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声音范文

时间:2023-11-08 06:57:03

我们的声音篇1

如何避免同质化是这场“贴身肉搏”的胜负手。“观众绝不是只要一种电视风格。”《中国梦之声》执行总导演严敏肯定地告诉《广告主》,他信心十足,“我们是不一样的节目。”

赛制:似美国大选

顺应模式节目的井喷大潮,5月19日首秀的《梦之声》同样引自海外——美国电视史上最成功综艺节目之一的《美国偶像》。多年来《American Idol》一直被奉为收视利器,连续十一年高居季度收视统计榜前列,以“远古化石”般的存在被制作方预估生命力直到2018年,号称“美国真人秀之王”。

来到东土后,它的名字没有叫“中国偶像”,而是本土化地赶了一把时髦——《中国梦之声》。这个称呼与其他几档音乐节目同属正流行的“中国”字辈,但赛制设计却大不相同。

“美国比中国更看重电视文化,节目更新换代速率极快。”严敏介绍说,“除了idol,没有一个可以在主流电视网上存在12年。”他认为这棵长青树的秘诀在于用赛制保证了美国的两大核心价值——全民选择和平民英雄。

所谓“全民选择”,其兴师动众程度堪比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必须在最大基数的海选上产生。《梦之声》的选手先要参加上海、成都、北京、深圳四大城市的试音会,筛选出120名佼佼者进入偶像学院环节,后历经残酷的120强进60、60进 40、40进20三番淘汰,硕果仅存的20强选手还要重回自己所在的城市拉票巡演,每一位的去留都握在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手里。一番过五关斩六将与“海选——好莱坞周——决赛”的美总统选如出一辙。“而且只有我们的决赛永远是两个人PK。”严敏补充说。

“平民英雄”则体现出对凡人梦想的尊重。严敏意有所指:“《梦之声》的选手绝不是‘回锅肉’,也不是‘空降兵’,更不是已经成熟的歌手。”他承诺,最终的冠军一定是个底子干净、无签约没发片史的人。他之所以被视为“英雄”是因为走到最后必定唱满了16次,横比某达人秀和某好声音的至多4次差距明显。他用才华征服观众,每一次出现都是一场蜕变,而真正全程展现“纯粹的草根是怎样炼成全民英雄的”,只在《中国梦之声》。

热点:评委和学员

播出后的《中国梦之声》低开高走,同时段排名省级卫视第二。25—54岁的核心消费群是收视主力军,占受众构成的60%,高素质高学历观众更对其青睐有加。不仅如此,刚刚开始的《中国梦之声》以平均1.38的高收视完胜进入白热化的同类节目《中国最××》(1.33)和《我为××》(1.07)(数据来源:4+,33测量仪,CSM,2013.4.1-6.2),极具投资潜力。节目全国影响力稳定扩大,微博热度也持续升温,特别是四位导师风头尤盛。

憨厚淳朴的黄晓明、市井大妈般张扬的韩红、活力四射随时可以跳起来的李玟,还有语言如邻家大哥哥一样的王伟忠沉稳掌控全局。“一个演员可能演出多种角色,但哪一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要的正是‘他们自己’!”为打造栏目的特别之处,导演组鼓励导师个性发挥。他们首次“成军”便开足马力,或温和或卖萌、或煽情或搞笑的表现方式令观众眼前一亮。

导师之间“擦火花般”的化学反应也给《梦之声》惊喜连连。比如看了韩红和黄晓明打情骂俏同吃一个苹果的那段情节,就有观众笑侃:“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韩红和黄晓明’。”“其实早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我们通过喝咖啡、吃饭聊天等方式不断和评委交流,就发现他俩有这‘劲’。”严敏爆料,黄晓明的老实善良和韩红的张牙舞爪不把自己当外人“特别搭,特别真实”。而他们身为公众人物,也愿意在镜头前把自己私底下要好的朋友关系通过一种类似“戏谑”的手法表达出来。

有声音指四位导师难免“喧宾夺主”之嫌,《梦之声》导演组则认为评委风头盖过选手实属正常——刚出来的新节目,又在海选阶段,只有评委是观众熟悉的。而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在每座城市的试音会上第一次出场只有短短的5到10分钟,观众不可能每一个都记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有自己偏爱的选手。所以虽然前期评委的感觉像“主角”,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引导员”,功能在于帮助观众鉴赏选手,并逐渐后退,到最后直播赛已经完全沦为“观察员”。

真正的角儿非实力派的选手们莫属。自终极试音会始,《梦之声》进入“唱将模式”,“小孙燕姿”汪睿、菜缸女孩邓小坤、农村胖小伙郭帅……成色十足的学员们纷纷华丽变身,“演唱会一样的节目惊艳了所有人”。

“‘会不会看人’是真人秀对导演的最基的要求。”严敏一言蔽之,“而这里的‘人’,包括评委和选手。”

细节:背景也疯狂

美轮美奂的现场背景也获得一众网友倾心。不少对上海景色司空见惯的本地观众感叹,“看了《梦之声》才发现自己又能爱了”,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地质疑布景是否人工手绘。

“当然不是人工布景。”严敏揭秘,上海试音会的录制场地是一家黄浦路上的会所,宣传组费了很大工夫最终锁定。其奥妙之处在于,从四位导师各自的角度望去风景截然不同——黄晓明的背景是陆家嘴摩天大楼,而王伟忠就成了浦西外滩的万国建筑。夜晚建筑幕墙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与选手的卖力演唱交相辉映。

外滩风景美则美矣,问题也随之而来。自然光的背景在阳光刺眼的白天较室内强烈,使得电视机前呈现的四位导师成了“黑脸”,严重影响拍摄。但若在室内使用强光,又会让迷人的外滩发白,观众无法看清。

这时《美国偶像》外籍团队的经验帮了大忙。他们在美国遭遇类似问题时,工作人员便用一种类似汽车贴膜的东西覆盖玻璃幕墙,从而阻挡部分室外光线,达到相对均衡。如法炮制后,光的问题果然迎刃而解。但麻烦的是,到了晚上这层贴膜必须要揭下来,否则就会干扰室内光线。于是在《梦之声》的录制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白天,美工在玻璃幕墙上贴膜,晚上又揭下来;第二天再贴上去,再揭下来,就跟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降旗似的,不厌其烦。

震撼:专业流水线

此番引进《美偶》原版模式,除了赛制、技术等硬性指标,让严敏印象最深的是“专业”二字:“我一直跟别人说,我们引进的不是模式,而是生产流水线。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有12年运作经验的公司,idol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专业化程度。”

他举了最基本的“道具”例子。这个工种也称“舞美、装置”,国内普遍由民工承担,但在美国却是专业技术人员操作。“道具”之下还有细分,比如专项负责地贴。“我们这里操作起来一般要导演喊一嗓子‘装置有人么?贴个地贴!’,然后跑出一个民工来贴上去。可人家不一样,导演对好了选手或者评委的位置,只要对讲机里说一句,立马就有工作人员从侧幕走出来,腰间配着一条宽皮带,上面绑着不下十几种颜色的贴纸和五六只马克笔,整个一武装战士。”据说早在导演排练走位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旁记录了。当导演确定位置后,他就准确做好地贴的位置,用不同的颜色标注。

我们的声音篇2

采访郭文景的时候,他刚结束为北京交响乐团欧洲巡演而写的打击交响乐协奏曲《山之祭》的排演。再过几天乐队就要去欧洲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演,四月十六日,这部作品也将在北京中山音乐堂进行首演。

几天来,忙于排演这部作品,加上还要给学生上课,他闲暇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即便这样,前一天他还是抽空听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巴托克的协奏曲和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乐,以及德国现代作曲家沃尔夫冈•里姆上世纪七八十年的音乐。

“真的很棒!这些是音乐界的世界文化名人。” 离开排练现场的郭文景,赶到这家普通的咖啡厅中已经时值下午一点,面露疲惫之色的他还没顾上吃午餐。他由衷地赞叹着那些音乐和作曲家,顺手将今天以来吸的第一只烟摁灭在烟缸中,然后招呼服务员给他一杯苹果汁。

他还是沉浸在对昨天听到的音乐回味之中,津津乐道地描述着与自己差不多同一个时代的作曲家沃尔夫冈•里姆的音乐,“他的音乐语言是无调性、现代、充满情感的,我喜欢。”

喝下一口苹果汁后,他细数了最近一周来所听的音乐――是各种交响乐或协奏曲。此种情形并不意味着他只爱听那些庄重严肃的古典类音乐,过几天他将一天到晚听川剧。确切地说,是听那些经典的老川剧,因为接下来他要写一部与它相关的作品――排除工作因素外他本人也是喜欢川剧的,从小被其熏陶影响,这些最终铸就出他现在的音乐。

