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造句范文

时间:2023-09-29 07:41:16

呼唤造句篇1

呼风唤雨(hū fēng huànyǔ)是指神话中道术的一种,能使唤风雨来去。现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有贬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呼风唤雨的相关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呼风唤雨成语解释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二、呼风唤雨成语近义词推波助澜 [ tuībō zhù lán ]

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宋朱熹《朱子全书·治道一》:“此等议论,正是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澜:大浪。

兴风作浪 [ xīngfēng zuò làng ]

比喻制造事端,煽动别人起来捣乱。

兴妖作怪 [ xīngyāo zuò guài ]

比喻坏人进行捣乱,坏思想扩大影响。

三、呼风唤雨成语造句1、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3、不求能呼风唤雨起飞智,只求好运馅饼砸我头。

4、他在这一带可是呼风唤雨,咄嗟立办。

5、因为错估行情,这位在股市呼风唤雨的钜子,从此一败涂地。

6、这种公子哥儿靠著家族势力,总以为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7、有些人利用权势来呼风唤雨,随心所欲。

8、这部电影利用现代电脑特技,把神话中的神仙呼风唤雨的本领表现得淋漓尽致。

9、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

10、本周,默多克承认,苹果公司在平板电脑市场上呼风唤雨。

11、这道士吹嘘他能呼风唤雨,化水成冰。

12、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紫金王朝何在啊,当年那个呼风唤雨的科大神何在啊。

13、木有星光闪闪、木有呼风唤雨、木有意气风发最近很迷茫。

14、我们是一个可以呼风唤雨的国家。

15、不管怎么说,比起新兴市场,这些条款在成熟市场更能呼风唤雨。

16、这位曾在政坛中呼风唤雨的老人,晚景竟是如此凄凉。

17、他纵有孙悟空呼风唤雨的本事,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18、继续下雨,天空阴沉至极。

我们再能呼风唤雨,也无法老是固守坐姿。

19、他以为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领,竟然敢如此胡来!

20、现代科学技术已具备了孙悟空呼风唤雨的能力,人工降雨就是例证。

21、他在学术界怀才不遇,转换跑道之后,竟在媒体的领域里呼风唤雨。

22、仅仅几天时间,他就把这事办好了,真有呼风唤雨的本事。

23、小说里的孔明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真令人着迷。

24、这些农民企业家,真有呼风唤雨之神力。

25、小说裡的孔明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真令人著迷。

26、看来你真有呼风唤雨的能耐,倒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27、还好你有呼风唤雨的本事,才能将这件棘手的事摆平。

28、连舅老爷这般可以呼风唤雨的人物,对这件事也都无可奈何。

29、不能呼风唤雨,也要兴风作浪。

30、真正的仙人,有大神通,挟泰山以超北海,呼风唤雨,改天换日。

31、或可御空而行,或可呼风唤雨,实有神鬼不测之威。

32、两霸联手,在北镇呼风唤雨,无人敢惹,政府及公检法也畏其三分。

33、在全球呼风唤雨的谷歌,来到中国后却一直屈居第二。

34、当年,我们对跨国公司在全球呼风唤雨掀起全球化的浪潮感到惊讶。

35、老爷子在朝廷呼风唤雨,门生故吏遍播天下。

36、自己好歹也是组织的四大元老之首,平日里呼风唤雨,令出如山。

37、在社交活动方面也是呼风唤雨,一通百通。

38、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39、三尺书台一把折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惊天地泣鬼神。

40、此决修炼至大圆满可呼风唤雨,招引天地灵气为己用。

41、能变幻多端,呼风唤雨,兴云作雾,种种妖奇不一而足。

呼唤造句篇2

中国在1949年之后,有一个阶层就消失了,他们也是当时“革命”的对象,就是乡绅。今天孙大午没有来,如果他来,他就是我们新时代一个乡绅的代表。颁奖词里说他投机倒把,我觉得不是很公平,他的创业是一个很不容易的、挣扎的过程。

我想,所谓绅士,有乡绅,也有劣绅。这个绅士精神,我理解它应该是一种士大夫的精神。

中国的读书人,第一忠君爱国,第二不事权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做谔谔之士。我一直很奇怪,影响中国读书人的3句话为什么都出在吴地,一句话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另一句就是东林党人东林书院的那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还有一句便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总而言之,中国的读书人身上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从屈原的《天问》到陕西的乡党杨振的所谓“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们现在呼唤的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但我们能不能成为一个呼唤精神的先行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课题,像我,我认为我并不足以成为绅士的代表。

我们也经常讲君子,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曾经在香港的《民报月刊》写过这样一句话,自强而德薄者,不可远。这个年头这个时代,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时代的巨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你还来不及思考,它就已经走向更新的那个层面。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下,在圆中国梦的过程中,仍然要面对很多发展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君子之道是什么,我想是“德”。

像我这种六根不净的人,胡说八道,整天在网上,在电视上指点江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我怎么维持自己的君子之道?我个人觉得就是坚持士大夫的精神,坚持新时代的读书人精神。

我们现在,没有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能够让自己有独立的经济人格。当一个人没有独立的经济人格,他就很难有独立的政治思考,也很难有独立的政治个性,要圆个人的梦,就有他的困难。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其实也已经给我们开阔了一个新的空间。

当信仰缺失,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和气质,是一种信念。当我们回顾我们一百年的奋斗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新的概念,叫早期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在陕西,在这三秦大地,它正是延安精神孕育的宝地,没有延安精神就没有红色的江山,这个红色的江山不仅需要君子之道,其实也需要绅士精神。

呼唤造句篇3

摘 要: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歌曲中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感悟歌曲中的情感、哲理等等。

关键词:歌曲音乐文学关系

音乐是文学思想的拓展和延伸,文学又是对音乐艺术的解读和诠释。作为两种不同却又十分相近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常常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音韵美,又能在音乐的律动中,通过听觉感受对文学形式加以解读和诠释,感受文学的哲理性思想。不仅如此,音乐和文学有很多时候还是被结合在一起,统一在某一个新的艺术作品之中,例如歌曲、电影、广播影视作品等等。“词曲联袂亦为歌”。音乐和文学水融、完美结合,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恐怕非歌曲莫属。

