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9-20 18:54:40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1

名声对于每个人而言,几乎就是一个价格标签,至少也是附加值。于是,有人制造名声,有人利用名声,有人摧毁名声,有人被名声所累。而对于在娱乐圈打拼的人来说,尤其重视名声对于自己的意义以及它带来的一切赞扬与批评。我们看到,“网骂族”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一位明星,他们反对的,就必然“黑”到底,而他们支持的,就一定“蜜”到腻。

网络江湖之“黑”客榜

NO.1 章子怡

被骂语言:“你是不是中国人,居然跑去演日本艺伎?”

章子怡的演技其实不错,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的成功是偶然的、是投机取巧的、是天上掉馅饼的一次事故。人们永远看不到她为了考上舞蹈学校而夜夜在阳台上压腿时流出的眼泪,大家只关心的她的绯闻、替身和目空一切的自大。当然,始终处在挨骂的境地总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她应该从自身找找问题并不断修正,努力想办法改善目前的状况。

挨骂指数:

冤屈指数:

醒世恒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禹锡

NO.2 萧淑慎

被骂语言:“女星如果都像她这样又吸毒又的话,娱乐圈简直就完了。”

萧淑慎新闻颇多,先是陷入著名的“大麻案”,紧接着又卷入“跨国案”风波,此时绝不能拿明星们爱说的“我希望大家关注我的时候是因为我的作品”遮掩过去。遭遇记者堵截及追问“跨国案”一事时,她大嚷道:“我还是处女!”由此可以看出她的情绪崩溃到什么程度。当然,这些负面新闻也让没有新作品出世的她始终活跃在娱乐版上,不知道这是不是也可以满足一下她的虚荣心?

挨骂指数:

冤屈指数:不知道

醒世恒言:好名声比坏名声要好,坏名声比没有名声要好唐纳德 ・特朗普

NO.3 杨丞琳

被骂语言:“有没有上过学呀?人不能无知到这个地步。”

杨丞琳在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对于抗日战争的时间以及南京大屠杀中被害的人数不仅一无所知,甚至在了解答案后还说出了“8 年而已”和“才30万这么少哦”的言辞,惹来了众多网友的怒批。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3年,杨丞琳也曾公开道歉,但网友们的愤怒依然,一有人问杨丞琳是谁,一般都会回答:就是那个不知道抗日几年的蠢女人!

挨骂指数:

冤屈指数: (被骂不冤,但被骂的时间也许有点冤)

醒世恒言:一失足成千古恨《明良记》

NO.4 李湘

被骂语言:“有几颗钻戒就了不起啦?神气个什么劲儿。”

据说,喜欢她的人全都是中小学生或者是相当于中小学生智商的人。她的主持水平相当一般,永远搞不清楚现场状况,没有幽默感,不知性,也谈不上性感。当初与李厚霖的恋情曝光,她便经常以胜利者姿态自居,整天炫耀着那几颗钻石,让所有女人都觉得恶心,纷纷预言或者诅咒她离婚,可见她是多么不受欢迎。而最最不幸的是,如今预言和诅咒都实现了。所以说,钻石大不大根本不是关键。可是,对于一个这样平凡而又俗气的女人来说,她永远认识不到这一点。

挨骂指数:

冤屈指数:不冤

醒世恒言:看一个人的人格怎样,不但得看这个人已经做过的事,还得看他的目的和冲动哈代

NO.5 张钰

被骂语言:“被人睡了还到处显摆,不要脸的才这样。”

这位女子其实并不适合在娱乐圈混,但她非要来搅这潭浑水,可问题是她并不像别的女星那么好运,下水了但什么都没有捞到,于是就很不爽,觉得自己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挨骂指数:

冤屈指数:不冤 (被人睡也许冤,被人骂可不冤)

醒世恒言:一个人的人格可以从他的眼神、笑容、言语、热忱、态度显示出来乔・ 吉拉德

网民齐顶之“蜜”语无限

NO.1 张曼玉

甜蜜语言:“看见她,才知道什么叫做美女、什么叫做高雅。”

张曼玉年轻的时候还真演过不少又俗又蠢的角色,但是你看看如今这些用在她身上的诸如“大方、美丽、华贵、典雅”等词语,就知道那些角色不是白演的。她俨然已经成了成熟女性的代表、被无数男性女性顶礼膜拜的对象。

好名声程度:

醒世恒言: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叔本华

NO.2 蔡康永

甜蜜语言:“真是个真性情的读书人!”

蔡康永接受访问被问到同性恋一事时,他说:“我们已有十多年感情,双方家人也都知道,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会曝光,但请不要影响他的工作、生活,不要给他带去困扰。”因为坦诚,他的同性恋情被曝光后不但没有遭到过多的非议,反倒有很多人对他的勇气和不卑不亢的态度表示赞赏,而他一贯读书人的作风和主持风格也为他赢来很多喝彩。

好名声程度:

醒世恒言:真诚,尤其是还兼有谦虚,就会使人人赢得好感歌德

NO.3 孙燕姿

甜蜜语言:“下一站天后。”

其实,她已经可以顶着天后的名声了,只是她过于低调,并且有意放慢自己的脚步。天生的好嗓音使得孙燕姿从出道以来便备受关注,而她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认真努力,张张专辑都卖得不错。台上,她总是温柔地微笑和歌唱,声音里充满希望与力量;台下,她从未闹过绯闻,也丝毫没有想闹的意思。踏踏实实唱歌的人,没有人会挑剔她。

好名声程度:

醒世恒言: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胡宏

NO.4 周星驰

甜蜜语言:“做男人,就要像星爷。”

据说现在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90%以上的男性都是星爷的粉丝,而能把他的经典台词倒背如流者更是比比皆是。这个据说在生活里比较严肃的男人,用他日常积累的智慧,在电影里极尽所能地逗我们开心,这样一个老少咸宜、人见人爱的家伙,又有谁舍得骂呢?就算有点绯闻,就算作品没有期待的那么好,大家也都宽容地“笑纳”了。

好名声程度:

醒世恒言: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雪莱

NO.5 刘德华

甜蜜语言:“他就是娱乐圈的上帝。”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想必刘天王对这话理解得相当透彻,他凭借自己的热心、认真、精明、友善以及努力,征服了那些曾说他唱歌难听、不会演戏的人,也征服了那些说他徒有其表的人。而俞可欣一事虽然闹得沸沸扬扬,却最终也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损害。所以说,一个好名声会在关键时候帮助你。

好名声程度:

醒世恒言: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拿破仑

有人踌躇满志,就有人灰心丧气;有人春风满面,就有人灰头土脸;有人美名远扬,就有人臭名昭著。在娱乐圈中,不管你是被“黑”还是被“蜜”,都不代表大家对你的终极评价。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2

