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范文

时间:2023-09-15 09:42:23

高三二轮复习

高三二轮复习篇1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三第二轮复习经验方法有哪些,怎么备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第二轮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第二轮复习方法一)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回归课本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1、基础知识点梳理: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课外读”等。

3、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回顾试题,查缺补漏

1、关注已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

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摸清摸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

要有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怎么研究?

1、做: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

2、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3、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这里面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四)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

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

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五)协调好考试与复习的关系

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

高三第二轮复习策略一、学生提前准备,精心设计,备好课。

老师上课前要备课,学生上台当老师也要备课,如何备课,备什么内容是学生备课的关键。我一般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备教材,一轮复习,学生基础知识已经理解差不多了,所以二轮复习注重知识体系,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课前,学生可以列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完。备热点,可以结合最新热点,用教材某一块进行分析总结。备试题,可以精选一道试题,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备方法,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经验总结有效复习方法和同学们共享。

二、上台当老师,展示自我。

备课完成后就要上台展示。我们学校都有多媒体,学生课前把自己准备内容制作课件存到班级电脑。在上课时,学生打开课件,展示自己准备内容,进行上课。在上课时学生结合准备内容进行认真展示,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展示,可以进行知识总结,可以结合试题谈自己答题技巧,可以讲故事印证知识点,可以联实际进行解说,可以结合热点进行评论,可以制造话题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可以设计活动进行合作研究……方法可以多样,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方式进行上课。

三、学生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上完课后进入评价阶段。

首先,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讲过之后,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看法,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说说上课收获,可以谈谈不足之处。

其次,老师要结合自己听课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学生上课闪光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补充发言

高三考生如何备考多关注重点内容,对于准备一场考试来说,我们应该多去关注一些重点知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所谓的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该努力拼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多去研究一些解题技巧很重要,解每一种题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有好的结果。

要学会学习方法,对于一些经常容易出错的题目,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好的方法,对错题多进行强化训练。

一定要坚定信心,对于学习来说,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多去学习和提高,毕竟多付出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些成功。

高三二轮复习篇2

高三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5月中旬,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备考指导要紧紧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二轮复习的高效呢?根据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谈谈一些个人看法和做法,供参考。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构建通史知识体例,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来编排考试范围的,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

笔者将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内容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对以上内容,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可以把“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细化如下:

二、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主干知识,自拟主题重组教材,深化理解知识

历史高考题中大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然后设计问题,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也是二轮复习中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但是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应注意清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新中国从现代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根据三本必修教材,可以确定如下几个主题。

1. 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社会转型,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2. 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

3. 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4. 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讨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5.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新航路开辟、资本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6. 计划与市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另外,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按照各主题要求,梳理单元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落实主干知识。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在复习中,一方面要将近两年(2012年和2013年)国内外大事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热点问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直接呈现热点话题(显性介入),并围绕着这个话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来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模式,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了命题专家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社会良知。二是更多的热点问题是隐性介入和考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球”形式,考生只有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采撷和领悟才能介入热点,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现将2012年和2013年两年所遇的周年大事整理如下。

四、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以“文明史”为总纲的知识体系。

五、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全国全省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此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性训练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高三二轮复习篇3

一、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

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间也不可能充许这样做。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这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三、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二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三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于第二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对第三类题的解决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四、强化实验,注重实验设计、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注重基本实验能力,设计完成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查。在实验的复习中注意对基本实验拓展翻新,注意通过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重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的原理,突出实验的程序性和操作的规范性,要突出实验思想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的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实验知识技能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三二轮复习篇4

关键词:政治;知识体系;热点问题;专题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87-1一、立足知识体系

文科学科的学习应做到纲举目张,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已对教材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但这些储备往往是知识的简单累加、是零散的,还未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要想在复习中立足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构建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了解知识内涵、理解知识外延,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而迁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有赖于明白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有赖于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高中政治框架式知识体系主要是围绕教材的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等主干知识形成的体系,在不打乱教材结构的前提下将每课的知识点列成框架。这种框架式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逻辑次序、把握编者的意图,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核心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例如,在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时,构建框架式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如下图: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通过这个知识框架的构建,可以比较清晰地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即货币、价格和消费,三课的内容浓缩为三个词、六个字,学生立足这个知识体系、基于这三个词再联系和联想相关知识点。

二、立足热点问题

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二轮复习中不得不重视时政热点问题,但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部分老师有对时政热点把握不准,时政和教材知识脱节的情况。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针对社会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问题。那么,如何搞好热点问题呢?

