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范文

时间:2023-10-10 02:48:13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1

关键词:作文;过渡;兴趣;有效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由此迈入写作的门槛,教学上称之为“习作”――学习写作之意。三年级习作要求学生完成“由说到写”,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二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而到三年级就开始命题作文。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命题作文的要求,除了在词语运用方面继续进行训练外,还应在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等方面,重点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看图写话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中间不至脱节。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方面的一些练写方式,仅供参考。

一、从观察入手,解决选材问题

1.留心观察,捕捉素材

写景状物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事物写生动具体,必须要学会观察。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教给他们三个方法:(1)选好观察点。如在习作《广场一景》时,指导学生把观察点定在广场中央,这样观察视野开阔,整个广场的景色也一览无余。(2)确定观察顺序。有序的观察,写景状物,可以使文章让人一目了然。观察顺序有多种,按时间、空间、方位等。(3)抓住景物特点。每一样景物都有它的独特之处。(比如抓住这种事物独特的形状、颜色、动静态、样子来描写)只有抓住了它的特点描写才生动细致。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材料,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讲。

2.认真阅读,积累素材

(1)语文课本。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不仅文辞精妙,内容丰富,而且其中的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①句式仿写。如排比句、比喻句和一些运用了关联词的句子,就可以让学生经常练习并积极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②段落仿写。如在学习了《可爱的大熊猫》第一自然段关于大熊猫外形的描写后,我就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这段的写,用上一些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出来。③篇章仿写。对一些经典的例文,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例文,掌握例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指导习作。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岭》时,我们可以仿着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一处景物。(2)课外阅读。我除了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好词佳句以外,还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本期我们读了《学语文之友》、《昆虫记》、《木偶奇遇记》、《唐诗三百首》、《中华成语故事》等,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用来摘抄好词佳句的笔记本,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并对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能熟读成诵。

二、从方法入手,解决谋篇布局问题

1.以读带写,范文引路 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教材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模仿一些典型文章,特别是模仿一些优美段落的写法来进行训练。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作文要求是介绍家乡的景物或特产。在教完《家乡的红橘》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说说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再选一种你最熟悉的特产模仿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以家乡的桃子)为例:第一自然段介绍家乡的位置,点明特产;第二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分别介绍桃树的叶子,桃花的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成熟的果实;第四自然段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初学写作阶段,模仿着课文《家乡的红橘》来进行构段,对于那些一写作文就无从下笔的孩子来说,这样写应该容易得多。

2.精心点拨,解决思路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和训练,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写作方法。比如《江南水乡――周庄》按周庄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构段;《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顺序构段,《香港夜色》是按山下到山顶游览顺序构段。三篇文章都用了先总后分的构篇模式。因此,我们应该讲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在写同类文章时也建立相应的构篇模式,然后通过多次练笔,做到活学活用,手到擒来。

三、从生活细节入手,解决语言问题

1.化虚为实,先做后写 大多数的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我平时很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然后布置学生作文。比如本期我校开展了拔河比赛,比赛后我引导孩子们回忆:拔河比赛前你看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样?拔河比赛时你看到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他们的神情怎样?比赛后,同学们又是怎样的神情?你的心情怎样?由于拔河比赛是孩子亲身经历过的事,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也更生动有趣。

2.画面为点,还原细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充分体味生活,也要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学生有捕捉文字、捕捉素材的能力。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检查了学生的作业,给学生发了新书,然后让他们选择同座。我给同学们讲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互帮互学,有利于增进友谊,有利于课堂秩序。第一轮:女生选。第二轮:男生选。学生十分兴奋,男女同学开始自由组合,最后有两个被组合掉的同学尴尬地垂下了头,等着我给他们安排座位,可能是平时个性太要强了,同学们都有点惧怕他们。而那时那刻,他们显得十分无助。我o他们安排了座位,两个孩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来,我让同桌之间写下五条约定。他们热烈交流,有的甚至还三击掌。看到这情形,我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习作素材吗?放学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回家写日记,围绕着新学期第一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感。结果学生写得十分生动,很多孩子描写了自己等待被同桌挑选的复杂心情,有的写出了自己的紧张,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兴奋,还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失落,大家都写出了同桌之间的相互约定和美好的祝福。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2

