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哪些古诗范文

时间:2023-10-30 09:44:15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1

一、猜灯谜的由来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智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二、灯谜的结构

灯谜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

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像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了。

三、猜灯谜的规则

写诗有写诗的规则,它讲究押韵。写对联有写对联法门,它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几条约定俗成的规则:

1、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成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汕头,底、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却能互相搭配,岂不趣味盎然。

2、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会猜全庆,但因谜底中有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3、有些灯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例如:加火才好煮熟饭,谜底是尧。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2

1.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常常会触动文人墨客的诗情,于是就有了许多名篇佳作传世。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两句你所积累的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用一句话概述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3.挂灯笼、放烟火是各地元宵节的传统,阅读下面的传说,谈谈这些传统寄寓了人们什么愿望?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悬挂灯笼,放烟火就一直流传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十五,火树银花,皓月当空。望着天上明月,你想起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假如你想通过电台点歌,借电波捎去你深深的祝福,你会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年春节过后,就会迎来传统节日――元宵节。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收尾,因而全国各地庆佳节的形势也十分隆重。今年我市也不例外,继白天的社火比赛之后,2月4日晚上,我市又举行了“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步行在山水大道和星海湖广场,只见这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彩灯,达800多盏,绵延数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选出下列咏唱的是元宵佳节的一副对联( )

A.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B.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C.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D.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7.下面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盛况的宋词,请赏析并完成文后题目。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①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②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

①东风:春风。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②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龙灯。③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④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节_________的热闹景象,下片重在描绘观灯女子的情景。

(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上片第一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是诗人落职后闲居时所作。词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的人,作者借“那人”的孤高自赏来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品格。

8.闽江中学风帆文学社想编辑一本以“元宵节文化”为主题的专刊,假如你是文学社的一名成员,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小玲。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由你来策划专刊的栏目,你将设计哪些栏目?请举三例。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栏目中选取一个,陈述设计该栏目的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宵节放鞭炮是许多地方过这一节日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认为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但现在却有人认为放鞭炮是一种陋习,应该禁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示例: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道味《正月十五夜》)

B、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示例: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猜灯谜,用来启迪智增加乐趣等。

3.示例:①用来纪念当初人们的智慧行为。②用来庆祝人们与灾难做斗争所取得的胜利。③用来驱赶凶禽猛兽祈求平安。

4.示例:①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②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③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你幸福快乐,

5.我市举行“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

6.B

7.(1)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盛装艳服,笑语欢快

(2)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一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3)不肯同流合污

8.(1)准确表述出请求老师支持、指导。示例:温老师,为了让广大同学能进一步了解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感受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们准备出一本关于“元宵节文化”的专刊。恳请老师支持、指导。

(2)示例:栏目一:元宵节的风俗栏目二: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栏目三:名家眼中的元宵节

(3)示例:介绍元宵节的风俗,可以让同学们扩大视野,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的过节热情。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3

宁夏元宵节习俗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元宵节传说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4

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2014中国睡眠指数调查”,100个人中,有14个人过了零点还没入睡。调查只是一个数据,可是中国人越来越睡不着却是一个事实。

然而各种睡不着中间,却又各自不同,睡不着和睡不着中间也有各自的睡不着。

有一种睡不着,是因为飞速的GDP。缺乏睡眠已经成为职场上的先进指标,广告从业者晚上有灵感、出提案;IT码农们通宵写代码、敲键盘;文字工作者晚上写稿;电视编导通宵剪片子;插画师通宵画图――夜晚的创造力和夜晚的生意完美融合。

有一种睡不着,是一种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所有人类的狂欢活动都必须从白天到入夜,甚至通宵达旦的设定,这些活动无一不是欢歌宴饮、奢靡破费。在这个时刻,能够不睡觉是能力的表现,代表着你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存状况和家庭形象。谁会在巴西狂欢节或者中国除夕的当晚早早睡去呢?