歌曲,顾名思义是由“词”和“曲”两个部分组成的。词是歌者“说”的部分,它也是文字的,文学的;曲则是乐曲,它当然是音乐的。“词”和“曲”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首完整的歌曲。

词是歌曲作品的基础,它饱含着词作者的情感,是词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一首好的歌曲,歌词基本上都是优美的诗歌,动人的故事,富有哲理的人生真谛等等。而乐曲,则是曲作者在理解了歌词深刻内涵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情感并以音乐的形式极力烘托、升华表现歌词的进一步情感表达。使歌曲的文学表达得以拓展和延伸,从而达到传导情感、烘托意境、深化主题、增强歌曲感染力的目的。词、曲这两种情感叠加起来,便成就了歌曲。

尽管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但它更多的具有音乐的属性。因为歌曲的主要传导方式是声音,人们多是用听觉来感知它的。仅有谱面上的歌曲,还不能算作是一首完整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谱面上的歌曲创作完成以后,必须要被人演唱,成为有声的艺术形式才能使其最终具有鲜活的生命。

演唱,则是演唱者在理解了词、曲的含义和情感,甚至歌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之后,再加上自己对歌曲的诠释和情感的表达,给歌曲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的活力,使其成为一个灵动的艺术作品。

那么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歌曲中文学部分(即歌词),音乐部分(即乐曲),以至于演唱,这三者结合的本源在于一个“情”字。反过来说“情”为三者结合的平台,也正是因为这个“情”,歌曲中的文学和音乐才真正做到了相互融合,合而为一。

我们可以以《小河淌水》这样一首大家十分熟悉的艺术歌曲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小河淌水》是黎英海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它的歌词和旋律基本是按照民歌原来的风貌保留了下来,而钢琴伴奏部分则是作曲家后来编配的。其歌词借月光,流水和清风,表达出妹妹在月夜的深山里,盼望阿哥前来相会的无限柔情。歌词描写的画面和意境十分优美。如果尝试着把歌词作为一个诗歌小段来朗诵也相当不错,我们可以从它文字的节律中,从它的平仄四声中,从它的抑扬起伏间感受到一种音韵的律动,再加上其中“阿妹”的那种情感表达,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音乐性的诉说。可以说,这首歌的歌词本身就已经是具备较强音乐性的文学作品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歌曲的乐曲部分:《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是音乐工作者到云南采风的时候发现、记录并改编的。因此,这首歌的旋律和音调极具云南地方特色。

在谱例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河淌水》运用了中国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这也是作曲家在整理编配的时候进行的适当调整。歌曲的旋律紧紧契合了地方语言文字的声腔音调和语句的抑扬顿挫,因此极具云南地方特色,且清丽流畅、婉转动人、十分柔美。由于采取的是中国民族调式,符合民歌的特色,当然也在最大程度上赋予了这首经过重新编配的云南民歌以原始民歌的独特魅力。由于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使这首歌的旋律十分贴切地符合了歌词中蕴含的音律,升华了原来那种简单的吆喝和呼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首歌的旋律是具有文学审美性的。当然,表达情感是每一首歌曲的必然,正是因为有了旋律的牵引,“阿妹思念阿哥”的情感在这首歌曲中才得以更好的表现和升华。

在伴奏的烘托引导下,歌者首先唱出“哎―――”。在相同的音高上唱出一个四拍的长音“哎”,实际上就是阿妹对阿哥的深情呼唤。这一声呼唤在演唱时做了一个渐强过渡到渐弱的处理,用以充分强调阿妹呼唤阿哥的内在感情。

第一句“月亮出来亮旺旺”,除了在旋律上切合了歌词的语言音律之外,还在节奏上、语气上进行了处理:如“月亮出来”这四个字都是用的八分音符,非常匀称。而到了“亮旺旺”却突然嵌入切分节奏,同时还将“亮旺旺”三个字进行模拟重复演唱,扩充了原来的乐句,使“亮旺旺”三个字得到强调,进一步深化了“深山月夜”的意境,为下面的述说做好铺垫。

第二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旋律的前半句是对第一句的延续,起到承接的作用,后半句则使用五浅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对歌曲中音乐与文学关系的一点思考

声音阶的下行进行,仿佛是阿妹的一声叹息。

第三句“哥像月亮天上走”是阿妹在心目中对阿哥的一种描述,而音乐上则完全重复第一句的音调。

接下来阿妹对阿哥的呼唤则是全曲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作品的点金之笔:“哥啊,哥啊,哥啊―――”阿妹对阿哥的三声呼唤,一声比一声迫切,一声比一声深情。音乐上配合歌词的情绪,安排了十分巧妙扩充模进。以切分节奏强调语气,层层递进,一次比一次扩展,一次比一次强调并加重语气。实际上“月亮出来亮旺旺,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这两句的旋律是云南民歌的原始形态,且相对比较完整。从原始民歌的谱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上下句的曲式结构在我国传统民歌中是非常普遍的,这首歌当中使用的原始素材也不例外。而“亮旺旺”的重复模进不仅在音乐结构上起到了上下对仗的作用,使乐曲结构更加完整,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深化了歌词的意境。第三句和第四句“哥像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完全重复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只是在两句之间嵌入“哥啊,哥啊,哥啊―――”的呼唤,在音乐结构上起到“转”的作用,最后的“山下小河淌水轻悠悠”仍然沿用歌曲中第二句的旋律,及传统民歌中的“下句”作为结束,即音乐结构中的“合”非常贴切,同样也有比较强烈的终止感。