我在乡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认为这样做是极不科学、极不合理的。首先,低年级是学生的启蒙教学时期,其基础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学习上的成败。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果说低年级语文教学把不好关,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的“楼”是很难建高的,即使能建高,也是高年级以后的老师重建基础的成果。其次,那些弱势教师的知识比较单薄。他们或者未受过师范教育,或者力不从心,或者对于教书育人是一脑茫然,或者是为养家糊口而混工钱。一句话,对于教学来说,他们头脑里的知识极其单薄,严重阻碍了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入关”教学。再次,全体教师的知识得不到更新。小学语文教学涵盖了一个知识体系:音、字、词、句、段、篇、章。在这个体系中,低年级重音、字、词,高年级重段、篇、章。如果不循环跟班,“把高关”和“把低关”之间就会形成知识断裂,教师的知识得不到更新,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根据以上现状,我认为乡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把好拼音关。拼音是语文识字教学的通行证,只有在低年级拿到了这个通行证,以后识字教学和自学才能畅通无阻。拼音教不准读不准、拼音枯燥无味、总是不懂拼音,这是在乡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学校总是让那些弱势教师把关低年级把错拼音关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方法一:让新教师培训老教师。近几年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都是经过普通话等级考试的,让那些取得了二级甲等或以上的新教师,来培训二甲以下的教师。这是首选的方法,也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必需的,学校如果采取这种形式传帮,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方法二:让普通话二级甲等的教师教学拼音。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让普通话标准的教师教学拼音,学生易学,而且能根深蒂固。即使中高年级以后换了普通话不标准的语文教师,学生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

(2)把好识字关。识字教学至关重要,如果说拼音是通行证,那么识字就是挡门锤。在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手中,识字教学都是枯燥无味的,什么字就是什么字,直来直去,让学生死记。如有教师教学“田”就是“田,田地的田,秧田水田稻田的田”,教学“休”就是“休,休息的休”,教学“跑”就是“跑,跑步的跑”……这样的教学,别说是认知结构较低的小学生,就是成人,也难以接受。我认为识字教学是有路可寻的。策略一:教师需要懂“六书”。“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是汉字的造字法,用它来教学汉字很有效。如“田”是指把一块用来插秧的水坝子平分给许多人家;“休”是指一个人干活累了靠在木头上歇息;“跑”的右边“包”代表这个字的读音,这个字的意思与左边的“足”有关,表示走路、赶路,如果左边是“手”旁、“心”旁、“食”旁等,表示该字的意思与之有关。策略二:教师需要懂繁体字。繁体字是汉字较原始的形态,能识别一个汉字的本义。有些汉字已经简化了,理解其本义有一定的难度,若能知道它的繁体形式,教师自身就会变通。如“运”字,从简化字形来看,不易理解其意,但繁体的“”字就能分辨这个字的原意与“车”有关,含有“用车辆来装载货物”之意,就容易理解。以上两策略在此不一一列举,掌握这两种方法,识字教学就会有滋有味。

(3)把好写话关。写话是作文的基础。低年级写话并不难,只要抓住要领: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然后用怎么说怎么做来充实内容就行了。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动手、动脑,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不说空话,不说套话。长期实践,写话基础自然牢。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3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习作教学

一、选材构思的有效指导

对于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来说,进入作文的实际操作时,最让他们感到困难的就是选材与构思了。因为它是在一个人头脑内部进行的“暗箱操作”,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常常让他们觉得神秘莫测,无从下手。所谓选材与构思,其实就是在人的大脑内部,根据表达需要,对已经存储于脑海中的那些相似性的信息组块,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例如:四年级七册习作2“介绍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就是要在大脑中搜索“自己长处”“本领”的信息组块;四年级习作3写书信,介绍自己家乡一两个有特色的内容,这就要让学生搜索自己已经了解的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特色物产,乡俗文化,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使学生把这些相关信息组块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而这些过程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

