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图形范文

时间:2023-11-09 05:53:14

象征图形

象征图形篇1

[关键词] 东巴象形文字 图形化特征 商业应用价值

一、东巴象形文字概述

东巴象形文字是东巴文化的载体,是纳西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在纳西语中,“东巴”意为“智者”,是纳西族原始社会沿袭下来的巫师和祭师,他们通习宗教经书、执行法事,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纳西族的象形文字被东巴用来书写经书而得以传承,故这种象形文字被称为“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先民造字,最初以其所见所闻而描状其形,谓之“思九鲁九”,意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由于东巴象形文字系统字符的外部形态尚处于写实的象形状态,从而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惟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虽然这种象形文字是用图画的方法写成,以一字像一物或一事,象形或拟意,但其与图画之惟妙惟肖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对事物或意的轮廓来表达,具有朴实稚拙的美感,造型的质朴,适当的夸张,发挥的自如都在一种仿佛童真的创造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二、东巴象形文字的图形化特征

中国的汉字艺术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它经历了许多阶段,作为表意的文字,汉字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其象形性。象形性即反映自然的造型,但汉字不仅反映自然的造型,而且是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的文字。对于由图画文字传承下来的象形文字来说,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字的创造也是一种艺术,它是把意念、想法以一种图形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图形符号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和自然现象的一种认识。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正是一种这样的图形符号,具有鲜明的图形化特征,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感。东巴象形文字遵循了美的各种规律,如对齐、均衡、对称、重复、变化与统一等法则(如右图),这些美的法则是艺术界公认的形成美的图形的基本条件。在象形文字的创造过程中,这些法则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令其图形化特征更加鲜明,使象形文字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形象达意。由于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是纳西先民对于其生存自然环境和自身状况的一种描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最纯粹的、最质朴的和最直接的艺术体验,是对美的规律的最简单直接的运用,它的美自然是一种原始朴实的美,这对我们从事设计的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现代的符号图案、标志等就是象形文字的再生。这种再生不是表面上的文化倒退,而是人类沟通方法的反仆归真。如果能够将原有的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造型及其设计理念、表现方法等融入现代的符号图案、标志设计当中,那必将为我们开辟一个崭新的设计天地。

2.具有形象美的特征。东巴象形文字具有精练的造型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其字体造型精练而又个性鲜明,是很好的装饰图形,在长期的历史洗礼下,它形成了肯定的造型和简洁的艺术形式,许多图形具有很强的力量感,对人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图画文字,后来图画文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变的越来越精练,最终形成了优美的象形文字,它是以最精练的方式表达文字的。这种象形文字非常形象,因为它是在基本的具象图形基础之上提炼和概括出来的,东巴象形文字虽说是图画文字,但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创造过程,其所代表的含义能一目了然,望字生义,别具特色,比现行的要经过大量训练才能掌握的文字要容易识别得多,虽然对于许多生僻的象形文字我们还不能确定其含义,但对于一般的用于装饰的象形文字还是容易理解其准确含义的。更重要的是,图形语言是世界性的交流方式,他不存在地域民族的限制。以象形文字的“人”“鱼”、“牛”“马”(如上图)为例,这些文字都具有高度的世界性,既是文又是图,在设计中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象形文字中的许多文字形象都具有个性特征。中国的象形文字中每种动物都具有其特定种类的形状特征,如鹿就夸张出了它的角,虎就夸张出了它的大口,大象夸张出了鼻子,牛羊则仅使用头部形象,并夸张出了角。这其中还使用了很多图案的造型方法,如使用很多“减法”和“夸张”的手法,使其简练却个性鲜明。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在历史的演变中保持了其独具的特色,使其图形化的文字形式完整的保存下来并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事实本身说明纳西象形文字有其存在和使用的方便合理性。纳西象形文字如同幼年时代的文字一样,形象优美而个性突出。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纳西象形文字并不是一种象形文字,它具有图画文字的特征,许多文字还几乎直接是描物画形的结果,但是已经具备文字普遍的识别和传达功能。

三、东巴象形文字在现代商业中的应用价值

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东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东巴文化全方位走向市场,东巴文字在现代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东巴文字进行了研究,但基本上都还是局限于语言学研究的范围之内,没有跨出纯学术的范围。另外一些装饰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师也在渐渐地关注东巴文字,试图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但他们大多缺乏对东巴文字系统而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东巴文字的图形化特征及其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缺乏必要而深入的研究。因此,造成东巴文字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脱节的局面。

目前纳西东巴形文字的开发应用主要集中在小商品领域,如钱包、手提袋、艺术挂件、手机袋和烟灰缸等的装饰设计,一般为工艺品和实用品相结合,东巴象形文字的应用基本上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应用阶段。笔者认为,东巴象形文字的应用领域及制作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可以把东巴象形文字的图形化艺术应用到现代商业产品开发中,要突破目前只有民族旅游产品的现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装饰的主流商品领域,同时利用纳西象形文字形意传达的特殊情况,进行视觉传达产品开发,使纳西象形文字的传承和应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更好地实现其实际应用价值。

1.规范产品视觉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味。虽然市面上现在存在一些以东巴象形文字作为装饰图案的工艺品,但这些工艺品相对杂乱,缺乏统一的视觉形象,甚至没有相应的包装,给购买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降低了产品自身的档次,使卖价大打折扣。如果小生产者和开发商能够充分认识到完美的包装给商品带来的巨大附加值,从而把东巴象形文字应用到工艺品包装设计之中(如右图),笔者相信东巴小商品市场上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

