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范文

时间:2023-10-12 14:21:20

乡下孩子

乡下孩子篇1

最近我上了一堂关于房贷问题的数学课.课前,我作了充分准备,本着“数学与生活相融合”的理念,我创设了一些数学情境和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理财问题.

假定全班同学每人有10万人民币,在一年的时间内用这笔钱做个理财投资,应该如何科学投资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后,和父母好好讨论讨论,请家长也给些投资建议,然后我们在课上交流.

课上,我刚一“抛砖”,同学们就滔滔不绝,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

“如果我有10万元,我会将它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在风险较大的股票上,一部分可以投一些房产,还有一部分是留着做本钱.”

“你为何要分成三部分?”

“这样投资的好处就是能伸展能收缩,灵活应付.投资越大,意味着风险越大,有时候得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班长薛亮的发言博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

性格沉稳但又不乏灵气的吴岩苏说:“我会用这10万元开一家小超市.我的选址并不在闹市区,而是在我们家小区附近.我将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非常赞成我的想法.还说,要是妈妈下岗了,就按照我说的办.我们家小区是新建的,附近还真没有像样的超市呢!”对于吴岩苏的想法,我很欣赏,他的投资理财计划非常实用,是结合小区周边的具体实际制订的.我跟同学表达了我的想法.他的回答,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

同学们的投资方向远远不止在货币的使用本身,不仅有基金和股市这些常规投资,还有的将投资投向茅台酒市场、原料加工市场等市场投资,同学们的思考也十分深入.

还有谁要发言的呢?

这时,平时不爱发言的小杰今天突然也积极起来了,他将手举得很高.“小杰,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微笑着对他说.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把10万块钱分成10个1万,然后都存定期一年的存款.”小杰用响亮的嗓门宣布他的投资计划.他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爆发出一阵哄笑.在同学们看来,这是什么投资理财?真是太搞笑了.我也纳闷,这孩子究竟怎么回事?一定是回家没和父母好好商量.当然,没商量也就罢了,为何还在课堂上搞这样的“幽默”?见这阵势,小杰的脸突然红了,嘟嚷了一句:“我爸爸就是这么告诉我的.”我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说,想发火但又忍住了.这样的理财计划,是小杰故意恶搞,还是真的是他和爸爸商量的结果呢?我示意同学们静下来,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的理财计划是否可取.”

同学们讨论很激励,最后得出结论,小杰的理财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样的理财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风险,能够保本.

下课后,我找小杰的班主任了解了小杰家庭的大概情况.小杰来自农村,小杰的爸爸是个本份的老实人,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理财确实不太清楚.小杰中学前一直随父母生活在农村,确实好多方面和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有些差距.我松了口气,庆幸我选择了尊重,没有责备小杰的想法.小杰的理财计划确实也符合农村的生活实际.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一种参与、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看来,要真正做到这些,还真的需要教师多分析学情,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行.我们的学校虽然地处城市,但班上还有个别来自农村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和利用他们的生活资源,形成学习“知识链”,一定能激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我突然又意识到,像小杰这样的农村孩子,本身性格就胆小慎微,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声,心里一定觉得很委屈,或许还有些自卑.我需要在课堂上帮助小杰消除这种不应有的自卑心理.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讲到怎么用正余弦定理测量小河的宽度.我突然灵机一动,“同学们,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在城市长大,对农村情况不太了解.在乡下,测量像这样的小河时,有的孩子会直接跳下河,拉根长皮尺,游到河对岸就量出了小河的宽度.”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我讲.

“你们知道吗,老师也在乡下长大的,乡下孩子的乐趣可能大家都没见识过,河上溜冰,挖地洞烤山芋,吃野果……”我偷偷瞄了一眼小杰,可爱的脸上充满了得意的笑容,老师讲到他心坎上了.

“这样吧,咱们下次社会实践就去乡下,让大家见识下乡下孩子的快乐.”同学们听我一宣扬乡下有那么多他们没见识过的事,一个个蠢蠢欲动.我偷偷瞄下小杰,小杰非常兴奋,激动地补充着一些乡下趣事.

我赶紧“趁热打铁”:“咱们班有哪些同学是幸福地在乡下长大的?”

“老师,我,我……我是乡下的孩子.”哈哈,听到小杰的应答声,我很舒心.其他孩子都很羡慕地看着小杰.

乡下孩子篇2

开学初,菲菲总是面带笑容地去学校。

菲菲向平常一样来学校,没想到同学们对菲菲打骂,用书本砸,用手打。菲菲身上没有一块好皮肤。上课了同学们还在打,老师来了。菲菲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出口气了,没想到老师说:“你这个乡下孩子,他们打你怎么了,你没有死也没有残!”“我……我……”菲菲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了。“你你你什么你?我们这的孩子除了你都是娇生惯养的,你都被打惯了哭什么哭!”

……

菲菲在班上,老师点名时,叫菲菲时都说“乡下孩子”

菲菲放学时,走在前面时,背后都会有人指指点点。“你看你看,那就是学校的乡下孩子”“我知道我知道她叫菲菲嘛”“乡下孩子来这城里个干嘛?”“菲菲,还菲菲呢!她配得起这个名字吗?”

