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大全范文

时间:2023-10-21 10:43:08

农谚大全篇1

1、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2、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3、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4、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5、冬备夏,夏备冬。

6、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7、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8、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9、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

10、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11、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1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3、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4、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15、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16、三月雨,贵似油;

17、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

18、麦收三月雨,单怕四月风。

19、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20、伏日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21、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

22、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23、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24、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25、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26、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27、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8、若是饿时没有糌粑吃,小田长满茅草由它去。

29、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

30、田的渠头渠尾,人的前生后生。

31、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32、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33、秋天践踏麦穗太荒唐,冬天拾起米粒太可怜。

34、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35、春放洼,秋放沟,六月七月放山头。

36、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

37、种地不用粪,等于瞎胡混

38、秋天不干的热火朝天,冬天怎么能舒舒服服。

39、良种无良法,神仙也无法。

40、四月雨,好动锄。

41、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42、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43、春天种的多,秋天收的多。

44、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45、四季务农,关键在春季。

46、立秋早,秋风迟,白露种麦正适宜。

47、莫换田地,要换种子。

48、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49、处暑雨,贵如金。

50、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51、冬暖多瘟疫,夏冷不收田。

52、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53、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54、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55、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56、麦种泥窝窝,过了年吃馍馍。

57、麦后种麦之道,无需父子商量。

58、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59、头秋旱,减一半

60、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61、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62、春天的雨,秋天的宝。()

63、头伏早,二伏迟,中伏切顶最适宜。

64、三年不选种,增产会落空。

65、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66、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67、好种出好苗,好葫芦结好瓢。

68、一冬早,三季好。

69、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粮。

农谚大全篇2

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星光含水 雨将临

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对时雨 连几天

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蜘蛛结网天放晴。

昼雾阴,夜雾晴。

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云绞云 雨淋淋

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农谚大全篇3

四月插薯薯壮薯,五月插薯粪壮薯。

伏里种豆,收也不厚。

麦子立冬种。夏收收把种。

种子不选好,种的都是草。

九冬十月不修塘,五荒六月抬城隍。

西北风,莫栽松,栽松活不成。

喂猪不巧,栏干食饱。

冬天修好塘,秋收谷满仓。

夏干多起仓,秋干断种粮。

六月三场雪,遍地是黄金。

人怕老来穷,禾怕午时风。

宽做秧田,狭做菜园。

秧田不扯草,结谷吃不饱。

田要过脚板,土要过铁板。

禾踩三遍米无糠,棉锄七遍飞过江。

大豆锄花,绿豆锄芽。

禾老光放光,麦老是把糠。

七壮芋头八壮薯,九冬十月收魔芋。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层楼。

千棕万桐,永世不穷。

开花吃冷风,十颗桐子九颗空。

明年桐子结不结,只看今年热不热。要想畜牧钱,要跟畜牧眠。

麦吃三月雨,还得二月下。

枣芽发,种棉花。

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麦收八、十、三月雨。

三判无三卯,田间米不饱。

春雨来得早,粮食吃不了。

一年两头春,带角贵似金。

春雨贵如油,有雨人不愁。

清明早,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小满耩花(棉花),十年九瞎。

四月芒种前熟麦,五月芒种麦不熟。

五月端午雨生虫.六月六日雨灭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交了六月节,龙王不得歇。

伏里豆儿,指不就儿。

头伏罗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

庚桃、伏桃收白花,秋桃好坐常秕拉(指棉花桃)

伏雨歪,伏雨抠(读k6u),有了伏雨收愁。

立秋十八天同,寸草结籽粒。

七月十三,枣红半边。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

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二八月打雷,遍地招贼(虫)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立冬不倒股,个如土里捂。(指小麦)

稠谷稀麦恼煞人。

重茬谷,守着哭。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锄头扒得勤,棉花白如银。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茬粪。

扫帚响,粪堆长。

墙头土,鼓三鼓。

一九,二九不山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九,耕牛遍地走。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暖。

燕走不过九月九,燕来不过三月三。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干戈。

种地不下粪,等于瞎胡混。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

庄稼上了场,先打种子粮。

今年混—粒,明年杂百株。

种子换,产量变。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根不正,秧不盛,结的葫芦歪着腚。

有钱买种,没钱买苗。

秋季早耕田,丰收在来年。

土地不深翻,麦根没处钻。

深栽茄子浅栽莱,黄豆不砘出得快。

谷子高梁顶破瓦,麦子耩到黄泉下(有的说“犁镜下”)

