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节范文

时间:2023-11-03 10:45:02

风筝节

风筝节篇1

这天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校园,手里捧着一只空白的蝴蝶风筝,一步一步地走进教室。在教室里,同学们拿着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风筝:有金鱼、燕子、老鹰、小鸟……这些风筝都漂亮极了,上了颜色后会更漂亮呢!风筝都的吸引力太强了,有些同学忍不住把颜色都上了。我刚放下书包,交完作业,邓老师就走了进来。她告诉我们要选五组风筝下去画,每组两个人。当邓老师开始选的时候,一只只白白的小手从我眼前闪现,这意味着多数人都想去,我就想问了:在教室不好吗?出去多冷呀!

五组同学下去了,教室里的同学一把拿起画笔,迫不及待地开始画风筝。我拿出红色的颜料,看了看,好像颜色又深了点,打开白色颜料的盖子笔“咻”地插了进去,然后疯狂搅捣……喀……它变成了桃粉红,我把它涂在蝴蝶边上的圆点。然后我把紫色涂在翅膀下半部分,再用粉色盖在紫色上,轻轻涂抹均匀。我再用白色和粉色,在调色盘上搅成粉白色,涂在它的身子上。在翅膀上部分的地方涂上黄色、,蓝色分别涂在不同抹匀。画完后把它晾在桌面上,干了再把绳子打死结,风筝就画好了。

下午,我们手里捧着独一无二的风筝来到六中。因为这些小风筝想在这辽阔的大草坪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我们班来到休息区,风筝们要在这补补觉,这样它们才能越飞越高。最后飞上无边无际的天空。

“哔”哨子响了,轮到三年级七个班放风筝了。我立马飞奔草坪。要知道,在今天坐着看别人放风筝可不容易呢!

我开始放风筝了啦!我一边手拉着线,一边手拿着线轴,边跑边回头看风筝“有没有睡醒”。哇!哇!回头时,风筝飞起来了!我停下正在奔跑的趣步,引来了许多围观的人。

风筝节篇2

一年一度的风筝节又拉开了帷幕。此次风筝节与众不同,因为风筝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制作的,他们都亲身体会到了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滋味。人们往往希望自己就是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能够自由自在的,不受控制。我想,或许这就是开办“风筝节”的原因吧!

“加油,加油!”随着一阵阵加油声,小将们跑向操场,跟助手们窃窃私语了一番,就在操场上奔跑起来,风筝好像懂得主人的心意,努力往上飞,不一会儿就飞上了蓝天。但天公不作美,几只风筝都垂头丧气的从上面下来了。小选手们都有些丧气,可马上恢复了自信,在大家的帮助下,又重新把风筝放飞上去了。“不好了!风筝掉下来了!”同学们一阵尖叫。哎,皇上不急,太监急。只见本事高超的盛燕芳稳稳当当的把风筝给“送”上去了。风筝越飞越高,不用再辛苦地跑了,盛燕芳坐下来,仰头望着她那心爱的风筝,并原地指挥。(风筝在天空的高处“做客”,其实根本不用担心的。)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班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遥遥领先,这时,好象整个天空都是属于它的,它独霸一方。

“同学们,此次比赛结束,可以收下你的风筝了。”小选手们依依不舍地收下风筝,着急的等待着比赛结果。啊,祝这些同学好运!我忠心的祝福你们!

风筝节篇3

3月19日,阳光灿烂,微风拂面。同学们拿着自制的风筝,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欢快地来到咸阳湖畔,高兴参加风筝放飞活动。

远远望去,咸阳湖的上空早已飘舞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数也数不清的风筝。人们听说秦都中学的学生要在这里举办风筝放飞比赛,自觉的收线观看,留出了空阔的场地。老师讲了注意事项,大家很快散开,然后拿出自己的风筝准备大显身手了!

