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调剂范文

时间:2023-09-19 16:19:03

考研如何调剂篇1

复试结束和结果出来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同的学校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当天就会知道结果,有的会等上几天,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这看似不多的几天有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快速探知复试结果。以免因为死等学校通知贻误战机,复试失败连调剂都来不及了。

如果没能通过复试,不要浪费时间“向隅而泣”,要快速做出是否调剂的决定。如果读研之心不死,那就要快速、主动出击,把能调动的调剂信息全部集中起来,根据你的初试成绩等情况以及自己的喜好锁定几所心仪学校。由于调剂往往是先到先得,所以要及时给有意向的学校打电话,不要管这些学校有没有在网上公布调剂信息,这时候要大胆一些。有许多学校其实接收调剂生,但并不公布,这就需要你主动、快速出击。你要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说明自己是很优秀的。你最好要提出主动寄材料过去,对方就算说“希望不大”之类的话,你也不要灰心,一定要打听出来地址,然后给对方寄送材料。取得联系方式、寄送材料等方面都要采取最为快捷的方式。

虽然寄送材料要快,但材料中的关键一项——调剂申请表——是务必要精心打造的。不要写那些“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深造”“我喜欢贵校”之类的虚词废话。可填写如下信息(按重要程度排序如下):本科期间是否在核心期刊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无论第几作者);是否省级、市级优秀学生、干部;是否有过部级奖学金;本科毕业论文方向;参加社会活动的评价或者权威认证;是否中共党员或其他派。总之保持一个原则:学术第一,社会活动为辅,力求让你的调剂申请表资本更加厚重一些。

快速地主动出击固然重要,但是在这“快”之前必须先停一停,准确地把握相关专业的空缺信息,不然那一“快”就是无用功。

一般来说,高校要求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中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两科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所以如果报考专业与预调剂专业风马牛不相及,那成功调剂的概率肯定是零。录取又是先考虑第一志愿考生,而且调剂基本上遵循先专业内部调剂,再跨专业调剂,再跨校调剂的原则,所以如果导师的上线人数已够或已超额,那成功调剂的可能性也是零。考生可以根据往年该专业生源情况判断,通过咨询该专业正在读研的同学了解情况,通过研究生院的网页查询空缺信息。

调剂都要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来完成,网上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几“慢”。首先,调剂切忌急躁,要耐心等待。因为众多院校的调剂信息不会在同一天蜂拥而至,而是每天都有更新,这时考生必须耐住性子,仔细对比,挑选最适合自身的性价比最好的学校和专业。其次,切忌整天盯着电脑,浪费时间。调剂均通过网络平成,因此有些执著于调剂的考生就一天24小时都在电脑前,生怕错过任何一点信息,其实这大可不必。信息的更新是有一定周期的,因此建议每天早晚各关注一次,每次半小时,这样既高效又不错过任何信息。最后,务必亲自核实调剂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这点非常重要。当看到调剂官网上有你心仪的学校名字时,千万不要冲动填报,一定要先上该学校主页上查看具体的招生信息,确认有无前置程序,比如部分学校要求提前寄送申请表或其他文件,最好能打电话到其研招办确认一下,并确认调剂官网上公布的专业是否都可以选报,或者是否早已满额。

考研如何调剂篇2

1、考研调剂的最低分数线要求是:教育部制定的考研国家线。

2、考生达到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国家线要求就可以申请调剂,但达到国家线只是申请调剂的最低分数要求,各院校仍然可以制定高出国家线的调剂分数要求。

3、调剂的本质就是争取复试机会,是复试的前置步骤。如果有多个学校都愿意接受你复试,恭喜!至少表明你拥有更多机会,因调剂争取来的复试次数无上限,但前提是时间能错开。这中间最困难的是如何准备多个学校的复试,尤其是专业课的准备,这需要考生有着极强的情绪管理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考研如何调剂篇3

【关键词】  方剂学;市场调研;实践活动;教学改革

              方剂学课程如何在传统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环节,是方剂学课程改革的新命题。近年来我院在贵州省精品课程《方剂学》课程的建设中,注重方剂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就如何通过市场调研活动来促进和创新方剂学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索,逐步形成方剂学调研式教学方法,这种可操作性强而富有乐趣的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巩固方剂学课程教学效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为方剂学优良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1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的设计思想

    将实践教学引入学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医院药房、街边药店、药品超市、药业公司、社区街道等实践场地,安排学生进行方剂汤剂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运用销售等情况的调研活动,使之对周围事物产生亲身体验,注重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联系性,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鼓励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性,激发学生产生对方剂学科学习、理解与探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2.1  调研方式 

利用课后闲暇或周末假期的时间,采取实地走访、采访交流、资料查阅等方式,独立或自愿结伴深入药品市场3~5家,亲临其境进行市场调查并收集资料,在老师提供的选题范围内确定主题跟踪进行深入调研,按要求完成市场调研报告以作业形式记分。向学生提供贵阳市主要药品超市、医院药房、街边药店等实践场地详细地址。

2.2  选题内容 

根据医学与药学专业的不同而提供相应的调研选题,内容可以涉及:方剂功用与主治病证的相关情况,方剂剂型现状、改良与思考,中成药生产与价格情况,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使用率调查及原因分析,中成药、复方汤剂和西药的选用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方剂汤剂与新剂型疗效和价格比较分析,复方饮片配方情况,中医方剂成药化相关问题,中成药研发、运用与销售等综合情况等等。

