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贷款范文

时间:2023-11-25 04:05:50

再就业贷款

再就业贷款篇1

【关键词】小额贷款 创业 再就业

一、小额担保贷款在创业和再就业中的意义

(一)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人民获得生活来源的基本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首先,随着我国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我国人才的总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先失业,造成了人才的闲置和浪费。其次,随着城市化改革步伐的迈进和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是维护社会安静团结,缩短城乡差距的关键。再次,随着企业的创新改革,大批的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此外,每年就业人数的增长特别快,总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复杂,就业压力还很大。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就是以创业促进就业的一种形势,在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小额担保贷款在创业和再就业中的意义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家能安排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因此更多的人要靠自己实现创业和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就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实施的一项促进创业和再就业措施。首先,小额担保贷款解决的下岗工人、毕业大学生等人自行创业的启动资金问题,促进了其创业的成功几率。其次,小额担保贷款反应了我国政府对创业和再就业的积极支持态度,利用金融支持,缓解就业压力,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再次,小额担保贷款是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是我国金融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和再就业现状

小额担保在创业和再就业中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这一措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局势,但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国的金融行业应用于创业和再就业方面的担保贷款金额有限,面对大量的失业人群,这部分资金就像是杯水车薪,很难实现其最大的运用价值。其次,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主要为城市的失业人员,包括高校毕业生、失地人员等,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一些人群在面临创业和再就业时机遇的不公平性。再次,小额担保贷款的深化程度不够。如续贷程序的不完善,致使刚起步的创业项目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又如政策规定大多数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机会只有一次,而创业和再就业人员本身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有可能造成因资金制约而影响创业发展的后果。第四,小额担保贷款的筹资渠道单一,主要来自政府财政,因此导致了贷款总量有限,无法满足实际贷款的需求。同时贷款额度较低,无法满足创业人员的资金需求。第五,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程序过于复杂、牵扯部门多、申请难度大,同时小额担保的政策还存在变化较快等特点。一方面由于刚失业人员、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无法提供合适的担保,使他们的创业热情受挫,不利于小额担保资金对创业和再就业促进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多变的政策,复杂的办理过程等往往要浪费申请人和办理人员大量时间,不利于这部分资金的高效运作。此外,资金的过于分散也不利于资金的高效运作。总之,小额担保贷款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改革。

三、更好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措施

(一)加大政策宣传

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失业人群的创业和再就业。随着金融产品的丰富和科技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宣传至关重要,小额担保贷款也是如此。第一,宣传促进了失业人员对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认识,使这一惠民政策深入人心。第二,小额担保贷款的宣传使需求人员对其办理的条件、程序等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提高了该项工作的完成效率。第三,宣传增强了贷款人员依规、依章办事的意思,避免了不良信贷风险的发生。

(二)确保贷款资金的高效利用

一方面把眼光放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第一,对于失业人员的扶植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实施,确保好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二,促进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扶植,拓宽就业渠道,为广大失业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一些劳动密集的小型企业,给予一定金融支持,就能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扩大就业岗位,使更多的人有了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应结合社会发展,建立完善的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制度,进一步拓宽金融业务,使之能更好地为创业和再就业服务。如小额担保贷款的续贷制定的建立和完善。

(三)拓宽筹资渠道

要解决小额贷款的局限性就要解决好贷款资金的筹措,过分依赖于政府财政的筹资形式很难突破资本金的制约达到更好的发展层次。一方面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多方面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担保基金管理办法,积极地应对贷款额度不够、贷款难等现象,确保创业和就业支持突破资金制约,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联合各级工会、妇联组织等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的风险降到最低。此外,还可借鉴一些国外形势,将小额担保贷款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依靠社区平台促进创业、再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和实现。

四、结语

在小额担保贷款方面,我们的经验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于目前小额贷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总之,尽可能地将支持创业和再就业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更多的人提供创业支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刑贞乐.浅谈如何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和再就业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7(02):81-83.

[2]何定高.关于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0(22):33-33.

[3]殷星,张赛南.小额贷款帮妇女创业[J].乡镇论坛,2013(05):18-18.

再就业贷款篇2

关键词:小额贷款担保服务;资金保障;全民创业;促进就业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安图县强化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服务工作,自2006年以来累计为2587名各类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发放贷款总金额达到6200万元,带动8800多名各类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服务工作在质和量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财政部门大力配合,人社部门积极主动争取担保基金,为开展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安图县在解决各类人员再就业问题方面,把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针对企业改制并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契机,召开一系列再就业工作会,把面向从事各种经营并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作为解决各类人员就业再就业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并由主管就业工作的副县长挂帅,财政局社保科给予全力配合,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同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与财政部门协调,争取担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为迅速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自2006年以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突破6200多万元,受益人员达2580多人,这在全省都是罕见的,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全民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工作

为使全县各类人员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能有充分的了解,安图县通过印制宣传册、发放宣传单、张贴公告,电视媒体播放专题片、利用“网站”宣传、在全县开展“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宣传周”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增加政策透明度,激发各类人员通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来实现创业的愿望。

三、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确保创业成功率

对申请贷款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全面提高申贷人员自主创业的能力。自2005年以来,累计举办SIYB创业培训班180期,参训人员达3220人次,有3150人完成《创业计划书》,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大大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同时,积极探索各部门间的合作,分别与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县残联、县司法局、县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51期创业培训班,学员达1260多人,对今后开展“全民创业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成立“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中心”

在积极争取县政府和县财政部门大力支持,按照省、州工作要求,由县编委下文,成为了“安图县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中心”,隶属于安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法人单位”,股级建制,编制4人,法人代表由富有多年金融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担保贷款服务中心的成立,进一步规范了贷款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建立规章制度,使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结合安图县实际,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在受理每一笔贷款时,严格按照《吉林省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程序进行,保证了担保贷款工作有序进行,使有限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人员实现创业和再就业。根据申贷人员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申请,适当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人员,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适当扩大了贷款规模,由原先人均2万元左右,提高到人均5万元。加大对妇女创业的扶持力度,将贷款额度提高到8万元;同时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反担保门槛。

