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12-05 14:48:49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1

临近清明时节,唯愿天上人间都安好,那么清明节好看的手抄报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幼儿园清明节手抄报简单好画精选最新.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来源和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来源【1】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公务员之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2】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务员之家:

放风筝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2

1.1课堂行为失范现象

课堂行为失范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做一些和上课无关的事情。研究发现,在课堂纪律方面,有13.8%的人表示上课会经常开小差,做一些和上课无关的事情,剩下63.2%的人表示会违反课堂纪律,但不是经常违反,只有23%的学生表示即使对老师的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仍会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走访可知,有些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是心不在焉,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听课现象很普遍。尤其在公选课上,老师讲课,学生却玩手机或者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学校虽然通过查考勤等硬性措施对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行为进行监管,但是上课玩手机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仍是屡禁不止,而且这已成为高校学习道德教育面临的新难题和挑战。

1.2作业失范现象

作业失范主要是指大学生抄袭作业、不独立完成作业的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达85.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抄袭作业的行为,其中30.4%的学生经常抄作业,54.7%的学生会抄作业,但不是经常抄袭,仅有14.9%的学生没有抄袭作业的行为。这说明抄袭作业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否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诚信品质,现今大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如此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如果学生对待作业敷衍了事,那么将不能透彻掌握知识,时间一久就会挫败学习自信心;如果不认真听讲和复习,只靠考前突击来应对考试,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更有甚者会考试作弊,这种违纪行为对学生而言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应该从平时的学习中就加以监管。

1.3课程论文抄袭现象

大学选修课的考核多以论文形式进行,其他有些课程也将论文成绩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撰写论文是评价学生是否自觉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为此,学生应该认真对待课程论文,不断提高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调查表明有81.2%的学生没有对文献正确引用,为了完成作业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抄袭,其中有17.6%的学生会经常抄袭论文,63.6%的学生表示会抄袭论文,但不是经常抄袭;仅有17.8%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该行为。另外,只有14.6%的学生表示发现同学剽窃他人文章,会耐心开导并督促其改正。由此可知,面对诸如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大部分学生不但自身做不到完全诚信,而且对他人出现此类行为时更不会劝诫和监督。因此,需要对学生论文撰写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并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如学生相互之间审阅,论文等。

1.4考前突击现象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方能水到渠成。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历经高考的洗礼之后,步入大学反而缺少了目标,加上老师平常对学习的要求不再像高中那样具体和严格,自由空间增多,于是在学习上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得过且过。学生对待学习表现出了主动性差、学习意志薄弱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时间多限于课堂,不注重课余时间的学习。不管复习时间有多么充裕,学生总喜欢在考前短时间内突击,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这种考前突击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平时很多自习室空无一人,但是考前座位爆满甚至无位可坐,这就导致平时资源闲置和考试前资源紧张两个极端现象。

1.5考试失范现象

大学考试不同于高考之前的应试考试,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目前,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若考试挂科将会对学生评优评奖、毕业就业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平时不努力、考前不认真复习又害怕考试挂科的学生,会铤而走险,选择考试作弊。据调查,考试作弊现象十分普遍,有46.4%的学生在考试中有过不同程度的作弊行为,其中经常作弊的占到6.3%。这说明学校虽然对考试作弊惩处严厉,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作弊手段通过考试。只有17.6%的学生表示发现同学有替考等作弊行为时,会积极劝阻。通过访谈可知,学生之所以不制止作弊行为,是因为害怕影响同学之间的友情,如此这般更加助长了考试作弊的风气。

2学习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道德认知

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情,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发展与成才,而且也关系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该专业学生之所以出现课程学习应付差事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价值认识多元化,即所谓的学习好不如关系好、60分万岁、即便就业但是环境脏臭、就业地点偏远、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等等,这些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缺乏对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访谈中有些学生提到“自己对专业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学习没有目标,老师讲的东西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就算了。”“学习上不挂科就行,到时候拿个毕业证学位证,出来能找个工作就行。”“即使毕业也不会从事这个专业,学了也没用。”还有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选修课不重要,所以选修课论文就是抄一个少一个”。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学习认识不足并缺乏兴趣,学习意识淡薄和学习目标功利化是导致该专业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2.2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薄弱学习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抵住外界诱惑,用心不断刻苦钻研才能有所成就的过程。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学习,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减弱,学习压力减轻,以自主学习为主。如果大学生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力,抵制不住外界各种游戏、娱乐等的诱惑,很容易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出现学习懈怠,具体表现为上课不听、作业和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学习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出现课堂违纪、抄袭等学习不道德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学习自制力薄弱。有学生提到“主要是自制力比较差,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下决心要好好听,听不到一会就感觉没意思,就习惯性玩手机。”“抄袭作业的主要原因还是懒吧。很多东西其实也不是不会,而是把时间都花到其他的东西上,但又要及时交作业,所以就抄一下,应付一下。”

