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笼制作范文

时间:2023-11-03 03:55:04

小灯笼制作

小灯笼制作篇1

今天下了雪,这让我想起了春节,又想起了春节要挂灯笼,于是,我就想做个灯笼,说做就做。

我先用两根八号的铁丝围成两个直径大约是20厘米的圆,再拿出六个20厘米的八号铁丝,把铁丝的两头折弯,勾到两个圆圈上,用细铁丝固定住,这样一个圆柱体的骨架就做完了,然后用细铁丝把四根20厘米的粗铁丝分别交叉绑在骨架的上下两端,在一块5厘米见方的木板中间钉根钉子(插蜡烛用的),把木板绑在下面的交叉处,之后,我又把一根10厘米长的铁丝的一端折弯成勾,勾在上面的交叉处,用细铁丝固定,另一端也弯成勾(拎着或挂着时候用),再找些线,缠在的铁丝上(这样能粘住红纸),买些红纸,用胶水粘在线上,在下面绑上穗,最后,插一只蜡烛,一个小灯笼儿就“诞生”了。

晚上,在雪景下,小伙伴们用羡慕的眼光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小灯笼,在它的照射下,雪闪着银色的光,我明白了: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小灯笼制作篇2

今天,我制作了一个好看又环保的小灯笼。

我找出了一个废旧的饼干盒,还准备了许多废旧包装硬纸板,还找来几张大红色废旧纸、一个小灯珠、一个小棒、几根小丝线。制作开始了,首先,把废旧饼干盒上面的广告纸撕掉,做成灯笼身子。再在红色纸上面画上2只可爱,然后把画好的兔子剪下来,作为装饰,对称贴灯笼两面,接着我又剪了一张福字贴在小兔子旁边,饼干盒灯笼好像被我施了魔法一般,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勃。做好了灯笼身子,开始做灯笼挂件了,我在旧包装硬纸板上又画上两只小兔子,剪下来,用双面胶粘住一起,作为灯笼小挂件,把它吊在灯笼下面,仿佛小兔子跳到空中了。为了把灯笼做到喜庆点,我又用彩纸剪个园形铺在饼干盒底部,好像花儿满地开放。最后把彩灯柱连接电线装进灯笼里面,开关一按,灯珠就亮了,灯光从兔子和福字的剪影里透出来,闪闪发光,可漂亮了!在我的用心制作下,我的环保灯笼终于大功告成了!

怎么样,看了我的环保灯笼,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去尝试做个与众不同的灯笼。

翠苑一小四年级:龚嬿琪

作文

小灯笼制作篇3

以理念引领灯笼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承载的使命犹如灯笼薪火相传,肩负着传授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祖国未来新型人才的重任。学校以打造“灯笼文化”为主题,构建 “七彩九色灯笼文化”体系。“七彩”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阳光的颜色,“九色”是指在“七彩”的基础上再加“金、银”2色,由此组成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七彩绚丽的校园文化。由此,开展一系列的“灯笼文化”建设活动,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灯笼文化校园的魅力,促进学校办学品位和质量的提升。

学校办学理念为“点亮七彩灯笼,照亮精彩人生”。办学理念解读:“七彩”是指彩虹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也指学校多方面的建设和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灯笼”是指灯笼中心小学,包括学校和学生。“七彩灯笼”一是指学校的“七彩九色灯笼”的各方面建设;二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点亮七彩灯笼”是指:全方位建设好灯笼中心小学,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照亮精彩人生”是指:学生通过在灯笼中心小学学习和生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将来人生丰富多彩,事业成功,生活幸福。

