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常识范文

时间:2023-12-08 12:39:50

公考常识篇1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助广大考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更好地备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识判断模块,从时政热点、考点复习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供考生备考参考。

第一,与时政热点结合记忆。

现在时间不是很多,对于那些还在校园,有论文需要做的同学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时政热点,这不仅有助于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也能对申论起到一定作用。

核心提示:

1、国际时事:只需把握大势和与我国发展有关的问题,比如2014年上海世博会的时间、主体、主要参加国之类的问题。国际纠纷只需了解与我们的科技进步、创新相关的内容,比如绿色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问题。与我国无关的问题是热点也不会考,比如朝鲜核问题之类。

2、国内时事:基本上只需了解与法制进步、社会和谐、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内容,比如法律上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包括2014年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保密法》、《食品安全法》、《邮政法》,而近期出现的几次特大交通事故则是反面典型,提醒考生要学会识别新闻的可考性,不要做无谓的浪费,在这里推荐广大考生关注一下人民网中的评论,相信会对整个公务员考试备考会大有助益。

第二,对考点的实际要采用逻辑化和对比的方法。

例如法律中的许多主体性问题,就可以将民法与刑法中对主体的规定对比,记住民法中两个基本的节点是10岁和18岁,而16岁是个特例,而在刑法中的两个基本节点是14岁和16岁,18岁是个特例,这样比较下来就可以相对准确地同时记下两个知识点。

核心提示:

不要对结果太过执着,因为有时候因为着急,这些知识点似乎总也记不住,但事实上,通过逻辑化的记忆方式,这些知识已经在头脑中形成印象,而我们的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是选择题形式,在选项的刺激下,你的这种印象就会显现出来。所以只要用心做了,就会起到效果,切忌浮躁造成的不良情绪。

第三,多做试题加以练习。

考生一定不能单纯执着于记忆,而要在做题中提高自己,做题之后要注意梳理,扩充知识点,提高题目的利用效率。不仅是常识判断这个模块,这个时候对于所有模块,尤其是你没有完全消化的内容都需要用题来带,多做题不但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在知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达到梳理知识体系的效果,更能帮考生尽快适应考试环境,因此是短期备考的法宝之一。

核心提示:

大家在做题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时间控制,对自己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模块上的做题速度、准确度有一个清楚的把握。藉此来调整自己的做题顺序,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完成行测题目。

公考常识篇2

文学常识题作为常识性知识一方面可以作为解答言语类题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答类比推理和常识题中有关文学类知识的题目。对于此部分内容的掌握,大家不容忽视。

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和古代文化知识这三大部分。

1.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需要识记作家的简介,以及作家的代表作品。范围上不仅有中国古代、现代作家作品,还有外国作家作品。此外,对文学流派、文艺思潮、文学团体和文学运动都要有所了解。

例题:

【2014年广东省下半年行测真题第84题】

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都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与北宋苏轼同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C.《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都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

D.剧本《伪君子》、《吝啬鬼》、《贵人迷》是17世纪法国悲剧作家莫里哀的著作

【答案】B。解析:A项《童年》、《少年》、《青年》的作者是高尔基;C项都是雨果的作品;D项莫里哀是法国著名喜剧作家。

2.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主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学会对作家的作品体裁进行归类,了解作家的写作情景,并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题:

【2014年江苏省行测A类真题第28题】

喜儿:《白毛女》:戏剧

A.孙悟空:《西游记》:传奇

B.祥林嫂:《祝福》:小说

C.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

D.林冲:《水浒》:古典

【答案】B。解析:“喜儿”是《白毛女》中的女主人公,《白毛女》的体裁是戏剧;“祥林嫂”是《祝福》里的女主人公,《祝福》的体裁是小说。所以,本题选B。

【2014年上海市行测真题第103题】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描写的花是。

A.牡丹

B.玫瑰

C.桂花

D.梅花

【答案】D。解析:本诗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从诗中的“众芳摇落”也应该推断出描写的是梅花。

3.文化常识

包括对古代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内容很多,包括姓名和称谓、古代官职、宗法礼俗、地理常识、天文历法、古代音乐和交通工具。

【2014年安徽省行测真题第115题】

以下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文言别称,属于美术的是:

A.丝竹

B.墨宝

C.丹青

D.金石

【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本题选C。“墨宝”指宝贵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2014年广东省上半年行测真题第64题】

贝多芬的交响曲中被称为“命运交响曲”的是:

