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高考班范文

时间:2023-10-11 09:11:40

最牛高考班

最牛高考班篇1

在班主任的队伍中,汪晓风绝对是个新人,因为她在去年才开始带高三毕业班。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班主任,今年海南省文科前10名,她们班就占了6个,并且囊括文科前5名。

普通班级成为“明星班”

今年6月26日晚上10点多,汪晓风吃完饭,打一辆出租车,往学校方向奔去。当晚高考成绩公布。

由于查分系统忙,等到凌晨两点,她才一个个打通电话,得到喜讯。得知全省前十占了六名,汪晓风直言“撞彩”了。

对于记者“高三以后把尖子生编在了一个班”的猜测,汪晓风解释,学校只有一个理科实验班。她所带的高三(20)班是高二分班组建的,是按成绩平均分配的普通班。班上65名同学有近一半英语和语文底子薄。“并非个个都是尖子”。

和学生创办语文工作室

更多时候,汪晓风像一个社会工作者,她常常思索孩子成长背后的家庭力量。

汪晓风很喜欢和学生聊天,将自身的经历与学生分享,用身边朋友的故事,甚至编一个故事来开导学生,成了她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法宝。

2002年,她到海南中学的第一年,就给学生出文集,鼓励和带动学生创作;第二年,出了个光盘,收了学生的千多篇文章;第三年,她觉得应更上一个台阶,于是创办了“语文工作室”,每周一通过网站,在线与同学进行交流。这一招开了中学教育之先河。

“学生,给了我进取创新的热情。”她说。

“你们一直在进步”

汪晓风就是能“哄人”,天天都是“甜言蜜语”,把学生和家长都哄得特别高兴。她对学生说:“你的英语口语非常地道”、“你听写公式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你的作文,用语越来越讲究”……

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一直在进步。这种自豪感能让学生更有信心。汪晓风善于运用心理学,她说自己要表扬某个同学的时候,经常是冷不丁来一下,而且一般都不看学生的眼睛,点到为止。这种战术能让学生激动得心里“怦怦”直跳。她“哄”家长的本事更高明。她经常打电话向家长报喜:“你的孩子今天的课文背诵很有进步。”

将心情垃圾变成能量

对于教师,汪晓风有两个定义:一是演员,一是服务员。教师一定要有演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像服务员一样,无条件地让学生、家长满意。

汪晓风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倾诉。有时小姑娘情窦初开,喜欢某班的某某都会跟她讲。她就会问“走到哪一步了”,然后再提醒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汪晓风认识自己的工作:“我只是在尊重与接纳所有学生。很多人觉得当学生的心情垃圾筒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我却从未因此感到烦恼,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的‘功力’够高,就能将垃圾变成能量还给学生。”

“学习就跟谈恋爱一样!”

汪晓风鼓励学生:“学习就跟谈恋爱一样的!一是脸皮要厚;二要讲究技巧。我呢,就是那个媒婆。”

平时给学生发些复习资料,她喜欢在学生签名处画上一个笑脸,并且印上一行字:“圣诞大礼包,狂情大派送!”“MissWang呕心沥血之作。”诸如此类。

汪晓风说,每个老师的个性不同,所以跟学生的交流方式也不相同。她喜欢在察言观色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喜好。“这种感觉就像谈恋爱,师生刚刚认识的几个星期是最兴奋的,但往后的3年时间,就需要我们去细心维护了。”教书13年,带过两届毕业班,她的每场“恋爱”都情深义重,不仅学生觉得跟她有“缘分”,家长也时时对她“牵挂”。智商高,但情商更高。这就是汪晓风成为一名“牛师”的资本。

最牛班级

陈标志 易建阳

58名学生考上一本A段

文昌市民潘在平带着一大摞照片来到报社,想给记者讲一讲他们那里一所中学的“最牛班级”。

“我没有经过学校的同意,自作主张来海口的。”潘在平说,“我女儿也在那个班级,这次高考考了826分,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了。”坐在报社会客厅的沙发上,潘在平一脸喜悦。

潘在平爱好摄影,也经常去学校给毕业班照合影。通过自己的女儿潘瑜以及在照相的过程中,潘在平获得一个让他十分惊讶的消息:在2008年高考中,文昌中学高三(6)班全班60名学生中,有58名考生上了一本A段,800分以上的考生有近20名,“这可能是文昌中学有史以来最牛的班级了,老师一定有好的教学经验,学生也一定有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那里的人听说这个消息后,都称高三(6)班是最牛班级。”潘在平说,“一个班级有两个被清华录取,一个被北大录取,还有许多学生也被国内名校录取,你说牛不牛?!”

潘在平所说的“最牛班级”究竟是不是他所说的那样?记者分别采访了文昌中学高三(6)班的班主任以及部分学生。

这个班是“最牛的一届”

昨天上午,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最牛班级”的班主任――文昌中学历史老教师云津的联系方式。

“这个班确实是(文昌中学)最牛的一届(考生)。”云津在获悉记者要采访“最牛班级”的情况后对记者说:“文昌中学今年刚好是百年华诞,这也是他们(学生)送给百年老校的最好礼物。”

今年57岁的云津老师是该学校的历史教师,也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同时是高三(6)班的班主任。”呵呵,我快要退休了,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这一届学生很争气,我对他们很满意。”云津老师说,这样的结果是他意料之中,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高三(6)班在文昌中堂属于尖子班,考生整体成绩好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他没想到学生大面积考得这么好,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云津老师也证实了“热心肠”潘在平所说的事实。据云老师介绍,在今年的高考中,高三(6)班60名学生,58名考生上了一本A段,“700分(不含基础会考)以上的考生45名,这种情况在全省也比较少的。”

最牛高考班篇2

以上这些客观条件提醒我们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即该放手就放手,适时地“偷懒”。多年来的带班与生活实践也证明,做一个学会“偷懒”的班主任,反而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与发展空间。做一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呢?这就需要有一番功夫与技巧了。

首先,抓住每一个契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班主任酿造“偷懒”舞台的基础。

同志曾指出:“现代社会,舆论宣传的影响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其实,班主任工作亦然。良好班风的形成对于班级管理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老师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思想相通了,一切就好办了。例如带05届时,我们班的教室位置刚好在一楼,右边是去领导办公室必经之地,左边是楼上学生上楼与去小买部必经之地,人流来来往往,其受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但我对学生说:我们班是最好的门面,学校的领导、学生每天都要看我们几次,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大力宣传严格要求自己的好处。于是,有的学生想给领导、同学好印象而做好,有的同学担心被领导抓而做好,总之,别无退路,只能做好。开始有的是装好,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真的好了。我不去教室或没老师在教室他们也能管住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选好得力的班干、助手。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一股良好班风的形成,仅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班级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同学们最了解。如果能培养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并把他们有效地利用起来,让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参与班级管理,既可以使班主任省下不少心,又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为此,我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就是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在自主管理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实现自塑教育。