办学目标:构建灯笼文化,弘扬灯笼精神,培育灯笼新人。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文学社、舞蹈队建设为抓手,以乡村少年宫活动为平台,以体育节、艺术节为载体,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多措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红灯笼”文学社建设。成立文学社,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二是“橙灯笼”运动天地建设。学校坚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每日大课间,每周落实教职工文娱体育活动,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三是“黄灯笼”古诗长廊建设。学校注重传承和弘扬祖国的经典文化,把校园东架空层建设成“黄灯笼”古诗长廊,墙壁立柱涂刷一新,营造古色古香的读古诗环境,并配有班级背诵古诗展示栏。四是“绿灯笼”人行道建设。从小教育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其意义是重大的。主校道左侧添置四组花箱,既富有观赏性,又起到隔离人行道和车行道的作用。主校道右侧根据学校情况精心设计文化石头,刻有灯笼校徽和“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标语。五是“青灯笼”缤纷花园建设。四季常绿、环境优雅,花圃小径错落有致的植物园,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校道两侧、校园南面新增植树绿化面积,校园北面新建小花园,花圃小径优雅别致,校园四季常绿。校园花木配置艺术化的植物标牌和人性化的提(警)示语。学校重视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翻新修建连廊,增设电子广告牌,装饰了“登登”“珑珑”吉祥娃娃,在二楼设计并装饰了英语知识长廊。七是“紫灯笼”《三字经》长廊建设。《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在教学楼西架空层,在每个柱子上安装了多幅《三字经》内容。八是“金灯笼”书屋建设。孩子们走进书屋,从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把W校玻璃室一楼建设成“金灯笼”书屋,为书香校园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九是“银灯笼”书吧建设。书屋与书吧,是我校师生课余时间最向往的好去处。教学楼中部的二楼楼梯间增设开放的“爱心书吧”,中午对个人开放,下午对班级开放,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文明有序管理。

精神文化建设 一是结合灯笼特点,提炼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七彩灯笼、精彩人生;校训:点燃自己、照亮他人;校风:水晶灯笼、表里如一;教风:开灯启智、爱他正己;学风:张灯结彩、快乐学习。二是设计校徽、校旗,拟定灯笼文化标语,如:“我是灯笼人,我爱灯笼”“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点亮灯笼,照亮一生”等。设计灯笼卡通人物――“登登”“珑珑”。

活动文化建设 一是灯笼主题活动。组织教师“说唱吟诵画灯笼”评比活动,中秋节前组织了学生创作灯笼手工制作展示评比活动,国庆节后组织学生绘画灯笼比赛,元旦将举行说灯笼比赛,开展感恩“灯笼”(老师、父母)的演讲活动。二是各项评比活动。期末评选各类奖项,学生竞赛以“金灯笼奖”和“银灯笼奖”来命名奖励,评选优秀文明班以“大红灯笼班级”来命名。期末综合评选“最美灯笼少年”,在教师中评选“十佳点灯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灯笼活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学校地处水乡,今后计划将“灯笼水乡文化”引入校园,传承好咸水歌、水上婚嫁、水乡美食等传统民俗,编写灯笼主题文化建设校本教材。

小灯笼制作篇4

灯笼,源于汉代宫廷,兴于隋唐,又称“宫灯”、“灯彩”,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据记载,隋大业元年正月十五,洛阳城里摆宴唱戏,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此后,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城里灯如海、人如潮。盛唐时观灯的场面更加宏大,“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是唐朝诗人张萧远《观灯》中对当时盛况的描绘。

到了宋代,赵匡胤于乾德五年将上元观灯这一活动确定了下来,灯笼也从深宫大院挂到了寻常百姓的门前。这一时期,制作灯笼的材质较唐代多样化起来,人们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巧妙运用,制成各种形状的彩灯,代表作品有琉璃灯、无骨灯、羊皮灯、走马灯等。每年的上元日,“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的灯节盛况为当时的宋都汴梁城平添了无穷的魅力。

流光溢彩的灯笼凝聚着历代灯笼制作艺人的心血和智慧。自宋代以来,制灯技艺代代相传,并在制作工艺、材料及内容题材上得到发展与创新,至晚清,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制作流派,汴梁“灯笼张”就是其中之一。汴梁“灯笼张”的第一代传人张太全,在书画及装裱方面造诣颇深,他将自己的专长与制灯工艺相结合,在对宋代民间彩灯深入研究和继承的基础上,将灯笼的制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一代名家。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在历代传人的探索创新下,“灯笼张”的制灯技艺不断发扬光大。第二代传人张艺广制作的鲤鱼跳龙门灯,巧妙地利用了走马灯原理,静止的画面在旋转中现出皮影戏的神奇艺术效果。第四代传人张弘,于光绪年间受命带领三个儿子及众工匠为光绪、慈禧装饰开封行宫的经历更令张氏后人难忘,据文字记载,装饰后的行宫“陈设庄严,慈禧入内瞻仰一周,俨然有内廷气象,甚为满意”。