A.第三交响曲

B.第五交响曲

C.第六交响曲

D.第九交响曲

公考常识篇3

1、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4、中国的水力资源很丰富,在世界上是第一位。

10、人们把长江流过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段峡谷叫作长江三峡。

1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千米,水力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三峡工程。

12、长江从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流过。

13、黄河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流过。

14、著名的“壶口瀑布”在黄河。

18、中国有两条重要的河流,长江和黄河,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问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墓,是在黄河流经的地区

19、新疆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20、请指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4、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5、中国西部柴达木盆地矿藏非常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29、“金陵”指的是南京。

30、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

31、中国的“七大古都”中,安阳、洛阳和开封都在河南省。

32、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

38、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重庆市目前西南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

40、云南具有独特热带雨林风光和绚丽少数民族风情的乐土的地方是西双版纳。

41、云南丽江建于南宋时的纳西族古城,现仍保存着传统的格局与风貌。

1、中国的人口总数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22%。

4、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6、中国珞巴族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2300多人。

7、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2、中国====中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

13、中国的少数民族一般都信仰宗教:藏族(佛教)、回族(伊斯兰教)、哈萨克族(伊斯兰教)

15、中国苗族以服饰丰富而著称,特别是妇女身上的装饰更多达130多种。吹芦笙、对歌、斗牛是这个民族最有特色的活动。

19、傣族的住处被称为孔雀之乡。

20、玉如意和长鼓分别是满族、朝鲜族的吉祥物。

21、彝族人民医药知识丰富,根据他们的祖传秘方制成的云南白药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驰名。

23、明朝有位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回族),他曾七次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0、中国壮族特别喜欢唱山歌,有传统的歌节叫做“歌吁”,传说中创造这个民族的歌谣的唐代女歌手刘三姐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

1、中国猿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

2、中国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叫元谋人。

3、中国长江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叫河姆渡(文化)遗址。

4、在陕西西安郊区发现的中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叫半坡(文化)遗址。

7、中国的历史传说中“五帝”的第一个人是黄帝(其他是颛顼、帝喾、尧、舜)。

8、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最早教人捕鱼、畜牧的人是伏羲。

9、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最早教人种田并且尝试各种草药的人是神农。

13、中国历史中常说的“三代”指的是夏、商、西周。

1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叫夏。

15、春秋时期的“春秋”这个名字是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历史,由此得名。

16、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教育家是孔子(孔丘)。

17、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秦国统一中国之前的这段时间,被叫作战国时期。

18、战国时期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

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

21、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宣统)。

22、皇帝的文书叫诏书,也叫圣旨。

23、中国最早统一文字的皇帝是秦始皇。

24、秦代修建的最伟大的工程是长城。

25、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26、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直接联系,促进了中外交流,。

35、宋神宗时期,主持变法的人是王安石。

36、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并且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成吉思汗。

37、元代的首都叫大都,北京。

39、明代最初建立了应天府,南京市。

42、清代满族的兵制是八旗制度。

43、攻进北京,使明朝灭亡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李自成。

45、明清时期,把西方历法和火枪技术介绍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汤若望。

47、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

58、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科学。

60、参加过中国====战争的白求恩医生是加拿大人。

12、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大红袍等。

13、因为制作方法不同,茶可分为五种花茶、红茶、绿茶、乌龙茶和紧压茶。

14、中国的种茶、制茶、煮茶、饮茶法是隋唐前后传到曰本、朝鲜的

1、中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的殷墟

10、纳西族创造了我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并写成了一部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字,《东巴经》。

15、被称为“汉语托福”的考试是汉语水平考试、HSK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

18、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请问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2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22、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23、填空: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25、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9、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3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31、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

32、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33、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4、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35、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

36、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38、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

39、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0、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41、《西游记》。吴承恩。

43、《水浒传》。施耐庵。

45、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唐代。据《全唐诗》记载,这个时代共2300多个诗人,留下了近50000首诗。