3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开展的教学意义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时间通过调研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很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加深认识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对方剂及其运用的认识理解,扩展学习范围,训练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融学习性、实践性、知识性、社会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

3.1  巩固方剂学课程理论教学成果 

通过反复深入的调研活动,能加强学生对方名、组成、功用、主治证的自然强化记忆,巩固方剂教学内容;在实践现场的眼观手摸中亲身了解方剂临床应用及其疗效,增进对方剂临床实用性的感性认识;了解方剂剂型多样性与汤剂饮片的具体销售情况,促进学生对方剂剂型的直观认识,熟悉临床常用剂型及其选择,为学习临床各科奠定良好基础。

3.2  增强方剂临床应用感性认识 

学生走进药品销售实践现场,可以直接与购药患者、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群接触交谈,了解来自患者的疗效体会,倾听购药者、销售者、管理者对中药复方关于疗效、剂型、价格、毒副作用、服用便利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心声,感受巨大的中成药市场和中药饮片市场,尤其可以从患者对疗效的评价与期待中启发自己对

3.3  激发学习方剂的热情与兴趣 

通过不同调研场地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中西药药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存在必然,近距离观察市场上玲琅满目、客观实在的中药复方制剂或中药饮片配方过程,势必引发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互动启发,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同学们学方、识方、记方的热情与兴趣,化课堂上的被动学习为实践中的主动求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品味方剂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方剂学教学效果,为临床课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4  扩展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调研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主题追踪探求相关知识理论,在好奇与兴趣的引导下自觉探究与方剂学相关的医药学知识或经济学、社会学常识,达到扩展知识视野的良好作用。同时,鉴于对中成药市场基本了解,可以促进学生关注方剂传统剂型与新改剂型的联系比较,探究影响中药方剂疗效因素或中成药质量标准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3.5  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

学生在市场调研实践中会遇见许多他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难堪。学生在与社会进行广泛接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对社会复杂性的认知程度,通过磨练如何打开调研被动局面的过程来培养与人友善交往的能力,逐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毕生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四年来,我院方剂学教学中适时穿插药品市场调研实践活动的调研式教学法,先在药学专业试点获得成功后逐步向医学专业实施,取得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方剂学教学中穿插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后,学生普遍体会到方剂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学习热情高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探究创新精神,师生双方教学相长,取得满意教学效果。

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的复合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等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在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中得到积极尝试和探索。

考研如何调剂篇4

距离查分还有一段时间,“考研党”需要关注下面6个关键点,快来看看吧!

1 考研初试成绩什么时间公布?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2月3日开始陆续公布。其中已确定2月3日公布成绩的省份有:湖北、黑龙江、江苏等。

其他省份研招初试成绩的公布时间,请关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通知。

研招网(微信号:chsiyz)和研招网资讯(微信号:chsiky)两个公众号也会及时推送相关消息。

2 考研初试成绩在哪儿查询?

考生可通过招生单位公布的途径查询。

3 制定新目标,度过查分空窗期

虽然成绩还没有出来,但考生对自己的情况最为了解,而且通过估分,可能也已经心中有数。

对于成绩比较不错的考生来说,复试才是你面临的挑战,所以要抓紧准备复试了。

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考生来说,可以着手准备调剂、再战或者另谋出路。考研毕竟是一次选拔性的考试,一定会存在淘汰。只要大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4 考研复试分数线什么时间公布?

根据往年经验,34所自主划线院校将在3月初陆续公布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教育部将在3月中下旬公布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5 复试时间、流程及相关要求有哪些?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至4月底。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复试流程大致包括体检、笔试和面试等,详见各招生单位公布的办法。

6 如何了解考研调剂信息?

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计划余额信息。建议考生提前详细了解往年调剂流程、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等,并及时关注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开通时间。

专题推荐:

2018考研成绩查询时间、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考研如何调剂篇5

关键词:采购成本;优化库存;物资调剂;修旧利废

进入2012年,煤炭价格下跌,煤炭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作为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结合鑫龙煤业在优化库存、优化采购环节、加强物资调剂与修旧利废、强化培训方面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煤矿物资供应部门如何在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做好物资供应管理。

一、清仓盘库,优化库存管理

2012年6月份,鑫龙煤业组织下属各矿对现有库存物资进行全面盘点,将在库物资分成三类:一是正常的在用物资。二是本单位不再使用,但可调剂使用的物资。三是机型淘汰,不可调剂使用的待报废物资。

鑫龙煤业针对三类不同物资,制定了不同的年终考核指标:一是以清仓盘库为参考,压缩正常物资库存储备额,实行月度与季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确保正常物资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二是对可调剂使用的物资制订了年度考核指标,在月度和季度检查中督促完成,目的在于促进各矿通过自身消耗和与兄弟矿井间物资调剂等途径对闲置物资进行利用,降低闲置积压物资资金占用。三是制定待报废物资年度考核目标,促进各矿对报废物资进行报废处理,优化库存结构。通过对库存物资进行考核,各矿对在库物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降低了闲置积压物资,优化了库存管理。