首先,教师须做好热点问题的选取。选择材料时,第一应围绕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如有关党的十的材料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二应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如推进城镇化建设、治理雾霾天气、生态文明等;

其次,教师须做好热点问题加工和处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材料后,除了让学生知道热点的全貌外,另一重点工作就是对热点的加工和处理,也就是说将热点问题转变为用教材知识解释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原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一热点问题,结合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相关内容,有这样的热点材料“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可以利用教材知识《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等不同的角度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三、立足专题训练

高三二轮复习篇5

一轮复习就是对物理知识的基础性学习,在此之上,二轮复习目的就是不断巩固和加强物理中所涉及的重难点,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中的专题进行合理地划分处理,划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度,不宜太过简单或者太过于细致化。学生在二轮物理复习时,要将一些知识点合理地划分成简单的知识点,然后对每个知识点不断进行巩固记忆,在做物理试题时,学生发现出题人将一个知识点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方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对相关知识点不断地整理和复习,整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便复习时,解决相关类型题,学生可以扩展物理知识面的范围,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物理二轮复习对整个高考成绩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要走好这一步。

二、优化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以力学为例,在初次接触力学课程中,我们只对一些概念有了大概了解,如压力、阻力、摩擦力、重力等,二轮复习就是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化,运用牛顿定理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变量和关系,以便在做题过程中对其进行更好地理解,解出最终答案。二轮复习要对整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找出每个知识点中相关联的部分,将其整理出来,结合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二轮复习就是将单一的思维扩充到多方面思维模式中去,让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减小做题难度,在考前训练过程中,学会做一类题,而不在是简单的一道题,二轮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练习能力。对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分析,从不同层面对其加深理解,在解决物理知识点方面,运用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决问题。

(二)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二轮的复习,对一部分大的专题进行复习后,要不断夯实物理基础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复习方向,不做无用功,通过一些训练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弹簧模型”的问题中,涉及到基本定理,如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平衡定理等,考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首先分析物体之间力的关系,进而分析动量关系,最后根据公式解决问题,解决弹簧模型问题不仅仅在于对公式的利用,量之间的关系确立,还在于使学生可以进行实际应用,学习物理知识主要是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即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物理过程分析和物理模型建立的训练,二轮复习的重要性就在于解决物理题型时将实际生活应用代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找到问题,将其联系到物理题型中,解决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三)保证学生们能够抓住综合问题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高考物理题型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对高考中涉及的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全面的理解记忆,学生能够保证在高考遇到相关的题目能够马上想到对应的公式和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头脑中有相对应的公式,代入后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得到准确的结果。二轮复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物理解题有整体的思路,这就要求学生二轮复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找到一个问题中的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沉着冷静的思考,找到解题思路,最后要在做完题后不断的巩固练习,回过来看看思路,发现问题一定要足够的冷静沉着,思考分析做这道题的思路,当然,这个过程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二轮复习时,在实际考试中学生要注意对练习考试的规范性训练,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公式和方程式,都要进行规范性书写,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与方程式中的字母一致性书写;

2.在解问题时,原方程书写不能移向变形;

3.在解答过程中,不要连等式书写或综合式子,以免一个出错,步步都错。

三、结束语

高三二轮复习篇6

【关键词】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挖掘教材

语文知识涵盖面广,各知识点之间更是显得“零散细碎”,所以语文复习任务量大,收效慢,许多老师和同学们一提起来就没有头绪。按照现在通行的高三三轮复习策略,每一轮复习都有所针对、有所侧重,笔者认为,第一轮复习应该是引导大家以教材为线索进行基本的知识脉络梳理,主要强调“温故”;而“第二轮复习”才是在“温故”的基础上,参照历年考点进行有针对的专题训练,重点实现“知新”,这是对专题的复习与训练,是对能力的要求和提升。借此,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对二轮复习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拓展字词训练

分析现行的语文高考知识布局,抛开其他综合考查不说,只说专题性质的,开卷最前面的几个选择题都是字词以及句式表达的基础知识考查。囿于篇幅,笔者这里重点解说一下成语及常见词语的复习和积累方法:

这几年来语文高考基础知识的积累在成语部分又扩充到熟语、常用词语及惯用语等的综合考查。这里笔者分析一下成语和常用语的复习和拓展:

1.全面复习和掌握教材中涉及的成语。高中语文教材和读本收录都是经典篇章,里面不乏各类成语的使用。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顺便在阅读复习过程中结合语境将常用的成语和熟语理解透彻,并通过注释或工具书掌握其意义和用法,最后摘录下来搜集到一起以备经常查看,这样日积月累,就会积累大量的成语,而高考考查的是常用成语,基本上这些成语在教材或读本中出现过,如果我们舍弃教材,离开语境,去背枯燥的词典,没有语感不说,那么多的成语又会有几个能留下深刻印象呢?

2.课外积累。教材积累是主体,课外积累是词汇积累的主要补充。二轮复习中,我们也要进行相关主题练习:让大家通过分析词语的适用范围、感彩、意义理解以及与上下文的搭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语境进行全面分析,最终找到正确词语,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和课外知识积累。

二、发掘阅读潜能,训练阅读理解

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理解都属于理解能力考查。首先,现代文阅读是高考长盛不衰的重难点,这部分不光同学们感到难以应对,许多老师也是束手无策。笔者这里很客观地说,单凭二轮复习的有限时间确实进行全面提升确实有难度,但是如果我们方法得当还是可以奏效的:①说明文、科普文阅读。二轮复习中我们要精选几个样板让大家通过阅读让大家通过整体感知正确理解科普文中的新概念,然后提炼归纳,找到关键语句以及能直接揭示文章主题的语句;②议论文。要让大家在阅读训练中找到文章的论点、论据,论点一般是文章中能统摄全文的以比较肯定的表述形式做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③记叙文。记叙文是我们常见的文体,要让大家在二轮复习中通过阅读和联系再次强化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结果的准确把握。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才能在高考中尽大可能发挥优势,进行正确回答。

三、积累写作素材,强化写作训练

写作是知识的输出,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写作表达在高考中占据分值最高,所以是我们各轮复习的重中之重。二轮复习中,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引导大家积累和梳理素材,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展开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高考作文力求立意鲜明、观点新颖,笔者在二轮复习的写作训练中深谙教材之道,引导大家挖掘文本素材。高中语文教材和读本中的作品都是精选的大家名作或是优秀时文,这都是我们学习和描摹的对象,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文章谋篇布局方式和技巧,临摹作者精妙的写作方法。下面笔者再从立意和语言提炼等两个方面进行下详解:

1.审文立意。做题看要求,跑题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得不了高分。所以首先我们要强调审题,首先要看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文体,如果文体不限,我们看题目给出的材料倾向于怎样的情感,通常来说我们要从积极的、入世的方面入手,展现美好生活、提出建设性建议等,而不是要写消极的、反动的与教育精神相悖的内容。俗话说,写作之行,立意为先!我们的立意在基于积极向上以外还要能用新颖的角度将我们的写作意图准确地展现出来,这是写作起始点和中心点,也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

2.加强语言训练。除了立意构思以外,写作最主要的就是组织和锤炼语言,词语生动、语句灵活优美,修辞得当的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尤其高考中,我们尽量少引进太抽象的、概念化的、艰涩难懂的词句,对把握不准的词句尽量避免使用,而要多用切近生活实际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能引起人们注意和共鸣的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可妙引经典句式,以此来优化文章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如何开展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进行的经验总结。当然,二轮复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盲目贪多,我们要认真分析近些年的考试热点和重点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设计,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帮学生回顾知识,争取在接下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梁宝漳;浅谈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J];《科技资讯》2012年09期.

[2]贾惠燕;对高三语文复习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5期.