5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白话小说是《狂人曰记》,鲁迅。

52、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最后只能*偷书生活的读书人的形象

53、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作《茶馆》、《龙须沟》等的作者是老舍。

54、由《家》、《春》、《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

55、《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的作者是茅盾。

公考常识篇4

电影明星刘晓庆因涉嫌偷漏税被逮捕,以前曾经对刘晓庆一边倒的崇拜变成一边倒的声讨。刘桂明先生《像法律家一样思考-从刘晓庆的公民权利看法律思维》一文,通过法律的分析,批评了随意侵害犯罪嫌疑人公民权的社会现象,表现了一个法律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其实,我们的法律意识中不仅缺少像法律家那样的思维,而且缺少一个公民以常识来思考的素质,支配我们的往往是一种被人煽动的情绪。大跃进中亩产超万斤表现的是赶超英美的情绪;文化大革命中对国家主席的人身践踏表现了对领袖崇拜的情绪;现在某些大款可以花几万元去洗一个桑拿浴是暴富后的发泄情绪。对刘晓庆,媒体本应关注这件事的真相及刘晓庆有可能受何刑罚,而却脱离事实地声讨其人格,猎奇地偷窥其稳私,可以说是对富姐刘晓庆前几年出尽风头的嫉妒的情绪发泄。自己的公民权利应该被尊重,别人的权利也应受尊重。刘晓庆即使有罪,但绝不可能是必须剥掉画皮的魔鬼,或是可以被任意践踏的稻草人,也不是别的异类。她既然有合法财产,如果不影响案件的侦查的话,在看守所或监狱里都可以打扮。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只要以常识去思考,把每一个人当人看待而不是当成异类看待,并由已及人地尊重每一个人的公民权利,我们就可以少做很多蠢事。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刘桂明先生引用罗姆。法斯尔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在辩护席上睡着了,你醒来的第一句话应是‘我反对’。”这是一种境界。但当我们看到一间豪华的别墅,无论心里如何羡慕,我们都应该知道,这是人家的空间,我们不能随便走进。这只是一种常识。

不用常识思考而只受非理性的情绪支配,反映了我们心理上的惰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没有对公民权利的定位,一方面是公权的无限扩大,一方面是个人私权的完全委缩。这种传统一旦受情绪化驱使,只要以“公”的名义,就可以把异已当成异类任意砍杀。在文革中,只要把一个人定为“专政对象”,就意味着被任意践踏了。现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我们确定了个人的权利空间,公民有了个人权利才可以自主地处置自己的财产,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国宪法和民法都规定了公民个人权利。这不仅包括参予社会生活的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而思维上的惰性却总是把传统思维的情绪化代替从现实出发去进行起码的常识性思考,漠视个人权利。

2002年10月12日《羊城晚报》介绍了一位传奇律师经常贴钱帮人打官司,特别是行政官司,曾为此坐了583天的牢。这位律师对法律的执着让从敬佩。然而他放弃国家赔偿后说的一句话却让我不解:“承担赔偿责任的并不是那些违法行政个人,而是国家。既然在我遭到重大损失的同时,国家也遭了损失(自己失去自由,国家少了一个执业律师),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让国家赔偿。”只要按照常识思考,作为一个律师,当事人的权利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需要维护,而且维护个人权利也就是维护法律尊严。如果像法律家一样思考,《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既是保障公民权益,也是为了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这位律师因执行职务被错关583天,如申请向国家赔偿,责任最后应由违法行政人员承担(甚至要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看来,离开常识性的思考,即使律师也不能不象法律家那样思考。

建设法治社会,我们需要一批敢于仗义执言的法学家。我们应不断提高法律修养,去追求像法律家那样思考的思维境界。但首先要戒掉缺少思考的惰性,除去没有理性的浮躁情绪,以常识性的思考开始,形成理性的行事习惯。这是一个公民应有的素质,也是更高层次思维境界的基础。

公考常识篇5

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

2.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3.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

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

c.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保证公平分配

4.市场经济是()。

A.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B.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C,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D.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5.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指()。

A.市场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竞争机制

6.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

A.业主制B.合伙制C公司制D.股份合作制

7.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以及市场活动最基本的主体是()。

A.政府B.市场C.企业D.商品

8.在我国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A.计划B.市场C.政策D.法律

9.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

A.竞争性B.独立性C.垄断性D.控制性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A.企业B.政府C个人D.集体

11.对按劳分配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私有制基础上B.按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货币

C.多劳多得,少劳少得D.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

12.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公平

13,社会保障以()为目标。

A.社会安定B.社会立法c.社会公平D,人道主义

14.社会保险不包括()。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破产保险D.失业保险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D.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1.D2.C3.C4.D5.D6.C7.C8.B9.B10.All.B12.C13.A14.C15.C

1.某商贩7年共偷税、漏税13万元,被公安机关依据刑法逮捕。此案例说明()。

A.法律具有强制性

B.只有商贩才须纳税

c.公民的权利义务由公安部门规定

D.权利义务不具有一致性

2.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这一材料说明()。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3.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内,因法定事由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中止。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

