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17 21:19:30

比例的意义篇1

执教: 陈丽荣     指导: 陈  慧    何村平   2017.3.1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什么叫做比?如何求比值?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     求比值

12∶16               10∶6            4.5∶2.7      34∶18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导学目标:

1.两个比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成比例?

(二)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断诊断

1.(                                    )叫做比例。

2.求比值并填空:

因为4.5:2.5=(     ) 9:5=(      ) ,所以4.5:2.5和

9:5可以组成(          ),即可以写成(                          )或(                       )。

3.要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要看这两个比的(                      ) 。

4.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 : 14  和  6 : 12                       13 : 14和16 : 18

5 : 7  和  1 : 14                        0.4 : 1.6  和  3 : 12

四、展示交流

1.写出比值是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2.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 : 6 = 4.6 : (   )    6.3 : (    ) = 5 : 9   (   ) : = 3 : 32  45 : 7.5 = (    ) : 23

五、归纳总结

比例的意义篇2

教科书32~3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复习导入

什么叫做比?

在我们人体上就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双臂平伸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作用可大啦!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能估计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这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板书课题

二、教学实施

课件出示课本32页的四幅图:

1.谁能具体说一说这四幅图的内容?

2.找一找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师:对,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我国和尊严的象征,它已经高高地飘扬在联合国总部的广场上,显示了中国的强大。

3.出示四组国旗的数据。

4.根据这些数据,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吗?并求出比值。

(2)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3)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6.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比来组成比例?(生讨论并汇报)

7.完成做一做。

8.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看课本第34页,结合自学提示自学这部分内容。

自学提示:

(1)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叫比例的外项、内项?

(2)在比例2.4∶1.6=60∶40里,两个外项的积是多少?两个内项的积是多少?这两个乘积有什么关系?

(3)用自己的话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9.生汇报

10.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这个比例的外项是那两个数?内项呢?内项乘内项怎样乘?外项乘外项怎样乘?

11.完成第34页做一做。

三、自主测评

1.课本第36页23题。

2.课本第37页56题。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比例的意义篇3

比例尺的意义

知识梳理

仔细观察下列图形,说出下面比例尺表示的意义。

比例尺1:4

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的4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倍。

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5米。

1.

比例尺的意义

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放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

比例尺的关系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例如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它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60000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3.

比例尺的书写格式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即比例尺1:6000000也可以写成。

为了方便,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这是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计量单位。

比例尺的分类:

1.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用数字形式表示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就是数值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关系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中的比例尺,就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25千米。该比例尺可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25千米=1厘米︰2500000厘米=1︰2500000。

2.

根据图上距离是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比例尺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缩小比例尺:在绘图时,有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再在纸上画出来,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比例尺就是缩小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写成带比号的形式时,前项一般化简为1;若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一般化简为1。

(2)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由于零件比较小,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后画在图纸上,这样的比例尺就是放大比例尺。通常将放大比例尺的后项写成1。

例题1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18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光明小学离育才路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解答过程:(1)18cm:3cm=

6:1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6:1。

(2)1.5千米=150000厘米

2:150000=1:75000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75000。

故答案为:(1)6:1

(2)1:75000

技巧点拨: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求比例尺时用图上距离做前项,实际距离做后项,得出的比例尺没有单位。

例题2

把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多少?

解答过程:这个线段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40千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厘米︰40千米

=1厘米:4000000厘米

=1:4000000

答: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4000000。

技巧点拨:根据线段比例尺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统一单位后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形式。

例题3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5000000,请将它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解答过程:比例尺是1︰15000000,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0千米。

用线段比例尺表示为

技巧点拨: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关卡一

神笔填空

1.

常见的比例尺一般有两类:(

)比例尺和(

)比例尺。

2.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图上1厘米也就是实际的(

)米。

3.

当比例尺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将实际(

);当比例尺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将实际(

)。

关卡二

精挑细选

1.

设计师画图时,想把手机零件放大到原来的30倍,则画图时选用的比例尺是(

)。

A.

1:30

B.

30:1

C.

1:300

2.

如果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地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3.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

一定大于

B.

一定小于

C.

一定等于

D.

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关卡三

包公断案

1.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400米的距离,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2.

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

3.

比例尺的后项不能为1。

关卡四

计算我最棒

上海到北京全程约14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中两城间的距离是2厘米,你会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答案

关卡一

神笔填空

1.

数值

线段

2.

1:50000

500

3.

放大

缩小

关卡二

精挑细选

1.

B

2.

A

3.

D

关卡三

包公断案

1.

×

2.

3.