书店购《曾国藩家书》,读之,感触颇深,再读,受益匪浅。一部家书,330多封,编校整理成了七个部分,分别是“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劝学篇的“恒心”之说,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启发。

读书要有恒心,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在他的劝学家书里,曾国藩以自己读书的心得告诉各位兄弟,也告诉我们,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但集中起来却离不开“有恒”二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必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猛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只要有恒心,上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才,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古话告诉我们,恒心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唯持之以恒,方能功成。

世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里所指的“心”便是“恒心”了,有恒心,才能学有所成。曾国藩在“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里说:“我之大不教也!惟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以补我不孝不罪,幸甚幸甚!”他把兄弟们的发奋立志,持之以恒,上升到了自己的“孝道”上,他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人生惟有恒心为第一美德。”由此可见,他对“恒心”重视到了极点。在他看来,恒心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德,而对我们来说,也当如此。古今中外的名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都是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竺可桢、童第周、鲁迅、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爱迪生、贝多芬等等他们都是因为有一颗恒心,才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书法写字如此,工作学习更是这样,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所作为。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求知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自己品德修养的过程,以达到学以修身、学以养德、学以成仁的目的。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勤奋的态度,坚韧的毅力。惟有持之以恒,才是学习、读书最好的方法。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恒心和毅力,在任何困难中,在任何情况下,有恒心就决没有不成功的事。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曾国藩告诉我们恒心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抵御物质的诱惑和功利的驱使,才能有所成就。

“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恒心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靠的是对自己惰性的克制,我们做什么事,都应当如此,学习,工作,都应该如此。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3

五十万元对于堪称巨无霸的恒大地产来说不是一个大数目。这点钱被一拖再拖,恒大资金短缺的苦况可见一斑。

这也难怪,恒大地产集团因海外上市搁浅而引发的资金危机一个多月来已成为社会上多方关注的热点。

3月20日,原定于当月28日在香港挂牌上市的恒大地产集团临阵退兵,宣布其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计划推迟,广东地产五虎齐聚香江的场面未能如期出现。考虑到这一事件断了内地房地产企业近期内海外融资的念头,将地产企业资金链吃紧的问题摆到了桌面上,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说它是“2008年中国房地产界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并不为过。他认为恒大事件会影响其他四十多家准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房产公司,“它们下一步就会马上调整自己的战略”,“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到底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做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他进而抛出惊人断言:“未来100天是很多房地产公司发生剧变的100天。”

而今,恒大IPO推迟的连锁效应给房地产业投下的阴云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围绕“百日剧变”论泛起的尘嚣也是久久不散。内地房地产业在高歌猛进数年之后,似乎在当下的重重疑阵前踌躇了。

土地储备4780万平方米:筹码缘何变负累?

此番推迟IPO,恒大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国际资本市场现时持续波动不定及市况不明朗。” 而很多分析人士却把矛头对准恒大478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截至2007年底)。《上海证券报》直言恒大打土地牌失策正是因为手中土地过多。《第一财经周刊》指出,大量的土地储备将企业的资金链绷得太紧。《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一位香港地产分析师的话:“现在土地已经不再是‘王’,而持有更多的现金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内地楼市中最终成‘王’。”

此前内地房产股在香港受到追捧,圈地再圈钱的上市策略频频灵验,让跃跃欲试的后来者们认准香港投资市场会看重土地储备这一砝码。2006年底还只有区区600万平方米土地的恒大,为筹备上市,一年间疯狂拿地,将土地储备扩张了8倍,取代碧桂园成为中国的头号“地主”。

谁想土地准备好了,江湖已不是去年的江湖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今年愈演愈烈,殃及全球股市。据统计,一、二月全球共有61宗IPO搁置,92宗IPO仅筹到122亿美元,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欧盟、中东和非洲地区,IPO发行规模下降了82%。再加上港股直通车叫停,内地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利空”多重作用,香港股市第一季度狂泻4963点,跌幅达到17.8%,从10月的高位上下调10000点左右;在港的内地地产股更是屡受重挫,股市值平均缩水30%,市值缩水幅度40%以上。再者,内地CPI高企,人民币破七看六,国家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内地经济形势前景暧昧,政府打击开发商圈地的力度在加强:三月证监会放出风声来,房企IPO所募集的资金不能用于购买开发用地及囤地囤房。另一方面,广东房地产市场也在凛冽的寒风中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房价与成交量同降,市场持观望态度。种种因素让香港投资市场分外警惕内地房地产行业业已出现的泡沫,不再对其一味追捧。而且恒大自身的土地储备很有些重量不重质,2007年新拍来的许多地块都在城市边缘,接近于土地一级开发。这种模式涉及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当地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而事实上,其中不少项目还没搞定“三通一平”。

内外交困,恒大IPO实属逆时势而动。3月13日正式启动全球路演公开招股,投资机构反应颇为冷淡,招股初期,仅获800万港元认购。香港当地媒体纷纷预测,恒大地产将以最低价发售。果然,3月18日被迫将招股截止日期由原定的18 日中午延长至19日中午,并以招股价下限 3.5 港元定价,希望能吸引更多散户,结果仍未能挽回败局。

2008年4月后,香港联交所将实行一项新规则:必须在招股书中写明2008年半年或全年盈利预期。对于许多内地企业而言,像恒大一样在报告书中许下今年盈利增至去年的8倍(77.57亿元)并非难事,但将这一许诺写进招股书则意味着要对结果负上法律责任,的确压力有点大。难道内地房地产企业“左手囤地、右手圈钱”的大好时光至此暂时告一段落了吗?星河湾、龙湖地产、宝龙集团、香江国际、棕榈泉、卓越、恒盛、方圆、花样年集团等多家正在筹划赴香港上市随之更改上市时间表。败走的恒大则要转身收拾自己的残局。

111.33亿借款:生死命悬资金链

与4580万平方米同样引起世人注目的,还有恒大集团111.33亿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资金链在开发商的脖子上越套越紧,而土地储备这原本金光闪闪人见人爱的筹码变成了链子另一端不堪重负的石磨。收紧资金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证监会暂停对房地产企业的IPO审批,同时不再受理房地产上市公司包括增发、发行企业债等再融资方案,对已上报材料的企业也将暂缓审核。国内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IPO举起了“此路不通”的指示牌。

再者,国家加强了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今年1月3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底前上报清理闲置土地的情况,并严格执行相关土地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闲置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此外,今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5%。这也是自2006年经济过热的征兆显现以后,央行第1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如此一来至少减少了1500亿可贷款,房地产业受到的间接影响不可小觑。如今海外上市的大门一关,圈了地圈不到钱来开发的房地产商慌了手脚,房地产业的焦躁情绪隐隐浮现。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博鳌论坛上甚至冒出一句骇人的预言:“要死肯定是银行先死,房地产商后死”,舆论一片哗然。 此话虽然未必经得起推敲,但人们可以从中嗅出房地产业资金链紧绷的现状下,银行和开发商之间关系空前紧张的气味。

