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翻译范文

时间:2023-12-06 06:24:57

专业英语翻译

专业英语翻译篇1

关键词 翻译 翻译理论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 education is to pursue adaptation and ensure 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is no exception.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mainly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the study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the face of many complicated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students are somewhat at a los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five concise, comprehensive, accessibl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raised by Etienne Dolet in order to help improve the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so as to cultivate more translation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Key Word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heories; college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日趋增多,各领域对翻译人才需求大大增加, 同时各领域对翻译人员的要求增大,这对翻译人才的知识和素质都提出了调整。从现在大多数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来看,课堂教学停留在偏激或者过于抽象、模糊的直译意译之争,学生也仍停留在基础英语学习状态,不仅过于依赖词典和网络翻译,还缺乏一套能被学生接受的较全面的翻译理论指导。这种理论深度的缺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只能胜任一些具体的资料和文本处理工作而无法在翻译方面有所建树。本文拟从介绍历史以来很多不同流派和他们的纷繁主张入手介绍当前最有助于英汉翻译教学的由多雷提出的翻译五原则,用于指导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多方面,如理论、实践、教学重点、课堂时间分配及教材选用。这一切都旨在找到翻译人才培养的恰当方法。

一、翻译及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活动存在已久,很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翻译历史和一大批优秀的翻译理论家以及硕果累累的译者。作为一种国与国或者民族之间的交流活动,自罗马帝国以来翻译就在知识传播、国际间交流以促进共同进步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随着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需要翻译服务的领域扩大,更多行业对翻译也提出更高要求。英语专业学生一、二年级均属于基础知识学生阶段,多数到了高年级才接触其它专业课程,如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百科知识以及翻译。

作为译者社会要求他们不仅善于听、说、读、写、译,还得掌握中国与说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及丰富的百科知识。听、说、读、写、译这五个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是紧紧相连的:听、说为译者提供接触源语言的渠道,阅读则为翻译提供很多实践方面的指导,写的作用很明了,只有具备了很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才可能生成优秀的翻译。当今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比较强调听、说、读、写四方面,翻译方面学生仅仅通过短期的学习了解了部分肤浅的或者抽象的翻译理论,做了很少的翻译实践练习,有的学生甚至并没有意识到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少数学生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却没有探索到理论的深度从而持有偏激的直译或意译观念,在面对很多系统的太纷繁复杂的翻译理论时显得不知所措。由于缺乏必要的翻译理论指导,没有翻译操作经验的学生过多地依赖词典和机器翻译,他们认为只有具备了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做翻译并无技巧可言。因此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仅仅是侧重词汇的扩大及阅读大量外文期刊,坚持写一些英语难句和记诵等多的谚语之类的习惯表达。这些努力虽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但却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能有效提高他们翻译水平的技巧。诚然这样不具备灵活翻译技能的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

高校教学除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还特别注重适应性,即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在毕业进入社会后与他所从事工作的衔接情况。要想让英语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迅速适应翻译工作需要,大学期间就不能忽略翻译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加强,不能把它视为听、说、读、写以外的一种简单学习活动。既然翻译对译者要求相当高,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也就必须通过各课程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最大程度确保学生翻译技能的把握。

二、众多前人翻译主张以及多雷翻译五原则

专业英语翻译篇2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有效方法和机制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人类社会阶段性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精神高度、财富分配形态和方式、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

法律翻译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入世将我国纳入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中,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中,我国开始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就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学习借鉴。但是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有些法律法规的翻译,在词汇层面并没有尽最大的可能体现出法律文体同其他文体的差异,不符合法律词汇特征的翻译随处可见。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一、法律术语的特征分析

法律英语的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法律术语为法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庄严性,使法律工作中的专门化的行业语一律具有科学技术语的精密、明确、语义单一等特点。法律语言专业词汇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总的来说法律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术语词义的单一性。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这既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条文得以实施与操作的前提,法律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这种准确性。法律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法律英语的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含义,绝对不能随意更改,绝非普通意义的词汇所能代替。另外,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思,但作为术语,只能作特定理解。

2.法律术语词义的相对模糊性。在现实中,法律语言总是存在相对的模糊性。有限的法律规范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社会现象和关系的,同时,在法律活动中,由于人们的概念、认知背景、推理方法和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不同,都会导致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以此来使立法和法律的适用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有些法律词汇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适用。而离开特定的语境和条件,就会产生歧义。法律模糊语言包括: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后,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大概念变模糊的词,如about,or so;模糊词语,即有些词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模糊蕴涵,即有的词概念清晰确含有模糊意义,如night在英国法律中指“日落后一小时至日出前一小时”,但是各地所处时区不一样,实际上还是难以把握。

