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10:06:08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对策

近几年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学校数量逐渐增多,单独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把握单独招生人才选拔原则,如何招收更加优秀的人才,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向前发展是本文研究重点所在。

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含义

单独招生是自2007 年开始在部分示范性建设的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的改革试点。所谓单独招生是指在国家招生宏观政策的框架内,招生院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行招生录取的一种改革措施。目前全国各个省的单独招生政策不断放宽,规模逐渐扩大。

二、当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1. 单独招生相关政策不完善

目前单独招生工作发展势头迅猛,不但单独招生试点院校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报名参加单独招生的学生数量也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下,国家和主管部门对单独招生工作的制定的政策却远远不够,同时有一些政策也值得推敲,如单独招生主要的招收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

2. 单招专业吸引力不够,考生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部分单独招考的高职院校是选取的高职教育中发展比较好的院校来进行的试点。即使这样,高职院校弟独招考专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仍旧不够,高职院校在本院校的特色专业里面划分给单独招考招生的比例比较小,选择报考相关院校单独招考的考生素质也普遍不高。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考的专业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吸引力让广大考生积极踊跃的报考,同时,许多考生选择高职院校举独招考的目的各种各样,综观而言,选择报考高职院校年?独招考的考生普遍是不自信和基础知识较差的考生,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高职院校单独招考政策在未来的发展中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到选拔具有职业潜质和素养的优质生源的目标。

3. 技能考核不够突出,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单独招生的生源中,有一部分生源是来自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有一部分是来自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他们的整体文化基础知识相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要差些,通过单独招生的方式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必须凸显出他们自身的优势,就是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那么,在招考的过程中,要重点考查这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在职高、中专、技校中所掌握的专业能力,以便于在将来的高职学习中达到培养成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标准。而现有的技能考核,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实施的考核内容和方式都不一样,在执行过程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并未达到高校所期望的要求。

4.师资队伍建设不理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连接学生和课程的纽带,教师队伍的规模!素质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高职教育是要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高等技术的人才。"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师资队伍素质要求的特殊性,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与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根本。"“双师型”是高职院校所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然是大量缺乏,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不理想。一是教师数量严重缺乏二是结构比例不合理。三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三、加强高职单独招生改进的对策

1. 加强完善相关政策稳步推进单独招生

目前高职院校处在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在以人情为基石的社会中,无法独善其身,公平只能在理论上才找得到,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实行单招的初衷,但我们又不能否认单招带来的进步,确实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引导生源合理分流,因此,更应该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制度,提高招生人员的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来发挥他的作用,在发展中完善,在稳定中发展。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就要起到的作用就是保证单独招生的稳步进行,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和不稳定性因素,但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在不稳定中寻求或者创造稳定因素和环境,并引导单独招生的稳步推进"、制定科学的政策保障制度之前,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借鉴国内普通高校以及国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经验,全面把握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入了解!科学分析并掌握现代招生考试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从宏观政策!制度建设!技术实施等方面探索更加科学!完善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创建出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实施的良好制度环境"。

2. 注重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提升专业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高职院校单独招考政策的社会认可度影响着单独招考的良好发展,如何提高单独招考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单招政策的认同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单独招考几年以来,在提高单招政策认同性上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从改革招生宣传方式、扩展招生渠道和对单招政策的正确解读等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高职院校提升知名度以及单招的社会认可度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加强自身内涵的发展,增加和增强优质特色专业的建设,提高本院系的办学质量。试点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办学特质积极发展本校优质特色专业和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来吸引优质生源的报考,厘清单招政策,加强正面信息的宣传。对于通过单独招考进来的学生在学习和管理上进行系统的培养,改革既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有实质性的提高,增强其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3.建立选拔机制,把好考试录取关

各高职院校要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制定选择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 要明确选拔方式、选拔标准、选拔操作流程、录取原则和监督机构。 同时,为了保证选拔质量,笔者认为,文化基础课考试可以采取全省统一命题、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的办法;而专业课及实践技能考试则可由各高职院校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 专业课与实践技能考试的评判标准与方式应力求向职业资格靠拢。在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命题、考试和评卷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在录取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统一部署,排除一切干扰,严格执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好录取关,使一切真正优秀的学生都能公平地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4.加强教学改革,实施学分管理

在两类生源(中职与普高)并存、同类生源基础相差很大的高职院校,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保证教学资源不浪费和学生教学时间不消耗。 笔者认为,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教学改革,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分类分层组织教学。在新生入学后根据生源类别进行教学班级划分,在教学中教师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普高生源强化专业课程、弱化文化课程,对于中职生源强化文化课程、弱化专业课程。 同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广泛调查,根据课程考核标准将课程考核内容进行拆分考核,可对中职生源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模块或项目进行考核,对普高生源学生进行文化课程基础模块(项目或单元)考核,对考核达到要求的记入学分实行免修。根据考核情况对少数未达要求的学生安排个别辅导,对个别较好的学生可鼓励其跨专业选修、报考自学考试等。 同时,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完成学业。 这样,既可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又可减少教学损耗。

5.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监督和评估体系,保障招生录取过程公正公平

目前,一些省市高职院校单独招考其中的宣传、招生、考试、录取、等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由高职院校自行组织完成,招生考试的不分离,这对拥有单独招考权利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保证公平公正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具体操作而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构来保证弟独招考工作的顺利执行,第三方监督机构可由家长、社会成员和教育科研者组成,第三方监督机构成立的原则是要求所属成员关注、关心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对单独招考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其中还必须对高职院校卑独招考相关负责人不得参与其中做出硬性规定,让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单独招生环节,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对高职院校苹独招考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监督和讨论,信息公幵,选择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命题考试和参与面试,加强试题保密和考务考场管理,对考试的成绩和录取的结果以及具体的加分比例交由第三方监督机构进行评估,另外,高职院校在实施单独招考的过程中还应就具体的政策和操作方法向第三方监督机构汇报,对于有争议的措施和做法相S进行讨论,尽量保证单独招考透明、公开。此外,政府和教育部门还应制定相应的单独招考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高职院校单独招考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和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招生考试的宣传、命题、面试等相关程序和各方主体的利益不均衡等问题,为保证公平招生和避免人情关系的滋生,政府和教宵部门应制定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对在试点高职院校单独招考中违反招生政策规定或有徇私舞赞的行为,按照制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处罚,让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考这项工作变的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实现阳光招生。

参考文献:

[1]李军喜,苏志东,史小英.高职院校单独招生问题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 大众科技. 2011.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招生 依法治教

参加高考是公民受教育权的一种体现,也是改变人生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招生主管部门和高校都必须努力追求教育公平的实现。当前,高校招生实践中“推进法治”、“权利保障”、“公平正义”等思想正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主流,高校招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革命”的旗帜就是“以人为本”,革命的目标是逐步走向法治化。只有实现人文与法治的建构与对接,转换为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律保障,才能真正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审视与梳理“依法治招”在高校招生领域的内涵,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变革,对于当前推进高考招生“阳光高考工程”有着特殊意义。

一、高校“依法治招”的基本内容

现阶段,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高考已经演变为高中毕业生面临的第一次强制性的“社会大分工~。在这场万人瞩目的竞争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防止人情关系的困扰,维护考生和高校的合法权益、维持招生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是考生、社会、国家对我国招生制度建设最根本的要求。“依法治招”是招考管理部门和高校以法律形式作为治理高校招生的重要手段。在管理者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它强调的是法律的主导地位,强调的是法律是一种普遍化的规则。政府与招考管理部门虽然是管理者,但其管理行为必须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前提。因此,“依法治招”并不仅仅针对考生群体,对高校、各级招办及其工作人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而言,都共同承担平等的守法义务,合法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遵守法律所赋予的义务。

高校“依法治招”本身是一个各种利益相互选择、协调、平衡的过程,平衡的关键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映社会公共意志。“依法治招”要求招考部门和高校摆脱狭隘的地方主义、高校利益和个人私利,主动对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平衡,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权力、权利与利益,公平、效率与秩序等相互关系。高校“依法治招”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追求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高考招生的公平与公正。因此,“依法治招”反对将招生、录取等公权异化为个人或单位私权的滥用;反对群体舞弊与个人舞弊行为等破坏招考秩序的行为,要求高考各环节参与者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受教育权与社会选拔人才目的统一。高校“依法治招”要求招考主体在民主与法治的前提下,实现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通过听证、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参与监督等方式,沟通与听取多方意见,明确各招生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当公利与私利发生矛盾时,应当提供相应的权利补偿措施与权利救济手段,从而实现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兼顾与平衡。具体说,“依法治招”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高校作为招生主体的招生自被充分发挥。根据《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条例的规定,高校享有招生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校要依法颁布该校招生简章,并按照相关法律以及招生章程的规定自主招生,并对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负责。各级政府及其教育管理部门和招生考试管理部门,还包括各级权力机关、新闻媒体及其社会大众等,也在“依法治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是不同的主体在不同层面、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方式实现对高校招生考试的监督与管理。

其次,考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被充分尊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指出,要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0。同时,这也成为监督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合法使用权力、揭露与惩治权力腐败、维护招生考试正义与秩序的制约力。实践证明,考生不仅是整个招生考试过程中的参与者,也是招生考试进程的监督者。考生的法律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维权意识是高校“依法治招”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当考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合理的途径以实现正义的诉求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对招考过程的监督与制约。

第三,高校招考主体的充分合作与参与。教育管理部门与高校、考生、社会之间的合作以提供服务而实现,而高校、考生、社会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则表现为配合、参与与监督。合作不仅是考生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还包括考生与高校、高校与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与各级招办及社会之间的普遍合作。合作不是单纯地配合、服从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考生在诚信的基础上参与高考,高校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履行招生自。更为重要的是,各主体合法地享有参与和监督的权利,防止权力对考生合法受教育权的伤害;监督权力部门积极履行相应的职责,利用权力更好地为社会、为考生、为高校服务,维护整个高考过程的秩序与和谐;并以主体的身份对高考招生流程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参与是合作的本质内容,只有积极地参与,才能保证人民的意愿能不断传递给领导者。只有在真正的合作、参与基础上,考生的受教育权、高校的招生自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才能真正成为高考管理的关注点,而不是被边缘化了的管理对象。各省市招办也就不是单纯的管理机构,而是在积极介入高考过程的前提下,成为考生与高校之间的中介、沟通者与协调者,不仅是考生利益的代言人,同样也是高校利益的表达者,为满足双方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搭起合作与沟通的桥梁。

最后,兼顾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高校招考权力体系。政府及其招考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应更多地强调社会公共利益,强调满足考生与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发展需求与合法利益,保障考生与高校具有相应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参与权。服务意味着程序公开、管理公开、信息公开,管理机构不是管理行为的权威与主宰,必须正视考生、高校、社会在招考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招考管理的基点不应是管理者内部一厢情愿确定的,仅仅反映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而应充分吸纳与听取招生考试过程中最大的相关者——高校、考生及其家长的参与和建议。同时,服务还意味着积极地教育与管理。我们强调服务,并不是否认教育与管理,否认权力,当然也不是单纯地限制权力。我们既应关注权力不能做什么,从而避免权力的恶;更应关注权力能够做什么,从而致力于发挥权力的善。积极地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意味着在法律的职责范围内积极地、主动地提供公共服务与教育。

二、高校“依法治招”的具体实施

第一,根据《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拥有自主办学权,其中就包括招生自。具体而言,即高校有权根据社会需求、自身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决定招生规模,确定招生范围与来源,自主调节各专业间招生比例等方面的权力。高校招生自首先属于公权力的范畴。即它是高校以及相关招考部门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考生能否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资格认可,是对高等教育这一社会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行为,因为招生自的存在,在人学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部分学生被淘汰。因此,招生自对考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招生自是由法律授予的,保障高等学校选拔优秀生源、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的权力。其权力来源于高校办学自。可以说,高校招生自本质上属于受社会与大众的委托和授权,其目的是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得到实现,并突出地表现为维持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实现考生受教育机会均等,并保证符合入学条件的考生实现受教育权。落实高校招生自无疑是当前招生考试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虽然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已经成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在实践中,高校招生过程中的权力异化、权力腐败等诸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对高校招生自的疑惑和不满。因此,如何对高校招生自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维护招生领域的公平、公正、公开,不仅是关系到高校招生自能否真正实现,也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的关键,还是实现高校“依法治招”的重要问题。

高校招生自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校招生的各项规定、制度必然是刚性而具体的。行使公权力人虽然是代表公权力的行使者,但他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都有生存的欲望和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是人作为生物体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自然而真实的存在。对高校招生的利益问题采取回避或者忽视的态度,必然导致对高校招生公共利益缺乏刚性的约束。如果高校招生领域出现权力的滥用,不仅削弱了社会对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信任度,损害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公平,也使高校难以获得社会的信任,使高校的合法地位和招生自难以真正实现。因此,高校在行使招生自时必须坚持“依法治招”的原则,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程序与规则,依法选拔招生人员,切实保证招生人员通过规定的程序、标准和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有必要对高校的招生章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坚持在招生过程中,按照招生章程所规定的程序进行。与此同时,也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招生信息要在高校招生信息网,以及媒体上提前、定期、周期性公开,让考生及家长都能查询到相关信息,以接受公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第二,打击高考舞弊、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与公正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高考舞弊是对教育公平的最大挑战。其中,有组织的群体舞弊是高考舞弊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恶劣的舞弊行为,它不仅导致高招过程的不公,而且助长个体舞弊事件的发生。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舞弊与个体舞弊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群体舞弊的存在与蔓延在客观上刺激了个体舞弊行为的增长,由于群体舞弊的不良示范作用,也必然增加打击个体舞弊的难度。在已经媒体曝光的高考舞弊事件来看,当前的高考舞弊现象呈现以下五大突出特点:(1)舞弊形式多样化;(2)舞弊手段科技化;(3)舞弊人员团伙化;(4)舞弊范围扩大化;(5)舞弊目的金钱化。为防止和打击高考舞弊,目前主要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要求考生在高考前必须签署《考试诚信承诺书》,二是在高考考场设置反舞弊硬件设备,包括电子监控、无线电干扰仪、金属物品检测等仪器。但值得注意的是,《诚信承诺书》只能从道德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反舞弊硬件设备只能对部分个体舞弊行为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无法对大规模的群体舞弊事件起有效作用。教育部为防止和打击高考舞弊,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高考中的舞弊行为进行打击,并于2004年出台了《国家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笔者认为,高考期间,必须加大对区、县一级高考管理部门的管理,应加强对区、县招生办和高考组考学校的权力制约以及对监考人员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维护高考秩序、维护社会公平,省、市两级招生办应选派专门人员对考场的设置、监考人员的选拔及委派等考务事项进行监督,以实现对各区、县级招办高考管理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防止其他权力对高考的渗透。同时,加强对考生维权意识的教育与宣传,加强新闻媒体对高考的监督也是防止考试舞弊的有效办法之一。事实证明,只有考生真正树立了维权意识,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才能真正监督招生。

此外,新闻媒体在高考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媒体具有告知、启迪、监督三大社会职能。具体而言,媒体通过告之考生如何加强维权意识,启发考生自己维护自身权利的勇气与行为,并通过对舞弊案件的曝光,唤起考生及家长对高考中不公平、腐败现象的警醒与正视,净化高考社会环境,维系高考机制的正常运行。

第三,高考过程中,考生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考生的基本权益应涵盖以下方面:

一是考试参与权。包括:(1)建议批评权。指对各级高招办、高校等,以各种方式直接提出或者通过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2)检举控告权。即对高考招生中舞弊等违法行为提出控告或检举的权利。(3)信息知情权。即考生依法享有对招生考试活动有关招考安排、考试通知以及其他信息的了解权,而各级高招办及招生院校则有依法向社会公开自身招生信息、录取结果的义务。

二是公平对待权。考生在招生考试活动中应当得到有关招生部门的平等对待。而有关招考单位及工作人员,则有对每一个考生平等对待的义务,如高校招生章程不能对考生进行性别、年龄、身体歧视,除特殊专业的特殊规定外,不得因为考生个体的外貌、体重、身高、残疾等拒绝录取考生。

三是利益保障权。指考生通过招生考试部门的积极的、公平的、组织工作,使其利益获得保障的权利。如考试中,考生有权要求监考教师制止作弊行为,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自由选择权。这种权利的核心是考生的一切合法权益和自由排除行政主体的妨碍,可以自由选择。包括:(1)各种合法权利和自由的自由选择。如考生可以自由填报自己喜爱的学校及其专业,其他人不得横加干涉。(2)抵制行政主体非法侵害的权利,如抵制各级招考部门借高考乱收费,侵害考生受教育权的权利。

五是程序过程权。包括:(1)高考过程中,考生有为了自身的利益,向招考部门要求了解与本人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权利。(2)申请权。如高考过程中,考生因为卷面的原因,有权申请监考者确认的权利。(3)通知获得权。指考生在招考部门制定涉及他的权益的法规、规章或做出具体处理决定前,有得到招考部门告知有关内容、理由、依据等相关情况的权利。如对作弊考生的处理,招考部门必须依有关规定予以告知。(4)申请回避的权利。(5)举证权。

六是事后救济权。包括:(1)被招考部门告知救济途径和方法的权利。(2)提出申诉、复议和诉讼的权利。(3)委托人的权利。(4)申请回避的权利。(5)陈述和辩论的权利。(6)上诉的权利。(7)申请执行的权利等。

三、高校“依法治招”的法律保证

加强法制建设是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基础。通过招生立法,特别是通过出台有关行政法规,可以有效保证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与公开。目前,我国招生考试立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有关高校招生考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基本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当数量的有关招生考试的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办法,但还很不成熟,具有暂时性和针对性特点。从招生考试法规的文件名称来看,一般以“通知”、“批复”、“指示”、“指导意见”等形式出现,凸现了当前招生考试法规的不成熟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规行政性太强、法律性不足,比如有关招生考试规定多是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出发点,对社会公众、学校尤其是受教育者权利的保障意识还比较欠缺。

对此,笔者建议,应加快《国家教育考试法》的制定工作,并对高校招生各环节作出细致而全面的规定。当前,我国现存法律较少涉及到招生考试,即使有部分涉及到招生考试的条文,但主要是原则性的,缺乏操作性,难以解决高考实践中的法律纠纷和问题。这几年,由于考试舞弊事件尤其是有组织的集体舞弊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所导致的恶劣影响,研究者呼吁通过立法加强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治。招生考试从来都是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环节,防止考试与招生舞弊只是法律规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国家教育考试法》不是考试防弊法,也不是单纯的教育考试法或招生法,笔者认为《国家教育考试法》中涉及高校招生考试方面应至少涵盖以下内容:

一要能够涵盖高考报名、考试到招生全过程,调整教育部、各省、市教育考试院、高校以及考生各主体之间法律关系。不仅需要对招生考试过程中的权力进行规制,也需要保障权力的合法行使;既需要对招生考试过程中的权利义务、权力责任关系进行合理分配,也需要对招生考试过程中的程序以及相关执法程序进行具体的规定。

二要能够适应高校招生考试的发展与需要。统筹整个招生考试过程,兼顾国家、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考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对招考过程中体检制度、报名制度、录取制度、监督制度、公开制度、招考的基本程序与权限范围、发生纠纷时的或仲裁以及救济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进行规范。

三要强调招生考试法规的可操作性,强调法必须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的观点,应该在招生考试立法中得到体现。除了不够成熟、争议特别大或者必须原则一些的问题可以规定得粗一些外,其他内容则应体现“能细则细”的立法原则。

四要将规范监督考试的各个关键环节作为立法的重点。应着力于规范和控制考试机构在关键环节上考试行政权的行使,做到职权法定,权、责、利统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法律的规范和监督之下。同时,硬件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规范和认证等,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条款来规范。

五要坚持惩处考试舞弊行为和保护参考者的合法权益并重。《国家教育考试法》不仅仅要成为惩处考试舞弊行为的法律依据,而且要成为保护参考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3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县、县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保安全、强素质、提质量、出特色”的工作目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精力抓管理,上下一致抓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九年义务教育

1.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年辍学率控制在2.6%以内,初中三年保留率达95%以上;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均达90%以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6%以上。

2.构建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中小学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完善帮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农村中学70%以上、农村小学90%以上具备学生劳动实践场所。

3.科学、合理编制学校经费预算工作。在保证学校正常安全运转的前提下,安排公用经费总额不低于40%的资金用于学校发展。校园方责任险达100%。

4.市前三,高考成绩较上年前移。

(二)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和职业高中(中专)招生计划,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力争达到7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县职业教育中心。普通高校本科上线率、重点线上线率比上年有所提高,大专以上录取人数占考生总数95%以上。

(三)幼儿教育

年内新增2-3所乡镇中心示范幼儿园,3-5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一年入学率达到100%。

(四)办学条件改善

加快农村标准化学校创建进程,争取言爱基金学校建设项目,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基本完成永阳中学、万福中学改造,全年新建修建校舍3万平方米,县县中、县二中通用技术教育装备。实施校安工程,消灭d级危房2.18万平方米。积极打造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花园式”学校。全面完成普九债务化解任务。

实行高中住房改革。

(五)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全年培训中小学教师2100人,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00人;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各阶段教师学历提高不少于5%。

(六)积极落实民生工程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教科书费。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改进高中、初中贫困生救助方法。督促乡镇政府建立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民生工程,市排位前三名。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加大安保维稳工作力度,确保教育和谐稳定

1.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权”;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严禁学生玩火,开展学校防灾防火安全疏散演练,增强师生自救能力,做到学生宿舍每层配备灭火器;杜绝学生踩踏事件的发生,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高层建筑实行划区域下楼,重要时段安排教师在楼口值班,做到防患于未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购物渠道的监督管理,教育学生不买地摊零食,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加强学校门卫人员管理,严格实行进出校门登记询问制度和值班制度,中心小学要督促辖区内学校校门关()锁的安全,有条件的学校校门口要安装电子眼。

2.坚持开展预防甲型流感和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预防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抓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计划落实甲感疫苗接种工作,采取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3.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发挥教育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提供教育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受理工作,快捷化解矛盾,维护教育稳定;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塑造教育系统的新形象。

4.坚持不懈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完善校建管理,重点抓好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

(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举行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辩论,开展中小学生《三字经》《弟子规》齐诵比赛,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

2.继续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县性“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大比武和教研、评估活动,组织开展第一批“有效教学”试点学校的考评工作,指导第二批试点学校的申报;分片召开有效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抓好义教阶段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指导和深化工作,促进第二轮初中、小学课改健康发展。

3.健康有序,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一是严格执行《县高中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注重抓好过程实施,抓实抓细教学常规。二是抓好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评估,完善《**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奖优罚劣,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召开高中课改阶段性总结会,通过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高中课改健康发展。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市场及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骨干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继续加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切实转变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县职业学校(职教中心)项目建设工程。抓好“初中后”、“高中后”职业技能培训。

5.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严格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新申请办园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审批。根据《**县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细则》,以评促改,规范办园行为,努力提升幼教水平,帮扶一批乡镇民办示范幼儿园,带动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

6.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年”活动。重点抓好高考复习迎考、中考选优拔尖、县统考工作,以抓兴趣小组为突破口,抓好尖子生的培养,提高优生面。一是加强高考、中考的复习迎考指导工作,适时召开高考复习迎考动员大会和高考复习迎考研讨会,了解考试信息,把握考试方向,观摩研讨,交流经验。二是开展考试评价研究质量分析工作。加强学生过程评价的探索,努力使学生评价与中考、高考招生改革接轨;做好高考和中考考试质量分析工作,通过全面分析,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有针对性指导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三是抓好常规教学的跟踪问效,举行学科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和说教材竞赛,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积极组织高中学科竞赛,并抓好“名师大讲堂”和学生研究性学习。四是抓好周三活动课教学,推动兴趣小组开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特长。加强对兴趣小组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大力开展兴趣小组的竞赛评比和成果展,依据成绩大小发放教师兴趣小组补贴。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积极开展校内外勤工俭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五是继续抓好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召开优秀科研课题介绍推广会。县中标课题的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六是继续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县小学生、县中小学生单项田径运动会,以进一步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师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7.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活动。重点装配10个中小学图书室,基本完成中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县中、县二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高中尝试“私买公助”形式,为专任教师配备电脑。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展应用设备资源说课、上课比赛活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特技教师”、优秀网管员评选活动,树立一批管理规范,应用效果好的先进典型。积极构建网上教研体系和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认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

8.抓好高考、会考和中考考场建设,优化组考工作,进一步规范考试秩序,纯考风,严考纪,扎实做好中职宣传工作。创新措施,规范招生秩序,坚决打击非法招生行为,维护考生切身利益,市领先地位。

9.完善评估机制。认真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乡镇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做好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市2010教育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的迎检工作,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增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活力