睡不着,还是一种产业链。第一个因为夜晚而发财的人,一定是卖蜡烛的。恐惧可以变成一门生意,这并不是战争和暴力的独门秘笈,兜售逃避夜晚的办法也是其中之一。

夜店,它只在夜里开放,专为夜行人群服务,为了拒绝睡眠、点亮黑夜,被赋予了放纵的气质和危险的魅力,是城市生活中最大的一盘生意;24小时便利店,却出人意料地代表着安全感,是夜行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帮你抵抗睡眠可以赚到钱,帮你睡眠更可以赚到钱。从褪黑素到野酒花,从睡眠仪到理疗枕,从药物、食疗到心理治疗,人们发明了各种据称可以帮助睡觉的办法,最终把这做成了一个产业……

遥远的月亮:

我们变得比黑夜更黑

睡不着是几千年的痼疾,从古至今没有哪个人能完全摆脱这种困扰。然而我们夜晚的“痼疾”却不是失眠,而是没有梦。

不同的睡不着反映出的是疾病,是社会的生态、是人的心态、是产业,是经济……还是文化和梦想。古人的睡不着皓月当空:曹操在对酒当歌,李白在秉烛夜游,韩熙载在夜宴言欢,刘禹锡的巴山夜话、西窗剪烛……古人的睡不着是来自农耕是闲适、是文明,是老奶奶手中的鞋垫,是聊斋的鬼狐夜话,是文人的挑灯夜读,是美人的红袖添香……

西方的睡不着充满创造:梵高有一幅著名的画作《黑夜中的咖啡馆》。德国大诗人歌德说:“睡那么多觉做什么?”萨特、波伏娃等等哲学家徜徉在法国左岸的咖啡馆,彻夜谈论思想、艺术,诞生出一部部经典的著作;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也曾患有失眠症,每当他失眠他就驾着快艇出海痛痛快快地玩一阵,他的一生都是关于黑暗和光明的《老人与海》的战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得了严重的失眠症,因此他生活在《雾都孤儿》,知道了雾气和孤独;安徒生生活在北欧漫长的黑夜,想象出了最诗意浪漫的童话;北欧也因为过多的难熬的黑夜,对着小火炉制造出了最精良的手表……

我们的夜晚却没有了梦幻,也没有的月亮。物质上的月亮,被工业制造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遮蔽,抬眼望去我们只有一片灰蒙蒙;精神上、内心里的月亮,被灯红酒绿的喧嚣,被贪婪的物欲遮蔽,我们再也不喜欢对着大自然,对着一棵花、一棵草、一杯酒、一盒针线诗情画意,我们出现在酒桌、夜店、麻将桌、床上……我们在谈生意、发泄、遁入空虚和消沉。

黑夜也能变成某种“白天”。有一部分“不睡觉”的人把自己叫做“真理和诗意的唤醒者”,他们从黑夜里缔造了哲学、文学、诗歌甚至发明创造,用一生的黑夜开出一朵朵向日葵;我们的时代,我们却再也不在乎精神细节,不在乎“人”的写意,不在乎“人”的模样,变得比黑夜更黑。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5

在祭月所拜祭的神和神物中,人们最早拜祭的是玉兔。根据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最初人们认为月亮上有蟾蜍,由于“蜍”与“兔”音近混淆,蟾蜍变成了蟾兔,所以人们又认为月亮上既有蟾蜍,又有玉兔。再后来,又出现了玉兔捣药的传说,人们认为,玉兔捣的是长生不老的仙药。

除玉兔外,人们还要祭祀月姑娘嫦娥。

按照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嫦娥、蟾蜍和玉兔,三者本是同源,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蟾蜍又在传说中分化为蟾蜍和玉兔二物。然而老百姓毕竟不是学者,不晓得月姑娘嫦娥与玉兔的同源关系,于是就分开祭拜了。

(以上八篇均选编自《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节日节气》,中华书局)

〖中考链接〗

1.(2014湖南长沙中考题)综合运用。(共6分)

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传统习俗(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圆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和“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与中秋节和七夕(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字。

(3)策划节日活动(2分)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举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模仿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强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项目:

②目的:

2.(2013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3.(2007甘肃兰州中考题)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指出各联分别写什么节日。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

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

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6

《××春潮》大型焰火晚会解说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男:又到了万家团圆闹元宵的时刻,××山下××河畔,处处充满了节日的喜悦,飘洒着浓浓的乡音亲情;

女:又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季节,与时俱进的列车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01,已经驶进了如诗如画的马年春天!