2.3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艺术有待提高

学生平常学习及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引导是提升大学生学习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有些教师上课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布置作业形式单一,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久而久之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动力缺乏。再如病理、生理、生化等专业理论课程难度较大,老师授课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更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出现学习懈怠。其次,有些老师自身对学习道德不够重视。在上一些公选课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考试也没有严格要求,让学生误认为这些课程不重要,出现课堂散漫等不良现象。访谈中有学生提到“专业课老师上课叽里呱啦讲一下,基本没互动,也听不懂,就不想听。公共课老师讲课内容都是照搬书本,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有些老师认为是选修课,就不太重视,下面有玩手机的也就不管。”再者,考前划范围,监考不严格等也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考试违纪的行为。学生提到“老师考前把范围都给我们了,而且监考也都是本院老师,即使考试作弊被发现最多就是挂科,不可能通报。”因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正确引导学生及自身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学习道德的养成尤为重要。

2.4学校的监管失范

首先,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对学生学习道德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大多数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在学校会受身边同学和环境的影响。如果一开始学校和老师就忽略抄袭作业、论文这种小细节,没有一定的监管机制,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那么学术氛围将逐渐变差,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提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和学校氛围关系很大,和同学之间的氛围有关系。”“抄作业大部分有一种从众的心理,感觉别人抄的话,自己抄也没关系。”其次,大学衡量学生的硬性指标之一就是考试成绩,课程考核成绩更多取决于期末考试而忽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致使有些学生认为平时不重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在考试中轻松过关。老师提到“现在衡量学生好与坏就只有一个指标,就是考试成绩,就算学生考的好,但不能代表学生素质,这种考核方式需要进行完善。”此外,有关学习道德方面的教育大多是关于考试的诚信,缺乏除此之外的学习道德教育,教育时间也多集中在考前,教育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对除考试以外方面的学习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认知。

3对策与建议

3.1培养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学习道德认知

学生在大学之前主要以高考为目标,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动机和目标弱化。学校方面应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优势的宣传力度,请在本专业或本领域有丰富教学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学习观的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消除专业上的误区,了解就业优势,尽快明确学习和人生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多和辅导员、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遇到学习困难及时解决,尽量在课堂上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和掌握。使学生认清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掌握学习能力和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才能走的更加长远,事业才能取得更多成功,而妄图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树立该专业大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认识,引导其建立长期的人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3.2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吃透课本知识,领悟教材精神。上课切勿照本宣科,依赖幻灯片,应提高自身实践和理论经验,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幽默性。其次,上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新颖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可多结合生产和实践案例。课堂增强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后要求其查阅和课堂相关的文献或知识,课上提问。上课时给学生留时间针对老师所留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作业和论文形式可不拘一格,多布置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少布置有标准答案的作业,可让其在课堂对给定案例进行口头汇报,或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汇报,结合学生能力让其写一些不限字数但是能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小论文。

3.3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首先,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学习道德素质和修养。通过学生评价、专家评课的方式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不负责任的教师给与惩罚和训诫。其次,要求教师无论上选修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可进行提问,不纵容上课玩手机、抄作业、论文等行为,课堂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认真检查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认真批改作业和论文,表扬认真完成作业或者任务的学生,对抄袭他人作业或者论文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存在较多学习问题的学生应了解其心理真实想法,在引导的过程中注意说话方式方法,切不可借机肆意发挥。考前不允许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和范围,学校加强对考场纪律的监督,一旦发现老师纵容学生的现象,应对老师严厉惩处。

3.4加强校园和班级的学风建设

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加强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强调学习道德的重要性,营造班级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杜绝不良风气的蔓延。学校方面多开展学业诚信方面的实践和讲座,比如开展人文讲座、学术知识竞赛、辩论赛等,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加强学风建设;借助校园广播、标语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媒介宣传学习道德良好的楷模,大力倡导明礼、诚信、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加大对学习失范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转变考试方式,不以成绩论英雄,更多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建立诚信档案,杜绝抄作业、抄袭论文等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这种不良行为,应及时制止,并记录在册。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3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红军长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和锻炼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活动目的:

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风采,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内容:

(一)组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

组织学生收看“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利用9月7日升旗仪式发表以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号召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大队辅导员布置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活动要求。

(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

通过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的组织形式,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教育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学校各班的板报、手抄报和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广播的宣传,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英雄少年的优秀事迹和精神,学生受到了颇深的感染和教育;学生搜集英雄少年事迹,学习英雄少年事迹,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2、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周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让爱国主义教育“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3、学校在活动月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四个一”活动:要求观看一部革命历史影片;学唱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召开主题队会,进行一次“伟大祖国60年英雄故事会”讲故事比赛;举办一次“伟大祖国60年”的手抄报展评活动。

4、结合实际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三)活动安排:

1、各中队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新中国成立及革命历史影片或读一部红书。

2、让每一个学生收集一个感动自己的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第二至三周)

3、召开中队故事会,让学生讲一个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并说说他们的精神和闪光点;(第四周)

4、完成一张纪念“伟大祖国60年”的手抄报(八开纸),在各中队进行展评,在中队展评的基础上进全校展评;(9月中旬三~六年级每班上交5张作品,在学校宣传板展出);(第二至三周)

5、结合音乐课学唱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第二至五周)

6、围绕“伟大祖国60年”这一主题进行一次教室布置。(第二周)

7、总结表彰

五、活动要求

1、我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2、活动力求"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本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受到教育,能力得到锻炼。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校的教育资源。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4

