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作文范文

时间:2023-12-13 00:53:05

特别的爱作文

特别的爱作文篇1

您每天5点50分就起床,快速地梳洗后就骑着摩托车去市场卖猪肉。有时候,中午12点回家时,您的手上又有了一只用胶布粗略包扎着的手指,在搬东西时出太大力就会使受伤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涌出红红的鲜血,我看了怪心疼的,马上跑过去帮忙。您见我来帮忙了,会心地笑了。午睡,是您每一天必须做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您中午睡了2小时,才有足够的体力可以支撑住您下午的工作吧!——直到傍晚7点,您才算结束了“工作之旅”——10小时。

“累吗?”“不累。”“辛苦吗?”“不辛苦。”您每天都是那么忙碌,那么辛苦,那么劳累,面对我的问题,妈妈却轻轻松松的对我说“谎”~!

这14年来,我曾未在您生日时说:“妈,生日快乐!”直到15岁的4月29日——是您的生日,我终于鼓起爱的力量,笑眯眯的对您说出这15年来第一次对您说的话:“妈,祝您生日快乐。”您当时听后,可能是缓不过神来,在沙发上笑眯眯地愣了几秒,然后用像中到什么大奖似的又不敢表现在脸上的表情说:“嗯,你长大了~!”我听后,再看看您那几经岁月磨砺的脸。不过,您把头发染成了黄色的,看起来还很精神。

您辛辛苦苦的把我们三人抚养成人,希望的是我们长大可以做个有用的人,对社会用贡献的人,对父母孝顺的人。今天,借助“QQ宠物母亲节——诉说对母亲的爱”这个平台和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我由衷地向您致敬,并体提前向您送上节日的祝贺:“ 妈,祝您母亲节快乐!”妈妈,谢谢您对我们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您用您的双手,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想,只有在您和爸爸白发苍苍的时候,我长大的时候,会赚钱的时候,再来回报您们,孝敬您们!

特别的爱作文篇2

说我爱哭?别听他的,我又不是农夫山泉,哪来那么多眼泪?就算有,那也不至于嘛。我也没办法,该流的还是要流,你可别笑哈,我这眼泪,颗颗珍贵,喏,和同桌吵架,自然比不过嘛,没关系,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谁斗得过谁。瞧,三下两下就败在我的手下,朋友,哭,不是个问题。

又说我爱笑?好吧我承认,向你们说的,又哭又笑,两个眼睛开大炮。讲几个笑话,我早已经不起这样的“一波三折—”,成天,从早笑到晚,从梦里笑到现实,你别说,我的快乐心容量很大很大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江海湖波,不夸张,不夸张!

什么?你居然说我脾气古怪!其他的随你便,你怎么把这个也都出来啦?好小子,还真被你猜中了,好啦好啦,我认了还不行,无论何谁吵架,无论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先道歉(我连吵架也只有三分热度),要是一认真起来,准把你吓着了,吵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定,这是天生的。我又不是只会吵架,乐观,嗯哼,这才是我的主义。

不说啦不说啦,总之,朋友,我爱我的特别。

特别的爱作文篇3

您好!

这是我第一次郑重地给您写信。或许我的信中没有华丽的词语;或许我的信不能把您的爱写的惊天动地;或许我的信不能打动您的心,使您感动落泪。但是,在信中的一字一词中,都蕴含着我对您深深的感恩。

我在家中是一个娇娇女。因此,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撒谎、骂人、偷懒,甚至还有对您的不敬。您的皱纹不断增加,白发也清晰可见,我便在一旁坏笑:“妈妈好丑,成了白发老太婆啦!”而您却在一旁默默的伤心。

“我再也不爱你了,也不喜欢你了!”突然有一天,您反常的说。我以为您在开玩笑,便嬉皮笑脸地往您怀里跑,您却一闪,我便跌倒在地。我伤心的哭了起来:“呜……妈妈不要我了,妈妈坏!”我边揉着摔痛的地方,边向您伸出手,想让您把我拉起来。在您的双眼中,分明多了几丝忧虑。您迈出一步,想去安慰我,却有皱了皱眉头,转身走了。

我呆呆地望着您离去的身影。“妈妈不是这样的!不是!以前妈妈都会说:‘我又爱你又喜欢你!’以前,在我跌倒时妈妈都赶忙过来搀扶,可是今天,怎么……?’’我的脑子只想着,“妈妈不要我了!她不喜欢我了!”我的泪水悄然落下。