瞧!那个绿白相间的长龙正在空中盘旋飞舞,简直美极了!仿佛真龙遨游天际,炫耀自己的龙威!有趣的是那边一个同学高高举起风筝,另一个同学拉着绳子逆着风儿跑,可跑到尽头才发现风筝在猛烈的“翻斗”,原来他忘了放线。

失败是成功之母。第一次没有成功放飞者并没有就此灰心,在“哈哈”笑过之后,又重新准备。第二次她像离弦的箭一般跑到尽头,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啊!风筝终于飞了起来。

抬头仰望,空中的风筝各具百态,色彩斑斓。有美丽妖娆的花蝴蝶、勤劳勇敢的小燕子、浮云驾雾的飞仙鹤、展翅高飞的黑雄鹰……此时此刻的天空形成了“百鸟闹春”的景象。

噢!又有一只“海豚”像是跃出深蓝的水面,可爱至极!映衬在蓝天白云下,让人分不清海豚是在水中游,还是在空中飞。更让人目光不离的还是放飞者的神情,她专注的摆弄着手中长线,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稍有不妙,她便紧锁眉头。正因为她的聚精会神,海豚像是被她驯服过似的随之舞动,越飞越高,赢得了旁观者的一阵掌声。

飞的最高要属“仙鹤”。有个成语叫“鹤立鸡群”,真不愧呀!看,那个高傲的仙鹤正在最高处俯视着其它风筝。这时雄鹰“怒”了,它直冲云霄,仿佛要抢回自己的风头。

我被眼前的景象彻底迷住了,集合的哨声吹响,我都没有发觉……

风筝节篇4

一、活动主题: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二、活动口号: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三、活动时间:

2013年4月12日~2013年4月24日风筝设计大赛

2013年4月19日~2013年4月21日风筝美文评选

2013年4月17日风筝放飞比赛

四、主办单位:共青团淮阴工学院委员会

策划承办单位: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女生部

协办单位:管乐团、大学生艺术团、读者协会等

五、参赛对象:淮阴工学院全体同学

六、活动流程:

1、风筝设计大赛

2、风筝美文征集大赛

3、风筝文化展

4、放飞风筝,放飞梦想

5、音乐晚会暨风筝文化艺术节闭幕式

七、活动安排:

(一)风筝设计大赛

一、报名阶段:

(1)要求:各院选派参赛队伍(不限一支,各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复印报名表)。

(2)报名地点:枚乘路校区22#417

北京路校区大学生活中心三楼南部303

(3)联系人:杨思言:

二、设计阶段

(1)设计要求:①作品中需注明风筝尺寸,大小,材质等;

②设计作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并在作品文字讲解中注明;

③稿件要求:作品需设计在4开的纸上。文字讲解部分需有电子稿。

(2)请各参赛队伍于4月18日12:00之前将设计图并附文字讲解交至社联办公室。同时将文字讲解发送至指定邮箱:

三、评比阶段

(1)网上投票

(2)现场投票:在评比期间,各参赛队伍上交的作品将会展出在橱窗内,由观众现场投票

(3)专家测评:在本次比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聘请团委老师、有关专家组成的作品评选工作。

( (二)风筝美文征集大赛

一、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主题健康,积极向上

(2)主题与“风筝”有关

(3)诗歌、散文、随笔等,形式不限

(4)文字稿和电子稿均需注明作者系院、班级、姓名及系方式

二、作品提交方式:

邮箱:

枚乘路校区:图书馆六楼读者协会办公室

负责人:沈晓东:

北京路校区:图书馆二楼读者协会办公室

负责人:丁晨辉:

(三)放飞风筝,放飞梦想

一、报名阶段

(1)要求:各院选派参赛队伍

(2)报名地点:枚乘路校区22#416~419

北京路活动中心三楼南部303

联系人:王照:

八、奖项设置

每个环节都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风筝节篇5

风筝起源于中国,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因此又有“南鹞北鸢”之说。“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而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因古人崇拜鸟类而发明了风筝,也有人说是因为自然现象的启示使得人类发明了风筝。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它都来源于民间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中国风筝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民间生活,它是劳动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紧密相关,民间艺术来源于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岁时节令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动物崇拜民俗和民间神话民俗等方面。

(一)风筝与岁时节令民俗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从唐代开始,寒食节和清明节二者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节日,它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唐朝诗人罗隐在《寒食日早出城东》中描写了他寒食日拂晓出城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由此可见,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禁火、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和清明节相比,重阳节本身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古时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为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有很多,有登高远眺、出游赏景、吃重阳糕、饮酒、遍插茱萸等活动。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的习俗的记载出现得晚些,在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二)风筝与民间信仰民俗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能够飞上天空的实际效果符合早已存在的人神沟通的巫术观念的需要。风筝自然而然地与民间迷信思想相结合,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风筝与巫术迷信相结合本身就已经体现出远古的信仰习俗对风筝的影响。王健吾、金铁盒在《风筝谱》中得出结论:尽管各地在放风筝的具体仪式上有所差别,但风筝艺术的信仰习俗不外乎就是“敬之如神”和“嫉之如仇”这两个方面。“敬之如神”的意思就是人们认为风筝可以带来福气,所以风筝顺利放飞而不断线就是吉兆。而“嫉之如仇”,就是把风筝看作不祥的东西。既然认为风筝是不祥之物,那么放风筝就是“放郁”、“放晦气”、“放灾”或者是“放病根”,总之风筝被视作一切不好的东西。人们把自己的苦恼和灾难都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后把风筝线剪断让它自行飘走,代表把不好的东西放走。

(三)风筝与民间神话民俗风筝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风筝图案的一个重要题材。如鲤鱼跳龙门、哪吒闹海、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等。这些风筝图案有的取材于民间祖灵信仰中的神灵,有的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还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这些风筝图案无一不和信仰民俗有关。风筝与神话结缘并非偶然,二者有某些共同特质,从某种程度上说,风筝和神话都融合了天与地。神话故事使风筝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它在增加风筝的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使风筝艺术蒙上一层奇幻色彩,一只只风筝仿佛在用舞动的身躯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神话故事。

三、总结

风筝和民间审美、民间节日、民间信仰共存共生,还与其他民间艺术相互影响,它们在同一个文化系统中传承发展。从民俗文化的视角了解风筝艺术,不仅有利于风筝艺术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风筝节篇6

走访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最感慨于该校校长侯琼凤的精明、精力充沛和该校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像苗圃培育、一年一度风筝节等。不巧的是,去冬今春的雨雪冰冻冻残了校园内的大部分苗圃,使大河马无缘一见其秀美风采;好在那漫天飞舞的风筝精灵,已然在照片上留下了美丽的倩影,进而触发了大河马强烈的探究欲望。谈起该校风筝节,侯校长意味深长,娓娓道来。

“实小的风筝节综合实践活动,法定在每年的12月准时进行,并且已经列入了学校的章程:而整个综合实践的过程,包括画风筝、做风筝、赏风筝、放风筝、写风筝五大环节。”

这五大环节真是了得,居然把一个学校范围内的小小风筝节搞得风生水起、活色生香,咱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大环节,奇思妙想画风筝,全校同学参加。同学们八仙过海,搜集风筝素材,搜索生活积累,发挥丰富想象“奇思妙想”,嘿,还真画出了不少创意独特的风筝。最奇妙的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想象力可是一点儿也不逊色于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

第二大环节,心灵手巧做风筝,主要由中、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学生们通常是先设计,再研究扎制方法,最后是亲手扎制。在扎制过程中,全校以班为单位,有的班是同学分组合作,有的班是教师统一指导,还有的班请来了会扎制风筝的家长,真的是:集思广益,颇具匠心;有声有色,不同凡响。