4.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后,原判决或裁定应()。

A.暂停执行

B.不停止执行

c.向上级人民法院请示后再决定是否执行

D.由本院院长决定是否执行

5.2014年5月20日,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中的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常德市被执行死刑,这表明()。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B.法律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只打击抢劫、杀人犯罪

D.公民的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

5.格夫说:“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绝对的自由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这两种说法()。

A.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观

B.夸大了自由和权利,否定了纪律和义务

C.揭示了民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D.歪曲了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

7.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

A.执法B.司法C.立法D.守法

8.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

A.就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B.有的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c.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D.法律应五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

9.立法监督是()。

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B.社会及舆论的监督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D.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10.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

A.政策指导法,法律和政策两者相辅相成

B.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律必须服从政策

c.法高于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D.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11,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条件是()。

A.自公布之日起生效B.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C.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D.报国务院批准后生效

12.王某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自己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这是公民依法行使()。

A.监督权B.批评权c.建议权D.检举权

13.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法定年龄是()。

A.16岁(死刑除外)B.18岁

C.20岁D.22岁

1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应向()负责。

A.全国人大B.中共中央

c.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15.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1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国防部B.国家主席

c.国务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

17.行政诉讼中,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某个体摊贩对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不服

B.某企业认为某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

C.某国家机关一处长对不服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1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作为参照的是()。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规章

19.下列哪种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A.工商局工作人员刘某在市场检查时发现个体摊贩王某售卖的食品不合格,便没收了王某的营业执照

B.政府工作人员张某周日借用单位的车去商场买家具,途中将一小学生撞伤

c.某公安局认为李某是某重大案件嫌疑犯,便将其逮捕,后发现李某确实无罪

D.某乡政府以整修公路为由,从农民的公粮款中扣留了一笔款项

20.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案件实行()。

A.合理性审查原则

B.合法性审查原则

c.合法性审查原则,但也有例外

D.合法性审查原则为主、合理性审查原则为辅的原则

21.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有()。

A.人民法院B.国务院及各部、委员会

C.各社会团体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2.在我国,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期限一般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B.15C.5D.3

23.行政确认行为的法律效果()。

A.具有后及性B.没有前溯性

C.没有后及性D.具有前溯性

24.行政复议不用()原则。

A.调解B,便民C.准确D.一级复议

25.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6.劳动教养是一种()

A.行政处分B,刑事处罚

C.行政强制执行D.行政处罚

27.在我国,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

A.命令、指示和规章B.命令、指示和规则

c.命令、决定和条例D.命令、指示和部门法规

28.我国行政复议的主体是()。

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同级监察机关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党组织

29.属于地方性的法规、规章,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其裁决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B.制定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国务院

30.某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法律授予的权力时,侵犯了某公民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则下列哪一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A.该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B.该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主管机关

c,该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在地的政府

D.要看该组织行使的权力属于哪一个行政机关而定

31.如果数罪中被判处的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则采用()原则,只执行其中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

A.限制加重B.吸收C.从重D.从轻

32.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意表示D.不构成犯罪

33,反革命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由下列哪级法院负责第一审判决?()

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

34.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

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A.利益B.非法利益

C.不正当利益D.正当利益

35.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36.甲方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山林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

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

c.过失致入死亡D.不构成犯罪

37.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c.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38.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

A.可以B.应当

C.必定D.根据犯罪情节

39.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和不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40.刑法规定,数罪并罚,管制最多不得超过()。

A.一年B.三年C.半年D.五年

41.按我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A.配偶B,父母C子女D.兄弟姐妹

42.为贬低他人而取绰号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隐私权B.名誉权c.肖像权D.姓名权

4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

A.民事权利B.民事义务

c.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D.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44.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时产生。

A.法人正式开始具体的经营活动B.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被任命

C.上级机关审批筹建D.法人依法登记设立

45.某店主发现一歹徒正在持刀抢劫店里的顾客,便乘其不备,用木棍将歹徒击倒,造成其重伤。对这个案例,同学们认为该店主:①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②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③实施了正当防卫;④对歹徒有“无限防卫权”。你赞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6.()是所有权中带有根本性的一项权能。

A.占有B.处分C.收益D.使用

47.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的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属于()。

A.创作新作品的著作权人B.原作品著作权人

c.继受著作权人D.合作著作权人

48.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是()管辖。

A.级别B.地域C.指定D.移送

4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的,必须在障碍消除后的()内提出。

A.7日B.10日C.15日D.无时间限制

50.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法是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普通主体B.平等主体C不平等主体D.非特殊主体