菲菲再也不是那个快乐开朗的菲菲了。菲菲变得沉默寡言,并得了抑郁症。

……

乡下孩子篇3

自离开家乡到广州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两年间这是他的妻儿第一次来广州探亲。一家三口终于在广州火车站见面了,不由得激动万分。尤其是6岁的儿子,看着在城里生活了两年的父亲,心里满是崇拜和景仰,目光一刻也不肯从父亲身上移开。

一家三口上了一部开往番禺的大巴,男人打工的工地就在那里。可是女人随身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被褥,有锅碗瓢盆。跟丈夫分别两年,她和孩子吃尽了苦,她想这次来了,就无论如何都不走了,一家人再苦再难也要守在一起,因此几乎把所有的家当都带来了。6岁男孩的手里还提着一只笼子,笼子里装着一只出生不久的雪白的小鬼。

可是他们刚刚把东西弄上车,就遭到司机的斥骂:“带这么多东西,让中途的旅客怎么上车?你们以为这是乡下的运货车吗?补三张票吧!”三张票就是30元,而这些破破烂烂的家当一共也值不了几个钱。见做父亲的犹豫,司机不耐烦了:“想什么想?不行就下车!”

世界上没有一个男人愿意当着妻儿的面这样被人家责骂,尤其是司机眼神里的轻蔑和奚落让他无地自容。这是一个有着极度优越感的城里人对民工特有的轻蔑眼神,做父亲的在这三年里承受过很多这样的眼神,此时此刻,他不想让这样的眼神也落在他的妻儿身上。他开始往身上摸,摸了半天,只摸出20元来。男人的脸上急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儿。

司机越发不耐烦,脸上甚至有了冷笑:这些民工,让他们拿钱比割肉还难受。他不想再等,再看这个男人演戏了,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动手往车下扔行李……

6岁的男孩一直蹲在那里,守着放在行李上的小白兔,大人的争吵让他惊慌失措。突然,司机拎起了装着小白兔的笼子,笼子猛烈地晃荡起来,男孩清楚地看到,小白兔的眼里满是大难临头的惊恐……

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这是在乡下跟野孩子们打架时练出来的绝技,现在派上了用场。只不过他下口轻了很多,毕竟这是在城里,初踏上城市的乡下孩子心中充满了畏惧。

司机突遭袭击,不由得松了手。男孩从地上拾起死里逃生的兔子,霎时间泪流满面。两年前父亲离家去城里打工时,把两只只有一个月大的兔子交给了儿子,叮嘱他好好养大它们。父亲走了,男孩每天给兔子割草、喂水,一天天把兔子养大了。前不久,母兔产下了一窝小兔,男孩坚持要带一只来广州,他要让父亲看看,他把兔子养得很好;他要让父亲知道,这两年他每天都在思念父亲!

可是,他万没想到,他一直向往的城市竟如此粗暴!伤心和恐惧让他的眼泪流得更急更快了。

满车的乘客一直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男孩的眼泪终于让他们坐不住了。

一个老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对那个尴尬而又难过的父亲说:“我也去番禺,身上没带什么行李,这个大包算我的,你少补一张票吧。”

没等那个父亲反应过来,一个老妇人也从座位上站起来,抱过了一只大瓦罐:“这只瓦罐是用来腌辣椒的吧?我很喜欢它的外形,把它送给我吧。”她对着惊慌的女人挤了挤眼睛,悄悄地说:“你只送给我一会儿就行,下车后我就还给你。”

一位把男孩拉过来,抱上自己的膝头:“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好可爱啊!借给我做儿子吧!”满车的人轰的一声笑开了。

那个老人拍拍司机的肩说:“东西都挪走了,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乘客了,赶紧开车吧!”的确,地上那堆小山似的东西都已经被车上的乘客抱到自己的怀里或塞到座位下,车厢通道又回复通畅了。

司机看了看车厢里的人,经过这一场风波,人们那冷漠的表情不见了,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帮助过别人后的笑意和满足。他又低头查看刚被咬过的手腕,上面有两排浅浅的牙印,没事儿,咬得不重。他嘀咕了一句:“看不出来,小东西倒挺厉害的!”发动车子时,司机脸上也有了笑意,刚才男孩扑上来咬那一口,让他回忆起自己那已经很遥远的顽皮而又莽撞的童年了。

乡下孩子篇4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见前面有一道光亮,那么耀眼,那么扑朔,像是谁拿着一面小圆镜子在山坡上晃,或者是草根碰断的犁尖,或者是谁失手打碎的一块碗片,那最亮的一点,仿佛阳光下的疼痛,亮得那么尖锐。那时,在一个孩子的想像里,乡村所有能亮的事物都已经亮了。如果这时,一个人从山坡上悠闲地走下来,如果他左边的口袋里正好别着一支钢笔,笔帽上的那一点白铁,就会在乡村的这个午后亮出几分文化来。我相信村里久久凝望山坡的孩子和内心宁静的老人都看到过这比金子还亮的光。但当你怀着一颗童心,决意去看这点亮到底是什么时,这光就会跟你捉起迷藏来,因为这光必须站在一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就像你必须怀着敬重和感恩的心,才能感到乡村的诗意一样。

