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6 14:05:09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1

课堂教学是有现场感的,预设与生成随时交替着,即便事先设计好了结语,也可能因为课堂的即时生成,而显得难以体现课堂的生机与智慧。这时,教师如能根据学情作出及时调整,那么结语所起的作用则可能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教授必修5《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我预先设计好的结语是“梦想,是有力量的,为梦想执着努力的人,势必有圆梦之时。马丁•路德•金就是证明。同学们,勇敢地追逐梦想吧!”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有梦想”的即兴演讲,让学生群情激越,心潮澎湃,大理想、小理想在小小课堂上碰撞,心灵的共鸣交汇成动听的乐曲。在这样的情势下,若还以事先设计的结语结束课文的学习,显然是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的。于是,我结合在即兴演讲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及时地调整了结语:“拥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追逐梦想的人,是勇敢的;实现梦想的人,是伟大的!我们的人生因梦想而精彩!同学们,让你我都做个追梦人吧!”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以情为主的文章自然要求师生能真正进入其中,并沿着课堂情感发展的趋势,将情感向前进一步,或向下深入一层,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强大力量。这样,语文教学既教了文,又育了人。

2.结语设计可充分利用文体特点加以体现。

结语设计可以考虑将文体特点融入其中。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两个课时的结语设计,我都融入了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欲知林教头风雪夜买酒返回之后事,请听下节课分析”“欲识梁山泊上英雄好汉,请课下阅读《水浒传》”。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结语,学生却也能从中感知章回体小说的一些特点,同时,结语也起到了激起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之作用。在中国古诗词鉴赏选修课教学中,进行了宋词赏析的一般知识梳理后,为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提高学习兴趣,我在结语设计中,选择以自己填词的方式来小结宋词学习。我设计的结语为:《虞美人•宋词学习》“宋词学习难几许,常识要记牢。意象意境和技巧,鉴赏不离感悟情与志,风格语言多品味,辨明考查点。问君能握几多成,别似镜中望月两茫然。”学生在我自填的词中,对宋词学习的知识点再一次理清,也能感觉自己填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随之有动手创作的念头。将文体特点融进结语设计中,既可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已学文体有较系统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结尾让学生接触到比教材更广阔的世界,进而充分体现“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课后走进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以便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结语设计可考虑结合单元要求加以强调。

必修1—5课文是按一定要求编排的,这些要求也就成了该单元学习的重难点。除了将重难点的学习放在课堂主要时间里完成,如能在结语中再加以强调,那么学生对单元学习的目标也将更加清楚。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

一独立学院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状

(一)独立学院学生对于中国梦的理解

为了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对于中国梦的理解,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江西省数所独立学院学生发放了近千份调查问卷,所涵盖专业涉及文、理、工、艺等,覆盖大学本科四个年级。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学生认为中国梦离自己生活太远,比较空泛,对于如何实现中国梦,觉得自己个人力量太小,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也有部分学生对中国梦有些了解,认为这是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和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发奋图强、有所作为,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对于自己该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不少学生说到要好好读书,掌握技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学生对“中国梦”这一话题既不陌生也不熟悉,其真正内涵不够明确,大学生们未能将中国梦与个人理想有效结合,“中国梦”的激励作用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效果。

(二)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影射出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体制的问题。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现面临职业本科转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思想教育的忽视。而实现中国梦,是所有青年的最大梦想,少年强则国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思想引领实践,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重“硬件”获取,轻“软件”修炼。不可否认,当代社会很多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是获得了多少职业技能证书、多少奖励。学校为提升学生就业率、提高学校知名度,在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组织培训上,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务技能,忽视了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而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往往决定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高度和深度,一个民族的内在素养决定一个民族发展的健康与幸福。