公考常识篇6

为什么给出这样的判断呢?经过华图公务员考试中心老师们的慎重分析后认为,2014年常识判断部分的考核主旨是没有偏差的,只是在常识判断考试范围存在突破。

回顾公务员考试近五年的考试范围,不难看出,此次考试范围所设定的知识点加宽了,已经保持了两年的常识判断部分几乎全部考核法律知识的设置被重新打破,又貌似回到了2014年前的常识判断考核知识点上。

看似是有历史性的回归,仔细对照考核的范围列举又会发现,它其实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归,而是更准确地定位了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应该考核考生的知识点,即将原来的宽而泛的人文知识的考核变成了对历史、自然知识的综合考核。

那么之前大家对于法律知识的复习是不是就是浪费时间呢?考生们大可放下这个疑虑,在此,可以很肯定地说,同学们早前的复习方向仍是准确、有效,且不悖离新大纲的主旨的。

我们可以从新大纲的具体表述中洞悉到:大纲对常识考核的最后一句重点说明“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鉴于此,之前考生们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正是抓住了常识判断考核的重点所在,并且为考生在政治常识及理论素养上都打下了较厚实的基础。其他考核部分如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第一,考查的题量会非常小,建议考生在随后的备考准备中据此做出适当的调整即可;第二,从复习层面而言,它们也难于在备考中找到恰当的依托材料展开书面复习。

大纲上关于常识部分的变化,对于考生来说,既是好事也意味着挑战。因为新做出的调整,使得题目设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可驾驭性,对公务员考试来说更具准确性。此外,考核范围的拓展,考试的难度相应地就会有所回落。从有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以来,常识判断部分的考核就是简而杂。历史上可以搜集到的所有常识判断的真题可以分析出,常识判断出题的定位是在考查日常工作、生活中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基本不涉及专业性或是学科倾向性强的题目,甚至被很多考生评价是“整张试卷中最公平的一种题型”。

挑战在哪里呢?如果再深挖一下大纲背后对考生的非知识测查点,我们发现,这样的调整在能力考核上或许有所隐含。对于新大纲所调整的将常识判断放入整张试卷的首位,其深层次可以看到,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有测查考生心理素质的可能。

既然考生对常识判断题目的作答需要的是日常生活中所沉淀下来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量,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果在开篇答题时考生的日常积累能力就受到了考题的刁难而“出师不利”,考生很可能会受到常识判断的作答影响情绪从而也为后面题目的作答设置了心里障碍。

公考常识篇7

关键词:高考,数列,复习策略

一、高考中的数列知识

1、高考中常见的数列知识点:①数列②等差数列③等比数列④数学归纳法⑤数列极限

2、新旧教材的比较

新课标高考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与旧大纲相比较,对数列的要求有了以下变化:旧大纲要求理解数列的概念,新大纲只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概念,难度有所降低,但更重视实用性;旧大纲突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地位,而新大纲是把它视为与列表表示和图像表示相同的地位的数列表示方法;新大纲要求把数列作为一种函数来了解,说明函数思想在解决一些数列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应用,旧大纲只要求能够解决简单问题,而新大纲则要求能解决相应的问题,显示了在应用方面的能力要求有所加强;新大纲明确提出了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联系,显示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多种数学思想间相互渗透和转化。

二、高考数列知识的复习策略

1、基础知识复习策略

(1)在数列概念中,n的值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双重含义,因此,复习中要重点关注“第n项”与“有n项”、“含n的项”与通项之间区别,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识别能力和归纳转化能力。

(2)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反映数列结构特征的重要数量关系,在复习中要重视以下练习:利用数量结构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用递推公式演绎或归纳通项公

式。

(3)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特殊的数列,也是高考考查数列的重点内容。由于它们都有着严格的递推式定义格式,复习时要着重从递推关系来把握这两种数列的特殊结构,从本质上认识数列的数量关系并准确的识别;复习中要重视公式及等差(等比)中项公式的应用,加强基本运算的练习;重视两种数列的转化变形,通过特定的数量关系如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等组成的综合问题,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2、植根于课本,突出基础

高考中数列主要考查的都是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特别强调基本概念的辨析和两种数列的“知三求二”。针对以上特点,在高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做好基础训练,重视细节,例如像q≠0,q=1与q≠1的讨论等,同时留心研究和开发课本上的练习题,那么在高考试题中就不会出现令人意外的超纲题了。

3、注重方法,加强变式训练

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由于方法不当,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做了海量的练习,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做题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结果的获得,而没有重视解题的方法和解题过程中的思想。这样在遇到一些老题的变型,就仿佛又是面对一道新题,没有思路,也浪费时间。因此在复习中,要强调常规题型的示范功能,在复习中明确“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决数列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注重题与题之间的差别与联系,特别是教材中等差、等比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运算技巧在解题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减轻题海战术对学生的负担,真正实现“减负高效”。