犁得深,耙得烂,一碗土,—碗面。

深耕细耙保好墒,来年小麦装满仓。

冬耕划破皮,强似春天犁一犁。

黄土掺黑上,一亩顶二亩。

麦苗耩黄泉谷露糠同,芝麻耩到地皮上。

麦苗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调茬如上粪,本小也得劲。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指施肥)

宁施一条线,不施一大片。(施肥)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早种不早管,增收是空喊。

夏播无早,越早越好。

壮苗先壮根,中耕是根本。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种是金,地是银,错过季节没处寻。

萝卜白菜葱,不怕大粪攻。

驴怕晒,牛怕淋,马怕满天星,牛怕肚底冰。

渴不急饮,饿不急喂。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正月初一打了霜,三担禾种一把秧。

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

春天起早莫贪眠,挑担黄土好肥田。

肥不春雨,瘦不过秋霜。

三担生草皮,当担牛屎粪。

地是活宝,越肥越好。

做官吃印,做田吃粪。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若要禾苗好,施肥莳插都要早。

谷后粟,坐着哭(谷雨后种粟无收)。

农谚大全篇4

2、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3、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4、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5、泥鳅跳,风雨到。

6、东虹日头,西虹雨。

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8、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9、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10、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11、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12、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

13、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

14、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15、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16、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17、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18、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9、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20、风乱转,不用算。

21、露水闪,来日晴。

22、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23、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24、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农谚大全篇5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秋后加一伏。

秋耕深,春耕浅。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之日凉风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秋不凉,籽不黄。

立秋十天遍地黄。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农谚大全篇6

冬季积堆草,来年就是宝。

冬闲多积肥,来年粮成堆。

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早垫圈,晚起粪,地里粮食打满囤。

多养六畜多积肥,畜旺地壮粮成堆。

好肥还数猪踩泥。

若要收成好,积肥莫辞劳。

肥料来路广,办法在你想。

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要想庄稼长,粪筐不离膀。

春天粪堆密,秋后粮铺地。

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秋天沤青粪,麦子打满囤。

圈里无猪,地里无谷。

圈里养了羊,多出三月粮。

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割草沤肥,种豆肥田。、

勤起勤垫,三天一圈。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苗黄缺肥。

三月有粪挑,谷子压弯腰;三月无粪挑,收谷不用刀。马无夜草不肥,苗无粪水不长。

无力不打铁,无灰不种麦。

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田底一寸肥,田面九寸穗。

包谷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禾苗勤追肥,谷粒大又肥。

生根不压粪,长成蒿子棍。

宁施一窝,不撒一箩。

农谚大全篇7

[论文内容提要]谚语作为生活经验的结晶,其产生、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过程。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得古代中国和英国两个民族走向了两条不同的生产道路。中国以农业为主,而英国以畜牧业和渔业为主。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或以农业为题材的谚语及以农业生产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而英语中则有很多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谚语及用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 

 

尽管对于谚语的界说中外学者或词典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大部分把它与人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著名的《韦氏大词典》认为谚语“是一种通用的语言,是一种生活经验智慧的累积”。曾自立在《英语谚语概说》中对英语谚语的定义是“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凝聚了人民群众生活的经验”。王德春(2003)在《汉英谚语与文化》中指出谚语的其中一个特点是“言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谚语作为生活经验的结晶,其产生、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过程。在古代,人们采用言语这种形式把生产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传播给社会、留传给后代。最初的谚语主要是传授生产劳动知识,与其生产劳动相关的现象事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逐渐复杂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谚语的功能也日趋丰富,逐渐成为各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概括,使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想的总结,也是该民族历史、事件、生活传说和风土民情的记载。本文拟从汉英谚语比较中去探讨中英两国传统产业地位及对两国文化的影响。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最终走上了农业生产的道路,农业生产即粮食种植业,因而在我国的历史和社会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的地位,长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华民族也由此对农业生产形成一些特定的认识,如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等,视农业为“本业”“主业”。从汉语谚语中也反映出这一特征。在汉语谚语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或以农业为题材的谚语,称为“农谚”。《中国谚语资料》编辑的四万多条谚语中,其中农谚约占五分之一。这些农谚记录了农作物生长的特征和农业技术措施,细到改土、选种、耕作、播种、施肥、水利、防虫、管理、收获、贮藏、农机等各方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农事经验的结晶。 