1.继续实施教师能力提高工程。抓住与南昌等地结对帮扶的契机,分期分批选派部分优秀校长、教师赴南昌、上海等地跟班学习和培训,学教育理论、学教育方法、学教育技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考评和培养,充分发挥其带头和引领作用;继续抓好“百课竞赛”,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坚持人人参与、层层推选的原则,扩大高中各学科教师的决赛面;认真抓好“送课下乡”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定期举办自制教具比赛、优质课比赛和示范课展示等活动,继续实施教师阅读工程,为教师学习提供精品书目,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实行高中、初中教师分别进行高考、中考题检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评选事项,做好初评、总评和表彰奖励工作,积极营造爱岗敬业、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2.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职称聘任竞争上岗。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培训,按政策要求做好职称评聘工作,对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教师的职称聘任考核有所区分。科学制定和落实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实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的补贴拉开差距,促进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逐步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县城高中人事制度改革,试行高中级教师差额聘任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强对学校班子考核,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考核采取从实从细、有效、全面的原则,注重品行、责任心、吃苦精神、组织、管理、教学、协调、工作方法等考核,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用人所长。

3.继续抓好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继续推广完善以集体备课、“三次备课”、启发式教学、“单元章节过关”和试卷分析“要题开讲法”等方式的校本研修模式。指导教师认真写好教后反思或案例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年终评出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优秀教研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招生政策制定;渐进调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57-06

恰如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一样。作为大学选拔人才重要机能的高考制度既有来自大学本身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也有来自大学外部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基于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作用,高考制度的变革自然就蕴涵着教育系统内外的各种复杂性、多元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也正因为如此,高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的制定不是一个基于确定性的逻辑前提,不是用程序化和模式化作业方式寻求相关方案最优化的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背景、政治发展水平、技术手段制约、各类主体需求和现实可能性等多种因素基础上的一个渐进调适过程。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改革尤其是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组成部分,是扩大高校办学自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力求自主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本文拟对这一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中心的招生政策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透视政策的渐进调适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两种不同政策的制定过程观

政策制定是一个“科学―理性”的过程,还是一个渐进调适的过程,或者是其他模型?在不同时期,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

坚持“科学-理性”过程观的学者认为,政策制定是在“分析-实证”方法及价值中立取向指导下所作的最佳解决问题方案的理性抉择,强调从确定性的逻辑前提出发去推演一切,主张政策制定由理性决定,面对问题,先澄清目的、价值或目标,并加以必要排列或组织,然后列出各种政策手段,审查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再对后果和目的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为相符的政策。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科学之初就在其著作《政策科学:范畴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中指出,政策科学的目标就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它必须使用分析模型、数学公式和实证数据建立可检验的理论。从二次世界大战到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非常流行用“科学一理性”的过程观看待、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但是,现实的政策活动更多的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的,一般较难完全满足“科学一理性”抉择所要求的各种条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理性”决策模式常常将决策者引入歧途。随着人类政策实践活动的丰富和政策认识视野的开阔,上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一理性”的政策分析方法便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比如,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西瑟在考察了理性选择的作用后就指出,“理性选择的功利方法不仅受到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政策变化的挑战,而且受到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描述它偏爱的机构――美国国会的挑战”。以逻辑性、程序化和模式化作业方式去寻求政策方案最优化未必就是十分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政策实践活动中蕴涵各种复杂性、多元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对于把理性运用于社会和政策问题切勿抱过高期望”。随后,超越固有的“科学―理性”思维,逐渐成为政策制定的一种新追求。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当代西方著名学者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教授则认为,政策制定是渐进调适的过程。如果决策选择中连续变化较小,那么原有决策确定的价值目标就更容易一步一步地得到实现。林德布洛姆教授同意H・西蒙有限理性的观点,不过,他提出了有限性来源不只是人类心智的认知能力。他认为,有限性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这个过程本质上是“连续有限比较”(SUC.cessive limited comparison)和“渐进调适”(muddlingthrough)。“在现实生活中决策问题一般不是简单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适宜采用连续有限比较的方法,即从现状出发,逐步、小幅度、部分地实现预期目标,决策过程能够被决策者掌控,并且能够不断重复”。作为社会行动的一种立场和方法,渐进主义(incrementalism)主张将现存的现实看做一种备选,并通过对现存的现实做细微调整,或对现存的现实会带来可能的后果做更大的调整,从而将与此相关可能所获得的和所做出的进行比较。就政策制定而言,林德布洛姆教授认为,处理复杂政策问题时仅仅“根据界定的目标,对各种选项进行全盘评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相反,应当“依据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形势,对已有政策进行适当的增加、补充”;“决策过程既是策略运用的过程,也是用相互调适取代全面分析的过程”。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政策制定中渐进主义模式的特点可简单地概括为:1)当已经获知现行政策不能解决问题时,立法和行政管理者采取的补救行动将倾向于渐进主义,即对政策做出较小调整而不是全面改变,他们将基于已知的基础,谨慎地进行试验并因此作出必要的移动,而不是通过迈出大步子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2)决策者应清楚地知道,许多问题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或者说这样的问题毕竟是微乎其微的。这是因为,原有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会出现,所以决策应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3)政策通常是运行于多方面的权力网络中的,并且通常是产生于对政策有影响的机构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极少有政策仅仅是由某些个人或某一个机构制定的。4)当要制定的政策与决策参与者利益相关时,不同党派和利益群体的决策者将通过谈判、交易和妥协等方式相互做出必要的调整。5)最后形成的政策更多的是一个妥协性政策,它并非是最好的政策,却能获得多数机构或组织的同意。在大多数多元化民主国家中,寻求意见的一致通常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在社会处于稳定阶段,渐进主义模式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多个利益群体的互相作用,体现了切合实际和稳妥可靠的特点,并因此在实现政策改变的复杂现象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模式或理论体现了保守主义的倾向,并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将渐进调适决策方法斥之为“安于现状”。然而,“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像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比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可以认为,渐进主义的“安于现状”充分体现于它对决策评估中不合理标准的守持和对当前利益的强调,有其“非科学”和“非理性”的一面,但是,渐进主义的模式或方法并非完全对立于“科学-理性”主义的模式或方法,调适并非完全排斥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的渐进调适过程本身就含有理性。因此,尽管渐进主义者反对将决策看做是一个广博、周全理性决定的过程,但渐进调适本身不缺乏“过程理性”。

二、自主招生政策制定的渐进调适过程

一个高校如果缺乏好生源,必然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久而久之必然会危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意义上说,“扩大高校办学自”首先应当是让学校拥有一定的招生自,并因此让学校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伴随着理想的高考方式年复一年地被人们想起,讨论的议题越来越多,体现自主性的相关考试模式与方法也渐次生成,并于实践中不断得到调适。

1977年,中共中央决定改变“”期间高校招生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1979年,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邓旭初在12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给高等学校一点自”的文章。在文章中苏步青说:“如果让我这个校长在复旦大学作主的话,在招生考试和教学方面,就不一定完全按照全国统一规定来办。这样,说不定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效果。”邓旭初说:“要想把大学办好,得给大学以适当的自。全面铺开,容易搞乱,可否先试点?”李国豪校长说:“现在学校没有什么主动权。这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可以说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残余。”刘佛年则提议:“是否可以联合招生,或允许他们自招一部分学生,这样可以让某些专业更加适应有专业特点的学生。”1982年,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著名科学家谈家祯先生在10月4日《文汇报》发表了关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的呼吁文章。当年,教育部开始尝试给个别高校一定的招生自,允许它们进行单独招考试点。1984年,除了实施统一高考制度外,教育部开始实行保送生制度,由确定的中学推荐、保荐绩优生或特长生,经高校考核,免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保送生政策并没有体现高校更多的自,这种制度本质上是高校按照国家既定标准招收优秀生源的一种方式。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变高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办法,将招生计划分为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培养招生和自费培养招生三种办法。当年,国家教委还发出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试招中学保送生工作的通知》。1986年,国家教委继续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试招中学保送生的意见》。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七五”期间改革规划要点》。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作为一项渐进生成的政策,上世纪80年代保送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招生自,体现了高考方式的微小变化,在政策上“走了一小步”,但它毕竟只是在初始的和浅层的意义上体现招生的自主性,与人们期望的、深层意义的和理想的自主招生方式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招生政策变化仍有待于人们在“走一步,看一步”中不断修正或补充。

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上世纪90年代,社会各界对理想的高考方式更加期待,寄希望于通过修正或补充已有的制度产生内涵更丰富、更有价值的自主招生政策。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办学自作出了规定,学校可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制订招生方案,自主调节不同系科的招生比例。1999年2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3号),文件指出了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要主动适应时代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提出要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文件明确了高考改革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强调通过这三个原则把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该文件还指出了高考形式改革:“一次性全国统考暂时不变,积极探索一年两次考试的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由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社会涉及面大,关乎广大考生直接利益,影响着教学活动,所以文件要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既要态度积极、满腔热忱,又要头脑冷静、步骤稳妥”。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文件要求切实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包括招生、专业设置等方面),每年举办两次高校招生考试试点,扩大学校招生自和考生选择机会,提出了“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的意见。从这一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行扩招政策,并因此使我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迅猛增长。

在新旧世纪转换之际,世界上许多高校都在招生中呈现了越来越多元化的入学方式和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拔方式。基于这种背景,我国仍固守的统一高考模式不仅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批评,而且也受到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非议。顺乎国际潮流与国内民意,高等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自然更加关注高考招生方式的改革,部分学校渐渐萌发了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获得自主招生权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的实践,首先发端于江苏省的三所高校。2001年,东南、南理工、南航等三所大学向教育部提出了要求改革招生方式、选拔优秀生源的申请,希望能够进行自主招生工作试点。他们的申请得到了教育部批准,并因此可以自主确定同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的调档比例和要求,不过,三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仅仅限于在江苏省范围内。2002年,江苏省南大、中国药大、河海大学等三所知名高校也通过自愿申报加入到了自主招生行列。当年,教育部召开了自主招生座谈会,对江苏试点高校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也是在这一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跨入了大众化阶段。2003年2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3]2号),文件要求试点学校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要根据选拔创新人才和加强专业培养的需要,积极探索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要求招生以统一考试为主,辅之以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录取方式,突出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的要求,要求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社会进行有效监督。文件提出了“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并作为‘预留计划’的一部分在招生来源计划之外由试点学校及有关省级招办单独公布,并报我部备案”,确定了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等22所名校为自主选拔招生试点校。

从此,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2004年增加了大连理工、东北大学、西安交大、武汉大学、华中师大和华南理工等6所自主招生高校,此类高校共计28所;2005年增加了北京交大、北京林大、北京科大、天津大学等14所自主招生高校,此类高校共计42所;2006年增加了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财大等11所自主招生高校,此类高校共计53所;2007年增加了北京理工、中央财经等6所自主招生高校,此类高校共计59所;2008年增加了北航、华电、中国石油(北京)等9所自主招生高校,此类高校共计68所;2009年增加了吉林大学、合肥工大、苏州大学等8所自主招生高校,此类高校共计76所。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展开讨论,7月底,《纲要》正式印发、颁布。纲要指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提出“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随后,2010年又增加了云南大学等4所自主招生高校,此类高校共计80所。2013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本科高校已达95所,其中77所本科院校面向全国招生,贵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18所本科院校只面向本省招生。

以上过程表明,对自主招生方式的追求一开始就与高校办学自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因而也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高校自主办学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在多种力量作用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越来越多,不仅有“985”和“211”类本科高校,而且也有地方的一些知名本科院校;自主招生的范围不仅有面向全国的,而且也有面向相关省市或区域的。高考制度改革是以渐进的方式不断推进的,在“走一步,看一步”中,改革的重心由“扩大”转向“落实”。在这些变化中,明显体现了“按部就班,积小为大,稳中求变”的政策原则,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是非常谨慎的,这将有助于降低改革的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自主招生政策渐进调适过程中的话语分析

自主招生政策的话语是政策渐进调适过程中与政策相关的语言表述,是政策参与者向他人传递并被理解、认同、遵从或引发议论的符号信息。自主招生政策的话语活动是政策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政策话语信息的发出、传递、理解和回应,交流着彼此之间的价值观和利益需求。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在自主招生政策渐进调适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话语。比如:谁在说话?为什么说?为谁说?说什么?怎样说?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会形成自主招生政策的话语系统、话语领域或话语空间,由此也可以认为,在特定的知识、特定的权力结构下,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是围绕相关议题形成的各种话语,通过辩论、商议及说服等方式实现渐进调适的过程。比如,围绕自主招生资格的议题,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学生(或者具备哪些条件的学生)才能获得自主招生对象的资格?围绕这一话语,学生作为话语客体逐渐被划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高分平庸之辈,一个是有特长的学生。这两类群体是相互竞争的,谁应该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或者谁才是自主招生真正的受益人,这些问题引发多方辩论和商讨。不同的利益主体都试图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力求劝服对方,也正因为如此,相应的话语会持续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政策是由议论构成的,而不是自我定义的现象(a self-definingphenomenon)”。在任何一项政策的渐进调适过程中,话语批判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诚如Gialldomenic0 Ma.jone所言,“政治家早已一清二楚,但社会学家却每每忘记公共政策是由语言所组成的,无论是以文字或说话方式来表达,争辩始终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核心”。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等教育也不可能脱离市场的制约。在现实条件下,高校必须考虑满足自己顾客的各种不同需要,寻求自己的办学特色。这种思考最终引发了高校对自主选择学生和自主办学的话语。高校的专家、领导通过各种媒介宣称学校自主办学的需求和主张,他们在知识生产中的权威地位不仅为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有效陈述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使社会普通公众将高校的需求和主张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予以接受,因此,在社会上形成了有利于自主招生的积极评议,促进了官方对高校自主办学需求和主张的话语认可和权力赋予,也促进了中国教育政策形成中以研究为核心的一个特点,即以“政府机构为主体,以专家咨询为依托,以社会参与为保障,以高层决策为终审”的特点。被赋予自主招生权限的高校,可以通过专家教授与考生在笔试、面试等环节的话语过程对学生个性和能力进行最直接的评判。这一环节,主要是作为话语主体的老师对作为话语客体的学生进行最直接的观察、查问与检验。学生对于高校不再只是分数符号,而且是一个更为具体的可见个体,这将有助于学校判别和挑选自己的培养对象。

高校外部的话语也影响着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这些话语议论涉及到关于改革高考录取制度、实施自主招生等是否必要、是否可取的评议,也涉及到招生政策的具体含义、环节和评价:“中国现行统一高考制度不利于个体社会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良性流动。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多元传承。……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服务”;“中国高考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高考不改,应试教育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统考不但阻碍学生个性发展,而且腐败是自主招生的10倍。……自主招生是可以做到很公平的”。尤其是在网络、通讯等现代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学者表达他们关于自主招生政策议论的途径非常多,他们的议论传递了他们对自主招生政策的理解和理念,但是他们自己的政策理念并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教育的变革,而是要通过政府机构间接地影响政策的制(修)定。因此,关于自主招生政策局限性的一些评议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有人指出,“呈现素质教育理念缺失、教育功利色彩依然浓厚”“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的自主招生方式带来诸多问题”,如“导致自主招生成为大学抢生源的手段(包括联考成为集团圈地抢生源),增加了学生的考试成本却没有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有人说,当前自主招生模式不尽合理,应当向香港学习,“最好放到统考之后进行”。有人对招生简章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提出了质疑。一名来自农村的中学校长曾经说道:“农村学生大多纯朴,富有爱心……学校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直到老人把感谢信寄到学校我们才知道,这样做好事不留名的学生难道综合素质不高吗?”

有人对自主招生加多少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安徽省人大代表方书莲曾建议高校自主招生应减少加分。“我认为,对自主招生考生,高考录取时同等条件优先录取、优先择专业或可获得5分或15分不等的优惠比较合适”。考虑到当前的自主招生演变成争抢优秀生源的大战,不但造成了高校间的恶性竞争,而且会给高中教学、学生家长增添繁重的学业和经济负担。她还建议,督促招生学校出台报名条件中的“优秀毕业生”“特殊人才”“量化细则”。由于高校自主招生时间提前,自主测试内容变难,不少高中只能被动地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难度,这自然加重了师生的负担,他们普遍感到压力突然变大了。为了能考到自己满意的学校,也为了能获得加分的机会,不少学生想方设法(甚至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并根据相关学校的要求东奔西跑,到处应试,不少好高校报名的人数多得难以计数。但是,即使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并被相关高校预录取,他们也还得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这样看来,所谓的自主招生其实是“缺乏对教育的理解,缺少自身的教育价值取向,无助于教育改革,也无法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

正因为如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控江中学校长张群先生曾强烈建议,要进一步改革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具体说有三条:1)高校招生(包括自主招生)应逐步走向社会。高中阶段三年的学习课程要分三年加以落实,不得为迎合高校招生需求加快教学进度,不得违背教学规律加重学生课业负担。2)申请自主招生的高校,应科学理解教育本质,应引领教育改革,应有甄别选择学生的科学方法,相关程序要报请审批,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3)为避免生源大战,高校自主招生时间可在有关招生部门划定各校录取分数线之后进行。政策制定是意见分歧对政策议题所取得的政治妥协的结果,无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和建议都会导致自主招生政策自身的渐进调适。由此也印证了林德布洛姆的观点,即政策由政治方式决定而不是由全面分析所决定的,是其参与者相互施加权力、控制或影响力的过程。“所有参与者在政治相互作用中,在某种程度上都扮演着党派角色,每个参与者都坚持着相应的观点和利益”,直接决策者是权力运用中的主要角色,但受制于其他力量。

通过上述话语分析不难发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舆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由于公共参与讨论的机制尚未完善,也由于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不同的话语议论的作用目前还不能被充分发挥。例如,一般老百姓关于自主招生政策的意见或建议还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即使教育专家、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的建言有时也更多的是在“两会”期间才能被正式聆听。教育政策是结构与能动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对自主招生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或问题,制度决策的主体只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理解百姓心声,并善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将民意纳入决策程序,就不难找到合理和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为此,应当注意搭建更多的平台,畅通更多的渠道,围绕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协商,这将有利于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政策在新的层面上实现渐进调适,并逐渐走向完善。

四、影响自主招生政策的联盟因素

自主招生联盟是指自主招生过程中具有共同信念体系的政策行动者群体或政策共同体。如前所述,高校招生制度的渐进演变是高等教育对系统内部变化和系统外部环境的主动调节和适应的直接反映。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出现相应的联盟自然就是对这种调节和适应的顺应。影响自主招生政策联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和宣传媒体等因素无疑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联盟因素。

教育部是自主招生考试联盟中最高决策者,因为它负责政策的颁布和解释。继2003年的文件频布之后,教育部办公厅2005年12月26日《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5]15号)。该文件要求各试点高校要高度重视自主招生工作,结合本校及专业特色和要求“建立健全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拓宽人才选拔渠道”。2007年11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了《关于做好2008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7]11号)。该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模式,通过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选拔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潜质及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各试点高校要高度重视,结合本校办学目标和专业特色,精心组织,严格实施,确保制度措施、经费支持、监督保障落实到位”。2008年1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做好2009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8]16号)。该文件再一次强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是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要求各试点高校高度重视,通过人才选拔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上述文件中,无论是关于办学自的“下放”还是“回归”,政策本身都反映了教育部与自主招生院校之间的权力再分配关系。事实上,根据教育部的文件,不少高校拥有了一定的招生自,在实施招生事务中,这些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自然就可以避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而与学生直接发生关系。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单位,主要负责选拔自己满意的学生,承担着自主招生的具体事务,是自主招生考试联盟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不少高校在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常常希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有些学校甚至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应的方案或措施。但是由于其他学校联盟的成立会打破既有的“生源市场”及招生秩序,为了“强强联合”、防范被“边缘化”或者主动“攀上高枝”,不少高校往往愿意放弃自己具有个性的自主招生方案,而加盟相应的组织,并在各自的联盟内就“抢占优秀生源”等核心“分利”目标达成一致意见。目前,4大自主招生联盟分别是“北约”“华约”“卓越”和“京都”。“北约”联盟有北大、北航等11所综合性大学,主要以文、理、医、工见长,他们在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华约”联盟由清华和人大等7所办学层次、水平相近的高校组成。这些高校采取通用测试、特色测试和面试的模式进行自主选拔。通用测试由高校共同委托专业考试机构进行,成绩在7校内互认;特色测试成绩可在7校间彼此参考。“卓越”联盟由北京理工、哈工大等9所高校组成,它们在自主选拔录取中采用了联合初试、自主选拔等方式。“京都”联盟包括北京科大、北京交大等5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5校笔试联考始于2006年。然而,高校联盟本身是否能较好地反映自主招生政策的真实意图?是否能最理想地发挥自主选拔优质生源政策的效用?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考生及其家庭根本利益?高校联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负面效应,比如,会不会像一些当今被批判的“分利集团”一样――不关心国家高等教育总收益的增加,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寻租”从现有的高等教育市场收益中多分几杯羹?在实践中,联盟内的相关成员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为了进行更大胆的高考改革探索(比如,把自主招生放在高考之后进行,根据高考成绩划定面试线,再向面试者发放录取意向书),有些高校选择了退出原来的联盟。2011年,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选择“单飞”,退出了原来的“北约”联盟。这事实上也就预示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反思自主招生的本义了。

中学是考生的输出单位,中学生本人是招考联盟中的直接参与者,自主招生的政策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也能引导他们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发展特长。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多数学生进大学的主要途径还是高考,但是由于担心不报吃亏或者认为有机可乘,许多明显不适合的学生仍然非理性地加入自主招生考试的行列。有的学校甚至有80%的学生都报了名。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将承担着经济、时间、精力和竞争等方面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中学教务部门以及高三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年级主任等都是自主招生过程中的潜在参与者,因为他们往往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者负责相关材料的审查。在中学,自主招生最重要的潜在参与者是相关中学的校长,因为,只有他们可以实名向有关高校推荐优秀学生。经过资质评审,北大的“元培计划”、清华的“新百年领军计划”、人大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复旦的“望道计划”、南开大学的“公能”人才选拔、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选拔等自主招生方案都赋予了相关中学校长的推荐权。这些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承担着诚信的职责,他们“要为将来本校在高校中的口碑负责”。所以如果被发现弄虚作假等情形,他们自身及其所在学校都会被取消推荐资格。

作为教育政策价值的重要影响者,宣传媒体不可避免地对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产生作用,因而它是自主招生考试中隐性的联盟成员。宣传媒体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而且是社会公信力的代表,更是其他联盟主体获取自主招生信息的重要渠道。无论是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实施或评估,都离不开宣传媒体的呐喊、引导和监督。宣传媒体对自主招生政策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等具有很大作用,其职能甚至能直接影响着政策制定渐进调适的进程。政策是某一行动主体或一群行动主体解决相关问题或事务的一个有意识的行动过程,宣传媒体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影响政策参与者或决策主体的认识,并因此有利于自主招生政策的渐进调适。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利益纷争、诚信危机、区域差异、城乡结构、对公平的理解、追求效率、多元需要等都非常容易导致各种形态的话语,如果有些非良性的改革话语成为主流,就会使自主招生的改革偏离健康的轨道,迷失自己的方向,从而延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宣传媒体对自主招生政策制定的独特社会功能,注意发挥它们应有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5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市八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八次党代会精神,在对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站在历史新起点上这一基本特征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基本市情,深刻理解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充分认清当前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照《*市“*”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稳步推进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特别是党的*大胜利闭幕后,全局系统及时安排,迅速部署,通过干部大会、专题报告会,教师、党员大会,机关干部职工会等形式,认真开展学习宣传,先后邀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蒋星恒同志,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任飞同志进行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

二、积极做好“两基”迎“国检”相关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部署,先后四次召开了全市教育督导工作会、*市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会议、*市教育经费审计情况反馈会等。一年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申振东、副市长季泓等市领导先后对我市的“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转发〈*市有关工作部门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市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市“两基”工作迎“国检”领导小组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稳步开展。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市“两基”迎“国检”的各类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5次。组织市属相关部门对各区(市、县)“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过程性督导,接受省政府检查组对我市四个区(县、市)迎“国检”工作的督导检查,并及时由市政府副市长季泓同志召集各区(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对“省检”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研究制定出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三、扩大“两免一补”享受范围,有效解决弱势群体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在去年扩大“两免一补”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并对住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年,全市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达57万多人。其中,*年春季,全市共有272092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90300名学生享受免除杂费,22060名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中央、省共补助资金1747.8万元,市补助资金820万元;*年秋季,全市共有26963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77223名学生享受免除杂费,16401名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中央、省共补助资金1658.4万元,市补助资金1074.5万元。在“两免一补”基础上,今年,我局继续加大对“三小工程”建设的督促、指导工作力度,完善了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三小工程”健康发展。