二、优化采购环节,降低采购费用

在采购环节,鑫龙煤业细化了过程控制,对采购物资实行计划梳理、招标前价格调研和对常用物资采购价格对标排序,降低采购费用。

1.计划梳理。2012年鑫龙煤业对采购计划进行了严格控制,按照“能缓购则缓购,能不采购则不采购”的原则加大了计划的审核力度,对计划实行从区队、科室、矿领导、供应处业务科室、集团机电副总多层把关。通过计划梳理,梳理掉数百万元物资不需采购,同时加强开展物资调剂和修旧利废工作,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降低了不必要的采购费用开支,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

2.价格调研。在招标前,鑫龙煤业供应部门业务科室人员对拟采购物资进行充分的价格调研,调研主要是采取厂家咨询、网络查询、兄弟单位间价格咨询和历史价格对比等方式,对拟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所采购物资价格贴近当前市场价格,细化了采购过程控制,降低了采购费用。

3.常用物资价格对标排序。为指导各矿常用物资采购价格,鑫龙煤业对常用物资挑选了40—60种,要求各矿每月对上月采购的价格进行上报,同规格物资的采购价格在各矿间进行横向对比。同时将汇总表发到各矿,要求各矿将自身采购价格与兄弟单位价格对比分析,并作为各矿物资采购的参考,指导规范各矿常用物资采购,通过常用物资价格横向对比这一平台,鑫龙煤业规范了各矿常用物资的采购,有效降低了采购费用。

三、加强闲置积压物资物资调剂和修旧利废管理

近几年煤炭行业效益比较好,对物资采购一般实行粗放管理,不注重成本控制,物资能买新的不用旧的,浪费比较严重,一些简单维修就可再利用的物资被随意丢掉,个别矿的旧物资甚至堆积如山,风吹雨淋直至报废,浪费触目惊心。严峻的经济形势让煤炭企业认识到了开展物资调剂和修旧利废工作的重要性,鑫龙煤业在这两个方面做的工作比较扎实。

1.物资调剂方面。针对各矿闲置积压物资较多的情况,公司大力倡导物资调剂工作,相继制定下发了多项物资调剂指导文件和考核办法,凡是材料超过三个月、设备超过六个月的都要进行调剂,同时搭建了由供应处牵头组织的物资调剂平台,协调各矿的物资调剂工作,供应处每季度对调剂情况进行考核。闲置物资调剂工作,不限于在本矿内不同区队间的内部调剂使用,同时鼓励在兄弟矿之间、集团成员单位间进行外部调剂。2012年鑫龙煤业物资调剂额达到数百万元,有效减少了国有资源浪费,节约了采购资金,保障了闲置物资的最大价值和资金效益最大化。

2.修旧利废方面。在紧张经济形势下,鑫龙煤业更加注重修旧利废工作,从企业内部挖掘效益潜力。对修旧利废工作制定了工作目标,实行月度核实,季度考核通报,促进了修旧利废工作的扎实开展。2012年修旧利废金额数百万元,减少了新设备的采购和资金投入,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理效益。

四、加大培训力度

在经济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加强对煤炭企业职工培训有助于提高职工工作能力,有助于增加企业抵御经济不景气风险的能力。但很多企业培训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把培训仅仅作为一项指标任务完成,忽略了职工的真正需求。鑫龙煤业立足物供系统人员需求,先后组织对机电、企管和供应进行计划管理的联合跨部门培训,提高了在计划管理方面的配合协作,计划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结合平时下矿检查掌握的情况,对各矿比较薄弱的物资验收、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培训效果明显。通过培训,物供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物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应对经济不景气的形势。

考研如何调剂篇6

2006年“齐二药”、“欣弗”事件接连发生,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如何找出影响注射剂安全性的一些关键因素,从药品生产工艺的研发和药品注册审评的源头就严把产品安全关,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对上海市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灭菌和除菌工艺的调查结果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引起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视,使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1调查结果

对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而言,产品的无菌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非常重要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在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可使产品达到无菌的工艺方法有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然而,在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检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过滤和湿热灭菌的工艺过程不能足以确保产品的无菌,企业对于如何确保灭菌的有效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此外,原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部分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过滤和灭菌工艺亦有值得商榷之处。

为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GMP部曾于2003年对上海市生产湿热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14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该次调查的药品生产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外资企业,调查的品种既有化学药品,也有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中包括过滤和湿热灭菌,但除菌过滤后不经湿热灭菌的品种不在该次调查范围内。该调查共涉及154种产品224个规格 (以被调查企业所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品种之和计算,未扣除相同的品种数量),旨在了解这些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企业现行的和经国家批准的过滤和灭菌工艺条件。调查结果如表1至表6所示。

本文从调查的结果入手,重点探讨如何从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上确保小容量注射剂安全性的问题。本文中所述的安全性仅限定在与注射剂产品无菌有关的范围之内,即因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不合理而不能确保产品的无菌,从而造成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损伤。

2调查结果的分析

2.1采用企业现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使用的灭菌条件是:115.5 ℃暴露30 min、121.5 ℃暴露20 min或126.5 ℃暴露15 min。采用上述灭菌条件,还必须经过验证,证明其F0值不低于8才可认为符合灭菌要求。

