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9-18 21:03:01

小学数学试题

小学数学试题篇1

小编导语:巨人奥数网小编为同学准备了小升初数学试卷,更多小升初试卷不断更新中,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解题,小升初数学试卷巨人奥数网小编整理。

1、(2008年四中考题)一列火车通过396米的大桥需要26秒,通过252米的隧道需要18秒,这列火车车身长是多少米?

2、(2009年五中分入学测试题)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则在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秒.

3、(2009年四中入学测试题)在公路上,汽车A、B、C分别以80km/h,7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的同时,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并且在途中,汽车在与汽车相遇后的两小时又与汽车相遇,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km?

4、(2008年三帆中学考题)一艘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9千米,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是.一天因下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艘船往返共用10小时,问:甲、乙两港相距_____千米.

小学数学试题篇2

一、掉进误区----提高学生审题意识的精髓所在

理解题意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能力。它是研究问题的前提的基础,只有学生深刻理解题意,才能为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扫清障碍。它是学生审题的精髓所在,只有在每次的解题前深入的理解题目的意思才能为正确的解题做下良好的铺垫。可是学生暴露了一般人遇事不细想,急切地着手解决的通病。那该怎么样有效地解决通病呢?下面的方法可否一试:

(一)审全----一字一句读全题目

学生自悟自得审题不细、盲目下笔是解答问题的大敌。假如学生在初次审题时就让敌人攻入阵营,那何谈战争的胜利。故教师在呈现题目前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读全题的良好习惯,才能使问题有解答正确的机会。

(二)审骨----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

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对于学生在审题中也占重要的地位,不仅要做到读全题目,而且要清晰地确定解题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条件较多,解答较多的题目总是会出现遗漏的情况。在上面的卷子调查中也证实了,有的学生做了第一件事情,还有的学生连名字也忘写,着急地去解答题目了。这种情况居然占到了5%。这也暗示平常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正确答案,还要侧重地了解漏解和不解的具体原因。为什么忘写名字,对于“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要做几件事情没有解答意识,只关注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的解答来完成数学任务。同时从侧面反映学生对于审题要求不重视,也是解题旧习惯的如实反映。而现在的教学考察越趋于数学的人性化,对于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衡量。

(三)审尾----迂回题目的总要求

审题还要做到在题目已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的问题解答条件,使题目的条件、问题以及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题目创造条件。教师要带领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前提下,慢慢地融入到数学题意的思维中,来感受题意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对于题目的理解和要求是否有十足的把握来展开下面的解题过程。

二、分析误区----培养学生分析骨干条件的能力

我们知道,极限、连续、可导、可微以及可积等,是数学分析中的重要基本概念。要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不但要知道这些概念本身的定义和实质,而且还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全面读题后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知识背景“直接”建立起“有效”的分析关系呢?对于不同的题型要针对性的运用数量关系、定义公式、思维构建等来逐步的攻破题目的坚固防御,以达到直接的解题目的。就以上面卷中的第四题为例子来探讨一下如何来运用数量分析的关系来走出误区。

(一)目标----找准题目的起航标

题目以“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为问句来结束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解决方向,是求“4小时后离甲地还有多少千米”还是“4小时后离乙地多少千米”,不能凭以往的解题思路习惯来进行,造成思维的定势,而偏离解答的目标。这对于审题的全面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证依据,只有在认定目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数学的摸索和尝试,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于问句再三的思考、分析和确认,要不下面的解答全是数学思维乱摆设。“300--4×60=60(千米)”的学生是典型的摆设品,就是属于对题目的问句没有找准起航的航标。

(二)寻找----寻求题目的必用条件

小学数学题目类型基本上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无论何种题型都要求学生找准题目有用条件和需要转化的条件,这对于知识结构差异的学生而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就像上题中求“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对于题目给出的条件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和4小时后,对于解答题目是否都是必要的数学条件,里面的数学小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如何求,是为下一步的解答做下什么铺垫等,都是学生要寻求的条件及如何把必要的条件构建成数学模型。所以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提醒,带领他们一起走向数学的殿堂,来迎接阳光的抚摸。

(三)花样----多种方法迎接智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评价、分析和观察有着截然的不同点,这正好给我们的课堂增加了艳丽的光彩。

比如有学生把“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作为在头脑中形成解题的数学模型,而有学生是喜欢用线段图来分析,而一部分学生审题完毕就已有正确答案等等,无论是哪种数学方法,只要是适合孩子的,那就是最好的,更是无可挑剔的。

三、爬出误区----确认算法的肉体归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教学,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有自己的特点,那我们对于学生的算法应怎么样来看待呢?

(一)基础化----符合全班学生的大众性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课堂上85%到90%的学生都是数学知识基础相同、思维相似,所以在介绍解题方法时,应把基础知识法确立为重点方法。

(二)优化化----体现个别学生的个性化

优化法是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引导学生优化是很有必要的。算法优化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多样化算法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放弃低层次的算法,使自己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算法优化是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

(三)选择化----挑选符合自身的方法

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但是每位学生对于解题的基础化、优化化都有自己一定的思维思考方法,教学因人而异,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与鼓励,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各种算法特点,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择恰当的算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算法自在地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中,舒心地看着题目绽放光彩。

四、击碎误区——养成良好的审题血液

审题其实质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过程,就是一种教会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察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着力避免主观经验思维定式的干扰,如何寻求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防止不相干的关系被误用。

它们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同时兼顾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审题“精髓”和“骨干”是有利于“肉体”的确定,审题“肉体”是以审题“精髓”和“骨干”作为坚定的前提基础,只有三方面的团结合作,才有利于审题血液的不断循环更新,才有利于学生审题的正确性和解答题目的正确率。

