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复仇记范文

时间:2023-11-26 07:20:09

白雪公主复仇记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1

关键词:白鹿原;传统文学;鬼灵传闻;传承

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06-01

正如雷达评论的那样,小说《白鹿原》“浸染着浓重的文化意味,都与中华文化的深刻渊源有关,都会勾起我们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深长思考。”小说为众多读者津津乐道的灵异故事情节终究是对《百年孤独》中印第安式魔幻的模仿和借鉴,还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西学东渐的默认,还是对传统创作的无意识?建立在对作家、作品分析基础之上的文学批评常常让人信服,文章试从作家实及作品《白鹿原》等角度略论《白鹿原》对传统文学鬼灵传闻的借鉴与继承。

一、著者实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一)小说创作环境

实创作《白鹿原》选择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老家旧屋,这是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的小村落,全村不足百户人家。虽然由此到西安只有不足一小时,约二十五公里的车程,然而却是天然的僻静,最适合沉心静气地思索和精雕细琢地写作。作者选择在这里创作,为了求得耳根清净,弥补文学专业上的欠缺,更重要的是利于消化他所拥有的生活资源,为创作所用。作者本人也承认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有现实原型,像传奇一样的历史、人物在当地有着极广泛的流传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自身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丰富其创作资源。

(二)作家“传统文化心理积淀”

作者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传统的重视、依凭、传承,在研究的基础上与传统文化沟通,其根本的基础是精神上的呼应与共鸣,即“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作者曾自道,这部小说是自己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来展示“这个民族生存的历史和人的这种生命体验”。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鬼灵”、“托梦”、“谶兆预言”等元素在民间广为流传,必然使生长于传统环境中的作家自幼心灵接受中国特有传统文化心理,经年累月的积淀,成为小说创作中不可抹去的文化印记。

二、小说创作与传统文学的联系

(一)作品对神异开篇叙事传统的继承

《白鹿原》开篇即向读者展示了白嘉轩引以为傲、迎娶七房女人的奇异人生,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下,给白嘉轩的形象乃至全书投射下奇幻神秘的色彩。以灵异、传奇故事发端、推动全文叙述进程,塑造中心人物形象,奠定全文叙述基调,增强小说叙述张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叙事手法,在传统文学中不胜枚举。《三国》开篇就有“牝鸡司晨”、“巨蛇踞位”等各种征兆着乱世将至的乱象;《水浒》一开场就因“遇洪而开”的可笑巧合释放出一百单八天罡地煞;灵猴腾空出世的《西游》神异气息更不必赘言;《红楼》顽石历凡也与“女娲补天”的神话紧密联系……自此,不难发现,《白鹿原》以灵异情节开篇,介绍中心人物白嘉轩传奇经历,在一开篇就走上了传统小说叙事轨道,奠定了全文神秘叙事基调。

(二)作品对传统文学鬼灵复仇方式的借鉴

传统文学中鬼灵复仇的方式,总体上大略可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显形索命,如《述异记》载姚苌杀害苻坚后,“夜梦坚将天帝使者,勒兵驰入苌营,以矛刺苌,正中其阴。苌惊觉,阴肿痛,明日遂死。”二是间接申诉举报,通常表现为托梦或显灵诉冤。而后由他人或官府代为申冤。《后汉书·王纯传》就曾写女鬼夜中陈冤、诉说亭长害其全家十余口,于是部令王纯代为理冤,收系主犯,“及同谋十余人悉伏辜”。三是冤厉附于仇人身,使之精神惑乱、自寻祸事,最终落得可悲的下场。《水浒》九十五回写张顺在水中遭暗算后,其魂竟能附在其兄张横身上,向方腊大太子方天定复仇,杀了方天定后又向宋江诉说原委。《三国》第七十七回写关羽被害后,魂厉借仇人吕蒙身躯出现在吴主孙权的庆功宴上,再显生前的雄风壮慨:“……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立,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而《白鹿原》在处理田小娥被其公公鹿三杀害后的情节时,选用了以上三种形式,且彼此又互现交叉参融,使得田小娥鬼魂复仇尤为光怪陆离,令人震撼。《白鹿原》中这样描写:鹿三刚杀死小娥回来时,“藏好凶器之后,鹿三从水缸里撩出一把水搓洗手上的血污时,看见水缸里有一双惊诧凄怆的眼睛,分明是小娥在背上遭到戳杀时回过头来的那双眼睛,奇怪的是耳际同时响起‘啊……大啊……’的声音。”这颇类传统文学鬼灵复仇的第一种形式。而仙草临死前所看见的田小娥鬼魂,“一进咱院子就把衫子脱了让我看她的伤。前胸一个血窟窿,就在左奶根子那儿;转过身后心还有一个血窟窿。”鬼魂现身向人诉说其冤死的委曲,与复仇第二种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田小娥鬼魂的第三次出现是在白嘉轩煮熟饭叫鹿三吃饭时,“鹿三突然歪侧一下脑袋,斜吊着眼瞅过来,发出一种女人的尖声俏气的嗓音:‘先叫你的三哥哩!咋不叫我哩……’”“鹿三现出的忸怩姿态和轻佻的声调,使他突然想起小娥。……”“鹿三咧着嘴吊着眼说:‘我要把鹿三村白鹿原的老老少少捏死干净,独独留下你和你三哥受罪……’”小娥借鹿三之口表达了她的复仇心态,借鹿三的嘴公开了一个秘密,眼下蔓延在原上的瘟疫是她招来的,与复仇第三种形式,借仇人身,祸乱人世十分相似。

(三)反抗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借鉴

1、反抗女性形象田小娥与窦娥之联系

田小娥虽不是小说中心人物,却是《白鹿原》中重点表现和反映的女性形象,她敢于反抗,勇于反抗,至死不灭的反抗精神令人很容易联想到同样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传统女性形象——窦娥。窦娥在无力、无权、无处反抗的社会制度下成为了可怜的牺牲品,但她的三桩誓愿却让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听任摆布生命、命运的柔弱女性获得了一洗冤屈、抗争到底的胜利机会。同为社会底层的弱小者的田小娥,由受害者变为了害人者,这一过程更显示出其无奈、可悲的一面。为了蔑视摧残她的礼教、宗法,为了报复不准她进入白氏宗祠的族长白嘉轩,为了寻得一个温暖的依靠,为了卑微的生存,我了获得做人最基本的尊严……她只想跟着黑娃过上平凡农妇的生活,而这小小的愿望也不得实现后,她转爱而恨,不惜一切地做最后的抗争,哪怕最终化为冬雪中的蝴蝶。而这所谓的一切,只是她唯一能赖以生存的资本而已。

2、“冬雪中的蝶舞”与“六月飞雪”荒诞表现的联系

《白鹿原》中田小娥鬼魂闹得白鹿村人心惶惶,鸡犬不宁之时,白嘉轩、朱先生共同商议了镇鬼之法,“把小娥的尸骨从窑里挖出来,用大火烧三天三夜,再将骨灰末装到瓷缸封严封死,埋在窑里,再给上面造一座塔,叫她永世不得出世”在挖出小娥尸骨焚烧后埋灰造塔的过程中,“雪后枯干的蓬蒿草丛里,居然有许多蝴蝶飞舞”冬季雪后枯草中居然有成群的蝴蝶飞舞,有人将之归纳为西方艺术手法“荒诞”,的确,这一现象是不应该在现实中出现的,显得荒诞不经,但《窦娥冤》中同样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个不可能是现实的荒诞奇异现象。“六月飞雪”、“血溅白练”、“亢旱三年”这三桩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荒诞现象同样向受灾传递着作品所需要传达的信息:窦娥之冤正通过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誓愿表达其反抗的努力。以此类推,田小娥的“冬雪中的蝶舞”也是其抗争后的最终结果,可见其抗争之艰辛。

综上,笔者认为《白鹿原》更多地借鉴和继承了传统文学中鬼灵传闻,《白鹿原》的创作环境,其作者的“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以及作品本身灵异、鬼魂描写等各方面无不看出《白鹿原》与传统文学不可割裂的传承关系。

参考文献:

