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17 17:02:28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1

[课时建议]1课时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

2.感受水的变化,能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达出来。

3.愿意参加实验活动,对实验操作有兴趣。[活动准备]

1.水壶、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标记图。

2.白糖、橘子粉、葡萄粉每组一份。[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导入课题

1.出示装满水的水壶

这是小朋友平时喝的水,有没有什么味道?

介绍:这是淡淡的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淡淡的水,身体会长得很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后将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小朋友猜猜水会变成什么味道。

教师语言参考:我是魔术师,我来变魔术,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

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告诉大家什么味道。

(让小朋友尝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尝的人每人一只杯子)

3.交流谈话:淡淡的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水?

根据幼儿的反应再次加入糖,用小勺子取一点糖,放在杯子里,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观察糖到哪里去了?

小结:糖碰到水,就被水溶解了,眼睛看不见它,可是用嘴巴一尝就能尝到它的甜味。

二、幼儿探索:变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只杯子,用白糖、淡淡的水变出甜甜的水。

提供的杯子上可以贴上不同的标记,便于幼儿在二次操作时都认好自己的杯子,保持卫生。并提醒孩子轻轻地拿杯子,太用力了杯子的肚子会瘪的。

2.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结合幼儿的操作用标记图表示出操作过程。(空杯子;白糖―加水:糖水;空杯子―加水―加糖=糖水)

3.小结:淡淡的水,真奇妙,和糖在一起,变成甜甜的糖水。

三、再次探索:变不同味道的水

1.谈话:你还喝过什么味道的水7是怎么变成的?

2.出示橘子粉、草莓粉: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让幼儿闻闻猜猜。

教师介绍:这是饮料粉,可以做饮料喝的。淡淡的水和它们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味道呢?

3.幼儿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发现。淡淡的水和它们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味道。

提示幼儿边变边说“摇摇摇,变变变……”的话语,可以让饮料粉有溶解的时间。还可以仔细观察溶解的过程。再与幼儿交流喝的水是什么味道的,是怎么做的时,可针对不同速度、能力的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并获得成功感。

小结:淡淡的水和黄色的橘子粉在一起,变成橘子味道的水,酸酸的,甜甜的。淡淡的水和粉红色的草莓粉在一起,变成草莓味道的水,甜甜的。

活动总结:淡淡的水和糖、菠萝粉、草莓粉在一起能变成不同的味道。

教学备注

平时很多幼儿都不喜欢喝白开水,教师有必要在生活中经常提醒孩子多喝白开水,知道这样有利于健康。

教师变魔术时可以不让幼儿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避免他们操作时都按老师的方法,没有自己探索的思考。用儿歌形式的语言实际上是让糖有溶解的时间。

[活动延伸]

提供幼儿食盐、咖啡、豆奶粉等,让幼儿尝试变成各种味道的水。并可以尝试把两种物品放在一起,观察变成的颜色,尝试不同的味道。

科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用标记图将两种方法展示,可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不同的顺序,同样的结果。

让孩子们看看、闻闻两种饮料粉颜色、气味的不同,激发孩子操作的欲望。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2

《欢乐水果大餐》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情况,把小学品德一年级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整合,教学内容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一年级的识字,认字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更深入地指导孩子们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对于周围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又比较有限,所以,选择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让他们有话说,有事做,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

通过此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基本的水果的认识,学会通过猜谜语等游戏来认识水果,从而从思想上行为上去引导孩子们。

三.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

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兴趣。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品德与生活》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猜谜语,认水果图片,各种形式的汇报交流以及唱儿歌等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和游戏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总体教学目标,特设定第一课时目标如下:

1、通过猜谜语,唱儿歌,认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引起水果。

2、在学习和活动中,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孩子爱说,乐说,会说。

3.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的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水果的特征,这一目标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些环节,教师要把这一目标以最大儿童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有话说。

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吃水果啦!不过,可有一个要求,就是顺利通过五个大关才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大家有没有信心呢?

生:有!

