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读,思考!”

时间:2022-10-28 07:29:27

【前言】“慢慢读,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读书不会停顿,就意味着不会思考!”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浅尝辄止,因而要求学生每读一句就停下来想一想这一句与恐龙灭绝的关系。二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特点,读书往往很快地一读而过,教学中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才会读读思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

“慢慢读,思考!”

据说,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曾立有一块标语牌,写着:慢慢走,欣赏!劝告旅行的人们要放慢行进的速度,一路欣赏一路前行。其实,教学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同样需要引导学生静心地行走于文字中,慢慢读,慢慢品,读出味道来!然,时下的许多阅读课堂,在该慢的地方却没有停一停。“教学是慢的艺术!”每每读到这句话,就会产生疑问:在哪些地方该慢下来?仅以几个小例子,抛砖引玉。

慢慢读 行成于思促习惯

案例: 二年级下册《31 恐龙的灭绝》一课,第2~4自然段是介绍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几种猜想。课文2、3自然段有相同的结构。以第2自然段为例,共3句话,介绍了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一种猜想,课文首先介绍了地球的突然变化,其次介绍了恐龙自身不具备冬眠的习惯,没有毛皮,因而慢慢灭绝了。也就是说,这一种说法中恐龙的灭绝有环境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位教师教学时,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用“因为……所以……”进行概括。发现学生对灭绝的原因找不全,学生还不能很清晰地读明白这是恐龙灭绝的两个原因,有的学生只是关注到其中的一个原因,有的即便是都关注到了,也不能有条理、有层次地说明白。

教学改进:要求学生每读完一句,就想一想:这一句和恐龙灭绝有什么关系?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读书不会停顿,就意味着不会思考!”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浅尝辄止,因而要求学生每读一句就停下来想一想这一句与恐龙灭绝的关系。二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特点,读书往往很快地一读而过,教学中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才会读读思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又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慢慢读,思考!当学生再用“因为……所以……”概括时,就会发现原因不止一个,就会初步感知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而重新调整语言,实现言语能力的提升。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时就有了经验,一定会尝试着运用此读书方法。

慢慢读 理清条理解困顿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下册《13和时间赛跑》,教学第4自然段即“爸爸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一段时:

先引导学生弄清这段话的意思,爸爸要告诉我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指什么?爸爸怎么给我解释的?引导学生理清爸爸的话是先说了昨天不会回来了,又说爸爸的童年不会回来了,然后说外祖母的一生也不会回来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思打乱顺序叙述是否可以?学生可以说从来都不曾这样想过,经老师的指导思考,爸爸由近的短时的昨天说起,逐渐到更多时间的童年乃至一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会被时间带走,都会一去不复返,永远不会回来了。读着爸爸的话,读着“永远”、“再也”等字眼,着实让人感到的是恐慌!

最后,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擦掉这些词语,害怕之感让人汗毛倒竖!

反思:凡是教过这篇文章的老师都有一个感受,爸爸的话确实就是一个谜。学生读着后面的句子更觉得绕口。这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但是,作者后面的一切感受和做法又都以它为轴。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位教师不急于“赶路”,而是引领着学生在这一段里走几个来回。直至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明白了爸爸谜一样的语言所言究竟为何意方才罢休。这个教学环节很“慢”,但是,学生在“慢慢地读中学会了如何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我想,这也同样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躬行”的结果,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来读书的呢?

慢慢读 披文入情自生疑

案例: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第9、10两个自然段是最能表现阮恒品质的部分,但同时也是学生阅读的难点。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一位教师教学时,要求默读,划出描写表情动作的句子。学生汇报之后,先抓住“哭”的几个词语,引导体会哭得越来越严重及心里在想什么?然后又抓住“掩盖”的一系列动作,引导体会“掩盖”的内心。之后跳出来,问:“作为读者,你哪里感动?”最后揭示阮恒心中有一个信念没有改变――她是我的朋友!

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刻意地将阮恒的痛苦与掩盖分开来进行处理,有悖于文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就像在“疾行”。三年级的孩子,在匆匆找到零星的个别语句之后,就由教师“牵引”着直奔到“哭”的体会。设身处地,学生还没有从文字中想象到阮恒的样子,没有感受到阮恒的动作充满矛盾,没有读出自己的疑问,便匆匆地奔向下一个感悟点。后面的教学只能由教师“牵”着前行了。吾以为,此处的教学应该放慢脚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领着孩子读读句子,明晰阮恒一系列的动作,再现输血过程中阮恒的情形,“啜泣――掩饰――呜咽――再掩饰――低声哭泣――竭力制止”。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问题:阮恒为什么这么害怕?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地竭力掩饰?接下来的教学,就以学生的问题引导再次回读,走进人物的内心,化我为人,换位体会,实现与主人公的内心碰撞……

问题就在于:不可忽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该慢行处且徐行!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设定中提到“过程与方法”,的确,教学中,学生受阻的地方,恰恰是需要教师教给方法予以引领的地方。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看到“学的过程”,课堂才真正成为学堂,学生才真正“行走于路上”。

“教学是慢的艺术!”对它的解读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教学中要张弛有度,在学生阅读需帮助的地方,在学生困顿之处,在学生领悟方法之处,在学生阅读习惯的践行处……我们还是慢下脚步,携孩子们一同欣赏,一同成长!

日本借“儿童读书日”倡导“读书立国”

郭一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日本一年一度的“儿童读书日”。东京在2010年4月23日当天举行了“推进儿童读书活动论坛”纪念活动,同时推动全民读书活动,帮助国民确立“读书立国”的目标。

日本文字活字文化推进机构会长福原义春说:“书籍是推进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提高思考和创新能力及想象力都离不开读书。日本取得现代化的成就也要归功于国民常年积累的读书习惯。对儿童来说,读书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十分重要。”

日本为了提高儿童对读书的兴趣、实现“读书立国”的目标,于2001年制定了《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此外,为纪念《文字活字文化振兴法》实施5周年,日本政府将2010年定为“国民读书年”,意在官民携手营造浓厚的读书大环境。

(摘自新华网)

上一篇:立足本土文化 奠基素质教育 下一篇:《数学课程标准》 哪儿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