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6 01:05:20

项目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篇1

投资项目实物期权的扩展评价模型

由于期权评价的经典模型BlackScholes模型是针对股票期权的定价提出的,故本文将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BS期权定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投资项目实物期权评价的扩展评价模型。本扩展模型的假设条件为:(1)项目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整个交易过程中不存在交易费用;(3)期权类型为不支付红利的欧式期权;(4)无风险利率r为已知常数。该扩展模型抽象出了投资项目生命期期权价值评价的基本原理,可以作为本文期权评价方法风险研究的基础。

基于概率影响图的项目期权评价方法的风险评估

1项目期权评价的风险来源分析

一般地,在对一个系统进行风险分析时,通常将最不希望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目标事件。本研究将“项目期权评价存在风险”确定为目标事件,通过对以上投资项目实物期权扩展评价模型的系统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影响期权价值实现的风险指标概括为3大类,如图1所示。(1)项目期权模型风险,包括模型适用程度、模型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模型参数的准确程度、实物资产的非交易程度、价值漏损。(2)项目运营市场风险,指影响期权价值的外部因素,包括通货膨胀、预期回报率变动、价格波动、对手竞争程度。(3)项目运营管理风险,指投资者的组织管理水平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包括项目竞争实力、投资者决策能力、投资者决策效率、项目资金实力以及项目组织管理绩效。

2构建概率影响图评价模型

概率影响图评价模型的构建是系统风险评估的关键,通常人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按因果关系构造影响图,但这种方法容易产生由于数据无法判断而引起的偏差。因此,本研究选择目标定向的方法构造影响图。按照目标定向的思路,将图1的风险指标图转化为风险影响图。需要注意的是,各指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关系。通过对项目期权价值实现的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最终确定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图2所示。

3数值分析

为求得图2中各风险因素对最终期权评价风险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需对概率影响图评价模型进行数据模拟分析,现对各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出以下假定,如表2所示。由于图2中影响因素众多,且因素间关系复杂,为使求解过程易于理解,以下选取模型风险MO以及模型适用性A、模型假设条件B对期权评价风险的影响为例,说明影响图的化简和求解过程,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模型风险MO受模型适用程度A和模型假设条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程度B两个因素影响,属于确定型结点,因此可删除结点MO,将图3化简,其计算过程如下:将式(3)、(4)代入式(2),同时由表1可知P(B)=07,P(V/MO)=05,最终求得P(V/A,B)=0326,删除结点MO后的影响图如图4所示。由于结点A是结点V的单路前序结点,因此可翻转弧(A,V),此时无需添加新弧,弧向翻转后的影响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此时机会结点A成为冗余结点,可将其删除,相应的计算过程如下:若将因素B发生的概率降低20%,即达到056,按照上述计算过程,可求出相应的P(V/B)为0212。可见,B发生的概率降低20%引起V发生的概率降低(0261-0212)/0261=188%。

同理,可通过弧向翻转、结点的合并与删除等几项操作对图2进行简化,同时可依次求出其他因素分别降低20%对风险V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影响图化简的结果以及风险V发生概率随各因素降低变动的幅度如图7所示。各影响因素分别降低20%,引起项目期权评价风险发生概率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排序如表3所示。

4数量分析结论

根据化简后的影响图以及表2的排序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模型假设条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程度、实物资产非交易程度、对手竞争程度、通货膨胀、价格波动、项目资金实力、投资者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8个因素对项目期权评价的影响较大。

(2)对手竞争程度降低20%,将引起项目期权评价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696%,这是因为对手的竞争程度越激烈,则项目等待投资的时间越短,从而大大降低期权决策灵活性的价值。该结果体现了实物期权的非独占和先占特性,在进行项目期权决策时需重视竞争对手的行为对项目价值的影响。

(3)实物资产非交易程度对投资项目期权评价风险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对手竞争程度对项目期权评价的影响,它决定了对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程度,进而影响对投资项目期权价值评价的准确性。此外,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而模型假设条件与项目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会影响模型的适用性,两者都会造成对项目期权价值进行估计时产生偏差。

(4)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影响项目的组织管理绩效,其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的降低将引起投资项目期权评价风险的增加,可见项目期权评价方法的顺利实施有赖于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此外,项目的资金实力体现了项目在竞争中的抗干扰能力,项目资金实力越雄厚,则项目更有能力延长投资机会的有效期,从而提升投资机会的价值。