一、妙用手抄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手抄报是利用彩笔、铅笔、钢笔多种元素,通过书法、绘问等设计出来的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另一种形式的报纸。在学校,手抄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第二课堂学生活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如何使一张手抄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能容纳相关的知识,又能美观大方呢?这不单纯是书写和绘问问题,对学生来说,根据手抄报主题设计内容、版面、插图是体现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的过程,根据设计的书写和绘问,又是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体现主体地位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去创造,增添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成分,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真正成为设计者,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妙用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办手抄报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将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分成小组,每组按照书写、绘问和设计等不同的优势进行组合搭配,让每位学生的特长都能在组里充分施展。事实证明,那些合作愉快的小组不仅办报速度快,而且办出的手抄报效果好。更让我吃惊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之间有了凝聚力,很团结、很友好。久而久之,班级内形成了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升了道德情操。    

三、妙用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刊板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规划,以便挖掘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最终连墙也在说话。”大家都知道,手抄报是学生所喜欢的并带有积极、健康、向上的艺术色彩的一种“刊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每一期手抄报,同样的内容往往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每一份版面设计都很独特、新颖,内容丰富,插图形象、逼真生动。    

记得有一期手抄报,我布置的主题是“感恩”,有一小组的大题目为“道德伴我一生成长”,版面整个分为两块,左边题目是“百善孝为先”,下面的插图是一位漂亮的妈妈给满脸皱纹又不失慈祥的婆婆在梳头,乖巧的女儿给妈妈在捶背。从这幅插图上让我们看到了孝道,看到了爱的传承。右边题目是“学会感恩”,下面问着一个用桃心套着的两只燃烧的蜡烛。旁边是两个学生为老师在献花,在插图的下面附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十”“感谢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您辛苦啦”“是您给了我们智慧,让我们健康成长”等话语。这些插图和话语,不正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吗?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从真正意义上感受了“爱”,领悟了“恩”。同时,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都得到了升华,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   

 四、妙用手抄报,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每学期,我都会穿插组织了两次有关德育教育的手抄报比赛,每次都确定一定的主题。确实有困难的我会让他们两三人组合一小组,发挥团队的资源和优势,并及时与他们交流,给予点拨和指导,防止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通过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每期手抄报完成时,及时召开反馈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感想和存在的困惑。在交流中肯定和赞赏学困生,使他们内心产生自豪感。每次反馈会总是在激烈的争一论中进行,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更多地扮演着演讲者的角色,收获着成功与自信,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巧手”使班级变得更美了。    

五、妙用手抄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指导学生办手抄报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约定了其中的内容。每期手抄报都“固定动作”,如多彩校园、成长在线、学习乐园等,也有“自选动作”,如名人名言、生活小常识、脑筋急转弯等。接受只是确定主题,至于版面的设计、内容的编写、插图的绘制等等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为了办好一期与众不同的手抄报和积极准备反馈会,会主动地翻阅大量的书籍,甚至会借助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加大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也就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5

【关键词】语文课堂 听说读写能力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hear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Liye

【Abstract】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develop a good habit in practicing their hear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strengthen their generalship and develop their individuality.

【Keywords】Chinese class Hear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那就必须在课堂上注重听说读写训练。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课应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叶圣陶也说过: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之我效亦将减损。可见听说读写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发展个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配合文学社活动,我努力使小课堂既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阵地。学生固然是教学对象,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主体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他们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而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以训练为主”、“以学生做、学生思,教师从中进行指导、教师参与学生讨论”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训练方式绝非单纯的做题或问答,而是实施听、读、写、说相结合。