该次调查中,采用115.5 ℃暴露30 min以上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有25个品种35个规格,采用121 ℃暴露20 min以上灭菌的产品有12个品种19个规格,采用126.5 ℃暴露15 min以上灭菌的产品有1个品种1个规格(参见表2)。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灭菌条件进行湿热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仅有38个品种55个规格,分别仅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24.68%和24.56%(参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还要求:由于无菌保证值与污染菌耐热性及污染量有关,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包括除菌过滤等措施)来降低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污染。

根据上述要求,针对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灭菌条件进行湿热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再进一步考察其除菌过滤的条件,发现其中有20个品种40个规格采用不大于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16.23%和17.86%,而有13个品种15个规格未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8.44%和6.70%(参见表3)。

这也就表明,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6.23%的小容量注射剂品种和17.86%的规格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条件的基本要求,如果假定企业在除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以外的其他方面,如配液、灌装等,处于理想受控状态,则这部分产品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

其余小容量注射剂产品中有112个品种164个规格采用的是100 ℃暴露15~45 min不等的湿热灭菌条件进行灭菌。

采用这样的条件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假如人们对微生物的知识稍加了解就不难判断其安全性如何了。以往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细菌芽孢比其繁殖体具有更强的耐热性。炭疽杆菌的繁殖体在80 ℃只能存活2-3 min,而其芽孢在湿热120 ℃需10 min才能杀灭,肉毒杆菌芽孢在湿热120 ℃可存活4 min,而在100 ℃需330 min才能杀灭。所以要杀灭芽胞,湿热灭菌的温度应大于100 ℃。

Warth研究了细菌最适和最高生长温度与其芽孢耐热性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细菌繁殖体最适生长温度的增高,其芽孢的耐热性就增强。适宜于较高温度(55~67 ℃)生长的微生物,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earothermophilus)等对湿热的抵抗力最强。因此,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已成为湿热灭菌过度杀灭法的生物指示剂,即通常以是否能杀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标之一来评估灭菌工艺的效果。

100 ℃暴露15~45 min的湿热灭菌条件,其灭菌过程的F0值不能达到8,也不能完全杀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此外,笔者在对生产上述产品的企业进行GMP认证等各类检查中,极少见到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除用生物指示剂进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外,还在生产过程中连续地对微生物进行严格监控,证明灭菌后无菌保证值不低于设定的标准。大部分企业不知道应如何对这样的湿热灭菌条件进行有效的验证,不清楚检测灭菌前药液中的微生物污染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采用过度杀灭法灭菌的验证方法计算F0值或使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

因此,这部分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无菌保证值未经有效验证证实可达到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大于10-6,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分产品的安全性是值得怀疑的。

针对100 ℃暴露15~45 min湿热灭菌的被调查产品,再进一步考察其过滤的条件,发现灭菌前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有70个品种和104个规格,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45.45%和46.43%,而未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有42个品种和60个规格,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27.27%和26.78%(参见表4)。

这表明,超过1/4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完全不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基本要求,再加上企业对灭菌工艺验证的不完善,因此,这部分产品严格地说是不安全的。

2.2国内的药品主管部门对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控制不严

由于被调查企业中有不少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遗失,无法对被调查的所有产品品种和规格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但仅从已知国家批准的湿热灭菌工艺的128个品种和185个规格的产品来看,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湿热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仅有21个和30个,分别仅占16.41%和16.22%;而采用100 ℃暴露15~45 min湿热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98个和145个之多,分别占76.56%和78.38%;采用其他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5个和6个,分别占3.91%和3.24%;未作明确规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均有4个,分别占3.12%和2.16%(参见表5)。这说明有75%以上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获得国家批准的湿热灭菌条件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要求。

再从已知国家批准的过滤工艺的128个品种和182个规格的产品来看,使用0.22 μ除菌过滤器或等同的滤器进行过滤的品种和规格分别仅有16个和27个,分别占12.50%和14.84%;使用0.45~1.2 μ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102个和140个,分别占79.69%和76.92%;未作明确规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10个和15个,分别占7.81%和8.24%(参见表6)。这说明有75%以上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获得国家批准的过滤工艺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除菌过滤的要求。

这样的状况使得GMP检查员即使发现了企业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存在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上的缺陷,也无法制止企业的不合理行为,因为,在未获得药品主管部门正式批准重大工艺改变之前,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更改,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也是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的要求。在此,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矛盾。

2.3出口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比内销的产品在湿热灭菌条件上更严格

该次被调查的企业中有一家企业同时生产出口和内销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对同一品种和规格,这家企业针对出口和内销的产品分别设定不同的湿热灭菌条件,出口产品的灭菌条件是121 ℃暴露20 min,而内销产品的灭菌条件是100 ℃暴露30 min。

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提示我们:国内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已经落后于国际标准,同时,这种国际标准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是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

该次调查还发现,由外国人直接管理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在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的条件上全部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甚至更为严格。例如,有一家合资企业规定的湿热灭菌条件是121℃(F0=24)。这同时也印证了国际上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比我们国内更严。

3思考与讨论

通过对该次专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在此提出一些问题予以思考和讨论:

1)为什么会出现为数不少的被调查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工艺的无菌保证程度不足,安全性令人怀疑?究其原因,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在作祟。

