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07 19:03:43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1

应正确理解“做什么,学什么”

有的人由于当前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他懂得科学技术和有关的业务知识;不懂,工作就做不了。于是他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必要时甚至于还挪出一些工作时间来学习。这是没有什么人表示反对的。有些人的情况不是这样,他当前的工作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并不迫切需要数理化、史地和较高的语文知识,但他对于仅仅结合业务的学习感觉不满足,还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于是他努力在业余学习数理化,学史地语文或其他的科学知识。这我们应该怎样看法呢?

有人说,“在工作中学习,应该是‘做什么,学什么’。例如打字员、收发员,就只应该学习打字、收发的业务,学习对改进打字工作、收发工作有关的业务。至于数理化、语文、史地等等东西,和当成的工作没有关系,学它们干什么?”

“做什么,学什么”,这个原则是正确的。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遵守它,要求自己认真工作,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在业余学习时也应该尽可能地挑选与自己业务有关的知识。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敷衍塞责、不肯钻研业务的人,那些强调个人学习而妨碍了工作的人士是需要进行批评的。但这是不是说,一个人除了同他本身业务直接有关的知识而外,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学习了呢?我认为不能这样说。如像一个打字员或者一个收发员,他能够首先钻研业务,搞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同时他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希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业余补习数理化,学习语文、史地,虽说这对于当前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学习好了,不仅能有助于当前的工作,而且可以在将来担负更多更重要的工作,这岂不对青年自己对国家都是有利的事情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不仅需要青年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而且要有高度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随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的发展,许多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人们去担任,从国家的需要来说,我们青年不仅应该安心于目前的工作,而且更应该要求自己更好地成长起来,担负更复杂的任务,做更多的工作。为此。我们抓紧业余时间来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的确是重要的。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文化水平低下、缺乏现代知识的人,可以有远大的眼光,有高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担起复杂的任务。

又有人说,“青年人应该注意政治学习,不要学那些与政治无关的东西。”一个青年人应该关心政治,要养成经常读报的习惯,要学习时事政策,有了一定的文化程度,还应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这样,就不能够进步,就很容易变成一个鼠目寸光的小人。所以个别青年只是埋头学文化科学知识,学业务技术,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不看报纸是错误的。但这也并不能说不应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更不能说文化科学知识和政治没有关系。政治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千千万万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所进行的实际的斗争;这里需要千千万万人掌握着实际斗争的知识和本领。我们要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和丰富的政治热情,但只有这些是不但的,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政治服务。我们还应该懂得: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如何,是决定自己工作质量高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负有一些领导责任的人。因此,我们要求每个革命者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提高目己的理论和思想水平。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种科学,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人,是没有办法去确实掌握它的。

怎样对待个人学习志愿和兴趣

我们承认了业余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承认一个人提高了文化水平对工作有帮助,因而赞成大家学习文化知识。但有些青年既不是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也不是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却完全是由于个人的志愿和兴趣,要求学一种专门的东西,希望钻一行,这我们又应该怎样来正确看待呢?是不是对这些青年要一概戴上“个人主义”、“专家思想”的帽子而加以反对呢?我想是不应该这样简单地处理问题的。

首先要看清楚这里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人想钻的东西虽然是一些理论上学术上的问题,看起来不一定对自己当前工作有多大帮助,但却

同前工作有一定的联系或者有密切的联系;如教国文的想搞文学史,在财经贸易部门工作的想研究政治经济学。这样钻起来应该是比较方便些的;钻成了功,真正能解决一些理论上学术上的问题,也是对实际工作有帮助的;我们是欢迎青年从自己的业务出发来钻研专门问题,成为专家的。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人钻的问题,想专门研究的东西,和自己业务毫无联系;如做财政工作的想搞水力发电,搞钻探工作的想研究原子能。对于这种学习,从道理上讲当然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鉴于在研究上必然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条件,一般说来,我们是劝他们重新考虑自己业余学习的问题的。因为这样做会吃力不讨好,对工作不仅无帮助,有时还会发生不好的影响。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对自己的工作也爱好,也钻研,但在业余时间喜欢研究另外一种东西;如做医生的爱音乐,搞工厂管理的好写小说。对于这种由于个人兴趣而从事一种业余文化活动,我们是应该赞成的。这样可以发挥在青年中各色各样的天才,使人们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对人类文化的提高也会有好处。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2

【关键词】杨绛《老王》;文本解读;语文教学;本末倒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14-02

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韩军老师用作者“生死有命是老话。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这句话来引入新课,通过分析得出“个体、运差、眼疾、败屋、无亲、无妻、短寿、少数、丧命”这十大“幸运”要素,老王没有一项具备,所以他是凄惨、无运的人。再通过对比,得出杨绛是相对幸运的人这样一个结论。从而追根溯源,造成老王这样命运的是什么?社会。所以社会要进步,就要进行改革;国家要发展,就需要领导者有睿智的头脑和超前的意识。韩军老师引导学生扮演管理者,关心民生,询问民间疾苦,让天上的老王死而无憾。如果把课堂继续延伸开去,应该还可以有这样的内容:社会要民主,所以要法治;国家要进步,要勇于正视历史(还可以批判一下安倍晋三);人民要安居乐业,有困难找政府。可以说,韩军老师的教学“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车凤鸽和李军艳老师评为“切入之巧妙,情感之细腻,眼光之独到,挖掘之深入,让人为之震撼”。

的确,韩军老师的观点不可谓不新颖,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就教学内容上来看,笔者有几点异议,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1. 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吗?这是不是宿命论观点?这种观点对学生有没有误导?既然命运天注定,那还要人奋斗干什么?老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的主导作用应该大于外界作用。用于教育学生,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2. 少数民族的人受到歧视了吗?我们国家从建国初期就重视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给了许多优惠政策进行扶持。韩老师教育学生觉得多数民族的人生活幸运,是不是一种错误教育?会不会让“大”汉民族的学生产生民族歧视,有一种自大感?