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别注重建立学生管理班级的角色—“找位置”。一般班主任普遍认为,选成绩好的同学做班干最好,其实不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选生活委员,选成绩中等的学生做更好。成绩好的同学家长与孩子常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对自己的要求高,目标高,每天管理同学的吃住会觉得很影响学习,而成绩中上的学生他就没有顾虑,让他们管这些琐事既利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又锻炼能力,对他们自身也起约束,家长也觉得这样更利于让他们有成就感,利于他们发展,也利于做好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班除了常设的班级干部岗位外,根据学生个人特长还增加了若干个管理岗位,大面积、有计划地设置了小干部岗位。我班大部分岗位都有两名学生,共有30多名班干部。因此,班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负责人。有了为班级服务的固定岗位,使他们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才能、为集体服务的机会。

得力小助手就像单位部门的领导,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同学面前起到表率作用。并让他们认识到:班主任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说明班主任信任我。我不能辜负班主任对我的期望,一定要尽心、尽职、尽力为班级的工作服务。这样,既锻炼了自己,又能帮班主任减轻一些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做事讲究方法技巧,让学生把你装在心里,放在眼里。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牛仔想把一只小牛赶进牛棚里喂食,可是这只小牛不愿意进去。年轻的牛仔用力地抓住牛角,想把牛拉进牛棚,可是拉不动。牛仔的爸爸见到了,也出来帮忙,一个在前拉,一个在后推,可是这小牛发了牛劲,抵死不从,无论两人怎么费劲,小牛都不肯进去。这时牛仔的妈妈出来,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大拇指塞进了小牛的嘴巴里,小牛含着她的大拇指,乖乖地跟着她进了牛棚。

这个故事与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多么的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因

而面对学生的抗拒时,极个别老师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体罚来施行自己的爱心,这样行吗?为什么我们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不是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东西,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我们不能让学生把我们的爱心误解为害心。要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固然重要,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平等交往、真诚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走进学生心里,则更为重要,要实现这个愿望,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工作的谋略和方法的,待人做事讲究技巧,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打心底佩服你,臣服你。这样工作就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可以“偷偷懒”了。

扬起学生自育的风帆,学会做“偷懒”的班主任,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条有理,老师管得轻松,让事半功倍伴你我同行,让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而有成就感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自塑教育》