如果是在冬天,或者初春,你会看见一些雪躲在乡村的地埂下,像一群温顺的羊儿。如果这时有风吹过,你会听见雪也怕冷似地又挤紧了一下。这是乡村此刻最亮的部分,如果你这时想给这些雪一个更新的比喻,那就把它们比成乡村的一排白牙,嘎登嘎登地咬着乡村那些坚硬的日子。

还有一些雪,落在干透膛的草垛上,但只是落,并没有打湿什么的意思,像有些爱情,还不到时候。还有一些雪,落在村子的夜色里就看不见了,你只看见三三两两的灯光,像针扎出的一点一点的疼,乡村的雪,就从那里开始融化。

我总以为乡村的夜晚也是乡村的一种光亮。

乡村的夜,是真正的夜。黑得透彻,黑得纯粹,黑得凝重,是那种黑得可以用刀砍的那种黑。如果谁没有在乡村摸黑走过几遭,那他就无法从内心深处理解真正的光。

那些走夜路的人,要么是进城回来迟了;要么是到远处的地里劳作,耽误了时间;要么是谁半夜里头疼脑热,去找医生的。真正的乡里人,再黑的夜里也不会迷路,因为他心头总有一盏灯,在热热的炕头上亮着,在温暖地等着。走在漆黑的山路上,仿佛就走在梦中,如果身体的主人遗弃了身体,身体也会找到家门,他一定是感觉到了还没有看见的灯光的召唤。

我在乡下看到过雪的光、雨的亮、霜的明净,看到过树的光、花朵的亮丽,也看到过毛驴和牛的忧郁但明亮的眼神,更看到过庄稼的灿烂和辉煌。这一切组成乡村绚丽的光芒。

当一切在白天发过光的事物都被黑夜覆盖时,只有灯光以一种安详和宁静让夜晚的时光充满

温馨。

小时候,母亲告诉我,出门远行的人,神一直跟在你的身后,因此,出了门就别回头,不回头的游子有一种安全感。然而,有一次,我猛地回过头来,想看看一直跟在我身后的神是怎样慈祥或威严时,我却只看到了我留在黄土上的时隐时现的脚印和一坨一坨的冰草胡子,远处是沉默不语的山头和山头上疾走的大风。那一刻,我竟忍不住泪流满面,忽然感到心里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倾诉出来。

也是在小时候,也是母亲告诉我,男儿肩上有两盏灯,一盏照着左边,一盏照着右边,即使再黑的夜里,真正的男儿也不会把路走错。但谁心里有鬼,那灯就黯淡无光;谁做了亏心的事儿,那灯就会被大风吹灭或者被神的大手端走。我没有看见过别人肩上的灯光,也不知道别人是否看见过我肩上的光亮。但我在夜晚的山路上,仰望星空,总以为那或明或暗的星星肯定是许许多多的男人们走在一起,有时我竟会听见他们唰唰的脚步声,有时总想从中找到属于我的那两颗星来。

好多年过去了,不管我走到哪里,总觉得身后都有一种关切和呵护的目光,有时觉得这目光像父亲手中的牛鞭,我不往前走就会受到鞭策;好多年过去了,即使风高月黑的日子,我也会用自己肩上的灯光把自己照亮。

乡村的孩子

我在《雨中奔跑的孩子》一诗中这样写道:

弯着小小的腰/怀里抱着书包/像课本里掉出来的一个逗号/在雨中的山路上奔跑/一个小女孩 那么小/就已学会了保护

其实 一场秋雨/只为一个小女孩下着/这只是雨的段落大意/雨的中心思想/是把整个秋天下透/而雨只下在了小女孩的头顶/和她的后背/这是一场秋雨一个小小的意外

远处有一棵大树/像半路上遇到的一个好人/或者从家里出来的亲人/打着雨伞/但小女孩没有在树下停留/她不知道 一个人/一生要走过多少风雨/但她相信 只要回到家里/就是跑出了这场秋雨

乡下的孩子,离土地最近,离蓝天最近,离清新的空气最近。

乡下的孩子,与庄稼最近,与质朴最近,与真诚最近。

当然,他们也与贫困最近,与渴望最近,与劳动最近。

乡下的孩子,没有城里的滑梯,他们的滑梯是山坡,稚嫩的骨头就是在山坡上磨练硬的。乡下的孩子,不怕日晒,不怕雨打。

他们的体育课上没有单扛、双杠,一棵老杏树就是他们的单双杠,双臂单吊、两腿摆动,那会让城里的孩子惊叹不已。

乡下的孩子,衣服上是土,手上是土,脸上也是土,当然这会不断受到老师的批评,但老师也知道这些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喜欢土,离不开土,批评也只是因为卫生教育而必须批评而已,并不会因此而扣了孩子们的分数。

乡下的孩子不缺少锻炼,他们早晨起来就爬山,而且从山的这面爬上去,从山的那面一路跑下来,跑到学校竟然还不会气喘。放学了从山的那面爬上去,又从山的这面跑下来,向着炊烟升起的村庄跑去,就像春天撒向村子的一把糖果,整个黄昏都充满了甜美和幸福。