恒大地产在土地储备的重压下命悬一线的资金困局颇有些作茧自缚的荒谬感。其实,恒大多年来持续在资金欠缺的状态下经营运作。2003年末,刚实现借壳上市的恒大,通过经营活动还能获得近4000万现金流入。从2004年开始,就是筹资在支持恒大正常运作。2004年和2005年恒大并没有扩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尚且分别为负2000万元和负1400万元;2006年一季度,恒大开始扩张,立即出现3800万元的经营现金缺口。2007年10月国家启动新一轮宏观调控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面对信贷紧缩的大形势选择了观望,恒大地产却依旧四处高价拿地。进入2008年,受地产市场价量双跌及信贷紧缩影响,全国土地流拍现象时有发生。恒大却在1月份以41亿元的高价取得广州天河区绢麻厂地块,成为广州新一代地王。

“我们在全国的22个城市有48个项目,土地储备达到4578万平方米,与之前在香港IPO的企业相比,是IPO时土地储备最大的企业的2.4倍,也是其他企业在IPO时土地储备量平均值的5.8倍。”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引以为傲的这组土地储备数字和企业债台高筑的财务状况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张力。根据恒大地产的招股书,截至2007年9月底,集团负债总额为140亿元港元,总负债对总资产比率为95%;在总资产中,恒大地产应收款项为51亿港元,占到三成。到今年1月底,因频繁购地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金额达到111.33亿港元。然而2007年年底集团的现金及等值物只有11.53亿港元。招股书中还提到,其募集资金的53.6%用于偿还购买土地欠款,23.1%用于额外收购土地,9.1%用于偿还瑞信等机构借款。

有分析人士估算,按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恒大每年至少应当开发八百万平方米土地。另有分析称,即使不新增土地储备,恒大开发完手中的全部土地也至少需要200亿元人民币。恒大准备上市像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借钱拢来了大批筹码,没有换来玩转这些筹码的资金,只落得被沉重的筹码反噬。

7折抛盘:寒风劲袭深穗楼市,壮士断臂路向何方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只是目前房地产业资金链吃紧的一个例子。去年入冬以来,寒流袭击楼市,尤以广东省情况最为严重。去年8月至11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逐月递减,11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超过17%;今年一季度,广州的一手住宅成交面积下跌超过45%。万科和富力这样的行业巨头接连推出降价打折的楼盘,一些中小企业在行业的寒冬里苦苦挣扎,2007年流入楼市的百亿炒房资金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脱身。“百日剧变”的预言仅就深穗楼市而言似乎已然应验,而这股寒风会不会北上袭击京沪以及其他一、二线城市,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恒大应对IPO搁浅、资金链紧绷使出的第一招就是汇入了深穗楼市降价促销的大潮,3月29日广州的4个项目御景半岛、世纪名门、金碧领秀国际和云湖同日推出“特惠促销”活动, 其中的旗舰楼盘御景半岛七折发售,并附增每平米3000元至4000元的超豪华装修。恒大在上市前制定了一个500多亿元的2008年度销售计划,这个数字差不多是碧桂园、保利、中海三家地产巨头去年全年销售额的总和。即使最乐观的分析者也对这一计划能否实现持谨慎态度。

断臂的同时恒大使出第二招:输血,即寄希望于私募(PE)。有消息称,作为恒大IPO保荐人的三家投行(瑞信、高盛和美林)将负责新的配股融资计划,准备筹集私人资金4亿至5亿美元。国泰君安分析师张宇表示,应该很少会有PE机构对IPO受阻的房地产企业发生兴趣。另有未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银根没有放松的情况下,“这轮私募将决定恒大的生死,如果私募不成功,恒大的资金链就有可能会断掉,当然美林、瑞信等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正因为如此,此轮融资的价格相对会比较便宜。”然而,也有不少悲观的分析人士认为5亿美金对恒大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恒大最终会走上顺驰的老路:上市不成转而私募,私募无望则资金链断裂,不得已低价转手他人。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4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师 学生 喜爱

数年来,每当学校举行“庆六一”教师表彰大会,就有许多老师问:“为什么每次你们美术老师上台时,全校学生就像疯了一样地呐喊?”“为什么学生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你……”听了这些话,我笑着回答:“其实就是让他们爱上你”。

对于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难能可贵的教育财富。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先要获得学生对你的喜爱

与人交往,第一印象最关键。与新生见面,第一节课尤为重要。你的语气、表情、言行举止以及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都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感与思维。因此,当你走进一个新的班级里,别忘了你的形象,要着装得体、精神振奋,带着你迷人而灿烂的笑容,彬彬有礼地向学生介绍你自己。针对低学段学生,第一次上课不要急于讲授课本内容,一定要带着形体语言向学生热情地打招呼,如说“大家好”时,调皮地挥挥手,会让学生觉得,原来老师也像他们一样可爱,这样会立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随后可抓住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问他们:“你们猜猜,我是教什么的?”学生会七嘴八舌,踊跃回答 ,整个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可趁机而入:“我知道,你们可聪明了,喜欢猜谜语,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绘画谜语的游戏好吗?”之后,在学生的急切盼望中带着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第一节师自创的、且独具风格的绘画游戏课。此时你的热情、你的亲切、你的幽默感、你的随和……以及你动听唯美的声音都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新生在众多的老师中先牢牢记住你,下课后,你会立刻发现,他们就像“粉丝追星”一样团团围住你……当然这与你先前的准备与学习是分不开的。

二、要长久获得学生对你的喜爱

只有你对工作保持着长久的“喜爱”,才会长久获得学生对你的喜爱。简单来说,其一,对待工作的热情要持之以恒。在教学工作中,热情没有了,积极性也会随之减弱,它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对老师喜爱的长久性。其二,常规检查要持之以恒,如检查学生所带学具情况,检查上课前学生学具摆放情况等。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在常规检查上开始还能坚持几天,但日子久了就不了了之 ,结果就会出现一些学生来上“空手课”。这是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学生也就做不到对学习的持之以恒,自然对老师的喜爱也就不会长久了。其三,奖罚制度要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我建立了各班的奖惩制度——记分册,分别从纪律、学具、举手发言、绘画作业、手工作业、讲述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严格、及时地考核。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在美术方面有点滴进步、或稍许退步都会被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中给予及时反馈或在课下及时教育,以促进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同时使学生对老师的“爱”更加长久。其四,期末总结制度的实施也要持之以恒。在期末,美术老师一定要专设一节美术总结课,要专门对照记分册,针对一学期学生的所有表现进行总结反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被肯定中快乐地成长,这样的持之以恒也会让学生对你保有更长久的喜爱……。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大到教学目标,小到作业批改。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就会有学生更浓的“爱”倾注于你。