二、习作起草的有效指导

1.言之有物。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要指导学生把已经勾画出轮廓的东西,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想说的话语。在表达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努力用书面文字符号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使大脑中的“轮廓图像”越清晰,说明语言表达就越准确恰当,也就基本做到了“言之有物”。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指导学生明确习作目的和具体要求等。二是要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

2.言之有序。就是要学生把已经想好的话,怎样有顺序的写出来,哪些地方要写具体一些,哪些地方要写简略一些;哪些内容需要“润色”,利用修辞手法把它写的更具体、生动、感人;哪些地方要采用“白描”手法,简单明了。这样写出的文章大家才读得懂,否则,什么文章也毫无意义和作用。

3.言之有情。古人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作文更是如此,怎样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表达出真情实感来呢?要做到这点,一是要尽量让学生写贴近儿童生活的事物;二是要尽量让学生写他们熟悉的事物;三是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感受。

三、修改加工的有效指导

修改和加工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习作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突破写作障碍的“杀手锏”。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就加工和修改的内容来看,一是看所写作文是不是明确具体;二是看是不是文从字顺;三是看是不是与常规的表达方式相似。一句话,就是看看这篇习作,别人(或者自己)是否看得懂,读得顺。如果看不懂,读不顺,就要改一改。怎么改呢?我认为朱家珑教授的“分步到位修改法”很好。具体方法是:

第一步:用自读方式。去发现自己文章中的毛病或需要完善的地方。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自己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草稿,看看是不是读起来通顺,是不是有条理。这一步对于小学三、四年级初学写作来说尤其重要。

第二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或交流,合作修改或互评互改。这里的小组要由老师编组,要把优中差学生分组搭配编组,做到以优帮差促中等。

第三步:“发表”出去,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别人的意见。这是通过合作与交流,达到加工修改习作值得提倡的好做法。

四、课内外训练的有效措施

1.鼓励学生说真话。学生在习作中不说真话,满篇空话、套话,是目前学生习作中的通病,这主要是学生没有留意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对某些事物没有细致地观察在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并要养成敢于说真话的习惯,让他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要怕。如是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习作的质量才能逐步提高。

2.注意读写相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读中不仅能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而且能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而在作文指导课上,有时光凭分析、讲解一个命题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读”与“写”相结合,不等于把读到的内容简单地照抄照搬,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学“法”,在“写”中用“法”。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不要只局限在“读”中学到的方法,要结合自己的想法,有发现,有创新。

3.注意课内外相结合。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印象比较深刻,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因此,在习作指导课时,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书本上,要注意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总之,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教学既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内指导,又要把课内外训练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才能突出实效。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4

甘肃省东乡县果园学校五年级学生 马小梅

我是一名农村女孩,今年10岁,上小学五年级。听妈妈说我姐姐上了三年学后由于家里交不起学费就辍学嫁了人。而我在国家“两免一补”惠民政策的照顾下还在继续上学。我希望将来我能上大学,我们的马老师说“上学了就有机会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可是自去年一次意外的车祸后爸爸成了残疾人,之后家里大小的活都由妈妈一个人干,常年的过度劳累使她老人家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爸爸多次对我说“孩子你看现在家里家外的活都由你妈一个人干,要不你小学毕业后就别再上了”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眼泪哗哗的直往下流。

就因为我是一个贫穷农民的孩子,我想上学的梦想变得如此遥远了?前些日我们的老师问我“你想不想参加作文竞赛?”我问老师“参加了我能得奖吗?”“老师说如果有人用短信或网络投票支持你的话你很有可能得奖”。

我一个农村孩子还会有谁帮我投票呢?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手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网络,我也没有亲戚和好朋友为我投票。第二天老师问我“你写了没用,如果写好了老师帮你发表”“还没有呢”。回到家后我开始试着写,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突然我想还是把自己最近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吧!