吃饭时,您也不管我了。汤洒了一身,您也只是悄悄地看我一眼,然后继续不理不睬。

睡觉时,您也不再亲切的说晚安了,只是待在一边。床中间,仿佛有一条分界线,阻挡着我和您。

写作业时,您在也不给我检查了,我只好自己做自己的,有时遇到不会的题,到了很晚才琢磨出来。

面对您的冷漠无情,我渐渐开始有点恨您了。在睡觉时,我的心在责备您,我背过身,泪水打湿了枕头……

时间长了,我渐渐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被您的“无情之水”,冲刷的无影无踪。我渐渐成了别人眼中的乖孩子。每当遇到表扬我的人,我都会开开心心的回家给您说,可是都被您冷冷的眼神回拒了。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与小伙伴们在楼下玩耍,一不小心摔在了石头堆上,鲜血流遍了一腿。我自己也吓坏了,拼尽全力的哇哇大哭。

阿姨把我的腿用卫生纸包好,把我抱回了家。你看见我脸上的泪痕与浸过卫生纸的血,背起我就跑到医院去,把对我的“无情”

都忘的一干二净。我趴在您温暖、充满着安全感的背上,忘记了疼痛与您的恨,只是在您的背上开心地流着泪,您可能感觉到浸湿的衣服,以为我很疼,跑得更快了……

跌倒的伤口好似感情的伤口,我们渐渐恢复到了从前,增加的是妈妈的疲劳,减少的是我的缺点,使我受益匪浅。

您的爱的方式在变化,我也会随着您的脚步,坚定的迈在以后的路上……

此致

敬礼

特别的爱作文篇4

所谓的“文学顾问”,在张南和赵晗这里,更像一个创作过程的监督者。由于张南的戏都使用西方当代经典剧本,需要有个深谙文本内核的人在一旁时时给予帮助和参考。张南说赵晗的角色,是自己人,又是局外人:“排练时,戏剧在我们头脑里特别熟,但我们需要一个站在外部的视角告诉我们,站得远一点看起来就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特别地需要听到这样的声音。但如果找一个纯粹的局外人,他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创作意图,可能他给的声音,又不是在创作阶段特别合适听到的声音,这个关系特别的微妙。”

这也是这对夫妻档在工作时的有趣之处,虽然所有的剧本都是两人一起翻译的,但在排练时,主要是作为导演的张南和演员、灯光、舞美一起工作,赵晗像一个旁观者,在排练场里溜达、扫地、干些有的没的,但他时时刻刻关注创作组,一旦张南或演员有什么关于文本的问题,都会询问“赵老师”。赵晗会和他们一起讨论,哪怕当时给不了明确的答案,赵晗也会继续研究,或者帮助导演和演员打开思路,产生新的灵感。

赵老师,是张南称呼赵晗的方式。两人在北京大学是同班同学,后来都去了美国,张南念到硕士,赵晗念到博士。后来,两人就合力翻译剧本,翻译的都是在欧美非常有名的当代作品。

某种程度上,张南和赵晗做的工作,填补了国内戏剧教育乃至文学教育的空白――对欧美当代戏剧的不间断的介绍、翻译和排演。萨拉・鲁尔、尤金・奥尼尔、马丁・麦克多纳、唐纳德・马古利斯、罗兰・施梅芬尼……这些在西方当代戏剧赫赫有名的名字,被张南和赵晗一点点翻译并排演,使得他们从浩瀚的图书馆纸堆里走出,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不过,张南和赵晗的第一要务,仍然是舞台。他们也曾面临选择,是否要专心做翻译,系统的,全面的,把西方当代剧作介绍到中国。然而,答案是不。不是他们不想,而是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仅凭两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完成。

赵晗对这事想的很透彻:“做系统工程有一个巨大的风险,所谓的宏大叙事,比如戏剧史,写出来的时候已经过时了。如果一般的著书立传,想系统地做,就比如说我们俩静下心来,未来三年把萨拉・鲁尔从大学毕业之后所有的剧本都翻译出来,出版了之后,萨拉・鲁尔可能已经过时了,站在100年之后再看萨拉・鲁尔,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点,在他之后出现了更多的剧作家。这种积累最好是越来越多的人,有这个能力、兴趣、热情的人,投入到里面来,一点一点地添砖加瓦。”

而张南感受更多的则是危机和焦虑:“会有那种焦虑,会觉得有很多好的作品、作家,都没有介绍过,但是后面又有更多的人出现,我们只能往前走,这些人就会被忽略了。但是知识的产生和推荐就是有偶然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认为真正好的戏剧作品介绍过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给大家一个完全的、全面的、完整的画面。”

这次张南导演的《爱情的印象》和赵晗翻译的剧本《旧爱》将于2014年1月先后上演,《旧爱》的导演是杭程,最初张南和赵晗就拿出了三个剧本供杭程选择。即使全部介绍不可能,即使排演机会不定,两人仍然在不懈地翻译着。

BQ=《北京青年》周刊N=张南H=赵晗

BQ:你们在美国待了几年,应该接触过不同类型的剧场作品,但自己一直坚持做文学剧场,很注重文本,为什么?