例如: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若要庄稼好,天天起个早; 

治水治田,越治越甜。 

英国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广袤的平原及高原,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走上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道路。加之其海岸线长而曲折,英国人民西临海洋,他们的生活与海洋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捕鱼业在英国的历史和经济中也占有较重的地位。大不列颠民族在饮食习俗、传统生产等方面都与畜牧业、渔业生产有直接的联系。在英语谚语中,有很多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例如: 

When the wind in the east, it’s 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风从东方来,不利于牲畜不利人)Change of pasture makes fat calves.(要换牧地,牛羊易肥) 

It is by the mouth of the cow that the milk comes./ It is by the head that the cow gives milk.(要使母牛多产奶,喂好喂饱是正该) 

Shear your sheep in May and shear them all away. (剪毛要趁五月天,剪完你的全部羊只莫迟延) 

The master’s eye makes the horse fat. (马要养得壮,时刻多看望)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 (要想抓鱼就不要怕弄湿自己)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勿弄斧) 

谚语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具有超出各种文化背景差异的共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言语常常是建立在比喻意义而非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隐喻中的喻体和本体的联系是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觉经验的基础上。在人与自然的互相作用中,地域的不同社会文化、生产劳动、政治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的差异会使人们获取的直接经验不同,因而人们对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联想就会不同。汉英中的隐喻性谚语对于喻体的选择往往表现出各自强烈的民族个性。对比汉英谚语喻体选择的差异,就会发现两国传统产业的不同及其影响的差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一直以农业作为主业,它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农业生产对我们民族的素质、整体性格及心理特征、观点、意识及其传统文化,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朱筱新、车华玲:2002)在汉语谚语中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占有相当的比重。 

涉及教育类的谚语,如: 

一年种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禾苗不管难高产,孩子不管难成才。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 

涉及人生、做人的谚语,如: 

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那头牛。 

田是命根,认识真神。 

涉及理想志向的谚语,如: 

人勤地听话,志坚石结瓜。 

田有阳光稻谷香,人有理想劲头藏。

涉及学习、思考的谚语,如: 

读书种田,早起迟眠。 

沃土不耕无收获,脑子不用不灵活。 

涉及行为的谚语,如: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 

肥料是土地的宝贝,汗水是丰收的蜜汁。 

涉及时间的谚语,如: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时间的梨在勤奋者的额头上开出无数条智慧之渠。 

关于谚语的谚语,如: 

茄子不开虚花,谚语都是实话。 

别看都是庄稼话,撒在田里能开花 

前文说过大不列颠民族在饮食习俗、传统生产等方面都与畜牧业、渔业生产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英语谚语中用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占有相当的比重。 

涉及教育类的谚语,如: 

Feeding out of course makes mettle out of kind.(逸出常规的牧场,饲成出乎其类的牲畜) 

The master’s eye makes the horse fat. (马要养得壮,时刻多看望) 

Good pasture makes fat sheep.(好牧场出好羊) 

涉及人生、做人的谚语,如: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 when the shepherds quarrel.(牧人争吵,羊被狼吃) 

There are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每群羊群里都有黑羊)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带马到河边容易,逼马饮水难) 

涉及学习、思考谚语,如: 

The bull must be taken by the horns.(要制服公牛,应抓住牛角) 

Cut no fish till you get them.(鱼还没捉到,不要忙着开膛) 

Keep your ain fish-guts to your ain sea-maws.(要把鱼肚肠用来喂自己的海鸥) 

涉及理想志向的谚语,如: 

Every little fish would become a whale.(每条小鱼都想长成巨鲸) 

No fishing to (like) fishing in the sea.(捕鱼莫如去大海) 

The sea has fish fir every man.(大海里有的是鱼) 

涉及行为的谚语,如: 

Every time the sheep bleaks it loses a mouthful.(羊每叫一声,就少吃一口) 

Fish begins to rot from the head.(鱼要腐烂头先臭) 

Better go home and make a net than long for a fish in front of a pon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涉及时间的谚语,如: 

Time is like the fish in the net back to the sea.(时间就像网里的鱼跳回大海一去不回) 

 