“听”包括教师读学生听、学生读学生听、听录音等;“读”包括朗读、默读、速读、浏览等;“写”包括仿写片断、书面表述、一日一记、写阅读体会等;“说”包括口头答问、陈述看法、讨论辩论等。这样做能真正使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对于略读课文,真正把它上成自读课,主要由学生动脑动手去学,教师给予点拨。有些适合学生讲的自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登台讲。文言文的学习,我改变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轮流讲,一人一句或一人一段,逐词逐句落实,教师则对学生的讲解予以订正、补充或强调,对规律性的东西给予归纳,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这样学,人人动脑动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引导学生多读书报,利用当任班主任的有利条件,主办黑板报,一月一期,有专人负责。办报的稿件大多数都来自于本班学生之手,对所有上黑板报的稿件均给予奖励。努力拓宽他们知识面,引导学生全方位关注社会,让学生热爱生活,做有心人,注重积累生活素材和对生活的感受,自觉多练,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课也一改往日,作文形式不拘一格,除了通常的命题作文外,或提供一个话题,或规定一个范围,文体不限,写法不拘。有时还做些“缩、扩、改、续”等形式的作文练习。评改指导方法也力求多样化,有时出题后只提出要求,不作指导,限时作文;有时精心指导后,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时结合讲读课文教学指导作文;还有时组织活动,现场指导作文。作文评改不采用单一封闭式的全批全改的做法,而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采用的方式有:教师分层次有选择的批改,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教师个别面改,指导学生小组批改,把典型文章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评改等。作文形式多样,评改指导方法各异,目的只有一个:多给学生写作和评改的机会,让他们在应该怎么写和不应该怎么写的比较中多一份感悟,逐步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周几节课的小课堂,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让他们在大课堂中更好地完善自己。我的具体做法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近几年来,我的学生每人有两个笔记本,一个摘抄本,一个练笔本。每人每学期摘抄近万字,练笔20-30篇,多的达到40篇以上。摘抄和练笔对丰富语汇,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次外出活动,我都带领学生细心观察,要学生做有心人,要做好笔记,要求学生认真认识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经年累月,学生写作水平定有提高。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任教的班均开设过一周一节的阅读课,开展过三分钟演讲、诵读古诗文、新闻会、中学生辩论会、参观访问、小记者采访、书写比赛、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奖赛、手抄报比赛、优秀日记评展等活动。这些活动,全由学生当主角,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安排都由语文科代表、学习委员及学生中的热心分子来完成。教师的作用是提出整体设想,明确活动目的,给予必要的指导。在众多的语文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自写自编办小报。2006年下学期我接任初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初二(2)班的班主任,由于多种原因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两个班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情绪严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为了配合班风的整顿,配合学校所开展的活动,我决定创办班报作为语文学习园地和班级舆论阵地。我把指导工作重点放在稿件写作上,我要求同学们紧扣学校和班级实际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写一些针对性强、具有现实意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为了便于同学们写稿投稿,我在班报上特设置以下栏目:校园短讯,报道学校新近开展的重大活动;校园短评,对学校工作、班级工作发表看法;激励篇,表彰班级先进的人和事;针砭篇,针对班上的不良现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习作选登,是学生发表新作的园地;学生信箱,是学生说心里话的地方;帮你学,介绍先进的学习方法或总结学习经验。为了鼓励同学们写稿,每期都要举行最佳稿件评选活动,一些优秀稿件就向外推荐。其中有两位同学在部级作文竞赛中荣获等级奖,多名同学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这样,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班上形成了人人踊跃写稿、投稿的热潮。自从创办班报以来,班风学风都有明显好转,同学们的语文能力也有大幅度提高。一个负责审稿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每次办报,花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每当看到自己办的小报一期比一期好,班风一天天好转,同学们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我就感到无比欣慰。”也正是这样,2008年中考,两个班语文学科成绩均居同类班级的前列。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6

植树节手抄报设计图植树节的历史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并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均有响应。

说起植树节,我们就会想到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重视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

孙中山先生年轻时就明了植树造林事关国计民生,1894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就强调“急兴农学,讲究树艺”。在他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在政府机构中设置农务部,职责之一就是规划植树造林,并在南京开设江苏省立第一农艺学校,设农、林两科。1920xx年,孙中山提议国家设立植树节,当年北洋政府明令清明节为植树节,自此中国开始有了植树的节日。1920xx年孙中山在广州的一次演说,其中一节为林业。他从森林与民生、建造森林、开发森林、森林行政、山林测量和森林与建设等方面科学地论述植树造林的作用。为了培养林学专业人才,孙中山还指示在广东大学设林学、农林化学两系,于白云山开辟林场、苗圃400亩,供学生实习。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逝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倡导植树造林的不朽功绩,1920xx年国民政府把植树节改在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即每年的3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也一直重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并将其列入基本国策之中。每年春季都要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以法律形式确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并于同年2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

公园植树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植树节来到了。太阳刚升起,我们就来到曲江公园。春天,曲江公园的景色如诗如画,小桥流水,鲜花遍地,绿树成阴,老人们翩翩起舞,悦耳的鸟鸣时不时为他们伴奏,和谐的乐章一直回荡到天边。这如画的公园哪里有可以植树的地方?

犹豫之时,一位自称是公园植树指导员的人向我们走来,我们跟着他来到一片未开垦的农田,虽不华丽,却是一派田园风光。指导员为我们画好圈,规定位置,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工了。

我们首先挖坑,自以为是的吴浩拿起铁锹就开始挖。他越挖越快,渐渐得意起来,一边挖坑,一边夸夸其谈。“哎哟”不知他碰到了什么东西,铁锹颤抖得厉害,他的手一阵发麻,又没有抓牢铁锹,摔了个“狗吃屎”。吴浩不甘心,又试了一次,可是那东西很硬,根本挖不动,吴浩垂头丧气地坐到了一边。在大家疑惑之时,“智多星”居伟用手抹去一些泥土,露出一个白色的东西,好像是一块石头,发现了原因,居伟马上用“狗刨式”的方法刨土,取出了石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坑终于挖好了,这可是个力气活,大家忙得手忙脚乱,可仍然很高兴。下面该放树苗了。这可是个技术活。细心的李文静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坑里,固定好,生怕把树放歪了,影响它生长。强蕾动作不太熟练,好不容易才把泥土弄碎,弄细,把坑填了起来,并用铁锹压紧。性急的马振兴拿起水桶就要浇水,我赶紧拦住他,他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得意洋洋地在树苗四周压出一圈像碗口一样的蓄水池,然后再浇水,水完全渗透在土壤中,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7

