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27 11:37:50

最牛高考作文

最牛高考作文篇1

[关键词] 贵州印江 种草养牛 方案 改善

[中图分类号] S8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211-01

一、贵州印江种草养牛方案提出的背景

贵州省印江县处在山区地带,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处在高原向盆地过度的大斜坡地带,具有独特的地形,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经测算可载畜可载畜18万个牛单位,县内人民主要以务农为生。然而,县内山地崎岖,交通不便,人民生活贫困,曾被列为国家重点扶贫对象。近年来,印江县在政府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因势利导,在全县大力发展种草养牛产业,带领人民走向致富的道路。目前,这一产业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将产业发展策略应用到种草养牛的方案上,结合对贵州印江地理位置及气温条件的现状分析,可预测,此方案将会取得良好的效益。

二、贵州印江种草养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的问题

实施种草养牛方案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都知道,要实施一个方案必须要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足了,才能更好的开展方案实施计划。

1.关于种草养牛的前期考察工作

要实施养牛方案,首先要了解关于养牛的相关知识,例如,牛的生活习性,牛生存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对牛的品种的选择以及牛的来源。要充分考虑到何种品种的牛比较容易饲养,何种的牛肉质比较鲜美,除此之外还要对牛的销量市场进行严密的调查。避免生产出的商品牛找不到销售市场。

2.种草养牛技术人员的储备

种草养牛并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其方案的实施过程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养殖技术。例如,如何配置牛的饲料,如何建造和打理牛舍,如何快速育肥,如何提高期母牛的受胎率等等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

3.选取最合适的地理区域,建造种草养牛的试行养殖场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功的策略一定是无数个方案试行的结果。所以在种草养牛方案实施之前一定要先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测试,避免方案实施的盲目性,最大程度上减小损失。

4.制定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效益考察方案

在方案试行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每一个过程,总结其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以后工作改进和工作实施积累真实的资料依据。

三、贵州印江种草养牛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1.成立专门的技术人员小组

种草养牛包含两个技术层面,一个是种草技术,一个是养牛技术。也许会有人说种草也需要技术吗?是的,种草也是有技术要求的。草是牛赖以生存的基本饲料,草的生长对气候和地形也是有要求的,在水资源丰富,地质肥沃的地段种植牧草会生长的更加茂盛。在种草养殖方案中,可以根据牛的品种,选择最适合牛食用的草类,而且,如果种草技术合理,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草料,从而减少养殖成本,增加效益。此外,我们都知道,牛是食草性动物,牛的胃只能消化草类和谷类饲料,正常情况下,牛只需要吃草不需要其他的饲料,但在养殖过程中,为加快牛的生长速度需要配置营养均衡的饲料促进牛的生长发育。这些需要长期关注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小组来参与执行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提高养殖效益。

2.以全体饲养人员为主体构建规范的管理机构

管理层次分明,把管理责任,分到个人,严格规范管理制度。使职工各司其职,使方案的实施进程有条不紊。

3.贵州印江种草养牛技术的后期总结推广工作

在方案试行的后期,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方案试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列出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方案措施的优点和缺点。计算出种草养牛方案实施所花费的成本以及从中取得的利润。总结出种草养牛方案能够成功实施所需要的自然客观条件以及主观管理条件和对专业养殖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总而言之,就是要用书面的文字描写出对贵州印江种草养牛方案实施过程及结果的全面详细的分析。并把书面材料上交到相关部门,让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根据方案试行的结果分析该方案的可推广度以及推广的区域。最后,由专门研究小组对贵州印江种草养牛方案的推广进度以及现状进行后续的观察和跟踪工作。

四、贵州印江种草养牛方案推广后的销售市场的调研以及开发问题

综上可知,关于种草养牛方案实施前的调研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人员储备、管理机制构建、方案实施结果考核工作以及方案实施后期的结果分析与方案推广工作的进行都已有详细的规划,那么关于贵州印江种草养牛方案推广后的销售市场调研以及销售市场开发的问题呢,对此,在本段将会做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我们都知道,种草养牛,目的就是靠出售牛肉产品赢取利润,带领人民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因此,牛肉的销量问题就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单纯的出售活牛可能会受到消费市场的约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做出详细的规划,制定详细、现实可行的销售方案。根据我国人民目前的消费状况来看,牛肉产品呈现多样化,最常见的有牛肉干、牛肉卷、牛肉片还有做蛋糕配料的牛肉松,等等,可见产品加工的多样化已成为牛肉消费的必然趋势。对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养殖场附近建立牛肉加工厂,把养殖出的牛肉产品加工成不同形状,多种口味的牛肉小吃,提高牛肉的市场竞争力。开拓牛肉的销售市场。

参考文献

[1]白名言.贵州印江走出“发展型”扶贫道路[J].中国民族报.2012.03.12.

[2].甘兴华,黄珍,黄峰岩.南方种草养牛的典型案例[J].业内聚焦.2011.11.31.

最牛高考作文篇2

关键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经验和得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238-02

1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根基――各具特色的学院管理

牛津大学的35所正式学院都是自治的法人团体,各学院有不同的传统和优势。导师制是牛津各学院教学制度的核心,学院制是导师制的基础。曾担任过牛津大学副校长的布洛克先生认为:“牛津能保持其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学院结构。”而与学院制相配套的导师制在指导本科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同样是牛津大学的骄傲。任何人要进入牛津大学读书,必须得到某一个学院以及大学的双重同意,录取之后,新生到一个学院报到,学院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监控学生的进步仍然是学生所在学院导师的主要职责所在。学院为学生提供住房,学生在这里过集体生活。导师在学院中也有一套房间,白天学生可以随时去导师那里谈话。学院为本科生设立初级公共活动宣,供本科生进行社交活动,相互结识。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体育场和运动设施,有的学院还有自己的小型实验室。有的学院还有陈列室,保存着本院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品。

学院要为导师制教学投入大量的资源。牛津大学中担任导师的学者必须在比其他大学要求更为广泛的领域中进行教学,为了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学院严格按照导师指导学生的比例决定招生人数。20世纪80年代,导师一般负责6~12名学生,而到90年代中期,一名导师负责约20名本科生。学院不论大小,都是文理各专业混合的。学生一般都能在学院中找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导师。

2 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理念――培养充满智慧和理性的全面的人

2.1 牛津大学导师制强调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学都是由导师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的。导师关注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按照学生个人能力进行教学。学生每周一次的论文是导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基础。正是在彼此的问答过程中,实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的。虽然,今天这种一对一的导师教学在牛津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两个学生一起上课,甚至是三到四人。但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论文,实现对学生个人有益的指导。仍是牛津导师关注的核心问题。

2.2 导师教学是以师生双方的互动为基础的

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而非消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他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是导师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师生双方的协作和互动对于是导师教学的基本法则,导师教学通常是在导师的书房或实验室中进行,传统的牛津导师教学是师生一对一地进行的。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更多的导师同时指导三到四名学生。学生通常在每周上课前要完成导师指定题目的论文。导师制突出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的个别对话以及锋而试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牛津的本科生一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导师教学,一两个学生一起,向导师展示并讨论他们已完成的工作,以及在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中将要研究的论文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导师并不看重教授学生多少知识或是给他多少信息,而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人。导师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评价证据。如何将事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在导师那里获得思想的独立。以形成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导师所做的是帮他进行判断和改正。