3.法律术语的对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即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一般”与“特殊”、“上面”与“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语中,这类意义相反或对应的词,属于反义词的范畴。在法律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对义词。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法律工作必须借助一组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或表示对立的法律行为的词语来表示各种互相对立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专业术语中,这一点英语和汉语有一致性。例如:plaintiff原告与defendant被告,right权力与obligation义务等等。法律专业术语这类对义现象是由法律工作本身的性质所赋予的。因为法律工作的对象往往是利害关系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行为人和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经济合同中的甲方和乙方等。这就决定了法律专业术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对义词。

4.法律术语的严谨性。法律词汇具有明显的保守特征。由于法律英语的用词正式,语义严谨,法律英语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词汇,这也是法律英语词汇庄重肃穆的标志之一,只不过这些词汇很久以来已经脱离了普通用法的意义。在各种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古体词如aforesaid如前所述,hereinafter在下文,hereunder在…以下等常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它们能使语言精练,直观,而现代英语的其他领域中,这类“文言文”用语已逐渐减少。古词汇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法律英语的正式性和严肃性,能避免重复,使句子结构紧凑精炼,并且使得法律英语与日常英语在词汇方面轻易区别开来。法律语言有时采用几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连用来表达统一的法律概念。这种表达的目的是使法律概念更加严密,表述更加准确,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歧义和疏漏。

众所周知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法律翻译涉及到两个学科领域:法学和语言学。法学这个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的领域要求其文本的翻译者通晓原语言和目标语的不同的法律制度,了解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在语言表述方面,由于法律文体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述必须表现其特殊性,这就要求译者认真研究法律术语的语言特征,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翻译质量。作为法律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术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到在语言风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的差异,寻求搭建这些差异的桥梁和通道,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每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有其自身的术语和潜在的概念结构,本身的分类规则,法律渊源及社会经济原则。每个法律体系本身有其表达概念的词汇,不同类别的规则,及解释规则的方法。法律翻译中术语的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术语翻译的好坏、准确与否常常关系到翻译质量的好坏。法律术语翻译准确,即使在其他方面如文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许还过得去,不至于引起太大的误解;而如果术语的翻译错了,就可能造成误解,甚至酿成纠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只注意到术语其中的某个含义,忽略了其他含义,或是只注意到其常用含义,忽略了其在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或者是由于选择用词时把握不准确而造成了失误。因此,提高法律术语的翻译质量还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他语体的翻译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法律翻译。法律翻译需要适合其自身专业特点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也是“准确”,但是对“准确”度的要求更高。法律翻译中的“准确”是指尽最大可能地再现原文本的所有法律信息,译文所传递的法律信息没有遗漏、添加和歧义,客观上不令译文读者产生误解和困惑,并且保持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但是任何法律翻译都面临由于不同法律制度所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这使得译文准确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的信息并非易事,如果译者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就可以使译文最大程度和原文保持一致。

二、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

1.法律术语翻译的公正性。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因此,在法律英语中不仅有众多的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伸、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考虑其属于法律范畴的义项。因此译文的语言必须反映出目标语中法律语言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在句子结构上毕竟还有相同点,大体上都具有是“主、谓、宾”的基本框架。只要英语句子可以按其原有的成分排列顺序转换成结构大体相同的汉语句子,翻译时就应当照办,而不能随意偏离翻译的基本原则,把翻译当作释义。例如一些法规将“但是”翻译成“but”或者“however”,这样的翻译不符合法律英语的特点,应该改译成更符合法律英语语体的“provided that”。另外,有些日常用语在法律语境下失去了原来的民族共同语义项,甚至与民族共同语义项大相径庭。

2.法律术语翻译的一致性。译文在词汇的选择和表达形式上都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译文只有符合目标语法律语言的词汇特征,才能在目标语的读者面前像原文本的读者一样保持法律的庄严和权威性。对于英文原法律文本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形式的翻译,由于英汉语言的区别,并不是每一个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英语同义词或近义词都有相应的汉语对等词汇,因此,并没有必要把原文中的每一个同义词和近义词都翻译出来。法律语言间词语使用的一致性,必须由使用法律语言的双方认可,而且不像日常生活或自然科学中词语的使用容易达到相同的理解。总的来说,人们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等同的词语,应该基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寻找近似的词语,这需要翻译者做出词语合适性的至关重要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用语都能根据字面意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如果贸然直译原法律文本中的词汇,而译文表达的法律概念却在目标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或者恰巧和目标法律体系的某个法律表达吻合但却表述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法律文本读者对译文产生困惑和误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出路在于认真理解原法律文本术语内在的法律含义,用目标文本中带有相同法律含义的法律术语翻译。