结语

本文运用概率影响图方法对项目期权评价的风险进行评估。首先,在对项目实物期权扩展评价模型及项目期权价值实现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项目期权评价的风险来源包括3类,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15个风险指标,在此基础上构造了项目期权评价的概率影响图模型;然后,通过数据模拟,详细介绍了影响图的化简及概率推导过程,最终计算出模型中各因素分别变化相同的幅度(20%)所引起的项目期权评价风险发生概率的变化幅度。在项目投资实践中,该研究为科学地评价并实现项目的期权价值提供了依据。

项目风险分析篇2

1.1政治法律风险

首先,某些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宗教、民族冲突时常发生,甚至爆发内战和国家分裂,导致建设项目终止或毁约,常会给承包商带来重大损失[2]。非洲部分国家地区文化教育程度很低,社会治安极差,偷盗行为十分张狂,往往一个工程竣工结束,建筑材料就要损失近半,甚至白天会出现持枪入室抢劫的情况。其次,非洲政府的专制以及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也是我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之一。大部分非洲政府排外腐败,工作效率极低,审批程序多,历时长,对外国公司处处为难。与国内招商引资不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会对我国建筑企业差别对待,如延误签发施工许可证,在施工过程中提出各种无礼要求,拒绝办理出口物资清关和出关,转弯抹角没收企业资产等。许多非洲国家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雇用一定数量的当地工人,这些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照搬了西方的一些法律,这些法律在本国往往执行不力,但对外国公司格外严格,简单的解雇行为可能使公司深陷官司当中。另外,还有些非洲政府规定国外企业在当地承包工程时必须雇用当地企业进行分包。而非洲地区经济发展整体落后,当地企业技术水平落后,施工装备、经验、技术工人素质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这样必然会影响整个项目工期。

1.2自然环境风险

非洲很多地区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开工时机的把握往往对工期有着直接影响。如加纳雨季从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且多为阵雨及持续大雨,严重时单日大雨持续时间超过5h,如果在此期间进行公路或房建项目施工,项目将完全处于窝工状态。由于非洲地区整体欠发达,医疗水平偏低,疟疾、黄热、艾滋病、霍乱等传染性疾病很多,如果预防和治疗不及时很可能造成病残和伤亡。因此医疗支出也将会影响工程成本的盈利与否。

1.3施工风险

1)技术上。非洲国家多沿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规范,与我国规范存在很多差别,甚至高于我国规范要求。并且很多国际工程项目中的施工监理有当地的也有国外的,这些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监理会很随性提出很多意见,甚至自己的众多意见中都自相矛盾。而国内企业往往低估,造成施工设计图达不到监理要求,设计变更频繁。例如加纳某房建项目因项目原设计基本作废,且监理方设计人员效率低下,无法提供新设计图纸。原方案中结构及建筑设计不合理,如结构配筋太少、太多或受力不合理、建筑布局不合理等,将导致项目建成后无法使用;各专业甚至同专业各图纸之间无法衔接,如建筑水电不吻合、建筑上下层不能对接等,另外很大一部分内容原图纸未进行任何设计,如结构无配筋信息、楼梯等无具体设计等。最终承包商为按时完工,自愿义务重新设计绘制施工图,但监理对设计施工图纸意见反复,导致承包商对图纸重复修改,图纸设计方面工作量巨大,延误工期,增加成本。2)采购方面。非洲国家物资极端缺乏,大多依靠进口,成本上升,工期延误等风险。如在加纳某房建项目,一个月内遭受混凝土供应商连续三次坐地涨价,导致混凝土成本上涨20%。另外,进口设备在清关时也经常会被相关政府部门无缘无故没收,造成经济损失。3)施工现场条件。很多国内企业对所投标的项目所在地缺乏深入的现场勘查,仍按照一成不变的国内报价,最终导致施工成本翻倍增加。如加纳某房建项目因场地空间狭小,地基开挖的土方无处堆放,只能在施工场地外租赁堆土场地,然而项目处于繁华商业区,白天人流密集,难以外运,并且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基坑开挖土方土质不符合回填土要求,承包方只能对基坑土方外运并外购回填土方,使土方施工成本大大超过投标报价。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无详细的管、线布置图,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时有挖断管道和通信光缆事件发生[4],基础施工工作面难以全面铺开,大部分区域无法使用天泵浇筑,产生大量二次搬运;场地内无法布置塔吊,大部分材料靠人力搬运。同时加工及材料仓库存放场地也要在场外寻找租赁。这些费用根据承包合同均不能计量,承包商只能自行承担费用。