二独立学院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了解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传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任何一个伟大梦想的提出都孕育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国梦亦如此。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世代追逐梦想的千古绝唱,“乐土”、“玄同”、“大同”等所描绘的佳境都是不同时代炎黄子孙所追逐的梦想。中国梦呈现的是中华民族由“辉煌”到“衰落”再到“前行”的求索历程。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明确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实施中国梦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国梦涵盖“国家梦”与“个人梦”两个层面,中国梦的实现既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实现个人的理想福祉,当然,在这实现过程中,必然会引起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利益上的冲突,而中国梦就要求这些冲突必须强调内在统一性,这是一种“有机的交融”。中国梦既是整个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复兴之梦,亦是每个人民平等幸福、人生出彩之梦。

(三)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应努力的方向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如何作出努力,需要指点迷津。首先要立志,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导航。大学生要积极投入于国家社会建设,以青春正能量不断为祖国前行添加燃料。自强,具有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只有以勇往直前的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上毅然前行。每一个小我的正能量融汇在一起,就会形成整个中华民族的强大斗志。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广大青年应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争先创优,早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三独立学院学生中国梦教育面临的瓶颈——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一)学生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在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学生思想观念受到深刻变化。人文素养方面: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大学生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族自豪感缺失、爱国思想淡薄等现象,大多数学生在经历充实而紧张的高考之后,怀着一颗修身养性、享受生活的心态走进大学,虚度光阴。理想信念方面:很多学生步入大学,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人云亦云,失去自我,遇挫颓废,理想信念缺失,迷失方向。价值取向方面:很多学生一味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莫视主流价值观,金钱至上,爱慕虚荣。

(二)课程育人实效性有待提高

课程除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承担着一项重要的功能——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所有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课程,必须有效融入中国梦。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面临诸多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2]要真正提高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客观对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和设计、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校园文化引领功能有待加强

大学生的素养、价值观念受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少高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教育者更多的是注重科研教学工作,而对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关注较少。目前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定位有所偏离,将其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延伸;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明显。只有正确把握、客观审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才能更好地做好独立学院学生中国梦教育。

(四)中国梦教育载体有待挖掘

中国梦教育的载体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形式比较单一固定。对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第一课堂主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第一课堂之外,还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在形形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大约束了中国梦教育的深入性。宣传教育方式较为传统。学院主要运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对中国梦进行宣传教育,从目前的班会制度来看,各班级每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学院于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主题班会评选。中国梦教育要深入学生的头脑,必须加大教育频率和强度,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运用网络平台,可以全方位使学生触及中国梦教育,发挥网络教育的强大功能。

四独立学院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把“中国梦”教育有效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大学语文课、演讲与口才课、论语选读课等等,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着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立志为“中国梦”的实现奋斗不止;形势与政策课中,着重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而浩荡;大学语文和论语选读课中,着重使学生领会中国精神,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3];演讲与口才课,着重提供学生抒发对“中国梦”理解和感慨的平台,使学生自己的人生宣言,通过语言、态势等传递信息的工具来感染身边的人。正如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中国梦教育不仅要融入基础通识课程中,也要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专业课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政治、科技、军事、农业、医学、教育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其技术才能,在所从事领域干出一番业绩,共同筑就强大的奠基石,支撑“中国梦”的茁壮成长。学生以实现“中国梦”为终身奋斗目标,并以此时刻鞭笞自己必须加强学习,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提升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强烈要求。

(二)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引领功能

有效融入中国梦教育,学院组织开展学术、文娱等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引领功能。学术方面:可举办一年一度的学术节,创建“传递正能量,放飞中国梦”为主题的摄影及微电影大赛,让大学生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镜头去捕捉最美人文、最美自然等,感受中国梦的伟大与庄严,并激励为之努力;也可组织举行中国梦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辨析事理、启发思索,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等等。文娱方面:可以举办中国梦系列主题的晚会,也可举行啦啦操等比赛,通过歌唱、舞蹈、小品、情景剧等各种表演传递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呈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与理解,进一步宣传中国梦,使中国梦真正走进学生头脑,不同角度展现独立学院学生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以学生社团为舞台,使“中国梦”教育跃入学生思想。各社团积极开展“中国梦”教育主题相关活动,学院要积极倡导法律协会等公益型社团,鼓励书香协会等学术型社团,正确引导滑轮社、街舞社等兴趣型社团,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梦。