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环节多,程序繁琐易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担保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通过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虚心向州及兄弟县市学习,认真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对小额担保工作的流程,办理手续和清贷程度等进行细化和补充,使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步入了良性运行轨道。加强对到期贷款的回收工作,贷款回收率达100%。

六、迎难而上,全面超额完成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在工作中,集中人力,加快创业培训,贷前调查,材料审核,银行发放等工作,将贷款及时发放到申贷人员的手里,解决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燃眉之急。目前,所有到担保中心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都得到了贷款扶持,发放贷款率达100%。

由于银行方面系统升级,工作人员调整,放贷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严重影响了小额担保贷款的正常发放工作。为此及时与县人民银行、县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单位协调,先后招开3次“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联席会议”,理顺了关系,规范了程序,使放贷工作迅速步入正常轨道。

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在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政策的限制,许多确实需要小额贷款扶持的人员,很难找到担保人为其提供反担保,最终不得不放弃小额贷款的申请而无缘享受这一扶持政策。还有部分单位的领导,由于对反担保人的责任存在误解,拒绝员工在《在职证明》和《代偿保证书》上签字和盖章,影响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这种情况,由主管就业工作的副县长牵头,及时召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召开动员会,广泛动员和鼓励政府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校教师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为有项目的人员提供反担保,并指派专人上门做反担保人所在单位领导的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按规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资金与发放贷款是按照1:3-5的比例发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银行部门的各种原因,发放比例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使发放贷款总额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数量。由于总额度缩小,使贷款扶持范围相应减小。针对这一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通过增加担保基金等途径得加以解决。同时积极与银行部门斡旋,协调落实好发放比例问题,将担保资金与放款比例放大到1:5.5,使更多的人员得到贷款扶持。

再就业贷款篇3

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枣庄市政府多次组织人民银行、社会劳动保障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该市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政策和具体事宜,并制定出台了《实施细则》,保证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建立部门联动的审核机制,准确掌握贷款人的基本情况、信用状况以及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方便。

设立贷款担保中心,落实小额担保贷款配套政策。市财政拨出600万元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担保基金,设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金融机构贷款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具体办法,会同财政、劳动、税务、工商等部门建立了小额贷款发放定期调度制度,积极协调督促各家商业银行向其上级行申请授权,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贷款办理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减化手续,将业务贴近广大下岗失业人员。一是针对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无法取得有效担保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符合有关条件的申请人取消了反担保要求。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的人员,取得市级以上劳模称号或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下岗失业人员,所在社区能够提供本人无不良信用记录证明的申请人,都能够免除反担保手续。二是灵活采用担保和信用两种贷款方式,保证贷款一般控制在1万元以内,小额信用贷款一般控制在2000元以内。三是实行限时办结,为小额担保贷款设立“绿色通道”。对符合贷款条件、手续完备的贷款项目,从申请到审核发放要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下岗失业人员办理房产抵押反担保手续,房管部门要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金融部门则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便捷服务。如滕州市农村信用联社开辟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绿色窗口”,每周一、三、五集中办贷,二、四、六下基层服务。山亭区农村信用联社对下岗职工贷款优先调查、优先计划、优先发放、优惠利率、优化方式,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打破创业资金瓶颈,搭建下岗职工再就业融资平台。如农业银行枣庄分行把个人创业贷款列入各分支机构的经营计划,拿出专门的信贷资金,专项管理,敞口供应,随到随办。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枣庄办事处与市妇联联合推出 “巾帼创业项目贷款推介绿卡”,重点支持信誉好、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妇女,从事商品零售、个体运输、产品加工、社区服务和畜牧养殖等贷款项目。至6月末,全市累计有900余名下岗失业妇女领取了“创业绿卡”,从农金部门贷款2000多万元,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

再就业贷款篇4

一、西双版纳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面临的困难

2012年1~10月,全州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逾30亿元,月均信贷资金投放量达3亿元;累计新增贷款7.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贷款增量,为农村信用社完成今年发放1.55亿元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但是,2012年1~10月西双版纳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只完成63.57%,还未完成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7户、金额4639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进度明显落后于去年同期、也落后于省内其他州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进度明显放缓是当前西双版纳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担保机构变更用时长影响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根据云南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今年原设在地方财政部门的政府担保公司划转到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并成立“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由于我州担保机构变更用时长,新设立的“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直到7月中旬才开始运作,导致上半年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脱节、进展缓慢。

二是推荐报送材料质量不高影响贷款审批效率。各承办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推荐材料未认真审核把关;承贷金融机构收到的推荐材料中必备资料不全,造成材料反复传送,审核材料时间长,降低了贷款审批效率。2012年1~10月农村信用社共收到劳动就业部门推荐的贷款申请材料2284户,其中申请贷款资料不全、不符合贷款条件等因素被退回的有430户,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有1854户,推荐户数合格率为81.2%。

三是贴息资金划拨不及时影响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的积极性。我州省级财政贴息资金年初就下拨到财政部门,但是各县市财政未及时划拨到农村信用社,例如,景洪市财政局直到10月29日才把2季度“贷免扶补”贷款贴息资金156万元划拨到农村信用社,贴息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信用社放贷的积极性。

四是工作启动时间较晚影响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进度。由于今年我州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启动时间较晚,今年1季度农村信用社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笔、上半年发放205笔,上半年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3季度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4季度来完成,加大了工作压力、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制约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进度。

二、进一步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措施、建议

当前,西双版纳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面临着相关部门对申请贷款材料审核把关不严,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贷免扶补”创业贷款违约率高,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共同研究加以解决,并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创业信贷投放