1.4经济风险

非洲很多业主支付能力差,拖欠承包商工程款的现象经常发生,并且EPC合同采用分阶段付款方式,每个阶段付款都有相应的条件约束,稍有疏忽,业主将延迟支付。例如在加纳,我国企业如果要承包项目,应先确定加纳政府财政已经批准该项目,当年的财政预算已将其包括其中,批准的外汇支付比例是多少。如果承包的项目没有满足这些条件,承包商就存在垫资甚至拿不到工程款的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是由于货币间汇率的变化而导致的工程承包款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有可能使项目从盈利变为亏损状态。如加纳房建项目购买钢筋,需要进行二次汇率兑换,由于时机把握错误,买在了美元汇率最高点,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有些非洲国家采取了外汇管制,甚至有些国家本币不可以自由兑换外币,或者即使兑换成可自由兑换货币,也不允许汇出该国。在加纳,合同价一般以当地币赛地或美元计价,如果结算到的价款多为当地币赛地,则会受到二次汇兑风险。目前,赛地和人民币均面临贬值压力,一般工程项目的工期都比较长,在此期间承包企业会面临很大的汇兑风险。同时工程项目要进行大量的进口物资采购,这需要进行大量的二次汇兑;同时如果物价上涨严重,承包商将会付出额外的外币,损失不可预知。

2风险的应对

承包商应合理采用风险应对策略[1],进行风险规避、转移、自留、控制[3],从而有效顺利的完成工程承包项目。1)开拓非洲国家市场时需选择政治经济环境稳定的国家。正确评估自身实力,积极开拓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巨大时应采取风险规避,放弃投标。做好前期调研,包括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以及项目本身的情况,杜绝低级的错误出现,如雨季开工。2)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对于投标报价不可闭门造车,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踏勘,了解实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条件以及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防止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投标报价误差过大。在医疗安全方面,针对疟疾等常见疾病,项目要以预防为主,必要时可以从国内聘请有经验的医师,以及配备各类常用药剂[3]。在防止偷盗方面,承包商可以在仓库和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并安排专人看管,尽量减少偷盗发生[4]。3)力争风险转移。在合同支付中尽可能多用国际通用货币(在加纳为美元)。合同中争取加入固定汇率条款,根除汇率变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固定汇率后,应进一步力争加入外汇保值条款,把部分风险转移给业主承担。另外,严禁资金垫付。4)聘请当地有经验的商,完成进出口物资清关工作,与当地政府、业主、监理之间的协调工作,降低因当地政府法律法规而带来的风险。

3结语

承包商承包工程的各个环节都会存在风险[4]。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研究分析最终转化减小甚至消除风险,使承包商得到的利益最大化。

项目风险分析篇3

关键词:风电项目投资;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20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电项目投资风险的特点

风电投资风险并不仅指风电建设项目开始阶段的投资风险,而且指风电项目在项目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风电建设整个过程、建设竣工验收工作和风电机组的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的综合。由于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之中,风力发电的投资风险就形成了如下特点:

1、阶段性特点

由于风电项目是一项投资巨大、长久性的项目,因此,按照风电项目开发的先后顺序,可以将其投资风险大致划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前期调研规划阶段的风险、投资和融资阶段的风险、开工建设阶段的风险和设备运营维护阶段的风险。在各个阶段,由于外界造成的风险等都是由投资商一概承担的。

2、偶然性特点

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遭到偶然或突发状况而导致的风险。由于风电基地往往会建设在自然环境较复杂的地方,这些地方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较大,为了降低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投资商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3、相关性特点

一般而言,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电力产业发展速度也较快,因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电的需求量就越大,从而导致电力产业对于经济的发展趋势较为敏感,经济繁荣可以带动电力的发展,反之,经济萧条也可阻碍电力产业的发展。因此,风电项目的投资风险与经济的关联性是相当大的。

二、风电投资成本分析

风电项目投资者如何将投资成本控制到最低点,是获取风电投资效益的关键,也是风电投资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开发项目投资成本可作为衡量风电建设投资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其组成如下:

1、风电项目的风电场建设成本

风电项目的开发,在风电场的建设费用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包括风电机组设备的购买成本、风电机组的安装调试费用支出和风电场的选址费用支出等。

在风电机组的购置成本和安装调试方面,风电项目的开发以及风能的正常利用最离不开就是设备风电机组。所以,要想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投资商应加大对风电机组的投资,在购买设备时应选优质、耐用的风电机组。对风电机组的费用支出加大,将直接影响到风电场总投资的多少,同样关系到风电投资带来的收益大小,由此可以明确看出风电机组设备的投资是风电投资成本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其成本应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因此,随着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机组性能的快速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使风电机组的造价降低,从而降低风电成本,由此增加风电投资的收益。除风电机组的购置成本外,由于风力发电系统较为复杂,对设备的安装精度要求高,风电机组的安装调试费用也占总成本的一定比例,不容忽视。

2、风电运营维护费用支出和其他费用支出

风电投资与工厂投资是一样的道理,在风电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其设备等的运营进行有效维护。一方面是保证风力发电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从而减少由于长期使用设备而造成的折旧费用。一般而言,风电场设置的地方自然环境都相对较恶劣,因此,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造成的设备损害较大,投资方对这一方面的投资就会随之增加。其他费用则是指除上述成本以外的费用支出,例如在建设风电时需要的管理费用,投资所需贷款的利息费用等。

三、风电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析

1、针对风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分析

项目风险评价是指在观察和研究导致项目风险的因素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而后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模型,从而确定整个项目的风险水平以及风险影响程度等。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风险评价指标的影响强弱度的判定、项目的总体风险水平的评价和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的选取。

根据风险强度的高低来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价,对于风险指标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相关人员或组织应加强对其的监控力度,以避免这种因素再度影响风险指标的风险水平,这就是对风险评价指标的影响强度的判定;而项目的总体风险水平的评价则是通过在项目建设之前对项目投资所获取的收益,即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距比较。这种差距的造成,不仅与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相关,与各个阶段的风险指标也是相联系的,因此,施工中要注意及时检测和监控各阶段的风险因素;所谓项目风险的防范措施的选取则是在确定了项目实施各阶段的风险指标的影响强度以后,加强对风险指标影响度较强的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减少或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2、影响风电项目投资风险的因素分析

风电项目是一项巨大的投资项目,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资项目,因此,影响其投资风险的因素也是多样的、复杂的。在风电项目施工前的设计方案阶段就已经存在风险因素,为了使项目能够更好地开发,投资商会聘请专业人员对在施工中采用的策略、方式、设备等进行投资估计,但是,这种估计往往不会将实际的环境、市场变动等要素都考虑进去,从而导致估算出现较大的偏差,也会影响投资风险。

此外,投资商对项目进行投融资时,必定要向银行贷款,由于贷款的汇率变动、贷款合同的变更也同样会影响到投资风险。当汇率变高,贷款资金又不能即时到账,这就会使得投资项目的建设进程延缓,从而导致费用及成本增加。在成本增加基础上,效益不变,投资风险指标便会随之提高。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可导致风电项目的投资风险增加,因此,为减少项目投资风险,应加强对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

四、风电项目投资的风险防范对策

1、政策风险的防范对策

风电投资管理者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政策风险并化解它,一方面深入研究国家对风电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准确解读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的导向,另一方面认真分析优惠政策连续性中断的原因,并积极做出应对预案。

2、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

风电场管理人员应加大力度,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并储备人才,同时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训,督促人才激励制度不断完善,加大力度培训和培养现有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等。与此同时,促使“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加强和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从而为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技术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为项目选址和为设备选型时,充分分析其可行性。选址时确保所选地址有达到相关标准的风能储量,以避免出现经常性的风能不足或长期无风的现象;选型时经验丰富的厂家和机能良好的机型,厂家和机型应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技术认证。如果选择国产设备,生产厂家规模要大、机型的技术要成熟。除了前期要慎重选型之外,运营期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转移设备本身的技术风险。

4、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电价风险和电力项目的成本风险是风电项目投资的主要市场风险,这两种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防范:首先,在电价风险的防范方面,降低特许权项目电价风险的措施是:一方面,按照当前发改委的政策,将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控制在3000小时以内,即等效负荷的小时数;另一方面,预计后期电价时,依据相对保守的方法,从而有效确定投资收益率。其次,要对风电项目的成本加强控制,依据其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风电设备和金融市场,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不确定性的风险;另一方面,对风电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将项目成本控制纳入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中。

结束语

风电项目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对象和内容,风电项目的开发可以促进能源紧缺的问题的解决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能源领域内投资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就不可避免地包括风电项目投资了。但是,在有关人员火热地投资风电项目的同时,风电项目投资的风险也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闫宁.风力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1-46.