(三)创新拓展“中国梦”教育的新载体

以实践教学为重要平台,有效融入中国梦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5]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为导向,独立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主要包括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验实践课、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把中国梦教育有效融入实践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也使中国梦教育得到有效深入。以新媒体为重要传播手段,深入宣传中国梦教育。学院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将校园网与“中国梦”教育相关网站连接,开发制作形象直观的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大学生在寓学于乐的方式中接受“中国梦”的洗礼。利用校报校刊(电子版)、广播电视、QQ、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推送学习内容,拓展“中国梦”的影响力。[6]以高校党建工作为契机,加强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中,可成立专题“中国梦,我们该何去何从”,广大师生党员经过思考、讨论,完成内化的过程,并付诸实践,从而外化为行动,真正实现中国梦教育的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单位、部门积极树立一个典型、一面旗帜,大力激发正能量,带领周围的群体共同努力、有所作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6.

[3][6]冷淑敏.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6(5):163.

[4]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5]孙丽,王锋.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困难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9,02:8+10.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3

“中国梦”的提出,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斗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从本质内涵、实践途径和宏伟愿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 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

“梦想,承载的是希望,蕴含的是动力,彰显的是责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梦的实现,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强国必先强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甘肃教育承载着陇原千万儿女实现个人梦想的重任,承载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甘肃教育人就要勇担重担,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办好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甘肃教育要发展和崛起,首先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攻坚克难,才能“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致江海”。因此,我们要从制约甘肃教育良性发展的因素入手,汇集万民之智,共克热点、难点问题,让每个陇原儿女成人成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富民兴陇和“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教育均衡:为“中国梦”夯实基础

当前,人民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当前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要务。《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民众素质、实现人才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均衡发展是我省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迫切的现实任务。因此,要加强市州政府的统筹协调,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合理配置资源为重点,以缩小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为目标,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提高全省义务教育办学水平,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合理确定区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和规模以及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的功能和分布,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保证学生就近上学。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选择走读或寄宿。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防止因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和“上学难”。 通过完善办好村小学、教学点的措施,形成城乡布局均衡协调、教育资源配置得当、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新教育布局体系,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另外,要进一步深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现有优质资源的利用水平。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积极探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市学校对口农村学校”等模式,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在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上,要按照城乡教育均衡向农村倾斜、区域教育均衡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区域内教育均衡向基础薄弱学校倾斜、教育对象受教育均衡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原则,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切实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差距和校际办学差距。

教育公平:为“中国梦”铺平道路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核心推动力,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因此要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人都有成功机会,进而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当前,我们要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缩小学校办学硬件的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制定出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有重点、有步骤地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实到每所学校,使学校布局结构、校舍建筑、教学装备配置、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达到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缩小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硬件设施差距。同时,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校舍、食堂的条件,解决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信息化配置等问题。另外,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教育投入上,特别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农牧区学校和边远地区学校倾斜,向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学生倾斜。

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尽最大努力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孩子提供保障。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惠民政策。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迁入地就学和考试工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适度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后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制定完善的考试、升学管理办法。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因此,我们要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依然是我省教育发展的短板,优质资源总量不足。要组织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所,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学龄前儿童最基本的上学需求。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学前教育,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专业指导和质量监管,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树立先进的保教理念,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改进幼儿园常规和教学活动管理,规范保教行为,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确保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要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继续组织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制度,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保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主要任务,牢固树立以需求为重点、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思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稳步推进“2+2+1”、“3+1”等模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与省外有关单位合作办学的路子,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因此,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移。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特色发展的需求,瞄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继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就业市场和环境以及就业趋势,根据自身学业专长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理性就业,从而提高就业率。

高校招生事关广大考生和家庭的利益,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确保公平公正是整个招生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加大招生录取的政策、规定、程序、办法的宣传和公开力度,推进招生工作公正、公平、公信,进一步细化、完善普通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的方式方法,增加透明度,让招生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素质教育:为“中国梦”插上翅膀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效果不够理想,“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教育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我们要努力破除传统观念,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建立日趋合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样化的学校和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合理确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求,科学设置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整体一贯的小学、中学、大学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育人作用,创建德育工作示范校。要切实保障学生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工作,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巡回辅导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好艺术课,创新艺术教育方式,结合当地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大力提高艺术教育水平。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坚决制止周末、节假日补课行为。