三、让学生对你的喜爱根深蒂固

怎样能让学生对你的喜爱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呢?那就是让他“佩服”你。

常言道,人无完人。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精通各科知识,但是要想获得学生根深蒂固的爱,多学科知识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加你的个人魅力。

记得有一次在上高年级的美术课中,我需要快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大的标准圆,于是随手拿起教室里一把长尺,左手以长尺一头为固定中心点,另一头右手手持粉笔并快速画出一标准大圆,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学生觉得数学老师没有想到的,美术老师却巧妙地运用了,很是“佩服”。

记得还有一次,我所带的班级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小学生。当我用简单的英语告诉这位外国小朋友要画什么,怎么画时,全班同学又一次向我投来了“敬佩”与喜爱的眼神……

让我们的知识面广阔起来,让我们的教学方法多变起来,让我们在教学中巧妙地结合他人所长……学生就会更加“佩服”你,进而,对你的喜爱也就会根深蒂固了。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5

老子《道德经》乃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幢丰碑,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智慧明珠。古今中外,注释《道德经》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道德经》言简意丰,其哲理诗般的语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故而历来异解纷纭,莫衷一是。仅《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这几个字,各种释义,即大相径庭。要统计古今注家对“道可道非常道”有多少种解释,几乎不可能。今就笔者所见的几种解释,列举如下。

1、 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这种观点将“可道”的“道”字理解为言说,将“常道”理解为永恒常在之道,认为永恒常在之道不可以言说。

持此种观点的人为《道德经》注家的主流。不过,此一主流又须细分为两个支流:一部分人直接断言“道不可言说”,从而逻辑地否认了有可以言说之道的存在;另一部分人则只是强调“常道不可言说”,并不否认存在着可以言说之道。现分别述之。

(1)道不可言说。

战国末期的韩非在《解老》篇中即以“理”与“道”的区别来说明“道不可道”。他说:“理者,成物之文也”,“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 可见,“理”是具体事物的规定性,韩非称之为“定理”。定理是可以言说的。但定理随物之存亡而存亡,故不能常。“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统辖万物之理,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故常存不灭。“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韩非子》卷六)

唐代道士成玄英说:“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寂得名。所谓无极大道,是众生之正性也。而言可道者,即是名言,谓可称之法也。……常道者,不可以名言辩,不可以心虑知,妙绝希夷,理穷恍惚。……可道可说者,非常道也。”(《道德经义疏》)其意为:道本湛寂,其用虚通,不可测知,当然更不可言说。一说就受到了语词的限制,就不是虚通之道,而是可称之法了。

北宋王安石说:“道本不可道,若其可道,则是其迹也。有其迹,则非吾之常道也。”(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意为:凡可言说者,皆是道之“迹”,而非道之本。道之本,即道本身,亦即“常道”,是不可言说的。

北宋道士陈景元说:“夫道者,杳然难言,非心口所能辩,故心困焉不能知,口辟焉不能议,在人灵府自悟尔,谓之无为自然。今标道者,已是强名,便属可道。既云可道,有变有迁,有言有说,是曰教典,何异糟粕。”(《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其意为:道只可体悟,不可言说。若可以言说,就有变迁,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宋徽宗说:“无始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又曰:道不当名。可道可名,如事物焉,如四时焉,当可而应,代废代兴,非真常也。”(《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无始曰”与“又曰”云云,皆引《庄子·知北游》语。徽宗意为:道若可言说,就跟事物、四时一般,处于变迁之中,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其观点与陈景元大致相同。

北宋末江??担骸翱梢匝月壅撸?镏?忠病V恋乐???胛锵嗳ピ兑樱?什豢梢匝月邸!保ā兜赖抡婢?枰濉罚┑谰?锎种?鄢鲎浴蹲?印贰!蹲?印ぬ煜隆菲?缆酃匾?⒗像醯难?担骸耙员疚???晕镂?郑?杂谢??蛔悖?H欢烙肷衩骶樱?胖?朗跤性谟谑钦摺9匾?⒗像跷牌浞缍?弥?!苯???馕?旱谰?锎郑?终呖伤担??卟豢伤怠?/P> 南宋林希逸说:“道本不容言,才涉有言,皆是第二义。常者,不变不易之谓也。可道可名,则有变有易。不可道不可名,则无变无易。”(《道德真经口义》)这种说法明显受到了佛教所谓“第一义不可说”的思想的影响。

南宋道士褚伯秀曰:“道本至无,不容称道。所可道者,御世之迹。”(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三引)

明代释德清说:“所言道,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犹言也。意谓真常之道本无相无名,不可言说。凡可言者,则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太上老子道德经解》)

近代魏源说:“至人无名,怀真韬晦,而未尝语人。非秘而不宣也,道固未可以言语显而名迹求者也。及迫关尹之请,不得已著书,故郑重于发言之首,曰道至难言也,使可拟议而指名,则有一定之义,而非无往不在之真常矣。”(《老子本义》)

近代梁启超说:“道本来是不可说的,说出来的道,已经不是本来常住之道了。”(《老子哲学》)

当代冯友兰说:“道是‘无名’,没有任何规定性。言语所说的都是事物的规定性,对于没有规定性的东西,那就不可说了。”“可以言说的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第2册)

任继愈认为:“《老子》书中的‘道’是不能用文字或语言表达的、神秘的精神本体。”他的翻译是:“‘道’,说得出来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老子新译》)

钱钟书说:“第一、三两‘道’字为道理之‘道’,第二‘道’字为道白之‘道’,如《诗·墙有茨》‘不可道也’之‘道’,即文字语言。”又说:“责备语文,实繁有徒。要莫过于神秘宗者。彼法中人充类至尽,矫枉过正,以为至理妙道非言可喻,副墨洛诵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耳。……《老子》开宗明义,勿外斯意。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也。”(《管锥编》第二册)

张松如说:“道、说得出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其解说曰:“单个的东西是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任何词(语言)都已经是在概括。所以老子认为,‘道’(自在的)是不可言道,无以名之的;可以言道,可以名之的‘道’(观念的),便不是恒道,不是永恒绝对之‘道’。”(《老子说解》)

陈鼓应说:“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其解说为:“这个‘道’是形而上的实存之‘道’,这个形上之‘道’是不可言说的;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用来表述它,任何概念都无法用来指谓它。”为什么道不可说呢?“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注译及评介》)