4、在公式推导中重视一题多解

学好数列,必须熟练运用公式。很多学生只是对公式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殊不知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数学理念中最基础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若我们能够在重视公式推导过程的同时,渗透一题多解的方法,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列的解题规律,对公式的记忆也将更扎实深刻。

5、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

数列的题型多样,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也灵活多变,高考中常常把数列、极限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等相关内容综合在一起,再加以导数和向量等新增内容,使数列的综合题不断出新。同时考虑到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数列的考题中常常出现如增长率,银行信贷,浓度匹配,养老保险,圆钢堆垒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数列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还要熟悉数列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结合,能综合运用,不仅解决基础问题还要能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数列中涉及到很多优秀的数学思想,如归纳——猜想——证明,叠加、累乘、错位相减、特殊与一般等思维,对于非数列问题的解决也颇有益处,因此在日常练习中,要注意这一方面的训练。

公考常识篇8

一、常规题目,注重交汇

试题1. (2014年高考广东文第13题)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 且a1a5=4, 则log2 a1+log2 a2+log2 a3+log2 a4+log2 a5=

.

解析:因为:数列{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1a5=4,

所以a1a5=a2a4=a32=4, 所以a3=2, 所以a1a2a3a4a5=a35=25,

所以log2 a1+log2 a2+log2 a3+log2 a4+log2 a5=log2(a1a2a3a4a5)=log2 25=5.

试题2. (2014年高考广东理第13题)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10a11+a9a12=2e5,则ln a1+ln a2+…+ln a20=_______.

解析:因为数列{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10a11+a9a12=2e5,

所以a1a20=a2a19=…=a10a11=a9a12=e5,所以a1a2a3…a20=(a10a11)10=e50,

所以:ln a1+ln a2+…+ln a20=ln(a1a2a3…a20)=ln e50=50.

点评:试题1、试题2是个姐妹题,是一个数列的常规题目,把数列知识与对数的知识相结合,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体现了“常规题目,注重交汇”的特点.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指数及对数的运算,考查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等比数列的性质:“当m+n=p+q时,有aman=apaq”,结合了对数的运算性质.考生要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相关性质,指数及对数的运算性质才可以答对这一题.本题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除选做题外),但是并没有小压轴题给人的那种陌生感.虽然也是多知识综合的一个题,但却是平时考生经常练的一个题型,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属中等难度题.

文理科进行比较,考查的知识点和方法基本一样,理科相对较难一些,所求式子的项数也多一些,运算难度更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特别是运算求解的能力要求上有明显提高.这符合高考数学对文理科考生的不同要求,理科数学要求高于文科数学,且更加注重数学思维和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这里也提醒理科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更加注重数学思维和运算求解能力的培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高考做准备.

二、通法通性,注重思想

试题3. (2014年高考广东文第19题)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满足[Sn][2]-(n2+n-3)Sn-3(n2+n)=0,n∈N?.

(1)求a1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思路分析:第(1)问把n=1代入式子中解方程即可求得,难度不大.第(2)问求通项公式需要对式子[Sn][2]-(n2+n-3)Sn-3(n2+n)=0,n∈N?进行正确的解读.很多考生可能由于无法正确处理式子中的[Sn][2]而难以下笔,其实本问的关键是把上式看成是一个关于Sn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利用因式分解可以求出Sn的表达式是Sn=n2+n, 然后再利用an与Sn的关系就可以轻松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an=2n. 第(3)问考查数列不等式的证明,而且是右边是一个常数的数列不等式,方法选择上主要考虑放缩法证明不等式.首先思考如何把左边的式子通过放大转化成一个可以求和的式子,且放大的结果要小于,不难想到

解析:(1)令n=1,得S12+S1-6=0,解得:S1=2或S1=-3,又因为an>0,所以S1>0,所以S1=2,即a1=2.

(2)由Sn2-(n2+n-3)Sn-3(n2+n)=0,得(Sn+3)[Sn-(n2+n)]=0,

解得:Sn=-3或Sn=n2+n.又因为an>0,所以Sn>0,所以Sn=n2+n.

当n≥2时,an=Sn-Sn-1=(n2+n)-[(n-1)2+(n-1)]=2n.

又因为a1=2=2×1,

所以an=2n(n∈N?).

