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11-30 06:48:48

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节的诗句篇1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精选《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推荐《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元宵节的诗句篇2

在这辞旧迎新、吉祥喜庆的时刻,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值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新春的问候,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令人振奋、令人难忘的一年。

好歹倒置令心怯(常言俗语)元宵佳节

一夜有喜(电影名)元宵乐

二月(节日纪念日)元宵节

清明前夜(节日纪念日)元宵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节日纪念日)元宵

十五花灯艳,万人期中彩(金融词语)元宵奖储蓄

此时此地(剧目)元宵谜

一夜鱼龙舞(民俗风俗词语)元宵灯会

“十·一”之夜(商品名)九两元宵

正月十五晨炊忙(探骊格)元宵·早点·火烧

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半月谈

元宵节开社员大会(部门单位场所)方正集团

赶制元宵闲不住(常言俗语)忙得团团转

元宵出门赏灯(常言俗语)外行看热闹

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语)喜出望外

煤球和元宵一样(成语)混淆黑白

元宵(成语)一朝一夕

元宵灯话(成语)一朝一夕,闪烁其辞

元宵节后捷报多(成语)喜出望外

元宵同返家(成语)众望所归

元宵之后柳吐芽(成语)节外生枝

元宵欢度迎佳客(词曲牌名)喜春来、集贤宾

年年元宵有谜会(电影名)十五贯、赛虎

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不夜城、乡情

元宵节(电影名)万家灯火

元宵谜会压魁(电影名)寒虎、胜利在望

元宵前后回家乡(歌曲名)二月里来

灯谜会猜庆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灯会元宵初(化学词语)烷

元宵佳节望满月(货币)十五张一美圆

元宵回暖(篇目)十四寒

元宵莫来缠·上楼格(篇目)望勿纠正

元宵灯火已阑珊(谦辞礼貌用语)望多关照

观赏元宵灯谜(人名)张节、文虎

元宵之夜遇徐娘(人名)胖妇人

元宵已无州官讳(商品名)节能灯

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诗词句)少年十五二十时

元宵(诗词句)数问夜如何

元宵前后(诗词句)十四为君妇

元宵节(书名)二月

元宵前后(书名)二月

十分一个元宵(体育词语)角球

元宵春灯(网络电脑词语)节点

欢欢喜喜做元宵(音乐词语)快节奏

离别四十年,本聚在元宵(字谜)舞

元宵(字谜)歹

元宵虎会(字谜)夤

元宵节后(字谜)完

元宵节后东陵行(字谜)院

元宵节的诗句篇3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其他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唯有元宵节是一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所以有“闹元宵”一说。元宵节一到,无论城市乡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内,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涌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元宵节,来一起欢欢喜喜闹元宵。

文一:

光明元宵

赵丽宏

因为有元宵节,新春的节日气氛延长了许多。孩童时过春节,到了年初八九,新年便差不多过去了。正在依依不舍时,突然想到后面还有元宵节,精神便为之一振。到十五闹元宵时,节日的气象又轰轰烈烈地回来了。元宵的快乐,和春节又不一样。这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的节日。

元宵闹花灯的盛况,在古人的诗中能够找到。唐代卢照邻有《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天上的银河繁星和月光,在元宵之夜都洒落在人间,一派光明景象。这样的景象,在另一位唐代诗人崔液的诗中也可体会:“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李商隐也写过元宵的诗:“月色灯山满,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写元宵之夜的欢喜和热闹,还有元好问的《京都元夕》:“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读这些光影摇曳、欢声漾动的诗句,感觉古时的元宵之夜,盛况不亚于现代。