×

关卡四

计算我最棒

2厘米:1400千米

=2:140000000

=1:70000000

比例的意义篇4

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总复习 教学要求: (一)授内容的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 的体积。 (2) 填写统计表,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表,会依据统计 表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图,会依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回答或提出一些问题。 (3)理解比的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 (二)总复习单元的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 的数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会依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升入初中,顺利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共9课时 1、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3课时 2、圆柱的体积……………………………………………………2课时 3、圆锥的体积……………………………………………………2课时 4、复习……………………………………………………………2课时 二、统计初步知识……………………………………………共11课时 1、统计表…………………………………………………………3课时 2、统计图…………………………………………………………6课时 3、复习……………………………………………………………2课时 三、比和比例…………………………………………………共20课时 1、比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2、按比分配………………………………………………………2课时 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 4、比例尺…………………………………………………………2课时 5、正比例…………………………………………………………3课时 6、反比例…………………………………………………………3课时 7、应用题…………………………………………………………3课时 8、复习……………………………………………………………2课时 四、总复习……………………………………………………共30课时 进度按排: 2004年2月16日---2月20日 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2004年2月23日---2月27日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2004年3月1日---3月5日 第一单元复习考试、统计表 2004年3月8日---3月12日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004年3月15日---3月19日 第二单元复习考试 2004年3月22日---3月26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分配 2004年3月29日---4月2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 2004年4月5日---4月9日 正比例、反比例 2004年4月12日---4月16日 反比例、应用题 2004年4月19日---4月23日 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2004年4月26日---4月30日 复习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 2004年5月10日---5月14日 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 2004年5月17日---5月21日 分数和百分数、量与计量 2004年5月24日---5月28日 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 2004年5月31日---6月4日 统计的初步知识、比和比例 2004年6月7日---6月11日 毕业考试  

比例的意义篇5

关键词:感悟文本;领会意图;用好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85-1

教材是一些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著的,都是经典。对于教材,我们要摒弃这样两种极端的认识:一是照搬教材,按部就班,有一个例题讲一个例题,有几道习题练几道习题;一种是任意修改教材,把教材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弃用教材,另起炉灶。我们应用心感悟数学文本,透过数学文字、图像和图表,领悟编者意图,从而达到用好教材的目的。下面笔者通过自己的几个实践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 分数除法的意义消失了吗?

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数除法中,安排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三部分来学习。这三部分的教学目标中均有“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教材一直未出现除法意义的概括,似乎分数除法的意义不在教学范围之内。该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呢?在认真解读教材、感悟文本之后,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教材从例题中就充分体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例1的平均分,例2、例3的总量中包含几个每份量,例4中还隐含着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这些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涵盖了除法意义的所有内涵,只是用分数来丰富了除法意义的外延,这样除法的意义不再仅仅是概括成“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了,而是让学生在多样的实际问题中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其次在例题的教学中,当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如看图、知识迁移知道分数除法算式的答案后,我引导学生验证这一方法的正确性时,学生一下子想到用乘法来检验,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乘除法的互逆性,感悟除法的意义。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分数除法意义有更深刻的体会,教材还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书中有一题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在计算对比中体会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教材虽然没有明确呈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但分数除法的意义却隐含在数学文本中,需要教者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心去感悟。

案例二 为什么放在这里教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苏教版中新增的内容,这一内容被放在比例这一单元的开始进行教学。在上这节课前,我疑惑:为什么将这一内容放在本单元教学?放大或缩小的比又为何将原来图形的边的长度作为后项而不作为前项呢?在这一单元教学完成后,我对此有了更多的认识。

1.数形结合,使比例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扎实

按传统的理解,比例的知识是建立在比的基础上的,而新教材中通过两幅形状没有变,大小变了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对应边的比是相等的,自然引出比例的概念,从而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为后面学习成比例的量打下基础。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变与不变。

2.前后联系,与比例尺内容相统一

在学习比例尺时,学生发现比例尺有扩大和缩小之分。该如何区分呢?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可以发现当比例尺的比值小于1,就是把实际距离缩小画在图上,这与把图形按一个比放大和缩小是相统一的,现在的长度、原来的长度就相当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一个图形是把原来图形按几比几变化而来的,应把原来图形的长度作比的后项,同样在表示比例尺时,要将变换后的距离作前项,原来的距离作后项,两者融会贯通。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说明我们钻研教材时,不是简单地读教材中的文字、图像、图表,而是要通过这些文本跟编者进行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用好教材,生成精彩!

