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长大范文

时间:2023-11-12 20:05:43

慢慢地长大篇1

从南京副市长陈刚的倡议中不难发现慢生活的理念在长江三角洲已经基本形成共识,长江三角洲已然成为中国式慢生活的起源地与引领地。在长江三角洲经济急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倡慢生活的理念实质是对生态学规律的一种正确认识。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长江三角洲地区主动降速发展是传统发展模式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遭遇瓶颈之后做出的战略抉择。这种选择最终将导致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进化。

二、慢旅游是生态旅游的延续

生态旅游是慢旅游发展的基础,绿色的生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水、宁静的乡野气息是慢旅游的王牌。[3]同时,慢旅游是一种深度旅游,是一个文化的浸入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主张扎进一个陌生地方沉淀自我,融入当地的生活,充分了解当地文化;

(2)主张在旅游地居住一段时间,像居家生活一样,亲自到市场买菜、做饭,在城市或乡村随意游逛,而没有特定的目的地;

(3)不以留念为目的,而是为了体验另一种生活;

(4)而作为全国旅游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疑是开展慢旅游活动最为理想的场所,因为该地区拥有超前的旅游发展理念并具有建设慢行系统,开展慢旅游及社区旅游的良好条件,而依托这些优势条件开展慢旅游活动将掀开生态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三、长江三角洲构建慢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路径

正确把握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问题是构建慢旅游目的地的前提条件。就目前长江三角洲开展慢旅游的实践来看,存在如下问题:

(1)慢旅游依托的旅游基础与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2)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慢城建设失去基础;

(3)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文化旅游消费快餐化,难以为旅游者提供深度旅游体验的文化环境;

(4)依托慢城发展慢旅游目的地比较困难,很难找到符合国际慢城标准的城镇建设慢城。在诸多瓶颈与问题的制约下,盲目地开发慢旅游将是一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行为,不是一种符合生态学规律的行为。因此在理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后,长江三角洲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区位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构建慢旅游目的地。

(一)生活休闲化的旅游城市是开展深度体验旅游的理想场所

慢旅游是一种在旅游目的地的慢生活体验,需要融入当地社区,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活休闲化城市旅游经济发达,休闲娱乐设施齐备,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如杭州、苏州等城市。这些城市可以结合国际慢城构建的部分标准,如在公共设施和尽可能多的私人设施上张贴“蜗牛”标识,以直观形式倡导“慢生活”及“慢旅游”的理念,并通过“慢生活”及“慢旅游”理念的宣传将旅游与社区融为一体,为旅游者提供深度文化体验旅游、社区体验旅游及休闲度假旅游等生态旅游活动,把自身打造成具备深度体验价值的慢旅游目的地。

(二)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城镇是构建慢旅游目的地的

最佳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山区城镇,生态环境极其良好,并具有建设慢行系统,开展慢旅游及乡村社区旅游的良好条件,如南京高淳县、绍兴南部山区、杭州淳安与桐庐县、常州溧阳、宁波奉化等地区的乡镇,具有开发慢旅游的良好条件。这类山区城镇可以按照慢城相关标准、公约与准则积极构建国际“慢城”。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现代工业不发达、乡村民俗文化保存完好、乡村性非常强的山区城镇则具备构建国际“慢城”的基础条件。国际“慢城”是开展生态旅游,发展慢旅游目的地的最佳载体。目前,长江三角洲已有高淳桠溪国际“慢城”,而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城镇完全可以借鉴桠溪成功申报国际“慢城”的经验,再次构建1-2处国际“慢城”,并立足于长远发展,在区域内部形成国际“慢城”的聚集地。

(三)具有乡村腹地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及乡村旅游地具有发展慢旅游的良好条件

就长江三角洲目前的旅游资源现状来看,其区域内有多处具有乡村腹地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如仙居风景名胜区、绍兴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绍兴新昌天姥山风景名胜、杭州千岛湖部级风景名胜区、宁波奉化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等,这些风景名胜区位居乡村腹地之中,并于社区融为一体,具有发展以慢生活、慢旅游、慢体验为特征的旅游目的地条件。此外,长江三角洲不仅城市旅游、城镇旅游发达,乡村旅游也极其发达,因此可以依托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特色村、现代旅游乡村等载体构建国际“慢城”体系,并加快建设符合生态规律的慢旅游基础与接待设施,发展慢旅游业态。