第二天我早早到了学校,将写好的作文交给了老师,但愿我的梦不再那么遥远!(东乡县是个非常贫穷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使用的语言都是东乡语,上学是每一个孩子最大的愿望,在国家“两基”普及下受益的孩子越来越多,特别是解决了女孩子上学的问题,但是还有一少部分鼻渊地区的孩子任然上不小学。文中的小作者就是其中的一名。她上学的愿望通过此文表达的淋漓尽致。 指导教师:马福邦)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5

一、紧扣课文内容,搭建支架

如《要下雨了》,我设计的写话内容是:要下雨了,天空___,天气_______,空气_______,燕子_______,小鱼_______,蚂蚁________呢!小动物真是大自然的气象员!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让学生仿照课文3、4、5自然段进行仿文练写,小壁虎还会遇见谁?借到尾巴了吗?那人家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让学生学习小壁虎的礼貌,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____的尾巴要____。

二、开动脑筋,发散思维

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无论是《四个太阳》《乌鸦喝水》,还是《司马光》《称象》,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借助教材,我们了解了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水的乌鸦,知道了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司马光,认识了善于思考、想出称象妙法的曹冲。

围绕教材,我启发学生也开动脑筋想办法。假如乌鸦没有用石子,还能用什么办法喝到水呢?学生有的说用吸管,没有吸管可用葱地的葱管、麦地的麦秆、竹子的一节等办法喝到水。在学《司马光》一课时,学生也想出了不同于司马光砸缸的办法,因为司马光毕竟是古时候的孩子。有的说,赶快搬梯子放进水缸里;有的说,赶快放个游泳圈进去,落水孩子可以浮在水面上……《称象》一文中,曹冲的办法是往船上放石头,“能不能有更为省时省力的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石头难搬,且搬来搬去很麻烦,可以让人站上去,上船下船很方便;有的说也可以从附近的农户家里赶去牛、羊等体积大一点的,称起来容易一些;还有的说可以搬砖,每块砖的重量差不多是一样的,不用每一块都称,更好算重量了。于是,我借机让他们把自己的办法写下来,题目叫《我也会称象》。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小瞧的。

三、借助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新时代的学生,在春天的雨露下,像盛开的花朵,愉快地生活,茁壮地成长。既要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又要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四个太阳》中,我设计的写话内容是:我想画______,送给_______,希望他们_________。有的写要给沙漠画上绿洲,有的写要给盲人画上眼睛。许多学生还结合当时正值四川雅安地震时期,有的要画帐篷,有的要画楼房,有的要画太阳,让灾区人民有地方住,不下雨,有遮风挡雨的房子……看到这些,老师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爱在孩子们的心中流淌!

《王二小》中的王二小,学生并不熟悉,通过学文感知了王二小的事迹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安排的写话内容是:今天,我认识了一位小英雄,他就是_____,__岁的他一边_____,一边________,有一次,敌人来扫荡,他_________,八路军__________,敌人__________。我想对王二小说:“___________。”

《小伙伴》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得到同学帮助的事情,发掘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感恩:我的小伙伴是_______,他(她)是个_______的小男(女)孩。他(她)特别_______。有一回,__________,我非常感动。他(她)_____很好,我可喜欢他(她)啦!

《画家乡》一课中,我们认识了别人美丽的家乡,我又播放了美丽乡村平利的宣传片,学生交口称赞,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在学生欣喜的时候,我引导他们写家乡:我的家乡在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山村,天那么____,山那么____,水那么____,花儿那么____,这儿的空气那么____,这儿的人们那么____。这里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这里的_______最有名,我爱我的家乡!

(夸赞自己的家乡,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结合文本,续写课文

我们的课文,给我们揭示了许多道理,续编故事,就能让孩子把道理牢记心中。《小白兔和小灰兔》中,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两只小狮子》中的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这么做呢?续编故事。

一年级的教学结束了,翻看学生的写话本,他们的笔触是稚嫩的,但是却融入了他们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刚刚站在起跑线上的小学生,我们更多的应该是鼓励。我相信,坚持这样走下去,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13-02

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顺应历史潮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提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据此,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实际,开展了《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教育科研课题(编号2007C005)研究,该课题是梧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和梧州市基础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编撰了校本读物――《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且将其作为校本教材,用之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做法。2012年,该教材获得梧州市第一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课题研究通过了市级课题结题验收。笔者作为该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教材的主编与主笔,在此将我们的经验与各位读者分享。