“灯笼张”如今已经传到第六代传人张金汉的手里。张金汉生于1941年,8岁随父学艺,勤奋刻苦。在传承的同时,他借助现代科技,将机械、声电、电脑平面制作等技术移植到花灯的制作上,赋予花灯制作这一民间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他创作出的立体景观“汴京八景”无骨花灯,继承宫灯的传统,精致美观,典雅不俗。他还为清明上河园设计制作了正店灯、角店灯、折子灯、客栈灯、马路灯、五连灯、九连灯以及气氛彩灯。他创作的齐天大圣灯、猪八戒吃西瓜灯、天将神犬灯、文武财神灯、龙王祝福灯、戏剧脸谱灯等诸多主题彩灯,个个能“说”会动,活灵活现。1992年,张金汉创作了灯中极品“千手千眼佛灯”。该作品取材于开封名刹大相国寺内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大小与原物相差无几,佛像体内有大灯,每只手上还有一盏小灯,连在一起灿若星辉,下方的莲花宝座是盛开的莲花灯,辉煌亮丽,萦绕着清净的祥瑞之气。这个现代科技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已经被载入彩灯发展的史册。

2004年11月,张金汉的“敬文斋灯坊”被命名为“开封市宋都彩灯艺术研究基地”。头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以及河南省授予的“河南省十杰工艺美术大师”桂冠的张金汉虽然已年届古稀,但他壮心不已,继续走在自己热爱的灯笼制作艺术之路上。

小灯笼制作篇5

1994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北京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天安门城楼进行装修。其中,城楼上的4对8个竹制巨型宫灯宣告退役,将被折叠式新型灯笼所代替。

这8盏大红灯笼诞生于1949年开国大典时,当时是由著名画家张仃和钟灵二人设计的。张仃当时专门负责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的改造,以及国徽、政协会徽等的设计;钟灵当时是中南海政务院总务办公室主任、政协筹备委员会布置科科长,负责对外联络和向等中央领导请示汇报,同时也参与一些设计工作。天安门城楼上共9个开间,中间一间最大,也是大厅的出入口。二人设计时决定此房间不挂灯笼,以便留出更开阔的空间;两侧各4个房间,逐渐缩小,每个开间要悬挂一个灯笼,共8个。张、钟二人设计好大红灯笼的图纸后,去提请总理批准。在图纸上用铅笔批示“同意”,后面签署了一个“周”字,工作人员这才开始施工、制作。

设计容易,制作难。每个灯笼的直径接近3米,钟灵曾开玩笑地对张仃说:这灯笼做出来,在里面可以蹲坐三四个人打扑克!正是因为灯笼太大,工期又短,钟灵等人跑遍了北京城,竟没有人敢承担这项工作。

经过反复探访,钟灵终于在前门外廊房头条的一家“小器作”(即做红木家具和灯笼的作坊)找到领头的工人师傅尹作宾,他看了设计图纸,知道是开国大典用在天安门上的,拍着胸脯说:“就是拼上老命,也要把灯笼做成!”

开国大典前夕,亲临天安门城楼检查工作,这时,扎制8个大红灯笼的工程已接近尾声。钟灵向介绍了尹作宾师傅的制作情况,和尹师傅握了手,表示赞许和慰问。做好的每个灯笼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每只重约80公斤。从此,“开国大红灯笼”开始悬挂在城楼上,一挂就是45年。

该是以旧换新的时候了,但旧灯笼如何处置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按照摆放位置,8个旧宫灯的编号分别为东一、东二、东三、东四和西一、西二、西三、西四。东一号和西一号宫灯因靠近天安门的中轴线,作为革命文物由博物馆收藏。天安门管委会决定将东二号和西二号这对旧宫灯进行“无底价拍卖”,筹措资金捐献给北京贫困山区解决饮水问题和“希望工程”。

天安门管委会委托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单独开辟了一个拍卖专场。此项拍卖活动“仅限境内参加”,用意很明显,绝不能让悬挂在天安门城楼45年的旧宫灯流落海外。

1995年2月17日中午,两个即将被拍卖的大红灯笼,被装上了一辆超长卡车,运到了北京朝阳区体育馆地厅入口处,并被吊装高悬起来。这可是45年来大红灯笼第一次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以外的地方!