中华民族与大不列颠民族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分别走上了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渔业生产的道路,然后在这两种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制约和影响下,两个民族在以后的历史中又走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建立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了传统文化及生活习俗上的差异。而“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王德春, 2003)与民族的经济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农业生产为“主业”影响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着浓厚的充满农业生产气息的汉语谚语,以畜牧业、渔业生产为“主业”影响下的大不列颠民族传统文化孕育着浓厚的充满牧业、渔业生产气息的英语谚语。因此,英汉两种谚语的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差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汉谚语中文化内涵。 

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汉语谚语主要参照由郑勋烈、郑晴编著的《中国谚语》(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英语谚语主要参照高兰英编著的《实用英汉谚语词典》(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农谚大全篇8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谚语 社会功用

一、谚语的科学认识功用

汉、英语中很多谚语反映人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其中有关气象、农业等自然现象的谚语,都有相当的科学认识功用。

1.有关气象的谚语

如汉语谚语:

近山多雨,沿海多风。

早上红云雨不停,傍晚红云会天晴。

重阳无雨一冬晴。

早晨有雾,晌午晒布。

一日春霜十日晴。

这些气象谚语总结了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象的科学知识。英语中也有有关气象的谚语,举例如下:

Winter thunder summer hunger.

冬天打雷,夏天挨饿。

A blustering night,a fair day.

夜晚刮大风,白天好天气。

下面的三条谚语都是说明英国的天气情况:

An English summer,three hot days and a thunderstorm.

英国的夏天有三天大热,还有一场暴风雨。

April weather,rain and shine both together.

四月的天气,晴雨共存。

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and goes out like a lamb.

三月来如猛狮,去如羔羊。(这条谚语意思是三月初风雨交加,三月底风和日丽。)

2.有关农业的谚语

农谚比气象谚更多,汉语中的农谚尤其多。中国以农立国,农谚反映农民的生产经验,其中相当一部分符合科学原理。例如,汉语中关于冬耕的谚语有:

冬耕耕的深,庄家可生根。

田要冬耕,儿要亲生。

冬耕深一寸,害虫无处存。

这些谚语积农民多年的耕作经验,有科学道理。冬耕好处甚多,所以第二条谚语把冬耕和亲儿子相提并论,可见农民是多么重视冬耕。

汉语农谚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涉及耕作、土壤、病虫害、肥料等,面广意深。下面举一部分例子:

保土必先保水,治土必先治山。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紧拉鱼,慢拉虾。

英语中的农谚比汉语中的要少一些,但也反映了农民的经验,并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如:

April showers bring forth May flowers.

四月的阵雨带来五月盛开的花。

A snow year,a rich year.

有雪的一年,丰收的一年。

Dry August and warm does harvest no harm.

八月干燥温暖不影响丰收。

从这些谚语看出,农业和时间、气候关系密切。汉谚多以节气与农业挂钩,每个节气是半个月,英语农谚中则以月份与农业联系。不管是时间还是气候都与地理因素有关,所以农谚反映的是经验,两地不能套用。当然,也有一些谚语反映的是共同的一般的经验,两种语言谚语可相对应。

汉:瑞雪兆丰年

英:A snow year,a rich year.

(有雪的一年,丰收的一年。)

汉: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英:He that sows good seed,shall reap good corn.

(播良种的人收好谷。)

谚语中所反映的科学认识只是经验的结晶。所以不能当做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认识。但它们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功用,可供学习和参考。

二、谚语的教育警策功用

谚语是反映集体经验且流传很广的固定语句,引用谚语往往比一般说理具有教育效果。汉语谚语中蕴含着很多积极内容,对人有教育警策作用。现举例比较如下: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条谚语前后两部分分别于两条英语谚语相对应: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好的药味道苦。

Good counsel does no harm.

好的建议没有坏处。

中国人鼓励青少年从小奋发向上时,往往引用谚语: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英语中也有意思相近的谚语:

Good boys who to their books apply,will all be great men by and by.

用功读书的好孩子,长大会成为大人物。

当劝导人要虚心,不要骄傲时,中国人常引用谚语:

(4)满招损,谦受益。

(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表达这一意思的英语谚语有:

Humility often gains more than pride.