古人在诗中写元宵的灯,最令我难忘的,是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诗中描绘的景象,璀璨绚烂如仙境。元宵节的灯,是梦想,是艺术,是黑暗中人心的灿烂绽放,诗人的想象和咏叹,皆出自于此。此篇下半阕,也写得情趣盎然:“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来写的也是元宵之夜观灯的景象,内中暗藏故事,有人窥见曲折恋情,也有人看到诗人孤高自赏的品格,因为含蓄,更见其美妙。最后那几句,后来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引用,成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之最高境界,辛弃疾自己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王国维的引用,其实背离了诗人本意。我相信辛弃疾写的是元宵之夜情人相约。写这一题材,还有一阕题为《生查子・元夕》的词更出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我最初读这篇作品,知道作者是欧阳修,后来在朱淑真的诗词集中,也见到这首诗。两个人中到底谁是原作者,是个悬案。这首诗,写的是人间情爱,短小的篇幅中,蕴涵恋人的悲欢离合,可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古人的浪漫,在元宵的灯花光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千百年来,有多少恋人在花灯如昼的夜晚幽会,倾诉衷肠。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其实,元宵节,也可以看作中国的情人节,追求光明,寻找爱情,在光明的世界中为爱而团圆,这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阅读点拨

本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元宵节的盛况,读来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文章先由小时候过春节的感受起兴,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元宵节,并点出“元宵的快乐,和春节又不一样。”从而突出元宵“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的节日”的特点。文章为了表明元宵的特点,大量地引用了元宵的诗文。这些诗文的引用看似顺手拈来,实则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元宵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节日的特点。我们读了此文既能感受到元宵的热闹景况,又能受到古诗文精华的陶冶,实在值得一读再读。

文二:

元宵节・灯节・狂欢节

余仁杰

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佳节,因其主要节俗活动是张灯、观灯、赛灯,故又别称为“灯节”。

正月十五何以称“元宵”?一种解释是指“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一年之元月,初一旧称元旦,原意是新年的“第一个白天”;不称正月初一之夜为元宵,是古人认为满月的夜晚才是最吉利,而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而称之为元宵。另有一种解释流传较广:元宵之称源自道教的上元节,道教有“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节,上元节之夜就称元宵。

元宵节怎么又成为“灯节”?学术界对此众说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三说:一说也是源自道教,因道教崇尚火;另一说主要源自佛教,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倡导“神灯佛火”,让元宵之夜彩灯齐放,光明如昼;再一说灯节始自唐初,是帝王的提倡,利用元宵燃灯娱乐。实际上中国人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节俗活动重点:春节贺岁、元宵张灯、清明祭扫、端午驱毒与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等,都各具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俗文化中还包含饮食内容。元宵之夜要吃夜宵充饥,这个夜点心是汤圆,于是许多人便称汤圆是“元宵”,连《辞源》、《辞海》也都这么释义。前几年有人在上海《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元宵不是汤圆:汤圆是用水煮的,而元宵是炒的,根本不能沾水,外面只沾一层糖衣。不过现在都以汤圆替代那种炒的“元宵”。

元宵节可谓是中国人的“嘉年华”(狂欢节)之夜。月光下、灯光下,盛装男女乐而忘返,是古代人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尤其是女性,平日养在深闺,不能随便出门;惟元宵之夜,却可以随意走动,嬉笑不禁。更在于元宵之夜男女相聚无人干涉,这就成为青年男女间谈情说爱的好辰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时元宵之夜就多有有情男女约会。从这一点上看,有点像西方的“情人节”了。

阅读点拨

元宵节的诗句篇4

一、推断节日名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字眼,鉴赏时要从标题入手,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以此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具体节令。

【高考链接】(2005年上海春招卷)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答题。

[越调]?摇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试题: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摇?摇的盛况。

【解析】作者盍西村的小令中有两组分别题为“临川八景”及“杂咏”的组曲,共十四首。本篇为“临川八景”中的第三首,咏临川元宵节的水上灯船,着意渲染的是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本曲标题为“江岸水灯”,曲中“舞凤翔鸾”指凤形和鸾形的花灯在飞舞盘旋;“香烟”指灯火的光辉及焰火。因此不难推断该曲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元宵的盛况。

【参考答案】元宵节。

【知识储备】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逛庙会、放烟花、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此外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未婚男女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的机会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菜,嫁好婿”。唐代的灯市还出现歌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节定亲。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二、辨识民俗活动