[1]实.白鹿原[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2

父王奄奄一息地躺在王室的宝座上,大口的喘息着。它的眼神中闪烁着恐怖与愤怒的光芒,全身不停的颤抖着。大殿中的大臣伏在地上祈祷:“王,您是我们霜狼族的骄傲,部落的统治绝对离不了您,伟大的神灵请赐予王安康的圣体吧!”接着开始哽咽声四起。整个大殿里溢满悲伤和痛苦。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绝望得无法接受。远方的苍穹,飞鸟挚风飞翔。。。。。。离家的一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突然父王轻唤了我一声,我一下从无限的遐想中清醒出来,投入到无限悲伤的气氛中。只见父王颤动着嘴,满脸恐惧,想说却又说不出来,它的眼眶涨大到了极点,眼珠子在血丝地布满下更加怖人。它猛地吸口气,上气不接下气说:“复——仇——。。。。。”

须臾,父王闭上了眼,与世长辞。“父王!”。。。。。。

整个部落为父王的死哀悼了三天,接着便是为我举行了接任仪式。当我站在所有狼的瞩目下时,它们欢呼着:“您是我们新的王!”母后则噙着泪低头在我一旁,说:“哎,你父王在上次与刃虎部落的战争中神秘失踪了,直到一年后才回来,然后就莫名的死了。诶。。。。。。”我无语,只得任泪落下。。。。。。

“复仇!”父王的那句话不停地在耳边回绕。我联想到父亲在那一年里被可恶的刃虎折磨的情景,气得沉默。

夜空的星辰格外璀璨,我抬头,漫天星光,为我照亮,其中就有父王的一颗。。。。。。

终于有一天,在悲痛和愤怒的驱使下,我在整个部落发出誓言:“为父王报仇!”

大臣们有的同意,有的反对,然而我已经决定了。

在我的执拗下,部落里终于传出了统一的声音:“为先王复仇!为先王复仇!”。。。。。。

夜深到了极点,世界似乎安静的无法让我平静,于是我唤来部落精英,拟好战略,天亮攻击刃虎部落,为父王报仇雪耻!

这个季节,大雪纷飞,我和同行的精英在雪地中站着,一转眼,雪花已盖在我们的身上。我看着这个水晶花园般的部落,潸然落泪。

临行的时候,母后突然拉住我犹豫不决,满是不舍。我无奈的看着母后,坚定的说:“母后,我一定要为父王报仇,你别拦我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母后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它说:“我想跟你一起去。”

我愕然。母后虽然曾为部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它已经老了,不可能再参加战斗。看着我难为的表情,母后猜出了我的心思,失望的看着我,一下子憔悴了许多。它望想苍茫的天边,沉默好久,说:“你死了,母后再也没有依赖了。”

忽的,一滴泪不经意落下,我匆忙去掩饰,因为这是打仗的大忌。

苍茫的雪,无声的泪,似乎冲淡了现实的一切,留下的只是一片飘渺得如同烟般的回忆。。。。。。

那些年月,父王的教导,母后的爱。融为雪,深深地化进心里。。。。。。

记得父王曾经为了保护我,被刃虎刺客狠狠的咬了一口,昏迷了半个月。。。。。。

记得母后曾经为了安慰我的狩猎失败,让我把她心爱的雕给活活咬死泄恨。。。。。。

想的越多,越是难过,不知怎的,我竟然答应母后一起同行了。。。。。。

刃虎城城下,飞雪连天,寒风刺骨。

“这个坚固的城堡,不久就要变成废墟。”我一直在鼓胀士气,即使我们没有任何把握。

我们一直在等待,因为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尽管天快亮了,这对作战是十分不利的。

突然,正前方传来声响:“谁?谁在那?”看来是刃虎族的侦察兵。只听见声音越来越接近,再靠近我们就要暴露了,此次刺杀将要失败!

母后霎那间蹦上前去,一下子就咬断了侦察兵的喉咙。母后转过头来,露出尖牙,眼里全是愤怒。

侦察兵的死亡是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的号角最终吹响了。我们的队伍在夜间视力极佳,况且狼本身就是敏捷的象征。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攻打了怎么多年的刃虎城在一夜之间就被自己攻破了。或许是母后在一旁并肩作战吧,或许是我的训练有素吧。。。。。。

刃虎首领绝望地看着我,眼里的惧怕像极了父王当年的样子。看到它,我便想起父亲的惨死。可还未等我反应过来,母后已经解决掉了刃虎部落的首领。它发出邪恶的笑声:“哈哈哈哈”出征后,母后完全变了。。。。。。

我看着同样水晶花园般的刃虎城,百年的历史就被我璀璨了,远方的挚风鸟在哭泣,寒风凌厉,雪花飞舞。。。。。。

然而,母后却冰冷地说:“你回部落吧,我留下。”我无法拒绝。

天开始蒙蒙亮,流星像发光的尘埃划破天空。我快速地赶回霜狼部落。

7

当我想做回原来的王座时,却发现上面已经被人占了——父王!我远远地站着,问:“父王!你没死?!”父王的声音飘渺的像死神一样,面无表情:“我怎么会死?这只是整个部落给你演的戏!你只是个傀儡罢了,等你帮我征服了那片土地,你就可以滚了!”我憔悴的问:“那,母后也是在骗我?”

“不仅是它,还有所有的部落成员!”

一阵眩晕,我被赶出了部落。。。。。。彻底失望,我愤愤地离开了。。。。。。

8

顿时,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我只得投靠人类。

在人类那,我受到了一点慰藉。人类至少对我好,叫我看家,扑飞碟,摇尾巴。。。。。。

有一天,我坐在主人的沙发上看电视,一条新闻跃入眼帘:在亚马逊原始森林刚刚发生了瘟疫,科学家连续发现了两处公墓—— 一处是狼公墓,一处是虎公墓,它们就像是准备好了似的,安详地躺在地上死去。科学家还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奇怪的符号。。。。。。

那符号是我们动物的独特文字,上面写着: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块石头,大概瘟疫已经过了。你离开的一年里,你父皇并没有参加任何战役,而是在预言。预言上说,只有用我们千人的生命才能换得你的劫难。为了让你死心离开毫无牵挂,我,你父皇,和整个部落一起演了场戏。为的是赶你离开死亡之地。”

“我们走了,请不要找我们的尸骨,但一定要原谅我们,你是最伟大的王!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小心离开了,王,请你自由的奔跑”。。。。。。

“最新消息,在虎公墓,科学家发现了一只年老的母狼,是在是太不寻常了”

我平静的接受了一切,只是,“复仇”?曾经的一切?我该找谁?瘟疫吗?还是预言?。。。。。。

星光飘落,红莲绽放 ,琴声飘荡 ,风在指尖流淌。。。。。。

后记

樱花落几多感想 ,淡淡的是感伤。。。。。。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3

少年眉间尺的文化演绎

“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这是小说《铸剑》中侠士宴之敖对性情优柔寡断却背负父仇的少年眉间尺所讲的一句话,眉间尺最终接受了晏之敖的“复仇”理论,那就是要对一切罪恶进行审判,而这样的复仇是不需要任何名义与借口的。

为父复仇的传说在中国是不少见的,鲁迅1927年版的短篇小说《铸剑》却因先锋的艺术内涵成为复仇主题反思人性的代表之作。

《铸剑》的故事源自古书《列异传》和《搜神记》,讲述了周宣王时代的楚国,楚王嗜杀,命名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之铸宝剑,剑成,不仅不赏,反将干将杀头,干将的遗腹子眉间尺十六岁时在“黑色人”宴之敖帮助下,祭出自己的头颅和父亲遗下的雄剑。宴之敖以献眉间尺之头晋见楚王,并设计当楚王向煮头的鼎中看时,用雄剑砍下了楚王的头。

鲁迅花大笔墨写了眉间尺的优柔寡断,这就决定了复仇于他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在现实世界两难境地与复仇命运的必然性里,就决定了宴之敖出场的顺理成章,他的言谈、举止都带有对于世俗的生死、个人肉体摈弃与冷酷的决绝,“三头相搏”更是奇异之极,荒诞之极。他让眉间尺的头颅在开水里做各种各样的舞蹈、游动,并和楚王的头厮杀起来。眼看眉间尺要败下来, 宴之敖便把自己的头也砍落在鼎中,前去助阵, 并咬住了国王的鼻子。