六.说教学准备

关于水果的谜语,水果图片,《两只老虎》的音乐。

七.说教学过程

1.“水果猜猜猜”

课件出示下列谜语:

1。黄金布包银条,身体弯弯两头翘。(香蕉)

2.身穿滑滑绿衣裳,肚里红红水汪汪,

生的子儿多又多,个个黑黑又亮亮。(西瓜)

3.一串一串挂树上,兄弟姐妹住一块,

有紫有绿真漂亮,吃来酸甜又可口。(葡萄)

4.红红小小有软软,吃来酸酸又甜甜,

头上戴着绿帽子,全身长满青春痘。(草莓)

让学生猜谜语,这样生动的谜语,加上精美的图片,色彩,让学生在

2.你知我也知

教师出示拼音卡片,上面写着各种水果的名称,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在一分钟时间里,看哪一个大组读的最多,多者为胜。

3.水果知识大比拼

学生把自己在课外所了解到的水果的知识进行交流,(比如:儿歌,谜语,以及哪种水果对人身体有什么好处等,像雪梨要以解渴润肺,下火等功效,每人查找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

4.我们最喜欢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种水果,从形状,颜色,味道几个方面描述自己小组喜欢的这种水果,最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喜欢的这种水果。

5.学生合唱《水果歌》

课件出示:苹果香蕉,樱桃西瓜,猕猴桃,哈密瓜,还有桔子,还有雪梨,真好吃!真好吃!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3

我是个吃货,我承认!

同桌阿娇把一把阿尔卑斯糖重重地拍在我桌子上,小脸气得鼓成个包子样,抓起书包跑出教室。

阿娇是我唯一的发小,如果要算我们俩是什么时候认识的,那大概得从我们在妈妈怀里吃奶的时候算起。我们是邻居,从小一起吃妈妈做的面糊,一起跑遍全城的小吃店。阿娇说她告白了,但被拒绝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就把桌兜里的阿尔卑斯全都递给她。阿娇说我只知道吃,我一句话都没说。

自习课上,眼皮完全不听指挥,我赶忙拿出一包速溶咖啡泡上,喝下不加糖的咖啡能让人苦到喉咙、到肠里、到心里,苦得令人尤其怀念童年那酸酸甜甜的娃哈哈。

小时候,我只爱喝一种饮料,就是又酸又甜的娃哈哈。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把娃哈哈当成一种被施了魔法的神水,相信只要喝了它就会力大无比、无所不知,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每逢考试,我都吵着让爸爸买娃哈哈,说喝了能考一百分,结果我真的考了一百分。我把这个秘密告诉阿娇,于是她也相信了。阿娇没有娃哈哈,我就和她一起喝我的,坐在操场里的秋千上,我们俩一边一人一口地喝,一边一起复习功课。

如今,我们已经很久没喝娃哈哈了,阿娇,你还记得那种味道吗?

上五年级时,学校开设了家政课,老师教我们炒菜的方法,让我们回家练习。青椒土豆丝是我和阿娇学会的第一道菜,周末趁家长不在我们俩决定给自己做一顿饭吃。我说怕火,阿娇立马围上她妈妈的围裙,像个经验十足的大厨,派我给她打下手,洗菜。其实,那次也是阿娇第一次炒菜,一向胆小的她,油点溅到手上一句疼都没喊。那是怎样一顿饭啊,土豆切得跟手指一样粗,青椒忘了放,米饭因为水添多了煮成了稀饭。尽管如此,我们俩还是吃光了所有东西,直喊好吃好吃。

阿娇,你恐怕不知道,你炒的土豆丝是我这个吃货最最爱吃的食物。

清晨,我们一起背着书包去上学。

“喂,才刚吃过早饭,你怎么又开始吃啦?瞧你胖的!”阿娇看见我手里拿着的点心,对我大喊道。

“胖就胖,我不在乎。”我完全不理会阿娇的警告,继续吃。

从那天起,我时常发现自己书包里的零食莫名其妙地不见了,以为自己被惯偷给盯上了,吓得直流冷汗。一连好几天我都吃不下东西,直到一天下午放学后,阿娇硬拽着我走进一家面包店,我说不想吃,她才告诉我那些零食是被她藏起来的,因为她想让我减肥。

“你还是继续当吃货吧,不吃东西的你我还真不习惯。”阿娇满脸写着无奈,看着我的眼睛却满溢着笑容。

那天我和阿娇把那家面包店里的各种面包都尝了一遍,花光了我们俩一个月的零用钱,减肥计划也正式宣告失败。

有时候,我和阿娇会手捧一杯珍珠奶茶走街串巷寻觅新的小吃店,一边掰着手指算我们最爱吃的酸辣粉是哪家店的、最常去的烧烤摊摆在哪条街上、哪家的冰激凌种类最全……原来,童年是一只爱逛街的猫,到处都是它的足迹。

第二天一早,我趁阿娇来之前在她桌兜里放了一个好丽友蛋黄派。一会儿,阿娇来了,眼睛看也不看我。当看见好丽友蛋黄派时,她“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呀,真是个吃货!”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4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让孩子不怕写的同时,还要教孩子怎么写。模仿是这一阶段孩子学习写话的主要途径。本课的设计就从诵读积累范文语言,学会直接迁移运用入手,让孩子在理解词语、积累语段、仿说课文语言中感受写话并不难,写话原来就这么简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2.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写得特别生动、有趣的句子,说出理由,并迁移仿说。