实施素质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人,并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之梦,正如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勉励广大青年学子时所说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4

“未来校长”座位上稚气未脱的儿童就是福民小学有着“校长之梦”的孩子们。就像平时体验校长的日常工作一样,这次,经过几轮面试后选出的“未来校长”代表们体验了一个特殊的校长工作日。他们整整一天陪同校长迎接客人,陪伴客人参观校园,与客人交谈自己未来办学的设想。

带有他们灿烂笑容的梦想卡片,只是学校“梦想树”上发出的几颗嫩芽。这一天,“未来校长”们给浪漫的法国教育同行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而这只是学校“梦想教育”的一个缩影。

诱发梦想

福民小学有一个传统,每周五下午校长都会抽出十分钟时间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以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德性。我每周利用这个时间,自编或改编一些与梦想有关的故事,走进每个受邀的教室,向孩子们传递梦想。什么是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我们可以有怎样的梦想?实现梦想可以做怎样的规划?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梦想?梦想变成现实需要怎样的品质?什么样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记得一个周五,我走进教室,与二年级的孩子们分享的话题是“别让人偷走你的梦想”。讲到一半我做了个实验,让班级中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其中一个闪烁着明亮大眼睛、扎着马尾的小姑娘抢着告诉我她要做歌唱家。我并没有急切地鼓励她,而是假装为难地说:“你的嘴巴还不够大,歌唱家的梦想恐怕实现不了。”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成功,小家伙把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都快挤没了。我还是故作严肃地告诉她:“这样还是不能够达标。以你的身材,做个舞蹈家还不错。”听了我的最终“宣判”,孩子虽然略带失望,但还是点头接受了。就这样,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小姑娘的梦想就被我轻而易举地“偷走了”。见时机成熟,我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守住梦想靠自己”,并让刚刚被“偷走”梦想的小姑娘在全班领读,清脆响亮的童音回荡在整个校园……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故事诱发着学生的梦想,每个孩子的梦想都在悄悄滋生起来。

体验梦想

光有梦想,对意志力不够强、方向感不够明确的儿童来说还是不够的。因此,学校启动了梦想课程建设,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梦想的魅力。

“1+X”梦想微课程由固定课程和灵活课程组成,班级的品德与社会课以及“校长讲故事”都属于固定的课程,灵活课程则包括学校各种活动中渗透的“梦想教育”,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此外学校为不同梦想的孩子提供更接近梦想的学习机会,目前学校已经聘请六位梦想导师,开设了金融家、理财师、企业家、创意设计师、律师、建筑设计师等体验课程,选修课堂内容也正在逐步与“梦想教育”接轨。

2013年4月,学校会议室里,几个孩子正在热烈地争取两个设计邀请函的名额。原来这是一群有着艺术家之梦的孩子,今天他们中将有两个孩子获得设计特殊邀请函的机会。最终,胜出的两个孩子精心设计了邀请南山区领导到校参加活动的卡片。收到邀请函的两位区领导非常开心:“看到孩子送来一张如此可爱的邀请函,我真的很惊喜!相信这个孩子未来一定大有作为!”“谢谢这位送邀请函的小朋友,正是这张卡片打动了我,让我决定放下手中其他的事情专程到福民小学参加活动。”正是这样一次小小的体验再次坚定了孩子的梦想,让原本胆小的孩子开始变得自信。

在福民小学,我们鼓励想成为政治家的孩子关注美国大选、十的召开以及深圳的改革举措,允许希望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学生参与学校旧楼重建,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动员身边一切有教育情结的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创造学习条件,让拥有不同梦想的孩子都能够体验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立梦想墙、建立梦想宝库、开辟梦想小屋、搭建梦想舞台等途径拓宽孩子们体验梦想教育的空间。