[2] 《中学生心理学》

[3] 《责任教育》

[4]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

最牛高考班篇3

【摘 要】桂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间戏剧的活跃之地,牛歌戏则是广西民间戏剧的一颗明珠。戏队、戏班、剧团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戏剧的重要组织形式,而传承人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戏剧的主要载体。牛歌戏也不例外,在藤县民间仍活跃着不少自发组织的牛歌戏班,但其传承和保护现状却日益不容乐观。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牛歌戏传承人和戏班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目前牛歌戏的主要传承人、传承谱系和传承方式,并对戏班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和活跃区域进行陈述,希望能为牛歌戏传承和发展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藤县牛歌戏;非遗;传承人;戏班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22-03目前藤县牛歌戏大多是以不到十人组成的戏班活跃于乡间,戏班也是传承和保护牛歌戏的主体。而目前的戏班多是由政府确立的传承人或其他比较有名望的演员、剧作家带头创立,他们掌握了大多数的表演资源,同时对牛歌戏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是使牛歌戏焕发生机的重要方式。笔者在田野调查时深入了解了自治区级牛歌戏传承人马伟文所带领的戏班,并采访、询问马伟文本人学习、表演牛歌戏的经历以及他对当下牛歌戏传承状况的看法。一、传承状况牛歌戏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非物质”性决定了只能通过传承人来将它发扬、继承下去。马伟文是藤县牛歌戏传承人的代表,黄世裕是平南牛歌戏传承人的代表,此外在藤县较为出名的还有陈寿坚,三个人分别代表不同的牛歌戏流派。陈寿坚是目前最年长的牛歌戏传承人,代表的是老派;黄世裕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牛歌戏进行了改造,是新派的代表;马伟文处在两者中间,稳中求进。(一)传承人――马伟文马伟文1968年6月出生于藤县平政村新度组的一个农民家庭,80年代初中毕业后跟村里的牛歌戏班学唱牛歌戏。平政村当时有几个同龄人都会唱戏,但属他悟性最高。后来因为表现突出,马伟文顺利进入了镇上的牛歌戏队。后来藤县文化馆建立县牛歌戏队,马伟文在1984年加入并逐渐成为“台柱”。为了养家糊口,牛歌戏表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马伟文的兼职工作。马伟文当过农民、保安、门卫①,白天上班,晚上骑着摩托车赶到各乡镇表演牛歌戏,现在马伟文是平政村村委的一名计生专干,同时也拥有自己的牛歌戏基地,有了更多时间进行牛歌戏表演和培养新人。马伟文在牛歌戏中的角色都是以丑生为主,并担任整部剧的主角,一般情况下整场表演只扮演一个角色,且不演奏乐器。这是因为马伟文在戏中的戏份较重、唱词较多,在舞台表演的时间也比较长,不方便中场更换妆容和服装。马伟文曾经演过的角色有《洛神》中的曹丕、《花王》中的陶花痴、《梦断香销十八年》中的王云生等。(二)传承谱系马伟文目前是牛歌戏的第四代传人,这里的传人不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代代相传,而是指藤县文化馆在民间师徒传承的基础上建立牛歌戏队培养出来的第四代表演人才。根据对民间传说的整理,目前普遍认可的牛歌戏谱系有两支,一支是最早从李秀标(出生于1885年,1960年去世,可大概推测出其表演活跃的时间是1920年前后)开始,马伟文属于这一支,其后还有陈娇(1978年生)、霍达林(1982年生)为代表的第五代传人;另一支最早从李凤堂(1892年生,1963年去世)开始,陈寿坚属于这一支的第四代,目前已经到了第六代。李凤堂这一支传承脉络从第二代(陈作才)至第六代(陈德光)的代表人物都是纯平村纯咀组的陈姓继承人,更大程度地呈现出宗法制度下依靠血缘关系代代相传的特点。上述的谱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对牛歌戏传承状况作出的统计,根据一些史料和民间传说,李秀标和李凤堂只是处于这一脉络的第三代,其实从1875年(光绪元年)开始在藤县就有了大规模、专门化的牛歌戏表演和传承活动。第一代传承人已经不可考,第二代传承人是“阔老三”(魏焕光),相传阔老三为办戏队把自己家中十几亩田中的一亩卖了,而民间广为流传“传戏至死”的故事说的就是李秀标。(三)传承方式目前牛歌戏主要的传承方式有三种:师徒式、剽学式②、培训式。师徒式,顾名思义就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藤县文化馆开始接管跟牛歌戏相关的各项事务之前,民间主要依靠师徒式来传承牛歌戏,师徒关系的确立其实就是传承血脉的确立。剽学式是指不拜师、不经过专门的学习训练,只通过看戏或看别人学戏而传习牛歌戏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潜移默化。马伟文一开始只是出于兴趣而观看、模仿牛歌戏的演唱、动作,这就是一种剽学式的传承,后来进入村牛歌戏队专门学习,则转变为拜师学艺式的学习,即师徒式的传承。还有一种传承的方式是培训式,也是目前保护和传承牛歌戏最主要的方式,即相关文化部门聘请老师过来对牛歌戏的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专业技能的培训,老师的人选不固定、流动性强,培训的时间地点固定、集中且专业性强。结束后至80年代县牛歌戏队成立之前,牛歌戏的演唱方法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混乱,没有一致的标准,具有随意性。组建县队之后,文化馆专门请了演唱粤剧的老师进行辅导,加强了唱腔和动作的规范性。二、戏班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及其活跃区域(一)组织结构目前马伟文带领的牛歌戏班是他自己建立的,并不隶属于藤县文化馆组织和管理的牛歌戏队。马伟文在藤县各乡颇有名气,到处都流传着“看牛戏,找马四”的口号,大家都叫他“马四”,甚至很多人都只知道马四,不知道马伟文是谁。马伟文的牛歌戏班目前共有成员十几人,因为人员流动性大,所以成员的数量并不确定。戏班同成员之间没有书面的协议或劳动合同,马伟文往往是依靠人脉来招揽成员,也依靠个人人格魅力加强戏班的凝聚力。他的戏班中有8人参与演出(5人为男性,3人为女性),他们在表演方面“样样精通”,也就是说他们除了会化妆、演唱,掌握一定的舞台动作技巧,也要会敲击乐器。演员一般都是戏班中的稳定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表演训练且具有一定的表演经验。不仅仅是在马伟文的戏班中,据介绍,现在牛歌戏的表演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是初中学历,少有高中学历,年纪多在40岁以上,职业是在藤县各乡务农,表演牛歌戏只是他们的兼职。在实际表演中,演员的性别与角色的性别往往并不对应,即女演员也会出演男性角色,一个演员往往也会扮演多个角色。同时,演员在幕后候场时,除了更换服装,也会退居舞台一侧,为接下来的表演演奏配乐。马伟文向我们表达了强烈的收徒意愿。在他看来,招收徒弟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有对牛歌戏的热爱,对牛歌戏表演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另外还需要考查其是否具有表演牛歌戏的天赋,比如说嗓音、外貌条件和记忆力等,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目前演员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居多),对人物艺术性的理解要到位。马伟文很希望牛歌戏得到传承,因此利用政府拨发的传承人资金(一年2000元)建立一个牛歌戏基地,免费培训,也尽量让新人登台演出。目前只有10个左右的年轻人对牛歌戏感兴趣,也向马伟文表达了想学习牛歌戏的意愿,但是通过唱戏赚到的钱毕竟还是很少,最后往往都放弃了学习牛歌戏而选择外出打工,所以一直培养不出新人。过去牛歌戏的剧本都是改编自民间故事,具体作者不可考,但现在戏班中一定要有写剧本的人。在马伟文的戏班中,他自己就是剧作家。根据马伟文的描述,牛歌戏的剧本都是用藤县白话写成的,曾经也尝试过对戏剧的语言进行改造,但观众不喜欢,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藤县文化馆前馆长覃洪初老师向我们介绍,现在的牛歌戏剧本的艺术价值普遍不高,很多剧本的情节模式非常固定,基本上替换名字和故事背景就又写成了一部新剧,思想内容也比较老旧,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伦理、历史故事的题材。(二)运营方式截至2015年10月,马伟文估计在2015年共演了100多场戏,可是往年表演的场次最多可以达到200多场。过去马伟文接到的牛歌戏表演多是私人邀请,牛歌戏作为传统戏剧在当地是祭祀或红白喜事的一个重要仪式,每次表演东家都包食宿,以“利士”的形式支付1000―2000元的酬劳。因为现在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薄,也因很多乡镇都相当贫困,私人邀请表演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但很多地方村民都非常想看牛歌戏表演,所以只能依靠县政府的“文化下乡”活动经费来支持表演。市场化程度低是藤县牛歌戏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平南牛歌戏则情况相反。根据藤县文化馆负责人的介绍,牛歌戏在贵港平南的活跃程度远超在藤县的情况,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牛歌戏在平南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运营。同样是自治区级牛歌戏传承人的黄世裕,从藤县来到平南,在华艺牛歌戏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华艺演艺经纪公司,制度化管理旗下的演员,聘请职业作家撰写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剧本,同各类牛歌戏的商业性表演邀约接洽,组织拍摄、发售牛歌戏的影碟等等。黄世裕为牛歌戏传播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使牛歌戏市场化运作的设想成为了现实。除了市场化运作以外,平南还拥有比藤县更为广泛的观众基础,观众对于牛歌戏的审美情趣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时,平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藤县好,很多企业落户平南,并愿意赞助当地的牛歌戏剧团或戏班,解决了牛歌戏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的问题,因此很多藤县的牛歌戏演员都去了平南。政府部门的支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平南县政府非常重视当地文化事业的建设,县委曾出面打击盗版牛歌戏光碟的行为。藤县牛歌戏和平南牛歌戏在2008年同时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功,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两者生存状况的对比值得我们深思。目前藤县文化馆非常重视牛歌戏的保护工作,多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并协同县图书馆对牛歌戏的剧本进行普查。2012年开始,县文化馆每年都举办全县的牛歌戏展演,参与表演的牛歌戏队、戏班逐年增加。但在行政力量退出之后,藤县牛歌戏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中求得生存,这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三)活跃区域以贯穿藤县的西江作为分界,藤县可以被分为藤北和藤南。藤北主要有蒙江、太平、天平、古龙等镇,藤南有塘步、金鸡、象棋、新庆、岭景等镇,藤洲镇作为藤县的中心刚好被西江横穿而过。牛歌戏最早活跃于藤南地区,藤北以前没有举办和观看牛歌戏的传统,但现在藤北的部分乡镇如和平、太平也有了自己的牛歌戏队。在藤南地区,金鸡、岭景、象棋等镇的牛歌戏表演最多,很早就组建起了自己的牛歌戏队。藤北地区七八十年代曾大规模地修过水库,政府从附近乡镇抽调出许多民工长期居住于此,白天做工,晚上有时间则会聚在一起听牛歌戏。在修水库期间,藤北地区有多场牛歌戏表演,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从此以后牛歌戏在藤北地区流传开来。藤南与岑溪接壤,与牛歌戏有同源关系的牛娘戏在岑溪也非常活跃,这个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广西传统戏剧活跃的地方。建国前,影响力较大的牛歌戏队有金鸡镇镇安村的“兆丰年”、陶塘村的“群英社”、龙头村的“新庆社”,岭景镇篁村的“同庆堂”,新庆镇纯平村的“同乐社”,象棋镇河柳村的“群英社”以及三堡镇(时属藤县)老鸦村中外号“牙锄七”的覃国基、覃国荣兄弟挂牌的戏队。1946年,金鸡镇龙头村“新庆社”戏队曾赴桂平市、容县、平南县等地表演三个多月,并在当地开班收徒,传习牛歌戏,首次使牛歌戏在地域上跨出了藤县的范围。1978年秋,象棋镇道家村的“群英乐”戏队先后多次到平南、岑溪、容县等地巡回演出。2003年,藤洲镇纯平村陈寿坚带领本村牛歌戏队去了广东封开、郁南演出。参考文献:[1]李燕霞,马四.牛歌人生[J].广西城镇建设,2013(2).[2]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壮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作者介绍:陈 乐(1994-),男,广西北海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3级本科生。