2月19日,拍卖会如期举行。拍卖大厅内虽然只有七八个买家参加竞拍,但众多文物爱好者和新闻记者的介入,使整个拍卖大厅变得座无虚席。

拍卖会由嘉德拍卖师高德明老先生主,他用特有的圆润、浑厚的男高音宣布无底价拍卖开始。第一声报价报出了10万元,接着就有人喊出12万,在一分钟内有人加到100万,此时场内第一次响起掌声。随后有人喊出了150万、160万、180万。突然,坐在前排的一个身材瘦小的南方人喊道:“300万!”他拿着“18”号竞拍牌在空中挥动了两下。马上就有人喊出330万、350万、380万。这对于能否达到200万都不持乐观态度的天安门管委会来说,已经是惊喜万分!又经过许多轮的紧张竞价,最终,拍卖槌敲下,这对大红灯笼拍出了1,380万元。 手举18号牌的北京百亭鱼乐园经理宣国宜买到了这件拍品。

成交后,宣国宜立刻成了“焦点”人物,中央电视台“焦点时刻”的摄像机对准了他,众多的新闻记者围住了他。一位记者抢先问道:“宣先生,你将把这对宫灯安置在哪?”

宣国宜说:“这对宫灯将留在北京,挂在乐园的门楼上,让全国人民和海外人士参观。”

北京百亭鱼乐园由浙江宁波慈惠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后来因为偿债,北京百亭鱼乐园连同其所竞买的两只灯笼被一并归属到浙江宁波金鹰集团名下。1998年4月,中纪委、浙江省委在宁波严肃查处了宁波市政府、人民银行等党政、金融单位48名干部的贪腐案,宁波金鹰集团的董事长则因为行贿罪被判刑。该公司也从此倒闭。

小灯笼制作篇6

记忆中,每到元宵节前两天,父亲就会将手中的活计暂放一边,一门心思地给我做灯笼。为此,母亲偶尔会抱怨,说父亲放着给别人打家具的钱不赚,偏去弄那些小孩子的玩艺儿,是能换钱还是能当饭吃呢?而父亲却很有涵养,从不与母亲计较。被母亲说多了,顶多会嘟囔一句:“赚钱是很重要,但能和咱儿子幸福的童年画等号吗?”就这一句,足以让母亲哑口无言。在父亲眼里,儿子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愿意把一些时间花在为儿子做灯笼上。

父亲最初给我做的灯笼,四周是木条,木条内侧带有凹槽,玻璃可以通过凹槽去,这样的灯笼既美观明亮又结实耐用。后来,父亲又在灯笼上加以改进,在木条上用刻刀刻出了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再加以用油彩精心粉饰,灯笼俨然成了一件艺术品。有的小伙伴嫉妒得不得了,看着我的灯笼说起话来都是那么的酸:“你看人家小荣,又拎着他爸给他做的灯笼出来了,真神气哦!”“神气什么?你看那灯笼雕龙画凤的,只有皇宫里的太监才拎那样的灯笼呢!”“赶明儿,我让我爸上城里买一个更大更漂亮的灯笼,一定要把小荣的灯笼比下去……”听了这些风凉话,我只是置之一笑,继续拎着灯笼招摇过市,去接受更多羡慕或嫉妒的眼神。

有一年元宵节,我心血来潮,竟然拿着父亲给我做的灯笼与一个小伙伴换了个电动玩具,那个小伙伴的家长事后找到我家,生气地与父亲理论,硬说是我拿着破灯笼骗走了他儿子的玩具,我委屈得直哭。父亲表现得非常大度,不仅把那个电动玩具还给了人家,而且还没有把灯笼要回来,白送给了人家,那位家长既感动又羞愧,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那天,父亲连夜又给我做了一个灯笼,而且更用心、更漂亮。父亲边做边对我说:“小荣,你要记住,有时候吃亏也是一种福气。”这个灯笼至今还像个宝贝似的被我珍藏着,因为这个灯笼与众不同。父亲不仅为我做了一个个漂亮的灯笼,更教会了我做人及处世的道理。