如果放学早一点,这当然往往是在夏天的时候,他们还要趁着太阳没有落山,帮家里干农活,这农活往往是在上学之前家里已经安排好了的,比如打一篮子猪草、去饮牲口,或者把田里的庄稼背回来等等,然后才去写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乡下的孩子不怕劳动,在大人的眼里谁家的孩子有出息,首先得是一个下苦的好手,如果谁家的孩子不会下地劳动就要被村里人看不起的,因此任何一个乡下的孩子,劳动课的成绩都是

优良。

乡下的孩子,在学校里不会为暖气不热而抱怨,他们往往在数九到来时,从老师那里拿来过时的报纸把教室的窗户糊上,一个教室生一个火炉子,孩子们就在那迷雾般的气氛中朗读英语

单词。

乡下孩子的纸和笔是金贵的,他们常常在教室门前的空地上书写单词、生字,或者演算数学题,有时风会调皮地抹去他们的笔迹,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执著,他们会在黄土地这本最厚的作业本上再写一页。

乡下的孩子不知道衣服和鞋子的牌子。他们的衣服大多是自己的母亲亲手做的,鞋也是母亲千针万线纳出来的。如果校园里有哪个同学穿着让大家眼睛一亮的“时新”衣服,那很可能是那个同学的亲戚中有人在外边工作,或者是城里人捐的衣服,分给他们家的。当然也有他们的父母在外边打工时回来给孩子买的。

乡下的孩子不会因为上网而耽误学习或者误了干活。他们大多家里没有电脑,虽然学校里有,但那是被看成无比珍贵的学校财产,老师怕万一不小心弄坏了修不起,因此让孩子们摸的机会很少。

乡下的孩子没有孤独症,村子里这家的院墙隔着那家的院墙,这家的房子靠着那家的房子,家和家之间挨得“亲密无间”。于是这家的鸡常常把蛋下到邻家的草窝里,邻家的猫常常捉了这家的老鼠。这家缺了一根葱就到邻家去拿,邻家少了一把铁锨就拿了这家的用,这家顾不了做饭就到那家去吃,那家的孩子常常就在这家睡。他们没有城里的楼房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生分。

乡下的孩子,他们自小就受挫折教育,他们自小都很独立,而且他们还最知道感恩,最知道珍惜,他们可以自己做饭吃,自己烧炕睡,自己洗衣服,因为他们的大人很辛苦,因为他们的大人大多在外边打工。

乡下的孩子,他们自小是乡下人,他们长大了,有些会依然留在乡下,但有些却会去闯世界,当他们闯到城里的时候,往往让城里人大吃一惊,这人怎么这么能吃苦,这么能耐劳,这么能干,有出息。

乡下的孩子并不是想当乡下的孩子,他们只是没有条件当城里的孩子,没条件当城里孩子,那就当一个乡下的好孩子,好孩子在哪里都是好孩子。

乡村的老人

像沉默的山静静地坐在我们身后,永远是我们生命的背景,是我们人生的一份温暖,是一个村子顽强的屏障和呵护我们的双手。

像静静的小河从村中流过,在我们的血液中日夜奔流不息,在我们的情感深处滋养着一方热土。

像歪拧疙疤的老树,紧紧抓着脚下的土地,顽强地撑起一方天空,不管枝叶是否茂密,永远是我们最壮美的风景和最强劲的依托,永远是我们头顶的一方阴凉。

他们额头上深深的皱纹,是乡村的风雨雕刻在生命中的年轮;他们头顶上炊烟般飘荡的白发,是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沉淀出的人生思绪;他们坚韧的驼背,是大山一样沉重的生活和岁月的沧桑所打造的磐石。

他们的一生与土地有关,与庄稼有关,且与土地和庄稼生死相依。土地多了,庄稼丰收,他们喜形于色;土地少了,庄稼欠收,他们就愁眉苦脸。在乡下,常常会看见一个或几个老人蹲在门口晒太阳,风从他们耕种过一生的地里刮过来,把庄稼的气息一次次传达给他们,他们就这样坐在土地和庄稼的记忆里,等待着热爱了一生的土地一点点埋到他们的脖梗。

他们老了,但还不是很老的时候,并不会像城里老人那样退休养老,只要还有一分力气,他们就会在土地上拼搏,即使孩子们都在身边,他们也不愿意在家闲着,比如麦黄六月,他们会不听孩子们的劝阻,一定要到地里去拔麦子,甚至于他们比年轻人还拔得快。如果实在下不成地了,就在家里做饭、带孙子,甚至带重孙,反正他们从来没有退休的概念,他们是些永远闲不住的人。

乡下的老人,从来不会去公园散步,或者去马路上跑步、练剑、打太极拳,他们一大早起来先熬一阵罐罐茶,然后去地里干上一阵活,筋骨就活了,浑身也舒服了。

乡下的老人,他们很少去名山大川旅游,他们中有些人一生最远只去过县城,但他们从不抱怨,他们以为家乡的山就是最好的山,家乡的水就是最好的水,当然家乡的人也是最好的人。