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模式――充满争议又卓有成效

3.1 导师的遴选

牛津大学招收的新生到学院报到后,学院会为他安排一位导师负责制定和监控他的学习计划,也帮助学生为大学统一的考试做准备。如果学生所在的学院里没有他所选择专业的导师,学院就会为他在其他学院安排导师教学。如果学生希望更换导师,他可以向他所在的学院反映。大多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师生间难以处理的个性冲突。可以确定的是,在牛津这样规模的大学中,几乎所有的科目都会有可供学生选择的导师。所以,学生在牛津的学术发展不会因人际关系而受到阻碍。

3.2 导师课论文

导师课论文的工作包括图书馆搜集资料、阅读、思考和写作。学生在论文写作期间必须仔细阅读相关资料,逐渐形成关于论文的清晰思路。导师课论文是牛津导师教学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构成要素。在每次导师上课前。学生都会得到一个论文题目。并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通常,学生会在上课前将他做好的论文交给导师,这样导师在进行讨论前可以提前阅读论文并做出批注。每周一次的论文无疑会促使学生在学科的某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并使其有机会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常导师不会给学生的论文以明确的分数,而是经常在文末做出使学生印象深刻而又对其有所帮助的批语。导师鼓励学生摆脱以分数为导向、注重事实的学习方法,而转向一种讨论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活动。

3.3 对导师教学的评价

在牛津大学,教学自由历来是师生不可侵犯的权利,管理者很难对导师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所以,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导师教学的质量好坏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的。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学是一种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大学里的统一考试,因此导师教学的任务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帮助学生为大学的考试做准备。现在,虽然导师仍然会在学生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帮助,但这已不是导师教学工作的全部,更为重要的是。导师教学成为本科生在牛津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启示和思考

最牛高考作文篇3

一、牛在台湾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千百年来牛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台湾岛耕作的早期农民多系闽粤移民,由于闽粤两省山地丘陵多,形成了地狭人稠的结构。大多数在大陆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为了谋生不得以渡海去台。在台湾荒芜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从而不可避免的使台湾人民与作为重要农业生产动力的耕牛产生了密切联系。牛被应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运输、耕田、蔗糖加工、渡河甚至用于战争。应用于运输主要指台湾的牛车,《小琉球漫志》称:“台地车轮,用坚木板铺平,横凿孔,用坚木穿贯,无轮与辐之别。”《彰化县志・杂俗》亦有“台地多雨,潦水停涂,有辐障难行,不如木板便利。“另外《台湾通史・邮传志》也有在台地运输中运用牛车的相关描述”且台之陆运仅借人力,未曾以车马往来,其驾牛车者,但为载糖输谷之用,日行二三十里。牛车之制,夹以两轮,轮径几二丈,每辆可载十石,笨重难行。”对于利用牛来渡河的记录在《番社采风图考》上有两幅先民渡溪图,均绘有三种渡水工具:竹筏、葫芦,还有一种是牛,这表明牛也曾是人们的渡水工具。然而将牛用于战争则最早见于康熙六十年(1721)二月爆发的朱一贵起义“连日战于鲲身、濑口、涂堑埕、洲仔尾,皆捷。十有九日,贼大攻安平,以数万众拥牛车,驾列盾为阵,大队冲突而至。廷珍亲督大孢,连环进发,倒翁飞虎乌龙旗,遂破牛车阵,由是贼退保府治不复出。”

由于牛在台湾人民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对其进行保护。台湾“故例禁杀耕牛,食之者寡,而谈果报者且以食牛有罪。盖以祀天祭圣,始用太牢,平日未堪食此,以其有耕田之劳也。凡宰牛者谓之牛户,例须纳税,乡间每私屠之。若遇祈雨求晴之时,官必禁屠,而民间之建醮祀神者亦多断荤,以寓斋戒之意。”同治五年十二月,在凤山县参府衙门东壁立《禁止私宰耕牛碑》称:“万物惟牛最灵,惟牛最苦。佐民耕稼,有功与世。”对于“偷盗私宰,例禁綦严。”“如有病毙牛只,亦须赴辕禀报验明,不得私自开剥,致干提究。”由此可见,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对耕牛的保护,牛对于台湾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因此对于牛在台湾历史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也就有了必要性。

二、台湾牛的来源考

对于台湾牛来源的考查,目前学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其来自印度与大陆;亦有人认为其来自大陆与澎湖;至今也没有人专门考证过台湾到底有没有野牛,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即台湾远古时期确实存在过野牛,但后来在有文献记载之前台湾野牛却因为全球气候变化等某些原因已经消失。所以近代以来台湾岛上的耕牛主要来自东南亚、印度、大陆、澎湖。

台湾在远古时期是有野牛分布的,这一事实我们根据现有的考古研究可以证明。地质学者在对台湾第四纪地层剖面与古生态环境的调查中发现“更新统早期的头山期,含前后两个亚期。前亚期通霄亚期,相当于多瑙冰期,约200至100万年前。……通霄层中含有中国犀牛、东方剑齿象、野牛属,普通象、古鹿等哺乳动物化石……”另外在台湾左镇地区第四纪采集到的哺乳动物群化石中发现“所采集到的这些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包括:明石剑齿虎、台湾猛犸象,早板犀牛、中国剑齿象、台湾四不象、步氏羌、新竹鹿、鹿、水鹿、猪、猕猴、豹、水牛等。”由水牛化石在台湾考古中的多次发现充分证明了,台湾曾经是存在野牛的。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了野牛在台湾的绝迹,这可以从后人对于台湾物种的相关记载中证明。关于台湾物产的介绍,最早见于《隋书・流求传》:“有熊、罴、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然而后人明代陈第在其《东番记》中也记载台湾“有大小豆,有胡麻”,“无马、驴、牛、羊、鹅、鸭”虽然这两种文献相隔年代甚远,但两者中对于台湾物产的记载却是惊人的一致。另外在荷兰人与台湾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每当少数民族被迫与荷兰殖民者讲和时,经常被要求的条件就是要献出若干头猪,却没有关于牛的记载。若是台湾山中有原始野牛,祖祖辈辈生活在岛上的先民不可能不将其驯化用于日常生活;急需农业生产动力的荷兰殖民者也不会不向其索取。