验证梦想

梦想对一个人成长的价值不可估量,但如何让孩子们相信呢?我想,福民学子的话才最有说服力。因此,学校开展“我因梦想而改变”主题演讲活动,邀请从福民小学走出去的学生回校讲述梦想对他们成长和人生发展的影响。

一个个真实成长的故事验证着“梦想教育”的无穷能量。目前就读于深圳外国语学校的高一女孩杜妍在主题为“福民的骄傲”论坛中讲述,是小时候的科学梦让她越来越明晰未来的方向,目前她在学校成立的“观鸟俱乐部”就源自福民小学观鸟队的启发。她感谢母校给了她梦想的成长空间,现在她已经将梦想更清晰地定为“天文学家”。如今她出版了专著,回校义卖后将善款捐赠给贵州的帮扶学校。她对梦想的守望和坚持让福民的孩子们仿佛看到了明天的自己。

在福民小学每位教师的心中,赢在小学不算赢,赢在中学和大学也不算赢,让孩子赢在未来才是我们的追求。当我们尊重学生的美好梦想、相信学生的梦想可以实现并为此进行“梦想教育”的教学改革时,孩子们梦想的种子就已经开始在阳光下生根发芽。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青年自强;教育树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简单两个字,却蕴含着从古至今对“教”和“育”的众多思考和沉淀。从原始学校――“序”的出现,到现代素质教育的推行,人们一直在寻求满足社会需要的教育方式,去增进知识和技能、陶冶思想和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最终将文化和文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长河里,澎湃激荡了五千年,举足轻重。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而教育则是为铸梦输送新生力量的主要阵地和关键环节。在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中,对教育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对教育发展提出了科学方针、对教育改革寄予了殷切期望,实事求是,意义重大。以此为契机,青年自强,教育树人,必能圆梦中国。

一、践行中国梦,青年需自强,自修品节,练就过硬本领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13年5月4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表达了他对广大青年的赞许和希冀。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的话语激励和鞭策着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念、勇挑重任、立志成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

关于青年的品格修养,谈到,“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古语告诫广大青年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警句鼓励青年要有创新精神,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殷殷嘱托,朴实要求,无不表现出对青年发展的关怀和关注,我们也从的语重心长中体会到了青年自我发展的深刻含义。作为青年,首先要有梦想,勇于追逐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发愤图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找准实现自我梦想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做圆梦的忠实践行者。其次要修品节,锤炼自我,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和向上的精神风貌。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的跟着党走中国道路。生活中,要有正义的情感和信念,有事业心和爱心,有公德意识和行为,正确判断和应付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欲诱惑和对传统美德的挑战。第三要练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用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凝结成累累硕果。青年要珍惜美好时光,矢志刻苦学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瞄准国际先进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与此同时,要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力争有所发展、有所建树;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谆谆教诲让广大青年充满奋进的动力,中国梦指引着青年健康成长的方向。

二、践行中国梦,教育来树人,建设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以青年为代表的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教育要率先担负起树人、育人、引导人的重任,为践行中国梦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校教育中,按照德育为先原则,深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媒介,开展主题党团会等活动来帮助新生一代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坚持把知识育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工作,培养既掌握理论又善于实践的时展耕耘者和创造者。党的十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优秀的高精尖人才。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将通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相糅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眼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坚持用中国梦引导人,让教育成为新生一代展现梦想、实现梦想的支持者和助推者。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而每个中国人的梦可以凝结成全民族的梦。教育应为不同的成才梦想提供充足的发展支持和发展空间,专注于人才培养的环节和细节,营造和创设展现梦想、实现梦想的环境和条件,把对教育质量的追求落实到对学生学习、发展与成才的帮助和提高上,以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去推动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他们追梦和筑梦的阶梯。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013年9月9日,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虽远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却仍然心系全国1400万人民教师,向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中肯要求和殷切希望。“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三个牢固树立”要求的提出,是对广大教师的信任和嘱托。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活力充沛、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人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言传身教。教师应以政治学习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当代的教育观、人才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和能力,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言行端庄、虚怀若谷,敬业勤勉、甘于奉献,通过学思结合的方法明为师之道,剖析反省的方法辨为师之礼,理实结合的方法定为师之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为人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授业解惑。教师应有广博的学识、高雅的志趣,须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宜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去。教师应通过自我钻研和学历晋升,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完善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课程和教学交流活动,吸纳新知识、新思想,升华教育思维和观念;通过进入企业锻炼和参加职业竞赛等途径,了解人才需求和要求、积累教学素材和经验。只有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发展自我,用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授和感染学生。