四、认真抓好学校建设,提升学校软硬件水平

自*年开始启动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及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来,*年各区(市、县)已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并进入修编及专家论证阶段。*年,我市共有8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市级资金已投入1000万元。同时,改扩建8所公办学校用以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市级资金已投入300万元。

一年来,全市共完成3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成学生宿舍44452平方米,学生食堂14660平方米,投入资金49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478万元,地方资金2424万元。由于我市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市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评为贵州省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先进单位,同时,修文县、花溪区、开阳县、清镇市分别被命名为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特优县和优秀县(市、区)。今年共安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28个,投入资金395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80万元,省级资金1180万元,地县自配资金1593万元,改造面积65000平方米,现已有8个学校开工建设。另外,认真抓好市直属学校建设,目前,*一中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共投入资金2600万元,建成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27500平方米;*民族中学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目前,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完成*六中学生食堂、宿舍建设共计3500平方米,投入资金700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做好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工作,经过认真准备,*实验三中、*民族中学已接受了省教育厅的验收评估。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巩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果

一年来,建设并开通了*市教育局及*市中小学教育城域网门户网站“*教育信息网”,开发了*市民受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以*市教育科研网为门户的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切实加强远程教育网站资源和教学软件及光盘库的建设,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配送一套英语教学光盘。根据全市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切实加强农村远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的成果。围绕“国之源”浙大管理平台开展了一系列资源制作和应用方面的培训,组织市电教馆相关人员深入各区(市、县)开展骨干教师培训200人次,专门开展了对全市11个区(市、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教学应用量化评比专项督导检查,切实提高了远程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六、进一步巩固完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管理体制

按照年初与各区(市、县)签订《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政府系列、教育局系列)有关工作要求,认真指导各区(市、县)抓好*年各项教育工作任务的落实。按照《*市教育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考评细则》的有关要求,对各区(市、县)教育目标管理情况进行考评,不断完善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定期督导、检查各区(市、县)年度教育目标工作完成情况,切实加大了全程追踪,过程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推动全市年度教育目标任务的落实。继续加强移交三城区中学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开展了对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

七、切实增加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局在今年的经费安排中,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安排了足够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出台了《*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认真抓好两所高职院校的建设,积极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启动一批有特色的优势专业实训基地。成立了市职教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筹备*市职教中心,目前已完成征地的前期手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开阳、乌当、修文、息烽等4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目前,开阳、乌当项目已报市发改委批准立项,修文县职教中心建设争取到国债项目资金支持。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大力宣传,积极工作,圆满完成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任务,共招收新生21000人。超计划数5000余人。安排资金200万,认真做好职教券的宣传发放工作,鼓励支持初中毕业生填报中职学校,共发放职业教育券4000张,每张面额500元,使4000名中职新生享受到政府的关爱。

此外,认真做好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目前,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已下拨16917人共1014.62万元中职助学金资金,而我市需资助的中职学生数为26653人,缺口资金达730.2万元元,年底前可将第一批资金发到相关学校。缺口资金待上级专项经费到位后,再及时安排到各相关学校。

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关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一年来,我局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高度,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经过反复调研、讨论,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见》。从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依法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制定了12条具体工作措施。*年,全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共计125976人,小学100050人,初中25926人,其中,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达4.35万人,接收比例为34.52%。

继续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对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工作给予积极指导。制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学杂费补助实施方案,对就读民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每人补助100元,共计投入资金820万元。与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开展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进一步了解民办学校办学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为进一步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促进民办学校良性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九、开展师德教育专项活动,加强校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的有关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以加强学校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年活动,出台了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有关工作方案、实施步骤,建立了师德教育巡查机制,印制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开展了一系列演讲、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省级优秀班主任、市级示范班主任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优秀班主任事迹。

进一步加大校级干部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力度,我局和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为期60天的*市教育系统县级干部培训班,共培训校级干部64余名;选送了62名校级干部到北师大参加“新时期成功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为了拓展我市教育管理干部的视野,还邀请北师大和华东师大专家到我市讲学,共有250名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参加学习。为了加强和改进对直属学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推进干部队伍管理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制定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实施方案》,并在76名校级干部中开展了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工作。

认真做好面向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目前已认定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8607人。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开展直属学校(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共招聘教师102名、职员1名,引进高层次人才9名。组织51人次专家(局领导联系专家、优秀人才、特级教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到8个区(县、市)以讲座、讲课的形式开展送课活动,近3000名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100余名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此外,认真选派了22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积极为广大教师办实事、送温暖,安排1500名高级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开展了教师节慰问全市教师活动,到市属医院慰问住院教师,组织优秀教师赴外省疗养。今年教师节,由市政府对200名“*市优秀教师”、100名“*市优秀班主任”、50名“*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我市有2名同志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有1名同志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并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科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围绕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扎实开展各种寓教于乐、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宣传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学生明辨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荣辱观。组织评选了*市中学“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22249人,举办了2万余名学生参加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市第二届中小学优秀德育活动课评选表彰活动。与市环保部门开展了第五批绿色学校评比活动,并对28所学校予以授牌。

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市教育科研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6次大型教师培训,培训人次600多人。二是开展市级教研活动110次,送课下乡100余次,教材培训50次,各类研讨会81次。三是认真组织*年中考统一命题及评卷工作,启动实施*市中考学科题库建设,并将于*年启动部分学科选用题库工作。四是狠抓高中教学质量,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及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等方面入手,采取管理、促进、带动、交流、推广等手段推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按照“梯级测评,整体提高”的指导思想认真编制毕业会考、期末考试等标准,科学、合理地命制各类试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省、市有关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一年来,全市有数百名教师、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优质课评比、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分别获得各类奖项。此外,全市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也得到了长足进展。

认真抓好今明*年体育中考调研考察工作,全面启动“阳光体育”活动,组队参加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组办的赛事并获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及男、女单项冠军,组织近千名学生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选拨工作,选送的舞蹈作品《银项圈》荣获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金奖,获第六届中国舞蹈大赛荷花奖“大地之舞杯”民族民间舞银奖,代表贵州赴成都参加全国第七届舞蹈大赛,并作为贵州唯一进入决赛的舞蹈。注重专业教师业务培训,第一次邀请全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为全市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加深了师生对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增强了维权意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开展了民办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先后对学校分管校长、中层干部、校医、食堂管理等人员进行了学校食品卫生法规、学校卫生防疫、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开展了“校园杯”卫生督查和学校卫生专项检查。一年来积极开展了禁毒、艾滋病防治、心理健康、生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或讲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所推荐的*十八中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

十一、圆满完成两次全国性的会议承办和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

今年,我市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第14次年会的筹办工作,同时,又面临国家语委、教育部对*市申报语言文字一类城市评估工作的验收。在秋季开学各项工作比较繁忙的情况下,精心组织、周密筹办,较好地完成了400余名与会代表的接待及会期的各项安排工作,赢得全国各方代表的一致称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有关领导对会议承办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同时,积极、认真做好迎接国家语委、教育部的检查评估工作。为切实抓好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组织市语委会各成员单位、各相关行业及各区(县、市)开展语言规范化工作,制定完成*市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接受国家评估检查方案,圆满完成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十二、中考及高中招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高考成绩喜人

加强中考命题的改革和管理,大力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年*市四城区普通高中招生采取网上录取的方式进行,详细制定了今年*中考首次实行的网上报名、网上录取的具体流程,考试阅卷由过去的分区(县、市)自行组织阅卷改变为由市教育局组织统一阅卷,确保高中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继续向市区初中学校分配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配额生比例增加到35%。同时,顺利完成*市高中毕业会考工作。

今年,我市高考成绩整体大幅度提高,全市共有高考考生22404名,其中理科考生14805名,文科考生7599名,高分段学生所占比例居全省之首。共有683名*考生考分在600分以上,为全省600分以上人数的24.61%,占*市考生人数的3.05%,位居全省同项指标第一;500分以上人数占本市报考人数的22.86%,同比高于我省其它地(州、市)3-11个百分点。“一本”、“二本”上线率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一本”上线人数增长了550人,提高率为27.77%;“二本”上线人数增长了1004人,提高率为20.57%。

此外,认真抓好招生考试监察工作,在今年的高考、中考、高中毕业会考、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等各类考试中,加大了巡视监督力度,全程监督了中考、高中毕业会考的命题人员的入围、制卷、印刷、评卷全过程,与相关人员签定保密协议书,明确纪律要求,以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在高考考生资格审查工作中,对外省籍考生和享受高考照顾政策学生的资格进行审核,共审核学生1035人,未发现高考移民现象。

十三、严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决治理学校乱收费。为进一步规范城区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组织专门人员赴北京、天津等地学习考察,并研究制定出初步措施。报经市委、政府研究同意后,以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子女上学问题的若干意见》。同时,对各区、(县、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各学校“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等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各学校大都严格按规定收费,基本未发现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回扣或提成代办费等违规行为和“坐收坐支”等违反“收支两条线”的现象。但个别学校仍存在违规收取“补课费”、农村学校收取“饮水费”的情况。全年共查处违规收费案件4起,清退违规收费14万元,处理相关责任人4人。

努力做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查找、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救自护意识。加强和改进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大局。*年,收到群众来信100余件,市委领导及市长信箱转办件14件,市长专线电话转办件12件,接待群众来访300余人次,处理群众来电700余个,对反映的问题基本处理完毕。

十四、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工作,建设服务型机关

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按照既定的实施办法和安排意见,结合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原则,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作风教育整顿三个阶段的工作。特别是结合有关息烽县党的*大期间维稳工作及市委领导批示件办理情况出现工作失误的事情,及时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教师进行传达学习,并邀请市委党校有关专家进行执行力方面的专题讲座。要求各学校(单位)、机关各处室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依法办事、改进作风、提高效率。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局机关全体干部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此外,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一年来,认真抓好了工青妇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离退休干部工作等等,为全市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6篇

一、以改变机关作风为切入点,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我局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日程安排,从2010年元月至六月,认真开展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改变了机关作风,促进了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认真学习理论,提高思想素质

学习动员阶段是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为此,我们认真地开展了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思想动员,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后,我局在党委班子成员中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雷保英同志为组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研究部署了教育党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精心准备,召开了动员大会,详细安排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时间、阶段划分、活动内容、目标任务、特别对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使全体党员对这项活动思想明确、认识到位,增强了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学习效果。为了保证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局党委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做出具体、详细的安排,建立了领导包抓协调制度,促使活动顺利开展,邀请县上领导上党课,做报告,为全体党员进行了学习辅导;积极编发活动简报,开展学习情况交流。在学习动员阶段,局机关两个支部之间开展了三次学习心得座谈会,办学习专栏5期,39名党员中书写读书笔记最多的达5万字,最少的也在3万字以上,共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13篇,整理学习要点50余条,举办读书演讲比赛和读书笔记、心得展览会各两次,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巨粉娥先进事迹展览并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把学习教育活动与学习巨粉娥,创一流业绩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县委组织的“再学巨粉娥,建设小康长武”读书演讲赛上,我局获得了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分析评议

进入第二阶段后,我们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思想动员和活动安排,各支部及全体党员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日程安排,广泛征询意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及时解决整改问题,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及时动员安排,广泛听纳贤言。我们针对教育系统人多面广,影响面大的实际,在学习动员阶段末期,我们就提早动手,先行一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广泛开展征询意见活动。先后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基层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以及离退休干部座谈会等8次意见征询会;发放问卷调查表和意见征询表500多份,设立意见箱2个,还开通了热线电话,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和建议,做好自我剖析。党委、支部的党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主动找党员谈心,为其他党员做出了表率,促进了谈心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全体党员坦诚相待,恳切直言,找问题、谈不足,提希望,增进了解,促进了工作。据记载,我局谈心活动的谈心面达95%以上,达到了上级文件规定的要求和次数。全体党员在征询意见、谈心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际,对照《》和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具体要求,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制定了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三是深刻分析评议,客观反馈通报。根据日程安排,局党委、各支部先后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开展分析评议。全体党员逐个自查,其他党员评议发言,大家畅开心扉,不回避问题,不护短,不遮丑,讲真话,讲实话,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专题组织生活会后,各支部根据党员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的情况以及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党员的一贯表现,以书面形式实事求是地向党员本人反馈了评议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3、狠抓整改提高,建立长效机制。

整改提高阶段是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落脚点和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满意作为整改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是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任务。各支部根据征询到的意见、建议,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并落实到承办股室。局机关各股室根据分配到的四类20件整改任务,由包抓领导负责,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责任到人;教研室支部对征询到的四类12条建议也逐条分解,责任到组、到人,制定措施,认真整改。地理采取得力措施,完成整改目标。对于分析评议阶段征询到的意见,我们坚持边议边改。截止6月15日,局机关支部20件整改问题全部解决,教研室支部已解决10件,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两个问题,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正在着力解决,从而使整改问题件件有着落,解决面达100%。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共产党员要体现先进性,不能只是一时一事,而是要经常、自觉、始终如一,才能做到人民群众的赞同和认可。因此,我们依据教育系统特点和实际,经过充分酝酿读者讨论,修订完善了支部书记、组织、宣传、纪委委员职责,中心组、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制度及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等多种职责制度,为全体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提供了纪律保证。根据县委的安排,我们还广泛开展了活动结束前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设置意见箱2个,个别访谈96人次,发放群众满意度问卷150份,测评表150份,向其他党员、普通群众、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离退休干部、教师等各界人士回访测评对我局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看法、评价和意见。通过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充分肯定了我局的教育活动成果。

总之,我局党委在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做了一定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全体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基层、服务教学的本领进一步提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全县的总结考评中,我局两个支部被评为红旗支部,12名同志分别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教育局党委被评为先进党委。

二、以“创选评”活动统揽全局,积极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1、明确目标任务,健全“创选评”工作机制

2010年,我县教育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创佳选优评差”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市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积极完成市局“创选评”年度工作任务为目标,加强管理,严格考评,及时下发了安排意见,层层鉴订年度“创选评”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夯实责任,突出统揽作用,健全工作机制,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2、切实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师德作风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分阶段有重点的在全系统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学习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两个“决定”的活动,始终把学习的重点及其目标定位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上,定位在转变教风、学风上,定位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基础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上,定位在立足今天,把握未来,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要求上。定位在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上。半年来,我们通过了中党保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立足班团会、论文征评等有效途径,开展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要求各基层学校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与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干部教师认真分析我县教育工作的实际现状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紧密联系本地本校的工作实际,联系干部师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在全县教师中开展了“德育论文征评”活动,共收到优秀论文200多篇,向上级推荐参评论文30多篇;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环保知识作文征评活动,全县五年级以上17000多名学生参与征评活动,向县环保避选送优秀作文300多篇。通过活动、检查、指导师生更新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风尚和教学管理能力,促进了机关工作和行风建设,树立起了教育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3、紧扣中心,狠抓落实,全力完成各项工作

半年来,我县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创选评”活动,始终紧扣教育教学这个中心,遵循“严抓细管,突出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团结协作,服务基层,狠抓落实,提高效率,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是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收费行为,保证学生按时入学。今春学校内部共减免学杂费109人,计15333.84元;社会救助109人,计14097.50元;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13976人,计627562.40元;免杂费13976人,计894303.39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贴1279人,计153480.00元。劝返动员学生357人,其中中学307人,小学50人,小学辍学率0.02%,初中辍学率1.6%。二是以教研教改为先导,树立教学新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半年组织开展了以“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赛教活动,参与人数109人,评选出优秀执教者人,组织各科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指导教学,听课评课,人均达80节以上,开展后进学校帮扶活动3次。选派数学教研员及教学能手到偏远山区中小学送教下乡,上了体现新理念,展示新教法的示范课,深受学校和教师的好评,为了充实教研队伍,教研室聘任16名学科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健全了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会,发展市级会员115名。三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督查与经验评估结合的方法,对全县中小学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三次检查,对全县完小以上校长进行了“千分制考评”,规范了学校管理。四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基础教育新课标的师资培训工作任务过半,目前已有80名小学教师、40名初中教师、5名高中教师和8名教育管理干部参加了基础教育师资培训;180名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远教项目学校已有50%的教师参加并完成了校本培训任务。120名小学教师、90名中学教师已完成了新课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任务;7名初中校长及教育专干、8名小学校长参加了省市校长专干培训班。五是县职教中心完成春季招生任务350名,免费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才0.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50人,扫除青壮年文盲600人。六是对今年创建市级德育基地,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7所学校,1所幼儿园及两个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促使其不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力争年底一次性通过市局验收。七是举行了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小学生“珠心算”竞赛、“校园艺术节”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八是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了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活动;以“讲诚信、讲道德”为主题的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九是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法制报告会,法制教育周,办安全、法制手抄报,举行安全法制主题班团会,经常检查学校各种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活动,对师生进行全员安全法制教育,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护自救能力。十是下发文件,出台政策,并派员下乡入校,全面检查治理教辅读物进教室。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3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行业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十一是对全县各中小学配备的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两次巡回检查,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十二是配合县上中心工作,组织局室机关干部利用节假日为昭仁镇北关村、亭口乡塚丰村整修道路,为彭公乡彭公村义务植树,为亭口乡路家村扶贫帮困,抗旱救灾,筹集资金6700多元,帮扶了冉店乡上孟村7户困难群众。十三是加强管理,提早安排,年初先后召开了高中教学工作,高考、中考备考会,严密组织,严格施考,圆满完成了今年高考,中考招生考试工作。据统计,今年我县高考文理两科参考人数787人,达到高职(专科)录取分数线的考生757人,上线率达96.19%。其中一本上线62人,上线率7.88%,居全市第六名;二本线以上182人,上线率23.13%,居全市第三名;三本以上479人,上线率60.86%,居全市第三名;高职(专科)线以上757人,上线率96.19%,居全市第一名。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人数2077名,尽管目前成绩未揭晓,但从考试情况看,预计整体情况将好于上年,按市局下达任务,我县今年将有1500名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使我县的普通高中升学率将达到70%,以彻底缓解学生上高中难的问题。

三、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1、优化资源,提高效益,稳步推进学校布点调整。

我县从2001年开始,对全县中小学当时布点情况遵照“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思路,按照“竭尽全力,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已完成撤校所,并校所的任务,使我县中小学由原来的212所减少到现在的154所,学校数减少了27.4%,今年暑期我们将按原定计划,再撤并3所学校,其中全撤1所,部分撤并2所,改造薄弱学校3所,到年底全面完成撤校并点和改造薄弱学校任务。

2、同好政策,争取项目,高中标准化建设初具规模

我县高中标准化建设,继2003年8月完成总投资407万元,建筑面积5382m2,设45个标准教室的一期工程后,又于2004年9月规划启动了总投资8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9184m2的二期工程,其中学生公寓楼规划建筑面积5211m2,投资450万元;教师宿办楼规划建筑面积3973m2,投资350万元,工程目前已完成一层主体,按计划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投资132万元,建筑面积770m2的师生食堂工程已完成图纸设计,目前正在筹建中。通过三年的努力,我县高中标准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3、广开财源,全面规划,积极实施危改工程

今年前半年,我们多方争取资金,跑要项目,共筹集资金214.7万元,合理规划并及时启动了危改项目,危改任务完成过半。一是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今年我县中小学危房改造规划面积为22000m2,截止6月底,已完成危改项目19个,改造面积10131m2,其中D级2646m2,完成投资161万元。二是完成了总投资210万元的长武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工程,目前已通过城建部门初验,计划今年9月正式启用。三是清理整顿民办幼儿园22所,取缔不合格民办幼儿园13所,新建农村民办幼儿园7所,较好地规范了社会力量办学,推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利用二期义教工程专款,为全县中心校及初级中学配发了价值万元的理化生常规教学仪器,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通过以上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教育设施薄弱的现状,提高了办学效益。:

四、下半年工作设想

半年来,在市局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我县教育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创选评”工作、学校布点调整、高中标准化建设、危房改造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创选评”统揽全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创选评”工作力度,把骨干体系项目建设和“创选评”活动贯穿于中小学各项工作的始终,全面完成市局下达我县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力创建新一批骨干项目学校和创佳选优单位的同时,努力做好已挂牌学校的巩固提高工作。促进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2、根据今年春季新出台的关于教师队伍管理的规定性文件及全县中小学教师四制工作的实施方案,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把激励竞争机制真正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去。

3、积极创造条件,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再建工程的进展力度,力争完成全县中小学倒塌围墙、危漏校舍的维修改造任务,坚决消除D级危房,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4、完成本年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做好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评选工作,按程序做好所有教职工的工资晋升、福利待遇工作,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调整专业,面向市场,完成市上下达的职教中心招生任务,健全和完善各乡镇农技校建设,完成全县中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复盲人口的扫盲任务。

6、把治理“三乱”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三创”工作的重点,坚持始终,常抓不懈,为广大中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7、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中小学校舍、校产及汛期师生人身安全。

8、认真执行政策,规范工作程序,严格“一费制”收费标准,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学生的杂费全免、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工作,确保中小学生按时入学,提高义教阶段学生的巩固率。

9、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扎实做好教育系统参加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武中学、县职教中心、县幼儿园三个支部的组织领导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解决突出问题。

10、健全和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把在岗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业务培训和学历提高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制度方案,划分任务,落实指标,努力提高全体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业务能力。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7篇

这次学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学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学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学年工作回顾

20*学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学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学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下,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市的评估验收,成为教育强市。回顾20*学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发展节奏牢牢把握,教育事业稳中有升

一是坚持普职教协调发展。为满足广大群众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我们努力拓展事业规模。20*学年,全市高中段招生19530人,比20*学年增加941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4.97%,比20*学年提高2.31个百分点,升学率继续在*处于领先地位;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升学比为1:1.2。职教专业建设得到强化,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被列为*市第二批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市职业中专与经贸局、文化局共同设立黄杨木雕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坚持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20*学年,市二中成为省二级重点中学,市三中、白象中学成为省三级重点中学,芙蓉中学成为*市重点中学,使我市普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达到了55.6%,比去年增加了11.48个百分点;实验小学、柳市镇一中成为省示范学校,翁洋镇二小、象阳镇一中、乐成镇一中成为*市示范学校;市中心幼儿园、柳市三幼成为省示范幼儿园,市机关幼儿园、春晓幼儿园、艺佳幼儿园成为*市示范幼儿园。同时,乐成八小等57所小学被评为星级小学,柳市镇沙岙小学等40所完小被评为星级完小,南塘中学等23所星级初中提出升级申报。

三是坚持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同步推进。认真落实“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积极巩固普九成果。认真实施“四项工程”,完善贫困学生档案,保障弱势人群受教育权益,广泛开展“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失学”扶贫助学活动,建立“教育券”制度。取缔非法办学点,以公办学校为主,多渠道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大力发展幼教事业,调整幼儿园园网布局,建成龙西乡、双峰乡中心幼儿园新园舍,使大荆等薄弱片区的幼儿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市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在校生巩固率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99.29%,在校生巩固率99.94%;3--5周岁幼儿入园率96.*%;“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100%。

(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强化。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率先在部分学校分步实施德育导师制。组织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诚信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反警示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等活动。强化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市中小学校预防教育活动暨创建预防教育星级学校的活动,做好普法宣传教育,预防在校生的违法犯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开通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拓宽渠道,帮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释放压力,排忧解难。

二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积极开展课改调研,通过与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调查、座谈、听课、评课等各种层面的互动,及时了解学校课程改革情况,及时反馈、分析课改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举办多种形式的课改展示活动,在实验小学、乐成七小、育英学校等学校组织了小学新课程展示周活动,全市参加的小学教师达2000多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学期初,我们还印发《关于加强联片教研制度建设的工作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若干意见》,实行联片教研制度,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联片教研活动。如柳市七小、英华学校、柳市三小、柳市四小、柳市六小、柳市八小、黄华镇小、七里港镇小等学校组织了以“对话、交流、促进”为主题的校际教学联谊活动,邀请杨明明等名师和专家前来示范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认真总结课程改革三年的成果。从20*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始,我们开始搜集一线教师中典型的教案、说课稿和教育教学案例,并进行整理、筛选和修改,最近将正式出版《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与研究》丛书,一套10本,计200万字。

三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今年,全市共有13276名考生参加全国普通高校(含高职)招生统一考试,共有7336人上线,上线总人数继续列*市第二位。学科竞赛取得丰硕成果,3月份,我们组织举行*市初中数学竞赛的选拔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的比赛中,我市获一等奖35人,占*市一等奖64人的54%;省初赛,我市有137人获奖,占*市获奖3*人的43%;省决赛,我市获一等奖16人,占全省的11%,乐成公立寄宿学校代表队还荣获浙江省团体冠军,并在前不久代表浙江省参加了第七届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获得队际赛冠军、团体冠军和总优胜奖冠军,参加个人比赛的4名学生分别获得两金两银。2007年,乐成公立寄宿学校代表队还将代表中国参加在南非举行的第八届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