谦逊常常比骄傲得意收获的更多。

两种语言中有一些劝导别人爱惜时间努力工作的谚语。这些谚语简洁、明确,让人乐用不疲,反映了时间的宝贵及潜在价值。汉语中有名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英语谚语也有:

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Life is a shuttle.人身如梭。

劝人努力的谚语有: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英谚则说:

With time and patience the leaf of the mulberry becomes satin.

这一系列谚语都有很大的教育警策作用,指导人们爱惜时间,珍惜生命,努力工作,取得成绩。谚语的教育警策功用无处不在,学校、家庭、社会,凡有人类交际的地方,谚语都发挥着它的功能。

三、谚语的文学描绘功能

谚语经过人民群众的耳口相传和文学巨匠的加工提炼,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言形式优美,许多谚语还源自文学名著或民间口头文学,所以具有很高的文学描绘功用。英语谚语: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谚出自雪莱的《西风颂》。这个设问句蕴含深刻、寓意巧妙,已被汉语借用。巴金就曾在其作品中引用此谚,展示人类的希望。

谚语能唱能吟,常见于诗词之中。宋朝强幼安《唐子西风录》中写到:“诗疏不可不阅,诗材最多,其载谚语,如:‘络纬鸣,懒妇惊’之类,尤宜入诗。”谚语本身就有诗意,又能引起诗人灵感,而且是现成的语句,所以很宜入诗。另外,诗中的佳言妙语被经常引用,也会转化为谚语。汉语中有一条常用的谚语: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就出自唐代罗泌的《路史记》,此句在宋代诗词中就常被引用。

且同千里送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苏轼《以土物寄少游诗》)

千里鹅毛意不轻。(黄庭坚《谢陈适用惠纸诗》

来自诗词的谚语很多,这些谚语又会被诗人和作家引用,可见谚语的文学描绘功能是很强的。现举来自诗词的谚语:

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杜甫)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李后主)

这些谚语都来自诗词,但使用时以作为群体的经验结晶。由于有诗词的背景,更易广泛流传,为人喜闻乐见。

诗和谚语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英国,从中世纪起就有诗人围绕谚语来写诗。有一位诗人写下了下面的诗:

So many heads,so many wits:nay,nay

We see many heads and no wits,some day.

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智慧。

显然这位诗人对英语谚语:So many heads,so many wits.(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智慧。)

所含的意思持否定态度。这种情况,中国也有,鲁迅对汉语谚语“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也提出过质疑。他认为“这乃是压迫者们的格言,教人要奉公,安分,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被压迫者是不算数的”(《鲁迅全集》4卷,414页)。

从这些例子可以进一步看出,诗歌和谚语是互通的。使用谚语时,有时可以改而用之。使用谚语在考虑语言规范性的前提下,为了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需要,可以创造性地使用。

四、谚语的社会实践功用

谚语的社会实践功用很广泛,从个人的座右铭到社会群体的交往,无不使用谚语,发挥其社会实践功用。现代社会商业经济发达,广告成为应用语言的媒介。广告语言不仅要求简短上口、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还要寓意深刻。因此谚语在这一领域有用武之地。其它领域谚语使用的功用大同小异,可以举一反三。另外,从司空见惯的谚语中引发新意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广告效果。例如一家日本航空公司为了强调头等舱膳食丰富,把谚语: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对一个人来说是肉,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毒药。

改为:One man’s sushi is another man’s steak.

对一个人来说是寿司,对另一个人来说是牛排。

如果广告词中包含产品的名称,又借助谚语的韵律和知名度,那么一条谚语就会是一则给人深刻印象的广告,让人们记住其产品。我们来看看可口可乐公司设计的广告:

All roads lead by Coca-cola signs.(1929)

条条道路通到可口可乐招牌前。

这则广告显然是以谚语: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为基础的。

汉语谚语应用于广告时,也可加以改造。但改造的方法与英语不尽相同。例如活用谚语:

百闻不如一见。

于是产生的各种广告词:

百闻不如一尝。(健力宝饮料广告)

百闻不如一件。(羊绒衫广告)

百闻不如一键。(计算机广告)

在发挥谚语的社会实践功用时,可以适当改变谚语形式,灵活使用谚语。但谚语毕竟是约定成俗的固定句子,滥改会影响语言的规范性,所以应用谚语时一定要慎重。

参考文献:

[1]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2]王勤.谚语邂逅语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上一篇:沈从文语录范文 下一篇:简单英语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