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次小实验范文

时间:2023-09-29 19:29:54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1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郊游、第一次登台表演……这无数的第一次像一个个难忘的脚印,点缀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其中有一件事是我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我第一次去实验室做实验。

这学期我们开始学习科学,每一次看到老师在台上做实验,我都非常羡慕,老师像一个魔术师,很多“奇迹”在他手中出现,看得我心里直痒痒,我渴望着能自己动手见证“奇迹”的那一天。每天回家的时候,我都梦想着我那当化学老师的爸爸能带我到他的实验室去,那就……,想着想着我乐开了花,赶快跑去和爸爸说了这个想法,可爸爸说不行,因为最近学习状态不太好,爸爸说如果学习提高上去了,可以考虑。我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仔细一想还有机会,从此,我就很用功的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语文、数学、英语课堂上、测试中都有较大进步,那个周六上午爸爸告诉我下午可以到实验室去做实验,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中午,我早早地吃完饭,等待下午的到来,时间过得很慢,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下午。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带我去实验室,一进实验室门,我就看到许多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柜子内放满了试管、烧杯、酒精灯……一个个瓶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药品,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黑乎乎的,也有液体、固体等,形态各异。这些装有药品的瓶子整齐地摆放在柜子里,我急切地想亲自动手做实验,可爸爸制止了我,说:“你先不能做,等我做几个演示实验给你看看。”只见爸爸取出了一些药品,开始实验,他把一种固态的物质取出来,用小刀切了一小块,放进水中,爸爸说那是金属钠。我看到钠块变成闪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动着,我惊奇地发现它在水中画出一个个三角形,最后逐渐消失了。爸爸接着又在水中加了一种药水,水竟变成了红色……我好奇地看着,手早就痒痒了,我央求爸爸给我做一个实验,爸爸答应了,让我取出一些药品,我小心地从瓶子中倒出三种无色药水混到一起,突然药水变成淡黄色,下面还有一些粉红的小气泡。接着我又拿了试纸测了一些药水的酸碱性,趁爸爸不注意,我还测了自来水和我的口水,哈哈,原来我的口水是显碱性的……,一下午,我就在实验室快乐的度过了,走时恋恋不舍。

那天是我第一次做实验,是我一年中最开心的一天。那是我认识化学的第一步,但很遗憾,因为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从那天起,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探索神奇的化学世界。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2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们以前玩过的转盘。转动转盘后指针可能会停在哪儿?有几种结果?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师:(课件出示第2、4幅图)同样提问。

师: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描述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词语?

二、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思考

师:老师要跟班级的小旭同学比赛跳格子。我们商定好通过抛图钉的方式进行比赛,图顶尖朝上时老师跳一格,图顶尖朝下时小旭跳一格。比赛开始(课件展示比赛过程)

师:对于老师获胜这个结果小旭有了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比赛不公平,你们认为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既然大家的意见不相同我们怎么办呢?生:我们做实验试一试。

三、抛图钉实验

1.实验前感知。

师:我们做的实验是抛图钉。请同学们拿出发给你们的图钉观察。

生:一头尖尖的(师:我们叫尖尖的这部分为钉尖)一头平平的(师:我们叫这部分为钉帽)。

师:请同学们抛起图钉,看看图钉落地是什么样的?

生:两种结果:钉尖朝上、钉尖朝下。

【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列举事件发生的所有结果】

师:你们认为哪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

生:钉尖朝上的可能性大。钉尖朝下的可能性大,可能性相同。

师请学生举手示意自己的猜想,同时观察举手的情况说说发现。

师:请同学们试抛一次,看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相同?结果不同。

师:结果是不确定。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做几次实验,把实验数据收集起来。

【引导学生知道当遇到问题时要首先想到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2.实验收集数据。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先独自完成五次抛图钉的实验,记录数据。再请小组长组织大家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将数据整理汇总。

3.观察数据信息,分析结果。

师: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的数据和结论。请同学观察数据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能说说你的发现?

①生:我发现图钉朝上的次数多。

师追问:为什么你认为图钉朝上的次数多?

生结合数据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及时标出钉尖朝上次数多得的小组。

师:我们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一下我们的初步判断呢?