仇恨的头颅要实现自己复仇的愿望,产生了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难以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这一段写得冷澈凛人,可谓复仇故事的核心部分,也是全篇的高潮。

鲁迅在宴之敖身上贯注了他“理想的人性”, 正如康德所说:“在此岸的社会中,任何行善的目的,都不是纯粹,而纯粹的动机是来自彼岸的承诺”,对“复仇”崇高感的认同是来自此岸与彼岸间不可能建立的桥梁,这是鲁迅比之同代人对自我在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地位的更深刻的认识。

赵娥复仇:

“孝”是伦理的核心道德

春秋战国时期,复仇之风气十分盛行。东周时,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群雄四起,相继称霸,混战不休。吕思勉先生说:“复仇之风,初皆起于部落之相报,虽非天下为公之义,犹有亲亲之道存焉。”

儒家讲究以礼治天下,而“孝”是伦理的核心道德。儒家经典很多时候在律法之上,官员采用“春秋决狱”的判案模式,复仇者常常因“忠孝”之名,免于偿命,东汉的赵娥复仇案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案例。

赵娥的父亲被酒泉县的恶霸李寿打死。赵娥的三个兄弟都想复仇,但李寿防范甚严。不久兄弟三人同时死于一场瘟疫。听说赵家的男丁已经全部死掉之后,李寿甚喜,大宴宾客,说赵氏只剩一个弱女子,不足为忧。

赵娥悲愤交加,立志要为父报仇。她上街买来一把刀,天天在家里磨刀,准备复仇。

公元179年的一天,赵娥终于遇见了李寿。她下车冲上前去,“就地斫之”,然后,“诣县自首”。

县令尹嘉听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十分钦佩赵娥,他解下随身携带的官印,辞官而去,为的就是拒绝受理此案。同时暗示赵娥赶快逃走。

可是赵娥不肯,她说:“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偷生以枉公法?”接到报案后,酒泉郡守和凉州刺史反复斟酌,联名向朝廷上了一封奏章,请求皇帝法外施恩。汉灵帝读了这份奏章之后,不仅颁旨免去了赵娥的死罪,还封赵娥为“孝女”“烈女”,以示褒奖。

皇帝通过行使“特赦权”来表彰孝行,方方面面都符合中国人的情感取向和心理期待。也正因此,赵娥被记入《烈女传》,成了孝女和烈女的典型。

中国古代女性复仇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集中体现了沉积在民族心理深层中的“大仇不报,死不瞑目”意志。作者借助女性复仇故事这个发泄愤怒的渠道,满足了民众盼望冤情昭雪的心理,表达了民众对正义公理的热切期盼。

民国“烈女”施剑翘:

为父报仇获特赦

烈女复仇,最后的光芒属于施剑翘。

1935年11月13日,佛堂里一声枪响,30岁的施剑翘为报父仇,近距离刺杀了北洋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施剑翘,这位曾深居闺阁的千金大小姐也被冠以“侠女”“烈女”头衔,在此后几十载中,不断成为民国时期多种演义故事的女主角。

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安徽桐城人,1925年爆发的奉浙战争,被委任为安徽省善后督办,刚刚开进蚌埠就被孙传芳部下俘获。虽然有周围人求情,孙传芳还是将其斩首,并把头颅挂在蚌埠车站示众。为了增加羞辱意味,还命人在白布上用红字写着“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并暴尸三天三夜。

那一年,施剑翘只有20岁,是家中长女,从小聪明伶俐,父女间感情很深。闻听父亲惨死,这位妙龄少女坚定地踏上了一条复仇之路。

开始,她将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张宗昌部下、烟台警备司令施中诚身上,但施中诚见难而退,一再推托,施谷兰大失所望,遂与之断绝兄妹关系。后来,她又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嫁给阎锡山部下施靖公。婚后五年,二子出生,但丈夫根本无意履行诺言。这时施谷兰才认识到:复仇只有靠自己,遂携子离开山西,回天津,改名施剑翘,立誓亲杀孙传芳。

1935年,施从滨被杀整整10年后。施剑翘打听到孙传芳在“九一八”后举家迁居天津英租界,并勾结日本人,以图东山再起;与此同时却又宣称皈依佛门,过着“念佛韬晦”的生涯,并在居士林中任理事长。

施剑翘打听到这些情r后,混入居士林,乘孙不备,枪杀了他,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传单散发,传单上写着:“父仇不敢片时忘, 更痛萱堂两鬓霜。纵怕重伤慈母意, 时机不许再延长。不堪回首十年前, 物自依然景自迁。常到林中非拜佛, 剑翘求死不求仙。”

事发后,社会舆论多寄同情于施剑翘,但孙家不惜巨资聘请律师要求严惩凶手。天津地方法院与河北高等法院前后开庭七次,三审结案,判施剑翘有期徒刑七年。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4

倚天屠龙记海报 回家的诱惑海报

家庭伦理剧复仇背后的原因往往苦大仇深,刻意地呈现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有些精彩故事背后的起因往往幼稚无聊,觉得仔细推敲起来会有点不可思议。比如《天龙八部》里天山童姥、无崖子和李秋水三人的三角关系就有点荒谬,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师姐妹俩争风吃醋了一辈子,临死才知道无崖子谁也不爱。乔峰他爹萧远山和慕容复他爹慕容博更是一辈子潜伏起来,以打击报复他人为终身事业,连亲儿子都可以作为棋子,牺牲两代人的幸福到头来两手空空。至于段誉的离奇身世,更源于他亲妈对段正淳的报复——要找天底下最肮脏丑陋的男人发生关系。这样正好,跟那些好妹妹都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爱娶谁娶谁。

《倚天屠龙记》里的成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像《楚门的世界》里的导演一样策划了整个故事,因为没娶到师妹而怀恨在心,想报仇的时候仇人却已经死了,憋了一肚子气没处撒,实在不过瘾,终于决定为复仇而复仇,恨屋及乌,处心积虑要摧毁明教,间接改变了几位主角的命运。

比较好的复仇是《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兄,他在郭襄生日上演的那一出,着实令人羡慕。先是各色人等送上奇珍异宝,显示自己人脉之广,通吃黑白两道;接着用浪漫的放烟花方式表示决胜千里之外,烧了敌军粮草大营,在爱国战争中力挽狂澜;然后又料事如神地放出达尔巴,去捉拿混入丐帮内部的坏人霍都,如诸葛孔明再世;最后,在万众瞩目的时刻从天而降,抢去了英雄大会上所有的风头。

郭靖、黄蓉此刻成了观众,大小武、郭芙、耶律齐目瞪口呆,整个江湖都只有肃穆地仰视……真可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怎一个爽字了得!我一直盼望着能有一次杨过式的报复,便此生无憾。或者像小布什、卡梅伦,当上国家领袖后风光无限地回母校去给大家作报告,说:“我当时成绩可差了!”

这样的故事很好看,比我们平静寡淡的人生好看多了。人生在世谁没有点委屈,不过大多数人受了委屈畏畏缩缩忘掉就好了,所以成不了杨过,成不了苏珊大妈,更成不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连凤姐都成不了,无法代表月亮消灭谁。几年前看到凤姐在《人间》节目里镇定地说出“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我看的都是《知音》、《故事会》这样人文社科类的书”时,就立即预言此人会红。身高、长相、学历、素质、能力、收入都是中等偏下的我们,在择偶标准、物质追求、做梦的本领方面常常是中等偏上。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只是居然有人表现到了极致。

小时候看作文选,那些人都有温柔贤惠的妈妈、高大威严的爸爸、慈祥的奶奶,一言九鼎的爷爷,还有亲切充满爱心的老师……我很奇怪:为什么我遇到的不是这样呢?现实的人生为何跟课本作文中不一样呢?难道我是非主流的人吗?