男:春天是太阳的微笑,远航的风帆,生命的象征。

女:春天总是与鲜花相伴,春天总是和希望同行!

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女: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男:辛弃疾的这首元夕词真实地再现了古往今来元宵之夜一派火树银花、踏月追歌的欢乐景象。

女:辛弃疾的这首元夕词充分表达了我们对马年新春的美好祝愿——祝愿我们的人民快乐吉祥,祝愿我们的林区在新的征途上,跃马扬鞭,走向振兴,走向辉煌!

男:皓月当空元宵夜,火树银花耀林城。看吧,数万盏彩灯如星河飘落,使夜色中的××××仿佛人间仙境;千姿百态的冰雕冰景似冬去春来,把宽阔的大街装点得宛若五彩缤纷的世界,天上人间,相映成趣,分外妖娆!

女:飞红落霞之时,便是万众空巷之际。今晚,群山沸腾了,××沸腾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潮水般地涌上华灯齐放的街头,汇聚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2002年元宵节《××春潮》大型焰火晚会即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男:朋友们,现在参加晚会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和各界人士已经步入了晚会现场,并在主席台就座。

女:整个晚会现场灯火辉煌,气氛热烈,欢声笑语,春意盎然!

男:应邀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有:

女:他们带来了上级领导、友邻单位对我×的亲切关怀和深厚情谊。今晚,他们将和××××人民一道观赏礼花月景,共度美好良宵。

男:此时此刻,让我们代表四万二千××××人民,对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和各界朋友的光临——

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新春的美好祝愿!

男:在这不眠的元宵之夜,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房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女:在这狂欢的元宵之夜,我们每一个人的笑脸上都洋溢着春天的喜悦!

男:朋友们,现在手表的指针已经指向18点58分,规模空前的×××××2002年元宵节《××春潮》大型焰火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女:今天的焰火晚会共分为四个主题,它们是:《祝福你,2002》《银河落九天》《百花献吉祥》《再创新辉煌》。整个燃放时间将持续35分钟。

男:让我们静静地凝望着夜空,翘首等待吧——

合:等待着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男:各位领导,观众朋友们,伴随着五千响鞭炮那震耳欲聋的轰鸣,拉开了今天晚会的序幕——×××××2002年元宵节《××春潮》焰火晚会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第一个主题《祝福你,2002》。

历史的航船穿越了新的千年,时代的巨笔画出了春天的灿烂。今天,崭新的2002年新春已经从东海之滨的帆影上向我们走来了;已经从珠穆朗玛的顶巅上向我们走来了;已经从南疆椰寨的田畴里向我们走来了;已经从北国丛林的绿荫中向我们走来了;已经从神州大地的每一条大路上向我们走来了!我们走在春天的阳光下,我们走在繁荣而沸腾的岁月中。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耕耘的艰辛,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留下了几多遗憾,如今这一切都化作了记忆,载入了历史长河。今晚,这高空子机炮发出的22响轰鸣就是报道着2002年春的讯息,就是代表着我们对2002年的美好祝福!

女:2002年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春天,前面有奔马的嘶鸣,后边有辉煌的乐章。大地举起醒来的晨曦拥抱着你;××举起欢腾的旗帜迎接着你;山峦举起改革的风帆等候着你;河水掬起一捧翻涌的浪花亲吻着你。此时此刻哟,让我们站在这马年的起跑线上,置身于这流光溢彩的元宵夜景中,从心底里向你道一声深深的问候:新春你好!

合:你好——新春!!

女:接下来进行的是第二个主题《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朋友们,此时此刻,两道30米宽的瀑布自20米高处急流而下,波光闪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壮观,宛若高天流水一泻千里,把我们的思绪带进黄河驿道,带入历史的时空,让我们为黄河母亲骄傲,为那息息不灭的生命喝采!

男:朋友们,伴随着跳跃的火花,又一组字幕瀑布映现在我们的眼帘——《××春潮焰火晚会》这八个烈焰迸射的大字,渲染和烘托出了今天焰火晚会的主题。

女:啊!××春潮,你编织起我们心头的凤愿与梦想,你点燃了××××人民内创一流、外争排头的信念和激情!

