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1:12:36

专业化工论文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导师制;专业学位;教学方式;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DYY1503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立项资助,编号:C-2015Y0501-123。

G643;TQ0-4

Abstract:Dual-tutor syste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education quality of full 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the case of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ree aspects in the education of dual-tutor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s,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sis systems.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Keywods:dual-tutor system;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teaching methods;course system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科院校扩招规模越来越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并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职业划分变的越来越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调整,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逐渐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的教学要求。双导师制是一种校内与校外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校内培养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论文三个方面对校内培养进行了探索研究,对目前校内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课程体系建设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是最基础的一方面,相关课程学习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1]。目前,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基本类似,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色体现不够;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应用性课程。因此出现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后,所学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的现象。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1)课程应根据培养方向灵活设置。例如,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化工方向发展的特点,化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有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精细化工和资源能源化工等六个方向,在这六个培养方向上可以灵活设置课程。如化工过程系统工程方向主要课程有化工过程模拟、化工过程最优化及化工O计与技术经济等课程,化学反应工程方向主要课程有高等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传质与分离工程方向主要课程有高等传递过程及传质与分离等课程。根据培养方向灵活设置课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2)建设学科交叉式课程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学科间的界限变的越来越模糊,因此建设学科交叉式课程体系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实现跨学院选课,但是这种交叉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与渗透。建设学科交叉式课程体系应根据学科间内在的联系性与整体性,构建跨学科多层次的课程体系[2]。

(3)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目前很多高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缺少综合实践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专门的实践课,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案例,从工程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一个化工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如工艺设计、设备的设计与核算以及车间布置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对项目的探索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工程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于东红等[3]指出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自我迷失的根源在于对其职业性缺乏认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关注企业对职业的需求和变化趋势,针对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式,强化实践性,淡化学术性,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具有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

教育部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提出了“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的要求,但在实际日常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仍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忽略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重在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授课老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弱化学术性,在课堂上引入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实践的方式训练学生,增强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模拟课程的讲解为例,在讲授过程中不再讲解化工过程模拟的理论基础部分,而是采用国际上最流行的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对工程实践问题进行模拟教学,在讲解模拟工程实践问题的同时,提供研究生亲自操作软件的机会,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激发研究生对工程实践问题的思考,提高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教学评价与考核,对学生而言,应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试形式的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例如,在以考试考核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对于授课教师而言,通过述职以及学生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对老师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职务晋升、年终考评、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4]。通过考核及奖励制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r也能激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三、论文及评价体系建设

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三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及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论文应用性与实践性不强、创新性不大、评价体系等同于学术型硕士等等。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本文从论文选题、论文内容及论文写作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应用性。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因此课题应从企业实际生产中来,旨在解决实际中的工程问题或技术难题。

(2)学位论文内容应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先进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化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内容可以涉及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新催化剂的研制、新产品的研制、工业废气及废水的处理工艺设计等。

(3)论文写作及相关工作的量化标准应进一步细化。论文写作是论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的重点,因此还需对论文写作及相关工作的量化标准进一步细化。例如,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考核不只包括论文研究,还应根据在企业的实践情况综合评定,对于未参加实践或未通过实践考核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允许申请论文答辩[5]。

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应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开,在评审中应将论文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性与创新性放在首位。从重点大学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对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实行“盲评”,使评审专家做出公正的评价。还应增设“再评审”环节,评审专家给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应进行第二次评审,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四、结语

双导师制是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上的创新,在双导师制的教学体制下可以培养出实践型与应用型人才,实行双导师制是大势所趋。但由于这种教学体制初步形成,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双导师制中校内培养环节,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论文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对目前校内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但真正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使其在人才培养上大放光彩,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将其完善。

参考文献:

[1]葛学彬.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教论坛,2012,07:109-112.

[2]邹香云,程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2014,11:38-39.

[3]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2:49-51.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化学软件基础 教学探讨 化学化工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66

Discussion on Chemical Software Foundation Teaching

BIAN Xihui, DAI Zhao, ZHAO Shihuai, JI Yany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Master the basic chemistry software has become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e necessary skills,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reation of "chemical software foundation" courses and programs aim to open, open tim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y method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chemical software found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professional

计算机技术高速迅猛地发展,已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化学化工以及相关领域,一方面,目前开发了大量用于化学化工领域中的专业软件,使得化学教学、科技论文写作等更为便利。另一方面,海量化学数据的出现、化学反应或作用机理的微观性、高水平论文对图文质量的要求、化学化工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等,要求高校化学化工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不论是将来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软件。①化学软件是化学化工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利用计算机解决化学化工问题的基本工具。本文就化学软件基础课程的开设宗旨,开设时间,讲授内容,讲授方式以及考察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开设宗旨

如今计算机发展突飞猛进,各式各样的化学软件不断涌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述完所有化学软件是不可能的。并且,化学软件总是不断往前发展变化,而课堂上教授的只能是已有的软件。所以,大学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开设的宗旨有三点。第一: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写作、报告、画图、编程及模拟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懂得利用相关化学软件达到理想效果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先做后学,边做边学的自学能力。

2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开设时间

目前化学类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基本是大一学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大二开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大三学专业化学课程,大四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而化学软件基础是以数学、计算机和化学作为基础的课程,而毕业论文设计恰好可以综合运动所学的软件知识。因此,在大学生基本学完主要化学课程、毕业设计开始前的大三下学期开设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尤为合适。学生掌握了化学人员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可以为毕业论文、后续的工作或继续深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讲授内容

3.1 科技论文撰写及相关软件介绍

科技论文包括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大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出版机构都要求作者按照一定的版面以及格式编辑排版后直接发送电子版到出版机构。不同的期刊、杂志以及会议论文对所接受的投稿都会提出明确的格式要求。各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也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位论出了严格的格式规定。因此,本部分将以应用最广泛的文字处理器Microsoft Word为工具,讲解与科技论文写作密切相关的编辑排版中的基本操作、英文字符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的制作及图文混排等内容。同时,将比较Microsoft、WPS、永中、红旗等办公软件下的文字处理工具。