3. 老王弥留之际送东西有“功利”之心,为了死后能缠上白布,推论送东西是为了得钱买布。这种认识韩老师是哪里来的?回族属于伊斯兰教,应该有专门的教会进行丧葬安排,老王没有必要为了自己的身后事而奔波劳累。而且,回民丧葬从简、从速,老王死后不可能要求开追悼会,他们有专门的宗教仪式,开追悼会也违背了他们的习俗。由此可见,韩老师引申的内容不符合实际。

4. 老王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所以有改革的必要。改革后的管理者关心民生,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点是韩老师教学的重点,但这是文章的主题吗?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吗?既然老王的命运是社会造成的,作者又愧怍什么呢?这是完全说不通的。按照韩老师的逻辑,作者应该大力批判当时的政府,以求社会变革,为老王或者以后像老王这样的人争取“幸运”的生活。

那么,作者文章里有没有针砭时弊的内容呢?应该说文字有所涉及,但并不是中心,只是一个社会背景。作者的主要意图应该是颂扬老王,表达自己的“愧怍”。很显然,“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的人的愧怍”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韩军老师抓住的关键词是“幸运”和“不幸运”,而不是“愧怍”,这就有失偏颇。明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愧怍”,韩老师却引申到了社会要进步,需要改革上,这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背道而驰的。

重读文本,我们来看看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善良体现在给他们带冰,车费减半;送钱钟书上医院,坚决不肯拿钱;临死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老王就是那一时代所有善良、朴实的中国人的代表。作者要倡导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无论什么年代,人都是需要高尚品德的,不管他处在社会何种阶层。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尤其需要唤醒良知,这才是课文的时代意义,也是我们教育学生应该拥有的良好品德。

其次,老王还是一个勤劳的人,他蹬三轮车、帮人家送冰、送货,从来没有想过给别人提要求,总是自力更生,哪怕生活得很艰苦。而韩老师引导学生,像老王这样的人,政府应该提供工资、住房、药费等保障。反之,假如社会不能提供福利保障,韩老师是不是应该教学生为争取权益而进行合理斗争?假如合法途径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是不是可以采取一些极端措施?笔者在讲到某些涉及内容的课文时,也会尊重历史。但是,笔者会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就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家十分贫穷,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家的。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样板可借鉴,所以走了弯路,这是当时的国情,但是,国家拨乱反正,进行了改革。所以,政府会犯错,这是由于历史局限性造成的,但是,政府也会认错改错,政府种种措施的总体目标是让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比如,现在农村土地不缴提留款、义务教务阶段免书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家提供免费午餐、农民有医保和社保,这都是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学生切实感受到的。所以,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感觉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觉得笔者讲的是社会现实。诚然,国家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师:除了善良,老王还很勤劳,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你们自己的事情该不该自己做呢?

生:(有答自己做饭的,有答自己洗衣的,有答帮助家里干活的。)

再次,老王是一个感恩的人。因作者的女儿给了老王一瓶鱼肝油,他“晚上就看得见了”。老王感恩图报,给他们顺便送冰,主动送钱教授上医院,还送一些自己觉得珍贵的东西。懂得感恩,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倡导的美德。难道我们的学生不应该进行这样的教育吗?这比起韩老师所进行的管理者实践教育,恐怕应该说是更基础的教育。

最后,老王还是一个坚强的人。他的生存环境那样差,也没有想到不生活下去。他病得那样重了,还记得要感谢作者一家人,拖着病体给作者带香油和鸡蛋。如果确实要往深处挖掘,这一点应该可以引申。生活中总会有困难,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也是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的一个方面。

正因为老王有这些优秀品质,真心真意对待作者,作者才念念不忘,觉得自己虽然给了老王一些钱,但没有在精神上给予老王平等的尊重。老王倾其所有表达自己对作者一家的尊重,这种情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作者除了金钱,好像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所以想起来特别内疚。如果作者切实关心老王,则应该做的还有许多,但是她没有做到,或者当时没能领会到。作者感觉,老王全心全意对待她,她没能全心全意回报,所以无法弥补这种亏欠。而老王觉得,作者这样一个有身份的人,能那样关心他,他应该加倍回报,对于这种知遇之恩,老王会倍加珍惜。

综上所述,杨绛老师的文章写作对象是人,文章的重点在于颂扬老王的优秀品德,表达作者的内疚;文章的时代意义在于弘扬高尚的灵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不是如韩军老师讲的时代造成了老王的悲剧,所以改革后的社会要关心民生。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就是无限放大细枝末节,偏离文章主题,错误引导学生,让学生误读文本,纯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学生读书,还是要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如果全部歪曲理解,什么文章都可以读出别样的味来。否则,课堂再精彩,也只是银样蜡枪头。