(四)具有线性特征的旅游目的地地带是构建慢旅游带的理想地带

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架构主要是由一些江河、海洋与交通干线组成。已经申遗成功的京杭大运河贯穿长江三角洲16市,其中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7市具有构建京杭大运河慢行绿道的得天独厚条件;环太湖岸线连接无锡、常州、苏州、湖州4市,太湖环湖慢行系统的建设也将使该区域成为慢旅游、慢体验、慢生活的慢旅游目的地地带;长江三角洲滨海岸线具有建设滨海慢行绿道的条件,也适合开发慢旅游;而长江把南京、扬州、镇江、泰州、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8市连为一体,具有开发沿长江慢行系统的良好条件。因此,长江三角洲只要慢旅游发展理念正确,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借助滨海、沿江、环太湖、京杭大运河、钱塘江和新安江等具有线性特征的水系资源构建滨水慢旅游目的地地带或慢旅游带及一体化旅游慢行系统,将来必定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地位的慢旅游一体化发展区域。

(五)江南水乡古镇是开发慢旅游的试验场

江南水乡古镇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和谐、旅游业发达,以特色旅游交通工具为主,并且人口条件也符合国际“慢城”要求,具备构建国际“慢城”的良好条件。若直接把水乡古镇按照国际“慢城”体系开发建设,则不失为提升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品位的一种最佳路径。因此,江南水乡古镇完全可以依托社区旅游和文化旅游来构建生态旅游目的地系统,就其慢旅游开发路径而言主要包括:

(1)深度挖掘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文化,构建能深度体验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2)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注重当地居民的生存权利与正当诉求,保护古镇所依托的居民文脉,开展极具特色的古镇社区旅游以吸引社区体验旅游者;

(3)保护水乡古镇所依托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域安全及提升居民用水质量;

(4)积极拓展水乡古镇开发领域,构建水乡古镇旅游圈;

(5)依托水乡古镇的乡村腹地,开发水乡古镇乡村慢旅游目的地体系,把水乡古镇建设成为全镇域慢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区域。

慢慢地长大篇2

听着电话,我不禁笑出声来:“你是周翔吧?”

“老师,您还记得我?!”

我当然记得,“慢——慢——地——”这三个拉长了音的字,只有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才那么有味儿!

高中入学第一次作文课,两节课过去,同学都交作文了,只有他一人没交,而且才写了三行字。我略带疑惑地问他:“怎么啦?从小到大,十几年过去了,怎么就写不出来呢?”他很认真地看着我,说:“老师,十几年的成长经历,90分钟内写出来,您不觉得太仓促了吗?我得好好回味一下,您给我点时间慢——慢——地写。”是啊,为什么一定要逼着他用短暂的时间写一段漫长的人生呢?我立刻意识到,“当堂完成”的要求未必有道理。三天后,他将作文交给了我。漂亮的正楷字,卷面千干净净,一看就是个认真的学生。文章的内容我已无法记起,只记得结尾的话,让全班同学和我为之鼓掌:“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地来。”

高中前两年,周翔的日子过得很慢,凡事总是比别的同学慢一拍,“阿慢”便成了他的绰号。但大家都很喜欢他,遇到最困难的事,首先想到的是找他。因为他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

高三转眼就到了,运动会3000米报名成了体育委员头疼的事,班上几个健将都找借口不参加。体育委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没参加过长跑比赛的周翔,没想到他竟一口答应。运动会当天,周翔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出场了。他跑得可真慢啊,两圈下来便与其他同学差了大半圈。但他架势十足,手臂摆到最大弧度,脚步迈得很稳健,淡蓝色的运动服有节奏地上下跳跃着……看台上,很多同学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拍桌子的、跺脚的,人仰马翻。第四圈时,跑道上发生了“巨变”: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开始陆续退出比赛,跑道上只剩下六七个同学。看台上,同学们开始站起来为周翔加油,我也情不自禁地高喊着他的名字。“阿慢!阿慢!阿慢!……”全校同学都站起来了,整个运动场似乎都是周翔一个人的了。累得变了形的“阿慢”,3000米赛跑得了第三名,一下就成为了班级的英雄。

