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小品功夫范文

时间:2023-10-05 13:04:58

赵本山小品功夫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1

赵本山是享誉中外的艺术家,“本山艺术之花”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几十年来受到全国广大群众的广泛喜爱,他以深厚的草根艺术的无限生命力成为久开不谢的艺术之花。

一、东北黑土地是“本山艺术之花”的深厚根基

赵本山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他自己经常面对媒体讲:“我是黑土地长大的,是东北这块黑土地哺育了我”。赵本山的艺术既有幽默朴实的小品,又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电视剧,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二人转,现在本山传媒的舞台既有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又有足迹踏进美国的巡回演出,成为全国受众欢迎的草根艺术。本山艺术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因为他的艺术、他的表演体现了农村生活情趣,激活了人们艺术想象空间,正因为如此,他们塑造了像小沈阳、王小利、于月仙等一大批优秀演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欢乐。假如不是如此,那就会使艺术品显得苍白无力,失去自己的生存的空间,这是一个凿实可见的事实。

二、精湛的表现艺术,是本山艺术之花的魅力所在

赵本山及其弟子有着超群的艺术表现力,如赵本山在小品表演中那举手投足都带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正因为如此,在全国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每次都以高票推荐为“小品王”,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马大帅》、《刘老根》等一系列电视剧都在中央和地方台一播再播,令人回味无穷。当然赵本山的艺术表现力并非都是天赋,这和赵本山及其弟子对艺术事业的执著、勤奋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赵本山艺术之花才能光彩夺目,永放光芒。

1.宏观的喜剧判断能力。他熟悉人类产生笑的基本机制,这一点,世界大多数戏剧美学家都承认,比引发观众流泪更加艰难。难能可贵的是,赵本山又充分熟悉中国民间社会,知道其中哪些机制特别适应广大中国观众,例如,对于智慧幽默的运用,一般中国观众快速接受的极限在哪里。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地感知每一个历史阶段广大中国观众最能感应的喜剧因素和荒诞因素是什么。这种对喜剧类既有整体把握又能具体伸发的表演艺术家,在国际间也并不太多。

2.准确的角色心理塑造。这往往是很多“搞笑专家”的败笔所在,却被本山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他不管演什么角色,心理图谱都是准确的、完整的、连贯的,因此也必然是叠加的、鲜明的、强烈的,而不是破损的、枝蔓的、自我消耗的。他在表演上的极大夸张,都以准确为基点,正像优秀漫画家越夸张越让人感到逼真。应该说,他演过的那么多作品,就文学剧本而言有高低精粗之分,有的也不一定非常适合他,但他只要接手,一定能给自己的角色一种连贯的心理、准确的夸张。这不是一般的表演艺术家都能做到的。

3.成功的外部体态造型。俄国著名表演艺术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对自己早期过于强调内在体验作出了重要修正,充分强调了“表现”的极端重要性。其实,任何“体验”都会有“表现”,但当“表现”作为一个重要命题被独立研究的时候,就要求演员具有超乎寻常、醒人耳目的体态造型,这在喜剧中尤其重要。赵本山来源于角色心理体验的体态造型,不仅是夸张的,而且具有独立的形式感,为属于美学范畴之内的“丑”,增加了一系列中国现代下层社会的典型范式,从举手投足、脸部表情到整体神态,莫不如此。这一点其实是继承了东方表演艺术的优良传统,既不管文学旨意如何,也必须“把功夫做到家”。如果文学剧本好,赵本山的这点体态功夫是画龙点睛;如果文学剧本弱,那么赵本山的这点体态功夫就成了精髓独具。

4.灵动的舞台行为节奏。对很多喜剧演员来说,找到成功的外部体态造型本不容易,一旦找到就会一直固守,处于僵滞状态,结果体态造型反而成了他们自设的障碍。赵本山没有这种障碍,他在表演中对于每一个喜剧因素的收纵来去,都灵活多变,节奏徐疾自如,绝不端着一个既定的姿势应付不同的情节。在一些关键性的“戏眼”上,他有迅雷不及掩耳的暴力。人们可以模仿他的姿势腔调,却很难复现他那种即兴的节奏张力。

三、高尚的艺德是“本山艺术之花”久开不谢的根本

赵本山来自民间,他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最近在媒体采访他时说:“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我们是为观众服务的,我们要俯下身来为观众服务”。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2

2008年春节后,中央电视台一套在黄金时间又推出了一部热播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2》,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剧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谢大脚”于月仙,现实生活中不但是个十足的美女,而且还是赵本山的小姨子。可于月仙并没有因为这层亲戚关系而得到赵本山的特别关照,相反,她这个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自己奋斗了10年,通过执著的努力才征服了赵本山、征服了亿万观众,成功地实现了她的理想。

2008年2月28日,于月仙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娓娓道出内情……

执教5年,一朝重燃演员梦

于月仙16岁时,表姐马丽娟和赵本山结婚。第二年,高中毕业的于月仙因为文艺才能出众,被赤峰市第一职业高中破格聘为教师,送到沈阳音乐学院舞蹈专业进修一年。因此,于月仙也成了表姐家里的常客。此时的赵本山早已红透全国,马丽娟也是有名的演员。一天,赵本山夫妻请她去看演出,当于月仙跟姐夫和表姐走进剧场时,整个剧场连过道都挤满了人。

表姐和姐夫在台上表演二人转《大瞎子关灯》,夫妻二人配合十分默契,台下的观众一个个笑得直不起腰。从夫妻上台到谢幕,整个现场笑声掌声从未间断。这一幕勾起了于月仙的隐痛:她也曾梦想自己成为一名演员。

于月仙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工人,她是家里的长女,下边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她的大表姐、二表姐(赵本山的妻子马丽娟)和表哥个个能歌善舞,分别在艺术团里当演员。从小,于月仙就希望能走上舞台,却因为爸爸的反对不得不放弃梦想,当了一名教师。

表姐夫妇的表演让于月仙震撼了,她没想到,做演员能如此受观众欢迎。

回来的路上,表姐和表姐夫问她,看完演出感觉怎么样?于月仙对他们说:“做一个演员真好,能做一个像你们这样的演员哪怕一天也值!”

赵本山看出小姨子心里的羡慕,他对于月仙说:“我从你表姐那儿知道,你是一个不错的演员苗子,没有走上文艺这条道是很遗憾的事情。”

学习结束后,于月仙回到了赤峰,开始全心投入到教学中。她把全校能歌善舞的学生抽调出来成立了一个舞蹈队。很快,这个舞蹈队就成了赤峰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单位的活动都邀请她们演出,于月仙和她的学生更是赤峰市春节晚会和电视台的常客。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她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在当地也渐渐小有名气。

1992年5月的一天晚上,于月仙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女孩子欢快地跑了过来,把一张报纸塞进她的手里说:“这上边介绍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的情况,您快去报名考试吧,相信您一定能考上的。”说完,那个姑娘微笑着转身跑开了。

于月仙回想自己11岁那年就开始偷偷跑到少年宫学舞蹈,等父母都上班了就表演给弟弟妹妹看的情景。有一次,在寒冬腊月,她把院子里的水池注满了水,把弟弟妹妹和邻居的两个小朋友叫过来,自己踏进水池里给他们跳荷花舞。几个小观众看得入迷,一个个瞪大眼睛,使劲地鼓掌把手都拍红了。于月仙越跳越起劲,后来小腿都冻麻了,浑身直哆嗦,只好跑回屋里用被子暖和暖和。

这个梦常常萦绕心田。于月仙告诉自己,无论考上与否,自己都要试试。专业考试的时候,于月仙瞒着单位和家人自己偷偷到通辽考试。这是她第一次到通辽,人生地不熟的她好不容易找到考点,专业考试已经开始了。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回去?于月仙心有不甘,她不顾一切地闯进了考场。主持考试的专家教授惊讶地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姑娘。于月仙忙说:“很抱歉,请问谁是主考老师?”

一位老人走到她的面前,于月仙眼泪都快要流出来,声音急促地说:“我是赤峰一个学校的老师,从小到大一直有当演员的梦想。我今天是瞒着学校领导偷偷跑出来考试,不曾想又耽误了时间,恳请主考老师给我一次机会,检验我到底是半斤还是八两,如果考不上,我再也不做梦了。”

主考老师被她追梦的执著感动了,同意她参加考试。专业课考试结束后,她看到主考老师和评委一个个眼里流露出笑意。

美女当门卫,80多天苦读敲开中戏大门

不久,于月仙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专业考试成绩通过的通知书,这封信就像一枚炸弹在赤峰市职业高中传开了,校长和书记轮番找她谈话:“你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领导和学生都喜欢你,你怎么能去报考中戏呢?”

专业考试通过了,文化课考试却不那么容易过,于月仙自己心里也没底,可她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她恳求学校领导:“我不一定考得上,就是想尝试一下,请允许我参加文化课考试吧!”

学校领导见她不听劝,不但扣下她的专业课成绩单让她无法参加文化课考试,还找她的父亲做工作。于月仙报考中戏的消息被家里人知道后,也纷纷表示反对。这更坚定了于月仙考中戏的信心,她一次又一次向学校领导索要专业课成绩单。

最终,学校领导恼了:“我们能破格留下你当老师,也能让你去看大门!”倔强的于月仙立即回答:“好,我马上去看大门,只要你们把成绩单给我!”说完,她收拾好东西搬到了门岗。

学校的门卫不但要负责看门,还要分发信件和报纸,负责烧炉子,等茶水烧开了,还要往茶壶里灌水。学校的大美女“发配”到门岗守大门,一时间整个学校师生都跑到门岗看新奇。

放着好好的老师不当,偏要来做门卫,很多人不理解,故意找茬儿让她难看。于月仙明明把水烧开了,可还是有人故意到学校领导那“告状”,说她在门岗看书,茶水也没有烧开,喝了拉肚子。校长因为她坚持报考中戏的事正在气头上,借机教训了她一番。

来到门岗,于月仙反而十分高兴,在这儿她可以集中精力复习功课。可是,有人见门卫学习心理就失去平衡。一天,一个校领导见她上班时间学习,走上前把她的书抓过来摔在地上,冲她说:“别做白日梦了!”于月仙忍着委屈从地上捡起书本放在抽屉里,对方又抓起来扔在地上。于月仙委屈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发火,只要能顺利考完文化课,自己一定要挺着。她一声不吭,从地上再次捡起书本,对方讨了个没趣,默默地走开了。

每天,于月仙都会早早地起床,按时打开学校的大门,烧锅炉、送报纸,利索地把工作做完,然后抓紧每一秒学习。下班后,她还报了晚上的补习班,每天忙忙碌碌,枯燥的看大门工作倒干得有滋有味。

文化课考完了,于月仙如释重负。可这时,学校领导依然没有把她调回老师的岗位,继续让她守大门。渐渐地,她开始觉得看大门的日子很难熬。

过了一个多月,一些报考中戏的学生都陆续收到了通知书,可于月仙依然没见通知书的影子。眼看考上大学的人一个个背着行囊到学校报到去了,于月仙心里越来越失落。

正当于月仙以为自己落榜的时候,一天下午两点钟左右,妈妈跌跌撞撞地跑了回来,一边流泪一边对她说:“你考上了,考上了啊!”