在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检查中,笔者时常发现部分企业人员对于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模糊,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在此进行澄清。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在对“消毒”一词含义的理解上,有两点需要强调: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的概念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灭菌方法通常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化学灭菌法、除菌过滤法和辐射灭菌法等。

由于种种原因,要做到完全无菌是困难的。国际上,一般用无菌保证值来表示物品被灭菌后的无菌状态,其定义为灭菌产品经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的负对数值,数值越大,无菌状态越完全,但灭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不可能为零。按国际标准规定,湿热灭菌法的无菌保证值不得低于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10-6。

消毒和灭菌的定义清楚地说明,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而言,要达到无菌只能采用灭菌的方法而不是消毒的方法。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所提到的100 ℃暴露15~45 min的湿热灭菌条件在未经验证证实其无菌保证值可达到6之前,只能视作是消毒。但在企业甚至监督管理部门中,仍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它就是灭菌,长期以来国内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生产都是采用这种传统方法进行“灭菌”,并觉得其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不少产品在待“灭菌”前不进行除菌过滤。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适用除菌过滤的产品应例外,可采取其他的方法。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尽管从理论上讲,100 ℃暴露15~45 min的条件不足以确保无菌,但为什么经过这种“灭菌”处理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都能通过无菌检验?

其实,这些人对无菌检验的局限性缺乏认识。从统计学角度考察,如果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那么,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的产品批次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验;而且,一批产品的染菌率越低,根据无菌检验的结果来判定整批产品的无菌,其风险就越大。从非统计学角度考察,无菌检验的结果实际上还与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有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培养基能使所有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都能生长,所以如果要保证这些微生物适宜地存活和生长,就必须使用多种培养基,但究竟用多少种培养基才合适呢?迄今没有定论。另外,培养温度和时间也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仅凭无菌检验合格的结果就判定整批产品无菌是难以让人完全信服的,只有对灭菌的过程进行有效的验证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有足够的无菌保证程度和安全性。

针对这些错误的、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建议药品主管部门加强宣传与小容量注射剂有关的国内外先进的制药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尽快更新观念,跟上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

2)正是由于监管部门中有些监管人员也有这些错误的观念,致使在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注册审批中,药品主管部门未对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等会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提出严格的审评要求,设立严格的审评标准。

在国际上,无论是美国FDA还是欧盟都要求注射剂产品的申请人应提交灭菌工艺研究方面的资料。例如,美国FDA的《人用和兽用药品申请时提交灭菌工艺验证文件的指导原则》(1994年)就详细说明了需最终湿热灭菌的药品申报时所需提交的灭菌程序资料,其中包括:对产品及灭菌程序的说明;灭菌程序的热力学确认;灭菌程序的功效;环境的微生物检测;容器-胶塞系统及包装的完好性;细菌内毒素试验及其方法;制订及遵循正式书面规程的证据。

通过要求企业提交上述资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申报企业必须对产品的湿热灭菌事先进行深入、细致、严密的研究,从产品申报之初就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把关。

但在国内,药品主管部门尚未针对注射剂产品的注册申请制定出专门的详细的申报资料要求,也就是说,申报企业未被要求提交注射剂产品灭菌程序的详细资料。纵览2002年10月15日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其5个附件,未发现其中包含这种要求,而这正是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源头监管的一个盲点。

为此,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完善药品监管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对国内注射剂产品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国外注射剂产品的注册管理要求,确定专门的、详细的注射剂产品申报资料要求,包括需企业提交灭菌程序资料等,设定严格的、科学的、合理的审评标准,并对已有药品批准文号的注射剂品种重新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审查,推动和促使企业尽快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充分的研究,改进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

一旦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确定了严格的、科学的、合理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并经过药品主管部门批准后,GMP的检查就有了合法、合理的依据,也不会在检查过程中陷入合理性与合法性彼此冲突和矛盾的两难境地,GMP检查员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企业对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过程进行有效的验证并严加控制。否则,即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在2002年底就限期生产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即使注射剂的GMP认证划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的范围,即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生产注射剂的企业进行GM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小容量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不可能将GMP认证的工作引向深入,引向更高的层次。

3)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如何确保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如何严格控制其工艺?建议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科学设计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的工艺,针对不同的湿热灭菌方式,制定相应的、必要的控制措施。

湿热灭菌按照验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过度杀灭法、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和生物负载灭菌法。

对于热稳定性强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建议采用过度杀灭湿热灭菌法。该法不管待灭菌的物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耐热性如何,都力求达到无菌保证值为6,通常可用使D121.1℃至少为1 min的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最少降低12来证实。只有最耐热的微生物其D121.1℃才会大于0.5~1.0min,耐热性较差的微生物理所当然会被杀灭从而达到更高的无菌保证值。挑战用的微生物的D值和最少降低12个对数值的最低目标是用来计算灭菌时间的,用于计算被灭菌物品的F0值。过度杀灭法不要求对待灭菌物品上的微生物数量进行日常监控,只要定期进行监控即可。但是,在验证期间应全面检测是否出现耐热细菌芽孢,并与挑战用的微生物比较其耐热性。

