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范文

时间:2023-11-14 12:19:20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

)。

A

.

相等

B

.

不相等

C

.

无法比较

2.

(2分)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之比是(

A

.

4∶π

B

.

π∶4

C

.

1∶1

3.

(2分)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它们的面积相比(

A

.

正方形大

B

.

圆大

C

.

相等

D

.

无法确定

4.

(2分)

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

)的面积最大.

A

.

B

.

长方形

C

.

正方形

5.

(2分)

(2016六上·玉林期末)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2cm,它的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cm2。

A

.

12

B

.

108

C

.

432

6.

(2分)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72平方米,它的宽是4米,长是(

)。

A

.

228米

B

.

68米

C

.

18米

7.

(2分)

把一根16cm的铁丝弯成边长为整数的长方形,其中面积最小的值为(

A

.

4

B

.

6

C

.

7

D

.

16

8.

(2分)

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的周长相等,(

)的面积大.

A

.

正方形

B

.

圆形

C

.

一样大

二、非选择题

(共17题;共33分)

9.

(3分)

下面是一个教师宿舍小区庭院的平面图.

(1)

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庭院的占地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2)

庭院中有一个圆形喷水池和一个半圆形花坛,圆形喷水池占地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半圆花坛占地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0.

(1分)

用四根木条钉一个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就减少了6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________厘米?

11.

(2分)

正方形的边长是0.8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2.

(1分)

一个长方形长7米,宽3米,面积是________。

13.

(1分)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cm,宽与长之比是3: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2。

14.

(1分)

用长36米,宽1.8米的白布,做成底和高都是0.9米的三角巾.最多可以做________块?

15.

(1分)

一个大厅长24.8米,宽9.6米.用每块0.32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________块这样的方砖?

16.

(1分)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m,宽是长的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 m2。

17.

(1分)

在长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中,一共可以摆________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

18.

(1分)

亮亮用36cm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5∶1,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9.

(1分)

(2017五上·西宁期中)

一块长方形玻璃长1.2米,宽0.8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20.

(1分)

填写下面的表.

________

21.

(2分)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22.

(1分)

求长方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

23.

(5分)

李奶奶用36米的篱笆分别围了3个正方形鸡圈,一个围在场地中间,一个一面靠墙,一个围在墙角。这三个鸡圈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24.

(5分)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与一个边长为12

cm的正方形周长相等,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5.

(5分)

一间教室,长7.5m,长是宽的1.25倍,里面坐48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占地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非选择题

(共17题;共33分)

9-1、

9-2、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2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知道几个长方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则越大。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内容。

1.兔宝宝小白和小灰长大了,兔妈妈让它们各自负责一个小花坛,看着这两个花坛,小白说:“两个花坛的周长相等,所以这两个花坛一样大。”小灰说:“不,这两个花坛不是一样大,因为周长和面积是没有关系的。”你认为它们的话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用16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根小棒代表1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

1.判断: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一定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20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其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两块长方形菜地,甲地长18米,宽9米;乙地长20米,宽7米,如果不计算,你能否直接判断哪块菜地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怎样剪才能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3)班和五(4)班。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仍有小部分后进生的存在,五(3)班有5个学生是上课纪律差,从来不完成作业的,而且很不好沟通,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离异就是在外面做生意,都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缺乏教育和监督,使得他们的成绩很不理想。五(4)班也有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以上教材的理解,特制定以下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课 时 安 排

根据《数学教师用书》课时安排建议,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会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调整。

一、小数乘法…………………………………………………(8课时)

二、小数除法…………………………………………………(11课时)

三、观察物体…………………………………………………(3课时)

四、简易方程(17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3课时)

小编推荐与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关联的文章: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组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4

[中圈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91-01

分数是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中一个比较难的知识领域,它是从整数向有理数过渡的一个数量概念。在苏教版三年级上、下册和五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材中都分别安排了“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纵向联系,弄清各个年级中“认识分数”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抓住各个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和多样化。