从本质上讲,民俗是个体自我对生活传统的热爱和对群体生活的参与,体现的是人与社群的和谐关系,它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识民俗活动和推断节日称谓息息相关,前者是后者推断的直接依据,准确辨识的前提是考生对各种传统民俗活动要有所了解,否则便无从作答。

【高考链接】(2010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文题。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试题: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解析】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在新年伊始便纷纷举办感恩祭神、欢庆丰收的“社日”(也称庙会)的传统民俗活动。社日,可以说是盛大的饮酒节日,是广大农民祈丰年、庆丰收的节日。《千家诗》中就有唐朝诗人王驾的著名诗作《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人对农村社日的盛况进行了精彩描写。据此不难找出本诗所写的民俗活动。

【参考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知识储备】鉴赏节令诗的关键是要了解不同节令所蕴涵的民俗活动:比如人日,是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念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时候,人们在元宵日常常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饮酒,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寒食,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清明,是祭祖扫坟或到郊外踏青的日子。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又称端阳),五月初五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日子,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重阳,九月初九日,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三、探究思想情感

“诗言志”,任何一首诗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文学理论,指出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高考链接】(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试题: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参考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知识储备】探究诗歌表达的情感可从以下四点入手:

①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判断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于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如《赤壁怀古》《征人怨》《闺怨》《谢亭送别》等等,从诗题我们就可以推断其大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这个炼来炼去的字眼或诗句,就是诗眼或包含诗眼的主旨句。显然,包含诗眼的主旨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写作意图、思想内容、态度情感乃至表达技巧,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和命脉。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以明显看出主旨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凭此可直接推断出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解剖诗歌的“细胞”。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一个个细小具体的组织“细胞”,诗歌就是这一个个意象“细胞”搭建起来的艺术“大厦”或有机生命体。因此,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首先从分析意象做起。读懂了意象,也就明白了作者的意图,能够较为准确地推断出作品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中许多景或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意蕴。如“柳”与送别留恋有关,“月”与思家想人、盼望团圆相关,“鸿雁”则大多和书信传情有联系,则是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等等。

④分析诗歌的“血型”。如人可以划分为几个类型的肤色、血型一样,古典诗词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类别。类型相同的诗作,其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大致相同的一面。例如咏史怀古诗,大都歌颂古人功绩,抒发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闺怨诗大都借怨妇之口表达被朝廷(官场)抛弃的苦恼;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或别后的思念;边塞征战诗,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山水田园诗,大多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闲适、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进行推断。

四、明晰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比兴、象征)、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比等。

【高考链接】(20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试题: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解析】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本词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可谓独具匠心。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宋词描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用《鹊桥仙》这个词名,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范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储备】“明晰艺术手法”是难点之一,考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识记抽象的概念,一般可从下面五个关系去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①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有多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些表达技巧都是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来说的。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技巧: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是从景与情的感彩角度来说的,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②动与静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化动为静、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动静相生)。动与静的关系一般用来考虑纯写景的诗句的写景技巧,不涉及诗句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③声与色的关系。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如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中都有鲜明的色彩。杜甫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秦观的“杜鹃声里斜阳暮”,都以声来传情。声与色的关系有以下表达技巧:绘声绘色、摹写声音、声色传情。

④虚与实的关系。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虚与实的关系有以下几种表达技巧:以虚写实、以实写虚、以实衬虚、以虚衬实、由实入虚、由虚入实、化虚为实、化实为虚、虚实相生。

⑤“本事”与“寄托”的关系。古诗常通过联想与想象,借助比喻、夸张、象征、用典等手法寄托作者隐含的情思。这类诗歌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所看到的常是所寄托的事或物,在鉴赏时一定要挖掘出其深藏的“本意”。它涉及的表达技巧有很多: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咏怀、对比衬托、比兴等。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读不懂,就要考虑本事与寄托的关系,分析作者字面下藏着怎样的思想。