参考文献:

[1] 韩军.《老王》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5,(1B).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3

通常的面试是经理人和应聘者共同面对一份应聘人员的求职材料,双方就求职材料所描述的问题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展开问答,有的是泛泛而谈。有时经理人会忘记是在面试,离题万里地与应聘人员大谈家常,神聊神侃其他与面试无关的问题。等面试结束时,才发现自己想了解的、该了解的信息竟然没有了解完全,仅凭手头的信息又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再组织一次面试既费时也不专业,因此,给双方都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控制面试的场面,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STAR原则:STAR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组合

通常,应聘者求职材料上写的都是一些结果,描述自己做过什么,成绩怎样,比较简单和泛泛。而我们面试官则需要了解应聘者如何做出这样的业绩,做出这样的业绩都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他的工作风格、性格特点等与工作有关的方面。

STAR原则能帮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企业需要招聘一个业务代表,而应聘者的资料上写着自己在某一年做过销售冠军,某一年销售业绩过百万等。

我们是不是就简单地凭借这些资料认为该应聘者就是一名优秀的业务人员,就一定能适合自己企业的情况?当然不是。

我们首先要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上述业绩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SITUATION)之下,包括他所销售的产品的行业特点,市场需求情况,销售渠道,利润率等问题,通过不断地发问,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从而获知所取得的业绩有多少是与应聘者个人有关,多少是和市场的状况、行业的特点有关。

进而,我们要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业务工作,都有哪些工作任务(TASK),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可以了解他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以确定他所从事的工作与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合现在所空缺的职位,更好使工作与人配合起来。

了解工作任务之后,继续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采取的行动(ACTION),即了解他是如何完成工作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所采取的行动是如何帮助他完成工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是我们非常希望获得的信息。

最后,我们才来关注结果(RESULT),每项任务在采取了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好是因为什么,不好又是因为什么。

这样,通过STAR式发问的四个步骤,一步步将应聘者的陈述引向深入,一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信息,为企业更好的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参考,既是对企业负责(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是对应聘者负责(帮助他尽可能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

所谓STAR原则,即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STAR原则是结构化面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S指的是situation,中文含义是情景,也就是在面谈中我们要求应聘者描述他在所从事岗位期间曾经做过的某件重要的且可以当作我们考评标准的事件的所发生的背景状况。T指的是task,中文含义为任务,即是要考察应聘者在其背景环境中所执行的任务与角色,从而考察该应聘者是否做过其描述的职位及其是否具备该岗位的相应能力。A指的是action,中文含义是行动,是考察应聘者在其所描述的任务当中所担任的角色是如何操作与执行任务的。R指的是result,中文含义为结果,即该项任务在行动后所达到的效果,通常应聘者求职材料上写的都是一些结果,描述自己做过什么,成绩怎样,比较简单和宽泛。而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则需要了解应聘者如何做出这样的业绩,做出这样的业绩都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他的工作风格、性格特点等与工作有关的方面。而STAR原则正是帮我们解决上述问题的。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4

师:同学们,请再看一看课文,看看哪一小节最能够突出我军的英勇顽强。(学生浏览课文后,纷纷指出是第五节)

师:请大家默读这一节,看看哪些关键词句表现出我军的英勇顽强。(学生自学,师生讨论)

师:哪些是写我军的?哪些是写日军的?

(通过讨论,教师出示描写我军及日军的关键词语)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句,谈谈内心深处有何感受。

生:我军把日军打得太惨啦!

师:应该怎样读这一段?

生:应该把“惨”的感觉读出来。

师:说得好!(教师指名读)

师:读得还不够惨,能读得再惨些吗?

(学生再练读,教师再指名读,学生齐读。直读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惨戚戚的,教师才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笔者认为:这一部分的处理是值得商榷的。确实,这一部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者在这里着力,应该说抓得很准,但在引导学生品读理解上显然是不到位的,甚至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怎能停留一个“惨”字上就得了呢?日军当时被我军打得惨不惨?确实很惨,从课文描写的“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人仰马翻、狼狈而逃……”这些词可以看出,但这种“惨”是蓄谋已久的侵略者的罪有应得,是他们狼子野心的应有惩罚。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位,这样学生才能大长民族自豪感,才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憎恨、对中国军人的敬仰。日军被打得越惨,我们就越自豪。如果仅引导学生把此处读得惨戚戚的,难免会使学生有“我军是不是有点出手过重”的错觉,这显然和文章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偏差。

教者应及时捕捉这一偏差,及时把握和纠正学生品评的方向,进行引导和追问。我在上这一课时是这样追问的:

师:“同学们,日军被我军打得的确很惨,但这种惨能令人同情吗?”

生1: 不令人同情,这是叫他们尝尝当侵略者的滋味。

生2:太解恨啦,这不叫惨,这叫狼狈不堪。

师:对呀,我们在读这一节时,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生:应读出我军的英勇,应读出我们的自豪!

师:就怀着这样的感情读吧!