但好景不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周翔语、数、外三门功课没有一门试卷能做完的,就连他最喜爱的作文,也只写了不到一半。成绩出来的当天下午,我找到“阿慢”,用无限同情的语调说:“周翔啊,胜败乃考试之常事,你一定要……”没想到,周翔却微笑着说:“老师,我很坚强的。考试这事得慢——慢——地来……”这倒好,他反过来劝我了,好像“阿慢”是我而不是他!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了,周翔还是没有“快”起来的迹象。数学老师气愤地将模拟卷拍到我的桌上,“周翔怎么办?你这个班主任不能再纵容他啦,让他每天放学后到我这里来做限时练习吧!”我找周翔商量,他又是一脸天真地对我说:“老师,做一题是一题,怎么能速成呢?要慢——慢——地来。”“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了,你得抓紧改掉慢的习惯。”我刚说完,他又笑着说:“老师,不着急,用700多小时复习,去对付两个多小时的试卷,时间是足够的!”数学老师将他拽到办公室做“限时练习”,没想到他却比原先更慢了,强硬的数学老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放了他一马”。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他考得并不理想,我知道他的“数量”并没有上得去。一周后班级同学毕业聚会上,他说了一句话,唱了一首歌。

一句话是:心急火燎只能泯灭兴趣,顺其自然才是正道,学习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一首歌是:台湾校园民谣《蜗牛与黄鹂鸟》。

“阿慢”‘进了一所工学院。此后,我变换工作单位,也就很少有他的消息。漫长的10多年后的一天,“阿慢”牵头和几个学生一起找到了我。茶馆里,他坚持自己动手,洗茶具、分茶叶、倒开水-·…·每一个细节都很完美,就是动作依然有点慢。其他学生告诉我,“阿慢”今年博士毕业,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工作了。他浅浅地一笑:“我生性就慢,小学、初中老师总是批评我,只有您‘纵容’我的慢。当初我虽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却一直牢记着您对我说过的话,‘相信自己,只要慢慢地学,一定会有进步的’。”我真的说过这样的“阿慢式”名言吗?我的脑海里一片茫然。不过,眼前的“阿慢”,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学术上。早就超过了当年的很多“限时练习”做得快、高考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这个“阿慢”其实并不慢啊。

聊天的时候,大家要求周翔再唱一次毕业聚会上的歌《蜗牛与黄鹂鸟》。他爽快地答应了。我和学生们用杯盖敲着茶杯打节拍,他唱道: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喜阿喜在笑他/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你呀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聚会结束,周翔紧跟在我身后,说:“老师,您慢——慢——地走,楼梯有点滑。”

慢慢地长大篇3

小时候一旦我做得不好或不对,家长就指点我这样,指点我那样,甚至教训我,当时的我不服气,嫌家长唠叨,家长总是说:“总以为大人说你是亏待你,慢慢地你就知道了。”

后来渐渐地长大了,走了不少路,经过了不少事,读了不少书,也懂得反思生活了,终于明白了有许多东西是慢慢地才知道的。

慢慢地知道了亲情的金贵。无论你走到哪里,亲情就牵挂到哪里。冬天冷了,家人会提醒你要保暖;夏天热了,家人会告诉你要防暑。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憩园,家是脉脉的温情,家是绵绵的牵挂。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脉,无论在天涯海角。

慢慢地知道了爱情的可遇不可求。你爱对方,对方却不爱你;对方爱你,你却不喜欢对方。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相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浪漫、珍贵的事啊,应该珍惜才是。

慢慢地知道了友情的可贵。当你失意了,朋友会热心地鼓励你;当你得意了,朋友会衷心地祝福你。友情是阳光,温暖心房;友情是鲜花,芬芳心情;友情是酒,历久弥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慢慢地知道了事业没有谁会随便成功。成就事业的都是人家一步步干出来的,不是天上掉馅饼掉下来的。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要想事业有所成,辛勤奋斗才有希望,积极进取才有未来。只要热爱,光明就在!

