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范文

时间:2023-09-15 23:44:56

配乐篇1

电影配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歌舞音乐,二是附带音乐。歌舞音乐常表现为类似于音乐剧那样由主角亲自进行表演(列如电影la la land 中有许多歌舞片段,开头一群人在堵塞的高架桥上进行的长条,或是seb带mia 去一家爵士酒吧听爵士乐都属于歌舞音乐)这一类的音乐是歌舞片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与情节发展息息相关。二是附带音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配乐,他在电影作品中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是制造气氛,强调或提高情绪与场景的连接。自从有声电影问世以来,一般的电影制作都加入了大量配乐,一方面满足观众听觉上的享受,另一方面是观众受音乐引导更利于欣赏影片。

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电影配乐的加成。加勒比海盗也曾风靡全球,若是将电影配乐全部去掉,你又能坚持看多长时间呢。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的同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可以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等。

提到加勒比海盗就不得不提这个人——Hans Zimmer。他擅长用宏大的交响乐与电子乐1结合,创造出惊人磅礴的气势。代表作有《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小王子》《盗梦空间》等(可以说是诺兰御用主角了)

由Hans Zimmer创作的cornfield chase是星际穿越的配乐,这首歌给人一种宇宙浩瀚无垠的感觉,听出了孤独寂寞,人类对无尽的追求,以及爱的力量(唯有爱和引力可以穿越时空)。rose是泰坦尼克号的配乐,这首歌出现的时候就是Rose和Jack在船头接吻的音乐,随着一段优美的萧开头整个曲子都有女声哼唱,Sissel的音色搭配电子合成配乐让人不禁联想到那洒满阳光的大西洋海面上,一艘巨大的轮船船头,两个年轻男女拥抱在一起,热烈有浪漫。

配乐篇2

【关键词】电视新闻 配乐

生活中,音乐是人们消解情绪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配乐诗朗诵,配乐广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对当前“视听兼备,声画结合”特点的电视新闻来说大量音乐的加盟也是释放节目创作灵感,唤起观众新闻兴趣的重要制作手段。配乐不是新闻中事件或人物的内在环境因素,通常是在后期制作时根据电视新闻的需要附加配上去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节目片头、片花、片尾配置的主题曲;一类是从现有的音响资料中选择与报道某一主题电视新闻的表现内容和结构相吻合的音乐。在此,就第二种配乐方式进行探讨。

一、电视新闻配乐的功用

1.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读性

一条电视新闻里,画面、解说词是主要的叙事符号。音乐以它优美的旋律,轻扬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情感体验同样也参与着电视新闻的叙事,并且以其高雅性强化了新闻的“叙事性”,使新闻在单调枯燥的画面叙述中变得活跃、富有色彩。比如,北京电视台《日 7频道》播出过一条《大战美猴王》的新闻,讲的是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猴子进入了一户居民家,很调皮在屋子里乱折腾。制作者选择了京剧中的一段锣鼓点作为背景音乐,有节奏的鼓点声配合着猴子淘气的举动,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叙述力,让观众忍俊不禁。这正如乔·柯恩所言:“在某种情况下,画面的‘原来’涵义是非常薄弱的,人们便能改为注意音乐;只要音乐真正地同画面相配,那么画面就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它最好的表现甚至是它最好的启示力。www.lw881.com”

2.突破电视新闻的画面局限,扩展表现空间

音乐是时间艺术,在单位时间内以线状的波形传递着信息,而画面则是图像化的视野,把空间之外的存在形式还原为空间。在图像构成的纬度里,电视画面虽然具有强效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但画面本身包含的容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画面,在寓意表达上有点力不从心。音乐的响起恰恰可以弥补画面的这种不足,突破画面容量,扩大画面的表现空间,延伸画面内容,在画面空间的理解上增加时间的因素。它们的结合,首先是建立在时间的延长性这一共性上的,进而建立在纵向发展的延长性与横向发展的伸展性的交叉组合上,由此形成的时空互补性,构成了立体的视听空间。

3.渲染情绪、创造意境

类似于电影和电视剧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音调的高低去渲染情绪深化主题、描绘意境、激发联想。此类音乐不在多,而在恰到好处。比如,“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发回火星表面照片”的一则新闻就很好地运用了音乐的手段:图像经过电脑处理,一个巨大的、快速旋转的、火红的星球美丽无比。这段持续20秒的画面配上了家喻户晓的电影音乐《星球大战》画面与音乐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在电视新闻中,意境突出地表现在创作者的影像语言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不过这种境界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的。与文学作品中人们能够体会的文字意境不同,电视新闻的意境更多的是“声画合一”创造的抽象式的情景交融,而这里的情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真情,景是新闻现场的真实的景。配乐是电视新闻真情实感的外化物,它在震撼人的心灵和感染人的情绪上有一种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强有力的穿透力。不论是兴奋的、激动的、欢乐的音乐,还是悲伤的、惆怅的、凄婉的、恐怖的音乐,都能与人声和画面产生出某种意境,深化新闻主题。

在各种不同节目类型的电视新闻中,音乐发挥的作用各异,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还有概括提示主题烘托气氛、转场、推动情节等,表现力就小,不够突出,属于从属地位,在此不再述。