(学生练读)

这样的引导不仅不会给人以“我军是不是有点出手过重”、“日军惨状令人同情”的错觉,而且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我静下心来想:课堂上学生出现了理解偏差,这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如同驾校学车,教练应该大胆地让初学者练习驾驶,但汽车行驶如果出现了偏差,甚至直冲“泥潭”,作为教练必须立刻作出正确地反应,使初学者在“正确的道路”上练习驾车。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

可以说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课堂上学生敢于参与、敢于交流了,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有时难免失之偏颇。此时,教师一定要如同驾校的教练那样及时点拨引导,作出“正确地判断和正确地反应”,这应是一位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角色的关键。

如何才能把握课堂的信息,并及时做出正确地判断和反应?

一、要练就把握教材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品评解读,是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运行,教师一定要心知肚明。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这种个性化绝对不是自由化。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把“标尺”,以便及时发现学生是否有超出“警戒线”的倾向,该出手时就出手,作出引导点拨。可见这把“标尺”是教师掌控课堂的关键。

要把握好“标尺”,教师除了坚持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外,课前准确地把握教材、正确地解读教材应是当务之急。教师一定要沉下心来,研读教材和教参,做到“三个明明白白”:一是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是这篇课文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主题的,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三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它的重难点在哪里。

教师做到了这“三个明明白白”,就不愁课堂上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解读是否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可为学生的正确解读行为提供极为有效的引导点拨。

二、要下足课前预设的功夫

教师做到准确地把握教材,做到“三个明明白白”,只是课堂上教师正确参与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导点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想达到得心应手这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认为下足课前预设的功夫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要做到充分的预设,在准确地把握教材,做到“三个明明白白”的前提下,教师的功夫应该下在对学情的把握以及“四心结合”(编者的心思、作者的心思、教师的心思、学生的心思)上,通盘考虑教学预案的设计,做到“三个清清楚楚”:一是选择怎样的教学流程,才能高效顺利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是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应该如何突破;三是学生对教材的初步认识到了什么程度,他们已经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对教材的重难点、疑问点、争议点,他们会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应该怎样应对。

教师课前预设得越充分,就会越成竹在胸,课堂上就驾轻就熟,在学生出现偏差时适时参与,引导点拨,这样课堂就会生机勃勃、熠熠生辉。

三、要磨精灵活点拨的本领

课堂师生对话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心灵、智慧碰撞、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充分的预设也不可能做到周全,也就是因为这一点,课堂才会擦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在及时发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出现问题时,作出反应,引导点拨要自然精彩、恰到好处。优秀教师的课堂之所以比别人的课堂出彩,其显著的标志就在于此。

要练就这种本领,除了教师自身的先天素质外,加强平时的教学磨炼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在“三个意识”上磨炼自己:一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俗话说:厚积薄发、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教师,之所以有高超的教学机智,都是他们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的结晶。我们教师要想做一位智慧型教师,方法只有一个:必须从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做起。二要有自觉的反思意识。范梅南教授说:“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反思应该成为想具有高超教学机智的教师的一种习惯。一节课下来,我们一定要想想:这节课中哪些是最出彩的,哪些是败笔,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些一孔之见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天长日久地坚持,教学智慧何愁不会涌现?三要有浓厚的研究意识。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个“法”就是其自身内在的规律,它外显的形式是变化多端的,会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但它是怎么变化的,通过研究感悟、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教学的真谛。“课堂上,教师的精讲点拨得法,既不越俎代庖,也不置之不理;既不喋喋不休,也不惜字如金。”真正做到讲在关键处、点在愤悱时。这样的课堂该是怎样的艺术享受啊!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5

文明交通心得体会一制度形同虚设,操作就会乱来,自然而然安全事故就会临门。道路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的头等大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一个驾驶员一定要把道路安全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加强安全重要意义和自身的责任,努力做到尊重生命,安全第一。

牢固树立安全行车法制意识。 一个合格的驾驶员,不但要有最佳的身体状况,而且应该具有良好的驾驶作风:遵章守纪,安全第一。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章,确保车辆和自身以最佳的状态投入驾驶中,机车三不漏(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五良好(调整、润滑、电器、仪表以及各连接部位的坚固),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服务主动、热情、周到、耐心,文明行车,礼让三分。 严格遵守一慢二看三通过,时刻谨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不开英雄车、冒险车,不开赌气车、带病车,主动减速,鸣号,靠右行,争当文明驾驶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服从交通指挥和调度,遇有事故帮助救护伤员,遇有追逃等特殊情况,主动配合,顾全大局,集体行车不抢前恐后。广大驾驶员一生都应牢记谨慎驾驶三条原则:集中注意力、文明行车,平安出行。

文明交通心得体会二一、稳定是基础

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体系的基层单位,处在高速公路所有运营工作当中的第一线,条件相对艰苦,人员普遍年轻,要想把工作干好做起来不简单。建设一直团结稳定的干部职工队伍在我们所有的工作之中显得尤为重要,是我们做其他任何工作的基础,是保持工作长期发展、长期进步所必不可少的。只有思想稳定的干部职工队伍才是有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才是能够打大仗、打硬仗的队伍,这样一支队伍是我们取得好的工作成绩的根本保障。