第二段的前两句基本上还是写景,写心情。但是相比较第一段更进了一步。清风吹过带去了阿妹的心声,哥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对你的呼唤?你可知道阿妹对你的思念?结尾的“哎,阿哥―――”旋律上先是一个二度下行,然后是五度的上行跳进并作了渐弱的处理,非常准确地表达了阿妹在深切地思念阿哥以后,心中对阿哥那一丝欲述还羞的幽怨。

呼唤造句篇4

[关键词] 《梅娘曲》 艺术歌曲 艺术形象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47

《梅娘曲》选自话剧《回春之曲》中的第三幕,讲述的是《回春之曲》中的女主人公―梅娘,不顾父母的反对,违背了爹娘的意愿,只身从南洋回到祖国,探望在战争中负伤的未婚夫――高,看到心爱的人因负伤而神志不清暂时失去记忆时,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所唱的一首歌。

《梅娘曲》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用梅娘深情地呼唤:“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将男女主人公不离不弃的爱情表现得感人肺腑,歌曲中梅娘所唱的是他们在南洋生活时的美丽画面:“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 嚼着那鲜红的槟榔,我曾轻弹着吉他,伴你慢声儿歌唱,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使听众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二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及充满温馨甜蜜的爱情画面,这才是《梅娘曲》所要表达的真正主题。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候,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内有各派军阀混战。但是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动荡而停滞不前,在这个时期,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音乐家应社会时代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此外,当时的黄自、吕骥、任光、赵元任、冼星海、贺绿汀等一批优秀的作曲人才创作的流传至今的《玫瑰三愿》、《渔光曲》、《叫我如何不想他》、《夜半歌声》等歌曲,真实贴切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极大地鼓舞了饱受苦难折磨的中国人民。

话剧《回春之曲》创作于1935年,描写的是爱国青年高与华侨商人的女儿梅娘相恋,就在他们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九一八”的炮声震碎了他们幸福的憧憬,在民族危亡时刻,一些南洋的爱国青年华侨毅然回国参加抗战的感人故事。

《梅娘曲》不单是一首普通的抒情歌曲,它更从另一个方面抒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呼声,高在“一二八”战役中头脑受震后神志不清失去了记忆,只记得“杀啊,前进!”。目睹这一切,梅娘虽然伤心欲绝却勇敢面对,她迸发出凄厉深沉、如泣如诉的心声,对于未婚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最终高恢复了知觉,他们的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爱情主题是贯穿全剧的一条重要线索,梅娘所生活的时代决定了当时的中国需要高们,需要爱国的的青年人,需要他们奋起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利益。正是由于这种国家的需要,才更显示出这是一个需要爱的时代,需要无私、无畏、勇于牺牲的、真挚的爱,因为这种爱给人以生命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未婚夫失去记忆的关键时刻,恋人的柔情所蕴含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梅娘虽然伤心欲绝,却迸发出如泣如诉的心声,这心声不仅仅是战士们抚慰伤口时所需要的精神慰藉,更是这些侠骨柔肠的热血男儿心头所渴望的丝丝暖意,歌曲所蕴含着唯美的爱情动机,正是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现实写照。

梅娘是一位来自富商之家的女儿,作为学生的她,遭遇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妇女,她的痛苦一方面来自于家庭的封建束缚,另一方面来自于外敌的入侵给她造成的伤害。因此,要准确地刻画好梅娘的这个形象,并在这样一首短小的歌曲中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勾画出来,难度可想而知。聂耳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乐段结构的分节歌形式,用较为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梅娘曲》全曲共有三段歌词

第一段:“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嚼着那鲜红的槟榔,我曾轻弹着吉他,伴你慢声儿歌唱,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梅娘来到病榻前,看着昏迷不醒的未婚夫内心悲痛欲绝,痛苦、哀怨、悲愤、担忧、爱恋等细腻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一次次美好的回忆,一遍遍热切的呼唤,梅娘希望通过倾诉他们曾经的美好回忆,引导昏迷中的恋人的情感走向,哪怕牵扯到他的某一缕思绪也好,只要自己热切的呼唤能够唤醒恋人。

第二段:“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我曾在红河的岸旁,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送我们的勇士还乡,我不能和你同来,我是那样的惆怅。”侵略者的铁骑恣意践踏祖国的领土,爱国人士纷纷云集,奋起反抗,梅娘的未婚夫也义无返顾地加入抗战的队列,彼时的梅娘虽未能“和你同来”,但是宁静的生活遭到破坏,还要忍受亲人分离的痛苦,内心同样“那样的惆怅”。而此时的梅娘虽然忍着内心极大的伤痛,却仍然满怀希望地呼唤着,叙述着,希望能唤醒恋人,但是背后已经隐约预示着不安的情绪。

第三段:“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我为你违背了爹娘,离开那遥远的南洋,我预备用我的眼泪,擦好你的创伤。但是,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的梅娘。”这一段是歌曲的高潮和最感人的部分,通过歌词我们可以了解到,梅娘终于违背了家人的意愿,历尽种种磨难,来到恋人身旁,可是现实却给了她无情的结果:恋人负伤失去了记忆,不再认识她,这时的梅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委屈与所受的罪全都化为歌声倾泻出来,虽然同样是在倾诉,但是重点已有所不同,尤其是结尾处的两个“但是”,使人听来是如此的揪人心肺,这也极其形象的刻画了此时的梅娘那种悲痛、颤抖的心在滴血、在哭泣的心理。梅娘不幸的恋爱遭遇和对恋人如此坚定的不离不弃决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在具体演唱《梅娘曲》这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歌曲的感情基调,通过运用前面分析的歌词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来充分表现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唤起人们对梅娘的同情,从而达到歌曲的预期艺术效果。《梅娘曲》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一方面要把握好梅娘与恋人统一战线,同仇敌忾的抗日决心的情绪表达,另一方面不能忽略歌曲所蕴含的情歌式的呼唤。