(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一是危旧房改造和校建力度加大。对已发现存在安全疑点的校舍,加强检查,落实责任;对已鉴定属于危房的校舍,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危房隐患基本消除,确保了师生安全。加快校建工程进度,虹桥一中、芙蓉镇中、南岳中心校等一批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学校整体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不断挖掘内部潜力,整合教育资源,扩大规模办学。20*学年,全市共调整中小学11所。

二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5月份,根据省教育厅和*市的统一部署,我们深入学校,积极准备,迎接检查。今年,我市参加验收的学校23所,经验收合格为21所,合格率为91.30%,再次居*市第一位。

三是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召开*市教育技术装备暨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装备水平。20*学年,投入教育装备资金达1800万元。目前,全市建有校园网络的学校达25所,配置“校校通”系统平台125所,学生电脑12518台,多(小)媒体教室1177个。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抓校长队伍建设。加大对校长教育、管理和考核的工作力度。4月份,组织48名考核小组成员,分6个考核小组,通过听述职报告、查阅档案资料、民主测评、师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0*年8月聘任期3年且20*年未列入考核的62位校长,就校长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廉和岗位胜任度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提高校长的公开信任度,促进学校班子建设。

二是抓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为切实加强教师编制测算工作,3月份,在各教育学区的配合下,对全市165所中小学的教职工编制进行测算,确定各学校应编人数。建立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教师交流制度,确定教师流动原则和流动条件。薄弱学校和缺编学校向外流动的指标,控制在在职公办教师的5%以内;超编学校和学科教师富余的学校向外流动指标,适当放宽。同时,扩大公开选调和公开招聘范围。从20*学年开始,对进入市属学校和五大集镇老建成区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采取公开选调和公开招聘,在《*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公开报名条件及考核方法等,采取笔试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择优录用。

三是抓教师评先评优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活动,按照坚持标准,逐级推荐,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全市拟评选*市级优秀班主任20名,优秀教师6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4名,推荐*市级优秀班主任11名,优秀教师23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1名,园丁奖9名,省春蚕奖7名。同时,认真做好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和*市骨干教师的组织报名、考核、推荐工作。经*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专家考核评审后,育英学校俞国平老师被评为浙江省第九批特级教师;柳市镇一中陈芳老师和实验小学黄小林老师被评为省教坛新秀。另外,择优评定*市级学科骨干教师160名,推荐*市级学科骨干教师155名。

四是抓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启动农村师资提升工程,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养、培训。制定《中小学教师支教行动方案》,开展学校帮扶活动,51所*市三星级以上中小学、集镇建成区学校与欠发达乡镇(片区)51所中小学(受援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扶助关系。组织教师到受援学校开展支教服务,并选派受援学校骨干教师上挂锻炼。20*学年支教教师53名,上挂锻炼教师48名。

(五)教育大局稳定有序,各项工作和谐共进

一是学校党建和群团工作紧抓不放。重视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订《*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要点》,明确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定期召开支部书记例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活动,组织党员撰写党建工作论文,先后2次向上级党组织选送8篇党建论文,组队参加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党建工作知识竞赛和上级党委组织的演讲比赛,都获得第二名。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今年上半年,吸收新党员17人,其中学生党员12人,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扎实开展以党建促工建工作,进一步发挥教育工会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推进了校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老教协、关工委、教育学会等工作都有新的起色,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群团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是反腐倡廉工作扎实开展。我们坚持重抓平时教育引导,重抓监督关口前移,坚持基建维修项目及重大设备、设施采购等实行系统内统一招标。对高考、中考招生、干部选拔任用、人事调配、职称评审等工作,实行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跟踪监督。为了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构建“和谐教育”,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印发《*市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并从今年4月起,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三是学校安全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召开全市安全工作会议,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今年上半年,联合有关部门一同对去年申报“平安校园”的80多所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并布置其余学校今年必须全部参与“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在今年暑假前,发放安全工作有关文件,对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预防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工作、游泳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学校安全自查工作做了明确布置。

回顾20*学年的成绩,我们可以说,过去的一学年,是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拼搏进取的一学年,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跨越发展,再创辉煌的一学年。*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所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观念不够新,二是办学不规范,三是队伍不够整,四是制度不够严,五是质量不够高,六是发展不均衡。

二、20*学年工作任务

20*学年我市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要求,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努力促进全市教育工作全面和谐发展。总的来说,就是三句话:第一、以人为本,提高素质;第二、规范管理,从严要求;第三、抓住重点,加快发展。

(一)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为推进教育工作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事业要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把人的因素发挥好,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主动性、能动性,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

一是学校领导干部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与时俱进,担得起大任,负得起使命。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些同志,是*教育的中坚,可以说,*教育的兴衰你们举足轻重。既然事业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事业;群众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群众。靠什么对得起事业,对得起群众?我想,一要靠公正廉洁得人心。公生明,廉生威。一身正气才能得人心。上级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学校制订的各项规定带头执行,大家就能支持你;坚持校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把大事交给班子会、教代会,让大家心里明白,大家就会配合你,凝聚力向心力就会增强。20*学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教代会的建制率和覆盖率,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向教代会报告的制度,重点是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二要靠增长才干服人心。才干是令人折服的资本,我们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才干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是否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否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办的事办不成,该处理的矛盾处理不了就是水平低和才干不足的表现。要增长才干,就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停地用新理念替代旧思想,新思维改造旧模式,新观念置换旧传统,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就要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三要靠干事创业聚人心。谁干事群众就拥护谁,哪个学校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哪个学校就人心齐,风气正。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形势,看一看先进学校的发展速度,每一位校长都应该有坐不住的强烈冲动。条件好的,不能背荣誉的包袱,要进一步激发是荣誉就争的激情;条件不好的,要树立“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的观念,创造条件,不甘人后。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位校长都要抱着一份理想来建校办学,来干事创业,把你的名字载入学校发展的史册。四要排忧解难暖人心。当前教师群体的职业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的教师很辛苦,方方面面的压力很大,部分教师身心疲惫。各学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行“健康促进计划”,配备必要的健身设施,把教师的冷暖挂在心上,尽可能地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困难,使教师体会到关怀和幸福,甘于奉献、乐于奉献。要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建立校长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长效机制,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心情舒畅,工作愉快。同时,还要关注离退休老教师和有困难的教师,经常走访慰问,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师队伍,建设好教师队伍。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从加强爱心教育入手,引导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必须规范教师的言行。要深入扎实开展好“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职工重温《教师忌言》,建立健全本学校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教师忌言》和有关规定落到实处。二是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要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需要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通过学习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狠抓校本培训工作,把我市的校本培训工作推向一个高潮。教研室要根据实际,进一步巩固、发展、健全培训活动,丰富、创新、完善培训内容。要加强对薄弱学段、薄弱群体和薄弱学科的培训。大家要对薄弱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比方说,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口语不规范,会误导几十名、上百名学生,中学几任教师都纠正不过来。因此,一方面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校长要从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均衡搭配教师。高中要重点在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观念和行动上下功夫,真正把教师带进新课改,真正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开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三是要加强对教师的统筹管理,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继续做好教师交流与核编定岗的有机结合,推进教师队伍由城镇向农村、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的合理流动。总之,要通过全体教师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人民最满意的群体。

三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必须调整工作思路,讲究教育方法,促进健康成长。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主意识比较强,管理难度大。要针对实际,创新工作方法。过去那种以教师说教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的方式,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学校一提德育就一味要求学生要这样那样,一开家长会就变成了“揭短会”或“告状会”,家长不愿听,学生不自在。这些都需要改变。我们要引导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新的思考,对学生一方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要更多地注重同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凝聚教育的合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要做好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在这里,我提这样三点要求。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针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牢固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将诚信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把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优良愉悦的环境。二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转变课堂死记硬背、课后机械重复等扼制学生潜能发展的旧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注入活力。要建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效能,深入开展好科技、体育、艺术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乐趣,激发兴趣。三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中,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在竞争中不落伍,在逆境中能生存,珍爱生命,富有同情心。我们要通过切合实际的、新颖丰富的活动,创造宽容、积极的环境,使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创造生活。要关注特殊家庭学生,做到经济上支持,精神上鼓励,心理上引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学生的近视问题,各个学段呈爆发式增长;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个学段比一个学段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要积极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做好常见疾病的防治,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素质全面提高。同时,要深入实施“四项工程”,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和关工委的作用,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念上书、念好书。上半年,我们重新调整了关工委成员,各学校也要在今年9月底以前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

(二)规范管理,从严要求,为推进教育工作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工作面广、量大、人多。面对二十多万师生、这么多的学校,面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殷切期望,我们不规范管理确实不行。近几年从行风评议或者社会评机关等活动来看,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都三令五申强调过,都白纸黑字明文规定过,但就是规范不到位,损害了教育形象。因此,强化规范意识也是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教育声誉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真正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规范管理是基础。

一是要规范办学行为。就是办学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为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要求。无论前勤后勤,无论对人、对物、对事,落实规范无所不在。在这里,就我们的实际,点几个题目。规范办学行为要从基础抓起。什么是基础,规章制度就是基础。有的学校该有的规章制度一样没有,一进校门就给人不正规的感觉;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致使管理脱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对人、对物、对事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规范档案管理。档案记录着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再发展的宝贵资源,决定着学校的底蕴和品味。这些道理,我想大家应该认识到。文书档案、教育教学档案、校产档案、建筑施工档案等等,都有标准、有要求,各学校要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把这件事抓好。在这方面落脚的学校,要尽快补上这一课。规范办学行为要从群众最关注的方面抓起。比如,学校的寝室、厨房,这都与师生生活息息相关,马虎不得。仅厨房来说,就有很多文章要做。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让学生体验到亲人般的温暖,要不断改进饭菜质量和花样,尽可能降低成本和价格,让师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起,让群众满意。规范办学行为,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全市上下一个步调,一个声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们讲了多少次,但有的学校变着花样加班加点、教师比着布置作业。这种情况如果不切实加以制止,我们的教育声誉就会受影响。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校长就有责任。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我看惩处还要严一点。规范办学行为,一定不能忽视安全工作。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再怎么检查都不多余,再怎么规范都不烦琐。大家一定绷紧这根弦:今天不是隐患明天就可能是隐患,现在没有问题将来不一定没有问题。因此,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麻痹。校舍、交通和饮食卫生三件大事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是灾难性的,责任都无法承担。我们一定要在这几方面多下功夫。我们多次强调,危险化学药品必须按要求妥善保管,食品卫生要抓紧抓牢,杜绝“三无”,并多次派专人检查落实,但有的学校至今还是行动不力。还有校舍问题,教训不少,着实让我们后怕。农村幼儿园暴露出来的园舍安全隐患更严重。各有关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也决不能放松。根据交警部门的反馈和群众举报的情况看,学生专用车超员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有一个幼儿园7座的中巴竟挤了25个人,这是拿孩子的生命在开玩笑!这些都需要我们同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密切配合,认真加以治理。最近,省里专门就校车的事发出通知,要按规定报批,统一发放标志牌。总之,学校安全工作我们一定要主动,诸如校园门口增设斑马线、警示牌等工作,不能等公安交警部门找上门,要主动联系,积极争取。刚才我说的都是共性的问题。在这里,还要讲一讲社会力量办学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上级方针,大力提倡,积极鼓励,但要严格审批、严格管理。只要是想办学,就要按规范的要求来,达不到标准的一个不批,办学过程中违规的,该查处的查处,该取缔的取缔,特别是对非法开办的各类幼儿园、培训班、补习班,要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决不姑息。不论是谁,你只要从事这项工作,就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社会负责。

二是规范教学行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校一定要摆正这个位置,一切要为教学服务,任何挤占教学时间,玩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影响教学的行为,都要切实予以纠正。规范教学行为,首先要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做不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在教学上就要“一票否决”,星级学校评比一律取消资格,各种优秀评比指标还要挂钩,要通过强手段达到硬要求。其次要规范教学过程。我们虽然培养了一批带头人、出过一批骨干教师,但是整体水平还不理想,部分学校、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粗糙,不很规范;部分农村小学完全没有要求,教师想到哪讲到哪,甚至想到了也懒得讲,想讲也不会讲。对此,教师自己有责任,领导指导不到位也有责任。教学是一个系统性、承接性非常强的特殊工作,要按照各环节的要求抓细抓好,大到计划制订、备课授课、课堂管理、绩效评价,小到重点、难点、知识点、突破点的确定,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等等,都容不得含糊,出不得纰漏,要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三,一定要利用好现有的一切设施设备。这么多年,我们创教育强市、争示范学校,添仪器上设备,做了不少工作,目的不是挂块牌子,而是要实实在在为教学服务。今年上半年,我们对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大部分小学常识分组实验基本上没有开出,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开出率大多数学校在40%至80%之间;个别学校建成多媒体教室后没有及时配置多媒体,教室成了暂时的摆设,一些学校将多媒体教室的用途仅限于大型的开课活动,利用率不高;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做到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但电脑利用率仍然不高,大多数初中没有按每周开设2节信息技术课的规定,只开设1节,初三就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就算在功课表上开了信息技术课,实际上也是在上其他课。向课堂要效率、向现代教育技术要效率,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这些观念、这些话天天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些设施设备来之不易,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用足用好现有设备,还是要与落实课程方案结合起来,该上实验课就要上实验课,该活动就要活动,我们宁可让设施设备用坏,也不能让它当摆设。这里,我强调一下小班化教育问题。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市政府已经同意。这8所学校应该要按照市政府的批复,严格控制班学额,配备必要的设施,创设小班化教育的学习环境,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小班化教育的思想和内涵。不能借小班化教育的名义乱收费。

三是规范财务管理。财务问题决不容忽视,因为它一头关乎财产安全,另一头关乎部分人的前途命运。各学校必须把住这个关口,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我们的财务管理不是没有问题,特别是有些学校,问题比较突出。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与财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的财会队伍有的是年过半百才转到财务岗位上来的,有的教学不适应转干财务,半路出家的不少。因此,财务人员的选用很重要,要选明白人,选公道人,选责任心强的人干这项工作。今后,计财科一是要监督规范各学校财务管理;二是要帮各学校选好用好财会人员,对不适合的人员该撤换的建议撤换;三是要加强财会人员的培养培训,使所有在岗财会人员都当行家里手。这里,我强调一下规范收费的问题。从今年秋季开始,我市决定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市教育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三个单位已经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了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对象、免费的标准、以及免除杂费所需的经费保障。学杂费免除后,课本费、作业本费还是要按(乐教计[20*]14号)文件制定的标准执行。大家一定要把有关的工作做细、做好,多宣传、多解释。收费时,要继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让家长了解得清楚,拿得明白,减少误会和阻力。对于免除的学杂费,今年市财政局已经安排,并拨款到乡镇财政组,各中小学可以到乡镇财政组拨款。收费问题我就简单的点一下,具体内容,请大家回去后要仔细研究,认真领会,把文件精神吃透。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乱订、乱编、乱印教辅资料,不搭车收费。

(三)抓住重点,加快发展,为推进教育工作全面和谐发展铸造先发优势

发展是第一要务。当前教育上的很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优化问题,均衡发展问题,质量问题等等,都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很好解决。今年,结合全市实际,我们确定这样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优先发展。继续增加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完成20*学年计划投资任务。加快实现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网络“校校通”,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20*学年,50%初中和中心小学必须建成校园网。要继续添置计算机,达到初中12人1台的标准,小学每15人1台的目标。信息技术的开课率,中小学均要达到100%。同时,发挥示范学校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中小学教育手段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在抓好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柳市镇一中、虹桥中学、虹桥实验中学、市实验小学)和省示范实验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加快面上的推进速度。

二是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要积极实施。布局调整能够最大限度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要按照《20*--2010年*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克服困难,加快步伐,进一步做好校网调整工作。20*学年,再合并3所小学(含完小),全市小学(含完小)调整为169所;幼儿园再撤并30所,将全市幼儿园调整到286所;初中根据实际情况,再作调整。

三是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星级学校创建要再接再厉。继续加强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星级学校积极支持市二中、虹桥中学,创造条件,改进不足,争创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逐步形成我市普高良性竞争局面。这些都要一一落实到相关学校,其他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争创目标。*中学、市职业中专、市总工会职业学校、正大综合高中等4所普职高要做好迎接复评工作。同时,各学校要继续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工作要精益求精,增强内涵,提升品味。创建工作,力争再创2所省级示范性学校和6所*市示范性学校;20所星级小学升级。抓好幼儿园的建设,再创建2所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高中建设要再攀高峰,

四是课程改革要向纵深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新课标,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教学示范校的创建,促进教学管理的上档升级;要实行学科组办公模式,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大力推行活页备课,实现集体备课的通用性教案与个人备课的个性教案有机地结合,全面提升备课质量。要继续开展好“结对校”、“联片教研”活动,以“校际会课”、“教学互访”等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城乡课改联动,形成城乡均衡发展的局面。同时,要全力抓好普通高中的课改工作。普通高中课改是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各项工作更为复杂和艰巨。各普通高中要充分认识即将启动的课改的重要性、艰巨性,既要把它看作严峻的挑战,更要把它看作主动发展的新机遇,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做好充分准备,努力赢得课改的主动权。下午,就高中课改工作,我们还要专门开一个动员大会。这里,我简单说几点要求:一要宣传到位。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宣传新课程思想和理念,统一广大教师思想,共同探讨课改实施策略。二要培训到位。组织有关教师准时参加省市开展的各类新课程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广大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研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三要教研到位。要多开展一些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到实践中去探索、去提高。教育局有关科室要积极承担组织、指导、引领职责,做好课改引路人。四要设施到位。要根据新课程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支撑课改的设施设备建设。

五是教科研工作要全面开花。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路不动摇,各中小学都要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运用先进教育理论,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要加强课题群建设,集中力量攻关,努力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均衡发展;要建立教育科研成果鉴定评选与表彰机制,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要认真抓好到期课题的结题工作。每年9月初是上一年度课题结题送审的时间。因此,有关学校要督促课题负责人,要尽快地保质保量地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从而按时结题,按时送审。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年的课题结题工作,提高今年省、*市、本市各级各类课题的结题率,提高课题结题的质量。教科研部门和各教育学区,要召开有关课题立项课题负责人会议,布置今年课题的结题工作。并在今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好督查工作,为提高我市的科研水平作出新成绩。在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新一年的课题立项工作。从9月中旬开始,2007年的省级、*市级课题和本市级课题立项工作逐渐开始。对此,各学校要布置广大教师,认真做2007年的课题立项工作。要结合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做好立项,认真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课题研究工作还是空白的学校,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开始研究着手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六是职业技术教育要再添活力。应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要根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服务,针对岗位需要进行弥补性培训,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要突出技能教学,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调节专业设置,围绕专业教学上设备,集中财力,先把骨干专业的实验实习室建设好,努力为专业教学提供一流的车间型实验实习环境。要加强校企联合,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及人员优势,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学生。要突出职业培训工作,面向社会需求,实行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多功能开放性教育培训基地。

七是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目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系统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受到严竣挑战。教育部门的机关干部和学校的校长,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人民赋予的权力。社会上一些人为谋取利益,必然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企图从我们身上打开缺口。如果我们看不到这种考验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就很容易丧失警惕,走向违法犯罪。在上面,我已经说过,今年要深入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对此,各地各校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认识一定要到位,自查自纠一定要认真,沟通一定要主动,不要隐瞒。这里还要注意掌握两点,一是一般问题能说清楚的可以不作处理;二是过去认为正确的、允许的创收或檫边球,今后不允许了,从现在开始再也不能继续做下去了。同时,20*学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今年下半年*市将派出专门的行风监督队伍,检查我们学校食堂、小卖部的质量和价格问题。这既关系到腐败问题,也关系到安全问题。各学校特别是寄宿学校务必高度重视。二是当前中央非常重视干部、党员参与问题,作为重点来查处。各地各校在今天的会议之后,要立即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严格禁止教师参与打扑克、搓麻将等活动,一经发现,从严惩处。

这些目标都是全市性的,是加快我市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重点工作。各校都要结合上述目标,确定各自的工作思路,20*学年办哪些事、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都要早计划、早打算。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8篇

静宁县县长张兴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同时对下届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做大做强果品、包装材料、现代物流三大产业,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地方工业、基础设施、商贸流通、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六项重点,锐意进取,合力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坚持促发展、扩总量,预计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48.3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2亿元,年均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3亿元,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实现了翻番。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静宁苹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每年推广旱作农业6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3.4亿元,成为西北部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工业企业增加到135户,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1%。文化旅游、仓储物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占GDP的40.5%。

——这五年,是基础条件大幅改善的五年。坚持抓项目、夯基础,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21项,完成投资318亿元。除险加固水库5座,治理河堤68公里,完成城区供水改扩建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1处,解决了城乡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升级改造电网671公里,新建通讯基站681个,实现了动力电、互联网、“户户通”行政村全覆盖。改造提升静秦公路42公里、县乡公路52公里,新修改造桥梁12座,建成通畅工程204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7公里、管网55公里,开发商住楼180幢145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0万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6.6%。完成生态造林43.5万亩,新修梯田33.6万亩,整理土地20.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1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5.9%。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坚持抓服务、促均衡,新建改建校舍37.7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输送高校学生3.4万人。整体迁建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建成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11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105个村卫生室,发展民营医院3个,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成功创建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县。完成秦剧团、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和网络公司整合运营,建成静宁剧院,新增体育惠民工程13处、村综合文化中心120个。签约招考高校毕业生3927名,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提升的五年。坚持抓共享、惠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34元,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50元,年均增长17.1%。实施整乡推进3个、整村推进106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3个、新农村示范村134个,改造农村危房40870户,搬迁群众2312户,16.3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建成保障性住房4400套,新建老年福利中心1处、日间照料中心126个,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社会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民购房、买车成为消费新时尚。

——这五年,是政府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的五年。坚持抓改革、保稳定,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74项,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工商质监机构合并,组建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机关事务管理局,修订了政府议事规则和办事制度,完善了行政审批、土地出让、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政府采购和政务公开制度,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04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统计审计、双拥共建、档案管理、民族宗教、县志物价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省市驻静各单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2016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盯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压奋进,真抓实干,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着力壮大特色产业,脱贫步伐全面加快。以精准扶贫为统揽,做大培强富民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苹果产业持续壮大。科学搭配栽植品种,试验推广先进栽培模式,新植补植果园7.8万亩。加快推动果品提质,建设科研基地2个、示范基地6个,完成标准化管理60万亩,改造老果园2万亩,新增认证各类基地8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2万吨,预计产值28亿元。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新增人影作业点6个,实施苹果丰产园保险13万亩。不断规范生产流通环节监管,制定“静宁苹果”质量标准,推行商标管理、单果贴牌、生产过程可视等质量安全追溯措施,切实保护静宁苹果品牌。建立果品营销激励机制,制定优秀营销企业(电商)、经纪人扶持奖励办法和直营店扶持补助办法,促进果品销售。注重宣传推介,组团参加北京农交会等各类节会,央视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静宁苹果,我县被评为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市)第三名。畜牧产业加快发展。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强力推进养牛产业,新建养殖小区10个,新发展规模养牛户1000户,青贮玉米秸秆27万吨,冻配改良黄牛3万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9万头。旱作农业稳步推广。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建成万亩示范带33个、千亩示范点38个,发展旱作农业85.6万亩、瓜菜12.1万亩,建立一、二级种薯繁育基地3.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吨。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全面推行“853”挂图作业,认真落实“2+20”专项方案,坚持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整合资金8.6亿元,衔接落实双联帮扶项目231个,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5亿元,帮助贫困户新植果园2.5万亩,发展旱作农业20.9万亩,新增养牛8000头;硬化道路74.3公里,改造贫困村电网40公里、危房11478户,新建幼儿园69所、卫生室12个、综合文化中心21个,预计年内减贫3.1万人。

(二)着力完善园区功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更加注重协调服务,强化园区功能配套,加大工业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工业总量。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建成西滨河路路基工程和次七路、地毯产业园区间道路1.3公里,改造雨污管网8.6公里,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总量稳步增长。新开续建重点工业项目15项,完成投资2.6亿元,5万吨有机肥生产、皓天天然植物提取等项目建成投产,3D绿色建筑材料、天然气利用等项目进展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利税3200万元。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加强重点行业、企业节能监管和环境保护执法,政策性关闭静宁煤矿,实施地毯产业园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项目,加强葫芦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敷设城区污水收集管网4.7公里,污水收集率达到8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个百分点。