原来,中戏因为了解到于月仙的情况,怕把通知书寄到学校又被扣下来,就派了两个老师专门从北京到赤峰来接于月仙。于月仙赶紧跟妈妈找到中戏老师所住的宾馆,拿到了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她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当天下午,于月仙到学校办理了辞职手续,结束了长达80多天的门卫生涯。一再反对女儿做演员的父亲,临行前特地给于月仙准备了一桌饭菜,说自己当初不该对她太严厉了。想到几个月来遭受的委屈,于月仙禁不住泪如泉涌。

知道于月仙终于考上中戏,赵本山十分高兴。事后,赵本山对于月仙说,在那种情况下,一个姑娘能够顶着来自家里和学校的压力坚持下来,让自己十分佩服。

中戏四年的生活,于月仙过得有滋有味。1996年,从中戏毕业后,她和男友张学松都留在了北京打拼事业。

于月仙共参与拍摄了50多部影视作品,事业发展也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她总遗憾没有一个角色让她真正得到观众们的认可,成为深入人心的演员。于月仙在亲戚们聚会时,曾多次流露过这种遗憾,很多亲戚都建议她找找姐夫赵本山。

赵本山出生在东北农村,举止言谈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他的小品和影视作品也和他本人一样,始终围绕着东北的农村做文章。按说,赵本山的影视作品里多少也应该给自家人留一片地方,但是把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的赵本山挑演员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不适合自己戏里的角色坚决不用!

于月仙靓丽、高挑、洋气,在赵本山看来,小姨子演都市题材的时尚人物可以,演东北土得掉渣的农民不行。所以对于亲戚们旁敲侧击提出的建议,他并不表态,但他对小姨子仍是十分关心的。只要逢年过节聚在一起,他就会热心地帮于月仙挑挑表演的毛病,告诉她平时应该多观察生活,表演切忌模式化。

赵本山不主动表态,自尊心强的于月仙也从未自己开口。她认为姐夫的想法自然有道理,唯有自己拼命努力,才能争取到宝贵的机会。

10年后得到姐夫垂青,生动出演“谢大脚”

2006年夏天,中戏92级表演戏的同学为了纪念毕业10周年,大家商量决定一起回母校排演一部叫《圣井》的话剧。赵本山受到于月仙的盛情邀请,抽空从外地赶回北京,他也想看看这个漂亮洋气的小姨子出演话剧的功底如何。

演出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里进行,剧场里座无虚席,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舞台,节目演得十分精彩。赵本山感到奇怪的是,眼见节目演了一大半,怎么还没看见于月仙上场呢?他忍不住扭头问于月仙的爱人:“小仙为啥还不出场呢?她演什么啊?”于月仙的爱人指着台上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婆说:“姐夫,她一直都在台上啊,那个一直折腾的疯婆子就是她。”赵本山愣住了。

于月仙在话剧里扮演的是一个又老又丑、浑身脏兮兮流落在街头的疯婆子,她生动形象的演出,给赵本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对于月仙刮目相看。

随后,赵本山在拍《马大帅2》时,给于月仙打了个电话,说有一个“哑巴”的小角色问她愿不愿意演。于月仙喜不自禁,姐夫终于肯给她机会了。

尽管“哑巴”这个角色只有11场戏,于月仙却下足了工夫,专门跑到当地的一所聋哑学校学手语。因为时间紧急,她用DV把手语姿势录下来,回到剧组反复地看,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平时在拍摄现场,她从不开口讲话,只是打着手语,直到把所有的戏拍完她才开始说话。剧组里和她不熟悉的人都吓了一跳,他们一直以为她真的是个聋哑人。

对于这个戏分不多的角色,于月仙演得无可挑剔,赵本山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姨子靠谱,决定让她出演《乡村爱情2》中的重要角色――谢大脚。他给于月仙打电话说:“我这部戏里有一个重要角色谢大脚,我想让你来演,你能演好吗?”于月仙十分自信:“姐夫,你只要敢用我,我就敢演!”

《乡村爱情》是在辽宁开原市象牙山附近的农村拍摄的。拿到剧本后,于月仙就开始揣摩“谢大脚”这个农村大嫂的角色。她觉得谢大脚应该长得胖胖的,性格善良直爽。为了从外表上符合这个人物,她拼命地吃喝,短时间内就胖了20多斤。而为了真实地展现农村人的生活,她融入到当地村民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

当地人很快熟悉了这个朴实大方的姑娘,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于月仙坐在村头,和村民们唠嗑、晒太阳。不久,村里人都喜欢上了这个穿着萝卜裤走东家串西家的姑娘,于月仙也很快变成了农村人深爱的大嫂。谁家有个结婚生娃的喜事,都来叫她:“大脚,到俺家吃喜酒去。”平时看到她也会热心地问:“大脚,吃饭没有,没吃就在我家吃吧。”

于月仙和村民们融在一起,她慢慢学会了地地道道的东北话,慢慢了解了东北农民骨子里的善良和质朴,演起戏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于月仙的努力让赵本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每拍完一场戏,赵本山都会对小姨子的表演点评表扬一下,这给了于月仙莫大的鼓励。

随着《乡村爱情》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的热播,于月仙的名字也和谢大脚联系在一起,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连赵本山的一对双胞胎儿女也改称她为“大脚姨”了。

《乡村爱情》让于月仙一戏成名,作为姐夫的赵本山怕小姨子和一些浅薄的明星一样乐而忘形,他及时提醒于月仙:“你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咱不要成了名就像个别明星那样,说话嗲声嗲气,傲气十足,拉着一张脸见了谁都不搭理。咱可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色呀!”于月仙体会姐夫的一片苦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本质。

一部《乡村爱情》彻底征服了赵本山,也征服了亿万观众。赵本山随后又邀请于月仙出演他即将开拍的《马大帅3》,相信她一定会给观众塑造另一个成功的角色,带来更多的欢乐!

E-mail: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3

关键词: 小品《相亲》 幽默 合作原则 会话意义

一、合作原则概述

(一)合作原则的提出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合作原则是一套设想的准则,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都希望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就要遵循合作原则。Grice把它具体化为四条准则,即(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3)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二)合作原则的内涵

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指从交谈的当前目的出发,按需提供适量的信息,不多不少。通常情况下,说话双方都会采取合作态度,提供所需的信息,使会话顺利进行。具体有两个要求: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按照当前交流需要说话)

B: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也就是说,数量准则规定,我们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只能是对方想得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要说对方不想听到的。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指说话人要提供真实的信息,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日常交流顺利进行。质量原则包括:

(1)不要说自知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要保证你说的每一句都和目前所进行的谈话是关联的,也就是说,你所说的话和目前你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对方问你一些中国的事情,你就不应该告诉对方关于美国的事。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指会话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要简洁有条理,避免含糊其辞,避免歧义。具体要求如下:

(1)说话要清晰明了,有所指;

(2)不要使自己的谈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从而难于理解。

在这四个准则中,前三个是规定说话的内容的,最后一个是规定说话的方式的,质量准则规定说话的真实性,数量原则要求在交谈中所传递的信息的适中性,关联原则要求说话要切题,而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洁和有条理。在这四个准则中,关联准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合作原则就要求每一个说话人的话语都应该是切题的,同时也是和对方所说的话相关联的。只有这样语言交际才能进行下去。

二、小品《相亲1&2》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及达到的效果

2012辽宁卫视春晚播出的《相亲2》,赵本山携弟子宋小宝、赵海燕、孙立荣出演。该小品是2011年辽视春晚小品《相亲1》的续集,节目的人物关系也延续了《相亲》,赵海燕和赵本山饰演一对离异的老伴,因为没有房子两人离婚不离家,依然住在一起。《相亲1》中赵海燕在家与宋小宝相亲没成功,《相亲2》中热心肠的赵海燕想给和自己一起扭秧歌的宋小宝介绍对象,于是安排他和孙立荣在自己家里相亲,但孙立荣却阴差阳错先见到了赵本山,并且对赵本山还颇为满意,对随后赶到的宋小宝十分失望。为了表现自己,宋小宝装作有文化,朗诵诗歌,其间引出一连串笑话。

幽默是小品《相亲1&2》的灵魂。运用语言学家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对这一喜剧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可见该小品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同时,违反合作原则也是形成幽默的重要原因。

(一)违反数量原则

当说话人明显故意提供了多于或少于当时会话情景需要的信息时,数量原则即被违背。在《相亲1》中,赵海燕去烧水,屋子里赵本山与宋小宝聊天,出现了以下一段谈话:

赵本山:你是本地人吗?

宋小宝:本地。

赵本山:有60多岁呀?

宋小宝:54,属鸡。

赵本山:呵呵,54?那长得可够着急的。

当赵本山问及宋小宝是不是本地人时,宋小宝严格按照数量原则和会话目的回答说是本地,但在问及有没有60岁时,宋小宝本该根据会话需要回答又还是没有,但是他没有直接回答却说道“54,属鸡”,接下来便引出了赵本山的那句“长得可够着急的”,引来观众的一阵狂笑。

(二)违反质量原则

当说话人有意地说了一些不真实的话,或者说的话缺乏足够的证据时,这时候说话人就在违背质量原则。《相亲2》中,赵海燕与赵本山交代要给宋小宝相亲,嘱咐他一些事情,情景是这样的:

赵海燕:你不出去不好,那你要实在不出去可也行,那个女得先到,你帮着接待一下。

赵本山:我咋接待啊?

赵海燕:说好话,夸小宋!

赵本山:啊,夸他一米七个,那长得白白净净,双眼爆皮的,上帝啊!我又撒谎了……

赵本山本该说宋小宝的一些真实情况,但为了借在小品里贬低宋小宝的形象而达到幽默的效果,他故意说了一些与宋小宝根本没有关系的品质,身高、肤色等都不符合宋小宝的真实条件。虽然违背了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的质量原则,但达到的幽默效果却非同一般。

(三)违反关联原则

当说话人对所谈论的话题做出了一个没有关联的答复,那么就违反了关联原则。在《相亲2》中,为了帮宋小宝在相亲对象面前表现得更好,赵本山提出教宋小宝一首诗,高尔基的《海燕》,有以下对话:

赵本山:这样吧,我教你一首诗,多看书嘛!你不说你看书吗,这是高尔基的诗。

宋小宝:高尔基是哪个秧歌队的?

赵本山:苏联秧歌队的!

宋小宝:参加过比赛没?

赵本山:参加过。

宋小宝:高尔基是谁?