(谱例1)歌曲开始的乐句是弱拍起,一声“哥哥”,亲切、深情,简练而又准确地表现了梅娘见到昏迷不醒的恋人时,内心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这是一句充满悲哀的深情的呼唤,中间出现的一个休止符表现了情绪上的停顿,在演唱时要注意不要在休止符上换气,要做到音断气不断,声隐情相连。鉴于梅娘不张扬不矫揉的性格特点,这一句不宜唱得音量太大,情感力度也不宜太强,但却应该极深情。接着梅娘继续用轻柔的歌声描述过去美好的时光 ,采用的是叙事性的倾诉,梅娘力图以回忆他们在南洋时的生活情景,唤起自己情人的记忆力。

(谱例2)第一段歌词带有叙述性的色彩,但演唱时切勿平铺直叙,因为这是唱给因负伤而失去记忆的恋人听的,诉说的是只有她们两人自己才知道的甜蜜往事,目的是唤醒恋人的记忆,所以每个字必须唱得清晰、亲切,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字眼,如“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中的“窗”字,“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中的“南洋”等字,具有特定的地域、情感含义,需要有所强调。

(谱例3)第二段歌词的开头是第一段歌词的重复,仍旧是“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虽然仍是深情的呼唤,但语气上比第一段略加重一些,因为第一段的诉说似乎没有引起恋人的反应,于是梅娘再一次深情呼唤,这其中的情感力度有所加强,音量、语气也有所加重,紧接着梅娘叙述了更近一些的往事,“我曾在红河的岸旁,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送我们的勇士还乡,我不能和你同来,我是那样的惆怅。”

(谱例4)第二段同样是回忆但情绪则是稍显激昂,在演唱的情感表达时,要注意悲哀的情绪退居第二,更多应该表达的是勇士们的勇敢、决绝的场面,而同时声音线条又不宜太粗犷,情感不宜宣泄太过,演唱既要表现出梅娘对侵略者的痛恨,又要表现梅娘自身文静、善良的性格以及“不能和你同来”所表现的遗憾与无奈的心情。

(谱例5)第三段是歌曲第三次深情的呼唤,歌词的开头“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更多地表现了梅娘对恋人不离不弃的爱的决心。“我预备用我的眼泪,搽好你的创伤”,充分表现了梅娘纯净的心灵,她预备用自己的爱来搽好恋人的创伤 ,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来为抵抗侵略贡献自己的力量,演唱时声音应该轻柔,重要的是用情要深切争取以情带声,从而与歌曲的最后一句形成鲜明的情感对比。

(谱例6)最后一句“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的梅娘”,这一句可以说是全曲的高潮,这里所说的高潮并非单指声音音量的最高潮,而同时指情感力度的加强;表演者在演唱时可以略带哭腔,从而把梅娘的悲伤与无助,以及梅娘不幸的命运展现给听众;尤其注意“但是,但是”前的两个空拍,表现了女主人公此时已悲伤得泣不成声,因为她的情人终究因伤势过重而“已经不认得我了”,演唱者已经可以在此时酝酿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了。

总体来说,演唱者要在表达女主人公感情基调的走向时,表现出歌曲三个段落的不同感彩,分别是:叙事性的诉说―稍显激昂的情绪―略带无助的深情呼唤,从而让听众感受到主人公的伟大爱情,歌曲首先是通过回忆往昔的恩爱期冀能唤醒恋人,来反衬现在的痛苦;其次是褒扬爱国者的奋起反抗并为当时没能追随恋人而感到遗憾;最后是排除险阻追求爱情却不如意而悲痛欲绝,表演者在演唱时声音线条要自然,咬字要清晰有力,语气感的表达要明显到位,歌曲整体是在如泣如诉的感情中逐渐将歌曲情感表达推向高潮。

呼唤造句篇5

关键词:梅娘曲;情感;爱情主题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87-02

一、绪论

动人故事。剧中人物高从南洋归来投身抗战,在“一・二八”战役中,被炮弹震晕失去了记忆。梅娘是高的未婚妻,出生于南洋富商之家,她拒绝了资本家之子陈三水的求爱,奔赴前线细心照料高直至他恢复知觉,二人的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结局。《梅娘曲》是梅娘见到高时,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所唱的一首歌。聂耳根据剧情需要,用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梅娘曲》采用分节歌形式,简练而准确地表现了梅娘见到昏迷不醒的情人时,悲痛的心情。梅娘讲述他们在南洋时的生活情景,唤起情人的记忆。但是,她的情人却因伤势过重而“已经不认得我了”。

二、爱情主题

音乐艺术发展离不开时代的主题。聂耳等爱国音乐家应社会时代需求,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优秀作品,极大鼓舞了饱受苦难折磨的中国人民。爱情的主题也是其中一部分。血浓于水的亲情给前线战士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后方支援,而恋人的柔情所孕育的力量,不仅是战士们舔舐伤口所需的精神慰藉,更是这些侠骨柔肠的淤血男儿所渴望的些许暖意。《梅娘曲》就是这种情感的写照,蕴含着唯美的爱情动机。

《梅娘曲》通篇没有一个“爱”字,却用梅娘深情呼唤的口吻,把高与梅娘不离不弃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梅娘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当时中国需要高这样的年轻人奋起捍卫民族利益。基于这一点,也预示这是一个需要爱的时代。需要无私无畏、勇于牺牲的、真挚的爱,因为这种爱,给人以生命的力量。梅娘歌唱的,是二人在南洋生活的美好画面,使听众不禁联想到二人生活的甜蜜与幸福。这烘托与联想的画面,才是这首歌曲要表达的真实主题。

三、歌词内涵解析

《梅娘曲》歌词分为三段,通过歌词我们可以联想,梅娘是一位善良、纯情的姑娘,家境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遭日寇侵略前,她在南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日寇侵略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的土地,她的恋人与众仁人志士奔赴前线奋起反抗。梅娘终日担忧国家命运,日夜挂念远方亲人,终不顾家人反对,来到恋人身边。恋人竟负伤失忆,不认识她了。梅娘心力交瘁,悲愤、担忧、爱恋等复杂情感涌上心头,唱起了这首凄婉动人的歌。梅娘多踹的恋情和坚定的决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感情真挚的爱情故事,鲜明地影射出高抗日的决心,也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整首歌皆由梅娘之口唱出,高无只言片语,但高坦诚真挚、积极上进、无畏的人物性格,却早已在人们的思绪中定格。

