慢慢地浸润着我们的心肺。

一会儿,我们开始慢慢地向山上攀登。这时遇见山雾蔓延开来。周围是参天古木遮天蔽日,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太古时代,又像超脱凡尘,进入了世外桃源。眼前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层层叠叠的绿色,聆听清风低语、松涛轻吟、蛐蛐儿摇琴、鸟儿欢啼,自然满心惬意。松针吐绿,尽享登山乐趣,听松涛阵阵、闻百鸟齐鸣、踏清流飞涧、赏千古奇石,丝丝凉意,沁人心脾;百果飘香,红叶为衬,让人深刻领略“金秋采栗实,橡林赏红叶”的乐趣。阳光透过浓密的树梢,石彩熠熠,琥珀流光,山泉水从浓密的草丛和嶙峋的峭岩中,潺潺流出,汇成山水的纵情欢笑。

此刻虽然山路狭窄,我不由自主频频回头,生怕挡了后来者的路。其实这时谁都不着急,不断有人驻足凝神,谁都怕错失眼前这美好的景色呢!大家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一不小心,居然在山上林间看到了无数的鹅卵石,五颜六色,各自“粘”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密密排列在溪流旁、油松间。不由停下脚步,脑海中闪过一张张画面,瞬间穿越亿年,沧海变成桑田。此时,周围的一切消失了,只有人石对话,地久天长。原来是到了五彩石林景区。

其实,五彩石林之所以是最大亮点,规模大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这儿遍地的五彩石是近40亿年前远古海底的鹅卵石,泥沙经过高温高压,又经地壳运动形成的,有“海底五彩琥珀”之美称。而且,石林清晰地露出了太古界迁西群与远古界长城系的接触界线,两者之间10亿年的地层缺失,让游客可以一步跨越10 亿年的地质历史。

除了五彩石林,奇树也是山叶口景区的一大特点。且不说万余株楸子树集中连片、国内罕见,单就漫山遍野的油松而言,有呈凌波之势的卧龙松,有脉脉含情的情侣松,有侠肝义胆的三友松,有进宝招财的四喜松,有延年益寿的五福松,尤其是一根生六股十四杈二十八枝的六和松,枝繁叶茂,树龄已逾千年,为山叶口村镇村之宝。

但行至半山腰的五彩石林时,我便开始准备打道回府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体力不支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上山时多,为了赶在集合的时间点前到达山脚,不得不放弃继续向上攀登的计划。

下山的时候我们走的是另一条山路。这条路并没有潺潺的流水,只有各种奇花异草和千奇百怪的巨石,不知为什么游人非常稀少,独自一个人走着,顿觉一阵“}”的恐慌。总算赶在集合点前回到了山脚,发现自己要比大多数人走得快,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我的体能并不是最好的,后来我才知道大家都在观景台与夕阳合影呢!只怪自己走得心急,真为错过了美丽的景色懊恼不已。

当我坐在大巴车上时,才感到自己的双腿不停地打颤,想站起来都有些费力气。同行的朋友告诉我,今晚洗个热水澡早点睡,明天应该会好很多。本想晚上逛夜市,看来只好打消这个主意,回到宾馆便早早入睡了。

白羊峪 行走山巅绝佳地

第二天一早,同宿的朋友叫醒了我。由于头天登山劳累,洗完澡后倒头便睡,从来没有睡得这么香,以至朋友叫了我好几遍才醒过来。简单洗漱后,下楼就餐,想到马上就能看到白羊峪特殊的景色了,便风卷残云般吃完,整装待发。

《国家地理》杂志曾说白羊峪是个行走山巅的地方,身临其境真的所言非虚。

白羊峪景区位于迁安北部的白羊峪村。由于距离较远,车子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村口。下车一眼望去,满山遍野的绿色,一户户农家就掩映在这浓浓的绿色之中。全村依山而建,随意散落。两山之间的白羊河缓缓流淌着,如一条玉带绕村而过,和远山上的蜿蜒长城相映成特殊的美景。河边一条水泥路是村里唯一一条和外界沟通的纽带,每年都把千千万万的游客迎了进来,又送了出去。它见证了白羊峪村由贫穷到富有的沧桑岁月。

如果要问白羊峪的特色景观,那无疑是水和长城。这两样东西并非罕见,何以至此?原来,当踏上晃晃悠悠的铁索桥,凝神俯视脚下涓涓不绝的白羊河时,你才能深切体会到这水和长城的非凡。作为依村而过的河流,白羊河太清澈了,河底的鹅卵石历历可数,水草漂摇的曼妙姿态清晰可见。河水不深,波澜不起,静静流淌,安静温柔一如其名,望之神安心怡。“这水是泉水,从北边不远处的绵羊神泉里涌出来,冬暖夏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同行的导游对我说。我捧起清泉,一饮而尽,果然甘甜。抬头远眺长城,不禁想起烽火连天镇守边关的年月里,这汩汩的白羊河水会勾起远离故土的将士们多少思乡的悠悠伤感。

过了铁索桥来到景区门外,抬头望去是一条“s”形的盘山步道。山路并不崎岖,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不一会儿便行至半山腰。看见远处大家都在合影拍照感到非常好奇,便凑过去看看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景。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处古代遗留下来的炮台。古炮台历经风雨剥蚀,残迹斑斑,令人遐想。据了解,明代这里是边防重地,著名将领戚继光曾在此抵御外敌浴血奋战。

过了炮台再往上走,山路更加崎岖。一会儿要爬坡,一会儿又要下坡,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路面都有石阶。下破路均没有修建台阶,因此大家走起来格外小心。四周山高林密,道路狭窄,仅能两人并排通行,仿佛行走在景阳冈上,担心会不会有一只山中大王(老虎)突然跳出。在山道上远远就看见山顶的长城和山腰的金色大佛。半山腰的金色大佛既是一处景观,又是一座中转站。我们在这里休息时,不少朋友上香拜佛,在缭绕的香云中默默祈祷,以洗涤心灵祈求平安。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于是,我咬紧牙关,穿过人群继续向上攀登。如果说前半段山路是前奏,那后半段则是这座山的高潮部分。越往上越是陡峭,有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也有几乎垂直的山路,还有凹凸不平的山路,感觉自己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但最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抵达了长城。

当我登上长城后,才明白为什么白羊关(也叫白羊峪)被誉为“天下第二关”。它有独特的双道水城式水关。东岸临水敌楼楼基至今尚存,亦属罕见。被当地人称为“马圈”的荒城,雄姿犹在,既可迷惑敌人,又能集中储存粮草马匹,是白羊峪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种独创。风景独好是地利,白羊峪今天之所以颇有名气游人众多,还在于它碰到了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天时,更在于它抓住机遇做活了“美”字文章。而且白羊峪的长城,全部保留了当年的原始遗迹,没有任何现代干预,完全是一部原生态景观。这样的L城,又被人称为“野长城”。

站于长城之颠,抚摸一砖一石的斑驳印迹,觉得它是如此的真实,以至常让你眼前出现某种幻觉:是金戈铁马,是刀光剑影,是炮声隆隆,是让你分明感受到的那些无名的心酸和感伤――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中,一群步履蹒跚、瘦骨嶙峋、喘着粗气、大汗淋漓、涨红了脸的当年长城的建造者们,他们之中也许就有我们的祖辈……

行程至此,为期两天的水城之旅也即将结束。傍晚,我们要再次乘坐“迁安号”旅游专列返回北京。可是大家久久不愿离去,仍在各种场景前拍照留影。夕阳西下,导游和旅行团的工作人员们在月台上向我们频频挥手、依依惜别。列车在轰鸣声中逐渐加速,直到迁安站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大家才慢慢平静下来。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2

嘉靖皇帝修建大高玄殿缘起

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紫禁城时,在皇宫内已建了两座道家宫殿,一座是玄穹宝殿(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东),一座是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明朝皇帝特别是嘉靖皇帝经常在殿中举办各种祭祀、道场。嘉靖二十一年,却在西苑又修建一座御用道观――大高玄殿。宫中条件优越便捷,何需多此一举呢?引用嘉靖皇帝的话则是“朕恭建大高玄殿,本朕祗天礼神,为民求福,一念之诚也。”根据档案文献研究,这应与嘉靖皇帝的观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一)嘉靖皇帝的观

一个人需要有精神生活和精神寄托,皇帝也不例外。嘉靖帝自幼随父母居住在湖广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朱厚照皇帝31岁早逝,因无子嗣,朝廷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继承皇位。于是年仅15岁的朱厚远离家乡,来到北京紫禁城。走进深宫大院,规定、管束极为严格,年少的朱厚离开父母的呵护,离开四季气候宜人的生活环境,精神上未免有些惆怅,非常渴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信仰宗教则是最好的选择,而在儒释道中,道教的教义最符合他的观。他继皇位后,大力扶植道教,以致道教在明代逐步发展达到了顶峰。几年后,嘉靖皇帝成为了一名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宫中的道教迷信活动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嘉靖皇帝在皇宫中广建道场,还请道士入宫作他的师父,为他们营建府邸,提拔任职高官。不仅如此,他还要全体臣僚都尊崇道教,尊道者升官发财,反对者轻则削职为民,枷禁狱中,重则当场杖死。特别到了执政的中后期,嘉靖皇帝逐渐迷信方士,祈求香火延续、长生不老,大搞斋醮活动,到了痴迷、狂热的地步。大高玄殿修建后,他更长期移居西苑,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理朝政。

(二)修建大高玄殿的原因

祈求健康长寿。嘉靖皇帝天生体质较弱,到北京后又不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而且他贪恋女色,大婚以后,过度。他曾令礼部派员在京城、南京、山东、河南等地挑选了民间女子千余人进宫。以后又多次采选宫女,多达数千人。仅嘉靖二十六年至四十三年间(1547-1564)就进行过四次大选,选进八岁至十四岁的1080余人。选这么多的女孩入宫,一是供嘉靖皇帝淫乐。道士邵元节经常跟嘉靖皇帝说,多行男女之事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会延年益寿,即所谓“养生不必节欲”。被选进宫的女子,只有少数得到封号,绝大多数人既被世宗淫乐,又被奴役,饱经摧残。二是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健康长寿是他最大的追求,他痴迷于道家的方术,选大批女孩入宫就是准备用她们的初潮经血炼制“元性纯红丹”。