第三大环节,阳光和煦赏风筝,全体师生参加。经过一轮从班级到年级的激烈竞选,一批美观、有特色的风筝被集中在校园主干道的两旁在树上高高挂起、随风飘舞。课余时间师生们纷纷涌到主干道上赏风筝,场面蔚为大观。

第四大环节,初冬暖阳放风筝,全体师生参加。选一个好日子,组织全校师生集中在该校大操场,观赏学生中的放飞能手放风筝。那天,天上纸鸢满天,地下欢声笑语,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初冬的来临,体验放飞的欢欣。

第五大环节,放飞理想写风筝,全体同学参加。有了亲身的体验,再来写风筝节的感想、体会,自然是水到渠成、真情洋溢。

综览风筝节五大环节,在大河马看来,桂平市逸夫实小已经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层层渗透,而最易体现学生创意含金量的,无疑是那扎制风筝的比赛现场,这个“做风筝”环节中最最精彩的“片断”。

“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参与风筝制作的同学开始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今年的这次比赛是限定时间三人小组赛。曹彬同学那一组最最吸引裁判的眼球。比赛都开始了,他们还不动手,居然要先讨论什么设计主题。组员之一潘济楚想用水墨画表现,组员之二曾萃宁说一定要抓住我国将要举办奥运会的主题,唉,身为组长的曹彬思来想去、思来想去,终于一掌定乾坤:就用水墨画,勾画刘翔跨栏的英姿――多好的创意啊!

听着朱副校长的“详情播报”,大河马脚下一个飘忽便“飘”到了比赛现场,又仿佛看见: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风筝,正在挣开小主人们灵巧的双手,如精灵般飞出窗口,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逸夫实小广阔的大操场上空,自由自在、漫天飞舞……

风筝节篇7

放风筝的保健益处

放风筝是我同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闩春秋就已兴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有诗云:“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描绘出古人放风筝时的一派热闹的场面。放风筝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其实也是一项老少皆官的健身与养生活动。

促进新陈代谢

春天是阳气升发的时节,人体的气血会产生往外透发的趋势。通过放风筝,不但可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还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而且,放风筝大都在宽阔的广场或田野,空气中含氧量高,负离子允足,有利于促进机体各方面机能的改善。

防治颈椎病

放风筝时,要动用手、腕、肘、臂、瞍、腿等各个部位,可使全身行到锻炼,尤其是仰首举目,挺胸抬头,左顾右盼,仰俯有度,或缓步、或迅跑,缓急相问,张弛有变,有利于保持颈椎、脊件的肌长力,保持韧带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义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

缓解视疲劳

对于许多脑力劳动者和青少年,由于常看书、写字,眼睛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易疲劳而导致近视。放风筝时昂首翘望,极目远眺,睫状肌松弛,眼内品状体呈现扁平状念,眼部肌肉和神经得到调节和放松,从而达到消除眼疲劳,防治近视眼,保护视力的目的。

协调机体

风筝在高空随风飘忽,上下翻飞,左右摇曳,为使风筝保持稳定,必须反应敏捷,正确判断,及时调整。此时此刻,一切烦恼忧伤可随风而散,有利于抑郁症、神经衰弱渚症的缓解。而且,放风筝时有跑有停、有进有退,躯干、四肢动作协调、连贯、自然,几乎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要参与活动,使呼吸或急或缓,心率快慢有度,可增强心肺功能。

轻松减压

当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牵引凌空飘舞的风筝,仰望蓝天,凝神专注,拉线奔走,有张有弛,一切忧虑烦恼已置之度外,其作用远胜于单纯的室内健身。此外,放风筝也能练心净秽、陶冶情操。仰观扶摇直上的风筝,不禁会心驰神漾,心胸舒展,催人奋发向上,意气风发,消除消极情绪,摆脱私欲羁绊,有利于身心健康。