二、为电视新闻配乐应注意的问题

配乐已经在电视新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制作过程中,配乐是否合理和得当,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含金量。换句话说,配乐虽然有多种表现功能,但是它必须服从电视新闻的叙事内容,服从电视新闻的主题,服从电视新闻的表现风格。这样,在工作实践中,配乐工作就受到音乐素材的内容、形式、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很难发挥音乐本身具有的立意。为避免出现配乐的错位,使配乐与电视新闻结合得完美、和谐,笔者认为,在配乐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目的明确

首先明确在电视新闻什么地方使用音乐,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要明确音乐在电视新闻中是衬底,是转场,是强化气氛还是兼而有之。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注意音乐的意蕴和新闻内容要一致。配乐的编辑要有基本的乐理知识,找到音乐与电视镜头画面切换和解说词错落有致的契合点,让观众减轻视觉疲劳并享受到听觉上的惬意、韵味。并且音乐风格与新闻制作风格大体相当。不同的音乐表现的形式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同,比如,管弦乐的演奏给人厚重、磅礴、大气之感,民乐则给人细腻、轻快、哀伤之意。在选取配乐时,如果电视新闻表现的风格是抒情型,而选择由振奋、热烈、欢腾的民间乐器演奏的音乐,观众便会觉得视听协调不一、极为不适。

2.配乐适度,整体统一

电视是以“视”为词根,表明画面形象符号是其首要元素,也就是没有画面就没有“电视”可言。所以,配乐只能依托画面而存在,不能喧宾夺主。如果画面传递的信息是残缺的,需要配乐来延伸意义表现功能,那么配乐的时间可适当延长。同时,要处理好主信号与副信号的强弱对比,也就是解说词和音乐之间的声音强度比。关于他们之间的比例以多少合适,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通常情况下4.5:1至 3:1较为合适。4.5:1至 3:1之间有一个宽容度,编者可以根据电视新闻的内容需要来调整。

3.注意衔接的流畅性

流畅,应该说是每个电视画面和声音剪辑师都十分明确的追求目标。在电影方面,好莱坞更是把流畅视为剪辑至高无上的标准。电视新闻犹如一个电影短片,流畅是节目制作必须尊奉的原则。配乐在电视新闻的剪辑中是突然出现、慢慢消退的,音乐的断与续、声音强度的消逝、器乐的变奏与常奏,都要自然、流畅,“清浊通流,口吻调利”,切忌随意调配,任意停顿。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电视新闻的配乐应该是新颖的、多样的,不能墨守成规,恪守“音画合一”法,“只是听从各种生理或心理反应的事件或动作,那就毁了音乐;将它贬低成一种无机的原始因素——音响。因此,很明显,音乐必须拒绝刻板地追随画面”。在实际应用中,配乐的路子要拓宽,要从创新的角度合理地运用“音画对位”方式,加强音乐的讽刺、诙谐、反传统、反模式化效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是配乐精益求精的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传播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我们要很好把握配乐的运用,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等,使这些元素能在不同的新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得以充分的运用,使电视新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法]胡经之,张首映.热·热奈特.叙事的界限[a].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44.

配乐篇3

看起来像游戏---名为“乐考”的考察方式替代了卷面上醒目的分数。

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如果它是一件好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为何在1993年提出后的20年里,一直没有成为中国所有小学的共同选择?

至少有家长不这么认为:我家的孩子不考试了,那小升初、初升高乃至高考,能比得过一路考试的孩子吗?

“说起减负,我们学校完全能减,真正减不下来的是家长。”北京育才学校校长田国丽对《瞭望东方周刊》如是说。

当然,问题恐怕不只在家长。除了统一性的改革布局,老师呢?校长呢?他们都会像孩子们这样,可以轻松地迎接新的观察方式吗?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法,将在基础教育领域着力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期末考试,这种改革还要改什么?

改革的机会

2013年12月27日,距小学期末考试仅有十天。下班后,北京育才学校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教师们紧张忙碌着,以应对前几天刚刚下发的“紧急通知”:小学一年级取消期末考试!

这让育才学校一年级组长刘春香猝不及防。

通过教研室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以游戏代替期末考的方案逐渐成形,让她如释重负。

2014年1月7日,这个学校一年级的孩子们手持一张写满项目的体验卡来到体育场,参加“抽签背唐诗,英语情景对话,才艺展示”这种特殊的期末考试。

家长组成的评委团会给通过考验的孩子们的卡片上贴上小星星,每项活动3颗星最高分,61颗满分。

“所有的游戏考查了学生在一年级各科成绩、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田国丽说,“除了希望他们把这学期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当中,更希望他们在小学阶段对学习产生兴趣。”

西城区取消低年级考试的这一举措,是对北京市8条措施落实学生“减负”政策的积极回应。据媒体报道,从2014年起,北京市将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期末考试。

取消低年级孩子期末考试的做法在北京并非首次。早在1993年,光明小学就已经开了考试变游戏的先河---“乐考”,并使其成为一种常规化的考核手段。

在2014学年的光明小学考场,孩子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从红黄绿三种颜色试卷中选择内容适合自己的试卷,进行笔答。

下午,实践性的“乐考”环节以游戏式答题为主,遇到难题,同学们会帮助、家长也会引导孩子们再给一次机会。但所有人都能得到“三朵小红花的快乐”,成绩差异大大被弱化。

“乐考”结束后,孩子们还要准备一份《学生成长报告》,从身心健康、生活自理、人际交往、学业成就四个方面审视自我,达到检视优缺点、系统训练思维的目的。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自此,素质教育的车轮滚滚向前。同年,时任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首次提出以“乐教、乐学、乐考”来推动小学低年级期末考试改革。