3.理解“甚至”的意思并造句。

4.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直奔主题

(板书“石榴”,指导写“榴”字:左右结构,“榴”字里面的一颗石榴子儿不能丢。用红笔表示)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看板书进行梳理: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还有美味的子儿)我们重点学习了抽枝长叶和开花部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秋天的石榴园,一起去学会四个本领。(屏幕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及时准确地展示学习目标,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也便于他们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有的放矢的学习。】

二、读悟交流,迁移运用

1.出示第三小节。

师:认真读第三小节,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生动、有趣,请把它们画下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语句。

(1)交流。

出示句子一: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颜色变化写得真细腻 ,还用上了“先……逐渐……最后”,写得很有条理,难怪说它生动、有趣)

出示句子二: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生动有趣?

生:作者把石榴当成娃娃来写了呀!

师:“笑得咧开了嘴”,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榴?

(原来就是裂开了一条小缝。“笑破了肚皮”就是裂开了很大的缝)

出示石榴图。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熟透了的石榴,有的裂开了一条小缝,有的甚至裂开了一条大缝,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却说“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你觉得怎样写好?

(课文这样写,把石榴娃娃写得既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石榴娃娃有着一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师:让我们就带着喜爱之情来好好地读这句话吧。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了课标的这一新理念。】

(2)理解“甚至”。

师:可同样是“笑”,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去写笑破肚皮呢?

(这是按植物的生长规律来写,有程度逐渐加深的意思。难怪作者用了“甚至”这个词。我们也在书上给这个词加上着重号。当你要表示程度加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师: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程度加深的意思读出来吗?(学生读)

(3)积累佳句。

男生女生互背。

(4)用“甚至”造句。

师:先看这句话是怎么组成的?先写石榴怎么样,再写了两种不同的笑,程度在加深,用“甚至”来连接。

出示练习:

・他走得很急,早饭没吃,甚至。

・风猛烈地刮着,有的大树,有的甚至。

・创设情景:他爱吃冰棍(冬天吃、夏天吃),请你判断这两种情况的程度,用“甚至”连接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由扶到放,层层推进,由易到难,让孩子在扶的过程中掌握对“甚至”的运用。】

(5)迁移运用。

情境创设:有一天,你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水果,在水果摊上看到了这两只成熟的榴莲(出示图片)。你会生动有趣地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吗?想一想。

生:熟透了的榴莲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嫩黄色的果肉。

师:学以致用,真是个好办法啊!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练习,使孩子们在运用中学会经典语言,感受到写话其实真的很简单。】

3.出示第三小节。

师: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有趣,不仅因为作者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更重要的是她对石榴有着浓浓的喜爱之情。一起朗读第三小节。

三、积累词语,读写结合

1.学习第四小节

(1)样子美。

教师引读:石榴成熟了,剥开外皮看看,只见――(学生齐读)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师:这里的“玛瑙”就是子儿,子儿就像玛瑙一样。那它们俩哪些地方像呢?

(看图比较:颜色、光泽、形状、美丽……这么一比较,多形象啊)

师:后半句话虽然不长,却写出了子儿的好几个方面。

(数量 ――一颗颗,姿态――紧偎,颜色――红白相间,光泽――晶莹透亮,样子――玛瑙)

(2)味道好。

师:光看不吃可不行――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引读――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哪两个词让你一读就想流口水?

(“酸溜溜,甜津津”,这两个词写出当时品尝后的味道,多形象啊)

师:表示味道的词你还想到哪些?

(学生先说,然后教师出示)

香甜 香辣 苦涩 清凉 甜滋滋 咸津津 麻辣辣 酸甜可口鲜甜 甜而不腻

(3)小结,朗读。

师:第四自然段,作者先写看到的子儿样子,再写了尝到的味道。齐读。

2.仿写:橘子。

(1)认识专用的名称 。

师:要写好橘子,我们得先认识关于橘子的专用称呼。

出示:橘瓣橘瓤桔络

一弯弯一瓤瓤

(2)引导说话。

在演示中指导说话:剥开橘子外皮,只见月牙般的瓤一弯弯地紧偎在一起,橙色的果肉外面还有一层白色的橘络。

(3)尝橘味。

小组长迅速分发,每人拿一瓤橘瓣。放入口中嚼一嚼,说说什么味道。

(4)记录下橘子的样子和味道。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进行写话指导,既拓展了词语,又规范了语言,让学生在熟悉范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语言。】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 色彩教学 小学低年级 美术教学

色彩这个话题在小学阶段美术课上被反复提到,我们时常可以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注意色彩协调”,“注意涂色均匀”,“注意冷暖色对比”……当我们将这些话听到有些麻木,认为是美术课堂中理所应当出现的语言时,孩子真的理解了吗?