音乐的必须性

眼下,咖啡厅中除了淡淡的烟丝和香浓的咖啡味道在四处飘浮外,空气里弥漫着的还有轻柔舒缓、似有似无的背景音乐。

“这是一盘钢琴协奏曲。”他微笑着说此刻正播放的音乐。相比人们过于生动的笑谈声,低沉的音乐让人根本听不出它的存在。“在所有的艺术里,音乐是渗透在我们生活当中最深的。当它以背景的方式全面渗透到生活中时,你就会感觉到它消失掉了。”指着眼下的背景乐,他说许多人是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

郭文景常来这家咖啡厅。“这盘曲子已经放了三周了。”三周前他曾向服务员提出让他们更换下那盘连续放了半年的唱片。不是服务员出于懒惰不愿意更新音乐,也不是咖啡厅的音乐过少,实在是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听出它在不断重复。

这种现象让他感慨万端――音乐强大的渗透力让他欣慰,可是人们对它的充耳不闻又让他焦虑。“音乐是每个人都离不了的,你不能想像有一天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再也听不到音乐,那将是何种情形。不可想象。”咖啡厅中坐着的人个个面带微笑,神情放松,显然飘散的背景乐恰到好处的音调中和营造了这里氛围的和谐。

郭文景环顾下四周,倘若这里此刻播放的是时下流行的歌曲或某些主旋律歌曲,抑或是摇滚乐,整体气氛可能完全不一样。“音乐的选择很重要。”他严肃起来。

前一段时间某个晚上,他来这家咖啡厅和老朋友见面,店里当时正放着雅尼的音乐。朋友还没到,店了除了他一个客人外没有其他人。于是他就走过去和服务员商量,能否关掉音乐,虽然他可以做到关闭自己的耳朵,对这个音乐充耳不闻。

“雅尼的那个音乐太滥了!就算在商业音乐中也是比较烂的音乐。” 尽管郭文景也曾一直提示和安慰自己,不管什么样的音乐,只要有人演奏,有人听就行了。但他还是忍不住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在我看来他的音乐艺术价值很低,也就是在广场上面凑个热闹,饭店或酒店厕所里面给大家造个温馨的气氛。”

当今的音乐种类如此多样,以至于让人们无从去选择――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音乐,尤其是去选择好音乐。他困惑人类历史留下来那么多的好音乐,现当代也产生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什么那么多人仍然看不到或一直在找寻它们。

“什么是好音乐?都在那里摆着呢。去看了吗?去听了吗?”郭文景有些激动,“国外的有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为代表的古典音乐,肖斯塔克维奇,里姆。。。。。。等人的优秀的现当代音乐,这都非常好。国内我们也有祖先留下的好音乐。像一些古琴曲,川剧,京剧等,当代的你看你们年轻人最熟悉的崔健,他的音乐就不错。”他概念里的好音乐不仅只是好听,令人回味,有历史价值,还一定要具有超越时代和超越时代审美的价值。

时态处境中的声音

十多年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大力盛行,使得越来越少的人再去关注古典音乐或其他真正的好音乐了――大家耳朵已经习惯去听那些随意、轻松、易唱易记的歌曲。

郭文景对此很是忧虑。“你看现在的学校,很多从小学开始,音乐课就被其他科目占用了。有时候所谓的音乐课,只是教孩子们唱几首流行歌曲。还哪里谈得上音乐教育?”他说好的音乐,尤其那些古典音乐是人类精神和艺术层面比较高且最具代表性的结晶。重听或常听它们,正是陶冶和提升人的性情、文化、修养最快和最直观的途径。“我们怎么来提升我们自己,我们怎么来超越上一代人?不就是站在前人的成果之上吗?”

“你看现在拜金主义到处在盛行,什么东西都是不问好坏是非,只问有用没用或有钱没钱。这样的环境造就人们膨胀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这让他时常想起《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我经常感觉就是这样。”他有些沉重起来。

郭文景自己几乎不听当下流行乐,听一首歌曲于他来讲更不多。但是,他并不排斥“流行”这个东西――只要流行的东西是好的。

他记起前些年在古典音乐上兴起的一个小时尚,就是人人都听。“的交响乐内容丰富,很宏大,沉重,也很难以理解,可它就莫名地成了时尚。”当时的情景是人们见面就会问“你最近在听什么?听过吗?”倘若这种对古典音乐的时尚追逐能一直持续或许是件幸事,起码更多人可以去接触到古典音乐――他无数次这样设想。

除了古典乐,好音乐仍然非常多。对于流行音乐,郭文景觉得如果稍作改编,它们一样可以成为好音乐。正如奥运期间一首叫《北京欢迎你》的歌,开始他并没有兴趣听,但是那首歌歌词改成《国足欢迎你》后他就很喜欢了。“歌词改得特别棒,我听了简直是乐不可支!因为这首歌改了词后就变得幽默了。音乐中的幽默是种很高级的境界。”

改编音乐也是让好音乐流行的好途径。就像有天他去三联书店买书时,路过一个小服装店,店主为了招揽顾客,正在放一首流行乐队演唱的《国际歌》。这首歌郭文景已许久未曾听到,感觉很不错的他,站在那里听完才离开。

“《国际歌》非常好听,我们以前常听到的那个和声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克维奇写的,他的和声配得很棒,我经常在钢琴上弹弹它。”他呵呵地笑着,“这也是好音乐,而且一度很流行。我从小听它一直听到七九年。可是现在没得听了,电台也不放。”他完全没有想到再次听到它竟然变成流行乐。

但郭文景说并不是所有的音乐改编都让人愉快,即便是好音乐也不例外。“现在有人把一些古典音乐改编成电子乐,我很不喜欢。对我来说,音乐必须是人演奏的。”

只是他发现许多人却把“电子乐”的概念弄混了,“电子音乐最原始的概念只是完全用电子器材制造发出的各种噪音,它是非乐器的。而那些用电声的乐器,即非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不一定就叫电子乐。”

作为一个作曲家,他承认在中国谈论和推行“音乐”这个问题和概念非常难,“因为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民众的眼界特别窄,不管是愿意追求艺术的,还是不愿意追求艺术的。而政府又主导控制一切,大家自由选择可能性很小,不管是别人的好东西,还是自己的好东西,中国公众都缺乏有效和充分的选择。” 所以社会要在音乐上达成共识,首先是在社会文化和民族素养上面先去改善。

郭文景欣慰于好在有那么多好唱片存在,而且还有专人编译的音乐辞典,“如果有人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和欣赏音乐,可以参考那些辞典上的推荐。”不过,他说他更喜欢,也建议人们要常去音乐会――现场才是真正的演奏。

“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这些都是不错的听音乐会的地方,在那里听一场音乐,对人内心的影响是很大的。”停顿片刻后,他不忘补充道,“当然,这一切也是需要音乐会票价推行平民化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个人简介:

我们的声音篇3

疑惑 :爱子如命的

父母会把孩子遗弃吗?

2007年3月10日,山东齐鲁电视台的主持人王羲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济南市福利院的一个工作人员打来的:“你是不是报道过一个得怪病的孩子东东?他现在在我们福利院呢,他的父母把他丢下不管了!你们快来看看吧。”

东东被他父母遗弃在福利院了?王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工作人员弄错了,那个小男孩肯定不是东东。但对方却说一定没错,他们看过电视报道,确定现在呆在福利院里的3岁孩子就是电视里的那个东东。他们还详细描述了一下男孩的相貌和特征,王羲听得半信半疑,决定立刻赶到福利院去看一看。

去福利院的路上,王羲心里想着的还是:那么一对把东东视若珍宝的善良夫妇,孩子在他们心里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怎么可能做出遗弃孩子的事情呢?

王羲第一次遇见东东的父母,是在一个月前。2007年2月初,王羲一大早正要外出采访,突然被电视台门口的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拦住了,他们“扑通”一声跪在王羲面前,哭着求她救救儿子。

原来,这对夫妻来自山东省莱芜市王大下村,丈夫叫王永生,妻子叫王玉玲,他们是为三岁的东东王绪东而来。一直健康活泼的东东突然得了怪病,几天内变得又聋又哑,他们在当地医院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经人指点就来到了济南求助于电视台……

王羲看着那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不声不响地呆坐在一边,心里也着急了。她立刻带着他们来到了济南一家大医院。医生检查后,得出的结论是:东东不是得了什么怪病,是情况比较严重的神经性耳聋,他现在已经完全听不见一点声音了,如果任由发展下去,刚刚开始学说话的他,就会慢慢丧失语言能力,那后果不堪设想,会导致他终生聋哑……现在,必须在六个月内为他做电子耳蜗,重新让他听见声音。但买电子耳蜗加手术费需要30万元,后期还需要长期的听说恢复训练,同样是一大笔钱……

东东的父母顿时呆了。不说其他的费用,眼前急需的30万元对身为农民的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经过进一步诊断,医生带来一个更加残酷的消息:东东属先天性内耳畸形,除了装上电子耳蜗,几乎没有任何治愈希望。而按东东耳聋的程度来看,他至少在四个月前就已发病了,也就是说,接下来留给他们的时间,不是六个月,而只有两个月了!

