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送武判官范文

时间:2023-09-26 22:23:53

白雪送武判官

白雪送武判官篇1

摄景入画。诗的开篇就奇突不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狂风怒作,大雪纷飞的独特画面:狂烈的北风卷地而来吹折白草,还在八月之际就猛然飘起了白雪!转眼间,就像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多么神奇的胡地气候,多么奇丽的胡地景象,多么壮美的八月飞雪图。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一幅画面。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笔峰一转,视点由广阔的北方旷野转入军中营地,十分细致传神地描写了营地雪天的奇寒:雪花纷纷飘落军帐,散入珠帘,打在罗幕上,将士们穿上狐裘,裹上锦衾,还是抵挡不住狂暴风雪的侵袭,觉得寒冷难耐,以致连角弓也冻住了拉不开。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真切地再现了将士的生活,真是一幅形象生动的将士生活图!后面的两句,诗人从另一角度继续渲染雪天的奇寒:广阔的沙漠荒原一片冰封,低垂的天幕阴云密布。上句写地上之景,下句写天上之景,天下地上又构成一幅立体的凝重的生活画面。这六句诗,围绕奇寒,从室内到室外,从地面到天上,从动态的生活场景描写到静态的立体画面展示,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边关雪天的奇寒,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二幅画面。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巧妙地由写雪景过渡到写别情: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在这样的狂风大雪中,为了远归的朋友,他们“中军置酒”,吹奏“胡琴琵琶与羌笛”,为友人饯行。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三幅画面:军中饯行图。酒尽了,曲终了,暮色紧逼,离别的时候到了。将士们缓缓步出帐篷,慢慢走向辕门,来到轮台东门,与友人作别。一杆冻结的红旗傲立无语。只见友人毅然转身,飞跨马背,扬鞭策马远去。诗人挥手目送,见友人消失在视线里,消失在风雪中,消失在茫茫天际……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四幅画面:雪中送别图。

全诗以“雪”为主题,层层推进,步步衍化,叠印出“八月飞雪”“雪天奇寒”“军中置酒”“暮雪送别”四幅画面,清晰、灵动,展示了这首诗特有的构图美。诗人以流变的、幻化的眼光看取万事万物,不是注重雕刻事物的外形外貌、细枝末节,而是注重描绘事物飞动变化的态势,摄景入画,泼墨写意,表现出事物之间的相映相承、此起彼伏的联系,构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人物场景画面。

随色赋情。作为边关风情画,仅有流变飞动的构图美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注意画面的色彩、线条、明暗、映衬……诗作者岑参恣意点染,随手为诗着色赋情,使读者在解读诗的过程中融合于雄奇瑰丽的情境里,去体验大自然丰厚的恩赐,感受将士们复杂的心灵。看,那随风吹折,抵御无力的白草;那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的白雪;那凝结万里、凄惨暗淡的灰云;那冷入骨髓、沉重压抑的黑衣(铁衣)……这诸多事物无不染上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尤其值得聚焦透视的是诗人对白雪红旗的随色赋情:“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漫天大雪中,鲜艳的军旗为茫茫的雪原透视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充溢着诗人愉悦、激奋的感情,让我们读出了诗人对严酷自然的抗争,对塞外奇丽风光的礼赞。

情景交融。“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来势之猛,风力之大;一个“折”字,通过写折草侧面写出了北风的狂劲有力;一个“即”字,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八月就下起了如此狂暴之雪,卷起了如此威猛之风。而“忽如”两句,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使全诗平添了许多奇情异彩,诗人把满天飞雪的西北边关一下子变成了梨花怒放的江南胜景,唤起了读者心中无尽的想象和蓬勃的春意。这绚丽多姿的梨花胜景是广阔雪域风狂雪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水融的艺术创造。情景交融的诗句,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景有限而情不尽,给人无限的享受。最后一句写目送友人骑马归去的情景,尤觉迂迥曲折,意境深远:当友人消失在山回路转的茫茫雪域之后,诗人将视线停留在雪中留下的马蹄印上,伫立凝望,依依惜别的怅惘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言尽而意未尽,让我们不禁想起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和《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惆怅。

白雪送武判官篇2

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来源:文章屋网 )

白雪送武判官篇3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二)夏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三)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四)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五)山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七)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八)月

1.晨兴理荒秽,带月何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九)风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十)花

(1):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荷花: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其他: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十一)雨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6.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十二)雪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三)草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十四)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十五)鸟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六)河

1.关关睢鸠,在河之舟。(《诗经・关睢》)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十七)楼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5.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梦江南》)。

