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功效与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14 08:22:16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1

关键词:大柴胡汤;社区慢性病

1 大柴胡汤证原文回顾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 大柴胡汤原方及方解

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切)、枳实4枚(炙)、大枣12枚(擘),上七味,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温服1升,3服/d。1方加大黄2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因病兼阳明里实,故去人参、甘草,以免其甘壅而助邪;加芍药以和营通络,缓急止痛,且可痛泄大便;加枳实、大黄破结下气,通下里实。合之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兼阳明里实之双解之剂。

3 大柴胡汤配伍分析

3.1柴胡 为君药。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二经,善于驱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主药。其次,本品辛行苦泄,又可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为舒肝解郁之要药。柴胡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疗中气不足导致的脘腹坠胀,脏器下垂等症。与黄芩配伍可治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之少阳半表半里证。柴胡和解退热,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解。黄芩清热泻火,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内解。二药一散一清,升阳达表,退热和解,以治少阳证。配伍白芍可治肝郁气滞胸胁诸痛。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白芍和营止痛,平肝缓急。二药相合,补散兼施,既疏达肝邪,又养阴滋液。

3.2黄芩 为臣药。本品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本药与君药相伍可以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且与大黄、枳实相配可使阳明之热从内、从下而解。

3.3大黄 为臣药。本品苦寒, 沉降力猛。善行, 有将军之称,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的作用。常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或温热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本方中苦寒之大黄与辛寒之枳实相伍,泻下行气并举,相得益彰。并配伍黄芩清热毒,使热毒下泄。

3.4枳实 为臣药。本品苦、辛、酸、温,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效。善于行滞降泄,长于破滞消积,凡积滞内停,气机受阻而见胸腹痞满胀痛、便秘皆可应用。本方中配伍大黄,行气消痞,内泄阳明热结。

3.5半夏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本方应用配伍大量生姜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3.6白芍 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方中配伍白芍用以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痞满。

3.7大枣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与生姜相配可以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3.8生姜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效。为呕家之圣药。本品与半夏相配善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以止呕。

4 大柴胡汤治疗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应用

脂肪肝是肝脏对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肝细胞的脂肪样变,中医将脂肪肝患者的证候特点大多归属于肝郁脾虚、湿热瘀阻的范畴,其证符合大柴胡汤的治疗范畴。陈涤平[1]等运用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B型超声波积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高脂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是社区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2]。中药在治疗高血脂方面具有疗效高、副作用低、患者耐受好、费用低等优点。钱小奇[3]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32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表明大柴胡汤具有明显的降低TC、TG和升高HDL-C的作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因幽门功能紊乱,幽门持续开放,导致胆汁和碱性肠液反流入胃,烧灼胃黏膜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炎性病变。现代研究认为其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且在社区门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泛酸范畴。中医认为胆汁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因此本病虽病在胃,但是与肝、胆关系密切。肝气郁结,胃气不降则胆气不舒,幽门功能受碍,通降升清机能紊乱,胆汁无所制约,当降不降而逆流入胃则发病[4]。郭森仁[5]经过多年临床实验得出,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是中医治疗BRG的基本治则。周劲刚[6]运用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对于胃脘部疼痛、呕吐苦水、两胁窜痛及大便秘结等主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具有抗菌、保护胃黏膜、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溃疡的愈合,对胃黏膜屏障起到了保护作用[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占消化道专科门诊患者的30%~55%,也是社区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多为上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反酸、恶心等症状,并至少持续4w以上,且胃镜检查胃黏膜多为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炎症表现。西医治疗FD常用吗丁啉、泌特、复方消化酶等药物,效果不佳。柴可夫等[8]以健脾疏肝、理气消痞、和胃降逆为治则,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8%。本方不仅能够加速胃肠运动,增加胃排空,并且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吸收功能,是治疗FD的理想方剂。

综上所述,大柴胡汤是一首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其结构合理,组方巧妙,疗效确切,对于治疗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变通,准确辨证,更大限度的发挥经方的独特治疗作用,更好的为社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涤平,陈翠萍.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22-23.

[2]王屏,柳秀英.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概述[J].中医函授通讯,1996,(4):27.

[3]钱小奇,张敏.大柴胡汤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国医论坛,2001,16(1):11-12.

[4]胡以明.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例[J].北京中医,1997,16(2):36.

[5]郭森仁.胃镜象与常见上消化道疾病辨证关系初探:附 1000例病例分析[J].北京中医, 1994,13(5):22-23.

[6]周劲刚.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2,24(7):489-490.