生:算算总数。

师:好办法,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来发现规律。

②生:我们小组的和其他小组的结果相反,钉尖朝下的次数多。

师:一个小组的实验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讨论。

师:是的。因为抛的次数比较少,受到各种因素得影响这个小组的试验结果是可能会出现的。如果我们继续增加抛图钉的次数,做1000次,收集1000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我们会发现钉尖朝上的可能性大的结论更为稳定。

四、摸球游戏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节课做得活动。我们是怎样做得?

生:先猜测

生:再做实验

师: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用划正字、划√、划圈等各种方法收集了实验数据。都很不错。

师:最后呢?

生:我们通过分析数据得到一个结论。

师小结这就是科学的试验方法,激励学生去尝试。

教学设想:

一、感受数学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有必要”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要让学生们学的明白,要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来源于哪里?将来对于他们会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符合三年级学生生活实际的“跳方格游戏”,通过游戏中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渗透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在这节课中我着力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该先做调查,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分析和判断是侧重点,让学生充分的借助于数据,发现、分析、判断,得出属于自己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仅仅是明确的结论信息,还包含着数据中的隐性信息,只有让学生就数据展开充分的讨论,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3

一次科学试验

今天,我在作文班学习写写作文,老师和我们做了一次科学试验。

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一个小示范,需要的材料是: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和一张纸。做科学试验之前,老师问了我们一句话说:“把纸放在杯口上,然后倒立过来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纸会湿透了,水会倒到地板上。”老师笑了笑,就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把纸放在杯口上,紧紧的按着杯口上的纸,停留约20秒后,迅速把杯子倒过来,再停留10秒,小心翼翼的放手,奇迹出现了,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杯子里的水既没有倒在地板上,纸也没湿透。老师做实验时候我们很好奇,又怀疑纸上面有机关,或者杯子上有机关。我说:“老师,能不能让我检查一下纸和杯子吗?”老师把杯子和纸递给我,我检查了一下,杯子和纸没有机关。老师就让我们做实验。

我按照老师的方法,但是倒过来杯子的时候过慢,结果失败了。同学们做完了实验,老师又让我做了一次,这次的速度比上次快了许多,科学实验成功了!我心里特别自豪。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原来是大气压力在搞鬼。这次科学实验很有趣,也让我学了不少东西,我好开心。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4

科学方法主要指我们在探究过程的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交流六个环节,而实验方案又包含研究的问题、假设、需要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六个部分。众多项目有待孩子们去“学”,似乎太杂乱且零散了。

1.模仿要形似

我认为“学”即模仿,模仿的初级阶段是形似,即从大体上要孩子知晓与把握环节与项目。有些老师是排斥模仿的,认为模仿就是抄袭、照着做,其实对于严谨的科学实验来说,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引导。但在引导的方式上,我们可以穿插填空,在大框架建立的同时,促使孩子思考,共同完成环节的推进。当然,我们也可以截取其中的一段,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完善方法的掌握。比如,在“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一课研究中,我们可以罗列实验材料:桌上的实验材料有电池、电池盒、导线、大铁钉、大头针,请孩子们利用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检验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关系的研究计划。①你研究的问题是:电池的多少与磁力的大小有关系吗?②你的假设是: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③你改变的条件是:电池的数量。④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线圈的多少;铁钉的粗细大小;电线的粗细大小。⑤实验步骤:用一节新的干电池,看1次能吸住几枚大头针;再用两节新的干电池串联,看1次能吸住几枚大头针;最后将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看1次能吸住几枚大头针;记录并比较数据,得出结论。⑥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为了促进孩子们依次掌握探究环节,降低孩子们的思考难度,我将以上实验方案的6个环节整体呈现,并将一些重要知识点设置成填空题,促使孩子思考。这里既有他们参与其中思考的成果,也促使孩子们从模仿中学到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

2.模仿要神似

模仿除了要形似,在整体上把握环节及方法,还要在此基础上,上升到自己能独立把握一个未知实验的探究过程,自行设计方案,即神似。

例如,在“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实验方案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创设情境, 引导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模仿――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的关系时,通过改变线圈的圈数这一因素,而使其他因素不发生改变,得到以下的实验数据。①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②不改变的因素是:( )