要建设一支和谐的收费队伍,我想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从细微做起、从根本做起。作为管理人员,尤其是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把自己作为一个和收费员同甘共苦的带头人,一个行得正、做得端的榜样,一个关心职工冷暖、为职工办实事的兄长,而决非一个独断专行、蛮横粗暴的封建家长。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该采取鼓励与表扬、批评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勤于走到收费员中间去,勤于和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勤于和大家一起工作、娱乐。坐进办公室,高高在上、冷冰冰要不得,不苟言笑、板着面孔也许能换来威严,但得不到威信。管理者和职工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应该是职工见了领导就害怕、紧张、拘束,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之间的亲切、平等、随和。消除管理者和职工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致关重要。

作为管理者,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把握几个不做,不做让收费员戳脊梁骨的事,不做搞特殊、搞特权的事,不做伤害收费员人格和感情的事,不做不利于工作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只有先约束好自己,才能去约束别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我们应该说;同志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此外还要多关心体贴收费员,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困难,为大家做实事、做好事。收费站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地方单位,相对单调辛苦,应该努力为大家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让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调节好收费员的情绪,把握住年轻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积极进取的特点,不能扼杀年轻人的天性,让大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工作,避免产生被逼的、消极的工作态度。相信年轻人的冲劲和干劲,把这种冲劲和干劲充分利用起来投入到工作中去。

让收费员感觉到收费站就像自己的家,这里有家的温暖、有家的欢乐,这里的同事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有理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收费站。收费站的气氛应该是和谐和融洽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有凝聚力,不是一盘散沙,更不能四分五裂。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在这里体现,健康之美在这里发扬,积极向上是他们的特点。这些是我们工作的基础,进步的前提,作为一个现代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去赢得职工的拥护和爱戴,尊敬和支持,这样才能带领大家完成自己的使命,无愧于领导的信任。

二、规范是条件

收费站是一个准军事化管理单位,严格的管理是我们的特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的管理才会带来效益,只有严格管理才能够达到规范化,而规范化是我们取得工作成绩完成收费任务的先决条件,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就不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更做不到各司其职,也就谈不上工作上的进步和成绩。那么规范应该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的规范,岗位职责的规范,行政管理的规范,收费业务的规范,教育培训的规范,还有工作纪律的规范和生活制度的规范以及人员行为的规范等几个方面。

文明交通心得体会三城市交通环境和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以遵章守法、安全有序、畅通快捷为主要取向的交通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打造交通文明,是交巡警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一项社会工程。

打造交通文明,首先要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但为数不少的城市居民是洗脚上岸的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应当以这部分群体以及车辆集中单位、学校、企业和城市周边的乡村为重点,通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警示宣传、创建交通安全村等形式,强化交通行为人的文明意识。

打造交通文明,需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交通文明建设必须防止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两张皮倾向。据调查,95%以上的交通违章行为,都是行为人在明知违章的情况下发生的。对这种习惯性违章,教育的作用虽然有效,但是也很有限。应当打破法不责众的惯例,按照交通法规规定的处罚上限执罚,以形成相应的威慑力。同时,应当加强对交巡警队网伍的教育管理,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文明管理,以良好的执法形象树立执法权威。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6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科文学院学理学与工学系学生委员会秘书部门的一名干事,接下来经历了将近一个年的学生会工作,作为一名秘书部的干事,我有很多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从学生会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上讲,和我当初想的有一定差别。我加入学生会以来一直抱着学习态度。当展开工作之后,因为接触文秘这方面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和我刚开始的想法有些出入,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工作的热情,因为,在思想上我来学生会第一目的,是来做事情的。(我记得有位学长在我部门第一次例会时说过一句话:“干事就是要干事情,加入学生会就要负的起责任。”)

有的时候工作确实很辛苦,记得有几次活动的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收场工作都让我疲惫不堪,事情很多,可我觉得那都是我部门分内的事情,总是要做完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是工作要有积极性,第二要把工作当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样才能有质量并且不懈怠的完成工作。还有一点不可否认,虽然工作内容和我的想法有出入,可是我却学习到了很多我意想不到东西:文章写作,文字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安排、总结等。因为经常有晚会等活动,现在我对学校几个活动场地已经比较熟悉,对晚会的流程心里也比较清楚,也可以应付较平常的晚会的策划、工作和总结要求,也曾经负责过理工系十佳歌手大赛决赛的各项文字工作,我部门有许多在写作和文字处理方面较为突出的同学,在交流中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去过徐州市区各大商店拉赞助等。一年下来,已经让我觉得学生会工作不妄此行了

第二:从学生会工作的体系上来讲,从一个干事的角度。我有一些体会。刚加入秘书部的时候我部门的部长是毕幸磊,在初期的一段工作中接触却很少。可是我记得他反复强调过我的一句话:“记得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每个学生会的成员在学生会中都有自己的身份:主席、部长、干事。每个人的分工和任务也就相应的不同,做为干事,任务就是做好部长分配下来的任务,并敢于主动承担责任。有的时候事情很烦琐,可是没有人又不行,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做尽量做的想法。有的时候事情很劳累,我也觉得每个人应该有齐心完成任务的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分工合理,大家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有的时候几位部长比较忙,也许主席那里事情比较多,而干事们就应该给与相应的体谅,即主动并且积极的完成自己部门的任务。反过来也一样,部长也应该协调体谅干事们,作到多交流多体谅,吩咐事情清晰,也希望可以更信任我们出色的完成任务。多跟上面沟通也同样有助于我们更有目性的完成任务,不至于做无用功。在学生会体系中形成很好的交流,对部门的衔接、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