[7]庄海萍.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8例[J].山西中医,2001,17(5):9-10.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2

【关键词】

北柴胡根;北柴胡地上部分;解热作用;保肝作用北柴胡是我国的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收录的柴胡原植物有两种,即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其中柴胡习称为“北柴胡”。其性苦,微寒。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柴胡具有解热、保肝利胆、抗炎、镇痛、镇静、免疫增强、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1,2]。药典规定北柴胡以干燥根入药,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占植物全株大部分的地上部分被废弃,这样就造成北柴胡药用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而市场对北柴胡需求量很大。多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北柴胡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多数局限在对其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而对北柴胡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较少。为合理地开发和综合利用北柴胡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北柴胡根及其地上部分解热、保肝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物和试剂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根及地上部分采集于:黑龙江省大庆市GAP药材种植基地;样品:北柴胡根及其地上部分别水煎煮浓缩一定体积备用;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70604。

1.2 动物 wistar幼年大鼠60只,雄性,体质量(200±20)g;昆明种小白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2±2)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CL),合格证号:P00102004。

1.3 实验方法

1.3.1 解热实验(酵母致热法)取实验用大鼠60只,于实验前置于实验室(环境温度26℃,相对湿度60%)适应环境,并测定其肛温2~3次/d,以了解大鼠体温恒定与否,并使大鼠适应测定肛温操作刺激。按体质量及基础体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北柴胡根大、小剂量组;北柴胡地上部分大、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前四组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模型组予同体积蒸馏水。

大鼠于实验前8~10 h禁食,但不禁水。除空白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分别从背部皮下注射20%安琪高活性干酵母混悬液5.0 ml/kg,5 h后各组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模型组予同体积蒸馏水。并于给药后1 h、2 h、4 h、6 h测量肛温[3]。

1.3.2 保肝实验(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取实验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北柴胡根大、小剂量组;北柴胡地上部分大、小剂量组;空白对对照组;模型组。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 h后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CCl4花生油溶液,注射容量为0.1 ml/10 g。造模后16 h后摘眼球取血,常规分离血清,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AL T、AST 活性[4]。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实验结果

2.1 解热实验(酵母致热法)。

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在0 h、1 h、2 h、4 h、6 h时体温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干酵母致热法造模成功;北柴胡根7.0 g/kg剂量组,在2 h时和北柴胡地上部分在2 h、4 h时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可抑制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结果提示北柴胡根及其地上部分高剂量组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2.2 保肝实验(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

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造模成功;北柴胡根2.5 g/kg、5.0 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LT有统计学差异;北柴胡根5.0 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ST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北柴胡根有保护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而北柴胡地上部分无保护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

3 讨论

柴胡对外感,内伤所致高热均可奏效,且退热平稳,因此现在临床上常用柴胡治疗各种热症[5]。本实验采用干酵母为致热刺激因子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致热作用温和、持续时间较长、重现性好等特点。通过本实验表明:北柴胡根及其地上部分高剂量组均可抑制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提示北柴胡根及其地上部分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北柴胡在临床中用于解热作用时,其地上部分可替代其根应用。北柴胡具有舒肝解郁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其根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本实验采用经典CCl4肝损伤模型对北柴胡根及其地上部分保肝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本实验表明:北柴胡根具有保护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而北柴胡地上部分无保护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提示北柴胡根具有保肝作用,其地上部分无此作用,北柴胡在临床中用于保肝作用时,其地上部分不可替代其根应用。本研究符合当前存在的市场上对北柴胡需求量大及北柴胡药用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等问题,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临床指导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单宇冯煦,董云发.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4):5-8.

[2] 李芳,李建北,张东明.柴胡的药理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4,15(2):120-121.

[3] 徐淑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5.

[4] 石自刚,任世存,胥瑾.芪蛭胶囊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青海医学院学报,2009,29(1):33-35.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3

【关键词】 柴胡/临床应用;综述

【中国分类号】 R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25-01

柴胡,性味苦平微寒,入肝胆二经,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柴胡较为广泛,所谓柴胡有"升散"之弊,正是其升散作用特点起有效作用,关键是如何掌握好适应症和用量及配伍。由于味辛性平,能够升发疏散,枢转少阳之机,邪外出,故能解表退热。柴胡体质轻清,气味具薄,具有升发阳气,条达气机,故能疏肝解郁,疏气调经,间接益气之效,和表透达,疏通经络气血,和调津液,无汗能发,有汗能敛。升阳益胃,升散中焦湿阻,化湿而为津液,故能止带。正如《本草从新》中说,柴胡能"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心下烦热,诸疾寒热,头眩呕吐,目赤雄痞胁痛,口苦耳聋"等。关于柴胡用量、邪解热约10g、解郁升阳约3-6g,取其药性,引药入经,若用量过大,未必恰当,柴胡的配伍及临床应用,从以下几方面浅谈自己的临床体会。现综述如下:

1解表退热 柴胡所以能退热,是因为其味辛、苦平微寒,功能辛散疏解、所以由于配伍不同,所解之热以少阳经热为主,以柴胡为主的方剂举例如下:①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伤寒的主方。少阳为阳之初生,"少阳为枢"即为枢转之意、而邪在半表半里,即不能外大也难于入内,病邪稽留于少阳。临床所见的少阳证,并不都是《伤寒论》所说"伤寒一日正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那样规律而典型。外邪侵入,正邪相搏,结于协下,为寒热往来,伴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所以柴胡为主药,和解少阳,升阳达表,引邪外出,起到枢转作用;配人参扶正以托邪外出;黄芩清泄少阳半表半里之热。故《伤寒论.辩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说:"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可见用小柴胡汤后,得汗病解,并不是柴胡的发汗作用,而是由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故,所以说小柴胡汤为和解退热之剂,不能做为汗剂而论。②柴胡桂枝汤;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本证属太阳、少阳同病。方中柴胡发散少阳,桂枝开太阳,以调营卫。柴胡解肌汤:治疗少阳证兼阳明证。以葛根解肌清热走阳明之表,柴胡充分发挥疏解的作用,托邪外出。太阳之表在皮毛,阳明之表在肌腠,生石膏是清热生津,而解肌腠之热;柴、葛合用则升散透达;柴胡、生石膏相伍则疏解清热。

