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资料范文

时间:2023-10-07 21:34:53

李贺的资料

李贺的资料篇1

另一个重要信息来自食品饮料板块。3月份,大盘踌躇不前之际,食品饮料迎来一波凌厉上涨,3月11日那一周一举跑赢沪深300指数3.4%。白酒股强势领涨,食品饮料能否更上层楼?

李南:10块钱在北京只能买两根葱——CPI刚刚让我们有点踏实,是不是又会卷土重来?

何旭:影响不会非常大,在整个蔬菜、猪肉类的新涨跌因素加翘尾中,葱的占比并不高。

贺信:这一点我同意。大葱的价格与CPI的关联度不是很高。猪肉与CPI的关联度会更高一点。

李南:明白了,尽管“向钱葱”,但是不会影响到大局。

大消费走强力挺食品饮料

李南:为什么最近的的食品饮料走势非常强?

何旭:这和二季度的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二季度整个大盘陷入震荡的话,那么安全边际的估值加成长这一块肯定被强调,所以食品饮料这样比较具有防御性的品种就开始走强。

贺信:从去年11月28号到目前,虽然食品饮料在今年1月出现了强于大盘的上涨,但还是处于一种补涨的阶段,其涨幅还没有跟上大盘同期的涨幅。

李南:它现在市盈率很高吧?我觉得它是一个没有太多想象空间的板块。

贺信:食品饮料行业平均市盈率大概是40倍到42倍之间,确实是高于大盘。食品加工行业的市盈率大概是38倍,饮料制造行业大概是32~33倍,白酒是30倍出头,而啤酒大概是在36倍,软饮料的市盈率是52倍以上,葡萄酒行业的市盈率将近40倍,肉制品行业是82倍。

李南:市盈率已经很高了,凭什么资金还要青睐这个板块?

何旭:确定性往往伴随着高市盈率。大概有四五年了,酒基本上没怎么跌过。可以用PEJ来看一下,就是整个市盈率与复合增长的比。PEJ并不是非常的高,它未来增长又是比较确定的,也就是说它的防御性和进攻性都比较好。

李南:CPI在下调,就是说当终端价格不能涨,但是成本下跌时,可不可能在本年度获得更高的利润增长率?此外,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的增长是很确定的,如果今年加大扩内需力度的话,这个板块是否可能获得超越平常增速的增长?

何旭: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今年来看,投资、进出口和消费这三块,唯一可能只有消费是向上走的。

白酒行业整合蓄势

李南:分类来看一下。白酒飘香,怎么看白酒这个板块?

陈光尧:联想参股了武陵酒,以前武陵酒是由泸州老窖控股的。还有维维股份等各个方面都去参与白酒,产业资本对于白酒的热衷,其原因不外乎当前白酒的利润仍然比较可观。

贺信:1月16日到3月15日,二、三线白酒的涨幅非常惊人,排名靠前的青青稞酒在这期间涨幅是71%,沱牌、舍得,还有伊力特、金种子酒的涨幅都超过50%。排名靠后的像古井贡、山西汾酒涨幅也高达30%以上。总体来说,白酒的涨幅属于偏大的。

茅台经过前期连续涨价以后,今年出现了第一次下调,对于整个白酒行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反映。

李南:可是产业资本还是在不断地增持?

何旭:产业资本的增持反映出一个概念,行业整合可能马上就要开始了,强调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茅台降价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囤积茅台酒的人太多了。囤积者大量抛售茅台酒,导致整个的市场价格向下调。二三线的白酒价格太高的时候,要适当地规避它。

乳业复苏

李南:奶粉这方面怎么看?

陈光尧:今年很多龙宝宝出生,对于奶粉的需求有促进作用。在国家支持三农建设的前提下,奶源价格会相对平稳。国内企业有望抢占一部分市场。

李南:乳业复苏,用这个词合适吗?

何旭:我觉得挺合适的。从去年6月开始,整个乳制品恢复得已经相当不错,而且毛利率改善。其估值修复的空间很不错,整个乳业还会向上走。乳业的整合始终都没有结束,一定是降低成本的。

李南:2012年婴儿潮的到来也会使得奶粉行业受益,贺信你同意吗?

贺信:我看好奶粉行业,首先,它市盈率比较低,目前乳制品市盈率大概是26倍。同时,经过2008年的行业整顿以后,行业集中度会提高。在2008年以前,乳业增速是20%、30%之间,2008年增速出现了快速的下滑,甚至达到了零的位置,2008年以后整个产量和增速又开始逐步提高。

我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大概是25到30升左右,而澳大利亚将近450升,全球的人均消费大概是100升,我们增长的空间非常大。还有就是婴儿潮的利好。

李贺的资料篇2

一力操持并终于摄制成功这部文献片的,是的女儿李敏和她的儿子、也就是与贺子珍的嫡亲外孙孔继宁。

外婆留给世人的东西太少了,作为外孙,有责任为她做点事

小时候的孔继宁,曾在贺子珍身边生活过一段时间。在童年的记忆里,外婆慈祥、和善,然而又是个胸中始终奔涌着激情,充满活力的老人。而小孔继宁的天真可爱,童趣盎然,又成为慰藉外婆孤独心灵的一颗“开心果”,祖孙俩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让孔继宁至今想起都不禁伤感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外婆去洗澡时,幼小的他看见外婆后背上有几处深深的凹坑,他好奇地问外婆:“这是什么呀?”外婆若无其事地告诉他,那是敌人的飞机炸的!事后继宁才知道,那是外婆为掩护战友,自己趴在战友身上才负了如此重的伤。

孔继宁曾告诉笔者,他外婆身上残留的弹片究竟有多少,连外婆自己都说不清,直到她75岁那年去世后,遗体火化时才最终从身体里把弹片分离出来,一共有十好几枚呀!孔继宁感叹地说,外婆一生没得过任何勋章,这些残留的弹片就是她金戈铁马一生最好的勋章!