多年以后看了一部电影《日光下的葡萄干》,颇有触动。儿子把父亲的死亡抚恤金从母亲手中骗来投资,结果被别人骗得一分不剩,妹妹也因此上不了医学院,对哥哥很鄙视。母亲对抱怨的女儿说:我们除了教过你鄙视那些不良的行为,也教过你要爱你的哥哥。难道只有一个人家庭美满、事业成功才值得别人去爱吗?当他犹疑、卑微、贫穷、犯了错误,就不配得到亲人的爱吗?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5

2006年11月下旬,北京市房山区一外来女工韩浪将一盆硫酸泼向同区居民张平均的女儿,造成对方和无辜乘客重度伤残,起因竟是一年前其年仅6岁的儿子命丧张平均儿子之手,而张对法院判决的赔偿款分文未付。2007年8月27日,房山区法院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韩浪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两起惨案,毁了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究竟是什么让仇恨升级,使无辜致残?

6岁儿子被害死,母亲打官司讨回公道

2006年11月25日上午,一辆由圣水峪开往房山良乡的白色中巴疾驰在马路上。客车中部并排坐着一个身穿红色衣服、怀抱白色瓷盆的中年女人和一个年轻女孩。一路上许多人都在闭目养神。9点半,汽车在岳各庄村站停了下来,开始有乘客上下车。就在此时,穿红衣服的女人慢慢站起身,不动声色地打开瓷盆的盖子,突然将盆内的液体泼向邻座的女孩!“啊――”女孩本能地用手护住脸,连连发出痛苦的惨叫。液体大部分落到女孩的脸上、身上,皮肉顿时“滋滋”作响;泼出的液体四处飞溅,周围的几名乘客不同程度地被液体溅到,刺鼻的气味顷刻间弥漫开来!车厢内顿时乱成一团。

慌乱之际,穿红衣服的女人立刻转身下车。此时,坐在后面的一位刘姓武警战士,脸上和右手被泼到许多液体,剧痛难忍。见红衣女人急速下车,他立刻冲了出去,一把扯住她:“瓷盆里装的什么液体?”他厉声喝问。那女人神态平静地说:“硫酸。”这恐怖的两字一出,立刻像一枚炸弹扔进了人群,大家一片惊呼。稍后,惊魂未定的众人一起将该女人扭送至当地公安机关……

穿红衣服的女人名叫韩浪,今年35岁,重庆长寿区人。1995年,韩浪嫁给了大自己15岁的丈夫,几年后生下了儿子亮亮。然而孩子的降生并没有给日渐破裂的夫妻感情带来任何转机,2001年韩浪和丈夫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打工,住在北京房山区韩村河下中院村。一个女人独自带着两岁的孩子外出打工,其艰难可想而知。此时,村里一个叫李大君的残疾男人,对她和孩子呵护有加,韩浪十分感动,两人很快同居了。他们的日子虽不富裕却也温馨祥和,尤其是天真可爱的儿子亮亮,给家里带来很多欢笑。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却在一个血色的午后彻底改变了。

2005年4月24日下午,韩浪忙完家务活后发现孩子不在家中,遂四处寻找。然而从下午1点开始一直找到天黑,从村里寻到山上,始终不见亮亮踪影。一种不祥的预感涌遍了韩浪全身。第二天天没亮,焦急万分的韩浪又出去寻找。中午时分,村里的一个孩子神色惊慌、气喘吁吁地跑到韩浪跟前告诉她,村西井里掉进一个孩子。韩浪脑子“嗡”的一声,疯了似的跑过去,掀开井上盖着的大石板,只见井里倒立着一个孩子,周围填满了石块,看不清脸。然而韩浪一眼就看出了孩子脚上穿的是她才买给儿子的新鞋!韩浪眼前一黑,昏死在地……

当天警方就破了案,凶手是同村张平均家的小儿子――13岁的强强。他和6岁的亮亮玩耍时起了争执,接着动起了手,在打架过程中,失手掐死了亮亮。不久,公安机关依法对强强收容教养三年。

韩浪的天空从此塌陷下来!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那个听话又懂事的儿子就这样走了吗?那天她刚给孩子买了新鞋,亮亮穿了非常兴奋地说:“妈妈妈妈,好漂亮啊。”这一切真的再也回不来了吗?

年仅6岁的亮亮不仅学习好,而且很懂事。每次韩浪遇到不顺心的事偷偷落泪时,亮亮总会伸出稚嫩的小手帮妈妈擦眼泪对妈妈说:“妈妈别哭,亮亮将来好好学习,挣钱买冰箱,天天给妈妈冻冰棒吃。”亮亮以为妈妈像自己一样,最爱吃冰棒。孩子天真的话语让韩浪心头涌起一阵阵温暖,她常常搂着儿子边掉泪边微笑。

乖巧可人的儿子突然之间与自己阴阳两隔,怎不令母亲悲痛欲绝?那段日子,韩浪整日以泪洗面,精神几近崩溃。

韩浪决定为儿子的惨死讨一个公道!案发后不久,韩浪将凶手强强的监护人张平均、李雪娟夫妇告上法庭。2006年1月3日,房山区法院判决张平均夫妇向韩浪赔偿亮亮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合计15万余元。

得到判决结果后,韩浪的心才有了些许安慰,毕竟这赔偿金对孩子的死也是一种补偿。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张家自始至终一分钱也没有支付,就连亮亮的丧葬费,他们也不肯出一分钱。

得不到赔偿且被欺,丧子母亲欲复仇

失去爱子后,韩浪一家的生活全被打乱了。一直以来,韩浪和李大君都靠打零工生活,日子本就紧巴巴的。出事后,韩浪整日以泪洗面,无法工作,打官司又花了不少钱,这使本就贫寒的家雪上加霜。由于无钱支付安葬费,亮亮的尸体一直停留在医院的太平间。

早在法院判决之前,韩浪在李大君的陪同下,一起去张家提出先赔付丧葬费,然而却被断然拒绝。张平均冷冰冰地说:“我哪有钱给你?我的孩子被关,哪有心思挣钱?再说了,法院还没判决赔多少,我凭什么给你?”韩浪没想到对方竟然是这种态度,孩子被害死,张家竟然连一点道歉的意思也没有,更别提赔偿了。

韩浪一次次去张家讨要丧葬费,一次次流着泪屈辱而回。冷风吹在脸上,她的心里也结了冰:张家认准我是一个外地的离婚女人,亮亮被他儿子害死,他们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太欺负人了。

等待判决期间,韩浪每月不得不东挪西凑应付着医院不菲的停尸费,几次在太平间看到孩子冰冻的尸体,韩浪都哭昏在地。常常一边哭一边对孩子说:“都是妈不好啊,如果不是妈带你从老家出来,娃啊,你现在就会活得好好的。”

韩浪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法院的判决,她的一颗心终于落地:有了判决,张家总该赔偿了吧。她决定先安顿好儿子,然后再去讨要赔偿金。

韩浪求遍了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终于将孩子安葬了。

没想到,张平均面对最后的判决结果,态度依然十分蛮横,对上门索要赔偿的韩浪恶狠狠地说:“要钱没有一分!要命有一条!”

韩浪无奈,一次次找到法院,请求执行。法官找张平均谈话,张平均每次都可怜兮兮地表示:“钱肯定得交,可是家中确实困难,大女儿正上学,二女儿又有病,每月都要服药。这都需要钱,再缓缓。”一连几个月下来,判决书仿佛是一纸空文。

经过多方调查,法院确定张家的生活并没有张平均所说的那么困难,张家尚有两辆价值数万元的私家车。然而当执法人员前去张家查封时,发现张家除了一台旧电视机外,再无任何值钱东西。后来,法院数次传唤张平均,张平均每次都很为难地表示,家里实在是没钱。最后一次传唤,法院警告张平均,若再不拿钱出来,就将他拘留。张平均闻听后,再遇到传唤干脆就躲起来。法院执行遇到了难题。 2006年3月的一天,张平均煞有介事地跟韩浪讲:“杀害你儿子的凶手另有他人,我儿子是被冤枉的,我已经报警了,事情正在调查。”韩浪听了心中惊疑万分,后来向警方了解并无此事。张平均在戏耍自己,仍在找借口不赔偿!意识到这一点,韩浪悲愤不已。