低年级美术课中有这样几节课,我觉得很有意思,苏教版美术第一册《画声音》、苏教版美术第二册《画嗅觉·画味觉》、苏教版美术第三册《画触觉》、苏教版美术第四册《画感觉》,我们刻意用这四课来试验低年级孩子对色彩情感的认识、色彩感知能力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色彩认知水平的成长程度。

一、《画声音》——画心跳画呼吸

学生刚入学时,心情是复杂的,有紧张、激动、兴奋,对他们来说,升入小学这件事五味杂呈,什么都有,他们不知所措。于是,我给他们一段来自班得瑞“Spring warter”(《春水》)的音乐,节奏缓慢,让学生平缓自己的情绪,提问学生:“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表达这首曲子,你会选择什么?”有的说蓝色,有的说白色。我没有评价,而是放了另一首曲子《命运交响曲》的前50秒,又让孩子用色彩表示,他们的回答是:红色、棕色、黑色……我把他们前后说的两种颜色列于黑板,问:“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蓝色很漂亮,可以代表和平。”“棕色难看,难看!”

当然我们清楚地知道不能将所有颜色分成两类,因为颜色会因为我们的情感变化而产生不同感受。于是第三首曲子《卡门序曲》的前60秒将孩子们带入愉快的心跳和呼吸中,那是五彩斑斓的,用红色、橙色可以表达的部分,但当音乐戛然而止2分25秒的时候,学生的心跳加快了,呼吸变慢了,紧张、害怕,黑色、灰色、棕色主宰了画面。我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了这首曲子,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情,通过了解自己、了解色彩的感情,我告诉他们,这些就是你们在听音乐时感受到的颜色。这便是小学色彩学习真正的开始,奇妙的色彩如同美丽的音符带着心跳的感觉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并且我就借助色轮这一道具,通过色轮上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感情,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感情,如红色激烈、兴奋,蓝色平静、优美。由这节课孩子们感受到了色彩与音乐的关系,这种奇妙的关系让孩子对这类型的课产生了兴趣。

二、《画嗅觉·画味觉》——画身体传递的芬芳

嗅觉和味觉两者来自不同的感官,为什么放在一起,想一想就明白了。一盘辣椒,你闻着是什么味道?是辣;尝着呢?辣。柠檬闻着是什么味道?酸;吃着,也酸……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这是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形成了条件反射。孩子不知道这些,只知道,这种味道是甜的、酸的、辣的、苦的,因为尝过,知道它的味道。如果要用色彩表示这些味道,对孩子们来说,不难,但是怎样表达得确切呢?比如苹果和橙子的味道,你怎样区分?就是说,其实味道不是单一的,所以代表这种味道的色彩也不是单一的,橙子比苹果酸得多一些,苹果比橙子甜得多一些,且香味也不同,酸多一些,淡绿色、黄色多一些,甜一些,粉色、淡紫色等多一些,加入香味带来的色彩,画面看起来会很诱人。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孩子们对色彩的理解是多面的,所以我们要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色彩认识得更多了,他们知道颜色的深浅、明暗的变化就是色彩的感情在变化,但是什么样的变化,他们还是不能清楚表达。美味是兴趣的最好引导,因为它实在,学生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和好奇的相结合而生成新认知。并且加入了一些色彩对比的知识,如甜甜的、苦苦的,他们所用的颜色就有明度的对比,区分什么表现舒服的感觉,什么表现难受的感觉。味觉和嗅觉是通过我们的感觉传递到神经中枢的感觉,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的感觉。这节课我还向学生传递了一些邻近色的信息,如酸酸甜甜的感觉,可以用粉红色、橙色、黄色、淡绿色表现。