以上二方为治疗太阳、少阳同病和少阳、阳明同病的方剂,柴胡在此能起到清宣疏解的作用,但是没有桂枝调和营卫,外邪也难从太阳透达;没有葛根解肌,疏通外邪,柴胡也毫无用武之地;没有生石膏清气解肌,里热也难消,所以必须配伍得当才能发挥柴胡的作用。

2疏肝解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倡导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等方面,个别人出现精神、情志、气滞的变化,或寒热失调、情志抑郁,忧思过度或痰饮湿浊等,均可引起气滞郁结。舒肝解郁的作用,多由情志抑郁、郁结气滞所致。临床常见者为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柴胡能够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既能舒肝又能和脾而解郁结,常用的方剂如;逍遥散为舒肝解郁主方,其中柴胡入肝胆二经,即入气分又入血分,能行气活血,不但治肝也能和脾。所以多用于治疗肝胃郁结的患者,肝郁不舒、影响脾胃的功能,用逍遥散的目的不是疏表,而是柴胡舒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和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薄荷协助柴胡升散醒脾和胃。

3升举阳气 人体的气血、胰、阴阳相互依存,阳虚者必见气虚,气虚者必见阳虚。气虚、阳虚多为机体的气化功能不足,所以在补气时常配合升阳的药物,以促进其气化作用,使之更好的发挥补气的功能。而柴胡则具有升阳益气的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是以补气药为主,柴胡升阳为辅,常用的方剂。①补中益气汤;脾主中州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无力,大便泄泻。因为脾胃为营卫气血化生之源,因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则气血生化无源,脾气不升则清阳下陷。由于柴胡具有升发阳气的作用,与升麻同伍可以升益阳气。协助人参、白术、生黄芪、甘草升阳补中益气,但用量宜少。②升阳益胃汤:本方具有升滕阳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称为升阳益胃汤,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上输,所以用生黄芪、白术、人参、茯苓等益气健脾;柴胡升益阳气,增强益气之功。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容易停湿,故以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防风、羌活升发胃阳而除湿。柴胡在此不但能升阳,且能除湿,以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综上所述,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其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体质轻清,气味具薄,具有升发之性,能引肝经清气上升。可以看出柴胡一药在临床上的用途是很广泛。只要掌握好它的药性、配伍、剂量和适应症,使用得当不难奏效。柴胡有升散之弊,如果变弊为利,必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伤寒论语释》 主编 李克绍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4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4

关键词:大柴胡汤;临床应用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具有和解少阳,泻下热结的作用。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 大枣、大黄组成。后世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亦取得不错的疗效,现将近年来大柴胡汤在临床各科疾病中取得的疗效进行总结。

1.消化系统

1.1胆囊炎、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曾玲莉(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消炎利胆、解痉止痛、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另予中药大柴胡汤加味,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较之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因而更具临床应用价值。钟芳芬(2)采用大柴胡汤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胆囊炎35例,发现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姜笃信(3)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组)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胆道感染,同时与中西药组、西医组(对照组)的治疗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胡小明、董小牛(4)将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给予105例重度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灌肠或口服,证明本组患者均临床治愈。王晓春(5)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石症 97 例,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60 例,好转 31 例,无效 6 例,治愈率为 61.86%,总有效率为 93.81%。其中疗效最佳的为泥沙样结石。许依春、杨玉龙(6)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石症患者100 例,结果总有效率 94%。

1.2胰腺炎:周俊娣、付成华(7)将 68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4 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方经胃管注入进行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5%的红糖水经胃管注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4.2%)优于对照组(73.5%)(P

1.3胃炎:王树强(9)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1例,结果临床治愈37 例,显效 38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92.6%。罗洪亮(10)将100例纳入观察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大柴胡汤加减内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4肝炎:王福忠(11)将36例淤胆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护肝退黄对症、支持或加用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茵陈大柴胡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黄疸消退方面均优予对照组。从而证明中西结合治疗淤胆性肝炎较单纯使用西医西药治疗效果好。杨正华(12)根据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加用中药与否将36例重型乙肝病人分成4组:一般治疗组、加用抗病毒组、加用中药组、加中药和抗病毒组,加中药组主要予大柴胡汤加减,通过死亡率的比较,说明抗病毒与中药的应用在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1.5菌痢:宋国平(13)采用加味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与单纯使用西药的对照组相比,对照组42例,治愈33例,好转5例,无效4例,治愈率78.6%,有效率为90.5%;治疗组42例,治愈40例,好转2例,治愈率95.2%,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1.6消化性溃疡:刘丰晓(14)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治疗80例,痊愈62例,好转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胃镜疗效,痊愈58例,好转13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88.75%。黄建国、王敏等(1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38例,在穿孔吸收期的治疗时,加用复方大柴胡汤胃管注入,3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31例在5 d内,7例患者在一周后恢复流质饮食,无中转手术病例,无腹腔残余脓肿等其他并发症出现。