慢慢地才知道,乐观总是比悲观富有意义和价值;慢慢地才知道,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会更后悔;慢慢地才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慢慢地才知道,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不得不理性地接受现实;慢慢地才知道,生活有喜有悲,人生有得有失,知足才会常乐;慢慢地才知道,要学会适应社会,否则就要被淘汰……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许多东西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生活的教育,自身的成长,我们慢慢地才知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慢慢地知道了,这难道不是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洋溢在我们心头?

(刘代领)

享受等待

当你兴致勃勃地进入饭店吃饭,遇到慢吞吞的上菜速度,你只能愤然等待;当你开车经过一个繁华的街道、遇到红灯的时候,你只得无可奈何地等待;当你去购物、买票、去农行办业务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更早的很多人,你不得不安静地等待。

等待中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这种烦恼中含有对他人的怨恨,对生活的急躁。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等待,不是不能继续等待,只是因为等待给我们带来焦虑。

你以为没有了等待,你的步伐会走得更快一点。其实,行走也只能减轻我们焦虑的心情,却不能使我们更快到达目的地,有时反而使我们离目的地更远!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与女朋友约会。因为来得太早,但他又不喜欢等待,所以长吁短叹。突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天使。天使送给他一样东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逃过所有的等待时间。

年轻人马上按了一下按钮,女朋友立即出现在他面前。要是现在马上结婚就好了。于是他又按了一个按钮。出现在他面前的是隆重的婚礼现场,他和女朋友走上红地毯。要是现在我们就有了孩子,多好啊!于是,他的想法又实现了。

他心中的愿望不断地超前实现。一时之间,妻子、孩子、房子、事业都有了,可是,看看自己,已经是风烛残年。他一直追求快点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东西都没有享受就已经过去了。这时,他才明白,在生命中,即使等待,也有很大的意义。

慢慢地长大篇4

关键词:慢城现象;慢城理论;慢哲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037-006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呈现递增的趋势,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的比例越来越高,每日至少工作八小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西方社会,病态工业化的弊端已显露,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平,1%的人掌握99%的资金,导致99%的工人存在着失业的危险;失业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使得快节奏成为人们的生活律例,时间饥荒、时间紧凑、时间深化成为他们加速生命的代名词,结构和思维的相互嵌入提升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压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网络社会化,这也为快节奏添加了砝码,使得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社会问题的发生和再现。[1][2]例如,在互联网的同城化和经济资源共享化的条件下,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随着差异的不断淡化而被剔除阈限值,推向了同化的边缘。再如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建筑物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基本被同色系高楼大厦所涵盖,不仅没有展现出所追求的空间特色,反而完全走向了空间一致性,城市个性逐渐消失。这种由全球化与同质化导致的快节奏压力,最终可能会扭曲人们的价值判断,在功利观统治下,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成功者可能会因积劳成疾而无法乐享天年,而失败者可能会因内外压力而自暴自弃。

那么,人类追求的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境况呢?慢城模式给人们提供了答案。慢城是顺应人们生活追求的宜居之城,它有优质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气息,有惬意生活的福祉观和适度增长的世界观。它反对当代经济增长的思想偏差,希望构建简单而优胜的生活模式,倡导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在同质的世界中保存所在地区和城市的独一无二的个性;与此同时,在保护地方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当地商业的复兴和可替代能源的使用等多种方式促进城市和地方经济水平增长,创造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一、慢城现象

慢城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和英语的合成词:cittaslow,意思是慢节奏的城市运动。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发起的“慢食”运动。当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店紧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进程扩展到世界各地,意大利也颇受波及。然而,强调速度与标准的美式快餐与追求品位与情调的意大利慢餐格格不入;美式快餐不仅冲击了意大利的特色饮食,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节奏。为此,意大利人彼得里尼成立了“国际慢餐协会”抵制快餐,倡导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美食,并从慢餐开始,改变过快的生活节奏,回归传统,在此过程中,逐渐衍生了“慢城”运动。