问题的解决要从分析问题开始。我们先探究一下轻微违纪现象的演变。

一、学生轻微违纪现象的演变

学生的轻微违纪从偶然变成习惯,从个别行为转变成不良的班级风气,其过程大致如下:

1.轻微违纪,从偶一为之到形成坏习惯

(1)关于学习和行为表现,班级总会有一些制度规则。这些规则从颁布之时起就在接受学生的试探和挑战。

(2)规则对自律的学生来说,几乎不会有什么关系,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是个事。规则一开始对他们有一定的震慑力,因为担心违纪将受到处罚而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们会怀疑规则是否会被执行,所以他们会观察和试探。

(3)学生终于因一定的利益诱惑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怀着侥幸心理,挑战规则,出现违纪。

(4)如果在最初的违纪中尝到甜头,又能逃避规则的处罚,学生就会在庆幸之余感受兴奋刺激,甚至产生成就感。

(5)如果违纪行为始终得不到惩罚和矫正,偶尔的尝试会变成经常性违纪,这种强化作用让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对违纪行为变得毫无愧疚感,道德的力量根本抵制不了违纪带来的利益,也无法约束学生的行为。此时,规则在他们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从偶然行为转化为经常行为,最后形成坏习惯。

2.轻微违纪,从个别行为到群体行为

一个人的违纪是个案,一群人的违纪是风气。学生最清楚同学的情况,行为会相互感染。其他人目睹首先违纪的同学获得利益并未受处罚,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有愤愤不平的,有抱怨鄙视的,有羡慕嫉妒的,等等。“羊群效应”让一部分人开始仿效那些违纪行为,原来不违纪的一部分人觉得“吃亏了”,“法不责众”的心理让跟进者心理负担减轻,违纪情况会由个别扩展到多人,形成一种气场。一些守纪的学生不愉快了,开始抱怨,其中会有一部分人跟随歪风气而行为大胆起来,慢慢地,大家都在适应中变得麻木,没有是非,对不良行为失去了谴责的动力,最后视而不见。不正常的变成了正常的,正当的行为反而会显得另类,被排斥,不良班风形成。

以上演化过程可以用以下五个阶段简略表述:

敬畏期怀疑期挑战期蔓延期麻木期

在此期间学生心理活动有这样一些变化:

不能违纪,否则会受到惩罚。

真的会被惩罚吗?

试试看,或许不会有事。

没有人把我怎么样,原来真的可以啊!

不用怕,老师只是随便说说吓唬人的。

他可以这样,我为什么不行?

要罚反正也不只我一个。

(班干部)他们都这样,我管不了。

……

二、教师对轻微违纪问题的处理策略

明确了不良风气形成的原因,班主任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阻止它的生成。在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策略,行动采取得越早越主动,如果等个别人的“小恶”形成风气,再想治理,难度就很大了。

行动要点有:

1.充分利用学生对规则的敬畏期,广做宣传,反复宣讲,让规则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教育分化,将试图违纪的学生比例降到最低。

操作策略可以包括:

(1)把规则下发到每个人的手上或张贴在醒目的位置;

(2)详细解读规则,举出实例对违纪的后果予以具体描述;

(3)把规则告知家长,并收取家长的回执,留存;

(4)经常就规则提问某些学生,让他们复述规则;

(5)就规则开展讨论,征集学生对规则的意见,修改后的规则要经过学生的同意;

(6)利用黑板报或其他媒体进行宣传;

(7)让学生在规则文本或遵守规则的承诺书上签字;

(8)对学生公开表达执行规则的决心;

(9)强调遵守规则的好处,从个人形象、心理状态、班级评价等方面加以说明;

(10)表扬守纪的学生,等等。

2.仔细观察学生对规则的反应,找出对规则不屑一顾或想耍小聪明的学生,重点关注。

3.对任何违纪行为的处理都要有明确的操作方案,规则要可以被执行。

4.每一项规则开始执行的一段时期就是这个阶段班级工作的重点,要明确告知学生现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

5.大大提高违纪的成本。不痛不痒、绵软无力的处罚其实是对违纪行为的另一种放纵,学生会满不在乎,规则将显得十分可笑。处罚必须是严厉的,要罚得学生心疼,其基本原则是在不侮辱学生人格、不侵害学生利益、不伤害学生身体的前提下,尽可能严厉。要让学生觉得从违纪中获得的利益远抵不上违纪所付出的代价。让违纪的学生承担巨大的麻烦、走繁琐的程序就是一种策略。

6.要公平地执行规则。

7.不要让任何试图挑战规则的学生得逞,对任何挑战规则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学生发现无机可乘,自然会知难而退。

据此,班主任的心态要沉稳。规则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有规则就要执行。评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先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把执行难度不大的违纪处理放在前面。一段时间重点解决一类问题,注意力不要分散,不要企图将所有的违纪行为一网打尽,要有主次、有先后地逐步解决问题。

由于处罚的力度大,所以面一定要窄。要团结大多数学生,不能树敌过多。例如有五名学生违纪,全部处罚,对立面就是五个人;如果只处罚一个,则另外四个没有被处罚的学生就站到了班主任这一边。这就是“破冰效应”,打击一小点,震动一大片。那么如何选择这“一小点”呢?点的选择必须是有道理的,要具备唯一性特征,要么是第一个,要么是情节最严重的一个。