(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大抓项目不动摇,实施各类重点项目71项,完成投资29.9亿元。道路建设快速推进。配合完成国道312线静宁段改造,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安保工程1614公里,改造危桥3座,建成行政村公交停靠点150个,维修养护县乡道路390公里,砂化田间道路480公里,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水利建设成效明显。配合完成引洮二期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治理河堤14公里,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处、高效节水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9处,解决了7.9万人饮水不稳定问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坚持整流域治理,完成生态造林8万亩,栽植行道树500公里,新修梯田5.3万亩,整理土地3.4万亩,流域综合治理51.2平方公里。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城区水源地环境保护及葫芦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提早流转土地983亩,建成涵养林1000亩,其它建设方案正在编制之中。电讯基础逐步加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134.7公里,完成24乡镇光网改造和178个行政村光网建设,建成4G通讯基站70个,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市和农村带宽分别达到100兆、50兆,宽带资费下降40%。

(四)着力加快城镇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坚持扩容提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完成“多规合一”、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集镇村庄等各类规划76个,为城乡建设奠定了基础。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续建文屏山和烽台山公园,建成全民健身广场、312国道过境段亮化等市政工程,改造东街路等城区道路4条2.5公里,开建西街西延工程和姚柳大桥,阿阳南路、东环中路等6条城区断头路正在全力打通。新建续建商住楼44幢51万平方米,完成棚改房屋征收600户,商品房安置3.1万平方米。灵芝、李店等小城镇环形道路基本形成,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逐步提升。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加大人财物投入,充实执法力量,增置设施设备,保障水平有效提升。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和县直单位包片保洁措施,加大日常清扫频次,城区环卫机制不断完善。大力整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等问题,市政管理有所加强。安装高清违章抓拍系统146路、人行道护栏2300米,施划道路标线和停车位5460平方米,集中治理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交通秩序逐步好转。改造提升城区绿地7.2万平方米,建成美丽乡村9个、新农村示范村40个,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

(五)着力激活市场要素,第三产业稳定增长。突出健全市场体系,加快培育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商贸物流更加活跃。加强农家店、商贸中心、物流配送管理,建成四河镇、原安乡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完成规划设计、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成欣叶电子商务孵化园和5个乡镇服务站、70个村级服务点,新发展物流快递公司10户,开办网店210家。旅游开发步伐加快。完成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居纪念馆重设布展,建成九龙山民俗文化村和威戎杨桥、下沟旅游专业村,组织开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苹果采摘等活动,组团参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文化博览会等旅游节会,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9%。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新发展非公经济主体2317户,新增就业2000人,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24.4亿元,增长8%。

(六)着力加强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认真落实普惠政策,强化社会管理服务,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实施全面改薄项目53个,建设行政村幼儿园117所,新建改建校舍8.7万平方米,配发课桌椅1.7万套、多媒体设备176套。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38.2%。卫计工作有序推进。建成三合、贾河2乡卫生院业务楼和14个村卫生室,开工建设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全面开展分级诊疗、多点执业,有序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6%。认真落实计生优惠政策,全面两孩生育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改造寺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建成体育惠民工程1处、体育健身中心34个,培育小微文化企业33户,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政务服务不断加强。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规范运行县政务服务中心,积极落实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和并联审批,建成乡镇便民服务大厅1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246个。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补贴救助资金1.6亿元、社会保险1.9亿元,公开配售公租房411套,招录高校毕业生189人,新增城镇就业4560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8万人,输转劳务10万人(次)。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0件,向全县人民承诺的10件20项实事中,集中供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中小学校舍建设等13项已落实到位,城区断头路打通、公共停车场及公厕、姚柳大桥、东城区农贸市场、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和李店中心敬老院建设等7项受政策因素和客观条件限制进展较慢,正在全力办理。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县情实际,以科学理念定思路、谋发展,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稳中向好、好中求快。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引擎,千方百计抓项目、争资金,集中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拉动投资,夯实基础。必须把产业开发作为着力重点,以产业开发调结构、促增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扩大县域经济总量。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持续措办实事惠民生、建和谐,解决群众上学、看病、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最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扩大开放开发,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必须把改进作风作为坚强保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扑下身子,下移重心,真抓实干,推动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在探索中奋进,在求实中创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饱含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静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较弱。人均GDP仅占全省的40%,自有财力不足,收支矛盾突出,投入能力有限。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层次低。农业基础薄弱,规避风险能力有限;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普遍较低,企业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基础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农村道路、水利、住房、信息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还没有完全破解,县城规划管理滞后,城镇路网、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大,棚户区改造进展缓慢,乱修乱建、乱采乱挖等问题突出,生态建设底子薄弱,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公共服务不均衡,城乡统筹任务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基础薄弱,高中教育有待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文化体育设施短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任务繁重;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漏洞较多;农民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难度大,精准脱贫的任务还很重。同时,个别部门学法用法氛围不浓,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一些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这些差距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对下届政府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机遇期。刚刚召开的县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扭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盯脱贫攻坚这一最大任务,围绕建设富裕美丽文明活力平安静宁这一目标,更加突出转型升级、更加突出统筹协调、更加突出绿色富民、更加突出开放开发、更加突出共建共享、更加突出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实现整县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目标是:到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达到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达到168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达到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达到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348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1243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3.8%和9‰以内;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目标值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坚持精准施策,聚焦补齐短板,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紧盯时间节点,推进双联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10.5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扶持发展果、畜、薯等优势产业和油用牡丹、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饮水安全巩固、电网升级改造、建制村通畅、宽带信息网络等工程,有效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兜底性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建成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综合文化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补齐弱项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完善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强化东西协作、定点帮扶,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产业富民,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发展质量大提升。立足全县产业发展基础,不断优化结构,持续提升质量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注重绿色有机和标准化生产,全面加强农技推广、信息服务、产品流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做强果品、旱作农业和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品质提升、品牌保护、市场营销三项重点,全方位提升果品效益。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建设一批规模养殖小区,发展一批养殖大户,把畜牧产业培育成西北部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加大良种良法推广,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每年推广旱作农业85万亩以上。盘活闲置撂荒耕地,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构建新型工业发展格局。创新园区运行管理体制,加快改造提升民爆化工、建筑建材、纸箱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交流,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发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仓储物流、专业市场和连锁经营,优化网点布局,加快构建新型商贸流通体系。加强与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协作,扶持做强本土电商企业和网店,促进电子商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搭建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发保护红色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扶持组建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推动休闲旅游、中医保健、养老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坚持项目带动,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基础条件大改善。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及时捕捉各类投资信息,积极论证储备、争取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实施交通路网工程。全力配合做好平定铁路、静庄高速、天平高速静宁段建设,升级改造国省道和县乡公路,建设乡际道路联网工程和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实现县内外高速畅通、铁路贯通和乡村社硬化路连通。实施民生水利工程。建成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争取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抗旱应急和水系连通等项目,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生态屏障工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抓好山水林田河生态保护修复、新一轮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建设,完成造林3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5%以上。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流域共治等环保措施,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格执法监管,全力维护生态安全。实施电讯保障工程。推进城乡电网一体化建设,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架设改造电网1688公里,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加快现代通讯网络建设,实施基础干线网、智慧静宁、通讯基站等信息基础项目,提升县域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坚持统筹发展,突出功能配套,促进城乡面貌大改观。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统揽,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交通、供水等专项规划修编,实现乡村总体规划全覆盖。统筹城镇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建成县城主干道,形成城市主框架,打造“一心三轴六点六区”的城镇空间体系和“一城四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抓好城区专业市场、停车场、公厕、地下管网等规划布局、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配套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功能,建成一批宜居住宅小区,提升老城区品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重点小城镇开发,完善基础配套,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效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因地制宜抓好新农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面貌。

(五)坚持普惠共享,强化公共服务,加快社会事业大发展。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配备,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加快城乡幼儿园建设,有效解决小学生校外寄宿问题,全面提升高中教学质量,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建设陇上教育强县。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加快建设健康静宁。认真落实全面两孩和计生优惠政策。加快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全民文体活动。健全完善社保体系。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集中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强化社会救助救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双创”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

(六)坚持开放开发,持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环境大优化。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抓好国有林场、水务一体化和集体产权等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集中办理、并联审批和网上办理。全面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切实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拓展开放开发空间。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创优县域发展环境,建立多层次开放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务实合作,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谋划实施一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招商项目,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静宁”建设,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快社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管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及时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问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7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达到5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7%,达到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达到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达到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237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7627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个百分点。

主要任务是:全力做好“八项重点工作”,竭力办成“十件实事”。

全力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精准发力抓扶贫、补短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力争年内减贫2.9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0.1%以下。全面提升产业增收水平。推进产业扶贫,扶持贫困户新植果园2万亩,推广旱作农业20万亩,发展养殖小区2个、养殖大户300户,新建标准化暖棚300座,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弥补基础设施短板。集中整合涉农专项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合力推进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易地搬迁309户,硬化村社道路100公里,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处、综合文化中心16个、幼儿园11所、日间照料中心30个,切实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强化帮扶措施落实。积极衔接落实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探索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和贴息等方式撬动银行贷款机制,扩大信贷投放额度,规范互助资金运行管理,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培训贫困群众9000人(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争取帮扶资金8000万元以上,强化驻村帮扶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帮扶作用,全力促进群众脱贫。

(二)持之以恒抓产业、促转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做强苹果产业。开展“果园管理提升年”行动,强化技术服务队伍建设,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改造老果园2万亩,新增认证基地2万亩,新建五类示范园2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80万吨,产值32亿元。实施苹果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良种苗木繁育面积达到2000亩。全面落实商标管理、单果贴牌、包装防伪等措施,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行为,保护静宁苹果品牌。全方位宣传推介静宁苹果,不断提高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健全完善果品营销体系,规划建设果品专业市场,拓展延伸营销网络,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实现创汇2000万美元以上。稳步推广旱作农业。强化农业技术服务,建成界石铺邢岔等万亩以上示范带10处、千亩以上示范点35处,全县旱作农业面积达到8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加快发展畜牧产业。突出科学饲养、品种改良、秸秆转化和疫病防控,巩固提升现有养殖小区,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养牛示范村10个,发展养牛大户1000户,改建暖棚1000座,种植饲草玉米3万亩,青贮玉米秸秆27万吨,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畜牧业产值达到3.8亿元。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强化农资市场和农产品源头监管,注重发挥新型经营组织带动作用,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70个,流转土地2万亩,实施农业保险13万亩,新增人影作业点3个。

(三)多措并举抓扩量、稳增长,稳步发展地方工业。注重发挥优势,加强外引内扶,壮大工业总量,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增强园区集聚功能。加快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职能定位,健全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和产业规划,完善路网框架等配套设施,实施次五路、次六路,启动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改造312线过境段非机动车道。新增入园项目7项,完成投资10亿元。加大园区综合整治力度,清理盘活闲置资产,集中解决遗留问题,着力提升园区形象。持续壮大工业总量。开工建设新能源汽车装配、灌装果汁、煤矸石空心砖生产线等工业项目9项,完成投资13亿元。积极扶持纸箱、化工等龙头企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突出招大引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年内引进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

(四)千方百计抓项目、夯基础,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精心谋划、论证充实各类项目库,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项,完成投资47.3亿元。加快交通路网建设。配合做好静庄高速、天平高速静宁段建设,改造566国道闫庙至县城段10公里、平峰至八里等省道2条70公里、八里至细巷等县乡公路2条30公里,新建改造桥梁6座,开建李店、甘沟等乡镇驻地绕行通道5条。探索建立完善管护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护年”活动,力争实现农村公路管护全覆盖。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引洮二期供水管道、鞍子山拦河闸除险加固项目,治理葫芦河闫庙段等河堤13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处,解决4.8万群众饮水不稳定问题。实施界石铺继红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强制关停非法砂场,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规范河道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部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创建任务。着力抓好城乡面山治理和公路沿线绿化,完成生态造林5万亩,栽植行道树300公里,新修梯田2万亩,整理土地4.2万亩。不断完善林木管护责任体系,加大封山禁牧、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力度,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全面落实环境网格化监管措施,大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强化建设项目环保准入,抓好重点企业节能技改,确保达标排放。加快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五)发挥优势抓培育、扩消费,持续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三产增加值达到21.8亿元。加快发展旅游业。编制完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实施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居纪念馆二期、仙人峡旅游开发、余湾王坪观光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创建城川靳寺旅游专业村。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对外合作,完善旅游要素,拓展旅游市场,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完善县乡市场体系,规划建设汽贸汽配、家具建材、钢材木材、商业批发等专业市场,力争建成农产品交易中心、仁大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和雷大农贸市场,培育发展信息快递、仓储配送等配套产业,推动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持续推进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电商乡”、“电商村”、“电商企业”,新发展网店200家以上。壮大非公经济。认真落实“双创”各项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新发展非公经济主体3000户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8%,达到26.4亿元。

(六)坚持不懈抓建设、重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立足规划提标、建设提质、管理提效,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提高3.5个百分点。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建成“多规合一”综合信息平台,修编城区和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3个专项规划、棚改等重点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40个新农村、9个美丽乡村规划。大力度推进城镇建设。新建东关东路等城区道路3条1.5公里,续建新街西路等断头路5条1.9公里,改造八里高速公路下线出入口、成纪路等城区道路1.8公里、人行道2.2万平方米。加快完善文屏山、烽台山公园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城区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敷设污水管网3.1公里。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全力完成历年拖欠1055户、新开3个片区870户的棚改任务,新建续建商住楼30万平方米。加快重点小城镇路网框架、集贸市场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美丽乡村9个、“万村整洁”示范村40个,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精细化抓好城镇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实行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政设施智能化、网格化管理。严格规划刚性约束,强化综合执法,突出严管重罚,坚决拆违治乱,切实解决乱修乱建、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七)统筹协调抓保障、惠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投资7500万元,实施全面改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项目,争取建设双岘、三合中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全省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健康工程。建成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疾控中心检测检验中心,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积极探索新农合“先住院、后付费”模式,持续加强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建成乡镇体育健身中心1个、农村文化广场8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5个,积极争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文庙、清真寺保护维修,启动实施成纪故城遗址和战国秦长城保护工程。加快壮大文化产业,扶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5户。持续健全社保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统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就业问题。建成李店中心敬老院和3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大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8%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八)全力以赴抓治理、保稳定,加快建设平安静宁。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开展“法规政策进万家”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学法用法氛围,切实提高社会法治水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推进安监机构、队伍和基础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大教育、警示、监管、查处力度,确保生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五张网”建设,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整治,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监管责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竭力办成“十件实事”:

1.建成甘渭河渝河水系连通工程,解决城区供水保障问题。2.投资1亿元,实施城区水源地环境保护及葫芦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解决葫芦河县域过境段水质不达标问题。3.建设330千伏送变电工程,改造农村电网133公里,解决城乡供电能力不足问题。4.新建通讯基站284座,开通行政村光纤宽带205个,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5.建成姚柳大桥,形成环形通道,解决县城西出通拥堵问题。6.新建通村道路200公里,解决部分原合并建制村未通硬化路问题。7.新建绿地广场1处、停车场2处、公厕2座,新置湿法清扫、垃圾周转、高压冲洗、雾化洒水车8辆,解决县城公共服务、环卫保洁设施短缺问题。8.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5万平方米,购置教育教学设备2800多套,解决部分学校教学设施配备不到位问题。9.新建改扩建李店、司桥等6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周转宿舍1.7万平方米,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问题。10.新增城镇就业4300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解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将勤勉尽责,主动作为,加快建设创新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更好地担当起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

推进思想解放,建设创新政府。大力倡导和牢固树立学习意识,全面建设学习型机关。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破除僵化思想,自觉用新眼光、新思维看待新常态,用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新发展,努力使政府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变化、人民群众新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按市场法则办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尊重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全县各级的干事激情,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激发同谋发展、共建小康新活力。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律底线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职尽责,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为民用权。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及重大决策咨询、听证、公示、风险评估等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强化宗旨意识,建设服务政府。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下移工作重心,集中精力干实事、求实效,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完善县乡政务服务大厅、村级便民服务站功能,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切实加大财政对民生、“三农”、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

狠抓工作落实,建设高效政府。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节点都有人抓、有人管。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力精简会议文件,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沉下去,搞调研、抓督办,做到工作在一线部署,任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对决定的事,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全力以赴抓落实、干到位。加大效能监察和问责力度,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没有落实的查原因,影响落实的查责任,对贻误工作、落实不力的严格追责问效,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坚持勤政廉政,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风险预警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政务服务、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土地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整治“”问题。切实加强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严控政府性债务和“三公”经费支出,大力削减行政成本,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9篇

(一)研究制订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提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和步骤的意见,指导、协调并检查实施工作。

(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研究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协调镇、街道、市级各部门有关教育工作;负责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统筹管理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工作;审核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置、更名、撤销与调整;审批初中、小学、幼儿园的设置、更名、撤销与调整。

(四)管理全市的学历教育及招生考试工作;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负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质量评估。

(五)规划并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指导全市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工作;指导全市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工作;指导学校电化教育、图书和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等工作;指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

(六)主管全市的教师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组织指导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和聘任工作;制订教师管理的有关政策、制度,统筹规划并指导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管理和指导各级各类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师范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调配派遣的有关工作;负责系统内教职工的调配工作。

(七)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制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市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指导教育系统的审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负责全市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指导学校基建、财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八)归口管理全市教育系统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工作;管理来华教学以及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及合作办学工作。

(九)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协助编制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协调、监督和检查全市的语言文字工作。

(十)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局长、副局长职责

根据人大常委会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市人民政府要求,局长、副局长的职责如下:

(一)市教育局是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主持教育局全面工作,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

(二)局长召集和主持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务会议,市教育局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局长办公会议或局务会议讨论决定。

(三)市教育局公布的决定和制定的全局性行政措施及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报告、请示和意见,任免人员,奖惩决定,由局长签署。

(四)副局长按照各自分工或局长的委托,独立做好工作,对于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件要及时向局长报告。对于带方针政策性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向局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局长、副局长在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教育法律和法规,执行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命令、指示,接受市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

(六)局长外出时间超过半个月,由局长委托副局长负责教育局工作。

三、会议制度

(一)局务会议

1、局务会议由局长、副局长、纪委书记、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由局长或局长委托副局长主持。会议邀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及办公室、教育工会等负责人参加,根据会议的需要,还可请直属单位(学校)的负责人、以及离退休同志列席。

2、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⑴传达、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台州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重要指示和决定;

⑵通报全市重要的教育工作情况;

⑶决定和部署本局的重要工作;

⑷贯彻执行局长办公会议的决定;

⑸讨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

⑹讨论通过需由局务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3、会议的议题由办公室汇总,提请局长或局长办公会议确定。

4、局务会议一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推迟召开。

(二)局长办公会议

1、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组成,由局长或局长委托副局长主持。局长办公会议邀请教育局党委委员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领导参加。科室和有关直属单位负责人根据议题需要列席会议。

2、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⑴传达、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台州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重要指示和决定;

⑵讨论报请省教育厅、台州市教育局和市政府审定的重要事项;

⑶贯彻执行党委会议的决定;

⑷讨论和决定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方面的重要问题;

⑸讨论和决定以市教育局名义公布的事关全局的重要文电、规范性文件和重要规章制度;

⑹讨论和决定直属单位(学校)向本局请示的重要问题;

⑺依照规定权限讨论和决定本局机关、直属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学校教师的调配、奖惩;

⑻研究处理教育局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⑼讨论需由局长办公会议决定的其他问题。

3、会议的议题由办公室汇总,提请局长或局长委托的副局长确定。

4、局长办公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三)党委会议

1、党委会议由书记或书记委托的党委委员主持,必须有半数以上党委委员到会方能举行。根据议事需要,党委会议列席人员,由书记或会议主持人确定。

2、会议的任务是:

⑴传达、贯彻党中央、省委、台州市委和*市委的重要指示和决定;

⑵讨论报请市委审定的重要事项;

⑶研究制定本局和直属单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意见;

⑷研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教育系统贯彻执行中的重要问题;

⑸研究确定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⑹按照上级党委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调整、推荐和任免干部;讨论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理;

⑺讨论需由党委会议决定的其他问题。

3、会议的议题由书记确定,一般应提前通知各位党委委员。党委委员个人认为需集体讨论的议题,会前由办公室汇总,并负责向书记建议。

4、党委会议按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在讨论决定教育局全局性重大问题和干部任免时,采取口头或举手表决等形式,以超过应到会党委委员的半数赞同为通过。党委会议形成决议后,党委委员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向上级组织报告,但必须坚决执行,也不得公开发表违背党委会议决议的言论。

5、对重要问题发生分歧并双方人数接近,应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酝酿后复议,或将不同意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6、党委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四)党委民主生活会

1、党委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民主生活会。

2、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是:对照检查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重要决策的情况;检查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有关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检查个人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市委对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要求。

3、在举行党委民主生活会前,应向党内外征集意见和建议;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找班子成员谈心,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党委委员之间也要谈心交心,交流思想。

4、民主生活会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既坚持原则,又与人为善;自我批评要严于律已,深刻剖析,找出差距。每个党委委员都要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和闻过则喜的勇气,虚心听取和接受批评。

5、局机关行政党支部负责民主生活会的管理工作。

6、每一位党委委员除了参加党委民主生活会以外,还要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议,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五)会议决定事项的办理

1、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的议题要事先决定,不搞临时动议,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事项,一般应以教育局、教育局办公室文件形式上报或下发,或者形成会议纪要。文件由主办科室承办,纪要由办公室承办,由党委书记、局长或委托的党委委员、副局长签发。

2、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讨论的内容、决定的事项,宜在局内通报的,应及时通报。

3、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决定的事项,由分管局长或党委委员、有关科室或直属单位负责贯彻执行,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中的协调、督查工作,并将贯彻实施情况向党委书记、局长汇报。

四、局领导日常工作制度

(一)在机关工作

1、局领导对呈送的文电,要尽快阅批,迅速退回。

2、以教育局党委或教育局名义上报或下发的文件,属全局性工作的,由书记或局长签发;属单项性工作的,由分管局长签发。

3、科室、直属单位(学校)经常性的口头报告和请示,向分管局长提出;分管局长可根据权限作出答复或请示局长后答复,重大问题要提请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研究决定。书面报告和请示,须统一送办公室处理,不直接报送领导阅批。

4、教育局召开的会议,一般以一位领导的报告为主。召开全市校长会议或全局性的工作会议,议题、主要报告、会议时间须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全市校长会议或专题性会议,须经局长同意,一般由分管局长出席或讲话;召开科室负责人会议,须经分管局长同意。会议要少而精,主题明确,能解决问题,讲究实效。

5、局领导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只代表个人,如以教育局名义发表,须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二)外出工作

1、实行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制度。局长在工作日离开*外出时间在1天以上2天以下的,必须向市委、市政府分管或联系领导报告;时间在3天以上的,要同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并报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出差到*市以外的要经局长同意。局领导班子成员外出应告知办公室。

2、局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年初要制订调查研究工作计划,调研课题要具体落实到人。调查研究的时间每年累计要有2个月左右,并建立基层调查研究联系点,跟踪把握工作中的发展动态。

3、局领导下基层调研和检查工作,要减少随行人员;基层也要减少陪同人员,轻车简从,不搞宴请。

4、局领导出市参观考察,事后应向局长办公会议或局务会议作参观考察汇报,一般应有书面考察报告。

5、全市各校召开会议或组织活动,确有必要请局领导出席的,有关科室应事先告本局办公室统一安排。局领导一般不参加下属学校召开的会议,以及庆典、剪彩、颁奖等事务性活动,不题词、不题名。局领导收到的邀请函件,应统一交办公室,由办公室提出意见报局长审批。

6、局领导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有关领导小组成员,须根据领导小组工作性质指定工作联系人,局领导无法出席领导小组会议时,指派联系人参加。

五、请示汇报制度

(一)局各领导班子成员应每月一次向局长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工作基本情况,主要成绩或经验、问题分析、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需要局长或局长办公会议作出决策的事项等。

(二)局各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涉及综合性事项及重大事项时,应及时向局长请示报告,不越权办事。凡局长交办的工作,必须按时完成,并及时反馈。

(三)局各领导班子成员出差或外出开会返回后,须向局长汇报会议精神或工作情况。参加各类会议后的汇报,应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

六、谈心谈话制度

(一)局领导要经常与分管科室、联系的直属单位(学校)负责人谈话。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也要互相谈心谈话,沟通思想。

(二)谈话内容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目的确定,一般包括:了解谈话对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交流思想;了解科室和直属单位人员的工作和团结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传达组织决定,反馈群众意见,提出希望和要求;征求对教育局工作的意见。

(三)谈话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形式要多样。谈心谈话一年至少一次,以个别谈话为主。谈话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在遇有以下情况时,必须及时找干部谈心谈话:

1、干部职务、岗位变动和退休时;

2、干部受到表彰、奖励和表扬时;

3、干部个人遇有重大事项时;