李泽厚说:“‘道’是总规律,是最高的真理,也是最真实的存在。正因为这样,便不能用任何有限的概念、语言来界定‘道’、表达‘道’和说明‘道’。一落言筌,便成有限,便不是那个无限整体和绝对真理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孙老韩合说》)

(2)常道不可言说。

西汉严遵说:“可道之道,道彰而非自然也。今之行者,昼不操烛,为日明也。夫日明者,不道之道常也。操烛者,可道之道彰也。夫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可道之道也。若乃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者,常道之道也。”(北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引)严遵在这段话里明显把道分为“可道之道”与“常道之道”,认为“可道之道”可彰显而传于人,“常道之道”则自然而然,不可授受。

汉代的《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认为,可道之道,即经术政教之道。常道,乃自然长生之道。“常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辉,灭迹匿端,不可称道。”这里也将道分为“可道之道”和“常道”。常道无为无事,不见其有所作为,故不可言说。

曹魏王弼说:“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老子注》)一些人认为王弼开了“道可不道”的先河。(参见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但王弼在这段话里明确提出有“可道之道”。从逻辑上说,“可道之道”当然也是一种“道”。可见,王弼只是认为可道之道非常道(“非其常”),常道不可道。

北宋吕惠卿曰:“凡天下之道,其可道者,莫非道也。而有时乎殆,则非常道也。……则常道者,固不可道也。”。(《道德真经传》)其意很明显:可道之道也是道,但不是常道。常道不可言说。

北宋苏辙曰:“莫非道也,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后可常耳。今夫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为义,而礼不可以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后在仁为仁,在义为义,在礼为礼,在智为智。彼皆不常,而道常不变,不可道之能常如此。”(《道德真经注》)从“莫非道也”可以读出苏辙主张“可道”与“常道”皆是道。

两宋之际的程俱说:“可道之道,以之制行;可名之名,以之立言。至于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敢以示人。非藏于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以示人焉耳。”(《北山集》卷十三《老子论》)其意为:圣人以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为世人确立言行的准则,至于常道、常名则不可得而道、得而名以示人。

元代丁易东说:“首一道字与下常道字,皆是言道之体,特可道之道字,则指世人所谓道而言之,若曰吾所谓道者,非世人可以指言之道也。若可指言之道,则非吾所谓自然之常道矣。……世俗之所谓道者,……盖儒者之所谓道,乃日用通行之道,而老子之所谓道,乃专指虚无自然者为道。”(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四)

明代李贽说:“不知而自由之者,常道也。常道则人不道之矣。舍其所不必道,而必道其所可道,是可道也,非常道也。”(《道德经解》)其意为:常道乃自然之道,人日行其道而不自知。常道无人说,也不必说。因此,人所说者,不是常道,而是可道之道。

明代道士王一清说:“有世间之道,有出世间之道。世间之道,有形有名,有理有事,故可道可名也。出世间之道,无形无名,视不见,听不闻,故不容言,不能名也。常者,常住不灭之意。……故知可道可名者,乃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君臣父子政教之道之名,而非真常之道之名也。”(《道德经释辞》)其意为:世间之道乃可道之道,出世间之道才是真常之道。

近代丁福保说:“道之可得而道者,非常道也。常道不可得而道也。……此道字,非儒家之所谓道,即本经五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乃道家之专门名词,谓真常不灭之道也。”(《老子道德经笺注》)

近代王力说:“既云道可道非常道,则常道乃不可道者也。道之本体,是谓常道。言及本体,无法以形容之,故曰不可名,又曰强为之名也。然则道之本体,已离言说;欲得其真,须凭直觉。盖老子五千言,皆可道之道耳。”(《老子研究》)

近代高亨说:“道可道,犹云道可说也。……道可道非常道者,例如儒墨之道,皆可说者,非常道也。……其意以为吾所谓道之一物,乃常道,本不可说也。”(《老子正诂》)他后来又在《老子注译》中详细阐释说:“老子说:道之可以讲说的,就不是永远存在的道,如儒家所谓‘道’便是,而我所谓的‘道’(宇宙本体),是不可以讲说的,是永远存在的‘常道’。”

当代卢育三说:“这句是说,道,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常道。在这里,老子把道区分为两种:一为不可道之道,一为可道之道。不可道之道,即所谓常道,是永恒的、不变的道;可道之道是暂存的、可变的道。”(《老子释义》,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

2、道可以言说,但不是常俗之道(或常人所谓的道、寻常的道、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

持此种观点的人的共同特点是主张“道可以言说”,与第一种观点针锋相对。然而他们在“常道”的解释上,又不尽相同。或解释为“常俗之道”,或解释为“常人所谓的道”,或解释为“寻常的道”,或解释为“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

唐代道士李荣曰:“道者,虚极之理也。……圣人欲坦兹玄路,开以教门,借圆通之名,目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道德真经注》)其意为:道即虚极之理,理是可以说的,所以道可道。但这个道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北宋司马光说:“世俗之谈道者,皆曰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常人之所谓道者,凝滞于物。”(《道德真经论》)

北宋陈象古曰:“可道谓众人之所知者也,可名谓众人之所见者也。虽可知可见,未能尽道之妙理也。故众人常道者,非所谓道也;众人常名者,非所谓名也。”(《道德真经解》)

南宋廖粹然曰:“道:元始。可道:字之曰道。非常道:不是寻常所言道者。”(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三引)

元僧德异(号休休庵)说:“道本无言,因言显道,可以说也,非寻常之道,妙道也。”(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三引)

元代喻清中说:“其所谓道,未尝不可道也。而道之精微,道之玄妙,非常人之所能道。”(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四引)

元代吴环中说:“老子之所谓道,非世上寻常之道也。其言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曰: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此老子所谓道可道,非寻常之道也。”(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四引)

当代周生春说:“前一个‘道’指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后一个‘道’指解说。常:普通的,平常的。这句话以往多解释成:‘道’,如果可以说得出来,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这种解释偏离了《老子》的本义。(帛书)甲本、乙本‘道可道’后均有一‘也’字。据此,可知这句话应解释成:‘道’是可以表达的,它不是普通的‘道’。《老子》通篇说的就是‘道’。……显然,如果‘道’不可言传,那么《老子》五千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老子注译》,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当代郭世铭则认为,“第一个‘道’字是《老子》的专用术语,是名词。后两个‘道’字都是动词‘说’的意思”。他认为“常”字“既可以解释为‘永恒’、‘永远’,也可以解释成‘经常’、‘一贯’、‘一直’、‘坚持’。两种释义的区别在于:前后包括将来,后来不包括将来,只说到迄今为止。”他主张在此处作后一种解释。他说:“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说清楚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也就是说在老子之前以及老子同时别人也在讲道(事实的确如此),不过老子认为他们讲得都不对,现在要重新来讲。”他还指出:“如今‘道不可道’、‘道不可名’差不多已成为研究《老子》的主导思想,人们对此也早就习以为常,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说《老子》是讲‘道’的,而大家又都说老子认为‘永恒的道’是说不出来的。那么,《老子》一书究竟是在讲什么?是在讲‘不永恒的道’,还是在讲‘说不出来的道’?如果是前者,又何必去讲它?如果是后者,《老子》怎么又能把‘说不出来的道’给说出来了呢?”(《老子究竟说什么》,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3、 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而无变之道。