这些年,乡下的年轻人纷纷进城,有考上了大学,在城里成家立业的;有进城做生意发了财,买了房子,过起城里人生活的……这些发达了的年轻人,大多会想到在乡下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父老母,把父母接到城里去享福。城里的确比乡下舒服,样样电气化、自动化,媳妇又孝顺,可这一闲老人浑身上下就不舒服,心里憋得慌,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没几个月就都重新回到了乡下,老人们总觉得乡下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当然,也有儿女们远走高飞,只留下老人守着“空巢”的情形,但这些老人大多依然以乐观的心态生活着,只要儿女们过得好,他们就很知足了。

乡下的老人,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是有几间瓦房住,永远不挨饿,永远有衣穿;儿子大了都娶上媳妇,孙子大了都能考上大学;自己老了,儿女们孝孝顺顺,最终气气派派埋到老祖宗的脚下。

乡下孩子篇5

关键词:开发;乡土游戏;幼儿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我园属于农村幼儿园,在开发乡土游戏中存在着许多优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和玩具,是我们很好的游戏活动素材,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与探究并在园内推广、应用。乡土游戏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游戏,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程中创造、流传下来的传统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较强的艺术性,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广泛的内容,简便易行、易学易会,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比如造房子、玩弹珠、玩箩筐,还有趁时节到稻田玩谷子等,这些远离城区的本土化,是一种特有的优势,与其“嫌贫爱富”,不如“就地取材”,重要的是要学会汲取地脉蕴藏的教育源泉。

一、追随乡土游戏的互动性,散发亲亲的家味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们让家长平等地参与到亲子乡土游戏活动中,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在相互配合的亲子互动中,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休闲类亲子乡土游戏,提高幼儿合作竞争的意识

休闲类亲子乡土游戏促进孩子和家长的心灵沟通,让家长和孩子彼此感受一份浓浓的爱意,进一步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我们围绕亲子放风筝活动、亲子乡土游戏擂台赛等活动为家长提供亲子互动的机会,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例如:户外亲子活动是联系亲子间最好的纽带,我们进行了“亲子放风筝”活动。在活动前,我们与家长朋友们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老师还给家长朋友们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建议。活动中,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主动配合家长或跑或停,同伴之间还相互比一比谁放得高。再如“二人三足走”游戏中每对家长都利用准备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互动交流,教孩子如何配合自己,每对亲子都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亲子游戏的乐趣,密切了亲子关系,从而提高了亲子游戏的质量。

2.制作类亲子乡土游戏,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

大多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机会参与孩子的活动,为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把亲子活动也推及到家庭内。我们围绕亲子制作灯笼、亲子制作弹弓等活动,为家长与孩子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密切亲子之间的亲情。例如:亲子制作灯笼活动中妈妈能和孩子一起玩,还讲解为什么制作灯笼?元宵节还有哪些活动?

3.实践类亲子乡土游戏,提高幼儿热爱劳动的情趣

我们围绕种植红薯、摘草莓、收稻谷、种丝瓜等亲子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劳动的场所,体验劳动的艰辛与甜蜜,拉近亲子间的距离。例如:我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让孩子与家长们共同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果园亲子采摘活动,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果园,亲手采摘果子,体验着丰收的喜悦。

这种家长直接介入的亲子互动形式,使家长和孩子在一同操作、亲子同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深刻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所在。

二、追随乡土游戏的开放性,散发香香的农味

1.优化、组合乡土材料,提高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在乡土游戏开发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地优化、装饰、改良乡土材料,充分挖掘乡土材料的教育价值,使幼儿的创造性玩法由少到多。通过创造性玩法观察记录表发现:组合材料能明显拓宽幼儿创造性玩法。如在“玩弹珠”乡土游戏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只提供弹珠,另一组提供纸盒、弹珠组合材料,通过对两组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选择单一材料的孩子有三种玩法,而选择组合材料的孩子有六种玩法。教师应投放多种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材料,使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促使幼儿在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2.改编、创编乡土游戏,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传统民间游戏、外界民间游戏是散落于我们农村的、世代相传下来的游戏,它蕴涵着农村劳动人民的智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地区特点、园所特点,转借这些游戏,改编为具有乡土特色的乡土游戏。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声中,尽情尽兴地游戏,充分感受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美,萌发爱家乡的情感。主题活动给老师留下了弹性的发挥空间,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及时生成,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活动设计,将教育价值合理、恰当地发挥出来。如在“我是中国娃”的主题中,老师运用多种乡土材料设计了“爬长城”乡土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长城的认识,用竹梯、长凳、轮胎等材料搭建长城;在“我自己”的主题中,教师设计了“鸡毛信”乡土游戏,孩子们则想方设法把“鸡毛信”藏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躲避“敌人”的搜查。孩子们在逼真的游戏情境中展开各种游戏,充分感受到了乡土游戏的乐趣,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3.探索、实践有效指导,促进幼儿的交往合作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对幼儿合作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乡土游戏时,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合作的具体目标,在每次的活动中都蕴含有交往力、合作力的培养,同时采用多种指导方式。