五、想象节日场景

想象是诗歌欣赏的核心,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歌,“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著名诗人戴望舒说过,诗歌是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东西,缺乏想象力是难以从诗歌欣赏中得到美的感受的。从“想象”这一角度来命题,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命题视野。

【高考链接】(2005年上海春招卷)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答题。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试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象,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

【解析】场景描写的要求不同于鉴赏评价,应注意作品中关键性的“春桥”“灯”“光”等景物,进行联想和想象。作品中虽未直接写“月”,但“十里光相照”中分明透露出灯光月影相映成辉的气象,考生应能体会并写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的热闹气氛。元宵佳节,万灯闹春,人流涌动,喜气洋洋,江桥如虹,皓月当空……这里,理解、想象、观察、描写缺一不可,这是一道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试题。

【参考答案】皓月当空,男女老少倾城出动,少男少女服色华丽,眼前翻滚着色彩的海洋,人如潮水马如龙,灯火闪耀,光辉映照,水波滟滟,光随水流。花灯各展风采,水上灯船煞是亮丽!看,在江边小桥上携夫带儿观看花灯的一位,正四顾寻找自己调皮的儿子――只一眨眼的工夫,儿子就钻得不见踪影。

【知识储备】想象是读者根据文字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如欣赏“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小诗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收集道路、农舍、亭子、花草这些表象,然后再把这些要素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想象,将诗歌中的文字描述形象化,在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才算进入了诗的意境。例如,欣赏《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仅仅解释文字,并不能进入意境产生美的感受。但若通过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幅图画,就会产生与文字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提着篮子在河边的沙滩上采摘荇菜,一群水鸟在她的周围翻飞嬉戏,有唱有和。河边一位男子见到如此美丽的情景,不由感叹:这样的女子才是我梦寐以求的伴侣呀!这样才算进入了意境,理解了“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真谛。同时,在诗歌欣赏中进行想象,需要在反复中由粗到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完成。例如对于《关雎》中的形象,就可以在上述描述中进而对细节进行加工,对姑娘衣服的色彩、样式,采菜的姿态和面部表情等进行精细处理,还可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美化,使之更加富有诗意。

六、鉴赏用字之妙(或表达效果)

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品味语言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它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则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因而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今人读诗也要善于品味字词。

【高考链接】(2008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摇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试题: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诗写于皇四年(公元1052年),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他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时,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扫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知识储备】古诗炼字的内容主要是动词和一些表修饰的形容词、数量词、叠词、副词等。鉴赏时,我们要揣摩诗意,把握特殊语境,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体会意境,感受情趣,领悟思想,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突破一点,分析炼字的妙处。

①联系修饰语考虑。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杯酒”,写两人相会的情景,前冠以“桃李”“春风”两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写出了朋友相会之乐。“十年灯”和“江湖夜雨”相联系,写尽了别后相思之苦。

②体会意境,想象画面。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③由物及人思考。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④由景及情考虑。如“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一个“暗”字,既写出了离室之昏暗,也渲染出离人心境的黯然与凄惶。

⑤从词类活用着眼。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老”和“肥”在这两句诗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一“老”一“肥”,既写出了形态美,又表现出长大成熟的动态感。