男:啊!××春潮,你牵来山峦锦锈,溪水欢歌,让我们的心随着时代的列车去追逐一轮喷礴欲出的太阳,去追逐岁月的成熟、季节的辉煌!

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千古名句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展现得令人回肠荡气,其神魄、其气韵,顿使我们心胸为之开阔,禁不住仰天长叹。万里清波碧水,一腔爱的情怀,华夏儿女赞叹不尽祖国母亲古老而青春的风采;孕育于青藏高原,越过黄土高坡,黄河的金涛日夜奔流在炎黄子孙滚烫的心窝!

男:啊,黄河,你是文明,你是摇篮;你是气概,你是生命。今天,就在今天,你尽情涌出二十一世纪的豪迈吧!你引吭高唱走进新时代的赞歌吧!

合:啊,黄河,你这汹涌澎湃的风姿!啊,黄河,你这赫赫巍巍的中华民族魂!

男:观众朋友们,接下来进行的是第三个主题《百花献吉祥》。看吧!地面组合礼炮射出龙飞凤舞、谁买谁发、祖国万岁等绚丽的花朵,在30米夜空中营造出“红霞万朵彩云飞,山花烂漫遍地红”的色彩世界,构画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一般奇异壮美的梦幻。红灯连心,时而交叉,时而拥抱,带着心与心的呼唤,带着我和你的相约,飘洒下万千朵新春的祝福,把四万二千××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今天的××大地,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到处莺歌燕舞,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

女:礼花怒放着深情,焰火映红了夜空。照亮了群山,陶醉了心扉,××河畔春光明媚,热闹非凡,夜幕高天呈现出了火树银花的不夜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东坡的这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意境深远,情趣盎然,用它来形容今宵的鼎盛繁荣美景最恰当不过了。红灯连心,连的是祈盼祖国的统一,连的是中华民族的大团圆,它牵动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承载着绵绵不尽的情思正在巨龙腾飞的故乡流淌……

男:火,意味着生命,意味着青春,意味着人类开拓进取的热情。眼前展现的焰火正是一曲辉煌而壮美的颂歌。看吧!红牡丹、蓝牡丹、黄牡丹、银牡丹、彩色牡丹在夜空中争奇斗艳,一群又一群的小蜜蜂鸣叫着在百花丛中奔忙穿梭,采集着花蜜。莺歌燕舞总成双,蜂忙蝶戏相为伴,啊,春天,我们又徜徉在你温暖的怀抱里了。这是丹青妙手描绘出的春天美景,这是七彩焰火谱写成的亮丽乐章!

女:多情的山,多情的水,多情的礼花啊,你婀娜多姿,尽显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春韵。不知是哪位神笔,在夜空中接二连三地画起了七彩花:有红菊、蓝菊、银菊、黄菊、绿菊、紫菊……真可谓妙趣横生,万紫千红。又不知是哪位江南仙子,把翠绿的柳枝安插到千朵万朵菊花丛中,用那美丽的线条镶边做了一笔绝妙的点缀,这时,垂挂的杨柳围出了花园盛景的真实轮廓,在夜空中编织出一个个璀璨耀眼的光环。美哉,××!壮哉,中华!

男:啊!碧空中绽放的七彩菊花,一闪一闪的,多么象那含羞的眼睛,你不畏严寒的天生丽质,曾划过多少个倾慕的流盼!菊花啊,你代表了我们××人坚贞如铁的品格,雪压青松松更青,霜打菊花花更艳,这深刻的寓意象征着××人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女:管弦悠悠,纤云飘散。中华文明,谁来延续和发扬?靠年轻的一代,靠每一个炎黄子孙。回首往日如歌的岁月,我们脑海里铭刻着难忘的记忆,仰望礼花交织的夜空,我们心田中涌动着多少激情的热浪。唐代诗人贺知章曾在《咏柳》诗中这样描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方热土,赤子之心;大山的怀抱,可爱的家园。是绿色的相依相伴,染绿了人生的青春年华?还是我们的青春汗水改造了这个世界?此时此刻哟,我真正领悟到了一个××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男:曾几何时,那绿的山、绿的水,激发起我绿的诗情;那绿的树、绿的草,衬托着我绿的希望。几十年来,就在我们向国家输送大批××时,不知不觉中已经将我们自己的家园典当。如今,那些远去的鹿群和日益逼近的沙尘暴,又唤起了我们对绿色的遐想。为了追寻绿色之梦,为了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让我们迎着马年的大好春光,投身到二次创业和××××××工程中去,让贫脊的大山重新成为绿色的屏障。树的眼睛里含着期待,小鸟儿轻轻飞来;花的眼睛里含着期待,蜂蝶的翅膀被阳光点燃美丽的风采!