此种观点的特点是把“非常道”解释为“不是恒常而无变的道”,意即:道乃变化万端之道。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说:“道者,虚极之妙用;名者,物得之所称。用可于物,故云可道。名生于用,故云可名。应用且无方,则非常于一道。物殊而名异,则非常于一名。是则强名曰道,而道无常名。”“用可于物”,即可应用于物。“非常于一道”,即不是常用一道而无变。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说:“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也,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可道者,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遍举,故或大或逝,或远或返,是不常于一道也,故云非常道。”此处玄宗引《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来说明道之变化。

元代牛妙传说:“道者,……无适而不通,无可无不可,故云可道也。……盖道之为用,无乎不在,初无常定,故云非常道也。”(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三引)

清代姚鼐说:“道,诚可道也。圣人之经纶大经、礼乐刑政,治天下之法,昔何尝不可道乎?然而非必常道之。时异势殊,道之所以用者,而后有不可施矣。”(《老子章义》)

当代朱谦之说:“自昔解《老》者流,以道为不可言。……实则《老子》一书,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非不可言说也。曰‘美言’,曰‘言有君’,曰‘正言若反’,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皆言也,皆可道可名也。自解《老》者偏于一面,以‘常’为不变不易之谓,可道可名则有变有易,不可道不可名则无变无易(林希逸),于是可言之道,为不可言矣;可名之名,为不可名矣。不知老聃所谓道,乃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既无永久不变之道,亦无永久不变之名。”(《老子校释》)

4、 道若可以践行,则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此种观点的特点是把“可道”之“道”解释为“实行”、“践行”,认为可践行之道,则非常道。

南宋李嘉谋(息斋道人)说:“常者,不变之谓也。物有变而道无变。……常之为道,不可行而至,……使其可行,即非常道。”(《道德真经义解》)

元代吴澄说:“道,犹路也。可道,可践行也。常,常久不变也。………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非此常而不变之道也。”(《道德真经注》)

明代薛蕙说:“道本无为,若道而可为,乃有为之事,非常道矣。”(《老子集解》)

清顺治皇帝说:“上道字,制行之道。可道,行之也。常者,乃真常不变之道也。凡天下之道,可以制行者,非真常之道也。”(《御注道德经》)

近代张其淦(罗浮山豫道人)说:“凡事可践行者谓之道。然可道者,则非常道。”(《老子约》)

5、 道可以践行,但所行之道非常人之道。

明太祖朱元璋把“非常道”解释为“过常人所行之道”,即不是常人所行的道。他说:“上至天子,下及臣庶,若有志于行道者,当行过常人所行之道,即非常道。道犹路也。凡人律身行事,心无他欲,执此而行之,心即路也,路即心也。能执而不改,非常道也。道可道,指此可道言者,盖谓过人之大道。”(《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当代吴林伯说:“老子之‘道’,为万物化生之总规律,或不易之定理。小、大由之,故曰‘可道’。《孟子·告子》:‘夫道若大路然。’《荀子·儒效》:‘道者,人之所道也。’‘道’既若路,人所共行,是‘道’字之义,与‘行’字同,曰论道之言‘甚易行’(七十章),行而宜之,故非寻常之‘道’。‘五千言’每言道而状之以大,岂非异常乎!”他将全句译为:“我的道,真像平坦的路,是可以通行的,也就不是寻常的道。”(《老子新解——〈道德经〉释义与串讲》,京华出版社1997年版)

6、道可以践行,所行之道中有非常之妙道。

南宋谢图南持此种解释。他说:“道本无名,名之曰道者,以其四通八辟,可能共行如道路然。孟子曰:道若大路,正谓此尔。可道者,犹可行也。可名者,犹曰可称也。天下何莫由斯道,而百姓日用而不知。则可道可名之中,又有非常之妙存焉。《中庸》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也,圣人有所不知。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行,及其至也,圣人有所不能。此曰非常者,其亦不可知不可能者欤!”(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三引)其意为:道是可行的,但是百姓日行其道而不知其妙。不仅百姓不知,圣人亦不能尽道之妙。

7、道是什么道呢?不就是恒常之道吗?

当代徐梵澄先生持此种解释。他说:“帛书甲、乙两本,此句皆有‘也’字。‘也’为疑问语则同‘邪’,即‘耶’。——《礼记·曲礼》:‘奈何去社稷也?’《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也’皆同‘邪’。——第二字‘可’则‘何’之省文。——石鼓文‘其鱼维何’作‘其鱼维可’。云梦秦简‘购几可’即‘购几何’,‘可? ?础?我病?!?练庳姆蚩陕邸?础?练庳姆蚝温邸?H辉虼说谝痪涞弊鳌?溃?蔚酪?俊????室痪洌骸?浅5酪?俊?薄笆俏椒怯诤愠V?劳獗鹆⒁坏馈!保ā独献右芙狻罚?/P> 8、道可以[被认识]由人们述说,[人们认识中的并加以述说的道]不是客观永恒的道。

此种观点见孙以楷、杨应芹所著《老子注译》(黄山书社1996年版)。

综上可见,老子短短的一句话,为诠释者提供了极大的诠释空间。这一状况的形成,当然与《道德经》原文过于简洁和具有模糊性有很大关系。

读者也许会问,以上这些不同理解,哪一种理解符合老子的原意呢?老子的原意真正可以搞清楚吗?按照当代哲学诠释学的观点,这样一种提问本身就是不合适的。伽达默尔认为,文本的意义是诠释者“筹划”的结果。他说:“谁想理解某个本文,谁总是在完成一种筹划。一当某个最初的意义在本文中出现了,那么解释者就为整个文本筹划了某种意义。一种这样的最初意义之所以又出现,只是因为我们带着对某种特殊意义的期待去读本文。”(《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册,第34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这就是说,文本的意义并不是由作者的意图所决定的。伽达默尔指出,“本文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非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册,第380页。)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试图去弄清所谓作者的原意,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当代解构主义更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当我们阅读一句话的时候,它的意义由于某种原因始终是漂浮着的”。(转引自李建盛《理解事件与文本意义——文学诠释学》第2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因此,对文本做出的所有不同的诠释都是有效的和合法的,误读是不可能存在的。