三、《画触觉》——画毛细孔收缩、放松的瞬间

“摸一摸同桌的小手,是什么感觉?”“痒痒的”、“软软的”、“光滑的”、“毛毛的”……同学们通过最直接的皮肤接触感受生活,产生不同的感觉,我将这些感觉分组,找出其中相反的感觉,如:软绵绵的,硬邦邦的,用什么颜色分别表现。同学们各抒己见,结合形状表现,比之前的嗅觉声音要难,因为触觉是发自身体皮肤接触后传递到全身感官的感受,它更复杂,更多样化,也更难用色彩表现。我把这节课作为一个跳板,由简单的直观感受转向内心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对颜色认识的一次好机会。之后我又设计了几次递进式的体验内容,如用脸和手感受课桌会发现,脸放在桌上比手更量,感觉更明显,所以这两者表现起来有微小的区别,但是给学生的感觉是强烈的。他们很好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我公布了答案,因为我们手上的皮肤比较粗糙,脸上的皮肤细致,比较敏锐,桌子是凉的,比较敏锐的脸部皮肤毛孔一下子就收缩了。同学们又好奇地比较了一下将毛笔刷在脸上和手上的感觉,发现果然是脸的感受比较明显。借助这一点,我让同学们对画面的处理上又更进了一步,有的学生选择在形状上丰富,有的学生则选择在色彩上,有的学生觉得痒痒的很舒服,有的学生的感觉却不同。正确的引导再加上评价,使孩子的作品更吸引人。

四、《画感觉》——画心灵深处的感动

感觉来自内心,时常是一瞬间,例如:知道要去春游时兴奋的心情,考试时紧张的心情,被妈妈批评了难过的心情,这些都来自于内心,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对大部分的感情是明知道该怎么选择颜色表现,甚至大多数学生可以一眼就看出其他小朋友表现的是什么感觉。在实践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中,学生用抽象的方法表现某种感觉的能力再次增强,也有小部分学生注意到细节的色彩处理,如在惊讶的感情中是惊喜,还是惊叹,有的学生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些颜色把这些感情加入其中,这让我感到惊喜。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颜色的冷暖不是重点,颜色的协调他们不关心,他们需要的是符合他们内心需要的童话世界。我们没有能力给他们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辅助他们完成心中王国的建设。

艺术家用绘画中的色彩打开人们心中的感情之门,使人们回到温暖的爱的世界、情的回忆之中;老师用色彩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自然的神奇;学生用色彩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使感情不再是封闭。利用色彩,强化色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意义,那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感官吸引力,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学生,从而使每个生命都充满快乐。

参考文献:

[1][美]马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6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与参与性强的性格特点,开展多元化的语言游戏活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语言主题活动1活动目标:

1、明白不可以轻易的就让人帮忙看家,不能随便的就相信别人所说的话。

2、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狐狸和蜜蜂》《小蜜蜂》儿歌

活动过程:

一、讲《狐狸和蜜蜂》

1、狐狸想吃蜜蜂家的蜂蜜,就在蜜蜂家门口等着,看着蜜蜂要出门……

2、狐狸和蜜蜂聊天,蜜蜂工作没人看家和照顾孩子,狐狸听见就要帮蜜蜂看家……

3、蜜蜂不知道狐狸的想法,高兴的同意了让狐狸棒的看家,蜜蜂飞去工作了,狐狸进了蜜蜂的家,开始吃蜂蜜……

4、等蜜蜂回来以后发现蜂蜜都没了,就去找狐狸理论去,蜜蜂理论不过狐狸,只能回家了……

二、故事大义

1、狐狸想吃蜜蜂加的蜂蜜,才会主动帮蜜蜂看家的那。

2、蜜蜂答应后飞去采蜜了,狐狸的阴谋得逞了,就进了蜜蜂家了。

3、狐狸进蜜蜂家就是为了吃蜂蜜,吃完了就走了。

4、蜜蜂发现蜂蜜被狐狸吃光了,就找狐狸算账去了,蜜蜂讲论不过狐狸,就回家了。

三、小结

1、小朋友故事听懂了吗?

2、谁能给老师表演一下,狐狸和蜜蜂的情感?

3、我们千万不要学蜜蜂轻易的就让狐狸帮看家,也不要太相信别人。

4、唱《小蜜蜂》儿歌。

幼儿园小班语言主题活动2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情境性的语言进行讲述。

2.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并懂得关心问候病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熊先生头饰、小兔子头饰、护士帽、白大褂、针筒、药瓶、药、号码牌、医生用具(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角色导入,激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扮演感冒的熊先生出场)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今天熊先生没有去上班,我们看看他怎么了?

提问一:熊先生怎么了?(熊先生在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提问二: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呢?(熊先生感到身体不舒服,与幼儿讨论熊先生应该找谁帮忙?)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找谁来帮忙。

2.教师完整的情境讲述表演。

(一个教师扮演熊先生、一个教师扮演医生、一个教师扮演护士。)

二、围绕讲述内容自由交谈,教师逐个进行指导。

引导幼儿回忆并且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一:熊先生到医院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熊先生先去挂号。)提问二:熊先生看到兔医生,医生是怎么问他?(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提问三:熊先生是怎么回答医生的?(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提问四:医生是怎么给熊先生看病的?(首先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提问五:医生给熊先生看好了病,又对他说了什么?