小灯笼制作篇7

关键词:剧作改编;色彩运用;空间造型;象征性符号

      张艺谋曾说过,“‘极致’是我一贯的追求。我要含蓄也要含蓄到极致,要独特也会是‘极致’的独特”。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他时刻为“极致”奋斗。在他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极致也时刻彰显着。

      张艺谋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著名作家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从小说到电影,从抽象的白纸黑字到具体可感的影像,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侧重点也各不一样。张艺谋用自己高超娴熟的导演技巧呈现给我们一部震撼的银幕佳作。

一  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

      认真阅读一部小说,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塑造的形象,描绘的场景,人物的举止言行,都会形成与读者的思想中。一千个读者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可以任自己想象,然后勾勒出那些真善美,或者假恶丑。而仔细观赏一部电影,观众要面对的不再是书香纸卷,而是会直接形成一定视听觉冲击力的影像,它由一个个镜头、画面、段落、场景构成。它用画面和声音给观众讲故事。

      银幕上的二维空间和固定的放映时间,不容许电影太过拖沓冗长,如果把生活中的事无巨细、婆婆妈妈展现给观众,观影的厌烦就会随之而来。所以电影要求它的剧本要有扣人心弦、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简练集中的人物关系。

      倪震在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本时,较原著做了很多改变。原著中,颂莲有很多面孔,她有伺候老爷时温柔如水的一面,也有面对“强劲对手”时狠心乖张的一面;她会憧憬自己曾经幻想的美满爱情,但面对陈家大院内那口死人井和后花园的阴气十足时,她又会陷入自己的消沉和悲哀中。当雁儿死后,她孤独地在封灯的屋子里自斟自饮,那时的她又是那么的无助。小说中的颂莲是一个立体的、矛盾的人。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人物似乎都变得比较平面,性格比较单一。颂莲踏进陈家大院之后,由一个自立的洋学生变成了一个和别的女人争风吃醋的姨太太。在那个大院里,那个永远只给人远景、侧脸的老爷象征着大院里的绝对权威,容不得半点背叛,他让人触摸不到,也捉摸不透;捧着佛珠,念叨着“罪过,罪过”的大太太毓如年老色衰,却依然仗着自己有儿子,端起正房的架子;永远笑咪咪的二太太卓云笑里藏刀,蛇蝎心肠;表面刁钻,内心善良的三太太梅姗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这些人物形象都可以概念化,很容易就可以概括出他们的个性。这些都属于符号化的处理。

      在情节的处理上,编剧则注重突出主要矛盾。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集中体现的是大院高墙里女人的悲哀,而这种悲哀主要是通过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欲望压抑表现出来的。为了通过画面体现这种矛盾冲突,编剧删减了原著《妻妾成群》中的很多情节,譬如小孩子之间影射出的成人的矛盾,陈老爷五十大寿,飞蒲少爷重阳回家、教颂莲吹笛子、云南做生意失败等;同时还增加和改变了一些情节,例如原著中不曾提到的雁儿在自己房里点灯笼,和后来的烧灯笼逼雁儿认错,小说中的死人井在编剧手下也变成了死人屋……人物设置由多变少,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对封建体制的抨击上,种种改变都是为了让导演通过画面上精致的视觉造型更好地把封建礼教吃人的故事讲给观众,

      导演在处理剧情时采用了因果式的线性结构,遵循故事情节发展的线性时间顺序。虽不及其他影片叙事结构,如交织式对比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来得更有张力,但在时间的缓缓流逝中见证大院女人悲哀的不完满结局,似乎更有震撼力,也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

二  极致的色彩运用

      色彩在电影空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担着重要的叙事、造型功能。色彩的运用可以加强画面的现实感,对影片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强化,而且通过不同色彩的互文,色彩的内涵会丰富起来,进而更熟练地表达影片的主题。