2.加大商品开发力度,扩大东巴象形文字应用范围。 在进行纳西象形文字图形化应用的过程中,应注重纳西象形文字旅游产品种类的开发,进行各种创新设计尝试,进行生产改良,使生产工艺规范化和自动化,在旅游产品大量开发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品味。目前纳西象形文字的图形化装饰产品品种非常少,并没有进入主流商品市场,我们可以利用经过图形化艺术的纳西象形文字进行更大范围产品的装饰,比如服装游客可以在旅游的同时,买件装饰有纳西象形文字“爱”的情侣衫。

3.探索东巴象形文字计算机辅助设计,使象形文字应用更为便捷。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计算机己经介入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在设计领域,计算机也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么,我们在进行东巴象形文字图形化艺术设计时,同样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使东巴象形文字统一化、规范化、矢量化。甚至可以进行东巴象形文字的数据库建立,当我们输入与东巴象形文字相对应的汉字时,能够使其便捷地转化为东巴象形文字。这样,东巴象形文字应用起来就会更为便捷,也容易与现代化设计接轨,了解东巴象形文字的人也会更多。

四、结语

具有“目前世界惟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之美誉的东巴象形文字,是对自然形体进行抽象、提炼、概括而产生的。这些象形文字形体上采用了对称、均衡、齐整、对比、运动等形式美的规律,具有极强的图形化特征,通过对其图形化特征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并利用其价值,从而设计出更合理和更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字艺术产品,以在现代商场中凸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2

[2]山浦康平(日):造型的诞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2

象征图形篇2

(一)简括醒目

标志设计形式表现的范畴比肖形印要大,但设计表现理念和最终效果却有许多共通之处。标志与肖形印都要求可视化元素组合的最终成果具备构图紧凑、简洁概括的凝练之美。比如现代商业标志作为整个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的核心内容,不断出现在各种动静态媒介载体的实物或影像中,环境及参照物跨度极大,却必须仅以独立的形传递关于企业形象内涵的种种信息,这些都要求标志具备极度概括的表现形式。因此,几乎所有历久弥新的经典标志设计,都具备高度简括、以小见大的形式美特征。而肖形印造型的简洁概括则更有胜于标志设计的优势。标志设计可以充分调动质感、立体感、色彩组合来体现出简洁图形中的不同变化,而肖形印的变化则直接来自图形本身,并且肖形印造型的各种变化与讲究,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复杂的。肖形印这种简洁与多变的结合正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种主要特质,看似简单的组合图形,却是抽象程度极高,且每一个造型之间的组织也极具章法。所以,看似简单但概括程度高,且醒目突出易于辨识,是肖形印和标志设计关联性的最直接形式表现。

(二)个性表现

标志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区别于其他已有标志,作为代表特定事物的可视化形象,雷同的设计不但不便于受众的识别,更存在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隐患,最重要的是毫无个性的标志必然会降低标志应用企业或单位的品质及受众认可度。而印章则从古至今都被视为信用的代名词,在古代更是信用与权力的集合体,有些肖形印的图形还是家族图腾或徽章。标志和肖形印的基本功能就是这种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记号的个性化标识,让自身的出现带来特定的信息表达。因此差异性,或者说独特性就成为肖形印和标志设计的共同要求,这种关联对两者最终呈现的面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也为肖形印和标志设计的融合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三)构成规范

因为标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载体的跨度很大,从静态的印刷品到动态的视频影像都会出现,如果其自身构成没有严格的规范,经过传播载体或时间地域的变更很可能发生变形,引起辨识困扰,降低标志应用主体的可信度。所以,标志设计作为形象识别系统中的核心内容,其视觉元素构成是十分严谨规范的。标志中使用的文字必须是经过设计的独一无二的专用字体,图形也必须每个结构都有精准的尺寸及角度规范,用色方面也设置标准套色,有具体的RGB(色光三原色)或CMYK(印刷色彩模式)数据确认。而肖形印的构成则有着章法约束,看似随意的图形其实都严格符合章法的要求。肖形印的图形构成非常注意元素组合与印章自身形状的适合关系,强调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始终做到局部变化服从整体统一,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在有限中找到无限可能。而且标志和肖形印都是有承载主体的图形,因此在设计中还应该严格注意各种图形禁忌,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符合受众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二、语义表达关联

(一)象征性

象征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将图形与意义有机结合起来的最重要方式。在没有文字的年代,人们就尝试将各种信息或情感用不同的图形甚至是实物来代替,久而久之,这种图形或者实物就成为保有这些信息特性的载体。象征往往不仅是用简单的形指代某个物体,而是附有相对复杂的情感、观念、祈望甚至信仰。象征性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中最为经典的特性之一,肖形印也正是体现着象征思维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代表。比如肖形印中的龙、凤图形就是权势、高贵、尊荣、吉祥的象征,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积淀,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之中。再如鱼、鹤、鹿、羊、虎等动物和松树、桃子、白菜、牡丹、莲花等植物,都被赋予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福禄寿喜”“吉祥如意”“清正廉洁“”富贵荣华”等寓意。还有以基本图形样式出现的如“盘长”和“方胜”,即代表人们四环贯通、通明元转的美好祈望。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图形,在标志设计中已经广泛被应用,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成果,证明了彼此在象征性上的关联性可以相互融合与应用。