赵本山:高尔夫是他大哥。

宋小宝:高尔夫又是谁呢?

赵本山:高尔夫像你,我一竿子给你悠出去!怎么什么都不懂,那是个诗人、作家!

赵本山给宋小宝讲苏联作家、诗人高尔基,宋小宝却问高尔基是哪个秧歌队的;宋小宝问高尔基是谁,赵本山本来知道高尔基是诗人、作家,却故意说高尔夫是他大哥,这样与所进行的会话毫无关系的言语信息被利用,显然违背了关联性原则,却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与掌声。

(四)违反方式原则

当说话人违背这一原则,就会出现语言唆,表达有歧义,或者语无伦次的表达。在《相信1》中,赵本山、海燕与小宋聊天,问道是不是小宋给海燕送的吃的和暖水宝,出现了以下对话:

赵本山:就这老头,说实话这人挺好,人家又给你送暖宝,又送这送那个的,一般人能吗?一瞅就说实话的人,是你送的噢?

宋小宝:是不是我送的。

赵本山:是不是你送的?

宋小宝:是不是我送的。

赵本山:是不是你送的?

宋小宝:是,不是我送的!

赵海燕:到底是不是你送的?

宋小宝:就是――不是我送的,说多少遍了?

赵本山:你听明白没?

赵海燕:我没听明白,到底谁送的?

宋小宝:就是不是我送的。

赵海燕:那你就把是扔了得了呗!不是你送那是谁送的啊?

宋小宝的回答显然违背了质量原则,他本应该根据会话需要,提供暖宝、饭是不是自己送的这些简单信息,但为了维护自己在赵海燕心中的美好形象,并顾及赵本山,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说“是不是我送的”,让赵海燕摸不着头脑,其表情加上语气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三、总结

通过对小品《相亲1&2》部分对话所作的语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违反合作原则的任一准则都有可能产生幽默。当规约被违反或交际中所涉及的说话者意图不为双方所共知时,听话者就必须依据说话者言语进行推导。同时,对于规约的有意或无意的违反,往往会使会话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小品《相亲1&2》都不同程度地违反了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但都产生了很好的观众互动。

参考文献:

[1]高玉洁.格莱斯的会话原则与幽默.现代语文(语言应用研究),2006.09.

[2]罗菲.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与原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语教研部,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3]邓梦兰.合作原则与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湘南学院学报,2009.8,第30卷(4).

[4]佟秋华,闫涛.从合作原则看幽默效果的产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5]李晓颖.违反合作原则的语言现象.今日南国,2008.12(总第112期).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4

《捐助》过后激动落泪

在虎年春晚小品《捐助》中,王小利活脱脱一个东北农民打扮上场,他扮演的“白闹”是一个有私心又有点儿憋屈的人物。王小利依然延续了在《乡村爱情故事》中刘能一角的语言特色,无论是走路一颠一颠的那股劲,还是说话磕磕巴巴的小气样儿,都让我们忍俊不禁,同时也看到了王小利身上独具的喜剧天赋。就在观众看后质疑《捐助》的“笑点”不如《不差钱》时,赵本山对此做出了解释:“这不是一个纯搞笑的故事,而是一个温情中有笑声的小品,是一个‘高级小品’,所以很难演。”对于当时自己登上春晚大舞台时的心情,王小利坦言完全可以用“忐忑不安”来形容,尽管常年在刘老根大舞台演出,但春晚的舞台毕竟有几亿观众在看,绝对不能出一点差错。除夕之夜的演出结束后,回到后台化妆间时,王小利的手心里还在紧张地冒汗,当听到师傅赵本山为自己今晚的表演打出90分时,王小利终于忍不住激动地落泪了,心里的滋味百感交集。

“如果没有师傅赵本山在幕后的辛勤指导,大家就不会看到我精彩的表演。”王小利说,成功的背后凝结着师傅的心血。每一个细微之处,甚至包括上台怎么走路,赵本山都会给他预演一遍,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效果。对于以后的星途,王小利还未来得及多想,《捐助》借助春晚的舞台给了他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他非常珍惜也很看重这次难得的机会,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一名演员,只想跟随师傅,把脚下的路一步一步走好、走稳,不能辜负观众对他的信任。

妻子为我打造“刘能”造型

王小利在《乡村爱情故事》中“一肚子坏水儿”,生活中是不是也常给别人出馊主意?对此,他一脸无奈地说:“那可没有,我生活中挺随和的,不怎么爱说话。”说起王小利和妻子――《乡村爱情故事》中谢兰的扮演者李琳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999年。当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搭档,两人在一起唱了几场戏,彼此感觉很好。当时李琳年轻漂亮,在辽宁小有名气,而王小利是外地人,条件自然不如人家。不过他很自信:“我当年那长相也很帅,我就觉得我能追上她。”为了追求李琳,王小利也费了不少苦心, 2000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小利是在正式拜师赵本山后才知道怎么演影视剧的,而许多人也都是通过“乡村爱情”系列里的刘能而认识他的。剧中的刘能“上蹿下跳”,几乎在每条故事线索中都有出现。“浑身是戏”的王小利演活了这个角色,成了该剧最出彩的人物之一。作为赵本山排行老五的徒弟,王小利说刘能这个人爱找事儿、黏糊人,但是善良搞笑,摊上这个角色很幸运。选造型的时候,李琳还找人给他画了10多张图纸,天天琢磨,后来选了一个光头造型,留点小胡子,上穿大背心,下穿吊腿裤或者大短裤,穿鞋还不能穿袜子,有点吊儿郎当的感觉。没想到,妻子的这个设计,让王小利迅速走红。当一位粉丝惊讶地发现王小利平时说话一点都不“结巴”时,王小利对此笑着解释:“我为演好‘结巴’提前练了半个多月,媳妇每天帮我照镜子,连表情带说话都得学。”在 《乡村爱情故事》之后,王小利当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好戏找上门。“但是二人转还是我的主业,它对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感谢恩师赵本山

2002年初,王小利夫妻报名参加了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王小利和李琳的小品《骂大街》在脱口秀比赛中获得第3名。颁奖晚会那天,王小利听说赵本山要收徒弟,就让李琳通过高秀敏老师给赵本山打电话。一小时后,妻子带来了好消息,说赵本山同意收他做徒弟了。当时,王小利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在信盟花园拜赵本山为师的情形,王小利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为了拜师,他特意买了一件红衬衫,如今这件红衬衫真的给他带来了好运,让他的艺术道路从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后,王小利也在辽宁扎根落户,为开创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基础。说起往事,王小利说自己以前没少让师傅费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成熟。赵本山不仅在生活中给予王小利夫妇很多帮助,在他们眼中,还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在拍摄《刘老根》第一部时王小利没去,留在城里演出,到了八月节的时候,师傅还亲自给他打电话,让夫妻二人分外感动。

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于本山传媒的所有人来说的确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师傅赵本山生病之后,大家都变得更成熟了,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今后,少让师傅操心,快乐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团结一心,把戏演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快乐是王小利心中最大的心愿。

宣传作品:

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

导演:赵本山、徐正超

主演:王小利、小沈阳、于月仙、唐鉴军、王小宝、王小虎等

剧情简介: 第三部延续了第一部、第二部的故事情节――象牙山村女青年王小蒙和她的丈夫谢永强各自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以及象牙山村与王氏集团联袂开发温泉度假山庄后,山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反映了当代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的爱情、婚姻、事业和生活,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生活气息和东北乡土风情的轻喜剧。

宣传亮点:作为一部幽默诙谐的轻喜剧,《乡村爱情故事》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台词十分精彩。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以至矛盾冲突都酷似相声小品中的语言和包袱,尤其是王大拿父子与刘大脑袋之间、谢大脚、谢广坤和刘能之间、刘能与赵四之间的“斗嘴”,让人忍俊不禁,不仅笑料频出且富有农村时代特点,这也是“乡村”系列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

宣传力度:把剧本中的台词变成生活中“人”说的话,是《乡村爱情故事》继续突出的亮点,央视首播后,现今借助黑龙江卫视、辽宁卫视的二轮播出以及《本山快乐营》主创阵容的宣传力度,让《乡村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一个系列品牌。但也有观众反映剧情有些“散漫”,剧中广告植入现象过多。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5

一、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小品艺术创作的源泉

人们之所以喜爱小品,就是因为小品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大众化艺术,而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观众觉得亲切无比,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身上一样,很多情节是人们生活中切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耳听到过的,表现出市俗的生活众生相及其审美情趣。小品作为现今社会的俗文学已经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使中国文艺别开生面百花齐放,体现了小品艺术的原创动力。小品《新房》讲述了父亲为了儿子的婚事“借房”骗亲家的故事。蔡明成了一位身穿旗袍、大跳劲舞的时尚辣妈,因为不愿意让女儿“裸婚”,逼得“准亲家”刘威不得不借来一套房子充当婚房。这几乎是所有的恋人和父母切身经历过或正在体验着或正在筹(愁)划着的。望房而莫及的焦虑心情和被迫无奈的借房行为让观众在欢笑的同时又体味到了内心深处的酸楚,特别是看到、听到一声声“房子是我买的”时候。小品《美好时代》中的一对夫妻,开了一个站。丈夫余味无意中发现妻子毛豆豆买的中了500万元,欣喜若狂,不过毛豆豆表示这是自己帮姐们买的,中奖的钱理应给人家。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真是“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小品《午夜电话亭》,一位因一条暧昧短信与丈夫发生了争吵,恰巧手机没电了,只好将身边的公用电话的号码告诉丈夫,等着他打电话过来继续解释。此时,一位手机欠费停机的出租车司机也路过此处,想用公用电话给自己的老婆打电话报平安。两个陌生人在同一部公用电话前引发了一系列搞笑事件。再现了现实生活中夫妻间由爱而生疑的一系列跟踪侦察与惩罚,是每一对夫妻真实生活的写照。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大成子去找他的老同桌小琴,还带着他的“儿子”,而小琴的老伴是老赵。大成子和小琴回忆往事的时候,老赵突然回家了,引起了一系列的误会。老赵把大成子写给小琴的情书拿出来,让他儿子读,其中有一句“要是没有你,就没有我儿子”,读到这里,他儿子以为自己是大成子和小琴的私生子,老赵也十分恼火,大成子把儿子支开后才说出真相:原来他的儿子是个孤儿,是他收养的,小琴给了他很多帮助。老赵深受感动,和大成子、小琴说好,把他儿子当成亲儿子看,谁也不要说破这个秘密。