一、知识层次要“清”

“认识分数”安排在不同年级的相应单元,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同一根链条那样,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相扣的。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的知识点时要注意统盘掌握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认识分数”的内容结构,理清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比较,构建“认识分数”的知识网络。理清“认识分数”的知识层次。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主要教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而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单元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侧重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首先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分析解读教材。如教学五年级《认识分数》时,要想一想三年级的“认识分数”,学生已经学习了什么,学生的基础是什么,学生已经懂了什么,然后进一步思考五年级的“分数”,学生需要认识什么?与三年级的“分数”的理解又有什么区别?只有用连续的观点去读教材,才能比较好地把握分数在各个年级的知识层次,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与连接点;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促进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重点要“准”

教师在每次教学“认识分数”时,都要搞清本年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只有把握住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途径,才能引导学生深化并掌握这部分内容。如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五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数的数感,并引导他们理解分数的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师只有真正找准教学重点,才能有所突破,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让学生喜欢数学。

三、教学方法要“活”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尤其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让学生把圆纸片当做西瓜折一折、分一分,直观地比较出分数的大小。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五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首先,可通过设计“三个分一分”活动让学生产生质疑:“都是1/2,为什么对应的数却不一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激情和学习热情后,又通过设计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主动参与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师者只有全面地去解读教材,研究教材,纵观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刻内涵,把自己的解读、理解与编者的初衷紧密地联合起来,让自己的教、作者的编、学生的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5

一、打散关注点、循序渐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觉得有时一节课需要我们强调的太多,让学生说不清,如果教师说又包办代替,与其把多个强调点积攒在一起让学生目不暇接,不如分散开来,各个击破。学生就像跨栏一样,跨过一个障碍,调整后再继续跨越。要比把所有跨栏摆放一起,让学生望而却步更有效得多。所以,找准新知的根基,打散关注点,循序渐进。将复习与新授巧妙地融合,让孩子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尝到收获的喜悦!

如: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例1》复检部分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目的是把新授的知识基础打散,引导学生分散掌握。

第一层次:一位数乘一位数,揭示乘法口诀的重要。

第二层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体会依次相乘的计算方法以及有进位时,下一位如何处理。

第三层次:三位数乘一位数(采用笔算),体会第二个因数要做到依次相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为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

第四层次: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两步积,为三位数乘两位数作铺垫。

这样的设计把整节课的关注点罗列并排序,然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各有侧重点地层层击破,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感知,循序渐进掌握。

二、把握知识的前后衔接

1.新旧知识点的衔接

新知的根基在哪不仅需要我们精心研读本册教材,还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翻阅与之相关联的前后教材。在备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例2》时,我就罗列了相关知识框架,整理一下学生已有知识,找准本节课的突破点:

三年级上册: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如2000×4 ;

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如

24×9 634×8 508×3 580×3

三年级下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如

30×10 300×10;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22×20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不进位和进位

四年级上册: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16×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6×3 160×3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对三年级下册的扩展)

160×30(运用三年级下册口算与三年级上册笔算)

106×30(运用三年级上册笔算和末尾有0的口算)

为此,在复检部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及与本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分层次的口算练习,回顾旧知,为新知服务,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一层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如:18×4 24×3……

第二层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如:40×6 200×7……

第三层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如:40×80 300×30……

第四层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如:160×3……

2.相关知识目标定位的衔接

“大处着眼、细处落实。”大处着眼是根据数学学科特有的学科特点定位的,因为数学学科分为几大知识板块,每个板块前后有衔接。最后串成一条知识链条。因此我们在备某一节课时,不能只是这一课,要把