放风筝需注意的细节

适度热身放风筝前应适当活动颈部,如仰头、低头、左扭头、右扭头等,还要扭扭瞍,动动手臂和腕关节、腿币u踝关节,放松筋骨。

问或休息每隔30~40分钟应休息5~10分钟,以缓解颈部的紧张和疲劳。

避免辐度过大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颈椎病的人,放风筝时更要保持头部、颈部相对稳定,避免运动幅度过大或突然迅速转头。

场地平坦老年人和儿童在放风筝前,一定要观察地面状况,尽量选抒平坦,没有障碍物的场地,切勿在高压电线塔、电线朴附近放风筝。

配戴太阳镜防止阳光对眼睛的伤害。

注意气候变化如有台风、雷击现象,应马上停止活动并远离空旷处。

家人陪伴老人和儿章放风筝时最好有两三个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风筝时有人帮忙观察地面情况,保证安全。

哪些人不适合放风筝

有严重颈椎关节错位,尤其是压迫到脊髓的患者不宜放风筝,长时间仰视很可能会加重颈椎关节病变,或因颈椎骨过分压迫神经而导致截瘫。

中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人,如果长时间仰头容易加重已有病情,如果颈部活动不充分,还容易造成椎动脉受压,严重时可造成脑供血不足、眩晕、站立不稳,还有招致卒中的潜在威胁。

刚做完眼睛手术或患有眼疾的患者,长时间地往空中眺望,过强的光线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风筝节篇8

秋冬印年画,春天扎风筝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干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郑板桥在《怀潍县》一诗中描述的风筝放飞情景。当时的潍县,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相传夏代寒浞在此立国,史称古寒国。汉王莽改古国为亭,寒亭因此得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做过县令,解放战争时期以“潍县战役”闻名全国。杨家埠是潍坊市寒亭区的一个行政村。它东依浞河,南靠206国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潍坊风筝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祥地。

据史料记载,杨家埠风筝和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发展繁荣于清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千姿百态的风筝世界中,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早在明代末年,杨家埠艺人就把年画艺术巧妙地糅合在风筝的制作上,尤其是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借用了木版年画的工艺和国画的传统技法,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特点,使杨家埠风筝具有了“挂在墙上是年画,飞在天上是风筝”的风格。与京式风筝、津式风筝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成为中国传统风筝三大流派。2006年,杨家埠年画、潍坊风筝,双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几根竹条,一张毛边纸,飞上天空的不仅是心情,还有人们童年的回忆。在上千年的历史中,风筝开始只是人们自产自用的表达心愿的工具和娱乐嬉戏的玩具。后来,虽然出现了一些风筝的工匠,并将风筝上市,但也只是人们空余时间的一种消遣。“春到寒食六十日”,这时气温升高,风和日丽,阳春三月开始。寒食后的清明节,又俗为“踏青节”,山东潍坊一带,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煮鸡蛋分发青少年男女,作为踏青游春的食粮。读书的由老师领队,村童们由长辈带领,游冶于村郊、河旁、园林、山岑,踏青,观光,这时以风筝助兴,自然给人极大的乐趣。杨家埠年画艺人,在长期的木版年画生产中,早已学会按照人们的心理要求,迎合民俗、节日活动需要,设计制作畅销对路的民间工艺品的本领。他们扎制的风筝问世后,随着清明节踏青游春活动的盛行,很快就从自我欣赏、馈送亲朋、炫耀技艺方面转化为商品生产,并把杨家埠风筝集散地设于潍县县城,批发零售多数在那里成交。到了清代,杨家埠风筝和年画、扇子一样,成为杨家埠农民家庭中三项主要的副业生产之一。他们秋冬印年画,春天扎风筝,夏天糊扇子,一年四季都不得闲。为了生产、运输和销售的方便,风筝骨架全部改为竹制,产品多以硬翅人物为主。在近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匠心独运的风筝艺人,在厚重的历史积淀基础上,用银线串起了历史与现代,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打开了新的民间艺术世界。