按照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的观点,“诠释”就是“使用”,因为任何“诠释”都有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实用目的。这颇有点像中国古代所说的“六经注我”,旧瓶装新酒,诠释即创新。

当代另一些哲学家不赞成解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激进主张。如意大利哲学家艾柯认为,文本确实给予读者大量自由的诠释空间,但这种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检验一种诠释是否过度的尺度就是“文本的连贯性整体”。他说:“对一个文本的某部分的诠释如果为同一文本的其他部分所证实的话,它就是可以接受的;如不能,则应舍弃。”(艾柯:《过度诠释文本》,载《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第78页,三联书店1997年版。)他还区分了对文本的“诠释”与“使用”。在他看来,读者对文本的“使用”可以是任意的,而“诠释”则应尊重文本本身的内在连贯性,因而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

笔者赞成艾柯的观点,“诠释”不能变成“使用”。

按照艾柯所提出的“文本的连贯性整体”的诠释尺度,将“常道”理解为“寻常之道”是没有依据的。考《道德经》中“常”字凡数十见,如“常无欲”、“道常无名”、“道常无为”、“复命曰常”、“常与善人”等,均作“恒常”解,无一例作“寻常”之义解。更为直接的证据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此句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乙本此句残缺,但有下句“恒名也”三个字。学术界认为,今本改“恒”为“常”乃是汉代人为避汉文帝刘恒之名所为。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出土的《老子》三种,虽无此句,但“恒”字屡见,如“道恒无名”等等。此更可证“常”字原为“恒”字之有据。“常”与“恒”其义相同。恒,《说文》:“常也。”《广韵》:“久也。”常,《玉篇》:“恒也。”《正韵》:“久也。”可见,不管是写作“恒道”也好,还是写作“常道”也好,均是指永恒常在之道。因此,将“常道”解释为“常俗之道”(李荣)、“常人之道”(朱元璋)、“常人所谓的道”(司马光)、“寻常的道”(陈象古等)都没有根据。

但可道之“道”字的诠释无法从《道德经》本身找到内证,因为《道德经》全书其他各处之“道”字,无一作动词用者。因而释“道”为言说或释“道”为践行,“两行”可也。但在道是否可践行的问题上,亦可用内证证明第4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道德经》第41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所行非大道乎?第53章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明确表达了行道的方法。第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要人去效法道之“自然”而行。

除了文本的内证之外,必要的训诂学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解构主义所谓的“误读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语法阐释之上的。像世面上有本《道德经浅释》将“如享太牢”解释为“如坐大牢”,把“不自伐”的“伐“解释为“砍伐”,恐怕稍具古文常识的人都会发笑的。

另外,在诠释时,慎将文字作通假解。如俞樾解“非常道”说:“常与尚,古通,……尚者上也。言道可道不足为上道。”(《老子平议》)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引用俞说。马叙伦则在《老子校诂》中论证俞说之非。他说:“本书后文曰: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庄子·天下篇》言老子之道术曰:‘建之以常无有者。’是则常者遮绝有无而为言,非上义也。”笔者按:今帛书本《老子》此句“常”作“恒”,可确证“常”非“上”义。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6

【关键词】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经典解读

中图分类号:B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72-01

一、“常道”的含义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非常道”,有人理解为“不是寻常的道”,也有人理解为“不是真常大道”。两种理解都可成理,但作者的本意不可能是两种意思都有,因为这两种意思相互冲突。它们对“常”的含义有不同理解,前者理解为“寻常、普通”,是应当被超越的,后者则理解为“恒久、恒常”,是值得领悟和学习的对象。“常”的意思只可能有一个,是哪一个呢?

《道德经》中不止一处出现“常”字,因此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常”字。《道德经》十六章有“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二十八章有“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常德乃足,复归於朴”等。这些“常”字的涵义都接近“恒久、恒常”。由此来看,上述的后一种解读更接近作者原意。

马王堆出土之帛书《老子》中,开篇载“道可道,非恒道”,“恒”变为“常”,应是后世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如果本来是“恒”字,那么更证明后一种解读是合理的。

二、“道可道非常道”的断句

古文无标点,“道可道,非常道”亦有断为“道。可道,非常道”。上而已经讨论了“常”字的涵义,由此可以讨论这两种不同的断句法那种更合理。既然已经确定了“非常道”是指“不是恒常的道”,那么就有两种可能,按第一种断法,则全句可以理解为“道可以道,但是可道之道不是恒常之道”,按第二种断法,则是“道。可道之道不是恒常之道。”

两种断法的不同在于第一种断法明确提出了“道可以道”,只是人们在“道(动词)道(名词)”时候要记得自己道出的都不是常道。这种解读初看可以理解,但是严格来看是有逻辑错误的。无论如何,开篇的第一个“道”字,指的肯定都是无所不包的“常道”,所以再准确一点表述,就会是“常道可以道,但是可以道的道都不是常道”,那到底能不能道?这是明显的前后矛盾。老子的“道”虽然内涵深远,但不需要用这样前后矛盾的话来体现其玄妙吧。这并不能体现出道的玄妙,倒更像是老子自己也搞不清白己在说什么了。

相比之下,第二种断法则很清晰,先提以一“道”字开篇,而后指出“可道之道并非常道”,明确了常道的内涵广大、玄妙莫测。十四章有言“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抟之不得名日微”,明确说了道不可见、不可听、不可得。采取第二种断法,则前后意思一致明确,也没有故作神秘之感了。再有,如果“道可道”,那无疑降低了“道”超凡脱俗的性质,而近似于世间凡俗的“可道”,这样的道更近似于“术”,怎能让人真正地生起谦恭之心,“不敢为天下先”呢?

因此,断为“道。可道,非常道”或许更为合理。

关于“可道”中做动词的“道”,也有一点值得说,就是这个“道”是否为“言说”之意?先秦语言习惯,表“言说”多用“日”,用“道”表言说多见于唐宋之后,故或有认为此处动词“道”表的是“遵循、因循”之意。不过先秦典籍也有少量以“道”表“言说”的例子,如《礼记・礼器》有“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苟子・荣辱篇》有“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以上两种解读尚无法判定优劣。值得学习的是,提出“道”表“遵循、因循”之意的解读,考虑到了作品的语言习惯背景,这种考虑是有价值的,有时能为经典解读拓宽思路。

三、小结

任何经典,无论其义理如何具有普世性、如何能够引起读者的再发挥、再创造,其具体文字都必然是确定的。因此正确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和正确地断句是解读任何一部经典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任何与原文文意明显不符的断句和理解都不可能是正解。为了支持白己的观点而对原文的含义进行无根据的阐释是不科学的,解读经典应该力求有理有据。

某一经典只是一本或一部书,但解读、阐释这一经典的作品则可能有成百上千部。由于原文意义的不明确以及解读者角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理解是正常的现象,但无论如何,经典解读的原则应当是要尽力贴近和符合原文观点,任何与原文有明显矛盾的解释都不是合格的,不能称之为解读,而该说是解读者本人的发挥创造。

参考文献:

[1]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汀阳.道的可能解法与合理解法[J]江海学刊,2011(1)

[3]李锦全道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J]哲学研究,1990(4).