3.法律术语翻译的创新性。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事物的产生要求用新的法律术语来表达。在汹涌的全球化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原有的常规字词已经不能确切表达许多最新发生的社会法律现象,因而法律英语中生成大量新的词汇。新词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复合法、派生法、字义转换、文法功能引申、缩略法、造新词等。新词的制造大部分出于新闻媒体记者的生花妙笔,少部分则出自学者专家的巧思,通过社会大众的广泛接受,正式成为“新词”。对于发展的事物,可以采用已有的民族共同语但给其赋予新的法律含义,如“计划生育”、“引渡”等;对于由于法律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新的法律概念可以借用外来语。但是创造新的法律术语必须谨慎,最好由法律翻译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使新的法律术语的表达统一而规范。

三、法律术语翻译的方法

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精确的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需的。首先,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专门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或望文生义,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且,词的意义常随上下文而变动。其次,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源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此种情形,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的意义与内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与此同时,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虽有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其确切含义不明确。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词目的在于保持条文执行或履行时的灵活性。日后如果发生争执,其最终解释权属于法院,译者无权对此作任何解释或澄清。因此,译者在法律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对含混词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以模糊对模糊。相反的,对于含义明确的原词则应确切翻译,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模糊。总之,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赵宝河.法律语言的语言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2.熊松.英语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及翻译要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3.金朝武,胡爱平.试论我国当前法律翻译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4(3)

专业英语翻译篇3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翻译教学

随着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大。然而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却由昔日的金牌专业演变为进入的黄牌专业。总体上看,很多理工类院校都是在宏观层面对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如通过复合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或通过双学位培养,或通过给英语专业学生增开理工科选修课等方式来培养复合人才。而从微观上来看,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对英语专业传统各课程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革的研究仍不够深入,

传统的翻译教材大多侧重文学文体的翻译,而非文学翻译即应用型文体翻译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在实际翻译活动中,只有少量内容是文学翻译,而且学生毕业之后翻译的大部分材料是实用文体材料。

非文学翻译,也被称为应用或实用翻译,包括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等的方方面面。随着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的不断发展,对英语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英语专业如何冲破边缘化的趋势,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对英语专业传统各课程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英语应用翻译人才成为英语翻译教学,乃至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加大非文学翻译教学的力度,可以改变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差的现状,以此推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比如 “外宣翻译”课程教学,主要加强学生在政治文献,政府报告,领导讲话,旅游景点,中式菜单,广告及公示语应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能力提高,以及注重学生译德的教育问题。再如,“新闻翻译”教学,让学生通过了解英语新闻与汉语新闻的不同写作体例,分析英汉新闻翻译和汉英新闻编译的不同侧重点,掌握对于新闻导语、新闻标题及主体的翻译和编译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对翻译的忠实性进行重新解读,理解不同意识形态对于新闻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编译的原则。通过这两门课,学生对于基本的翻译理论有了新的解读,不再拘泥于所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反而可以站在较高的视角宏观地查看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的影响因子。

通过普通翻译课程,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一般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一定的比较和心得。在此基础上, 开设应用翻译课程,讲授各种不同应用问题的翻译。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讲授各种非文学的翻译文体时注意详略得当。如对于外宣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新闻翻译和旅游翻译等这些学生毕业后涉足的可能性较大的应用文体翻译,可以结合相关专业课如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课程、机电英语、新闻报刊选读、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双管齐下,同时利用每学期的实训课程尽量多安排些相关的翻译实践活动。而对于法律翻译、政论翻译等学生涉足可能较少的应用文体则可以概要介绍该文体的文体特征以及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同时可以安排适当的当的时间讲授部分文学翻译的理论及翻译策略,这样既让学生对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不同文体特征及翻译理论、翻译策略有所比较,有所了解,也弥补了只讲授非文学翻译而导致学生对文学翻译不屑一顾的误区。这样,对翻译真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大四最后一年的时间思考自己考研的方向和今后的发展领域,准备踏入工作岗位的同学则可以利用非文学翻译课上学到的各种不同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非文学类翻译课程的授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寻找合适的非文学翻译教材,这是有效进行非文学翻译教学、培养合格应用翻译人才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市场上翻译教材种类繁多,然而以不同类别的语料为素材的应用文体翻译教程并不多见。国内缺乏综合性的非文学翻译教材,为开设非文学翻译课程增加了难度;而已经开设了非文学翻译课程的教师,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找资料、编教案 。因此,非文学翻译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