祈求延续皇嗣。前边我们讲过,嘉靖皇帝之所以能继承皇位,是因为前任皇帝没有儿子。而他称帝后十年,仍没有一男半女。他求子心切,想通过做斋醮,求神灵保佑自己早生子、多生子,以保明朝的江山世代相传。

道士邵元节也一直在为皇帝作法事,希望他能早得贵子。后来宫中先后降生了两个孩子,尽管这与道士邵元节的祈嗣毫无瓜葛,但嘉靖帝却相信这是自己的诚心打动了上苍。为了感谢神灵的庇佑,他更是加倍热心斋醮活动。如嘉靖皇帝以皇子诞生为由,命道士在“玄极宝殿”大醮七昼夜,并开始在全国各地修建道观。当然,邵元节也为此受益匪浅。除宠信日甚一日外,在京西得到真人府一座,被授为礼部尚书,享文官一品服俸。

朝廷官员反对在紫禁城中作法。嘉靖皇帝痴迷道教至荒唐的地步,在皇宫中受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等多次劝谏下,嘉靖皇帝的斋醮活动有所收敛。嘉靖十八年(1539),备受嘉靖皇帝宠信的邵元节病逝。去世前他将道士陶仲文推荐给了嘉靖皇帝。嘉靖十九年,太子出牛痘,陶仲文奉命祈祷上玄以祛病。不知是祈祷灵验,还是诊治有效,不久太子痊愈了,而这种巧合使陶仲文成为了新一代受宠的道士。经过此事,嘉靖皇帝立意要在紫禁城外修建一座皇家道观,地点就选在了西苑。大高玄殿建成后,嘉靖皇帝便立即移居殿内,沉湎于云雾缭绕的神仙世界。

宫女反叛安全不保。嘉靖皇帝36岁时,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道士)炼丹。做法之一是利用十三四岁女孩子初潮月经,来炼制丹药。据说这些女孩子选进宫后,为保持洁净,不能吃五谷杂粮,吃的是桑叶、喝的是露水,苦不堪言。有一名叫杨金英的宫女出谋划策,想要趁嘉靖皇帝熟睡的时候,用麻绳将他勒死,得到了宫女们的拥护。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一个深夜,宫女们将事先准备好的麻绳套在熟睡中的皇帝脖子上,慌乱之中,麻绳打成了死结,嘉靖皇帝没有被勒死,但被吓昏了过去。这时一个胆小的宫女惊恐万分,将事情报告给了皇后。皇后知道后匆忙带人赶到,侍卫们立即将犯事的宫女们围住,捆绑起来投进大狱。嘉靖皇帝苏醒后,即下令将首犯杨金英凌迟处死,从犯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史称“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后,嘉靖皇帝再也不敢在宫内居住,此时大高玄殿已建成,他便执意移居西苑,从此更沉迷道教方术,乞求长生益寿,一住就是20余年。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6)才由西苑返回宫中,不久便在乾清宫驾崩,时年60岁。

大高玄殿的建筑风格

大高玄殿是这组道观建筑群的总称,坐北朝南,南北呈长方形,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02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三座门、大高玄门、钟鼓楼、正殿名大高玄殿、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最后为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上名乾元阁,下名坤贞宇。大高玄殿山门有东西牌坊各一座,东西习礼亭一座。大高玄殿是我国道观建筑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其修建风格概括有三点:

(一)气势雄伟造型独特

牌坊和习礼亭。山门有东西两座四柱九楼牌坊和东西两座九梁十八柱习礼亭。其中习礼亭构造独特,为五花阁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奇巧秀丽,和紫禁城的角楼相似,是最高等级的道教礼仪建筑。

大高玄殿大殿。这是一座重檐庑殿顶式的建筑物,面宽七间,重檐黄琉璃瓦庑殿顶,气势雄伟。殿内彩绘、藻井全部为黄金龙饰。殿前有月台,殿的两侧,各有配殿五间,布局非常严整、壮观,是大高玄殿道观的主体建筑。

天圆地方。这是一座两层楼阁,形制独特。上层建筑顶部为圆形覆蓝琉璃瓦,象征蓝天,故称“乾元阁”。阁内的金龙藻井,富丽堂皇,至高无上。因其外形酷似天坛祈年殿,又被称作“小天坛”。下层建筑为方形覆黄琉璃瓦,象征大地,故名“坤贞宇”。这也是大高玄殿中最精华的标志性建筑了。

(二)道教色彩鲜明浓厚

大高玄殿大殿前有月台和御路,其丹陛石上雕刻有道家惯用的云鹤图案。仔细观察院落内建筑细节,许多地方都不折不扣的反映出建筑主人的道教信仰:大殿东北的象一宫内,供奉有“象一君”,这是一座嘉靖皇帝身穿道服的金身像,足见其对道术的痴迷;大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三清像及嘉靖帝修玄御容。三清像即天宝君、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位尊神。

(三)用料彰显皇家风范

大高玄殿建筑群类型齐全,大木结构各具特色,反映了明朝中期建筑营造的技艺水平。古建专家曾对建筑群使用的木材进行勘察、鉴定。认为其木材树种主要有10余种:润楠、桢楠、木姜、落叶松、硬木松、软木松、云杉、冷杉、侧柏、杉木、樟木等。结论是现在的大高殿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明代初期时的原貌,原汁原味地保持着帝王家的风范。在大门外的三座牌楼(东西为明朝修建,南为清朝修建)上均嵌有品质精良的汉白玉石匾。

明代大高玄殿的祭祀活动

大高玄殿建成后,是当时皇宫中作道场最大的殿堂。宫中的官员、宫女、太监等,都奉命在大殿内学习、演练道教做道场的程式与礼节仪式等。按照皇帝的需要,随时在此举行斋醮祈祷活动。其中主要科目有:演习科仪、祭天、祝寿、祈雨祈晴求雨穰灾去祸、道教节日祭神作法、炼丹。

据记载,大高玄殿刚刚建成之际,嘉靖皇帝和大臣严嵩、夏言、郭勋、徐阶等人在此日夜斋醮。嘉靖皇帝和大臣一起头戴香冠,身穿道袍,俨然成了仙界的帝君。可以说是“不斋则醮,月无虚日”。因皇帝斋醮时要写出“青词”,即把皇帝的意念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而为皇帝写青词的官员被称作“应制大臣”,嘉靖皇帝曾特命把西苑内的“无逸殿”赐给他们作为办公的场所,可以随时为其服务。

嘉靖皇帝整天讲道修玄,炼丹制药,以求长生不老,但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嘉靖四十五年十月(1567),他更是疾病缠身,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一天他带病去万法坛祈祷上天,突然天降大雨,因淋湿受凉,回宫后口吐白沫,胸中憋闷。不久,方士王金又献上丹药,痴迷的皇帝急忙服了进去,此后病情愈加严重,最后昏迷不醒。《续文献通考》记载:“世宗晚年须眉脱落,乃至大渐,丹毒并作。”十二月驾崩,享年六十岁。

清朝延续使用大高玄殿

清朝统治期间大高玄殿继续被使用,甚至其地位更加受尊崇,与紫禁城内钦安殿、玄穹宝殿并为清代皇家三大道场。清朝入关后第二任皇帝康熙,名玄烨。为了避讳“玄”字,下令将大高玄殿更名为“大高元殿”,后改为“大高殿”。紫禁城内的“玄穹宝殿”始建于明代,清朝为避康熙皇帝讳亦更名为“天穹宝殿”。

满人信仰的是萨满教,为什么对道教情有独钟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符合清统治者的宗教观

清朝统治者原始信仰是萨满教。顺治皇帝初入中原,政权不稳,迫切希望有一种适合自己的统治方式,实现对庞大的汉族群体的统治。因此他选择了佛教,同时重视利用儒学治国。他不尊崇道教,但也不排斥道教,且适时加以利用。康熙皇帝曾利用道士在军中助威布阵并嘉奖道士。雍正皇帝极为笃信禅宗,对道教方术也非常感兴趣。他认为,禅宗讲明心见性,道教炼气凝神,儒家存心养气,三者互相并不违背,都是要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亦有补于治化。

(二)雍正皇帝对道教的痴迷与扶植

雍正四年(1726)紫禁城内西北隅又增添了一座道教庙宇――城隍庙。殿内曾供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并陈设经卷、法器等。城隍庙建成后,每年万寿节和季秋遣内务府总管致祭。

此外,雍正皇帝还招集道士炼丹,以求长生。雍正九年至十三年(1731-1735),是其道教祭祀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有人认为他的死是服用丹药中毒所致。

其实雍正皇帝喜好炼丹,由来已久。他在做皇子时,不仅对丹药颇感兴趣并有所研究。即位后,曾与北京白云观等处的道士频繁往来。从雍正四年(1726)开始,雍正皇帝就经常吃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这是方家术士们在宫外特为其炼制的,他服后感觉有效,还作为特殊礼品赏赐给一些宠臣。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闹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他亲自用朱砂红笔写了十余份谕旨,命令内外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精于修炼的术士。“治病驱邪”期间,不仅寻访到一大批道家术士,还将大量炼制丹药用的矿物运进他所居住的圆明园秀清村。这些道士们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金丹大药。雍正皇帝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也感觉病情好转许多。但是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相当大。他常年服食丹药,有毒成份在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导致暴亡。当然对雍正皇帝的死因史学界仍有异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清朝对大高殿的保护与管理

(一)大高殿多次修缮

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后,沿袭明制,并加强了对大高殿的保护与管理。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清朝曾对大高殿设施进行过多次修缮,其中分大修和常年维修两种形式。