      灰黑的深宅,灰黑的院墙,青灰的瓦,暗沉,阴郁,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一切都那么压抑。暗黑的冷色,是陈家大院的主色调,也是影片的主色调,它的压抑象征着大院女人的被压抑的悲惨命运。作为大院中唯一的亮色,红色,它鲜艳,浓烈,象征着热情、强烈的欲望。它的载体——红灯笼,成为大院里女人们争抢的目标,四位太太为了争抢它,尔虞我诈。当灰黑与红色形成对比,就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影片中导演很用心地为画面造型,在冬天时给灰黑的大院里盖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本来在灰黑的院里点起红色的灯笼,已经为幽深的宅院里添加了很多战争。当白色把一切覆盖时,灯笼的红色也慢慢变成黑色,院落里由原来的压抑变成了后来的窒息。灰黑,红,白,这三种颜色的交流、对比,为影片营造了一个诡异的世界。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同样体现色彩的叙事表意功能的是太太们的服装颜色。四位太太的衣饰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大太太是正房,是权威的象征,她在家中的地位无人能比,所以她的服装颜色以暗紫色、深褐色为主;二太太两面三刀,用各种手段来维系自己的地位,她的服装色彩为土黄、紫黄色;三太太曾是当红名旦,她的屋子像个戏台子,她的服装也像戏服,色彩斑斓,有红色、绿色,黑色,淡紫色等等;而四太太颂莲,她的服装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刚进门的白色,到得宠、失宠时的黄红色、花色、黑色,再到最后的白色的,颜色的变化象征着她的内心及命运的改变。陈家大院里四位太太的服装颜色变化,表现着她们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彰显着旧社会大院女人的悲苦命运及封建礼教思想吃人的主题。

三  极致的封闭空间造型

      《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空间造型方面,努力追求极致,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性的僵硬的空间。影片对陈家老宅的描绘用了数十个大俯拍全景,镜头里,封闭的大片灰色建筑便是陈家大院,高墙耸立,壁垒森严,凄冷阴森,排列整齐的一个个小院落,是妻妾们各自的阵地。这个幽深死板封闭的宅院,像一座大监狱,像一间大铁屋子,它与世隔绝,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在这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即使登上屋顶也望不到一点点希望,只有可怜的女人们在这 个世界里上演着自身的悲喜剧,还有一间死人屋诉说着试图走出去的女人们的命运。在这个深宅大院里,女人真实地存在却又那么微不足道,比如,四太太颂莲和三太太梅姗的几次见面中,都将两个女人放置在广阔的镜头中,镜头里的院墙那么高,那么暗,衣饰亮丽的女人却显得那么渺小。导演选用山西大院封闭的空间特点为影片的主题服务,凸显了宅院深深,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陈家宅院在影片中是陈家老爷太太的生活场所,但在张艺谋的匠心独运下,它变成了象征封建社会里权力的符号,它压抑了生命,扭曲了人性,绊住了自由。在陈家四位太太中,大太太和二太太已经习惯了被压制,她们在体制的束缚下过着自己愚昧的日子。三太太不甘寂寞,“走出去”与高医生私通,获得了一时的自由和解脱,却最终惨死于屋顶上那间充满鬼气的死人屋;四太太看透了大院牢笼内女人的悲哀,“人在这里算什么东西,像猫,像狗,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念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想穿就穿,想脱就脱”,可她也没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成为“脑子有毛病”的女人。

封闭的空间内,迟缓的摄影,缓慢的镜头切换,稳定的画面构图,几乎静止的长镜头,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僵滞和沉重。威严的高墙大院似乎不愿感受人们的勾心斗角,它的陈腐依旧。  