[2]赵治.谈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程序风能[J].2013(1):47-50.

[3]范炜.刘庆超.许霞.风电项目最佳还款方式选择及实证分析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26(5).

项目风险分析篇4

关键词:项目投资;盈亏平衡点;评价指标

科研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建设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与分析是企业财务活动重要的部分,因为项目投资的规模大、风险大、回收时间长,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大。因此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新投资项目由于处于项目的初始阶段,科研人员只注重技术层面上的风险,专业方面的局限使他们无法从整体上看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而财务风险又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防范新项目的财务风险,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介入项目的管理,结合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将风险量化并告之项目管理者,对风险进行预警,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评估项目风险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预警指标及预警指标的临界值,以判断项目的风险是否存在,在对新项目进行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若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则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使核心的决策人员能够随时获取有关风险的信息资料。

对新项目进行财务方面的风险评估,首先从调研阶段开始,项目的调研阶段主要是由新项目科研人员,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该项目的信息,如设备购置价值、原材料价格、单位用量、损耗率、人工、工时、以及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外部的年需求量和该项目目标利润率等等基础信息,并据此出具调研报告。

其次,财务人员根据新项目科研人员在调研阶段出具的调研报告,根据其中的基础数据信息结合财务的分析方法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对项目各风险值的说明,如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通过对该项目的投资总额和未来几年内现金净流量的测算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同时与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对比可以让管理者知道投资回报期是否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范围之内;通过估计当某一不确定变量(如销售量、销售价格、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固定性成本等)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项目的投资决策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利润值等)将相应发生多大程度的变化,以此来预测新项目风险的大小,以及分析投资决策指标,明确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成为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它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须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即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是投资或经营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近年来,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如果预期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接近的话,则说明项目没有利润。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单位售价(P)、单位可变成本(V)以及总固定成本(F)来计算。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水平成比例变化的要素,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利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数量变化的费用。通常包括折旧费、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以及办公费等。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BEP=F÷(P-V)。

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并提供给我们的管理决策人员,比较根据目前市场信息所预测出的销售量,是否达到了该最小值,如果没有达到就看其改善及增加销量的可能,以从销售方面确定产品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评价分析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标准和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按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称静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称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一)静态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投资回收期可以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自项目投产年开始算起,但应予注明。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其具体计算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原始投资合计÷投资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

2.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是作为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参数的一种方法,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

投资收益率(ROI)=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将计算出的投资收益率(ROI)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其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指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收益率考虑了项目有效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二)动态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投资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NPV)=∑NCFt(1+K)-t+∑Ct(1+K)-t

净现值(NPV)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当NPV>0时,说明该投资项目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具有财务可行性;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当NPV﹤ 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不可行;净现值(NPV)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基准收益率ic也称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资金限制等影响因素。

2.净现值率(NPV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比率。

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NPV)÷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只有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 获利指数 (PI),是指投产后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获利指数(Pl) =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1+净现值率

只有获利指数指标大于或等于1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它(下转281页)(上接279页)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即获利能力。

4.内部收益率(IRR),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在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使一项投资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刚好等于投资成本时的收益率,而不是你所想的“不论高低净现值都是零,所以高低都无所谓”,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了。因为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前提本来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IRR大于项目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内部收益率法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

通过对盈亏平衡点(BEP)的运用,计算出各因素在保本的前提下所达到的最大风险值或者说完成某一目标下的最高风险和最低风险指标,及这些风险对项目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预测有关因素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所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小,将静态的管理数据转变为动态的风险评估数据后反馈给项目决策人员,推动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各个要素的变化对项目相关的财务参数产生的影响,便于有效的进行项目后面各阶段的评审和实施。

新投资项目的盈利及成功产业化,其前阶段的实施过程不容忽视,风险评估对新项目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 进入新项目投资的资本, 其目的是追求投资的高收益, 对新项目的风险投资也只有在保证能获取高收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资金来源, 而高收益的保障就是要对新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正是我们新的科研项目能够成功运行下去的制度保证,我们都是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减小项目运行之初所存在的风险,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加上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也可以得出理想的评估效果。