( )( )。③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

据此提示,孩子们很快完成。如果抛开提示,孩子们也能以此类推。这是因为模仿多了,模式自然就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了,同时,孩子们也在模仿中掌握了自己对科学实验方法。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实验,也不影响他们的发挥,反而因为模仿多了,更加了然于心,得心应手。

二、循序渐进做中学――“做”概念

心中有了方法、步骤,手中“做”得也自然更加有序、规范,科学知识也就“做”出来了,但是做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做”中水到渠成将科学知识流到孩子心中。

“做”即操作,首先要有序,有序除了要体现在实验步骤中,还要落实到小组的分工上,小组的领军人――组长要有全局的掌控力,能够清楚组内成员的特长,并能据此分好工,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分工明确,讨论有序不嘈杂,协调好组内的人际关系,团结协作地、步调有序地完成操作。有序的操作后,还可以进行第二、三轮的轮流换工操作,确保组内人员都能有不同的尝试机会。

其次,操作要规范,规范包括能够正确地使用科学仪器及材料的有效,为此,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前,一定要将课堂上的实验提前做一遍,看仪器是否合用、材料是否有效。比如在探究电磁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电磁铁、指南针、新的干电池、两个缠绕方向不同的线圈。其中电池的电量、线圈的缠绕方向直接影响着实验的结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检查材料是否有效,并且及时记录,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操作还要有趣。我们可以将有些实验演变成有趣的比赛。比如,我们在学习完轮轴后,我们可以让一个小个子与大力士进行比试――小个子握着螺丝刀的刀柄向右转动,大力士握着刀杆向左转动,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这样将科学知识的原理具化为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对照具体情境理解科学原理,孩子们在趣味中理解: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可以更省力。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教学若想有效,不妨带孩子也傍桑阴“学”种瓜,循序渐进“做”中学。这里的“学”好似照葫芦画瓢,学着学着,方法也就了然于胸了。心中有样,“做”起来自然就有模有样了。而“做”的过程就好似走路,只有走稳当了,才能健步如飞,带领孩子们渐入佳境,走近科学原理,从而使孩子们乐在其中。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5

关键词:实验中的基础建设;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观察对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是很多时候课堂实验并不能达到我们教师的预期效果,有的时候一个实验下来,学生往往只是知道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课很热闹,很好玩,但是对于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什么,不是很清楚。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学生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做好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建设,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

一、实验原理:分析理解到位

理解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分析的基础,所以教师实验前要先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原理。

案例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三次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你观察实现现象思考后回答。

(1)三次实验中,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是为了 。

错误解答:为了让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不同的距离。

分析:本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对实验原理不理解。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而不是学生所谓的“让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不同的距离”。实验是通过改变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来了解小车的运动情况。

矫正措施:紧扣实验原理,通过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原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教师在实验前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本次实验的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再让学生思考:(1)如何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到阻力的大小;(2)如何观察小车的运动”。这样学生才会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

二、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实验课前,教师要精心编排操作流程,优化实验过程的设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科学的认识。

案例: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3)如图(b)所示,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 。

错误解答:让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教师在设计实验步骤时不合理,让白板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白板的作用认识不清楚,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改变白板的形状会改变光路。

矫正措施:实验前,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先不出现白板,显然这时光路是看不清楚的,这时教师提问“如何显示光路”,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用白板显示光路”学生是能回答上来的,这时教师再放上白板,光路立即显现,这样白板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就很清楚了。这时我们再来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就简单多了,“把白板F先后缓慢旋转,白板不在一个平面内,光路就显示不出来,从而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这样学生得出结论就不难了。

三、实验过程:明确观察对象

实验分析可以说就是对实验后现象的分析,只有实验前明确了实验观察对象,实验中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观察,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实验目的。

案例:下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不同的铜球和钢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2)本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说明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球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 球具有的动能较大。

错误解答:力

分析:学生对本实验的观察对象不明确。

矫正措施:教师实验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本实验中我们是通过比较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判断球所具有的动能的多少,而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是通过木块被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判断的。木块被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多,说明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球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本实验的观察对象应该是木块被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也就是我们的分析对象。