四  极致的象征性符号

      在封闭的陈府大院里,一阵阵清脆的锤脚声,和一次次重复进行的点灯仪式诉说着大院的故事,一个关于女人们的故事,一个没有灯笼就不完整的故事。当我们跟随导演的镜头走进陈家大院,我们就开始见证陈府女人悲剧的上演 。隆重的“点灯——灭灯——封灯”仪式在不同角度的镜头里把不易为人所知的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之间斗争完全外在化,形象化。黄昏时的点灯仪式开始,举灯人的脚步伴随着小锣鼓声,将象征宠爱和尊重的灯笼带到四位太太中。作为影片主要情节的妻妾争宠就是围绕着点灯的权力而展开的。在陈府大院中,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也许是喜气洋洋的红灯笼,也许是阴暗压抑的黑布封灯,灯笼作为一种载体,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红灯笼带来的是老爷的宠爱,姐妹的羡慕,下人的尊敬,它是陈府女人唯一的幸福;而被封的黑灯笼则象征着永远得不到老爷的宠爱,凄苦,孤独地过活,它是陈府女人不愿得到的不幸。导演在影片中多次展示点灯、挂灯、灭灯、甚至封灯仪式,仪式刻意的重复反映的是封建礼教在陈家大院内造成的永不停止的,一代代女人重复上演的悲剧。

      颂莲曾经和二太太卓云说过:“老爷愿意到哪院,去就是了,闹这些名堂,也不嫌麻烦?”卓云说:“点灯吹灯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其实这不是祖上的规矩,而是导演和编剧的“别有用心”。在妻妾成群的大家庭里,女人争风吃醋是永远不会缺席的。可要如何表现这种明争暗斗就需要导演动脑筋了。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点灯——灭灯——封灯”的仪式就是张艺谋为陈家量身定做的。

      灯笼代表的欲望以及享受捶脚、随意点菜的一切权利,在妻妾之间掀起一次次风浪,同时还影响着陈府的丫环。雁儿,这个被老爷喜欢、被老爷摸过一把的女孩子,也幻想着在自己的房间里点起红灯笼,幻想着自己享受捶脚的特殊待遇,幻想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太太梦。当自己打着补丁的红灯笼被四太太颂莲扔到雪地里,自己被当众训斥时,她的太太梦碎了,看着自己的灯笼被大火一把烧毁,她不愿认错,在雪地里跪着,直到被冻晕。雁儿最后死了,死前还喊着颂莲的名字,临死之前都恨着这个夺走她太太之位的女人。雁儿直到死都没从灯笼象征的美梦(也许是噩梦)中醒来。雁儿的悲剧其实也是所有大院女人的悲剧。戏子也好,女学生也罢,太太何妨,丫头又何妨,都是女人,都是大院的女人,都是大院悲剧的牺牲品。

灯笼注定了一些女人的悲剧,也注定了一些大院男人的悲剧。飞蒲应该是爱颂莲的,可是他不敢爱,他只敢在封灯之后走进颂莲的房间,可是在颂莲表露真情时,他又狼狈地逃开了。他被大院里的欲望和体制阉割了,他也是大院代表的体制下的悲剧。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张艺谋运用符号化、仪式化的语言把封建体制真实具体地表现给观众,让观众更深刻地体味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在这部将第五代风格发扬到极致的作品里,张艺谋为《妻妾成群》做出了完美的注释,同时也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更添精致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周佳丽.极致的民俗与彰显的寓言——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的改变策略[J].长城,2009年第六期.                     

[2]张丽.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符号化意义特性[J]. 电影评介,2011年第七期.

[3]李尔葳.《直面张艺谋》[M].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小灯笼制作篇8

关键词: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设计;品牌塑造

阳苏奇木版灯笼画是河南省安阳县永和乡苏奇村民间艺人苏三德于清朝末年创作出的一种灯笼画,它是在方形灯笼的三面印制戏曲故事、人物等内容的小型装饰性年画,是木版年画的一个独特品种。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讨苏奇灯笼画的包装设计与品牌塑造有利于苏奇木版灯笼画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对于打造区域文化产业,争创全国知名文化品牌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的艺术价值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一种,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在制作工艺上选用花梨木等为雕版,采用“类似木刻水印”或多版套色工艺进行印制。其次在表现内容上主要有三种:一是人物故事,如猪八戒(图1);二是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鲤鱼跳龙门”等;三是折子戏,每盏灯笼上几个面的内容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白毛女、杨子荣等人物成为苏奇灯笼画中的主角。另外在人物造型上遵循了民间木版年画“年画得要好,头大身子小”的规律,形象夸张,刻线简洁流畅、形神俱现,具有典型的中国农民画淳厚与朴素之美感。再次色彩上,苏奇灯笼彩画色彩多以红、黄、绿、紫为主,多用红与绿,黄与紫等色彩相搭配的对比色[1],从而给人以醒目、鲜明、活跃之感。最后在整体构图上,苏奇灯笼彩画采用“一窗一景致”的竖构图及“有意味”的留白的构图方法。每一平面突出一个事物形象,四周留白,有时在空白处勾勒花草,画面紧凑严密。