女:观众朋友们,随着礼炮的轰鸣,天幕上又变幻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迷人景观。一尾尾飞鱼在浩瀚的银河中尽情遨游,摇荡出碧水清波,为人们献上了连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吉祥;一顶顶金光闪闪的锦冠在夜空中有次序地排列成行,洒下万道光芒,与皎洁的月色交相辉映,照亮了××××的美好前程,真可谓是奇妙与形象的交融,壮观与精巧的揉合,令人眼界大开,浮想联翩!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7

秦淮灯会,是在南京流传了千百年民间传统习俗活动。现在指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南京夫子庙举办的大型灯彩展览会,是中国最著名的灯会活动之一。元宵节是金陵灯会的观灯最高潮。春节观灯是南京的传统习俗之一,南京人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

外地的游客,不一定能赶在元宵到南京观灯,但请不必遗憾,因为现在的秦淮灯会从春节一直延续到夏季,时间长达近半年,您若是想看秦淮灯会,过了元宵找个时间到南京一样可以让您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流光溢彩璀璨夜

每年的秦淮灯会都基本以秦淮河水上游览线为轴,串联夫子庙核心景区、东水关公园、白鹭洲明文化主题公园、中华门城堡四大景区,灯展以大型灯组为主,而每个灯组后面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都有美丽的典故和传说。如孔子周游列国、状元巡游等灯组。每年都有新鲜的、不同的各种主题。

一踏人夫子庙景区,就看到天空万盏彩灯争奇斗艳,璀璨如星,数十万盏彩灯汇成灯的海洋,再加上泛光灯、轮廓灯、宫灯、大型彩色音乐喷泉,使得光与景、光与声融为一体,水面画舫轻荡,街上游人如织,整个夫子庙地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夜空下,夫子庙街的人潮涌动、灯光璀璨打破了夜色的沉寂。夜市排成了一条条长龙,在灯光的绚影下闪动着腰身,似有腾云驾雾之状。

夫子庙门前广场则用传统彩灯、大红灯笼及节庆彩旗装点,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氛围,再现“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特色。大照壁上2条配以声光电控的巨龙彩灯栩栩如生,寓意向南京市民和中外游客恭贺新春、祈福纳祥。夫子庙东、西、北三座牌坊及天下文枢坊,瞻园路牌坊各悬挂2至4盏大红灯笼,最大的灯笼直径达2米。在街道两则两侧还悬挂千盏红灯笼和五彩缤纷的彩旗,形成灯笼与彩旗相映生辉的隧道,让游客徜徉其中间,感受浓烈的节日氛围。

在夫子庙东侧的江南贡院主要建筑贡院牌坊、明远楼、致公堂设置100盏大型彩灯,贡院是古代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地方,临近大考时,江南考生们云集于此,待到明朝迁都北京,南京贡院作为江南考场仍热闹非常,彩灯也因地制宜从造型设计到表现内容,都体现了“指日高升、状元摘桂、加官进爵、寒窗苦读、五子夺魁、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望子成龙、鲤鱼跳龙门”等科举文化内容。而文德桥上挂满了红灯笼,秦淮河边停满了黄盖红柱栏杆的游船,很是喜气。