例如,欧洲药典中要求的过度杀灭的标准程序是121.1℃暴露15 min,采用这种灭菌程序可以不必使用生物指示剂。但即便是采用过度杀灭法,对小容量注射剂的药液在灌装前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仍然是WHO要求采用的措施之一,而除菌过滤可以有效地达到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目的。

对于只有中等强度热稳定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可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该法在无菌保证值达到6时,允许部分生物指示剂未被杀灭,但所使用的生物指示剂的D值应大于待灭菌产品中所含有的普通微生物的D值。在对热稳定性较差的产品进行验证时,使用有耐热性的生物指示剂通常是有必要的,可通过允许生物指示剂的部分存活从而避免被灭菌物品过度受热。这种方法提供了可以与生物负载比较的无菌保证值,尽管仍需使用生物指示剂,但所做的验证比生物负载灭菌法更简单。

例如,如果灭菌前的生物负载不大于100 CFU/个容器,D121.1℃为0.2 min,采用使有耐热性的生物指示剂(D121.1℃为0.5 min)芽孢数量降低4个对数值的湿热灭菌程序可使无菌保证值不小于6。

对于热稳定性差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可采用生物负载灭菌法。该方法应足以杀灭待灭菌物品上的微生物,又不致于造成产品的降解。生物负载灭菌法是在对产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耐热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般说来,只有生成芽孢的细菌需要测定D值,对产品在80~100 ℃进行热休克处理10~15 min可以剔除不耐热的微生物。一旦已知生物负载的耐热性后,就可以确定灭菌程序,使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不大于10-6。对生物负载灭菌法而言,分离出来的最耐热的微生物应作为生物指示剂,且通常在灭菌前应对每批产品的生物负载进行检测和评估。由于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可达到同样的无菌保证程度而不需要企业自制挑战用的生物指示剂,所以生物负载灭菌法未在制药企业中广泛使用。

除过度杀灭法以外,使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或生物负载灭菌法都必须制定生物负载监控的计划,并从下列几个方面予以考虑:环境的季节变化、从配液到灭菌的时限(应包括预定的最大时限)、样品的均一性、产品批量的变化,还应测定每个容器或每升产品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根据这些数据,可建立暂时的标准作为内控标准,直至收集到其它数据后再制定最终的警戒限和行动限。生物负载监控的计划还应有明确的取样频率、取样数量、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可接受的标准。

WHO对采用过度杀灭法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药液仍然建议在灌装前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因此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或生物负载灭菌法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其药液在灌装前更应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如采用除菌过滤),这对于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了。

4结语

长期以来,人们都熟悉这样的说法:要是生了病,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这种说法虽是用药的一个基本法则,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无法彻底放心的心态。

随着灭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药品监管的要求不断提高,药品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药品监管体系,消灭监管的盲点,进一步加强对注射剂产品安全性的监管,特别应重视从注射剂产品的注册申报之初就严格把关。只要各药品监管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再加上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就可以提升注射剂产品的安全保障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考研如何调剂篇7

关键词:研究生;指导教师;调剂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07-02

从招生方式来看,研究生分第一志愿录取和调剂录取两种。考生报考院校多为中央部委所属重点院校,报考地域多为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区,例如北京和上海。这使得地方院校,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二本院校,调剂录取的研究生占较大比重。以广西为例,约40%的研究生为调剂录取。2014年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全部为调剂生,初试总成绩基本都在300分以下,复试中成绩也不够优秀。这些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历来不受考生青睐,有的专业,第一志愿报名的人较少,甚至无人问津。桂林医学院为基础医学硕士点,大部分生源靠调剂解决,招不到研究生的导师大有人在,甚至有的考生在调剂录取后未入学,造成名额浪费。研究生生源问题,是这类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瓶颈,调剂招生,是解决生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有的专业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唯一的途径。西部地区地方院校与其他地区高校相比,在区域经济、学校实力和就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因而在生源数量,尤其是质量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域和学校总体实力的劣势难以改变,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改进。近年来,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力度较大,例如桂林医学院,近年来开展了“百名博士、教授引进计划”,这使得研究生导师的教学科研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因此,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这个研究生教育具体实施者的作用,可改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调剂招生劣势。本文以学术型(科研型)研究生导师为主要着力点,探讨改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调剂招生劣势的对策和措施。

一、导师需加强同调剂生的信息交流,并充分展示教学科研实力

据2013年和2014年的统计资料,在考研大军中,有约70%的考生来自非“985”或“211”重点高校。不少考生想通过考研,进入一所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考生对于重点院校较为关注,比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调剂到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考生,投名校的理想已经基本破灭,但仍然希望投在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导师门下。调剂考生对老师了解较少,获得导师的信息渠道也有限,招生单位和导师对调剂生的信息了解和考核还是比较充分的。而考生一般不会主动向导师咨询其教学科研情况,对于研究型硕士,导师科研实力和科研项目及经费是将来毕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但也是考生最缺乏的信息。很多导师在联系调剂生时,放不下架子,主动性不高。提供给考生的信息也很有限,一般只是提供个人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有的招生单位网站上虽然有导师信息,但信息比较简单,更新也不及时。这使得考生对导师的了解较少,调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现代社会已处于网络和信息时代,QQ、微博和微信等交流方式越来越普遍,沟通交流方式也早已网络化,这些都为导师展示自己提供了很多便利。调剂生选择导师,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导师的信息,是调剂学生最需要的。导师主动向考生提供个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详细信息,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让调剂生比较充分地了解导师的教学科研情况,从而有的放矢,使得考生能主动地、积极选择合适的导师。