整个冬天,韩浪家中阴冷异常,一方面因为无钱买煤,另一方面因为韩浪思念爱子心如刀绞:“孩子一个人在另一个世界多可怜啊!我暖和了,他怎么办?”她心里充满了悲凉,痛楚一点一滴地渗入骨髓。她常常夜不能寐,流着泪跟男友念叨:“亮亮死得太渗,死得太冤了。”白天,她常常来到事发的井边,两眼失神地望着深井一动不动,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韩浪对儿子刻骨的爱渐渐地变成对张平均一家刻骨的恨。

张家恶劣的举止,一次又一次地激起韩浪复仇的欲望。在村里,张平均常大摇大摆地到处炫耀:“不赔钱又怎样,我儿子满三年还不是照样回来!”由于两家相距不过百米。常常碰面,每次都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冲突时有发生。

一次,李大君在村口遇到了张平均,上前质问:“你是不是太欺负人?害死了我们的儿子,一分也不赔偿!”“你什么时候有儿子啦?”张平均讥笑道,“那孩子不过是个拖油瓶!再说了,你结婚证也没有,算是她的野汉子吧?”李大君立刻火冒三丈,两人由动口变为动手,张平均仗着人多势众将李大君狠打了一顿。

晚上,韩浪见到李大君身上的淤伤,急忙追问。李大君见瞒不过,只好说了卖情。他郁郁地叹了口气,自责起来:“我没用,眼看着人家欺负你,却帮不上你啊……”韩浪听了,心酸得直掉眼泪。

旧仇未了又添新恨,张家的举动,让韩浪痛下复仇的决心:“我儿子不能就这样白死了!赔偿金一分不给还欺负人!这口气我绝对咽不下去!”一个恶毒的复仇计划在韩浪心底形成了:张家大女儿萌萌不是中专毕业参加工作有出息了吗?我让她出息不成!她不是父母的骄傲吗?我让他们骄傲不成!

母亲疯狂泼硫酸,惨案毁了两个家

5月中旬,韩浪从一家五金店买了2.5公斤硫酸,藏在自家屋角,此后便一直寻找下手机会。在这段时间里,韩浪也曾犹豫过,一想到硫酸泼出后的惨景,一想到自己要被判刑,她就不寒而栗:“跟他们这样拼值不值?害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他们能真心地道个歉,说一句对不起,也就算了。可是他们就这样拖着不赔款,而且法院也拿他们没办法,他们还得意地四处说风凉话,太欺负人了。如果不复仇,气也得被气死,窝囊也得窝囊死,他娘的,豁出去了!”

事发后,记者看到韩浪在一个蓝色的习字本上写下的复仇计划:

“走到今天,完全是张家一手造成的,开始,我心想孩子死了我认了。没想到你们做得这么绝……到处炫耀‘我孩子三年就出来了’……你这样欺自人,我不会让你们好过……”

作案前,韩浪留下两封遗书,一封给李大君,一封给老母亲。韩浪给李大君写道:“我豁出去了,公安机关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她表示对不起李大君,恳请李大君把写有“张平均太欺负人”的字条贴出去。在另一封遗书里,韩浪对老母亲也表示了歉意。

2006年11月25日,刚从某技术学院毕业的张家大女儿萌萌,登上了返校的小公交车,韩浪尾随其上车,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惨烈的一幕……

经法医鉴定,萌萌头部、双上肢、双大腿、左前胸、臀部均被硫酸烧伤,面积达15%,属于重伤;同时硫酸还伤及乘客刘某等兰人,刘某面部、双上肢亦被硫酸烧成重伤。

2007年8月27日,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对韩浪一案作出判决,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韩浪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赔偿被毁容的仇家女萌萌36万余元,赔偿报仇过程中被殃及的无辜者刘某等人12万余元。

当庭宣判后,韩浪平静地表示不会上诉。张平均则表示不满,他死死地盯着韩浪,气愤地说:“判得太轻!要不要上诉,回家商量后再说。”在陪审员和审判长都离席后,张平均冲着韩浪吼道:“你还有人性吗?你为什么不来害我,要害我的女儿。你现在后悔吗?”

韩浪愤怒地说:“如果法官问我,我就后悔。可是你问我,我永远不后悔!我让你天天看着你女儿,让你难受一辈子!我要让你记着,你女儿是你害的!”韩浪气得浑身发抖,“你儿子害死我的儿子,你们一分钱也不赔偿你又何曾后悔过?”

在等待签字的过程中,双方又对骂起来。张平均对现场提问的记者解释说,自己并不是不愿意支付韩浪儿子的赔偿金,而是准备分批支付,此时,已经脱下法袍的主审女法官忍不住站起来大声驳斥:“那你为什么一分钱都没有付过?你家不是还有两辆车吗?,”张平均一听这话,立刻把矛头对准法官:“你这样说,是不是偏袒被告?她泼硫酸还有理了?”法官愤而怒斥:“你说这话,先问问自己的良心!你一分钱也不赔,还算个人吗?”张平均在审判书上签完字后,一边朝法官大嚷着“有本事你当庭释放她啊”一边离开法庭。他对记者嘟囔着:自己没说过不给钱,只是想以后给,女儿受伤并不是自己的过错。张平均离开后,主审法官才慢慢恢复了平静。“脱下法袍我也是个普通百姓,实在太生气了!”她说,张家经济情况并没有张平均所说的那样糟糕,不至于一分钱也拿不出。

至此,韩浪一案尘埃落定。然而案件带给双方当事人的却是永远的伤痛。采访中,铁窗内的韩浪对记者表示出对被害人的内疚,她说她很对不起萌萌,孩子是无辜的。为此她将自己已怀了三个月的孩子打掉。她不再是孕妇了,就得坐牢,她想以此表示自己的悔恨,也弥补一下受害人的创伤。

韩浪心灰意冷:“丈夫离了,孩子没了,在里面多少年我都没有关系。唯一遗憾的是,13年后以我的年纪将无法再拥有一个孩子了。”她表示将努力支付赔款。

张家的悲剧同样沉重:自从被硫酸毁了容,原来活泼好动的萌萌,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说一句话,每天都将自己关在家里,不吃不喝,彻夜失眠。萌萌的脸上和身上到处都是伤痕,火烧―样难耐。绝望的萌萌几次想到了死。

医生说可以做整容手术,但需要20万元,张家一时也拿不出来。

笔者就导致连环惨案的关键所在――道歉问题采访了李雪娟。李雪娟反问记者:“凭什么我们道歉?我们孩子被关起来了,前程毁了,该有的惩罚也都受了呀,还道哪门子歉?”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6

读后感

———《睡蟒边的雪兔》

夏娇

这则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位伟大的雪兔妈妈与蟒斗智斗勇的经历。

雪兔,在动物园中可有可无的动物,假如动物园是股市,那雪兔也只有当粪草股的份儿,虽然雪兔是二级保护动物,但繁殖率很高,一年产三到四窝,每窝三只兔仔,仅仅两年时间,就从四对雪兔变成了一百多只。动物园便将一些年老体弱的雪兔扔到蟒蛇的区域去喂蛇。许多雪兔到了蟒蛇旁,不是吓死,就是饿死,因为蟒蛇要到十天左右才吃一顿。不过,当一只母兔进去时,她也没有像其他兔子一样跳来跳去,她边挖洞,边与蟒展开搏斗。最后,她凭着自己过人的意志和勇气,挽救了自己和孩子。

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他们在孩子受到危险都发挥了超强的潜力。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母亲在四楼晒衣服,但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在三楼,快要掉下去了。还没等她让儿子下来,她儿子就已经掉了下去,这位母亲连忙冲了下去,把儿子一把托住。这样你们也就可以算出她——这位母亲是以一秒钟几米的速度冲下去的吗?!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意志,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有情感!

两个同为母亲,他们都救了自己的孩子,都是伟大的!