截止到2011年6月,全球共有24个国家的147个城市拥有慢城的称号,整个欧洲国家已有100多个慢城,其中意大利就有68个,欧洲其他国家如波兰、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十几个国家都有慢城,甚至连亚洲韩国也有了慢城,“慢城”运动正演化为一种国际潮流。2010年11月27日,我国江苏省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首个慢城。按照国际慢城联盟的规定:慢城人口不得超过5万;慢城限制汽车使用,城内不许停车,汽车在城市街道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km/h;慢城严格管理噪声,限制甚至取消广告牌和霓虹灯;慢城内不能卖速食,禁止麦当劳等连锁店和超市,其余店面周四周日不营业,避免工作过度;慢城要保持个性,特别是保护具有地区象征性意义的产品。通过慢城建设,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回归自然,在保证轻松生活的同时追求可持续发展,在洁净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地方风味和民俗文化,重获生命品质与尊严,这就是慢城的意义所在。

慢城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应如何理解慢城现象?慢城仅仅是由于生活节奏慢速化的民俗性要求而对快速节奏的一种单纯抵制吗?这样的理解是肤浅的。慢城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幸福理念和更加宜居的城市化模式。它所针对的是现代快速生活的种种弊端。

作为城市经济和其他城市学科以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国外学者对慢城现象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已初步形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和概念。

二、慢城内涵及作用的基本解析

(一)慢城内涵解析

慢慢地长大篇5

1.根据动物学家和养龟专家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以植物为生的龟类的寿命,一般要比吃肉和杂食的龟类的寿命来得长。譬如,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岛屿上的家龟,以青草、野果和仙人掌为食,寿命特别长,可活300岁。

人也要向龟学习,要长寿吃素食。

2.乌龟还有嗜睡的习性。乌龟平时是个瞌睡虫,爬行几步就会打盹,一天要睡上十五六个小时,能量消耗极少。一年要睡上10个月左右,既要冬眠又要夏眠,在冰雪覆盖大地时,乌龟不吃也不动,与蛇蛙一样开始它长达4个多月的冬眠,来度过寒冬。在炎热干旱的夏天,龟卧在大石洞里,以此减慢心跳和呼吸来躲过这不利的环境。

人也要向乌龟学习,要长寿静养生。静养包括静坐、静立和各种静功。

来自佛家的修禅启示

禅,就是禅定、禅修。佛家强调修禅时应沉淀心中力念。禅定的“定”,主要指思想净化,并不一定要定而不动,所以入禅不一定要打坐,动中也可人禅,禅的主旨在神定而非形定,过分强调静,反而成为一种束缚。这对静养功的外静内动是个启示。

而佛学的瑜伽更重视心理的修炼,对静养功的启示是:静养除了炼形,还要注意炼心。

佛学的瑜伽还特别注意腹式呼吸。一般的体育锻炼比较强调胸式呼吸而忽视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对心肺的锻炼意义较大,但腹式呼吸更不能低估,要知道腹腔里还有许多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及胆、肠、胃等,关系着人体的消化、内分泌、泌尿、生殖、代谢等许多重要功能。

来自道家的启示

睡前5分钟,练练静养功

在工作间隙或每天下班回家后,或晚上睡前5分钟,练练短时间的静养功,以排除各种杂念,可采用坐式、卧式或立式,也可在散步时做。方法是:全身自然放松,两眼微闭,舌顶上颚,目视鼻尖,意念定于下丹田(脐下3寸),然后做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即可。可以想象一件美好的事情,也可以让大脑呈现空白,意念可定于下丹田。

要旨:呼吸吐纳:深慢柔和。意念导引:美好自然。气至丹田:涵藏不泄。

每天睡前应坚持做5至10分钟。

3.乌龟行动缓慢,一小时只能爬100多米。它体力消耗得少,所以新陈代谢也特别缓慢。生长慢,进食慢,呼吸慢,连孵卵也慢,冬眠时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变得很慢很慢,呼吸慢得几乎停止,它呼吸所需要的那点空气竟是从泥浆中得到的,这种冬眠方式十分少见。而人却要消耗很多。所以,人的寿命短,乌龟的寿命长。

人也要向乌龟学习,要长寿静养生。

慢有什么好处?

慢养生就是慢用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做家务、慢散步……总之,一切都应慢节奏。然后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入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

慢养牛是节能养牛

慢下来,才能静得下来,静才能慢;慢下来,体温才能降下来;静下来,心跳、呼吸才能慢下来;心跳、呼吸慢下来,生命活动才能节约能量消耗。所以慢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节能,为了减少消耗,达到保护阳气和、延缓衰老的目的。慢养生是人长寿的一大法宝。

慢养生的关键在“心慢”

要节奏慢得下来,首先要心先慢,也就是要神先慢,只有心先慢下来,生命的节奏才可能慢得下来。试想,一个成天心急火燎的人,一个急性子的人,他的心慢不下来,呼吸能慢得下来吗?心跳能慢得下来吗?