参考文献:

项目风险分析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来源;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Abstract: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it there are a lot of risk. However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general manager of the main dependence or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ore typical project investigated, the project risk in the source, risk factors of influence on the project analysi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work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Risk source; Risk factors;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项目从广义上来将指的就是建筑企业从施工投标的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的总体过程中所完成的所有项目。它具有设备材料消耗大、工期长、单件性、一次性,施工受社会环境、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影响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主体,与行为本质都属于一种商业行为,这样必然存在着激烈的利益竞争。由于一些风险因素的影响,使建筑施工成为了一项比较困难的项目,其中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建筑施工项目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并且预测风险的难度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一旦出现风险将会造成很大损失,并且难以补救。但是,在我国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个别的大型项目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馆的建设项目等,但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还处在空白的局面。据调查,虽然已经有71.1%的项目在施工项目大纲规划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等一些文件中进行了一些列风险的分析,也提出了对应的措施,但是能真正实施的没有多少。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取得经济利益,还不利于建筑业得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调查样本的分布

本文的调查样本是我国的86个建筑施工项目,其分布的情况为:

1、按照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地区25个,占29.1%,中部地区28个,占32.6%,西部地区33个,占38.4%,

2、按照施工项目总包企业的资质等级

特级企业35个,占40.7%,一级企业19个,占22.1%,二级企业18个,占20.9%,三级企业14个,占16.3%

二、施工项目的风险来源

1、设计勘察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存在很多一部分的设计勘察人员的素质不高。所以,项目施工的过程可能会面临着勘察项目不够全面、设计深度不够等不利因素的发生。

2、项目业主

由于项目业主的许多不规范行为,例如不合理的压缩工期等使项目无法正常的运行,导致成本、进度、安全、质量风险的发生

3、监理

由于当前工程建设的监理市场不够规范,一些监理企业非理性的低价竞标现象时常发生,致使监理企业的履约不叫困难,影响监理的服务质量。同时,现在高素质的监理人才比较少,真正懂得法律、经济、管理、技术的人才更加少,难以真正的发挥监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作用。

4、承包商

承包商是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中的管理主体,其资金状况、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决策水平都是能否实现项目目的能否真正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5、分包商

在建筑施工的项目中,特别是大型项目,总承包商会将工程分割承包给各个承包共识,所以,分包商的管理水平以、技术水平及履约的能力,将影响到项目的安全、成本、质量、进度等关键因素。

6、其他

除了上面出现的主要风险外,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还面临着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三、建筑施工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

在对86个建筑施工项目进行调查时,一共列出了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33个这些因素主要来源于:设计勘察5个,项目业主7个,监理单位5个,承包商和分包商15个,其他5个,如表一所示。

笔者在调查风险因素的同时,也调查了这些风险因素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以及安全这四个目标的影响,并按照基本无影响、有影响和有重大影响进行详细区分,如表一所示。

结语:随着当今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对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已经从粗放型的管理逐渐走向精细化。目前,国内有许多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来源与风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在其理论上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许多学者和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良好的风险规避成果。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只有更好的了解风险的来源和因素,就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避免安全事故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贵芝,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7)

[2] 胡兴福,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来源及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37(4)

[3] 胡彩虹;杨浮安,浅谈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30(10)

项目风险分析篇6

关键词:风险评价;工程投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1.绪言

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涉及大量的不确定因素,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风险如不被人所认知,没有采取及时的防范风险措施,则可能造成大程度上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如果能够科学地规避风险,就可实现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取得安全可靠的保障,实现安全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统一。

在实行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风险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项目的风险,分析各方案的利弊,并找出减少或分散风险的最佳方案。事先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不仅可以提高项目计划的可信度,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工程项目内部和外部的组织沟通。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控制和管理项目风险,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减轻或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并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令人满意的项目安全和保障,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减轻潜在的不利事件对项目的影响而采取的一项活动。换句话说,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两方面内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并以系统论为研究方法,全过程、全方面地研究项目在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存在风险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目评价实证分析

3.1层次分析法概述

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 )于70年代中期提出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即将决策者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有效结合起来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基于层次分析的原理,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因素,确定建设项目的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和因素赋值,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定量地判断和分析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因此,层次分析法是通过运用数学的处理方法,将主观的评价内容转化为客观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使杂的问题显得层次分明、相互关系清楚,便于逐个处理。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可以确定上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判断每一层次中各指标的重要性,为定量化地计算综合评价指标至关重要。因此,在层次分析法中,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根据层次分析法评价准则,分别将本层次与上一层次有关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二)层次总排序