N:在我看来戏剧的本质就是文学,如果没有文学就不存在戏剧了,即使是一个形式感特别强,看似没有故事,人物好像特别抽象的戏,我觉得它的表达也必须是一个文学的表达,即使是现代舞,也有想通的东西,这个东西是通过语言和思维形成的,也可以说是艺术的本质,我不认为存在“文学剧场”这个特殊的样式。

H:即使有一些创作者,有意或无意地把文学性降低,在我看来好的作品一定是带有文学性的,这个文学性我们可以探讨是什么。比如李建军做的《美好的一天》看似是没有剧本的,但是在创作伊始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强烈的概念,是城市地图、城市记忆都好,这个东西本身就已经是假设好的。即使它不形成剧本,形式上也可以称为后剧场戏剧,但是在我看来它的文学性还是很强。作为创作者有意识、无意识都好,文学性是绕不过去的。

BQ:这次《爱情的印象》和《旧爱》先后上演,《爱情的印象》是张南导演,《旧爱》是你们两个一起翻译的,两部戏都讨论爱情,这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N:应该算是巧合。选择《爱情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跟李健鸣老师的缘分,我看过李健鸣和李六乙导的那个版本,李健鸣老师也特别希望我可以帮她重排一本。这个戏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印象”这个概念,就是关于我们的认知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戊戌笔记》里面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爱情,李建鸣老师选择了其中的四个人物写成一个戏,描述他们之间的爱情。我觉得如果爱情只讲几个人的故事是不能满足我们对爱情的想象的,所以用四个人的故事来探讨爱情的本质,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但是通过这些故事讲述印象,就是我们是怎么认识世界的,或者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一种认识。这个对我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H:其实特别的巧,最早我们挑了好几个剧本都是讨论死的,有很多原因,这几个剧本我们都放了一下。在我们的意识里面觉得三个戏都讨论死亡就太重了(第一个指之前的《第二次别离》),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把戏转向了爱情,《旧爱》那个戏特别狠,那种爱跟《爱情的印象》绝对不是一种爱,当然可以说如果我们相信爱情有本质的话,那么这一小撮就是,但是《旧爱》的爱情跟《爱情的印象》的爱情完全是两码事。与其说是讨论爱情,从文学的角度讲,《旧爱》那个剧本其实是通过爱情来讨论另外的事,在特定的跟爱情相关的极端情景下,人能绝望成什么样、在最现实的操作层面上人的反映会是什么样?包括《爱情的印象》排出来之后很可能是通过爱情来讨论印象、真实,当然爱情也很重要。

BQ:《爱情的印象》是张南执导的第一个中国本子,从你的关注点来看,以前很少接触中国的剧本。

N: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刻意的选择,在做导演之前,我们一直是在做剧本的翻译,我们的优势在于翻译剧本,其实这件事情是我们特别喜欢做的,在介绍西方当代戏剧这部分是有很多的空白的,很多外国作品都没有中文译本,那大家怎么去了解这些剧本呢?我觉得这一点上我们特别的有热情,用我们的能力去把这些填补上,哪怕只是一部分。在这些做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巧合,就是觉得把这个剧本翻译出来以后,等着别人去放到舞台上,不如自己去尝试这件事,也有很多人推动我们去做。我做的第一部戏是《伽利略》,那个真的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尝试,但是之后也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把我们选择的剧本按照我们的想象来放到舞台上。我没有想过到底是做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因为我们是从翻译剧本开始的,所以就从外国剧本开始做。

BQ:赵晗一直担任文学顾问的角色,其实是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待舞台呈现是否和文本相关,你如何保持这种客观的距离,不被全剧组的氛围带跑呢?