两个月, 30万元巨款,对东东的父母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道活泼可爱的东东,就要从此走进一个沉默无声的世界吗?他还只有3岁,他的一生才刚刚开始啊……王羲正想着该怎么办,东东的母亲王玉玲却又一下子跪在了她的面前:“王记者,求你帮帮我们!我可以去卖肾,你帮我找个人买我的肾吧!我一定要救这个孩子啊!”

一旁一直沉默的王永生听了,突然说:“这是个好办法,但要卖就卖我的肾,你的身体不好。只要能救孩子,我们做什么都可以,我们把他带回了家,就要对得起他!”

王羲被这对夫妻朴实却震撼的话语感动了,她解释说卖肾是行不通的,但从他们的话里,她却又听出了另一种意思。她本来就有一个疑问,东东看上去跟他的父母长得并不像,难道?

在王羲的追问之下,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含泪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原来,东东真的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而是三年前在村口捡到的被人丢弃的孩子!他们曾经有一个亲生儿子,11岁时因为一场意外永远离开了他们。东东的到来,让夫妻俩欣喜若狂,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东东,但却没想到,命运又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如此残酷的考验,东东面临着终生残疾的危险……

王羲听了这个故事,被这对善良的父母深深感动了,她和编导人员花了几天时间,将东东一家的遭遇做成了节目,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开始积极为东东捐款捐物。在大家的帮助下,东东得以进入医院,先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

30万元的手术费,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有大家的热心帮助,但那些捐款离30万元还是有不小的距离。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在最初的欣喜之后,又开始陷入了焦急无助的状态,毕竟,医生所说的两个月期限已经越来越近了。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还没有钱做手术,东东的耳朵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王羲把他们的焦急看在了眼里,她一边极力安慰着他们,一边四处奔走,把东东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就在3月初,王羲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医院表示将减免东东的部分手术费用!

王羲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他们也激动不已,抱着东东不停感谢王羲……一家人开心激动的那一幕还在她眼前,现在,福利院怎么会打来那样一个电话,说东东在他们那里呢?这不会是真的吧?

震撼 :他们在

墙面上留下了“绝笔遗书”

一路疑问的王羲赶到了济南市福利院,当她看到了那个眼睛红肿、呆呆坐在床上的小男孩时,她的一颗心顿时沉了下来。没错!他正是东东!前几天还被父母视若珍宝的东东,现在却被父母无情地遗弃在了这里!

东东也认出了王羲,他立刻扑上来,双手抓着王羲的胳膊不停摇晃。他大张着嘴巴,却说不出一句话,小脸涨得通红,眼睛里全是委屈和恐惧。

王羲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蹲下身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抱在怀里,然后询问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是怎么一回事。工作人员说,东东是被两个警察送来的,警察发现他的时候,他孤零零一个人坐在济南长途汽车站,除了口袋里有一枚金戒指,身上再没有任何东西。警察询问他,却没有任何线索,一直等到晚上也不见有人来找他,最后只好将东东送到了福利院。

东东来到福利院以后,哭了整整一个晚上,谁都劝不住他,也没办法跟他交流。第二天,有一位工作人员看过王羲做的节目,认出了东东,于是就打电话联系了她。

王羲心里翻腾着怒火,她没想到,就在大家为东东积极捐款、积极想办法的时候,他那口口声声疼他爱他的父母却一走了之,把这个可怜的孩子丢下不管了!

王羲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这对夫妻俩之前说的都是谎话,他们带着东东来求助媒体,不是为了给他治病,而是为了骗取大家的同情心,借以骗取钱财?!

王羲不断地拨打东东父母的电话,但他们的电话却一直关机。王羲决定带上东东,去他们的老家看看。

一行人到了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所在的莱芜市王大下村,找到了东东的家,却只看到一扇紧锁的大门,敲了半天没有人回应。王羲一行人的到来,引起了不少村民的注意,他们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告诉王羲,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两天前回来过,今天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有人看见他们拿着一个小包袱走了。

听说王羲他们是齐鲁电视台的记者,大家突然问她:“这家人是不是在骗钱啊?怎么到现在还没见到给这个孩子做手术呢?”从众人口中说出的“骗钱”,令王羲立刻心惊,难道他们了解什么真相吗?王羲追问之下,才知道,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去济南说为东东治病的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给他们捐过钱。半个月后他们夫妇俩回来,说还需要一大笔钱做手术,又到村里到处借钱。但拖了很长时间,也没见东东去济南做手术。时间一长,村里就有不少闲话了,在大家看来,一个治疗聋哑孩子的“小手术”,能需要多少钱呢?大家都开始怀疑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的动机,就连他们自己家的亲戚,也因为这件事情跟他们闹得有点疙瘩,大家都不相信他们了……

听了大家的话,王羲连忙解释,东东的病的确需要一大笔钱,至少30万!看着大家惊奇的表情,王羲不由得想象,之前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俩在村里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和委屈。

这次寻找没有一点结果,王羲一行人只好带着东东先回了济南。回去后,她和同事们加班把节目做了出来,第二天就在电视里播放,希望能有更多人提供王永生和王玉玲夫妇俩的线索。她自己也没有放弃,第二天下午就带着东东又去了莱芜市王大下村。

这次,王羲打听到了东东的奶奶还在村里,但她也根本不知道东东父母的去向,他们临走之前没有向她透露半点风声。奶奶手里有钥匙,王羲让老人打开了东东家的门,希望在家里找到一些线索。

门一打开,一个破破烂烂的家呈现在大家面前,屋里几乎没有像样的东西,稍好一点的就是一张床和一台旧电视机。他们夫妇俩似乎没有带走任何东西,连柜子里的衣服也都还在。王羲看到这副情景,不由得迷惑不已。她在房间里转来转去,仔细寻找,突然,墙上一副挂历旁边露出的两个字引起王羲的注意,那两个字,赫然是“绝笔”!

掀开挂历,在场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墙上写着:我们养活不了东东,亏欠了东东,惟一的办法就是自杀,卖房子给东东治病。王永生夫妇绝笔。

这个意外的转折令大家都呆了。王羲立刻再拨打王永生的电话,但却仍是关机。她心里一沉:坏了,难道墙上的那两个字已成现实?

感动 :他们书写了

关于亲情和爱的美好传说

回济南的路上,一种不祥的预感一直盘旋在王羲的心里,她心乱如麻,为误会了王永生夫妇俩而后悔,也为东东以后的命运而担心。

王羲抱着最后的希望,给已关机的王永生夫妇发了条短信:王大哥,我是王羲,请务必给我回电话。现在东东在福利院,难道你们不想见他最后一面吗?千万不要做傻事!

短信发出去了,却一直没有收到回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就在大家几乎要绝望时,王羲的电话响了,是王永生嘶哑的声音:“王羲,我在你们单位门口的天桥下等你。”

王羲立刻赶了过去。消失了几天的王永生夫妇俩就站在她的面前,几天没见,夫妇俩憔悴得像变了个人似的。他们向王羲哭诉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从收养东东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夫妇俩就发誓,要把东东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疼爱。事实上,他们比当年养亲生儿子还要尽心,特别是王玉玲,跟东东的感情特别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给了中年丧子的她莫大的安慰。

东东的病,还有医生所说的“30万”和“两个月期限”,对他们来说是晴天霹雳。他们在村里四处求人,大家也帮了他们很多,但不久就有些风言风语,说他们夫妻俩在利用儿子骗钱。夫妻俩百口莫辩,想卖掉自己家的房子给东东治病,却没有人相信他们,根本没人来买。

眼看着两个月期限快到了,夫妻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王羲带来了医院将减免东东部分手术费用的好消息。王永生夫妇俩又喜又忧,毕竟,他们还要努力筹措不能减免的其他手术费用,而且就算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东东装上电子耳蜗,以后漫长的时间里,他还需要进行听说恢复训练,到时候,那些钱又该从哪里来呢?