问题之二,学生缺乏应用翻译实践可能是英语专业非文学翻译教学环节中的“致命伤”。翻译水平的提高一定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的,非文学文体的各种文体风格大相径庭,譬如广告翻译与说明书翻译,由此而衍生的不同翻译策略也是颇为迥异,广告翻译采用的交际翻译法语说明书翻译采用的语义翻译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缺乏大量的应用翻译实践经验,就很难把握各种不同文体的特征,从而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除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外,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进行过其他的应用翻译实践活动。而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教师所布置的随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量一般也不会很大,所涵盖的面也不会很广,这就造成了学生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际翻译操作脱节的局面。故可以考虑将一定字数的应用翻译练习与该课程学期期末总评分数相关联的方式,提高学生完成应用翻译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敷衍了事。但是,仅仅如此还是治标不治本。要解决翻译实践少这个问题,根本还在学生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多参加应用翻译实践活动,如各种会展翻译、经贸翻译等,参与各类横向课题的翻译项目。处理解决翻译“量”上的问题之外,翻译的“质”也是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平行文本来解决一些难点的翻译,通过小组讨论切磋的过程来共同提高。当然,学生也可以再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从事一些有偿翻译活动,提高应用翻译实践的技能和从事应用翻译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中,应用翻译人才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立足于学校定位,紧密贴近行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非文学翻译的力度,重视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理工科院校中英语专业边缘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浪,柴明颖.多元化:翻译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以英国高校的翻译教学为例[J].外语界,2008,(2).

[2]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郭建中.翻译导读:实用文体翻译[J].中国翻译,2005,(6).

[5]韩子满.应用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

[6]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

[7]黄皓,邓月萍,李和庆,王珍珍.新编英语笔译教程――对比 技巧 工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专业英语翻译篇4

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题型,也已经出现在改革后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上。由此可见,作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译和翻译教学,开始得到了大学英语教学界的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一般要求中指出:“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但很多学生得分都偏低,在遣词组句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不少学生直接放弃该题型。学生的翻译水平极大地影响了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本文拟对当前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适当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和改进翻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问题

对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定位在以培养其应用翻译能力为目标。目前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缺乏整体性的教学计划。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翻译能力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但是对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指示,从而导致翻译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次,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大多数都被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甚至很多院校没有设置翻译教学课程。翻译等应用型课程被设置为公共选修课,选课学生人数多,翻译课经常是大班授课,学生在课上锻炼机会少,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的翻译练习进行修改、评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翻译任务。

2.教材编写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始终缺乏专门实用的英汉互译教材。很多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材大多是以四、六级考试或考研英语中的翻译题型为导向,仅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没有将翻译视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素养予以重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后设立的翻译练习,基本上都是单句翻译,但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是一种语言学习的手段,目的是巩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或句型。即便是教师通过练习讲解了一些翻译技巧,但是比较零散,不能有效帮助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学习。

3.师资力量

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毕业于外国语言学与文学专业,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工作,基本上不从事应用翻译的实践与研究,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师都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但大多缺少实践的机会。这使得很多教师在授课时感到力不从心,局限于理论、技巧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二、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对策

1.系统讲授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结合教材,在平时的读写教学中穿插翻译教学,系统讲授一些翻译的原则、标准、过程和要求等基础翻译理论知识,以及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译感。英汉互译的方法有许多种,教师应把基本的翻译方法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如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分清主次法、词类转换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又有较高的汉语修养,如果教师能在授课中增加一定的翻译理论指导,对学生稍作点拨,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尝试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很少给学生在真实语境下进行翻译实践的机会。引起的后果,首先是翻译占用时间过多,内容抽象、过程单调;其次是教学效果不佳。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的确已经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2003)明确提出:“我们认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以课堂教学与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推进,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及测试在国内大专院校日益普及。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进行训练,以及教师可通过课堂传授翻译知识和课外辅导学生培养翻译技能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来选择合适的翻译学习资料,借助计算机迅速提高自己的英汉双语翻译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运用英汉对比法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转换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语言思维转换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让其对英汉表达的差异及深层原因――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有一定的认识,使其能够在翻译过程中顺利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英语区别于汉语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英语重语法而汉语重语义;英语多用连词、介词来表示词、词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很少用;英语忌重复,为避免重复常用代词、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式,而汉语习惯用重复表强调;汉语常用无主句,而译成英语时则常用被动语态;英语有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且有时态、语态的变化,而汉语动词可连用且无时态变化;英语谓语必须在人称、数上与主语一致,而汉语的句子结构较松弛;英语是形态语言,要求句子成分齐全,而汉语是逻辑语言,写句子“意尽为界”,句子的信息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大。所以教师如能抓住英汉的这些特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就可以避免母语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对英语的敏感度。教师在读写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找出它们在语法、文化、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通过翻译训练掌握一定的应对语言差异的翻译技巧,并通过翻译训练积累经验,加速学生从母语思维向英语思维的转化,从而提高其翻译水平。