H: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上的距离。剧组不可能被文本限制住,而我的工作仅限于纸面文本,我作为文学顾问,是没有舞台想象的,每次看到导演、灯光空想就能想出来放到舞台上是什么样,我觉得特别的牛。在这个情况下,我跟有舞台想象的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我觉得你做得再好,但是跟文本没关系,这就不行。一切都得是由文本生发出来的,所以我在这边不断地往里紧,他们在这个里面工作。不是我提一个方案,大家就得听,我就是想让大家说服我,我的依据就是剧本,我觉得能在剧本的基础之上说服我是最好的。

我没有想象力,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我对他们没有那种可以随便来一下的同情心,没有。

N:舞台上的一个戏是非常紧凑的,哪怕是服装上的一个细节或者是舞美上的一个细节,每一笔都有理由,如果只求好看,就会造成戏剧是散的,观众接收不到主体的信息,赵老师会问为什么,我们就去想,有的时候真的想出为什么了,很有意思。灵感是在这个文本里的,我们在这个文本里进行了很长时间,有时候这个文本在我们头脑里变成了一个直觉,那个直觉是有根基的。问为什么的这个过程,对创作者来说特别的重要。

BQ:你们翻译了很多剧本,有些演了,有些没演,在排演之外,是否还想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出版?

H:有机会的话就出。我有时候想,做戏剧文学的翻译,第一要务是为舞台翻译,所以我们俩一直都是在给舞台做,至于出版不出版,有机会出版也好。过去,太多的戏剧文学都偏重书面了,就是做翻译的人不是创作者。除非这个剧作家是品特这个级别的,文本有强大的语境,把每一个字、情绪、语气都想得一清二楚,然后他可以特别强势地在版权合同上写什么也不许改,贝克特的合同就是这么签的。一般的创作者我觉得排练过程还是特别重要的,就是跟演员去磨,脑子里的声音变成实体,有具体的演员去读,让导演感觉顺溜不顺溜。

N:刚才说到我从文学怎么转到做导演,当时第一部戏可能是觉得我想尝试一下,把它按照我们的舞台想象放到剧场里。后来在那个过程中发现,在翻译时无论怎样去想象,进了剧场和演员一工作仍然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之后我们再做翻译的心态就会不一样了,就会承认现在做的是排练之前的文本。不管我们俩在家怎么分角色朗读,到了排练场和演员一起工作还是要改,那个过程不可或缺。所以那个也改变了我们对翻译的看法,不做推敲就把词给翻译出来了,跟可以捕捉到戏剧本身的光彩的翻译方式真的是差得特别远。所以我们的翻译还是以舞台演出为第一的。

他们翻译了他们……

萨拉・鲁尔 (Sarah Ruhl)

生于1974年,美国当代剧作家,代表作有《隔壁房间》、《死人的手机》、《第二次别离》等,曾获苏珊・布莱克本奖、肯尼迪中心最佳剧作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托尼奖最佳剧作提名,并两度获得普利策最佳剧作奖。作品在全美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上演,剧本被翻译为俄文、德文、西班牙文、土耳其文等。

马丁・麦克多纳 (Martin McDonagh)

生于1970年,爱尔兰当代剧作家,代表作《枕头人》、《丽南山的美人》等,《枕头人》自2003年开始在伦敦、纽约与世界各地的演出引起了更大的轰动。曾在2004年获得英国奥利弗最佳戏剧奖、2005年获得美国戏剧评论圈最佳戏剧奖。他编剧并导演的《六发子弹的手枪》获第78届奥斯卡真人短片奖,其编剧并导演的长片《杀手没有假期》获当年奥斯卡及金球奖多项提名。

罗兰・施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

特别的爱作文篇5

[关键词]性别特质;双性化;恋爱关系满意度;性别角色

人格心理学家识别、测量、描述男性和女性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时,形成了传统的性别特质模型的两个假设:第一,假定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的两端;是对立的,个体越趋于某一端就会更少的趋于另一端。第二,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性别模型,心理越健康,适应能力越强;过多的表现女方式的男人和过多表现男方式的女人被认为存在适应问题。

Bem于1974年提出双性化模型,该理论认为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相对独立的特质。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较多的两种特质,或者在一种特质上表现得很明显,或者在两种特质上都表现不明显。该理论认为适应最好的人是双性化的人,只有男性特征或只有女性特征的人缺乏适应能力。

对于这种理论模型的验证,多数研究都支持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的相对独立性,双性化的人可以很好的应付各种情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身心更健康、自尊心更强。一些研究结果则支持男性化特质更具适应性(男性化模型)。

在恋爱的过程中,性别特质作为人格的一个方面对恋爱有着相当的影响。媒体给我们的印象通常是把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描述成最理想的情人。但是根据实际的研究,至少在人们的观念中,双性化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在实际交往的实验中,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最不喜欢他们的交往。考察已婚夫妇婚姻幸福程度显示,幸福感来自女性化特征,即当被试的配偶是女性化的或双性化的,那么夫妻关系较好。为了验证大学生的双性化模型并探讨不同性别特质与恋爱满意度的具体关系。我们进行了该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石家庄市4所高校随机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其中男生46人。女生63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洛克・华莱氏(Lock-Wallace)婚姻(恋爱)关系调适测定该量表由Lock及Wallace于1959年编制,是客观评定亲密关系质量的工具,作为关系满意度的一个指标。包含15个问题,分数从2~158。分数越高,说明关系调适越好,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重测信度为0.59。