根据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再计算本层次所有元素对上一层次重要性的权重值,最后根据权重值的大小从上到下逐层进行排序,确定层次总排序。

(三)构造各个子因素的判定矩阵

本文将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并对专家给出B1、B2 、B3的各子因素层,用德尔菲法构造风险评价矩阵。

(四)对各级模型模糊评判。

各因素层对于子因素层的模糊评判Bi =Wi*Ri ,

目标层对因素层的评判为F=WF *Bi ,

设对应的风险评语为V。

风险的综合评价为F*VT。

3.2实证分析

某汽车公司在其发展阶段欲实行战略调整,于2014年投资30亿元进行厂房设备升级改造扩建,其中,投资5亿元进行厂房扩建,并采用公开招标。河南省郑州市某建筑公司在投标之前,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该工程项目的特点,采用德尔菲法对该项目进行风险描述,明确该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建立了该工程项目的风险总评判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项目风险因素:

(一)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首先,根据专家的评判标准判断因素层和子因素层之间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计算各元素的权重值;其次,该建筑公司对F、B1、B2、B3进行定性分析;最后根据专家评分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具体过程见表2~表5。

4.结语

本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通过不同专家组对风险的不同认识以及对风险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来分析工程投标决策,并判断该公司是否可以投标。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做出项目投标决策,而且可以对项目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测算和风险评价,从而有效地规避项目风险,是一种解决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余建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4,4-5

[2] 汪应洛.系统工程 [M](第4版).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8.6,13-16

项目风险分析篇7

1.问题起源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出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程度的好坏已成为能否生存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并制定了若干经营政策,以1915年著名学者莱特纳的著作《企业风险论》为标志。德国的风险政策,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以保护企业为目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体系上结合了一些实际问题。德国学者强调处理风险的手段是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等,至于应当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初步实践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出现之初,美国的学术界对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就已经有了认识。1921年,著名学者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他提出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的风险处理方法。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问题。从此,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初步实践并逐步展开。

3.概念产生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在西欧经济战后复苏时期,在欧美兴建了一大批的煤炭、水电、能源、交通、水利项目,由于很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加之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管理本身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于是,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就应运而生。

4.独立学科

1963年,在美国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

5.风险划分

1987年,美国学者Cooper和Chapmen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1993年美国学者Tahetal应用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1999年T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2000年Zdoganmeal为了有效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将项目的风险分为国家风险、政府风险和项目风险三大类,并形成决策策划程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6.领域渗透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筑部门,广泛普及到了医药、化工、矿山等部门。随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分析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风险管理协会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7.管理准则

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8.走向全球

国外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均采用了风险管理,如美国的英国伦敦地铁项目、华盛顿地铁项目、香港地铁项目、新加坡地铁等大型项目,采用了风险管理技术,从而保证了项目的成功运行。风险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实践从美国迅速传播到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1986年,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了“欧洲风险研究会”,进一步将风险管理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了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同年日本风险研究会成立,这表明,风险管理研究运动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国外引进

风险管理技术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评价与实践方法时,只评价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未能同时引进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其原因是:

(1)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抵御风险、转移风险的重要性。

(2)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是唯一(或主要的)投资主体,当时为了节省投资,而不愿增列风险管理费用(只在账面上反映)。

(3)风险管理的环境尚未形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当时刚开始组建恢复,也无工程险等险种,再加上风险管理人才奇缺等。

2.实践探索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例如大亚湾核电站项目、三峡工程项目、上海市地铁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已成功地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广州地铁项目也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黄河小浪底工程项目在风险分析与应对方面做得较好,项目建设是成功的。