一、课程开发的校本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要具有校本特点。蒙山县陈塘中学位于蒙山县南部,是一所山区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北距县城44公里。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陈塘镇、汉豪乡及周边的昭平县、藤县等地。本地学生离学校最远者有22公里(山村道),且交通不便。学生家庭和学校所处为山区,与外界联系较少,学校缺乏介绍当地历史与社会的读物,70%的教职工为外地人,因此,师生对当地历史、地理、社会风俗、饮食与语言等非物质文化以及历史名人等了解甚少,甚至有很多学生连自己所在的县、乡(镇)、行政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的名称都不了解。针对师生对乡土历史与社会不了解的问题,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决定开发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乡土历史与社会教材。

我们所设计的校本教材主要是以乡土文化课程为主,以初步了解和获取身边的人文历史文化知识为主题,组织“阅读”“讲座”授课”“社会调查与探究”“参与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取家乡的人文历史文化知识。开发该校本课程目的:第一,完善学校课程的总体设置,即既有国家课程,也有学校课程。第二,帮助学生认识本土文化,开展社会调查和自觉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为传承与发展地域文明打下基础,在教育中融入乡情与人文历史,让学生热爱家乡,奋发向上。第三,为学生提供精神营养,使家乡的语言和历史文化习俗陪伴其一生。

二、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教材主要面向全校师生,供七年级学生学习乡土文化课时选用,并供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和教师阅读和使用。教材正文设9大篇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11个方面:(1)家乡历史沿革。包括当地乡镇、本校、蒙山县的归属沿革和管辖范围、四邻等现状,并附载当地历史上曾设置过的乡和村级行政名称的演变。(2)村组简介。即简介学校服务范围的陈塘镇、汉豪乡所辖的16个行政村(社区)在历史上的行政设置与现在位置、四邻、河流、交通、集市、人口、村民从业、英模人物、山川景观、厂场矿坐落地、邻县村名,以及320多个村民小组名称与其距离乡镇集市、陈塘中学的里程等现状。(3)自然村名称由来。介绍壮语地名,当地部分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名称来历,以及自古以来自然村一级行政设置的名称演变。(4)轶事与传说。包含名人活动故事、文物怀古、历史与神话传说、民歌故事、笑话与幽默等。(5)家乡习俗。包括婚姻、吉利话与忌讳、分家送礼、姓族节庆、古代火葬等习俗。(6)饮食集录。介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与近乎失传的传统食品,及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共17篇。(7)岁月乡言。一是乡言俚语,即谚语集,收编了当地或在当地常讲的谚(俗)语、歇后语和格言约430条。二是当地的“古桃壮语”,即收编介绍壮语词语的音译和汉义,共260个。(8)人物传略。包括古代乐善好施之人、抗日时期的革命烈士、中共地下工作者、当代科学实践带头人等古今英模人物的事迹。(9)乡人文选。主要收编当地人士或校友所写的在一定范围内发表过的诗歌(含地名诗)、散文、小小说等作品。(10)社会实践作业。于每个大篇目之后,设相应的《调查与探究》社会实践作业题目1~3道,共15道。(11)配图。配有革命烈士与墓碑、集镇、交通、水电站、厂场矿、校园环境、历史文化遗址、自然景点等彩图40幅,配有蒙山县、陈塘镇和汉豪乡地图3幅。

三、课程的开发、实施、实验与推广

(一)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为5个阶段:

1.环境分析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进行环境分析,了解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英模人物等的认识程度,学习有关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央文件、县志和广西各地乡土读物等,探索校本课程教材的编纂体例。向学校递交编写校本乡土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建议书。

2.教材的前期采编阶段(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根据外部需要与校内实际,确定课程设置的目标,拟写教材内容编目,并依编目采集材料。采集材料方法为:(1)查阅文献资料。(2)走访。(3)顺便访。(4)电访。(5)。被访者包括:村民、村干部、老干部(教师、编辑)、作家、模范人物等。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考证,编撰初步书稿,形成教材雏形。