二、风趣的语言特色推升小品艺术的兴起

语言来自劳动,来源于生活,但风趣美丽流畅的语言还必须有学习的苦功夫,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小品不仅故事新奇,而且语言精妙,小品利用了一些假错词语以及能引起人们遐想和误解的省略语、流行词语、双关语、形象化的比喻、歇后语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方言化,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语气流畅,有排山倒海之势,有一气呵成之感。如《新房》中,蔡明将婚房“织”到“围脖”上,使得刘威的如意算盘成了白日梦。再比如“每天挤地铁给挤成孙子”,还有蔡明的“女儿”说:“妈妈,你别跑那么快,你当自己是刘翔啊?”蔡明则回应说:“你老追不上我,你是史冬鹏啊?”此小品在引得观众一阵接一阵的笑声的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内心深处无奈和苦涩的同感与共鸣。《同桌的你》中,当老赵读情书到“情〇初开”,大成子赶紧补充到是“窦”,不会写就用〇代替。儿子抢话“爹,你咋这笨呢,的斗还不会写?”当儿子继续读,把“小琴”读成“小爹”;读到“当初我对你说,此处省略3个字”。老赵说:“关键时候为啥省略”,大成子说:“我节能减排”,老赵反驳:“3个字都写成7个字了还减什么排。”当路过一片小树林时,“此处省略27个字”,当路过苞米地时,“此处略去78个字”;“给我铅笔,借我橡皮,考试的时候让我抄题”“我抄太全了,连名也抄进去了”“走着走着,迎面来了一头驴,小琴吓晕过去了,我只好背她走”“背累了也抱一会儿”一个个的笑点,引来一串串笑声,让人们在笑声中体味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知恩图报的人间美德,故事在小沈阳的一曲《同桌的你》中结束。同桌的你,一品一曲,勾起了多少同窗情、以及同学恋那纯真青涩懵懂的爱。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6

2009年2月,元宵刚过,曾被网民称为“最牛房产局长”的周久耕被南京市纪委“”。专案组根据群众举报及调查,初步掌握周久耕涉及贪污受贿,数额高达200万元,另有三处房产的来历需进一步查实。

2008年年底,有网友在网络上公布了一系列照片,目标直指照片中身穿黄色T恤的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在照片中,网民们能清楚地看到,周局长抽的是1500元一条的“南京九五至尊”香烟,戴的是价值10万元的名表江诗丹顿。网民们开始怀疑,一个国家干部哪里来的钱,能够购买如此的奢侈品。而他关于“将和物价部门一起查处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的糊涂言论,更是引起了网民的强烈不满。于是,一场针对“周局长”的反腐风暴开始从网络蔓延开来……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肉搜索”开始受到广泛的质疑,网络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成为所有人关注的话题,徐州更是开历史先河地制定了有关禁止“人肉搜索”的规定。但是,“周久耕事件”却告诉我们,人肉搜索也应有民官之别。

时尚:吴季刚――华裔设计师为第一夫人设计服装

在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晚会上,一袭白色长裙让“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惊艳全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设计这套晚装的人,正是年仅26岁的美籍华裔设计师吴季刚。

吴季刚,英文名为Jason・wu,出生于中国台湾一个富庶之家。虽然年纪轻轻,但在纽约时装界,他早已声名鹊起。

年幼时,吴季刚就对绘制花纹、参照娃娃和人体模特绘制时装草图有浓厚兴趣。他曾在日本东京学习过雕塑,并在加拿大和法国居住过,后来进入美国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学习时装设计。毕业后,他顺利进入知名设计师Narciso Rodriguez的工作室实习。

2006年2月,吴季刚在纽约了第一个个人春夏时装系列。他的作品一经便受到评论界和买手界的一致好评。他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纽约最出色的年轻设计师之一。

在设计风格上,吴季刚喜欢将时尚晚装与定制时装相结合,在颠覆传统的同时表达出一种充满时尚气息的浪漫风情。这一次,他为奥巴马夫人设计的单肩仿古希腊风格多层次束胸白色晚礼服将被永久珍藏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内的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内。

娱乐:小沈阳――夜成名,本山二世

2009年除夕夜,“小沈阳”这个对南方观众来说略显陌生的东北二人转演员通过在小品《不差钱》中的精彩表演,一夜成名,甚至有人将他提到了赵本山的高度,认为他将是赵本山小品的最佳接班人。

其实,“小沈阳”这个名字在北方早已是家喻户晓。他凭借男扮女装的另类二人转表演在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沈阳原名沈鹤,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曾在铁岭县艺术团学人转表演,后又加入吉林林越艺术团。他基本功扎实、表演方式新颖诙谐,深受观众的喜爱。2001年,学人转仅仅四年的小沈阳便获得了第一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铜奖。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小沈阳正式拜赵本山为师,成为排行15的赵氏门人,开始了系统的二人转学习,同时也翻开了他艺术生涯新的篇章。

成为赵本山的徒弟之后,小沈阳不但在二人转的表演上获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而且还在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中小试身手,而他的表演视频也开始在网络上引起阵阵热潮。

2009年,在经历若干流言之后,小沈阳最终还是出现在了春晚的舞台上,实现了和老师赵本山在央视的首次合作,也将自己的表演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体坛:周海滨一中国“博斯曼”?

1995年,一个名叫博斯曼的比利时球员改变了世界足球的进程,打开了欧洲球员自由转会之门。时隔14年之后,一个名叫周海滨的球员自由转会荷甲埃因霍温,成为中国自由转会第一人。

在中国足协的转会规则中,球员在与俱乐部的合同到期之后,其原俱乐部对该球员依然有30个月的所有权。也就是说,即使合同到期,中国球员想要自由转会,也得等到30个月之后。但是,这条规则与国际足联的相关规定是相悖的,特别是在“博斯曼”法案出台之后,“零转会费”的自由转会已经成为球员的基本权利。于是,2009年,中超山东鲁能球员周海滨自由转会埃因霍温,给了中国足协当头一棒。

2009年,周海滨与山东鲁能合同到期。由于有足协“30个月所有权”的规定,鲁能俱乐部并没有急于和周海滨签订新的合同,但是,就在欧洲冬季转会市场大门开肩之后,却突然传出了周海滨转会荷甲埃因霍温的消息,让中国足坛为之一惊!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7

――余秋雨

一顶破帽子,一身过时的中山装,一张“鞋拔子”脸,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清一色的农村题材,家长里短。这看似普通的东西,却奇迹般的经久不衰,稳稳地占据着春晚的大舞台。

上了18次春晚的赵本山已然成为中国式娱乐的一个符号,成为春节那天全国人民最期待的面孔。

来自民间的赵本山,了解农民的口头禅,熟悉农民的喜怒哀乐,洞悉农民的思维习惯。于是,赵本山把他们的淳朴厚道,对外部文明的拘谨、不信任,甚至是狡黠、小聪明和小心眼原封不动的搬上舞台。或许缺乏深刻和怜悯,缺少时代洞察力,可是最不缺的就是观众。

春晚路,弯又弯

1987年10月,中央广播说唱艺术团在团长姜昆的率领下,来到铁岭市演出。那时候,相声称霸曲坛,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看节目的人并不多,且笑声掌声不高。

铁岭日报记者对姜昆、郝爱民、郭全宝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他们向记者提出一个问题:铁岭人看他们的节目怎么不笑呢?记者告诉他们,铁岭出了个赵本山,谁都愿意看他演出。姜昆对赵本山全然不知,提出要见见他。

初次见面,姜昆打量一下赵本山的自然情况,说:“听说你演节目挺逗的,演给我们看看吧!”赵本山当场答应,演的是《1+1=?》和《大观灯》。看着赵本山演出,郭全宝紧拍巴掌叫好,郝爱民竖起大拇哥叫绝,姜昆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笑了出来,后来笑得离开座位坐在了地上,断断续续地对人说:“哎呀,我从来……还没有见这么招笑的节目。”

演出结束,姜昆拉住赵本山的手说:“演得好,演得太绝了,你太逗了!我一定把你推向中央电视台,如果做不到,我这个姜字让它倒写,让它不念字。”

回到北京之后,姜昆果真把在铁岭看赵本山演出的感受向中央电视台有关负责人讲了出来。由于姜昆力荐,中央电视台有关人员亲自来东北对赵本山进行考核。在一家宾馆里,他们让赵本山现场做表演。赵本山没有同意,而是给了他们几张票:“我现在正在体育馆演出呢!你们感兴趣可以去看。”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并没有看赵本山的演出,很快返回了北京。

不久,张超创作出反对迷信的拉场戏《驱邪》,由赵本山、李静、李海演出,观众反响很好。他们在哈尔滨和长春演出时,中央电视台做了录像。中央电视台摄制人员告诉赵本山,《驱邪》准备参加1989年央视春节晚会节目播放。

春节晚会节目展播时间到了。赵本山聚精会神地等待自己的节目露面。左等右等,直到电视打出再见的字样,赵本山也没有看到自己的节目。后来才听人家说,那次录音没有录好就没有放录像,不知是真是假。

1990年央视春节晚会筹备工作准备得早。赵本山虽然两次没有登上春晚的舞台,但已成为备选演员。一些编导认为赵本山只要再努力一下,就可以了。努力方向是:以普通话代替东北土语;形体动作再把握准确一些。到底上不上,还是悬而未决。

无巧不成书。冯巩有事来到剧组。他一听大家在谈论赵本山,立刻来了精神,在编导们面前大赞赵本山:“小品《老有少心》,让赵本山演绝了!今年春节晚会他没上,他回东北使足劲儿演,演红了。”冯巩还拿来《东北最红笑星赵本山专辑》录像带,在编导前放了起来。

赵本山一上场,就把看录像的编导们逗乐了。继续往下看,他抖出的包袱个个叫响。编导大笑,回味无穷。“就让赵本山上这个!”剧组小品类组负责人、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说。

剧本最终改名为《相亲》,在1990年春节晚会上一炮打响。

小品不小

打《相亲》登上央视春节晚会舞台之后,全国的小品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小品样式。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陕西的石国庆开始了“陕角戏”的实验,并于1980年荣获全国大奖。“陕角戏”实则是一种“独人话剧小品”,也有人称为“独角小品”。

随后,北京的王景愚、游本昌将西方传统的哑剧艺术与中国传统杂技中的小丑表演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哑剧小品”,揭开了新时期演出性小品的序幕。王景愚的《吃鸡》和游本昌的《洗澡》成为名噪一时的哑剧小品的代表作。

接着,一批话剧、曲艺演员或导演将王景愚、游本昌的独人哑剧小品变成多人话剧小品,将话剧教学小品从考场和课堂搬上演出的舞台和屏幕,首开新时期话剧小品之先河。岳红、丛珊等戏剧院校学生表演的《卖花生》和斯琴高娃、严顺开在中央电视台1983年春节晚会上合演的《虎妞、阿Q逛北京厂甸》,带有戏剧教学小品的明显痕迹。

紧接着,夏钧寅、澹台仁慧和陈佩斯、朱时茂的喜剧小品糅进了较多的艺术加工,去掉了戏剧教学小品的某些痕迹,使演出性小品与戏剧教学小品逐渐拉开了距离。特别是陈佩斯、朱时茂的喜剧小品,从《吃面条》到《拍电影》,再到《烤羊肉串》,通过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最早将“喜剧小品”这一名称响亮地提到全国观众面前。他们的小品制造喜剧效果的主要手段是京味的语言包袱和巧妙设计的人物关系。除了语言特色外,北京小品的地域特色不够鲜明。