刘永胜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1993年,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幼小衔接的课题,发现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之前一直以玩为主,猛然间进入学习环境,有一个心理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老师应给予孩子们支持性帮助。”

美国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演变,一年级孩子进入了第四个“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童年阶段,若此时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在今后承担任务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自卑。

“有些学校认为90分以下就不及格,对儿童成长极其不利。”刘永胜说。1993年也是国家第七次课程改革的起始之年,“倡导更好地研究学习评价方式,素质教育也提出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乐考”开始后,刘永胜主要在“模糊学生对考试的概念”上下功夫。当时的“乐考”和2014年相比较为简单:主要在一二年级取消分数,期末考试用“很好”、“可以”、“再努力”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如果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以当场再考。而在其他年级进行“分项考核,综合评价”的尝试,还增设了语文、算术考试后的“我能行”展示,使考试成为帮助体验成功的手段。

这便是当年“乐考”的雏形。

外界的声音

如果说仅仅是将考试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欢笑热闹过后一切照旧,那这种考试改革显然会面临是否有价值的质疑。

光明小学的想法是,希望将“乐考”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有机融入学校的整体,体现其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

刘永胜在1996年系统地形成了光明小学“我能行”的教育理念,迄今仍在光明小学贯彻。

“我能行”的八句话理念如今已经被写入人教第七版政治课第二课的课文《关于自信》中: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新才最行。

“我能行”与“乐考”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创新的理念和举措,可想而知20年前这项改革对人们的冲击。

当时,一年级期末考试有个才艺展示环节,会什么展示什么,什么都不会可以前滚翻后滚翻。

“目的就是想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在同学面前露一手,”刘永胜回忆道,“结果当年的《北京晚报》就做了个新闻:《翻个跟头就是期末考试了?》”

有一年全区小升初数学统考,光明小学比另一个学校差了零点几分,那个学校对外称该校的数学成绩超过了光明小学。

老师们坐不住了,开会时跟刘永胜提:“咱们是不是先想办法把分数整上去?”刘永胜很淡定:“差个零点几分并不代表什么,素质教育这条路必须坚持!”

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长,他们的普遍想法是“学多了怕孩子累、学少了怕孩子落后”。

刘永胜要求老师们学会与家长沟通。这一做法直到今天依然在坚持,包括家长亲子活动、主题家长会等活动,每年都在举办。

目前在群访中可以发现,所有来自一年级的家长近200人,都很支持“乐考”及光明小学的办学理念。数据也显示,这些孩子到高年级后,成绩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非常优异。

但这些家长身边的亲朋好友,对此却颇多顾虑。

有家长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我作为家委会成员了解‘乐考’,所以考试头两天,我每天都带孩子滑冰唱歌。别的家长一听,你们干嘛?疯了,不复习啊?我媳妇不了解情况,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的,天天跟女儿说‘怎么还不学习?你赶紧给我做卷子去!’后来发现我们孩子学习也没落下,就跟我说,‘早知道这样就让你们去玩儿去了’。”

“即使是两口子,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也不理解,更何况别人?”这位爸爸说。

保障的机制

孩子们减负了,老师们却不轻松。

一年级英语老师孙辰一,需要教6个班的英语,每天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家校论坛上6份完全不同的课堂表现和课后活动,配以照片。

她还需要思考如何让孩子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知识,所以“每天都要熬夜。”

上个学期,她教孩子们制作了几百张英语小卡片,卡片正面是孩子们根据想象力画出的物品,背面写上单词。“老师从来不要求我们孩子背单词,可她都记住了。”有家长说。

北京市没有以成绩为基准的教师考核机制。刘春香告诉本刊,育才学校对于老师的考核,主要看教学质量,并配合学生和家长打分。家长打分主要是师德和教学质量两方面。在家长开放日中,家长可观摩老师的课堂。

这一考核从刘春香进入育才学校就已经开始了,虽然考核后会对老师分A/B/C三个等级,但工资也就差二三百元,所以班级孩子成绩的好坏对教师的影响并不大。

光明小学同时增加了发展性评价、教师互评的机制。每个老师都有一本《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学年初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评,学年末考察自己的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其结果为本人保密,并且不和奖励直接挂钩。

光明小学副校长徐颖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教师之所以如此敬业努力,一方面出于教师对学校理念文化的认同,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自我的成长发展有要求,此外,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开阔眼界。”

一种奖励是,学校曾全力为一个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争取到参加联合国模拟峰会的机会。

而刘永胜也觉得“教育评价改革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也应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发展。”

配乐篇4

几乎是一瞬间,《美国生活》的网站服务器就因承受不住汹涌而来的访客压力而崩溃了。先到一步的浏览者开始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疯狂转发截屏的网页,从CNN到半岛电视台,各国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节目组的热线电话响成一片。而此时,距离触发围观潮的那集节目播出才不过几分钟。

