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萱 假画漂白与学术崩解的危机 发现一本奇书的过程

时间:2022-10-27 03:55:07

赵孝萱 假画漂白与学术崩解的危机 发现一本奇书的过程

被誉为“张恨水文学研究最佳学者”的她从台北转战北京,先后担任了汉雅轩画廊、艺术北京、合艺典藏等多家艺术机构的重要职务,现为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著有《艺术收藏投资的七十个问题》等书。

2011年9月,中央美院油画研修班第一届的10位同学发出公开信,声称一幅拍出天价的徐悲鸿油画是当年他们的习作。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我有一天发现一本精装大书《徐悲鸿美术全集・第一部》,如获至宝。心想:“现在徐悲鸿伪画盛行,终于有一本徐悲鸿纪念馆主编的学术标准本面世了!”因为纪念馆所藏的作品,都是早年捐赠,应该都是可信的。一打开画册,让人大吃一惊,这本号称由权威机构所出的全集,竟然收了这张有问题的画!

再仔细一看,疑窦更多,马上买回与邦文学术部同事讨论,并调出数据库资料进行比对。如果是纪念馆所出,应该所有作品是馆藏作品,但这里头竟然有一些是最近几年拍卖市场出现的作品,然后中间夹杂着许多品相怪异、在这两年上拍过或准备要拍的画。说是品相怪异,也可以说这些画不像真的,而且与真的差距甚大。但这画册又明明写的是廖静文主编、徐悲鸿纪念馆主编,而且是四川出版集团2011年5月有正式的书号出版,甚至还走正式的发行渠道。

忽然,我觉得有点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姑且不论其他画的真假,有这张不像蒋碧薇的假画收入其中,这本身就是件怪事。我找不到徐悲鸿纪念馆或一个快90岁老太太去主编一本全不是馆藏作品画册的动机,因为他们没有必要。然后,我只有大胆假设开始怀疑这本书有可能是本假书。哈哈!从来只听过有假画,没听过有假书。说是假书有下述可能:这本书根本就不是纪念馆编的,只是有人把市场已认可的画与要瞒天过海的画混在一起出版,挂上学术权威与机构的名字编一下,这些假画就完成了漂白大业,从此就有了目前拍卖与藏家最认可的著录与出版的纪录。但我这假设也太大胆了吧!没有经过授权,敢公然放上别人的名字?或者会不会是徐悲鸿纪念馆的某人私自授权了另一个叫曲章富的人主编此书,挂上了廖静文的名字,蒙了老太太?但玄的是这执行主编曲章富的名字上不知为何打了一个黑框?难道是此人已作古?找一个死无对证的主编?思东想西,一堆假设,没有结果。一本画册,其实没什么,但从这个发现,我隐然感觉出一种学术诚信最后防线即将崩解的危机……于是,我们打电话去了徐悲鸿纪念馆查证,纪念馆清楚地说他们根本没出过这本书。书上有一个出版集团的举报电话,但到此文交稿前都无人接听。

目前市场上假画横行,专家不可信,已让人无所适从了。我们唯一能信赖的只有展览纪录、画册与收藏著录;美术馆的馆藏与信誉,更是艺术市场生态的最后一道学术防线。所谓一张传承有序的画,就是清晰的出身证明与流传纪录。但如果有人要从此学术源头作假,就会从根源上颠覆艺术市场最后一道学术堡垒,这是极其严重的事。有人说这现象已经不少了,但我认为当今艺术市场为何会越来越乱,就是因为学术与批评系统的不作为。学术力量应团结起来,共同把这些破坏学术公信力的怪现象给揪出来,以维护艺术市场的学术声誉。

上一篇:董军 真伪的相对与绝对 下一篇:付晓东 “海选”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