高三二轮复习篇7

【关键词】 自主复习;教师引导;思维导图;构建小专题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地理学习方式。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已经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应用于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中,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时却很少体现。而笔者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时尤其是二轮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效果会更好。下面笔者就为什么要在二轮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谓自主复习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主复习不等同于放任学生自学,这种复习模式是让学生在考试大纲这个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是一种复习目标明确,教师可及时调控的复习方法。

二、为什么要在二轮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1.从学习的认知过程看。人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将新知同化,纳入认知结构;第二阶段将新知内化为已有观念;第三阶段扩建知识结构。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但在传统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第二个阶段,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后紧接着就是二轮的专题复习,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而对很多学生来说经过一轮复习,其认知还只是停留在同化阶段,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具体表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后,教师应还学生一定的自主复习时间让其对一轮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进而达到内化。

2.从学生的知识储备看。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学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知道高中地理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复习的能力。这时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与引导,就能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复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3.从认知的个体差别看。不同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很大,尤其是经过一轮的复习,这种差异会更大,而自主复习刚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就会更明显。

三、具体操作

1.学生定位。因为不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具体的复习策略应该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前,先给学生明确的定位。可以根据其一轮复习的掌握程度大体分三类:第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很薄弱,平时单元考试基本在60分以下;第二类学生基础知识已大部分掌握,但对某些内容理解还不透彻,平时考试基本在60~80之间;第三类学生对一轮复习内容已有很好掌握,考试基本都在80分以上。有了对学生的正确定位,教师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制订计划。制定计划这一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复习目标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控每个学生的复习进程与复习方向。

计划可分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提前制定同步或适当超前的学习计划。计划超前、目标前置,学生能取得主动,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两种计划的互补镶套是复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复习方法、达到目标和具体措施等。从计划的时段看,有月计划、周计划。每一阶段要达成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及具体的措施都要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周计划,一般是越详细越好。

3.方法指导。这一阶段教师的复习方法指导尤其重要,因为如果指导不当学生的复习就会变得漫无目的,最终收效甚微。

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其基础知识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指导其利用一轮时建立的框架结构及地图复习进行有效复习;在复习中国西南铁路时,指导其在纸上先写出重要城市,再连接这些城市就得到了重要的铁路线等等。

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师主要指导其如何查漏补缺。例如有的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比较薄弱,教师引导其先掌握最基本的方法与原理,然后再在这些方法原理基础上进行拓展,最后结合配套练习去巩固。

对于前两类学生来说,其自主复习更多应该放在课后进行,教师进行逐个指导。而对于第三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引导其构建知识框架,可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如何在地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既吸收了脑科学最新理论,同时又得到教育学相关理论支持的全新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实施的一般模式:课前学生合作绘图师生共同评图师生共同改图学生用图讲师生共评。

下面笔者以黄土高原为例谈谈具体操作:①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写上“黄土高原”,周围留出空白。从中心的“黄土高原”开始,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自然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颜色,这样能够刺激大脑兴奋,给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②课堂中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和问题单,并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把归类后的问题分发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③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④学生用图对黄土高原内容进行分析;⑤师生共同评图,并评出最佳的思维导图。

四、实战演习

自主复习的效果最终要靠考试去检验,并根据检验的结果及时调准复习进度与深度。所以在二轮复习时教师可在每周进行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当然此时放入这样的模拟考试还有一原因,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调动与综合运用以及答题技巧等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需要教师不断的重复指导,学生不断的实际操练才有可能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光靠最后的一个月训练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是在进行模拟考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题要精选。试题可以从网上下载,但不能原封不动,要精挑细选,根据你训练学生的目的挑选一些相应的题目。按高考形式设计,11个选择题,二个综合题,一套试卷中可以放入几道高考真题,让学生体验一下高考试题的精妙之处;同时放入几道新题,培养学生对新题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放入几道难题,让学生在考试时懂得取舍。

2.改卷要认真。特别要重视综合题的批改,笔者认为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地理高考成败主要取决于综合题,所以在批改的时候应该划出得分的关键字,让学生明确得分原因,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明确不得分的原因等等,这样,使学生答题方向更明确。

3.分析要到位。分析要到位指的是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应作重点分析,尤其是对一些典型的错误分析要到位,可作课堂呈现,引起学生注意。分析时应由点到面,由一题到一类。

例如,上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推断①和②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8分)

由于在改卷的时候发现得分率非常低,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基本不得分。这就说明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答题方向很不明确。所以在讲解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复习了一个有关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一个小专题。

小专题:关于“点”、“线”、“面”的分布规律

第一步:先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是呈“点”状、“线”状、还是“面”状分布?