王永生夫妇焦急之余,竟然商量出了一个办法。如果东东现在成了一个孤儿,那电视台和医院就有可能对东东负责到底了,说不定,会减免他的全部费用,免费为他做手术。之后就算把东东送去了福利院,东东也可以得到继续的免费治疗……

夫妇俩想来想去,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那天,在长途汽车站里,王玉玲哭着摘下手上的金戒指,那是她惟一值钱的东西了,她把戒指放在东东的口袋里,比划着让他坐在车站的椅子上等着。

夫妻俩没有走远,一直躲在暗处看着东东。从下午到晚上,东东从最初的安静等待,开始惊慌地四处张望,用小手不停地抹眼泪,但他并不乱跑,一直乖乖地在原地等着。躲在附近的王永生夫妇俩心如刀绞。

到了晚上,有警察赶过来把东东带走了。王永生夫妇俩放下心来,他们哭着回到了老家,决定一起喝农药自杀,如果他们死了,大家就相信他们了,房子也会有人买了,那些钱也能给东东治病。

夫妇俩在墙上留下了遗书,带着农药来到了济南。他们决定,当确定了东东已经被福利院收留以后,就一起自杀。当天晚上,他们从电视里看到了王羲做的那期节目,东东如他们所愿被送到了福利院,但是,孩子在电视里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他们看得泪流满面。他们开始怀疑,这个自杀的决定到底该不该执行。就在这时,他们收到了王羲发来的短信,心终于动摇了,于是跟王羲取得了联系……

王羲听得眼圈里满是泪水,她清了清嗓子,对王永生夫妇俩说:“大哥大嫂,不是我说你们,你们太糊涂了。你们现在已经是东东的父母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万一不在了,东东又成了孤儿,就算他的耳朵治好了,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幸福的。”王永生夫妇俩听了,不住点头。

王羲立刻带着王永生夫妇俩赶到福利院,分开了九十多个小时后,一家三口终于又团聚了,他们抱在一起大哭起来。

深感欣慰的王羲将东东一家重新送回了医院。经过医院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医生说东东的情况有所好转,可以暂时保守治疗。于是,王永生夫妇俩决定,从现在开始要出去打工挣钱,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挣钱装电子耳蜗。

王永生夫妇俩说到做到,之后他们一家三口去了外地打工,辛苦挣钱的同时,一直没有间断东东的治疗。2008年初,王羲从他们那里听到了一个关于东东的好消息:东东现在装上了助听器,虽然没有电子耳蜗效果好,但他已经可以听到一点声音了。

王羲为东东的进步而开心。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得知这个感人的故事,邀请王羲过去拍节目。节目结束以后,王羲专门去了一趟中国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那里有个免费安装人造耳蜗的项目,王羲替东东报了名, 东东有很大希望能得到免费的援助。

我们的声音篇4

本书收录的访谈中,刊载日期最早的篇章应属《翻滚吧!男孩》导演林育贤、制片庄景,以及《无米乐》导演颜兰权、庄益增的专访。2005年这两部纪录片登入院线,于电影市场成功突围,挟其纯真与人文素质,滋养无数观众心田。访谈间,除回溯拍摄动机、阐述影像的书写策略,也谈营销的布局考虑。

其后,由陈怀恩执导的《练习曲》接续台湾新电影以降的人文情怀,以清新脱俗的调子讲述一个大学生明相骑单车环岛的旅程,片中清晰地呈现了明相的自主意识,也纳藏了导演个人清楚的自觉:“整部片对于台湾珍贵景观有大量整体的描绘,这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历程,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为台湾两千三百万人,在2006年留下一个当年台湾的写实记录。”对陈怀恩而言,《练习曲》犹如一本纪念册,记载着台湾土地的发源及演变。

本书剧情片单元以《练习曲》始,以《艋{》终,共收录十五篇导演专访,谈其对创作的热爱、怀抱的使命、具体的操练、心底反复的计量和犹疑、以及确凿不移的心志。享誉国际的大导侯孝贤、蔡明亮创作不辍,相继应奥塞美术馆、罗浮宫之邀,投入跨地区制作。《红气球》在巴黎街区细致堆栈一幅幅生活风景,侯孝贤自认:“电影对我来说,是对现实的客观呈现。电影基本上要非常写实,必须是细节的落实。”凭藉对异地文化的考察、风土人情的建构,将幽微的生活气息引渡至影像中,平淡中见深刻,于本篇访谈中可见侯孝贤一以贯之的创作思维。

蔡明亮在谈及他的第十部作品《脸》时,特别讲究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思考,他提及《四百击》带给他的强烈冲击,这样的冲击来自于电影可以不是剧情的堆砌,而是生活片段的衔接;这样的冲击也来自电影具有一种召唤的魔力,得以超脱时空的阻隔与观者私密对话。蔡明亮说:“有的人认为电影是作梦,生活是现实的,但对我而言,电影也是我的现实,我的苦、我的乐都揉在里面。”他的作品始终游走在写实和非写实之间,在两者模糊的交错地带,产生了一道缝隙,里头填充的暧昧性,正是他对于创作和生活本质性的思考。侯孝贤和蔡明亮同样意图透过电影对人类内在情感进行深度探索,然风格有别,读者从中可自行延伸出影像表现的不同向度。

剧情片单元收录的访谈时间横跨五年,数年间,中生代导演张作骥以《蝴蝶》作为个人某创作阶段之句点;新一代创作者则人才辈出,如陈正道、林靖杰、陈芯宜、林书宇、魏德圣、杨雅础⒅用虾辍⒅S薪堋⒅7曳业,其作品普遍触及青春爱情、心灵孤寂、阶级处境、成长自觉及个人实践,带领观众从微观层面窥看世人情感结构中隐秘的共通性。总览各篇专访,意外发现除纪录片原就取材自现实情境外,不少剧情片亦同样受到新闻事件所启发,足见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微妙连结。

2008年由魏德圣执导的《海角七号》以草根性格浓重的叙事基调成功将台湾电影推上高峰,书中所收录访谈的采访时间早于该片正式上映前,彼时对于影片之口碑和卖座程度尤未可知,从魏德圣的言谈中,可见他如何赋予《海角七号》一个清楚的定位与风格、如何注入独到的在地文化思考;其流露出的自信或许早已预言了《海角七号》日后势将掀起一阵壮阔波澜。

戴立忍、钮承泽演而优则导。取材自一起社会新闻的《不能没有你》以黑白影像树立其独特印记,铺陈一段绵密而温润的父女之情,专访中戴立忍详尽地阐明本片的创作历程。《艋{》是继《海角七号》之后台湾电影票房的另一亮点,“拍电影是天命,这是无从选择、无法抗拒的路径。拍电影就是我跟世界沟通的方式。”钮承泽笃定地说。受访时,他散发一股激切,铿锵地描绘其倾全力在大银幕上建构的美好1980年代及兄弟间的坚定情谊。

我们的声音篇5

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正确的?为什么自己“内耳”听到的好听声音,听众听了未必是美妙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声乐学习者。笔者认为“内耳”与整体歌唱、歌唱心理以及基本状态等都有着很紧密地联系,在声乐的学习和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一、歌唱发声的共鸣原理

(一)物体发声的共鸣原理

我们处于歌唱中的共鸣腔不仅有共鸣现象,而且还有交混回响的现象。就像音乐厅中那种交混现象时一样的。但我们体内腔体有限,不可能产生出以回声效果出现的交混回响,我们听觉往往感觉不到或者把它忽略了。但我们的头脑中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通常所说的“共鸣”是包含共鸣和交混回响两层含义的。[1]

(二)歌唱的发声原理

在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会拿音叉给学生听,当没有放在共鸣箱上时,音量是极小的,耳朵只有靠近音叉才啊能听到;一旦将音叉放在共鸣箱上,音量就打了许多,甚至最后一排同学都能听得清。民族器乐的唢呐,如果将它的喇叭头取下来,不仅声音很小,而且难听得不堪入耳;如果把喇叭头安上再吹,不仅声音响亮而且音色也好听多了。此外,乐器中的钢琴、胡琴、月琴、吉它、鼓等等,这些乐器,除了弦、皮发出的音源以外,还巧妙的利用木板、竹筒、木桶、木箱的共鸣作用,既使音量扩大又美化了声音的色彩。[1]