(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提问六:最后,熊先生看好了病对医生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医生。)提问七:熊先生拿到了药,对护士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护士。)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学习情景中的对话。

邀请幼儿讲述故事,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指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五、教师小结。

我们生病了,就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病。如果小朋友身边有人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关心他们呢?

附:《熊先生生病了》

今天, 熊先生没有去上班,他感冒了,在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他来到了在家附近的医院,并挂了号。接着,他来到了兔医生的办公室。

兔医生:"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熊先生:"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兔医生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

兔医生:"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熊先生:"谢谢医生!"兔医生:"不用谢!"熊先生在药房拿到了药,并对护士说:"谢谢护士!"护士:"不用谢!再见!"熊先生:"再见!"

幼儿园小班语言主题活动3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趣味。

2.学习正确地、按顺序翻阅图书。

3.体验色彩变化的奇妙。

活动准备:

1.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参见幼儿用书)。

2.故事围裙、纸偶,封塑纸、糖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里讲的是谁?

它怎么会变颜色的?

变色龙吃了哪些东西?

变色龙变成了什么颜色?

2.边用故事围裙操作,边讲述《贪吃的变色龙》的故事。

也可以把纸偶给幼儿,邀请幼儿随着故事情节把相应的纸偶贴到围裙上。

3.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中的《贪吃的变色龙》,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4.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幼儿创编故事。

变色龙还会遇到什么东西?

它把这些东西吃掉之后,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5.操作活动:彩色的世界。

用水彩笔在封塑纸上示范画图,并涂上颜色,然后贴在玻璃窗上,请幼儿观察透过彩色透明片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给幼儿提供一些彩色糖纸,带幼儿到室外,透过糖纸观察外面世界发生的变化.。

带幼儿回教室,尝试将糖纸做成一个造型,如蝴蝶结,将幼儿完成的作品贴在窗户上,让大家相互欣赏。

幼儿园小班语言主题活动4活动目标:

1.通过全景图来回顾故事内容,同时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感。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大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面和周围住着许多的小动物,它们会经常串门做客。

想知道它们是怎样串门做客的吗?

2.教师出示大图书,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做出虫虫爬的动作,幼儿自由做。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教师:还可以爬到哪?

出示第二幅图,引出第二句内容: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教师:还愿意飞到哪呢?(幼儿做动作)

三、听音乐:呱、呱、呱,提问:是什么在叫?

引出下面的内容:

青蛙青蛙跳,调到鱼儿家。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

四、幼儿进行猜测,进行续编。

教师出示图片,问:孩子们看,这是什么?那我们的小朋友怎么办?幼儿各说出自己的办法。

小朋友跑啊跑,跑到自己家。

师:这就是我们好看的书,那我们再来看一次。

五、教师再次放图片,请幼儿看图书内容。师:那我们配上节奏来一次。

幼:我喜欢快的,我喜欢慢的。

师:那我们就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来读儿歌。

六、分组看书,四人一组,幼儿边看图书边读。

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帮小动物找家。

七、请幼儿边朗诵边用动作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接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变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在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后,和孩子逐页的观察和阅读时除了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还有部分细节的观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孩子专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中猜测的部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了享受美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之间还形成了温馨、和谐、信任的关系,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阅读的原动力,是让孩子自主阅读的前提,是孩子们快乐阅读的开始。

幼儿园小班语言主题活动5【活动目标】

1、在尝尝、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运用火辣辣、酸溜溜、甜蜜蜜来形容食物的味道,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故事情节中蕴含的趣味性,发展幼儿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灰鼠,导入活动。

1、出示小灰鼠,引导幼儿和小灰鼠打招呼。

2、(播放录音)提问:小灰鼠要去干什么?

二、品尝三种食物,感知故事第一段。

(一)出示三家店,引导幼儿猜想。

师:小灰鼠走着走着,看见了3家食品店,你们猜猜这3家店会卖什么?

(二)分组品尝辣、酸、甜三种味道。

1、出示辣椒、酸醋、糖,幼儿分成3组品尝3种味道。

2、教师带领幼儿集体分享品尝后的感觉。

3、教师小结:原来小灰鼠来到了火辣辣的辣椒店,你还吃过火辣辣的什么呢?

原来小灰鼠来到了酸溜溜的酸醋店,酸溜溜的还有什么呢?

原来小灰鼠来到了甜蜜蜜的糖果店,你还知道甜蜜蜜的什么呢?