第二步:明确每种类型答题方向。

“线”①走向;②疏密;③数值变化

经纬线,等值线,交通线,生产网络线等

“点”:①延伸;②疏密;③方位

城市,港口,工厂,旅游点,矿区等

“面”: ①分布范围;②方位;③面积

农业区,工业区,气候区,地形区,大洋区等

第三步: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两者有怎么样的关系。

通过这样小专题的开展,学生明确了答题方向,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高三二轮复习篇8

【关键词】:化学 高考 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重拾遗忘知识点

高考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差距很大,一轮复习主要以梳理知识、沿袭教材顺序,逐章节复习,按部就班,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一轮复习和练习,学生不仅重新回顾了一些快遗忘的知识,还对高一、高二吃了夹生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更多的是以更高的视角对高一、高二的部分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就是把化学中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把基础知识升华为能力,是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学生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尽管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时往往凸显出薄弱的迹象。而二轮复习恰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跨度比较大,因此,大部分教师往往通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展开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切实做好二轮复习就需要学生在复习之前首先对一轮复习中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了解,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切实抓住复习的主动权。一轮复习由于知识的含储量比较大,很多概念、公式等知识也容易被遗忘,所以在二轮复习这个阶段,若学生遇到遇到这种问题时要及时回顾课本,避免知识的大量遗忘,争取通过二轮复习可以巩固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2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2.1知识深化

知识的深化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其途径分别为:(1)从现象到本质,如我们在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形成条件时会讲: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生成、强酸生成弱酸或溶解度大的物质生成溶解度小的物质等。其实本质都是:由离子浓度大的向离子浓度小的方向进行。(2)从特例到一般,由 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这一反应推广到用负一价含氯的化合物和强氧化剂反应制取氯气,或通过用高价氯的化合物和强还原剂反应进行氯气的制取。(3)从理论到实践,如氯气在战场上的使用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氯气泄露应该怎样处理?(4)从定性到定量,如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及它们的浓度计算等。

2.2知识集成化

所谓知识的集成化,顾名思义就是将化学教材中的零散知识集中化,将教材变薄,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具体做法就是将具有某属性的分散物质集中归类,形成一类。如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及其盐、Na2O2、H2O2、SO2、O3、活性炭;呈淡黄色的物质:S、AgBr、Na2O2、TNT、FeS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弱酸酸式盐、弱酸铵盐、氨基酸、蛋白质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类、甲酸、甲酸某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含醛基的物质;必须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有哪些?不稳定酸有哪些?还原性酸有哪些?常见的气体及其颜色、溶解性等。

2.3知识系统化

根据知识的属性或关系,将零散的、不成形的知识转换成全面的、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归结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系统化。而高三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网络模型,如复习化学基本计算时,要以物质的量为中心,以每个物理量的化学含义为切入点,把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等贯穿整合起来,以及将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整合运用到化学计算、过量计算和差值法计算中,让这些知识形成一个全面的整体架构。

3 将已学知识串成线

将已学的知识串成线就是抓住化学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将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将零碎的知识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学课本上所列的知识点就像散落一地的珍珠,散乱的分布在每个角落,我们不好整体去把握它。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根可以将这些珍珠穿起来的线,他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帘子,无论寻找其中的哪一颗,我们都能信手拈来。而在知识的海洋里,贯穿整个珠帘的主线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知识线,散落一地的珍珠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缺少的不是这一颗颗的珍珠,缺少的是将这些珍珠组合到一起的线以及穿珍珠的动手能力。所以在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寻找这根主线,还要对这种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要想真正的将知识串成链,我们首先要找到知识前后彼此间的关联,像这样的关联我们找到的越多,就越有利于我们将知识串联,不仅如此,还有利于我们正确的把握知识点,将问题的思考面扩大化,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 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若要说解题方法是理性的表现,那么解题习惯就可以说成是感性的特征表现。在平时做题时,很多学生由于时间比较充足,都可以理性的答题。但是考试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其中尤其是高考的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心理压力的影响,很多在日常中教师强调的知识点和接替技巧都会被这些外在因素所影响,导致被遗忘。

考试成功主要靠二个因素:第一点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硬件,即平时掌握的知识程度和相关能力;第二点就是相对应的软件,即考前和考中的心理状态。虽然实力是基础,可发挥更是关键,因为它是考试成功与否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考生失利于高考考场,那么他可能是失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也可能失在解题技巧和策略上面,还有可能就是失利于自身的心态之上,不管其中的任何一点都是学生取得成功必备的前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2012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上一篇:赞美水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曾经错过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