四、演唱情感表达

在演唱歌曲时要体会梅娘的悲惨遭遇,唱出对她的同情。演唱情感不仅要遵循同仇敌忾的抗日决心,更不能忽略《梅娘曲》所蕴含的情歌式的呼喊。 通过梅娘的唱词揣测梅娘的性格、情感、经历,走近梅娘,最后完全和梅娘融为一体。在具体演唱时,还要注意歌词所蕴含的潜台词。

第一句(见谱例1)充满悲哀的深情呼唤。“哥哥,你别忘了我呀!”,中间有一个休止符,是情绪上的停顿,演唱时不能在休止符上换气,而要音断气不断,声与情相连。这一句的潜台词:哥哥,你看看我是谁,你快醒醒!我是多么想念你!鉴于梅娘的性格,这一句音量不宜太大,情感不宜太强,要有深度。继而用轻柔的歌声描述过去美好的时光。

谱例1:

紧接下一句(见谱例2)演唱不可平铺直叙,这是唱给失忆的恋人,叙述两人曾经的甜蜜往事,目的是唤起“哥哥”的记忆,所以必须唱得清晰、亲切,尤其一些关键词,如 “窗”字, “南洋”等具有特定的地域、情感含义,需要有所强调。

谱例2:

第二段歌词开始便是第一段的重复。仍然是深情的呼唤,但是语气稍强些,继第一段深情叙述后再一次呼唤,情感力度加强,音量、语气也更强。潜台词是:“哥哥,你怎么了 ,你连我都不认识了?你再看看我呀……”梅娘继续讲述“我曾在红河的岸旁,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送我们的勇士还乡……”歌词仍是回忆,情绪则略激昂,表达了梅娘和千万个勇士一样,不惜流血牺牲坚决抗战的决心。演唱时,悲哀情绪退其次,更多的是勇敢、坚决。声音不宜过猛,既要表现出梅娘对侵略者的痛恨,又不能忘了梅娘文静、善良的性格。最后“我不能和你同来,我是那样的惆怅”表现了梅娘遗憾、无奈的心情。

第三段“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是第三次深情的呼唤,表达了梅娘对恋人矢志不渝的真情。“但是,但是”前的两个空拍(见谱例3),表现梅娘泣不成声。演唱者要在表达人物悲痛的感情基调的同时,表现三个段落细微的感情变化:首先是以回忆往日的甜蜜来反衬现在的痛苦;其次是为当时没能追随爱人而深感内疚;最后因抛弃一切追求爱情没有结果而悲痛欲绝。演唱时声音要自然,咬字要清晰,要有明显的语气感,在如泣如诉中把感情逐渐推向高潮。

谱例3:

最后一句“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的梅娘。”这一句应是全曲的表达情感的高潮,演唱时可略带哭腔,把梅娘的悲伤、无助的悲惨的境遇呈现给听众,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达到歌曲要求的艺术效果。

五、歌曲特点

(一)《梅娘曲》三段歌词的结尾乐句运用不同的处理,表现了人物复杂情感的变化:第一个结尾句表现梅娘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第二个结尾乐句表现痛苦的现实和梅娘心有所寄的的内心惆怅。第三个结尾乐句表现梅娘控制不住自己的失望而痛苦地抽泣起来。三个不同的结尾乐句将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层次分明地作了细致的刻画。

(二)运用戏剧音乐的朗诵式音调,“但是”的重复出现,表现了梅娘内心的思想感情。歌词的朗诵不同于戏曲道白,也不同于西洋歌剧的宣叙调。“但是”没有明确的意思,表面看来,用作语气转折,而实际所暗示的是梅娘内心孤独无助的呐喊。

(三)音乐语言与歌词配合紧密,给人一种唱即是、说又是唱的感觉。歌词语言没有华丽词藻,是真情地诉说。因而,使听众感觉亲切自然。接近哭腔的“哭诉式诉说”,使人感同身受,仿佛已融入歌词所描绘的感人场面之中,营造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这首歌曲通过梅娘的艺术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

参考文献:

[1]汪毓和.聂耳音乐作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付晓.聂耳歌曲创作的多重性[J].文化月刊,2009(5).

[3]贾雁.浅谈聂耳歌曲创作的特点[J].电影评价,2006(23).

[4]郑建.浅谈聂耳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历史性贡献[J].大众文艺(理论),2008(12).

呼唤造句篇6

青歌赛取消综合素质考核引起不满,网友呼唤余秋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正在直播,往届比赛中最受争议的综合素质考核已取消。往年因担任综合素质考核评委而被网友热议的余秋雨也因此“下课”,惹得一堆想看热闹的人失望无比;“余秋雨不在,今年的青歌赛不够娱乐。”余秋雨自认为是大师、是学者,但网友们实际上更喜欢将他当成一个娱乐人物看待,看余秋雨出洋相和余秋雨让选手们出洋相,同样让不少观众开心。这也是观众们希望余秋雨重新出现的关键因素。

综合素质考核取消了,余秋雨“下课”了。“恭喜你,答对了,为了让你更加对,我要多说几句”、“孔子是战国后期人”……这些风靡一时的余氏金句已成绝响,岂不令无数秋雨大师的粉丝儿们悲伤逆流成河!网友们的真情呼唤,再次证明了秋雨大师人气之高。然而,对那些出于“看余秋雨出洋相”的目的才呼唤大师复出的网友,我不得不向他们表达强烈不满+强烈谴责+严重交涉,顺带着深表遗憾!