4、干部民主考评、年度工作考核后;

5、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有反映需给予提醒时;

6、干部犯有错误、工作出现严重偏差和失误以及因其他原因思想不稳定时;

7、干部之间出现不协调、不团结的苗头时。

(四)谈话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要肯定成绩、给予鼓励,又要敢于批评,指出不足。

(五)对谈话对象提出的重要问题和意见,应及时研究处理。

(六)对谈话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总结。人事科负责谈话制度实施的有关工作。

七、学习制度

(一)中心组学习制度

1、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由党委委员组成。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可吸收科室和直属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必要时可吸收机关全体同志参加。党委书记为学,党委分管政工的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负责党务同志为学习秘书,具体负责制订学习计划、准备学习资料、记录等有关工作。

2、中心组一般每月月底集中学习,必要时可相对集中学习,每两月不少于一天。

3、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和教育工作实际确定,每年制订一次学习计划。

4、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应向组长请假,并自觉补课。

5、中心组学习和机关的学习要紧密结合,相互贯通。

(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

1、机关政治学习会每周安排一次,时间一般定为每周一晚上。

2、学习会组织形式:

⑴全机关集中,由办公室组织;

⑵按支部学习,由各党支部组织;

⑶分科室学习;

⑷分科室集中自学。

上述四种形式,一般每周轮流一次。

3、全机关集中学习由分管政工的领导主持。学习的内容根据上级党委的规定和局领导的要求,由办公室安排。由党支部及科室组织的学习,除机关统一布置的内容外,可由科室自行安排(也可安排业务学习)。

4、学习要求:主持人事先要充分准备,讲话精炼;全体机关同志必须准时参加学习,除公假、病事假外,任何人都不得缺席、迟到、早退。

5、全机关集中学习时,由办公室秘书作记录。由党支部或各科室组织的学习,也应确定专人作好记录。

6、为确保到会率,将组织不定期抽查,并将学习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比的依据之一。

八、出勤休假制度

(一)出勤

严格上下班制度,一般不得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临时外出应向科室负责人说明原因和去向。对出勤情况,局领导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不遵守规定者,酌情给予批评教育,屡查屡犯者,将作严肃处理。

(二)公出

局长公出,由市分管领导审批;副局长公出十天以内由局长审批,超过十天报市分管领导审批。各科室负责人公出,由局分管领导审批;跨省的,由局长审批。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在台州市范围内出差且时间在二天以内的由科室负责人审批,出差三天及以上和跨市(地)的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后,由局分管领导审批,跨省的由局长审批。科室之间抽调人员在二天以内的,要经所在科室负责人同意,三天及以上的,要经分管领导同意。市属学校、中心校校长和书记外出,国内市外三天及以上的,由分管政工局长审批;属市管干部的学校校长和书记跨省的,由局长审批;凡出国的,一律由局长审批。并均要到局办公室填写校长(书记)外出审批表。

(三)请假

科室工作人员请病假、事假在一天以内向科室负责人请假;五天以内向分管领导请假;超过五天需经局长批准。科室负责人五天以内向分管领导请假,超过五天向局长请假;副局长向局长请假,局长向市分管领导请假。

(四)年休假

机关工作人员(教研教科室人员除外)按规定享受年休假。先由本人提出休假起讫时间,并填写年休假申批表,经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批准。每年休假时间原则上一次性安排。各科室应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好机关人员的年休假,并及时将审批表交给办公室备案。

(五)法定节假日

机关实行节假日休假制度,节假日由办公室按照上级规定安排值班,全体机关人员都应服从值班安排,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认真填写值班日记,并做好信息报送、交接等工作。值班费按财政规定标准执行。

九、会议管理制度

(一)会议计划管理

1、科室和直属单位根据局年度工作目标于上年12月和当年6月分两次提出半年会议计划,报办公室汇总,由局长办公会议审定。计划内容包括会议名称、参加对象、会议时间、人数、主要内容和经费预算及经费来源等。

2、拟定会议计划必须贯彻精减会议的原则,各条线上的业务会议每年一般控制在二次以内。要明确管理的层次性和会议的有效性,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或内容要坚决合并,参加会议人数要压缩,会期尽可能缩短,尽量当天往返。

(二)会议审批手续

1、会议除需列入计划外,还必须在会前履行审批手续。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和全市教育系统会议,均在会前报市政府办公室审批;全市校长会议,由局长办公会议决定;其他业务会议,根据会议计划由局分管领导审批;全市性比赛活动,由局长审批;未列入计划但又确需召开的会议,由局长批准。

2、严格控制组织教育系统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活动,确因工作需要的,由局长决定。不得以研讨会、协作会、培训班等为名外出参观、旅游。

(三)会务管理

1、全市性教育工作会议、全市校长会议,由办公室主办,有关科室协助;业务会议由相应科室主办,办公室和计财科协助。会议主办科室应制定会务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2、会议通知、会议议程、会议材料由主办科室或直属单位负责草拟和印发。会议通知一般以办公室名义印发,会议材料一般应于会前分送出席会议的领导。

3、会议食宿要按照批准的规模,严格控制食宿人员。会议放在学校召开的,实行经费包干制。本着节约的原则,当地的与会人员原则上不安排食宿。

4、业务性会议的会场布置由会议主办科室或直属单位负责。一般会议主席台原则上只安排主持和发言人。

5、业务性会议的会议服务性工作,如录音、录像、拍照等,由会议主办科室或直属单位落实专人负责。会议信息报道和会议纪要、领导讲话材料整理、小结等工作由主办科室负责。直属单位借用局会议室召开会议的,应负责会场的清理、打扫等工作。

十、工作汇报制度

(一)各科室应于每月28日前将上月工作大事记及下月主要工作安排书面交办公室秘书。

(二)各科室应及时向分管领导请示报告工作,不越权办事。凡局领导交办的工作,必须按时完成,并及时反馈。

(三)机关人员出差或外出开会返回,必须按隶属关系汇报工作。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会议后的汇报,应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

(四)各科室须根据工作需要,向局长办公会议作工作专题汇报。专题汇报包括工作基本情况,主要成绩或经验、问题分析、今后工作意见以及需要局长办公会议解决的事项等内容。

十一、领导联系片制度

(一)建立领导分片联系包干制度,具体安排如下:

张江:太平街道、新河镇

陈向荣:泽国镇、大溪镇、石塘镇

曹相荣:城东街道、城北街道、横峰街道

滕林华:城西街道、松门镇、温峤镇、坞根镇

柯丕龙:箬横镇、滨海镇、城南镇、石桥头镇

(二)局领导根据分片,经常性地与所联系镇(街道)、政府(办事处)领导取得工作上的联系,加强横向沟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能。

(三)局领导带领科室负责人一般每年要有2个月左右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要围绕教育局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或科室工作重点,事先作好充分准备,讲究调查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典型性和真实性,每年写出一篇以上观点鲜明、材料充实的调查报告。

(四)遇有突发性重大紧急事件,领导应根据所联系片,立即与镇(街道)取得联系,开展处理或协助处理工作,不得延误和推诿。

十二、服务制度

(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高效率。来自基层的请示或要办的事情,要尽快批复或给予解决,不得互相推诿或拖而不办。

(三)下基层工作,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谦虚谨慎,为基层排忧解难。

十三、首问责任制度

(一)群众打电话询问有关事项或到本局机关办事(含询问有关事项),我局第一位被问及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接待,做到态度热情,礼貌用语,诚恳待人。

(二)群众要求办理或询问的事项,如属于本人工作职责范围,应及时予以办理或清楚明白的答复。

(三)群众要求办理或询问的事项,如不属于本人工作职责范围,应指明承办科室和承办人员。

十四、工作制度

(一)局领导接待日制度。

1、由局领导接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随同参加。接访领导依次按月轮换,如遇出差等特殊原因,将作临时调整,科室如有特殊情况的,向接访领导请示,由接访领导安排调整。

2、每月第一个星期的星期一下午为接访日,接访时间与机关办公时间相同,如遇节日将顺延一天。

3、接访地点定在局接待室。

4、接访程序。

⑴由局办公室组织安排接访工作。人应将需反映的情况和投诉的事由,写成书面材料提交给办公室,内容:①人姓名、单位、性别、住址、联系电话;②投诉的事实与原则;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办公室要将人的材料进行登记,同时填写《*市教育局领导接访日来访登记表》。

⑵涉及人数众多的群众集体上访(三人以上),属同一事实且申请上访的事由相同的,应推举出代表人(三人以内)参加。

⑶对来访反映问题要认真及时予以处理,能当场回复的必须当场回复,并作出结论。不能当场回复的,应按以下程序进行:①由局领导批示,办公室登记并交职能科室办理。职能科室受理后,对一般的来访事项,应在一周内以书面形式答复人,并交办公室一份存档;②需组织专项调查、听证等较复杂的案件,职能科室须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人,并交办公室一份存档;③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回复的,职能科室须向接访领导请示,经局长同意,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两周。对不属于教育局职权范围内的来访事务,将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5、开设群众举报、投诉及咨询电话,号码为:*

(二)局领导下访约访制度。

1、局班子成员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领导为下访约访带队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和群众反映问题的情况,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随同下访,所在镇(街道)学校领导共同参加接待。同时,视情邀请局行风监督员参加。

2、局领导下访约访的程序和办法。

⑴局办公室在年底提出下年度局领导下访时间的初步安排(约访时间安排由办公室根据需要临时提出),由办公室征求各位领导意见后确定,并在领导下访约访前一个星期确定下访约访的具体时间及需要随同参加下访约访的相关科室和人员名单。

⑵由局办公室通知领导下访约访的有关镇(街道)学校。同时要对可能会引起群众上访的主要不稳定因素进行摸排,了解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政策的依据以及处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材料,提前一星期呈送有关领导。

⑶有关镇(街道)学校要把领导下访接待群众的情况在本校周围提前进行预告,并提前三天正式公告。预告、公告的内容为:局领导下访接待时间、地点及上访群众需要注意的事项。约访由各镇(街道)学校事先通知约访对象,选出代表,准时参加。

⑷下访活动由有关镇(街道)学校领导主持,先听取群众代表意见,再由相关职能科室进行政策解释,最后由局领导提出调处意见。

⑸按照局领导的调处意见,由有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限期包案处理。

⑹领导约访群众活动的安排。①局领导约访群众的重点是重复访、疑难件和老访户;约访地点为局接待室或群众所在镇(街道)学校。②局领导约访群众的内容由局办公室提出,并要对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对约访问题的原因、政策依据以及处理意见、建议形成书面材料,提前一星期报有关领导。在征得领导同意后,约访时间提前三天告知约访群众。③约访群众的接待工作由局办公室主持,先听取上访群众意见,再由职能科室进行政策解释,最后由局领导提出调处意见。按照局领导的调处意见,由有关科室包案处理,在规定的时间内调处报结。局有关领导跟踪督查,办公室要及时予以通报。

(三)工作要求

1、局领导下访前要开展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对可能来访的群众及其反映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分类登记。能化解的,要及时进行化解。随同参加下访约访的职能科室负责人下访前要积极主动地搞好调查摸底,注重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与本科室职责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并及时报办公室一份;下访时科室负责人必须亲自到场,不得派其他干部顶替;下访后,要按职能共同配合做好案件的处理工作。

2、局领导下访约访每人每年一般不少于1次。下访一般到镇(街道)学校,约访可以下去接待,也可以请群众代表到局接待室接待。

3、对局领导接待后交办的案件,由有关科室领导实行包案处理,在规定的时间内调处报结。局办公室要加强跟踪督查,并将办结情况及时地予以通报。

十五、督查制度

(一)督查目的

从维护政令畅通出发,通过督促、检查、协调、反馈等手段,确保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工作任务目标和重大措施、领导指示得到有效落实。

(二)督查范围

1、上级和本局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重要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

2、局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

3、上级和本局领导批示的落实情况;

4、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意见及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

5、新闻媒介和内部资料反映本地教育工作的一些重要批评、建议等情况;

6、其他需要督查的事项。

(三)督查分工

督查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办公室是机关督查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全局的督查工作,并根据督查事项将督查任务分解到有关科室(含直属单位,下同),对涉及几个科室的督查事项,必须明确主办科室和协办科室,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和报告督查情况。承办科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督查事项。重要的督查事项,分管领导要参与办理。所有督查事项的办理结果,要经分管领导或局长同意后方可上报。

(四)督查程序

1、提出督查事项。本局通过以下形式提出督查事项:

⑴凡属会议、文件确定的重要督查事项,由办公室填写《督查通知单》交科室办理。

⑵凡属上级和本局领导批示确定的重要督查事项,由办公室填写《领导批示督办通知单》交科室办理。

⑶凡属会议、文件和领导批示确定的一般性督查事项,由办公室通过口头、电话及其他形式告知科室办理。

⑷特别重要的督查事项,由办公室根据工作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直接办理,并按要求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2、督查事项办理。承办科室接到督查任务后,要确定经办人员,实行工作责任制,及时认真办理。在办理过程中,主办和协办科室之间要加强协商沟通,防止相互推诿或矛盾上交。重要督查事项办结后,由主办科室以书面形式报告办理结果。对督查事项不能按时办结或者督查事项自身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主办科室要及时向办公室说明情况,防止和避免贻误工作。

3、督查事项催办。督查事项下达后,办公室要及时了解办理情况,采取多种形式适时催办。对一些重要的督查事项未按时办结的,由办公室填写《督查件催办单》,承办科室在收到催办单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督查事项部门和办公室反馈办理信息。

4、督查事项反馈。督查事项办结后,承办科室将办理结果报分管领导同意后向督查事项部门或批示的领导反馈办理结果,并将督办通知单交回办公室。

(五)督查要求

1、树立“全局抓督查”意识,各科室要把督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办公室要做好督查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2、严格按照督查工作程序和分工,及时办理,及时催办,通过督查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树立教育良好的公众形象。

3、坚持督查和调查研究结合,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把督查事项落到实处。

十六、政务公开制度

(一)局政务公开工作建立以局长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每年研究部署工作应不少于四次。

(二)建立局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聘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本局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员。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每年活动应不少于二次。

(三)局政务公开的渠道有:局政务公示栏、局财务收支公示栏、教育信息网、政府网、黑板报等。有些重大事项还可在*电视台、《*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同时予以公告。局政务信息要定期公布,及时更新,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可因时、因地而异。

(四)局政务公开的内容须真实、全面。应公开的内容包括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人员、办事纪律以及投诉渠道等方面。本局公开的事项可分对外公开与对内公开两大类。对内公开事项有:机关干部交流、轮岗、考核、奖惩、财务收入和招待费、差旅费、电话费开支使用等情况及机关同志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对外公开事项有:教师招聘、校长人事调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中小学年度事业计划、学校收费政策、中考招生方案及录取分数、教职工职评评优评先、学校评优分等、民办学校年检结果、中小学生竞赛成绩、中小学生校服统一招投标计划等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重要教育信息。

(五)局政务公开工作由办公室综合协调,各科室分工协作,主动配合。

十七、保密制度

(一)政工局长分管保密工作,兼职保密员具体负责保密工作。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秘密文件和需要保密的资料,专人保管,专送有关人员阅处,不得扩大传阅范围和带出机关。

(三)凡需保密的会议内容,与会人员要严守秘密。

(四)机关工作人员调动,必须按规定先办好文件资料的移交手续。

(五)凡出售处理的资料刊物、废旧纸张,事先必须严格检查,涉及有关保密的资料应销毁,不得出售。

(六)档案室专人保管。有关人员查阅档案,由档案员提供,并采取必要保密措施。

(七)对计算机内的秘密资料应采取加密措施,存有密级较高资料的计算机不得联网。

十八、公文处理制度

(一)行文规则

1、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2、主送本局的请示,一般应报送3份,如需由教育局转报市政府的,一般应报送5份。对不符合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用纸等要求的请示,由教育局办公室退回发文单位。

3、市教育局内设机构除办公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二)发文办理

1、凡以教育局或教育局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全局性或综合性工作的公文,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草拟,其余公文由主办的业务科室草拟。

2、对以教育局或教育局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含传真电报),实行三次核稿制,先由科室负责人对文稿从内容、格式到文字作全面审核,签字后送办公室审阅,对所拟文稿是否符合有关政策,与其他发文是否抵触等进行审阅,并从文字、格式、行文规则等方面进一步把关,最后送分管领导签发,其中主送上级机关的请示、报告、意见,必须由局长签发。以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文件(含传真电报)可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发。

3、其他单位与本局联合发文,文稿也须经本局相关业务科室审核、办公室审阅、分管领导会签。

4、由承办科室(一般为文稿草拟人)负责对缮印的文稿进行校对,并签名。

5、凡局领导签发后的文稿原则上不再改动,承办科室认为需作改动的,应与办公室协商,内容改动较大的,须将原稿清样一并送签发人审定。

6、办公室文书对文稿在用印前应当进行复核,然后再用印。经复核需对文稿进行实质性修改的,应按程序复审。

7、根据公文性质、效用、发文范围,编哪种文号由办公室文书确定,并按编号次序对发文进行登记。

8、文件的装订、包封由主办科室承担,装封后由主办科室投放办公室固定位置,由办公室集中、统一邮寄。

(三)收文办理

1、发送到教育局的公文(含电报),一律由办公室签收、登记、审核、拟办。办公室主任提出拟办意见后,由文书及时分送相关领导和有关科室阅办。对急需办理的文件,文书收文后,应立即交办公室主任提出拟办意见,并立即送交相关领导、职能科室阅办。

2、每位局领导和各科室分别设一只阅文夹。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及有关同志传阅文件力求迅速,阅文后应在文件处理单上签名。并在2天内将文件归还办公室。

3、不要将文件自行转递,更不能将文件擅自外借,对需要转给其他领导、科室或下属单位阅办的文件,可由有关领导在文件处理单上提出拟办意见,由办公室负责传送。

4、对需要办理的文件,由承办人注明办理结果的简况。对已复印的文件要注明“已复印……份”字样。

5、上年度的公文、通报和信息,凡不需要归档管理的,由办公室文书将公文送相关科室使用。需归档管理的公文,按公文管理办法整理(立卷)、归档。

十九、学历进修制度

(一)鼓励机关人员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二)参加学历进修必须专业对口。

(三)参加学历进修人员,原则上不脱产,做到工作、进修两不误。

(四)参加学历进修申报程序:个人填写《*市教育局机关人员学历进修申请表》;所在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人事科审核;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五)经费管理:经局长办公会议同意后参加学历进修的,报销学费(读专科可根据发票金额先暂借30%,读本科可根据发票金额先暂借50%,读研究生可根据发票金额先暂借70%,全部学费待取得毕业证书后予以报销)。已享受上述待遇的不再享受教育局规定的学历进修奖励,但仍可按规定报销差旅费。

二十、来宾接待制度

(一)接待工作要严格按照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工作统一由办公室协调。接待工作要坚持“有利公务、节约实在、杜绝浪费”的原则,做到热情、周到、规范、适度。

(二)接待来宾的范围包括:上级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及其团、组;来本市考察、交流工作或因事途经本市的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的领导及其团、组;应本局邀请来本市指导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领导吩咐接待的其他人员。

(三)接待标准参照市委办、市府办的规定,凡非本局邀请的来宾,住宿费自理;上级机关、省内县(市)的来宾一般由局领导出面安排一次招待餐,其他安排工作餐;来本市参观考察教育的来宾,一般安排一次招待餐,其他用膳由客人自行负责,办公室予以协助。接待来宾的招待餐,陪餐人员要从简,具体由局领导确定。

(四)接待重要的来宾和团组,办公室要提出接待意见,并拟订详细接待计划。接待计划包括迎送、陪同、日程安排、交通工具、食宿、领导会见等,接待计划报局长同意后执行。

(五)接待经费坚持一支笔审批,财务室要严格把关。

(六)为避免局领导过多分散精力,接待县(市)外考察团组的宣传介绍、陪同工作主要由对口业务科室或办公室承担。

(七)要严格接待制度,自觉执行上级领导机关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切实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和接受群众监督,接待标准、费用支出等情况要定期公布,同时定期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

二十一、财产使用管理制度

(一)机关财产物资(指设备、图书、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只供机关及工作人员办公使用,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挪作他用,同时防止财产物资的积压、浪费和损失。

(二)办公室和计财科要按照财产物资的购买时间建立实物帐,凡核销的固定资产必须在实物帐上注明,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三)固定资产由办公室和计财科按每间办公用房造册登记,每年组织对机关财产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四)机关每件财产的使用管理都要落实到科室和人,实行包干负责制。全体机关人员都要爱护并管好自己使用的公共财产,未经局长同意不得把国有财产搬出机关或搬到个人宿舍。

(五)因工作调动、退休的人员(含离岗退养人员),在调走或离职前,必须将使用管理的财产物资如数交还,并办妥移交手续。移交手续未办理完毕的,人事科不得开出调动介绍信和工资介绍信等。

(六)全体机关人员应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用电、用水。

二十二、宿舍管理制度

(一)局宿舍只供局机关工作人员中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居住。因工作调动的住房户,须在3个月内腾空住房交公。在城区有私房的或已享受福利性商品房的住房户应自觉退房交公。

(二)局宿舍属国有资产,住房户不得任意损坏或自行改建、搭建。局宿舍维修需经局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与计财科协调安排。

(三)局宿舍房租现按温计〔20*〕21号文件规定,作砖混非成套住宅1.00元/米2的标准执行,调租时再结合环境设施、楼层、朝向等因素核算。房租要按市发展计划局的有关规定适时再作调整。房租由住房户每季度交一次,由财务室开具发票。

(四)宿舍的水电费、闭路电视费由住房户按有关部门规定自行缴交。

二十三、电话使用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的电话,一般只限于本科室工作人员联系工作使用。

(二)全体干部职工都应自觉节约办公电话费支出。禁止公话私用,提倡长话短说,以减少话费支出。

(三)实行话费公示制,每月公布每部电话机话费情况。

二十四、印章、介绍信的管理使用制度

机关印章是代表机关行使职权合法的象征物,本着严格管理又简化手续的原则,对印章、介绍信的管理、使用,作如下规定:

(一)凡本单位(含科室)的公章统一由办公室依照有关文件或规定到公安部门指定的地点刻制。

(二)印章、介绍信的管理

1、“中国共产党*市教育局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市教育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市教育局”印章(含硬印)、“*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市教育局介绍信”、干部介绍信由办公室专人保管、使用;“*市教育局九年制义务教育证书验印章”(硬印)由基教科专人保管、使用;“*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办公室”印章由职成教科专人保管、使用;“*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印章由自考办、招生办专人保管、使用;科室的公章以及科室的业务专用章由各科室专人保管、使用;其它组织的印章由这些组织的负责人或由负责人指定专人保管、使用。

2、各类公章必须确定专人负责保管,钥匙只能由一人掌握(或领导指定人员)。

3、公章管理人员必须高度负责,必须坚持亲自动手盖章,一般情况不得让其他人掌印,份数特别多需要其他人帮忙的,也必须在场时刻监视,绝不能人章分离,将公章交给他人使用。

4、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都不得超越权限,强行要公章管理人员盖章。

(三)印章的使用:

1、用印范围:

(1)以党委名义发文,包括向上级党委报告工作、请示,向下布置重要工作、干部任免等可使用“中国共产党*市教育局委员会”印章。

(2)以纪委名义发文,包括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请示,向下布置纪检工作、干部纪律处分等可使用“中国共产党*市教育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印章。

(3)下列情况,可使用“*市教育局”印章(含硬印):

教育局文件、便函、通知等;以教育局名义出访或对外联络须开具的介绍信;因公临时性出境出国申请;以教育局名义办理银行开户、审批等手续;以教育局名义签发的其他需用教育局名义的事项。

(4)下列情况,可使用教育局办公室印章:

教育局办公室文件、便函等,机关工作人员一般公出介绍信;文件处理意见抄告、转办、催办、督查单;以教育局办公室名义签发的各种证件、证书、奖状、协议合同等;其他需要教育局办公室名义的事项。

(5)各科室职能范围的经常性业务工作事项使用各科室印章或财务、工资、档案、职评、学籍管理等专用章。

2、用印手续:

(1)使用教育局党委印章须经党委书记批准;使用教育局纪委印章须经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批准;使用教育局印章须经教育局副局长以上领导批准;使用教育局办公室印章原则上须经办公室副主任以上领导批准。

(2)以本机关名义发的各种证书、奖品要用印的,按以上批准手续和规定用印。凡属个人事项必须由教育局党委或教育局、教育局办公室盖公章打证明的,视其范围、内容和要求,经有关科室查证、审核,办公室领导或局领导签署意见,按以上使用印章规定予以盖章证明。