读后感

————《双面猎犬》

夏娇

近一段,我读了《双面猎犬》这本动物小说,内容使我记忆犹新。

本书主要讲了猎犬洛嘎和母豺达维娅共同患难后结成一家,朝夕相处。可洛嘎忘恩负义,被达维娅推进怒江而死。达维娅回到豺群,生下白眉儿便死去。白眉儿被迫做了苦豺,地位低下,可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活了下去,后来成为村长阿蛮星优秀的猎犬。

我很欣赏达维娅在野猴岭上勇于和野蛮的猴子对抗的作法。为了生存,达维娅不惜遍体鳞伤,甚至断了半条尾巴。我欣赏白眉儿在四面楚歌,豺王逼迫的境遇里,练就“空中撕喉”的本领;在豺群都犹豫不敢前进时勇于和敌人抗衡。白眉儿坚持不懈、勇于前进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动物园里,一只母雪兔被迫要喂蟒,力量悬殊差别很大。可它用信念和毅力几次扑咬蟒蛇,最后把蟒蛇搅得不得安宁,被管理员带回兔笼。这不正是坚持不懈的后果么?我还欣赏村长阿蛮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品质。

我不喜欢小老头唆使白眉儿当偷鸡贼的做法,自己不去打猎养家糊口,使唤别人偷鸡,还不承认,这种行为不该出现。我也不喜欢巫娘封建迷信的做法,不信真理,迷信巫术。我还不喜欢老猎犬黑虎嫉妒白眉儿,自己没本事,光想陷害别人,不让别人得到好处。我们应该像白眉儿一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前进的乐观主义。

《双面猎犬》让我坚信,坚持不懈和勇于前进是最好的让别人敬仰你、器重你的方法。

读后感

————《混血豺王》

夏娇

《混血豺王》讲述一个身上有十分之六的狼血统和十分之四豺血统的公豺,由猎犬到苦豺到豺王,最后死去的事情。它的一生复杂,离奇,又悲壮至极。

文中的主人公叫白眉儿。在面临是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兔嘴(一只又丑地位有低的母豺)时,他选择了救兔嘴;在面临是放走昔日旧主和还是效忠豺群时,他选择了放走昔日旧主。在我看来,白眉儿错就错在它认不清自己的身份。它是一只豺,它想去当一只猎狗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它身体里流着豺的血,保存着豺的习性,怎能当好一只猎狗呢?终于它选择了回归豺群,可它为什么还要顾惜与旧主人的情义呢?这种种错误是因为它有情有义。可以说,他当狗时是条好豺,当豺时又扮演了一条好狗。

因为它有情有义,所以它在救兔嘴时,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它在救主人时,不惜咬死自己的同伴;它在救幼豺时,不惜以被赶出豺群为代价,装成狗的样子……白眉儿身上有豺的模样,却有狗的品德,它的一生都是在情义中度过的。

白眉儿的一生有过辉煌,有过不幸,有过痛苦,有过矛盾。它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有很多事儿也是别的豺、别的人没有经历过的。它在磨练中长大、成熟。不论扮演什么角色它都是那样忠诚、尽职、优秀。与此相反,嫉妒的曾被白眉儿手下留情饶过一命却又恩将仇报的退位豺王夏索尔,自私食言残忍的昔日旧主阿蛮星,让我感到他们的卑鄙和丑恶。所以,它永远是我心目中的——混血——豺王!

读后感

——《斑羚飞渡》

夏娇

今年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厚厚的小说,它讲了大林莽动物世界的生死传奇。这些动物们有快乐、也有痛苦,有灵性、也有感情。

其中《斑羚飞渡》这篇小说讲的是:一次,有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了伤心崖上,这群斑羚惊慌失措,胡乱逃窜。就在这时,头羊大声“咩咩”地叫了起来,所有的斑羚都害怕极了。这最危急的关头,领头羊起到了它最重要的作用——冷静地做出选择和判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就是用老斑羚的身体做年轻斑铃的垫脚石,帮助成功飞渡过悬崖。这个办法成功了,但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整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看到这儿,我的眼圈红了,没有想到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能想出这种办法来赢得生存的机会,我更没有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地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

动物之间的灵性和感情让我极为感动和震惊。

我们应该对动物们友好相处,不要大批大批地猎杀它们;不要过多地砍伐树木,使鸟儿无家可归;不要把动物当作机器使用;更不要让它们死于非命!

没有了动物,生态就会遭到破坏,长期下去,更会严重地影响到人类自己的生存。世界不会因为一种动物的消失而灭绝,却会因为生态的不平衡而逐渐衰退、老化……造成这些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让我们和动物成为好朋友吧!

读后感

————《黑天鹅紫水晶》

夏娇

读《黑天鹅紫水晶》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动。

“一卷尘封已久的羊皮日记,描绘了一场人与黑天鹅的恩怨故事。”这句话是讲四个英国人逃出监狱狱长的手掌心,在土著人的一个小岛上,被一只命名为“紫水晶”的黑天鹅“杀”死。

“一段代代相传的血海深仇,描绘了一份生死相依的珍贵感情”这一句跟上一句的差距很大,上一句是讲人与黑天鹅的恩怨,而这一句是讲人与黑天鹅的生活,大家看到这一定会觉得很奇怪,很离奇。为什么呢——

大家可以不用为此而疑惑不解,我来给你们大概解说一下吧。书上是讲一个动物学家为了去研究动物们的习性而来到了匹萨状的天鹅巢的灌木林中,此时此刻黑天鹅遭到了戴狼的袭击,这位动物学家救了黑天鹅。但不幸的是,它的丈夫却被戴狼吃了,黑天鹅只有把动物学家视为它的丈夫……有一天,黑天鹅被一只秃鹰啄亡了,在它临‘走’前还对动物学家“说”了一些说不出来的忠告和秘密的故事。

书上还说:天鹅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天鹅是上帝派来的守护神,有着很强烈的个性。

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世界上真正的主人是动物和昆虫,如果人类没有了光明、食物、水,那么会活不了几天。而动物却不同,还能活很久,比如冬眠种类的动物,还有骆驼那些靠自身储存的能力是可以活很久。所以我们要爱护动物,不要人为的故意杀害它们。沈石溪叔叔就是这样,常常跟动物们交往,了解动物们的生活习性,跟它们交朋友。不会像有些养鸟人一样,拿个小鸟笼来养鸟,就等于束缚了鸟儿的自由,我认为多种些树,造就森林就等于建造了最好的鸟的“天堂”

虽然这本书让我感动万分,但也有让我生气的地方。就是每读了一个故事后面的羊皮总结日记,黑天鹅老要复仇的心理。让我感觉跟动物交朋友虽好,但一不小心反而要遭到它们的袭击。就像书里那只普通的黑天鹅一样,如果你把它的老公给抢走的话,它就会带着仇恨。不管你是谁,都有可能遭到它带领同类的报复,但作者还是很爱护它们。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7

由于有人假借齐雪竹之名回了那封邮件,使齐雪竹失去了赴美深造的机会,那个名额自然有刘婷婷顶替了。然而由于一系列的社会舆论,网上针对此时而发的一系列帖子,使美密执安大学驻中招聘单位人事处的马处长对刘婷婷的人品有了怀疑,使出这种卑鄙手段的人怎么可以录用呢?马处长自然毫不犹豫地剔除了刘婷婷,将名额安排给了品学兼优的周彤彤;何况加上刘婷婷的自杀,更令这一切变得顺理成章了。

苏宁特意分别拜访了萧锋与周彤彤二人,却一无所获。他四处奔波,希望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却也无一丝进展。苏宁为此一筹莫展。而与此同时,周彤彤已在办理赴美的相关手续了。苏宁隐隐觉得周彤彤与此事绝对脱不了干系,却苦无证据。当那架载着周彤彤的飞机消失在蔚蓝的天空时,苏宁、萧锋、齐雪竹以及周彤彤的母亲、继父等人心中各有所思。齐雪竹心中五味杂陈,萧锋的神色也极其复杂。苏宁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萧锋和周彤彤之间可能有什么!苏宁做出了大胆的猜测。如果他们“联手”,那么……苏宁的头脑飞快地运转起来。他的脑中顿时有了计划。

这天晚上,苏宁敲开了萧锋家的门。

“萧锋,是你害死了婷婷!是你害死了她,对不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苏宁一把揪住萧锋的衣襟,厉声质问。

“苏宁,你在胡说些什么?我怎么可能害死婷婷呢?我和她远日无冤,近日无仇,吗要害她?”萧锋的眼中极快地掠过一丝惊惧,随即他镇定自若地反问道。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苏宁那双锐利的鹰眼。