最牛高考班篇4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育故事。回首八年的班主任时光,有心酸也有快乐,有苦楚也有幸福。这些往事就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明亮而珍贵。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辩出来的我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颇深,连牛都那么有自尊,更何况人呢?我们每日都和一群比自己年轻的人打交道,我们的言行是否顾及到他们的感受?是否伤到了他们的自尊?而我们又是否宽容了他们成长中的些许错误?

今年,我接手了高三年级161班,任这个班的班主任。班里有个学生叫赵慧明,理科成绩优异,语文和英语不怎么好,刚开学一次月考时,他的语文只考了76分、英语49分,而数学却考了101、物理考了83分,班排第3、校排18,我想如果他能提升他的文科成绩,那么他的总成绩该有多好啊,我心里想着,这次发试卷时我一定要和他好好分析分析,但等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心里很是恼火,因为他的语文试卷上诗歌题、翻译题、及最后16题都是空白,我想你即使不会也要就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写上,也能得80几分,怎么能留空白呢?于是我把他叫到跟前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孩子走后我看见他上课总是闷闷不乐,看着他愁闷苦脸,我心里很是自责,我想如果他一直这样,学习肯定好不到哪去,不行,我得赶紧和他谈心。

一日晚自习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家里的情况,以及以前的学习情况,从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其实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北京打工。父亲给别人干杂活,母亲在一家超市卖蔬菜,姐姐在山西医科大上学,家里只有他的年迈的爷爷奶奶,了解了这个情况,我很是自责,自责孩子这么小就要忍受双亲不在跟前的孤独,自责自己没给他太多的关爱还狠狠地训斥于他,于是,我让他坐下来,拍拍他的肩膀,向他真诚的道歉,说老师很愧疚,没有注意你的心理感受就那样训斥你,是老师的错,老师向你道歉,那你能说说你今后的打算吗?他说,他也想上太原的大学,那样就能和姐姐在一起,但他有些担心,他的文科自初中就不好,怕不好赶上。我说:不怕,只要你有坚定的目标,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的,文科虽然靠底工,但也不是就没有机会,于是我和他就他目前的成绩认真分析,语文90,英语60分,数学110,物理90、化学70、生物70,总分490分,朝这个方向先努力,他说试试。

再往后的时间里我联系到他的母亲,说了孩子目前的状况,以及孩子对他们的思念,他的母亲也很是愧疚,表示今年过年回来就不出去了,先照顾好孩子,让他顺利完成高考,再出去打工。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他时,他很是高兴,连说谢谢老师,期末一定考个好成绩,给父母个惊喜。在年终的期末考试中,他语文考了91,数学考了105,物理考了72,化学、生物考了66,班排第六,英语较低47分,这也是他最大的弱课,总分447分,虽然总分离我们之前定的目标490分还有点远,不过也顺利达线。相信他在今年的考试中会越来越优秀,也相信他一定会在6月的高考中实现的他的愿望。

除此之外,我们班还有许多可说的例子,如头脑聪明但就是爱捣蛋的宁凡磊同学、底工不错但就是眼睛爱犯病的林佳琦同学、学习扎实认真但就是血压太高的李俊涛同学等等

从这一个个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是校园里的花儿,作为老师,不能急于看到花朵的绽放,应该给足他们爱与宽容的营养与雨露,让他们静静地成长,不管最后怒放的是不起眼小花还是鲜艳欲滴花朵,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精彩,而我们也要学会去分享他们成长中的快乐,在快乐中静待那满园的花开!

最牛高考班篇5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前连《红楼梦》都没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书,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800多本书,用了5年时间,依然没有赶上我那些同学。大学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同学,但我有一种毅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

毕业典礼上,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10年,你们20年干成的事40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80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有个故事说,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北大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到达高峰。大家也都知道,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地上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要一年或两年。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思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大提点

最牛高考班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资源匮乏不离不弃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常常羡慕城里的班主任,待遇丰厚,地位显赫。闲聊时,几个班主任自嘲着,怒气冲天,数落着农村班主任的种种不幸:低廉的班主任费、难管的问题学生、喜欢告状的家长、繁重的教学和检查任务等等。在抱怨和失落中度日,在得过且过中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如此班主任仿佛一只老鼠拖着沉重的生活木板一样,一步一步丈量这个漫长而又寂寞的教育路程。

不久前 ,笔者阅读了一则寓言故事——《老鹰和蜗牛》。说的是,原来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那就是老鹰和蜗牛。老鹰依靠翅膀飞上金字塔,而蜗牛到达金字塔,主要靠的是它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客观上则归功于它厚厚的壳。据说,有一次,一个人看见蜗牛顶着厚厚的壳艰难爬行,就好心地替它把壳去掉,让它轻装上阵,结果,蜗牛很快就死去了。可惜,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羡慕老鹰的翅膀,很少在意蜗牛的壳。