较大规模的修缮是在雍正八年(1730)、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一年(1746)、嘉庆二十三年(1818)。现在“乾元阁”和“坤贞宇”的匾额,就是乾隆朝修缮时皇帝的御笔亲书。修缮程序是:每次维修前先派相关大臣查勘破损情况,估算修缮用的银两,将综合情况汇报给皇帝,待皇帝核准后,再挑选此方面的得力官员承办。维修工作全部竣工后再派官员验收。这样互相监督,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

常年维修是指对大高殿各处建筑物例行维修,或对殿内受到轻微损坏的建筑物进行简单的修补。对于每一次拆卸修补以及用料、用工、用银等情况,档案记载得非常详细。这些数字能够为我们今天的维修复原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清朝道光、咸丰时期曾多次修补大高殿。同治、光绪朝以来因财力不支,大高殿年久失修,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残损十分严重。承修跸路工程的张百熙曾奉命勘察大高殿被破坏情况,呈报告光绪皇帝并承命开工修缮。有关大高殿当时的损毁待修情况,档案记载十分详细。大高殿最后一次维修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当时大高殿一些殿宇、值房均漏雨潮湿,正面牌楼风吹摇动。但此时的清廷已拿不出更多的银两进行维修了,只是令工部将险处工程进行一些补救,其他损残之处,只能任其发展了。

(二)大高殿外增添牌楼

乾隆八年(1882),大高殿进行大修,同时在东西两个牌楼之间南向添建四柱九楼牌楼一座。这座牌楼在设计上有些另类,通常牌坊两面均撑有“八”字形的斜向戗柱,而此牌楼采用的是粗大的楠木立柱建成,柱脚埋地很深,外加高大的抱柱石加固,因此未用戗柱,在当时北京众多的牌楼中独此一座。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大高殿的牌楼――无依无靠”,指的就是这座牌楼,“无依无靠”也成了此牌楼最大的特色。南牌楼的石匾正面题词为“乾元资始”,背面题词为“大德曰生”,用典出自《易经》的乾、坤二卦。

(三)大高殿的管理与使用

清朝设道司(仍沿袭明制,设僧司和道司。僧司管理佛教各寺庙,道司管理道教各宫观),对全国道教进行管理。大高殿是皇家道观,由内务府直接管理。内务府置派大高殿值年官员一人,全面负责大高殿事务。每月又派值月官二人,负责办理大高殿具体事务。

大高殿设有档案房,以收管档案文件和陈设清册等。另设道役若干名,进行日常的打扫和看守。办道场、祈雨雪由掌仪司负责。所需祭品、供案、供具分别由内务府有关衙门供应。大高殿的费用,每年要造出入款项报告册,报告册分春、夏、秋、冬四季呈报。此外,内务府对大高殿的陈设,管理很严,每年要造陈设清册呈报皇帝定期检查。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廷对大高殿的使用,一是办各种道场,二是祭天。

1.举办各种道场。道教节日与道教的神真信仰和宗教生活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节日,一般要举办相应的斋醮法事。同时还吸收中国传统节气时令,所以道教的节日很频繁。清前中期皇帝每年在大高殿办道场数十次。以乾隆九年(1744)为例,全年办道场11次,共用银一千七百三两四钱四分九毫三丝二忽一微。每次办道场要供应供案、表匣、金花、高香、蜡烛、元宝、阡障、木柴、煤炭等用品,供饼、密食,梨、柑橘、甜桃、苹果、沙果、槟子、黑葡萄等鲜果,荔枝、龙圆、栗子、红枣、黑枣、榛子、松子、桃仁等干果,山药、藕笋等菜蔬,正供27碗,群供73碗。参与祭祀的道士有鼓手、瞻礼官、陈设、写法、茶役、厨役、油活等共60名。这些在清宫档案中记载的非常详细。道光朝以后,清朝国力日衰,办道场的规模和费用逐渐缩减。

2.举办祭天礼仪。清朝皇帝大高殿祭礼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祈晴求雨,穰灾去祸。逢雨水不断或大涝,要举行隆重的祈晴仪式,祈祷上天求晴。逢干旱无雨或降雨雪少,要举行隆重的祈雨雪仪式,祈祷上天求雨求雪。待祈祷灵验后,要设坛感谢上天,并要求皇帝亲自参加。即使皇帝有病、有事也要亲自派王爷、阿哥或重臣代行祭礼。

庚子之变对大高殿的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大肆烧杀抢劫,皇宫道观也不例外。据清宫档案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洋兵入城,二十二日法国兵进驻大高殿,此后一直在大高殿扎营长达十个月之久,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十三日撤出。大高殿的建筑和陈设文物遭到破坏和劫掠。此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离开京城逃往西安,于是内务府大臣根据大高殿档案房的报告,上奏给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本年五月十七日,据法国将大高殿殿宇房间交还,由奴才衙门派人看守。奴才等当即前往接收,查看得各门座及前后殿宇亭座,均已伤损不齐,后殿尤重。各殿内神像、供祭器、装修陈设,遗失无存”。可见外侵留给大高殿的只有无法移动的建筑了。

《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开始从京城撤兵,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准备从西安回銮北京。但是京城已被破坏得满目疮痍,道路不通。急命工部尚书张百熙等迅速修复道路,以迎两驾回京。这时内务府大臣提出:“大高殿是皇帝亲诣拈香之处,应一并修理。这一请示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批准。

张百熙等奉旨后首先勘察了大高殿被破坏的情况:部分殿宇,音乐亭,石栏石杆,门窗隔扇、匾额铜字等被拆被毁。殿前古铜天炉、走兽,殿内高玄铜胎八师神尊、佛像神位、陈设铺垫、祭器法器及钟鼓楼内钟鼓等荡然无存。存放的册档稿案及一切家具均失落无存。张百熙等将大高殿情况奏报并提出了修缮的办法及工程需用银两清单,之后由钦天监选择日期开工。这次维修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才算全部竣工。

综上所述,大高殿作为明清时期皇家的御用道观,在巩固封建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建筑特色在我国古建筑中亦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关链接

1911年辛亥革命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逊清皇室的条件,大高殿亦归逊清皇室所有,由小朝廷的内务府派人进行管理。民国初年,大高殿南向的牌楼与护城河之间开辟道路。因南牌楼年久失修倾斜,严重危及来往行人与车辆的安全,遂被拆除。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大高殿由故宫博物院管理。1950年一度借给部队开办展室,后便长期被占用。195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确认故宫博物院拥有大高殿房产权。1956年5月至6月间,市政府扩宽景山前街道路,大高殿前的东西两座牌楼和东西两座习礼亭等建筑被拆除。

从1998年开始,部分专家学者曾多次呼吁要求占用单位将大高殿腾出,待修缮后对社会开放。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也非常重视,多次作出批示。经过各方面协商,终于达成共识。至2011年占用单位陆续撤出大高玄殿。故宫博物院随即对大高殿各项建筑展开抢险修缮工程。我们期待着大高殿尽早开放,观众可一睹明清皇家道观的风采。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3

关键词:乾隆朝;藏传佛教;承德

一、承德的历史地位概况

承德,地处燕山腹地,在遥远的地质时期,他曾经是一个广阔的河湖盆地。经过了亿万年的成岩作用,在巨大的地壳运动中,经过千百万年的天工雕琢,胜景如云。“气势之雄伟,形态之奇特,景色之秀美,为我国北方所鲜见,因而享有“紫塞明珠”之称。”①

清代打破了长城内外的界限,改变历代民族隔离的政策,实行团结、安抚、恩威并施的政策。这个时期的承德地区更突出了它民族结合部的地区特点,成为东北、内外蒙古、青海、新疆、等各地区少数民族向中央朝会之地。承德所以成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城市,是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的。

古代北京是中原通向北方的交通枢纽。当时北京通向北方的古道有三条,一是出居庸关去蒙古高原;而是由古北口(或喜峰口)穿过燕山北部的丘陵地带向东北至松辽平原;三是沿海而行,出山海关至辽河下游。承德地区是北上的正中一路,这条通道是自然形成的。到辽宋时期,由于辽朝将长城以北与燕京地区统为一体,经常要从上京临潢府过中京大定府至燕京,这条线路得到进一步的沟通。尤其是“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之间和平往来频繁,每年互派使节,官员不绝于路,不仅对这条道路有意加以疏通、开拓,而且沿途设立驿站。至清朝,康、乾、嘉几代开热河行宫和木兰围场,继续在沿途设置驿站和行宫。同时,由于沙俄不断侵扰我国北境,并挑拨蒙古族某些叛乱者向南骚扰,从北京经古北口至围场、赤峰的这条古道,不仅是巡幸御路,也成了从北京向前沿调集军队、输送粮草的重要干线;在和平时期,则是蒙古草原上各族人民,特别是蒙古王公们南来朝觐的必经之路。清初,“把承德变成北京的政治分中心,清帝和理藩院的大臣们经常在承德处理民族事务”。不仅北方的蒙古族,就连新疆、青海、的上层人物也不断来此,“承德的地理位置就显得更重要了”②。

二、藏传佛教在承德的传播

明末,随着满族的兴起及后金政权的建立,满蒙关系一直备受后金统治者的关注。清廷在长期处理民族问题中发现,虽然蒙古各部矛盾很多,互不统属,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藏传佛教,其中尤以格鲁派为最。乾隆曾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③。

由于承德是清代皇帝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所以在短短六十多年间,陆续修建了十二座寺庙,这些庙宇,建在避暑山庄,其中八座寺庙隶属于清廷直属的理藩院管理,住有喇嘛。④因此,被称作“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外八庙中,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其余均建于乾隆年间。外八庙不同于普通的宗教寺庙,这些庙宇都是皇帝亲自审定其规模、位置、形制,甚至还亲自题写牌匾、撰写碑文,规定等级仅次于皇城,有的寺庙对进庙瞻礼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这在我国寺庙史上是唯一的。