在这期题为“原始配方”的专题节目一开始,主持人格拉斯就严肃地宣布:“我认为我们找到了可口可乐的原始配方。”他说,他在翻阅《亚特兰大报》等档案文件时,发现了它。1979年的某期报纸上刊发了一张照片,一本打开的书里,展示着可口可乐发明者潘伯顿手写的配方。这个配方在网上传开了,美国的各大媒体炸窝了,而饮料制造商们,都互相交换着信息,寻找香菜精油和柠檬酸等关键成分的最好供应源。

而可口可乐公司一如既往地坚称,真正的配方仍保存在亚特兰大一家银行的保险库里,格拉斯披露的配方是不准确的。

几乎每一家现代食品工业巨头都拥有他们引以为傲、秘不宣人的商业机密――肯德基的11种香料,麦当劳的神秘酱汁――但同拥有125年历史的可口可乐配方(尤其是其中最关键的7X香料)相比,它们都显得历史不够悠久,不够神圣不可侵犯。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许多人渴望得到家传的烹饪秘方一样,有一部分人极为渴望了解食品公司的制作秘方。”研究食品历史的劳拉・夏皮罗说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厂加工出来的食物逐渐成为美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那时候,其卖点是干净卫生,不含添加剂,味道跟家里做的不相上下。后来,事情起了变化,做市场推广的人开始大力宣传产品的便利性、风味的独特性以及配方的私密性,而美国人也越来越沉迷其中。

食品公司的头头们显然不会让好奇者轻易得逞,他们得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秘方。不过,还没有哪家公司的保密工作做得像可口可乐这样好,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秘方还没有被破解。该公司称,只有一部分高管知道怎样把汽水做出所谓的“Merchandise7X”(可口可乐配方代号)的味道。

1960年,作家小E.J.卡恩曾在作品《大牌饮料》中列出许多可口可乐原配方的成分;接着便是1979年发表在《亚特兰大报》上的文章;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档案中发现了一张由可口可乐的研发者写的配方。但可口可乐公司否认了上述所有配方的真实性。

“125年来,没有人能复制可口可乐的风味,这对我们的产品是种极大的赞美。”可口可乐公司的档案管理员菲尔・穆尼说道。

可口可乐公司从未对山寨厂家提起侵犯商标权的诉讼,因为那样做的话,他将不得不在法庭上公开真正的配方。彭德格拉斯特认为,只要该公司否定那些山寨者,许多人还是会继续相信只有它的产品才是正宗的。

菲尔・穆尼说,按照其他配方生产出来的汽水,只会让可口可乐在对比之下显得更好喝。“山寨厂商会按照新发现的配方去生产,但其生产的口味最后会向可口可乐慢慢靠拢。”他告诉格拉斯:“其实真正的可乐本来没有那么好喝。”

在总结可口可乐的经典管理经验时,彭德格拉斯特曾举出过一条:所有新闻都是有益的,至少在某一个时间点后是这样的。最新的绝密秘方的发现,会是可口可乐期待已久的那条有益的新闻吗?(据《博客天下》相关资料整理)

传说中绝密的可口可乐配方

液体古柯叶提取物:3打兰(约5.3克)

柠檬酸:3盎司

咖啡因:1盎司

糖:30(具体单位不明)

水:2.5加仑

柠檬汁:2品脱

香草:1盎司

焦糖:1.5盎司或更多

核心机密“Merchandise7X”配方

(每加仑上述8种成分的混合物,需要加2盎司“Merchandise7X”)

酒精:8盎司

橘子精油:20滴

柠檬精油:30滴

肉豆蔻精油:10滴

香菜精油:5滴

橙花油:10滴

配乐篇5

[关键词]电子音乐;电影;非现实时空;基调;流行文化元素

电子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但其真正引起广泛关注始于1948年,法国作曲家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用具体的音响声而非音符创作了一首《地铁练习曲》。①随后的20世纪50年代,电子音乐的特殊音响效果被发现适用于电影特殊场景气氛的烘托,从此与电影结缘。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小夫教授,在2002年专门撰文对电子音乐的发展作了三个类别的划分。根据其划分,电影中的电子音乐应属于“具有商业性、实用性和流行性特征的‘社会化’电子音乐”,其有别于“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和前卫性特征的‘专业化’电子音乐”以及“具有娱乐性、普及性和多样性特征的‘家庭化’电子音乐”。本文对电子音乐的探讨仅限于前者。

电影中的电子音乐音色制作手段通常运用电子乐器演奏、采样合成和计算机数字音频处理。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数字音频工作站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声音制作工作室、影视录音棚、混音棚。如今,只要通过软件虚拟乐器,便可获得丰富多样的电子音色,还可利用音频处理软件,对各类音频变形,以获得新奇的音色。本文主要结合近五年的多部好莱坞获奖影片,归纳总结出,电子音乐在以下场景和意境的构造中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描绘非现实时空;渲染高科技时代感;体现流行文化元素。

一、描绘非现实时空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随着叙事的进展,时空在不断变化。当在同一时间、不同时空交错出现时,如科幻类电影中的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剧中人的回忆与现实、梦境与现实等,电影需展现出不同时空的差异,突出非现实世界(外星球、梦境、回忆)的时空感,以引导观众快速进入情境。从观众是否对之有听觉经验的角度,可将声音表现不同时空感的方法分为两种:首先,依照生活现实,采用符合画面人物形象气质、动作和环境的语言、音响声,使之体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语言和背景环境声的差别,引导观众自觉区分时空的变换。其次,对于虚幻时空,除了在语言和音响方面发挥想象力去创造新声,如编创新语种、合成特殊音效等,音乐的发挥空间更加广阔。相比观众熟知的传统真实乐器,电子音乐因其音色创新的灵活多样性,可增强对非现实时空场景的虚幻、缥缈、灵动、奇异感的表现力,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