为人师,需要有勇敢的创新精神,才能传承创造。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方法,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是对广大教师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有着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事物的探索、对未知的好奇,具有强烈求知欲和灵活机智才能;其次要具备创新能力,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过硬,能够及时处理信息和开展教育科研,具备针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的特点,有的放矢提出新见解的才能;最后要开展创新实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主动进行课堂设计创新和个性化教学,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教学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要社会各界为教师队伍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这每一句话无不体现出对广大教师的深切关怀和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教师服好务,持之以恒的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实践和提高的良好平台,切实解决教师教学、科研、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力,斗志昂扬的投身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

中国梦是青年的梦,也是教育的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青年以自强不息,教育当立德树人,教师应担当重任,才能在奋发拼搏中散发正能量,汇聚成全民族神往的中国梦想!

参考文献

[1]王利.青少年学生应成为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J].青海教育,2013(12).

[2]陆士桢.浅谈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品德教育[J].道德与文明,1998(6).

[3]楼军江.实现蕴含“中国梦”教育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3(9).

[4]张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针[N].中国教育报,2013-10-09.

[5]倪洋军.“三个牢固树立”为教师立标[A].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9-10.

[6]王.如何培养创新型教师[N].光明日报,2011-11-12.

作者简介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30-02

一、高校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需着重把握的主要内容

中国梦有着丰富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的传承,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且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1]。作为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科技、人才资源的聚集地,高校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潮头,着力把握好“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内涵、方向和主要内容,努力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发挥传承、引领作用。

1.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这是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宣传党的十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深入宣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深入宣传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引导广大师生脚踏实地,不懈奋斗,通过刻苦努力实现“中国梦”。

2.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高校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关键任务。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深入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宣传“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集起推动科学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3.深入宣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这是高校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深入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城乡面貌发生的新的历史性变化;宣传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和鲜活经验;宣传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通过生动鲜活的实例教育引导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4.深入宣传“教育强国梦”、“成长成才梦”。这是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与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任务。就高校而言,中国梦就是“教育强国梦”、“成长成才梦”。高校“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终将要以教育强国和成长成才的实践来体现。具体而言,对于每一位高校教师,要加强“育才梦”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将爱国精神、民族情怀、事业心、责任感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科研、融入育人实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对于每一位高校学生,要加强“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等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2]。

二、高校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需注重把握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协调推进。个人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个人梦构成了中国梦的基石,中国梦的构筑又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舞台。“中国梦”离不开个人梦。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个人梦想的实现搭建平台。就高校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和服务师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良性互动[3]。

2.坚持系统把握、融合推进。“中国梦”有着丰富内涵,做好“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要全面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以及中国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高校只有深刻理解并系统把握这个体系,“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才会收到实效。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深入学习宣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相结合,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通盘考虑,科学规划,融合推进。

3.坚持突出重点、合力推进。“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要抓好党员干部、普通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等主要对象,根据干部师生不同群体,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抓住高校课堂的知识教化、社会活动的实践外化、校园文化的熏陶内化、日常行为的固化等关键环节,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努力实现网上和网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合力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3]。

4.坚持着眼长远、持续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绝非一日之功,各高校应着眼长远,坚持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有机结合,把“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专门力量负责贯彻实施“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教育环境。

三、高校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途径

1.以理论武装为重点,进一步坚定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要将“中国梦”的学习纳入校、院(系)两级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干部学习培训课程,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高校专家智力资源,深入开展“中国梦”宣讲活动。不断创新学习模式,采取自学、互学、共学、研学等多种形式,组织普通党员和教师学习,使学习宣传教育覆盖到各个层面、群体。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以主题教育活动为牵引,不断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向深入。高校应不断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报告会,组织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演讲,“我的中国梦”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参与“传递青想、共话民族复兴”百万大学生网上接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励广大师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引导每一名师生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敢于担当,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为“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