由于处罚是双刃剑,所以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预防为主,以表扬为主,不轻易处罚学生。如果确实需要处罚,就一定要处罚到位。处理要及时果断,不能拖拉。根据“火炉法则”,一触碰到火炉就立即会被灼伤。每处罚一个学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要以有限的处罚案例教育全班,树立违纪处理的标杆性事件。

如果坚决执行规则,则会使学生不再抱有幻想,规则的严肃性得以维护,同时教师的威信也可就此树立。

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来看,学生会从最初的因对规则心存敬畏、害怕处罚而不敢违纪,到养成规则意识而不会违纪,最后形成良好的素质,不仅不违纪,而且还会追求较高的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定是知法守法的正直公民。

从班级整体来看,通过各种努力,形成一个强大的正义气场,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从不得不服从规则,到不好意思违纪,再到对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良好的班风也逐步形成。

此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简略表述如下:

被动服从期主动适应期形成习惯期自觉自律期

三、典型案例:学生抄作业行为的治理

学生抄作业是令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最为烦恼的“小恶”之一。学生为了逃避不交作业的处罚,采取抄作业的行为,就完全违背了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违纪行为。这里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

如何治理这个顽疾?

第一,先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不以每天交齐作业为“政绩”,而是以“独立完成作业”为价值导向。宁可作业交不上或者留有空白,也不抄袭,能完成多少就是多少。坚决不抄作业的学生将获得好评。不会做可能不是你的错,但抄袭一定是可耻的,将获得差评,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让学生觉得抄作业毫无意义,是解决抄作业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二,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既不允许抄作业,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交不交作业无所谓。这种帮助可以分指导和辅导两种。

“指导”主要是指介绍高效完成作业的方法,让班级里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现身说法,汇集别人的或资料上的好经验在全班推广。

“辅导”是指用教师或团队的力量,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科任教师答疑;

(2)班级里学习好的学生组成专家组或难题攻关组,主动学习并给其他同学答疑、辅导;

(3)导师制,也就是一帮一、结对子。一个学习好的负责带一个成绩差的,两个各有所长的同学可以互为导师,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4)小组合作制。通过组内互助,把疑难问题尽可能地在组内提前消灭掉。

第三,为最大限度地消灭抄作业现象,鼓励学生在校内尽可能多地完成一些作业,当天可以完成的作业当天交,不必等到第二天。让抄袭者没有样本可抄。

具体措施是根据班级特点和各学科教师的要求制定的,只要愿意动脑筋,总能想到一些办法的。

第四,就抄袭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无论学生提供的信息真实性有多少,这样的动作依然是有意义的。

第五,在全班发起“不抄作业行动”或“共同抵制抄作业行动”或“独立思考,远离抄袭”等主题活动,召开相关班会课,请学生自己谈谈抄作业和被人抄作业的感受,展开讨论,发起承诺签名,以板报、海报等宣传为辅助,在全班营造不利于抄袭的氛围,让少数抄袭者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六,班主任努力做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平衡各学科的作业量,最好能布置差异化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但是,做到这点比较困难,所以放在最后,较容易操作的是前面几点。

班主任可以做的工作主要是了解情况,做学生的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以上工作不能完全解决学生抄作业问题,但尽最大可能做好了辅助工作,为最终解决问题扫清了障碍。作为最后的保留,还必须在班级为学生设置红线,即如果抄作业,将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只有这样,教育管理才是系统的、立体的。

学生抄作业,一经发现,会立即受到处罚。这一点必须在全班所有学生和家长都清楚之后才开始实施。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违纪成本:

(1)只要有两本相同的作业同时在一个学生桌上出现,即可认定抄作业;

(2)一旦确认学生抄作业,则抄作业者和被抄的学生将受到同等程度的处罚;

(3)两名当事人必须重新完成这门当天的所有作业;

(4)当事人写出500字思想认识,附家长的签字;

(5)班主任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谈话。

当然,这些处理措施只是一种示意,即你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另外找一些方法,但总之,必须让抄作业的学生“吃尽苦头”,被火炉灼伤了才能接受教训,下次他就不敢再那样做了。其他同学目击这些做法,也受到教育,对规则产生敬畏之心。

学生自然会在心里计算、比较,如果为了图一时之快,也许就是抄一个题目,就要接受如此多的处罚,他肯定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动。即使偶尔抄袭,也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心理压力也非常大。谁都不是傻子,权衡的结果会怎样可想而知。

在刚开始治理时,班主任一定不能怕麻烦,必须认真严格地执行,要亲自检查,同时在班级里设置若干监督员,提醒同学不要抄作业。如果在采取了多种措施后,还有人敢于“顶风作案”,则应毫不犹豫地落实以上措施。

经过这样几个回合的教育,加上处理的标杆性事件,可在班级里基本消灭抄袭作业的现象。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篇8

关键词:艾儒略;传教风格;《口铎日抄》

《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曾说:“传教士为了征服他们的听众,不仅要背熟各种教义手册,还要经过若干年的雄辩术训练,以练就滔滔不绝的口才,所以他们一般都思辨机敏、口才伶俐。”然而明末清初时,后人却很少能见识到他们口头传教的风采。《口铎日抄》是李九标等信徒写的,有艾儒略等传教士们大量的日常对话、布道讲演等等,可以让我们领略其既权威又平易的传教风格。