标志设计同样也离不开象征思维的指导,虽然因为文化差异,东西方图形的象征各有不同,标志设计与肖形印的创作环境也各有时代特征,但关于象征手段的应用是完全一致的。比如标志设计中的橄榄枝和白鸽往往象征和平;很多医院或医疗机构的标志中会有蛇和拐杖出现,而蛇杖则长久以来都代表着药品或医生;有天枰出现在标志中则象征公平公正;宝剑或锤子在标志中则象征权威;等等。在现代标志和肖形印表现中,颜色甚至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比如自古以来,红色被称为太阳的颜色,而在红色系中以“朱”和“赤”为尊,因此印章的颜色也被定为朱色,成为有权威、有力量的颜色。在现代设计中,宝马标志中的蓝白两色就像蓝天、白云和转动的螺旋桨,一方面象征宝马公司的悠久历史与其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象征公司广阔的目标和向上的精神面貌。承认图像是一种言语,也就意味着它是产生意义的一种媒介。如果没有象征思想的指导和体现,不管是肖形印还是标志都将失去仅用图形承载各种信息的机会,而象征性也是肖形印和标志设计从语义表达上关联度最高的部分。

(二)符号化

其实象征性和符号化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都属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研究范畴。如果说象征是图形表达信息的手段,那么符号则是图形语言的表达形式,而符号化则是其最终目标。肖形印与标志设计的另一语义表达关联之处就是符号化特征。两者在将自身凝结成大众文化传播符号的同时,也将其他的符号信息融入其中,成为时代和文化信息的载体。肖形印的图形内容,也就是“能指”,往往分具象形和抽象形两类。其中具象形常有耕作、狩猎、捕鱼、争战、车马出行、乐舞百戏、武士斗剑、楼阙图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成为鲜活的文化记录符号。肖形印中的抽象图形都经过高度的提炼、概括,看起来只是装饰作用,但随着各类图形的组织构成逐渐成熟,形成了如图腾等信息更为具体集中的文化符号。而标志设计的符号化是一种需求,其实具体的方式仍然需要运用象征思维和手段。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为了让符号成其为所指,符号在呈现为被自己所指称的物的同时,必须呈现为认识的对象。通过各种成熟符号的组织,充分调动人们的共同经验与文化制约的相互作用,完成“能指”与“所指”的完美结合,并最终完成自身的符号化。

如果没有象征性和符号化作用,标志和肖形印就都变成了无意义的图形,或者说没有象征和符号化的过程,标志和肖形印便失去了其神髓,也不可能承担起功能作用,尤其是现代标志的推广传播和CI战略将无从谈起。从肖形印和标志设计的外显形式到语义表达中都可看出,二者具有极高的关联度。诸葛凯曾提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的融合既是顺其自然的,又是在变中发展的,折衷模式则是这一变革最重要的运行规律。”肖形印与标志设计应用的融合一定是变革中的重构,是折衷后的保留与再生。而关于两者关联性的研究,则是保留什么,怎样再生的重要依据。

象征图形篇3

1. 艺术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图形符号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是为了传达事物信息的载体,能代表某种事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艺术图形符号主要包括下述几种:传统图形符号、自然图形符号及抽象图形符号,不同类型的图形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性。

1.1.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而逐步形成的某种定式,通常具有祈福驱祸、祈求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兽纹具有等级和尊卑的含义、龙是帝王的象征等。其象征性具有包括时间性、地域性、文化性,时间性表示过去古老的、历史的、沧桑的;地域性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等;文化性是指不同地域具有的典型文化。

1.2.自然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自然图形符号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这种类型图形种类繁多,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象征性,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和特性象征和其类似的概念或者意图,如树的年轮文理象征时间、蜂窝象征结构、建筑等。

1.3.抽象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抽象图形符号分为规则和不规则,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象征人们的某种视觉心理,如正方形象征可信、坚实等;三角形象征层次、锐利;不规则几何图像象征波动、扭曲、激动及噪音等。

2. 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2.1.能有效传播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艺术图形符号应用到商业广告中,既能有效的承载信息内容,又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在商业广告中,不论是影视广告制作还是平面设计,使用艺术图形符号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以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文字相比,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与象共生,与意同行”的特征,既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美化广告商品的造型,并能带给消费者明确的视觉感知。除此之外,就象征意义而言,艺术图形符号更容易和消费者的视觉认知产生共鸣,通过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图形符号,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商品的美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大大增强了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2.2.能有效传承民俗文化

艺术图形符号的设计和文化密不可分,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审美观念。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有效的将图形符号的象征性和企业产品的形象实现完美对接,这样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历史产生回忆,又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进而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民族传统食品广告,设计师设计时既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关键的是通过图形符号将传统文化优美的展现出来。如中秋节的月饼广告,其中有两大图形符号:月宫仙子和月饼,前者表示嫦娥,后者表示食品。这种巧妙的图形符号组合,即传统了民俗文化,也宣传了月饼的美味。

2.3.能促进销售

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对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和观念、传播消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将商品的功能、审美与消费理念进行对接,通常借助丰富的意向图像符号塑造美好的观念形态,以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艺术图形符号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观念形态。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时,能从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房地产广告中,设计时将住宅区优美的环境、超然的生活理念以艺术图形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消费者的需求近乎一致,这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

2.4.具有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功能

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对于艺术图形的审美,是从视觉冲击再到情绪变化,最终反应到行为中。就商业广告的传播意图来说,主要是为了将商品信息通过艺术图形的方式传达出去,采用这种艺术性传达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消费者的审美情绪,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就消费者视觉感知来说,对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的审美体验是从视觉愉悦再到情感共鸣,最终到心灵升华的一个过程。