2010年,第82届奥斯卡热门影片,以潘多拉星球上的完美生态带给观众唯美视听享受的科幻片《阿凡达》,其配乐师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便充分利用了在交响乐中增加电子乐元素的手法,描绘出潘多拉星球上的奇异景观。对电子合成音色和民族特色乐器的巧妙运用是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电影配乐的一大特点。这从其成名作动画片《美国鼠谭》、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等影片配乐便可看出。《阿凡达》的交响乐混音师(Scoring Mixer)Simon Rhodes和电子音乐编曲师(Electronic Music Arranger)Simon Franglen 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一个仅9分钟的战斗场景中,他们就有大概450轨的虚拟乐器以及音频;在前期录音时,要研究有趣的电子音色和旋律,以及所有的人声素材;电子编曲师的一切工作都在电脑中完成,没有使用一台真实合成器,全部电子音色都由虚拟乐器产生。②影片在展现潘多拉星球森林的神秘、灵动和杰克·萨利(Jake Sully)在潘多拉向纳美人学骑伊卡兰(Banshee)飞翔的两类场景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色:节奏多变的打击乐、偶尔闪现的颤动的琴音、梦幻的铃音、诡异的特殊音效、表现纳美民族特色的笛声、多变的人声哼唱……电子音乐元素自然融入宏大的管弦乐主体中。

2010年另一部有科幻色彩,带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其配乐更是将电子音乐贯穿始终。《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部非常震撼的电影,所以音乐一定要有气势,但其中还包含一些神秘的元素,因此摒弃了管弦乐的主导,以大篇幅的电子音乐取而代之,这样才能最完美诠释这个穿越梦境与现实的科幻故事。③配乐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大量的作品均以具有现代感的电子合成器与交响乐的结合为特色。其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电影中的音乐主题专门为梦中梦创作,他用完整的电子音乐去烘托紧张感,里面能听到的乐器,都是运用合成器制作的音色,当你看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事情发生时,好像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④《盗梦空间》的梦境并非美好的愿景,而是剧中人无奈之下必须完成的任务,以紧张、不安和担忧为情绪基调。因此,其配乐的整体色调是灰暗的,旋律性不突出,持续低音和固定重复的节奏运用较多。电子音乐不那么和谐悦耳、时常带有噪音性质的音色和缺乏抒情性的旋律、渐强的压倒感的动机,将观众带入对梦境中事物好奇又惶恐不安的情绪,让人深感梦中事物的昏暗与模糊。

二、渲染高科技时代感

人类社会从游牧时代、农耕时展到工业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精神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信息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科技高度发展,计算机、网络、各种自动化电器甚至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工具。而这些新兴事物的运行噪声也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声。例如,个人电脑的开启、关闭、键盘输入、鼠标点击、正常运行、机器故障……机械感、电子感的噪音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之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加以利用,纳入音乐的素材。电子音乐产生于工业化时代,而快速发展于数字化信息时代,其初衷便是将音乐素材扩大到所有声音,寻找新的音色、音响。因此,相对于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其天生就有反映时代新声的优势。如今,以计算机为制作手段的电子音乐,对噪声音色的利用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其一,以噪声感音色的乐器演奏音乐;其二,直接将噪声音响融入音乐,并使其具有一定的节奏或音高。第一种方式只是在乐器音色上做了变化,使之不同于传统乐器音色那样和谐悦耳,仍保留了音乐性。第二种方式,将具有金属感、机械感、电子感的类似生活噪音的音响声融入音乐,从传统的音乐审美来看,减弱了音乐性,音乐与音响的界限变得模糊,但却增强了音乐的感官刺激。在高科技题材的电影中,这类电子音乐凸显了时代感。

好莱坞大片的配乐,通常具有音乐与视觉高度配合的视觉化特点。在高科技题材电影中,将不那么柔和又有些程式化的机器感的声音运用于配乐,一方面,可直观增强画面形象的表现力,另一方面,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电影中音效与音乐间的矛盾。在电影的宏大场面中,声音元素众多,音乐和音效如果安排不当,容易相互影响和掩盖。而将类似画面中事物发出的噪声音响融入音乐,对之进行音色、音高、节奏的调整和设计,使之具有可听性,这本身就是一种音响音乐化和音乐音响化的处理方式。因此,电子音乐还可以使电影中的音乐与音响声更自然结合。

自从有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明,人们就有了有朝一日机器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强过人类,并且或反抗或开始奴役人类的担忧。系列电影《黑客帝国》和《变形金刚》便是以此为题材的。《黑客帝国》构筑了一个几乎将要在人工智能掌控中的世界,地球上仅存的自然界生命迹象似乎只剩下人类,生存岌岌可危。因此,影片的整体情绪基调是人工智能的冰冷无情与人类的奋力反抗。乌贼军团、机器城、战舰、电磁脉冲……数字化的机械充斥着画面,呈现出冰冷灰暗的色调。具有浓重的工业噪音和电子音效的配乐恰当配合画面,将观众推进那个充满危机、恐慌、无措的ZION城。《变形金刚》讲述机器人之间及人类与机器人间的战争。其第二部的开篇在画面表现人类刚出现不久的地球原始面貌时,便以电子音乐渲染出一种超自然力之感,持续1分半后,机器人出场。影片以管弦乐为主体,配以电子合成音乐,突出了机器感。系列电影《谍影重重》创造了一种具备多方面高科技技能的冷硬派的间谍形象,音乐整体是冷色调,没有大段煽情外露的旋律,冷峻、简约、厚重、锋利,扣人心弦又有力量,电子音乐与管弦乐交融使用,给影片注入了强烈的现代感。