“你还想装蒜?你看这是什么?”苏宁举起一本记事本,“这是周彤彤的日记,她在里面将那一切都描述得一清二楚,你还想抵赖吗?你还想逃避这一切吗?你这个混蛋!”苏宁狠狠揍了萧锋一拳。萧锋没有还手,他神情黯然,面色灰白,任由苏宁的拳头一记记打在身上,一声不吭。

苏宁的猜测一点都没错。萧锋认识周彤彤,却并非由于齐雪竹的关系,他们俩在很久之前就认识了。那时齐雪竹还没有出现。他们曾经是一对情侣。他们是在一家pub里认识的。那时的萧锋正读高三,而周彤彤则正读初三,当时的他们性格都很叛逆,认识不久便拍起了拖。后来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二人分道扬镳,失去了联系。再次相见,却是四年后。——周彤彤初三复读了一年。那天是齐雪竹的生日,萧锋来学校接齐雪竹打算为她庆生——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学校找齐雪竹。齐雪竹行事一向很低调,她的室友们也就只知道她的男朋友叫萧锋,很英俊,很有才华,其余的就一无所知;而周彤彤更不可能想到此萧锋即彼萧锋了。那天,齐雪竹特意叫上刘婷婷和周彤彤一起,想让好友们见见自己的男友的庐山真面目。乍一照面,萧锋和周彤彤都不由愣住了。随即二人都极快地掩饰了彼此的失态,意识到齐雪竹和刘婷婷都没有注意到这些,二人方才舒了一口气。后来,周彤彤便时常暗地里约萧锋一起去pub喝酒,都被萧锋婉言回绝了。他知道他们之间已经不可能了,而且他现在又有了齐雪竹。然而周彤彤却并不就此罢休。就在齐雪竹告假回家探望母亲的那段时间,周彤彤再次打电话给萧锋,约他去pub喝酒。萧锋本欲拒绝,谁知周彤彤却激他说他懦弱胆小,连一个弱女子的邀请都不敢接受等等,还说约他只是聚一聚、聊聊近况罢了,别无他意。萧锋经不起她一激,也希望藉此向她说清楚,便答应了。那天晚上,二人喝得酩酊大醉,旧情复燃,萧锋做出了对不起齐雪竹的事。没想到那一切却都被周彤彤拍摄了下来。她以此要挟萧锋帮她破译齐雪竹的邮箱密码,并威胁他以齐雪竹的名义回了那封邮件。萧锋本欲拒绝,可是周彤彤却威胁他说,如果他不照做,她就把录相带寄给齐雪竹以及萧锋所在公司的老总,并且将相片公之于众,教萧锋身败名裂。那段时间,公司的老总正有意提拔萧锋,如此平步青云的大好机会怎可白白错过?此时萧锋方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周彤彤的阴谋,她摸清了自己的一切,设下了这个圈套让自己钻。萧锋权衡再三,最终为了名誉地位前程而昧着良心帮了周彤彤。他原以为结局不过是齐雪竹去不了美国而已,却没想到因此而间接逼死了刘婷婷!一想到是自己间接害死了刘婷婷,萧锋便寝食难安,内疚不已。他曾为此去找过周彤彤,谁知她却推得一干二净,说那一切都与她无关,矢口否认她曾经做过的一切,令萧锋恼怒却又无可奈何。这些天来,萧锋的日子也不好过,几乎每晚他都会做噩梦,梦见刘婷婷来向他索命,令他犹如惊弓之鸟。周彤彤的离开,令他稍微松了口气。

“你这个人渣!败类!”苏宁狠狠揍了萧锋一拳,冲进了夜幕中。

萧锋急忙抓起那本记事本,翻开一看,里面竟是空白的,并无一个字。他顿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然而,周彤彤的确是留下了一本记事本。是周彤彤的母亲应苏宁的要求在整理女儿的房间时发现的——就不知道是周彤彤刻意留下的,还是她粗心大意落下的了。日记里描绘了周彤彤真正的内心世界。父母的离异给年幼的周彤彤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母亲的重男轻女更是令周彤彤对母亲生出了一种难言的刻骨仇恨。为了获得母亲的关爱与注意,一向温顺的她变得偏执任性且叛逆。在鱼龙混杂的pub里,周彤彤更是见识到了人性的肮脏贪婪虚伪的一面。自此之后,周彤彤真的变了。她不再是从前那个温柔驯顺的乖乖女,她变得自私、狡诈、恶毒、虚伪。然而她却掩饰得极好。没有人知道在她艳丽善良的外表掩盖之下有着一颗怎样恶毒的心。由于拥有美貌与才华的光环的笼罩,在学校里,她被奉若公主,众人待她犹如众星捧月般。然而,进了T大后,昔日的一切荣耀皆不复存在,全叫齐雪竹抢了去。貌不如人已经令周彤彤嫉妒得发狂,学习上才华上略输一筹更令她痛恨不已。周彤彤视齐雪竹有如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她早日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可是天不从人愿,齐雪竹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活得更加精彩。反观自己的境遇,周彤彤不由得相形见绌。后来又得知齐雪竹有一个出色的神秘男友,这更加刺激了周彤彤。然而善于伪装的周彤彤将对齐雪竹的妒恨掩饰得极好。她一方面对齐雪竹虚与委蛇,一方面在暗地里恶语中伤,散播谣言生事,却收效甚微。这无疑更加深了她对齐雪竹的嫉恨。举凡挡她路者都得死。刘婷婷亦不例外。身为中文系的第二朵花,刘婷婷的才貌自不可小觑。她的天真、单纯、涉世不深是她的优点却也成为她最大的弱点。正因为刘婷婷的单纯周彤彤才没有很看重这个对手、“仇敌”,而是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对付齐雪竹身上。转眼四年,眼看快要毕业了,周彤彤的目的却一个也没有达到。对付齐雪竹一无所成,陷害刘婷婷,也因为忌惮苏宁而有所收敛,没有得逞过。萧锋的出现更是刺激了周彤彤,她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这个一石二鸟、借刀杀人的天衣无缝的计划。

当事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时,世人的震惊可想而知。

母亲的病逝,男友的背叛,友情的虚伪,因承受不住这一连串的打击,加上对刘婷婷的死而产生的内疚负罪感,齐雪竹疯了。

人们迫切想要知道周彤彤的下场。可是,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虽然她的确是登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然而她却没有去密执安大学报道。也再没有人见过她。周彤彤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齐雪竹疯了,刘婷婷死了,周彤彤下落不明,不知所踪。整件事就这么落下了帷幕,留给世人的则是无尽的深思。

至于萧锋呢?他因此而声名狼藉,名誉扫地,为世人所唾弃。

苏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掩卷沉思。

窗外,夜空中,一弯残月散发出清冷的光辉。

白雪公主复仇记篇8

关键词:项羽 军人性格 复仇 成败

常言道,性格决定成败。项羽率直单纯、不懂得迂回俯仰的军人性格,既决定了他强秦的英雄霸业,但同时也决定了他政治生涯的悲剧结局。但是,“性格决定成败”绝非简单的因果关系:性格是由行为、言语、神态显现的,应该说,是这些因素,而非性格本身,直接参与构成了人际交流与互动,从而决定了事件的发展的方向;同时,性格也绝非天生,而是由环境铸就的。所以,本文按照的原则“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言行,言行决定成败”进行论述。

《史记・项羽本纪》在开头简要交代了项羽的家庭背景。其要点有二:其一,项羽和秦有家仇:“其(指项羽,笔者注)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1]据《高祖本纪》,“秦二世二年……项氏起吴”[2],而《项羽本纪》言项羽自刎于汉五年,自刎前曾云“吾起兵至今八岁矣”,[3]正与《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相吻合;又据《项羽本纪》,“(项羽)初起时,年二十四”[4],由此,项羽之生年当为秦王政十六年。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燕死于秦王政二十三年,则其时项羽已八岁,虽未必亲历其事,然其悲痛之切亦不难想见矣。其二,“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5],由此可见,项羽是地道的楚人;而楚国与秦国是世仇:楚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6];怀王二十七年,“杀楚将唐昧,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景缺”;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7];顷襄王元年,“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8];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9];王负刍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而杀将军项燕”。由此看来,项羽同秦国还有“国恨”,并且他的家仇也溶解在这国恨之中。这就使得他对秦有强烈的仇视。项羽的人生历程,正是围绕着“仇”字展开的。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义,又不肯竟学。”[10]“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之“已”字、“剑一人敌,不足学”之“足”字,充分说明项羽是从功利、实用的角度对待学习的。对于项羽来说,功利就是反秦,反秦就是功利,反秦复楚是他的唯一理想。他学兵法,就是为了当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横扫秦军。同时,在复仇心理的推动下,项羽不能够沉下心来专注于学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略知其义,又不肯竟学”),但不能据此认定他是一个没有恒心、不肯吃苦的人。相反,项羽很有韧性:“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只不过他的韧性只体现在战场罢了。