掩卷沉思,老鹰和蜗牛多么像城里和农村的班主任啊。诚然,城里的班主任条件优越,头上佩戴着耀眼的光环,成为社会倍受关注、青睐、高高在上的教师群体。然而,农村班主任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恶劣,不被社会群体所重视,但他们同样心系农村教育,呕心沥血培育下一代。当我们农村班主任无法做老鹰时,同样做一只蜗牛也会到达终点的。

农村班主任就要有这种蜗牛精神和胸襟。像蜗牛一样执着不息,怀揣教育理想一步一步往上爬。农村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愚笨和顽皮,他们内心充满天真和梦想。作为班主任,不能“门缝里瞧人”,而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一颗颗待挖掘的珍珠和待磨砺的璞玉。班主任的教育理想有多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农村的班主任不要自卑,“即生瑜,也生亮”,“瑜﹑”同样相得益彰,学会欣赏,做最好的自己;农村班主任更不要气馁,尽管生源质量差,问题学生多,但只要:不抛弃,不放弃, 照样会创造教育的辉煌!

像蜗牛一样自信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就怕自己瞧不起自己。农村班主任所处的环境条件差,管理能力欠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手段单一,但只要拥有虚心好学,经常反思的良好品质,就一定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前进的路上需要有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失败的胸怀和气魄。农村班主任最怕的是上进心滑坡,自信心干涸,激情信念萎缩。农村班主任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把脉﹑看病﹑治病,在自救中自强,在班主任工作的生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像蜗牛那样在压力面前愈压愈勇。蜗牛终日背负压力一样的壳,不但没有被压倒,反而滋生了斗志和动力,唤醒了挑战的神经。农村班主任面临学生择校和择班的现实,无形中让班主任工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余下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单亲和离异家庭学生居多,个别学生劣迹斑斑。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班主任披上了“不管”的外衣,对问题班级和问题学生消极处理,应付了事。以“惹不起还躲得起”为班级管理的座右铭。当学生变成了“上帝”,班主任变成了“不管”时,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已经是“看客”而已。这样的班主任简直就是当代“罪人”------班主任要耐心等待,把教育当作缓慢的艺术,理解的艺术;当学生屡教不改成为害群之马时,班主任要尽最大努力挽救,总有一种办法适合该类学生,即便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也不要忘记给学生无怨无悔,不遗憾终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

当农村班主任做不了老鹰时,就甘心做一只蜗牛吧,虽然不能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但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样稳健前行,做最好的自己,不离不弃!

参考文献

最牛高考班篇7

以往的研究成果,孟森先生《八旗制度考实》、李鸿彬及郭成康二位先生的《清入关前八旗主旗贝勒的演变》[1],对旗主都有专门考述。关于天命后期八旗是否设有八个旗主,孟文未作具体说明;李、郭之文则认为当时八个旗中,代善一人掌两红旗,皇太极一人领有两白旗。日本学者阿南惟敬也认为当时的八旗未必是一旗一主[2]。神田信夫先生则持肯定说[3]。

本文认为,天命后期已基本确定八个旗主,皇太极继位初年的八旗八个旗主,应是天命后期努尔哈赤安置的。试证如下。

一、“八和硕贝勒”应为旗主八人

八和硕贝勒一词首次出现于天命七年三月初三日努尔哈赤规划身后八王共治制的训谕:

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势强之人为之,此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恃势,获罪于天也。且一人之识见能及众人之智虑耶?尔八子可为八和硕贝勒,如果同心干国,可无失矣。尔等八和硕贝勒,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主之。至于八和硕贝勒理国政时,或一个贝勒有得于心,所言有益于国家,另七个贝勒当会其意而发明之。[4]

这一规划的一个重要宗旨,是造成八人分主八旗共治国政的局面,以制约被推举为共主的旗主,因而不允许每一个旗主拥有两旗的过强势力,以防这种“强势之人”为汗后“倚强恃势”欺凌他人,导致家族内讧,国家衰亡。这一规制,正是根据本家族和其他女真部族的惨痛教训而制定的,因而“八和硕贝勒”应是按其宗旨而设置的八个旗主。训论中的“尔八子可为八和硕贝勒”、“或一个贝勒有得于心……另七个贝勒当会其意而发明之”,也显然都是确指的八个人。

此后,努尔哈赤为完善这一制度而试行的某些措施、颁发的训示,也都表明八旗旗主确为八人。天命八年(1623年)正月,努尔哈赤命“八固山王设八臣辅之,以观察其心。”[5]“八臣”为八个人,其辅佐的“固山王”也即旗主也应是八个人。《满文老档》天命八年五月,记努尔哈赤下令“八贝勒之家人”,将其训示之词“缮录八份,分送诸贝勒家各一份。”[6]抄录八份,人手一份,受训示的贝勒正好八人。同书天命十一年(1626年)闰六月十九日,记努尔哈赤命“八固山贝勒各赏以著甲男丁一户、役使男丁一户,共赏十六户。”[7]共赏十六户,每人二户(即著甲男丁一户、役使男丁一户),被赏的固山贝勒正好八人,因而,这段史料已明确说明所谓“八固山贝勒”不是泛指八旗(固山)的诸贝勒,而是八个固山贝勒。而“固山贝勒”正是旗主,此外固山贝勒的满文,也正与《满文老档》其他处称旗主——固山贝勒的满文一样,都是gūsaibeile[8],又进一步说明当时的“八固山贝勒”有八个旗主。

《满洲实录》还特别说明这八个旗主——八固山王是duinambabei-le、duinajigebeile[9],汉义为四个大贝勒、四个小贝勒。四大贝勒当然是指大贝勒代善(当为正红旗主)、阿敏(镶蓝旗主)、莽古尔泰(正蓝旗主)、皇太极(正白旗主),这四人是当时的旗主已无疑问。关键是四小贝勒旗主究竟是谁,过去对这四个旗主是否确定多抱怀疑态度,或者根本否认。本文认为应是杜度(后改豪格)、阿济格、多铎、岳托。

二、四小贝勒旗主

杜度在天命时期曾任镶白旗主,已为研究八旗制度者所共识,其他三人是否是旗主?下面这段材料虽未直接说明,但已包含着这方面的内容。《满文老档》记叙天命九年(1624年)大政殿(八角殿)庆贺元旦的朝仪如下:

(汗)辰时出御八角殿,大贝勒(代善)先叩头,其次恩格德尔额驸率众蒙古贝勒叩头,第三阿敏贝勒,第四莽古尔泰贝勒,第五四贝勒(皇太极),第六阿济格阿哥,第七多铎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硕托阿哥。第十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率朝鲜官员、汉官员叩头。第十一乌纳格巴克什率八旗众蒙古叩头。[10]