1.2.2 性别特质量表 该量表是由John E.Wdhams、RobertC.Satterwhtte、Deborah L.Best于1999年在Sex Roles上发表的《Pancultural gender stereotypes revtsned:the Five FactorModel》中所筛选的关于性别特质的形容词组成。具有跨文化性。量表包括32个形容词,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各占一半。量表采用5点计分,两种特质得分平均分均大于3分者为双性化特质,两种特质得分平均分均小于3分者为未分化特质,男性特质平均分大于3分、女性特质平均分小于3分为男性特质,女性特质平均分大于3分、男性特质平均分小于3分为女性特质。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特质类型的人数分布 双性化特质的人占49.5%,未分化特质的人占11.0%,男性化特质的人占34.9%,女性化特质的人占4.6%。男生和女生在不同性别特质类型上的分布有所不同,男生在男性化特质上分布最多(22.9%),女生则在双性化特质上分布最多(35.8%)。

2.2 不同性别特质类型对恋爱满意度的影响 见附表。

由附表可知,不同性别特质类型的人在恋爱满意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F=12.657,P<0.001)。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双性化特质的人在恋爱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特质(P<0.01)和女性化特质(P<0.01),与男性化特质的差异也达到了边缘显著(P=0.057),男性化特质在恋爱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特质(P<0v01)和女性化特质(P<0.01);女性化特质和未分化特质在恋爱满意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2.3 恋爱满意度同性别特质的具体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满意度与性别特质量表中的32个词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恋爱满意度与独立的、好的领导、坦率直言的、持久的、考虑周全的、创造性的、性感的、有同情心的、亲切的、迷人的、优雅的、心软的、机智的和体谅人的等14个性别特征呈显著正相关,与攻击性的和易激动的2个性格特征呈显著负相关。

3 讨论

3.1 大学生的性别特质类型 首先,本研究发现,男性化和女性化这两种特质不是处于对立的纬度上的,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这验证了性别特质类型的双性化模型。其次,双性化特质的人占到49.5%,而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其总数只占到39.5%。这与1987年在国外所作的研究相比,双性化特质的比例明显增多。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单一遵循性别刻板印象去认可男性化的男孩、女性化的女孩。同时双性化特质作为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使得人们能在各种情境下应付自如,受到更多的认可。第三,女生中双性化特质的人为多数,而男生中仍然是以男性化特质为主。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可以容忍男性化的女孩但却排斥女性化的男孩。使得不同性别特质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分布产生差异。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支持男性化模型认为男性化特质的人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2 不同性别特质类型大学生的恋爱满意度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特质类型的人在恋爱满意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双性化的人因同时具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具有产生亲密感的敏感性、理解力和果断力,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理解别人的感情,对婚姻的满意度最高。

本研究还发现,男性特质的关系满意度高于未分化和女性特质,这一点同以往的研究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仍然赞许男性化特质为适应性强的特质,在恋爱过程中通常以男性为主导,女性为依附。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合我们的文化的,也就会产生较高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证实。

特别的爱作文篇6

关键词:席慕蓉;诗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20

画家是席慕蓉的职业,创作诗歌只是闲暇时的消遣,却不知她最终凭借诗歌开始风靡台湾和大陆。席慕蓉的诗歌带有婉约派的特色,感染力极强,其中她的爱情诗广受追捧,她的诗歌融画于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形式,在当代文坛可谓独树一帜。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脚步急速前进的现代社会,席慕蓉的诗歌是一剂良药,能治愈人们的“心慌症”,让人们学会在美中感悟生活。

一、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自古以来,诗和画是分不开的。著名的画作中都会题上名家诗词,作诗时也会有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初就是对王维诗词的评价。台湾女作家席慕蓉也是一名画家,她在作诗时就习惯用颜色来传达意念,将具体事物抽象化,轻而易举将读者带入她营造的氛围,在诗歌欣赏中同时体会绘画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席慕蓉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源于她画家的特殊身份。诗歌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参与,由于席慕蓉实现了诗与画在灵感上的互通,在诗歌创作时才出现诗中有画的现象。《山路》就是这样一首诗画相融的诗歌,“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在灯下梳我初白的头”“少年的你……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幅由“夏日”“山坡”“新茶”“相思树”“小路”“少年”等多个意象叠加形成的清纯而美丽的图画,在诗中,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青春时期的懵懂和清纯,不仅勾起读者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对未来的美好充满憧憬。诗人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感来写诗,诗画结合、虚实相间。