人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货币信贷政策,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政策,继续保持支农再贷款资金支持力度,全力满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资金需求;全面落实各项金融扶持政策,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发展,积极争取信贷资金规模,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信贷总量,加大对创业促进就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改进信贷调控管理方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民生领域

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增贷款调控管理,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力度和投向;加强对涉及民生信贷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工作,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求农村信用社以盘活存量贷款为主、增量贷款为辅,月度、季度、年度累计发放贷款总量约7%资金用于支持创业再就业,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全力满足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需求,确保提前完成年度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目标任务。

(三)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严格审核把关申请材料

建议地方政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审核借款人资格、贷款用途、材料齐全等内容,确保所推荐申请贷款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按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进度要求及时向承贷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督促地方财政要及时审核、按时拨付贴息资金。

(四)加强贷后管理服务工作,防止信贷资金挪作他用和防范信贷风险

建议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对创业者的创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进程中实际困难;加强贷后跟踪检查工作,确保贴息贷款资金发挥应有用的扶持作用。截至2012年10月末,全州“贷免扶补”类贷款违约524户,违约金额874万元,违约率达10.42%,建议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创业贷款违约率高问题,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帮助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担保公司真正承担起贷款担保的法律责任、履行担保承诺,切实解决金融机构经营负担。

(五)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质量

建议从明年起,明确季度、年度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数和清收不良贷款数目标任务;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通报制度,定期向相关部门通报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审核、发放和不良贷款清收进展情况,以及担保基金、贴息资金拨付到位情况,督促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共同完成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任务。建议人民银行支持服务创业再就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奖励内容。

(六)建议关注农村信用社资金问题,引入其他承贷金融机构

再就业贷款篇5

一、贷款适用范围。凡本县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持有《失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城镇各类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失地农民和在本县创业的农村劳动者,都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

二、贷款额度。个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根据其实际招用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数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贷款期限。小额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利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信用良好,经营项目效益明显的,贷款到期后经担保机构审核同意,可办理展期手续,展期时间不得超过1年。个人首次利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且按期还款的,可再申请贷款一次,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

四、贴息范围。对持有《优惠证》人员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及再次贷款不贴息。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贴息50%(中央和本县财政各承担25%),展期及再次贷款不贴息。微利项目贴息标准按武银〔〕23号文件执行。

五、反担保范围。县内财政供养人员,经济效益好的电力、电信等企业正式职工,医生、律师以及垂直管理单位职工等有稳定收入群体纳入个人信用担保范围。个人银行定期存款单、企业法人以及固定资产经评估符合反担保要求的,可提供反担保。

六、建立协调和承办工作机制。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办落实,成立县政府分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人行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由县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财政、人行及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等单位专人组成的联合会审组,联合会审组受理借款人申请。

七、明确部门职责。县劳动保障部门协调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制定小额担保贷款审批程序,推动工作开展,成立“郧西县创业指导中心”,具体承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象的身份审核,参与经办金融机构对贷款人的项目审查,以及小额担保贷款有关事项的协调沟通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制定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规定范围和比例核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担保基金保持在100万元以上。人行负责督促和引导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各项政策,密切关注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动态,定期通报经办金融机构的工作进展情况。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按照国家和省、市小额担保贷款的有关规定,制定贷款规程,按照担保基金3—5倍的数额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不得擅自增加贷款审批条件,要从有利于借款人出发,在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前提下,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八、规范贷款办理程序。借款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持相关手续向本人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人所在社区或村委会对借款人的情况进行调查,签署意见后,于每月15日前将初审合格的借款人申请表报送劳动就业部门。劳动就业部门于每月20日(节假日顺延),会同财政部门、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对借款人申请项目进行审查,签署联合会审意见。凡联合会审通过的,担保机构应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担保函。经办金融机构自收到贷款担保函之日起,于7个工作日办理贷款。引入竞争机制。由县人行牵头,会同财政、劳动部门通过招标或协商指定的形式,确定2家以上经办金融机构同时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借款人可自行选择经办金融机构。

九、加强创业指导。创业指导中心要向社会广泛征集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项目,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定期向社会创业项目。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对创业人员在准备创业和开展创业期间,提供创业指导、培训、咨询服务;在创业人员经营过程中,组织专家开展跟踪服务,帮助创业人员规范运作,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各社区及村委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信用村,协助经办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对创业人员的经营状况开展跟踪,督促借款人按期还款。

再就业贷款篇6

政府一系列的简政放权改革已经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但融资难却是许多农民工创办企业和扩大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农民工创业贷款贵贷款难,贵在什么地方?难在哪里?本文基于四川、安徽和宁夏三省7县市百名创业农民工的深度访谈,分析了他们的融资困境。

融资贵

门槛高,费用高

受访的农民创业者普遍反映银行要求企业的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才发放贷款,针对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被缩减,利率也提高了。

一些银行机构对小企业贷款普遍执行基准利率上浮政策,部分银行还增加了较多贷款附加条件,收取顾问费、咨询费、“扣存放贷”等。此外抵押物保险费、担保费支出等也进一步加大了融资成本。据反映,抵押贷款的利息率通常在九厘多,担保贷款的利息率至少是一分。但如果抵押物不符合银行要求,就要额外再付10%的担保费。

“我通过担保公司,用自己的房产向银行抵押贷款20万,除了要支付1分多利息,还要支付2万担保费,再加上银行利息差8000多块钱,银行利息差你必须在款到后先交到银行。”

信贷市场的不规范是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重要原因。信贷市场中寻租环节多,利益链条长且关系复杂,企业只能通过形形 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转贷或收取介绍费、手续费等才能获得银行贷款,大大增加了融资成本。

“有些东西就是明明知道不合理,但是提意见提再多也没有用,解决不了。如银行按贷款额的1%~2%收取财务顾问费,这个潜规则大家都知道,差不多是为了内部小金库,私分的。企业还得在银行开个基本账户,要你保证这个账户上始终有两万块存款。要是低于两万了,他就开始找你收费了,这也是霸王条款。”