1讲故事

写故事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喜爱的传教方式之一,很多传教士的汉语著作中都记述了大量西方证道故事。而直接面对中国听众讲故事,更是耶稣会士们的长项。在《口铎日抄》中,艾儒略所讲的故事题材广泛,内容别具一格,可以视为耶稣会传教风格的典型。

经典故事在《口铎日抄》中被广泛运用,如在1630年圣本笃升天日,艾儒略在瞻礼之后为众教徒宣讲其故事:“本笃年方壮时,潜惰山中。一日欲念忽炽,苦不能禁,遂赤身入丛棘中,辗转受刺,至遍体流血,欲念乃止。夫身犹驴马也,灵魂其主人也。主人之御驴马,委其辔焉,一任其所之,势必有颠踬之患矣。惟控扼之,鞭策之,而驴马始骋乎康庄之途,曾何颠踬之与有?”圣本笃是天主教修院制度的创立者,圣本笃会规以严厉著称,福建教徒们对此应并不陌生。艾儒略讲述圣人故事,并将灵魂和肉体的关系比喻为主人和驴马,将“克欲”的主旨宣讲得生动而明晰,是为口头传教的典范。又如,1630年正月李九标向艾儒略讲述他生病时祈佑天主,虽“始蒙{;占而终不然”,艾氏以“耶稣涉海”的故事教导他应“大信而毋少疑”。当谈及林一俊的丧子之痛时,艾儒略以若白的故事表示安慰和勉励:“昔圣若白有数子,不跆时俱丧。诸不闻道之人,遂有以此而訾圣教者。若白不为动,日:‘子原大主所赐,一凭大主所收,吾惟恭听主命而已。’后若白连举七子,贵富倍于前。”若白的故事在耶稣会士们的汉语著述中颇多,主要强调忠信不渝,此处艾氏讲述若白丧子的故事言简意赅,目的性明确,可以让林一俊得到安慰。

轶事类故事在《口铎日抄》中也出现十分频繁,题材丰富,古今中外皆有。这常常是为指导宗教灵修,特别是树立道德榜样而讲述的。例如,1634年5月23日,瞻礼之后艾氏作了主题为“财应广施”的长篇布道。其中,有如下故事:“敝邦有一人,日营生业,常积其余者,至主日施之,而其财常有余也。一日邪魔诱其贪念,遂思存积,不务施贫。积之不已,果有赢余。数月,足生大疮,不能营业。而向来所积,尽为医药耗去。且典尽家中之物,不胜困苦。于时主命天神醒之日:‘尔向为上主施贫,故主亦俾汝有余,安然享之。奈何贪心顿起,今所积者安在哉?’其人始悔悟求赦。自是施贫如故,而有余仍如故也。人心贪吝,夫亦可以镜矣。”_关于施财济贫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很多,这个故事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若干天主教元素,如贪念是由魔鬼引诱而来,施贫是为上主,悔改是因为主命天神的提醒等等,将传统的道德观赋予了天主教灵修的含义。

《口铎日抄》中的中西故事随处可见,艾儒略讲故事的能力令人叹服,无论是在严肃的布道之中,还是在随意的谈话时,他总能以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教义,指导教徒的灵修实践,既生动又亲和,让他的学生们好理解又印象深刻。

2比喻的运用

许理和曾说“艾儒略之常于用喻,对于欧洲听众而言可能会被认为既平常又哕唆,如‘良友如镜’、‘人生如戏’、‘德行如蜡’等等,但是对于中国听众来说,这些欧洲化的比喻却十分新鲜有趣。”。比喻是《口铎日抄》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方法,艾儒略对此运用得十分娴熟。例如,以“人生斯世,如徘优在场”劝诫教徒无须过分在意富贵贫贱;以“目、手、足各有其用”比喻人生际遇不同天主各有目的;以“身挟重货,溺水难救”比喻贫穷比富贵更易得救;以“良工取拙笔凑绘”说明残疾之身亦可备主用。这些比喻重在人生教诲,也很有针对性。当时,在福建中下层士人教徒之中,贫困颇为普遍,不幸也时常会发生。艾氏以不同的比喻反复教导教徒贫贱是天主对人的考验,应泰然处之。当然,这也合乎儒家安贫乐道的要求。

有时为了让对话者易于理解,艾儒略也会使用中国化的喻体来做比喻。例如,1632年,艾儒略向李九标传授关于灵魂的理论时,这样说道:“人之魂只有一灵魂是也。其复长大能知觉者,乃兼生觉二魂之能,非与生觉二魂,并列人身而为三也。譬之钱焉,有铜钱、有银钱、有金钱。银钱能兼铜钱之价,非银钱之中有铜钱也;金钱能兼银铜钱之价,非金钱之中有银钱铜钱也。明乎此,则知灵魂之能,特兼生觉二魂之能。岂灵魂之中,复有生觉二魂哉?所以然者,凡物贵能兼贱,而贱不能兼贵。譬府能兼县之事,未有县能兼府之事者。夫灵魂贵也,生觉二魂贱也。则灵魂兼生觉之能,尤大较着矣。”艾儒略将生觉灵三魂用金银铜三种钱币来比喻,非常通俗,以“金钱能兼银铜钱之价”说明灵魂能“兼生觉二魂之能”,然而艾氏仍觉不足,又设府县一喻,继续从功能上强调灵魂的重要性。这一段对话,由艾儒略提问,李九标作答,艾氏再作批评,充分体现了艾儒略的教育风格。