所以,心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放慢;心急时,心跳、呼吸都会加速……有些时候,就是要放心,只有放心,才可能安心、养心。

4.科学家认为,龟的长寿与它的呼吸方式也有关系。龟因没有肋间肌,所以呼吸时,必须用口腔下方一上一下地运动,才能将空气吸人口腔,并压送至肺部。还由于它在呼吸时,头、足一伸一缩,肺也就一张一吸,这种特殊的呼吸动作,也是龟得以长寿的原因。

人也要向乌龟学习,要长寿练龟息。

慢慢地长大篇6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定价:28.00元

龙应台在淡水的小街上买花,五岁的男孩想要用丝带在花束上系一个蝴蝶结,慢吞吞地,小男孩的手指在丝带上滚来滚去,总是系不好。阿婆开骂,龙应台说:“让伊慢慢来。”

我瞬间被击中,落泪,想起了幼年往事。我的爸妈是普通平凡的中国式父母,工人,初中文化,为生计劳累,教育小孩多用“土法”。小学的时候,妈妈早饭会做粥,责令我喝完才去上学,冬天的时候起床很困难,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好不容易爬起来,时间已不多,还要喝粥,痛苦得要命。妈妈已经不耐烦,催促着“快点,快点,麻利点,从小就这么慢吞吞,长大了怎么办?”

这种催促的语言经常地出现,做作业、洗衣服、整理东西,总是在妈妈的“麻利”咒语下进行。可是,我越被催促,心里越慌乱,完成得越慢,于是坐实了“慢性子”的评价。我那么小,看见妈妈一个劲儿要求我“快”,就想“快”是对的,我要做对的事。于是努力地想快点讨好母亲,结果动作是快了,质量却很糟糕,洗衣服洗不干净,作业写得不整齐,反而使自己更被动。这种挫败感彻底击中了我,索性就“慢性子”好了,还不用快,多好。

看到那句“让伊慢慢来”,久远的记忆穿过时光跳跃在手心,我才发现,我有那么深的执念,我渴望着母亲也能温和地对我说:没关系,你慢慢来。可是,我理解妈妈,父辈的教养方式以及各种观念都是来自他们生存的那个环境――贫瘠、匮乏、动乱。动作不快,能在大锅饭里捞到一勺羹吗?动作不快,计件工资就少得可怜!动作不快,减价的大米抢也抢不到……所以,她觉得“快”是对的,她要求我快,她怕我活不下去或者活不好。

我回溯母亲的成长经历,以及她“快”的观念,再回过头来看当今,却发现,当今社会并没有改变多少啊!我们的国人还是讲求“快”,小孩子要快点会走路、快点进幼稚园,公车来了要快点挤进去,地铁上乘客一边挤着下车一边挤着上车,医院排队窗口前总是三个人……到处来去匆匆,大家都好快。

可是,我却想慢下来了。这不仅源自我从小的经历,更多的是我对生活的体验。我不知道大家到底在急什么呢,时间总是不够用,活着就像拼命。即使生活艰难,放慢一下脚步,看看头顶的天空,也不妨碍我们努力地活着啊。

“快”有“快”的好处,“慢”更自有一番风味。谁说过,连上帝也不愿用一天的时间造一株橡树,而人的成长更加不能匆匆而就。

如果,我将来有个小孩,我想要跟TA说:“孩子,你慢慢来,妈妈陪你长大。”

就像龙应台写下的――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慢慢地长大篇7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干休所;管理现状

慢性病是不具有传染性,病程时间长,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糖尿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肺气肿、恶性肿瘤、精神病等,具有病程时间长、病因复杂、社会危害性高等特点[1,2]。慢性病的主要危害是造成患者心脑肾等各种重要脏器出现损害,影响其正常的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且病程长,患者需长期就医、服药,医疗费用高,在增加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3,4]。依据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我国于2000年已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5],随着老年人数量的激增,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均逐年升高,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强慢性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将探讨某干休所退休人员慢性病管理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干休所45位干休所退休人员,其中男性5例,女性30例,年龄在61~74岁,平均(68.1±5.1)岁;其中老干部5例,其他退休人员40例。