由于融资难,许多企业被迫转向民间“高利贷”。民间融资相比较于银行贷款更容易获得,办理程序也更简单,但是利率更高。如某农民工创业者从民间融资二千万,但利率是银行的两倍;民间融资年利率高达18%~24%,也有的高达40%~50%的。有位经营超市的农民工称借入的民间资金利率甚至达到月息10%。

铺路费高

除了银行“制度化的贷款费用”高,为了获得银行贷款而与相关人员处人情、拉关系所花费的费用也相当高,农民工创业者将之形象地称为“铺路费”。也有少数创业者付出了相当的费用、精力时间后仍不能得到贷款,感到十分气愤和无奈。

“我曾在县政府工作过,退休后被聘过来当总经理,因为我跟老领导关系不错,所以一般贷款都是我来跑。我昨天还在跑贷款呢。这贷款的利息比较高,将近八厘。拿群众的钱是一分钱,这个拿八厘钱还需要铺路钱。铺路钱你懂吗?除了这八厘还要铺路钱。如果你不这样的话,你贷不到手啊,我们得先花铺路钱。这个花销相当大的,基本上花一分多。所以我说贷款难,门槛高就是这个意思。”

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融资,无论是利率还是各种费用,当融资成本高到企业难以承受时,结果便是放弃经营。种种潜规则导致融资费用过高过难,除了导致企业倒闭,还可能导致因逆向选择形成金融系统的坏账风险。

“贷款这方面实话讲不好听,不按规矩出牌。你给我办事我不叫你吃亏,但是俺有个底线。你弄100万,拿到手还不到80万,我还得还本还利息,这太不公平了,在我印象中太坏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贷了就成心不还贷的人才能挣钱,只有成心想贷了不还的人才会去铺路。”

由于这类贷款的金额较大,一笔坏账的损失便相当于数百个小额贷款的损失,所以造成的破坏必然更大。

期限不灵活

由于农民工创业者在信贷市场上处于弱势地方,没有任何谈判地位,只得接受银行的种种规定,而且这些规定还会不时变动,给企业带来种种额外的融资成本。如无论你的用款期是多久,只有一年期贷款可选。很多经营小商店的农民工创业者,仅春节期间因进货量大用得上贷款,借来的资金要闲置大半年。既不能用款时再借,也不能提前还贷。有位农民经营西瓜种植和销售,他只需要几个月的贷款,但是银行只提供一年期贷款“我想提前还钱,人家不接收,说‘你们还不到一年呢’,又不让半年半年的借,那些手续相当严格。”

贷款期限被固定为一年不能动,但利息的结算却可能随银行的需要而变动,有位创业者反映,他的银行贷款利息原来是一季一结,现在变成一月一结。“由于我的开户经理他那个部门完不成任务,利息收不下来,他就一月一结。一月一结不等于没有借嘛。一个月我们就要还债,怎么弄啊。一年期的两百万,一个月利息得一万五六。”

融资难

环节多、手续繁杂、耗时长

融资难表现在融资环节多、耗时长、条件苛刻、手续繁杂等方面。有位创业者准备贷款养免,申请贷款已一年半了才刚进入贷款程序。首先是找县财政局担保中心担保,然后得找两个教师给担保中心作反担保。手续非常繁琐,要提供身份证、结婚证、夫妻双方户口本、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动物防疫合格证、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担保教师本人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户口本、工资本、承诺书等。

“金融部门应该看诚信,好借好还是吧,对企业跟踪服务,跟踪审计,看企业效益怎么样。一律都是乡镇担保、县财政局担保、国家公务员担保,要拿公务员的工资本、身份证、户口本。层层担保,多次担保,他介绍给他,他介绍给他,哎呀搞的太乱了,手续繁杂的很,复杂的很。三百万贷款,我起码得跑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提前跑。这还是我有关系的,有一个企业他跑了一年的时间才搞了八十万。”

缺乏抵押物

大额银行贷款几乎都需要企业提供不动产抵押。从事农业经营的企业者多是租赁农民的土地,不能抵押贷款。

“我原在上海搞建筑,现在回来搞设施农业,累计已投资一千多万,仅土地流转租金每年要预付200万。我们没有土地使用证,都是租赁的,现在就制约了这一点。”

制造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到工业园区购买土地,获得土地使用证后再到银行抵押贷款。但因一些地方的工业园区属于违规占地,无法取得土地使用证。

“县工业园区扩展后招商引资,我通过竞拍买了二十几亩地,每亩地7.5万,预交了三分之一,但还没拿到地,要等市政府先把大的办起来,才能允许咱们办小的,他先给我们划地,让我们先建,建的过程中再继续办。剩下三分之二可能最近要交,资金有点短缺,我们不能把流动资金拿来买成固定土地。建厂计划投资1080万,资金缺口约500万,只能等土地证、房产证拿到手以后,带评估团去评估,按照评估价钱的70%抵押,土地和房产能值500万。”

有的创业者反映政策规定建筑面积要达到30%才能办土地证,但因资金短缺,建不起房,仍然贷不了款。

“在工业园区新买了15亩地,花了120万。目前还是个小土山,推平后才能建厂房。政策要求这15亩地建筑面积要达到30%,才可以办土地证,有了土地证才能去贷款。想贷款建厂房,但贷款又需要土地证,为拿到土地证又需要先建房,陷入僵局。”

户籍限制

小额贷款在一些地方被政府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但多数地方的文件规定小额贷款的对象以列举的方式局限于下岗失业、复转军人和高校毕业生,并不包括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更谈不上外出农民工。申请小额贷款需要提供身份证、创业培训合格证、营业执照(或民政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执照)、贷款申请书等。申请程序则是先向户籍所在社区提出贷款申请。社区调查其信用,签署推荐意见并盖公章后送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中心调查后向银行推荐,在满足反担保情况下由担保公司担保,经办银行审批放货。这些规定既将农民工排除在外,也将在户籍所在社区之外创业的农民工创业者排除在小额担保贷款之外。即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绝大多数也难以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