由此可见,在有关于台湾具体的文字记载时代,台湾的野牛已经不复存在。但在后人的大量文献中却发现许多关于台湾生牛与野牛的记载,这一疑点将在下面专门另做论述。那近代台湾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耕牛来自何处,则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关于此一问题,大家各持己见,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台湾牛最早来自郑芝龙的移民台湾行动,“乃招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有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茇舍开垦荒土为田”。“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郑芝龙移民台湾是1628年而早在1627年甚至更早,占据台湾的荷兰人已经在岛上饲养牛马了。据《热兰遮城日志》记载“自从1627年,牧师Georgius Candi-dius就住在新港试着传扬福音。公司也租用了该社在大员湾的部分沿海地区,用于饲养公司的牛和马。”对于这一记载可以从1639年8月10日的日记中得到印证“有几个本馆的议员代表长官阁下前往赤要去管理公司的牲畜工作,看到那里有415头牛,即:192头母牛(Koebe-esten)、72头阉过的牛(ossen)、12头公牛(bullen)、139头小牛。”此外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往台湾的首任牧师,乔治・干治士于1627年5月4日到达热兰遮城,并在赤嵌城以北七英里的新港社定居下来。开始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于1628年12月27日写成了《台湾略记》。其在记述当地物产时写到“南部广大平野,与其谓为耕地,甯谓系熟练园丁精心设计之广大庭院。马、羊与山羊均不多,于中国极多之猪,在此地亦甚属高价。惟鸡、鸭、鹅等则甚多。众多牛,乃为马、驴、骡之用。经短速驯教即成如最佳马匹,可令其轻快步行。以络索与鞍羁驯之。有极高价者。中国人骑之,犹如欧罗巴人骑其最精良马匹,见其骄傲姿态,颇为饶趣。”干治士来台湾传教要早于郑芝龙1628年春季的移民行动,其对于台湾岛上饲养牛的记载也应早于郑芝龙“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的移民行动。由此可见认为台湾最早的牛是来自郑芝龙的移民活动是不恰当的。

台湾耕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向:印度、

大陆沿海、澎湖。由印度引进黄牛,记载于伊能嘉矩的《台湾文化志》:“往时荷兰人据台之时,宣教师Da niel Gravius,于1647年至1651年间,自东印度公司借4000Reaal,从印度购入已的黄牛121头,交付给其教化区及萧垅的平埔地番使用,不仅土番得到好处,而且汉族移民也受益。”台湾牛从大陆与澎湖的引进主要是在1640年至1655年的15年间,《热兰遮城日志》对此有详细记载。现将相关记载统计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1646年以后大陆移民也陆续运来一些牛到台湾,并且在1648年共有20次关于大陆移民携牛来台的记录,运至台湾的牛数达到了279头,可见大陆沿海也是台湾牛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台湾牛最重要来源之一的澎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在荷据时期关于运牛来台的记录多达88次,运来台湾的牛只数更是多于1221头。澎湖之所以能够提供如此之多的耕牛,是与其长期开发与发展分不开的。澎湖的开发要远远早于台湾岛,在北宋(960-1126)大陆东南沿海的渔民已抵居澎湖。……王象之在其所撰《舆地纪胜》中,即称“自泉晋江东出海闽,舟行三日,抵澎湖屿,在巨浸中,环岛三十六。”而在“1200至1300年间前后,大陆南海一带,已开始有较多的渔民聚居澎湖、白沙、中屯、渔翁及八罩等大岛上,他们主要是以捕鱼采贝为主,但也有畜养猪、牛、羊等家畜及种植农作物者。”元代周游世界的著名航海家汪大渊在其所撰《岛夷志略》载: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问,坡垅相望,……泉人结茅为屋居之。气候常暖,风俗朴野,人多眉寿。男女穿长布衫,系以土布。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螺、蛤以佐食,燕牛粪以爨,鱼膏为油。地产胡麻、绿豆。山羊孳生,数万为群,家以烙毛刻角为记,昼夜不收,各遂其生育。”可见早在宋元时,已有大量沿海人民迁居澎湖进行传统的农业定居生活并饲养牛羊。修于光绪甲午期间的《澎湖志》记载曰“灶无薪木,以牛粪干炊灶,名日牛柴。”这些都有力的证明了澎湖岛屿上牛的数量之多。关于澎湖的人口“据史籍载,澎湖汉人人口在一二九七年(元大德元年)有一千六百人,至一六六一年(明永历二十二年)增加到五千六百人。”由此可见,第一,较早时期澎湖已有大量人口居住进行农业生产并放牧大量牛羊;第二,澎湖距离台湾岛距离较近,运输上相对便利。以上两个条件促成澎湖成为台湾牛最重要来源地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台湾岛上的牛主要来自印度、大陆沿海、澎湖,上述地区运进的牛是近代台湾牛的最初来源。以后台湾对牛的品种改良、生产应用也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三、关于台湾的“生牛”与“野牛”

上述已经证明了岛上没有原生的野牛。但是在后人的一些记载,尤其是明郑与清朝统治时期的相关文献中却频频出现关于台湾存在着大量“生牛”与“野牛”的记载。郑成功开发台湾时,寓兵于农,鼓励将士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措施之一就是“插竹为社,斩茅为屋,围生牛教之以犁。”随郑成功入台的卢若腾在其《海东屯卒歌》写道:“海东野牛未驯习,三人驱之二人牵,驱之不前牵不直,偾辕破犁跳如织。”黄叔在《台海使槎录》引《居易录》曰:“台湾多野牛,千百为群。”高拱乾《台湾府志,风土志》亦有“深山中多野牛,教而驯习,可用以耕田、驾车。”

这些所谓生牛与野牛的出现,据有关文献记载是由于荷兰人引进并在台饲养繁殖耕牛的活动造成的。《台湾通史》记载:“荷兰之时,南北各设牛头司,放牧生息。归清以后,尚多野牛,千百成群,擒而驯之。”《小琉球漫志》引述陈小崖《外纪》说:“荷兰时,南北两路设牛头司,取其牡者驯狎之,阉其外肾以耕,其牝则纵诸山以孳生。”王必昌纂修的《重修台湾县志》卷15《杂纪》称:“台人买牛纵之山,使生息,犊大成群,设栏围之,俟其馁,乃渐饲以水草,由是驯服,可耕可挽。”

由上述似乎可以说明山中出现大量野牛是因为荷兰人与台湾人将所买种牛采取放入山中任其繁殖的饲养方式所致,此种说法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事实是否如此还须进一步商榷。如其上所说,我们可以试做推断,荷兰人与台湾人将其所买种牛采取放人山中饲养,等其大量繁殖再将其捕捉驯化后,用于农业生产的作法是否可行。第一,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五大山脉。关于台湾的气候,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偏南地区,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上述地形与气候决定了其以高温多雨、山高林密为特点的自然环境。在如此环境之下若将种牛纵人深山饲养,且不论其是否会被台湾向以勇猛著称的少数民族所捕获宰杀,仅再次将所繁殖牛只捕捉的难度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第二,荷兰殖民者对于其所饲养之种牛是十分重视的,这可见于上文《热兰遮城日志》关于公司所饲养牛只的统计数据的精确性。在1655年9月13日的日志中也记载“6月25日和26日,那边刮起强烈的暴风,以致在卑南和Sapat的公司的住屋遭受损坏,不过都已经用最少的经费建造起来了。公司的牛,已经增加到了大小合计98头了。”如是若将牛纵入深山饲养,要想取得如此详细的牛只统计数据是谈何容易。第三,在荷据时期,荷兰殖民者也经常会将公司的牛贷给贩商与大陆移民使用。由于当时农业生产急需大量耕牛,荷兰人在每年一次的少数民族头领长老会议上经常提到不许放养狗以免咬伤农民的小牛。可见在当时耕牛是非常珍贵的农业生产资料,若荷兰人将种牛随便放人山中任其生长,可想而知必将会有人进入深山偷捕牛以牟利。荷兰人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失,这是其所不允许的。对于偷牛行为,荷兰人也是采取了一定措施。“因为最近听到很多关于在福尔摩沙的乡下偷牛的怨言,因此也决议,将来还没有来此地取得税务单位宰牛的许可证以前,任何人都不得宰牛,要来申请许可证的人,必须将要宰的牛一起带来给指定的人看,以便由指定的人在大员以及赤编列清单,用以查明偷牛的情形。”