(十八)舟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十九)酒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二十)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二十一)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二十二)乡情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二十三)暮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5.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二十四)晨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十五)重阳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雪送武判官篇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古诗文。所谓“积累”就是指在诵读古诗文时要有意识地牢记所学的古诗文。

近年来的中考基本上是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80篇优秀古诗文作为默写出题的范围,所默写的诗文名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代表某种物象或描写景物的占诗文名句。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鸟”的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抒发感情的古诗文名句。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忧民之情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表达心志的古诗文名句。如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诗人胸襟的名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试题演练

一、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不愤不启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采菊东篱下,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居高声自远,_________。(虞世南《蝉》)

5.______,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6.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8.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崔颢《黄鹤楼》)

11.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2.小大之狱,_____,_____。(《曹刿论战》)

13.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4.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杜牧《赤壁》)

16.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7.感时花溅泪,______。(杜甫《春望》)

18.明月松间照,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19.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0.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二、根据题目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王国维在《人间同话》中提到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三境引用了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 。”

2.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

3.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___,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______,衣冠简朴占风存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朱熹面对一池碧水,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顿悟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明作者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的心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感和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以“一帆”小景,写出大江直流、平野开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4.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真挚而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

三、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文名句。

1.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______,______。”

2.“树”是文人雅士笔下的爱物,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树”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______,______。”

3.诗言志。从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从杜甫“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中,我们能领悟到诗人身处茅屋却心怀苍生的济世情怀。

4.月亮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聚。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发出“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的悲苦慨叹;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唱“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借月抒怀,尽显洒脱旷达。

5.古诗常以景寄情。同是秋景,刘禹锡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充满了豪迈乐观之情:而范仲淹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之感。

6.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乡村美景的句子(连续的两句1:“______,______。”

解析指导

在古诗文积累考查中,最常见的失误表现为写错别字。写错别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误解诗文的意思而写错别字,如将“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烛”写成“竹”,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的“行”写成“形”。

2.没有准确理解诗文意思而用同音字替代。如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尽”写成“进”;将“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写成“汉”。

3.没有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而与形近字混淆。如将“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中的“冽”写成“洌”,将“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写成“擎”。

4.遇到通假现象,搞不清本字与假借字。

白雪送武判官篇5

——2010级2班杜奕霖

蓦然回首,历史的车轮碾过的日子里,一道道穿越千古的目光凝成了一首经久不衰的歌。——题记

目光·友谊

大唐,轮台的八月,纵横千里的大沙漠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武判官就要回长安去了,他和岑参一动不动的面对面站着,一言不发。千言万语堆积在胸口,却只能化为滚烫的泪水充盈在内心。

默默地来到轮台,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多多保重!”岑参向武判官送去了祝福,虽最为简洁但最为深沉。武判官跨上马,可并没有马上飞奔而去,而是时不时回过头来向岑参挥手告别,目光中饱含着深切的留恋。山路回环曲折,武判官的身影很快消失不见了,洁白的雪地上只留下马儿奔跑过的痕迹。

可是,武判官,你能否知道,你身后朋友那灼热的目光很长很长,它穿越千山万水,伴着你一直到达繁花似锦的长安!

灼热的目光啊,是友谊化成的歌!

目光·豁达

盛唐,一片花团锦簇的长安城,一片喧哗热闹的场面。

李白独自一人,在热闹的酒楼里独酌,酒入豪肠,又激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唐玄宗宣他入朝,本想委以重任,却受朝中小人的蛊惑,迟迟不予任用。想当年,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饱蘸浓墨的毛笔尖尽情书写着你的洒脱,不羁的生活绽放了你的激情。

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深邃,望向远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困难都难不倒我们的谪仙人,深邃的目光中显露出他的豁达乐观。

深邃的目光啊,是豁达凝成的歌!

目光·爱国

南宋,进军大举进犯。爱国将领岳飞挥师北伐,奋勇杀敌,捷报如雪花般飞向朝廷,令金兵闻风丧胆,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英雄岳飞的身后,是母亲申请的目光。

岳母,您还记得儿子那健硕的脊背吗?当金兵的铁蹄踏上中原的土地,你愤怒的目光射向入侵者。你很自己是年老体衰的女子,恨自己不能上阵杀敌……你只能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于是,伴着深情的目光,在岳飞的脊背上,你将自己的愿望一针针刺就,醋墨涂抹,那永不褪色的“精忠报国”,从此深深地>,!<刻在儿子的身上。

你的目光不仅可在岳飞的心上,也刻在有良知的大宋国民身上,还铭刻在了后人的脑海中。

深情的目光啊,是爱国凝成的歌!

