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的诗范文

时间:2023-09-19 14:54:00

写雨的诗篇1

2、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宋汪藻《即事》

3、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宋方岳《听雨》

4、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5、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唐温庭筠《咸阳值雨》

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宋秦观《浣溪沙》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8、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9、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翁卷《乡村四月》

1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

11、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宋汪藻《春日》

1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绝句》

14、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1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约客》

1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

17、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写雨的诗篇2

1、《雨巷》诗人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他是现代派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雨巷》这首诗是戴望舒在1927年创作的,诗人通过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孤寂、忧愁的情感,动人心弦。

2、1927年的夏天,中国正处在白色的恐怖之中,诗人戴望舒因为曾经参加过进步活动所以暂时避居在友人的家中,在这种孤寂的情况下,他承受着大革命失败的痛苦之中,内心充满了孤寂、忧愁之心,同时又有着一种朦胧的希望,《雨巷》这首诗正是他当时内心的情感的一种表现。

3、在我们国家的古典诗歌当中,丁香是代表着忧愁、美丽、高雅的象征,诗人们喜欢在仲春时节面对着丁香伤春,丁香的颜色也并不轻佻,非常受到洁身自好的诗人们的喜爱。在《雨巷》这首诗中,最后一句“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代表着作者内心朦胧的希望。

(来源:文章屋网 )

写雨的诗篇3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雨中送别友人的五言律诗。全诗紧扣题目,围绕“暮雨”和“送”,从各种角度描写凄风冷雨中的景象,借以抒发依依惜别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手法妙绝,令人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首联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照应题目。傍晚时分,楚江一带细雨纷纷,烟雨蒙蒙。远处的佛寺里,隐隐传来了浑厚绵长的钟声。诗的一开始就用“微雨”“暮”“钟声”等词语,从天气、时间和声响上营造出一个压抑灰暗的送别场面,给全诗奠定了哀伤低沉的感情基调。

颔联承接首联,运用景物描写法,写“微雨”给万物带来的压抑感,衬托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沉重的心情。水汽迷茫中,因为微微细雨打湿了风帆,船因此行动迟缓,鸟儿虽奋力振翅,却也因细雨难以飞快。诗中“漠漠”一词承接上联中的“微雨”,“冥冥”承接“暮”,寓意诗人沉重的

心情。

颈联仍然写景,抒发别离的伤感。朋友随船远去,只剩下江边那些水雾中的树木孤寂地站在那里。诗人承接前面的景物描写,变换了描写对象,借景抒情,抒发友人离去后,自己仍然伫立江头不忍离去的心情。

尾联仍然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离别之苦。离情别意,相思无限,就像漫天纷飞的细雨一样。前面的景物描写一步步地铺垫,到此,诗人那份离别之情仿佛越来越沉重,难以自控。诗人的情感就像天空中蒙蒙的细雨,漫天洒来,缠绵不尽。诗句既照应了开始,又将更为强烈的情感融入到了微微细雨中,感人至深。

全诗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句句写雨,句句不离送别情,情景交融,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地观察和精微地刻画。

【拓展练习】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写雨的诗篇4

1古代诗歌对气象的关注与表现

气象描写在古诗词中最早出现并发展成熟。大量的古代诗歌或以一种欣赏的闲情描写风云雨雪,或借自然气象抒发抑郁不得志的感慨,不仅真实地记录了由于四季更替形成的风雨变化,而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据专家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具有一定气象意义的诗歌就有四十多篇,如:《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殷其雷,在南山之侧。……殷其雷,在南山之下。”这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观察并总结出雷雨形成与地形的关系,认识到雷雨是有它的发生规律的。人们由此进入一个认识气象的新境界。又如《邶风·终风》:“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不日有曀,……曀曀其阴,虺虺其雷……”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狂风挟裹着暴雨,汹涌而至,乌云蔽空,不见天日,天空漆黑一团。紧接着雷声轰鸣,由远而近……。这首诗形象地再现了暴风骤雨来临时的景象,堪称经典。