“小额贷款贷了10万,贷这个款哭了多少鼻子,多少晚没睡觉。因为我结婚后户口到了外地,娘家这边现在说我不是这儿的人,不给贷这个款,担保中心不给担保,说户口和创业地点不一样,不给贷,两边都靠不上。为这个事,我给市长写了信,那时比较困难。亲戚都帮了忙,弟弟突然脑干出血,又救弟弟,弟弟好了,嫂子又骨癌,因为缺钱,幼儿园停工了20几天,那段时间特别沮丧。老爸就把养老积蓄都拿出来了,妹妹拿了5万。最后没办法,就写信了。因幼儿园是公益性的,不给办营业执照,但贷款需要营业执照,又不能贷。而且贷10万得拉5万的存款。我到现在都拉不来,没有钱,真的没有钱。这其实是个潜规则。是银行的一个任务。贷款只有1年,到期了重新再弄。贷款之前要参加创业培训。妇女贷款我也申请了,就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推来推去的。政策不过听听的,算了。有社会关系才贷得到。”

找不到公务员担保

小额贷款的额度小,担保人仅限于职业稳定,月工资收入较高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有的地方仅限于公务员),担保人还需要提交保证人单位出具的身份证明,并与借款人一同到担保机构作保证人签名。

“我开店后,想申请3万块钱小贷,但有一个要求不好去实现,就是它上面有一个框框――必须要两个担保人,还必须都是公务员。公务员我去哪里找啊?最后终于找着了一个公务员,但人家要他的工作证复印件,还要房产证什么的。我一听要这些东西,我就退出了。你说让我张口再去借别人的工作证、房产证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都难免有个闪失的时候,可能会影响他的好多东西,他肯定有所顾虑,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我也从来不愿意去张这个嘴。但是呢,我觉得我们要是去创业的话,还是真的需要……”

小额贷款需要政府或担保中心的担保,不少银行要求有公职人员或体制内有工资收入者提供担保,担保手续十分复杂,需要依托既有的人情关系,而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被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人取得了。

“创业最难的是资金,打一次货就得三十万,连身上的零花钱都得扔进去。它这个货不一定今天回来,明天就卖掉了。贷五万块款要找两个担保人,我当时只找到一个担保人,找不到,找亲戚,朋友,同学,政府公务员的亲戚很少,几乎没有。”

“我贷过一次三万块钱,而且是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托了很多关系才贷到的。农村房子没有房产证的,分给你的土地就是国家给了一张白纸条,银行贷款要房产证没有,什么都没有,农村贷不上款。我一个朋友,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在我旁边开了一个药店,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贷了十几万,今年又贷款开了另一个药店。因为他父亲是国家职工,担保就贷到了。”

银行不认农民专业合作社

国家号召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农信社给个人贷但不给合作社贷,认为合作社属于松散组织。

“虽然农发办有项目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贴息,但没地方贴息,因为农信社不给农民合作社贷款,给法人贷的款,又不承认是合作社贷款,个人贷款又不能代表合作社。”

不仅银行不认合作社,民间融资也不认同合作社作为贷款的主体地位。

“合作社注册资金是九十万,入股一百万,我入了五十万,成员是103名。资金筹措全在我头上,借钱打条子的时候,打上合作社谁认啊。合作社成立的时候他入的那点股每年利润分红就兑现掉了。说是入股,实际上是借钱给我,就算以后倒了我也得把这个钱还给他他。要是不把这个说好,他是不会入的。”

部门分割项目申报制下的贴息贷款

项目申报制下的贴息贷款

对于普遍存在的融资难,地方政府和各部门都在积极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其中最普遍的是贴息担保贷款。这类项目较多,访谈中提及的部门包括科技部门(如星火计划)、财政部门(农业发展项目)、农业部门(如沼气项目)、环保部门(如生态养殖)、商业部门(农超对接)、林业部门(西部造林)等。如某养殖厂建沼气项目的贴息贷款,尽管也需要房产作抵押,但政府贴息后的利率只有5厘多。再如某修配厂通过交通局贷了30万贴息贷款,这些贴息贷款不用抵押,还清贷款时部门支付利息。

一般是各部门为配合推动某项目(通常为示范项目)的实施,被选中参与项目的企业会得到部门的担保,并可享受财政贴息。由于大多数项目定位于示范,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入选。“各个部门每年都有项目,他们也要选人,选点,选企业。他们要看你干的差不多,才扶你一把,要不然他还不扶你。”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少数企业从多个渠道得到扶持,如某面条加工厂,财政局给了65万贴息贷款,扶贫办给了24万贴息贷款,通过政府担保中心获得60万担保贴息贷款,有的甚至觉得扶持政策过度了。

“从全局看,其实也不需要再好的扶持政策了,再好就躺着不用干了。政策太好可能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大家看政策好,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到最后供大于求时反而是个陷阱,往深了看就是这样。老是支持政策,建厂密度越大,生产量越大,质量越好,质量好了两个死了,规模大了三个死了,实际上总的消化量就这么大。政府不要阻碍,让企业自然发展,让市场自然淘汰。”

在扶持一些和政府官员关系紧密企业的同时,也总使那些不能得到扶持的企业经营困难而倒闭,在这种情形下,财政补贴所导致的就业净效应很可能是负面的。相比较而言,对于产品价格的无差异补贴对企业的冲击可能要小于直接的财政补贴。

“其实国家制订的这些政策,有的企业享受不到,都是和领导关系好的拿去了,他们拿去后,再建设个空壳,这些空壳真不能给农民带来利益,越大越不给国家创造价值。我们周边几个大企业,都在亏本。都是一些刚刚下海做生意,就是胆大。实际上没文化的占大多数,碰到一个好时机,稍微有点想法才有今天,你让他们再做大,建设不了。”