乾隆四十五年,正值乾隆七十寿辰。后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长途跋涉,前来山庄为乾隆祝寿。对此,乾隆极为重视,他参照顺治在北京修建黄寺的先例,仿照六十班禅在日喀则的住所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居住之用,因此,该庙又叫作班禅行宫。乾隆指出“热河扎什伦布寺,专为班禅额尔德尼而建,寺内显密两教及一切仪轨,应依照后藏扎什伦布寺教规,并望视班禅所带大德中,委堪布及引赞、格国各一人,再留喇嘛数名以资矜式。”⑤此外,乾隆帝特别注意接待六世班禅的规模和礼节问题。为表示特殊礼遇,乾隆帝派遣六子永前去迎接,并调遣熟悉少数民族事务的永贵予以协助。七月,六世班禅一行抵达承德,乾隆帝在澹泊敬诚殿举行了隆重的接见仪式,并用藏语与其交谈。次日,六世班禅主持须弥福寿之庙的开光仪式,乾隆率众进入妙高庄严殿为佛法祈祷。这座庙宇的修建对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增强各民族间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藏传佛教传入热河的影响

综上可见,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边疆各族的统治,除使用行政武力手段外,主要利用宗教拉拢。而外八庙的兴建为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到山庄朝拜提供了方便。同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加强各少数民族的联系,收买、拉拢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稳定边陲地方政局,防止沙俄侵扰等都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现了清朝统治者“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雄图大略,起到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⑥的效果。乾隆帝的治藏策略的根本目标是“稳定至上”,即“地方,关系甚要……惟期地方安静,不生事端。”⑦而地方的宗教、政治一体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体制,也决定了乾隆帝必然重视宗教即藏传佛教在维护区域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乾隆帝在即位之初,便己确定了执政的基本原则,即“从来为政之道,损益随时,宽猛互济”⑧。

承德主要是清初处理民族事务、宗教活动的中心。在这里,不仅要会见蒙古、维吾尔、的各部首领、王公大臣,而且还要安置蒙古各部中一些遭受特殊困难的部落,这些问题在首都北京是很难完全解决的。在清初解决民族矛盾,统一西北广大地区的政治、军事活动中,承德担负了重要的历史任务。伴随着外八庙的修建,藏传佛教在承德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深。随后六世班禅的东进,是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表达了佛教对清廷的敬仰,对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内的统一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 石林,春江编著:《中国名胜地质丛书――承德览胜》,地质出版社,1983年,第1页。

② 王玲:《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第194页。

③ 乾隆:《喇嘛说》,见“雍和宫四体碑”。

④ 理藩院属下共四十处寺庙,其中三十二座在京城,口外承德八处,即此八座。

⑤ 刘家驹编译:《班禅大师全集》,班禅堪布会议厅铅印版,第20页。

⑥ 见“避暑山庄百韵师碑文”之《序》。

⑦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⑧ 《清史稿・高宗本纪》,中华书局,1977年。

参考文献:

[1] 王铁,陈志夫.避暑山庄文化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 冉荣光.中国藏传佛教寺院[M].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3] 李景瑞主编.承德古代史[M].民族出版社,2009年.

[3] 王玲.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

[4] 石林,春江编著.中国名胜地质丛书――承德览胜[M].地质出版社,1983年.

[5] 陈金云编著.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4

一、 两座团城的建筑历史

北海团城与香山团城虽然都命名为“团城”,但却源于不同的建筑目的,北海团城的修建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而香山团城的修建则源于一场战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在修建皇宫苑囿时,也采用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北海即是如此。在北海,琼华岛寓意蓬莱,团城寓意瀛洲,中海东岸的犀牛台寓意方丈。早在辽代,团城所在的位置是一座小岛,作为辽代瑶屿行宫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朝在小岛筑起城墙,围成一个圆形的小城,作为祭祀天神用的圆丘,称其为瑶光台,为进出团城方便修建昭景门和衍祥门。元代称团城所在岛为 “瀛洲”,称团城为圆坻,在金人祭天圆台上修建仪天殿,当时团城四面邻水三面架桥,与大内连接。明朝重修仪天殿,明成祖永乐十五年改名承光殿,明嘉靖三十一年,改名乾光殿,同时将团城东侧木桥拆除,湖池填为平地使之与大内衔接,团城形成半岛。清康熙年间,仪天殿因地震坍塌,康熙二十九年重建,命名承光殿。乾隆十一年对团城大规模修建,增添玉瓮亭、古籁堂、馀清斋、镜澜亭、朵云亭、沁香亭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团城城墙及衍祥门遭八国联军破坏,各殿内陈设文物被抢劫一空。中华民国时期团城先后被袁世凯的政治会议、财政整理委员会、文物保管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等单位占用。1938年团城整理修缮后对游客开放。

团城演武厅的修建与清乾隆年间平定大小金川战争有关。乾隆十二年,四川金川地区土司发生叛乱,乾隆皇帝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八旗中选出精兵,在香山地区进行训练。乾隆十四年,金川战争胜利后,云梯兵正式组建为营,称为健锐营,作为特种部队驻扎香山,同时乾隆帝命修建演武厅及团城等建筑作为健锐营演武之所。《钦定八旗通志》中记载“静宜园演武厅琉璃正殿一座五间,前抱厦三间,左右布瓦朝房各五间,俱无匾额。正殿后砖砌圆城一座,前券门上嵌石匾,刻‘威宣壁垒’四字。后券门上嵌石匾,刻‘志喻金汤’四字。前券门上琉璃瓦城楼一座,计五间。后券门上琉璃瓦城楼一座,计三间。内安设石卧碑,上刻实胜寺后记,俱无匾额。圆城内左右看守房各三间,俱系乾隆二十六年修建”。辛亥革命后,由于清帝逊位,战乱频仍,团城也被荒废于一隅。国民政府之后,团城演武校场作为农田被圈入华北农事试验场。新中国成立后,由市农场局接管,归属巨山农场,遍植果木于其中。1988年团城由农场局移交市文物局进行管理保护,1991年整修后对外开放。

二、两座团城的建筑形制及特色

如今我们看到的北海团城与香山团城都是清乾隆时期的建筑群,但两座团城从建筑形制及建筑风格、建筑特色上有很大的不同。

就建筑形制来讲,北海团城为圆形城台,城台高4.6米,周长 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城台东、西两侧各有随墙门一座,东侧为昭景门,西侧为衍祥门,由门可沿蹬道上至城台顶,在城台上以对称的布局方法建有古建筑群、园林树木,亭台水榭,城台中心为承光殿,其南为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东侧古籁堂、东配殿、朵云亭,对称的西侧有余清斋、西配殿,沁香亭、镜澜亭。香山团城作为整座健锐营演武场的一部分,则为独立的瓮城,健锐营演武场古建筑群较为分散,从北向南依次为团城、演武厅、东西配殿,大校场、西城楼门、放马黄城等,团城是这一组武备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团城呈椭圆形,东西直径63.5米,南北直径52米,城高11米,城墙厚5.8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城为青色大城砖砌筑而成。与北海团城不同的是,香山团城可进入到城内,南北各有拱形门洞供人出入,城内有东西值房,为士兵值守之地,城有马道直通城墙上,城墙上有南北两座城楼。

就建筑风格来说,北海团城风景秀美,碧水环绕,可谓“风月清华赢四委;水天朗澈绕三洲”。城上建筑设计精巧,承光殿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朵云亭、镜澜亭、沁香亭错落有致,乾隆帝曾为朵云亭赋诗匾云:“ 小亭一朵倚云岑,境若虚无望若深,便是真看济芸蔚,仍飞琼岛作春阴。”城上郁郁葱葱,树冠浓密,有四十多株古树,其中有被乾隆皇帝册封过的一株白皮松“白袍将军”以及一棵油松“探海侯”,乾隆皇帝也曾为它们赋诗。整座团城风景如画,沧桑阅尽却灵秀依然。香山团城威武壮丽,气势磅礴,是风格独特的军事建筑遗存,称得上“威宣壁垒,志喻金汤。”这座建筑体现乾隆皇帝“以武治国”的政治思想,同时寄托了他对健锐营这支特种部队的殷殷希望,鼓励将士刻苦操练,永葆战斗力,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团城城墙厚重,城楼高大,棱角分明的墙堞透出威严,北城楼内放置巨大卧碑,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其中汉文为是乾隆御笔题写的实胜寺碑记,记载健锐营士兵的功绩,这一座城,虽说是最小的城堡却也固若金汤,记载了一支部队乃至一个王朝的兴衰,沧桑阅尽却雄浑依然。

三、两座团城的建筑功用

“城”意为用作防御的高墙,北海团城从建筑功用上讲没有防御的性质,但两座团城都是供帝王登用以临观礼或校阅的场所。

北海团城在金代是皇帝祭天的场所,并命名为“瑶光台”,元代举办大规模的佛事活动,每年二月十五日“游皇城”,供奉诸佛像的仪仗、各色乐队、戏技人员等组成庞大的游行队伍巡游于皇城内东西宫与万寿山苑间,元帝在团城内仪天殿城上观赏游皇城仪仗,大臣及诸王按照国礼、家礼列座下方,迎引游皇城仪仗。明清两代,团城成为帝后观看河灯的地方。每逢中元节,要在苑内进行祭祀活动,在太液池内放河灯,团城上赏灯,居高临下,宛如仙境,明朝右都御史韩雍在《赐游西园记》中讲“团殿,观灯之所也,殿台临池,环似云城,历阶而登,殿之基与睥睨平,古松数株,耸拔参天,众皆仰视。”

香山团城作为健锐营演武场的一部分,却并非为士兵演练登城而设置,它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皇帝阅武之用。皇帝临御校场,历观兵卒,等其优劣,赏赐褒嘉,黜陟劝勉。登上城楼,整个演武场一览眼底,有清一代,乾隆、道光、嘉庆三代皇帝到团城阅兵二十多次,乾隆皇帝多次赋诗称赞在这里接受检阅的健锐营士兵,曾有阅武诗:“健锐练精旅,香山聚队居。知方素嘉尔,阅武便临予。所尚赳桓实,宁夸声势虚。展伸布行雁,偏伍列丽鱼。抚壮诚欣矣,问劳尚悯如。藉兹成伟绩,耆定可忘诸”。其次,团城的功用是保护皇帝安全。皇帝来演武场阅武,如遇到安全威胁则将团城南北两个城门关闭,高大的团城是安全的堡垒,可抵御外敌。在健锐营演武场进行演练的健锐营除了对外征战外,还在皇帝出巡静宜园时担当护卫部队。