二、深邃幽远的意境

中国古代的诗歌讲究意境,这是诗歌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没有意境的诗歌只能是平铺直叙,不值得研读。意境是诗人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感受,达到外界与内心合二为一的境界,用简短或是冗长的话语传达丰富的内容。

席慕蓉诗歌中善于传达深邃幽远的意境,如《渡口》“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年华从此停顿……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天涯。”渡口、长亭在古诗中从来都是代表送别的地方,提到渡口就使人产生别离的伤感,离别在即,我们只能握手,从此思念生根、年华停顿,在渡口找到花送你,把我的祝福别在你衣襟上,这些表达都在暗示,即时离别,思念也会随着生命的存在得到延续,甚至思念可以生根。年华从此停顿,暗示着牵挂永世不休不止。席慕蓉在诗歌中把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诗歌的整个结构都与作者表达的情感相协调,深邃悠远的意境传达无遗,读来回味无穷。

三、感伤情调与无悔心情

爱情不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在诗歌等文学创作中也是永恒的主题。席慕蓉善于写爱情诗,而且大多数都带有一种伤感的基调;但是,她又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个无悔的主人公,最后,在她的诗歌中我们感觉到哀而不伤。在《信仰》中,她对何为永恒的爱情做了诠释:爱的本质是生命的单纯与温柔,爱情是生命的源泉,爱情是信仰,诗中六个“我相信”就能体现诗人始终相信爱情,即使错过了也始终无悔。现代的理性社会里,人们很少再相信爱情,但是诗人却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依然存在,诗人说永远相信世上有真诚、无怨、美丽的爱情,如果得到了,诗歌可以为她作证;如果得不到,就让它永远存在诗歌里,这就是诗人对真正爱情的一种执着。

席慕蓉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感染了无数读者,不管是讲述生命的悲欢离合还是爱情的聚散,她的诗歌中都体现了一种超功利,给我们一种“娓娓道来”的慢节奏感,让生活在如今迷茫、浮躁的社会中的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王仁凤.浅析席慕蓉的爱情诗[J].北方文学,2011,(6):60-61.

特别的爱作文篇7

关键词:观察细致 积累素材 描写 逼真 动物 喜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95-0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喜欢动物。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作家笔下的动物是那样栩栩如生。不同的动物的外形、动作、姿态、叫声都让你迷恋、让你喜爱。这次习作是要求如何围绕“喜爱”,把动物写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写前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见过许多动物,有的还喂养过动物,然而一动笔写某种动物,往往就不生动、具体,关键是没有仔细观察。因此,在写作前要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进行仔细观察。要注意观察某种动物,你喜爱在什么地方?外形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独特的生活习性。观察时,要注意调动各种器官。如用眼睛仔细观察,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耳朵听一听等。例如观察“穿山甲”,要抓住“小嘴、长舌、大尾巴、鳞片、全身乌黑发亮”的外形特点来观察,同时抓住“穿山甲用舌头来舔吃鳞片中收集的蚂蚁”的生活习性,突出穿山甲聪明、机灵。只有认真观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 抓住特点,写活动物

2.1把握外形特点

动物的外形特点,包括形状(头部、身躯、四肢……)、颜色(皮毛的色彩)等;头部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胡须等方面。请看一位学生写的“金丝熊”的外形,抓住头(尖尖的像老鼠)、身躯(肥胖)、尾巴(短小)、颜色(金黄)、绒毛(闪闪发光)等特点写得栩栩如生。

2.2抓住动物最突出的特点

有的动物特别机灵,有的动物特别忠诚,有的动物特别滑稽,有的动物特别调皮……抓住小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一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例如《白鹅》一文,作者抓住了鹅的“高傲”这一特点,围绕着“高傲” 写了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来写;《猫》一课,作者抓住了猫“古怪”这一特性进行描写。这样写使人有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之感。

3 观察有序,条理清楚

写喜欢的一种动物,先要认真观察它的外形、动作、活动的特点;再按照整体到局部,或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例如《翠鸟》一课,作者按照“外形、活动特点、捕鱼、住处”的顺序;观察它的外形按照从“头上、背上、腹部”的顺序;观察它的活动特点按照“鸣声――爱贴着水面疾飞――捕鱼”的顺序。由于观察有序,所以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 突出习性,加深印象