秋雨大师已无洋相可出。据我总结,秋雨大师最著名的洋相无非三样:“含泪劝告”的悲切,“退一步做大师”的无厘头,“捐款门”的诡异。近年来,大师除了这“三板斧”一直未有新的突破,让人怀疑他老人家“技止此耳”。想想也是,哭也哭过了、笑也笑过了、闹也闹过了,还能搞出啥新飞机乎?普通人“一招鲜”便能“吃遍天”,大师竟有三大神技在身,已经算是人中龙凤、无与伦比了。即使大师继续走上青歌赛的舞台,想超越上述三大洋相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他也是人而不是神嘛,大家就不要对他寄予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啦。

秋雨大师已无须再出洋相。只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如FENG姐之流,才需要靠洋相百出来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现如今秋雨大师早已功成名就、财源滚滚,甚至据传其“故居”也要申报所谓的“文物保护单位”了。他老人家显然进入了“收获期”,正襟危坐充大师还来不及呢,才没心情扮小丑出洋相逗你玩哩。毕竟,像赵老师和倪大妈那样“老当益壮”的角儿,几百年才可能出这么一两个。

很多观众现在观看青歌赛,根本就不是为了观看“纯正的音乐”,而就是以一种围观的心态来看热闹。这实在是对不起央视和青歌赛的组织者们付出的心血和艰辛努力。所幸的是,青歌赛所耗费的巨资并非是某些人自掏腰包,并且观众不买账并不意味着领导不认可。因此,央视方面才敢于发出“我们不追求收视率,我们要坚持青歌赛的严肃性”的豪言壮语,相关人员也才可以信誓旦旦地表示不能“为了所谓的收视率降低艺术的尊严”。既然人家都不在乎收视率了,既然人家根本没考虑过观众的感受,我们还跟着掺和啥?直接转台就是了,还非要煞有介事地“呼唤余秋雨”,累不累呀?别老想着“看余秋雨出洋相”啦,还是赶紧算算这个月的房贷有没有着落吧!

呼唤造句篇7

关键词:语用学;叹词;分法分布;表意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58-02

语用学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做的研究,主要研究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所要表达的词或句子的潜在意义(underlying meaning),即说话人的言下之意或弦外音。这种言下之意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正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的目的(interlocutor’s intention)所在。因此,语用学是研究一个词、一句话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价值。另一方面,语言的运用依赖语境。从语用学角度看,语境并不是一个静态、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因此,不同的语境环境下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尽相同。

一般语法书认为,叹词本身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表示感叹,惊喜,呼唤或应答,但在实际应用中,叹词结合一定的语境,能协助实词表达意义,表达说话人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最深的内心情感。

本文拟从分类、句法位置和语境对叹词表意功能的影响方面对叹词进行研究。

一、叹词的分类

叹词主要表意功能是感叹,“感叹”即“因有所感触而叹息”。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情感的语法手段。在表情达意的语言中,恰当的叹词,会使情感传达得更准确、更充分,人物个性特征和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叹词的使用依赖语境,脱离了语境的叹词就没有实质的意义。

一般来说叹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呼应语。用于表示呼唤或答应的词。如:喂、唉、矣、哦等。第二类:惊叹词。用于抒发喜、恕、哀、乐等感情的词。如:哼、啊、哎呀等。在了解叹词的分类之后,下面我们主要研究叹词不同的句法位置对其表意功能的影响。

二、句法位置对叹词表意功能的影响

马建忠曾提到“叹字既感情而发,故无定位可拘,在句首者其常,在句中者亦有之,句终者不概见焉。”后来的学者也多认为叹词的句法位置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在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句号、问号或叹号同句中其它成份隔开。笔者认为,叹词的位置虽然灵活,但并非可以自由变动,在某些情况下它的位置似乎也是相当固定的。下面三种情况将对叹词不同的句式所表现出的不同感彩加以分析。叹词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时所变现出的不同的感彩。我们假设叹词为X,则如下所示有:

(1)叹词用于句首:X,S+VP

(2)叹词用于句中:S,X,VP

(3)叹词用于句末:S+VP,X

下面我们来仔细讨论一下三种结构所体现的的具体的感彩:

(一)“X,S+VP”

当叹词用于句首时它一般都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的表达。例:

例1 哼,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在的委屈呢?(Thunder雷雨)

例2 哦,天哪,我是死了的!(《雷雨》)

例3 嗖,革命党来了。(《阿Q正传》)

上面三句例句都是以叹词开头,它们突出了说话者的一种强烈的感情。如第一句中的“哼”表达说话者的一种强烈的愤怒感。第二句的“哦”在这里说明说话者的一种感叹。

(二)“S,X,VP”

当叹词用于句中时,例:

例4 你不该这么看我。——哼,我怕什么?

在这种句式也是感情表达的一种句式,只是感情表达在这种句式中程度次之。

(三)“S+VP,X”

叹词位于句末时,例:

例5 让我带了去,嗯!(《林家铺子》矛盾)

例6 是你……呀!(《创造》矛盾)

例7 “杀胚!你敢——”(《创造》矛盾)

这种句式在感情表达方面较弱。如果要表达的感彩非常强烈,一般选用第一种句式。

(四)“X”

此外,叹词还可以独立成句,作为独语句的叹词。一般是情感表达的最强音,当情感迸发却不知用何种语言表达时,就用一个叹词,将难以言状的情感表达出来,既字少,又信息量大,给人想象的余地。如蘩漪的一句台词:

例8 “明天?哼?”