消费者审美的愉悦和精神满足类似于“连体婴儿”,一旦满足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很容易被满足。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日益重视审美和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产品的功能、品质及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在认同艺术图形符号所展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3. 结束语

象征图形篇4

    生物知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外部表征是指生物知识通过使用文字、图形、模型等表示的一种外部形式,其中同一生物知识可以用不同的外部形式来表征。例如,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画分子结构示意图表征,也可以建构模型来表征: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喻成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两条腿代表氢,躯干代表碳,头代表R基(氨基酸不同是因为R基不同,就如同人长得帅气与否首要看的还是我们的脸蛋);此外还可以用语义表征:极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此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R基团。内部表征可以指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过程中在工作记忆平台上信息分析、关系提炼的认知活动,也可以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加工的操作平台,其容量只有5~9个组块。组块是信息量的一个单位,指测量人短时记忆量的最小单位。外部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一般以命题和表象两种方式表征。(1)命题表征:命题是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由关系和一组命题两个成分构成,例如,“叶子是绿色的”表达了一个意思,是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论题是“叶子”和“绿色的”,“是”表示关系,对命题起限制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句子表达的多不止一个意思。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表达4个意思,是4个命题。即分裂发生的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分裂发生的时间和行为: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分裂的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表象表征:是指事物及其相关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贮存。在生物学习中实验现象、生物图形、细胞模型和生物用语均是以表象方式表征的。表象作为对客体或情境的一种模拟表征,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压缩到一个紧凑的信息组块中,节省工作记忆空间,减轻对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在认知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生物体内核酸相关知识的记忆表象(如图1)将4条信息压缩到一个组块中,提高了组块的信息贮存能力,减轻了记忆负荷。

    二、外部表征对内部表征的影响

    外部表征对内部表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部表征形式对短时记忆负担上。究其原因,是因为信息的文字表征在工作记忆里转化为命题,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过多,学生思维操作负荷较大,难以顺利实现信息之间的意义联结,从而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而信息的图形表征在工作记忆中形成表象,对信息进行了压缩,节省工作记忆空间,减轻工作记忆负担,学生相对容易建构信息之间的意义联结。

    例1 有这样一道推理题:蚕豆根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胞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B)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大多数学生由题示信息的文字表征建构“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完一个细胞周期到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至下一个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情况”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但是如果将题示信息的文字表征转换成下列图形表征(如下页图2),学生较易建立这一心理表征,从而突破空间的屏蔽。

    三、生物知识的表征建构策略

    实践证明,形象化的表现方式比言语叙述方式更有利于信息的编码。言语叙述虽然能较确切地阐明知识的内涵,但当传递较复杂的信息时,由于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由线性的言语叙述建构起对知识的非线性理解。反之,形象表征有助于减少记忆负荷,提高贮存能力,以更具有操作性和简化复杂关系的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形象表征包括图示表征和直观教学手段表征。

    1.图示表征

    图示表征是以图表的方式组织和表征信息。图示表征减少繁冗的文字叙述,简明直观地呈现出知识的结构性和认知的整合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常用的图示有概念图、韦恩图、数轴法、示意图、曲线图、知识网络图、知识点表格等。

    (1)概念图。概念图通常从一般概念出发,往下逐级延伸至具体概念,以层级结构表明各概念间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概念图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从全面与联系的层面理解概念。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帮助学生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和程序化。概念图这种对知识的统摄和整合功能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规律化,促使其有意义地学习。如图3所示为血糖调节过程的概念图:

    (2)韦恩图。在数学中常用韦恩图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使用韦恩图也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隶属、交叉)和事物性质之间的异同。如图4所示为动植物糖类的分类:

    (3)数轴法。利用数轴法,可以巧妙地将定性和定量概念联系起来,并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概念。根据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的关系可用图5表示:

    (4)示意图。生物学中有多种类型的示意图可以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或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较难的生物概念、微观事物、抽象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纠正其可能存在的模糊概念与相异构想。如图6所示为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

    (5)曲线图。曲线图清楚直观地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或变化关系,显示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借助曲线图表征,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巧妙地联系起来。如图7所示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6)知识网络图。生物学中常用知识网络图表示知识之间的结构序列,有利于学生横向和纵向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提高其归纳演绎能力,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强化记忆能力。如下页图8所示为细胞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

    (7)知识

    点表格。表格具有整齐、简明、易于比较分析的特点。利用表格表征,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形成对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进行有效的类比编码和对比编码记忆。如表1所示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比较:

    2.直观教学手段表征

    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细胞、个体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等的科学。生物概念和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学生对此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借助实验、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减轻学生认知负荷,化解或突破知识难点。

    (1)实验表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知识是从生物现象和生物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生物学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可以实现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形成丰富的表象来支持对抽象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发现三块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一样,但琼脂块越小,内部留下的空白越少这一表象后,通过数据的处理,就比较容易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关系”这一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2)模型表征。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抽象、复杂,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利用模型组织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化不可见为可见,有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认知它们的本质特征。例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可通过建构模型,抽象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本质特征,突破知识难点。如表2所示:

象征图形篇5

【摘 要】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合而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多元表征和多重编码中认识和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实现数学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描述性表征;叙述性表征;数学概念;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9-0004-03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合而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学生借以表达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借助数学语言实现的,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即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元联系表征,是利用数学对象表征形式的多样性,对同一个数学对象(数学概念、法则、表达式、定理、定义等)给出多种不同的表征方式(图、表、文字或符号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语言发展。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认知科学从多元表征角度出发,将数学概念的表征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性表征,也叫视觉化表征,本质上是图象,主要是运用图元素对数学对象进行的描绘,几何图形、动态图象、教学模型、操作活动等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叙述性表征,也叫言语化表征,本质上是抽象符号,主要是运用言语对数学对象进行的描述。