夜游的男女把夫子庙前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四下里望去,两岸的霓虹灯把所有楼房轮廓描绘成了天外仙宫模样;河中的船灯又把那缓缓流淌的河水映照得如同琼浆玉液,于是,人们就仿佛到了童话世界一般。但是,站在文德桥上向河中望去,看那河水被灯光染得腥红点点,就像那古代烟花巷里脂粉流淌到了今天,突然觉得这哪里是一处童话世界,分明是红尘中的红尘一一饮食男女、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在这里曾被演绎得空前绝后。

走到夫子庙的西市,就见马路两旁早已摆开架势,挂起了缤纷多彩的花灯!荷花灯、莲花灯、宫灯、菠萝灯、兔子灯,还有飞机灯、米老鼠灯,甚至是老虎灯……让孩子们看了爱不释手,大人后悔自己已长大。这其中荷花灯和兔子灯最好卖,卖灯的艺人告诉大家,兔子灯也叫“过灯”,兔子是吉祥之物,孩子们拉着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到夫子庙,不能不游秦淮河,十里秦淮美称“十里珠帘”。元宵佳节将临,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秦淮河畔处处张灯结彩、歌舞狂欢,一派欢乐祥和、繁荣热闹的节日景象。呈现出斑斓十色的花灯海洋,万千灯火不夜天。

十里秦淮代表了历史上南京的繁华,这里自古就是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这里,不知淤积了多少的“六朝金粉”;这里,曾经飘荡着“秦淮八艳”的歌声;这里,如今还会飞出“旧时王谢堂前燕”;这里,依稀还能听到“空城寂寞回”的潮音……

坐在画舫中,沿着秦淮河看灯,从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穿行而过,仿佛走在了一条流光溢彩的历史长河中。美丽的灯彩与充满历史传说的秦淮河让人恍如隔世。

而秦淮河面蒸发出来的层层雾气,夹带着六朝金粉的气息,将天空洒下的月光,溶成一片茫白。满眼的灯红酒绿,楼谢亭台里华丽而眩眼的灯光,倒映在十里秦淮之中。一叶小舟划过,轻漾着悠悠秦淮水,仿佛是五彩的华章,全都搀杂在了一起,浓得化不开了。

“秦淮人家”里隐约传出了江南水乡的弦音和吴侬软语的歌声,涤荡着我沉醉的心,叫人轻轻相和,思绪飘摇。“晚晴楼”里偶尔窗外一探的脑袋,令我不禁遐想,她是“秦淮八艳”中的哪位?河边水廊、船舫中,散布着簇足凝神赏灯的人群,不知他们也在思索回味着什么?

清风明月下,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首读不完的诗。“我们,醉不以涩味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

但见漫天灯笼后面是青砖白瓦马头墙的沿河建筑,或朦朦胧胧、或错落有致。无不透射出底蕴非凡的魅力。一弯上弦月早早的高悬在中天,给本就灯火辉煌的秦淮河夜景,又平添了好几分秀色。凭栏远眺,不由折服:难怪北宋诗人贺铸能吟出“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的绝唱来,不亲触斯景,焉生斯情?

秦淮灯火让才子缱绻逗留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得到迅速发展,明代时达到了鼎盛。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举办过元宵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官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尽管隋朝以后的金陵倍受冷落,但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毕竟开始蔚然成风了。

说到如今秦淮灯火的兴盛,不能不感谢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建设南京,营造盛世氛围,竭力提倡灯节这一盛事,并索性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洪武五年元宵节,他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朱元璋还是一位制作灯谜的高手,由此促进了元宵灯会内容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永乐七年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3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以后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后,南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之一,《南都繁会景物图》等画卷,形象描绘了焰火夺目的鳌山及老百姓观看演出的热闹场景。明代后期《正德江宁县志》所描绘的灯节,更是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仅秦淮灯彩的品种就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即使在端午节等其他一些节庆,张灯结彩景象也高潮迭现。

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桨声灯影、歌舞浪漫等繁华盛况,也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名士才子缱绻逗留,吟咏不绝:“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两岸红灯射碧波,一支兰桨荡银河”……我们还可从流传下来的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中,窥见到当时秦淮及南京灯火盛况的社会画卷。

元宵节有哪些古诗篇8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表达想象的画面。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爆”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暴”字是上下结构,要上紧下松,特别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上一篇:描写夏天的诗范文 下一篇:适合朗诵的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