外婆在他心中的形象是那样高大,他怎能不在为纪念外婆诞辰100周年时为她老人家做点事呢?

然而,当片子开始筹备后才发现,无论是档案史料还是图片资料,外婆留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甚至没有哪怕一秒钟的影像资料!尤其是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外婆因为养伤去了苏联,直到10年后才回到中国,这段经历几乎成了一块空白。这10年外婆究竟干了些什么?又经历了哪些事情?这些问题沉重地压在孔继宁心头。如果搞不清外婆在苏联的经历,这片子肯定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就在此际,同为毛家后人、毛泽民的外孙曹耘山给他带来了好消息。曹耘山也是为了搞清自己外公毛泽民在苏联的一些情况,专程去了一趟莫斯科,由于前苏联大批档案已经解密,曹耘山得以通过前苏联国家档案馆,查到了许多在国内根本无法得知的有关中国共产党人的大量资料。既然毛泽民在苏联的情况可以查到,那么贺子珍也必然在那里留下了档案资料。无疑,这是唯一能为外婆解密的一条途径。

2006年夏天,经多次联系并颇费一番周折后,孔继宁率领摄制组,飞往莫斯科,踏上了寻访外婆在苏联10年足迹的难忘之旅。

柳克斯宾馆与外婆第一份档案的发现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莫斯科,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圣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年的中共曾是共产国际下面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总部也设在这里,因此,很多中国共产党人,与这里有着密切联系。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高尔基大街10号的柳克斯宾馆,曾是共产国际的接待公寓,只要来往过苏联的中共人士,如、瞿秋白、任弼时、李立三,甚至包括冼星海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同样,这里也成为贺子珍到莫斯科的第一个落脚点。

饭店的名字“柳克斯”,俄语的意思是“豪华”。孔继宁此刻站在房间内硕大的玻璃窗前,眺望着街面上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脑子里努力想象着外婆住在这里的情景。

的确,对于60多年前来自延安的贺子珍来说,这里和陕北的窑洞有着天壤之别。孔继宁了解到,当时出于保密的考虑,贺子珍到苏联后改名“文云”,入住“柳克斯”当然也就用了这个化名,而这个名字就伴随着她在异国度过整整10年。

接下来,孔继宁寻访之旅最重要的一站,就是直奔俄罗斯社会历史政治档案馆。在俄方的友好配合下,没费多大的劲,孔继宁和摄制组就找到了有关贺子珍的珍贵档案资料。

在一本编号为495-225-g71的卷宗里,其中有两页用中文书写的简历,填表人就是“文云”(贺子珍)。这是1938年11月贺子珍在苏联填写,并经任弼时修改审定提交共产国际的履历表。在俄罗斯的15卷档案中,这是第一份详尽、切实的个人简历。

一份字迹工整的表格,可能是贺子珍一生中最正式的简历,也是目前贺子珍惟一的文字档案。这本建于1938年4月的档案,在孔继宁和摄制组来此之前的60多年间,几乎没有过任何查阅记录。

档案材料长达33页,除个人履历表和相关证明外,还有贺子珍的亲笔信。让孔继宁倍感惊喜是,档案中竟还夹带着外婆的一张照片。这是1938年间的贺子珍。照片上的外婆,面容清瘦,但眉宇间写满坚强与刚毅……孔继宁仔细翻阅着这些档案,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述。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记录啊,睹物思人,外婆那伟大崇高的形象,一次又一次浮现在眼前――井冈山的第一位红军女战士、与外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10年战友夫妻生活、艰苦备尝九死一生的长征、以及晚年长期与病魔作斗争,且时时准备着还要为党和人民再做工作的期盼和悬望……

在共产国际的党校里,外婆第五次痛失爱子

1938到1940年间,贺子珍一直生活在共产国际专门为中国共产党开设的党校。后来,学校迁至莫斯科市郊的库奇诺。

孔继宁手上,存留着一张好不容易搜集来的照片。照片正是在1939年那座党校搬迁后不久拍摄的。照片上的学员有许多是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穿着苏式大衣的贺子珍坐在前排的中间。

来莫斯科之前,孔继宁曾采访了与外婆同在这所党校学习的林伯渠之女林利。林利的回忆清晰而明了,她肯定地说――

这张照片是1939年照的,大概是下午吧。那一年我十六七岁。除了我还活着,其他人都走了……

乘坐莫斯科城际列车,孔继宁他们来到了库奇诺。可哪里是当年党校的遗址呢?好不容易找到了,询问当地人,有的说以前曾是野战医院,有的说这所学校有75年历史,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据林利回忆――

贺子珍学习很认真。学习认真嘛,课堂讨论我常与她发生争论,她性急,不过这么争一下过后她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了。

不难想象,从延安走出的革命者能够来到红色圣地苏联生活学习,会是怎样一种兴奋之情。包括贺子珍在内,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因为那时候他们都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不过,同在苏联学习的瞿秋白女儿瞿独伊,却有一段不寻常的回忆,她告诉孔继宁――

那个时候我带他们早上做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外婆老不去。我就问她:“你为什么不去做操”,她说“晚上睡不好觉,我得睡觉”。她那个时候已经跟主席关系不那么好了,她实际上心情不太愉快,而且她怀孕了,但是我们不知道……

外婆怀孕了?原来,外婆在来苏联之前,就已经有孕在身。孔继宁再次通过外婆在苏联的档案,弄清了这一事实。

在贺子珍档案中,有一份医院开具的证明,上面清楚地记载着1938年4月6日,也就是贺子珍到苏联的第四个月,在谢奇诺娃产科医院产下一个男婴。

这是贺子珍与的第六个孩子,贺子珍给这个男孩取了一个叫“廖瓦”的俄文名字。然而,贺子珍却低估了由此带来的困难。之前,因长征路上受伤的弹片散留在头部、肺部,又被骨骼、肌肉、神经、血管包裹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无法手术,她将长期忍受由此带来的头痛和神经疾病。

在这种情形下贺子珍又经历分娩,奶水不足,没有帮手,又要上课。不幸终于又一次降临。1938年冬季来临的时候,已经6个月大的廖瓦,因感冒引发肺炎,不幸夭折。

这是贺子珍第五次痛失爱子。仅从母亲这个角度来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多次承受自己的亲生骨肉要么送人、要么丢失、要么死亡的打击呢?