家家会点染,个个擅扎鸢

初冬时节,我们走进杨家埠,作槿国首批传统村落,杨家埠不仅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街和古建筑,最为出彩的无疑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个个擅扎鸢”的文化范儿。在古老的村庄里游走,风筝博物馆、风筝扎制车间、年画印制作坊、古店铺一条街、明清四合院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年画、剪纸、布老虎,将整个村落烘托出一种节日的氛围。我们惊叹于各式巧夺天工的风筝。风筝题材广泛,种类繁多,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鱼虫鸟兽,也有很多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风筝店里工人们一边招揽生意,一边扎制点染。他们介绍说,风筝按工艺分为硬式、软式、板式、串式、立体和特技六大类型,六十多个品种。从设计、选材、下料、扎制、裱糊、绘画直至最后放飞工艺繁多,制作一个完整的风筝则需要经过22道关卡、61道工序。杨家埠风筝以做工考究、绘制精细、起飞高稳而闻名,形成了“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鱼虫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风筝体系。几代风筝艺人除了相传已久的几种风格,还设计制作了许多独出心裁、形式新颖的风筝,如“仙鹤童子”、“雷震子背文王”及“鹰人”、“燕”、“鱼”、“蝴蝶”等软翅风筝。

在村前的民俗大观园里,一年四季都有风筝放飞表演。提线放飞是一种特别快乐的体验,各色风筝轻盈飞天,翅膀、尾巴随风飘动,犹如鹤翔蓝天,鱼游大海,蝴蝶争春,别具一种飘然如真的风采。特别是老鹰形状的风筝,形似真的老鹰,有的时候,还会引来雄鹰共舞,堪称一奇。“盘鹰凌空多娇姿,雄鹰共舞显神奇。引得游人多醉客,放飞天上第一奇。”从古到今,这放飞的乐趣从来没有变过!

自古传法,薄如悬丝

口传心授是民俗文化特有的传承方式。它是建立在血缘、地缘的宗亲基础之上的。风筝和其他民间工艺品一样,以前传承主要通过血缘和地缘代代相传。过去人们拿技术当饭碗,技术上留后手,轻易不肯示外人,这就使得民间工艺品世代传承,形成了许多世家。我们找到了著名的风筝世家出生的杨红卫,她是杨家埠风筝的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的爷爷杨同科是中国风筝王,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很多。他继承和发展了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创作方法,潜心研究风筝起飞难的问题,改进了双翅的比例和尺寸,减轻了骨槊重量,使杨家埠风筝能够一级风起,五级风不折;他一生制作精品风筝10万余只,有300多米长的龙头蜈蚣,也有火柴盒大小的蝴蝶。1986年3月,他与儿孙共同创作了一条350米的龙头大蜈蚣风筝,扎制灵巧,图绘精致,被誉为世界之最。放飞时一辆载重八吨的东风牌汽车拉着才能放飞,立身摆尾直插霄汉,宛如巨龙凌空,拨云驱雾,逶迤翻滚,场面极为壮观,震撼国内外,成为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场上的特大新闻。

如今老艺人虽已作古,但孙女却把这项技艺传承发扬。我们眼中的杨红卫清丽质朴而不失时尚,有着山东人特有的热情好客。别看杨红卫是个弱女子,她却从小就跟随着爷爷杨同科学习扎制风筝,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爱好,很快便掌握了扎制风筝的绝技。她以女性对风筝的独到理解,在绘画和设计上不断进行尝试,制作出的风筝不仅个个精美绝伦,而且保证每―个都能飞上蓝天。如今,杨红卫已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