1.2 方法 采取问答式调查问卷,调查和统计老干部的慢性病分布状况、健康档案建档状况、接受规范化管理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

2结果

2.1慢性病分布状况 45例退休人员中,糖尿病15例(33.3%),高血压26例(57.8%),冠心病10例(22.2%),脑血管疾病11例(24.4%),慢性支气管炎25例(55.6%)。

2.2慢性病管理状况 45例退休人员中,28例已健康建档(62.2%),其余17例尚未建档退休人员中,10例有建档意识(22.2%),7例认为建档可有可无(15.6%)。

28例健康建档退休人员中,17例接受规范化管理(37.8%,28/45)。

3讨论

慢性病为现代文明病或者生活方式疾病,该病的发生与人类长期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周围环境息息相关[6~8]。慢性病患者往往会终身带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需主动地适应环境、症状以及生活的变化情况,所以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获得相应的治疗,还需要得到连续性的支持、帮助、咨询、教育等各种服务。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旨在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疾病康复。由本干休所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健康建档数量仍然未达100%,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偏少,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值得探讨。

3.1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退休人员健康管理意识差 由于这一代的退休人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偏下,往往认为只需要自我管理,平时自我监测疾病的发展即可,认为不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导致部分老年人认为健康建档可有可无。

3.1.2慢性病管理宣传力度不足 因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向退休人员灌输足够的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意义等,导致其对慢性病管理的认识不深,部分退休人员不愿意配合管理工作。

3.1.3缺乏专业性管理团队 目前慢性病管理团队主要由慢性病医师兼职完成,大部分医师日常工作中还要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导致慢性病管理不够细致、不够专业。且部分管理人员对慢性病管理的服务内容不甚了解,没能正确地宣传慢性病管理的实际意义。

3.1.4政策未完善 目前我国仍处于慢性病管理的发展阶段,具体的法律法规尚且没有完善,政策扶持不足,导致慢性病管理相关机构执行不到位,退休人员对慢性病危害性、危险因素等的知晓率偏低。一些扶持政策只是从宏观角度指导,但缺乏具体的执行方案,管理薄弱。

3.2慢性病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3.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退休人员健康管理意识 应定期举办慢性病防御知识、治疗知识、健康建档、慢性病管理重要性等相关讲座,且可通过派发传单、粘贴海报、微信平台等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退休人员主动地参与健康建档和接受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慢性病管理落到实处,有效地监测、控制疾病的发展。

3.2.2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退休人员获取正确的慢性病基本知识、保健技能,使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达到医师监控管理、退休人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效果。

3.2.3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 应一个专业性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临床执业医师、经验丰富护士、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由专业的公共卫生管理成员主要负责病情调查、追踪,使管理团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完成管理工作,不断地细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3.2.4加大政策扶持 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应不断地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建立监督机制,使管理人员落实慢性病健康宣传和教育,完善健康建档、高危人群筛查等政策,并提供足够的预算,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慢性病管理能力。

综上,本干休所退休人员慢性病较为常见,但健康建档、规范化管理偏差,存在多种慢性病管理问题,应针对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有效地延缓慢性病继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邬建平,冯占春.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5):59-60,63.

[2]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669,673.

[3]杨惠兰,毕丽青.社区健康教育对城乡接合部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8(24):3066-3073.

[4]贾纯花,李春玲,赵佳,等.社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知己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30):2865-2866.

[5]王俐虹,肖成汉.我国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z1):369-370.

[6]利霞,罗丽娟.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医院,2013,13(6):148-150.

[7]李君,李浩雯,胡俊斌,等.乡村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65-3667.

慢慢地长大篇8

慢病包括哪些病?