4.加强学生的翻译练习和实践

只有将其所学到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及时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的翻译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大量地练习是提高其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节选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作为学生口头翻译的语料,定期选取阅读材料中一些代表性的英语或汉语段落供学生练笔。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汉对译的杂志和读物,促使学生在不断总结和领悟中逐渐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各高校在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翻译能力的测评。测试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汉译英填空题形式,还可以有段落翻译,英汉句子翻译,或者是定期组织翻译竞赛,等等。通过这些测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翻译技能的重视程度,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对翻译的兴趣。

三、结语

如果说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和不断积累的过程,那么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改革就是缩短这个过程的加速器。在有限的学时中把繁杂的翻译理论与技巧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最大化地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与水平,将是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谢帮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概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

专业英语翻译篇5

关键词:专业英语;翻译的特点;翻译的对策

专业英语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历史、地理、科学、风土人情,特别是更专业化的专业如计算机、商贸、机械等等。要做好这类内容的翻译,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各专业领域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新的词语层出不穷,在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文去把握和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1.专业英语翻译的特点

与一般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翻译具有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语法规范,结构严谨

专业英语翻译中,不符合语法或浮泛夸大之词一般都很少见,只要熟悉基本语法,对所需翻译的句子认真研究,辨认其基本句型,把握好词义和语义就可以准确的翻译,而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去揣摩。

1.2省略句和复杂长句并存

专业英语翻译中,力求表达明、简练,为此,应用比较多的就是省略句。比如:The firm’s share of the investee’s earnings is added to and dividends are deducted from carrying value. 投资公司的盈利增加企业应分享的投资账面价值,收到的股利则从中减去。

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合句的省略形式。为了使得句子更加地简洁、清楚和流畅,就在前一个句子中的谓语is added to 的后面就把carrying value省去了。这个句子与日常中的英语相比,长句在专业英语应用中非常的多。

1.3大量应用专业术语

专业英语涉及各个专业的方方面面,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一词多义,如“credit”,一般意义为“相信” 、“信任”;在商业中引申为“信用”,而在会计中则理解为“贷”,“贷方”,“记入贷方的余额”(与借方debit 相对应)。此外,在专业英语中大量采用缩略语的现象比较普遍。如“Libor”一词,属于国际金融专业词汇,是London Inter Bank offered rate的缩写,其含义为“伦敦同行间同业投放率”。

1.4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包含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就给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词语所在的文化背景,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语言转换与文化输入并重,力求做到忠实表达原文。要想正确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如果离开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只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必然会造成错译。如:Man:The fight in the dining room is a little to bright,don’t you think so?

Woman:It’s prefer for a football stadium.

在这一对话中,女士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回答:“这灯光用于足球场是再好不过的了”,表面看似赞扬灯光明亮,其实是讽刺,表达了她对餐厅灯光不满。要正确理解该女士的意思,就要了解西方人的习惯,否则会误解。

1.5专业知识强

专业英语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包括历史、地理、科学、风土人情等,特别是涉及到各个专业,如计算机、国际金融、建筑、机械、农学等等。要想正确的翻译这类内容,就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专业领域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专业英语翻译的原则

与一般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翻译难度较大,翻译标准也较高。专业英语的翻译强调的是忠实、统一,力求做到“地道、准确”,使读者有专业化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语言描述。在专业英语翻译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准确严谨原则。专业英语的翻译要忠实、通顺地体现原文。做到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同原文所传递的信息保持一致,即信息等值。专业英语翻译涉及到各个专业领域的内容,不允许译者在翻译时随便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准确选词,清楚地表达概念,物与名所指要正确。相比语言表达形式,专业英语的翻译更注重内容的忠实和准确,使翻译达到使用的目的。

第二,规范统一原则。也就是指词语运用要规范,符合约定俗成的含义。在专业英语翻译中,所采用的“概念、译名、术语”等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统一,不能出现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变换译名的现象。一旦译名不统一,势必会造成似是而非的翻译,使读者不能很好的理解译文。

第三,专业原则。专业英语涉及到各个专业,在翻译过程中,应针对某一行业,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做到译文信息等值。作为一名专业英语译者,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专业领域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别要注意专业术语、缩略语以及专业新词语的正确运用。