案例三 教材为学生提供方格纸,有这个必要吗?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这一单元三部分内容在探究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教材均准备了方格纸的相应图形,让学生剪下,通过操作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再填写表格:

然后出示讨论题由学生小组讨论。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有关的操作,在讨论部分,往往抛开操作的图形,而仅仅根据表中的数据发现底、高、面积的对应关系,虽然这样能推导出公式,但总感觉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印象不深,也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后两部分教学中,我舍去教材中的操作材料,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制三角形,在操作中发现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种对应是学生直观体验到的,从而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真正的理解。当然书中表格可在公式推出后,让学生再填写验证。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不为教材所束缚,而是从学生出发,在钻研教材、对话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比例的意义篇6

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总复习

教学要求:

(一)授内容的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

的体积。

(2)填写统计表,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表,会依据统计

表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图,会依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回答或提出一些问题。

(3)理解比的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

(二)总复习单元的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会依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升入初中,顺利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共9课时

1、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3课时

2、圆柱的体积............................................................2课时,

3、圆锥的体积2课时

4、复习.....................................................................2课时

二、统计初步知识……………………………………………共11课时

1、统计表..................................................................3课时

2、统计图..................................................................6课时

3、复习.....................................................................2课时

三、比和比例…………………………………………………共20课时

1、比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2、按比分配.......................................2课时

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

4、比例尺..........................................2课时

5、正比例............................................3课时

6、反比例............................................3课时

7、应用题............................................3课时

8、复习......................................2课时

四、总复习……………………………………………………共30课时

进度安排:

2004年2月21日---2月25日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2004年2月26日---2月30日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2004年3月1日---3月7日第一单元复习考试、统计表

2004年3月8日---3月12日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004年3月15日---3月19日第二单元复习考试

2004年3月22日---3月26日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分配

2004年3月29日---4月2日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

2004年4月5日---4月9日正比例、反比例

2004年4月12日---4月16日反比例、应用题

2004年4月19日---4月23日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2004年4月26日---4月30日复习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

2004年5月10日---5月14日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

2004年5月17日---5月21日分数和百分数、量与计量

2004年5月24日---5月28日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

2004年5月31日---6月4日统计的初步知识、比和比例

2004年6月7日---6月11日毕业考试

比例的意义篇7

【摘要】 目的 了解重症肺炎时肾脏损伤的情况,探讨重症肺炎并肾脏损伤的敏感监测指标。方法 监测209例重症肺炎患儿尿量、水肿、血压、尿常规,抽血测定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电解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等,并于同期根据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进行危重病例评分。结果 209例重症肺炎患儿中,26例(12.44%)患儿BUN升高(>8.20mmol/L),12例(5.74%)患儿Cr升高(>120μmol/L),85例(68.55%)患儿β2-MG升高(>3mg/L),26例BUN升高患儿中,24例(92.30%)患儿β2-MG升高,而12例Cr升高患儿都合并β2-MG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β2-MG与BUN相关不明显,β2-MG与Cr正相关(r=0.302,P=0.01);69例(63.30%)患儿病程中出现尿量减少,47例(22.49%)出现水肿,31例(12.44%)出现血压改变(26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13例(6.22%)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2例(0.96%)出现肾衰竭。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微循环障碍等器官功能障碍时血β2-MG升高,Cr在并发休克时有统计学意义,BUN均无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患儿根据国际儿科脓毒症定义会议标准分为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三组比较, β2-MG、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比较,β2-MG、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比较,β2-MG、CRP、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β2-MG、Cr与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r=-0.347、-0.326,P

【关键词】 重症肺炎;肾脏损伤;β2-微球蛋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renal injury of severe pneumonia and explore sensitive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renal injury. Methods Urinary output, edema and blood pressure of the 209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monitored.And β2-microglobulin (β2-MG),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creatinine (Cr), electrolyte, procalcitonin (PCT),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blood and blood gas analysis and so on were detected. And we also performed critical illness score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standard in the same term. Results BUN of 26 cases(12.44%) increased(>8.20mmol/L),Cr of 12 cases(5.74%) increased(>120μmol/L),β2-MG of 85 cases(68.55%) increased(>3mg/L) in 209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24 cases(92.30%) complicated with β2-MG increased and 12 cases with increased Cr allcomplicated with β2-MG increased in 26 cases with increased BUN.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β2-MG had not obvious correlation to BUN but β2-M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Cr (r=0.302, P=0.01); Decreased urine output appeared in 69 cases (63.30%). Edema appeared in 47 cases (22.49%) .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ppeared in 31 cases (12.44%) (26 cases of hypotension ,5 cases of hypertension).Routine urine tests of 13 cases (6.22%) were abnormal with protein positive. Two cases (0.96%) developed into renal failure.When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heart failure, shock, microcirculation disturbance and other organ dysfunction,β2-MG in blood increase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Cr when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shock an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BU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sepsis's indefinition in pediatric,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pided into 3 groups including non-sepsis, sepsis and severe sepsis groups. Comparing 3 groups,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s of β2-MG an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CRP.β2-MG and CR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PC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non-sepsis to sepsis group;Comparing severe sepsis and non-sepsis and sepsis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β2-MG, CRP and PCT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β2-MG and Cr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critical illness score (r=-0.347, -0.326,P