由此可见荷兰人与台湾人将种牛纵其入山任其繁殖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最有可能是在近山适合种牛生长繁殖地区划定地域,进行围栏饲养,待牛繁殖到一定数量便进行驯化用于农业生产。而在明郑与清代山中出现大量野牛的原因,应该是在围栏饲养时由于管理不当或因战争等其他因素导致许多饲养之牛窜入深山,其在深山中大量繁殖便出现了明郑与清朝统治时期所谓的大量野牛。

由上述论证可知台湾在长久以来是没有野牛存在的,台湾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大陆东南沿海主要是闽南地区;二是澎湖群岛;三是印度黄牛。但由统计表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来自澎湖与大陆沿海的牛远远多于印度。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就是澎湖牛也根源于闽南地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明清时期的澎湖几乎一直是归福建省管辖,因此近代向澎湖的移民也主要是闽南人。二,在地理位置上闽南地区距离澎湖较近,人口流动相对容易。因此自古以来澎湖的移民多为闽南人。既然确定澎湖居民自古以来为闽南人,则澎湖群岛的牛也必然是随着移民而来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在荷据时期由于台地生产的需要而被大量引入台湾。

最牛高考作文篇4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 “跳出课本看课本”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在教学之余听到最多的对高中物理的评价是“高中物理太难了,尤其是力学”。为什么物理学给人的感觉总是一个“难”字?高中生应该如何应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物理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的兴趣,让他们爱上物理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物理教学体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真正称得上学习物理学应该从初中二年级开始算起。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了物理学中绝大部分的分支学科,但是只是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和结论,定性地研究一些物理现象,不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到了高中阶段,物理学的体系基本展现出来,在初中的基础上再次加深研究,除了理解一些物理知识和规律,还要求学生能够分析物理过程,熟练地利用初等数学知识定量地解决物理问题,掌握物理的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利用高等数学的思维(例如:微分、积分的思想)研究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在为学学物理打好基础,做好过渡。而大学物理更是在高中物理基础上,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再次升华,将知识体系整理得更为系统,物理规律研究得更为透彻,物理现象的分析更为精确,但是最基本的切入点和思维方法还是与高中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高中物理将是学生今后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生感到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对物理学的真谛和知识体系理解不深。

我在课后给学生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眼光太短浅,考完试成绩不好,在分析时只盯着一小块知识点。例如:一个学生在高一期末考试以后找到我,因为期末考试考得太差,向我咨询如何复习一下必修2。而我看到试卷的错题,显然不仅仅是必修2的问题,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都有问题。我问他必修1学习得怎么样,感觉如何?他是这样分析的:必修1的第一章、第二章当时提前预习过,考试成绩都在八九十分,还很不错,到了后来有点沾沾自喜,所以第三章力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成绩稍微差一点,但是高一期末考得还凑合,所以他认为必修1整体说来还是过得去,不需要复习。到了必修2突然完全没有头绪,一学期下来不知学了什么,也不知该怎么解题,所以他认为应当复习或者叫做重新学习必修2的知识,因为将来选科时他想选择物理。

我想这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很有代表性,我们就这个实例来分析一下。

我想问这个学生或者我们教师一个问题: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Physics),拼音:wù lǐ,全称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普遍形式的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1]在高中物理尤其是力学部分最突出的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普遍形式的规律。

二、高中物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的知识体系

整个高一两本教材让学生认识了物质运动中最为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包括天体运动),而这些运动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运动的物体受到了相应的合外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合外力就可以决定物体作什么样的运动,而物体作什么样的运动也反映了物体受什么样的合外力,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的。所以高一阶段学好力学的关键就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必修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在前三章作了铺垫:第一章、第二章通过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让学生了解了用哪些物理量,如何描述运动,以及加速度α的含义和求解方法,为F =ma中的a作了铺垫。第三章相互作用让学生通过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研究,对力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了解,进而知道如何求解合外力,即为F =ma中的F 作了铺垫。一切就绪以后就给出了牛顿的三个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包括已知运动求受力和已知受力求运动的两大类问题,以及超重、失重的生活现象。所以必修1的体系是很清楚的。

必修2除了机械能看似孤立以外依然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固然有不同之处,但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将曲线运动分解成直线运动来解决。而圆周运动更是由于合外力时刻指向圆心,与速度垂直,才使得物体的速率不变化,但是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最终导致匀速圆周运动,所以依然有F =ma,只不过此时F 被叫作向心力,a叫作向心加速度。了解了这一点,只要找到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m =mω r=m ,其中a= =ω r= ,就可以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而天体运动则是在圆周运动基础上的进一步应用:F 是万有引力,a依然是向心加速度,即F =G =ma=m =mω r=m ,其中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r为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因此必修2中七章有六章实际上都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所以学好这个定律是掌握力学的关键,乃至对以后的学习都很有用。

而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真的是抛开了牛顿运动定律而孤立存在的吗?

我们知道当力的作用引起物置变化时,力就要做功。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所做的功应与某种描述物体运动状态量的改变有关。这种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变化与作用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称为动能定理。下面我们推证一下:

设质量为m的质点,在变化的合力 作用下,沿某曲线,由A点运动到B点,质点在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为v 和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质点在力 的作用下发生了元位移d , 在d 内做的元功为dA= •d =m •d ,将d = dt代入上式得dA=m •d =m • dt=md • = md(v•v)=d( mv )变力 由A点运动到B点对质点所做的功

A=?蘩d( mv )= mv- mv(1)

这一结果表明,合力所做的功的确能够用一个运动状态量的变化来表示,这个运动状态量的形式是 mv ,我们把它叫动能,用E 表示,即E = mv 。

用E = mv表示质点在起点位置是的动能,用E = mv表示质点在终点位置时的动能,则(1)式可以写成A=E -E ,这就是质点的动能定理,可表述为合力对质点所做的功等于质点对动能的增量。

而对于质点系我们有

A +A =E -E (2)

在一般情况下,质点系的内力包括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因此我们可以把所做的功A 分成保守内力所做的功A 和非保守内力所做的功A 两部分,将A =A +A 代入(2)式,得A +A +A =E -E ,而保守力做的总功等于质点系势能增量的负值,即A =-(E -E ),代入上式得A +A =E -E +E -E ,即A +A =(E +E )-(E +E )。

上式等号右边第一项是质点系在B状态的机械能,第二项是质点系在A状态的机械能即

A +A =E -E (3)

上式表明:作用在质点系上的一切外力和一切非保守内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质点系机械能的增量。这就是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由(3)式看出,当外力和非保守内力不做功,或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即A +A =E -E =0,则E =E ,或写成E +E =E +E 。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个结果表明:若外力和非保守内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则质点系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但它们的总和(即机械能)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机械能守恒定律。[2]

所以作为第五章的机械能部分也是源于牛顿运动定律的。

综上所述,其实高中整个力学都是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得到的,学生掌握好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知识和考试成绩都可以获得质的提高。