乡下孩子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结构性不平等导致了城乡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城乡教育上的差异。本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基本步入大众化的进程,适龄青年的入学机会大为增加,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仍然明显,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试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2001~2003年录取人数城乡差异状况,来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笔者选取这两所高校的原因是鉴于本人的一个研究假设,即在南京这样一个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城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尚且如此明显,那么全国的其他地区会更明显。本研究所采取的是个案研究,旨在通过所选取的这个特定城市来揭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中国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决定了研究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尽管如此,这两所高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状况。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

(一)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人数的城乡对比

表1、表2反映出两校城乡录取人数的差异是很大的。不管南京师范大学还是南京审计学院,农村子弟录取比例均很小。两所学校3年的数据显示,只有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农村录取比重超过40%,其他都在40%以下。以2003年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城镇录取比重为62.1%,农村为37.9%;南京审计学院城镇为64.1%,农村为35.9%。显然,农村子弟录取比重是比较低的,均不到40%。如果把城乡人口因素再考虑进去,这一差距更会拉大。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3.78%,这样算来,城镇子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弟的近3倍。

(二)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城乡录取人数的男女生对比

表3、表4反映出在城乡录取人数差异大的背景下,同时存在着城乡入学机会间的性别差异,即在城乡录取人数较大差异的层面上,女性差距远远大于男性。2001~2003年,南京审计学院农村男性分别占总数的43%、44.2%、43.8%,农村女性3年的比重均不到总数的1/3;南京师范大学三年的比重男性分别是45.1%、46.4%、44.5%,女性分别是39.6%、36.4%、33.7%,南京师范大学的差异略小一些,但也同样明显。

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现状的原因分析

人们对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因素有诸多见解,如遗传决定论、家庭经济、文化因素影响论等。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个人成就中能用天赋说明的只有20%。该研究认为,人的“能力”或“可教育性”主要是由环境决定的,只要给予同等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能发展自己。而笔者认为,其只看到了环境的作用,而影响一个人入学机会的因素,还与个人所处的制度、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戴维·波普诺曾指出:“受教育机会是一个受到社会阶级地位强烈影响的生活机会。”本文旨在从经济层面来分析影响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异问题。戴维·波普诺的一项对大约9000名学生的经典研究发现,那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很高的人,中学毕业后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几乎是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出身的人的2.5倍。约翰·罗尔斯也认为,人们不同的机遇及生活前景是受人们出生伊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是决定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直接因素,即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这对于我国大量的低收入家庭来说表现尤为明显;另一方面,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倾向于让子女接受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多的校外辅导。当然,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下面笔者主要从微观方面城乡家庭子女教育经济投入上的差距来分析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问题。

(一)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

城乡居民在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绝对额上还体现在占生活消费的比重上(表5)。这是因为农村居民在生活消费支出以外还有大量的生产性消费支出,再加上观念上对教育的需求农村居民也远不及城市居民,使得城乡居民教育消费上的差距远远大于收入上的差距。以2000年为例,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2.79:1,而教育消费之比却是3.37:1。城市居民子女教育费用除了学校内的花费外,学校之外也有很多的花费,如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各种费用。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五大城市的调查,自己的孩子目前或曾经学过艺术技能的公众达80%以上。而这些“学艺”费用是很高的,1小时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农村居民的教育消费主要是用在学杂费与购买所需的文具上,至于一些学校外的消费一方面农村偏远闭塞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消费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

(二)城乡家庭教育投资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对城市孩子家庭扶养费的调查表明(表6),女孩的扶养费普遍高于男孩。男孩的扶养费为93865元,女孩则为94830元。其中教育费,女孩为27000元,男孩为25072元,女孩比男孩高出近2000元。教育费在扶养费中的比重,男孩为26.71%,女孩为28.47%。

反观农村,男孩的年消费额以及教育费均高于女孩。1998年,河南农村一个男孩的年消费为1238元,女孩为1188元,男孩高50元,其中,教育费比女孩多24元。农村的孩子除了学杂费外,其他的教育消费几乎为零。而城市的子女拥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是农村家庭的子女不可企及的。总之,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不管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具体的实例上,这种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

城乡高等教育投资的差异还可从笔者所做的一项调查反映出来。这次调查是针对城乡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参加课外辅导的情况来统计的。2007年10月,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46份,即时回收有效的问卷542份,回收率达99.3%。