孔继宁反复端详这张照片,也终于对照片中的外婆为何面容显得憔悴得到了新的解读――那是因为此时照片上的外婆刚刚痛失爱子啊……

战争改变了一切。由于妈妈的到来,外婆被编入国际儿童院

两年的学习结束了,很多学员都急切地回国,而贺子珍却按照组织安排留在了苏联。孔继宁从外婆的档案中找到了一张证明,正是1939年8月21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干部部签发的贺子珍在苏联延期居住的证明。

不久,夫人刘英回到延安,向讲述了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决定把女儿娇娇(即孔继宁的妈妈李敏)送到贺子珍身边,以抚慰陪伴贺子珍。和娇娇一起走的还有14岁的女儿朱敏。

母女重逢对贺子珍来讲,是天大的惊喜。贺子珍离开延安时娇娇还不满周岁,如今已是3岁多的女孩了。

娇娇来后,也和同的两个儿子、毛岸青见了面,一起生活在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在这之前,贺子珍也经常去看望岸英和岸青,兄弟俩称她为“贺妈妈”。

孔继宁能够想象得到,妈妈的到来对外婆来说有多么重要。

然而,幸福在贺子珍身上总是显得那样短暂。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入侵苏联,苏联进入战争状态。随着德军逼近莫斯科,原来共产国际接待和管理的各类人员都要疏散。因为有李敏、毛岸青等,1941年7月28日,贺子珍和孩子们来到伊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

孔继宁从莫斯科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了今天仍然还在的儿童院。这是苏联政府专门抚养教育各国共产党人和烈士们的遗孤而设立的。几十年来,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儿童在此学习生活,其中来自中国的孩子最多。

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一切。原本以治病、学习为主的贺子珍被编入国际儿童院,和张梅(前妻)一起学习缝纫、帮厨,为低年级学生补衣服、教中文。

从这封写给共产国际的信中,不难看出贺子珍当时的处境――

“我们不懂俄文,工作困难,加之身体不好,时常多病,尤其我身上还有四个弹片不能取出……影响到神经不好,时常头痛、背痛腰痛,睡眠很不好……”

妈妈李敏的回忆也是佐证――

到伊万诺沃以后生活就比较困难了,就是光吃土豆,面包要留给哥哥他们吃。我记得夏天时候,她(贺子珍)炒黄豆,黄豆都在锅里蹦,蹦出来以后我在地上捡黄豆吃……

战争使物质供应极度匮乏,儿童院的食品和燃料异常紧张。所有旅居苏联的外国共产党人的生活费停发,人人都要支援前线。贺子珍也领受了为前线战士织毛衣、袜子的任务,规定的定额是一个月内要织出九双袜子和一件毛衣,给战士送到前方。为此,贺子珍几乎是夜以继日,晚上睡在被窝里也在不停地织……

1942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更让贺子珍担心的是,李敏患上了同廖瓦一样的肺炎,病情十分危重,被送进了隔离室,奄奄一息。

孔继宁找到了1943年3月29日贺子珍写给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的信。信中这样写到――

“几乎小小的生命没有了。因为这里去年冬天完全没有生火,女孩子身体很弱,受不起这样剧烈的寒冷……这样完全不省人事经过九天,完全自己不会吃饭,从灌输滋养料……眼前最困难的就是没有炉子,也没有电炉,房子冷得不行,小孩要烧点茶、温点水都没有……”

为了前线,贺子珍可以少吃饭、不睡觉,甚至夜以继日地织毛衣、织袜子,但不能再失去女儿!她从隔离室抱回气若游丝的娇娇,这是她目前惟一的亲人。

面对奄奄一息不停抽搐的娇娇,和屋内结冰的桌面,急疯了的母亲已不顾一切了……

终于,贺子珍因取暖用木材而违反了院方规定。院方劈头盖脸的批评,激怒了倔强的贺子珍。她始终认为,这一切是为了抢救女儿。母亲救孩子,错了吗?可她半生不熟的俄语却无法表达这一切。就这样,受到院方误解的贺子珍被强行送进了精神病院……

在伊万诺沃市郊,孔继宁他们找到了那家医院,遗憾的是没能得到拍摄许可。

不过他们知道,在这栋神秘的建筑里,贺子珍和所有病人一样被剃光了头发。张梅是惟一来这里探望过她的人。张梅回忆说――

当时她抓住我不让我走,说让我把她带出来。我没权力带出来啊,我就劝她,我说你在这呆,我回去跟你们领导讲,把你放回去。告诉她孩子也挺好,我就给她买了点吃的,还买了鞋什么东西送给她。

送贺子珍去精神病院的那个俄国人执意说她精神失常。但在俄罗斯所有关于贺子珍的档案中,没有发现相关的医院证明。

不过,对于这样一个身处异国、弹伤累累、痛失爱子、女儿病危且饱受战火、连遭挫折的女性来说,即便真的精神失常,又何足为奇!谁能面对如此劫难而无动于衷呢?