2.呼吸系统:陈云山(16)应用大柴胡汤治疗外感发热12 例,12例发热病人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7%。张焕军(17)用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治疗组予大柴胡汤加减,对照组用小儿感冒冲剂,补液、抗炎、止咳化痰等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62 例,显效率79.48%,有效14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7.43%;对照组显效44 例,显效率52.38%,有效34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 92.85%。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杨宗强(18)用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86例,总有效率为 95%。杨国军(19)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54例,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对照组58例。两组在应用左氧氟沙星静滴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痰热清静滴,同时加服大柴胡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单纯左氧氟沙星为佳。此外,田飞(20)用大柴胡汤合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数例,亦取得良好的疗效。

3.其他:

3.1 高血压:苏德易等(21)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3 例,病史均在3 ~ 5 年,男18 例,女5 例; 年龄43 ~50 岁10 例,51 ~ 55 岁8 例,56 ~ 60 岁5 例;高血压一期16 例,二期7 例。治疗以大柴胡汤加钩藤、石决明、磁石等为主,7 天为 1 疗程,连服2 疗程。结果显示经过治疗,病人头痛、头晕、胸闷 等 症 状 消 失,血 压 降 为16. 0 ~ 17. 2/10. 6 ~12. 0kPa,2 周内未服用降压药而血压稳定者为治愈者16例;病人自觉症状消失,血压降至18. 4 ~20. 0/12. 0 ~12. 6kPa 者为显效者7 例;2 周内未服降压药血压稳定者5 例,而 1 周后血压变化又配合中药和降压药者2 例;服药 1 个疗程血压降低者15例,服药2个疗程血压降低者8 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1. 3%。李宗强等(22)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人50例,疗效满意。临床随机筛选高血压病人 50 例,辨证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方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3.2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胡梅芳(23)随机选取80例门诊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对照组主要予饮食及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15%,对照组有效率 27.1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3脂肪肝:陈涤平(25)报道,运用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40 例,痊愈26 例,显效 7 例,有效5 例,总有效率达95%,报道中认为柴胡可降低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并有抗肝损伤作用;垂盆草、虎杖、黄芩、老鹳草均具有保肝降酶作用,而山楂、熟大黄则具有消脂减肥功效。结果亦证明,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确具有显著的降低转氨酶、消减血脂、促进肝细胞恢复等功效。

3.3恶性肿瘤:王克穷(26)运用大柴胡汤治疗上腹部恶性肿瘤,认为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有“心下急”,“心中痞硬”和“按之心下满痛”上述症状、体征者可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且从临床上看,上述三条腹症可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大便秘结等症并见;黄煌教授(27)认为,只要患者体质比较壮实,营养状况良好,肌肉坚紧,胁腹部满痛,按之充实、有压痛感或不适感,舌苔黄白且比较干燥,有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病史者,即可使用本方;结合临床,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有上述症状、体征者更用之无疑。孟凡力等(28)通过43例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确认大柴胡汤有可明显改善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3.4腹部术后:许志萍(29)选取60例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莫利,对照组3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以大柴胡汤为主方的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排气时间69.5±8.5(h),对照组治疗后平均排气时间93.4±9.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冬梅、郸胜(30)将60例妇科术后腹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大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西药组予开塞露治疗。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因此认为大柴胡汤加味口服在腹部术后促排气方面收效较好,值得推广。

3.5牙痛:刘兵、王见(31)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胃火牙痛,邪在少阳兼有阳明热结,效果明显。症见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更甚,伴口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3.6座疮:刘永隆(32)采用大柴胡汤治疗痤疮,选取门诊治疗的痤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37岁,男32例,女68例;痤疮分度根据轻重采用4级分类法,研究对象排除Ⅳ度痤疮患者,100例痤疮患者中Ⅰ度25例、Ⅱ度52例、Ⅲ度23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痤疮分度方面经计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大柴胡汤主方加减, 对照组予口服米诺环素胶囊,50mg/次,2次/d,共治疗3个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祖国医学认为大柴胡汤的主要功能是和解少阳,通里泄热,方中柴胡解少阳之郁滞,黄芩清解胸腹之热,大黄通里泄热,枳实破结下气,半夏降逆,芍药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共奏和解、通里、泄热、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33)大柴胡汤具有利胆、护胃、抗肝病、改善糖、脂代谢等作用。随着近年来大柴胡汤等经方不断被运用到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疗效,尤其对一些疑难重症的治疗在辨证准确前提下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更增强了我们运用经方研究经方的信心。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我们能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验证经方的疗效,使祖国医学这块瑰宝在我们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玲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12,7(21):1174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5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其临床应用广泛,国内外学者对该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该方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1,2]。小柴胡汤主剂组成[3]: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和大枣;功用:和解少阳,舒肝合胃;主治少阳病。我们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3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胰腺癌,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0~72岁;经剖腹探查未能切除仅作内引流术11例,因远处转移手术治疗19例,均经CA199、CT或病理证实。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心、肺、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有可测量的影像学观察标准,术后患者均在2~3周内开始化疗。

