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对教育的启迪

时间:2022-08-20 08:01:27

农谚对教育的启迪

中国是个农业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农谚,便是其中的重要篇章。农谚凝聚智慧,传播经验,指导农事。农谚,蕴涵着很多对教育有启迪意义的道理。

土地是万物生长之本。农谚云:“百物土中生。”“到处黄土能养人。”土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谓“要龙要虎,不如要土”。土壤质地不同,植物习性各异,因此,不能统一要求,要依地而种,择地而种。“稻要沤泥田,麦要沙土田。”“麦喜生土。”“砂土花生粘土麦。”“生地番薯熟地芋。”只有把植物种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土壤,才能有好的收成。“洼地种高粱,家里多珍宝。”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生命体。性格不同,心理特点各异,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别特点,采取与之适应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明代大儒王守仁说:“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说:“把全班儿童笼统地看作一样,不去辨别他们的个性,决不会有真正合乎科学原理的教育发生。”不去考虑学生个性的差异,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冀求学生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又怎么会有真正教育的发生呢?

植物生长看节气,不误农时,才有收获。农谚云:“种田无命,节气抓定。”“你误庄稼一时,庄稼误你一季。”“节气不等人,一刻值千金。”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长时机,抓准时机,栽培省时、省力、高效。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麦子要长好,冬灌不能少。”学生的成长是有阶段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若能抓住阶段特点,采用适宜的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譬如学习外语,小学中、低年级学习主要依靠兴趣,教学中适于应用富有情境性的外语对话活动,并且可适当结合一些游戏性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学习外语的社会意义,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外语的信心和勇气。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求通而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开导;不到他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不要急于启发。教育的关键就是时机的把握。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教和学,是心理过程,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有序、高效。

种植要灵活多变,多种经营。农谚说:“蚕豆好肥田,只能种一年。”“花生过路客,不可年年作。”“谷豆轮种,顶过下粪。”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适当调配,优势互补,会产生喜人的结果。“高粱地里套绿豆,一亩多打好几斗。”多种经营,才会百花盛开,才有五谷丰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各个学科的拔尖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杜威说过:“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长。”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人皆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观念,要推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变革,使教育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真正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皆成才。

教育不是工业生产,不是制造标准件的流水线,不是成批量生产款式相同、规格一样产品的工厂。教育像农业生产,它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它冀求的是五谷丰登、瓜果芬芳,冀求的是杨柳依岸、梧桐参天的田园美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众所周知,老农最明农谚的道理。让我们像老农一样,懂技艺,善总结,讲智慧,勤力耕耘于教育的垄亩吧!

上一篇:化学平衡高考题评析 下一篇:用好人才“八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