再次来到柳克斯宾馆,母女得以重逢

由于种种原因,孔继宁在这部文献纪录片中,外婆进入精神病院后的内容仍然是个空白。但孔继宁很清楚的是,关于这段特殊经历,即便外婆晚年时也不愿提及,她只是说“比长征还苦”。

徘徊在今天的伊万诺沃市中心,孔继宁看到许多伫立着的有关战争的纪念碑和雕塑,每一座纪念碑和雕塑背后,一定有很多曲折委婉、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面,也肯定包括自己的外婆……

1947年初,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王稼祥、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先后到苏联养病,他们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了贺子珍的下落。

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回忆说――

当时见她(贺子珍)不容易,共产国际不回答。等了很久以后,王稼祥同志因为他的俄文很好,也在共产国际当过代表,认识的人不少,经过一步一步地(努力),最后到了斯大林那儿,直接向他表示,我们要把贺子珍同志接回国去。

在王稼祥夫妇的安排下,贺子珍母女得以在莫斯科的柳克斯宾馆再次相聚。

李敏这样对孔继宁讲述――

那是两年以后,我9岁多了,说我妈妈要见我,就把我从保育院送到莫斯科。她身体还可以,就是头发剃光了,戴了一顶毛线织的帽子。她很少说话,叫了“娇娇”以后抱了我。

朱仲丽也回忆说――

我还记得我去开门,一眼就见到贺子珍大姐,娇娇在后头,我赶快拉着她进到屋里坐下。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子珍同志不太爱讲话,颜面表情呆板一些,不很活泼,但是有没有病我没看出来……

柳克斯宾馆对贺子珍来讲并不陌生,这既是她苏联生活的起点,又是结束苏联生活的终点,只不过这中间已过去了近10年。

最后,孔继宁又拿出了一张照片,这是外婆和妈妈回国前的合影。照片上的外婆最刺眼的就是那曾被剃光的头。继宁告诉我:妈妈跟我讲起过,她还清楚地记得,照片洗出来之后,外婆亲手拿起铅笔,在自己被剃光的头上,浓浓“画”上了一圈秀发……

李贺的资料篇3

1997年,高中毕业的李文欣离开了贫困的山村,跟着老乡前往广东打工。可是她一没文凭二没关系,身体又很瘦弱,总也找不到工作,以至于吃饭都成了问题。有时路过面包店,看着橱窗里品种繁多的糕点,她垂涎三尺,恨不得扑上去拿几个来吃,心想等挣到钱,首先要上餐馆狠狠地吃一顿。

后来,她凭借自己的聪明伶俐在一家工艺品厂找到事做,生活才稍稍稳定下来。可是没过不久,工艺品厂因经营不善关了门,她再次漂泊街头,生活无着。艰难的日子里,为了生存,她当过保姆,做过清洁工,甚至捡过废旧。

2003年的冬季,打了6年工的李文欣带着一份失落和伤感回到了临桂老家。家里很温暖,不愁没饭吃,回家的感觉真好,她发誓不再外出打工了。然而,当春节过后村里的年轻人又一个个外出打工时,李文欣孤独地面对大山,竟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

一天,百无聊赖的她打开一本书,发现书里面夹着一张用植物标本做的书签,十分好看。

一片树叶做成书签就能够卖钱,这样的树叶山上多的是,可家乡人从来就没有谁想到把它当作商品去卖,去开发。李文欣灵机一动,决定试做一些书签,家乡的花花草草就是制作书签的上好原料。

3月的一天,当李文欣上山收采树叶花草的时候,乡亲们都以为她是采来做药的。

凭借学过的植物标本制作方法,李文欣照着样品做出了一些书签。父亲认为她不务正业,骂她没出息,说那些书签既没有人要,又不能当饭吃,做书签还不如种地实惠。李文欣不管父亲说什么,继续做她的,做好一批,就拿到县中学门前摆卖。结果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她摆了一整天,才卖出去6张,得了6元钱。不少学生觉得李文欣的书签太粗糙,不上档次。看着一大堆卖不出去的书签,李文欣有些失望,有些惆怅,不由得想起表弟邓礼让。

邓礼让在华南理工大学读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利用课余时间做些生意,经常拿家乡的土特产到广州去卖。李文欣觉得他有知识,头脑灵活,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夹了几张书签,希望他给她提些建议,并帮她了解一下那边的市场情况。邓礼让把书签拿给一些商家看,他们都不怎么看好,觉得这种书签没有什么市场。

当时,树叶书签在市场上到处都是,邓礼让建议表姐拓宽视野,制作花草、树叶贺卡。李文欣觉得表弟的想法可行,制作这种贺卡不用投入多少本钱,原材料满山都是,后期制作只需把干燥好的花草按自己的想象进行组合就可以了,是一个本小利大的项目,应该有前途。于是,她很快做出了800多张花草、树叶贺卡。之后,她开始千方百计游说学校周边商店的老板摆卖她的贺卡。

一家商店的老板觉得她的产品新颖时尚,一下批发了200张。果然,这批贺卡以鲜艳的色彩、别致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目光,短短七八天就卖出500多张,让李文欣赚到800多元钱。

野花野草一下卖得800多元,李文欣非常高兴,马上把好消息告诉了表弟。邓礼让也为表姐感到欣慰,鼓励她放开手脚大干。2004年7月,李文欣接到一个大订单,是阳朔县的客户要的。原来,早些时候她把蝴蝶制成标本,再搭配上花草制成卡片,拿到阳朔去推销,一个经营旅游产品的老板看后马上同她订了3000元的产品。

这3000元的订单对李文欣来说可是笔大生意,但是这批活要得很急,要求在“十一”黄金周前交货。那段时间,她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到山上采集原材料,晚上在家里制作,虽然很累,心里却乐滋滋的。然而,就在她盘算着怎么支配那3000元时,原料却出了问题――因为处理不当,全部发霉了,一点都不能用。

经过仔细分析,李文欣发现霉变的原因是原材料水分没有充分干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想了很多办法,先是用火烤,却因为火候掌握不好,烤糊了。接着用熨斗熨,效果也不好。这下,她心里急了,不知如何是好。