第三:从学生会具体工作上来说,各个工作的开展首先都需要组织。拿我部门来说,组织工作主要由几位部长做,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话联系。手机短信更是最主要的工具。可是我觉得,正因为需要临时的通知,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对工作的内容还不是很清楚,对近期的任务不是很了解,所以不能自觉的去做,所以我们应该主动与部长沟通,自我组织,自我完成,也希望部长能花些时间把具体工作尽早的交代于我们,以便于我们自行安排时间完成,如果有什么比较特殊的情况也希望能直言不讳地告知我们,心里有数,工作才有目的,没有目的的工作会影响工作兴趣。工作展开之后,更需要合理的分工,尽量给每个干事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也要给在这方面较差的干事学习的机会,我也明白有的时候虽然很难,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大家来学生会都希望能有更多的经历,哪怕一次也好。每个干事之间是有一定的竞争,可是我愿意承认我不足的地方,多学习,也可以促进感情的交流,也希望大家都可以是很好的朋友,这样才能有很好的工作气氛,这样即可以减轻工作中的压力,也可以更顺畅的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常常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我认为可以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要总请示上面,自己也是学生会的一员,也应该有自我解决问题的权利和义务,实在不能自我解决的也应该先自己想想再去向上级建议,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解决方法,为上级排忧解难,自主的完成任务,及时的解决问题才不会引起其他问题,保证正常的工作流程。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不足;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04-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需要更多的去与世界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国家的政府开始不断的重视英语的教育,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英语人才的培养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得不说的实话是,我们现在的英语教育存在太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英语教育,我们应该去发现不足,改革不足,才有助于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英语教育的问题

如果你饿了,但是一碗饭就能吃饱,非让你吃三碗,你是吃饱了但是不是饱了以后又面临了新的问题腹胀,行动不便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什么事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最好的了,不能过多的进行。而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了,也过了国家英语4,6级,但最后还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这是为什么,确实是我们教育的主管部门和我们基层的大学英语任课老师要反思和改进的。

那么我们分析下笔者认为的大概的原因。首先我们大学英语过分的重视语法教学,语法对于英语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语法的过分重视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英语就不断的去做题,而忽略语法实际的应用,虽然做题是分很高的,但张口说英语确实语法错误连篇。大学英语单词的错误做法,学习一门语言基本的词汇量是必须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纯粹的掌握单词量,单词是背了很多,但用的时候就不会用,甚至一句短句子都说不来,而人家老外的文盲 就一千多的单词量英语照样说的比你好,所以单词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单词的应用。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前的单词量越多英语就会越好的错误的观点。

我们大学英语教师有责任去改变和引导学生这种长久存在的观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对授课的内容作出调整,太偏态难的文章可以不用最为材料来讲授,要适当的降低词汇的深度,而应该重视对常用词汇在不同环境的经常用法。我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难度一点点的加深,之前做好基础的打好。大学英语的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本能,至少可以进行简单的,基本的交流,所以我们大学英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们大学英语教育有很多的不足,直接影响的就是我们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达不到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那么很多问题都是出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最后的受教育的机会,如果在大学不能解决好英语的问题,以后很难有机会在作出改正,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就现在存在的教学问题应该加以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一.我们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别人说的什么也听不懂,就是所说的聋子英语。基本的英语应用文也不会写,更不用说去理解英语文化的精髓了。

而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还有我们的课堂太大几百人的教室,课时不多还少,老师在课堂上只能照顾到少数的人,所以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锻炼的机会很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几乎没有。老师也不管这些,能完成教学计划就是他们的目标,等等现象导致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

对于以上我们谈到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做出调整:一,我们不应该在过大的教室进行英语教学,应该采取小班授课,这样可以充分的给每个学生英语发言的机会。二,老师应该做到课堂教学和课下训练有效的联系起来,注重引导学们的自主学习,强调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现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马上得以解决,需要我们教育的主管部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和我们学生一起不断的努力。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不管英语多的重要,也不能忽略了我们母语的教育,在打好母语教学的基础上,母语和英语教育的相结合是必须的。英语对我们来说是一门我们用到的工具,所以作为我们的工具我就要熟练的去应用它,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强我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这样我们的努力才没有白费,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章兼中等.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Chomsky Noam.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Cambridge: MA: MIT Press,1965.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篇8

难题一:团队招募

在创业早期,创业公司最头疼的问题,应该就是招聘了。在这个阶段,公司没有知名度,资源非常有限,甚至产品可能还在研发阶段,有竞争力的薪资往往只是个口号,而每一个创业者都很清楚,只有与优秀的人一起,才有可能成就伟大的事,那么如何招到优秀的人才呢?我建议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1.谁是“优秀”的人?