二、导师需要提前为调剂生做好规划,尽早让学生参与导师的教学科研活动

调剂生是在第一志愿分数线未过,或者在第一志愿复试成绩不够优秀,而被迫调剂复试,然后录取的。一般而言,录取院校和导师,并不是调剂生所心仪和满意的。这时候,导师和学生的纽带还比较薄弱,需要导师和学生加强交流,让学生从心底认可和接受导师,使这个纽带变得牢固。学生在没有正式入学之前,导师应该通过提前规划学生将来的研究生生涯,争取让学生在未入学前,就认可导师,甚至对导师满意。学生对研究生的生涯充满了期待,很希望提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导师应及早向学生交代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科研任务,以及可能取得的成绩。不必等到学生入学后,才向学生交代。当然,导师也不能回避攻读学位中的困难和挑战。如果学生对导师的规划比较满意,他们就已经接受和认可了导师,加固了纽带。如果这些规划难以满足学生的预期,或者学生难以面对将来的困难,以至于放弃入学,这也比入学后再退学,或者读研期间混日子强。有条件的导师,可以提前安排拟录取的调剂生参加自己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也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课题做好知识储备。笔者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安排拟录取学生从事科研项目,让他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文献收集、数据整理、论文撰写和翻译等工作,暑假期间,笔者安排他在某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训,9月份,他如期来到学校报到。通过这种“非常规”的举措,使学生提前体验研究生的感觉,为将来打好基础,让学生身未过门,心已过门,减少流失的可能。

三、导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并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发展空间

目前,我们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大,每年毕业大学生超过700万,毕业研究生也达到50万。就业,对每位毕业生来讲,都是一个难题。调剂录取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原来就在地方二本甚至三本院校,就业更加困难。2014年后,所有普通院校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这些都对研究生,尤其是调剂研究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导师需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困难,并给予必要疏导。有条件的导师,应该从科研经费中提取研究生劳务费,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调剂到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其导师的水平及其掌握的平台,有很多其实难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的学术型导师甚至没有稳定可靠的研究平台和足额科研经费。这样培养出的研究生,其质量堪忧,不可能达到一流水平。可喜的是,很多地方高校导师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没有把学生留在身边使唤,而是通过合作渠道,把学生派到国内甚至国外一流研究室,来联合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虽然学籍在三流高校,但其实力可能达到二流,甚至一流水平。

当然,更多导师需要研究生在自己身边从事科研工作。这也需要导师给学生发展空间,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支持学生参加和自己课题相关的学术技术培训。在日常科研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看成一个“干活的”,只给学生一些简单琐碎的“体力活”,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和指导,让他们多做“脑力活”,提高他们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导师要为学生就业做好铺垫

就业问题,是学生最担忧的问题,决定了学生读研的价值。导师不能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就业,也不只是帮学生找找“关系”,而是按照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来培养研究生。在高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或科研,是学术型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高校或研究所需要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熟练的实验技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导师在指导学生做科研课题时,有意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尽量让学生熟练掌握多种相关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理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很快在将来的科研教学岗位上立足。

此外,教育部门和招生单位要为导师发挥作用提供便利:

1.建立研究生导师奖励机制,提高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设立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对优秀研究生导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加强优秀导师的宣传工作。地方高校和西部地区教育部门,更应该加大奖励力度。

2.打破平均主义和门户观念,实现好学生和好导师结合。通过学校协调和导师争取,可让学术实力强、科研经费足的导师招到足够的研究生。另外,学校可让课题相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学生选择导师组即可,不必选定具体导师,由科研实力强、经费多的优秀导师任组长,这就保证研究生培养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并有优秀老师指导,加强优势资源组合。

3.引导和鼓励导师资助和奖励研究生。仅靠导师自身道德和自律,来资助和奖励学生,其效果不一定持久。应该形成制度和规范,除基本的奖学金和补贴外,学校可通过导师和学校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1∶1)来分摊给学生的补贴,其中导师提供的经费可在一定额度内浮动,使得好导师可提供更多资助,以吸引好学生。

4.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合作或联合培养。学校要以提高研究生本人水平、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在这个目标下,为研究生合作或联合培养提供便利,使研究生虽然没有考进一流院校,也有可能在一流院校开展研究生课题。在不违反双方院校规章制度和国家有关法规的前体下,研究生毕业考核时可不必拘泥于论文成果的单位归属。

总之,研究生指导教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责任人,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生调剂工作。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部门,应该以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调剂招生工作的核心,给予积极配合及协调。大家共同努力,将改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调剂招生劣势,同时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欣翥,钱晓东,孟建军,等.研究生与导师互选工作中的师生心态分析和矛盾协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21-25.

[2]吕津,孟婷婷,郑文轩,刘媛媛.对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招生生源问题的思考[J].新疆农机化,2014,(3):62-64.