3.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依托,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把握。高校应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把“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融入社会实践之中,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通过坚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明共建”志愿服务活动、“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等实践平台,引导师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践行美丽梦想。要通过系列梦想实践活动,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真正根植于生动、丰富、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将师生的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外化为具体的爱党爱国行为,深化师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不断增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高校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总结、凝练、培育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价值观为先导,以构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特色文化育人环境为依托,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精心组织高校师生开展文艺创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开展文化课题研究,有目的地进行校园历史文化挖掘、特色文化载体建设等,不断浸润大学人文情怀,使高校师生浸润在浓郁的人文精神校园里,在轻松、活泼、明快、和谐的校园文化里追逐梦想[4],感召师生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5.以新媒体宣传为阵地,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正能量。高校应充分发挥校报、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作用,集中推出一批专栏、专题,言论评论、对话访谈等,努力为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贴近师生,精心策划媒体宣传活动,多用事实说话,重点宣传一系列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高校师生的典型事迹,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通过开设专题网站,举办“中国梦”网上系列谈等活动,形成正面舆论强势。要用好微博、微信等师生经常接触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精品文章和主题“微博墙”等方式,梦想话题,鼓励师生学习中国梦,传递中国梦,弘扬“中国梦”的正能量。

6.以理论创新为基础,加强“中国梦”的研究与阐释。高校应充分发挥在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把研究阐释“中国梦”作为重要任务,集中优势和力量,推出一批具有高显示度、高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课通过组织学术前沿论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论坛等学术活动,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梦”的研究探讨,围绕“中国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有思想、有价值、可操作的报告对策,推动研究成果向“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实践应用领域转化。

参考文献:

[1]杜玉波.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03-26(5).

[2]刘文锴.以高校内涵式发展助推“中国梦”[N].河南日报,2013-04-09(4).

[3]杨晓慧.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N].中国教育报,2013-04-18(8).

[4]宁滨.提升行业大学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3-04-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科学发展观;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9-091-01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式是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大学生中展开“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同样需要理论教育,而“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当的方针、路线、政策,从而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二、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提出的,其内容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还提出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各大高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人才的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J办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科学发展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执政基本理念,也应该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的基本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就是要把顺民心、合民意、维护广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支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都能符合客观规律性,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群体能力,正确处理协调组织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利益关系,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群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构建和谐群体能力,就是要加强科学理论武装,重视调查研究,切实搞清真实情况,科学把握客观规律,用于更新思想观念,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第动力定位于人,解决创新发展动力源外化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政治教育力量,提高政治教育效力。

四、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首先要重视榜样的激励作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社会建设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生力军。而榜样,是标杆,是楷模,能弘扬美德,彰显精神,能给大家带来内心的激励和行动的效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沿着这些青年榜样的足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同时代的人更能感同身受,所以运用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借鉴优秀校友的实现梦想的感悟和成就,增加大学生的自豪感,促使力争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榜样的激励也是中国梦的一种体现,让大学生认同感,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在解决学生的实际切实问题,引导学生的爱国之心,增加自豪感,

其次,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文化活动,把“中国梦”主题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充实其精神生活,升华其道德情操。例如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增加历史感,自觉的接收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也可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开展演讲比赛,“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唱歌、朗诵比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着力推动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最后可以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微信、qq、微博等平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与一体的校园梦想,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思想积极又活力四射的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也可以利用手机这一重要载体,在倡导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的同时传播“中国梦”的内涵实质等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作者也应该熟悉新手段,利用新媒介,加强有效引导,发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为引导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看清本质,明确未来的方向,为早曰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华文摘,2005(21)