小学教材里的数学概念,既有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也有言语化的叙述性表征。

下面,笔者以第一学段“倍的认识”和第二学段“认识平行”两个教学片断为例,阐述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怎样对同一数学对象既给出描绘性表征,又给出叙述性表征,并利用数学概念的多种表征形式,将不同表征方法中所蕴涵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多元表征中掌握“倍”的概念,发展数学语言

二年级“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此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至关重要,但“倍”的概念也较为抽象,因为“倍”不是一个具体的量,实质上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让二年级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倍”的概念,有利于他们今后准确运用“倍”这个数学语言进行有效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1. 实物操作,初识“倍”的概念 ――动态图象表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第一行摆出3朵一组的红花,再在第二行并排摆出两个3朵一组的蓝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根据第一行和第二行不同颜色花的数量特征,进行操作和交流,可清晰地认识到:蓝花朵数和红花朵数相比,如以红花朵数为标准,把3朵花看作1份,蓝花朵数有这样的2份,蓝花朵数是红花朵数的2倍。

2. 文字表达,掌握“倍”的概念――图文结合表征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不同颜色的花的朵数,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如红花有4朵,蓝花有2份4朵,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倍;又如黄花有2朵,蓝花有( )个2朵,蓝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倍。

3. 解决问题,运用“倍”的概念――图符结合表征

在解决“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问题时,学生基于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尝试写出相应的算式(符号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教师适时追问算式表达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对算式作出解释:12表示黄花的朵数,2表示红花的朵数,12朵里面有6份2朵,所以黄花朵数是红花的6倍。

【思考】二年级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概念,起于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而且这种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贯穿了学生整个概念建立和运用的过程。指导学生借助操作实物,对数量的认知从“个数”上升为“份数”, 利用动态图象表征“倍”的概念,触及概念的本质,初步理解“倍”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不同颜色花的朵数,完成相应填空,这样以“直观图形+文字表达”图文结合的方式表征“倍”的概念,是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对“倍”的概念既作出描绘性表征,又作出叙述性表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此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发展起着“脚手架”的作用,也为接下来学生摆脱具体图象,直接运用“倍”的概念进行数学交流奠定了基础。最后,在解决“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的问题时,学生有了之前图文结合表征的基础,就能准确地运用算式(符号语言)表征“倍”的概念。虽然此时图象作为叙述性表征的辅助功能依然存在,但视觉化描绘性表征的成分明显减弱,学生更倾向于运用符号语言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解掌握“倍”的概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对“倍”的概念既有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又有言语化的叙述性表征。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认知过程,既有直观图象支撑理解,又有文字语言同步表达,还有抽象数学符号予以对应。学生主动对“倍”的概念进行多重编码,多元联系表征大大增强了数学概念不同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深刻,掌握牢固,进而能够正确运用“倍”的概念进行数学交流,发展自身的数学语言能力。

二、多重编码中认识“平行”概念,发展数学语言

平行和相交是学生在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平行和相交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由于生活的局限性和学生年龄尚小等原因,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而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就需要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平行的原理,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

【“认识平行线”教学案例】

1. 提供表象代码,埋下平行概念

猜一猜:“无始无终”这个词(配合动画演示金箍棒伸缩)描述了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的特征?出示4幅图,引导学生从四幅图中分别找出两组直线。

师:同学们,你能用手势模仿每幅图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动手模仿)

师:你能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给他们分分类吗?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给每组直线标上序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分类的理由)

预设有两种:(一)①,②③④;(二)①④,②③。

师:第4组存在不同意见,这两条是什么?

生:直线。

师:直线有什么特征?

生:无限延长。

师:既然可以无限延长,那如果我把这2条直线画长一些,会出现什么情况?(生认真思考)(课件演示延长并相交)所以,观察直线不能仅靠眼睛,有时还要想象。看上去不相交的这两条直线说不定延长后就是相交的。

【思考】金箍棒是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其能无限伸长的形象正好与直线无限延长的数学特点相类似。4幅图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从中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4组直线,并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揭示相交的概念。教师有意识地从直观形象入手,恰当运用表象代码,帮助学生建立描绘性表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抽象,运用语义代码作叙述性表征。

2. 观察想象比较,初识平行概念(描绘性表征)

现在我们来看图4里②③的2条直线。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它们移到点子图上(课件展示在点子图上)

师:第四幅图里的2条直线看上去不相交,可是画长一些后,它们又相交了,那这两幅图里的直线画长了,会不会也出现相交的现象呢?

让学生大胆猜测。

师:(课件演示向一端延长)延长一些,相交了吗?