花草树叶的干燥定型一直是个难题,根据书本介绍采用吸水和阳光晾晒的方法除水,进行小批量制作还行,但现在制作量加大,又遇到雨天,难免造成大量原料霉变。

心情不好,李文欣到外面去散散心。那天,她路过桂林市一家面包房,看到烤面包的场景,眼前一亮,从中得到了启发,决定借助烤面包的方法烤原料。经过无数次实验,她终于解决了花草干燥的问题,阳朔要的那批旅游产品得以顺利交货。

产品有了销路,李文欣多少有些得意。然而,没过几天,她就挨了当头一棒,销售到阳朔的那批货被退了回来,原因是贺卡褪色,红色变成淡红,紫色变成淡紫。

花草贺卡的退色问题,李文欣原先也担心过,但她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尽量选用一些不容易褪色的花草原材料,可到头来还是出了问题。

满腔心血因为考虑不周而付诸东流,李文欣心疼得不得了,马上打电话向远在广州的表弟诉苦。邓礼让觉得问题严重,便请假回到临桂,和表姐一起解决花褪色的难题。由于花草、树叶上都有一层油脂或绒毛,很难染色,他们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李文欣一时无计可施,忧虑重重。

过了几天,李文欣偶然发现剩遗在颜料里的花开得特别鲜艳,十分惊喜,马上叫表弟来看。两姐弟从中得到启示,反复实践,最终解决了花草变色的问题。

2006年2月,为了扩大生产,规范经营,李文欣经过多方努力,建立了押花工艺品厂,招聘了十多名人工人,开始大批量生产押花工艺品。押花,是撷取大自然中四季盛开的鲜花、树叶、小草,经过整理加工,运用特殊的工具进行脱水,使之保持原有的色彩,再经过创作者的构思、设计、粘贴,制成一种新的造型,赋予它新的生命。画面覆膜、密封,久不褪色,从原料到成品数十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押花工艺品一般用来装饰家居、宾馆、店堂和馈赠亲友。

李文欣的工厂主要生产和销售押花艺术框画、押花贺卡、押花书签等,在桂林、阳朔一带销量很大。

2006年4月,广州一客户找上门来,看过李文欣的押花系列产品后十分欣赏,一下子订了3万元的货。从那一天起,李文欣的押花工艺品就走出桂林,销到了广东、深圳等地。

家乡学校的学生对押花工艺品的制作非常感兴趣,经常三三两两跑到工厂来参观。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最近,李文欣开设了一个花吧,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押花产品,体验创作的快乐。当地小学还聘请她为孩子们讲课,专讲花草标本的创意和制作。孩子们经过学习,都能运用想象力来展现心中的美好愿望。

随着市场的扩大,李文欣除了生产简单的押花产品外,还和广东一家工厂合作开发了更高档的押花产品,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得到了顾客的喜爱,销量大增。

李贺的资料篇4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曾经嘲笑过几乎就是花瓶的信息技术,曾经指责过俨然是个霸主的信息技术,也曾经抱怨过常常成为束绳的信息技术。其实,这些都不是信息技术本身的错误,而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缘故。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突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关口:备课过程中的“选择”关、“优化”关,以及上课过程中的“运用”关。

突破“选择”关,消除“花瓶”影响

我们曾经听过不少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堂装点得似乎美不胜收。感官效果是不错,但却感觉课堂花里胡哨,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这种“花瓶”现象,主要就是没有过好与课程整合的“选择”关。面对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资料,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加以选择,这样才能消除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花瓶”影响。

研讨课例简介:贺乃基老师的政治课《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 PowerPoint 的链接,贺老师引入了 2003 年 2 月 24 日新疆“伽师 ---- 巴楚”地震的文字、图片等信息,结合村支书阿西木在地震中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有这么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求生篇。材料展示:上午 10 点 03 分。村支书阿西木离开家 50 米时,感觉有打枪的声音,随后就开始晃开了。他刚在原地蹲下来,旁边的那堵墙就塌了下来。他立即滚进了水渠里,在水渠里面抓住了一根桑树枝。讨论归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的生存与发展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与动物一样具有自然欲望。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人的自然属性。

片段二:救助篇。材料展示:不到一分钟,他就从水渠出来了,然后马上往家里跑。把亲人的尸体从废墟里挖出来安顿好后,又尽快去帮助其他灾民。在看望了所有的灾民之后,他迅速开展了生产自救的组织工作。讨论归纳: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产物。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

从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贺老师非常成功地突破了备课中的“选择”关。

1. 注意选择的时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选择的事件具有时代性。 2003 年 2 月 24 日的新疆“伽师 ---- 巴楚”地震,当天下午死亡人数就高达 257 人,全世界为之震惊。贺老师抓住了这一热点事件,把它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关注。

2. 注意选择的实用性,促进教学的高效发展。其一是所选择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在教学中,贺老师选择了其中的“求生篇”和“救助篇”,将“求生篇”与“人的自然属性”挂钩,让“救助篇”与“人的社会属性”结合,使得所选择的信息内容与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开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其二是所选择的形式具有实用性。运用 PowerPoint 将信息内容引入课堂,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阿西木在地震中的反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了直观的载体。

突破“优化”关,消除“霸主”影响

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今天,人们对满堂灌的教学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课上,我们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铺天盖地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本知识知之甚少,脑子里填满的全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资料。信息技术的这种“霸主”现象的出现,主要就是没有过好与课程整合的“优化”关。面对所选择的信息技术及其带来的丰富资料,我们应该从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加以优化。

转贴于 研讨课例简介:孙利秋老师的地理课《青藏地区》。

1. 意趣盎然的教学导入:上课伊始,一张“我迷路了,谁带我回家?”的牦牛图片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很快就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随后播放的 MTV 《青藏高原》,把学生带到了青藏独有的声色之中,有效地营造了教学意境。