3.专业英语翻译的具体策略

3.1着重语境的理解与词义的选择

在词意中,语境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词的含义以及其他词在一起组合,它的前提就是通过一定的语境来完成,不然就会让组词出现很多的困难,而且很容易出现一些歧义。比如: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Thomas Jefferson ,College English ,Book 2)。在该句中,如果把newspapers译成报纸的意思,那么就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了。文中的newspapers,事实上主要是指“自由”以及“统治”的人权问题。很明显,这里运用的是“newspapers”的另一个含义,不仅仅只是词表面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应该这样去理解:“如果让我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还是要一个只有自由而无政府的国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3.2忠实通顺地体现原文

忠实通顺地体现原文,不仅能衡量是否准确的理解原文,而且可以体现译者的中文表达能力。“忠实”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忠实原作的内容,不得随意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删减,同时还要忠实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改变、破坏,尤其不能以译者自身的风格来代替原作的风格。如:I am up to my neck in your bullshit.译文的正确理解是:你让我倒他妈的八辈子邪霉了。该句是美国大兵的一句粗话。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忠实原作的风格,而不能将该句翻译成“你把我害得好苦”。

通顺是指译文在忠实原作的前提下,务必做到通顺易懂,符合规范。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在翻译中不仅要忠实的体现原文,而且还要确保译文通顺易懂,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清楚地明白译文所表达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3.3准确把握中西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

汉语的主语在整个句子中的作用不是那么严格,谓语没有词形屈折变化。而西方民族的语言就是有一种形合的特征,也就是词语以及语句之间的连接,它们一般都是靠解词以及语言的一些形态来表达完成。全句有一个主语,围绕一个谓语动词展开,且谓语就有词形曲折的变化特点。

4.结语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要做好专业英语的翻译,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对专业领域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英语翻译中,还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翻译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俊梅,刘剑钊.实用英语翻译特点之浅见[J].才智,2011(24).

[2]王婷.浅谈科技英语翻译特点[J].成功(教育版),2009(11).

[3]杨恕华.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7).

专业英语翻译篇6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现状分析

1999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译”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但不够明确具体,而且要求偏低。2002年起在全国实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对“译”的能力分三个层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学生的翻译能力离这个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缺乏重视。尽管各大出版社已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神,相继推出了以交际教学法为主的教法体系和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新型教材,但主要体现在听、说、写的能力培养方面,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根本不提翻译,课本中少量的翻译练习仅是针对课文所学字词或语法结构的造句式训练,而不是为语言应用服务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交际能力的理解不够具体。“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在Hymes看来,语言能力恰恰是一种处事的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Hymes关于“交际能力”的理论,大大拓宽了人们语言研究的视野,尤其在外语教学界,受他的交际能力理论的鼓舞和启发,外语教学研究者结合英国功能语言学派的语言理论,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外语交际教学法趋势,各种以交际能力为理论基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应运而生。遗憾的是,人们对交际能力的具体标准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最低要求的水平上,即“达意”(gettingmeamngacross)的水平上,在讨论交际能力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而忽略了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忽视了理解能力的研究[1]。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普遍缺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是师资短缺是制约高校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高校扩招,绝大多数学校还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除了保证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常运行之外,无法或很难抽出老师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训练。针对此种情况,蔡基刚教授提出压缩大学英语必修基础课、增设后续课程的建议,其中当然包括翻译课程。国内已经有一些院校开始探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已经把传统的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单一模式改为1+3模式、2+2模式和3+1等三种模式[2]。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在第一、二或三学期修完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积累一定的英语基础,在后面几个学期中选修包括“实用翻译”在内的后续课程。但这也只是局限于少数生源素质好、教师数量相对富裕的重点院校,绝大多数学校仍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由于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受过专门的翻译训练,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是由于缺乏英汉语言对比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转化句子结构,往往按照原文的词序与结构,把单词一个个填上去;或是在理解原文的意思后,不知道如何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只能小心翼翼地按照原文的结构一成不变地进行翻译;要不就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系统学习,翻译时谬误百出[3]。这样的译文可读性肯定不强。下面的译例足以成为现在的学生翻译能力水平的佐证。

原文:The university has been named the UK’smost innovativeuniversit, in the Launch-It 2001 competition,which aimed tO discover which Britisl university has demonstrated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in innovation an( enterpriseacrossthebroadestrangeOfactivity.Inthenational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exercises for 2000,Oxford was awarded top marks in six out of ten subjects assessed.(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第1单元Passage A)