这段记载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诸贝勒、阿哥行礼所分的八班,正应是代表八旗的八个班次。

因为后金(清)举行元旦贺仪,习惯以八旗、蒙古贵族、汉官、朝鲜官员这几部分人分别划为班次行礼[11],天命九年元旦的这次贺仪也应是按照这方式划分班次。其中恩格德尔为首的第二班为蒙古贵族;两个汉人额驸抚顺额驸(李永芳)、西乌里额驸(佟养性)率领的第十班是汉官、朝鲜官员行礼之班;乌纳格率领的第十一班是当时附于八旗满洲之下的众蒙古旗人,做为一个特殊班次放于最后行礼。由此看来,前边的余下班次,第一班的大贝勒代善、第三班的阿敏,直至第九班的岳托、硕托这八个班,正是代表八旗的八个班次,也正因为如此,阿巴泰因与杜度同在一旗,才合为一班,同样,岳托与硕托同在一旗,也合为一班。至于第二班的恩格德尔等蒙古贝勒,是因他们地位较高,才安排在大贝勒代善之后、阿敏之前,插入了八旗之中。

(二)、八旗的这八个班次,又是以旗主为代表叩头行礼。

因为元旦贺仪的八旗之班,或由“八旗诸贝勒各率本旗依齿序行礼”[12],或由各旗长官固山额真各率本旗官行礼[13]。如上天命九年元旦的八旗班次,诸贝勒虽未率本旗,应是各自代表本旗而行礼的,所以他们虽然只是一旗的代表,却分别代表一班,与八旗之外率众行礼的班次并列而成班,排为第一(除去第二)至第九八个班。而且其按辈份、齿序的排班也与贺仪的惯例吻合。因而,第一班的大贝勒代善应是代表正红旗、第三班的二贝勒阿敏代表镶蓝旗、第四班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代表正蓝旗、第五班的四贝勒皇太极代表正白旗。以下第六班的阿济格,第七班的多铎,第八班的阿巴泰、杜度,第九班的岳托、硕托,这四班也必代表其他四旗。前四个大贝勒各为所代表旗的旗主,后四班的小贝勒也必有四人为各自代表之旗的旗主。其中第八班的杜度已明确为镶白旗主(因是同旗的阿巴泰之侄,辈份低,故该班列名位于阿巴泰之后),其他三班之旗的旗主则应是阿济格、多铎、岳托。

(三)、以上八个旗主,又正好与皇太极继位后的八个旗主相同,只是杜度的旗主为豪格所取代,因而天聪之时阿巴泰又与旗主豪格同旗,其他人则一仍其旧。因此,便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测:天命九年以前八旗已经确定八个旗主,皇太极继位后的八个旗主,正是天命后期的八个旗主的延续。其中就包括四小贝勒旗主:阿济格、多铎、岳托、杜度(后改豪格)。杜度无须再证,下面再以具体事实,对其他三人在天命后期充任旗主作进一步的论证。

天聪元年(1627年),代善等诸贝勒曾追述:“阿哥阿济格、阿哥多尔gǔn@①、阿哥多铎,皆系父汗分给全旗之子。”[14],说他们在努尔哈赤在世也即天命时期分给了全旗——整个固山,分给其整旗或全旗,与他们任全旗之主是同一语。具体分拨情况,皇太极也有叙述,他曾对多铎说:“昔太祖分拨牛录与诸子时,给武英郡王十五牛录,睿亲王十五牛录,给尔十五牛录,太祖亦自留十五牛录”[15]。当时太祖努尔哈赤领有两黄旗共60牛录,阿济格(武英郡王)、多尔衮(睿亲王)兄弟二人得30牛录,正好一旗,此后及整个皇太极时期,这兄弟二人也始终同在一旗。兄弟二人阿济格年长,故应以他为旗主,这样任命也符合当时的宗法和八旗制度,如努尔哈赤把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二人封入正蓝旗,便以年长之莽古尔泰为该旗旗主。镶蓝旗的舒尔哈齐诸嫡子中,也以年长之阿敏为旗主。所以阿济格、多尔衮两人中,以阿济格为旗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阿济格、多尔衮当时所封入的应是正黄旗,皇太极继位后,以变旗色而不动原所领牛录的方式将此旗改为镶白旗[16],阿济格又成镶白旗主,可以说,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被革去的旗主(固山贝勒)[17],应是天命后期努尔哈赤任命的。

多铎在天命后期分得15个牛录,与其父努尔哈赤同在镶黄旗。努尔哈赤在该旗自留15个牛录。据皇太极说,努尔哈赤死后,是他把这15个牛录分给了多铎。实际上当初努尔哈赤就准备把这15个牛录在生后传给多铎的,因而与多铎同在一旗,将来多铎继承此旗,自然继承了父汗的这些牛录,统领完整的“全旗”。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也有父亲分遗产于诸子,照顾嫡出幼子的习俗。皇太极也承认,这15个牛录“太祖虽无遗命,理宜分与幼子”[18],也即分与幼子多铎。据此可知,天命后期,虽然努尔哈赤与多铎父子二人共领镶黄旗牛录,但此旗已将要传与多铎,由多铎任旗主当无疑问,多铎继承父产成为真正的旗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事实表明,努尔哈赤在制定八旗旗主共治国政制以后,已经有意识地以多铎为一旗之主,使其“入八分”了。他规划八王共治之制,是不可能留下一旗无主的后遗症的。天命九年元旦贺仪,多铎与其他旗主并列而独立代表一班,正是努尔哈赤以他为镶黄旗主的表示,使他与其他旗主一样,出现于正规的政治场合。至少可以说,多铎在天命后期已具有准镶黄旗旗主的身份。因而皇太极继位后,多铎才自然地成为该旗旗主,只不过皇太极将此旗改为正白旗,多铎也随之成为正白旗旗主而已。

附带说明,所谓阿济格、多尔gǔn@①、多铎三兄弟“皆系父汗分给全旗之子”,不能理解为三人都分给了全旗,每人一旗,共三个旗,都是旗主。当时多尔gǔn@①并未被任为旗主,更未分给两黄旗之外的第三旗,多尔gǔn@①是在天聪二年代替阿济格才成为旗主的。上述这句话的注脚应是:阿济格与多尔gǔn@①二人被分予全旗,多铎一人被分予全旗,兄弟三人是父汗分给全旗之子。因为努尔哈赤当时所能分给之旗,只有他的两黄旗,而且此次分旗是分其遗产与他的三个年岁小的嫡子,没有夺取其他已分家之子应得之旗再分给这三兄弟的道理。考察天命后期的史事,也没有夺某人之旗给多尔gǔn@①之事。天命后期及整个皇太极时期多尔gǔn@①与阿济格始终同在一旗的事实,也可证明这一点。所以,孟森《八旗制度考实》所云:“阿济格、多尔gǔn@①、多铎三人各主一全旗”的说法并不确切[19]。