1.2 治疗方法

1.2.1 小柴胡汤加减:胰腺癌患者胰管梗阻,胰管内压力增高,其升清降浊失司,水湿运化失常而诱发胰腺肿大,其病理机制、处方用药等方面与中医的柴胡汤证有相同之处。小柴胡汤升清降浊,和其表里,以转枢机正合胰腺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胰腺癌以上腹疼痛、黄疸、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症候特点,痰块内阻,气血不通则腹痛,胆总管受压,胆汁不能正常疏泄,外溢肌肤则黄疸,所以急则治其标,通胰利胆止痛对症施治,若大便不下或大便不爽灰白当加大黄,止痛可加玄胡、佛手、白芍等。

1.2.2 化疗方案:GP方案 (盐酸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天和第8天;顺氯氨铂30 mg/m2,第1~3天),3周为一周期。

1.2.3 对症支持治疗:有阻塞性黄疸者必要时可作胆道内引流术。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88年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抗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所有已知病变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PR(部分缓解):所有已知病变垂直径总面积减少50%,并持续4周以上;SD(稳定):肿瘤面积减少不到50%或增大;PD(病情进展):横切面积增加>25%或出现1个或1个以上新病灶。临床受益反应(CBR)按CBR标准,显效:疼痛程度减轻≥50%并持续4周以上,止痛药用量减少≥50%并持续4周以上,体力状况改善≥20%并持续4周以上,体重增加≥7%;有效:至少符合一项且其他稳定;稳定:全部稳定;无效:其中一项无效。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0~IV度)标准进行评估。

2 结果

每例患者有服用中药的同时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CT检查以评估疗效。在化疗期间有呕吐时停服中药,能进饮食即开始服中药。30例患者共化疗117个周期,平均每例患者化疗3.9个周期。30例中CR 0例,PR 16例,SD 9例,PD 5例,总有效率为53%;生存时间<6个月5例,6~12个月21例,2年4例,中位生存期1年。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80%(24/30)。

不良反应主要为剂量限制性骨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达73.3%(22/30),其中Ⅲ~Ⅳ度占6.7%(2/30),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为56.7%(17/30),其中Ⅲ度仅为2个周期;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0%(15/30),其中Ⅲ~Ⅳ度占16.7%(5/30)。因同时应用止吐药物,故严重恶心呕吐者少。8例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出现肾功能轻度损害,以尿素氮升高为主。全组无化疗相关性死亡者。

3 讨论

胰腺癌反复日久,尤其是胰头癌,黄疸色深而暗,且胰腺癌无一例不与肝胆有关,肝与胆相表里,胰腺无相表里之脏,胰液和胆汁的共同出口“壶腹”的开合责之于肝主疏泄的功能,故清胰和肝是治其根本,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以转枢机正合其机制。抗癌之品可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绞股兰、蛇六谷等。

胰腺癌患者在术后或化疗后,其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正气虚衰,免疫力低下,故扶正固本之法的应用非常重要,常能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固本以补气养血为主,用少量人参扶正祛邪恰到好处,亦可选质地较好的红参或西洋参。由于系癌肿为患,软坚消积之法也当配合应用,以祛除有形之邪。消积即消散积聚癌肿,其药物繁多,如甲珠、鳖甲、三棱、水蛭、土鳖等,可斟酌选用1~2味。

现代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含有柴胡苷、柴胡皂苷、挥发油、黄芩素、甘草甜索、人参苷、人参素和人参副素等各种有效成分,增加IL1、IL2、肿瘤坏死因子和NK细胞的产生,具有抗癌作用[4,5]。实验表明,小柴胡汤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董为人[6]报道了小柴胡汤水溶性成分对11种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肝胆系癌细胞株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柴胡汤抑制细胞周期G0/G1,对具有产生AFP功能的肝癌细胞株KIM1的损伤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FP的分泌。胡淑全[7]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胰腺癌取得良好疗效。GP方案是目前胰腺癌常用的标准化疗方案。罗锋等[8]报道用吉他西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总有效率为20%。束永前等[9]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总有效率为32%。

小柴胡汤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使癌体逐渐消散,临床服药1周后即见黄疸开始减退,这种治疗为不能作内引流手术的晚期胰腺癌者提供了一条生机。对胰头癌作过内引流手术者,其病因病机属气滞血淤型,治则理气化淤消肿散结,严格遵循辩证论治规律,以补泻兼施着手。本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总有效率为53%,其中部分缓解16例,经CT、B超复查病灶缩小,存活1年以上,中位生存期1年。

【参考文献】

[1] 王莉珍.小柴胡汤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4):192193.

[2] 张秀娟,黄滨南,曲中原.小柴胡汤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6):382383.

[3] 王春华,张爱丽.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现状[J].中成药,1997,19(2):4749.

[4] 程书全.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荟萃·大内科,1989,4(6):257.

[5] 山铺昌由,张风兰.小柴胡汤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作用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5):79.

[6] 董为人. 小柴胡汤——肝癌防治免疫调节剂[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2):115.