现在的创业公司都很容易得“BAT光环综合症”,似乎只有在BAT混过的才算是个人才,BAT的人大部分见过大世面,比如亿级产品环境,经历过严苛的甄选,称之为优秀完全正确,但你必须知道,这个“优秀”指的是社会公允的优秀,你更需要的是基于你的企业需求来定义出来的优秀。所以每家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优秀标准,而作为创业公司这个群体,我把所谓优秀的人应当具备的三个通用特征总结如下:

高可用。高可用是指这个人应该有很强的自驱力、执行力和责任心,即可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高效产出,更能在浑沌状态下主动思考、找到方向并积极尝试,工作似乎是他们最大的乐趣,能在24小时中的任一时点被唤醒而且立刻投入到解决问题当中。

高延展。这样的人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善于总结,又充满好奇心,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下定论,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又具备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业总是在面对想象不到的环境,只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永远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高容错。高容错指的是具有很强的包容心,能够跟形形不同的人一起合作,总能发现不同人的优点,同时喜欢不同的观点,不害怕犯错,也不害怕承受错误,但总能从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中有所发现并调整方向,得到改进。在创业公司,我们总是容易高估经验的价值,事实上,在创业的历程上,员工经验的复用率远比想象中低,创业本身就是在做别人不曾尝试或者没有做到极致的事情,翻开那些成功的例子,你会发现无论是早期的腾讯、阿里还是后起的滴滴、唯品会等,他们的创始团队早期的经验与他们最终做的事情完全不同,而经验往往更容易让人产生路径依赖,人们在熟悉领域总是更难创新,所以我们真的应该认真审视何为优秀的人才,能力与品质,才是复用率最高,无论公司如何发展都能用得上的东西。

2.谁来招募优秀人才?

如果人才招募是企业现阶段最重要的事,那就不应该交给哪个单一的人或团队负责,在公司起步阶段,我甚至觉得设置人力资源部都是多余的,这个阶段的招聘应该是全民皆兵,管理层应该冲在第一线,这个阶段能获得的人才,绝大部分就在整个公司成员的社交圈三度人脉当中。

所以关于谁来招人这个问题,我有三个建议:

首先,不遗余力地鼓励内推,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其次,管理层应该投入大量精力在招聘当中,在100人以内的时候,管理层应该亲自面试每一个候选人,力求甄别人员保证质量;最后,忘了HR。

3.用什么吸引候选人?

创业公司CEO常常认为吸引候选人的最大杀器是股票期权,很多创业者在这方面也确实牺牲大量的自我利益,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然而我们也经常遇到,即使我们愿意做出大量的股权牺牲,候选人却不愿意为此买单,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优秀的候选人都是理性的,他们很清楚,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无异于一场,期权的多少代表了赌赢的收益,确实很诱人,但更重要的是这场赌局的赢面。愿意考虑创业公司的候选人都愿意做赌徒,最后没能与你合作,唯一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跟你一起胜率不够高。

而候选人判断胜率的高低,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创始团队是否符合他对靠谱的定义,另一个是所做的项目是否符合他对靠谱的定义,而前者所占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所以,先忘了期权数量,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地让候选人认可你以及你的项目,前面提到早期CEO应该面试每一个候选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法,唯一一个对每个人都适用的方式就是足够的真诚,只要不是涉及核心保密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地告知候选人,我现在面试仍然会告诉每个候选人我们的实际状态,他可能得到什么,也将会面临什么,其实,几乎没有哪个候选人最后是被可能遇到的挑战吓跑的,因为我们表现得更真实而选择我们的远比失去的多。

难题二:构建管理

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招聘就不再是我们面临的唯一难题了。我们会渐渐发现,公司沟通似乎开始变得困难,很多事情不再像以前一样指哪打哪,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真正组建一个专业的HR团队,并且开始认真考虑所谓管理的事情了。在这个环节,我有几个建议:

1.先从组织开始考虑问题

在搭体系制度前,优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组织,只有组织形态明确了,相应的权限、责任、流程才容易明确,制度才易于制定和落地。是垂直管理还是地域管理,是扁平化还是多层级,是多矩阵还是重直线,这些是管理层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而且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实际的业务形态需要,永远不要轻信“最佳实践”,这个后面还会提到。

2.任用靠谱的Leader远比建立完美的制度重要

创业公司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因为创业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越复杂的制度只会越束缚企业的弹性,所以,我建议管理层花更多的实践来摸索和提拔合适的Leader,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每天都会遇到制度流程规定以外的情形,而一个合格的Leader可以快速做出更符合科学的决策,从而帮助事情推进。

3.少即是多,不要轻易谈大体系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规则流程制度绝对不是越完善越好,还是如上条所说,创业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每一项制度化的流程都意味着它已经完成了试错的全过程,除非你已认定这就是未来公司快速复制的路径,否则不要轻易制度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是一样,不要轻易的推行庞大的体系,因为体系意味着大量的日常文书工作、高昂的推进及变革成本,最适合自己的体系永远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出来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根据公司当前最急迫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对策,管理层把控大的原则,比如强调管控还是鼓励弹性,重体验还是强管理,以保证文化一致性;在一类制度都已经建立,衔接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才是真正应该重视体系的时机。

4.“人之蜜饯,我之砒霜”