[4]姜萌《道德经》道德观念新论[J]孔子研究,2010(6)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7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第一季度思想汇报(一)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通过前段时间的党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身上的责任,尤其是从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明白了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应该做出表率,为同学做榜样。

作为物流xxx班的班长,我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责任与使命是把这个班带领成为一个团结友爱,有活力的班级。因此,在班级进行打扫卫生包干区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比较懒散,甚至一些班干部也在其中。我将每块区域的任务分配下去后,自己就拿起扫帚带头干起来,对于有些垃圾不容易扫,我直接用手捡起来,我要让他们看到,虽然我是班长,但是我一样是班级的一份子,一样对包干区的卫生打扫有责任,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到。果然,在我的多次带动下,大家逐渐从被动到主动,我们包干区的清洁自然做的不会差。

从包干区带头做清洁上,让我意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进的浪潮是浩荡的。因此,在各方面的提升上,我都争取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上,我积极准备老师布置的作业,主动举手发言,我希望通过表率让更多人融入这个氛围中。在学校多次强调期末考试纪律事件上,我带头考试坐第一排,端正考风,希望在我的带动下,大家能够遵守校规,诚信考试。在运动建设上,无论是运动会还是平时,我都积极投入,当时运动会期间我报了三项全能,那时我感冒发烧刚退就马上参加1000米长跑。在最后一段路上,虽然脚已经像灌铅一样,但是我还是选择冲刺,我已经不顾一切,拼命加快频率,加速甩臂,最后我连超四人,虽然不是第一,但是我觉得无愧自己,无愧表率二字。坐在看台上的同学看到我的表现也惊呆了,我希望我能感染他们,让他们记住为了集体的荣誉要拼刀最后一刻。

虽然我在许多方面带好了头,但是我仍有众多地方没有带好头。对于班级博客圈建设仍有贡献不够的地方,对于党理论学习上我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班级成绩上也不能算绝对的领头人。我自己日后也会加强不足的完善,也希望组织对我多多提建议。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第一季度思想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没有永恒的文凭,也没有永恒的地位,只有永恒的价值。这句话很言简意骇地点评了现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解答了现代人对于人生追求的种种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每一位已经入党,即将入党或准备入党的积极分子们敲响警钟:既然选择了***,是否有做一个永恒闪光的有价值党员的决心。

我想,大部分经过党组织严格考核的党员同志都在践行这一决心,努力做一个永恒闪光的有价值党员。党的历史上让我们后辈至今仍感动万分的同志数不胜数:被毛泽东同志喻为死得重于泰山的张思德同志,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隐姓埋名、甘于寂寞为祖国国防安全奉献一生的邓稼先同志,一心为祖国民族团结的支边干部孔繁森同志至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实现永恒价值的***员更是不胜枚举。他们的个人价值永远在党的历史上,人民的历史上大放光彩。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出现的糟粕此文于文秘,他们顶着党和国家的名义干一些有损党的形象,有损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他们可能暂时实现了所追求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但是这种扭曲的、灰暗的价值也使此文于文秘他们走入了无价值的人生深渊,接受党和人民的惩罚。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类人毕竟是党员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党员价值观而步入歧途。我们要坚信并且永远相信:党的主流是好的,并且党中的糟粕分子也警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党员价值观。

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角度说,树立一个永恒闪光的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我们以后入党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师范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始终此要坚信没有永恒的文凭,也没有永恒的地位,只有永恒的价值。要始终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我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栽培吗,对得起作为人民教师这份神圣职位吗,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吗?

所以,经过这一期党课的熏陶,我们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树立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他们可能暂时实现了所追求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但是这种扭曲的、灰暗的价值也使此文于文秘他们走入了无价值的人生深渊,接受党和人民的惩罚。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类人毕竟是党员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党员价值观而步入歧途。我们要坚信并且永远相信:党的主流是好的,并且党中的糟粕分子也警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党员价值观。

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角度说,树立一个永恒闪光的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我们以后入党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师范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始终此文于文秘要坚信没有永恒的文凭,也没有永恒的地位,只有永恒的价值。要始终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我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栽培吗,对得起作为人民教师这份神圣职位吗,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吗?

所以,经过这一期党课的熏陶,我们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树立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人生观、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要抑制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抵御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篇8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佚名

2、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礼记

3、爱情往往是结婚的果实。——莫里哀

4、春风浩荡,春雨滂沱,春光明媚,春色无边,啊!多么好的春天啊!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佚名

5、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佚名

6、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 ——伯克

7、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

8、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佚名

9、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佚名

10、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礼记

11、爱情往往是结婚的果实。——莫里哀

12、春风浩荡,春雨滂沱,春光明媚,春色无边,啊!多么好的春天啊!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佚名

13、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佚名

14、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 ——伯克

15、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

16、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佚名

17、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佚名

18、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9、自由的目的是为他人创造自由。——马拉默德

20、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佚名

21、现在就是永恒。我就在永恒之中。一句话,永恒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永恒;现在就是永恒的生命。——理杰弗里斯

22、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藏族谚语

23、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迷。戈雅 ——佚名

24、信仰的眼睛就是耳朵。托富勒 ——佚名

25、Virtue and happiness are mother and daugher、 美德和幸福犹如母女。——佚名

26、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莫泊桑

27、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28、到家成远客,访旧指新坟。——施闰章

29、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角色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体证生命的意义。——星云大师

30、房屋可以毁于火灾,财产可以沉入水底,父亲可以长途跋涉归来,王国可以崩溃,霍乱可将整座城市吞噬,但是一个少女的爱情还会继续飞翔,就像大自然循环往复,就像化学上发现的那种强酸,如果地球不能将它吸收,它就会将地球蚀穿 ——巴尔扎克

31、愚人的箭一下子射完。——英国

32、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佚名

33、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34、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书摘

35、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佚名

36、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

37、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乞求,依靠别人来鼓励你。——佚名

38、A merry heart goes all the way、 心情愉快,万事顺利。——佚名

39、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佚名

40、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佚名

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42、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佚名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塞约翰生

44、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佚名

上一篇:高适的别董大范文 下一篇:白雪送武判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