动物的习性包括吃、行、住、宿等方面,每种动物都不相同。如猫头鹰夜间在野外捕老鼠,牛会反刍,燕子含泥垒窝等。只有突出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把动物写得生动、形象。如《金丝熊》的片断:“冬天,金丝熊特别怕冷。我把棉花放进‘小屋’里,它会把棉花撕碎后搭成窝,留个小洞当‘门’。当它吃饱后就钻进窝里,再把‘门’封上呼呼睡觉,把自己隐蔽得无影无踪。”这段话抓住金丝熊“冬天特别怕冷,自己用棉花做窝”的生活习性来写,还巧用“撕碎、留、搭、钻进、睡觉”等动词,把金丝熊写得活灵活现。

5 围绕中心句,写得生动具体

写动物可先点出中心词或中心句,再围绕中心词或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这样使习作显得中心突出,又有条不紊。例如《猫》一课,“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用身子蹭你的腿,用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略各异,变化多端。”这段话是围绕着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中心句来写的,突出了猫的温柔可亲,条理又很清楚。

6 重点突出,体现特征

观察描写喜欢的一种动物,重点是观察这种动物与其它动物不同的特征。例如描写猫头鹰的头和耳朵像猫,眼睛像宝石,嘴像钩子,形状像鹰,所以叫猫头鹰;作者对翠鸟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用视觉观赏它的体形美和颜色美;用听觉闻到“清脆”的鸣声。同时还走访了老渔翁,了解了它的住处。作者观察翠鸟的活动特点时,重点是观察了它的捉鱼,特别是写了“我”亲眼看见捉鱼的一系列动作,具体表现了它捉鱼的动作敏捷。

7 多听声音,描写逼真

要把动物的文章描写得生动、逼真,还要巧用摹声词,把某种动物描写得栩如生。你们平时要多听听动物叫声,如狗叫“汪汪”, 猫叫“喵喵”,公鸡啼“喔喔”, 鸟儿“叽叽喳喳”的呜叫……例如一位学生在《观看动物摹声大赛》中,这样写:“暑假的一天,我到福州森林公园观看了动物摹声大奖赛,你听:马登台发出‘嗒嗒嗒’的马蹄声;山羊张着嘴巴‘咩咩’叫;公鸡‘喔喔’地啼;最有趣的是八哥鸟一会儿学人‘呜呜’的哭声,一会儿又学人‘咯咯咯’的笑声,引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这段话把动物的摹声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读了朗朗上口,听起妙趣横生。

8 动静结合,突出特点

动物中,鸟是活泼可爱的,喜爱飞翔,爱跳上跳下。要写好某种小鸟的可爱,还要巧妙地描写它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例如《翠鸟》一文,用“轻轻地停在苇杆上”写了翠鸟的静态;用“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等待”写了“动”前之“静”;用“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的一系列动作写了它的动态,用“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动态,进一步衬托翠鸟捉鱼动作的迅速、敏捷。由于动静结合,把翠鸟捉鱼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9 喜爱思念,倾注感情

特别的爱作文篇8

西蒙娜・德・波伏娃原名珍・马丽・柏特朗・波伏娃,1908年1月9日,她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5岁起接受良好的传统教育,并在学校中始终保持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她的父亲经常对她说:“你有一个男人的头脑。”

父亲期望她考入享有最高声誉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晋升到高人一筹的法国精英阶层,这种压力让她陷入一种矛盾和精神折磨之中――方面推动她时刻努力地进行思想创造;另一方面,“女性”这个身份又让她总是处于一个被区别对待的位置上。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使她时时怀抱强烈的创造奇迹的理想,为她与生俱来的原初才华增添了额外的神奇力量。

波伏娃从14岁那年就首次显示独立思考的精神,开始怀疑传统的,她自行宣布不再信仰任何神,也不再推崇任何权威。在波伏娃的《青年时代的笔记》中,她强调自己从懂事的时候起,就意识到必须靠自身的决定来做一个真正的自身。在《一位守规矩女孩的回忆录》中,波伏娃更明确地表示:“如果说过去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女教师的话,那是因为我当时幻想让我自己真正完成我自身的事业和我自身的生活目标;而现在,我认为文学使我有可能实现我的这个愿望。文学给我保证了一种能够补偿已经失去的永恒的不朽性。从此,再也不存在能够使我爱戴的神……”

才华横溢的波伏娃在15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国高中毕业的“业士”文凭,并同时取得文学、古希腊文、古拉丁语、哲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高等学校考取资格”。当她17岁的时,她已经决定终生献身于哲学研究,当年,她同时考取巴黎大学哲学系和天主教圣玛丽学院文学系。