2. 形式多样的教学展开:或用相关的地图直观展示青藏的位置和范围,或用温差变化动态表生动演示青藏的气候特点,或用影视剪辑材料形象再现青藏的农牧业。每次信息技术的运用都使学生兴奋不已,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孙老师的这堂研讨课,也采用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大量的资料,但是,由于优化得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不但没有出现“霸主”现象,反而把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突破“运用”关,消除“束绳”影响

人们常常担心:信息技术是死的,课堂教学是活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前面所做的“选择”和“优化”工作难免会有考虑不周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束绳”般的负面影响。多媒体被嘲笑为“倒霉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信息技术的这种“束绳”现象,主要就是没有过好与课程整合的“运用”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所形成的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课堂教学的发展却是绝对变化的,只有正确地处理好“相对稳定”与“绝对变化”的矛盾,才能突破“运用”关,最终消除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束绳”影响。

研讨课例简介:李晓燕老师的生物课《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完成的是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现象的验证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教学任务,主要通过 PowerPoint 课件、实物投影和板书等形式来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李老师成功地化解了两处矛盾,充分体现了她在突破上课时的“运用”关的机智。

矛盾化解一:在讨论“显性和隐性之比为什么是 3:1 ”的结论时,学生变得茫然了:课件已经点击到后面来了,前面的图解不再存在,后面的内容又不便删除,要针对图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思维上就出现了断裂。这时,李老师把黑板利用了起来: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遗传图解,其他学生对所画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遗传图解的掌握,又借助黑板上的遗传图解解决了课堂讨论的思维断裂问题。

矛盾化解二:在讲到“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时,由于学生对模块 1 所学的“减数分裂”的知识已经淡忘,课堂教学无法顺着 Power 鄄 Point 的设计继续开展下去。这时,李老师把实物投影仪利用了起来:把随身所带的模块 1 的教材放到了实物投影仪上,带着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掌握了旧知识,对新知识也有了应有的理解,课堂教学也得到了顺利的展开。

李老师的这堂课体现了学生优先的原则,把握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当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生学习思维产生矛盾时,李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学习思维的顺畅问题,把黑板的使用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

李贺的资料篇5

一、沟通可以万能

有一句话说:没有沟通就没有进步。然而,沟通也有缺点,也有失灵的时候。

张玲和李希是同事,张玲倔强,李希火暴,工作上经常磕磕碰碰。张玲和李希看对方都有这种感觉:如果见对方对别人笑,总认为那是给自己看的;如果对方做了受表扬的事,总以为是在逞能。双方的行为引起了上司的注意,他曾多次提醒他们要好好沟通。双方也尝试坐在一起沟通,而沟通的效果并不好。最后,李希厌倦了这样的面对方式,向领导提出换一个部门,以避免矛盾激化。

换部门后,李希感觉浑身放松,干劲十足!张玲从他人口中得知,李希是因为不愿与她闹僵而提出换部门的,心生内疚。见了李希,也善意地笑笑。李希也回报笑意。两人的冰点关系,自然溶解。

提示:在职场上,如果你不善于沟通,也不愿意沟通,或者暂时找不到沟通的办法,不妨先妥协、退让一下,甚至放弃一次。有时候,妥协、退让或放弃,比沟通更实在、有用。

二、鸡蛋里没骨头

上司是职场人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面对上司的苛刻、挑剔,我们常恨恨地说:“鸡蛋里挑骨头!”

白领阿珊,年轻靓丽,勤奋热情。上司杨锦却经常对着阿珊摇头,一副颇不欣赏的神态。阿珊感到很委屈,有一次,在被杨锦批评后,她嘴里嘟囔了一句:“鸡蛋里挑骨头。”却不料被杨锦听到,他回转身来对阿珊说:“对,我就是对你的工作‘挑骨头’,你很认真,但是效率一般;你很有人缘,但原则性不强。所以,你工作中的‘鸡蛋’里也是有‘骨头’的。”阿珊顿时哑然。

提示:职场上,总有一样你不具备,总有一样弱点在上司的手中。上司想“挑骨头”,你没有办法避免。那么,唯有让自己的骨头里生产出鸡蛋来,甚至比鸡蛋还有营养的“骨髓”,那么,你的价值,自然会得到上司或者老板的青睐!

三、温情只是阵风

职场人不相信眼泪,没有同情、友谊,等等。大家渴盼的职场温情,却像一阵风,匆匆来了,又疾驰而终。

巩贺是一家小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公司刚刚起步,他的老板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制度自然严格,费用自然紧缩。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以及微薄的薪酬让职员感到厌倦,有好工作,他们马上走人。

职员大量流失,让巩贺很头痛。说实在的,温情在老板眼里是块鸡肋,他自然不赞成温情的管理方式。巩贺只有自己想办法,比如,在适当的时候,向老板建议:组织一些不是很花钱的外出爬山、聚餐活动;每当员工生日,巩贺极力说服老板给员工发点“心意”礼物……就是这些普通的举措,职员流失率逐渐减少。巩贺终于舒心地笑了。

李贺的资料篇6

然而,《雁门太守行》实在是一首晦涩难读的唐诗。初读此诗,一头雾水,感到诗人在“卖萌”;反复诵读,还是感觉很“绊”;即使经过老师指导后诵读,也不得要领。学习此诗,困惑有三:

一、《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七律吗?

《雁门太守行》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像一首七律,但是全诗不押韵,也不对仗,显然不是七律。那它是什么体裁的古诗呢?