二、歌唱时“内耳”的感觉与客观声音的关系

(一)声音的亮与暗

关于声音的亮与暗的问题,沈湘老师说:最好是又亮又暗。这是我们“内耳”必须要记住的。意大利语好的声音是Chiaro(明亮)、Scuro(暗),明亮不是炸,不是尖,也不是贼亮、刺耳,这种不叫明亮叫刺耳,叫尖。要明亮而不是刺耳,要明亮而不是憋,不是窝在里面,不是堵,是柔。意大利人所说的暗不包括难听的暗。要正面的理解,暗是柔,柔的声音的泛音甚至比亮的声音泛音的基音都要得到更多的共鸣。歌唱要从一开始就一步一步地来,从易到难,好的声音是非常自然的声音,而且是有呼吸支持的,有共鸣的。从低到高全是一样,这是最好的声音。你问,怎么做到?要去磨,去练习,最后必须凭耳朵听,声音的共鸣对不对?是否过前或过后?要用耳朵去判断。每个人的音色各有不同,有人最舒服亮一些,有人暗一些,有了充分的共鸣,找到他最舒服的状态就够了。[2]

(二)所谓“内耳”听到的声音

就是声带振动后以身体为媒介传送到听觉中枢的声音,内耳听到的是一种不客观的声音。它是一种物理现象,我们听自己说话或是唱歌的声音都是不客观的。我们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去体会自己的声音,有时我们会感觉我们的声音很亮,有时会感觉很暗。有时会感觉我们的声音像一条细线,有时会感觉我们的声音很粗,甚至会感觉无边无涯。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我们歌唱中需要的声音?什么声音是错误的声音?哪些声音是我们在歌唱中要克服的声音?这就是我现在要谈的问题。为什么声乐的学习者会对自己的声音会产生错觉呢?就是因为是我们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听自己的声音,在共鸣腔体里听声音,“内耳”就给我们一个错觉。

(三)“内耳”的错觉

我们的内耳听起来是比较大的声音,在别人听起来是暗的,是小的,也是不结实的,不圆润的;从科学上分析,这是声门上既有声带振动的音波,也有声带边缘振动的音波,这是一个共振的合音。最好的方法是把这个声音录下来。“内耳”一定要记住这个声音,今后就唱这个难听的声音。

三、“内耳”与歌唱心理、基本状态及整体歌唱的关系

要谈及“内耳”以下几点是基础。歌唱的姿势、整体歌唱以及歌唱的心理等几个方面是基础。有了好的基本状态下的“内耳”才能靠得住。我们应在学习歌唱或艺术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歌唱姿势,注意歌唱的整体感和良好的歌唱心理。下面先谈谈基本状态与“内耳”的关系。

(一)基本状态及整体歌唱与“内耳”的关系

“内耳”与歌唱的“基本状态”是相互作用的。在好状态下出好的声音,好的内耳帮我们记住好状态。我们只有通过良好的基本状态的学习,在用我们的“内耳”来记住好状态下发出的声音,我们的声乐学习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进步。

(二)歌唱的心理与“内耳”的关系

歌唱艺术是依靠歌唱者自身的乐器,经过科学的训练后而掌握的歌唱技能,然后再进入音乐形象的再创作过程。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首先要从培养强烈的歌唱欲望开始。良好的歌唱心里还与学唱者谐和的心理状态有关。这是学习声乐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歌唱心理才能唱出好的声音。心里有底了,歌唱就放得开了,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1]这也是学习声乐的基础。

四、建立正确的“内耳”听觉意识,运用“内耳”听觉

(一)声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的“内耳”听觉意识

唱歌既要唱声更要唱情,感情真挚,声情并茂,才能唱得生动感人,扣人心弦。如何鉴别正确的声音概念,办法很简单,两个字:多听。男、女、高、低声部的歌唱都要听、好好地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演唱的也好,教学的也好,从你演唱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来。所以,对耳朵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在这方面真正的下功夫。

(二)声乐学习者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内耳”听觉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状态,也需要好的“内耳”,歌唱不是找感觉,只有把各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一再强调:我们在歌唱中一定要感觉“声音像天鹅绒般柔美”。只有这样,我们的声音才能打动人,不知不觉地就把混声给唱好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说法,一种很好的感觉,我们只有靠我们的“内耳”去感受,去记住这种感觉,从而来指导我们歌唱。

有些声乐学习者,经常是处于一种“找感觉”的状态,我认为这样也是不对的。因为,歌唱就是歌唱,并不是“找感觉”。歌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你要感染听众,不能张嘴就是“找感觉”,这样不可能感动听众,我这个问题已经在前面说过,现在,我在强调一下,因为它很重要。所以,我们再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也不要只注重自己的“内耳”而忽略了歌唱的其它方面。只有这样,声乐学习才能进步,你的声音也才会越来越好。

结语

我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内耳”在歌唱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听觉意识,养成在学习中注意听自己的声音,培养自己的“内耳”,只有这样,你才知道,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当然,也要协调处理好“内耳”与歌唱的基本状态、歌唱的心理以及整体歌唱等各方面及各个环节间的相互关系。让我们的“内耳”的作用在歌唱中得以最大的发挥,从而,真正地为我们的歌唱服务,为我们的歌唱学习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孙从音、乔鸿第、管谨义.读谱歌唱的艺术.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2000,第一版

[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上海,第一版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1962,第一版

[4]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2002,第一版

我们的声音篇6

关键词:戏剧男高音;高音;训练;半声;哼鸣;闭口音;声音观念

关于男高音的训练方法,古今中外,不同的声乐教师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有关这方面的教学论文和著作也层出不穷,然而,关于声乐方面的论著大多也只是论男高音的训练,而并没有更细的把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分开了进行论述,其实两者的训练方法虽然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具体的训练方法却不尽相同。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和探索,我深刻地体会声乐教学的艰难。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先天的优越嗓音条件、具备良好的乐感和声乐感悟能力,更需要他们有刻苦学习的干劲。特别是对男高音的训练,真是难上加难。经过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供同行和声乐爱好者们参考。下面我就针对戏剧男高音的高音训练来谈谈我的训练方法。

大家都知道,男高音一般分为: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两类,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缺少好的男高音。男高音——难就难在高音。如果你细心观察,凡是高音好的男高音一般都是一些嗓门较小、声音较柔和、富于歌唱性的男高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抒情男高音。而嗓门较大,声音结实有力的男高音一般高音很困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戏剧男高音。而歌剧咏叹调大多数的角色都要求用戏剧男高音来演唱,那么为什么戏剧男高音唱高音难?我们又通过怎样的训练才能更好地解决戏剧男高音的高音问题呢?

一、戏剧男高音的高音难是因为声带结构决定

戏剧男高音的声带比抒情男高音厚实一些,而他的共鸣腔体——咽腔、口腔也要大一些,这样戏剧男高音发出的声音要比抒情男高音宏亮、宽厚、结实一些;戏剧男高音唱到高音时真假混合就没那么自如了,如果真声多了声音就上不去,越唱越紧,用力过一点声音就容易破:如果假声多了高音能上得去,但高声区和低声区音色容易脱节,使得高音和低音音色不统一,甚至完全是假声,这就是戏剧男高音高音难的问题。而抒情男高音由于声带结构和共鸣腔体的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较柔和、细小而有弹性中声区假声成分多一些,当唱到高音时,真假结合自如得多,因此高音也就方便得多,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就好像一棵高高的树,树干的上节肯定比下节小,试想如果上面比下面大,那么这棵树肯定长不高。

二、解决戏剧男高音的高音问题

1、首先从转变声音观念开始——往往戏剧男高音声音条件好,在没有气息支持、喉部肌肉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发出较结实的声音,因此学生很容易骄傲自满,不求上进,以为自己的发声是对的,其实不然。相反,那些声音细小,声音稍暗的抒情男高音觉得自己条件不如别人好,于是肯于虚心求教,每个音都力求在气息支持的基础上发出,通过不懈努力,他也能发出优美高亢的高音来。这就是人们经常说到的:“一流嗓子不出歌唱家,二流嗓子容易出歌唱家”的道理。因此,我呼吁那些戏剧男高音们,你们拥有好的嗓子只是先天条件,你们更应该去学习科学的、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不要一味去唱大声,有控制地发声,即使声音小一点,那也是好的声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好你的高音问题。

2、多进行哼鸣练习——大家都知道哼鸣位置就是歌唱时所想要的声音高位置。而哼鸣声就是真声和假声的连接纽带,当你发开口母音“a”到E、F、#F的三个过度音时,你会感觉到有点吃力,这时你就想到哼鸣的感觉来唱,或者a+ng(哼鸣),我想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你唱好E、F、#F这三个过度音时,你的高音区这就自然地建立起来了,高音也毫不费劲地唱上去了。当然,这要有声乐教师反复地给予训练才能完成。因为声音是看不见的,而是一种感觉。因此,训练一定特别专心,当你找到这些哼鸣高音位置感觉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唱高音了。同时结合“u”母音来练习,因为“u”母音是中声区和高声区过度连接最好的母音,而且声音较窄,高音容易上得去。我们知道,半夜公鸡叫时发出的“呜……”声传得那么远,靠的是自然高位置的状态,因为鸡是没有思维的,只是随心所欲地“警报”——“天快亮了……”,我想多学习公鸡叫声,相信对高音练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3、要多进行“闭口音”练习——戏剧男高音声音大、宽,发声时往往只能大而不能小,声音不集中。声音位置就低,位置低了假声就混不进来了,因此,越唱到高音声音就越紧。所以,练声时要多练“i”、“ie”母音,养成高位置小声练习的习惯。当你练“i”好了、稳定以后,渐渐地加入“o、u、a”进来一起练,这样声音永远在“i”的位置集中明亮地发出,再结合哼鸣练习,久而久之,高音就很轻松地唱上去,一点过度痕迹都没有,也不会出现真假转换脱节,声音从低到高就会很统一。