它这节课中的知识点放在整个板块中,站在知识板块的高度,明确相关内容的侧重点,逐个突破,层层递进。

三、计算教学情境的合理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总是将计算教学置身于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之中。学生带着个人的情感体验投入学习当中,使计算教学的学习过程由过去的机械单调变得生动活泼,课堂充满生趣。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让本身的计算课丧失“计算味”。 莫不如“学会舍得”,当设计一节计算课时,如果觉得不用主题图而有更好的方法,那就不用,如果设计时,觉得主题图对设计很有帮助,那就用,不要把主题图当做一个累赘,主要看它能否在我的设计中起到作用。

再如,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例1》舍弃书上的情境题,采用以“算”促“用”,直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注重学生计算方法和技能的训练,而没有一味地呈现各种多样化的生活问题,以“算”促“用”,让计算课找回了计算味,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6

本学期任教三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都是二年级学生升上来的。他们已在校接受二年的教育了。有独立自主的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经使这些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稍难点的问题,老师必须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的特征进行引导。个别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今后对这些学生给予单独的辅导。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千米和吨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着重给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观念。给学生建立面积的初步概念,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能够进行有关的简单换算。

4.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5.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学会应用。

6.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运用有关的术语;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7

即将做出修订,甚至可能退出舞台的现思想品德教材都有哪些版本,这些版本的教材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版本的教材对于今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又有何启示?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多版本教材进行深入而理性的分析。

一、现有主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版本的基本情况

从版本上看,现有教材主要有(版本不齐,只作重点说明,排名不分先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陕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粤教版)、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民版)、江苏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苏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鲁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教科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都师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湘师版)等不同的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都依据同一个课标编写,但又各不相同,异彩纷呈。

从结构编排上看,不同版本教材各具特色。例如:十套主要版本教材单元平均数是22单元,课的平均数接近65课,单元数最多的是教科版,最少的是陕教版,课数最多的是都师版,最少的是陕教版;粤教版、湘师版等版本教材每单元课数数量相等;苏人版七、八年级上下学期单元数相等,课数相等,但是单元之间的课数不等,最少的三课,最多有六课;教科版、都师版教材每册书的单元数不等,每单元课数也是不等(教科版两课、三课或者四课,京师版三课或者四课)。另外,都师版五册书的名称不同于其他版本教材,其他版本教材称为“七年级上册(或者七年级上学期使用,下同)”、“七年级下册”等,都师版教材称为“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湘师版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一个“单元活动设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人版的教材有两套,一套5本是用于六三制学校的;还有一套7本是用于五四制学校的,两套教材在总课数上是相同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只是根据学段的不同,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编排。

二、各版教材的主要特点

1. 依据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几套教材都依据2003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编写,比如,教材的内容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各版本教材虽然在编排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内容都严格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安排章节。在内容的编排上也大多将“成长的我”(包括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和学法用法的内容)放在了七年级,将“我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放在了八年级,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包括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内容)放在了九年级全一册。

各版本编著者在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的同时,也不失灵活性和个性。例如:十个版本的教材大多将学法用法的内容放在了八年级的下册,但也有三个版本的教材将这一内容放在了七年级的下册,还有一个版本的教材将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放在了七年级上册。

2. 取材乡土资源,彰显浓郁的地域性。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造就一方情。在我国,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具有特定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表现。苏人版、粤教版、湘教版、陕教版、山东版等版本的教材都能利用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取材乡土资源,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

例如:北师大版在九年级第3单元第9课《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各抒己见”栏目中就举了京剧的例子;湘师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与友同行》“善交益友”的内容就选用了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结交蔡和森、向警予等十几个益友的事例,还在事例的旁边配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插图照片。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行为与后果》第二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知识点时就列举了“有情有义的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集村农民工小张认为自己感染“非典”,主动隔离的事迹。粤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人生多彩》的“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使用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院士的工作照片。

3. 突出育人功能,凸显鲜明的德育性。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德育课程,而承载这门德育课程的重要载体的就是思想品德教材。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理想教育等德育内容的教育。可以说,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凸显了鲜明的德育性,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例如:人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第三课《我的自律宣言》明显是在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湘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树立团队精神》、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利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三课时“创建新集体”、苏人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于交往》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第三课“融入新集体”、鲁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等都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中“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就包括“勤于劳动的习惯”。同时,各个版本的教材就用大量的篇幅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传承、法治意识的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德育教育。