运用独立句式表达了蘩漪内心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可见叹词不同位置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和要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叹词的位置,向读者或听者传达信息,以便于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接受说话人的意思。

三、语境对叹词表意功能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内约有59个叹词,我们对这些叹词逐一进行静态分析,每个词脱离了语境都不具有明确的词汇意义。正如黎锦熙先生的高论:“词本身毫无意义可说”,但是它们一旦出现在具体语境之中,便可以成为语言交际活动的话语内容。

由此可见,语言的运用依赖语境。从语用学角度看,语境并不是一个静态、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语境中叹词所表达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叹词如:“嗯,啊,噢,哦”等当结合具体语境时它们还具有一定的客观意义。

(一)呼应语

在汉语叹词作呼应语中有“喂、哎、啊、哦、嗯”等。其中我们一般用“喂,哎”表示对人的呼唤,用”哦,恩”表示对别人问题的一种应答。例如:

例9 喂,老同学!朋友,再干一杯!(《杨梅烧酒》郁达夫)

例10 喂!喂!快点出来!(《唯命论者》鲁迅)

例11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药》鲁迅)

例12 嘿,小张。

例13 甲:(打电话)喂,你是小李吗?乙:嗯。

例14 甲:小王,别忘了明晚八点有聚会。乙:哦。

例15 嗯,就是你刚才见过的那位太太。(《雷雨》曹禺)

从上面例子所给出的不同语境可以看出例9-12是表对人的呼唤或与人的招呼,叹词“喂”和“嘿”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都是对对方的一种呼唤。从例10-15是表示对别人问题的一种应答。叹词“嗯”和“哦”但村从字面意义上看,它们的意义是i比较模糊的。但一进入语境,乙所言则是对甲的一种源于反应。其表达的意义和明确。“嗯”表达“对”或“是我”的意义。“哦”表达了“我知道了”的意思,并含有主观上的一种应答。由此可见,在对汉语表呼应语研究时,先要结合上下文找出该叹词是为呼应语还是应答语。上下文即我们所说的狭义的语境。

(二)惊叹词

主要用于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下面根据叹词所表达的情感逐一呈现:

1、表示惊讶

在汉语中有“啊、哈、呵、唉、哇、哇噻”。例:

例16 哇,没想到你来了!

例17 啊,你就是小满同志。(《铁木前传》孙犁)

例18 哈,这么大事!(《光荣》孙犁)

例19 啊,三叔,你回来了么?(《烟影》郁达夫)

例20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祥林嫂》鲁迅)

上述不同的叹词从语义学角度看其意义各不相同,但是从语用学角度看它们所表达或者说是传达的意义大致是相同的,即都表现说话人的一种惊讶之感。语用学把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很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这部分意义不是字面意义,但确是以句子意义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下之意。这正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的目的所在。

2、表赞叹,赞同,感叹或喜悦

在汉语中有“哇、哇噻、唉、哈哈、嘿嘿、啊呀、啊等”。其中“哇,哇噻,唉,啊”等表示赞叹.“嗯、嗯哼”表示赞同,”啊、唉、呵”表示感叹,”哈哈”等表示喜悦.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来体会一下它们的不同用法。例:

例21 唉,女人究竟是女人。(《雷雨》曹禺)

例22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说。(《祥林嫂》鲁迅)

例23 啊啊,大约这就是人生!(《杨梅烧酒》郁达夫)

例24 唉,这就是我们憩园旧主人的下场。(《憩园》巴金)

例25 啊,我自己倒并没有想得什么伤心。(《杨梅烧酒》郁达夫)

例26 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阿Q正传》鲁迅)

例27 我们是从天上飞来的呢!哈哈!(《芦花荡》孙犁)

例28 哇噻,这小伙子长得好帅哟!

例29 哇,好漂亮的房子呀!

例30 甲:这道题的答案是选A吗?乙: 嗯.

例31 甲: 我能看一下你的书吗?乙: 嗯

例32 甲: 听说你其中考试全年级第一,对吗?乙: 嗯哼.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例21—25表感叹,例26—27表示一种喜悦之情,例28—29表示对某人或某物的一种赞叹.例30—31表示赞同,同意对方的意见,给出一种肯定的回答。在例32中,结合语境我们可以看到,“嗯哼”在这里不仅含有肯定对方意见的意思,同时也表现出说话人的一种喜悦自豪感。例如:

例33 甲:哇,你的车好漂亮哟!

乙:嗯哼。(即表达对甲的一种肯定有包括说话人内心的一种自豪感)

3、表示轻蔑、嘲讽、愤怒

在汉语中表达轻蔑,嘲讽,愤怒有“呸、哼、嗤、嘿、唷”等词。例:

例34 哼,妈的像你,见钱就忘了命。(《雷雨》曹禺)

例35 哼,我对自己都恨不够,我还配说厌恶别人?(《雷雨》曹禺

例36 嗤,就凭你也能考上大学!

例37 哼,让大家说吧,周家大少爷看上他家的女下人,怕什么,我喜欢她。(《雷雨》曹禺)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例34-36表示轻蔑,而例37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愤怒感。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例35中的叹词“哼”跟前面的例子中的“哼“单纯地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是一致的,可是语用学强调语言使用时的语境因素,语境的不同,即使相同的叹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感彩。叹词”哼“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4、表示疑问

在汉语中一般用“啊、哦、噢、嗯哼”表示疑问。例:

例38 啊。那么,你们那里兴留小辫吗?(《铁木前传》孙犁)

例39 啊啊,但是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力。(《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上述两个叹词“啊,哦”单纯从字面看,其意义模糊。但当我们结合具体语境来看时,可以发现例文中的“啊,哦,嗯”表示一种疑问的意义,即“真的吗?”或“是不是真的?”。从上面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啊、哦、恩”等感叹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当它用来抒发说话人的赞叹情感时就表达感叹的意义,当它用来表达对说话人话语的质疑时表达一种疑问意义。因此,要了解叹词所表达的具体意义,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来分析。

5、表示提醒

在汉语中叹词还有提醒的意义如:“嗳,呃”。例:

例40 嗳,我知道姑爷总有一天还要打死你!(矛盾)

例41 呃,刚才,呃——商会长来了,呃,说什么?(《林家辅子》矛盾)

四、结论

叹词属于虚词系列,本身没有实在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中,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叹词结合一定的语境,不仅能协助实词表达意义,还能表达说话人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最深的内心情感。因此,结合具体的语境,叹词在表词达意方面具有不可否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尤翠云.从曹禺的剧作看叹词在话剧中的表意功能\[J\].咸宁师专学报,2000,(5).