3.教材成书阶段(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主要过程:(1)成立课题组,向市教育部门申报立项,随后成立校本读物(教材)编写领导小组。(2)结合教材雏形书稿,出版研究专刊《蒙南乡土史地》4期,部分专刊呈送乡镇党政办公室、县史志办公室,征求意见。(3)继续采集材料,增加与充实教材篇目、内容。(4)编成书稿后,送呈市教科所科研处、历史教研员,县教育、史志、文化部门和当地乡镇领导及有关专家人士审阅,在经过3次送专家审阅和2次修改后,学校召开有县教育和史志部门领导专家参与的审查定稿会议,书稿通过审查并进行小修改后付印出版。(5)向县教育局申请,办理募集出版费的文书手续。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书(10年)。付梓前,向县教育局、县史志办公室申请,办理有同意付印出版的文书手续。(6)小修改和样书校对。出版教材用书――《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全书材料编撰由课题负责人采集材料、担任主编与主笔,课题组成员帮助审稿与校对,对选编文稿进行推敲考证、修改增删。在配图方面,深入村组、厂场、矿山等地调研拍照,少数照片为校友提供,地图系广西测绘档案资料馆制作,历时3个月,其间发来图稿5次,均由课题负责人审阅、调研、校正和建议增绘内容。

4.课程实施阶段(2011年至2014年)。(1)开展试点乡土文化知识讲座活动(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2)在七年级中正式开课(2012年9月起)。

5.课程评价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根据授课等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和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最后修订校本课程教材与再版。

(二)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为乡土文化课程。课程时间安排:在七年级安排一个学期课程(乡土历史与社会),周学时1节,总学时15~16节。教材的主编(历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一节课包含7个环节:导入、阅读抄录、讲解、师生互动、讨论与展示、内容扩充、布置作业。如教学《轶事・传说》篇中的“民歌故事”的内容,可按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导入,(利用课本注文)介绍当地山歌传唱与近乎失传的情况,点明蒙山话山歌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让学生阅读与抄录山歌歌词,使学生认识当地白话山歌。(3)教师简略介绍山歌的缘起、歌词大意与山歌音韵知识,继而示唱。(4)师生共唱山歌,或轮唱,或互扮角色唱,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当地山歌的韵味。(5)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你采集过当地山歌吗?请唱(写)出来。接着,请学生展示。(6)内容扩充,教师再选唱一些当地流传的山歌和教师创作的新山歌。如“久永矗个条大路起青苔;有心行得青苔路,无心揿棍也难来”“唱歌先,万事抛开放两边;山歌映人会老,唱起山歌转少年”“过去农民真困苦,一日三餐木薯糊;如今解决温饱了,大家又踏小康途”“久不回家不识路,羊肠小道变康庄。借问村童怎样走,村童笑倒客车旁”等。(7)布置作业。布置“调查与探究”作业,让学生尝试调查,采集和整理当地流传的民间歌谣、传说与笑话等。

2.一节课中包含5个环节:导入、阅读抄录、讲解、讨论与展示、布置作业。如教学《岁月乡言・乡言俚语》篇中的谚语、歇后语和格言的内容,可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用教材中的文首导语导入。(2)让学生边阅读边选录一些精彩的句子。(3)教师选例讲解。如:“狗尾卷向左,房门邮梗ú挥茫┧”(融入安全教育);“人生好比灯头火,宿(灭)了何能吹得燃”(融入珍爱生命教育);“老了正知书好读,禾熟正知田好耕”(劝导人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积极上进);“大寒牛浸埃bàn),冷死早禾秧”(融入时令天气知识);“担担正知牛着(吃)力,养子正知父母恩”(融入孝道);“黄鳝偷行田底路,要几深沉人还知”(劝导人做事要依法理,光明正大);“一牛不能装二轭,一女不能配两郎,一家不能落二主,一国不能落两王”(融入家庭伦理、道德法制、政治制度等);“吃惯剥皮粽――不会动手”(劝导人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4)讨论与展示。讨论:本篇有哪些生字?请写到黑板上(展示),下节课听写。如:T(lǒng)、埕(chéng)、埃bàn)、(竹)箨(tuò)、揿(qìn)、T(táo)、戽(hù)、樱tiǎo)、舂(chōng)、轭(è)……(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日里采集和整理教材中未收编的谚(俗)语。