四、现代对两座团城建筑的修缮保护

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两座团城建筑如今仍屹立巍峨,新中国成立后,两座团城的保护受到各方重视。关于北海团城的保护,曾有一段佳话。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交通需要,拓宽金鳌玉桥桥面,曾有人提出拆除北海团城。后来在郑振铎的陪同下,亲自视察团城,保护了团城建筑。北海团城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年进行多次修缮,现归属于北海公园管理处。香山健锐营演武厅包括团城建筑197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健锐营演武厅现归属于北京市文物局,是一家军事类博物馆,历年来开展大量文物保护工作,制定整体保护规划,以更好的保护利用团城建筑。近两年两座团城也都在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经历了沧桑的团城将展现出新的面貌,为更多的观众讲述各自的历史,展现独特的风景。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5

关键词:纪录片;《故宫100》;表现手法;情景再现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105-02

一、引 言

百年沧桑,风云巨变。当清晨的第一抹光辉撒向那一片斑驳宫墙的时候,这座坐落在现代化都市里的古老皇城缓缓打开城门开始迎接来自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故宫,旧称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历史博物院”。故宫历史博物馆自对外开放以来,近几年每年接待千万人次,但故宫历史博物院中仍有许多宫殿群未对外开放。故宫博物馆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故宫100》首次拍摄讲述一些未开放的宫殿区域,带领观众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故宫100》通过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揭秘传统的宫廷建筑技艺,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人们从未见过的伟大宫殿,为故宫打造一座超越时空的影像博物馆。此外,《故宫100》在传播方式上也更加国际化,其在内容呈现、影像构成、解读手法上都区别于传统的纪录片,每集6分钟的时长设计短小精悍适合于除电视外更多类型的新媒体播放,从而推动故宫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故宫100》的表现手法解析

(一)镜头表现独具特色

整部纪录片中,开头部分主要介绍故宫的整体,多采用全景扫描、高空俯瞰的视点拍摄。中间部分则侧重于故宫建筑的细节描述,因此多采用近景拍摄,诸如一角屋檐,威武的铜狮,院内最大的石雕等。这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拍摄手法,如第一集中,拍摄者以其独特的思维将居民窗户框起来的故宫、拉车人车上所载大镜子中反射的故宫、水面倒映的故宫呈献给观众;第二集中,镜头从缓缓拉开的门洞中推进直至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画面是气势恢宏、庄严雄伟的太和殿,大殿前挤满熙熙攘攘前来参观的游客,而随着镜头的快进,白日的繁华喧嚣逐渐褪去,同样的拍摄角度,黄昏光影里的太和殿则显现出不可言说的落寞与孤寂。

1.镜头语言的运用――故人已去,宫殿犹在,面对静默无言的宫墙殿瓦,拍摄者如何将这100个小故事用手中的摄像机呈现出来,在这部纪录片中,拍摄者极恰当的运用了镜头语言。纪录片中的镜头语言承担着表现与叙事的双重作用,每一个镜头的衔接、转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如第五十五集讲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发动辛酉囚禁光绪帝时,拍摄者以故宫上方天空中乌云密布来表现封建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以笼中鸟儿寓意被慈禧太后控制的光绪帝渴望一飞冲天获得自由;又如第八十一集“珍妃之死”中,用镜头中的繁花表现珍妃获宠,用拍摄落叶枯井影射珍妃落井而死。

2.光影的运用――天空风云变幻,光影重叠,夕阳斜下,在太和殿的大殿上洒下一抹光辉。在十七集“为君之道”中,阳光在太和殿御座上方的匾额上游走,将光辉依次落在“建极绥猷”四个大字上。光影的运用同样是一种镜头语言的表现手法,如第三十六集皇帝大婚,在拍摄坤宁宫东暖阁帝后新婚洞房时就极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拍摄者利用光与影的交迭,由暗及明依次将屋内的布置陈设显露出来,光晕聚集在洞房里婚床上巨大的“帧弊稚希光影掠过喜被上龙凤呈祥的图案,带领观众感受皇帝大婚时的喜庆、热闹,而随着解说者叙述看似喜乐的洞房只是没有爱情的皇后苦闷生活的开始时,此时暗影慢慢覆盖了雕梁上精雕细琢的“帧弊郑似乎只留下岁月的怅然叹息。

3.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在这部100集的纪录片中,蒙太奇的手法显然是不可或缺的。旧时紫禁城中的历史人物在某个地点的黑白照片与现在故宫中相同地方的红墙金瓦对比在了一起,依旧是此地此景,只是照片上的故人却已不在。画面中的影像虚实结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蒙太奇的运用使得纪录片所表达的微妙含义引申出人们的思考。第三十五集“天地交泰”故宫上空风云变幻,斗转星移到现代都市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计算着时光的流逝。这种古今镜头的相结合只为突出一个主题――时间;第五十集“再见紫禁城”拍摄溥仪出逃时,拍摄者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永无尽头的高高的宫墙与溥仪慌乱的脚步剪辑在一起,体现他急切的想逃离皇宫的心情。在溥仪出逃失败后,又将他失落的身影与紧闭的宫门、威严的殿宇剪辑,以显示这位末代皇帝对命运被束缚的深深失落与绝望。该集最后将溥仪遭驱逐从神武门离开紫禁城时的场景与现在的参观游客面对神武门的场景放在一起,表示封建旧王朝的终结与一个全新社会的开始。

(二)独特解说声情并茂

在《故宫100》百集纪录片中,解说词分别由男女解说员每隔一集穿插着进行解说。男声声音浑厚、深沉,铿锵有力;女声温婉、轻柔、娓娓道来。在讲述气势恢弘的三大殿以及清王朝政治变幻时,音质浑厚的男声与庄严的皇家建筑相得益彰。而在描述皇帝大婚、皇子宫区时,女声温婉极富磁性的声音带观众了解皇室的生活。

此外,纪录片的解说还采用了独特的方法。第七集中讲述太和殿前镇守大殿的两座铜狮时,解说员以第一人称述说铜狮眼中紫禁城的风雨变迁。“我是百兽之王,也曾叫做狻猊。我是龙的儿子,也是佛的坐骑。我本来自西域,东汉才到这里。化身大门守卫,看护家宅官邸。进入紫禁城中,只管保卫皇帝。身影并不孤单,伙伴就在附近。”解说员以铜狮的口吻用自述的方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太和殿前两座威猛铜狮的由来及作用,使得解说词更加生动、有趣。

(三) 配乐渲染相得益彰

《故宫100》整部纪录片中,多种风格的背景音乐被恰当地运用。这些音乐时而庄严沉重,时而轻快灵动,时而轻音曼妙,时而深沉悲凉。如第十九集“巧夺天工”中,在讲述宫廷建筑设计时,多以钟鼓、号角奏乐以象征皇家威严。有时音乐轻快活泼,如第四集“皇帝大婚”中,配乐俏皮欢快,流畅悠扬,多用丝竹管弦之声,同时,钢琴的琴音也流畅在其间。纪录片的配乐中,二胡演奏的曲调也被频繁使用,在清王朝即将没落之时,二胡的悲凉之音更增添其凄凉之意。此外,纪录片开头和结尾音乐均用小提琴演奏,更加彰显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主题曲“永远的故宫”时而响起,通过优美的旋律使观众不必为历史的洪流喟然叹息,在今日故宫游人的笑声中封存了回忆。

(四) 动画运用动静结合

与以往纪录片有所不同的是,《故宫100》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画效果,通过写意的动画特效让观众看到其中的文化意象。如在宫殿屋顶上驻守了几千年的神兽突然活了起来,神气活现的排成一列各显神通。在南三所皇子的住处,皇子们的形象被纪录片的制作者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动画将皇子们玩耍时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故宫100》的总导演徐欢认为,添加动画效果不仅使得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吸引少年儿童的兴趣。“《故宫100》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素材,并加入更活泼的表现手法,如动画和特殊摄影,再开发儿童版本,吸引小朋友观众。”徐欢说。

(五)“情景再现”重现历史

纪录片《故宫100》中许多集都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拍摄方法。所谓“情景再现”,就是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段,通过事件的模拟、人物的扮演、环境的再造和虚拟化的场景,甚至运用计算机三维电脑特技手段,通过人的想象力打造过去时态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曾经发生过、可以感知的视觉画面,让过去时态的时空得到立体的还原和延续,从而使摄制的影片更具吸引力[2]。“情景再现”是影视纪录片营造事件意境氛围,补充人物真实细节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整部《故宫100》纪录片许多集都大量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皇帝大婚时的仪仗队、骑在马背上的洋教士、乾隆皇帝伏案御笔亲书、飞奔出逃的末代皇帝溥仪、入选后宫的秀女等,纪录片带领观众穿越历史,再现神秘的紫禁城中那一幕幕历史故事,重现昔日凝固的时间。

这部纪录片,因为有了“情景再现”而变得更加吸引观众。一部影片由无数个镜头画面构成,但当这些镜头画面不能通过故事呈现的方式传达微妙的文字语言信息时,观众就无法感知蒙太奇画面语言的魅力,“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却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使得早已消逝的人物、事件以真实的形态重现,从而增强影片的观赏性和表现力。如第十集“国家仪式”中,新帝登基,百官朝拜,纪录片中几百号官员身穿朝服跪拜在太和殿前,拍摄者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带领观众感受天子威严、皇家风范。第三十六集“皇帝大婚”,年轻的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的操办下,迎娶隆裕皇后,此时的“情景再现”并没有人物真实的拍摄,而是将人物主体虚化,采用前实后虚或前虚后实的拍摄技巧,此时镜头画面的朦胧感也体现了写意摄影的美学特征。

三、结 语

《故宫100》纪录片在央视九套播出以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它与以往的纪录片相比有许多创新的地方,如每集6分钟的时长,更方便于青年观众的需求以及更适应移动新媒体传播、化整为零易接受[3];纪录片中添加了动画的形式,以此吸引少年儿童观众的兴趣,增加少年儿童对故宫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故宫100》纪录片用100个小故事讲述故宫里一百座建筑的命运,一百座建筑中发生的不为人知的皇家故事,采用创新的拍摄手法和内容表现形式带领观众走进尘封的岁月,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参考文献:

[1] 王莞.解读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以《海上传奇》为例[J].新闻世界,2011(7):240-241.