(3)当n∈N?时,有=

所以++…+

=+++…+

=+[(-)+(-)+…+(-)]

=+(-)

=+-

解法2:(3)当n∈N?时,n2+n>n2+n-=(n-)(n+).

所以==×

所以 ++…+

=+++…+

=[-+-+…+-]

=[-]

点评:试题3是一个关于函数、数列、不等式证明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是个中等偏难题,全省平均分只有3.01分.主要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计算、数列通项公式的计算、数列前n项和Sn及通项an的关系、以及数列不等式的证明,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以及化归与转化的思想,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设问方式和去年高考类似,第一问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求a1的值,难度不大,给考生得分的机会,增加信心,同时第一问求a1的过程用到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也为第二问求Sn提供了解题方法的提示,为第二问的解题提供帮助.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常见风格,解答题前面的问题为后面的问题提供帮助或解题的方向,所以我们常说“题中有路探为径”.只要我们深入探索,多角度观察,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第二问求数列通项公式,不需要构造,但是需要先由己知条件求出Sn,直接利用Sn求an,题目来源于“人教版必修五课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中的例3”.第三问考查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是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证明问题,是数列的综合题,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命题的特点.虽然这个题目所考查的内容是放缩法中较常见的分式型的数列放缩问题,与去年的广东高考理科试题类似,解法和难度上都没有变化.但是对于文科生来说,考查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对考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文科生往往对这一部分内容望而生畏,难以取得高分.其实只要掌握放缩法的特点及一些常用技巧,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加练习,掌握这一方法还是可以做到的.

试题4.(2014年高考广东理第19题)设数列{an}的前n和为Sn,满足Sn=2nan+1-3n2-4n,n∈N?,且S3=15.

(1)求a1,a2,a3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思路分析:第(1)问求数列前3项的值,可以分别把n等于1和2代入题目所给的式子中并结合条件列得一个方程组,解方程组可以求得.计算思路比较灵活,习惯上是由第一项往后推其它项,本题却是反过来,先算出第三项,再算第一、第二项.第(2)问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首先考虑利用数列前n项和Sn及通项an的关系把题目条件转化为2nan+1=(2n-1)an+6n+1,n∈N?,再根据这个递推公式思考如何求通项公式.常规想法可能是构造一个等差或等比数列,但是此题在构造的过程中难度很大,如果考生一昧地往这一方向思考的话可能会出现花了力气而又得不到分的情况.此时如果能够转换视角,思考第(1)问算出的a1=3,a2=5,a3=7,从中归纳猜想an=2n+1,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那么这道题就简单很多了.

解析:(1)因为:Sn=2nan+1-3n2-4n,n∈N?,且S3=15.

所以:S1=2a2-7,

S2=4a3-20,

S3=15, 即 a1=2a2-7,

a1+a2=4a3-20,

a1+a2+a3=15,

解得:a1=3,a2=5,a3=7.

(2)由(1)猜想an=2n+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时,ak=2k+1,

因为:Sn=2nan+1-3n2-4n,n∈N?,

所以:Sn-1=2(n-1)an-3(n-1)2-4(n-1),n∈N?,n≥2,

两式相减得:2nan+1=(2n-1)an+6n+1,n∈N?,n≥2,

又因为a1=3,a2=5满足2a2=a1+7,

所以2nan+1=(2n-1)an+6n+1对n∈N?都成立,

所以2kak+1=(2k-1)(2k+1)+6k+1=4k2+6k,

解得ak+1=2k+3=2(k+1)+1,

即当n=k+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n∈N?,an=2n+1.

解法2:(2)由(1)猜想an=2n+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时,ak=2k+1,

所以Sk=3+5+7+…+(2k+1)==k2+2k,

又因为Sk=2kak+1-3k2-4k,

所以k2+2k=2kak+1-3k2-4k,

解得ak+1=2k+3=2(k+1)+1,

即当n=k+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n∈N?,an=2n+1.

点评:试题4与试题3有些类似,也是一个中等难度题,全省平均分为5.4分.主要考查方程组的计算、数学归纳法求通项公式以及数列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以及化归与转化的思想,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归纳猜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前两问设问方式和去年高考类似,第一问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求a1,a2,a3的值,难度不大,给考生得分的机会,增强信心,也给第二问的归纳猜想提供了方向.第二问求数列通项公式.没有考查数列不等式的证明,稍稍让人有点意外,给未来数列命题的方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这一题的第二问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中的应用,这是一个不常考的知识点,很多考生合情推理意识不够,思维定势严重,在得到递推公式后尝试用构造法去求解,结果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得不到分.其实本题从题目设计意图上来看就是想考查数学归纳法在数列求通项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常规方法受挫的时候能不能够转换视角,选择正确的方法.这其实是数学解题的常见思维,也是数学教学应该培养考生的一种能力.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想到了数学归纳法,但是由于疏于训练在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失分.其实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数列问题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在一些较难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来证明数列求通项,求和以及一些与数列有关的证明问题.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是:观察――归纳――证明.考查考生归纳、观察和合情推理能力,值得考生关注.