赵本山的《相亲》具有东北喜剧小品特征。它区别于其它各派的小品。它的出现是对京派小品的一种挑战。《相亲》反映的是老年人婚姻内容,形式是从东北地方戏二人转演变而来的。可以说,《相亲》是曲艺小品,里面有不少二人转里的“说口”,一套一套的。赵本山的小品都是内在“包袱”,轻松地抖响。

赵本山掌握的民间语言多,文化底蕴厚。他靠语言力量取胜,不易让观众“拔毛”。所谓“拔毛”,即台词让观众给说了,漏了“包袱”。演出中遇到这样的情况,赵本山恰恰不用原话,很自然地用另外一句话说出,“包袱”同样被抖响;或用手语和动作替代,并不是他记不住词了。这样处理,艺术效果更好,观众笑得更开怀。

赵本山在表演时,常常对观众笑,看起来像是笑台,其实这是他与观众拉近感情距离的一种方式。他从未因这样“笑台”而失去观众。而在演出中随机应变是他的另一个特色。小品《相亲》中有这样的台词:“你哭啥……一会儿警察来了咋整!我连身份证都没带。”这是赵本山临时加的。当年,刚刚实行身份证制度,赵本山抓住这样的时髦事作包袱,甩得很响。

谁是搭档谁就火

小品不同于唱歌跳舞,自身条件再好的演员也唱不了独角戏,总需要一个好的搭档来撑起台面。十几年来,与赵本山合作过的演员不计其数,像黄晓娟、杨蕾、潘长江都是实力不俗,连央视当家主持崔永元都两度与他携手亮相春晚。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谁与赵本山搭档都会红。可能正基于此,就连央视主持人朱军都说:“如果本山找我,我就演。”

甘当绿叶的高秀敏

高秀敏与赵本山搭档在春节晚会亮相5次,收获了一个二等奖,四个一等奖。合作的《卖拐》是春晚上难得的精品,让人们记住了这个笑声爽朗的东北大姐。

其实,早在1994年,高秀敏就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密码》。那时,她是绝对的主角,大部分“包袱”都由她抖出来。可在与赵本山、范伟合作的小品中,高秀敏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大绿叶。他们俩一个是坏人,一个是傻人,而高秀敏则是个好人。好人往往就是最不出彩的,可就是这样一个话不多、戏不重的角色,让高秀敏演绎得恰到好处。

抢尽风头的宋丹丹

“山丹丹”第一次合作是19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崭新的阵容、独到的角度,着实让观众们眼前一亮。之后,“山丹丹”又四次登上春晚,使宋丹丹成为和高秀敏一样与赵本山合作次数最多的女演员。

论到实力与功底,宋丹丹丝毫不逊于赵本山,甚至在有些方面更胜一筹,20年前她演出的《懒汉相亲》、《超生游击队》至今让人难忘。所以,首次与赵本山搭档,她便强势登场,戏份丝毫不少于赵本山,很多“笑果”都由她制造。近两年,宋丹丹表演的“白云”越来越生动出彩,使得赵本山越来越像舞台上的配角。

而且,在“山丹丹”的组合中,常有一个无彩之人,无论是崔永元、牛群还是刘流,面对这样强势的两个人,表演已经毫无自我。

相得益彰的范伟

范伟是与赵本山合作次数最多的演员。1995年起,他便和赵本山搭档出现在央视春晚上,今年是秘书,明年是司机,后年再当模特教练,角色不停地变换。这一方面锻炼了范伟,另一方面也实在是出于角色的需要,使得范伟一直无法形成自己的角色风格,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是他身边那个外表老实巴交、内心有点儿蔫儿坏的农民老汉。范伟的“默默无闻”,倒也越来越成就了赵本山的辉煌。

直到2001年的《卖拐》,范伟以“小平头、脑袋大、脖子粗”的伙夫造型亮相,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接下来的几年里,范伟一直保持了该角色的特色,与“大忽悠”接连过招,表演毫不逊色,终于从一片不起眼的绿叶变成了赵本山身边最耀眼的明星,开始与他平分秋色。二人配合时间最长,站在一起就有戏,说出话来最逗乐。更有人说,如果没有范伟,赵本山的小品就会逊色很多。

赵本山也毫不吝啬对范伟的赞美。“人们可能都认为范伟是因为跟我才红起来的,但我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他如果自己没有真东西,我也不会同他合作这么长时间。我认为范伟非常有表演才能,他是非常有潜力的。在小品这块,除了我,也就是他了。我觉得他比黄宏和郭达都要强。”

只是,除了赞誉之外,春晚带给范伟的更多的是压力。2005年演《功夫》,范伟一上台就把台词说错了。虽然又圆了回来,范伟却因此而诚惶诚恐,他向赵本山提出:再也不上春晚了。

此后,范伟将精力放到影视作品上,在荧幕上与赵本山有了更多的合作,从刘老根与药匣子,马大帅与彪哥,再到王大拿与王木生,每次合作,二人的表演都迸发出精彩的火花。

随着高秀敏的去世,范伟的婉拒和宋丹丹的坚决表态,这三位赵本山的好搭档一个一个地从春晚的舞台上消失了,赵本山也闹起了“搭档荒”。或许他也在苦苦追寻:谁将会成为我下一个好搭档?

春晚,上还是不上?

春晚造就了赵本山。19年的春晚生涯,让赵本山从一个农民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赵本山也支撑着春晚。春晚开办已经26年了,当年的一些老艺术家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已经淡出了舞台。观众的评论越来越苛刻,春晚的道路越来越难走。对导演来说,这些年来,他们最大的“杀手锏”、最后的“王牌”就是赵本山。

然而,对于赵本山自己,春晚也从一块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2008年春晚结束后,传出了赵本山要退出春晚的消息。数日后,一纸声明出现在《辽沈晚报》上。

春晚命悬赵本山?

韩皓月

“铁打的老赵,流水的导演”,春晚剧组中的这句戏言,充分表明了赵本山在春晚剧组中的“坚不可摧”。同样,从网民对赵本山“缺席春晚”的反应程度看,老赵已然成了春晚的代名词,老百姓娱乐年夜饭中一道不可缺少的“硬菜”。春晚依赖赵本山,这个苗头冒出来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一次春晚彩排时,因为一些明星大腕纷纷缺席,有媒体用了“春晚命悬赵本山”这样的标题来形容他的重要性。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赵本山成了春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少不得也碰不得,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如往热锅里撒了把盐。

自1990年登上春晚舞台后,赵本山唯一一次没上春晚是1994年,据报道没上的原因,是因为家中有事,赵本山到剧组报道迟了,惹怒导演组被封杀。1994年的赵本山还未大红大紫,和今天不能同日而语。今天的赵本山对于春晚来说,用救命稻草形容夸张了些,但比作顶梁柱丝毫不为过,我想,不到万不得已,春晚剧组都会不惜代价力邀他捧场,同样,别看赵本山近两年不把春晚当回事,只要有可能,上春晚还会被他当作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演出任务来对待――春晚和赵本山,已经谁也离不开谁了。

当赵本山上春晚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春晚剧组被动和尴尬的局面就已经形成了。如果还能像1994年那样对迟到的赵本山坚决封杀,春晚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样年年办年年挨骂的的地步。封杀一个大腕对观众来说可能是一个暂时的损失,但这却是敞开大门办春晚的必要态度。春晚年年吆喝要创新,但到头来仍然是那些老面孔,归根结底还是和它的胆小守旧分不开的。一方面是十数年如一日地折腾一帮老演员换尽花样也取悦不了观众, 一方面却对那些一直徘徊于春晚门外的优秀演员视而不见。郭德纲、李宇春、陈佩斯……每年春晚到来之前,这些或久违于春晚或被热切期待出现于春晚的名字,总会被人们千呼万唤,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对于今年赵本山有可能缺席春晚,一些评论和网民也发出了叫好声,这些声音在以前并不存在,即便存在的话也非如此强烈。人们在普遍期待赵本山的同时,也开始对他有所质疑:已走下坡路的赵本山春晚小品还能带来多少新意?拿残疾人取乐是赵本山小品百试不爽的妙招?离开了赵本山的春晚是否就会被置之于死地?既然赵本山已经成了春晚最敏感的神经,何不以此为契机为春晚干脆动一次大手术,给春晚带来一些新鲜的血液?只有不再依赖少数大腕的支撑才能吸引眼球的时候,春晚才有可能成为群星的春晚、人民的春晚。

赵本山的大智慧与小聪明

王小峰

每年都说赵本山上不上春晚,这也说明观众对春晚的失望,能看的只有赵本山,换句话讲,只要赵本山能在春晚上出现,其余四个小时你就是一直播放《如何养猪》节目都会有人等着看。这是一个国家电视台几十年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悲哀。

其实我一直觉得,春晚就是一个让大家娱乐的节目,弄点相声、小品就行了,但是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做加法,赋予了春晚各式各样的意义。

我见过两次赵本山老师,都是采访,感觉赵老师是个很实在的人。我是东北人,东北人之间的交流,会有一种相通的东西不用解释,可以心照不宣。

第一次联系赵本山,先跟他的手下联系,我把电话打过去,说明采访来意,对方说:“《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什么杂志啊?是新华社办的吗?”我说:“不是。”对方说:“那我们不接受采访。”原来他们知道中国的媒体除了中央电视台就是新华社。我说:“虽然我们不是新华社,但是新华社归我们管。”对方一听来了兴趣:“是吗?那我们考虑考虑吧。”我说:“别考虑了,我们的影响很大的。”于是我很顺利地可以采访赵老师了。

赵老师还是很没架子的,跟你说话,句句都能掏心窝子。“一会儿采访完咱们吃饭,我准备了杀猪菜,没有比这个更好吃的了。”作为农民,我的理解是:你赶紧问,我们该吃饭了。东北人,农民式的交流方式,让我多少心领神会。这才叫东北话。

我眼中的赵老师,跟我们村的某个农民兄弟没什么区别,即便他成了一个中国最牛的小品明星,我也这样去看他。这不是对赵老师的不尊重,恰恰相反,我很敬重赵老师,敬重他的艺术才华,但是很遗憾的是,我在敬重他的同时,也看到了他跟我们村的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说是那种天生的农民劣根性或者冠冕堂皇的说法叫做“淳朴”,或者说是一种农民式的狡黠。

什么是农民式的狡黠?你看看《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就知道什么叫农民式的狡黠,你看他跟国军将领打交道使的那种无赖,你看他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显露出的那种小聪明,这就是农民式的狡黠最好的写照。