[2] 刘博章.纪录片情景再现刍议――以《走遍中国》为例[J].中国电视纪录,2011(6):50.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6

今天我带你们游览一下独具特色的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高达,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美称。您一定猜到了,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故宫博物院。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故宫旅游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1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去北京的日子,我们拉着行李坐上大巴,来到上海虹桥机场,刚一下车,我的头顶上就飞过一架大飞机,还在天空中画出了一条长长的弧线,我们拿着登机牌上了飞机,飞机朝着北京飞去。

到了北京。我一下飞机,就感觉到一股冰冷刺骨的气流扎进我的身体里,我差一点被冷的尖叫起来。我往远处望去,所有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像一个个现成的溜冰场。坐在巴士上我看见汽车玻璃上结了美丽的冰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小绵羊,还有的像一只只小狗,让我一个在南方长大的孩子领略了不一样的冰冻世界。

说到吃,全北京最有特色的是烤鸭,北京的全聚德烤鸭最出名,导游说烤鸭有三种吃法,第一种:鸭骨头可以煲汤,汤跟鱼头汤一样白,汤喝起来非常鲜美。第二种:鸭骨头椒盐,吃起来还特别香脆呢。第三种:就是烤鸭的最美味吃法,它用蒸好的面皮,加点黄瓜、京葱、面酱卷起来吃可美味了,原来鸭也是有那么多吃法呀!

北京要玩的景点实在太多了,天安门、万里长城、天坛、鸟巢、水立方……最好玩的算故宫,那里真的是宏伟壮观啊!听导游介绍,故宫在古代是皇帝的家,里面面积可大了,共有八千多间房子,五道城门。每间房子的居住功能和居住的人也不同,有专门给皇帝住的寝宫,还有给皇后妃子住的后宫六院,也有太子公主们住的地方,皇帝的家真大呀!

这次北京之行,我看了皇家建筑,看了名胜古迹,看了四合院,看了现代都市化北京的繁华,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时间去清华大学走走,北京旅游真的很开心呀!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2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故宫,头天晚上我兴奋的连觉都睡不着。

刚进故宫大门——午门。一个人山人海的大操场出现在眼前。我们身边的导游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午门的历史。原来午门是皇帝暂杀犯人的地方。我们一边走,导游一边给我们介绍。他告诉我们故宫一共有900多个操场,还说出了故宫的一些主要建筑的历史,让我对故宫更加青睐了。

走着走着来到了珍宝馆,那里面有许多珍贵的文物。比如皇帝做的龙椅、穿的龙袍。走过珍宝馆,我们又参观了钟表馆。这里面有很多钟表,我最喜欢的一个钟表浑身金黄,我想大概是由黄金做的。前面有一只黄金大象,大象的后面还有一辆黄金马车,马车上的小人栩栩如生。我旁边的一位老爷爷说:“这个房间里,每走一步就像是走在古代皇帝的脚印上,咱们也可以沾沾福气啊!”

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最壮观的景点——九龙壁,这条墙壁上刻着九条彩色的龙,它们在云上游来游去,导游说:“这九龙壁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从前有一个修九龙壁的匠人,不小心把一块儿玉打碎了,这位匠人很害怕,他不想死,就用了一块儿上好的木头刻成了那玉石的形状,装在了九龙壁上,骗过了皇帝……”大家都笑了,在笑的同时我不禁感叹,这匠人的手艺是多么的奇妙啊!

时间过得很快,临近黄昏,我们还只是参观了故宫的几个地方。导游告诉我们,光是像我们这样走马观花的游览故宫,三天三夜都看不完。我想故宫的辉煌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就像鲜花离不开朝露,苍鹰离不开天空一样,坚韧的匠人精神会一直被传承下去。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3今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首先,我与妈妈、考考哥哥瞻仰了---纪念堂,纪念堂里人很多,但非常安静,我献上了一束白菊花表达自己对---的崇敬心情。

接着,我们穿过天安门广场和地道,跟随着人流来到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真的就象书中描述的那样雄伟壮观。在城楼的最上方悬挂着庄严的国徽,代表中国;正中央挂着---的画像,神情端庄,好像在迎接着新中国的到来。两旁各有一行鲜艳的红字,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我们排队上了天安门城楼,看到了许多---的图片和视频,想到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心里感觉非常兴奋。

故宫是今天最重要的游览之地。于是,我们随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故宫。进了故宫,我才感觉天气闷热极了,妈妈买了一根北京老冰棍给我吃。我舔了一口,啊,真凉快!我咬了一口,啊哈,牙齿被冰住了!

故宫好大呀,它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坤宁宫。每到一个地方,自动讲解器就会讲述这个地方的故跟随着自动讲解器,我们沿着中轴线参观了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事,我戴着耳机,边走边听,感觉一点都不累。除了看历代皇帝、皇后居住的宫殿、后花园,我还看到了历代珍藏的宝物。记得最清楚的是九龙壁。在一面巨大的墙壁上,有九条颜色各异、栩栩如生的龙。原来龙是高贵、尊荣的象征,也是咱们中国人的象征,怪不得在故宫的殿堂、屋檐、台阶、栏杆、墙壁等地方都雕刻着龙。

玩完故宫,已是下午四点了,我的腿都酸死了。舅妈提议到不远的北海公园去划船。于是我们来到北海公园去感受《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在这里,这首歌所有的诗句都化为现实,使北海公园充满童趣和欢乐。

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我们都累坏了,一回到宾馆就早早地睡觉了。我相信,明天的行程一定会更丰富、更美好的!一起加油吧!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4今天,我们史家小学的5。9班荣幸地代表全校学生去参加博物馆日活动。本次目的地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故宫。

首先我们进行了博物馆日活动讲座。讲座的内容多姿多彩。先讲解了钟表馆,里面有许多展品:有金碧辉煌的象拉战车、有神奇的向上滚钟、还有最能体现出古人智慧的机器人写字,我也最喜欢它,它仅仅是一个钟表,表上的机器人却能写出两行毛笔字,据说它的创作过程持续了好几年,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故宫游记

然后我们主要讲了珍宝殿。那里隐藏着千万亿的财富故宫游记。为什么说有那么多的财富呢?因为它里面的珍宝个个价值连城,甚至是无价之宝。就说皇后的头冠吧,就用了九百多颗珍珠三百多颗红宝石以及表面上覆盖了翠鸟的羽毛,你能说那不是无价之宝吗?

该到讲座的放松时间了!故宫游记我们两校各显才艺:先由他们表演了京剧,唱得跟成年人差不多,细小的嗓子里竟能爆发那么洪亮的声音,还有腔有调。我们也不甘示弱,由近十名同学现场表演书法,有楷书、有隶书、有草书……还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等“小书法家们”都写完了展示的时候,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可在表演之前辛苦的练了一个星期。在有奖竞猜中,我们学校派出了六个人,他们学校派出了十八个人,分别进行竞猜。我校以一分的成绩战胜了他们故宫游记,毕竟重在参与,给了我们参赛者每人一个奖品。

我们参观了一会儿故宫就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它的大门故宫游记故宫游记。我没想到故宫会这么有意思,下次我还会来的。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5今天我们驱车赶往故宫。

经过导游的讲解,我知道了故宫也叫紫禁城,现在人们都叫他故宫博物院。我们站的地方(午门前)就是故宫的南北轴线,这条线就好像是我们学的对称轴,把故宫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左右的建筑都是对称的。我们在老师讲完所有的注意事项后,就向着故宫那辉煌的建筑出发了!我们游览了很多地方,哪里的建筑艺术都很精湛。但是其中御花园让我最为震撼。皇上的御花园都是那时的工人们一点一点人工建造成的。那里的山是假山,但比真山还要美丽、壮观,有一种人造的美感,让人沉醉其中。那里的'树是人工种上的,但在差不多600年后还依然挺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它都屹立不动,是自然生长的树又能怎样,它们记载了多少年的故事,多少的欢乐与悲哀,是自然生长的树又能怎样!这时,走了这么多路了我们感到了疲乏,于是我们便坐在那矮一些的石头上。在这时我仿佛嗅到了古时的书香;仿佛听到了古人的话语;仿佛看到了古人在努力耕耘,为我们后人留下这么美好的未来;仿佛和它融为一体,感受经历了着风吹雨打数百年的故宫。徜徉在着古老的历史之中,谁能不陶醉,谁能不赞美,谁又能不被震撼!御花园的美虽然是人工打造成的,但它的美是与别的花草树木、山山水水不同的的,着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美。在这种独一无二的美中畅游,酣畅地吸收着这种美,让这种美淋漓尽致地在我们脑海中舒展是一种多么难以形容的感受啊!

光是故宫的御花园就这么让人陶醉在其中,别的建筑也有它独有的特点,整个故宫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就像古罗马的废墟一样,看到了故宫的各个宫殿仿佛历史的事件就发生在眼前就会想象到这里曾经有多么辉煌、壮丽!