还应说明的是,天命后期,努尔哈赤虽在规划并试行八旗旗主共治国政之制,但他毕竟还是一国之主,而且封入两黄旗的这三个儿子年龄也较小,尤其是多铎,天命九年方11岁,所以两黄旗特别是镶黄旗还不能说与努尔哈赤完全脱离领属与行政关系。

岳托至迟在天命四年(1619年)就已称贝勒[20],领有牛录诸申,而且分府建宅,其宅地“宽且佳”,甚至超过其父代善的宅地规模[21]。其府第还拥有仪仗,设有总管府第事务的长史——旗鼓[22]。岳托与镶白旗主杜度一样,有嫡长身份,杜度为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嫡长子,岳托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嫡长子。这些事实表明他有较高的地位和身份,有充任旗主的资格和条件。岳托与努尔哈赤祖孙关系也很好,且颇得祖父赏识,其“传记”叙述“太祖高皇帝深爱之,抚育宫中。比长,授台吉,简任阃、外,谋勇兼优”[23],反映出他在诸贝勒中有较突出的文武才能。岳托与其父代善分家后,仍得努尔哈赤眷顾,当努尔哈赤得知代善分予岳托、硕托兄弟二人的牛录诸申较差时,对代善进行了严厉的斥责,这件事也成为代善被废掉太子的原因之一[24]。努尔哈赤废掉代善的太子地位,当然不会希望他在将来八和硕贝勒推举汗时中选,但共举新汗的制度又有可能使代善入选。如果代善是两个红旗之主,无论是对岳托和硕托,还是对其设计的八王共举新汗共治国政的规划都是不利的,有违其初衷,这也正是他最担心的。因而,天命后期,努尔哈赤规划八王共治之制,令已经与代善分家建府且封旗领牛录的岳托为该旗(镶红旗)旗主,是完全有可能的。天命九年元旦贺仪的八旗排班,已表明岳托与硕托独掌一旗,岳托为旗主。因而天聪初年身为镶红旗主的岳托,也应在天命后期就已被任命了。而且硕托在此后的皇太极时期一直与其兄弟岳托在镶红旗,领有牛录诸申。天命九年元旦与岳托共排一班,证明他在那时已经与岳托一起封在镶红旗。这一点也可做为岳托在当时封在镶红旗为该旗旗主的佐证。

天命后期,努尔哈赤一直在为以后所实行的八王共治制做准备工作,八旗设立八个旗主以成八家“八分”之制,是其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已经完成。天命九年元旦的朝贺之仪,可视为是当时的八个旗主在重要政治场合的一次集体亮相。

三、豪格代杜度为旗主一事考略

四小贝勒旗主中的杜度后来被豪格取代,时间当在天命九年以后至努尔哈赤去世前。试考析如下。

杜度后来调入了镶红旗,并失去原所在旗旗主的身份。笔者现在所能见到杜度最早在镶红旗的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是《满文老档》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十四日的记载,该日记有:“杜度属下巴布、富喇塔(或译傅拉塔)二牛录”之事[25]。这句话应注意的内容有:一、巴布、富喇塔二牛录是杜度属下。属下,在这条史料中的满文是harangga,汉义是所领有之人、所领诸申的意思。表明他们这两个牛录是杜度所领有的牛录诸申。二、巴布、富喇塔二人是这两个牛录的章京。以牛录章京之名指代该牛录,是当时的习惯称法。而崇德年间的《盛京刑部原档》又明确记载傅拉塔(富喇塔)是镶红旗的牛录章京,第218号档记:“镶红旗傅拉塔于出边时,伊牛录下阿哈舒色失踪,牛录章京傅拉塔未加约束,故罚以规定之罪,偿一人”[26]。《满文老档》太宗崇德朝卷(册)16,元年六月初六日条镶红旗事下,还有富喇塔牛录下人齐牌与安平贝勒杜度有行政关系的记述。可知这三处所记载的牛录章京富喇塔(傅拉塔)是同一个人,在镶红旗任牛录章京。而他在天聪元年正月就已是杜度的属下诸申,同在一旗,说明杜度在天聪元年正月以前就已调入镶红旗。从杜度调入镶红旗的形式,还可以把他调入的时间推前到努尔哈赤的天命末年。

天命后期,杜度任旗主是在镶白旗,此旗在皇太极继位后改为镶黄旗,改旗只是改变了旗纛,原来的牛录并未改动[27],表明杜度是只身调往镶红旗,未带走原在镶白旗的牛录,因而镶白旗改为镶黄旗后仍是原来的牛录。这种情况,等于是剥夺了杜度在镶白旗的牛录,到镶红旗重新给他分拨牛录。这种做法,不会是出自刚刚继位的皇太极之手。皇太极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的即位誓词中还表示:“今我诸兄弟子侄以家国人民之重推我为君……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微有过愆遂削夺皇考所予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谴,夺其寿算”[28]。不削夺皇考所予诸兄弟子侄的户口,即不侵夺父汗分给他们的旗下牛录。按杜度在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以前调出镶白旗,距皇太极即位不到四五个月时间,皇太极之誓词言犹在耳,随即违背,是不大可能的。除非杜度在这几个月犯了削爵降爵的大过,而实际杜度在皇太极继位后,一直是八议政贝勒之一。所以,将杜度只身调出镶白旗入镶红旗,只有他们的大家长努尔哈赤有这样的权力。被努尔哈赤封入镶白旗代替杜度为旗主的,则是皇太极之长子豪格。这次调动是在皇太极改旗之前,也即他未继位之时。