这个学生恰恰是没有学好最关键的牛顿运动定律部分,但是当时的考试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按照以上的思路我建议该生重新审视必修1、必修2这两本书,从必修1复习起,结果效果极好,做必修2的题目几乎不费力气。可见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这不仅仅是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授课中也容易忽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牛顿运动定律的思想贯穿始终,我想学生就能够“跳出课本看课本”,原来两本书就是一个牛顿运动定律,一点儿也不难。

这一点,日本的教材处理得很好,我有一本《川教授的中学物理教案》,目录为[3]:第一章《力是什么》,作为铺垫;第二章《力和运动》,建立运动与力的关系;第三章《各种各样的曲线运动》,将运动的范围再次扩大,使学生自主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到此基本上将我们两本书的内容都囊括在内,我认为这对学生认识力学,认识牛顿,认识物理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爱好,另一方面是信心的建立。很多学生一开始对物理都非常感兴趣,因为物理学涉猎范围广,实验多,和生活结合紧密。但一些学生因为题目难,考不好,而丧失了对物理学的兴趣,见到物理就怕,就躲,就不想学。因此在目前的高考形势下,更多的学生选择了文科,因为他们觉得花同样的时间文科更容易出成绩,更容易考上大学。目前许多学校文科9个班理科3个班这种不合理的文理选科失衡将会对高中教学和大学教育带来困难。

所以,我们的担子很重,要解决学生畏惧物理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学生的努力,另一方面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更要给学生指好路,铺好台阶,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前行,也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筱莉,仲扣庄.物理学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彭长德.大学物理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3][日]川博著.吴宗汉,彭双朝译.川教授的中学物理教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最牛高考作文篇5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肉牛养殖现状,指出规模化育肥牛的必要性,并且浅析了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

肉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高能量饲料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我国对牛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肉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最主要的养殖方式还是散养,并且相关养殖人员的养殖水平较低,导致牛肉产量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养殖的周期过长。这就需要对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广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养殖场牛肉的产量,还能够有效提升牛肉的质量,因此,我国必须增加对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牛肉需求。

1我国肉牛养殖业必须形成规模化的肉牛养殖模式

目前,我国的肉牛养殖行业养殖方式主要为散养,相关养殖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我国肉牛养殖业对养殖环境以及技术的控制能力较差,肉牛生产率无法得到提高,人工浪费极大。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当前,肉牛养殖业发展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肉牛养殖规模化,必须对肉牛养殖外界环境、饲料以及使用的疫苗进行严格地监督,根据肉牛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以及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肉牛养殖方案。目前,我国使用的最主要的养殖方法就是通过添加相关中草药以及饲料对肉牛进行催肥工作,这样能有效缩短肉牛的生产时间,极大提升牛肉的产量以及质量。要想使我国的肉牛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最关键的步骤是为肉牛创造更合适的生存环境。要想保证肉牛健康快速地生长,不是将肉牛进行全程放养,如果使用全程放养方式会导致肉牛群生长不均匀,肉牛生长速度产生极大的差别,这就限制了对牛群的统一管理工作。因此,肉牛养殖业必须形成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对肉牛群采取栓养的养殖方式,这样就能对肉牛群统一用药,同时预防疫病、催肥等。使用牛高强度育肥技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疯牛病等病情进行有效的监控,降低肉牛发病率,提升肉牛的产肉量。

2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要点

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就是对肉牛进行催肥,使用催肥技术能够极大提升肉牛群的生长速度。同时按照肉牛群各生长周期的特性对肉牛群使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中草药,这样就能极大提升肉牛群的免疫力,降低肉牛群发病率,从整体上提升牛肉的产量以及质量,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传统的肉牛养殖方法中,使用的饲料不能有效保障牛群的产肉量,使用高能量饲料饲喂肉牛能极大提升肉牛在短时间内的生长速度。但要注意的是,使用高能量饲料的时间必须在肉牛2岁左右。肉牛在2岁时本身生长速度就极快,并且也是骨架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时就必须加大对肉牛能量饲料的补充。因此,通过使用高能量饲料可保证肉牛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保证其肉质鲜嫩。

3结语

随着人们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必须加大对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的研究。只有加大对牛高强度育肥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才能有效提升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牛肉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牛肉需求量。

作者:毕成文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洪之国,胡承成.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27):131,133.

[2]刘发金.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难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1):46.

最牛高考作文篇6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资源;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K873;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09-04

笔者在《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资源探析》①一文中就红山文化玉器课程教学资源的种类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红山文化玉器资料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包括考古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玉器图录、博物馆展出的玉器及研究论著、论文等多种形式,这些资料不仅是中国考古学、中国玉文化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成果,也是考古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对红山文化玉器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成果在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考古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是教学和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红山文化玉器有考古发掘出土、征集采集、传世等不同的类型,其中经过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研究价值,是教学过程中首选的资料。

在考古发掘报告中,发掘者对出土玉器的遗址所处地理位置、环境,遗址规模、主要遗迹、出土遗物的基本特征及具置等进行了客观的介绍。从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遗址看,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位于辽宁境内的牛河梁遗址。牛河梁遗址位于辽西大凌河上游凌源市东北约10公里处,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据碳14测定,较早的遗址,距今4975±85年,树轮校正5580±110年;较晚的遗址,距今4995±110年,树轮校正5000±130年。该遗址延续使用近500年的时间,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目前已发现遗址点有20多处,在有编号的16个地点中,有13个地点都是积石冢。已发掘的有第二地点、第三地点、第五地点和第十六地点。②发现的遗迹有女神庙、积石冢、石棺墓、祭坛、灰坑等,出土的遗物有玉器、陶器、石器、建筑构件残块、泥雕人像及动物像残件、陶塑人像、动物骨骼等。在众多的出土遗物中,玉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多出自有明确层位关系的积石冢石棺墓中,是主要的随葬品。这些玉器对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种类、使用功能、玉文化的发展、丧葬习俗、、礼仪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等提供了较详实的资料,从教学的角度看,也是进一步深入认识红山文化玉器、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资料。