在《诗经》中能够准确地描述天气演变过程的诗歌共有三十几首,汇集起来可以构成一幅先秦时期的自然气象图。到了唐代,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描写气象的诗歌。唐诗不仅是文化艺术的高峰,也有非常丰富的气象描写。有学者通过分析和统计《唐诗三百首》中用到云、雾、雨、雪等字的百分比,占总首数的45%;这说明唐诗中所体现出的气象类内容数量巨大。早在我国周、秦时代,人们就开始就把物候和农时结合起来,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从那时起人们就关注见霜、下雪、结冰、打雷等自然气象。唐代中叶诗人元稹在湖北玉泉道中所作诗有句:“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这是诗歌中对“物候”一词的最早记载。大诗人白居易十几岁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一年一度的季节交替。诗仙李白“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们都用自然气象描写来抒情、遣怀。刘禹锡《竹枝词》:“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王之涣《出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都是以杨柳始绿来标志春天的到来。气象描写又是诗人性情所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气象描写。同是写雨,或温润如酥,或寒凉如水。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雨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雨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雨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们可以看出杜甫雨中的焦灼抑郁,韩愈雨中的喜悦洒脱,王昌龄雨中的孤苦凄凉和李商隐雨中的迷惘缠绵,各有深味,余韵无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雪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中有英豪之气。陆游所作《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他借雪表达一种人生思考:人生当然最好是成熟后壮年,但是人生不能嫌老,也不要嫌少。“老”愈好,“少”已香。古代诗歌中气象描写十分丰富,尤其是唐诗创作和发展中,伴随着对气象的高度关注和丰富的艺术表现。

2气象描写在词中的审美意蕴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作者往往借自然景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气象描写作为一种抒情载体,帮助作者深刻表达复杂丰富的情感,有儿女情长、思亲怀友、离情别绪、苦难哀怨、失意悲愤、忧愁重重、欣喜赞美、豪情壮举、闲情逸趣,等等。如风这一自然现象就出现在许许多多的词作中。有时风是爱情的象征,比如欧阳修的《玉楼春》中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有时比喻恶势力摧残美好事物,如陆游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有—139—时指温馨往事,如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时暗喻清愁,如李清照的《醉花阴》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的风温润秀洁,如晏殊《清平乐》的“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有的风黯然神伤,如朱淑真《点降唇》的“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风在词句间所传达的意境,可谓清新典雅、含蓄隽永,令人浮想联翩,拍手叫绝。

写雨的诗篇5

安徽  鲍亚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写诗人身

在屋内,夜眠晓起,身不出户,眼未外望。夜间,用听到的处处风雨声写春风春雨吹打花落;

晨晓,用听到的处处鸟啼声写雨后清晨树枝花叶、春鸟飞跳。这就让读者从风雨、鸟叫的声音中,联想到花鸟树木在夜间、早晨构成迷人春景,唤起心中愉悦春意。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岑参《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写酒泉太守夜晚于高堂之中为客人置办了丰盛的酒宴,并亲自舞剑、击鼓以助酒兴。在这盛大的宴会上又奏起了胡笳,那慷慨悲壮的乐曲,使人肝肠欲断,座上之人被这悲壮的乐曲所感动,相对而视,泪如雨下。至于是什么原因使人泪如雨下,诗中没有说明,也许这雄壮的乐曲,表现了悲壮的战争生活;也许是这慷慨之音,传达出了边塞的苍凉,抑或是这低沉的曲调,引发出人们无限的乡思之情。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容犹眠。”王维《田园乐》

前两句写深红浅红的各种花瓣上带有隔夜的雨滴,色泽更加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加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绘形绘色,诗便成了一幅重彩、充满生机的图画。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

这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写自己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面对一盏行将熄灭的孤灯,忽然听说挚友也蒙冤遭贬,陡然一惊,猛地从病榻上坐了起来。只见黑夜沉沉,凄风苦雨,破窗而入。而呆坐于寒风黑夜中的诗人,此刻在想些什么呢?读者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遐思默想。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

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这首诗的结尾一句被世人喻为点睛之笔。深秋遥夜,景色凄清,

诗人忆旧怀亲,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不觉窗外残荷飒飒作响,似乎“秋阴”已散化作雨,悄

然而至。诗,不言怀人,而相思之情已自见。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阴。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声。”苏舜

钦《淮中晚泊犊头》写诗人独自一人看到满川河水,潮起潮落,不觉思绪如风雨之激荡,心情如潮水之汹涌。这首诗抒发了虽被贬,但壮志难泯的心情。

雨本无情而人有情,人的情感一旦融入雨中,流入诗中,那么诗中的雨也会变得

有悲有喜有哀愁。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要细加体味。

写雨的诗篇6

一、难能可贵的友情。《送友人》的作者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由“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推知,被送的人是一位远赴塞北的青年男子。他们不是恋人,不是夫妻,也不是亲人。但年轻的女诗人竟在一个月寒霜重的夜晚,只身前往荒原大泽,为归期未定的男友人送行,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在那个时代这实在是大逆不道、不成体统。女诗人为着一份纯洁的友情,竟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无视世俗的偏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啊!《夜雨寄北》一诗有人说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其实,李商隐离开长安,远赴四川从军之前,妻子王氏已经病故,李商隐是为了谋生才不得已撇下稚子,流落异乡。由此可见,这首诗只可能是写给友人的。