[7] 胡淑全.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胰腺癌的体会[J].四川中医,2007,25(7):4445.

[8] 罗锋,魏于全,赵素荣,等.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3):276277.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6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大柴胡汤加减方

[中图分类号]R25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093-03

急性胰腺炎为胰酶消化胰腺自身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较高的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我科近年对收治的3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并与同期单纯接受常规治疗的3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平时健康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急性发作的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疼痛。伴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②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上限值3倍);③Balthazar CT评分值≥1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排除胰腺癌、消化道脏器穿孔、机械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阑尾穿孔、肾绞痛、异位妊娠破裂。

1.5方法

1.5.1药物大柴胡汤加减方:柴胡12 g、黄芩12 g、白芍12g大黄30 g、枳实15 g、厚朴15 g、芒硝9 g、金钱草20 g、蒲公英20 g、连翘15 g、丹参12 g、牡丹皮12 g,每剂2袋,每袋200 mI,由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提供。5%红糖水,每剂2袋,每袋200 ml,由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提供。

1.5.2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方经胃管注入,注药后暂停胃肠减压2 h,早晚各I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给予5%的红糖水。胃管注入,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较,除药物编号与实验组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

1.6评价指标

1.6.1临床评价治愈:7 d后临床症状消失。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正常,胰腺彩超示胰腺正常;好转:7 d后症状基本缓解,血尿淀粉酶、白细胞呈下降趋势,胰腺彩超示病变未进一步恶化:无效:7 d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变,病性呈加重趋势,甚至死亡,或中转手术冶疗。

1.6.2两组治疗前后Baltha7a r CT评分用Balthazar CT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腺病变程度变化,依胰腺BalthuzCT评分标准判定。

1.6.3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用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腺炎病情变化,依胰腺APACHEⅡ评分标准判定。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问分析比较用X(sup)2(/sup)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实验组痊愈11例(324%),好转21例(61.8%),无效2例(5.8%),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治愈10例(29.4%),好转15例(44.1%),无效9例(26.5%),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Balthazar CT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Balthazar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

2.3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小,实验组减小更明显(P

3讨论

急性胰腺炎一直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尤为凶险,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差。其常见病因是胆道结石、胆系感染、暴饮暴--食、高脂血症等。各种消化酶、坏死组织、肿瘤坏死因子(y,(TNF-a)、白细胞介素一6(IL-6)等炎性介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上表现为腹胀、腹痛等。

治疗上,西医主张充分液体灌注,改善微循环,抑制胰酶的外分泌及抑制胰酶的活性,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及器官功能支持等。但在预防和治疗肠道功能障碍方面,目前尚无公认疗效确切的方法。近年来,尽管有大量抑制炎症因子合成及释放的药物,如抗TNF-α抗体、IL-ι受体拮抗剂、PAF拮抗剂等,此类药物虽然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临床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中医学中,虽无急性胰腺炎这一病名,但“脾心痛、膈痛、肝胃不和、胃脘痛、结胸痛、厥心痛”等病症的描述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急性胰腺炎辨证多属郁肝气滞、脾失健运、湿热内蕴、腹实便结。属少阳、阳明合病,法当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已经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可。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中由生大黄、枳实、黄芩、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8味中药组成。在大柴胡汤基础上去大枣、生姜,加丹参、牡丹皮,以增强药物活血化瘀的作用;加芒硝、厚朴。以增强中药泻下的功用;加蒲公英、金钱草、连翘增强药物清热解毒的功效。大柴胡汤加减方中各中药相互配伍,以共奏疏肝理气、通腹泻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实验研究表明。大黄中的鞣酸有抑制胰酶分泌的作用,并且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均具有抑制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可以保护胃肠道。伍敬柱临床研究表明大柴胡汤能够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压力,恢复肠道功能。大黄中的大黄素、番泻苷等可以促进肠排空运动,促进毒物的排泄,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菌群移位。陈德昌等研究认为,大黄能提高脓毒症患者胃肠黏膜的血流量,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排泄肠内细菌和毒素,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TNF-ct、IL-6等炎性介质实现的。临床研究表明,大黄与丹参能显著降低血液、腹水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IL-6、白细胞介索-8(IL-8)、TNF-α的含量,从而阻断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所引发的MODS。王凤荣等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尚具有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还有研究表明,大柴胡汤能降低括约肌张力、促进胆汁的排泄,针对胰腺炎的诱因进行治疗。故大柴胡汤加减方可以针对急性胰腺炎的多个环节进行治疗。

本临床研究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vs73.5%,P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7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包装: 各自精彩

之所以想起写一写小柴胡颗粒,是因为我对小柴胡功效的一知半解,直到最近才得到纠正。话说,有一次感冒发热,我和学中医的朋友聊起,因为是晚上睡觉时着凉,属于风寒感冒,这种情况我一般是冲两包小柴胡颗粒来热热地喝下,出一身汗,像某冲剂广告说的那样:胃暖暖的,很舒服……STOP!中医友人迅速叫停了处于发热感冒、头昏脑涨状态的我的浮想联翩:你真的懂得小柴胡吗?