实验前的实验分析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验课有序进行的有效保障。大量事实说明紧扣实验原理,剖析实验要素,明确观察对象,是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前提、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我们才能上好一节实验课,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 教学仪器 完好率 开出率 管理使用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堂演示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还有不少实践性的准实验习题。这各种各样的实验占了物理总授课时数的10%以上,它们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培养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大脑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仪器管理,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仪器的利用率。

一、加强仪器管理和使用,提高仪器完好率

在仪器管理方面,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各种表、册、账、单的使用。对损坏的仪器只要能修复的,要迅速修理,做到修理不过周。力争使仪器的完好率经常保持在95%以上,保证物理教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虽然仪器在使用和管理中有一定的难度,但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仪器管理和使用制度,是仪器管理和使用工作做到又“严”又“细”。

所谓“严”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不乱说、不乱动、细看书”。“不乱说”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和管理;“不乱动”使教室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学生“动”在关键处;“细看书”则可以使学生准备充分,以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里就必须强调“严”。只要教师坚持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好习惯,为上好实验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谓“细”就是管理要具体,检查要认真。在实验中,严禁各组随便调换仪器,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各组组长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器材,值日班长还要逐组检查、登记各组的仪器完好情况,这就确保了小件仪器无遗失,大件仪器无损坏。如电学实验中的接线夹,小而好玩,谁见谁爱,我就把每一组的接线夹整齐地夹在一块硬纸板上,写上使用者的名字,这就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使管理易于进行。再如天平砝码盒中的小砝码和镊子,也是小而易丢的器材,每次实验后我都督促值日组长一个一个掀开盒盖看看缺不缺,摆放是否到位。

只要不断完善仪器管理制度,抓住这“严”和“细”,才能充分保证仪器的完好无缺,杜绝不正常的损耗;对于正常的故障,也能随时发现及时修复,使仪器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教学实验正常开展。

二、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

教学仪器的配备,就是为了在教学实验中使用。而要使实验教学坚持下来,第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第二要解决方法问题。思想观念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实验教学,方法问题不解决则做不好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知识包括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与合理的操作顺序等常识,还包括数据处理、结论的得出等。操作技能,包括仪表读数、仪器组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素质则包括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在课堂上讲实验,至多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谈不上的。而技能和素质则是学生学好物理、促进相关学科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这甚至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实验方法上,应坚持以下几点:

1.每一个实验都提前做好准备。对学生,要求课前进行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好实验所用的表格。使学生对实验心中有数,这就避免了在实验课上占用部分时间去做准备的弊端,从而赢得较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作为教师,课前则要对所用器材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在学生动手前,教师最好亲手做一遍实验,把握实验步骤的难点与关键,认真测出数据,推算出误差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要用各种取值方法,对不同的定值电阻测出了数组数值,进行推算,发现对任何定值电阻,不论精确到哪一位,三个组值误差均在0~0.6欧之间。如在一次实验中,曾有一个组测出的三个数值相差1欧姆以上,我就及时指导他们查找原因,结果发现他们的电流表读数有误,把1小格0.2安培读成了0.1安培。

2.在实验课上,先做好示范,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同学们讲清楚,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随时掌握实验进度,统计完成情况,督促对现象和数据的记录,推广好的方法等。课后,则特别要帮助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尽快安排他们补做实验。这里最重要的是“及时”,唯有此才能保证每个实验的成功率在95%以上。

3.要留给学生有继续研究的余地。要求大家在认真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争取人人动手,重复练习,多次操作,以期知识转化为技能。实践也证明了这是升华知识、提高兴趣、培养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在某次研究串并联电路的实验课上,当多数组完成基本实验后,我宣布各组间要进行一次连接并联电路的比赛,这时各组都认真地准备起来,气氛紧张而有秩序。比赛结果,全班完成并联电路只用了一分钟,最快的组仅用了30秒,由于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过了关,在以后进行的测电压、测电流和测电阻的实验中,这些知识就发生了正向迁移,很快带动了一系列的实验得以顺利完成。

三、开放实验室,提高仪器利用率

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后,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每个小组、每个同学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做自选的实验。有的同学去补做还存有疑问的分组实验,有的去做老师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有的去做课后的小实验,还有的去做习题上的实践性实验……总之,只要同学们提出申请,我都尽力给予安排。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个同学在做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习题实验后,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写道:“做了这两个实验,我更认识到了动手做实验的重大意义,它不仅使我理解了这部分知识,还使我了解了这部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由于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发挥教学仪器应有的作用,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因而教学仪器的整体效益充分得到了发挥,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慧,朱力,黄荣康.提高高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3