4、多进行“半声”练习——一般来说,不论是男声还是女声,中低声区的声音大而宽,到高声区,声音就逐渐变小而细,这是自然规律。世界头号男高音帕瓦罗蒂也是这样的,唱到高音时声音就小而虚一点,“虚”就是假声成分多一些。因此练声时要养成用横隔膜来控制声音,让音量控制小一点,特别是唱“E、F、#F”时,更不能加大音量,就是用你最大音量一半左右的音量就可以。这样久而久之,声音既能大又能小,伸缩自如,唱起高音就方便得多了。

5、唱高音一定要高音低唱。高音低唱——就是唱到高音时,横膈膜的支持更稳固,两肋的扩张更大,感觉声音就在小腹那里发出。很多朋友往往到高音时,为了获得高位置,拼命的往上喊,结果适得其反,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往上浮,声音发白无力,如果长期这样训练,声带一定容易出现毛病(声带闭合不好、声带小结等)。因此,唱高音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声音低落点的感觉。就好象我们想让乒乓球反弹越高,我们就得往下用力、使劲。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唱高音时要落底。我想只要认真去实践和体会,会感受到唱高音的乐趣。

6、多模仿女声的真假混合声——我们知道女声的声音要比男声的高一个八度,她们发出的声音天生就带有较多的假声成分,唱到高声时,几乎可以全部过度到假声,所以为什么说女高音要比男高音的高音方便的道理在于此。为此,建议男高音,特别是戏剧男高音要多模仿女高音的真假混合声的发声,具体做法是:在打哈欠状态发出了“hu”的声音,能唱多高就发多高。同时模仿鸟的叫声,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一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曾经说过的“让男高音也来花腔”一样。教学实践证明,我所采取的训练方法效果是良好的,我辅导过的学生:陆毅在全国“孔雀杯”声乐大赛获得广西选拔赛三等奖:牙志光获得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一等奖等等。

我们的声音篇7

这里所说的认识假声在歌唱发声技术中的地位,是指从总体上来把握人声。如果我们的声乐界,仍然像此前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发声的各类技术仅仅是或大多是在真声领域中进行练习,假声不过是某一声部的一种飘高的技巧,那么,可以说,我们就并没有从总体上把握住人声。如果我们认识到,假声虽不是歌唱发声的全部,但全部的歌唱都离不开假声,而且作为女高音声部、女中音声部来说,假声的运用覆盖了其发声领域的至少百分之八十。因此,美好声音的训练,是共鸣也好、音色音量也好、咬字吐字也好、音高也好,大多是在假声中进行。其他声部,如男高音声部,其在g2以上的发声,就与假声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只有我们认识到这一切,再加上我们此前对真声的认识,我们才可以说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住假声在发声技术中的地位,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女声的启蒙训练中,我们的头脑并不清醒,因之方法也就失当。我们并没有在女声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试图去作最应该作的训练,即引出学习者的假声,从而才可望顺畅地、较快地解决发声的其他课题。我们的声乐教师和学习者本人,一同面对一付“大白嗓”,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去爬高音。不幸的是,不少人在高音面前败下阵来,沮丧地、自愧不能地离开了她心爱的声乐艺术。而原本她的高音就在她的嗓音中,就在她嗓音的假声中,只要引出假声,高音即立马解决,剩下的只是丰满与精进而已。

要全面认识假声在歌唱发声技术中的地位,我们不得不一个声部一个声部来分析。

1、美声女高音

首先,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美声女高音。美声唱法的女高音,假声为其上高音的最一般的途径。假声,是美声女高音唱法的基本前提,而且中外无一例外。除了高音区还有中音区,中音区的概念是什么?是指从g1到f2这么一大段音区。中音区如是,高音区亦如是,这就是说美声唱法的女高音几乎无一例外,在g1以上的音都是使用假声。她们的假声的运作情况,假声的本性是宜于唱高音而不宜于唱低音,通常,我们的美声女高音的大多数歌手,从f1或g1即换真声为假声,再往上走,假声渐入佳境。初学声乐者凭假声的自然本性,大都可以让声音在g2站稳。她们既然声音在g2上站稳了,应该说高音基本解决。f 1往下走,通常要转入真声,不转则可能音量变小甚至发不出声音。这又是假声的天性使然。声音下行,从f1转了真声,低音就好唱了。但唱真声有一个原则,要气大声小。当然,例外也是有的,极少数的美声女高音,其假声可以低唱到c1。这类歌者,自下而上,假声一以贯之,是女高音美声的理想之声。

2、民族女高音。

民族唱法的女高音与美声唱法的女高音,其假声进入的音位原则上相同。但并不排除民族唱法的女高音也可能较之美声唱法的女高音推后一两个音进入假声,民族唱法的女高音,其假声音色要非常类似她本人的真声音色。这取决于传统的审美习惯,也取决于她的真声的色彩。凡是真声音色脆亮者,真假声音色多为像真声音色一样脆亮,这有别于美声女高音其音色为暗中发亮。正是因为民族唱法的女高音的假声酷似真声,才使得初学者误认为她们是用真声唱的高音。误认为歌唱家张也、宋祖英的高音是用真声演唱的也大有人在。在这里,如果我们的声乐教师的认识也欠清晰的话,也以为民族唱法高音低音是真声一以贯之的话,训练就必然会遇到困境。即使真声极好的学员,其真声也能勉力唱到g2或b2,但只要一曲之终了,即难免力乏声嘶。这样下去,时日一长,声带的病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民族唱法的女高音其假声音色会酷似真声,这除了前面论及的,其真声音色原本脆亮直接导致假声音色脆亮,而且或者因其审美情趣,或者更因其定向的教习使然。这种定向的教习,令其假声的共鸣位置,安放在硬口盖上,前鼻腔上,当然坚硬腔壁也就回射着脆亮的假声。

在这里,可以顺便表明一个观点,造物主给了人的嗓子两种声音,一个是真声,一个是假声。真声是声带全振动所发之声,而假音为声带边沿振动所发之声,对于美声和民族唱法的女高音职业歌手来说,她们说话交谈,用的是真声,而一旦歌唱,则主要的是要用假声。真声上高音困难,而假声的本性就是适宜于唱高音。真声与假声,一者宜低,一者宜高,真是天性如此,相得益彰!基于这个认识,在女高音的训练中,一开始就应该引出假声,然后再进行假声的音色、音量、音高的训练,再进行真假声天衣无缝的吻接的训练,这认识实在是有着歌唱者的关乎成败的意义。

3、 美声女中音。

美声女中音较之女高音更需要使用假声,而且女中音通常在d1或e1这么低的音位上就进入了假声了。女中音如不及时进入假声,她们再f1的音位上声音就会泛白,类似于喊叫,当然小字二组的音就更不可以指望了。千万别以为女中音不要上小字二组,女中音的歌曲上小字二组的多的是!也千万别以为女中音唱不了小字二组。女中音一旦使用假声,唱到a2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如果女中音在高音唱到a2,而低音唱到小字组的f或e,这么宽的音域无疑奠定了她的歌唱的表现能力。而且,正是从女中音的假声训练中,当然也包括大号女高音,我们听到了音色浑厚的假声;听到了音量宏大且富于艺术性的假声;听到了行腔婉转流畅的假声。认为假声的色彩只是轻飘、尖锐的说法至少在女声领域是极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对于女声而言,在中音区、高音区,尤其在高音区,真声是无所作为的。只有假声才能唱出音色、唱出音量、唱出音高、唱出轻松、唱出艺术。

4、男高音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男高音也需要使用假声上高音。当然,男高音与女声的假声应用及运作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最明显的不同处是:男高音的假声音区的进入比女高音的假声音区的进入要高一个八度。男高音通常要在g2而不是g1才需要真声的假化。直接用真声唱g2以上高音的固然也有,但总有伤其艺术性的喊叫嫌疑。须知,这正是对假声之功效缺乏认识的表现。如果是采用真声弱化或假化上高音,歌者则立刻有轻松顺畅的感觉。