(3)需经市教育局验印的初中毕(结)业证书,由基教科确定专人审核验印,学生名册要留存建档。

(4)各类教育广告需经我局备案后才能在*市范围内公开。由职成教科确定专人审核,对同意备案的加盖印章。其中,凡属普通教育方面的教育广告,须先经基教科审核签字。

(四)介绍信的开具:

1、凭局党委领导签署的意见或同级党组织的来文开具党务工作、活动、外调介绍信、党员证明、组织介绍信。

2、根据上级来文或领导签署的意见或有关依据代表本机关出席会议、参加公务活动或开展对外联系等,凭有关来文、依据和主(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意见开具有关介绍信。日常工作出差介绍信,由办公室主任批准,凭人事科的调令开具干部介绍信。

3、基层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要求本局开介绍信的,应持有基层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的介绍信,按内容经有关科室同意,根据不同内容要求,分别由主(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并应将基层单位的介绍信收存备查。

4、严禁开空白介绍信,如特殊情况需要,必须在介绍信上写上出差人姓名,并登记待事后销号。

二十五、文印制度

(一)凡是以教育局党委、教育局纪委和教育局名义印发的公文和材料,都必须经局领导签发和同意印发,否则不予打印和盖章。盖章时,须将签发的原稿和印发文二份同时交办公室存档。

(二)对印发的材料进行适当控制。凡属“讨论稿”、“征求意见稿”等材料,在打印前要认真修改,不得将很不成熟的材料交文印室打印,印发公文或材料的份数,要严格准确计算,不得任意多印。

(三)对复印的材料进行适当控制。可复印可不复印的材料,坚决不复印。一份材料中只有一张的内容与工作有关,只复印一张绝不复印一份。复印材料的份数要严格准确计算,不得任意多复印。

(四)科室拟稿的公文或材料由各科室装订与粘封,并分出“邮寄”与“送市政府公文交换箱”两类交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邮寄或送市政府公文交换箱。

(五)打印和复印公文或材料,须在局文印室及时登记入册。因特殊情况,需要将材料送外面作营业性打印或复印,必须在规定地点打印或复印。

(六)市教育局文印室服务对象为局机关,不对外营业。

二十六、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一)上级来文和各级会议材料,都必须先交办公室文书做好登记才能分送领导和各有关职能科室传阅和办理。文件阅办完毕后应及时返回给文书归档。

(二)各科室重大活动的资料及有价值的材料都必须做到一件不漏地及时提供给档案室。凡需要存档的重要文书的底稿,一律不得用彩笔、铅笔、圆珠笔书写。

(三)查阅档案一般在档案室内进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作好登记。凡查阅党务、人事、纪检会议记录方面的档案资料,必须经本局分管领导批准。外单位查阅档案资料,须持单位介绍信,并经领导批准。

(四)档案资料一般不准抄录。如特殊情况需要抄录或复制,须经分管领导批准。抄录或复制后,档案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并加盖公章。

(五)查阅档案的人员不得将档案拆散抽页、弄脏和在档案资料上划记号,同时要严守党和国家机密。

(六)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档案查阅时不能离开档案室,同时只能提供所需要查阅的有关部分。特殊情况需要档案借出档案室,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办理借用手续,限在5天内归还。

(七)档案室由专人管理,非因工作需要,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室内。档案室必须备有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高温及消毒等基本设施。对档案资料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二十七、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一)车辆由办公室统一调度,供局领导执行公务、上级领导来本市考察工作及机关运输使用。科室遇特殊情况需要用车,由办公室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用车。驾驶员必须准时在指定地点出车。机关干部到市政府办事或参加会议,一般情况下不派车。

(二)实行用车登记制度,非特殊情况,用车应事先向办公室预约登记,记明出车时间、地点、事由、用车人。在几位领导同时要用车的情况下,特殊情况优先。

(三)驾驶员出车要经办公室安排,不能违反派车用车原则随便用车。驾驶员如未经办公室安排擅自出车,除有关费用不得报销外,后果自负。

(四)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行车的规章制度,谨慎驾驶,不准违章开车、酒后开车和超速开车,确保安全。严禁乘车人指挥驾驶员开快车。

(五)驾驶员必须十分爱护车辆,认真及时做好养车护车工作,勤擦洗、勤保养、勤检查,保持车辆清洁和良好车况。车辆有故障应及时维修,维修前应请示办公室负责人。要节约开支,财务要实行车辆开支专项登记制度,内容包括维修记载、零部件购买、里程消耗等。

(六)驾驶员差旅费及车辆有关费用,须先经办公室分管主任审核后才能报销。

(七)驾驶员在不出车的情况下,应同机关其他人员同时上下班。局里车辆须停放在局机关大院内(公务出车与车辆保养加油维修年检等除外)。

(八)驾驶员的各类补贴,参照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定的标准执行。

二十八、安全保卫制度

(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遵纪守法,共同维护机关治安,发现钱物被盗现象要注意保护现场,并立即告知办公室和报告公安部门。

(二)人离办公室后要及时关窗上扣、关闭电器(灯、电脑、空调、电茶壶等)、关门上锁。

(三)除财务人员、物资保管员可按规定保存少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外,其他人员不要在办公用房内保存现金和贵重物品。否则,后果自负。

(四)不得将办公用房的钥匙借给非本单位人员使用。不得在大楼内留宿他人。

(五)将大楼内的公共物品带离大楼,须持加盖有办公室印章的批件。

二十九、卫生管理制度

(一)全体机关同志要充分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搞好卫生工作的自觉性。

(二)请洁卫生实行包干负责制。各科室的办公室由机关同志自己打扫,每天不少于一次,保证窗明几净,室内整齐有序。机关公共场所、会议室、卫生间由专职清洁工打扫。局宿舍区由住房户轮流打扫。

(三)全体机关同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乱扔果壳、纸屑、烟蒂、茶叶渣,不乱攀乱摘花草树木,不乱停乱放车辆杂物。

(四)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组织大扫除,要求人人参与。

(五)机关小食堂要符合卫生要求,做到膳厅干净、整洁,食具消毒。从业人员要坚持体检合格上岗,保持个人卫生。

三十、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管理总则

1、机关财务要做到统一管理,手续齐全。一切经费开支,都必须本着“增收节支、厉行节约”的原则,按照“计划管理、合理使用、严格控制、节省支出”的要求,严格按财务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的规定执行。

2、凡由本局管理的所有经费,包括行政经费、教育事业经费、专项经费,都必须严格执行本财务管理制度。

3、各科室的其他各项收入都要纳入单位财务帐或交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

4、凡按规定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都必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严格按收费标准收取,不得随意提高降低或延缓。严禁将预算外资金转交非财务机构管理、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以及公款私存。

5、收支结报。收入结报,按收入项目或付款人分项目,附收款票据,经计财科审核后,由分管财务局长签批。支出结报,实行谁经办谁负责和随办随结的办法,一般情况下不挂帐,并及时办理支出结报手续。需银行转账支付的由经办人员负责提供收款人名称、开户银行和银行帐号。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由银行转账支付,支出在2000元以下允许现金结帐。

6、规范对二级单位教育事业费的拨付。一般情况每月1日由会计根据年度预算情况,按比例和进度提供二级单位教育事业费拨付明细清单,由计财科审核,由分管财务局长审批,及时转拨到二级单位。

7、规范现金管理制度,报帐员对所收现金应及时解入开户银行,不得存放大额现金,不得“坐支”。

8、经费预算由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计财科应在收到财政局预算文件的60天内作出预算,在次年2月前作出决算交局长办公会议讨论。每月10日前编制完成上月财务月报表并送局领导参阅。

9、实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由机关民主理财小组参加,每季度对机关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话费进行一次审查,并公布公开。每年底对机关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并公布收支情况。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人和事要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经费审批制度

1、各类经费审批

经费支出必须严格审批制度,规范报销程序,明确审批权限。

⑴财政拨给的行政经费、教育事业费、拨款支出由经办人填写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报销单,交分管财务局长审批。

⑵财政拨给的专项经费支出,由业务科室负责人填写会计核算中心专用报销单,经业务分管局长同意,交分管财务局长审批。

⑶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未经审批的发票,一律不得报销。经费支出须先经会计员审核,再经分管财务局长审批。经费支出与补助在30000元以上的由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2、各类经费报销

各类经费报销均需填写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的专用报销单。

⑴差旅费报销

①出差要经批准。凡省内因公出差由分管局长同意,科室负责人以上干部出差到省内市外要经局长同意;凡因公出省均由局长同意;因公出国需由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

②各科室人员差旅费借支由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由分管财务局长签批。所有借支必须在回机关后的10个工作日内结清帐目。

③夫妻分居本市外台州市内两地,符合探亲条件而不享受年度探亲假的,每月可凭票报销一次双方工作单位之间往返探亲路费(运输公司车票的金额)。已享受年度探亲假的或寒暑假的,不得报销平时的探亲路费。

④出差报销实行分级审核制度。出差人员填好报销单后,一般干部由科室负责人审核,科室负责人由分管局长审核,局领导由分管财务局长审核,主要审核出差情况是否属实,报销是否符合制度。再交会计员审核,最后交分管财务局长审批。

⑤出差的所有原始发票都必须签具经手人姓名,经手人还须在发票背面注上说明。

⑥出差人一般应在回单位10个工作日内(最长不超过1个月)办理报销手续。除发生在12月份的差旅费可延期到次年1月份报销外,如无特殊原因,不得跨年度报销差旅费。

⑦差旅费报销程序:由出差人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到市外出差的须附会议通知)。先由审核人在其中一张发票反面注明是否属实并签名,再交会计员审核签名,后交分管财务局长审批。

⑵会议经费报销

①根据会议计划确需召开的会议,经办人应编制预算,填明会议名称、参加会议人数、会期、伙食补贴标准、会议室租费等,主办科室在发会议通知的同时填报《会议经费预算审批表》,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连同会议通知拟文稿送办公室审核(教研室按原办法执行),再由分管财务局长审批。未列入计划的会议一般不得召开,情况特殊确需召开的紧急会议须经局长批准。

②会议经费按市财政局和本局的规定执行,同一类会议同一标准。会议费必须根据会议计划或局长意见,附会议通知和会议预算表,由分管财务局长审批报销。

③凡不需要局财务核拨经费的会议,责任科室和直属单位也须严格执行会议计划和财务制度,把好经费使用关。

④未经批准召开的会议,一律不安排会议经费,一律不予报销。

⑤局及各科室召开的会议不安排经费发放礼品或纪念品,不组织高消费娱乐活动。

⑶接待费报销

接待来宾后要及时结账,经办人按要求填写专用报销单,并注明接待对象及人数、时间,先将发票交会计员审核,再送分管财务局长审批后报销或银行转账。未经审批的接待费用不得报销。

⑷物资采购经费报销

机关购置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含铜牌、证书、奖品等),坚持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专人负责、领用登记的原则,由办公室统一负责采购和管理(或委托电教站采购)。

①凡属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应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由科室申请,报办公室审核后由分管财务局长决定。财物购置后,由办公室登记造册,财务做入固定资产账。

②非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普通办公用品、打字室及各科室专用办公用品的购置由科室申请,经办公室主任审核,分管财务局长同意,由两人以上统一采购,各科室不得自行采购。列入固定资产的办公用品,经请示分管财务局长同意后,由办公室和计财科2人以上同往购买或委托电教站采购。一次购置3000元以上的物品,应先制订购物计划,并填写《机关设备添置审批表》,经分管财务局长同意后方可购置。按规定应政府采购的办公用品一律通过政府采购途径购置。车辆维修和购买零部件,事先由办公室审核后,由分管财务局长审批。

③文件、资料及表格的打印,一律由文印室登记,统一安排,不得随意到打印店打印。印制文件汇编、资料选编、宣传手册等,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经局长批准付印。

④办公室落实专人统一保管和发放办公用品以及各种印刷品,并建立“物资领用备查簿”。做好领用登记和定期核对工作。

⑤物资采购经费报销程序:采购人员购入物资或办公用品,要交专人保管并逐项进行登记造册,物品与金额核对准确后,采购人员和保管人员同时在购物发票上签字,会计员审核,交分管财务局长审批后报销。

⑸车辆费用报销

①车辆的特需修理和大项修理除出差途殊情况外,由驾驶员根据车辆要求先列出修理项目,填写车辆修理审批单,经办公室分管主任审核后报分管财务局长审批同意,方可前往修理,车辆配件和其它用品购置,由驾驶员事先提出申请,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派人与驾驶员一同购买。

②车辆维修保养应在市政府规定的特约车辆维修点。修理费用由驾驶员记账签字、计财科与厂方统一定期结算。特殊情况除外。

③车辆费用报销程序:车辆修理费用、油费等分车开具发票,由驾驶员签字,办公室主任验收签字,交财务分管局长审批后,统一由银行转帐支付。车辆过路、桥、洞费用,按实核报。

④车辆各项费用,由财务分车登记行驶里程、油耗、修理费、出车补贴费等,每半年公布一次。

(三)学校基本建设拨款程序

1、先在年初预算里要有安排,根据工程进展的情况按进度拨付建设补助资金。

2、在拨付基本建设补助资金前,学校要先递交拨款的申请报告,经计财科审核签署意见后再报分管局长审批。

3、分管局长审批后,将拨款单(或拨款报告)交财务室,由会计入拨款辅助帐,然后交报帐员送交市会计核算中心拨款到下属单位。

(四)银行帐户管理

教育局现有一个帐户,用于核算对直属单位经常性经费和专项事业费的拨付等。

帐户需设置“银行日记帐”,银行结算凭证和有关票据的保管与“财务专用章”等,预留银行印鉴的保管分离,严格遵照财务制度,分别落实专人保管。

(五)会计报帐员工作职责

1、负责领取(购买)和保管本单位的备用金和专用报销单,行政事业性票据。

2、负责将本单位的结报事项记入“备查簿”并建立备用金帐薄,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核对。

3、负责向会计核算中心报送新增固定资产清单和减少固定资产清单相关手续。

4、审核和整理原始凭证。

会计报帐员在受理本单位各项支出结报时,须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并进行整理、归类,具体包括:⑴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⑵原始凭证的填写的正确性、完整性;⑶原始凭证张数及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⑷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的签名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审批权限规定。

5、要严格定额备用金的使用,定期进行盘点,以确保备用金的安全,不得将备用金转存、挪用、私借他人。根据单位需要和会计核算中心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有关收支情况的结报、核对工作。

(六)要求和纪律

1、为加强本局财务管理,局长办公会议每半年听取一次财务收支情况汇报,并不定期抽查收支情况。局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对财务状况实施监督。会计报帐员要将会计财务报表按政务公开要求定期公布,接受干部职工监督。

2、全局同志都要自觉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领导要严格审批;财务人员要遵守财纪纪律,坚持原则,奉公守法,秉公办事,对未经批准的,手续不全的,违反财务规定的开支应予拒付。

3、为更好安排工作,提高效率,每周一、五两天为机关报销日。

(七)原下发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如上级有新的财务制度出台,按新财务制度执行。

三十一、市教育局各科室须交局长(党委)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一)办公室

1、局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2、机关一次性添置办公设备及维修经费在3万元以上;

3、年度党建工作计划;

4、预备党员的吸收与转正;

5、党支部设置及党委直属支部(总支)书记的任免。

(二)人事科

1、校长调整方案;

2、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指标;

3、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的审定与奖励办法;

4、市级及以上各类先进评选推荐;

5、教职工辞职、辞退、自动离职和劳动合同制工人解除劳动合同;

6、各类人员招收意见;

7、校长职级制和教职工聘任制实施意见;

8、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调出本系统或本市;非本系统及外县市教育系统调入本市教育系统;

9、成教专职干部、幼教专职干部、教育总会计、基建管理员的调整意见;

10、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分配指标安排。

(三)基础教育科

1、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办审批与管理体制;

2、市优秀班主任审定;

3、市级以上各类先进集体的评选;

4、普通教育集团审批;

5、涉及基础教育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

1、社会力量办学的审批、审核与年检结论;

2、职业教育集团审批;

3、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事宜。

(五)计划财务科

1、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计划;

2、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计划;

3、学校设置及校网调整计划;

4、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方案;

5、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和确定;

6、学校基建及装备需向银行贷款的;

7、经费支出和补助在30000元以上的。

(六)监察审计科

1、校长离任审计结果;

2、党员违纪处分,校长违纪立案;

3、教职工违纪处分;

4、对学校及有关责任人违纪通报。

(七)教研室、教科室

1、各类综合性评比(包括教坛新秀、教学大比武的评定);

2、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八)招生办、自考办

中考招生实施意见。

(九)电教仪器站

1、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与建设配备标准;

2、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奖补政策;

3、重大项目建设;

4、中小学装备工作评优评先。

(十)勤管中心(含校办企业公司)

1、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规划;

2、中小学生校服统一招投标计划;

3、重大经营事项。

(十一)教育工会

校长民主评议事项。

(十二)教育督导室与教育局领导讨论决定的事项

1、综合督导评估结果;

2、尊师重教先进工作者评比;

3、市政府对乡镇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与结果的确定;

4、各类评估及创建计划。

(十三)局长会议认为应交由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其他事项。

(十四)局长(党委)会议审议程序

1、各科室要提交局长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先向分管领导提出;

2、提交局长会议讨论的事项,由分管领导事先告诉局长,由局长决定是否列入局长会议议题;

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10篇

为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而努力

――在2008年年会上的致辞/周俭3-5

丝绸之路文研究中心2008年年会论文专辑序/王景慧3-6

崤函古道交通线路的形成与变迁/李久昌3-7

丝绸之路西安至泾川段线路研究/赵斌3-22

陕西凤翔境内古丝绸之路考略/杨曙明3-26

丝绸之路之陕西、甘肃中东部线路的形成与发展/李健超3-31

丝绸之路陇右南道陇山段的交通路线/雍际春苏海洋3-33

唐代河西走廊交通道路考/李并成3-36

丝绸之路青海段交通线综考/苏海洋雍际春3-39

丝路葱岭道初步调查/王炳华3-43

环境对古代都城选择的影响

――以汉、唐时期西安地区为例/芦佳洁3-52

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袁黎明3-57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民族分布与交通格局的改变/杨方方3-62

明清陕甘交通道路的新发展与丝绸之路变迁/张萍吕强3-67

民国时期甘肃的道路建设与丝绸之路变迁/梁坤3-76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交通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环境变迁

/韩春鲜肖爱玲3-81

五代、北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输入品辑考/杨蕤3-87

丝绸之路植物交流探源/郭风平郭新荣王立宏3-98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介永强3-105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特区性质的城区――大唐西市

/吕琳吕仁义3-108

明南京城和西安城建城比较/周俊玲董艳3-110

青海大通县明代长城敌台刍议/闫3-113

关于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开发的思考/吕琳吕仁义3-117

唐乾陵申遗依据与对策初步分析/刘军民3-120

张雷震:大美新疆成就的魅力画家/汪志杰3-128

考古与考察

秦西垂陵区出土青铜器铭中的“秦子”问题/祝中熹1-5

明故进阶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张贵墓志铭考释

/马顺平 穆朝娜1-11

平凉市崆峒山宝塔概述/宋钢1-14

郑振铎1957年甘肃行记暨敦煌考察报告/王睿颖 刘进宝2-50

吐鲁番契约所见汉字大写数字的起源/董永强2-54

勤政爱民开元盛世

――唐长安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研究/窦鹏2-56

对甘宁青三省区考古成果的一次回顾

――评《甘宁青考古八讲》/邵明杰2-59

阿房宫及其规模考/项福库2-61

秦亭新考/王文斌2-63

青城镇古建筑概述/李全武2-64

敦煌两关丝路杂谈

――以阳关博物馆成立五周年暨《敦煌诗选》出版座谈会发言为中心/初世宾4-5

甘肃张家川史前文化遗址及相关问题考/ 王文斌4-15

晋西奏乐画像石分析/刘宇统 刘文进4-17

铁笼山地理位置考/包鹏4-20

献文帝与云冈石窟/员小中4-23

孔子秦州弟子考/魏红霞4-25

尉迟迥与拉梢寺大佛/杜斗城5-5

百年来简牍出土数量新统计/孛鹏旭5-8

浅析中国古壶游戏/王义芝 宋琪5-11

白杨林黄河岩画考/刘再明5-12

陶公新建昌马河大桥碑记考释/吴浩军5-15

成县杜甫草堂刘埘刘诗碑考/蔡副全5-17

宗日遗址石棺葬文化族属探讨/闫 徐红梅6-21

静宁州庙学建修述略/王科社6-25

甘肃山丹境内明长城遗存及勘察保护/韩建成6-30

北魏“飞人”杨大眼奔跑速度考证/蔡副全6-34

丝路秦陇道天水古城略考/张婷6-37

金冕墓志铭考析/张有财6-39

从考古看丝绸之路祁山道的形成/苏海洋雍际春7-5

河西公与莫高窟/李茹7-9

浅析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中的太阳崇拜/裴蕾7-14

张家川县南川宋墓研究/李雪峰7-17

简论临沂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周晓莉7-21

北石窟寺研究成果述论/崔惠萍8-34

楼底村1号窟与王母宫石窟稍细密并行线衣纹考察/夏朗云8-39

唐临与龙门石窟291号窟/朱佩8-43

唐会州及其属县、关口考/孙长龙8-45

靖远黄河古渡口考证/刘永胜8-48

“渭之间”与“渭之会”

――兼议对《史记》的态度/祝中熹9-5

成纪城古址及其周围环境考/王仲宪9-11

关于墓志形制的几个问题/刘天琪9-14

元代青花瓷与景德镇/朱亦梅9-18

浅议炳灵寺石窟释迦、多宝造像/丁万华黄平9-20

周道始兴秦“豳”说补缀/侯丕勋10-5

齐家文化经济形态探讨/宋燕平10-9

论曾侯乙编钟与编磬/杨晓东10-11

居延汉简《相宝剑刀》册研究综述/韩华 狄晓霞10-13

陕北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形质初探/邱楠 梁昭华王轶峰10-17

简论甘肃境内长城墙体类型/潘玉灵梁建宏10-21

从甘肃出土文物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尤宝铭10-25

动物纹艺术与欧亚草原之路/晁舸11-5

浅析卢文在鄯善地区流行的原因/张秀萍11-11

天水市王家新窑宋墓相关问题初探/庞耀先庞萍11-14

略论西夏天盛元宝钱币版别及武威西夏钱币考古的重要价值

/于光建张吉林 黎大祥11-19

长城工牌考释/张晓东冯庆11-22

甘肃考古发现的汉、魏时期伏羲、女娲图像/赵莉11-24

炳灵寺第138窟壁画加固与修复/唐正宪 刘亨发11-26

咸阳古渡遗址出土的隋唐佛教造像/王一名11-28

悬泉汉简中有关西域精绝国的材料/张德芳12-5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前期的均田制/张升森12-8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新考三则/董永强12-11

马家窑彩陶艺术的和谐之美/李晓阳12-13

法生造像碑初拓本简释/张萍12-16

清代太平关银锭考释/王一名12-19

毛词《沁园春・雪》发表过程新考/王猛龙12-22

史前文化

彩陶与中华文化的起源/李清凌2-23

论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及其审美特征/吕玮李东风2-26

浅探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周建2-28

边疆史地

古代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与中越贸易/范淑萍1-17

明代肃镇军政杂考

――以《肃镇华夷志》为主/高启安 邰惠莉1-20

浅谈羁縻制度对广西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缑广则杜宗景1-24

史地研究

近年来明清社会救济研究述评/黄兆宏 姚延玲5-35

汉武帝对归汉匈奴的安置及作用/赵新正5-41

党中央和兰州“八办”对西路军的营救活动/孙轶5-43

从对华空中援助看战时中美关系/高薇薇5-45

汉唐丝路驿站小考/董艳6-41

郑和与海上丝瓷贸易/张海博6-46

吐鲁番租佃契约研究/尚辉6-49

论杨一清的吐鲁番朝贡观/李海盈6-52

民国时期甘肃省灾荒研究述评/杨洪远6-54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于光建张吉林7-23