生:没有。

师:再延长一些,相交了吗?(课件演示向另一端延长)

生:没有。

师:再继续延长呢?闭上眼睛想象,这两条直线延长出黑板,延长出我们的教室,会相交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着两格的距离,一直延长下去也不会相交。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叫做相互平行。

3.规范不同表述,建立平行概念(叙述性表征)

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师: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都互相平行呢?咱们来做个游戏(出示课前准备的两条可伸缩的小棒,一根固定在硬纸板上,一根戳过硬纸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师:分别延长这两条直线,它们相交了吗?再延长,它们相交了吗?那它们互相平行吗?(师边问边延长)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课件出示平行线的概念,再次强调:我们今天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结合图形,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思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实物图上抽象出四组直线,在对直线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和比较,层层递进,对平行概念进行描绘性表征。描绘性表征运用的是表象代码,是记忆中关于事物的形象,有着与实际知觉相类似的性质,这里从实物画面上抽象出来的多组平行线是学生进行描绘性表征丰富的表象代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正确表述平行概念,是对平行概念的叙述性表征。叙述性表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运用的是语义代码,具有命题的形式,所以它又称为命题表征。

描绘性表征直观、形象、具体,能描述对象整体信息;叙述性表征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能够传达数学对象的本质内涵。叙述性表征适合逻辑推理,便于传递抽象信息;描绘性表征适合直观展示,便于传递具体信息。

显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表象代码对概念进行描绘性表征,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义代码对概念进行叙述性表征,这样才能发挥学习材料的直观作用,为学生提供视觉映像。通过双重编码的作用,既形成言语记忆痕迹又形成视觉记忆痕迹,帮助理解数学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灵活运用多元联系表征策略,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多渠道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象征图形篇6

关键词:面向对象 航空影像 建筑物提取 光谱特征

中图分类号: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43-02

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是以对象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的,其关键步骤有两个:多尺度影像分割(对象生成)和影像信息提取。其中,分割(对象生成)是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方法的基础,分割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本文提出的面向对象的建筑物外形提取基本思路是:预处理多尺度分割建筑物特征选择初步提取优化外形。

1 预处理

本文的预处理采用影像融合,随着多种遥感卫星的发射成功,我们有了许多可利用的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和多光谱遥感影像。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常常要求把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和多分辨率影像进行融合分析,以提取感兴趣的信息。

图像融合的定义可描述为:将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产生新的数据,来获得对同一事物或目标更客观、更本质的认识。从而大大提高融合图像的信息含量并使其在特征提取、分类、目标识别以及目视效果等方面更为有效。其优点可以归纳如下。

(1)可靠的数据来源。在有若干传感器不能被利用或受干扰,或某个目标/事件不在覆盖范围内时,至少有一种传感器可以提供图像信息。

(2)增加测量维数,增加了置信度。利用对同一目标的多波段、多时相、多角度的图像数据可以更全面地揭示目标的本质特性,提高目标判别结果的可靠性。

(3)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多传感器孔径可以获得比任何单一传感器更高的图像分辨率。

(4)信息互补。不同的影像传感器由于其观测能力的片面性,不能全面的反映地物的整体信息,将不同类型、不同时相的影像数据进行针对性的融合可以进行信息互补。

(5)改进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且降低了对单个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及实验所得效果比较,采用本文主成份变换融合法对Quickbird全色和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

2 建筑物特征选择

建筑物特征选择与提取是在影像分割得到多边形对象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割得到多边形对象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后续分类提供更多的描述特征,参与影像分类的因子不仅包括对象的光谱信息,还有对象的纹理、形状、拓扑、语义等信息,但并不是特征越多,效果越好,特征提取也是研究的关键。由此,本节重点定量化描述了这些特征,并介绍了特征提取的策略,同时提出并解决了特征选择与提取实现中的关键问题。影像对象包含了丰富的特征信息,它主要包括光谱、几何、纹理等特征。

2.1 光谱特征

光谱特征是所有描述影像对象与像元灰度值相关特征的集合,反映对象的光谱信息。它包括影像对象的均值、均方差、亮度、比率等。

2.2 几何特征

影像对象的形状特征反映了对象的几何特征,形状特征是所有描述影像对象本身形状特征的集合,反映对象的形状方面的信息。它是在提取区域边界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计算形状特征的理论基础是根据矢量化后各点的坐标组成的协方差矩阵,即:

其中,X和Y分别是该对象的所有像元坐标(x,y)组成的矢量,var(x),var(y)分别是X和Y的方差,cov(XY)是X,Y之间的协方差。

2.3 纹理特征

纹理在遥感影像分类中占有重要地位,描述纹理最常用的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Grey Level Concurrence Matix,GLC-M)。通过分析与实验,得到建筑物与其他地物对比度较大的有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所以本文将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中选择特征参数进行提取建筑物外形。

3 建筑物外形初步提取

本文使用基于模糊规则的分类器进行提取建筑物外形。模糊分类器能够较准确地提取所属类别的对象。选择不同地物最优尺度对原始影像分割而成的多尺度影像是进行地物信息有效提取的前提,它是将固定尺度的影像转换为各种地物对应的尺度影像,使地物在各自的最佳尺度上显示,尺度分割只完成了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的一部分。要想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就必须要对影像对象进行分类,研究表明模糊分类器分类影像对象效果较好。一般模糊分类器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模糊特征空间选择,即在众多的特征中选择相对独立的特征组成模糊空间。

(2)模糊分类规则的建立。

(3)模糊集隶属函数(Membership Funetion)的选择及参数调节。

4 实验

本实验应用Erdas做影像融合,Ecognition实现分割提取,Matlab优化提取结果。

首先应用主成份变换进行融合,然后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本实验在进行多尺度影像分割之前,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1)分割过程应该生成高度同质的分割区域,分割后的小区域具有最优的可分离性与代表性。(2)由于影像分析问题与给定尺度遥感数据的空间结构有关系,那么分割后对象的平均大小必须与建筑物的尺度大小相适宜。(3)分割过程应该具有普遍性,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与问题;分割成果应该具有再生性等。由于实验数据只有四个波段,所以它们将都参与分割,将权重都设置为1。由于建筑物的特殊性选择异质性尺度为50,同质性的颜色因子和形状因子各取0.5,紧凑度和光滑度也各取0.5,进行分割。