元宵节的诗句篇5

以下为三岁的,,,

元宵节灯谜20__年元宵节到了,除了吃汤圆,那元宵节灯谜你准备好了吗,在逛元宵节灯谜会的时候,你想不想先知道些元宵节灯谜的谜底吗,现在就来看看元宵节灯谜吧。

五看京剧《梁祝》(打一上元民俗)观灯

如慈母一般(打一北京老字号)同仁堂

晨鸡报晓(打一现代诗集)艾青《黎明的通知》

遍插茱萸少一人(打一北京口语)不够哥们儿

旅游归来(打一北京口语)玩儿完

宝玉低眉听父训(打一电影名)《垂帘听政》

财神爷传奇(打一京剧曲目)《赵氏孤儿》

妇女染发(打两个北京主食)窝头和花卷

跑旱船(打一宋代诗人)陆游

小孩放炮(打两个北京小吃)火烧和爆肚

上元夜景(打一词牌名)灯月交辉

1、鲁迅逝世一世纪。(打一成语)谜底:百年树人

2、建国方略。(打一字)谜底:玉

3、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谜底:六神无主

4、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谜底:五指山

5、什么动物行也是坐,坐也是坐,睡也是坐?谜底青蛙

6、石头旁边有块皮。(打一字)谜底:破

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的诗句篇6

元宵节简单灯谜及答案【1】

1. 四方纵横君第一(打一电影片名)—— 少林寺

2.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头头是道

3. 太阳灶(打一成语)—— 热火朝天

4. 探望同窗(歌手)—— 张学友

5. 滔滔不绝说不停(打一电视用语)—— 频道

6. 天涯任我行(打三字电信名词)—— 全球通

7.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寅吃卯粮

8. 退席(打《论语》一句)—— 不在其位

9. 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 虾

10. 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 不夜城、乡情

11. 望江亭(打一成语)—— 近水楼台

12.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高朋满座

13. 氙氚(打一成语)—— 气吞山河

14. 显微镜(打一成语)—— 一孔之见

15. 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诗词句)—— 少年十五二十时

16. 笑死人(打一成语)—— 乐极生悲

17. 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 半月谈

18.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不言而喻

元宵节简单灯谜及答案【2】

1. 元宵前后回家乡(歌曲名)—— 二月里来

2. 元宵同返家(成语)—— 众望所归

3. 元宵已无州官讳(商品名)—— 节能灯

4. 元宵之后柳吐芽(成语)—— 节外生枝

5. 元宵之夜遇徐娘——(《射雕英雄传》人物)—— 胖妇人

6.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节日纪念日)—— 元宵

7. 圆寂(打一成语)—— 坐以待毙

8. 在首都邂逅欧洲经典油画(电影)—— 北京遇上西雅图

9. 展昭玉堂化前嫌(动画片)—— 猫和老鼠

10. 站着百分高,躺着十寸长——裁衣做数学,它会帮你忙(打一日常用品)—— 尺

11. 站直方可量身高(打一网络新词)—— 正能量

12. 照相底片(打一成语)—— 颠倒黑白

13. 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 胖

14. 指腹为婚(歌名)—— 来生缘

15. 智多星不必多虑(歌手)—— 吴莫愁

16. 中国见闻(打一电视剧名)—— 玉观音

17. 中国振兴更辉煌(打上海一地名)—— 龙华

18. 中间火山,四边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 火锅

19.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20. 自然馈赠好礼物,中华美食展内涵(打一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21. 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 手套

元宵节简单灯谜及答案【3】

1. 言辞恳切(打一电视剧名)—— 陈真

2. 爷爷当先锋(打一南北朝人名)—— 祖冲之

3. 一堆草(打一花)—— 梅花

4. 一对小两口,实行AA制(聊天用语)—— 哈哈

5.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 四分五裂

6. 一群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 爆米花

7. 一物三口,有腿无手——谁要没它,难见亲友(打一日常用品)—— 裤子

8. 一夜有喜(电影名)—— 元宵乐

9. 一夜鱼龙舞(民俗风俗词语)—— 元宵灯会

10. 一再承诺就过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人物)—— 许三多

11. 一只罐,两个口,只装火,不装酒(打一日常用品)—— 灯笼

12. 又1个礼拜(打一古代文献名)—— 周易

13.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开门见山

14. 语言不生动(打一字)—— 评

15.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自力更生

16. 元旦元宵捷报频传(打一成语)—— 节节胜利

17. 元宵(成语)—— 一朝一夕

元宵节的诗句篇7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 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魉得鞒勺嬷扉τ谀衬暝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让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上联隐藏个“猜”字,左面的反犬旁和狐狼猫狗仿佛,右面的青字是种颜色,但不是黑白红黄;下联隐藏个“谜”字,左面的言字旁诗词论语这四个字里都有,右面失去东西南北方向不是个谜吗?

元宵节的诗句篇8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 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 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 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 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上一篇:不完美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家园共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