故宫,你是让我记忆最深的建筑,在紧紧铭记你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的辉煌!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7

初来印象

洽川,是黄河西岸的一片滩涂川地。黄河在这里是从北向南流淌不息,成为秦晋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这里南北狭长,地广人稀,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四季栖息着几十种水鸟。

这里有“十处瀵泉,百亩鱼塘,千亩荷花,万亩芦苇”。经开发建设,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风景旅游点。

旅游业的兴起,使莘里村成了“农家乐旅馆村”。众多的“农家乐”主人将自己的院落重新翻修,有的是一层半边盖的民居平房,里边装饰一新,家具换代。有的是二层小楼,四合大院,如有名的“潘家大院”。这种农家乐在莘里村比比皆是。来的时候,人们一听要住农民家,心里十分担心染上虱子跳蚤,看来,这是完全多余的。虽然这是个十分古老的地方,上古时期的“有莘国”就在这里,但农民也在变化,也在追赶着时代。

离开居住的农家乐,几分钟就走到了游览核心区――处女泉。要真正到达处女泉,须经过划船码头,过浮桥;然后通过长达近500多米的长廊,长廊两侧绿柳成荫,中间青石地砖铺道,路边各种鲜花簇拥;上有密密的棚架遮阴,左右两排大红灯笼高高挂,鲜艳夺目,气贯长虹。

在处女泉的北边,有一排仿古廊亭和戏台,我们去时,众多游人坐在廓亭下石条上,一边小憩,一边欣赏“中华一绝”――合阳提线戏。两位女艺人提拉着两个彩装小人,灵巧纤细的双手,一丝不苟;戏中人举手投足惟妙惟肖,这是正在表演民间折子戏。戏台高耸田间,戏台两侧的红柱上有对联一副:一线提及天下事,双手拨动古今人。

在远处,有一庄柴扉立于田野。门额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农夫早耕。两侧对联是:莲池小亭山 古莘旧田园;经天纬地才 德馨四朝安。

伊相田园

据《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名阿衡。是商汤武王时代的一位开国元勋,与吕尚齐名,人称伊吕。他曾辅佐过四代帝王(武王汤、帝外丙、帝中壬、帝太甲)治理天下。在太甲帝初,因太甲昏庸不明,暴虐百姓,违武王法度,被伊尹放逐,伊尹亲理朝政。三年后,太甲知错改过,伊尹又还政太甲,帝相携手合作,重振治国安邦大业。因此,深受众民爱戴。他曾经一度退隐,看上了洽川这个地方,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晨起犍牛耕地,晚来养鱼牧鸭,农忙种禾碾黍,闲时登亭望远。这些故事,生动而亲切,既映射着历史人物的光辉,也启迪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既赞美着中华美德根深叶茂代代相传,也反映出亲民思想民本主义一脉相袭。

现在,这里修起了一个古朴的柴扉农舍,农舍后面有一尊巨大的青石黄牛,远处有一座土丘,丘顶之上有个凉亭,凉亭旁有石径小路直通苇茅小屋,屋前有石碾、磨盘……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就是为了缅怀这位古代贤哲。

处女泉的南侧,是现代歌舞厅。音响中时而飘出情景交融的《铁道游击队》电影插曲,时而又飞出多情的“两只蝴蝶”,还有“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悠然飘荡在田园上空……

在处女泉的东边,有周长2公里的跑马场,从农村收购来的数百通两米多高的方形石柱,顶端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或猴子,农民谓之“拴马桩”。现在整齐地矗立于跑马场周围,蔚为壮观,十分引人注目,唤起青年人的激情,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跑马场上

喜欢剌激的青年教师,对跑马产生浓厚兴趣。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上马,在管理人员简短地说明要领之后,拍下威武英姿纪念照,便拉马上道。开始还款款缓步,后来便策马奔走,再后来便在同伴们一片欢呼呐喊声中奋蹄疾驰在跑道上,真是痛快淋漓,亲身体验了扬鞭策马、驰骋飞奔的。男老师的欢快,极大地鼓舞了女伴们。她们竟然也勇敢地跨上了骏马,奔驰在跑马场上,引来男同伴的一片喝彩。这热烈的场面也感染了年逾六旬的女教授。她竟也毫无畏惧地骑上白色骏马,绕场一周,发了一次少年狂。我不失时机地拍下了她英武潇洒的镜头。正是:跑马场上英气爽,策马扬鞭放胆量。巾帼教授兴致起,老妪聊发少年狂。

芦荡泛舟

我们一行人中,青年教师居多。几位年长者,在芦苇荡中垂钓或撒网打鱼;多数人都租了彩舟,在芦苇荡中划船游玩。4只彩色船儿穿行在芦苇荡中。有的会划,轻舟疾驶;有的不会,横冲斜撞;有的配合不当,船在水中旋转不行;后来,掌握了划船规律,有的故意追逐,有的肆意冲撞,引得大家笑声一片。时而发现水鸟立于水中,一动不动,船一靠近,便击水飞起,留下一串涟漪,十分生动有趣。有的老师情不自禁地吟起唐朝诗圣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们的4只彩船在芦苇荡中绕行了大半圈,又回到了起始码头。这一趟游水戏舟真是痛快淋漓。

处女泉

洽川地处黄河谷槽,这里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成群,出水丰沛,人称“瀵泉”。处女泉闻名遐迩,一年四季水温均在30℃左右。水质优异,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强身健体,祛病疗疾。

相传远在商周时朝,周文王的母亲(太妊)和妃子(太姒)都是洽川人。她们出嫁时,都要在温泉沐浴洁身,润肤滑肌,添香纳芳。后来,村中女子出嫁,一一仿效。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个典雅的名号――处女泉。

处女泉的确名不虚传。我们下到水中奋臂畅游,十分轻松爽快。泉底沙细如绸,绵软舒坦;脚下沙漏足沉,沉而似陷;足底泉涌沙动,沙翻水窜,温情脉脉,暖意绵绵;在湖中踩沙踏行,胜似闲庭信步,又如款款起舞,翩翩飞旋;耳听仙乐妙曲,不觉舞兴大起;此种微妙感受,的确意趣无穷!此种神奇仙境,的确天下难觅!

黄河漂流

知道否?不到黄河,就没到中国!知道否?没去黄河漂流,就不懂中华魂魄!

刚刚到过“黄河魂”景点领略了母亲河的博怀,广阔的河面、浩荡的波涛后,经不住老船夫的百般劝说,我们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激动。领队欣然应允,大家一片欢腾雀跃。

26人,一共租4只橡胶划艇,乘车驶向上游码头下水,然后乘划艇离岸漂流,驶向波涛滚滚的河心。大家欢声阵阵,笑语连连。男士举桨划水,船夫撑竿掌舵。划艇顺水漂流,安全无恙。几只划艇你追我赶,互相拍照。有的时而漂至江心,时而偏向岸边;有的时而快速漂去,时而横冲斜旋。大家在漂流和举桨中体验与波涛搏击的乐趣,领略在母亲怀抱中体味中华民族的英雄魂魄。

船夫还适时地提醒大家,可以划向江心沙滩(岛)游玩。一语激起千重浪,大家争先恐后向江心沙滩划去。登上沙滩,细沙如泥,沙痕如鳞,赤脚前行,极感舒爽;时有软泥裹足,陷于泥潭,虽无奇惊,亦有小险;也有人深陷泥泽,不能自拔,众人相救,方才脱险。出泥潭,双腿黑泥,双裤尽染,十分狼狈,逗人俯仰,不亦乐乎!

本可漂至处女泉地段,但大家早己饥肠辘辘,只好提前上岸。

洽川文化

合阳,古称阳。解放后文字简化时,改称合阳县。河之北,为阳,河之南,为阴。公元前429年,魏文侯在洽水之阳筑城,始有阳之名。

这是一块极其古老的地方,中华民族的始祖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农耕生产。这里有很多中华人文故事、优美传说和文物遗存――

帝喾陵寝在莘里 在洽川镇莘里村的北头,有一座古老的陵墓,相传是中华远古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和舜帝)之一的喾(ku)帝的陵寝。

帝喾,姬姓,号高辛氏。他是轩辕黄帝与正妃嫘祖所生的长子玄嚣的孙子,系黄帝的曾孙。是第二位帝王高阳氏颛顼帝的侄子。辛生下来便神奇灵异,能叫自己的名字。喾15岁时就辅佐颛顼理政,被封于辛(河南商丘市境内),立为族子。30岁时即为部落首领,成为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并辅佐颛顼帝治理国家。后来,颛顼帝将帝位并未传给自己的儿子穷禅和鲧,而是传帝位于德望重的亲侄子高辛氏喾。

传说帝喾继位后,广施恩泽,利及万物;他闻言而辨,洞悉远方;能见事而察,烛照幽微;他顺应天意,体恤民情,仁德威仪,慈爱笃实;修身自好,天下景仰;他用物节制有度,教民因势利导。凡日月所照,风雨所至之处,无不万民戴顺。他能观察天象,掌握星辰,测量时间,熟知季节,计算时令,并把这种知识技能传给他的四位妃子,用以广泛地指导农业生产。

他的几个儿子在中国远古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和妃子常仪所生的儿子叫挚,继承了喾的帝位。9年后,挚又把帝位禅让给同父异母的兄弟尧。尧是帝喾和妃子庆都所生。而帝喾和正妃姜所生的儿子便是弃。弃就是神农后稷,是周的祖先。帝喾和次妃简狄所生的儿子叫契,是商的祖先。传说帝喾很长寿,活到105岁。死后葬于林草丰茂、风景秀丽的洽川有莘国,即今之莘里村。

据老年人讲:原来的帝喾陵园,规模宏大,殿庙辉煌,青松翠柏,古木参天。历代都有祭祀庆典,延续至清代。但是,它也难逃“”的滔滔浩劫。现仅存陵墓一冢,百余平方米大小的墓园一方,新制香台两具,新立墓碑一尊。墓后有大树数株。满园空空如也,遍地遗失可见。其况苍凉悲戚。不禁令人黯然神伤,感慨万端!陵园前有合阳县人民政府和合阳电力电容器厂合立的碑石一通。有我省著名学者、陕西师大教授霍松林书写的“帝喾陵”三个苍劲飘逸的大字。

关于帝喾陵的墓址,还有另一种说法:“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二帝陵”。“二帝陵”即指颛顼帝和喾帝之陵, 在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村西北1.5公里处的硝河西岸。据称,早在西汉以前,当地就有二帝的陵。唐宋以后,历代皇曾派遣官员祭奠二帝。群众性的祭祀更为频繁。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颛顼帝生日时,有祭祀古庙会,一直沿袭至民国年间。2002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内黄县人民政府在该村还举行了10万人参加的大型典礼祭祀。这是建国以来,对颛顼帝、喾帝的首次公祭活动。