\[3\]曹忠军.关于叹词和拟声词的词类归属问题\[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3).

\[4\]于思湘.“哇噻、嗯哼”类新兴叹词语用义位探析\[J\].贵州名族学院学报,2006,(6).

\[5\]鲁迅.《鲁迅小说选》英汉对照\[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呼唤造句篇8

关键词:教学讲话 嗓子 气息 运用 技巧

讲话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功之一,讲话的机会很多,但讲话的效果却千差万别。有的教师讲话声音清晰洪亮,持久有力,连续讲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疲惫,这样的讲话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能够鼓舞士气,使人精神焕发。而有的教师讲话音量特别小,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甚至出现嗓子嘶哑、剧烈的咳嗽现象,一堂课下来就感到口干舌燥、气喘吁吁,这样的讲话使学生难以听清楚,而且听得非常吃力,影响上课的效果。产生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身体素质的区别外,主要是讲话气息的运用和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使教师上课讲话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应掌握以下方法。

一、了解发声的基本原理

人的发声器官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器官。人的声音产生是由于气息使声带振动后,引起空气一密一疏相间的波动,产生声波而产生的。

在正常呼吸的时候,由于声门呈现等腰三角形开大,气息经过声门时并不引起声带的振动,也不产生声音。当开始发声时,由于喉头肌和声带肌肉的收缩,使两侧声带达到必要的紧张并互相靠拢或闭合,使声门缩小或关闭。此时由于气息的作用,声带有规律地开启与闭合振动,形成气喷,造成空气稠密和稀疏相间的动荡状态而形成声波。声波再经过喉、咽、口、鼻等共鸣腔的放大与美化,就成为人的嗓音。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大约在60―350赫之间,声带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发音的音量、音色。声带对发声起了很大的作用,声带的好坏,既有先天因素,也靠后天的训练和保护,注意恰当地训练与运用声带,保护声带,是提高语音素质的重要方面。

二、掌握讲话的正确呼吸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讲话时的正确呼气方法,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丹田呼吸法),即把气吸到腰部,下腹有膨胀感,讲话时靠丹田的力量来控制气息。具体方法如下:

(一)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气息向胸、腰部四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吸气要做到快、静、深。

(二)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腔、腰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贮存气息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呼气要做到匀、缓、稳。在呼气过程中,语气一个接一个地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讲话时的呼吸尽可能轻松自如,吸气要迅速,呼气要缓慢、均匀,吸入的气量要适中。尽可能在讲话中的自然停顿处换气,不要等讲完一个长句才吸气这样会显得讲话很吃力。还要根据自己的气息量来决定是否用中途不便停顿的长句,不要为了喧染和增强表达效果勉为其难地为之,那样会适得其反。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要抬头舒肩,胸部要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双脚并立平放。这样发音的关键部位――胸、腹、喉、舌等才能处于良好的呼吸和引进状态之中。只有呼吸顺畅,方可语流顺畅。

三、气息运用的几种练习方法

要想使讲话的声音清晰响亮圆润并且具有持久性,使讲话有个良好的效果,在平时应注意加强在呼吸、共鸣等方面的基本练习,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嗓音。以下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

(一)练习气息的方法

1. 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好香的花,深深地吸进其香气,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地吐出,吸气时要集中,感觉到气经口、鼻直入腰部,腰部有明显的膨胀感。

2. 吹蜡烛:深吸一口气后均匀缓慢地吹,吹的时间尽量长一点,吹气时气息集中,直冲眉心,力下行,小腹收缩。

3. 绕口令:用近似绕口令的语句练习气息。练习绕口令时气息要有控制,尽量不换气,力求一口气完成,并且要读得清晰响亮。

(二)练习共鸣的方法

1. 哼鸣练习:深吸一口气,放松喉咙,轻闭嘴唇,嘴里像含了一个鸡蛋,然后发出“哼”的声音,让声音集中在面颊的上部,送气要匀,音量不宜过大,音与音之间的衔接要自然。经常做“哼鸣”练习,会使嗓音即集中又圆润并富有弹性。

2. 模仿练习:深吸一口气,然后模仿牛的“哞”的叫声或鸭子“嘎”的叫声发出声音,直到气息用完,感觉声音集中在面颊上部。

3. 大声呼喊练习:假设远处有人,你要呼唤他们,呼唤时声音的感觉在眉心,气息感觉好像挑重担在行走,然后把气吸在腰部,向远处的人用气大声呼唤。

四、讲话时应掌握的技巧

(一)讲话时的音量控制。在人数较多或场面较大的地方讲话时,要注意发音要轻松自然,起音的高低要适度,控制好音量,要运用“中气”的助力来讲话,不能直着嗓子叫喊,应避免大声吼叫或提高音量。否则,声带负担过重,会导致声带很快不堪重负,变得嘶哑,甚至咳嗽,造成声带肌肉、颈部肌肉僵硬,而影响讲话效果,甚至产生嗓音问题。

(二)讲话时的速度控制。语速要适中,讲一句话的字数一般在10―15字之间,每句中间的短暂停顿要有意识地吸气。这样的讲话,不但讲话者轻松,而且听众也听得清晰。如果语速太快,中间吸气不足,就无法维持一句话的长度,而勉强用肺部剩余的空气,易造成胸颈肌肉的紧张,通常我们所说的“上气不接下气”就是这种现象。

(三)讲话时的音调控制。讲话的音调应根据听讲双方都轻松舒适游刃有余的音调来作为讲话音调的最佳点,尽量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音调说话,以减少发声时的阻力及声带的紧张。

(四)讲话的情绪控制。注意讲话时的情绪稳定,在情绪激动高昂的时候,如愤怒、悲伤时应避免无节制地讲话。

五、嗓音的保护

在长时间讲话之前,声带要做准备活动,犹如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一样。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要注意休息,要有意识地少抽烟,少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不喝过烫或过冰的汤水。多喝温开水,保持喉部的湿润,以降低声带闭合的摩擦力。

上一篇:数学填空题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数学练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