豪格在努尔哈赤所规定有资格被推举为汗的诸贝勒中“亦有名”[29],这种列名其中,可以理解为是八旗旗主之一。皇太极继位后只是“整(正)黄旗一贝勒”,豪格为镶黄旗主,而这一镶黄旗又是努尔哈赤时期的镶白旗改旗而来,从这一情况看,豪格当是在天命末年被努尔哈赤封入镶白旗,并被任为该旗旗主,与杜度之调出镶白旗同时完成。努尔哈赤所以能把豪格封入镶白旗,而把杜度调出,大约是当初努尔哈赤在幽禁褚英或是在处死后,即把褚英之白旗转给了具有嫡子身份的“爱子”皇太极,杜度不过是赖其父褚英对白旗旧属的领有关系,而得以依附皇太极的白旗之下,不久,与阿巴泰一起分出而组成镶白旗。正因为镶白旗与皇太极的正白旗同属皇太极原来的白旗系统,因而努尔哈赤才把皇太极长子豪格又封入镶白旗,将杜度调出。努尔哈赤这样做,可能是为了理清并确定镶白旗的领属关系,以免留下后遗症。白旗昔日本属皇太极统领,四旗析为八旗后[30],镶白旗与皇太极还会有某种关联,将来皇太极分予长子豪格牛录,若令其在镶白旗,必与杜度发生矛盾,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令皇太极、豪格父子同掌两白旗,白旗系统最终确定归皇太极一支。而杜度所能调入的适宜的旗,只有红旗系统,这也符合当时的宗法原则,其父褚英与代善同出一母,杜度与岳托为同一支系的兄弟,因而调入岳托的镶红旗下。

四、小结与余论

综前考述,得出本文的如下结论:天命后期,努尔哈赤已确定八王共治国政制下的八个旗主,他们是:正红旗主代善、镶蓝旗主阿敏、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正白旗主皇太极、正黄旗主阿济格、镶黄旗主多铎、镶红旗主岳托、镶白旗主杜度,后改为豪格。

天命后期,两黄旗尤其是镶黄旗虽然已确定旗主,但仍与努尔哈赤有一定的统属关系。红、白旗系统中,虽然代善、岳托父子分掌两红旗,皇太极、豪格父子分掌两白旗,改旗后又分掌两黄族,由于四旗阶段,代善统领红旗,析为八旗后又有一段时间统领正红、镶红二旗,而皇太极统领过两白旗前的白旗,而且这两个系统的旗主又分别有父子关系,所以,在岳托、豪格充任旗主后,代善、皇太极与其子所领之旗也必然还会有某种关联。

参考文献:

[1]孟森《八旗制度考实》,文收氏之《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再版。李鸿彬、郭成康《清入关前八旗主旗贝勒的演变》,载《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1期。

[2]阿南惟敬《关于清初八王的考察》,文收氏之《清初军事史论考》,甲阳书房1980年版。

[3]神田信夫《关于清初的贝勒》,文载《东洋学报》第四拾卷第四号。

[4]《满洲实录》卷7,天命七年三月初三日。其中“八和硕贝勒”、“八子”、“一个贝勒”、“另七个贝勒”等词语,是笔者据满文直译。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清实录”本第1册349页——350页。

[5]《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天命八年正月初七日。

[6]《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52,天命八年五月二十四日。中华书局1990年汉译本上册491页。下行此书不另注者,皆此版本。

[7]《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72,天命十一年闰六月十九日。上册702页。

[8]日本东洋文库本《满文老档》太祖朝第3册1082页第9行、1106页第3行、太宗朝第1册128页第11行。

[9]《满洲实录》卷8,天命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第1册415页。版本同[4]。

[10]《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60,天命九年正月初一日。上册570页。

[11]参见《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32,天命七年正月初一日,上册287页;《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朝卷(册)45,天聪六年正月初一日,下册1187——1188身;《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第1页,天聪七年正月初一日。第49页,天聪八年正月初一日。第130页。天聪九年正月初一日。(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12]《清太宗实录》卷8,页2。天聪五年正月乙亥朔。

[13]同[11]所引天聪朝史料。

[14]《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朝卷(册)8,天聪元年十二月初八日。下册871页。

[15]《清太宗实录》卷46,页24。崇德四年五月辛巳。

[16]参见白新良《论皇太极继位初的一次改旗》,载《南开史学》1981年2期。

[17]《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明卷(册)10,天聪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册第883页。

[18]《清太宗实录》卷46,页24。崇德四年五月辛巳。

[19]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八旗制度考实》第240页。版本同前。

[20]《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13,天命四年九月。上册第120页。

[21]《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14,天命五年三月十日。上册第137页。

[22]《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42,天命七年六月二十一日。上册第388—389页。该日条两处记有岳托之旗鼓,前一处被杖死之旗鼓的为仪仗人员。后一处之管事旗鼓似应为长史,这种旗鼓之称长史,见《清太宗实录稿本》“崇德年间议定会典”。辽宁大学历史系1978年刊本第8页。

[23]《八旗通志》初集卷136《岳托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册第3629页。

[24]见周远廉《太子之废》,载《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1期。

[25]《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朝卷(册)1,天聪元年正月十四日。下册第808页。

[26]《盛京刑部原档》第143页,第218号档,崇德四年七月十五日事。(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并见第139页217号档。

[27]见前引白新良文中所列表及文中说明。

[28]《清太宗实录》卷1,页7。天命十一年九月辛未。

[29]《清史稿》卷249《索尼传》。第32册9672页。中华书局1994年版。

最牛高考班篇8

一、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我部按照德育处要求,一如既往的抓好一日常规管理,除此之外,为确保我部优良学风的形成,我部狠抓自习纪律和“两休”管理,年级部领导带头抓,各班班主任天天抓,各班班干部时时抓,通过齐抓共管,我部基本上做到了自习的“五不”和“熄灯三分钟静”,并涌现出了22班、24班、26班、27班、28班、30班、33班、34班、35班、36班、40班、42班等学风建设优秀班级,田盼、朱晓璐、张楚、杨洁等一大批的优秀学生,他们是我部的骄傲,是我部的荣耀,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们吧!

二、存在的问题

我部极少数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自习课上得过且过,玩手机,听mp3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思想教育还做得不够,我们的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几点希望

1.我的班级我做主

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我要说,班级兴衰,我们有责。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是全班同学的班,大家说对不对?既然是这样,我们每一个同学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班级做点什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学风不好的班级是走不动、走不远的!我希望创一流学风应成为每一个班级永远追求的目标,我部目前有三个班的学风建设走在年级的最前列,那就是22班、35班、42班,我希望其他班的同学经常去这三个班看一看,看他们怎么在做,我们又该怎么去做?当一个班的学生都来抓学风时,这个班一定是一个最牛的班;当一个部的学生都来抓学风时,这个部一定是一个最牛的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让我们部成为学校最“牛”的部?

2、懂得感恩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最辛苦的老师是谁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我们的班主任吧!我们要感谢班主任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我部最可爱的人!我们对班主任最大的感恩就是用最优异的成绩来感谢班主任!

上一篇:红楼金钗范文 下一篇:最美孝心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