(三)讨论小灰鼠到底喜欢哪家店。

1、问:火辣辣的辣椒店、酸溜溜的酸醋店、甜蜜蜜的糖果店,小灰鼠到底喜欢什么店?不喜欢什么店呢?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完整讲述故事第一段)

2、引导幼儿讨论小灰鼠到底喜欢哪家店,并说理由。

三、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故事第二段。

1、师:来到糖果店,小灰鼠开心极了,他一口接一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甜鼠。

变成甜鼠后的小灰鼠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到书里去寻找答案。

(教师个别指导,播放轻音乐)

2、问:谁来说说变成甜鼠后的小灰鼠遇到了谁,发生什么事?

四、完整倾听故事。

1、小灰鼠回家以后,把这一天发生的事,写成了一个故事,叫《小灰鼠食物历险记》,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吧。

(根据图片讲述故事,播放音乐)

2、小灰鼠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可是小河却变成了甜河,这条甜河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回去以后和好朋友一起创编一下,好吗?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7

终于,孩子们齐声朗读描写石榴果的一段文字后,老师 神秘地说:“上课前,老师在有些同学的课桌里放了一个神秘的礼物,快找一找!”

突如其来的喜讯让大家心情为之一振,孩子们兴致勃勃 地埋头寻找,片刻之后,课堂上一片喧腾。几家欢乐几家愁。 寻有所获的,手舞足蹈;两手空空的,既有羡慕,更有懊恼。 随即,老师组织大家品尝,分享石榴果的美味。顿时, 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伸向石榴,激动地 捏起一粒,往嘴里塞,然后又伸手。“你已经吃了两粒了! ”“这是我找到的礼物!”……此起彼伏的争论声小小的,但依然清晰可闻,令人忍俊不禁。几经提醒,课堂终于归于平静。老师请同学说说石榴的滋味。一生不假思索,答:“酸溜溜。 ”一生直截了当,说: “甜津津。 ”除了机械地重复文中的这两个词语,别无他言。 耗时近四分钟的品尝,就换来如此轻描淡写的六个字,所谓 的感受浮光掠影,毫无童趣灵性,让人感慨:草盛豆苗稀! 更让人失落的是,老师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满怀期待的 问:“学了课文,你们觉得石榴怎样?” 孩子们满面笑容,小手争先恐后地举,气氛活跃得让人 心动,一开言,却再次让人哭笑不得:“石榴太好吃了! ”“我 喜欢吃石榴!”…… 童言无忌,孩子是天真烂漫的,“我口说我心”而已。事 实上,这一堂课,留给他们印象昀深的就是吃石榴,至于叶 的翠绿,花的烂漫,果的快乐,全悄然退去了。煞费苦心请来的“嘉宾”成了“喧宾”,更令人深思。

反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可漠视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学生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些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要使生活变成有效的语文教学资源,须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生活,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但凡事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文中描写的石榴,是江南的孩子司空见惯的水果,也许有些孩子自家的庭院里就有它的身影。课堂上不尝一尝,就不知道石榴的滋味吗?凭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可以解决的问题,却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颇为复杂的教学环节,却枉费了一片苦心,归根到底,源于老师对生活经验在学习过程的价值的忽略,对语文和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漠视。

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积累的生活,捕捉语言与生活的联系点,使语言在与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这样,课文语言就成了学生心理视像中的美妙画卷。积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学生感悟的深入,而且能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反思二:语言文字的潜心品味不可忽视

“语文教学,应贴着文本的地面行走,在言语和文字的丛林间穿行。 ”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的首要任务。《石榴》一文,观察细致入微,想象丰富新颖,描写形象生动,是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联想,学会描写的典范。教学石榴果这一段,重点不是通过品尝获得的直接经验来感知石榴的“甜津津”“酸溜溜”,而是学习如何由外观到滋味,清晰生动地写出石榴果的特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获得“甜津津”“酸溜溜”的美感。

同样是学习“石榴果”这一部分内容,另一位老师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一是整体感知,谈感受。学生自由读描写石榴果的内容,联系生活经验畅谈石榴果留给自己的印象。二是潜心会文,品味“美”。1. 石榴果色泽美,形态美。紧扣“晶莹剔透”等词读出“色”,读出“形”。2. 石榴果滋味美。“甜津津”与“甜”比较,“酸溜溜”与“酸”比较,揣摩叠词的表达效果。3. 感觉美。因色泽诱人,美味人而产生的赏心悦目之感―清爽无比。三是感情朗读,表现“美”。在琅琅书声中,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历历如在眼前,“甜津津”“酸溜溜”的感觉从心底溢到唇齿之间,读罢,我分明看到孩子一脸陶醉地咽下口水,我甚至似乎听到了喉咙口那快乐的咕嘟声。四是运用语言,创造“美”。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展开想象,或者为石榴果写上一句广告语,或者以第一人称自豪地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将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融于一体的言语实践,通过活用书本语言,强化语言实践,直接推进了语言实践的昀优化。