文理科的19题进行比较,虽然考查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有所不同,但是考查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是一致的,注重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的考查,注重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展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解题方法上注重对通法通性的考查,彰显了通法通性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应用,体现了“通法通性,注重思想”的特点.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文理科略有不同,文科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理科更加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同学们应该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学到的本领.

其实,理科19题第二问也可以利用构造法进行求解,只是过程与常见的一些模型不同,也有点巧合的感觉,笔者也把它写出来供各位考生比较参考.

解法3:(构造法).

第一步:由己知条件得到递推关系(同解法1).

根据题意得到递推关系:2nan+1=(2n-1)an+6n+1对n∈N?都成立,

第二步:构造一个新数列.

设2n[an+1+k(n+1)+b]=(2n-1)(an+kn+b),

整理得2nan+1=(2n-1)an-3kn-b.

所以-3k=6,-b=1,即k=-2,b=-1,

所以2n[an+1-2(n+1)-1]=(2n-1)(an-2n-1),n∈N?,

第三步:利用迭乘法求通项.

令bn=an-2n-1,则b1=a1-2-1=0,

所以2nbn+1=(2n-1)bn,n∈N?,

所以bn+1=bn,n∈N?,

所以bn=××…×××b1=0,

所以?n∈N?,an=2n+1.

三、中等难度,稳中有变

从表格可以看出,近三年广东高考在数列知识的考查体现了“中等难度,稳中有变”的特点.近三年都是以一个小题和一个大题的考查形式,分值为19分,占总分的12.5%左右.小题喜欢考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及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注重数列和其它知识的交汇,全都出现在填空题,突出“小而巧”的特点,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 解答题全部出现在19题的位置,以综合题型为主,习惯设问方式是两问或三问,第一问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第二问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第三问考查数列不等式证明.考查较为全面,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的基础上,又注重考查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方法.虽然每年所考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设问形式类似,稳中有变,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彰显了通法通性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难度中等偏高.

近几年高考广东数学试题的总体特点是:风格独特,容易题非常容易,只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就可以得分.难题往往比较难,考查角度较灵活,如果方法不得当,训练再多也未必能够得分.而数列的考查却是稳定在中等难度题,成为决定很多考生数学成绩的重要知识板块.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中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训练到位,高考中在数列知识上取得突破是完成有可能的.

四、抓住考纲,科学备考

考纲对数列的要求为:①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③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根据广东省的考纲以及对近三年广东高考数列知识的考查分析,各位考生应该对数列的备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人建议数列的备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注重基础知识,关注知识交汇.

从考纲的要求来看,数列的研究则以等差、等比数列的研究为主.近三年广东高考对数列的考查渐渐回到考纲的要求上来,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基本量的运算及由概念推导出的一些重要性质,以及等差、等比数列学习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要求考生要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上下功夫,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题和中等题,不搞偏题和怪题.只有注重基础知识,才能够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把数列的分数拿到手.同时数列知识的渗透能力很强,它可以与很多其它知识相结合,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增加试题的新意和难度,就像今年高考广东文理科的13题是一个数列与函数相结合,文科的19题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题目.在平时的备考中,多关注知识交汇,在解题时分析清楚每一个知识的概念及题目的思路,提高解题的成功率.

2. 注重思想方法,重视通法通性.

首先,数列本身就是一个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与指数函数有关.而且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很多地方具有可类比之处.所以在研究数列的时候一定要树立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的事实.在等差、等比数列的学习中突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递推数列的学习中突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同时,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常涉及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要利用好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把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来解决.其次,从近三年的广东数列知识的分析可以发现,数列知识的考查中彰显了通法通性在解题中的应用.通法通性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平时的备考中强调通法通性在解题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考生把知识形成网络,将方法形成规律,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所以每个同学应该熟练掌握数列解题中的常用方法,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把通法通性当作解题的一种习惯,练好通法通性.只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重视通法通性,才能走出茫茫题海,在高考的解题中融会贯通,在中等难度题――数列的求解上取得突破.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上一篇: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范文 下一篇:史记翻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