融合后的影像被分割成不同的多边形对象,如何将属于建筑物的对象提取出来呢?这就需要分析研究建筑物的特征。首先建筑物的亮度值在(150.5,184),把这个范围内的地物提取出来形成建筑物的候选区。在候选区中我们发现主要是建筑物和道路两种地物,经过反复实验,区别这两种地物的主要特征是形状特征。在形状特征中,由于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本实验首先选择“矩形匹配”特征;其次根据道路的形状特征,选择“最大方向”特征。所谓的“最大方向”特征是指影像对象的空间分布协方差矩阵中最大特征向量的方向特征。根据这两个特征进一步提取,建筑物外形就基本显现出来了。但是由于图像的光谱范围、建筑物自身附带的其他人造目标(如太阳能热水器)等因素影像,提取出来的建筑物外形并不是规则形状。所以下一步就要进行外形优化。

本实验设计了一个方向为26°,大小9×9的结构元素进行形态学开运算,优化建筑物外形。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编程和实验,得到的结果图如图1。

5 结语

本文发展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建筑物外形提取方法。应用多尺度分割技术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信息的融合影像分割成不同的对象,依据建筑物特征自定义分类因子,运用模糊分类技术对建筑物外形进行初步提取,最后通过形态学开运算进行结果优化。

参考文献

[1] 唐亮,谢维信,黄建军,等.直线Snakes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报,2005,32(1):60-65.

[2] 宋文涛.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DOM制作与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0(2).

[3] 杜金莉.正射影像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09(24).

[4] 胡海驹.SPOT-5卫星DOM制作的质量控制研究[J].测绘通报,2008(20).

象征图形篇7

关键词:白马藏族;服饰图案;造型特征;文化寓意

陇南白马藏族传统服饰是其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服饰中的装饰图案,造型独特、种类丰富、寓意深刻,全方位、全角度、准确、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民族的核心理念,具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农耕崇拜的综合文化特征。陇南白马藏族服饰图案主要有星辰纹样、写实纹样、图腾纹样几大类,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它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符号,而发展成为一种凝聚着白马人情感和思维意识的独特艺术体系。

一、简洁的星辰纹样

在傩舞服饰图案中,最常见、最显著、最耀眼的图形就是的是太阳、月亮、星星为主的星辰图案 , 白马藏族服饰中的星辰图案主要有两种构成形式:抽象的几何图形,如太阳纹。抽象与具象结合的组合图形,如月亮纹和星星纹。

太阳纹:太阳纹体现了白马人对太阳神的崇拜。采用抽象的几何纹样造型。主要有“米”字几何造型、带圆圈的“米”字造型两种类型。“米”字图形象征了太阳的光芒,形象直观而生动。带圆圈的“米”字图形,也代表了太阳和光芒,并采用了填充同构的方法。月亮纹:月亮纹体现了白马人对月亮神的崇拜。采用抽象几何造型与具象花卉造型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圆形适合纹样花卉图案,也叫圆形团花图案,象征柔美圆润的月亮,花卉图形突出了“花好月圆”、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赋予无机形状的几何符号以内在的生命力。星星纹:星星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有四个扇面形组成的圆形小点和三角形,象征小巧可爱的星星。在“米”字几何图形中穿插的象征星星的小圆点图形,突出了星空的整体视觉效果;白马人又运用添加的手法,将美丽的花卉图案添加并适合在三角形里,突出了星星的特写效果。

二、精美的写实纹样

白马人傩舞服饰图案中包含了大量生动、精美的写实纹样,都取自白马人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主要有填充在几何图形内部的刺绣花卉图案以及二房连续或四方连续排列的植物图案。添加在几何图形内部的花卉图案主要采用刺绣工艺完成,比如野草莓花、扇子花、野、牡丹花等,白马民间艺人们紧紧把握住每一种花的主要特征,并运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展开构思与创作,图案造型美观,形象鲜明,色彩亮丽,对称式或均衡式构图,并适合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中。二房连续的植物图案主要出现在服饰的装饰边上,秀丽、别致,对服饰起到了很好的色块分割及收边功能。四方连续的植物图案主要在“麻昼”的傩舞服饰中出现,采用现代机械印花效果,绸缎面料,图案丰富、造型精致,艺术风格来自明清时期汉族的装饰纹样。

三、神秘的图腾纹样

(一)“白鸡”图腾。白马人对白鸡图腾的崇拜,源自“白雄鸡救寨”的传说故事,在一次与汉民族官兵的战争中,白色雄鸡引颈长鸣,在最危急的关头唤醒了熟睡的白马士兵,使其免遭灭族危险。白马人在纱嘎帽上插白色雄鸡尾羽,鸡毛随风飘动,灵动异常,有镇怪辟邪之功能。此外,白马人还在纱嘎帽上用红色、黑色(或蓝色)的双线条绣出 “鸡爪花”,“扇子花” 的装饰图案,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美感,也体现了白马人对白雄鸡的图腾崇拜。