学生译文1:牛津大学在2001竞赛中被认为是英国最富有创新能力的学校。这项竞赛在于了解哪所大学最具有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各所大学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在2000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大学十分之六的学科被授予最高奖。

学生译文2:这所大学被称为最具创新性的大学。在2001年举行创新杯大赛,目的在于发现哪所英国大学被显示在创新中具有最大成就并具有进取,举行广泛的一系列活动,在2000年全国教育评估中,牛津在十个方面中有6个得优。

不难看出,学生没能正确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也缺乏对相应的术语的了解。

参考译文如下:在2001年度的“创新杯”竞赛中,牛津大学被授予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学称号。该竞赛旨在发现哪一所英国大学在最广泛的领域内取得了改革创新和不断进取的最大成就。在2000年全英“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在所评估的10个学科中有6个得分高居榜首。

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实际水平确实让人担忧。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这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对翻译能力有着更为迫切和现实的需要,而且还因为翻译能力在本质和方式上与其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差异。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翻译教学的结合

社会需要大量有翻译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工程应该把重点放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包括翻译能力的提高上。然而传统翻译教学仅仅局限在外语专业这个狭小的圈子里,非外语专业被排除在外。翻译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也是一种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技能,不是外语学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自然掌握的。西方相当一部分翻译系都要求翻译专业的学生在主修翻译的同时,学习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一组基本课程,以达到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或者强烈建议学生同时选修或补修经济、商贸、人文等社科与自然科学领域内与翻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4]。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若把翻译教学纳入英语教学范畴,让他们有机会学习翻译,无疑会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为此,本人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对比翻译法的优势,强化学生双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专业英语翻译篇7

英语翻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被我国各大高校英语教学所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高校本身对英语翻译教育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作为,这导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翻译能力难以提升。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育的质量。

一、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打开我们走向世界大门的钥匙,是世界各地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培养专业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更是提升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过程,英语作为每个专业学生必学的公共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培养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语翻译技巧,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职业资本。不论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还是在私人企业就业,英语翻译能力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更是是他们走向世界和与世界各国优秀医学人才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的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学校并没有对学生的英语翻译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也不明确,对于学生在校期间英语水平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取得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了功利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完全来自于证书的取得,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只关注四六级考试的内容,由于翻?g在四六级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很小,翻译一直就处于被大家忽视或不重视的地位。

2.教学方式单一

英语翻译学习本身就十分枯燥,医学专业的英语词汇更是晦涩难懂,加之已经僵化的教学模式,课堂往往就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奏,学生在台下兴趣缺缺,毫无学习热情。显然,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学习更是需要一种灵活机动的方式。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十分重要,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是当前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英语翻译能力难以提升的问题所在。

3.与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脱节

对于一个人来说,掌握某项技能需要一定的动力和动机。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需求就是学习英语、提升翻译能力的最大动力。但是,目前高校开设的英语课都属于通用的英语,教学内容都是通用的大学英语新视野的教材,学生学习到的英语与其当前的专业方向、将来的就业需求没有实现良好的对接,这弱化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动力。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真正想要学习的是医学专业词汇和医学用语,但是学校却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

4.教学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分数决定一切,对于大学的教育来说也不例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由阅读、口语、翻译、词汇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对其的考察也应该是多样的,但是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把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成绩的唯一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积极性。

三、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策略

1.夯实学生掌握翻译技巧的基础

翻译的学习并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能力,就必须夯实自己的英语基础,包括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知识的运用。首先,教师必须督促学生进行单词的积累,培养学生养成每日背诵单词、拼写单词的好习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常用的医学词汇和口语用词必须尽快掌握,例如感冒(cold)、咽喉痛(sore throat)等。其次,语法的学习和时态的掌握也是打好英语翻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翻译是一门艺术,我们在翻译英语句子时在保障其原义的基础上应尽量提升句子的艺术性和美感。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英语翻译的学习包括笔译和口译两部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两部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增加学生课堂口译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做翻译。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技巧来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比如设定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会议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口语表达和反应能力等。另一方面,笔译的学习也十分重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些医学专业的文章或段落的翻译工作,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

3.完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很大,所以高校应该尝试对传统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教学评价体制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兼具稳定性与多元性的评价手段,使英语教学满足素质需求与就业需求,凸显其教育成果。

4.促进教师在各领域专业水平的提高

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他们在大学的各个专业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但他们对于这些专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都很低,对于除了英语以外的其他知识都知之甚少。因此,在进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时,很难满足各专业大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对于英语翻译的需求。所以,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他们急需提升自己在各领域专业水平的提高,拓宽英语在各专业的应用,比如在医学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人体解剖的词汇、生理病理的词汇、诊断学的词汇以及常用药名等词汇。