4. 注重创新再造,力求个性的差异性。虽然各版本的教材都依据一个课程标准编写,但是任教过多版本教材的教师会惊喜地发现,编著者可以编写出这么多异彩纷呈的不同版本教材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喜。每一个版本的编写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各版本教材各具特色。各版本教材在内容安排、单元设计、课数安排,活动设计等方面亮点纷呈。

例如:湘师版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一个“单元活动设计”,初中三年共有25个“单元活动设计”,每个“单元活动设计”里一般又设计了三至五个活动供学生选择完成。“单元活动设计”里的活动有撰写“进入中学”主题小论文、中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夸夸我同学”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寻找成才故事、采访成功人士、制定意志锻炼计划、收集名人名言、讲述伟人明星艰辛历程、介绍好朋友、周日我当家、采访老师、辩论大擂台、查找法律资料、调查乡规民俗、给心理老师写信、庆祝爸妈生日、谈谈看法、写诚信日记、观赏诚信影片、建立诚信档案、演讲比赛、集体讨论、写观察记录、格言创造、时政沙龙、手抄本评比、写科幻小说、参观科技博物馆、设置梦想瓶、听报告会等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德育效果的实效性。

5. 贴近学生生活,蕴含明显的人文性。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论哪个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各个版本的教材都选用了大量的人文素材作为教材的资源,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选取的素材都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版本的教材在某个教材上直接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这些事例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教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在分数的背后》第十四课《分数之外的收获》在列举“在考试与分数之外,我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时运用了八张照片作为例证。这八张照片有整理房间、踢足球、滑雪、插秧、工厂参观、街头清洁、开学军训和推轮椅车老人过马路等。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事例,有些图片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其倍感亲切,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值得一提的是,编著者在选图的时候既考虑到了男生(如踢足球)又考虑到了女生(如整理房间);既考虑到了北方的实践活动(如滑雪)又考虑到了南方的实践活动(如插秧);既考虑到了城市生活的学生(如推坐轮椅车的老人过马路)又考虑到农村生活的学生(如插秧)等。可以说,图片的编排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三、对现有版本教材的使用感悟

1. 做一名“知者”,认真研读课标。首先,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出来的。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材的使用和把握,都不得不研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一年多了,此版课程标准较上版课程标准而言,更加符合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探究,更加符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叙写方式,但是是否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都仔细研读过,是否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都已经将2011版课程标准与2003版实验稿课程标准进行了比对,是否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都对2011版课标较之与实验稿课标在哪些方面作了调整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次,“教材编写要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 因此,除了课标之外,每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著者和使用者都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地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再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排在2013年各项工作之首的是“要深入推动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十精神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十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因此,无论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著者还是使用者,都要认真学习了解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灵魂的十精神,用党的十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2. 做一名“智者”,学会善用教材。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通过各个不同版本教材的介绍,老师们可以发现,“唯教材是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要学会利用教材而不是被教材利用,更要学会善于活用教材。

有的教师在熟悉了某一版本的教材后,对于新任教的“新”版本教材有很大的不适应。感觉自己在上一版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教学经验好像再无用武之地,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本领恐慌”,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其实,这完全是个误会。

例如:对于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内容,各版本教材是这样安排的。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中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粤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中的第三课《维护消费权》;人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的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第十六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鲁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中的第三课的第三课时的《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都师版教材第四册(八年级下学期用)第二单元《法律维护权益(上)中的第六课《消费者的权益》;湘师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中的第三节《做理智的消费者》。由此可以看出,除陕教版和教科版等版本教材没有编排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内容之外,其他版本教材都在相应章节编排了这个内容。在教材版本更换时,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完全可以将原来任教的版本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加工,甚至进行再创造,可以说是已经“有备而来”。笔者在教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时,喜欢将教材的课时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将这部分内容放在3月15号前后学习,效果相当不错。