寓言是比喻的一种,《口铎日抄》中也有一些寓言故事。例如,1632年5月,艾儒略在仙溪“居三日,问道者不乏,着意奉教,未有也”,艾氏因而向陪同的颜尔宣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世俗陷入,有如陷井,坠其中者,奋拔未易易也。西有寓言曰:昔群蛙聚于壑中,相煦相沫。壑竭而蛙出,复徙他壑。水竭又出,后至一井。俯视其水,茫如也,欣然欲下。一老蛙止之日:‘缓图之。夫我向在壑中也,水盈则住,水涸则移,犹能无系,今若落在井中,一下无复出矣,且奈何?’今人染俗未深,转移人道犹易,此亦在壑之蛙耳。如已坠世俗之井,欲其望道而跃,是岂旦夕之功哉?”仙溪之行让二人感到失望,人们拘于“世俗之井”,纵有向道之心也难以“望道而跃”,艾氏借这则寓言表示感叹。“井底之蛙”的寓言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而这则寓言仿若其改写版,其寓意不在讽刺目光短浅之人,而重在感叹世人沉湎于习惯思维之中,无法跳脱出世俗的限制。赋传统寓言以新意,在颜尔宣听来应该颇感新奇。

比喻法是《口铎日抄》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方法,艾儒略在运用时信手拈来,十分娴熟。他所用的比喻都生动形象且简单明了,但意蕴深厚,不仅教徒们深觉受教,而且给那些正犹豫不决是否要入教的人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布道的艺术

《口铎日抄》记录了不少传教士们在教堂布道的相关内容,这给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使我们可以对当时的天主教仪式有所了解。在《口铎日抄》中,关于瞻礼日仪式的记载共有30余次,多集中在后四卷,而后四卷则多由艾儒略主持,仪式之后大多有布道的记录。从布道的内容看,前四卷偏重道德说教,而后四卷则更多解释当日瞻礼的由来、灵修的方法等。由于所记录者各异,而所记内容也只是实际布道过程的片段,李九标在《口铎日抄》凡例中说“凡大瞻礼日,先生论道中堂,妙义广博,为难于忆录,故兹不尽载”。因此,这一差异并不能表明传教士布道内容的变迁,但至少可以从中看到记录者的兴趣转向。值得关注的是,布道中极少有中国元素的出现,传教士们在此没有任何合儒附儒的意向,引用的言论和故事皆出于圣经或西方故事,内容与他们在欧洲的布道应无太大区别。而从形式上看,布道过程严谨而严肃,一般的记述往往从“某月某日,瞻礼毕。先生诏于众日:‘今日《万日略经》(或直接简称《经》)中有云……”’,然后宣讲一段圣经并加以讲解。布道的语言与其他对话语言相比,略偏近文言文,文字上更为精细,大量采用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应该不是当下随机的有感而发,而是事前就有准备。

象征的手法在布道中反复出现。例如,在1636年2月15日耶稣受难日瞻礼时,艾儒略就曾以十字架之有上下左右有不同象征意义进行宣教。以上下左右来象征事物,如此抽象的修辞手法,在中国汉语文学中颇为少见。

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对面的口头布道中,肢体语言或语言表达中的情感传递对宗教气氛的渲染是任何书面文本所不可取代的。例如,在耶稣受难日严肃的弥撒祭礼之后,艾儒略是这样布道的:“先生言愈悲切,渐觉高声。”又日:“人有恒言,皆目:‘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今圣教令人报仇以恩,似若相背。然在今日,正当无赦此仇也。何也?天主吾大父母,诸人既闻命矣。今钉主于十字架者何人?谓比辣多耶。比辣多亦无心,而迫于众人。且未识其为真天主也。谓诸耶。之见,亦安能远过于比辣多?夫既非比辣多,又不得专咎,果谁钉之哉?有友七人,向与我为密朋者。傲其一也,故置主于至贱至辱,受人侮慢百千也;贪与淫又其一也,故置主于至乏至苦,受人囚其身,又受鞭挞,痛伤流血也。忿怒与饕殆又其一也,故置主于至残至忍,渴而尝之苦胆也。嫉炻与懈怠又其一也,故置主于至仁、至毅,勤负斯架以登山也。呜呼!是矣,是矣。而今而后,断不可与此戴天者矣。众皆倪首,不能仰视。”艾儒略的这段布道,充满感彩,极富感染力,将矛头指向每个人内心的罪恶,将七罪宗视为置耶稣于死地的真正原因,而迫使教徒们有极强的负罪感,因而“众皆倪首,不能仰视”,可见其效果。

4结语

上一篇:节前安全教育范文 下一篇:汉乐府民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