(二)“鱼”图腾。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服饰文化中传递出鲜明的鱼图腾崇拜视觉符号:白马妇女的头饰和胸饰中均装饰着不同形状的“鱼骨牌”(头饰为圆形,胸饰为长方形),不仅具有特殊的装饰美化功能,而且具有原始的鱼图腾崇拜含义;在白马人服装纽扣的装饰图案中,也有比较具象的鱼形纹样。纽扣为白银质地,其中的鱼造型完整而美观,鱼鳞的细节刻画准确、生动,并巧妙地融合于纽扣的外形中,采用镜像的构图原理分别装饰于左右纽扣的适当位置,除了纽扣自身的实用功能,还体现了“好事成双”、“双鱼纳福” 的吉祥含义。其次,白马妇女百褶衣背部的倒三角形具有抽象鱼的造型特征,三角形图形的底端线条处理成交叉状,内含“米”字图形或“米”字圆形适合图形,使鱼的造型特征更为明显,传递出鱼图腾崇拜的符号特征。

(三)“三目神”图腾。陇南白马藏族服饰图案中的“三目神”图腾纹样主要体现在百褶衣背部的图案中,其结构为左右对称式构图,中间为一倒三角形,两边是对称的圆形刺绣团花纹样(也有圆形米字纹样),有时一边一个,共两个圆形图案;有时一边两个,共四个圆形图案。从图案的整体结构来研究,我们发现这种具有人像面部造型特征的服饰图案,仍然是古老的雕题遗俗与“以乳为目”之“凸目”形象在白马藏族傩舞服饰中的承传与发展,是白马藏族的先祖“三目神”的意象化造型,中间细长的倒三角形是“立目”图形的变形,左右对称的两个圆形则是“凸目”的象征,如果是一边两个圆形的造型,也并不影响其“凸目”的造型效果。可以理解为是对“凸目”形象的增值添加,可以解为两个人面共用一个“纵目”图案的造型。

四、结语

陇南白马藏族服饰图案艺术风格追求简洁质朴、清新自然的意境,充满无限生机、具有天真浪漫的情趣。象征了白马人民热爱大自然,崇尚阳光自由的美好愿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更像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在向我们讲述着白马藏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发展进步!小小的服饰图案成为一幅福描绘白马人风土民情的精美画卷。我们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应让白马人傩舞服饰原生态艺术立足于本士,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余永红.白马藏族服饰图案的形式特征及文化含义[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2).

[2]刘吉平.太阳、月亮、星星及鱼――白马藏族人服饰中的符号语言特征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7).

象征图形篇8

实物;图片;符号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55―01

要促使幼儿形成数概念,需要尊重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一般孩子,2岁半就有实物数量的模糊概念;到3岁可以懂得“2”的意思,产生数概念的雏形意识;到3岁半才能理解“5”之内的数量关系,认识数概念图片表征;到4岁时,能够认知“10”之内数量关系,实现从实物、图片到符号表征的转变。在幼儿数概念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数量认知,先让幼儿感受数的存在,然后建立数量多少意识,最终从表象向抽象数字符号过渡,真正形成数概念。

一、实物表征,构建幼儿“数”的概念雏形

幼儿小班是建立数概念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用实物引导幼儿认识“大小”“多少”,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幼儿入园之前大多都会“数数”,从1到9背诵很熟练。这样的“数数”基本属于死记硬背下来的“歌谣”数字,与真正意义上数的概念还有本质区别。通过让幼儿数玩具、数人口、数房子等,让1到10和实物形成对应关系,幼儿心目中的“数”概念就会渐渐清晰起来。“多和少”应该是幼儿最先建立起的数概念,幼儿在分玩具和食物时,对“多少”关注最多。教师不妨从“多”和“少”入手,让幼儿感知数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幼儿对数的敏感度。

二、图片表征,实现幼儿“数”的概念过渡

幼儿数概念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图片表征认知。所谓图片表征,是指幼儿可以用比较抽象的事物――图片来表示另一类具体的事物。也就是用图示的方式将图片与实物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应该是幼儿数概念的第一次升级,这个数概念的成功过渡,对幼儿建立抽象数概念奠定基础。一个人用一个圆圈表示,一块点心用一个小点表示,一个房子用一个方块表示,这些都属于图片表征,这很像人类建立数概念之初用划线、系绳计数一样,让数脱离实物,幼儿思维自然也会发生一些改变。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对数的概念已经过渡到图片表征了,在进行相关训练时,要注意图片的可变性认知。小圆点可以表示人、玩具、花草,图片和实物一一对应关系由“死对”变为“活对”了。幼儿心目中的数概念就会“活”起来,认识数概念过程则呈现动态。图片从实物替代中抽象出来,图片表征体系真正建立。如教师问幼儿家里都有谁,让幼儿用拼图、几何图形来表示。幼儿会选择不一样的图形表示爸爸妈妈,这说明幼儿数概念特征已经成功转型,图片表示数体系建立。

三、符号表征,升级幼儿“数”的概念体系

幼儿数概念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符号表征建立。符号表征和实物、图片阶段相比,直观感、想象性已经消失,取代的是抽象和逻辑特征。“2”这就是一个纯符号,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能与数量中的实物外部特征有任何关联。如两个苹果、两个人,都很难在外形上和“2”形成对应关系。因此,从实物、图片表征向符号表征转变,这标志着幼儿心目中“数”概念发生了质的飞越。

促使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还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对数进行认知。比如“打电话”,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例子。让幼儿给亲友打电话,教师设置简单号码,可以从1到6,幼儿在反复拨号中,对这些符号的印象就会越来越深刻。为了让幼儿对数概念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还可以调动幼儿所有感官来认识数。首先是视觉训练,看到的实物;其次是听,数一数拍手声音、敲击声音;最后是触觉感知,让幼儿摸东西,数一数。通过这些训练手段,幼儿对数概念的认知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我们训练幼儿数概念也可以是随时随处,这对开发幼儿情智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中考总结范文 下一篇:开学班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