二、时空交错的跳跃。两首诗都既写了此时此地的实景,又设想了彼时彼地的虚景,巧妙地将现在与未来、此地与彼地、实景与虚景融合在一起,句与句之间层次感强,跳跃性大具体说来,《送友人》中“谁言千里自今夕”一句,使诗歌从写“今夕”跳到写“今后”,从写“水国”跳到写“关塞”,从写“离别”跳到写“思念”。《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使诗歌从写今“夜”跳到写重逢之夜,从巴山跳回长安,从巴山独对夜雨跳到西窗共剪烛花。时空交错的跳跃拓宽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增大了诗歌的容量,同时也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巧妙契合。因为真正的友谊本来就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达到永恒。

三、起承转合的结构。两首诗的四句话结构紧凑,分别充当了起、承、转、合的角色。《送友人》中“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句,描绘了晚晚送别的场面,而送别就是写诗的缘起。“月寒山色共苍苍”一句,承上句写送别时所见之景,“淮言千里自今夕”一句,转入对未来的设想,这一转通过一个反问句转得干净利落。“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是“合”,也就是全诗内容的总结、情感的升华。《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交待了写诗的缘起,那就是收到友人询问归期的来信,因自己客居异地,归期未定。“巴山夜雨涨秋池”承接上句写自己见信后彻夜难眠,被单调的雨声撩拨起满腔羁旅的愁思。“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转入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则是“合”,把过去和未来、痛苦与喜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过去的苦难如今也变成了美好甜蜜的回忆。

两首诗既有这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可替代的独特风格。

第一,一个重思念之绵长,一个重身世之哀痛。《送友人》中女诗人担忧的是友人,牵挂的是友人,梦中思念的还是友人。日夜不停的思念怎不比关塞绵长?诗人心中被友人的形象填塞得满满的,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而《夜雨寄北》中,收到友人询问归期的来信,李商隐那颗冰凉的心在友情的炭火烘焙下悄然复苏。在飘泊异乡的凄凉境遇中,友谊对于寂寞的心灵的确是一种慰藉。但是,封冻的心不知疼痛,一旦遇暖复苏,那种锥心泣血的家国之恨、身世之痛怎堪承受?短暂的喜悦之后,内心的痛苦就像那绵延不绝的秋雨一样无法排遣,就像这茫茫长夜一黻。

第二,一个以形离写神聚,一个以聚乐写离苦。《送友人》中人与人虽分离,心与心却相聚。“准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给人留下的是融融的暖意,让人不由联想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读来豁然开朗。《夜雨寄北》一诗则不然。它不是以友人的思念为快乐,而是以重逢时的畅谈为快乐。而重逢这个前提渺远无期,所以快乐变成镜花水月,虚幻的快乐更增添了现实的痛苦。因此,“共剪西窗烛”其实是以乐景写哀思,用温馨欢乐的幻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

当然二者不同点还很多。如:《送友人》在写作上重用典,如“蒹葭”、“白露”等。《夜雨寄北》在艺术形式上重回环往复,如“未有期”与“期”的回环;“巴山夜雨”在诗中的两次重复。

写雨的诗篇7

一、紧扣“危楼”,层层深入

【案例】 在学白的《夜宿山寺》一诗时,我首先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排除生字障碍,通过自读、范读、个别读、比赛读等各种方式读通全诗后,开始了谈话教学:

师:读完这首诗,你能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吗?

生:“危楼”。

师:很好,“危楼”也是高楼的意思。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座高楼的?

生:第一句说“危楼高百尺”,其中的“高百尺”直接描绘了这座楼的高度,形容楼很高。

师:是啊,还有哪些地方是描写“高”的?

生:“手可摘星辰”意思是诗人站在楼上,手都能够到天上的星星了,这楼也太高了吧!(面露惊讶之色)

师(点头):我和你有同感。

生:还有最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站在楼上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人,说明这座楼和天差不多高了!(下面一片唏嘘惊叹声)

师:是啊,这首短诗中,无一不是在写“高”。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反复渲染楼“高”。下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山寺危楼那高耸的形象深深留在脑海中吧!