3.2 多媒体演示及相关软件介绍

不论毕业论文答辩还是工作汇报,都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本部分将以最常用的Microsoft PPT软件为主,讲述如何做好多媒体演示。首先结合实例介绍PPT的一些制作技巧,包括幻灯片母版设计、模版修改、图片制作以及动画设置。然后从内容安排、模版选择、色彩搭配、字体字号、图形构思、演讲者形象等角度讲如何做好PPT。除了PPT外,目前还有绘声绘影、iebook等很多优秀的图、文、声并茂的演示软件,鼓励学生掌握1种PPT外的演示软件,能达到与众不同的演示效果。

3.3 绘图及相关软件介绍

化学化工经常遇到各种图形的绘制,比如分子结构演示、实验装置绘制、实验数据作图、化工设计、科技论文写作等。图形绘制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除了讲解每款软件的基本操作外,重在教会学生使用这些软件。课前让学生安装好软件,课堂上学生即学即练。本部分着重介绍线形图、平面图和立体图的五款绘图软件。第一款软件是线性绘图软件Origin,教会学生使用该软件工作表、绘图以及数据拟合功能,其中图形包括单线图、多线图、多子图、母子图、双坐标图的制作。第二款是化学绘图软件ChemOffice,该软件由化学结构绘图ChemDraw、分子模拟分析绘图Chem3D以及化学信息搜索ChemFinder三大模块组成。着重给学生介绍绘制化学结构的ChemDraw,教会学生使用该工具绘制化学结构式、化学反应式、生物分子、简单的化学反应设备等功能。第三款是化工绘图软件AutoCAD,教会学生使用该软件绘制化工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化工审图等。第四款是平面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着重介绍该软件特有的图层、通道和蒙版功能,能使用该软件绘制图形、美化图形。第五款是立体绘图软件3dsMax,该软件主要进行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功能十分强大,受于时间限制,课上主要介绍如何使用该软件绘制科技论文中形象生动的三维示意图。

3.4 编程及相关软件介绍

化学是一门经常与数据打交道的学科,离不开方程的求解、数据的分析等,②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以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Matlab编程语言因其能功强大、简单易学、编程效率高而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及数值分析领域。课程从Matlab软件简介、Matlab矩阵数学运算、Matlab图形绘制、Matlab符号运算、Matlab程序设计、可视化界面编写以及Matlab在化学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实例七个方面来介绍Matlab编程软件。同时简要介绍一下C语言、R语言等编程语言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

3.5 分子模拟及相关软件介绍

分子模拟是指利用理论方法与计算技术,模拟或仿真分子运动的微观行为,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③分子模拟方法有量子力学、分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等手段。本部分将简要这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应用范围;介绍两款分子模拟软件:量化模拟软件Gaussian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NAMD,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两款软件进行简单的模拟过程。

4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讲授方式

课程将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以功能而不是具体的软件作为模块。在模块介绍前,先给出一些丰富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介绍每个模块时,先总体介绍该模块的相关知识以及实现该模块功能的相关软件,再从中挑选出一款最为广泛使用的软件进行详细讲解。讲解具体软件时,采用PPT和软件现场演示有机结合的方式。针对每款软件介绍的知识点穿插2-4个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首先不断给学生强化一种观点,即要实现某一功能,会有很多解决办法。比如,要作一个图,PPT、origin、photoshop、3Dmax都可以实现该功能。如果不会3Dmax没关系,熟练使用PPT依然可以画出完美的图来。其次,在讲授中不断灌输学生自学以及先做后学、边做边学的能力。遇到老师没讲过的软件,先把软件下载、安装并打开,试着操作,某个功能不会,可以通过谷歌、百度、请教老师或同学解决。如果软件不先安装上,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学会软件的使用。

5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考察方式

化学软件基础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关键是掌握如何利用所学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采取考试形式,而是采取课堂实践、小作业加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察。

课程的第一个考察方式是课堂实践,把最后两堂课留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一款老师未讲到的化学软件(或者某个化学软件的某个功能)。一方面化学软件的丰富性以及老师知识的有限性,靠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讲解全面所有的化学软件。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不乏计算机强手。由学生来介绍新的化学软件,学生必然会经历一个自学并展示的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演讲口才。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讲解效果,可以吸取借鉴学生的优点,对自己后续讲课内容,讲课方式不断进行改进。

课程的第二个考察方式是每堂课后布置的小作业。虽然每款软件课堂上会教学生练习2~4个例子,但是毕竟不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为了巩固学生课堂所学软件操作要点,每款软件讲完后,布置1道练习题,督促学生安装软件并进行练习。针对学生上交作业的情况,再对软件的内容进行补充。

课程的第三个考察方式是课程结束后的大作业。针对课堂讲解的模块,每个模块出1道大题。每道题只给出问题,而不指定用什么软件来做。综合考察学生化学软件的学习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天津工业大学“师生合作”教学资源建设(2013-SZH-008)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3-2-09)经费资助项目

注释

① 黄允中.“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理科教育,2007.1:28-31.

② 刘清芝,杨爱萍,杨登峰.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探讨[J].大学化学,2011.26(3):27-29.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0102

湖北理工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新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校以来,针对鄂东南地区化工、建材行业急需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先后开办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应用化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化工类专业,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行业、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研与教学互动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并实施了“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同时要具备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显然,过去那种将校企合作教育停留在常规的生产实习、岗位操作层面,或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开发或应用等当成校企合作教育的做法,都不能适应新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前者,片面强调某些岗位的实践操作性,割裂了技能训练与专业发展之间关系,其结果是未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应有的职能,不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后者,将人才培养置之于校企合作教育之外,更不用说,将人才培养纳入校企合作教育的评价体系。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校企协调发展是合作的基础。其它如生产实习、岗位操作、产品与技术开发等只是校企合作教育的附加形式。

湖北理工学院针对传统校企合作教育的不足,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化工类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构建“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以学校发展学科专业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两翼,以解决现行高校培养模式下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和企业选择人才的局限性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合作教育共同体,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实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时,新模式以实现高校、企业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为抓手,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新内容,形成以学院内部教学结构层面变革为核心,以学生成才中的核心元素整体联动和系统整合为载体,创建组织管理、培养方案修订、工程实践训练、“双师型”教师和教学质量监控“五位一体”的校企互动教育模式,以实现有效推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与校企共同成长的三赢效果(图1)。