我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我国古代的诗歌,自唐代之后,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以“乐府”为主,继承了汉魏的诗体;近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盛唐至“安史之乱”之间,为了与当时的“古诗”相区别,格律诗也称“近体诗”“今体诗”,它有固定的模式,讲究严谨的节奏、韵律、音调与对仗,如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律,王之焕的《登鹳鹊楼》是一首五绝。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雁门太守行》应当是一首七律,可是又不像。

进一步请教老师才明白个中差异。原来,并非所有唐诗都是“格律诗”,唐代许多诗人还擅长写“歌行体古诗”。“歌行体”亦称“古诗”“古风”,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和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甚讲究平仄,每句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每首句数不限于八句。晋代陶渊明的《饮酒》就是“歌行体”诗歌,诗仙李白一生没写几首“格律诗”,写得最多的是“歌行体”,如《行路难》。中唐诗人李贺写的《雁门太守行》是“歌行体七言古诗”,不能因为它共写了八句、每句七个字,就认为它是一首七律。其题目“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全诗不讲究对仗,中间有换韵现象。

可是,这些诗歌常识,我们在七年级之前还没学过,所以诵读《雁门太守行》这首“歌行体七言古诗”时感到莫名其妙。

二、怪异、晦涩难懂的诗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样的描写,违背了自然规律。不是“黑云压城”吗?怎么又“甲光向日”了,到底是阴天还是晴天?夸张也不能不讲自然规律啊!

“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塞上在哪里?怎么一下子又到易水了?兵是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总是一头雾水,没说清楚。

仗打了没有没说,却只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我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老师说没法给我讲清楚。但老师讲了一个关于“意象美”的我听不懂的道理。他说,在唐代,李贺是一个很独特的诗人,时称“鬼才”“诗鬼”。《雁门太守行》善于熔铸词采,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描绘的是一种“意象美。

老师不解释我不明白,越解释我越不清楚。

三、《雁门太守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平定叛乱的英雄吗?

关于《雁门太守行》的主题,老师讲课的时候说:它是一首咏史之作,生动地记述了平定藩镇叛乱的一次战役。据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狼狈逃窜。《雁门太守行》应该是对此次平定叛乱所作的描述。

但果真如此吗?我上网一查却发现:《雁门太守行》作于807年,当时李贺只有十七岁,这时离“平定藩镇叛乱”还有两年的时光,李贺怎么会提前写下这样一首“平定藩镇叛乱”的诗歌呢?莫名其妙。

结论:《雁门太守行》难读,不适宜义务教育阶段七或者八、九年级学生阅读,还是将来再读为好。

李贺的资料篇7

关键词:腹泻便;病原菌;分析

腹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起病急、进展快,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该病是当今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更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国腹泻病发病率很高,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居传染病之首位[1]。引起该病的病原很多,其中以细菌性腹泻占比例最大。腹泻病主要是根据患者大便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进行治疗[2]。本问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检验室进行的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检验室进行检验的600例腹泻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4例,女性276例,病人年龄为5个月-45岁,平均年龄为19.5±7.3岁;病程为1 d-27d,平均为13.5±3.7 d;其中水样便264例,稀便230例,粘液便74例,脓血便32例。

1.2 方法 以本组所有腹泻便患者的肛拭子或新鲜粪便为标本,放置在培养皿中进行常规的细菌培养,再采取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型号:VITEK 2 Compact)进行病原菌测定。

1.3增菌与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在NaC1结晶紫增菌液、GN增菌液、碱性蛋白胶水里,37℃培养18-24h后,再转种在NaC1蔗糖琼脂、SS琼脂、庆大霉素的琼脂、MAC琼脂中,37℃下培养18-24h[3]。

1.4挑选可疑菌落 在SS琼脂中挑选出无色半透明或透明状的可疑的志贺菌菌落,革兰染色后为阴性杆菌;再在SS琼脂中挑选出无色半透明状的变形杆菌菌落,在营养琼脂上,并蔓延扩散性生长;在MAC琼脂中挑选出可疑的大肠埃希菌菌落,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在NaC1蔗糖琼脂中挑选出光滑湿润、圆形隆起、浅蓝色的可疑副溶血性弧菌菌落;然后将挑选出的菌落接种在三糖铁琼脂中,37℃培养18-24h。

1.5生化检测 对可疑的菌落在生化反应试纸上进行生化反应,并与标准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将可疑的试条置于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鉴定。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 ,以P

2结果 如表1所示,本组标本中,以志贺菌属的检出率最高,为42.33%,其次为沙门菌属,为19.67%,明显高于其它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也逐渐增加,小餐馆的卫生问题更加加大了食品污染的机会,使腹泻病的发生率更加增高。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人们进食海产品和宵夜的几率明显增加,在大量进食海产品或海鲜类制品时,消毒、灭菌不彻底、加热时间不够长等现象时有发生,由此使腹泻病的发生率更加增加。李晓云等[4]对739例病原菌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后,结果发现志贺菌占36/54株(66.7%)居首位,鼠伤寒沙门氏菌9/54株(16.7%)位居其次。本次结果显示,志贺菌属检出254例,检出率42.33%,沙门菌属检出118例,19.67%,这两种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志贺菌虽然是当前导致腹泻病的最主要的细菌,但由于腹泻病的发生因素众多,除应对致病菌进行检测外,对条件致病菌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医生可根据经验给予治疗,药敏结果出来后,应根据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对病人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屈飞飞,王菊光,陈海平,等.128份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6):1109-1111.

[2]于国慧,董方,甄景慧等.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6):535-538.

[3]蔡旭清,黄婷,苏炳森.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2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3):30-31.

[4]李晓云,吴永胜.细菌性腹泻739例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3):188-189.