【点评】 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画的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把这首诗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抓住诗眼,围绕“高”字提问,让学生到诗中寻找答案,学生主动地学习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兴趣。我的第一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抓住这首诗的中心“高”字,然后围绕重点,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围绕文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总结出: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最后我建议用朗读表现出“危楼那高耸的形象”,学生朗诵古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二、何谓“好雨”,众说纷纭

【案例】 在学习杜甫的《春雨》一诗时,我先范读给学生听,然后指导他们借助拼音自读,帮助他们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通全诗。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我准备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和学生生活经验,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提示,逐句诵读体会,再联想全诗大意。

师:同学们已经读了《春雨》这首诗,觉得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一场雨?

生:一场好雨。

师:什么样的雨才是好雨呢?

生: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下的雨就是好雨。

生:不耽误人们做事、生活的雨,比如夜里下的雨是好雨。

生:能浇灌花草树木的雨是好雨。

师:《春雨》这首诗中的“好雨”有这些特点吗?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这场雨是夜晚下的,不妨碍人们工作、休息,我是从“随风潜入夜”看出来的。

生:这场雨正是在庄稼需要的时候下的,下得很及时,我是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看出来的。(语气明显突出了加点字)

生:这场雨能浇灌花木,我是从:“润物细无声”中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场雨好在不是太大呢?

生:“细无声”。(师点头赞许)

生:“潜入夜”——

师:是吗?

生:是的。“潜入夜”是在夜里悄悄地来了。这样的雨不会太大。

师:说得好极了。同学们再读这首诗,争取把春雨“好”的特点读出来。

【点评】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同样紧扣“诗眼”,突出“好”字。诗人落笔即将春雨赞为“好雨”,“好”在哪里?因为它“知时节”,等到春天就飘飘洒洒下起来。这一“好”字既使一、二句因果关联,又为三、四句的具体描写发挥了前导作用。“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好”字写的,是春雨“好”的具体表现。从结构上看,“好雨”二字统领全篇,也使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意、赞美之情充分表露出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抓住“好”字,进一步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赞美喜爱之情呢?我紧紧扣住“好雨”,把了解诗意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还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读古诗,学古诗,让古诗融于生活。我首先请学生说“什么样的雨才是好雨”,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自身的生活经历的思考和回忆,展开了“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对话结束后我提了第二个问题:《春雨》这首诗中“好雨”有这些特点吗?从哪儿能看出来?从而使学生联系刚才回忆起来的生活经验来了解诗意,开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帮助他们理解“好雨”的特点。最后又指导学生再读古诗,加深理解,读出“好”的特点,将诵读积累与情意熏陶结合起来。

写雨的诗篇8

在屋内,夜眠晓起,身不出户,眼未外望。夜间,用听到的处处风雨声写春风春雨吹打花落;

晨晓,用听到的处处鸟啼声写雨后清晨树枝花叶、春鸟飞跳。这就让读者从风雨、鸟叫的声音中,联想到花鸟树木在夜间、早晨构成迷人春景,唤起心中愉悦春意。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岑参《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写酒泉太守夜晚于高堂之中为客人置办了丰盛的酒宴,并亲自舞剑、击鼓以助酒兴。在这盛大的宴会上又奏起了胡笳,那慷慨悲壮的乐曲,使人肝肠欲断,座上之人被这悲壮的乐曲所感动,相对而视,泪如雨下。至于是什么原因使人泪如雨下,诗中没有说明,也许这雄壮的乐曲,表现了悲壮的战争生活;也许是这慷慨之音,传达出了边塞的苍凉,抑或是这低沉的曲调,引发出人们无限的乡思之情。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容犹眠。”王维《田园乐》

前两句写深红浅红的各种花瓣上带有隔夜的雨滴,色泽更加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加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绘形绘色,诗便成了一幅重彩、充满生机的图画。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

这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写自己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面对一盏行将熄灭的孤灯,忽然听说挚友也蒙冤遭贬,陡然一惊,猛地从病榻上坐了起来。只见黑夜沉沉,凄风苦雨,破窗而入。而呆坐于寒风黑夜中的诗人,此刻在想些什么呢?读者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遐思默想。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

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这首诗的结尾一句被世人喻为点睛之笔。深秋遥夜,景色凄清,

诗人忆旧怀亲,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不觉窗外残荷飒飒作响,似乎“秋阴”已散化作雨,悄

然而至。诗,不言怀人,而相思之情已自见。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阴。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声。”苏舜

钦《淮中晚泊犊头》写诗人独自一人看到满川河水,潮起潮落,不觉思绪如风雨之激荡,心情如潮水之汹涌。这首诗抒发了虽被贬,但壮志难泯的心情。

雨本无情而人有情,人的情感一旦融入雨中,流入诗中,那么诗中的雨也会变得

上一篇:小寒古诗范文 下一篇:美好心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