慢病首先是一个发病和患病时间长短的概念,医学上把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疾病视为慢性疾病。但是,从疾病分类和防治的角度看,需要把慢病划分为两个范畴,一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二是慢性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各种癌症等,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哮喘及各种恶性肿瘤;此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还包括运动系统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以及口腔疾病和精神疾病。而慢性传染性疾病则包括结核、乙肝、慢性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等。

按疾病分类统计看,我国现有的慢病可能已超过2.6亿人,因为目前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和超重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如果把肥胖和超重者都算成病态,那么高血压等几种主要的非传染性慢病的人数就已超过4亿,再加上传染性慢病,患慢病的中国人就更多。而且,慢病的后果非常严重。中国45%的慢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方式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发慢病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不吃早餐、不吃蔬菜水果等;长期不锻炼或长期过度不科学锻炼;高强度地工作和身体较长时间地处在高负荷状态,或熬夜不睡觉;环境污染(如空气、水源、室内环境等污染);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病毒等感染。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的加快也成为我国慢病发病率快速上升的诱因。

尽管上述原因都是引发慢病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研究也证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是慢病的首要原因。例如,在森林减少、生态破坏、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因素中,每一种因素都可以导致慢病的发生。当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全面破坏,生态处于极度恶化之时,慢病的大量出现就不可避免。因此,慢病是环境恶化和生态毁坏后的最直观和最典型的体现。

慢病认识的误区

过去,人们习惯于把慢病归结于不健康或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但是,世界卫生组织《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全球报告却指出,目前人们对慢病的认识有很多误区,其中之一就是认为慢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为了充分理解并进而防治慢病,需要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认识慢病的一些主要误解予以说明。

误解一:慢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慢病固然可以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但即便人们生活方式健康,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例如,由于环境污染,尤其是城市糟糕的空气或水污染,使得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从而诱发肺癌、心脑血管病等慢病。所以,准确地说,慢病并非只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而是由许多更为复杂的原因,甚至更多的是人与环境的冲突所引起。

误解二:慢病主要危害发达国家。恰恰相反,慢病目前主要危害的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五分之四的慢病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确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盲目破坏生态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引发大量慢病,但是这些国家采取了更多的保护环境的做法,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慢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这对于中国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误解三:慢病主要危害富人。慢病的现实情况是,无论富人还是穷人,只要违反了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等行为,都可以引发慢病。而且,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受环境恶化的影响和医疗保健的制约,穷人比富人更有可能患慢病,并因此而失去生命,或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也有研究证明,尽管富人有较好的医疗条件,而且吃特供食品,但是,在环境恶化之下,没有谁会幸免于难。因为,污浊的空气是谁也躲避不开的,特供食品也并不意味着就完全安全。

误解四:慢病主要危害老年人。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的调查表明,几乎半数慢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慢病死亡总数的1/4发生在60岁以下人群。另外,全球现在大约有22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就是主要的慢病,说明慢病是一视同仁地危害所有人。

误解五:慢病主要危害男人。这一误解与“慢病主要危害老年人”的误解是相似的。其实,慢病对男女两性不会有厚此薄彼的现象。例如,心脏病等疾病对女性和男性的危害程度几乎同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慢病患者中,女性占47%,男性占53%。

误解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先控制传染病,然后对付慢病。这种误解首先在于误认为传染病不属于慢病,但实际上慢病包括了相当多的传染病,如结核、乙肝等。另外,正是由于慢病的发病和病程较长,才需要提前预防。如果不能提前让公众预防慢病,最终会造成患者的终身性危害。而要等待传染病控制之后才对付慢病,则费用更大,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多。

误解七:慢病无法预防。这是一种因恐惧而产生的误解。由于慢病发病是一个相对慢的过程,而且开初症状并不明显,等到有明显症状,查出来就已经是晚期,如各种癌症。而且,大量晚期癌症的无法挽救和病人的去世,强化了人们对慢病的恐惧,反倒弱化了人们对慢病的警惕。事实证明,只要预防有力,80%的心脏病、卒中、二型糖尿病和40%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

误解八:慢病的预防与控制费用太贵。这是因为人们患病,尤其是患慢病后治疗费用较高带来的错误认识。实际上,如同所有疾病一样,慢病预防的效果要高于治疗,预防的费用只不过是治疗的1/3,而且在慢病上,这一比例会更低。例如,一些预防心脏病并发症的药物,用较低廉的价钱就可以购买到。而生活方式健康并能活到百岁的人根本就用不着什么防治疾病的费用。

如何预防慢病?

上一篇:可爱的小蜜蜂范文 下一篇:小灯笼制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