3.理论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天津大学刘金兰博士等人,结合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特点,提出了一种根据时间序列构造风险分析图的方法,这是一种新方法的探索。学者郭仲伟根据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对采用行为模式方法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风险分析材料上涨率、通货膨胀率、产品价格上涨率和利率等4个参数采用正态分布以及考虑工程投资和工期两个参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相应的经济评价指标NPV、ROI、返本期和利润投资比的波动范围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算出了统计风险度作为进行方案比较时的重要依据。同济大学周直博士以三峡枢纽工程为背景,对大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风险及其属性、风险分析与管理模式及其在大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等问题做了可贵的探索性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总的说来尚属案例分析性质,还不具备大规模地进行推广应用的条件。重庆建筑大学肖维品教授应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提出了工程建设所需的各项资源供给量风险度和工程产品销售价格风险度的计算方法,其研究成果对从事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连香枝、傅玉成等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国际承包工程进行了分析。许谨良等人对风险认识、风险衡量和评价、企业损失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方法、保险与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等课题做了全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侧重于定性分析。清华大学卢有杰教授以国民经济各部门项目活动中的风险为对象,论述了项目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监控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以及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还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范围和任务。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的专著《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国际企业风险,尤其是国际政治风险方面的权威性著作,代表了国内学者研究国际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和实力。

三、国内外比较

虽然风险管理在我国已逐渐被认识并采用,而且在大型工程项目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但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目前刚刚起步,研究工作尚未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工程实践中也没有规范地开展相应的专项风险管理工作。

1.重理论,轻实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险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从现阶段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来看,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投资风险、汇率风险及保险风险的理论研究,如 “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风险的系统研究和控制。而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决策者,与其它行业相比,建筑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识别、管理项目风险,即应发现、研究项目发展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也就是说,国内大多数都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的不多。

2.不全面,欠系统

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从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其间不断有新的理论、方法和创新,使之逐步走向成熟,并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降低了人们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对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只侧重于项目后期,在项目前期和中期之所以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项目管理程序中没有风险分析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开发商不重视,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析能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利于项目科学决策。工程项目从立项到运营都存在着风险,对项目全过程实行风险管理,可为项目创造平静、稳定的工作环境,因此项目风险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善。诸如:

(1)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完善。

(2)不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4)轻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漠。

(5)风险评价误差大。

(6)轻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漠,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等。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工程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客观上看,竞争对手不仅由原来单纯的国内企业向拥有先进技术、管理规范和丰富资本的国际企业转变,同时,科技的发展和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换,使得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风险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从时间上看,项目风险管理自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以来,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又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大力推广,风险管理已然是项目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实现工程投资决策的全局优化与总体设计和总体经营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提高工程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我国21世纪,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必将成为有效加强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傅纪军 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郭仲伟 风险分析与决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61~64。

[3]周直 等 建设项目基本风险空间研究.《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03:211~214。

[4]肖维品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06: 43~45。

[5]许谨良 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189~201。

[6]卢有杰 项目风险管理.《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01:11~15。

[7]赵曙明 国际企业风险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4~87。

项目风险分析篇8

【关键词】层析分析法;项目风险度量;房地产业

一、前言

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在享受收益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房地产项目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其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本文以YGK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了度量。

二、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1)社会政治风险,指由于社会动荡、国家之间的冲突而造成损失的风险。(2)法律风险,指由于国家法律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项目投资受到损失的风险。(3)经济风险,指因国家产业政策、利率变动、汇率稳定性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变动所造成损失的风险。(4)环境风险。一方面,房地产项目是露天作业,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项目所在地政府及社会团体关注各种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5)技术风险,指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可替代新技术的出现而造成的风险。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讲,技术风险主要是指设计失误风险和施工风险。(6)财务风险,指项目涉及到信用问题带来的风险,即一个基建项目涉及的当事人很多,一旦任何一方的当事人不能按时履行其付款的义务时,均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或至少导致财政上的超支或时间上的延误。(7)管理风险,指工程项目企业在项目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8)市场风险。风险企业面对的是未来的市场,具体涉及原材料价格变化、市场需求情况和竞争性。在对YGK项目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以后,本文选择YGK项目延期或失败作为分析的目标,即项目可能因风险引发的最终结果(如表1)。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单一准则下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及一致性检验:(1)逐行计算矩阵(M)的几何平均值Gi:Gi= ;(2)对Gi进行归一化,计算权重Wi:;(3)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8.7234 (i=1,2,…,8);(4)一致性检验:CI=0.1034,CR==0.0733

四、YGK项目风险度量结果分析

项目管理人员应对这些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视。一般重要的是产品价格竞争能力不足、施工设备落后、费用超出预算等。低风险的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较差、生产销售资金供应不足、业主盲目干预工程设计施工等。

参考文献

上一篇:寒食东风御柳斜范文 下一篇:心向阳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