巧手扎出岁月惰

杨红卫的工作室里,琳琅满目,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各色精品让人大开眼界。想不到―个小小的风筝也能如此精致,以至于我都不相信这只是风筝。一把雕刻刀、一支上色笔,一盏酒精灯,厚薄适度的真丝缎面,刚柔相济的竹骨架与丝质布料,纷繁复杂的几十道工序,杨红卫一边娓娓道来,―边灵巧地演示。风筝的制作主要是扎、糊、绘、放四个步骤,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难的。―个风筝工人至少要实际操作三年以上才能达到熟练,才能扎出合格的风筝。从选竹料、打弯、劈条到扎制、蒙纸、绘图、上色等60多道工序,一丝一毫都需要细致。比如第一步破竹材,粗壮的竹子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阴干才可以用,然后根据所需宽度、长短劈成织毛衣针粗细的竹篾,又脏又累的不仅仅是这一步,反反复复地削竹材工作,同样是在重复和枯燥中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把竹条修成合适的粗细,并保证均匀,其中的繁重对于任何一女性都是考验。接下来需要一手拿工钳,一手捏―根竹丝,将削细的竹条在酒精灯上反复烘烤,在火焰中细竹很听话地弯曲成型,就像变戏法一样,这叫弯竹材,这就看出了灵巧。杨红卫告诉我们,其实竹料打弯也是有要求的,必须向竹青―侧弯曲,这样弯曲后的竹料不容易回弹。缺点是容易拗断,浪费竹材,很多作坊也已经不这样做了。

打好弯的竹料就可以扎制成各种形状的风筝了。细线缠绕固定,简洁的骨架周周正正、左右对应、上下对称,再复杂的造型也一目了然。在这里风筝几乎人人会扎,但出于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率等因素的考虑,很多人逐渐忽略了传统的文化内涵。能遵循古法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必要的细节,因为太繁琐被省略掉。比如这最简单的扎线,很多作坊嫌麻烦,不再使用线绳,而改用胶粘,这样表面上看风筝是一样的,其实很容易造成脱胶。而杨红卫制作的骨架精益求精的态度几十年如一日。我看出来了,这细细的线绳里也倾注着艺人对风筝的热爱。

接下来刷糨糊、裁纸、贴糊、拉伸、微调、抚平,每一步依然是纯手工打造。杨红卫说她每天都是这样繁琐中的重复,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个细微之处彰显出艺术的非凡品质,也就是说她为每―件风筝赋予了灵魂。在杨家埠,风筝由机器加工的越来越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尤其是很多厂家纷纷采用印制风筝面,把高科技引入了风筝制作,成本和工艺降低,产量提高了,但高效率的流水线却很难让工艺透出精致。杨红卫依然坚持每一个风筝都用绢丝手工绘制,她的风筝有骨有肉,更有神。她的绘画艺术是另―种绝技,我们见证她用流畅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对比性强的风格为每个风筝赋予了独特的生命。我们也赞叹这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最让人称赞的是《百子呈龙》,它属于长串风筝。每一节画面都不一样,每一幅都是她精心选取的民间故事,每一件都是蕴含颇多国学文化的艺术品。构图和色彩中带着潍坊木版年画的影子,喜庆而又生动,而那龙头,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好似即将腾云驾雾从她的手中飞出来的感觉。这样的风筝飞上天,真是不折不扣的“飞上天的年画”。

风筝主要是通过血缘关系代代传下来的,每一代的传承者又或多或少地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发挥各自的创造性,进行了加工变化,形成了推陈出新、精彩纷呈的风筝谱系。艺术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也要坚持,但是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杨红卫的工作室,她向我们展示了最近完成的作品:把老鼠娶亲的传统民间故事,制作成一个筒子风筝,以前的筒子风筝造型多宫灯为主,在她的手中,一抬大花轿为主体,抬轿的,还有羞涩的老鼠新娘,一个不少,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呈现出来,花轿上面的宫灯还能在风中转动,真是妙趣横生。为了带出去展览方便,她专门改变传统设计,让风筝可折叠,可插接,既方便包装运输,又可快速拼装,这风筝不仅精巧喜庆,最重要的是仍然可以轻盈地翱翔蓝天。“一级风起飞,五级风不折”是风筝的质量写照,这样震撼心灵的不光是风筝,更是对风筝的匠心精神。

上一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范文 下一篇:灵台方寸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