牛河梁遗址出土玉器有如下特点:第一,遗址中出土的玉器数量大,种类多,器形丰富,在四个地点共有40座墓葬出土玉器合计146件(含绿松石制品)。③其中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21号墓出土玉器最多,有20件。出土玉器最少的墓葬为1件,其余各墓内出土的数量不等。牛河梁遗址出土玉器主要有动物形器玉猪龙、双猪首三孔器、兽面形器、双形器、鸟兽形器、玉鸟、玉、玉凤、玉龟、玉蚕、玉蝈等;仿工具类有玉钺、棒形器、锥形器等;装饰类有玉环、玉镯、玉、玉珠、菱形饰、曲面牌饰等;特殊类有玉箍形器、玉璧、双联璧、勾云形器等;人物类有玉人、双人首三孔器等。玉器工艺精湛,器形规范,玉器雕琢技术高超。第二,牛河梁遗址出土玉器位置明确,为研究其使用功能提供了线索。在牛河梁遗址已发掘的四个地点中,每个地点都有大型墓葬。这些大型石棺墓多位于积石冢的中心部位,圹穴和石棺较大且深,出土玉器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多于小型墓葬,并且造型生动、质地精良。比如牛河梁第二地点21号墓出土玉器数量最多。该墓葬内葬一成年男性,仰身直肢,随葬玉器20件,是目前红山文化单座墓葬中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座。④菱形饰1件,放置头部上方。箍形器1件,横置于头顶部。勾云形器1件,位于左肩部,下叠压一件玉璧。双联璧2件,叠置于右肩部,上盖压一玉璧。管箍状器1件,位于右肩部。玉龟1件,放在左胸部,龟背向下。竹节状器1件,位于上腹部。兽面牌饰1件,置于腹部正中。玉镯1件,戴在右腕。玉璧数量最多,共计10件,分别放在头骨左右侧、右侧颌下、左右小臂内侧、左右手下端、左股骨外侧、左小腿骨下和双小腿骨下。牛河梁第五地点中心大墓(M1)内葬一成年男性,仰身直肢,随葬玉器7件。⑤玉璧2件,位于头部两侧。鼓形箍1件,位于胸部。勾云形佩1件,位于胸部。镯1件,位于右腕处。玉龟2件,位于左右手部。牛河梁十六地点4号墓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晚期级别最高的墓葬。⑥墓圹平面为圆角长方形,南北长3.9,东西宽3.1米。圹底为长方形,东西长2.68米,南北宽1.2~1.4米,深4.68米,北壁凿成两级台阶,墓西壁和南壁也有台阶。石棺形制为长方形,东西长2.1~2.38米,南北宽1.3米。石棺的棺盖、四壁及棺底均平铺石灰岩石板,砌筑规范。墓主是45-50岁成年男性,葬式为仰身直肢,随葬品玉器6件,绿松石坠饰2件。玉器有玉凤1件,位于头骨下。箍形器1件,位于胸部右侧,斜口向上。玉镯1件,位于右腕部。玉人1件,位于墓主盆骨左外侧的腹部,顺置,反面朝上。玉环2件叠压,位于腹部。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可以初步了解到当时佩戴、使用玉器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玉器摆放位置和使用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同类玉器的使用也有差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直接佩戴在墓主人身体某个部位上,比如玉镯,有的戴在腕部,有的佩在腰上。二是通过穿系线绳等方式佩戴在身体某个部位或挂在衣物上,比如第二地点21号墓位于墓主腹部的兽面牌饰,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二地点一号冢M26出土的双形佩位于墓主的腹部。三是在敛葬时有意将玉器放置在墓主人的身体上、下或四周等特定的部位,比如第二地点21号墓中的玉璧等,应为特意摆放的。四是墓主手中抓握的器物,比如牛河梁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出土的两件玉龟位于墓主左右手的位置。第三,通过发掘出土的玉器,可认识红山文化晚期的葬俗特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大都出自墓葬,属于墓葬中的随葬品。并且,玉器是主要的随葬品,少见随葬陶器和石器的现象,“惟玉为葬”成为红山文化葬俗的一个重要的特征。⑦第四,通过出土玉器可推断墓主的身份,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发展状况。就玉器的使用者即墓主人的身份而言,他们应是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祭司,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特殊的阶层。⑧由于他们生前从事的祭祀活动的内容不同,有分工等级差别,所以在他们死后所随葬的玉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墓葬所在的位置、墓葬形制的大小及随葬玉器的多少都代表墓主人生前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地位的高低。由此可见,在红山文化晚期已形成规范的祭祀礼仪、严格的制玉和用玉制度。第五,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成为红山文化研究、进行玉器鉴定的标准器。在红山文化玉器被确定之前,海内外已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进行收藏。早在乾隆时期,红山文化玉器就有著录,当时将其视为古玉进行收藏。在英国、法国、美国的博物馆及国内的辽宁省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等藏有玉猪龙、玉箍形器、勾云形器等,其年代均定在商周或更晚。直到到20世纪80年代,牛河梁遗址发掘后,不仅在有明确层位关系的积石冢石棺墓中出土了玉器,而且玉器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明确,至此,红山文化玉器“一锤定音”。⑨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作为红山文化研究、玉器鉴定的标准器,从此,红山文化玉器被纳入红山文化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有了进一步扩展,进入21世纪后,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牛河梁遗址及出土的玉器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玉器的特点及重要性,以此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红山文化晚期玉文化的内涵有客观、全面、深刻的认识。

此外,在已发表的征集、采集的红山文化玉器资料中,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玉器可作为重要的资料加以应用。比如,在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采集、征集的玉器有一百多件,⑩主要有玉猪龙、玉、玉鸟、玉鱼、玉蚕、三联璧、勾云形器、玉管、兽形器、勾形器、玉斧、玉纺瓜、玉坠饰等,玉器的种类和造型风格与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有共性特点,这是目前在西拉沐伦河以北发现的规模较大、出土文物较丰富的一处红山文化遗址。从中可以看到,在红山文化时期尚玉、用玉是重要的社会现象。其他的海内外博物馆及个人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传世品也可作为参考。

出版的各种玉器图录通过彩色图片、附带说明性文字资料的形式对玉器进行介绍。这类资料,可弥补考古发掘简报色图片资料不足的缺陷。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图片资料,不仅使学生对玉器的玉料、形制、纹饰、工艺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借助这类资料进行教学,可从不同的视角对红山文化玉器及特点进行深入的解读。

已发表的红山文化玉器图录著作较多,在此仅举两例进行探讨。比如,于建设主编的《红山玉器》,11 收录了赤峰市各旗县发掘出土、征集、采集的红山文化玉器,以玉器图片、线图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对敖汉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喀喇沁旗、松山区、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及赤峰市博物馆馆藏品等进行了介绍。玉器以采集和征集的为主,主要有动物形器玉猪龙、玉鸟、玉、玉龟、玉鱼、玉蚕等,仿工具类有玉斧、玉纺瓜、勾形器等,装饰类有玉环、玉镯、玉珠等,特殊类有玉箍形器、玉璧、勾云形玉器等,人物类有玉人面饰等。运用书中的资料进行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玉器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出土的玉器与牛河梁遗址中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在种类、工艺、造型等方面有共性特点。所不同的是,由于多数是征集、采集的,其使用的方法不十分明确。郭大顺、洪殿旭主编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书,12 收录的红山文化玉器有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考古所和博物馆的玉器标本及海外博物馆珍藏的玉器,共计191件,玉器来源包括考古发掘、征集、采集。其中考古发掘的器物以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为主,同时还介绍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及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图片清晰,文字资料详实,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介绍玉器的来源、现收藏地点、器物的特征和研究情况等,以该书作为参考资料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认识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形制特点,还可了解玉器的源流,拓展了认识的领域。

博物馆展出的玉器是教学实习观摩的重要教具。红山文化玉器实物资料主要包括考古发掘、征集采集及个人的收藏品等,它们多珍藏在国内的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机构。比如国内博物馆有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赤峰巴林右旗博物馆、赤峰敖汉旗博物馆、辽宁旅顺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等等。这些馆藏玉器通过发掘报告、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对外进行介绍,但绝大多数不对外公开展出,只有少数玉器在展厅展示。从教学的角度看,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展品,学生可直接观察到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材、造型、工艺特点,是直观、形象、珍贵的教学资料。