考研如何调剂篇8

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生源;生源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180-02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的精英教育,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各级各类农业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实现。生源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前提,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1,2]。如何走出招生困境,改变生源现状,建立生源数量保障体系成为地方农业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地方农业院校生源现状与分析

1.生源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增长,至2012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已超过160万,大多农业行业十分艰苦,生产周期长,回报率较低,愿意学农的研究生越来越少[3]。

2.生源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明显。学科专业之间生源分布不均衡也是地方农业高校招生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源合理流动,发挥招生单位在人才选拔中的主导作用,2012年起对全国统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划线区域进行调整。除原C区(西部)不变外,原A、B区(东、中部)的21个省份合并做统一要求,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照顾到偏远经济不发达或少数民族地区。但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热门学科复试分数线较高;相同学科冷热门专业统一划线,造成复试上线人数相差悬殊。有的甚至出现零上线现象,而且调剂考生也非常困难。研究生生源具有严重的不均衡性。

3.调剂生源过多,调剂成无序性。报考农业院校的研究生考生不仅数量少,且第一志愿的上线率非常低,大部分招生计划需要通过调剂才能完成。但在调剂过程中考生可以同时填写2个招生单位进行调剂,经过48小时志愿锁定期后又可以再选择填写2个招生单位,在前后近40天的调剂时间里面,考生可以选择40个招生单位进行调剂,这样就给招生单位造成生源充足的虚假表象。考生流动的无序性造成研究生调剂工作的混乱,一方面导致一些生源缺乏的招生单位不能完成招生任务而浪费招生指标;另一方面,一些本来符合条件的优秀考生因为申请调剂较晚未能找到合适的调剂单位而导致落榜。

4.学位点数量少,特色学科单一。多数地方农业高校硕士学位教育起步较晚,学位点少、研究生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培养层次低(没有博士点)等问题。以我校的化学化工学院为例,现只有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等4个硕士点,而重点大学化工学院一般来说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数量较多,并且很多都有博士授权点,有的还有博士后流动站,对考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二、生源的制约因素分析

1.招生政策。大多农业院校不是“985”或“211”大学,即使是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吸引生源能力也相对不强,那么在复试分数线同等的条件下,考生首选“211”等知名大学,未被录取才会考虑农业院校。

2.行业影响。尽管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且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农民靠天吃饭、刀耕火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社会对高等农业院校存在传统偏见,人们对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农业研究就是种地而已,认为考取农业院校没有出息,毕业后也不会有发展。

3.地域差别。高校的办学地理位置对学校的发展也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农业高校大多办在非省会城市,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畅通、政策不灵活、交流不顺畅等不利条件,使应届本科生必然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或各省会城市所在的高校,导致了地方农业高校第一志愿生源的严重不足。

三、建议

1.加强学科建设,拓宽研究生招生门类。学科建设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科建设,调整学位授权结构,拓宽研究生招生门类,例如我校原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发展现有四个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全日制专业培养领域和14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拓宽了招生专业领域,势必吸引更多生源。

2.扩大宣传,争取生源。招生宣传是提高高校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率、改善第一志愿生源质量的核心手段。面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和生源不足的现状,地方农业院校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等客上门”的招生方式,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介自身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吸引生源报考。

3.招收推免生。推荐免试生(推免生)是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俗称“保送生”。国家应将农学门类列入照顾学科,增加农业院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单位,提高推荐比例以及本校接收推免生的比例,以解决农学类生源不足和防止优秀生源大量流失的问题,留住一部分优秀生源[4]。

4.完善奖学金激励制度。例如,我校现阶段的奖学金发放为全员发放,学生从入校至毕业离校都没有危机感,改革现有的单纯性全员发放普通奖学金的做法,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学金,让研究生在入校前和在校期间都有申请不同奖学金等级的机会,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使研究生在入学后的学习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5.做好调剂工作,提高有效调剂。调剂工作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进行,该调剂系统对申请调剂的考生没有限制,同一个考生为了调剂到一个更心仪的学校或因为心里没底,利用各招生单位复试时间的不同,调剂生“一女二嫁”甚至“多嫁”现象愈演愈烈,给整个调剂秩序带来冲击,产生很多无效调剂。若调剂系统对申请调剂的考生进行约束,杜绝“一女二嫁”甚至“多嫁”现象,并对已拟录取的考生进行锁定,这样既不给考生任何机会主义行为,又可大大提高招生单位的工作有效性。

6.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研究生采取持续扩招政策,研究生“就业难”就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入学就是为了就业。因而,毕业生就业率将越来越成为吸引考生的重要因素。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建立研究生就业基地,提高就业率,改善就业质量,是保证研究生生源的又一个关键[5]。

四、结语

针对现阶段我国地方农业院校在研究生生源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研究生生源保障体系时,应立足本校,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扩大宣传、完善制度等方法积极争取生源,拓宽生源渠道,这是地方各农业院校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施莉.研究生招生工作细节管理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60.

[2]陈立文,陈书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94-97.

[3]任海峰,杜美利,王专兵,等.煤炭高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及生源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3):45-46.

[4]周喜新,李阿利,毛友纯.新形势下地方农林院校农学类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9,(5):41-43.

[5]李安萍,陈智栋,潘剑波,等.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应届生生源比例增长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1,(2):60-62.

基金项目:校级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农科研究生生源保障体系的构建”(G3310504)

上一篇:阳光计生行动范文 下一篇:有氧健身体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