三、体现流行文化元素

电子音乐借助技术手段,其在短时间内可做到丰富的音色变换、灵活宽阔的音高和强度变化,应用于舞曲能达到极大的刺激度,表达出传统音乐所难以展现的现代人类情感体验。20世纪80年代末起源于英国的锐舞文化(Rave Culture),在派对(Rave Party)中大量使用的电子音乐,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一种引领潮流的音乐类型。其与网络、赛车、电影、街舞……共同成为当代年轻人行为方式上的流行元素。在反映当代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影片中,电子音乐也成为体现其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有力的表现手段。

电影配乐根据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可分为有源音乐与无源音乐。有源音乐通常作为参与剧情的元素,一般出现在餐厅、商场等场景充当背景音乐。但在歌舞片中,有源音乐成为主角,通常需要专门作曲,而无源音乐主要起到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的作用。电子音乐在作为流行文化元素运用于电影配乐时,可以自由渗透在有源与无源两个领域,充分发挥其作用。电影《社交网络》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创业故事为主线,刻画了马克·扎克伯格的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电子音乐时而作为无源音乐连接了快速剪辑的镜头,使诉讼现场不那么枯燥乏味,同时,其独有的音色,简练重复的短小主题,恰好与马克·扎克伯格冷漠、孤傲的气质相衬;时而作为有源音乐,展现了聚会的热闹与时尚感。将电子音乐贯穿始终,这种音乐形式上的统一,使画内(有源音乐)和画外音乐(无源音乐)保持了一致性,共同渲染出影片的基调。

综上所述,电子音乐在电影中描绘非现实时空、渲染高科技时代感和体现流行文化元素这三方面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电子音乐与电影都是以高科技为手段展现的艺术形式,都发展于20世纪初,盛行于本世纪,成为人们文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们天生就有相互匹配的默契。将电子音乐运用于电影,既能充分发挥其音色与制作手段的优势,扩展其音乐传播途径,又能增强电影的表现力,其制作方式还能缩短电影配乐的制作周期。我国对电子音乐的研究和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本世纪初,国内首部引起广泛关注的商业大片《英雄》的配乐也运用了电子音乐的元素。中国电影事业与电子音乐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中,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

注释:

① 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② 视频:James谈《阿凡达》音乐制作心得,。

③④ CCTV-6《音乐之声》,2010年12月16日。

[参考文献]

[1] 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2] 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 David Sonnenschein.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M].王旭锋,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配乐篇6

关键词:动画电影 动画音乐 表现力

动画的发展经历了从“光学影戏机”的崭露头角,到手绘动画的初现,再到现今计算机3D动画的广泛应用,这一百多年的漫长历史足以证明动画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与它密不可分的动画音乐,则通过与动画的无缝衔接,促使动画的内涵与外延相互渗透、紧密融合,赋予了动画无限的延伸性。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画电影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在进行动画电影音乐的配置过程中,要遵循动画电影的幻想性、夸张性和短小精悍等特点,尤其要关注如何使用音乐来增强其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的表现力。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中外动画电影音乐,试图从音乐的功能、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研究中外动画电影音乐的表现力问题,并提出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表现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表现功能

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曾说过:“动画片的首要责任就是把生活卡通化。”①动画电影是一种超现实的艺术,表现的是想象空间,传达的是人类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动画电影的取材大多来源于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音乐的配置也就自然地表现出影片的梦幻色彩与创造力。

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是否刻画到位,对于影片效果的呈现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把握乐器的音色差异,如何使用不同的配器手法和旋律曲调来塑造沉稳、调皮、害羞等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如在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就运用了管弦乐诙谐的音调、幽默的旋律和紧凑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多莉带有神经质的性格特征。又如经典动画片《三个和尚》,则选用了富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来代表剧中人物:以板胡的中音区代表小和尚,坠胡表现高和尚,北方管子表现胖和尚,这三种乐器在音色上恰到好处地塑造出人物的外形特征。②此外,音乐还具有体现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参与叙事,以及烘托环境氛围等表现功能。

二、动画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由于动画电影夸张的人物造型、绚丽的画面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声画统一和声画并列的方式,着重表现音乐与画面的节奏关系和色彩关系。

1.音乐与动画画面的节奏关系

动画电影的夸张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确定了音乐与动画中人物动作节奏的一致性原则。比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人物动作表演,就汲取了京剧的程式动作,强调夸张特性。它的配乐采用了中国的民族调式,运用了京剧中的打击乐器和锣鼓点子,注重音乐的效果,使人物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而在表现孙悟空与二郎神决战、与哪吒打斗等场景时,音乐的配置方式则变为京戏中的锣鼓点。锣鼓点与人物的一招一式以及镜头的切换十分融洽,起伏有致,体现了明快的节奏感。这种节奏一致性的配乐方式,能增强音乐的“体验感”,让观众真正参与到影片中去,与剧中人物共“成长”。