比如,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以牛河梁遗址发掘出土的器物为主,精选典型器向社会各界进行展示。赤峰市博物馆也选择了采集和征集的典型器,比如玉龙、玉箍形器、玉勾云形器等,使社会各界包括考古专业的师生都有机会看到这些器物的真实面貌。可从器物的玉质、造型、工艺、纹饰、沁色等方面观察其细部特征,对器物外在形制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以出土玉器为标准器进行学习,可提高学生对红山文化玉器的鉴别能力。掌握玉器的基本特征,具备基本的鉴赏能力,是考古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博物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是教学的重要的资源,博物馆也成为考古专业进行教学的第二课堂。

已公开发表的有关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论文、专著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红山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料、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审美、玉器的起源、玉器的使用功能、玉器与礼制、宗教的关系、典型遗址和墓葬出土玉器的特点、典型玉器的特点及文化内涵、红山文化玉器的源流及历史地位、红山文化玉器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玉器的关系,等等。13 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认识红山文化玉器的外在形制特点、深刻的文化内涵,了解当前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动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玉文化研究方法的重要资料。

利用这些研究成果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红山文化玉器有初步的认识。比如,就玉器种类来说,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题材和使用功能分为动物形器、仿工具类、人物类、装饰类、特殊类等,玉器使用的玉料以岫岩玉为主,其次为绿松石。红山文化玉器雕琢工艺多样,技术娴熟。玉器有圆雕、片雕两种类型,圆雕玉器以动物形、人物形、工具形为主,有玉猪龙、双猪首璜、玉鸟、玉、玉鱼、玉龟、玉蚕、玉人、玉斧、玉钺、玉棒形器、钩形器、玉纺瓜等,片雕玉器有玉璧、双联璧、勾云形器、带齿类兽面形器等。在雕琢工艺方面,琢玉工匠已熟练掌握了玉料的开片切割、玉器的透雕镂空、钻孔、掏膛、阴刻直线和弧线、施瓦沟纹、器物表抛光等不同的技法。红山文化玉器内涵丰富,为我们认识、了解红山文化时期的、丧葬习俗及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玉器中的玉龙、玉凤、玉鸟、玉龟、玉鱼等是当时的产物;同时,这些玉器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红山文化的经济形态是原始农业与渔猎经济并存,动物形玉器的题材与当时的渔猎经济密切相关。

通过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可以看到,“唯玉为葬”是红山文化晚期葬俗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大型石棺墓多位于积石冢的中心部位,圹穴和石棺较大且深,出土玉器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多于小型墓葬,玉器造型生动、质地精良,比较典型的墓葬如牛河梁第五地点1号积石冢中心大墓、第十六地点4号墓、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它们均属高级墓葬,墓地经过精心选址。墓葬中的墓主人应是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祭司(或称巫、觋)。在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出土的玉人应为巫(祭司)的形象。据此可以推断,在红山文化晚期已有规范的祭祀礼仪、严格的制玉和用玉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最早的礼仪文化体系。14 玉礼制初步形成,说明西辽河流域已出现文明的曙光。此外,通过红山文化玉器与其他考古学文化出土玉器进行比较研究,比如与玉凌家滩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比较,可知中国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共性、个性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探讨,使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特点及历史地位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红山文化早期玉器的使用情况还不清楚,部分玉器的造型题材及使用功能等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比如玉箍形器、勾云形器、带齿类兽面形器等就属此类。以玉箍形器为例,牛河梁遗址中出土的箍形器在墓葬中摆放的位置不同,有的位于墓主的胸部,有的位于头部,对它的使用功能出现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宗教祭祀的礼器,具有贯通天地之意,或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有的认为是束发器;还有的认为是铲东西的或撮东西的工具等。可见,对红山文化玉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还需考古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发现更多、更新的考古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术研究动态,结合教学内容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指导学生按照考古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针对这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进行探索、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玉器、玉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总之,在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各种教学资源,采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等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对红山文化玉器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得到训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

注 释:

①崔岩勤.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资源探析.赤峰学院学报,2012(5).

②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6);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8);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8);魏凡.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三地点积石冢石棺墓.辽海文物学刊,1994(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积石冢中心大墓(M1)发掘简报.文物,1997(8);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1998年~1999年度的发掘.考古,2001(8);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红山文化积石冢中心大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10);王来柱.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出土玉人、玉凤及相关问题.中国文物报,2005-4-29(第七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二地点一号冢石棺墓的发掘.文物,2008(10).

③吕学明.牛河梁报告编写中的几点认识.中国玉文化传统与文明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10.

④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8).

⑤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积石冢中心大墓(M1)发掘简报.文物,1997(8).

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红山文化积石冢中心大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10).

⑦郭大顺.红山文化的“惟玉为葬”与辽河文明起源特征再认识.文物,1997(8).

⑧刘国祥.牛河梁玉器初步研究.文物,2000(6).

⑨员雪梅.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评述.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红山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郭大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文物出版社,1997.

⑩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考古,1987(6).

11 于建设.红山玉器.远方出版社,2004.

12 郭大顺,洪殿旭.红山文化玉器鉴赏.文物出版社,2010.

13 崔岩勤.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资料索引.赤峰学院学报,2009(7).

最牛高考作文篇7

[关键词] 规模化 养殖肉牛 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57-01

近些年我国肉牛养殖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肉牛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迈进。尽管肉牛养殖的前景非常好,但是从目前规模化养殖肉牛的实际情况来看,容易在规模化养殖肉牛中出现疫病,并且疫病难以有效控制,导致部分肉牛走向死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1]。对此,应当在规模化养殖肉牛的过程中加强疫病的防控,尽可能的避免疫病出现在肉牛场,使肉牛良好的生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安全的牛肉产品,并促进肉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1 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前期准备

为了良好的进行规模化养殖肉牛,避免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出现疫病,应当做好规模化养殖肉牛的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以下两方面:

1.1 肉牛场的选址

出于满足肉牛生存生长条件及国家检验检疫部门的相关要求,在进行肉牛场选址时,一般以干燥向阳、与水源地、屠宰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来设置肉牛场,如此可以保证肉牛场环境良好,且避免受到屠宰场细菌的污染。

1.2 肉牛场牛舍的设计

对于肉牛场牛舍的设计,首先要根据肉牛场场地情况,合理规划肉牛的生活区、隔离区等各个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区域的作用及使用要求,具体设计各个区域,如生活区及隔离区设计中应当注意考虑风向,合理设计通风口;在各个区域设计中考虑温度、湿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温度和湿度适中,适合肉牛[2]。

2 肉牛场规模化养殖的日常管理

为了使规模化养殖肉牛的过程中,肉牛可以健康生长,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具体的做法是:

2.1 做好圈舍的清洁工作

考虑到恶劣环境容易自身细菌,使肉牛染病,影响肉牛生长。在肉牛养殖的日常管理之中应当注意加强圈舍的清洁工作,即定时清扫粪便,洗刷地面,将脏物及时清走;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圈舍消毒,通常是没半个月进行一次大清扫,并使用苛性钠消毒一次;因春秋两季是疫病高发期,还要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消毒,保证圈舍干净、卫生。

2.2 做好肉牛饲养工作

对于肉牛的饲养需要慎重进行,即根据肉牛生长情况、群体,选用适合的饲料进行喂养。犊牛刚刚出生不久主要以吃初乳为主;而在犊牛断奶时则选用优质的代乳料来进行饲养;随着肉牛的不断生长,逐渐进行草料喂食,并适当的增加喂食量。在饲养肉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禁止突然变换饲料或喂食发霉、有毒的草料。