2“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措施

2.1树立“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理念,突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兼顾学校与企业的双向成长。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拓宽了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改善办学条件,使学生有了可靠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师有了稳定的科研课题来源,缩短学生与岗位的距离。另一方面,学校能够根据化工类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聘请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走向讲台兼职授课,实现教学相长,强化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吸引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化工类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帮助解决技术、管理、生产以及劳动力问题,使企业的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得到加强,提升化工类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因此,校企合作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了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到协调发展。

2.2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组织系统

加强组织机制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和保障作用。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助推下,高校与合作企业采取设立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研究开发团队等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通过整合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共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高校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定合作的内容、形式、时间,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校企双方互利、互赢、互控的合作机制,保证校企合作教育的长效发展。

2.3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一种校企合作、互利互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做好校企合作教育的保障。几年来,湖北理工学院根据化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原有的培养计划进行了创新,全面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业测评体系。主要包括:突破高校独立制定教学计划的常规,校企双方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化工类专业的各自特点,制订既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又有利于校企合作协调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化材学院、学生和企业三方达成协议,确定灵活的培养方式,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签约企业对应岗位工作。这种模式已应用于 “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

2.4重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共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构建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共建实践教学环节,拓宽高校与化工类企业的合作面,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课题组在培养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中,抓了四个环节:(1)选择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骨干企业,校企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学院聘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和相关技术课题,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进入生产实际领域,增强其职业适应性。(2)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和企业研发需求,按照共享性为原则建设研发中心,以实现师生与企业实时进行课题研究,推动应用型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3)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推行企业与学院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课题主要来自指导教师的子课题,学生在大三开始课题研究,到大四即可以撰写毕业论文了。既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科研、创新研究的严谨过程。(4)对进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大四学生,选择有就业意向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提前进入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工作,学岗对接。

2.5构建新型“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建设一支热心教学、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化工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校与企业双方从各个层次进行沟通和交流,搭建知识共享和行动协调的“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制定青年教师下企业计划,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学校帮助教师寻找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践企业,科研服务对象,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企业带教工作量或有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并且要求教师将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诉求相结合,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帮助企业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新路子。另一方面,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聘请企业的高层主管、人力资源主管、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担任大学生的课程和人生导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同时,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聘请资深教授担任新进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举办公开示范课和青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过好课堂教学关,实现师德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和学术规范。

2.6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湖北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构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监控教学质量。成立了系部主要负责人和教学委员会分会成员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并从经费上予以保证。通过领导督察、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编印教学简便等形式,反馈教学监控信息,研究解决教学问题,不断改进学院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成效

3.1促进了化工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2010年以来,湖北理工学院化工类专业本科生主持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项,50多人次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20余篇。先后有60多名同学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006级生物工程(1)班被授予湖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2005级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王现兰同学获得“湖北省三好学生”光荣称号;11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12份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代表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集团公司和华新混泥土股份有限公司,参加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水泥轻舟赛,均以绝对的优势获胜;在湖北省高校大学生生物竞赛和化学竞赛中,生物工程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均有不俗的表现。

截至2012年,化材学院已培养4届本科毕业生共311名,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从2009年到2012年,考研率依次为12.6%、22.1%、26%和23%,居全校之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2%以上,其中协议就业率居全校前列。同时,据我们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化工类本科毕业生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3.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

通过项目实施,为我校化工类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学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先后有1名青年教师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才,1名教师被评为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名教师入选东楚学者,2名教师被评为黄石市特贡专家,4人晋升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7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3名教师被黄石市科技局聘为科技特派员,常年为黄石化工类企业提供科技服务;7名高学历青年老师入选湖北省青年教师下企业计划,到对口企业

开展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锻炼;先后主持各级教研、教改项目15项,其中省级高等学校教研项目3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企业横向课题12项,争取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检索论文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件,省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4项,市级科技奖励5项。

3.3促进了学院工程实践教学条件的明显改善

校企合作过程中,从四个方面改善了我院师生的工程实训条件。一是与合作企业共建研发机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工程实训平台。学校已与多个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二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化工类专业已与全国10多家企业签订了就业与实习基地协议。三是联合攻关,为教师提供研发经费资助。与黄石美丰化工有限公司、黄石赛福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近200万元,多项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四是校企联手参加学科竞赛,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集团公司,出资15万元资助我院学生组队参加中国水泥轻舟赛,为我院学子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3.4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校化工类专业教师为合作企业解决了20多项技术难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青年教师王志刚硕士为黄石美丰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二苯甲酮-6绿色合成工艺研究”,成为该企业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陈雪梅教授长期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服务,并协作企业成功申报市级项目一项、国家中小型创新基金一项、专利一项。同时,帮助黄石神农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建污水净化池,为企业进行服务,解决废水污染问题。邓祥义教授等帮助相关企业申请到国家中小型创新基金100余万元,资助企业完成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的改造等等。

3.5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2010年以来,省内外新闻媒体如《湖北日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楚天时报》、黄石电视台《新闻直通车》栏目、全球水泥备件网、水泥商情网、黄石新闻网等,总计55篇次报道了我校化工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特色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我校化工类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有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潘西明,赵红洲.基于九江现状的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273.

[2]周良奎.开放办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之道[J].大学教育科学,2005,89(1):2023.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化工设备,化工机械,高效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必须要对传统的设备和机械进行改革和技术创新。当然在化工企业的生产中,化工机械和设备对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我国化工企业的生产中,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的效率不是很高,很多的化工机械和设备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造成化工机械设备的浪费和资源的消耗,这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以及化工生产的具体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保证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使用的高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化工企业的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化工机械设备在未来的使用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技术的革新。

二.化工机械和化工设备的基本介绍

1.化工企业的设备主要包括化工机械和化工设备。化工机械一般是指泵、风机和压缩机等;主要是转动的动设备,也称为动设备。而化工设备一般是指反应器、蒸发器、干燥器、反应炉、化工容器、换热器、塔等,统称为静设备。在化学工业的生产中,经过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化学反应、反应物精制等这些过程就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化工产品了。在化工生产中是这些机械和设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化学工艺和化学工程的进步,对于化学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导致化工机械设备的制造和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化工设备和化工机械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节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化工机械和设备必须要符合安全可靠运转的要求,符合要求的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密封性能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化工生产的正常运转。