(三)课程的实验和推广

依照“先开发,后实验推广”的顺序进行课程的实验和推广,主要步骤有:(1)利用课题研究成果,编撰课程教材。(2)试点实验。由课题组负责人与成员、班主任、文科教师等在班级中开展专题讲座、阅读讨论、知识抢答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校乡土历史知识竞赛活动,随国家课程适时渗透相关内容,并从中研究和总结推广的授课方法。(3)正式开课推广。由学校安排课题负责人在七年级中使用教材正式开课。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有教学计划、总结、教案、期末检测,开辟“乡土知识学习园地”,开展公开课、教学访谈等教研活动;学生有社会调查、堂上听(默)写、学习感想文等作业。(4)在实施课程评价的基础上,修订与再版校本课程教材,继续开课并推广。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45―01

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属于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所以作文训练重在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现象的能力。这阶段的语言发展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训练的重点要求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能看图准确表达画面的意思;书面语言训练的重点要求是,能准确运用所学词语造句,能根据画面简洁、准确地表达画面的主要内容。那么,低年级的作文训练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便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

1.造句。这一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每课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在学生认读的同时,可让学生口头组词,并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每一课里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则要求学生书写时组词、写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这时候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说出(或写出)一个简单、通顺的句子就要给予肯定,对组词、写话或说话多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以便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

2.扩句。扩句的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如果学生能一次说出或写出较为具体、生动的句子,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写的句子不够具体,这时候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引导。一方面教师可结合书中的例句引导学生,把话写(或说)具体;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串句。串句是在造句、扩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的训练,要求学生先将一课中所学的生字分别组词,然后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一训练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以一般在二年级进行。

4.仿写。仿写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条主要途径。在学生学完一首儿歌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如,在学习完《水乡歌》一文后,笔者让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进行仿写,有学生想到西北地区的山多,所以他就这样写:我的家乡什么多/山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表达,又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看图说(写)话。看图说(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训练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低年级的课文基本都配有插图,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然后让学生说说(或写写)图中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读课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注意。这样长期的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低年级作文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从说到写。教师千万不可急于求成,让学生一开始就进行写话的训练,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相当丰富,好多话他们可以说出来,但是受识字量的限制不一定能写出来。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以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增加写的训练。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由易到难。低年级的习作训练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要求应做到由一词一句到连词成段,由通顺、完整,到具体、生动。一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我的家乡二年级写话篇8

作者: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 陈靓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语文知识点点滴滴,一经一纬积累的归宿,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这一点。二年级的写话是作文教学的起点,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以文字为媒体,恰切地表情达意。     我在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课文《月亮湾》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月亮湾很美,我想到那里做客;有的学生说我想把它用水彩笔画下来送给老师;有的说我住的村庄也很美,也有小桥流水;等等。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谈感受之时,因势利导的提出回家以后仔细地领略家乡的美景,把看到的和自己想说的,仿照《月亮湾》的写法写一段话。这时,一位学生说我住的地方景色一点也不美.于是,我对他们说,其实我们的校园也是个景色怡人的地方。为帮助学生能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我随即将学生带出课堂,领着他们参观校园,喷水池,蘑菇亭,大花坛……在参观的同时,我适时地给予点拨,有意识的提供相关的词汇。我发现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始终是愉悦的,不时地发出赞叹,而且他们的想象力也丰富多了。那天,我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家乡或者校园.第二天,当学生把作业交上来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笔下的校园和村庄象月亮湾那样充满生机. 在修订版大纲中,对低年级的作文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应该注意到,大纲中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把它在低年级称之为“写话”,意在明确小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而兴趣则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催化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本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把学生带出课堂,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为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解放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心灵、精神,让他们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撷取绚丽的浪花,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上一篇:睡眠范文 下一篇:励志文章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