[2]兰心仁.优化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着力提高使用效益[J].福建分析测试,2006,1

[3]白丽红,胡宝群,邹永春,等.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周艳晖,白燕.仪器的管理与使用效益的探讨[J].广州化工,2004,1

[5]赖敬延,张诚,冷吉虎.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3

[6]莫小曼.加强大型仪器管理 提高设备使用效益[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3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7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例如,在讲“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的父母,在他们的学生时代,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促进兴趣转化

学生的实验兴趣大致可分为暂时兴趣和持久兴趣,前者带有动摇性和盲目性,后者具有稳定性和自觉性,要使学生实验兴趣从前者向后者转化甚至变成“志趣”,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让他们做好课本中必做的分组实验,其次还应尽量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学生经过动眼、动手、动脑的活动后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的暂时兴趣就会转化到化学规律的认识上来,这使他们的兴趣就具有自觉性和稳定性.开展一些联系实际活动,化学实验操作竞赛,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把氧气在氯气里燃烧与金属在氧气里燃烧对比起来做,使学生认识到燃烧的本质是发生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通过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实验,加强和深化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本领和自强不息的信心.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习题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我做了一次小实验篇8

为此,我认真进行了反思。

一、实验中增加无关操作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多吹了一口气,看似极小的动作,却会影响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是给罩住保留叶片的天竺葵的保鲜袋多吹了一口气,会造成两组实验的变量不唯一,不能构成对照;如果是给罩住没有叶片的天竺葵的保鲜袋多吹了一口气,不仅造成多余变量,而且所吹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在保鲜袋内壁形成小水珠,导致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如果都给两组罩住植株的保鲜袋多吹了一口气,看似两组实验还是唯一变量,其实这个无关操作已经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了。

二、实验中的无关操作源于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

此次实验出现多吹一口气的操作,我认为是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因为平时使用保鲜袋时,为了更快速地打开袋子,我经常往袋里吹一口气,渐渐形成习惯,拿起塑料袋要打开时就往其中吹气。其实,要快速打开塑料袋完全可以打开袋口往后一挥,让空气装满塑料袋的同时就撑开了袋子。看来,我平时要注意不要养成坏习惯,更要注意不要将生活中的不良动作用到生物实验操作中来。

三、规范的实验操作源于平时的严格训练

从这次实验的操作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想具备精湛的实验操作技能,平时必须严格训练。实验操作能力是广大生物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教师的一招一式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都应真正动手做一做,而且要认真研究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力求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其次,教师应反复多次做实验,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课本“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中“酒精脱色”这一步实验的操作细节就很多。如剪取叶片时,尽量选择既成熟又小一点的叶片,因为选择成熟的叶片不容易被煮烂,而选择小一点的叶片既容易放进小烧杯,又可以减少脱色的时间;隔水加热所选择的水最好用热水,不要用凉水,这样可以节约加热的时间;加入的热水量约为大烧杯的1/3,少则容易烧干,达不到隔水的效果,多则造成浪费;要先将叶片放进小烧杯再加入酒精,叶片放进小烧杯应该是叶柄朝上,酒精不需要稀释,直接加入小烧杯完全将叶片浸没为宜,可易使叶片脱色,多则又会造成浪费;将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将小烧杯放进大烧杯中,使小烧杯浮在水中,再将大烧杯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均匀受热;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加热,观察一下是不是用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如果酒精灯需要垫高只能用小木板,而不能使用火柴盒;加热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也可以搅拌一下酒精,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更快溶解;当观察叶片的颜色完全变成黄白色,没有绿色时,才可以将酒精灯熄灭,因为脱色要充分;熄灭酒精灯的时候不能用嘴吹,直接用灯帽盖住就行,可以盖2~3次,以备下次使用时容易打开……看似简单的一步“酒精脱色”的实验操作,竟然包含这么多的细节!如果生物教师不能在平时真正做一做,不能认真揣摩每一个操作的步骤,不能反复研究,肯定不会取得生物实验的最好效果。

上一篇:励志类文章范文 下一篇:又是一年七夕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