小结

专业英语翻译篇8

关键词: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使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具备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英语资料并能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熟练运用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但是翻译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很多教师都意识到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比较低,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提高翻译能力,首先应打好汉语和英语的基本功,还要学习和研究中外不同的文化。既然汉英翻译是如此艰巨复杂的任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汉英翻译能力和水平呢?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现状

现代外语界广为接受的交际教学法,导致了一种误区:外语教学过程盲目单语化,甚至完全排斥母语或翻译。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老师普遍采用英语教学,英语操练,目的是提供英语交际的情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但这种做法常常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部分教师受制于课本内容,未能创造真正的交际环境,甚至有的老师说出来的英语并不规范,于是反而更使学生理解模糊。另一方面,现在的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翻译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没有给学生较系统地介绍一些翻译常识和技巧,学生不能做足量的翻译练习,英语考试也很少有翻译方面的测试,种种原因都导致学生翻译能力始终处于劣势。

二、学生在汉英翻译的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汉英翻译能力的培养涉及以下诸多方面:对英语的语感和悟性,对英语的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对英语的洞察能力和剖析能力,对英语细微特征的反应能力,对社会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对英语和汉语之间差别的意识,对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对英语“洋为中用”的意识,对英语“学以致用”的意识,对翻译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方式。以上各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途径来实现,既要让学生在诸多方面加强翻译意识的锻炼,同时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汉语和英语在语法语序和句子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中译英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变化。

2.要善于仔细地、深入地、准确地理解中文原文的意思。这是因为准确的理解是做好翻译的前提。

3.中文和英文的对应词有时意思并不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不能照字面翻译。

4.有时候中文字面的意思表达不充分,部分信息被省略了或被隐藏起来了。

5.有些中文词语没有什么特殊涵义,而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词语却有着特殊的涵义。

6.避免用中式英语进行表达,而要尽量用地道的英语进行表达。

7.根据不同场合,英语的表达有庄重与随意之分。

8.要注意各行各业的不同术语的选择。

9.注意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把“相声”翻译成英语不能只是翻译其形式,还要翻译其内涵。

10.有时候,比如翻译诗句,光翻译字面上的意思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字里行间的深度、力量和美感表达出来。

三、提高汉英翻译教学质量的建议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比如,在讲授某一文体的翻译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译语中相同风格的范文,也可以让他们通过Internet或其它印刷材料来构建自己的语料库,让他们感受名作、范文的遣词、行句、谋篇,并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访谈,检查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翻译基本技能除了传统的口笔译和各种翻译技巧外,还包括利用电脑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为翻译实践服务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提高翻译教学和培训效率与质量的必由之路。

2.教师讲解译文时要点明并表扬学生的译文精彩之处,对语言能力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肯定。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其弱项等来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积极评价学生的优秀译文,培养学生对翻译的自信心,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让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唯一、正确”的译文。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或让学生翻译一些名家译过的作品,然后把他们的译文与名家的作比较,并总结心得体会。语料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给翻译教学带来了挑战和变化,主要表现在翻译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翻译课件的开发和教室网络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包括研制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教学软件,建立多学科翻译语料库、学习者个人语料库。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加强英汉语言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各方面的差异,比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属于主语显著语言,汉语属于主题显著语言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十分有益。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些语言差异,翻译能力很难得到较快提高。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翻译,或在教师的主导下,把某些练习让学生相互批改,让学生从同伴中汲取语言素养。

5.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译练习基础之上的。翻译教学除了讲授传统的口、笔译翻译技巧外,还应适当导入翻译理论,提高学生的技能意识;增强英汉对比的内容,培养译语意识;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培养跨文化意识。我们应将翻译训练融入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一般而言,每星期300字左右的小篇章,每学期1-2篇大文章似为妥当。同时,课外应看作是课内的延伸,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也常常是在每周的两课时之外,翻译课教师应对此“乐而不疲”。

综上所述,构建翻译教学模式,在指导思想上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因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外语人才,无论何种类型,都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具体讲,都需要他们有较好的母语和外语基本功、广阔的知识面、充实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交际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翻译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翻译课的综合特点本身就使学生的全部知识、全部语言技能得到应用与实践,并在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完善与提高。如果在指导思想上能够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科学地予以体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语言技能无疑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宓庆.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J].中国翻译,1987,(5).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罗进德.翻译教学门外谈[J].外语研究,1997,(1).

[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

[6]宋志平.关于翻译教学的反思[J].上海科技翻译,1999,(4).

上一篇:一棵开花的树范文 下一篇:数学的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