赵老师很聪明,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该说什么,也知道该获得那些该属于自己的利益。赵老师不仅仅是一个小品演员,他是一个生意人。他在东北有很大的企业,这让他足以利用他的优势把他的想法变成现实。他独特的表演方式成了他打通任何障碍的敲门砖,因此他成了春晚的台柱,谁敢忽视这个“靠山屯”的农民?所以,赵老师敢叫板央视,但是他没有像陈佩斯和朱时茂那样被央视封杀,用我们东北话讲:赵老师会来事儿。

但是,农民式的狡黠,毕竟是有它的局限,它仅仅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赵老师在舞台表演方面的确有他的大智慧,但在舞台之外,农民式的狡黠恰恰又限制了他很多东西,只要放在他的农民式逻辑中,就能体现出他的智慧,但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变成“《三联生活周刊》是新华社办的吗”这样的局限。

赵老师玩足球,结果被玩了。那时候他接手辽宁队,其他俱乐部的老板都很喜欢赵老师,好,看在赵老师的面子上,我让你一场,但是之后我们可就不客气了。所以,赵老师产生一种幻觉,以为玩足球也行,其实人家是出于对您的喜爱友情赠送,动真格的您肯定玩不过这些老江湖。所以赵老师被足球玩了。

同样,他这种农民式的狡黠在最近又被局限了,这次可不像输掉几场球那样简单。可偏偏又在春晚这个节骨眼儿上,假如赵老师不那么哥们义气,或者他看得更加高远,不至于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这恰恰就是农民式的狡黠的局限,小聪明永远代替不了大智慧。

希望赵老师能顺利上春晚,给全国人民带来快乐,虽然他的忽悠广告给很多人带来了痛苦。

没有赵本山,春晚将怎样

张魁兴

从1983年到2008年,春晚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而其中就有18年没有离开赵本山。赵本山的小品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也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语录。尽管春晚一年不如一年之声不绝于耳,尽管赵本山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春晚还是如期而来,赵本山还是在春晚中亮相。然而,赵本山心中更多的却不是欣喜,而是责任和压力。

作为观众,对赵本山有这样的责任和压力表示欣慰,但是有责任和压力是不是就可以演好节目?同样,对春晚的导演们来说,有责任和压力是不是就可以办好春晚?在我看来,春晚不缺责任和压力,缺的是好节目,对春晚之所以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议论,就是因为春晚缺少好节目。

按说春晚应该越办越好,而实际上,要好却很难,因为办好就需要创新。竞争胜出的导演一般只图稳只图不出错,比如,开门办春晚喊的声音很高,却往往只有雷声不下雨,观众在被动地观看春晚,怎么会给春晚打高分呢?

每年想上春晚的人可以说多如牛毛,按说挑选几个好节目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每年我们都能看到几个照顾张三照顾李四的歌唱组合。赵本山倒是不用挤,因为他是春晚的保留节目。然而,他却忙得几乎没有时间上春晚,本子出来得晚,排练的时间短。虽然他的节目还说得过去,甚至比其他一些节目还好,但是与他自己的节目相比,也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说法。赵本山在谈自己上春晚时说,“累死也得上春晚”。其实大可不必,央视没有累死赵本山的权利,观众也是只想看赵本山的好节目,未必想看不得已而上春晚的赵本山。

春节年年有,但不一定年年有春晚、年年春晚都有赵本山。虽然央视办了26年春晚,但之前没有,就是有之后,在那些没有电视的贫困家庭里也等于没有春晚。在有春晚的26年中18年有赵本山,18年前没有,就是有之后他的节目也未必都让人喜欢。一言以蔽之,没有赵本山没有春晚老百姓照样过年,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所以央视和赵本山都别把春晚当负担,老百姓也没有那种渴望和期待。

对于那些想上春晚的人来说,春晚是他们的一次机会;对于央视来说,春晚是一本万利。春晚演员的酬劳都不高,像赵本山这样的大腕也不过2000元,再加上他们的食宿,央视也出不了多少“血”。然而,央视去年春晚广告总收入已达5亿元。对老百姓来说,没有赵本山没有春晚照样过年,对央视就不能这样说了。既然春晚是央视的重要收入“项目”之一,在看电视付费的年代,央视要办春晚就应该越办越好。

小品不分南北

兰恩发

小品不是京剧,一定要分出个“梅、尚、程、荀”。小品就是小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春晚小品人为地分成“南派”、“北派”有点勉强。但不知何时起,小品被人为地分成了南派北派,于是每每春晚前,都会有人谴责北派“霸权”,为“南派”鸣不平。

谁最幽默谁为王

小品所以分出南派、北派,实在是因为北方演员一直主宰着春晚,南方演员渐渐被边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很简单:因为北方演员表演的小品更幽默。小品本来就是带给你快乐的艺术形式,当然谁最幽默谁为王。相声也一样,真正幽默的相声演员也多出自北方,为什么呢,水土异也。

北方人骨子里有一种特有的幽默感。有幽默感的人演出的小品就是有人缘。看《卖拐》,人们牢牢记住了“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这样“东北风格”的台词;看《卖车》人们会瞬间记住“你别整那个,就咱这个智商抠出来上称约,比你多二斤”这样沈阳风格的幽默。而崔凯创作的小品《送水工》,戏剧冲突设计合理,包袱抖的恰到好处,范伟演的儿子、高秀敏演的妈基本符合人物的性格,本山的角色表现得十分到位……人是靠真情打动的,假爸爸真情打动了儿子,也被真妈妈的真情打动了,做不下去假爸爸了,于是就实话实说,这时小品达到了戏剧高潮,人间有爱有真情。这样的小品,怎么能不被春晚导演赏识呢?

谁有人气谁上场

赵本山惹“众怒”是必然的。

到2007年春节,赵本山已经是第九次蝉联“小品王”。据央视工作人员介绍,在小品类节目评选中,赵本山小品《策划》的票数一直遥遥领先,最终毫无悬念地夺得第一名。从第一次拎着礼物闯春晚,到今天春晚导演千里迢迢地上门拜访,赵本山凭借自己的实力,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导演。现在对于春晚导演来说,更多是将成功的宝押在赵本山身上。

有人说赵本山十次蝉联“小品王”实属悲哀。如果说真的是悲哀,哀在十年居然无人超越赵本山。

春晚导演选择演员,更看重的还是演员的人气。像赵本山,虽然他平时埋头于影视创作,但每年还是能最早地接到春晚的“英雄贴”,而他也不负众望,每年都能给观众惊喜。相反,近两年南方演员表演的小品虽然冲击春晚成功,但演出“笑果”还是不及北方小品。2007年,南派来自武汉的小品《招聘》和来自四川的小品《粑耳朵》亮相春晚,因为南派的小品包装成“汉普”、“川普”之后就失色了很多。现在能说出名字来的南方小品演员,还真没几个。

派别是风格并非地域

小品分成南北两派,很勉强也不科学。因为没见春晚的歌舞分成南派歌舞和北派歌舞,也没见将歌手分成南派歌手和北派歌手,为什么到了语言类节目就一定硬分出南北之别呢?

小品一分派就摆出“对垒打擂”的架式,就要分个你输我赢,哪一方输了,春晚就可能落下“不公正”话柄,甚至是“地域歧视”的罪名。

如果实在要分派,可以考虑按风格划分,而不是按地域区分。比如《卖拐》、《卖车》应该是幽默小品,《送水工》煽情小品,而《招聘》和《粑耳朵》则可以归类为方言小品。这样,观众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喜欢搞笑的可以关注赵本山、喜欢煽情的可以关注冯巩、喜欢火爆的可以留意黄宏、喜欢方言的则聚焦在南方小品上。

春晚就是一台晚会,甭管南北,带来欢笑才是硬道理。

教授研究的对象

余秋雨

据说传媒间有人对赵本山是艺术家这一点还表示怀疑,这很可笑,本身就是喜剧材料。这些人我很了解,由于长久的文化自卑,把学院派学历或外国的奖项当作评定艺术等级的基本标准,而完全鄙视这片土地上过去和现在发生的文化事实,鄙视被几亿人长期喜闻乐见的壮阔审美现象。在文化学理上,他们只是停留在浅层艺术教科书的概念上,而还没有进入文化人类学、戏剧社会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范畴,更不要说对喜剧美学的了解了。

早在14年前,我还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见到了刚刚受到社会欢迎的赵本山。当时就有人问我:“有人说本山还必须到大学深造,能不能让他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几年?”我说不,他现在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们必须研究的对象。

在我看来,赵本山作为当代杰出的喜剧表演艺术家,是受到全中国数亿观众评判的,而且考验时间长达十几年。世界上有多少艺术家曾经接受过这么大的时空范围的评判和考验呢?

在这充满欢笑的年代,你可以无视赵本山,却不能无视几亿人民对于欢笑的选择。

在喜剧表演学上,赵本山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宏观的喜剧判断能力。他熟悉人类产生笑的基本机制,这一点,世界大多数戏剧美学家都承认,比引发观众流泪更加艰难。难能可贵的是,赵本山又充分熟悉中国民间社会,知道其中哪些机制特别适应广大中国观众,例如,对于智慧幽默的运用,一般中国观众快速接受的极限在哪里。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地感知每一个历史阶段广大中国观众最能感应的喜剧因素和荒诞因素是什么。这种对喜剧类既有整体把握又能具体伸发的表演艺术家,在国际间也并不太多。

二、准确的角色心理塑造。这往往是很多“搞笑专家”的败笔所在,却被本山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他不管演什么角色,心理图谱都是准确的、完整的、连贯的,因此也必然是叠加的、鲜明的、强烈的,而不是破损的、枝蔓的、自我消耗的。他在表演上的极大夸张,都以准确为基点,正像优秀漫画家越夸张越让人感到逼真。应该说,他演过的那么多作品,就文学剧本而言有高低精粗之分,有的也不一定非常适合他,但他只要接手,一定能给自己的角色一种连贯的心理、准确的夸张。这不是一般的表演艺术家都能做到的。

三、成功的外部体态造型。俄国著名表演艺术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对自己早期过于强调内在体验作出了重要修正,充分强调了“表现”的极端重要性。其实,任何“体验”都会有“表现”,但当“表现”作为一个重要命题被独立研究的时候,就要求演员具有超乎寻常、醒人耳目的体态造型,这在喜剧中尤其重要。赵本山来源于角色心理体验的体态造型,不仅是夸张的,而且具有独立的形式感,为属于美学范畴之内的“丑”,增加了一系列中国现代下层社会的典型范式,从举手投足、脸部表情到整体神态,莫不如此。这一点其实是继承了东方表演艺术的优良传统,即不管文学旨意如何,也必须“把功夫做到家”。如果文学剧本好,赵本山的这点体态功夫是画龙点睛;如果文学剧本弱,那么赵本山的这点体态功夫就成了精髓独具。