这里要提到男高音上高音的“关闭”问题。在高音区把a母音唱或近似o母音,把o母音唱成近似u母音,共鸣支点向口咽后部移动。而事实上是关闭的结果使音色立即发生变化,这种音色的变化就是真声的假化!关闭的成功者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真声转成了假声。不过这个假声要特别像真声。母音的改易,是不可能指望真声顺畅轻松地唱得下a2或b2以及更高的音的。

美声唱法的假声,需要极认真的艰苦的磨练,磨练到你的假声要与真声音色相近。请相信,男声要引出g2以上的假声一点也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将假声真化。退一步说,假声与真声音色上的差异,在特别高的地方也不是完全不可容忍。只要假声音色与真声音色差异不是太大,但轻松了、通顺了、立住了、也艺术化了。这样子发声远胜于用真声喊叫,何乐而不为呢?在训练或演唱中g2到c3,c3到g2的真假声与假真声的转换完全了无痕迹,这正是我们声乐教师和声乐演员要悉心努力解决的课题。

那种地地道道的、风格性很强的民族唱法的男高音,其假声的运用,在更多的情况下乃是当作一种风格式的技巧。可以说,没有这个风格式的技巧,就没有这一类型的男高音。而且正因为是当作一种明显的技巧使用,人们一下子就能准确判定他们是在使用假声飘高。这无论是西部民歌信天游及由此衍生的民歌;也无论是湖南湖北的环洞庭湖楚音的演唱;抑或是蒙,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演唱;还有乌苏里船歌的山壁回声效果的模拟。假声的运用真是比比皆是!饶有趣味的是:民族唱法中女声的假声运作要求的是那样的隐匿着,以至于其高音真假莫辨,以至于使初涉声乐领域的人误以为这些歌唱家们都是在用真声唱高音,而民族唱法的男高音,其假声的运作却又务求其明显,务求其张扬,非如此不足以显出其风格和发声的技能。总之,无论隐匿还是张扬,在民族唱法中,男声也好,女声也罢,其假声的运用已为不可或缺。

5、假声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

要全面认识假声在歌唱发声中的地位,还不能不探讨假声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通俗唱法多而有效地使用假声,这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首先看到如下两种情况:其一是不少通俗歌曲音域很狭窄,甚至不会唱到降e2以上的音,浅吟低唱,根本就没有高音,因之,唱此类曲目,假声无以为用;其二,有通俗唱法的歌手,作品即使有f2、g2以上的音,他们还是用真声唱上去。他们正是以此拼命似的喊叫上高音的唱法表现着情感的投入,表现着激昂亢奋。而且,这种类似原始,不加修饰的声音往往更能感染一大批听众。这个声乐艺术的“另类”,正如绘画与文学创作的另类一样,已成为世界的滚滚的现代派潮流。我们在注意到了上述两种情况后,还是要说:通俗唱法中假声的运用应该说还是极为普遍的。和地道的民族唱法的男高音一样,在这里多数地表现为一种发声技巧。一句话,通俗唱法的假声是未加修饰的假声。但这未加修饰的假声借助着电声扩大,似乎一点也无碍于其作品的情感表达。倒是,通俗唱法如果运用了精加修饰的假声,恐怕就已经不是通俗唱法了。通俗唱法的假声虽无须去精加修饰,但仍必须在高音上不断开发。

二、论及假声必须认清的几个问题

1、关于假声音色的个性问题。

有论者以为假声能解决高音的演唱,但假声丧失了嗓音的个性,丧失了歌者歌唱之个性。单就单音发声而言,此论也许有一定程度的道理,会引起不少人的认同。在这里,确实共性大于个性。然而一旦唱作品,嗓音的共性被演唱的个性取代了。假声演唱的个性就明显地大于假声发音的共性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演唱个性的形成,决非仅仅取决于音色,它更取决于歌手的艺术感受:包括行腔细腻与粗糙之分别,包括作品处理之合适与否,同时在发声技术上还包括语言之精到与疏漏之区别,包括音量之有大有小,声音型号之有大有小。甚至还包括歌手阅世之深广与浅薄之差异。总之,演唱个性取决于歌手的整个艺术素养,在这里,音色个性上的差别不大,是完全允许的。

2、论述假声,探索假声,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假声挽救了真声之先天不足。在引出学生假声训练中,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那便是不少真声沙哑,或虽非沙哑,但说话粗厚并不悦耳的女学生,他们大都拥有很美的假声。而且往往这样的学生,假声起点较低,有的可以低到c1这个音位。这样,那不中听的真声基本上避开了,不用了。假声的练出,彻底改善了歌唱的声音形象。

3、正因为假声有宜于唱高音的本性,假声演唱,或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较之纯真声的演唱对声带的疲劳损耗要小得多,因之也就相对地能持久,因之,其歌唱的艺术生命也可以更长,这一点,凡有演唱经验的人,应该有这个共识。

4、论及假声,我们还应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假声的审美界定问题。什么样的假声才是最美的?这是见仁见智的颇为复杂的问题。然而,原则地说:高位置、混合共鸣的假声是最美的。美声、民族唱法遵循着这一界定。但是美声与民族唱法在假声运用的审美界定上又有所区别,美声女高音、女中音,其假声音色不忌讳其“假”,民族唱法的女高音,假声音色要尽可能靠近真声,要以假乱真。通俗唱法则有所背反:一是不求假声之高位置,不求假声的混合共鸣,哪怕是一丝丝、一线线纤弱的发自喉咽的假声,通过电声扩大,却也是别有一种情趣;二是不求假声与真声之浑然天成。真声与假声的判然两样,正是其追求的洒脱与顽皮。由此可见,各类唱法,难得求其统一的审美界定。

我们的声音篇8

关键词 效果声音;类型;作用

一、当前影视声音的分类

当前学界对于影视声音的分类有如下一些观点:周传基在《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一书中将影视声音分为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曾田力、雷伟在《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将影视声音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李南在《影视声音艺术》中将声音分为人声、自然声和音乐。从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人声和音乐的界定,他们的观点基本相同,但在除去人声与音乐之外的另一声音要素自然类声音的认识上有几种观点:如自然音响、音响、自然声。在其他一些资料以及艺术实践中,此类声音还被称为音效。综上所述,对除去人声与音乐之外的自然类声音的认识上有四种不同的表述,它们分别是自然音响、音响、自然声、音效。笔者认为,在自然音响、音响、自然声、音效这四种表述中自然音响和自然声主要表述的是影视画面客观存在的环境声音,而音响和音效不仅包括影视画面客观存在的环境声音,也包括一些和画面声场不对应的环境声音,还包括利用音频技术制作的客观环境声音和非客观环境声音。当前,在对于自然音响和自然声的认识上,许多表述也会把音响和音效包含在内,而在对于某些音响和音效的论述中也包括自然声和自然音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对于影视自然类声音的分类不同的表述太多,而且互相涵盖,容易让人混淆,它已经不能准确和全面的界定当前的影视声音艺术,特别是已经不能界定当前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及客观自然声音之外的所有其他影视声音(比如动画片中的特殊声音,烘托非现实、非传统影视场景和情节的声音,加强镜头运动和心理描写的一些声音等),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更合理和更科学的对这类声音进行界定、分类以及对它们的艺术特征和表现作用进行分析。

二、影视效果声音观念的提出

在本文对影视声音的分类中,影视声音分为人声、自然声、音乐和效果声音,也就是比传统的影视声音三要素多了一种声音要素――效果声音(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四种影视声音)。这种分类法严格界定了传统的三类声音,比如这里的自然声主要指画面客观声场存在的环境声音,并且不经过主观音频效果的处理,人声指没有任何主观处理的对白、独白旁白或解说;音乐也指传统意义上的歌曲、主题音乐、背景音乐,而且都具有传统的结构和旋律意义。而效果声音则用来概括其他非真实客观的人声、自然声和音乐,如特殊、主观处理的人声、自然声以及某些非传统意义的音乐声音,这里所说的特殊处理的人声与自然声主要是指运用某些音频技术手段而使它具有不真实性和某些特殊寓意。非传统意义的音乐声音――某些音乐或音乐片段的主要目的是表现或烘托画面信息的运动,它是与画面紧密结合的。还有些非传统的电子音色,它们的目的主要是表现运动或烘托场景以及表现心理等。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效果声音实际上类似于传统影视声音观念中的音响和音效。