三.保证化工机械和设备的高效运行的措施

1.加强机械设备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

化工机械设备在出厂前,往往在生产或者是组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会影响到化工机械的质量。因此,在化工机械设备的采购中,要仔细的检查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设计、工艺、外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不断加强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使采购的机械设备能满足企业的使用要求。

2.提高设备安装的水平,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

机械设备在到达规定区域后,要认定设备存放环境符合设备技术要求,要放在最合理的位置,平稳固定并打牢基础,要细致正确的进行安装调试。安装要根据设备说明书,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设备的使用条件是设计时就已经规定的,例如温度、电压、安装条件等是根据设备特点设定的。安装时要根据规范的要求,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

3.注重化工机械的操作、养护管理

每个企业都制定有设备的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这些化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违章操作造成机器故障甚至危险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让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每次使用前要做好准备,检查设备的具体状况。机械设备无法避免的就是磨损、老化。每台机械设备都有它的寿命,在使用时间范围内,我们要重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保养工作会延缓机械设备的老化速度。要定期检查维护,检查机械设备是否螺丝松动、是否规定部位缺油、是否环境条件不适宜。定期检查、适时养护,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让机械设备快速复原,避免造成因机械设备问题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

4.对重要设备实施监测

实施设备监测可以保证设备的维修保养,可以使管理者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缺陷情况、设备存在的隐患,帮助管理者选择适当的维修方式,在适当的时机对其进行维修,保证其可靠连续运行。

5.加强化工机械的维修管理

(一)化工机械设备要每天面对高危害性的化工介质,不仅如此,这些高危害性的物质还是持续停留在化工机械设备中,因此,要保证机械设备能稳定供给化工产品需要,就要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同步检修制度、协同检修制度。巡回检查要求操作人员要经常巡回检查、生产区域维护人员巡回检查,现场管理人巡回检查,把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降到最低。

(二)化工生产是各个设备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个操作单元,多个系统之间要良好配合,合理运转。各个生产设备之间形成没有间断的连续作业,形成一个自由顺利的生产通道。生产原料多数具有高腐蚀性,在运转期间的各个环节,要连续、不间断,从进料到生产到运输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化工生产往往涉及特殊工艺,特殊工艺对化工机械设备提出很高要求,所以同步协同的检修制度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化工生产工作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四)化工机械设备要注重大修,设备大修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维修模式。设备大修要严格遵循设备技术要求。设备的使用期限一般分为初始期、稳定期、衰老期。大部分设备一年为初始期,经过三年到五年的稳定期,进入衰老期。停产大修的时间要选择销售淡季,大修工作虽然细致,但是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会造成生产率低,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在保证化工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用适时维修的方式减少故障发生,故障发生少了,化工机械设备的生产率、利用率自然得到高效发展。

四.结束语

化工机械和设备运行的高效化对于化工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的高效化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文华 袁文 关于提高工艺专业化工设备设计能力的几点看法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36期

[2]刘洁 张和平 禹言芳 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探讨 [会议论文] 2004 -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化高层论坛

[3]邵泽波主编 化工机械及设备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4]张兴春 提高乙烯工厂热电机组经济指标的措施探讨 [期刊论文]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ISTIC -2012年2期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工程;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40-03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2]。对学生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阶段,可以培养和锻炼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学校而言,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也是检验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3]。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高等院校学科调整时增设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3,4]。目前,高等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它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6]。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做好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整体上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师生比例偏低,指导老师无法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高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2)选题盲目,课题研究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的还脱离生产实际;(3)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差,学生缺乏科技论文写作训练,论文写作格式与文献引用缺乏规范;(4)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们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表现是良莠不齐的,但最终毕业时获得的文凭却并无二致且本科毕业率几乎一直都是100%,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者讨论的热点之一。

从201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依托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教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本文以ε-聚赖氨酸高效生物合成和产业化实施项目为例,就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二、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然而,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7]。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持续升高,办学资源日益紧张,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继,它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无疑增加了导师的教学负担。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建立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3)构成的梯度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本科生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子课题进行研究。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以科研课题为基础,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使导师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以往导师对指导内容不明确,对“如何导”、“导什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进行高度个人的接触和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显著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若选题过于陈旧或是假题目,研究内容与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则论文的价值低或意义不大。学生仅为了学分和毕业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做到真题真做,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他们参与到本专业某领域前沿的相关研究,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比如,针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集成化研究”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尝试各种先进分离提取方法,发现和比较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和互补性,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分离提取工艺路线,并进行实验验证和评价。此外,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有两种形式,即试验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为了能够兼顾学生的特长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分流,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开发的课题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感兴趣和认可的分离提取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实验和评估后,将其整合到原有分离提取技术路线中,并考察该提取方法的加入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如果试验结果是积极的,则尝试让学生对新技术路线进行工厂工程设计,为实现新工艺或新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3.开设学术报告会议。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因此,学生在总结科研成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论文有明显的拼凑,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2)缺乏专业化和学术化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图表说明不合理;(3)论文格式不规范,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导师要求本科生也参与到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会、月底课题组汇报、中期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读书报告会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并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在课题月底工作汇报、学期汇报的会议上,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并依据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课题组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由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选题有“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工程学科常用科研软件的使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历经约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合理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老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学生与导师(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课题组在严格执行校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8],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见表1,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表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步骤,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剖析了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了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通过形成科研团队、选择合适题目、开设学术报告和构建合理评价指标四个手段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均反馈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然而,在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如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难度选择,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等,这些问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2]孙建云,夏凯,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

[3]曹飞,范伟平,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5).

[4]刘桂萍.依托化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化工高等教育,2008,(1).

[5]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6]余旭亚,李涛,纳海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3).