2.音乐与动画画面的色彩关系

音乐与画面一样都拥有较强的色彩表现力,并都能体现颜色所蕴含的情感隐喻。小提琴代表了暖色调,它的音色温和华丽,富有表现力;英国管代表了忧郁和凄凉,与灰色代表的情绪相同;长笛的音域宽广,音色甜美,多用于描绘田园风光,与蓝色相符。如在动画片《狮子王》中,作曲者用黄色表现了辛巴,代表着真诚、善良与正直,用黑色表现了刀疤,体现了黑暗势力,挖掘了他邪恶残暴的本性。因此,我们在动画电影配乐中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色彩属性,根据影片的画面场景和人物形象的色调来匹配相同或是类似的乐器,以满足影片特定的情感表达。

三、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设计方向

纵观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曾经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现如今已被“洋动画”占据了半边天,音乐的“商业化”是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拿炙手可热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说,影片虽具备搞笑的故事情节和可爱的人物造型设计,但音乐的配置却较显贫乏,缺乏表现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片的品质和艺术价值。因此,中国动画电影想要突破洋动画“占领”的瓶颈,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设计原则,并从这些方面来充分发挥音乐的表现力:1.注重音乐的人文内涵,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2.充分把握乐器的音色差异,使用不同的配器手法和旋律曲调来塑造鲜明的动画人物形象;3.利用音乐的节奏表现力和色彩表现力来营造动画的环境氛围;4.保留音乐的自然属性,从娱乐性向艺术性和教育性改变。

四、结语

随着动画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画电影音乐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打破“洋动画”的瓶颈,我们务必要加强动画电影音乐的制作水准,改变音乐的“商业化”特性和原本的设计原则,从音乐的表现力入手,打造一批能与欧美国家相抗衡的、制作精良并广为流传的经典动画电影音乐。

参考文献:

[1]李建强等.影视动画艺术鉴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胡飞.浅谈中国动画的地域特色[J].美与时代(上),2012,(11).

[3]胡海燕,陈晶晶.动画画面与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09,(20).

[4]丁海祥,姚桂萍.动漫影视作品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刘磊,张元龙.经典动画影片赏析[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习化娜,王欣欣.浅析动画影片音乐的作用及表现形式[J].电影文学,2009,(13).

配乐篇7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器;现代音乐;介绍;编配

在当代音乐中,打击乐使用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渐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现代音乐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族打击乐的编配做以下论述。

一、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认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打击乐器形制:常见有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钟类、石片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方式:常见有分为体鸣类、膜鸣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常见有分为响铜类、响木类、响革类、响石类等。根据打击乐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所以民族打击乐的分类至今仍在研究、总结和完善中。在这里采用根据发音体材质分类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

响铜类:指所有用铜制作的打击乐器,包括大小钹、大小锣、云锣、碰铃、编钟等。

钹:也被称作“镲”,圆片式打击乐器。钹分为大钹、小钹、水钹、京钹等。大钹和水钹形体较大,发音低。其中水钹是因声音如同泼水而得名。小钹和京钹形体小,声音高而清亮。形体大的钹,演奏速度不可能很快,小钹速度尚可。

锣:锣是铜制的圆盘式打击乐器,它没有碗突,但有边。除了大小锣之外,民乐队还常用到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二三十面锣挂在架子上,双手持槌演奏。

碰铃:也被称为“星”或“碰钟”,形状如同铃铛。演奏时相互碰撞发声,声音轻脆悦耳,极具穿透力。

编钟: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可变音打击乐器,由数枚或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钟架上组合而成。每个钟敲击不同位置能够发出两个不同音高,这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古代编钟不仅是乐器,还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制作和装饰都极为精良华美。为了方便,现在演出用的编钟多是“简化版”。

响木类:指木质的打击乐器,包括梆子、木鱼、板等。

梆子:梆子由两根长短粗细均不同的木棒组成,长而细的是圆柱体木棒,略短而粗的是长方体木棒。梆子的声音清脆坚实,穿透力强。多在梆子腔戏曲中使用。

木鱼:木鱼早时是佛教的法器,现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的必备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木鱼音高不同,根据常用调,可将其按照五声或七声音阶组合。

板:也叫“鼓板”、“拍板”“尺板”等,同样是硬质木料制作。传统说唱艺术中都是由演员自打自唱。京剧乐队也有板,由司鼓兼打。

响革类:指通过敲打绷紧的皮革发声的打击乐器,如大鼓、花盆鼓、排鼓、堂鼓、板鼓等。

大鼓:鼓身用椿木、桦木、杨木等常见木料制作,鼓面用水牛皮做成。形体很大,需持粗大的鼓槌演奏。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闷击、滚奏等。敲击鼓面中心处音色低沉厚重,向边缘处敲击时,声音逐渐变高变紧。大鼓的力度范围大,动态范围也很大,渲染气氛是它的特长。

花盆鼓:也有称之为“缸鼓”的。花盆鼓声音低沉雄厚,比大鼓柔和。现在的花盆鼓多是可定音的,鼓框用金属制作,下面有踏板,可通过踏板调节鼓面张力改变音高。

排鼓:由中型堂鼓和腰鼓演化而来,将五至六个形状从大到小、声音由低到高的鼓排列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排鼓。排鼓有调音装置,范围可达四至五度。两侧用钢架支住鼓身中央,可通过转动变换上下鼓面。每只排鼓的上下鼓面相同,但内径不一,所以一只排鼓可以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高。