不论喾帝之陵是在何处,但作为炎黄子孙对先祖的祭祀,总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在文化旅游活动中大力开展人文寻根祭祖游,会使旅游业平添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

古有莘国踪迹渺渺相传这里是商周时期古“有莘国”的所在区域,现在这里己无太多遗存,但有一座两米多高的碑石立于村口路旁,十分醒目。黑色碑体题有四个白色大字:古有莘国。

由于在此仅有一天多时间,有关有莘国的其他遗址、资料和民间传说,均无暇收集,颇为遗憾。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传说在洽川莘里,古代曾出过四大美女:大禹之母,商汤武王之妃,周文王之母――太妊,周文王之妃――太姒。莘里村小学就在太姒故里旧址内。校内有一座戏楼,依稀尚存。上书“太姒故里”四字的石碑,被遗放在小学墙外路旁。

据《合阳报》载文,明代学者何楷在《诗经世本大义》一书中据《世学》引《桃夭》以释齐家治国,认为桃夭一诗是歌颂周文王妃太姒之事。原诗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白话译文:小桃长得多健壮,红红花儿明晃晃。这个姑娘出嫁哟,夫妻和顺家盛昌。小桃长得多健壮,红白花儿水光光。这个姑娘出嫁哟,幸福美满子兴旺。小桃长得多健壮,绿绿叶儿油汪汪。这个姑娘出嫁哟, 全家和美齐欢唱。

全诗完全是对太姒出嫁的歌颂和美好祝愿,层次清楚,次第有序。借喻桃树的春花秋实,浓浓碧叶,寄托了乡民们的衷心祝福:一祝“夫妻和顺”,“恩恩爱爱”;再祝“子丁兴旺”,“多子多福”;更祝“全家和美”,“满堂生辉”。

另据文人考证,《诗经》的开卷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洽川风情的生动写照。

这些人文历史,都为洽川平添了无限风情,美好回味。

楚汉争雄韩信奇智在洽川莘里向北不远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阳夏渡口。楚汉战争时,韩信军队被楚军阻于黄河西岸,重兵把守,难以东渡。汉将韩信智用奇兵,数百汉兵,藏于木罂之内,乘月黑夜深,漂罂渡河,奇袭楚军,大获全胜。谱写了古代战史的辉煌篇章。

现在这里古名依旧,古渡仍存,只是年代久远,时过境迁,很少有人再问津那古代壮举而已。

曹全碑石闻名中外据介绍,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书法名碑――《曹全碑》,就是出土于洽川莘里。曹全碑记述了当时合阳县令曹全在任期间的功德业绩。由于书法难得,刻功深厚,成为闻名中外的名碑。现在知晓曹全碑者,不乏其人,但知其出处者,却寥若晨星。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篇8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

郭茂倩据《梁书》《南史》记载做了解题,称杨白花实为一男子姓名。这首乐府诗的本事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爱情悲剧。悲剧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杨白花和北魏胡太后。

事情得先从胡太后说起。

胡太后本名胡充华,安定临泾(今宁夏固原)人,北魏司徒胡国珍的女儿。史载胡充华降生之际,红光四射,其父胡国珍因此倍加珍爱,自幼教习琴棋书画,更兼经史子集。至其长成,文武兼具,姿容秀美。胡太后的姑姑是位精通佛学的尼姑,经常被请入皇宫讲授佛法。这位颇有心计的尼姑趁着讲佛法,收买了宣武帝元恪的手下,让他们到处宣扬胡充华的国色天香。宣武帝听闻胡充华美貌,便把她召入掖庭,册封为承华世妇,宠爱非常。

北魏王朝是塞北鲜卑拓跋部建立,他们有感中原诸朝不断出现外戚专权,干政乱国之事,所以仿照汉武帝刘彻时钩弋夫人和太子刘弗陵“留犊去母”故事,严格执行“后宫产子将为储君,其母皆赐死”(《魏书皇后列传》)的政策,一旦妃嫔生子被封为太子,无论生母是皇后还是妃嫔,一律处死。这项政策在汉代不过是偶尔施行,在北魏却被作为一项祖制执行。因为存在这样残酷的制度,北魏后宫妃嫔多不愿生子,即使受孕也偷偷堕胎;甚至祈祷告祝,只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子被立为太子。再加上宣武帝的高皇后特别强悍,一些妃子进宫后连被临幸的机会都没有,北魏面临着皇嗣断绝的困境。而胡充华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僵局,她表现比其他妃嫔高出一筹的远见卓识。当受宠的她毫无悬念的怀孕后,有好心人提醒她尽快流产,保命要紧。可她的回答却非常地大义凛然:“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意思是说,我们怎么能因为自己怕死而让皇帝绝后呢?而且她还经常暗中祈祷:“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是说,一定要让我生个儿子,然后成为太子,这样就算我死了,也在所不惜。

皇天不负有心人,胡充华果然一胎诞下龙儿。频丧皇子的宣武帝大喜过望,为皇子取名诩,着专人谨慎养护,即使皇后都不能抚视,三岁时便立为太子。宣武帝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胡充华赐死,反而晋封她为贵嫔。这大大出乎了静待好戏的后宫妃嫔们的意料,也让皇后高氏极为愤怒。至此,实行了一百多年的“留犊去母”制度终于告一段落。但胡充华后来的作为却喜剧地证明,先人的制度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成分。

宣武帝在儿子出生的第五年(公元515年)就离开了人世,时年不过33岁。各怀异志的权臣们清算了高皇后的家族,皇后高氏被削发为尼,永居洛阳瑶光寺。胡充华进而在政治斗争中获利。宣武帝驾崩后,太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氏成为皇太后。由于皇帝幼小,胡太后得到妹夫元叉、宦官刘腾等人的支持,开始垂帘听政,成为北魏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她临朝听政达13年之久,位总机要,手握王权,下诏行事。她外结元氏诸王,内拉权臣,委胡氏亲属以心腹之任,终于初步稳固了统治地位。胡太后既重文治,又精武功。在西林园中,诸大臣射箭皆不中,太后“自射针孔,中之。”(《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对南朝萧梁的寿阴一战,太后亲自指挥部署,用人得当,捷报频传,直至大获全胜。这些作为都使得她在文官武将中威望大起。与此同时,太后也特别注意取信于民:减少徭役,扶农赈济,抚恤将士,清明律法,量才用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曾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设座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云龙门及千秋门等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此举获得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在她的治理下,北魏政局稳定,国力渐趋强盛。胡太后轻松了许多,于是开始追寻之乐。她的面首先后有元怿、杨白花、郑俨、李神轨等。而杨白花也许是其中最让她伤心的一个。

杨白花,武都仇池人,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他武艺出众,相貌魁伟。胡太后一见难忘,逼迫他与自己私通,恨不得就此与杨白花长相厮守,再不分开。可杨白花终究与一般佞臣不同,他出身名门,只是慑于太后威势暂且权宜,却恐日后东窗事发,坏了的不仅是名声,还会赔上性命。于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思量脱身之计。终于,在一次领兵巡边时,他率部曲投奔了南朝梁国,奔梁后改名杨华。在中国历史上,杨白花可能是第一个为了逃避做面首的命运而逃到别国的将军。

权倾一国的太后毫无预兆地失恋了!在相思不能自控时,她写下了这首凄婉的《杨白花》,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

《杨白花》是一首至情至性的失恋之歌。至尊太后像普通少女一样热烈地倾诉着,在绝望的悲伤中饱含着热切的情感。那随风飘逝的杨花,恰好与弃她而去的情人名字相同,于是,貌似句句写杨花,实则又句句诉相思。诗从杨花开放的繁盛写起,语气中仿佛带着些许感叹。然而,对于无常而又不幸的命运来说,繁盛却正是衰落的开始。一夜之间刮起了春风,那杨花就被无情的春风带走了。从天而降的不幸,来得突然而又不可阻挡。含情出门去,不仅无路而且无力。失恋就像疾病一样,刹那间让生命失去了力量,使她双脚无力,难以自支。在俯身拾起杨花的瞬间,悲伤的身体就像注满泪水的容器,不经意间溢了出来。她对他热烈的感情就像滔天巨浪一样扑向他,他被吓得逃开了。他率部曲投奔南朝,不仅背弃了爱情,而且也背叛了国家。尽管那么热切地期盼他能回来,可是实际上明明知道他是不可能再回来了。希望从南方归来的燕子把杨花带回故巢的隐喻,本身就显示了愿望的幻想本质,也表现了相思的无望和痴迷。而成双的燕子秋去春回,其来有信,则更映照出她索居的孤寂和相思的怅惘。

胡太后本不是诗人,却写出了一首非凡的诗。这让那些秉持儒家教条的夫子们,也不由得忽略了《杨白花》背后那违背伦理纲常的本事,而忍不住赞出声来。明代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评价道:“胡妇媒词,乃贤于南朝天子远甚。”清代沈德潜《古诗源》也说:“音韵缠绵,令读者忘其秽亵。”

后人往往会讶异于胡太后感情表达的炽热!她思念得正大光明,表达得磊落坦诚。每每想起一国太后,命宫人踏着杨花彻夜唱着她写给情郎的歌,就忍不住激赏她的率性坦然。这时,至情至性的内容已在其次,那份勇于表达的胆识才是真正让人叹服的!

有始无终的爱情终以悲剧结束,但《杨白花》所承载的那段风流韵事却流传了开来。因为《杨白花》的流传,胡太后终以秽乱宫帷的罪名,连同小皇帝一起,被权臣尔朱荣丢进黄河溺毙。其实,胡太后应该庆幸:杨白花的离去让他躲开了生死劫难,她最心爱的情郎最终不必像她一样命陨黄河!杨白花应该庆幸:及时地抽身而退,不仅保住了清名,也保全了性命!后人应该庆幸:没有杨白花的果断离去,就不会有这首传世的乐府歌辞,这段历史也会少了许多可供玩味的余地!

上一篇:御者之妻范文 下一篇:元旦联欢会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