[7]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简述了高校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从教法、培养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三方面深入探讨了该方向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化工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工程基础的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

安全工程;化工;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运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过程正朝着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一个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理念。[1]这就对安全生产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掌握化工过程及安全技术相关知识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该行业生产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学习阶段较好地掌握化工安全方向相关知识,[2]如何将安全工程专业特点融合到化工生产的教学中去,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立足点,探讨如何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法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要提高教学效果,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这也给人们带来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专业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径。与几年前相比,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心智、储备的信息量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越以往的学生。以90后学生群为例,他们在课堂上更具活力和自主性,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对于知识的前沿性和综合性有更高期待。“教师讲,学生听”的常态上课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而教师依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势必使师生产生代沟。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树立顺应时展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从灌输式变为引导式,从以理论学习为主向实践教学为主转变,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技能的提升

化工专业课程内容相对抽象,习题教学更是枯燥、乏味,且单凭文字和公式的阐述难以形象表达具体的科学过程,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它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是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的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包涵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从以往的教学回访来看,学生认为老师的讲授太过抽象和枯燥,自己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公式,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第一,重视绪论的讲解,引领学生入门。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开篇,也是学生开启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教师需要在绪论课上多做功课,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及化工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联系起来,对学生熟知和比较关注的热点案例进行归纳和讲解,让学生还没开始相关内容的学习,便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精选教学内容,教与学相结合。对于少学时课程而言,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讲得过多、过细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局面,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克服困难与创新的精神也显得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概念理解,抓理论本质;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重点内容开展有层次的教学;合理精简理论内容,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抓主线和重点,对非重点问题采用监督自学的形式,做到少而精。如教师将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入教学,针对关键内容、难懂内容及易犯错的内容进行提问,注重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从单纯的书本知识灌输转变为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将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上,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工程思维能力,用工程观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3]此外,教学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PPT中融入生动的flash及视频等方式,[4]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开展课堂辅助案例教学、分组主题讨论并结合学生自主讲解,能够让课堂教学更立体、更直观,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第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论意识是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经常下企业接触实际生产,丰富自身的化工领域知识体系,将安全工程专业与化工专业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避免教学与实际生产部分脱节。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求异创新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教师课上可采取提问题、做游戏、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学生的自主性;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征求学生意见,及时获得教学反馈,掌握教学效果,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

二、培养模式

(一)渐进式课程群结构

处理化学工程问题常常要求把简单问题做严格的数学处理,复杂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循此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由于化工知识体系庞大,非化工专业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相关知识,难度很大。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消化和深入学习化工知识,我们从大一到大四递进式安排了学生的化学化工相关教学课程(见表1)。化工安全方向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入门课程,以化工原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化工安全工程三门主干课为基础,以危险化学品管理、设备腐蚀与防护、燃烧与爆炸学等限选课为辅,结合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将安全工程管理与技术融合到化工知识的学习中。种递进式的课程安排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过渡,学生对化工知识掌握得较好,教学效果显著。

(二)实践教学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更能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7]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实验、教学实习、仿真实训、课程设计、工厂实习、创新性项目及毕业设计(论文)。基础实验是针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理论课程各章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个系统性实验。以化工安全工程基础实验为例,我们针对化工安全工程理论课程中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燃烧爆炸及控制措施和化工单元操作安全技术这三章重点内容,分别开设了物质自燃点的测定实验、气体/粉尘的爆炸特性参数测定、易燃建筑材料的燃烧性及危险性分析实验及流化床干燥过程的安全技术分析实验等。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教师出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等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能够把零散分布在各门课程中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8]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某硫酸厂的厂区平面布置及特定工艺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事故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以安全学原理和技术指导硫酸化工厂的设计,在化工工艺流程的布置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安全知识的理解。教学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到相关厂矿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参观,例如参观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该公司的厂区布置及安全管理模式等。教学实习以参观为主,专业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并进行演示和讲解。该环节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感性认识,使其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联系起来。仿真实训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操作,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以精馏过程为例,学生可任意改变参数,主动引发生产事故,进行探索性试验,但不会造成实际的损失。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可汲取教训,及时更正操作,强化安全意识。工厂实习是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的为期一个月的进厂跟班实习。工厂实习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工艺技术流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工厂实习不仅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化工生产类别,熟悉工艺参数、单元操作、设备操作与管理,掌握化工的工艺流程,懂得分析和控制设备的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化工厂车间危险源并提出安全对策,强化自己对化工生产的认识,明白安全生产与管理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学生能直观地接触化工生产过程,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与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进一步紧密衔接。

三、多元化考核

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我们将考核形式多样化,减少应试闭卷考核,引入论文写作、动手操作、答辩等多种考核手段,使学生注重知识的探索与运用,并非单纯为了考试才学习,从而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接轨。以化工实验考核为例,根据前期实验内容,老师拟定数个实验考核项目,学生随机抽取考核内容,进入考核现场独立完成实验,并离开现场。考核由现场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两部分内容组成。操作技能包含实验预习情况、实验记录、操作手法及实验台面整洁程度;实验报告撰写包含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工作习惯等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前期实验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习的考核也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当日主题答辩及当日工作总结,二是实习报告的撰写。在石油化工企业实习过程中,老师根据工作性质,每天布置实习任务,采取“师傅引导制”,使学生在工人师傅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下班后撰写当日工作总结并答辩。在答辩环节中,老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正确引导,对于优秀的实习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及时指出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在下厂工作和后期答辩过程中会注意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提升了实习成效,也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如何处理现场突况及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等。通过将安全科学知识与化工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及工作竞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我们以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考核方式为教改切入口,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和教改带来的机遇,加强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的结合,让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化工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地位,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掌握化工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为有效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输送力量。

作者:廖婵娟 魏祥东 卢丽丽 苏龙 蒋娇莲 杨冕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树鹏,刘大斌,董伟,等.化工大类招生体制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J].2015(4):11-14.

[2]潘鹤林,齐鸣斋,陈敏恒.少学时《化工原理》教材内容简介和教学法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09(2):77-92.

[3]于湘,童汉清,李燕.化工原理教学中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60-61.

[4]王杰,叶启亮,潘鹤林,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原理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6):66-68.

[5]王韵芳,李双志,樊彩梅,等.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12(1):67-70.

[6]谢艳,姚方.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改革[J].广州化工,2012(10):178-179.