[Key words] severe pneumonia; renal injury; β2-MG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危重病,是引起儿童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对于重症肺炎的肾脏损伤有一些零散报道,尚缺乏系统观察。本文拟通过对2006年10月—2007年4月收住我院ICU的重症肺炎患儿肾脏相关指标进行观察,了解重症肺炎时肾脏损伤的情况,探讨重症肺炎并肾脏损伤的敏感监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4月收入我院PICU的重症肺炎患儿209例,男141 例,女68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5.3个月;209例重症肺炎中,162例并发呼吸衰竭,103例并发心力衰竭,29例并发中毒性脑病,25例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20例并发休克,14例并发微循环障碍,101例并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肺炎诊断依据:参考1989年大连会议制定的标准和卫生部制定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以及英国胸科学会的重症肺炎的标准[1]:(1)发热,体温>38.5℃,全身中毒症状重,或有超高热。(2)呼吸极度困难,发绀明显,肺部啰音密集或有肺实变体征,X线示片状阴影。(3)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微循环障碍、休克任一项者。(4)并有脓胸、脓气胸或(和)败血症、中毒性肠麻痹。(5)有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其中(1)、(2)项为必备条件,加上(3)、(4)、(5)项中任一项即诊断为重症肺炎。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监测尿量、水肿、血压情况以及查尿常规,入院时即抽血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肝功能、电解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等,并于入院当天根据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进行危重病例评分[2]。 PCT检测采用BRAHMS快速半定量法(PCT-Q)测定,将受检血清PCT按浓度分四组:PCT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比较采用t、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重症肺炎时肾脏相关监测指标的变化 209例重症肺炎患儿中,26例(12.44%)患儿BUN升高(>8.20mmol/L),12例(5.74%)患儿Cr升高(>120μmol/L),85例(68.55%)患儿β2-MG升高(>3mg/L);26例BUN升高患儿中,24例(92.30%)患儿β2-MG升高,而12例Cr升高患儿都合并β2-MG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β2-MG与BUN相关不明显,β2-MG与Cr正相关(r=0.302,P=0.01);69例(63.30%)患儿病程中出现尿量减少,47例(22.49%)出现水肿,31例(12.44%)出现血压改变(26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13例(6.22%)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2例(0.96%)出现肾衰竭。

2.2 重症肺炎并不同器官功能衰竭时β2-MG、BUN、Cr的变化

2.2.1 重症肺炎并发心衰时β2-MG、BUN、Cr的变化 将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心衰分为两组,两组比较,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重症肺炎并心衰组与无心衰组血β2-MG、BUN、Cr的比较 (M,Q或〖x〗±s)

2.2.2 重症肺炎并发休克时β2-MG、BUN、Cr的变化 将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合并休克分为两组,两组比较,β2-MG、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重症肺炎并休克组与无休克组血β2-MG、BUN、Cr的比较 (M,Q 或〖x〗±s)

2.2.3 重症肺炎并发呼衰时β2-MG、BUN、Cr的变化 将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呼衰分为两组,两组比较,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重症肺炎并呼衰组与无呼衰组血β2-MG、BUN、Cr的比较 (M,Q 或〖x〗±s)

2.2.4 重症肺炎并发微循环障碍时β2-MG、BUN、Cr的变化 将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微循环障碍分为两组,两组比较,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表4 重症肺炎并微循环障碍组时血β2-MG、BUN、Cr的变化 (M,Q 或〖x〗±s)

2.2.5 重症肺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时β2-MG、BUN、Cr的变化 将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分为两组,两组比较,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表5 重症肺炎并胃肠功能障碍时血β2-MG、BUN、Cr (M,Q 或〖x〗±s)

2.2.6 重症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时β2-MG、BUN、Cr的变化 将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合并中毒性脑病分为两组,两组比较,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表6 重症肺炎并中毒性脑病时血β2-MG、BUN、Cr (M,Q 或〖x〗±s)