从表7的数据来看,总体上城乡家庭子女参加课外辅导的差异很大,农村子女从未参加过的不管男女都在70%以上。相应城镇家庭子女男性从未参加过的只占41%,女性的比重更小,只有22%。城镇子女每年参加、经常参加、偶尔参加的比重都高于农村子女。再从性别角度来看,城镇男性参加辅导的比重远不如城镇女性。相反,农村女性参加辅导的比重小于农村男性。 尽管我们不能就此断定是否参加过课外辅导是能否进入高校门坎一个关键因素,但从目前我国“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来说,接受较为优质的课外辅导的确能增加进入高校的机会。从笔者考研的经历来看,获得一些优秀专家的指导能令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就考试本身来说,辅导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那么,把是否参加课外辅导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城乡之间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较大就自然而然了。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普遍心态。因此,农村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由此农村男孩的教育消费明显超过女孩也就不奇怪了。在同等的条件下,农村男孩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农村独生子女较少,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男孩往往享有教育的优先权,尤其是高等教育权,这显然直接影响到农村女孩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而城市家庭对女孩的教育投资超过男孩,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家庭主要追求孩子的消费效用,更看重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没有明显的性别偏向,甚至在养老保障方面女孩比男孩更有优势;二是女孩在生理、心理特征方面与男孩不同,女孩的生理、心理要求有更多或者说更为迫切的投资。城市女孩的教育消费高于城市男孩,相反农村女孩的教育投资却低于农村男孩,这显然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在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背景下,女孩之间的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大于男孩。

乡下孩子篇7

小红马,跑起来

公益是我一直都想做的事,我在云南做过一段时间的志愿者之后回到成都,工作之余想找一种我能做的公益。在我看来,公益得和自己的兴趣有所关联,比如做环保很了不起,但那可能不是我的兴趣。我喜欢小孩子,让我做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我比较有劲,于是,有了“小红马儿童会”。

为什么叫小红马呢?因为在最初,我们设想自己就像一辆大篷车,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为乡村的留守儿童带来欢乐和色彩,而红色是最醒目的颜色。因为参与者数量有限,现在到处跑的大篷车计划变成目前固定在位于大邑的两个村子里举行活动。

今年小红马的年度主题是“家乡文化”,所做的活动都围绕乡村文化主题的,对村子里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进行着的生活,就是活的“家乡文化”。每个月的第二周周末,是小红马固定到村子里去的日子,当然,志愿者召集需提前两周进行。

我们以“组”作为行动单位,每组有组长一名,组长替补一名,摄影和微博各一名,儿童活动协助志愿者2至5名,如果当天的活动需要家访,则会增加志愿者的人数。每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和孩子们一起做热身游戏,给出当天的主题,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绘画和讲解的方式完成,最后是文图影像资料的收集。

比如,当我们进行以“我家门前的路”为主题的活动,小红马们开车到达目的地,在当地村小集结,孩子们已经在那里等我们。然后先做热身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玩“大风吹”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当有人念到“家里有自行车的人出来”时,家中有自行车的孩子从圈里走出来抢人圈中央有限的板凳坐,然后继续:“坐过飞机的人出来”、“走路上学的人出来”

游戏结束后,我们进入“乡村小课”的部分。在“小课”上,我们对孩子们抛出一些问题:“现在,你家门口的路是什么样的?从前这条路是什么样的?你爷爷奶奶小时候门口的路是什么样的?大家上学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孩子们要么口头表述,要么通过画画来表达,当天活动结束后我会收集、整理这些文图影像资料。最初的几次活动,我将孩子们的画全部都收集了起来,一张都舍不得放弃,直到最近,我才开始强迫自己有所取舍。

徐老师,你已经34天没有来看我了

最近,我们举办了以“乡土手工艺”为主题的活动,来参加的不只是小朋友,还有他们的爷爷奶奶。这是一次给了我许多惊喜的活动,没有想大家这么有参与热情。一个一条腿残疾的老爷爷现场示范了如何将竹子变成一个簸箕的过程,这个簸箕我带回了自己家。

孩子们也会做手工,而且是随手取材。在去孩子家的家访路上,一个孩子随手扯下路边棕树的树叶,飞快地撕掉叶子的表皮,将叶子编成了一朵小花。这些孩子们习以为常的乡土手工艺是相当有创造性的东西,当天,反而是小红马们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

按照参加活动时间的长短、经验丰富的程度和年龄大小,小红马的60多名成员们被分为大马、中马和小马,最大的大马40多岁,最小的小马还是高中生。小红马们和村子里的儿童之间并没有过于紧密的关系,我们更希望自己以共同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相处,也不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但小红马总是按时出现,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因此说我们之间的关系完全疏离也不可能。孩子们有我的手机号,但他们很少主动与我联系,只有一次因事情太多将小红马的活动延后时收到一个小朋友的短信:“徐老师,你已经34天没有来看我了。”

留下文化的记忆

从前,每个村子里都有戏台,每当节日戏班子来时,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每个公共文化空间对一个村子里的人来说都很有意义,尤其是孩子。现在的乡村已经不再有戏台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子里多是老人和孩子,当这些孩子长大,他们可能不会再有曾经爸爸带我去抓鱼的记忆。留守儿童的生活中,生动的色彩越来越少,而乡村生活对他们来说,意义也越来越不重要。

一场关于农具的活动能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一个老爷爷拿着拂尘“走秀”挥洒自如是这么的可爱。但孩子们对参与性强的活动更感兴趣,比如做游戏,比如大家一起来画一幅自己村子的地图,在这些过程中,大家动用了自己的精神与身体去表达一些本来抽象的概念,很有成就感。但看电影这种纯娱乐的活动就比较没市场了,上次我们到村子里去放映《功夫熊猫》,孩子们都说,看电影看得好累。