鼓吹乐起源之辨析/于雨琴7-26

明清以来白银地区儒家文化教育发展因素分析/肖生禄7-30

魏晋十六国北朝西北各政权的人才兴国/李清凌9-23

从线性模式理论视角论羊报的信息传播 /杨公成9-29

红色文献资料综述/赵莉9-31

历史研究

前凉的治国与儒学思想/陈林军10-28

陕甘宁边区对刘志丹的宣传和歌颂/赵 莉10-30

甘肃近代商业和商人的兴起及特点/邓慧君11-30

试析红河地区传统交通的兴起与发展/范淑萍11-34

浅析赵国灭亡之原因/孙乾博11-36

唐代盐务政策在山东地区实施情况述评/陈海军11-39

清代甘肃的义学/黄兆宏12-24

宋初景德镇青白瓷来源及分布研究/江凌 詹嘉12-26

唐蕃古道上的茶马重镇――洮州卫城/陈秉仁12-29

西北史地

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杜林渊祁远虎段熔2-30

谢觉哉与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立/马廷龙2-35

汉代甘肃河西地区农作物浅述

――以历代出土汉简为例/班睿 韩华2-37

陇南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李恒2-44

近代甘肃集市研究综述/张世定8-51

党项人与其铸造的铁质钱币/陈之伟张秀莲8-55

甘肃农垦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包会存8-57

张家川县民族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张杰 陈黎明8-59

敦煌学

西北师范大学与敦煌学/尚辉2-46

论敦煌艺术在现代再生的张力/魏学宏2-47

文化论坛

汉赋中的服饰描写与汉代礼乐精神/郑煦卓1-27

论余怀《余子说史》的遗民情怀/钟继刚1-35

论青藏地区传统文化的特征/张建英1-37

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及其社会影响/黄建军1-40

世界文化遗产视野中的锁阳城遗址/李并成2-5

从文化起源看中西伦理差异/马忠2-8

从“无咎”到“难养”的小人

――记《诗经》时代和《论语》时代的“小人”/肖从礼2-13

保护中华古籍维系文化根脉

――关于古籍保护的现状、难题及措施分析/刘伟红2-15

试析六尺巷遗址的历史渊源、文化精髓及现实意义/吴玲2-1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吴琼2-20

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物质文化遗产/李勇锋4-38

从象物传承看图赞的形成

――兼谈早期汉文化的传承方式/娄博4-42

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

/江兴龙吴正彪张明珍吴昌龙4-46

试论剑在其发展历程中的文化表达/李然4-49

中国节庆文化审美透视/陈庆莲4-51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王文 贾志斌 黄长军4-54

丝路遗产与维吾尔木卡姆传承/艾娣雅5-19

改变自然与人文面貌的中外植物文化交流/郭风平 郭新荣 王立宏5-21

中国饮食文化塑造的国民性格/王雨5-30

国家图书馆讲座及其作用/蔡萍5-33

嵩山历史建筑文化的审美守望/高天星6-5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解娟娟6-12

试析柳公权书法思想中的禅学趣味/孙俊红6-14

浅析哈萨克民族的数字文化观/佟菲菲6-16

东莞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连国栋6-18

先秦道家生死观的主要特点/郑国玉7-33

论《吕氏春秋》“贵公”思想对立党执政的借鉴意义/李小龙7-36

中西方大学校训的价值取向比较/巴永贵7-39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尤宝铭8-61

藏传佛教复兴的社会原因初探/俞春荣8-64

考评:东莞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探索/申明鹤8-66

墨子国家观浅议/吴雅彬9-37

中庸与中道之比较/吴培红9-40

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高宇峰9-42

东莞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曹黎俪9-46

浅析地方电视台新闻的本土化、故事化战略/吴卉9-48

汉代儒家统治思想及其对汉赋的影响/郑煦卓10-32

浅析儒、道互补的社会基础/孙婷10-37

应劭《姓氏篇》的产生背景及辑本状况/漆子扬10-39

《山海经》研究成果概述/张国平10-43

《西夏物质文化》书评/商明惠10-45

山丹地域文化及其形成/张乐10-47

儒学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屈永刚魏乐仪11-51

对《汉书・地理志》的几点认识/高小强11-55

丽江古城:是“商城”还是“殇城”/纳适11-57

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明的崛起/张行11-60

论致良知与慎独

――兼论刘宗周对王阳明后学之修正/王 娜12-31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与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穆永强12-34

略论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对藏传佛教信仰和习俗的影响/马真福12-36

略述回族建筑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马晓明12-39

试析新闻业的社会效益

――以党报为例/石培龙12-41

宗教文化

宗教观念,犹太艺术的原始规范/姜焕文1-43

宗教文化及其特征与功能/彭无情1-48

甘谷大佛――石窟雕塑艺术中的瑰宝/李亚太1-51

丝路中段巴克特利亚王国的希腊化艺术/沈爱凤2-68

浅谈炳灵寺第四窟明代壁画/赵雪芬 高庆军2-71

浅论临夏拱北建筑艺术/张有财2-74

耶稣与犹太教嬗变/姜焕文5-48

对女传教士慕拉弟的理性思考/寇润平 朱龙5-54

浅议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金铜造像艺术/李雪扬5-59

民俗文化

天水南宅子古民居的装饰艺术特色/董智斌1-53

浅谈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纳康艳1-56

周城扎染技艺及其现状分析/董荪 郭凯1-57

室内家居设计中的风水观/ 海妙1-60

甘肃镇原县民俗文化资源开发SWOT分析

/刘学莘 宋魁彦 赵中元 张彤烨5-62

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现状考察报告

――以剪纸大师祁秀梅为例/马万军5-65

天水古民居南宅子的审美意蕴/薛灏5-68

谐音现象与民俗文化/邬继霞5-70

浅谈东乡族民间故事/周方圆7-43

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族婚俗探析/薛洁7-46

试析土族服饰的审美意识/吕红娇7-48

碛口古镇民居建筑――窖洞的中国建筑艺术精神/陈强7-51

陕北窖洞民居的当代价值及其保护利用/周俊玲8-69

仪式与功能: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元宵灯场/李惠芬8-73

甘肃洮砚及其艺术特色/周晶8-75

甘肃影戏民俗及其文化内涵/路尧11-63

浅述武山旋鼓及其民俗文化内涵/张建龙11-67

凉州民间花灯艺术调查/王斌11-69

民族文化

彝族早期葫芦图腾阐释/陈飞鸿10-50

伊斯兰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中的价值/马晓明10-52

旅游文化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高邓华陵1-61

旅游地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李巧玲1-67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丁伟钧胡敏1-70

二战后日本入境旅游业发展述评/ 马歆星1-72

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空间开发模式选择/梁雪松2-101

新疆库车旅游资源开发思考/董良泉2-103

兴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易青松4-82

SWOT分析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以重庆万州区为例/郭仙芝4-84

西部民族体育文化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定位思考/马兴胜5-72

重庆民族地区城乡统筹中旅游经济的开发/刘永丹5-74

文物旅游资源保护简论/王媛媛6-57

陇西牡丹之特色及产业开发/梁宗文6-59

酒泉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刍议/李永红吴浩军6-62

武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王守云6-64

新疆沙漠旅游及其开发研究/康媛媛6-66

论新疆旅游商品市场的开发/路月雷高炜吴淑琴6-68

浅析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刘博7-54

浅论肃北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韩梅吴浩军7-57

浅析会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徐长峰7-60

丝绸之路国内段旅游合作与开发/马耀峰8-5

联合国与丝绸之路/邹德浩8-11

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与对策/申培德8-13

丝绸之路文化与旅游产业/董建国8-17

关于丝绸之路旅游与区域合作的思考/张文8-21

论中国旅游标志的新称名及文化象征意义/杨鉴8-23

挖掘藏区旅游资源服务旅游经济发展/次多8-27

藏族民俗与生态保护/尕藏才旦8-29

西安丝路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可行性分析/陆清8-31

甘肃旅游业立体开发模式新构想/张天顺卢海峰莫兴邦9-51

信息化助推旅游产业现代化/申培德9-54

国内旅游研究方法的方向:从理念阐释到理论实证/刘扬12-43

人文类旅游景点的引导体验导游讲解初探/杨晓君刘丽娟12-46

甘肃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状研究/杨波12-48

甘肃旅游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析/郝希亮12-51

文学与语言

迢遥秦陇旧家山

――南宋诗人张的籍贯、生平及诗作略论/任遂虎2-76

论敦煌诗人笔下的敦煌风貌

――由敦煌诗歌残卷谈起/王莉2-79

抗争边缘化的命运

――试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女性主义观点/刘卓2-82

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不完全对等现象/杨茂华2-85

动物比喻的翻译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张慧婷2-87

“很+名”研究综述/何艳萍2-88

《兰亭集序》的哲思/汪海峰4-58

秋日的别样情怀

――《双调忆王孙》与《晨曦比以往更柔和》的对比与赏析/慕玮4-60

1989~2008年中国文人骚客札记文学中的越南形象/陈建4-62

韩礼德式衔接在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袁憬4-65

《潜研堂诗续集》有关甘肃诗人邢澍的几首作品/漆子扬5-76

理论到欣赏实践的中介

――简评胡山林先生著作《文学欣赏》/刘军5-79

不同的故事相同的命运

――简析海丝特与叶二娘的悲剧人生/龚凌燕孟欣5-81

山西大同方言四字格的贬义性与其结构的关系/李丽平5-83

语法通则与词语的变异使用/杨晓琴5-85

《广韵》屋韵字上古韵部考/高天霞6-78

略论萧红小说的“女性关怀”/丁菊茸6-82

“燕”与“雁”的诗语意象分析/李博昊6-85

李梦阳复古理论中的“格调”与“真情”/邓雅心7-79

李益及其边塞诗/王金香7-81

从宋江身上的反讽看《水浒传》的严肃意义/徐军新7-83

追逐风追逐太阳

――俄罗斯象征派诗人巴尔蒙特及其诗歌主题/郭小芳7-85

畸变灵魂再现肝胆

――再论《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形象/张汉礼7-88

中流砥柱的“奇情异想”

――浅析《堂吉诃德》现代叙事技法的承前启后地位/高沁7-91

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卢敏7-93

简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的诗学观点/王政张正林8-77

论《长生殿》对至爱真情和理想人性的追求/叶小玲8-80

从《桃花源诗》看陶渊明/张旭8-82

《后西游记》与晚明文人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刘丽华9-56

欧阳修诗歌民俗描写的主观意绪/王政 王娟9-60

理想和现实之间

――钗、黛之我见/李亚梅9-62

谈如何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读性/卢敏9-64

民间文化瑰宝――甘州宝卷/宋丽娟宋进林唐国增10-68

借神话传说诉闺中哀怨

――古诗《迢迢牵牛星》读后/黄焱10-76

论张九龄山水诗的内涵及诗史意义/姜朝晖10-78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直陈表达与含蓄表达产生的会话隐含

/袁 憬薛 武10-81

唐代志怪小说报恩主题探索/梁玉金11-71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探析/刘兆邵小龙11-74

试评林则徐关于甘肃丝绸之路的诗作/宋运娜11-77

悲情“他者”

――方方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燕乔敏阿布都外力・克热木11-79

试论海派小说中女性悲剧的必然性/刘柳11-81

浅析阿拉伯语与维吾尔语字母及语音的区别/葛勇11-83

论写作的心理宣泄功能/赵11-86

唐诗英译认知模式研究

――以《春望》三译本为例/邓良春11-88

试析李清照诗与词风格迥异的原因/王玲12-54

《唐璜》中的拜伦形象浅析/刘海刚12-57

此“丑”非彼“”

――兼论中国古代鬼文化/王延模12-59

翻译过程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孙晓云12-61

文学探微

喀喇汗国文学发展原因探微/艾合买提・艾赛都拉1-91

《长恨歌》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意蕴/师红强1-93

《水浒传》的叙事结构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孙冠军1-94

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

――浅析《他们眼望上苍》的女性主义思想/张璐1-96

艺术散论

拍摄民族风情 构建和谐文化

――读李芝庭民族风情摄影作品/雷茂奎1-75

中国史前音乐概况

――黄帝以前:史前时代至前16世纪/吴华龙1-78

“天籁之音”与“天凡之耳”

――歌唱中听力的重要性/杨晓东1-79

宣传艺术的极端异化

――“”时期的宣传画/蔡丽媛1-81

解析戈雅《查里四世一家》 /常艳 吴博1-83

浅析中国传统图案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夏宁宁1-85

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水墨意境/卫默1-87

浅论生活美与艺术丑/张洪梅1-89

唐宋时伊州乐面貌勾勒/黄适远2-90

民间布艺老虎鞋的功能特征/王珍慧2-92

基于现实与写实的思考

――也谈我国现实主义美术/沈冠东2-94

甘肃山水画创作题材优势思考/刘德军2-96

浅论吴冠中的美学思想/杨敏2-98

中国民族服装造型文脉解读/周萍2-99

自画自语/亚里昆・哈孜2-128

西域文化对元杂剧影响探微/阿米娜4-69

河西汉族民歌的内容及其曲调特点

――以张掖民歌为例/王文仁王大璋4-71

古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与流传/刘进军4-73

敦煌壁画艺术精神小议/张红玉4-75

浅谈兰州刻葫芦的发展及艺术特征/周晶4-77

鬼子母神是谁

――诃利帝母艺术形象的流变与溯源/宋琛4-79

凉州宝卷渊源及其艺术特色/李武莲5-87

明清时期陇右画家及画史初探/侯宗辉5-89

二胡演奏中的意念/段成瑶5-91

论互联网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周海清5-93

浅论公文审美/宋莉娜6-70

中国汉字的审美艺术/王斐6-72

从京、沪艺术产业看艺术市场定位/刘静6-74

浅谈报道摄影/黄秀渝6-76

从早期佛像看佛教艺术东传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王琦7-62

敦煌莫高窟中唐代佛教塑像内容及其艺术特征/张萌萌7-69

谈敦煌艺术的精神力量/高月红7-71

书法网络传播现状之探析/杨仑7-74

从《贫民富翁》看电影的意识形态书写/彭柳7-77

浅论麦积山石窟的建筑艺术/张彩萍8-84

禅宗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影响/靳莹8-86

传统绘画理论对水彩画的影响/张林8-89

绘画视觉语言对物理属性的再定义

――对马格里特艺术作品的探究/祁芬芬郑世华8-91

戏剧呼唤真实

――试论剧作家创作中真实性艺术的缺失/陈创8-93

隐在的悲剧性

――电影《图雅的婚事》和《左右》评析/徐翠8-95

丝绸之路与新疆古代草原艺术/周菁葆9-66

谈皮影艺术与戏剧的异同

――以甘肃地区为例/唐亚强9-70

对话与嬗变

――浅析早期油画家的中西融合探索之路/惠彦芳9-72

文学与绘画的审美时空/郝春燕9-76

浅析当前建筑漫游动画的优势与发展前景/张志腾9-79

论张芝创“一笔书”与赵壹《非草书》/刘小龙10-84

谈艺术图书的美术欣赏

――关于高校图书馆艺术阅览的特色服务/郝晓威10-88

版画创作实践与思考/李静10-90

以哲学思维方式谈当代舞蹈的发展/邓小娟10-92

谈“苦难意识”下第六代导演的美学风格/张倩10-94

论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谢明丽10-96

浅析丝绸之路对新疆少数民族绘画色彩风格形成的影响/董振辉11-92

浅议吴昌硕绘画作品的特点/关 云 关蕊 孔凡博11-94

敦煌写经书法述略/冉前林11-96

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丁希勤11-99

对太极图式标志设计的尝试与感悟/杨明11-101

浅谈徐冰的文字艺术/潘骥 周军11-103

当代音乐创作要素及理念刍议

――观摩2008上海当代音乐周综述/王莉娜王卫东11-105

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敦煌艺术刍议/岳锋12-64

当代艺术的隐私/沈冠东12-67

“非理性”的绝对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当代艺术/梅茹12-70

甘肃美术的地域特色与艺术个性/潘骥周军12-73

杨福音和他的纯粹简约艺术/席海婷12-75

中国古代纺织品凤纹造型与风格/曹娉12-77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的跨文化传播/徐晓梅12-79

书法艺术“中和”思想刍议/黄晓慧12-81

遗址与保护

古遗址与古建筑保护方法探索及应用/贺林4-27

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白海峰4-31

陕西几处土遗址保护方法的探索/许艳4-34

规划与保护

田野石刻自然损坏机理及防护措施/陈晓峰刘玖莉杨金伟10-55

谈古代建筑的保养与修缮/任剑10-58

新农村建设中古民居的保护/李献土10-62

基于人本主义城市规划中的“城中村”改造/张小平成亮10-64

西部开发

试论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社会价值/穆永强11-41

兰州市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张杰 吕瑞钰11-43

石羊河下游民勤发展现状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李欣11-46

灾后重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陇南灾区重建为例/张银龙11-48

文博工作

信息化与甘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邵书兰2-105

武威磨嘴子汉墓新出土纺织品文物的保护/王菊2-107

新形势下湖南省博物馆科学管理与人本思想分析/吴小燕2-109

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之设想/王裕昌4-86

选聘志愿讲解员加强博物馆宣教工作

――以安徽桐城市博物馆为例/吴玲4-89

浅谈博物馆的社会需求和宣教功能/崔玉峰5-95

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管理/尤宝铭5-97

科学管理高效利用

――博物馆、纪念馆藏品档案管理初探/朱薇6-88

关于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钱斌6-90

浅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王灵光6-92

陈展文物保护问题初探/杨煜7-95

智能化系统在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中的运用/王裕昌7-98

古建筑木结构病虫害防治初探/杨金玮陈晓峰刘玖莉9-81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的内容设计和陈列特点/张行9-87

博物馆与博物馆文化传播/于萍9-92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人才战略的实施途径/王裕昌9-94

金融危机下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陈晓峰12-83

博物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理念与思考/王裕昌12-87

试谈博物馆搜集工作的几个问题/米玉梅12-91

图书管理

现代科技手段下善本图书管理与利用之间矛盾的化解

/冯瑞丽 杨桂莲4-105

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继续教育/张红娟4-108

数字图书馆数据备份系统方案的规划/郭晓玲6-9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探讨/赵文斌6-97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现代化管理/孙春花6-100

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理念创新/韩娟芳7-100

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认识与思考/陈靖东7-102

浅谈甘南州图书馆藏学特色藏书体系建设/罗潭香赵凯平7-104

独立院校图书采访工作探索/陈涛12-93

高校院系资料室现状及建设浅议/李红玲12-95

甘肃省独立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探讨/王亮12-97

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播/王凤娥12-100

论地方民族文献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奂玲12-102

政治与哲学

浅论的现代化思想/胡慧林5-99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孙武5-102

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分析及现实意义/郭槐 李欢 刘恩赐5-104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于延群5-106

从形而上学追问中西哲学/薛瑞9-96

舍勒论神圣位格实在设定的可能性/仲凯9-99

浅谈以人为本视阈下警卫部队的科学发展/杨国伟9-101

政治与法律

论密尔的功利主义

――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解释/李迎新8-97

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法治政治发展中的法制建设

――以《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建设为视角/武晓红 姚万禄8-99

我国法治文明建设对人文精神的拷问/刘建宁8-102

论实行激励机制的心要性/周建玲8-105

民主与法制

刑法目的新论

――利益视角下的新探索/朱洁莹4-92

维护司法公正推进基层法院体制改革/王莲4-96

对延长我国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的分析/李魁4-99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调节制度现状分析

――以云南蒙自县为例/杨晓燕4-102

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拘留制度/王刚6-102

健全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对策分析/张平芳6-106

金融与财务

新旧会计准则/李红1-122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楚晓霞1-124

心理研究

需要层次与整体性思维

――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小燕4-110

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卫军利4-112

学校辅导与青少年身心发展压力应对/郑廷辉10-98

现代五项运动员在击剑项目中的心理训练方法/宋国杰10-101

对儿童成人化现象的思考

――以歌王杰克逊童年经历为例/姜晓宁10-104

教育实践

论新时期高校校史、校情教育的对策

――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张运君张丽娜1-98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系统工程设计/郭小军1-100

进一步强化高校后勤契约化管理之浅见/尉迟勤1-104

浅谈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指导方法

/汝金珠 陈在铁 梁先进 夏银霞1-106

高校学生违纪现象多维分析与治理探究/施小青1-108

避免并克服翻译症/魏双霞1-111

浅议职高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胡雪雁1-114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见/贺生海1-11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吴爱敏1-117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赵霜1-118

儿童器乐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训练/陈蓉1-120

生活事件应对与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左利平2-112

关于大学生炒股现象研究/李建波纪云东2-115

利用多媒体语音室优化外语教学/李立君2-118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途径分析/杜庆宏2-120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教学/殷伟军2-12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张环琴2-123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盛云2-125

浅谈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诚实教育/董丽华2-12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刘艳慧4-115

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站吸引机制/周斌4-117

高职“教学做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龚花兰宗小忠4-119

刍议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荆孝民4-121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周学良4-123

浅论小学识字教学/张环琴4-126

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李芳5-108

商务英语任务型教学CSLB模式初探/董维山5-111

高师工笔花鸟画教学浅议/张亚玲5-115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邓伟 蒋梦 赵兵5-117

高等学校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探讨/姚仲强5-119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张彦琦5-121

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研究/刘雪莲5-124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艺术/魏平5-126

高校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的思考/刘青 傅剑6-108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学生教育思考/聂晓清6-110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张艳双周斌李凌子郭婷婷6-113

高职教育如何依托市场经济提高创新能力/武军6-115

浅论职业教育中的创新之路/李敏荣6-117

浅析大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黄成军6-119

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教学策略研究/刘冠英6-121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娱乐教育/刘斌6-124

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陈晖6-126

竞争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潘成忠7-106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张海鹏邓江7-108

试析音乐教育的民族化问题/张淼7-110

普通院校音乐专业民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谭敏7-112

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河池学院为例/韦静涛7-115

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高强7-117

深层教学是促进中学英语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王卿7-120

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杨建成7-123

论21世纪的教师使命

――以中、小学教师为例/刘晓玲7-125

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不适原因及对策/坚瑞8-108

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苏丽蓉8-110

组织变革:解决大规模高等学校管理难题的现实途径/马春香8-112

浅谈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创新发展/吴敬权钟志良8-114

试论构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新模式/赵中锋8-117

艺术体操的美育功能/宋春虹8-119

高校开展太极功夫扇的探索与实践/叶菁8-121

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常逢杰8-123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刘建利8-125

中学美术教学方法初探/马越8-127

浅谈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张双宁郑玉中9-103

三项实践对培养师范生的重要性/刘兴9-105

试论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张琴9-107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李倩9-11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现状调查

――以伊犁州直属县、市为个案/蔡红9-112

中、小学教师在职学历教育新思考/姚军9-121

在乡土历史教学中突出和发挥区域文化优势/陈颖9-124

审视语文新课程审美对象中的悲剧美

――以《斑羚飞渡》为例/马玲9-126

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 辉 程跟锁 郭建东10-107

从管理层面谈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改革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秦煜世10-110

浅谈医学专科毕业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张双宁 郑玉中10-112

论学校体育中学生的体育权利/李宁周红霞渠欣10-114

职业中专及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

――以景泰职业中专及景泰二中为例/卢守潮10-116

浅谈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邝春霞10-120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云王俊刚关红梅10-122

农村教师校本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与新趋向/黄二元10-124

浅谈打击乐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王丽娟10-127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调控的思考/马小玲11-108

浅析新时期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薛武11-110

略论历史教学中的“博”与“专”

――关于世界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王宏谋11-112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外部制约因素的克服策略

/姚鹏铁原11-114

浅论高校体育如何继承少数民族体育/赵军辉11-117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

――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董娅丽11-119

班级管理的“三四六”模式 /贾祯11-1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教学模式探究/田虎林11-124

愉快玩耍乐于表达

――小学写作教学心得/张安秀11-126

浅析移动学习的特征及应用模式/高毅 崔向平12-104

新形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王刚12-107

浅论音乐艺术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郭倩12-109

试论函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李敬和12-111

浅谈诗歌教学与素质教育/张丽12-113

对农村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柳玲玲12-115

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张艳梅12-117

论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李春霞12-119

动态与信息

“丝绸之路”新探源2-81

丝绸之路研究2008年度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召开2-84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119

香港举办“敦煌与丝绸之路”演讲4-91

敦煌新发现汉代烽燧遗址表明丝绸之路南北有捷径4-114

江苏等五省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5-7

中俄茶叶之路悄然复兴5-58

《喀什噶尔: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市》首发式在乌鲁木齐举行5-110

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创意产业高端论坛举行6-45

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共论古青州为丝路源头6-87

广州境内古遗址静待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6-99

“南海I号”将被打造成文化产业平台7-119

庆祝建国60周年“中和杯”书画大赛征稿启事7-128

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召开8-20

河南南阳方城是丝绸之路源头之一8-33

兰州大学召开敦煌学术史学术研讨会8-38

《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8-104

专家认为:丝绸之路学术研究需要拓宽视野9-17

世界多国参与丝绸之路申遗9-98

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简介9-128

甘肃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开馆10-49

联合国贸发会《丝绸之路投资指南》10-119

“丝绸之路文物展”与“南京云锦展”在比利时同时开展11-54

中国大遗址保护精品工程在洛阳集体“亮相”11-85

丝绸之路杂志社书讯11-128

15国代表西安共商丝绸之路申遗12-56

上一篇: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范文 下一篇: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