彼时我愤愤不平地掏出随身携带(因为处于感冒期间,所以随身带着药)的白云山牌小柴胡颗粒,包装上药名的字体古香古色,颇有传统意韵。包装袋上的图案是隐约可见的药典古籍记载。这设计倒也颇费心思,难怪我喜欢。我对中医友人说,小柴胡颗粒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板蓝根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这不是常识吗?

谁知中医友人不以为然地告诉我,严格来说,我低估了小柴胡。它除了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也治疗,是比较全能的。

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霎时对小柴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朋友还说,小柴胡组方源自《伤寒论》,其实国内生产的,早已经是“变了味儿”的小柴胡,而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反而是坚持小柴胡依照祖方研制做得最好的国家。我们现在服用的小柴胡,已经不是当初的小柴胡。

句句欷。恰好有朋友去香港,带来一盒中国台湾京都念慈庵药厂生产的小柴胡汤,我爱不释手,遂拿来与本土版小柴胡颗粒PK一番。

首先,从药名上而言,中国内地版统称为“小柴胡颗粒”,中国台湾版则名为“小柴胡汤”,显然后者更贴近“原著”,即《伤寒论》之小柴胡汤。

其次,中国内地版与中国台湾版的都以袋分装,但包装袋上的信息不尽相同。中国内地版的包装袋上,信息比较简洁,有药名、成分(只有成分名,没有标明每味药的剂量)、功能主治(字数倒是不少)、用法用量(只有一般成人标准)以及其他国家规定需要标明的信息;而中国台湾版的包装袋上则写得密密麻麻的,不但标明了成分剂量、用法用量,也分为成人版和儿童版,这些信息还有中英文两种版本同时标注在包装袋上。不过,中国台湾版的包装袋上并未标注功能主治等信息。

看来更多细节的不同,依然要等翻开药品说明书才能揭晓。

成分:略有差别

详细对比两个版本的药品说明书,发现有些细节的确有趣。

中国内地版的小柴胡颗粒,在药品说明书中依然只介绍了成分,没有介绍剂量,成分包括:

柴胡、黄苓、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

而中国台湾版的小柴胡汤,则详细标明每一味药的剂量:

柴胡8克;黄苓:3克;人参3克;炙甘草3克;法半夏5克;生姜3克;大枣2克。

从两地小柴胡的成分表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尽相同的。中国内地版用了党参,而中国台湾版用的是人参;中国内地版的半夏写着姜制,而中国台湾版却写着法半夏;中国台湾版的甘草写着炙甘草;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内地版的辅料是蔗糖,而中国台湾版中根本就没有!

这是为什么?中医友人为我逐条分析:

党参与人参

张仲景老先生写《伤寒论》时,小柴胡汤是用人参的。但在中国内地,近些年来,人参价格走高,且来源越来越稀缺(说白了,还不是人们急功近利,到处乱挖野生人参,破坏了人参的生长平衡种下的恶果吗),为了降低成本,于是药厂在制作时,将人参换成了功效跟人参接近,却比人参便宜许多、生产量也高得多的党参。

N种半夏

我百度了一下,半夏有N种: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没办法,赶紧求助中医友人。

原来,半夏就是生半夏,因为本身有毒性,所以平时用得少,多数情况下需要炮制。

何谓炮制?炮制的定义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制药技术,古称“炮炙”。简而言之,就是将生药材加工制成中药饮片。而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等,都是炮制之后的半夏。

它们有何不同呢?首先是炮制方法不同。

法半夏:半夏+白矾+甘草+石灰等。

姜半夏:半夏+白矾+生姜。

清半夏:半夏+白矾。

因为炮制方法不同,所以功效也略有不同:法半夏偏于燥湿健脾;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长于止呕。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内地版用了姜半夏,而中国台湾版用了法半夏,是否说明两地小柴胡的功效也有区别?

甘草炙不炙

甘草与炙甘草的区别,道理跟半夏与其他半夏差不多,也是炮制的问题。甘草就是生甘草,而炙甘草是用蜜炮制的,比较补。中国台湾版用了炙甘草,是否说明这个版本的小柴胡汤主要突出一个“养”字?

蔗糖的加与不加

为什么中国内地的小柴胡均加蔗糖,而中国台湾的没有?其实这就是一个是否尊重组方的问题。原版的小柴胡汤中是没有蔗糖的,因为它是中药方剂,自然苦涩。也许是因为中国内地的百姓比较在意服药时的口感,药厂在生产时常常要加入增甜剂来改善药物的口感。因此,当小柴胡汤制成浓缩的小柴胡颗粒时,里面还带上了蔗糖。所以,可以看到药品说明书上写着:味甜。要知道,味甜不是小柴胡本身带有的,而是人工加上的。相对而言,中国台湾制药更加坚持尊重组方,宁可味苦,不好喝,也不添加蔗糖以及其他增甜剂。因此在其药品说明书上,见不到“蔗糖”二字。

功效:理念不同

功效的说明,中国内地版是一如既往的简洁: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拜托!不是专业人士的话,谁知道“少阳证”是什么东西?当然后面有介绍这个证的表现,勉强还是知道大概了。对了,它可以止呕,这就难怪中国内地版的小柴胡颗粒采用的是姜半夏了――姜半夏擅长止呕。

那么,中国台湾版的小柴胡汤,是怎么介绍功效的呢?