[7]王晓红,李玉刚,王许云.适应多专业培养要求的化工原理实践新体系的建立[J].化工高等教育,2013(3):14-15.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24-02

21世纪是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级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的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及GM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大多数制药企业由于工程技术的问题和制药设备的落后,不能完全实现工艺设计的要求,造成产品技术含量底、质量不稳定。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陈旧,也使得药品的生产不能完全融入国际制药行业的竞争中。如何尽快的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集约化生产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制药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几乎为空白。因此,教育部已于1998年调整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其中在药学类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以期培养出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见习期都比较短,而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比较少,在诸多教学环节中,学生很少做工程设计,多数进行专题实验。制药工程专业的课题设计环节的重点不突出,与实践脱节是目前影响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就要贴近工业实际,把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联系起来。注重发挥各学科的交叉作用,围绕重要的药物原料、中间体和辅助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药品的合成与制剂,带领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制药车间感受工业化制药过程,建立工程制药的观念和思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通过实习,应使学生详细了解实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点、主要工序操作、控制方法、操作条件、主要设备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实习产品的能源条件、节能措施、“三废”防治及综合利用、实习车间的布置、技术安全、实习车间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情况;掌握实习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实习车间曾出现过和现存的问题、曾采取或打算采取的改进措施。实习结束后,应当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含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的质量,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程序模块能否进行联动计算,工作界面是否友好,可读性、可移植性是否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先进,主要设备总装图的结构是否正确,图纸表达是否规范,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

二、重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突出创新性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很少相关,这使得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让科研成果进课堂,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创新实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新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教师给出实验题目;②学生通过自学、自查文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③经教师审批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④总结归纳实验规律,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⑤举行小型报告会。开放式设计实验的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各类文献资料,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开放式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锻炼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独立观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能力培养上升到了高的层次,经受的锻炼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将各实验室打造成为本科生科技创新的第二课堂,积极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学院级基础教学平台对学生全日开放。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以研究平台为基础,自带课题或科学问题,或以教师的课题为前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术氛围。

四、提高和把握制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让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实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大一和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对于进入大三的学生,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参与老师科研实验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在毕业论文总体安排上要做到提前参与,做好准备,合理安排。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大三阶段就确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仅能够在今后专业课程学习中从导师那里获得必要帮助,同时有助于毕业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导师也能够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自身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提前做实验,避免毕业论文与找工作和考研及复试时间冲突。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但该学期是学生最没有心思留在学校学习的时期。此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令指导老师最为头疼。毕业论文在预答辩阶段学生要么找工作在外、要么是考研复试在外,根本顾不上实验和毕业论文。所以提前让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后期写毕业论文时就不会因忙乱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同时为确保论文质量,还有必要加强该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提出论文中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进行论文工作。

综上所述,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产出等特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制药工程类型的人才?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成长为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9(5):93-94.

[2]李华,胡国勤,梁政勇,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24-26.

[3]祝宏,刘永琼,巨修练,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7-19.

[4]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4):63-66.

[5]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作者简介:陈剑锋(1979-),男,博士。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8篇

提出了本科实验教学中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教学“一二三模式”,旨在发挥科研与研究生的优势,为本科实验教学服务,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对于更好地衔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利用研究生教育资源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现实意义。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积累知识,培养和训练各方面技能;故在此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研究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研究生教育是专业教育阶段,是更高深层次的专业教育培养,其基础是学科建设。研究生通过某一问题的解决,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今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又对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生教育要上水平必须有优秀的本科人才作为后备人才储备。

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反映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一方面,研究生是学校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重要生力军;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能带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能够通过一批原创性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直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能够对区域的政治和文化产生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带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为此,许多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出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

如何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实现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目标的融合与互动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在本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科研和研究生的优势,发挥研究生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实验教学的基本体系

化学实验教学着力于突出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贯彻落实;着眼于体现现代化学学科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学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着眼于对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分析吸纳。按照“宽15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我校制定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教改方针,对化学学科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改革,打破了实验教学中“简单重复”和“依附性”;将化学实验独立开课,按照基础、综合、创新三级教学,将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专业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构建了化学学科实验课的新体系,以适应通识培养、专业分流的培养需要;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根据现代化学实验的目标和特点,重新编排实验内容,以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为基本教学内容,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科学素质与环境意识教育;进一步规范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操作,选用大量常规经典仪器,以利于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为今后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研究生实验奠定基础;注重综合,拓宽口径,使化学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交叉渗透,将化学合成、成分分析及表征、常数测量、化工基础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按照“基础一综合~创新”三层次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实验室体系,如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合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合并无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化工基础实验,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组建综合化学实验室,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强调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各专业成立专业实验室,培养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综合化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为基础,依托安徽省功能性分子固体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和有机化学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各实验室等,建立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以达到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2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教学创新模式——“一二三模式”

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教学“一二三模式”,主要是突出一条主线、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一条主线是指培养目标,就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既要培养创新精神(敢于创新),又要培养创新思维(善于创新)。两个方面是指培养对象,也就是指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通过这种模式使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达到互补,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双赢。三个层次是指具体措施,也就是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实验指导,研究生的实验成果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和本科生到研究生实验室做毕业论文3个互动方式。也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3个逐渐提高的层次。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实验指导

研究生是相对于本科生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学生,同时又与本科生年龄相仿,思维相近。因此,我们在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专业实验中,根据不同实验特点,分别安排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教学,每部分实验都由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一位研究生共同负责指导实验。目前这种做法已被很多高校普遍采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求研究生全程参与实验,从实验的准备、预备实验、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批改到实验结束的小型研讨会,研究生必须全程参与,并据此对研究生进行考评,计算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量。所以,虽然每个研究生带的实验个数不是很多,却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

基础化学实验主要是强调基础性,一般安排一年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负责指导。一方面这些研究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科研,且本科刚毕业,对本科实验较为熟悉;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再一次实验,可把自己的实验体会传授给本科生,同时也能强化自身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科研做准备。

综合化学实验主要强调综合性和主动性,是应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来合成化合物,研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和组成结构的过程;着重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因此,综合化学实验主要安排二年级分析、物化和有机专业的研究生指导实验,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有了一定的仪器测试经验和一些综合能力,安排他们来指导综合化学实验,可以起到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目的。

专业化学实验主要强调专业性和独立性。我院的专业化学实验,主要是指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3个专业方向的实验,一般在三年级开设。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安排课程论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实验,教育硕士一般是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一线中学教师,他们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且更注重实际。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专业实验分别由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参与指导,将有实际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吸纳到指导本科生专业实验教学中,有助于克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以及实验室与工厂的脱节。