面向特定群体的贴息贷款

另一类是面向特定群体的,如妇女、青年、贫困人口、下岗失业人员或大学生,分别由妇联、共青团、扶贫办、就业局等组织。有位创业者先是从YBC项目(青年创业基金)获贷三万,后来参加IYB(劳动部分创业培训)经劳动局担保贷过十万。贷款时银行直接把先利息扣除,还款时政府再把利息给补上。

这类项目通常贷款额度较小,但也只有少数创业典型能得到。先要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拿到政府授信的贷款证,再拿贷款证去银行贷款,可享受一点贴息。“这个名额不多,一个镇就一个”。有位女性创业者反映前年评了创业之星奖后,“妇联跟我说几个大户必须贷款,就申请了8万贴息贷款,今年到期后又申请了20万贴息贷款。”

面向特定群体的贷款有身份资格限制,但也并非完全不能通融,下面的两个案例均是流转农民土地经营,同时反雇失地农民,但一个就受到限制,另一个则积极活动,改变了规则。

“我们规模大,被列为全市农民工创业再就业模范点,我们每年给农民工的底薪就有五十多万,给农民工付一百二十万左右的工资,这算不算给农民工创收了?但到现在我连就业局的一分钱也没享受到。我来申请好几次了,就说我不够条件,因为我是农民嘛。你的身份是农民就不够,像下岗的干这个事,他就能享受,我们是单纯的农民就不合条件了?我们是单纯的农民,但实实在在在带动就业,在创业,我们就享受不了这么点政策待遇。政府应该再出个政策补助下,或者利息方面加大一些补贴。我们背了这么重的担子,我们得到了什么,我实在是理解不了。下岗职工还享受着补贴,我们农民创业难不难,还把我们拒之门外,我都不知道政策是怎么定的。”

同样是流转土地经营农业,下面的创业者就可以修改规则以满足相关优惠条件的要求。他流转了一个乡的土地并雇用了几百名失地农民,成立了农民工工会,成功地被认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有一个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资金贷款,在我手上又把它改掉了,我不符合下岗职工这条,农民工怎么成了下岗职工。后来我就把这个抬头修改成劳动密集型。这是政策性的,我们贷了200万。有两个部门同时认定,一个是劳动部,一个是财政部,实地考察,交资料,认定,然后推荐到银行去。”

结论与建议

在信贷资金趋紧时,银行优先满足规模较大企业,使小微企业的信贷总量受到挤压,利率也因此更高。再加上银行向贷款者收取的资产评估费、财务顾问费、担保费等费用,以及只提供一年期贷款,先存后贷,每月还息等策略,使企业的信贷成本大大增加。

由于融资环节增多、条件苛刻、手续繁杂,一些地方企业不得不支付“辅路费”,导致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成本相差无已;甚至出现“贷款后就不准备归还的才去铺路”,埋下金融隐患。

银行贷款过度依赖抵押担保,但是农民工创业者往往缺乏抵押物,也难以找到公务员为他们担保。对外出创业的农民工来说,户籍限制便将他们排斥在正规信贷之外。各部门的贴息担保贷款多为示范项目,只能惠及少数规模较大的创业者。面向特定群体的贴息担保贷款一般是小额的,也只能覆盖少数人。由于部门分割和操作上的弹性,少数企业获得多个部门金融担保支持,加重了苦乐不均。

要切实解决农民工创业中的资金困难,应大力发展普惠性的定向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坚持普惠、免抵押、小额、低息,小额信贷的坏账风险能得到较好控制。在很多案例中,经营失败的农民工通过外出务工还债,再重新开始创业。小额信用担保贷款金额不高,即使经营失败,外出务工几年,也有能力还贷。

应加快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放宽准入,适度放松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允许小银行坏账的容忍度;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完善担保补贴制度和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同时,进一步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独立核算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制度,提高监管机构对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不良资产比率的容忍度。要发挥成功创业者农民工的作用,在分配信贷资金时充分利用这些成功创业者的眼光,提高创业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本文受到世界银行项目“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271,70603031)、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的资助。

再就业贷款篇7

一、人民银行再贷款的发展历程及作用评价

我国再贷款的起源与发展是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的。1979—1983年期间,当时的人民银行肩负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实行“分级管理、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核定专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分行的存贷差来实现对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控制,因此,这期间对存贷差计划的控制可以看作是我国再贷款工具运用的萌芽阶段。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原借差计划的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对各专业银行核定了借款基数,由此奠定了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调控基础货币的基础。在此后的十年间(1984—1993),再贷款成为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最重要的渠道,占基础货币供应总量的70%—90%.在这一阶段中,再贷款主要由人民银行各分支行根据总行的计划对当地商业银行发放。199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改革信贷资金与规模的分配体制,收回人民银行分行供应和调剂再贷款规模的权利,再贷款供应渠道发生重大变化,分支行再贷款管理的主要任务成为发放短期资金用于解决商业银行头寸不足。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指令性计划,标志着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转变,再贷款开始成为真正的间接调控工具。再贷款不仅继续发挥投放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作用,而且开始承担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

有人指出,再贷款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动性。但是应该指出,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任何一种单一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宏观调控,而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配合和协调。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进行宏观调控的实践,结合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环境,可以肯定,再贷款是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一项有效的间接调控手段,在调节基础货币总量,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金融体制改革和维护国家信誉方面发挥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调节货币供应量。1984年—1993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贷款始终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再贷款的投放对于弥补重点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部门间资金余缺,对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调剂头寸不足。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适时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灵活调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能力。

3.稳定经济金融秩序。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少数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引发支付危机,中央银行及时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对出现危机的中小金融机构发放紧急贷款,缓解了支付压力,控制了支付危机,迅速有力地稳定了金融局面。对关闭、撤销清算的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用于个人债务兑付,化解了地方金融风险,确保了一方平安。