乡下孩子篇8

摘 要: 中国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城乡教育尚不均衡。文章总结了乡村教育遇到的四个问题,即教师胜任力低、教学设备落后、家庭教育失职、生源流失严重,并针对此提出解决对策,以求乡村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公平 机会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将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并明确指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公平,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因此,解决乡村教育遇到的问题,缩小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中国乡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教师的胜任力低于教师的整体胜任力水平。

1.一些优秀教师不愿意去乡村任教。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城市相对的一个概念。虽然国际上对乡村没有统一的界定,但通常意义上来说,乡村与城市相比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与生存环境都相对落后。这在客观上导致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不理想,成为一些优秀教师不愿意去乡村任教的主要原因之一。

2.乡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信息相对闭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导致乡村教师胜任力提高速度低于城市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由于城市学校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城市教师的工资待遇也略高于乡村。这样的优势使城市教育抢先留下了更多的优秀教师。甚至城市学校会利用自身优势,挖掘乡村教育中的优秀教师。一些乡村中的优秀教师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或者生活水平,往往会选择去城市任教。

以上原因造成乡村教育教师师源不足,不少乡村学校为缓解这种状况而聘请临时代课老师,这就加剧了乡村教师胜任力与教师整体胜任力的差距。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胜任力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所以,教师胜任力低是乡村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

(二)乡村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乡村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由政府支出,政府很难保证资金的充分投入,以致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和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教育拥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参加各种比赛及各类大型活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乡村学校的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各类比赛的机会更少之又少,无法从实践中获得经验,限制孩子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乡村教育的教育成效低、教育质量差。

(三)一些乡村家庭教育失职。

一些乡村家庭对教育有一定的误解。升学考试往往择优录取,这些乡村中的孩子在与城市孩子竞争时,能胜出的只是很少数,剩下的那些孩子就成为大家眼中的“失败者”。对于“失败者”的家长来说,孩子所学的知识就成为没有用的知识,之前的学习是对金钱和时间的浪费。如果出去打工,反而能学习一门手艺养活自己。学习于他们来说是一场胜率很小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中一直表现平平,那么这场“”就没有继续进行的必要,提早退出反而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乡村地区辍学率高的原因之一。乡村中有些家长思想觉悟高,即使孩子学习不好也一直让孩子坚持的,但这只是少数,不能改变乡村整体的大环境,以致学校无法获得来自于学生家庭的广泛支持,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限制孩子的发展,也使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快速提高。

(四)生源流失严重。

中国计划生育进行到现在,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造成乡村学校学生数量急减,于是政府出台了乡村学校的合并政策,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育成本,但造成很多问题。乡村之间距离远,再加上交通不畅,孩子去学校大多是靠步行,学校合并无疑造成孩子上学的困难。所以,某些家长选择带孩子去城里上学,既可以让孩子有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又可以通过打工补贴家用。

另外,不少乡村家长认识到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开始考虑将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家长,更会觉得不能让孩子留在乡村耽误孩子,把孩子送出去的意愿更明显。某些城市学校为了抢夺生源,会为成绩好的孩子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因此,造成乡村很多优质生源外流。

乡村教师胜任力低于教师整体水平,导致乡村学生成绩提高速度低于城市,经费短缺致使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孩子接受程度低,成绩不能使家长满意。一些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失望,进一步让家长质疑乡村教育的能力。一些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更加重乡村学校生源的流失。优秀生源的流失,整体生源质量下降,无疑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拉大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质量的差距。城乡学校孩子成绩的差距,会让乡村教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降低,使乡村教师的职业偏好低于教师整体水平。

二、解决乡村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保障教师的权利,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工资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保障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参加培训等权利,但乡村教师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权利常常得不到保证。乡村教育要走出泥潭,必须提高工资待遇,保障乡村教师的基本权利,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其次,要改善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为乡村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努力为他们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和教学环境,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再次,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情意。政府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在评优评模及评定职称时倾向于农村,有利于乡村小学吸引优秀师资。最后,要改进农村教师的培训制度,将培训落到实处,提高已经在职的教师的胜任力,保证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速度,使乡村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加大对音体美等教师的招录力度。

加大对音体美教师的招录力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长期以来,一些人对音体美学科有误解,认为这些课程占用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在乡村地区这种误解更深。所以,乡村教育的校长和老师要提高觉悟,认识到音体美等学科对孩子学习成长的益处,使这些学科发挥其作用,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交流。

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建议乡村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看到学校的发展与进步,看到孩子的努力与成长,参与学校建设。学校可以考虑在家长会时为家长讲解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使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提高对乡村学校的录取率,限制择校、借读。

乡村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城里读书忍受骨肉分离或者背井离乡的痛苦,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改变命运。在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大高校对乡村生源的录取比例,使乡村孩子愿意留在乡村,并出台相关法规,限制择校、借读等问题,严禁城市学校变相抢夺生源。优秀生源走不了,愿意留,有利于带动乡村教育整体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职业偏好,从而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参考文献:

[1]余永德,主编.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梁东奇.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3]周宏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

[4]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上一篇:物品交换范文 下一篇:研究生招生条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