在药品说明书的开头,有一段说明: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风邪病毒入侵人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风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 简括而言,可按病症分为以下四个感冒分期:

感冒初期

症状包括喷嚏、鼻塞、鼻流清涕、咽喉痕痒、鼻咽不适、身体发冷、轻度恶寒或恶风。这个阶段有时称为“伤风”,症状一般较为轻微。

感冒中期

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头痛,全身关节或肌肉疼痛;轻度咳嗽、开始有白痰,上呼吸道炎症出现。

感冒中或后期

严重咳嗽、痰多带黄、气喘。

感冒复原期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口苦、疲劳等症状。

小柴胡汤能加强肠胃及肝脏机能,改善体质,对感冒后期出现的食欲不振、恶心、口苦等症状最为有效。柴胡能消炎解毒,和解退热,疏通胸口苦闷;黄苓清热祛湿,利胆保肝;法半夏可调理胃气以止恶心呕吐,增进食欲;人参、大枣、炙甘草能帮助消化,纾解胸口之塞满感。

因此,小柴胡汤是在感冒复原期服用,用于进补和改善体质之药,这时候,虽然感冒开始“撤退”,身体却比较弱,仍然处于复原阶段,需要进行补养。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台湾版的小柴胡汤用了比较补的炙甘草而非甘草。它与中国内地版的小柴胡颗粒在制药理念上就有不同。中国内地版的小柴胡颗粒,只是被定义为外感用药,感冒发热可以服用,却并未定义用在什么时间,更没有赋予“补药”这样的概念。

用法: 贴心胜出

在用法用量介绍上,中国内地的小柴胡颗粒,无论是包装还是药品说明书,都寥寥数字就介绍完了: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多么言简意赅,多么惜字如金!

可是,这应该是成年人的用法用量吧?那么,小孩子呢?能用吗,怎样用,用多少?这些问题,谁来解决?儿科医生常常将小柴胡颗粒推荐给感冒发热的小孩的父母,因为它安全、温和而且味甜。难道不写上跟孩子有关的那些用法用量,就是为了让父母们去“谨遵医嘱”?

那么,来看看中国台湾的小柴胡汤怎么说的吧!

成人(15岁以上):

每日服用量9克。每日2次,每次1包(4.5克)。将颗粒倒入口中,以温开水送服或溶解于温开水中服用。饭前服用,效果更佳。

小童:

依年龄递减之,每日2次。8至15岁,每次2/3包;5至7岁,每次1/2包;2至4岁,每次1/3包。或遵医嘱。

很显然,中国台湾版的小柴胡汤写得详尽多了,不但照顾了成人与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用量,还很细心地告诉服用者何时服用效果会更好。用法说明上,除了开水送服,还有“懒人用法”:将颗粒倒入口中,喝水服下。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8

【摘要】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1 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治疗6周后评定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并行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且中药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表明,FD合并抑郁、焦虑症占32.3%~47.8%[1]。精神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诱发或加重该病,影响患者预后。3年来采取疏肝理气法,用柴胡疏肝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FD患者71 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 例FD患者均为2006年10月—2009年5月门诊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 例,男16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38±7) 岁,治疗组36 例,男18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35±6) 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标准: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和没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经内镜检查未发现肿瘤、溃疡及糜烂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超声波及X线检查未发现心、肝、肾、胆、胰及肠道等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癫痫、精神病。入组患者中医分型均为肝郁气滞型(入选标准采用1987年芝加哥国际性专题工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1.2 用药方法

中药组:柴胡疏肝汤(由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组成),每天1剂,1煎2次服用,临床随症加减。对照组:黛力新2片,早晨服用,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按症状轻重记分,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症状评分:0分无症状;1分为偶可出现(轻度);2分为经常出现(中度);3分为持续存在(重度)。考核FD主要是症状中的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根据症状积分变化综合评定疗效,症状积分降低>75%为显效,积分降低>50%为有效,积分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FD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之一,约占胃肠门诊的20%~40%。FD不是单纯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而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由社会心理决定,而非胃肠道的病理生理机制所决定[3]。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4],约有54.2%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脑肠轴功能的异常,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胃肠道症状发生,提示通过在不同的层面调整脑肠轴功能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黛力新是三氟塞吨和美利曲新的合剂,可提高脑内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具有抗抑郁焦虑的作用。

FD属于中医学“郁症”,其病位在胃,不仅和脾胃功能直接相关,与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肝失疏泄,木郁不达,直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采用《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FD。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和营柔肝;枳壳行气消痞;川芎、香附活血行气。诸药合用,使肝疏泄条达,脾升胃降功能得复,进而能够恢复胃动力,消除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纳呆、早饱等症。柴胡、枳壳有增强胃肠排空功能,白芍有调节消化道平滑肌功能,可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胃排空。

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汤和黛力新均能有效治疗FD,且柴胡疏肝汤更能显著改善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控制伴发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而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而无明显不良反应,显示了中医药治疗FD的强大优势,但巩固长期疗效、防止复发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的人生格言范文 下一篇:深呼吸羽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