二.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包装设计

(一)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设计定位

包装设计定位的主要意义在于把自己优于其他商品的特点强调出来,从而确立设计的主题和重点。因此在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设计定位过程中,应首先把握的一点就是这是一项经过百年积累下来的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可从苏奇灯笼画的艺术特色角度中寻找设计灵感,或结合所处的殷商文化中寻找特点。

(二)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装潢设计

商品的包装装潢设计离不开文字、图形及色彩这三大要素,只有将这三大要素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包装的宣传作用。

首先,在字体设计上,不同风格的字体会显现出不同的性格和属性。苏奇木版灯笼画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项民间工艺品,因此在字体设计中应寻找既能体现古老传统文化又能与时代相结合的形式,例如书法艺术的应用。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极易感染消费者,也必将会对灯笼画形象的塑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又例如由于苏奇灯笼画所处的地域安阳是甲骨文之乡,因此在字体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甲骨文这种独特的象形文字,对其进行再设计,创造独特的视觉形象,这对于品牌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图形设计上,我们可从其艺术特征中吸收借鉴,选用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图形作为主要制作元素。如夸张的人物造型。构图上,“一窗一景”的竖构图,四周留白的形式,提醒我们在图形设计中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处理好留白,这种“有意味”的留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此外在设计中还应注意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观者的视觉流动,使其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快捷有效的获得信息,这对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影响。

最后,在色彩设计上,色彩在包装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恰当的发挥色彩的心理作用,才能加深人们对包装的记忆,激发购买欲。在苏奇木版灯笼画的包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色彩特点,如红与绿、黄与紫等色彩相搭配,这样不仅彰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而且也使消费者的感官受到恰当的刺激,增强包装吸引力,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三)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材料设计

民间工艺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既要符合民间工艺品的乡土气息,又符合现代社会的环保意识[3]。目前,在包装中常见到的是纸质材料。纸质材料不仅便于在包装上作一定的装饰和装潢而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此外其本身就是绿色环保材料。环保材料的使用对于其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除此外还有塑材、金属材质、木材等均可用作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用以区别不同档次和风格的包装。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用绿色环保材料。二是包装后期工艺的恰当使用,可以使其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再生纸凸压(图2)。

三.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的品牌塑造

品牌是厂商或经营者为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所起的名称,用于区别不同经营者的产品,体现所有权的名称、标记,并且代表着对应的产品、服务。防止混淆,利于销售[4]。现代社会是一个品牌的社会,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要想激烈的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强化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内涵,传播其民俗文化底蕴。这一切离不开包装设计,好的包装推销品牌的信息形象,传递传达品牌价值,使消费者对品牌与产品产生好感,刺激购买欲。

苏奇灯笼画包装品牌的塑造除了可以在传统的视觉形象识别中实现外,还可以借助设计识别来实现。通过包装结构造型的设计,创造独特的包装形象无疑将使品牌的特征更加明显。如图3在保护内在产品的同时独特的造型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包装形成极大反差从而更将品牌形象具体化,更有助于消费者的快速识别和认同。

苏奇木版灯笼画的品牌塑造是在对其艺术价值及民族文化价值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形象识别还是设计识别,其目的均是为了激发消费者古老民间文化的怀念,从而促进销售,使其走上品牌化的营销之路。

四.结语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因此,开发具有高品位的包装及加强品牌的塑造,将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与时俱进,这对继承和发扬苏奇灯笼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品牌塑造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打造自主品牌,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宁.安阳苏奇彩画灯笼及其艺术价值[J].装饰,2009,07:108-109.

[2] 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包装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

上一篇:慢慢地长大范文 下一篇:消防安全知识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