我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回首眺望,他们的目光穿越历史,印在了后人的心上,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世传颂!

白雪送武判官篇6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第一步,通读全文。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第二步,辩清体裁。记叙文在标题中常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也有带外部标志的,如“记、忆、事”等,例如《羚羊木雕》、《刘胡兰慷慨就义》、《挖荠菜》等。题目中有“谈、议、说、论”字样的,就是议论文,如《谈骨气》《“友邦惊诧”论》。题目是一具体事物,且事物无比喻、象征意义,或介绍什么“方法、用途”的,就是说明文。

    第三步,理篇章结构。在辨清体裁的基础上抓题眼,然后辨析题目的语法结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题目中“白雪歌”即为绘雪景,“送武判官归京”即为送别,本诗据此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个介词短语按空间顺序描述了两个地点。按处所可分两部分。至于过渡段,看其结构作用即可确定算上算下。

    第四步,作分析。分析可从两个方面入手:思想内容、写作方法。

    文体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记叙文,可从记叙六要素等入手分析思想内容;写法上看如何叙事,怎样组材,包括人称、顺序、线索、详略等。研读小说可着眼于三要素,看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发展和典型环境描写。分析说明文,重点研究:说明对象、抓住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五大块。学习议论文,内容上找出论点、论据,写法上看如何论证即可。

白雪送武判官篇7

作者:岑参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送武判官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鉴赏能力 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特色很浓郁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探讨。

一、品析语言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品味文学作品只有紧扣“语言”而字斟句酌,反复玩味,才能悟透文章之旨趣。

1.利用词语品语言。字斟句酌是表达的需要也是理解的需要。鉴赏作品的语言,品评词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表现力极强的动词和形容词。譬如鲁迅小说《故乡》中描写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品味:作者在“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横”字,为什么不像一般情况下写成“有”而非用“横”字呢?学生经过比较、揣摩,悟出一个“横”字突出了萧索荒村的颓败、破落和无生气,低矮的茅草房给人的印象好像倦卧的病人在横躺着,既含蓄贴切,又给人以联想。

2.利用句子品味语言。句子是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句与句之间要连贯,句子的前后要照应,这样才会清楚流畅。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顺序能否颠倒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这三句是按颜色的深浅来排列的。”这显然没有品“到位”,于是引导学生再读文前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学生顿悟,将句序颠倒后,与前文便不照应。可见,随便改动句序也会影响文章的表意。

3.利用语段品语言。利用语段品语言,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也是能力层次最高的训练之一,是十分必要的。小说可选精彩的对话;散文宜选有意蕴的语段;议论文可选说理严密的语段;记叙文可选描写生动传神的语段等,均可利用于品味。

二、通过比较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分析,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收到美育效果。如的《沁园春・雪》和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通过写雪景来抒发感情的,但写法和表现的意境却截然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而《沁园春・雪》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固然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沁园春・雪》始终赞美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感情乐观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抒发了因朋友远离而产生无限惆怅的感情。尽管两首诗存在如此不同,但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还可以对于不同的文章也用这样的方法,实现不同格调作品之间意境、主题的比较等,如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学习就可以在不同格调作品之间对意境、主题方面进行比较。

三、分析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当学生有了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和评价能力,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真善美的识别,对审美客体逐渐加深理解,并能给予审美评价,得到新的领悟。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挖掘作品的形象美。例如在分析《春》一文中对“春花图”的描写时,教师可以抓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语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那春花争芳斗艳的美景,再由“闭了眼”“仿佛”“满是”等词语展开想象,由春花联想到秋天的累累硕果,使人看到希望,加上蜜蜂“闹”、蝴蝶“飞”,衬托出花美、花香,“树上”“花下”,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就充分地展现出来了。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意蕴美,达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悦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逐渐地提高了审美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语文新教材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优化组合起来,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通过声、光、电的强大交互功能,形象化、动态化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容量,营造审美的情境,收到情感体验、美文欣赏、语言积累等立体化的审美效果。以《春夜喜雨》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好雨知春”“和风细雨”“黑夜明火”“繁华潢城”设计成四幅画面,然后将其逐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鲜明的直观印象,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认知,使学生渐渐融入意境,将四幅画面整合为一,感受诗的美,接受审美教育。又如教学《沁园春・雪》,通过制作语文课件,将长城的美景、悦耳的音乐和动人的朗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书、画、音乐”一体的意境妙不可言、美不胜收,这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来欣赏文章的美。

上一篇: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旅途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