[2]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2006(12).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108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8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前面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已经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这两节课的内容,在学习中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本节课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难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十分抽象,因而在这节课中教师运用了较多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桃花的主要结构,花的传粉方式以及人工辅助授粉;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能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观察与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请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同学修改补充、作出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分析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养成爱花、护花的习惯,陶冶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操;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爱护美丽家园。

三、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制作传粉动画;准备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学案;课前布置学生回顾花的基本结构和重要结构以及功能;学生准备不同颜色卡纸、剪刀、胶布等,为课堂拼贴子房结构做好准备。

1.导入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今天收到一条信息,短信中这样写到:发呆是每个上班族的心愿,放假是每个上学族的梦想。短信很有趣,不由让我想到了关于梦想的点滴。”将学生带入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中。接着,教师提问:你是不是梦想着成为姚明、刘翔、丁俊晖那样叱咤体坛的明星呢?梦想着成为周杰伦、郎朗那样光芒闪耀的乐坛宠儿呢?梦想着成为巴金、余秋雨那样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呢?在学生纷纷畅谈梦想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引出:有梦一定可以成真。花有自己的梦想吗?那么它的梦想是什么?为了达到梦想,一定经历了许多过程,最终才会结出累累硕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梦想第一步――传粉

花开之后,因为艳丽的颜色,怡人的花香,会招来蜜蜂蝴蝶为其传粉,这是花完成梦想的第一步。教师提问:根据生活经验,植物是如何进行传粉的?在学生回答传粉媒介的基础上,再次提问:在梦想的第一步有可能就遭遇困难。例如,同一株丝瓜藤上的花,最后有的能结丝瓜,有的则不能,这是为什么?根据课件提供的生活情境,学生尝试猜测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两朵丝瓜花结构的异同,并补充介绍单性花和两性花,从而指出不同的花,传粉的方式有差别。这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将传粉过程设计成电脑动画,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过程性描述,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够直接观察的宏观过程,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转变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3.梦想第二步――受精

传粉之后,花距离自己的梦想还有一段旅程……接下来会怎样?受精过程在哪里完成?通过师生交流引出子房的结构。为了联系新旧知识点,掌握子房的结构和果实形成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了整理知识提纲这一环节。利用学案,首先教师提供子房结构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自主整理提纲,初识子房结构。其次,为了进一步突破受精过程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剪卡纸拼图的活动形式,熟悉子房内部的各个结构,请学生利用材料,通过剪、贴、拼、画制作子房的结构。

有了子房结构的知识铺垫,教师通过播放受精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提出没有看明白的地方并进行交流,随后抛出挑战性任务:谁能描述受精的过程?结合这一段无声视频,请同学们尝试着给它配音。创设配音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在课堂中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梦想第三步――子房发育

受精作用发生以后,花各个结构的命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利用课件展示动画,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总结出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花瓣等结构会凋落,子房最终发育为果实。通过动画展示子房发育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花开花落过程的复杂和艰辛。

5.梦想第四步――孕育果实

花开花落终有时,最终孕育了果实。对于果实学生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的,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观察果实的结构”,首先引导学生分别从外形、手感、颜色、种子数量比较不同的果实,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其次,教师提问:既然子房发育为果实,那么子房的各个结构和果实的各个结构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利用学案完成果实结构和子房结构的连线图,由此可见,子房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最后,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果实和种子,并提出问题:是否发现有的果实里有很多种子,而有的只有一颗种子?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果实和种子,你能区分果实和种子吗?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使所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6.小结提升

从花开到果实形成,为了完成梦想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一朵花有自己的梦想,而梦想的实现过程却是艰辛的。也许曾经你只在意花开的娇艳,不曾体会花开的梦想之旅。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你们呢?在学生交流学习完本节课的感悟之时,也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提升情感,鼓励学生拥有梦想的同时也要学会付出艰辛和努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实验,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也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启发式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活动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在新课导入环节,巧妙设计了从谈论梦想开始,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也提供了展示自己梦想的舞台,增加自信心。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上,通过动画制作、图解方式、再加上动手拼贴等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本课容量大、活动多,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生生互评方面引导还不够多,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评价同伴。

上一篇:安全知识顺口溜范文 下一篇:对称剪纸图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