4.支持金融体制改革。为配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适时向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信用社发放再贷款,确保转轨时期的顺利过渡。

二、新时期再贷款管理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再贷款管理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在实施货币政策逐步实现间接调控的背景下,再贷款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职能增多。从最初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发展到调整信贷结构、化解金融风险等作用,再贷款的职能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二是对象扩展。1998年前,分支行再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随着职能的转变,再贷款的投放对象逐步扩大到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三是风险加大。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再贷款虽然是信用放款,但还款属于必须完成的强制性计划。自人民银行开始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后,再贷款被用于撤销机构的债务兑付,受撤销机构资产质量极其恶劣,清收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再贷款难以按期收回,甚至出现损失;四是管理细化。目前仅人民银行分支行所操作的再贷款种类就达到了六大类十几个小类,六大类的具体划分为:用于解决商业银行头寸不足的短期再贷款;用于支持农户生产的支农再贷款;用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支付困难的紧急贷款;用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地方政府专项借款;其他再贷款。为了确保再贷款的用途和投向,目前人总行规定的再贷款都是专款专用,各类再贷款之间严禁串用,不同种类的再贷款的发放期限、投向、办理手段等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如《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管理办法》、《短期再贷款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五是操作层次多。在当前再贷款的管理模式下,从总行、大区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中心支行、县支行各个层次的人民银行都担负了再贷款的宏观管理职能和微观操作职能;如总行直接负责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而支农再贷款则由中央银行的最小单位县支行直接对农村信用社办理发放和收回手续。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也面临着剧烈的冲击和崭新的机遇。2002年11月,人总行召开了全国再贷款工作会议,副行长吴晓灵讲话指出:如何用活、用好再贷款工具,是各级人民银行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笔者认为,要提高再贷款管理水平,必须审时度势,全面认识人民银行分支行的再贷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金融开放对再贷款管理的挑战。2001年12月11日,在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后,中国正式加入WTO,它宣告了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开始。值得关注的是,1995年达成的关于GATS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协议以及1997年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对金融服务开放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这些都将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表现有三,第一,外资金融机构将拥有使用再贷款的权利。WTO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五条基本准则之一的国民待遇原则中,要求成员国允许设在其境内的其他成员国的金融机构获取正常业务活动中可能得到的官方基金和再融资便利,例如允许外国银行从其所在国中央银行获得再贷款或进行票据再贴现。而我国现行的各类再贷款管理,尚没有适应于外资银行的再贷款种类或办法。第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泄漏。由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际金融市场,它的资金需求并不完全依靠中央银行,当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实行基础货币的吞吐时,无法将货币政策的意图传导到位,相反,外资金融机构还可以逆向操作,弱化甚至改变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意图。第三,有问题外资银行使用再贷款的问题。我国于1999年12月颁布执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办法》对有问题金融机构使用中央银行提供的再贷款的条件、程序、期限、用途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对最后贷款人政策一个比较全面的成文规定,但仍与国际上对有问题机构救助的原则有很大差距,如贷款申请人仅为城乡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过于宽泛,抵押无法真正落实等。那么,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中央银行能否向外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1995年,美国曾就是否向一个在纽约经营的日本银行陷入流动危机提供援助引发争论,这个问题我国同样无法回避。加入WTO后货币政策所受到的冲击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再贷款管理产生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降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减弱,货币政策对外的依赖性增强,作为货币政策组成要素的再贷款工具,它的使用和效应必然受到外在因素影响。

挑战之二: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相分离后对再贷款管理的挑战。继证监会和保监会成立后,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成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从一个主体内相互联系紧密的两个部门演变为独立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协调,势必会对这两项职能的实施产生一定的,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监管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持,同时正确的货币政策则是维护金融业安全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但是,不当的金融监管将会干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过于严厉的金融监管会导致再贷款的紧缩效应。如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为了加大对中小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主动拓宽基础货币渠道,对中小金融机构增加了再贷款,但这部分机构也正是金融风险集中、支付状况不理想的金融重点监管对象,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中小金融机构不免产生“惜贷”、“拒贷”、信贷集中等非理性的消极行为,再贷款不能发放到位,效果大打折扣,货币政策的传导受阻。而过于宽松的金融监管则会使再贷款的运作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两项职能相分离的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存款保险体系,而且具备运用国家财力、政府资金、商业银行援助等综合化险的能力,而我国尚未进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质性阶段,中央银行责无旁贷地扮演了风险最终承担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一旦发生金融风险,中央银行作为贷款人需要对借款机构的整体状况进行谨慎的评估与判断,这与化解危机的时间性要求恰好是相矛盾的,如果缺乏充分和准确的信息,再贷款的发放将无法执行、合理的操作程序,此外,有机构提供的抵押品通常不充足或不真实,再贷款的偿还难以保障,再贷款的风险系数将成倍增长,再贷款被动性的发放还将强行破坏货币政策的传导,严重干扰货币政策实施。

挑战之三:货币政策工具职能变化对再贷款管理的挑战。首先是再贷款本身的职能发生了变化。1993年至1997年间,再贷款是我国调控货币量最灵活的手段,但1997年后,作为基础货币主要支持对象的商业银行资金需求不大,再贷款作为基础货币主渠道的作用已经退居次位,调整货币信贷结构和履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作用上升为再贷款的主要职能。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的转变,使得再贷款不再是计划体制阶段下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的调控手段,新的职能对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不同于以往时期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主动、灵活使用再贷款有效支持的快速健康增长、如何处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确保中央银行资产安全的关系,这些都成为再贷款管理中的新课题。其次是再贷款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问题。一种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另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运用所产生的作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内部协调和工具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将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如果一种工具在实行货币扩张的同时,另一种工具却在收缩货币,无疑将造成货币政策的无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仍将实行以数量型为主的间接调控,再贷款作为主要的数量型间接调控手段,做好与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信贷指导等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意义重大。