2.2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本科教学实验

创新实验主要是强调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在学院政策鼓励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支持下,一批教授学者和他们的研究生在参加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化学和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其中有些综合实验还以十五规划教材_4的形式得以出版。另外,有许多化学教学论的研究生教研成果也相继转化为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实验。创新实验反映了学院的科研水平和特色,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导师制方式,双向选择参与。例如2005年提供81个选题供本科生进行创新实验选择,参选学生共275人;2006年提供58个选题,参选学生共501人。学生从指导教师处了解实验课题后,从查阅资料、研读文献、钻研有关理论开始,先提出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再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然后开始实验研究。整个过程都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有一定了解的研究生参与指导。对于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大胆探索。创新实验完毕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与指导教师及研究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最后以科技论文的格式写出综合研究报告,并举行创新实验报告会,进行结题。通过创新实验,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受到了较全面、严格、系统的科研实践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习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感受教师的科研风格、治学态度等,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和长期性,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院利用各硕士学位点的实验室和现有科研工作的研究条件,开辟了开放实验室,并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研究性实验的创新实验室,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的互动。每年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增加到开放的研究性实验中,以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攻关、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学院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介入科研,为将来考研作准备。

2.3本科生到研究生实验室做毕业论文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全校丰富教学模式(整合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为顺应时代潮流,我国许多大学也提出了要把建立研究型和创新型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我们把研究性的创新实验定位为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或毕业论文工作,使好的创新性实验可继续通过毕业论文来完成。这样就将科研的优势转化为实验教学的优势,使创新性实验与研究有充足的题目、宽广的研究范围和视野;既保证了创新实验的创新性和研究性,也解决了一般实验教学日常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安排在大四最后一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就已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的研究。这样就解决了400多名毕业生同时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论文的困难。如果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就到他的研究生实验室去做,以增强研究生的指导性;如果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不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就到创新实验室去做。由几位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选择一个大课题,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工作者从事创新的氛围,同时也能开阔视野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或个性的形成。延长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能更多地给予本科生表达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培养本科生之间、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

3启示

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依托彻底打破传统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界限,建立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对本科生进行循序渐进、多层次、分阶段的化学实验科学训练。突出了基础性、示范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个性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

新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按规定的实验步骤和路线完成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采取引导、指导、讨论、尝试、探索、交流等开放性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模式。

新实验教学模式减少了实验教师人数,节约了经费,培养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还能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得以提高,形成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本科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优生优培。新实验模式有利于增加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解决以往实验室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实施的新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实验性论文的比率大幅度提高:2006届60.1%,2007届73.8%,2008届81.8%。

(2)本科生参与发表的毕业论文以外的实验性论文数量也大幅度提高:2001年发表7篇,2002年发表5篇,2003年发表l2篇,2004年发表23篇,2005年发表41篇,2006年发表61篇,2007年发表58篇。

(3)学生尝到了由创新实验延伸到毕业论文的甜头,选题的学生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只有三年级学生选题增加到部分学有余力的二年级学生也参与选题。尽管这些数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带来的成效。

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对研究生参与指导的学生实验,要注意跟踪,要有考评制度,否则就收不到预期效果;

(2)在本科生创新实验的实施中,要有完整的实验记录,并且最终要以论文报告会的形式固化成实验论文,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9篇

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对于更好地衔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利用研究生教育资源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现实意义。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积累知识,培养和训练各方面技能;故在此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研究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研究生教育是专业教育阶段,是更高深层次的专业教育培养,其基础是学科建设。研究生通过某一问题的解决,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今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又对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生教育要上水平必须有优秀的本科人才作为后备人才储备。

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反映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一方面,研究生是学校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重要生力军;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能带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能够通过一批原创性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直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能够对区域的政治和文化产生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带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为此,许多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出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

如何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实现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目标的融合与互动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在本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科研和研究生的优势,发挥研究生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实验教学的基本体系

化学实验教学着力于突出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贯彻落实;着眼于体现现代化学学科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学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着眼于对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分析吸纳。按照“宽15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我校制定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教改方针,对化学学科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改革,打破了实验教学中“简单重复”和“依附性”;将化学实验独立开课,按照基础、综合、创新三级教学,将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专业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构建了化学学科实验课的新体系,以适应通识培养、专业分流的培养需要;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根据现代化学实验的目标和特点,重新编排实验内容,以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为基本教学内容,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科学素质与环境意识教育;进一步规范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操作,选用大量常规经典仪器,以利于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为今后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研究生实验奠定基础;注重综合,拓宽口径,使化学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交叉渗透,将化学合成、成分分析及表征、常数测量、化工基础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按照“基础一综合~创新”三层次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实验室体系,如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合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合并无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化工基础实验,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组建综合化学实验室,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强调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各专业成立专业实验室,培养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综合化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为基础,依托安徽省功能性分子固体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和有机化学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各实验室等,建立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以达到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2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教学创新模式——“一二三模式”

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教学“一二三模式”,主要是突出一条主线、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一条主线是指培养目标,就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既要培养创新精神(敢于创新),又要培养创新思维(善于创新)。两个方面是指培养对象,也就是指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通过这种模式使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达到互补,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双赢。三个层次是指具体措施,也就是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实验指导,研究生的实验成果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和本科生到研究生实验室做毕业论文3个互动方式。也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3个逐渐提高的层次。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实验指导

研究生是相对于本科生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学生,同时又与本科生年龄相仿,思维相近。因此,我们在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专业实验中,根据不同实验特点,分别安排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教学,每部分实验都由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一位研究生共同负责指导实验。目前这种做法已被很多高校普遍采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求研究生全程参与实验,从实验的准备、预备实验、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批改到实验结束的小型研讨会,研究生必须全程参与,并据此对研究生进行考评,计算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量。所以,虽然每个研究生带的实验个数不是很多,却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

基础化学实验主要是强调基础性,一般安排一年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负责指导。一方面这些研究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科研,且本科刚毕业,对本科实验较为熟悉;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再一次实验,可把自己的实验体会传授给本科生,同时也能强化自身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科研做准备。