三、效果声音的类型和特征

在传统影视声音的观念中,影视声音分为人声、自然声、音乐等三种类型。由于声音技术手段的原因,早期声画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艺术的真实性上。有的影片中的声音艺术不能准确表现环境声场,如电影《城南旧事》《人生》等影片中许多环境声音都没有准确而真实的表现出来,如有的声音不能表现声音的声像和声音纵深感等声场特征。所以,当时由于技术以及观念的原因表现自然声音的真实性是声音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进入80年代,随着音频技术的发展,影视声音在表现自然声和人声的真实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影视作品在追求影视画面声场的真实性的同时,通过利用技术手段获取一些特殊的声音艺术效果来拓展影视声音的表现力,其中较多的技术运用就是对于人声的特殊效果处理。这应该可以认为是较早出现的一类影视效果声音――效果人声。如影片《天云山传奇》中的一些情节中出现了加大混响的人声,影片《小花》中小花叫哥哥逃走的情节中运用了人声混响效果。在战斗结束以后,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见的场景中,小花叫妈妈的人声运用了延迟效果。在影片中,这些人声都不应该是画面中存在的客观声音,当然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声,而是添加了效果的人声,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效果人声。效果人声是较早出现的效果声音,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已经被大量使用。在影片《阿甘正传》中三个小孩追打阿甘,珍妮叫阿甘快跑,最后一声运用了加大混响的人声效果。影片《指环王》中梅里和皮聘被强兽人抓走时他们大声呼喊的声音加强了混响效果,混响的呼喊人声甚至延迟到下一个场景。在当代的一些科幻片、恐怖片中效果人声的运用非常广泛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表现作用。

自然声最初主要是为了表现真实的自然声场以便加强场景的真实性。由于技术原因早期声音处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如许多自然声不能完全表现而使故事情节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然声而感觉非常沉闷,拟音由于缺乏真实性又会直接导致声场的不真实。当前声音技术以及艺术手段的进步加强了画面场景和情节自然声的真实性,但从艺术创作来看,声音的不真实却能带来自然声音的某些特殊表现功能而加强声音的艺术表现作用,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种声音称为效果自然声。与人声一样,自然声音量的主观放大以及混响的添加也是早期效果自然声的常用技术手段。电影《人生》片头部分的锄头声就是典型的放大音量的效果自然声,电影《小街》中女主角的头发被剪断时的自然声被主观放大而且添加了混响。效果自然声在当代影视作品中被大量的使用。如《阿甘正传》中三个小孩追赶阿甘,珍妮叫阿甘快跑,阿甘腿上的金属夹子散落时的声音被主观放大;影片《泰坦尼克号》轮船沉没的情节中伊斯米混上救生船时救生船下降的声音明显地被主观放大。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人声与自然效果声主要的技术手段是音量的处理和混响效果的处理。

传统音乐非常注重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表现手段,所以它具有较强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随着音乐进入影视画面,音乐的审美价值发生了变化,有些音乐只有与影视情节画面结合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实际上,它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音乐了。在此,为了与普通的影视音乐进行区剐,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效果音乐。在20世纪,音乐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十二音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的出现。早期,这类音乐给人们带来了听觉上的新奇感,并且作为独立的声音艺术,它越来越小众化,但现代音乐的表现音响、追求意境、叙事与绘画等特征与影视画面和情节有越来越多的契合点。如早期电影中出现的表现神迷和恐惧而出现的传统乐器音色片段,传统乐器音 色在影视作品中用来替代自然声的某些表现功能等。在当代,随着音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电子音色的出现,效果音乐的运用非常广泛,效果音乐的运用加强了影视作品的听觉表现,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拓宽了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和题材,如动画片的特殊声音效果以及特殊镜头画面效果的伴随声音以及大量的科幻、恐怖题材的声音效果等。综上所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效果音乐主要指完全没有传统音乐旋律特征的音乐声、替代自然声的表现功能的乐器声以及电子音色演奏的非传统乐器音色,比如计算机软件合成器的许多效果音色。某些合成器中被称为pad或leader的音色,他们中的许多类型都不以传统演奏方式和材料命名,有些甚至直接以场景或心理感受为名。比如计算机软件合成器hypersonic中的moving pads音色库中的black hole和forestal音色主要是表现场景的,而dream pads和alone音色主要是表现心理的。但许多效果音乐由于是非传统音色而且人们缺乏一定的听觉经验,所以在具体的影视作品中不容易对它们进行分辨。

四、效果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1.心理描写

如果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影视人声和自然声在与画面结合时主要是写实的作用,那么作为效果声的作用就是写意了。在具体的影视作品中,声音写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心理描写。电影《小花》敌人抓壮丁的情节中小花叫哥哥逃走的人声运用了混响效果,当时的画面是哥哥在逃跑。这种声画分离的画外音的效果人声的运用表现了兄妹分离时的悲伤心理。同时,这里效果人声的强调也会立刻引起观众对声音的关注而产生心理共鸣。在战斗结束以后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见的场景中,小花在远处叫妈妈的人声运用了声音的延迟效果。战斗胜利结束,小花知道了谁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客观上的一声妈妈的呼喊根本不能完美的表现这种情感,效果人声的运用结合主观处理的镜头画面(慢镜头)强烈地表现了剧中人物激动喜悦的心情,与此同时效果人声也加强了观众的情感体验。自然效果声在当今影视作品中的心理表现作用一直受到创作者的关注,如山洞里的水滴声被放大(增大音量)和混响加大,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山洞的具体形状,另一方面更让我们感受到山洞的神秘。被放大的钟表的走动声会让我们感到紧张。而我们能听到剧中人物的心跳声更会让观众与剧情和剧中人物一起紧张。影片《阿甘正传》中三个小孩追赶阿甘珍妮叫阿甘快跑的情节中,阿甘的脚步声被明显放大,与快速的自行车声音相对比,让观众非常揪心。接下来是画面的慢镜头处理,脚步声放慢,但阿甘腿上的金属夹子散落时的声音主观放大。特殊的效果自然声的运用结合情节以及慢镜头的视听效果最能直接感染观众。此时,观众完全感受到了阿甘终于战胜了自己,他摆脱了身体的枷锁,也摆脱了精神的枷锁。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巨船沉没时伊斯米混上救生船时救生船下降的声音被放大。显然,在当时的环境中,船开始沉没,船上到处是求生的人们,喊叫声,奔跑声,船体的下沉和断裂声交织一片,小小救生船的声音的一定会被这些声音淹没。放大的救生船下降的吱嘎声的效果自然声不是表现绅士上了救生船的如释重负的欣喜之情而是自己贪生怕死的非绅士的战栗心理的真实写照。电影《红樱桃》楚楚讲述自己的真实童年的情节中,此时声音运用非常有创造性,没有一般的配乐,甚至听不到任何声音,但放大的楚楚的关门声恰恰表现了楚楚的悲惨遭遇对师生的巨大的心灵震撼。效果音乐的心理表现作用在电子音乐音色中非常突出,而这种音乐音色许多本身就是以心理感受为音色名。比如前面提到的计算机软件合成器hypersonic中的moving pads音色库中的dream pads和alone音色主要是表现心理的。在影视作品的配乐中,许多时候我们只是利用一个或几个音就可以了。在电视连续剧《谜证》中许多审判情节运用了大量的计算机音乐音色配乐,这类效果音乐充分表现了罪犯复杂、诡秘的内心心理。

2.加强运动

在80年代的影视作品中,效果声音就已经参与到画面的运动中。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打斗场面中,一拳打出去的慢镜头配上唰唰唰的效果自然声音,充分体现了运动的速度感与质量感。而这种夸张的声音效果在当代的影视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许多人物形象变化的画面,为了加强它的运动感就需要结合声音,但客观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声音为参照,而效果声音的大量使用恰恰加强了画面信息的运动感。在当今影视作品中,为了加强场景变化和镜头变化的运动感,许多作品会运用唰的一声与画面配合,这种音色来源于自然声还是音乐已经无法区分,但人们已经习惯这种效果声音与运动画面的配合。在动画片中,特别是儿童题材的动画片中,用效果声音加强运动非常有表现力。如动画片《小鹿班比》中用传统音乐音色加强跑、跳以及其他自然现象如风吹、下雨、物体运动等,那应该是音乐与画面运动的完美结合,可以称为是一种音乐的音响化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在当代的动画片中更是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如拍打声不属于物体本身产生的声音,而用哪种声音音色取决于作品的风格和当时的表现作用。如从楼梯滑下的一串半音阶的效果声音表现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在动画片中很多有物体或人物变形的画面,效果声音恰恰能完美的表现这种运动的独特的特征。在这些声音里面,虽然有些是传统音色,但它们已经不具有传统音色的组织观念和表现功能,而属于影视声音中的效果声音。

3.场景烘托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议记录范文 下一篇:国旗下讲话安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