三、强化分支行再贷款管理的现实操作建议

1.全面认识新时期再贷款的作用与地位。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要在传统工具扬弃的基础上,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操作经验,选择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政策工具。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效果看,再贷款都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全面认识新形势下的再贷款工具,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顺应经济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再贷款的功能,促进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要澄清对再贷款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不能把再贷款等同于政策性借款、扶贫贷款和财政贷款,尤其要增强再贷款的风险意识,通过优先选择抵押或质押贷款方式、建立再贷款发放的量化考核体系等方式提高再贷款的安全系数,实现中央银行资产安全性、资产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2.完善再贷款管理的政策体系建设。我国现行的再贷款管理的总领性文件是1993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管理办法》,随着再贷款业务的发展变化,以往的办法规定已无法适应或涵盖当前再贷款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尽快按照WTO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全面清理、修改、废止、完善现有的再贷款管理规章制度,即要有全面的整体性的制度办法,也要有分类的管理规定;既要有再贷款的管理办法,也要考虑与再贷款业务相关的配套政策,如银行危机处理体系、银行信用和资产评估体系、存款保险法律体系等;既要有明确的指导原则,也要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再贷款管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

3.建立健全多方协调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一般要经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才能作用于实体经济,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受制于金融监管对象的状况。特别是在当前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刚刚分离的特殊时期,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探索。建立专门的协调机制和协调机构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建立四方定期磋商机制,协调解决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中存在的矛盾,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同时再贷款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之间也要注意协调与配合,提高再贷款的使用效率,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的整体效用。

再就业贷款篇8

关键词:信贷政策;小额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4-0064-02

一、欠发达地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杭锦后旗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起步较晚,于2004年11月份由一家基层农村信用社开办。按照四部委下发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的操作程序,地方政府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就业局出具借款名单,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地方政府注入119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承办行按照《管理办法》承办。截至2008年3季度末,杭锦后旗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10万元,获得贷款570人次,占申请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4236人的13.46%,占持《再就业优惠证》6620人的8.61%。从2004年小额贷款发放至今,贷款到期收回率达98%以上,主要支持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餐饮服务,小额农副产品收购等资金需要,累计创造再就业岗位914个,为促进下岗人员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制约欠发达地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的因素

(一)担保基金有限,不能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旺盛需求

按规定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需要地方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给予担保,但目前到位的担保基金只有119万元,虽然按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贷款的总额度必须控制在担保基金数额5倍以内,最大限额可投放到595万元,但经办信用社出于降低信贷风险考虑,只能按3倍左右发放,将余额控制在350万元左右,这种状况使许多想得到资金支持的下岗人员望而却步被拒之门外。

(二)反担保作为申请贷款的必备条件抬高了贷款准入门槛

目前实施的主要反担保方式是对于申请2万元贷款的要求由2名公务员对贷款进行反担保,就连条管部门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也不可作担保,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多是收入低微、生活较困难的阶层,很难寻求到符合规定的人来提供反担保,许多申贷人在各种手续都办好后却在最后关头因找不到担保人而不得不放弃了贷款,反担保已成为制约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瓶颈”。

(三)贷款手续繁锁、环节多,降低了贷款办理效率和贷款使用效率

按规定,每办理一笔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需经过借款人自愿申请、就业服务机构资格审查和项目评估、担保机构承诺担保、担保人开具工资收入证明及签订保证责任承诺书、经办银行审批放贷等多个部门和环节,手续极其繁琐,有许多人耗时费力经过了很多环节却没有走到最后关口,而另有一部分人最终获得了贷款却错过了最佳经营时机。

(四)贷款发放过于集中,操作中易出现问题

杭锦后旗从2004年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以来从指定金融机构按正规程序发放的贷款只有2004年11月和2007年9月两批,集中审批集中发放的方式一方面加大了各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审核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不利于申贷人员按需随时贷款,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有财政贴息且可发放的信贷资金有额度限制,有些不急需资金的人抱着“先下手为强”的想法先占住贷款,而部分真正急需资金又符合贷款条件的人被拒之门外。

(五)经办银行积极性不高

一是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成本较大,而且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工作相对繁重。二是目前采用的贴息方法是贷款产生的利息先由贷户按季结息,在贷款到期后贷户再持还款凭证到有关部门“报销”利息,经办银行在日常利息的回收上难度较大。

(六)贷款额度过小

按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一般掌握在两万元左右,经办银行发放的贷款额度基本上都是2万元,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各种费用的增加,2万元的数额对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少,许多贷户认为费尽周折才能贷到的款项额度太小,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尽管《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要求提高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但欠发达地区经办此项业务的金融部门迫于资金和风险等压力,只能按原有的额度进行办理。

三、发展对策

(一)加大地方财政对担保基金的投入力度

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的担保基金,是做好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工作的基础。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担保基金的投入力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再就业基金的长效机制,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的担保基金不足问题,为充分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对小额担保贷款需求担供必备的保证。

(二)完善反担保规定,降低贷款门槛

一是对于家境确实贫困,无法提供反担保,但诚实守信、项目合格的创业者免除反担保。二是扩大反担保的范围,贷款人除提供有固定收入的机关工作人员做担保人外,还可以将房产及其它物品进行质押和抵押,有关评估、公证部门应减免各种收费,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反担保的困难。

(三)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效率

应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协调力度,成立小额贷款领导小组并且合署办公,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环节,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信贷环境,使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贷款开展经营活动。

(四)改进贷款操作方法,避免发放过于集中

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在办理方式上作为类似其它信贷的日常业务,申请一笔办理一笔,既提高了对贷款户的审核质量又可使其及时获得贷款。

(五)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经办银行的积极性

一是对经办银行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给予一定手续费补助。二是在贴息的方法上由财政部门按季拔付贴息资金,减轻经办银行的收息工作压力。

(六)提高贷款最高额度

上一篇:朋友生日祝福短信范文 下一篇:伤透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