2.3 做好肉牛饮水工作

保证日常肉牛日常饮水干净,且水温适中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达到此目的,为肉牛提供深井水,保证水纯净且无杂质。另外,因怀孕母牛或刚生犊牛的母牛身体比较虚弱,需要为其提供温水,避免母牛受凉,影响其身体健康[3]。

3 牛龉婺;养殖的疫病防控

3.1 肉牛主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1.1 做好新购进肉牛的检疫

为了避免新购进的肉牛携带病菌,传染给肉牛场的肉牛,使肉牛患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新购肉牛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检疫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在购买肉牛之前,对肉牛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肉牛进食情况、日常活动情况等等。当然,了解的重点应当放在肉牛是否携带传染性疾病,是否出现肉牛布病及结核病。在确定肉牛没有携带流感病菌,将肉牛放置在肉牛场时要将肉牛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定肉牛没有患病的病症,再将其与其他肉牛放在一起进行饲养。

3.1.2 定期进行防疫注射

为了避免肉牛养殖的过程中患有疾病,还要定期对肉牛进行防疫注射,也就是在肉牛4个月到2岁左右时,对其进行2ml的牛肌肉注射疫苗,而大于2岁的则需要注射3ml的牛肌肉注射疫苗,不到4个月的肉牛,不需要进行疫苗注射。需要注意的时,养殖户一定要高度重视肉牛的防疫注射,在适合的时间执行,增强肉牛的免疫力。

3.2 做好免疫检疫工作

免疫检疫工作其实是对牛群进行牛布病、结核病的检疫,避免肉牛携带病菌,传染给其他肉牛,致使肉牛生长不佳。那么,如何做好肉牛免疫检验工作呢?为养殖户应当出于避免肉牛携带牛布病、结核病的考虑,每年对肉牛进行两次的检疫,检疫时间最好选在春季与秋季;检疫方式最好以采取净化为主。如果检查出呈现阳性病的肉牛,一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务必确保牛群的检疫率全部合格[4]。

做好肉牛常见、多发病的防治

规模化肉牛养殖的过程中,肉牛容易患有牛皮蝇蛆病、螨病等寄生虫病,使得肉牛生长不佳,甚至会危及肉牛的生命。为了避免肉牛患有寄生虫病,需要在春分时节或秋季时节对肉牛进行虫克清注射或者口服皮蝇磷。另外,肉牛养殖的过程中还容易患有内科、产科病,进而抑制其生长。对此,养殖户在常见病、多发病高发期注意观察肉牛,一旦肉牛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检查肉牛,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结束语

从近些年肉牛养殖的情况来看,肉牛养殖的前景非常好。但是在规模化养殖肉牛的实际经验分析,确定规模化养殖肉牛中容易出现疫病,并且疫病难以有效控制,导致部分肉牛走向死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对此,应当在规模化养殖肉牛的过程中加强疫病的防控,尽可能的避免疫病出现在肉牛场,使肉牛良好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朱圣杰.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9):54-54

[2]栾正庆.浅谈高端肉牛规模化养殖疫病综合防控[J].科学种养,2015(9):65-65

[3]赵静滨.肉牛规模化养殖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3,9(10):89-90.

最牛高考作文篇8

关键词:文字 语言 文化 训释 

华夏民族之于“牛”这种动物有着浓郁情感,这种情感以各种各样的渠道得到了传达,在先民的文字训释中,华夏祖先对于“牛”的独特情感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通过对“牛”部及一些相关文字的训释,我们可以看到了“牛”在农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功用以及农业民族对于“牛”的浓厚情感。那么具体而言,它到底在农业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功用,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呢?谈到“牛”在农业社会中的作用,可能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其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然而在灿烂悠久的华夏文化中,“牛”的社会功用可不是仅限于此。下面我们就在先民的文字训释中,通过对“ ”、“ ”、“牺”、“牲”、“牷”、“犕”、“縻”几个文字的考察,去追寻和探索“牛”在先民生活中的社会功用。 

一.孜孜不倦的农耕之牛 

对于牛耕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不容置疑的是,华夏民族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驯服了牛,并将这种任劳任怨的动物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与生产当中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决定了我们对“牛”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牛耕。首先我们就来简单地说说“牛”在农业社会中最为主要的社会作用,也是它对于农人最大的价值——牛耕。 

用于耕种可以说是“牛”在农业社会中最主要的社会功用,这也是农业民族对“牛”格外重视的主要原因。在许慎的文字训释中,就记载了牛的这一用途。我们来看“ ”这个字的训释,《说文·牛部》:“ ,耕也。从牛黎声。”《康熙字典·牛部》中对“ ”的解释为: 

“ ,与犂同。”按照许慎的训释 

“ ”表示耕种,段玉裁指出许慎的训释中“犂”与“耕”互训,并推测“犂”表示的应该是牛耕,而“耕”则表示的是人耕。“ ”文字从牛构形,意义表示耕种,这样的文字构形会意方式本身就是对“牛”之于农耕重要意义的一种记录与肯定。 

古老的先民在运用牛耕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耕作形式。除了最为普遍的一头牛耕作的劳动形式以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还记录了两牛相互配合的耕作方法。我们来看“ ”字的训释,《说文·牛部》:“ ,两壁耕也。从牛非声。一曰覆耕种也。读若匪。”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两辟耕,谓一田中两牛耕,一从东往,一从西来也。”意思是说“ ”字表示两头牛在同一块田地之中相向耕作,一头牛从东向西耕作,一头牛从西向东耕作,两头牛互不干扰、相互配合。这种耕作方式对保证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好处,也体现了华夏先民对于耕作中的“牛”,给予了极其充分地利用。 

二.体色完全的祭祀之牛 

“牛”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以其之于农业的重要作用而功勋卓著,但其用途却并不限于农耕。在先民的祭祀活动中,“牛”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祭品,用于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 

在古代先民的祭祀活动中,将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品称之为太牢。《庄子·至乐》中说:“具太牢以为膳。”成玄英疏:“太牢,牛羊豕也。”只用羊、豕二牲叫做少牢。《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杜预注:“四时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太牢”与“少牢”的差别在于其中是否有“牛”这种祭品。但“牛”这一祭品的出现与否却关系重大。从祭祀的规模等级来考察祭品,使用太牢作为祭品的祭祀属于最高等级的祭祀活动,其次为使用少牢作为祭品的祭祀活动。《礼记·王制》中有言:“天子社稷皆大牢(即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由此可见,严格的等级制度在祭祀中有着鲜明的划分。天子、诸侯、大夫士所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和所使用的祭品都不尽相同,阶级差别鲜明。太牢为天子祭祀社稷之神时方可使用的祭品,极其隆重;少牢则为地位次之的诸侯在祭祀社稷之神时所使用的祭品。在“太牢”与“少牢”的差别以及两种祭祀所属的等级中,我们也多多少少看出了“牛”之于华夏先祖的重要意义,当“牛”这一牲畜做为祭品出现在祭祀中时,祭祀的等级、规模便发生了质的变化与飞跃,华夏民族对“牛”的独特珍视在这样的规定中不言而喻。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短文范文 下一篇:妇女节的由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