李贺的资料篇8

刘贺?谁啊?历史上,他既被封过列侯,又做过诸侯王,甚至还当过皇帝,经历之精彩丰富秒杀一众网络小说。不过,虽然很多人对他都感觉很陌生,但说到他的几个“小伙伴们”――汉武帝刘彻、西汉权臣霍光、汉宣帝刘洵,大概多数读者都不陌生了。下面我们以这几位人物为线索,简单说说刘贺的传奇经历。

爷爷汉武帝“惹祸”

我们首先来看汉武帝和刘贺的关系。

汉武帝是刘贺的祖父,刘贺的父亲刘m,正是有“倾国倾城”之貌、深受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所生(对对对,就是那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李夫人啦)。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贺被封为昌邑王(约在今山东巨野县境)。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继文景之后,开创了西汉王朝前所未有的强盛局面。然而在他晚年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对外扩张、个人的奢侈、用法的严苛,使得国库空虚,社会矛盾尖锐。另一方面,汉武帝与太子刘据之间因个性及治国理念的差异潜伏着矛盾,加之武帝晚年身体不好,于是奸臣江充从中挑拨,认为是有人利用巫蛊作祟,酿成了“巫蛊之祸”。

最终,戾太子及卫皇后自杀,卫氏均被诛杀,惟一的幸存者仅有太子之孙,汉武帝的曾孙,即后来的汉宣帝。

“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也逐渐意识到戾太子是被人冤枉的,又大肆处置因迫害太子而上位的那些人,来为太子昭雪,并下罪己诏,追悔以前的过失,将国家战略由对外扩张转向与民休息,这即是著名的“轮台诏”,因此避免了西汉王朝倾覆的危险。

“巫蛊之祸”后,继承人的选择便成为问题。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夫人之兄)与亲家丞相刘屈用苣绷⒘躞m为太子。然而刘m并不是汉武帝中意的人选,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颖谎斩。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m去世,其死因不明,或许其中有隐情。最终,汉武帝选择了少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并以霍光、金日、上官桀、桑弘羊辅政,霍光成为了“话事人”。

霍光挑中了“软柿子”刘贺

霍光本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之弟,他谨小慎微,加上霍去病的关系,受到汉武帝的信赖,故最终能受遗诏辅政。汉昭帝统治期间,霍光通过一系列举动排除了桑弘羊、上官桀等异己,最终总揽朝政,政由己出。

可是,汉昭帝年仅22岁便去世了,又无子嗣,谁来做新皇帝?这个难题自然也落到了霍光头上。

昭帝无子,新皇帝自然首选汉武帝的其他儿子,当时唯独广陵王刘胥尚在,在群臣讨论时,多数人主张立广陵王。不过,广陵王“力能扛鼎,手格猛兽”,颇为出众,霍光对他很不放心,生怕他日后成为一大威胁。恰好这时有人上书迎合霍光的想法,于是,霍光以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的名义下诏,派人迎接昌邑王刘贺(刘m死后袭位为昌邑王),以奔丧的名义入长安即位。

至于为何选择刘贺,大概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刘贺辈分比刘胥低,更便于利用上官太后来“称大辈”;第二,刘贺还不到20岁,没准儿在政治上“水平太低”;第三,据说刘贺还“很傻很天真”,更易为霍光掌控。就这样,刘贺传奇性地君临天下了。

不到一月废黜,大跌眼镜

然而,刘贺的传奇并未结束,才刚刚开始。

按理,这么一位仁兄被霍光控制顺理成章,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即位短短27天后,刘贺就被霍光废黜了。史书记载,刘贺被废的主要原因是他,不守礼法。包括什么奔丧途中违反各种规定好似旅行啦;到长安城外应该哭丧,刘贺却说嗓子痛,哭不出来啦;即位之后,又行,沉湎于酒色啦……总之各种不靠谱,以至在废黜时,皇太后听取大臣汇报,罗列他的斑斑劣迹,都听不下去了,直说“够了”!

当然,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不完全这样,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对于被废的刘贺而言,历史的记载免不了有丑化渲染的成分。

根本上来说,刘贺被废还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从刘贺即位后的一些举动来看,他貌似在着手恢复皇帝权力,自然引起了霍光的警惕和不满。这应该是霍光废刘贺的主要原因。

从废立的过程来看,几乎也是霍光的个人权势在主导。霍光先是私下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立之事,而后在未央宫召集群臣会议。当提出要废皇帝时,事出突然,吓得没人敢表态,这时霍光的亲信田延年拿着剑站出来说:“今天的事情得当机立断,谁不赶紧表态,我就把他给斩!”震慑之下,大臣们只得纷纷叩头,表示听从大将军安排。

汉宣帝多方防范废帝刘贺

刘贺被废后,武帝曾孙,“巫蛊之祸”后幸存下来,长于民间的刘洵(初名刘病已)被择立为帝。霍光之所以选择刘洵,自然还是觉得他容易控制。

然而,霍光再次看走了眼。霍光生前,汉宣帝委政于他,表面恭敬有礼,内心却非常忌惮。霍光死后不足3年,汉宣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腕将霍家族灭,成功剪除了霍氏的势力。

当然,汉宣帝仍然面临着废帝刘贺的遗留问题。刘贺被废后,依然回到昌邑,但并无封爵,仅仅赐予他汤沐邑二千户,而原来王家的财物都赐予了他。

最初,汉宣帝对刘贺是忌讳和防范的,曾命令当地太守张敞暗中进行监视。张敞多次跑到刘贺家中调查暗访,并将情况汇报给汉宣帝,说刘贺“年约二十六七,身体萎靡,仪态不端,妻儿成群,行为言语略显呆傻。”汉宣帝这才终于放心了,并封刘贺为海昏侯(今江西南昌),以彰显自己的“仁德”。

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从公布的海昏侯墓厚重的随葬品来看,即便是在废黜之后,这位昔日天子仍然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这显然与被废时仍被允许继续享用原来的王家财物有关。更多的细节,我们只有期待考古资料的早日公布,以揭开其神秘面纱了。

上一篇:乌鸦一般黑范文 下一篇:色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