2.3 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时β2-MG、CRP、PCT的变化 将重症肺炎患儿根据国际儿科脓毒症定义会议标准[3,4]分为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三组比较,β2-MG、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比较,β2-MG、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比较,β2-MG、CRP、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表7 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时β2-MG、CRP、PCT的变化 (M,Q 或

2.4 β2-MG、BUN、Cr与重症肺炎患儿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4.1 β2-MG、BUN、Cr与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β2-MG、Cr与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r=-0.347、-0.326,P

2.4.2 β2-MG、BUN、Cr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关系 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治愈组和未愈/死亡组,两组比较,β2-MG、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8。表8 不同转归β2-MG比较 (M,Q 或

3 讨论

重症肺炎时,缺氧、感染、内毒素及内毒素样物质等多种因素可导致肺及肺外器官功能障碍,以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较常见,肾衰竭报道少。但有学者对166例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进行了病理分析发现肾小管混浊肿胀24例,水肿13例,瘀血18例,灶性出血2例,髓质出血3例,肾小管退行性变2例[5],另有学者通过对28例重症肺炎的尸检证实,全身7个系统均发生明显损害,其中又以肾脏损害最严重[6],说明重症肺炎时确实存在肾脏损伤,且是重症肺炎的死亡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发现部分重症肺炎患儿确实存在肾脏受损,表现为少尿、水肿、血压改变、尿蛋白阳性,甚至BUN、Cr升高,但仅有2例(0.96%)达到肾衰竭诊断标准。目前急性肾损伤主要依靠肌酐和尿量改变作为诊断依据[7],但因尿量受循环血量、入水量等影响,而肌酐只有当GFR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Scr浓度才会明显上升,亦非早期诊断指标[8],因而单纯根据尿量、血清肌酐值的变化来监测和诊断肾脏损伤是不及时的[9]。血β2-MG是一种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量为11800的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质,为细胞膜上完整组织相溶性抗原HLA的一部分,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其他细胞均含有β2-MG。由于分子量小,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其中99.9%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和分解代谢,故β2-MG与GFR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血β2-MG含量增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10]。本研究发现,重症肺炎时,血β2-MG增高的异常率明显高于BUN、Cr增高的异常率,提示大部分患者在BUN、Cr还没改变时,血β2-MG已出现异常升高,且β2-MG与Cr正相关,Cr升高患儿都合并β2-MG升高,说明β2-MG与血BUN、Cr一样能反应肾功能损害,能更早期的反应肾功能的变化,是反应重症肺炎时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11]。同时发现重症肺炎在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微循环障碍、休克时,β2-MG升高,说明低氧血症、循环灌注不足是引起重症肺炎肾脏损伤的原因。目前认为,除细菌、毒素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重症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全身炎症反应可使机体各器官包括肾脏受累。但我们的研究发现,重症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时,β2-MG升高明显,高于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而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此两组患儿危重程度一致,说明血β2-MG升高能反应重症肺炎患儿危重程度,但不能说明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关,是否因为目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能囊括所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例有待进一步研究。血β2-MG与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且重症肺炎并严重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未愈/死亡组血β2-MG高于好转/治愈组,说明β2-MG升高能提示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预后。也就是说,肾脏损伤,影响机体代谢和排泄,不利于重症肺炎患儿康复。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一个由轻到重、由功能受损到完全衰竭连续发展的病理过程, 如能早期识别并加以阻断, 则可降低其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of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BTS guidelines for th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hood. Thorax, 2002,57(Suppl 1):1-24.

2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0-291.

3 樊寻梅,武志远.国际儿科脓毒症定义会议介绍.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618-620.

4 Goldstein B,Giroir B,Randolph A.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epsis consensus conference: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dysfunction in pediatrics. 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1):2-8.

5 韦俊,赵秀云.小儿重症肺炎与多器官功能衰竭(附166例临床病理分析),陕西医学杂志,1999,23(3):147-149.

6 穆亚平,王雪萍,孟宪贞,等.重症肺炎对肾功能的影响.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26.

7 Rabb H.Imznune Modula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J Am Soc Nephrol,2006,17:604-606.

8 易著文.小儿肾脏临床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0.

9 Trof RJ,Di Magglo F,Leemreis J,et al.Biomarkers of acute renal injury and renal failure.Shock,2006,26(3):245-253.

10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97.

比例的意义篇8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材分析:

正比例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提供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知道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正比例的一个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这个内容是有个初步的接触。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根据文字叙述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特别是学生对学过的数量关系不熟悉时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三)情境三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这两个表格中的变化情况与上两题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四)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1. 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 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3.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4. 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5. 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二、巩固练习。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说说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正比例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定)

上一篇:秋之恋范文 下一篇:民族大联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