如此教学,简约而又清晰,石榴的“美”借助文字这个载体使学生如见其形,如品其味,回味无穷。显然,通过如此实实在在的学习,学生不仅读懂了石榴,更习得了语言,懂得了方法,迁移练笔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也水到渠成,这才是简单、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石榴这个“例子”,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仔细地、多角度地观察发现美,如何咬文嚼字品味美,如何细致生动表现美。以生活为基础,以解读为手段,进行充分有效的言语训练,绝不仅仅是知道石榴好看,好吃,好用。语文课,语言文字是永远的主角。所以,课堂上,我们要慎请“嘉宾”,更不能让“嘉宾”成“喧宾”。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体验 化学教学 生态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92

生态的化学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1 游戏激趣,营造创造性思维的交流磁场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佳载体。有些孩子玩游戏时忘记时空的存在,专注程度令人吃惊。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类似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习兴趣,在亲身体验中开发学生的思维。

案例1: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饱和溶液的概念,笔者课前安排如下游戏:让班中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儿子和妈妈演了一段小品。

上课铃声响了,男生手拿篮球进来对妈妈说:“我要喝糖水”。“好,我帮你泡”妈妈说。儿子拿起杯子喝后说:“不甜”。妈妈又加了一大匙糖。儿子喝后:“还是不甜、不甜。”妈妈笑着对儿子说:“已经够甜了,不能再甜了。”儿子挠挠头,想不出原因。

这时笔者上前说:通过这段小品我们帮他一起来分析分析原因吧。同学们分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再由小组统一意见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某种溶质。当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说明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如果还能溶解该种溶质,那么此时溶液为不饱和状态。

2 巧设悬念,诱导生成“拔开云雾见月明”的情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三国演义》中,正是这言而未尽、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观众看后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即将发生而未发生的事情。不断地调动观众的兴趣,使观众余兴未了。化学教学中,采用悬念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疑问,让学生去思考、研究,然后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通过不断地设疑、解疑的链式教学,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欣喜。

案例2:关于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教学。

创设情境:在实验室中我们用H2O2和MnO2常温下来制取氧气,问:如果不加MnO2,反应能否进行?反应中加了MnO2,氧气的量是否会增加?MnO2在反应中参与反应了没?学生讨论后,大多认为不加MnO2反应不会发生;加了MnO2氧气量会增加;而且MnO2参与了反应。

学生体验:针对上述情况,学生们设计了对比实验,分别用15%的H2O2溶液10ml,其中一组加0.3gMnO2,再用量筒来收集气体。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惊奇地看到没加MnO2的装置中也有气泡冒出,只是没有另一装置中冒泡速度快。等两装置中都没气泡冒出时,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相等。最后同学们又将装置中的MnO2过滤、干燥、称量,还是0.3g。实验结果出乎意外――悬念的初步解决。随后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再由老师深入分析、讲解。(学生听得很认真)――悬念彻底解决。学生在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

3 有效猜想,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智慧之光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纵观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任何科学理论的出现,都始于大胆的猜想,如宇宙的诞生,物质的结构,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法拉第的“磁生电”,数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这充分说明了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和假设是探究的核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交流,鼓励学生提出一个个大胆的猜想,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智慧之光。

案例3:关于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教学。

创设情境: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活泼,但是将铝片和锌片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比锌粒少而慢:导致该种结果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组交流:猜想1:可能与氢离子的浓度有关;猜想2:可能与温度有关;猜想3:可能与酸的种类有关;猜想4:可能铝片表面未打磨……各小组同学积极发言,不仅提出了自己大胆的猜想,还列举了各自猜想的依据,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设计实验亲历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更是体会到了“大胆猜想,小心论证”的化学思想方法,同时体验到了要不断提高自身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

4 平等思辨,追寻课堂开放体验中的和谐强音

生态的课堂首先就是一个思维场,应当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形成和发展。要使课堂始终充满着浓郁的思辨色彩,努力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一个思想的课堂。罗斯杰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从解放学生的行为入手,广开学生的言路,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使笔者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案例4:如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教学。

问题: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食盐水和蒸馏水,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

课前备课时,笔者已挖空心思想出了多种方法,可并没有和盘托出,而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交流,最后同学们竟想出了七种不同的区分方法!有蒸发、导电、测密度、测比重、尝味道、放鸡蛋等等,方法之多,出乎笔者意料!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的智慧火花都得以显现,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学科界限得以打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自己的化学思想以动作的、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学生语言或化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全班同学共享学习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生态课堂,追求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终生发展能力。

上一篇:滑雪技巧初学者范文 下一篇:活化石的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