前面提到过,永远不要轻信“最佳实践”,很多创业公司喜欢研究BAT的HR管理模式,尤其是腾讯和阿里,把他们视为最佳模仿对象,然而事情往往是“学我者生,似我者亡”。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实际场景讨论才有价值,所以任何借鉴都应该首先考虑场景的相似程度;比如,腾讯营造出了极致的任职体验,流程细致但又具有弹性,内部文化平等、开放又充满竞争,腾讯有浓重的绩效文化,非常残酷,但腾讯又是一家凝集力、稳定性很强的公司,这看起来似乎都是溢美之词,似乎完美地解决了不同管理制度间的互斥与悖论,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这并不是绝对正确的,而只是最适合腾讯发展需要的,这背后我们还需知道的是,腾讯为了运作这样的体系所投入的资源(比如预算、外部供应商、HR团队规模等等)是大部分公司无法比拟的,而且这套体系同样存在非常多的负面影响,比如内部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合作困难,过于平等开放制约决策效率(因为每一个决策都可能遭到无数多的挑战)等等,腾讯总是后发制人(多模仿式创新,少颠覆式创新),腾讯总做不好低毛利需要规模效益的生意(比如电商),如果深究起来,你都可以从腾讯的管理机制上找到答案。

所以,假如你做的生意是靠成本领先取胜的,照搬腾讯只会让你生不如死。阿里也是同理,阿里有强大的文化价值观指引,总能快速调整,时刻“拥抱变化”,这让很多CEO羡慕不已,然而我认为这里有80%是马云的功劳,如果你与马云相比自叹不如,那我真的建议你不要轻易尝试。还有非常多的企业在尝试谷歌的OKR工具,但我真心建议你先了解谷歌的管理理念以及运作模式,当你真的理解为什么向来鄙视管理教条的谷歌偏偏选择了这个管理工具的时候,你就可以很好地评估自己是否适合推行OKR了。

管理永远要站在企业实际的业务场景下考虑问题,每一种管理工具都有特定的适用场景,同时也都是双刃剑,比如绩效能激发组织活力,但是会压制创新与合作,福利能增强员工稳定但是会带来难以逆转的成本上升,岗位的界定有利于标准化和规模化复制,但是容易导致组织僵化,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辩证的审视每一种管理工具,唯一的决策依据应该来自于企业的业务形态和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负效应是可以承受的。最终我们会发现每家成功的企业在管理上都是独特的。

难题三:梳理文化

在企业500人左右规模的时候,我们渐渐开始明显地感受到文化稀释带来的痛楚,比如团队边界出现摩擦,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触碰灰色分工地带,员工的精神面貌、行事方式、沟通风格差异越来越大等等。在这个阶段,公司必须把文化作为一个异常重要的内容来抓,即使表面看起来不做也不会怎样,但其影响往往会在企业继续发展的过程中极大体现。

关于文化,我有几点建议:

1.文化的内核就是管理者们的价值观,员工对文化的理解和确认只来自于管理者的行事方式和是非判断。

文化绝对不是贴在墙上的slogan,那只是对文化的提炼,如果提炼对了,可以对你的Leader和员工起到强化和提醒的作用,如果提炼错了,那就仅仅是个slogan。文化的形成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管理者的身体力行以及两难时做下的决策;比如当年华为的应届生给任正非写过有关战略建议的信件,最后任正非把这个员工开除了,这就向全体员工传递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文化信息:华为是一家强调执行的公司;但如果他不是这么做而是把这封信转发全体员工予以表扬,并且开个研讨会讨论其建议的可行性,那么所有华为员工都会觉得公司文化是鼓励思考、平等开放的。如果任正非当初选择的处理方式是后者,而强调的文化却是狼性和执行力,那么这条文化就会瞬间失去效力。不过我相信大部分公司的CEO面对这种事情的处理方式会是默不作声、转给员工Leader处理或是与员工谈谈心之后到此为止,那样的话,员工对文化的理解就等于是毫无理解。

2.在文化这件事情上,管理者应该做的是毫无修饰,HR应该做的是真实提炼并通过案例传播。

如前面所说,行为与决策才是员工确认文化的最主要途径,所以管理者在梳理文化时,应该直视自己的价值观,毫无掩饰,那些你期望员工做到但自己也做不到的东西,绝对不应该出现在文化当中,否则你的行为会一次又一次出卖你,导致文化流于形式,员工觉得公司说一套做一套而已。而HR最大的作用是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在最大范围内传播文化,以弥补公司变大后管理层直接影响范围的不足;而传播的最有效方式不是做复读机解读slogan,行为案例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3.力排与他人重复的决策,很可能是树立文化的最好方式。

每家成功的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调性,绝无重复,因为文化就是管理层的价值观,价值观永远不会重复。作为CEO,当面对一个决策所有人都觉得正确,只有你觉得隐隐作疼的时候,我建议你坚持,那就是你的价值观在起作用。

4.空降需谨慎

文化稀释问题最严重的阶段,往往也是企业大量需要外部空降的阶段,但一个不合理的空降往往就是稀释文化的最快方式。 这里最重要的把握点,一在于招聘,文化磨合有担忧的候选人,最后担忧往往会成真;二在于管理,空降后任由发挥一定会导致剧烈的文化冲击,对空降人员的管理,应该狠抓文化,宽抓业务。

上一篇:上了中学以后范文 下一篇:给妈妈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