四、灵动的舞台行为节奏。对很多喜剧演员来说,找到成功的外部体态造型本不容易,一旦找到就会一直固守,处于僵滞状态,结果体态造型反而成了他们自设的障碍。赵本山没有这种障碍,他在表演中对于每一个喜剧因素的收纵来去,都灵活多变,节奏徐疾自如,绝不端着一个既定的姿式应付不同的情节。在一些关键性的“戏眼”上,他有迅雷不及掩耳的爆发力。人们可以模仿他的姿式腔调,却很难复现他那种即兴的节奏张力。

以上四点,很多喜剧演员能做到其中一点、二点或三点,却很少像他这样能聚集一身。而且,这种聚集,并不是他理性分析的结果,而是凭着天赋和直觉,协调于顷刻之间。

但是,赵本山又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敏于领悟的表演艺术家。十几年来他一直处于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涡旋处,凭他洞悉世事、深谙利弊的本领,对艺术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法则也有足够的了解,程度未必低于很多评论家。有一天我听到他在给其他演员论述文化对于表演的意义,我惊喜地发现,他居然没有说文化的知识系统将有利于演不同背景的戏,而是单刀直入地说:文化就是分寸。这实在说得很好。一切文化沉淀最后作用于表演,特别是喜剧表演的,其实就是分寸。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反复论述“度”对于美的重要性,以及“度”的如何形成,这个“度”,正合我们口语中所说的“分寸”。本山未必读过亚里斯多德,但他所领悟的文化精髓,可以说是切中命脉。

赵本山的无奈

在小品这个行当,赵本山确实“太有才了”!他浑身上下都是戏,一举手、一投足、一眨眼、一声咳嗽、一个鬼脸就能让人乐半天。但美味终究不可多食,他的小品虽如山珍海味,但让观众连着吃,反而感觉不如粗茶淡饭,这就是观众为什么会对他产生审美疲劳的道理。

赵本山也曾几次流露出无奈,想退出春晚的舞台,但每每到最后关头,他又说:只要春晚需要,只要观众需要,我就上。

对于演员来说,演技到达一定程度很难再自我超越,赵本山也不例外。他虽然年年都有新作问世,但风格依旧,难脱旧貌,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况且,他的小品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在逗乐搞笑的同时,对弱势群体的感受注意不够。

赵本山也坦言对自己近几年的作品并不满意。在他看来,时间是造成作品不完美的主要原因。

“这几年春节晚会的作品准备得比较仓促,都是挤在年底最后十几天才开始准备。”每年一进春晚剧组,赵本山就睡不着觉,有工作人员给赵本山算过,他常常一两个星期内,平均每天就只睡2、3小时觉。上春晚,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每年的春节晚会下来,“小品王”的光环赵本山想甩也甩不掉,拿奖拿到手软,让参加演出的演员看的眼睛直红。也许是已经获得很多,如今获不获奖对赵本山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也很心疼未能获奖的演员,希望别人多获些奖。“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得第二第三的,因为这些年我已经都不在乎得奖了,我倒觉得大家都挺屈得慌,只要作品好,他们得奖,我不会在意。”赵本山回忆,当初为了上春晚成名,可谓费尽心思,拿出兜里的全部家产买茅台贿赂晚会导演,低三下四地厚着脸皮结识名人……随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不再为上春晚而去操劳,现在都是导演主动找上门来,他曾巴结的那些名人的名气远远比不过他了。

赵本山口中说的最多的字就是“累”,他“太渴望轻松一下,自己有这么大的压力,同时大伙对你的期待太大,更有压力,反倒是你变成一种责任了,这太累了,过节的时候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候。过年了休息一下,就在这个时候,你都休息不到,天天都在天亮睡,想每句话怎么说,小品这东西比其他难得多得多,不是简单地让人笑一笑就过去了。”

而对于春晚本身,赵本山也有话说:“春晚看起来是极力扶持相声小品,这只是表面现象。相声小品是从群众中来的,在电视台发挥不出它的优势,它的表演需要观众。春晚的观众太少,应该把相声小品的表演放在大型歌舞厅里录制。如果还不改变方式和模式,再加上春晚的大肆删改,相声小品早晚会被春晚逼死。”

“我想,我不会总在外面这么折腾,等我到60岁了,就不出去折腾了,好好在家里陪家人,但现在还要忍耐,忍耐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美好。”

善于经营的“刘老根”

孟静

2005年,辽宁民间艺术团升格为本山传媒,赵本山完成了从喜剧演员到文化商人的转型。2008年初,他的企业被文化部授予除事业单位以外的“中国文化经济实体30强”称号。

赵本山很有危机感,他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他认识到,只做一名小品演员会被央视控制,如果有了自己的影视产品,即使央视不播,还可以在各省台播出。

央视曾为《乡村爱情2》开过一次研讨会,会上白岩松报告说:“这部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收视为11.62%,超过了‘新闻联播’,破了十几年来‘央视’的收视纪录。”赵本山过去执导的《刘老根》1、2,《马大帅》1、2、3都有很漂亮的收视数字,这似乎也印证了他从未失过手的说法。以农村小人物为背景的群戏《乡村爱情》,被认为是小品的集合,剧情散漫,为的是让所有演员都有表现的机会。才从“中戏”毕业的吴一迪在剧中扮演女大学生陈艳南,现在上街要戴着帽子遮挡以免被观众认出,她说:“别人100元能买的衣服,摊主都要卖给我200元。”她2007年6月份来到本山传媒,9月份参加演出,转年就成为沈阳“名人”,而她的同学演了四五部戏的“女一号”,到现在一部也没有播出。“小沈阳”说:“上这儿来不是为了挣钱。”

因为是农民的儿子,赵本山在成本控制上非常有一套。首先,他每次选景都只在一个地方――家乡铁岭地区的开原市,政府为他一路绿灯,从不收取场租。《刘老根》中的外景“龙泉山庄”、“凤舞山庄”就是当地投资建设,现在已成为旅游景点。其次,基本上他所有的演员都是自己的徒弟和员工,过去还有宁静、范伟等外人加盟,据说,以后“要全用自己人”。自己人意味着片酬几乎为零。电视剧的演员全是唱二人转的,白天拍戏,晚上演出,开一份工资就得。开原距沈阳只有1个多小时车程,演员们两头跑,白天黑夜都不耽误干活。不仅演员,每个职员也绝不能只做一份工作。像吴一迪这样既演戏又当总裁助理的不止一人,赵本山本人的助理阿豪就在《马大帅》中扮演一个也叫阿豪的混混儿。演出总监秦浩,既要监督舞台效果,又要担任钢琴伴奏、音响指导,白天他又是工会宣传。就连员工公寓的服务员,晚上还要到剧场检票,一个萝卜好几个坑。二人转演员在台上分饰好几个角色,同时兼任演戏、配戏、打板,甚至乐器,必须要最大化地利用人员,节约成本。

赵本山在投资上极其小心,入主“辽足”被外界认为是失败的动作,他后来也非常不愿意提及这一段,说足球“太脏了”。可实际上,本山企业并未在足球上投入一分钱,赵本山觉得上当是因为他浪费了时间、精力,被人忽悠了。

现任本山传媒总裁刘双平,在中央歌舞团工作过很长时间。他说,部级院团每年演出100场左右,收入2000万元。本山传媒和中央歌舞团人员相当,2007年演出了1990场,收入5800万元,超过了任何部级院团。

赵本山提出的口号是“打造中国文艺界最多的明星、打造中国最大的笑产业”。他的“经济链”是:二人转弟子们通过电视剧提高知名度,再回到舞台,名演员只要站在台上观众就会大把往外掏钱。

霸道的“王大拿”

1989年,日本富山举办了国际话剧节,辽宁民间艺术团派出3个节目:潘长江的《猪八戒拱地》、黄晓娟的《梁祝》和李静、赵本山的《马前泼水》。日本宾馆里都有冰箱,谁也不敢吃,太贵了。赵本山说:“我请客,都在我屋吃。”别人都把衣服泡澡盆里洗,只有他送到洗衣房。最后一结算,是大会报销,其他人后悔得捶胸顿足,说便宜都让赵本山占了。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的胆量,敢花他认为该花的钱。

高秀敏曾讲过她和赵本山第一次合作时的趣事。“我第一次和本山合作是1998年的《拜年》,在没和他合作之前,我已经独演过一个小品。当时我心里挺不得劲儿,包袱都在他那儿,我这儿没包袱怎么演?他有一个包袱是: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小范当乡长,领导农友闹革命。他使了两次没有使响,我说哥你气用得不对,你把这句话给我,我连着说是不是会好一点?他寻思了半天说,给你吧。我说你包袱就够多的了,赏给我一个吧。腊月二十八录备播带的那一天,我把这包袱用了,一下就响了。第二天他两眼通红,我说赵哥你眼睛怎么这么红,他说,我一宿没睡着,高秀敏你把这个包袱还给我吧。我就想,这个人演戏怎么这么霸道,包袱给完还兴往回要。他说,我琢磨了一宿,我这个包袱怎么就没有使响?我应该再说得含糊一点。他说,秀敏我知道你心里不得劲儿,但是你陪我演戏你就得多担待点。我没有怪他,他挺坦诚的。结果春节晚会上,他真的就使响了。”

2008年春晚是赵本山最累的一年,他在演出前7天7夜没有合眼,自己偷偷哭了几回,决定以后再也不上春晚了。年后,他带着家人和高层员工,到美国玩了一圈,才缓过劲来。在迪斯尼乐园,他强迫自己11岁的儿子坐飞流直下,什么危险就逼他坐什么。不仅逼儿子,他还逼公司其他老总坐太空船,不坐就表示不够勇敢,甩得刘双平眼泪飞出来,工会吴主席耳鸣打点滴。赵本山开玩笑说:“没听说过迪斯尼死过人,不死人就没事。在基地也整个过山车,刘总犯错误就让他坐。”

在用人方面,赵本山有非常大的随意性。他某次拍广告,认识了厂家的代言人吴一迪,立马就让她来自己公司上班;去云南拍《落叶归根》,他从当地带个司机回家;去满洲里谈合作,把一个舞蹈演员及其父母都带回来;在开原拍戏时抢救的一个司机,也成为他企业的员工。他看人只凭第一印象,如果第一眼不对,他就再也不会喜欢这个人。赵本山的员工基本都是他的“粉丝”,刘双平认为他非常神奇,“1万元一沓的钱,他捏一下就知道少一张还是两张,车速多少迈他不看表就知道”。马力也认为赵本山是“全中国最聪明的农民”,他只学过三四天钢琴,还是在不怎么认识简谱的情况下硬背的,就敢上台表演,虽然指法全错了,但比在音乐学院学习过两年的马力弹得还流畅。

赵本山有很唯心的一面,除了依靠直觉和面相识人,他还不和属兔的人交往。他父亲属兔,从小不管他,尽管他为父亲养老送终,内心还是有阴影;他做生意时吃过几次属兔的人的亏, 他自己又属鸡,于是深信鸡兔相克。赵本山前半个小时还在舞台上唱歌、拉二胡,后半个小时就在同一个地方开大会给员工讲经营管理,他的角色转换没有凝滞。在东北,不是所有人都对赵本山没有微词,但要具体说他的缺点,众人都保持沉默。

赵本山的经典“包袱”

《红高粱模特队》:

范: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范,我只不过是搞一点服装设计和模特表演的训练工作,大家就管我叫小范吧。

赵:哎,不行,叫小贩是绝对不行的,小贩是倒腾服装的,您是设计服装的,最起码也得称呼您范师傅。

范:从仿生学的角度讲,就是猫步。

赵:家猫?在散步?