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战略目标是复楚灭秦,然而他只能在战场上快意恩仇,却不能在战场外决胜千里。鸿门宴上,项羽非但不能维护己方政治利益,趁机杀死刘邦,反而对擅自闯入的敌方将领樊哙大加赞赏,甚至还赏赐了卮酒和彘肩。在今天,很多人指责项羽不能深谋远虑,这是以今人之眼光苛求古人了。人不能超越历史而存在,任何人都受到其所身处的历史环境的制约。前文已述,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战败身死,也就是说,直接触发项羽内心仇恨的是秦军,其次才是嬴政;同时,项羽家族“世世为楚将”,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必然是武将式的而非文臣式的,他所学的唯一理论课是“兵法”,但同样是关乎战争本身。所以,综合此二点,无论从其存在的目的和其存在的方式看,从出生那一刻起,项羽就注定是一个将军,而非一个帝王;而他的复仇,也必然是将军式的,而非帝王式的。“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11]作为将领,项羽的考虑的是作战要集中兵力速战速决,不能让降卒拖累军队的行动;但倘若从政治家的角度看,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12],同样是出于仇恨。如前所述,项羽本质上是个武将,不会克制心中的仇恨,他的仇恨是一定会直白地显露出来的。“彼可取而代也”省略了主语,要补上这个主语并不容易:我们既可以认为是项羽自己想要取而代之,亦可以认为是项羽劝项梁取而代之。不过这并非肯綮。相反,值得注意的是,此句是宾语前置句,落脚点在“彼”字上。由此可见,项羽的矛头是直接指向“彼”,指向秦的。这就是说,真正令项羽感到兴奋的,并非称帝(关于项羽无意于称帝,在下节有详论,此处暂略),而是复仇和灭秦。据《高祖本纪》载,刘邦亦有类似之语:“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13]然细审之,二人之言迥异。项羽说“取而代”,强调的是暴力斗争;刘邦说“当如此”,强调的是治平天下。项羽对于秦的态度无疑是激进的,他“屠烧秦人宫室”,以至于“所过无不残破”[14];而刘邦则温和得多,他一方面废秦之苛政,另一方面又承其法制:《汉律》便是在《秦律》的基础上修订的,故后人有“汉承秦制”之说。

项羽在灭秦以后进行分封,无疑是对历史进程的一种反动。“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15]项羽分封固然是为自立为王制造舆论,但问题到此远没有结束。按照项羽自己的说法,“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以伐秦”,于是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问,为何项羽采取的手段是封疆裂土而非封官授禄呢?因为后者同样可以为自立制造舆论,同样可以“伐秦”,但项羽为何采用的是前者呢?换言之,“伐秦”和“假立诸侯”究竟是什么关系?对此问题的回答仍然要追究到历史环境和人物性格层面。就历史环境而言,在项羽等人的眼中,秦末反秦斗争乃是战国末期六国合纵抗秦的延续,“假立诸侯”正是为了举起“合纵”大旗,其意义在于赋予这场起义以合法性。苟非如此,则秦政权可理所当然地指斥起义军为叛逆,因为“起义”本身不过是国内矛盾而非国际矛盾,唯有举起“合纵”大旗,国内矛盾才能在名义上变成国际矛盾,从而使起义军成为与秦政权地位对等的政治集团,赢得与秦国对等的话语权。同时,“天下苦秦久矣”是当时的一句流传甚广的、极富号召力的口号(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涉世家》等),对那些六国遗民有很强的鼓动性,实行分封也是对这一“时代最强音”的顺承。当然,此举的首倡者并非项羽,而是陈涉,项羽只是因袭了陈胜的做法。除此而外,对该问题还可从人物性格角度考察。彼时之政治制度不外两种,一曰“封建”,一曰“郡县”,而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项羽爱憎分明,对秦朝极端仇视,这使他对秦朝几乎全盘否定。如此,项羽必然选择秦国的对立面,即如春秋战国故事,复为“封建”。说“如春秋战国故事”并非妄言,项羽并未称帝,而是自立为“西楚霸王”,而春秋之旨唯“争霸”而已,“霸王”即是诸侯盟主,与春秋规制无异。“沽名”实乃春秋之旨,项王但欲复兴之而已。同时,项王此举也是符合其心理的。一方面,项羽以“灭秦”为旨,则必欲毁灭秦之制度,消灭其存在的历史痕迹;另一方面,项燕是作为楚国之将领,在与秦军交战中阵亡的,项羽既想报仇雪耻,则莫过于效法当年先祖之情状,以楚将之身份击败秦军。这是他“假立诸侯”的又一个原因。而这最终成为事实:作为项燕的孙子,他俘虏了王翦的孙子王离。如此,这场复仇对项羽而言想必是完满的了。综上,项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也同样揭示了其“性情中人”的本质。

然而很遗憾,灭秦大业既成,项羽即失去了政治生命的坐标。他之所以江河日下、走向失败,与此情势之变不无关系。“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16],这再次反映出项羽的军人本性。在连年的战争后,军人需要告老还乡;但作为政治家,这样的想法的却是幼稚的。与之相对,刘邦采纳意见,抢占关中为根据地,获得了稳定的大后方,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楚汉战争的发展走向。刘邦同样也是楚人,但他有政治头脑,乡愁、亲情于他都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项羽则不同。他既思念故乡,也牵念亲人。霸王别姬便是典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17]这并非困兽之语。项羽才气盖世,是不会胆怯和颓丧的;只不过在灭秦后他就生活在缺乏理想的真空中,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项羽穷途末路时“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嗟叹,依旧是其军人性格的体现。他承认失败,但不承认其战场上的失败:作为将军,他至死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但对于手下的士卒,他又饱含愧疚:“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18]同时,在乌江自刎前,项羽还作了一番临终告白:“天之亡我,我渡何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19]所以,项羽之所以在临死前仍要“为诸君快战”,一方面是为了解脱内心的愧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持军人的尊严。与项羽此言类似,秦将白起在自刎前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20]白起和项羽一样,至死也不明白他们究竟为何而死。太史公固然可以指责项羽“不亦谬乎”,但作为武将,项羽和白起都被封闭于战场,这决定了他们无法对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因为在战场内反思战争是徒劳的,对战争的深入反思需要一个把战场囊括在内、却又远比战场广阔的视野,但这样的视野是武将们难以获得的。项羽也好,白起也罢,他们意识的产生都不能超越其社会生活。

克劳塞维茨说:“……他们的感情激动起来就像火药燃烧一样迅速和猛烈、但不持久……如果这种人容易激动的感情有勇气和荣誉心来引导,那么,当他们在战争中担任较低的职务时,他们的感情往往非常有用。原因很简单,因为下级军官所指挥的军事行动的持续时间很短,他们往往只要下一个大胆的决心,振奋一下精神就够了……既然他们通常都是比较高尚的人,又怎么会没有自尊心呢!在他们身上并不缺乏这种感情,只是这种感情没有来得及发生作用而已,所以他们多半在事后感到羞愧。”[21]这段话用在项羽身上十分贴切,他的武将性格伴随着他短暂的一生。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一切都为其武人性格所注定。项羽不懂得“至刚易折”的道理,但正因其不懂,才成其为项羽,为历代骚人所咏叹。

注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95页,第351页,第334页,第295页,第295页,第1724页,第1727页,第1729页,第1735页,第295-296页,第310页,第296页,第344页,第365页,第315页,第315页,第333页,第334页,第336页,第2337页。

[21]中国人民军事科学院译,[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8页。

上一篇:文成公主进藏的资料范文 下一篇:装修销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