堂鼓:民间的堂鼓有很多种,它们大小不一,但形状相同。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闷击等,通过击打不同位置和力度变化来改变音色。堂鼓的力度变化很大,弱奏时音量很小,强奏时虽不浑厚,但精神饱满,声音穿透力强,是擅长振奋精神、渲染情绪的打击乐器。

板鼓:板鼓的鼓框用坚硬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也叫“单皮鼓”板鼓的鼓心和鼓边音高不同,用点签(用鼓签的头部点击鼓面)和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的音色不同,结合力度可打出多种变化。板鼓虽小,打好却不易。

响石类:指用石头或玉雕刻磨制的打击乐器,如编磬、石琴等。

编磬:是我国古老的石质打击乐器,由十六至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石片组成。

石琴:也是我国的石质打击乐器,形制如同西洋管弦乐队的铝板琴。石琴的历史和渊源尚无定论。

二、民族打击乐的编配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分类复杂,形制不一,演奏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未形成统一的编制和标准。这里不对各种风格的民族打击乐做具体分析,只就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式做探讨性说明。

(一)音色对比

打击乐器个性突出,主要表现为每件乐器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为其编配时,应利用这些特点丰富乐曲表现力。在不需要乐队强奏时,应减少各类乐器同节奏或同强拍奏出。可试把不同乐器设定为不同“角色”,为它们安排好相互间“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组织“角色”的“交流与冲突”。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对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来说,由于只有节奏没有旋律,音色的对比就成为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是独奏,也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才能更加吸引听众的耳朵。

(二)节奏变化

节奏是打击乐器的重要表现内容,反复是打击乐节奏的一大特点。打击乐的节奏多是有规律的反复,这种有规律反复也被叫做节奏型。不同音色的乐器,按照各自的节奏型交替演奏,形成呼与应、问与答的关系,这是打击乐常见的编配方式。这种反复地问答和呼应不宜长时间持续,可通过改变节奏型、或打破呼应关系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现代音乐中,节奏变化的形式较丰富,不仅改变节奏型,还喜欢打破节拍强弱框架,改变重音位置,以达到混乱拍子的新鲜效果。

(三)力度对比

力度的变化,是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打击乐独奏时,常用到最弱和最强之间的力度过渡,借以表现大的情绪反差或情景的渐变过程。不同的乐器交替演奏时,也可使用很大的力度反差,这儿的力度不是渐变,而是不同乐器间的力度对比。这类对比常会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四)打击乐的层次

民族管弦乐队中,打击乐器的音响应该与其他类乐器保持一定的平衡。当乐队弱奏,或只有一件、几件丝竹类乐器演奏时,打击乐器一般只使用形体小、发音轻的木鱼、碰铃等乐器,做为旋律的映衬背景。随着乐队音量增大和乐器数目增多,逐渐再加入小锣、小钹等响铜类乐器。当到了乐队全奏或高潮部分,则加入大鼓、大锣、大钹等。这些虽不是定理,却是一般性的法则。音色、节奏、力度等变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为打击乐配器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近些年,民族器乐(特别是新民乐)在音乐舞台上的比重增大,除了独奏、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传统形式,民族乐器与电声、西洋管弦乐队甚至与电子舞曲的结合也日渐增多。传统而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运用在现代音乐中,会有特别地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春明,民族打击乐器在音乐创新实践中的作用——兼谈民族打击乐曲创作 [j]戏曲艺术,2002.5

配乐篇8

课堂上的配乐朗诵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最喜欢打羽毛球、唱歌、弹钢琴等等。不过,我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朗诵了。每当在家里做完作业时,我不时会朗诵一些我喜欢的课文。妈妈一直表扬我朗诵的认真、有感情。你瞧,这次班级里举办了配乐朗诵比赛,因为爱读的缘故,让我又一次想露一手的念头。

经过我晚上辛苦的练习后,第二天我自信满满。配乐朗诵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禹鼎,他使用着优美的钢琴曲,满怀着自信有条不紊地读完了课文。同学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的心情紧张了起来,害怕其他同学也会读得很好。第二个是郭俊霖,他也像禹鼎一样,有感情的朗诵完了课文。可没想到,它使用的是圆舞曲,与课文不能融合在一起。因此,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这让我又紧张起来,生怕自己也会像郭俊霖一样成为嘲笑的对象。

轮到我了,我鼓足了勇气,大步流星地走上台前,读起了我最拿手的课文《穿越维也纳森林》。“维也纳森林,世界闻名的森林,因约翰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满天下……”我称着委婉动听舒伯特的乐曲《圣母颂》,抑扬顿挫地读起了文章。正当我读得津津有味时,我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维也纳森林:看见了美丽动人的磨坊姑娘;观赏了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终于,我朗读完了课文,同学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听完我的朗读后,评价道:“读得很好,但曲子不能和你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希望以后能改进。”

我终于读完了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其实是这么的渺小,大自然赋予我们这么多的美景,可是我们没有机会欣赏但是我可以用文章来感受那美丽的景色。

上一篇:九成宫范文 下一篇:好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