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帝文化”

时间:2022-09-01 02:39:21

解读“黄帝文化”

2006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大力弘扬和传播的典范,既有5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姓氏宗亲会等组织之间的传播,还有400多家大众媒体进行大量报道,包括CCTV新闻频道和国际频道、河南卫视、郑州电视台等进行的现场直播。媒体的传播,在全球造成了更大的眼球效应。

一、弘扬“黄帝文化”

黄帝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从古至今享祀不绝,备受景仰,由此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认真研究和弘扬黄帝文化,既有历史意义,又极富时代内涵,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振奋民族精神,激励改革创新,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黄帝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①

所谓文化,为表现出一个社会的行为和物质特征的复合体,就它的某些成分而言,历来是各种文明之间交流不息的。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或感情的特征的完美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字,而且包括了生活方式和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②

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形式,是证明其在世界上存在的最有效手段。

二、解读“拜祖大典”

此次“拜祖大典”以“盛世中国,和谐社会”为主题,是对黄帝文化的一次重要的传播活动,它弘扬了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了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文化是人民生活方式、习俗礼仪等的综合体,它包括一系列的仪式和程序。鲜明的符号性和仪式性,能体现出不同文化的鲜明特色和魅力,这次“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鲜明地体现出了黄帝文化独有的特色和无限的魅力。

下面概要分析一下“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仪式化和符号化的表现:

前来参加拜祖大典的有全国34个省、市、特别行政区领导人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共计1万多人,代表广泛,这体现了全世界华人同心同德、同根同源。

古城、牌楼、炎黄广场、黄帝雕像、锣鼓、百家姓旗阵、少林武术、太极拳,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民族歌舞,现代中国团结统一、发展强大的表现。

沐浴、更衣,汉服、黄帝丝巾,中国式的虔诚、中国式的服饰。从外在的形式和衣着上开始,一步步把人引入内心认同和回归。

9时50分,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主持拜祖大典,宣布拜祖大典正式开始。

鸣炮34响、三批九人敬献花篮,海内外代表上香,全体行施拜礼,炎黄子孙特有的祭拜方式。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恭读《拜祖文》。

着汉装,读竹简,用词赋,颂始祖,一派中华风采!

吟唱《黄帝颂》。全体人员跟随1000名大学生和100名少年儿童合唱。九曲汇流,龙腾呈祥:由黄河流经省份的代表和海外华侨代表9人向巨型龙头注入黄河水,以二龙吐珠形成龙的传人互动仪式。放飞气球,升空的彩球呈现龙的形状,背景音乐为《龙的传人》,放飞和平鸽。

黄河与黄帝,祖先与传人,不息的河流、不息的民族。

“大典”进行到“乐舞敬拜”的时候,天空中围绕太阳突然出现了一条“彩虹”,“彩虹”呈红、黄、蓝、紫等色,颇为炫目。“彩虹”在大典进行到“九曲汇流 龙腾呈祥”,上千组成龙的形状的彩球腾空而起的时候更为炫目,主持大典仪式的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激动地连呼“这是吉兆”!直到10:30大典告成,这道“彩虹”依然高挂黄帝故里的天空。

这是意外的惊喜。天象呈吉祥,天地人和的表征,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天人感应心理。

在传统的仪式和祭拜中,认同感加深。黄帝文化不是空洞的,是实实在在的、生动具体的。

三、寻根文化带动寻根经济

黄帝文化是寻根文化的一种,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还带动了寻根经济,促进了河南与世界的交流,这种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华大地出现了“寻根热”。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体现,是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后,给民族文化增添了新的魅力和吸引力。

文化从广义上说也包含着经济的成分,举办这种大型的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为继承传统文化,更有经济上的考量。“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的商业洽谈中,3天内签约36个项目,资金达到73.2亿元。还为献礼拜祖大典首发了《根脉》明信片式邮票,并有一系列的经济文化活动。起到了寻根、联谊、合作、发展的目的,其后面的带动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祭祖活动、寻根活动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但绝不仅仅为了发展经济,经济是一个基础,是硬实力的代表,而文化是软实力的表现,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世中国,和谐社会,就要求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发挥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实力、吸引力的重要一步。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地宣传和弘扬了黄帝文化,扩大了河南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对河南的文化和经济的长远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推动。

注 释:

①李岩:《试论黄帝文化的形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月,第8卷,第2期。

②(美)欧文拉兹洛 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第7版。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 宇

上一篇:策划让娱乐新闻走向“纵深” 下一篇:新闻之道,在于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