3. 做一名“执者”,善于搜集素材。教材上的素材也许在编写进去的时候是最新最近发生的时事,但是教材里的素材毕竟要经过编写、印刷、分发等程序,最终到达使用者手中,也许这时,教材里的素材已经变成了旧闻,不再是时事了,甚至已经不再适合放在教材里使用。一个执着于把书教好的教师,会用心地去搜集和书本有关的材料。

例如:笔者任教初中思想品德多年,养成了喜欢搜集素材的好习惯。在电脑不普及的年代,看到了对思想品德教学有利的素材,往往喜欢剪贴,甚至用手抄的方式将有关于教学的素材记录下来。有了电脑以后,特意在电脑中设置了专门的文件夹,用于存放搜集来的教学资料。在全国一些同行的热情帮助下,有幸收藏阅读了人教版、粤教版、陕教版、人民版、苏人版、鲁人版、教科版、京师版、湘师版等多版本教材。在阅读的同时,将这些版本教材中的素材进行了归并整理,分类存档。对于还能够继续使用的素材进行了梳理,这给我任教现在的版本教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4. 做一名“织者”,擅长编织教材。更换教材版本的时候常听到有教师抱怨说,这套教材教了几年了,教惯了原来版本的教材,现在换了别的版本的教材,“新”版本的教材不会教了!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这种声音似乎又开始在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中冒出。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深入推动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要求给了我们教材要据十精神修订的信息,不少教师对修订后的教材充满了期待,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有了“不会教”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教材虽然版本不同,只要大家能够吃透教材,学会“编织”教材,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使用教材的教学虽然依据于教材,但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篇8

一、 铺垫性提问:

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根据新课学习内容所要用到的旧知识或与本课学习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5页例4求圆柱体积时,可设计提问:圆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的?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圆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那么,圆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计算体积吗?这样,经老师一引导,学生能快速回想到已经学过的知识:圆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的方法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本课学习圆柱体积计算方法打下基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去分割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圆柱体体积的求法就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

二、 诱导性提问:

小学数学提问时,设计的提问要有启发性,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变换角度去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4、例5求三角形面积时,可设计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通过拼组,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懂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学生很容易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学生很快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 设疑性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混肴时,设计提问,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4-35页例5、例6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可设计提问:0.3元=0.30元,0.100米=0.10米=0.1米,从例子中你有什么发现?去掉单位名称,上面等式还成立吗?3.05元中的"0"与10.50元中小数点前面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这样,一提问,对小数的基本性质有疑问的少数学生来说,小数中其他地方的0是不是也能去掉呢?这时,教师及时提问,能促使他们对提问产生兴趣,乐于与别的同学去合作交流,最终从根本上懂得小数的基本性质只能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或在小数的末尾加上0,这样,才能保证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比较性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前后联系密切,教者要善于设计比较性的提问,去启发学生思维的综合性,便于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辨别。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0页例3比的基本性质时,可设计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为什么要0除外呢?比的基本性质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这样,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思维一激活,立马回想到以前学过的除法知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通过合作探讨,很快弄懂比的基本性质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学习了新知,又复习了旧知,使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比较性的提问,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 发散性提问:

发散性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提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5页例5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解法。在教学中,可设计提问:除了教材讲的两种计算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能计算吗?然后,引导学生从单位"1"的量取思考解题方法,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讨论得出两种新的解题方法:解法一:把黄色方格数看着单位"1"的量,红色方格占黄色方格的3/2,则30÷(1+3/2)=12(格),30-12=18(格)。解法二:把红色方格数看着单位"1"的量,黄色方格占红色方格的2/3,30÷(1+2/3)=18(格),30-18=12(格)。这样,学生从不同方向去思考解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多项思维能力。

六、 延伸性提问:

上一篇:元宵节吃汤圆作文范文 下一篇:数理平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