从19岁起,波伏娃就开始投入了写作和哲学研究,并在后来写出了《第二性》这样一部女性主义的伟大著作。遗憾的是,她在生前从未被承认是哲学家,因为她那部在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过于超前,只能被误解而不能被接受。终于,在她逝世的百年之后,她才被重新定位,她也被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

波伏娃曾经说过:“作为爱和被爱的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体。”而她在与萨特之间那段特立独行的爱情里,也是这样做的――波伏娃并不计较萨特忠诚却不专一的态度,她自己也游走在两性之间。在没有婚姻的约束下,波伏娃与萨特上演了一段长达51年的爱情游戏。

特立独行的爱情

1929年是波伏娃生命的转折点,这一年夏天,在巴黎大学积极准备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时候,她与萨特的奇遇,扭转了她的生活方向。波伏娃在《一位守规矩的女孩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在8月初离开他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他从此将永远不会从我的生命中走脱出去。”

1929年暑假,考试结束后,萨特预感到不久后就要服兵役,两人面临着分离。而伏波娃下定决心要与萨特在一起,于是她向萨特坦诚了自己与表哥的一段不伦之恋,并表示自己将与表哥彻底断绝来往,与萨特结下终身之盟。

萨特与波伏娃像所有热恋中的人一样,狂热而执着。眼看着萨特应征入伍的通知单所规定的报到日期逼近,波伏娃更是寸步不离萨特。她写道:“我们在早晨会面,我们直到很晚才分手。我们穿过巴黎不停地散步,一直继续我们的谈话――谈到我们的事,我们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即将写的书……”

有一天,萨特迫不及待地向波伏娃提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爱情盟约”:两个人保持最亲近的关系,“永远做到无话不谈,坦诚相见,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仅不得欺骗对方,而且要不加掩饰地说出一切。”这个“盟约”,实际上是萨特与波伏娃两人之间处理爱情和两性关系的特殊的游戏规则。这个盟约在恋人之间听起来似乎完全不可思议,“我们两人的爱情高于一切,可是这一段爱情却不能阻止我们分别去开启别的感情。”可是他们两人却都守住了这条盟约,并在这条盟约下厮守了51年。或许让他们相守一生的重要条件便是盟约中的一句:“双方都不应该说谎,永远挚爱对方。”

萨特从一开始就对波伏娃声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别的女人所不能代替的最亲近的、永不结婚的爱情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别干预他同别的女人的事情,要相信他即使在同别的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仍然爱波伏娃。萨特曾经在他的笔记本上写道:“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爱和被爱;最使我着迷的事情,就是引诱的活动。”

至于波伏娃,他对萨特的性格是很清楚的。她说:“萨特不愿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职责,他喜欢与女人们在一起,他认为这些女人与男人相比不那么狡猾。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

其实波伏娃和萨特一样,在萨特之外,同时维持着奇特的“双性恋”。一方面她沉醉于与其他男性的交往之中,另一方面她又有自己的“女情人”,并且与她的女情人们享受着特殊的感情与感觉。然而她一生中最挚爱的仍然是萨特,他们之间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彼此精神的依靠。她曾在《别了,萨特》中对萨特说:“这是我的第一本,无疑也是唯――本在付梓之前你没有读过的书。”

她与萨特之间,彼此照亮了对方的生活,当一方熄灭时,另一方也在一瞬间黯淡。

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

波伏娃是女性独立自主的先锋代表式人物,她追求独立而自由的生活,她认为活着,就应该享受生命所赐予的一切。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我想要的是生活的一切。”

她所追求的爱情从来不受制于任何条件,包括性别和世俗。1931年,波伏娃到马赛教书,萨特则到勒哈佛尔任教。这期间,一个名叫奥尔嘉的女子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这段三角关系虽然很短暂,但波伏娃因此写了《不速之客》。甚至在波伏娃和萨特合葬时,仍然戴着一枚其他异性送的戒指。

直至波伏娃已经年逾五旬,特立独行的生活作风依旧没有改变。1952年夏,波伏娃到美国出差,住在她的美国作家情人内尔森・阿尔格伦家里。在那里,她留下了一张震惊世界的照片。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照片拍摄者阿特・谢仍然记得当时的细节,他说:“波伏娃正在浴室更衣沐浴,却让房门大开,我偷偷摸出了相机,听见我按快门,她转过身来,笑嗔道:‘坏男孩!’她没有生气,她和内尔森一样十分开放。”这张照片被永远地留了下来――照片上,这位20世纪法兰西的文化偶像背对着镜头,在浴室镜前自顾倩影。这张照片在她去世后才被公开,当时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

上一篇:辞职书表格范文 下一篇:大人的烦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