综合化学实验主要强调综合性和主动性,是应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来合成化合物,研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和组成结构的过程;着重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因此,综合化学实验主要安排二年级分析、物化和有机专业的研究生指导实验,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有了一定的仪器测试经验和一些综合能力,安排他们来指导综合化学实验,可以起到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目的。

专业化学实验主要强调专业性和独立性。我院的专业化学实验,主要是指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3个专业方向的实验,一般在三年级开设。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安排课程论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实验,教育硕士一般是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一线中学教师,他们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且更注重实际。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专业实验分别由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参与指导,将有实际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吸纳到指导本科生专业实验教学中,有助于克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以及实验室与工厂的脱节。

2.2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本科教学实验

创新实验主要是强调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在学院政策鼓励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支持下,一批教授学者和他们的研究生在参加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化学和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其中有些综合实验还以十五规划教材_4的形式得以出版。另外,有许多化学教学论的研究生教研成果也相继转化为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实验。创新实验反映了学院的科研水平和特色,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导师制方式,双向选择参与。例如2005年提供81个选题供本科生进行创新实验选择,参选学生共275人;2006年提供58个选题,参选学生共501人。学生从指导教师处了解实验课题后,从查阅资料、研读文献、钻研有关理论开始,先提出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再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然后开始实验研究。整个过程都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有一定了解的研究生参与指导。对于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大胆探索。创新实验完毕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与指导教师及研究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最后以科技论文的格式写出综合研究报告,并举行创新实验报告会,进行结题。通过创新实验,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受到了较全面、严格、系统的科研实践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习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感受教师的科研风格、治学态度等,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和长期性,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院利用各硕士学位点的实验室和现有科研工作的研究条件,开辟了开放实验室,并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研究性实验的创新实验室,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的互动。每年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增加到开放的研究性实验中,以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攻关、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学院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介入科研,为将来考研作准备。

2.3本科生到研究生实验室做毕业论文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全校丰富教学模式(整合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为顺应时代潮流,我国许多大学也提出了要把建立研究型和创新型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我们把研究性的创新实验定位为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或毕业论文工作,使好的创新性实验可继续通过毕业论文来完成。这样就将科研的优势转化为实验教学的优势,使创新性实验与研究有充足的题目、宽广的研究范围和视野;既保证了创新实验的创新性和研究性,也解决了一般实验教学日常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安排在大四最后一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就已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的研究。这样就解决了400多名毕业生同时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论文的困难。如果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就到他的研究生实验室去做,以增强研究生的指导性;如果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不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就到创新实验室去做。由几位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选择一个大课题,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工作者从事创新的氛围,同时也能开阔视野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或个性的形成。延长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能更多地给予本科生表达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培养本科生之间、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

3启示

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依托彻底打破传统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界限,建立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对本科生进行循序渐进、多层次、分阶段的化学实验科学训练。突出了基础性、示范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个性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

新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按规定的实验步骤和路线完成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采取引导、指导、讨论、尝试、探索、交流等开放性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的实验模式。

新实验教学模式减少了实验教师人数,节约了经费,培养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还能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得以提高,形成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本科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优生优培。新实验模式有利于增加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解决以往实验室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实施的新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实验性论文的比率大幅度提高:2006届60.1%,2007届73.8%,2008届81.8%。

(2)本科生参与发表的毕业论文以外的实验性论文数量也大幅度提高:2001年发表7篇,2002年发表5篇,2003年发表l2篇,2004年发表23篇,2005年发表41篇,2006年发表61篇,2007年发表58篇。

(3)学生尝到了由创新实验延伸到毕业论文的甜头,选题的学生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只有三年级学生选题增加到部分学有余力的二年级学生也参与选题。尽管这些数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动带来的成效。

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对研究生参与指导的学生实验,要注意跟踪,要有考评制度,否则就收不到预期效果;

(2)在本科生创新实验的实施中,要有完整的实验记录,并且最终要以论文报告会的形式固化成实验论文,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

专业化工论文范文第10篇

一、课程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化工工艺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足;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固定,不能体现地方化工企业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无法与地方化工企业主打产品的工艺形成良好对接:课程评价方法多以终结性的理论考试为主,考完就忘,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对此,为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工艺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l.精选内容,整合课程,自编教材

本着高职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建议将三门课程的传统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化工工艺类课程,自编授课教材,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原则,.注重与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对接。具体实施上:①对院校周边各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意见。②大量收集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明确化工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③最终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有机、无机、精细三种工艺内容的比例。教材中可适当加入企业文化、企业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等内容的介绍,为学生提供就业面试信息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大实践教学比例

应用化工技术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就业岗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理论知识,化工工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有完善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尽可能地实现工艺生产过程的再现,让学生接触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基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在校内建设真实的工艺生产流程是不实际的,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单元操作模拟、仿真实验室为主,最重要地还是要多发展校企合作企业,与企业密切接触,大力发展“厂中校”,加大现场教学的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项目引导,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方法上,课程整合后应由理论向实践逐步倾斜,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加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综合采用动画演示、视频播放、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如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工艺,可采用视频播放和仿真教学的方式;其它工艺过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现场教学模式,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可将同一产品的生产工艺作为一个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或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立即进行相关的实验或实训,理论与实践穿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可重点选修某些工艺项目,提高学习和就业针对性。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授课效率

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做到专兼职教师合理搭配。一方面充分发挥专职教师课堂理论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兼职教师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配合课程的现场教学。

5.建立合理有效的学生考核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施手段必须有新的考核方式与之匹配。应改革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理论考试和实践动手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保留一定比例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引入实地流程讲解、流程设计分析、小论文、仿真操作等考核方式,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考核和谐统一。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

通过对三门工艺课程的整合,削枝强干,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编的综合性工艺教材,便于体现工艺类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启发学生对比认识不同工艺的特点,形成合理、互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知识+技能”的全方位考核方式可弥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现状,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将理论教学、仿真训练、现场参观、实际操作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生产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重构教学能力,提高双师素质:另一方面更加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人才,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实用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在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与学校签订“订单式教育”协议,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围绕企业生产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量体裁衣,满足企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节约新员工人职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学校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找准自身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最终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和谐发展。

上一篇:中石油论文范文 下一篇:安全化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