范:不是猫在散步,是猫在走直线。

赵:猫走直线?

范:对。

赵:范师傅,我觉得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你看,耗子如果拐弯了,猫还走直线,你说的是不是瞎猫?

《昨天今天明天》:

崔: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我看咱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赵: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

赵:挺简单。

崔:不是,大叔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我是让您往前说。

宋:前天,前天俺们俩得到的乡里通知。谢谢。

崔:大妈呀,当时大叔他是怎么追的你?

宋:他就是主动和我接近,没事儿和我唠嗑,不是给我割草就是给我朗诵诗歌,还总找机会向我暗送秋波呢!

赵:别瞎说,我记着我给你送过笔,送过桌,还给你家送一口大黑锅,我啥时给你送秋波了?秋波是啥玩意儿?

崔:秋波是青年男女――

宋:秋波是啥玩意儿你咋都不懂呢,这么没文化呢。

赵:啥呀?

宋: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崔:我听出来了,这个定情物实际上就是没送成,那结婚的时候就得有像样的彩礼,有没有?

宋:说出来都不怕大伙笑话,他家穷的,啥玩意儿没有。

赵:别巴瞎,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

崔:还有家用电器呀?

赵:手电筒么!

赵:距离拉开了,美没了!吃饭也不喊了,打电话――哈喽啊!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

宋:有一天晚上,咣咣凿我房门,我一开门,他木头桩子似的两眼直钩盯着我,非要给我朗诵首诗。

赵:别说了。

宋:“啊,白云,黑土向你道歉,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乐队奏乐)

崔:大叔啊,后来怎么样?

赵:涛声依旧了呗。

宋:我年轻的时候那绝对不是吹,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我都乐意瞅。俺们隔壁那吴老二,瞅我一眼就浑身发抖。

赵:哼,拉倒吧!吴老二脑血栓,看谁都哆嗦!

《小崔说事》:

宋:哎哎,俺们那旮旯有个挺老大的养鸡场,开业那彩都是我剪的。

赵:是,她剪完了第二天就禽流感了,当时死了一万多只鸡,最后送她个外号,叫一剪没。

赵:哎呀妈呀,一听说白送的,全乡都去买书去了,回去全糊墙了,那家伙是左一层,右一层,左一层,右一层,后来上厕所一看,还有这么厚一摞书呢。

赵:那这话是真的,那憋得是相当难受啊,那村长啊就上俺家堵着门告诉我,别让你媳妇乱走了,赶紧写《月子2》吧,村头厕所可没纸了。

宋:怎么那么烦人呢,你说你这人,我不说你那些事儿就拉倒了,给你留着面子。你说就他吧,就好给人出去唱歌。你这嗓子能唱吗?那天呢,就上俺们敬老院去给人唱歌,拢共底下坐着七个老头,他啊噢一嗓子喊出来,昏过去了六个。

崔:那还有一个呢?

宋: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使劲摇啊:大姐啊,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

宋:你就别装了,你在大叔大妈这儿,装啥玩意儿呢你这?都写你脸上了。

崔:是吗?

赵:过去你那张脸都哭笑不得的,现在跟紧急集合似的。

赵:你瞎说啥实话。对不起,她那不是这个意思,我老伴说那意思是都喜欢你主持那节目,哎呀,全村最爱看呐,那家伙说你主持的有特点,说一笑像哭似的。(乐队奏乐)

赵:不是,哭像笑似的。

《心病》:

高:我把我老头领来了。

赵:在哪?

高:在你家门口站着呢!

赵:在我门口站着?

高:啊!

赵:哎呀,你敢把一位三百万的富翁放在我门口站岗,看来你很有思想!

《拜年》:

赵:完了,你让我玩鱼塘行,让我玩语言好有一比呀。

高:比啥呀?

赵:瞎么杵子上南极根本找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叉根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就够不着嘴。

高:我们没啥事儿,我们那都是小事儿,乡长你说你这一年这事儿太多了,你给咱们全乡办了多少好事啊?你说从普及科学种田,到开发粮食项目,你今天去银行,明天跑科委,你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毁……

赵:还给寡妇挑过水呢!全乡都知道这事。

《小九老乐》:

赵: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家情况。我家媳妇名叫小九,纯牌我们家二把手,我说八,她不说九,啥事我说定了,她马上举手,我说你给我站往!

(突然发现老婆来到了面前)……她可以随便走。

《送水工》:

赵:你出口多少年了?

范:是出国,六年了。

赵:我听你妈说你在那儿研究爹呢?

范:没有,研究木乃伊。

赵:究竟是研究奶呀还是姨呀?

范:不是,是古尸。

赵:啊,研究古诗。唐诗三百首我都会,床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要不及时擦,整不好就得脏。

《卖拐》:

赵:对头,就是你的腿有病,一条腿短!

范:没那个事儿!我要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话,那卖裤子人就告诉我了!

赵:卖裤子的告诉你你还买裤子么!

《卖车》:

赵:好,我给你出一个三岁小孩能答上来的脑筋急转弯。

赵本山小品功夫篇8

俨然已有一个娱乐帝国的他,依然在开疆扩土,横扫中国。不久前,投资6亿,泰山脚下,又一个刘老根大舞台扎根。

有象征意义的地段对赵本山始终有着别样的吸引力,比如沈阳故宫,比如北京前门,比如曾经天子朝拜的泰山。

这不仅仅是承认,还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当然,更是赵本山身份和资源的象征。

他会津津乐道于海南博鳌论坛的演出,那是一个世界级的舞台,也常常提起台湾演出的盛况。二人转在他的手中,慢慢洗掉街头意味,从俗转为大俗。大俗可以并列于大雅,自然票价飙升。

如果不是刘老根会馆开业,赵本山初露轻狂,一切也许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

这位代表农民的艺术家,依然可以“和农民保持着心理上的亲近”,赚着一个商界大佬的钱。他需要做的,只是在春晚上以一个憨厚中带点狡黠的农村老汉面目出现。

和2009年刘老根大舞台进京不同,北京刘老根会馆的开业更像是一个江湖大佬地位的被确认。被媒体曝光的交通管制,明星云集和半真半假的艳羡,最重要的是赵本山看似轻飘,却充满有恩必报气息的承诺。成为赵本山亲近的明星,得到赵本山的承诺,这是让人踏实的事情。毕竟,他背后,除了娱乐产业链,还有着无数的资源。

这不由让人想起两年前,刘老根大舞台进京。赵本山一度哽咽的独白:“这么多人来捧场,捧着一个很土的农村老头走到今天,我一定好好做人。”亲自演奏一曲《二泉映月》,全场寂静。进京的狂喜被这首悲凉而清亮的曲子压着,令人想到的是《摔三弦》,想到赵本山的盲二叔,想到他二十年一路艰辛。这种姿态征服了所有的人。

而这一次,像是一夜之间,赵本山和特权两个字紧紧捆在一起,闯进了大众的视野。

就像是个偶然,杨利伟的军装、文物保护者的指证、交通管制的特权、会馆奢华。说起来,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一下子变得让人不可接受。因为,他是代表农民的赵本山。

赵本山早已不是农民。但他会经常说,他回到农村,还能上农村的厕所。他还愿意和乡亲们坐在一起,吃吃村里的水豆腐。虽然他买了私人飞机,虽然他的爱好是打高尔夫,但在很多人眼里,赵本山不脱质朴,给他们端上来的是地道的农村生活。

这是赵本山小品成功的原因,这也是赵本山系列农村剧成功的原因。大家愿意去相信,这和谐的、逗乐的、充满着小趣味的家长里短的,是真正的农村生活。

赵本山打下了电视剧的半壁江山,并将东北农村剧打造成了一个类型剧。这背后自然是可观的收益,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明星团队。

代表农村,是赵本山成功的命门之一。这也是他死守的根本。曾有教授在研讨会上,说赵本山农村剧代表的不是农村生活,赵本山接过话头,“我是想找一服对我有好处的药,别给我开一服药我吃了就死了”。他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农村。

不知道赵本山是否了解,如果和富豪、特权这类词有过多的连接,总会有一天,他不再死死和农民这个词守在一起。

赵本山以前对自己负面新闻有一句比喻,“就像农村泼妇似的,我一辈子不出名,我挠一下村长,咔,出名了”。这一次,面对着不断的负面消息,他显得更加冷淡,“我清楚自己没有违法”。

他的底线是不违法。

支撑赵本山帝国的,还有二人转。赵本山弘扬二人转功不可没。而以二人转为主打的刘老根大舞台也成了不可小觑的摇钱树。合纵连横,小品、二人转、乡村剧已经成了一个一荣俱荣的大体系。如果说农民提供的是天然正确的话语场,对于赵本山来说,二人转文化是开疆扩土的急先锋。文化这个词收纳广阔,在与资本联合时又具有装扮粉饰的效果,自然让赵本山与地方政府谈判时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是赵本山的另一个成功命门,当有人质疑赵本山糟蹋传统二人转的时候,赵本山回答得避重就轻。他说有人看的二人转才叫二人转。赵本山曾经说过,他最大的本领,就是准确。他懂分寸。这一点贯穿进他事业的丝丝蔓蔓。他知道,什么必须驳,什么不必驳。

这种准确性,在赵本山的徒弟管理中,施展的最为娴熟。他的徒弟,各色人等,服服帖帖。提起他,就像神一样。他说一句挺好,立刻有人眼泪都会掉下来。徒弟,是他的资源和未来。

他事业成功的最后一个命门就是春晚。虽然每年都会例行一次,赵本山到底上不上春晚的前戏。但赵本山知道,春晚这个舞台,他不可以丢。即使自己作为一个配角,也要肩扛手推把徒弟送出去。徒弟在春晚上一启动,下游的刘老根环节、乡村剧环节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我们隐然可以预见,赵本山帝国大厦在未来的几年中,还将如此运营下去。

农村、春晚、二人转,三者协同作战,让大厦的资本地基愈来愈夯实。赵本山这个永远能够踩到时代鼓点的大佬,是保守的延续这三者的暂时绵绵不尽,还是会突然扎入新的领域,不得而知。

上一篇:大学生军训心得范文 下一篇:家居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