小学数学试题篇3

一、填写(  )的内容。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

2.0.32∶1.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根据这个比值组成一个比例式另一个比是(  ),比例式是(  )。

10和60,这个比例是(  )。

4.被减数是72,减数和差的比是4∶5,减数是(  )

5.因为a×b=c,当a一定时,b和c(  )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

6.用20的约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

一个外项是(  ),这个比例式是(  )。

应画(  )厘米。

9.在绘画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500倍,使用的比例尺应该是(  )。

二、分析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一般地图上用的比例尺是缩小比例尺。  (  )

2.圆的直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  )

3.y=5x,x和y成反比例。 (  )

4.数a与数b的比是5∶8,数a是75,数b是120。 (  )

(  )

三、分析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甲乙两个圆半径的比是2∶1,那么甲和乙两个圆的面积的比是  (  )

(1)4∶1

(2)2∶1

(3)4∶2

2.把一个圆柱体加工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的体积与去掉部分的体积的比是 (  )

(1)3∶1

(2)3∶2

(3)2∶3

3.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都等于3,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

(1)3∶1=1∶3

(2)3∶1=0.3∶0.1

(3)9∶3=3∶1

4.修一条路,已修的是未修的80%,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 (  )

(1)80∶100

(2) 4∶5

(3)10∶8

刘师傅现在与过去工作效率的比是  (  )

(2) 1∶3

小学数学试题篇4

试卷不仅负有梳理、巩固知识的使命,还兼有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检测、诊断功能。因此,“命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大备课”。命题教师要以《教学要求》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不仅要研读教材、读懂教材,更重要的是还要读懂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用更加全面的“预设”来应对更多鲜活的“生成”,才能让试题焕发光彩,提升命题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有了一些切身体会。

一、立足基础——让试题留下思维痕迹

《小学数学测试命题的技术与创新》中说得好:“数学的美不是通过偏题怪题来难为学生,而是通过简单的数学知识营造美。基础知识是更有价值的,经过基础知识营造的问题更容易凸显数学的简单之美。基础知识经过变化也能测查学生的能力。”因此,命题应遵循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学生在该学段的学习内容,恰当地进行评价。力求试题覆盖到该学段各章节所学过的重要概念、公式,并将基础性、常识性数学技能融汇其中。学生只要平时把知识掌握扎实了,考试就不成问题。这也体现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哲理。

二、回归生活——让试题焕发时代气息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教师在试题的设计中要注意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作为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试题内容,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这样,学生乐于考试,方能“测”出全面的素质。

数学源于生活。在命题时,题材的编撰不仅要有合理的情境,更要有符合实际的数据与体现生活的现实性。

三、适度开放——让试题满足不同追求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标中的重要理念。教师在命题时就要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各尽所能,从而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试”出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开放式的题目除了可以设计成条件多余、条件缺少,还可以设计成答案多样、选做题可加分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鼓励他们向知识的更深、更广处发展,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突出应用——让试题释放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命题时,应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再应用综合性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解决生活数学的过程中,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数学的价值和认识数学的作用。但设计的题目一定要遵循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规律,不要为生活而生活,为应用而应用。

五、凸显形式——让试题散发人文关怀

新的教材在编排上大量使用了插图,颜色鲜艳,很具有观赏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试卷版面设计也应与新的教材相通,需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考试氛围,让学生感受关爱,减少心理压力。

1.温馨表述——让学生考出愉悦的感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试卷的标题和试题表述都改变了以往数学命题的冷面孔,采用鼓励性、激励性语言和童趣性语言,以缩小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如在试卷的开头送上一段热情洋溢的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数学乐园,为你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请记住:认真+细心=成功!相信你是最出色的!”结束时送上友情提示:“别忘了细心地检查哦!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快开始吧!”

在试卷中题型的陈述中,改变了以往单调、枯燥的词语。以往“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的表达口气,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强迫感,而填空题(“挑战空白”,我会填)选择题(“精挑细选”,我会选)计算题(“巧思妙想”,我会算)操作题(“手脑并用”,我会画)应用题(“解决问题”,我最行)等标题形式的改变,令学生耳目一新。这样的试卷,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让学生产生答题的热情和勇气。

2.呈现多彩——让试卷以丰富的形式展现

只有在宽松、充满乐趣和兴趣的情境中答题,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命题时应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形式,可以运用图表、对话、图文情境、游戏、资料等丰富的形式来呈现。题目的编排力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式排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考”出愉悦的感觉。

小学数学试题篇5

300-40= 170+150= 9×7+5 = 230+60=

54÷9= 370-150= 24÷3= 5000+50=

6050-700= 6×5-13 = 236-4×8=

17-9-5= 12+3×6= 70-50+20=

15÷3+2=

二、填空。(共28分)

1、一个数的十位上是3,千位上是6,其余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

2、5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前后邻居是( )和( )。

3、7个6是( ),40里面有( )个5

4、从3799数起,一个一个地数,第三个数是( ),第五个数是( )。

5、1小时=( )分。

6、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

这个数是( )。

7、一十一十地数,把8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80、( )、( )

8、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9、 用数字3、6、9组成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10把下面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

小学数学试题篇6

3、用你喜欢的方法做。(12分) × × - ×58+ ×41+

× + ÷ ÷[( - )÷ ]

4、列式计算。(8分)(1) 加上 除以 的商,所得和乘 ,(2)一个数的20% 加上 和是2,积是多少? 求这个数。(用方程做)

五、实践天地。1、在图中的正方形内,用阴影表示出12.5%的部分。(2分)

2、把一个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4厘米。(1)请试着把这个圆画出来。(3分) (2)请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3分)

六、数学与生活。(28分)(1、2小题各4分,其余每题5分)1、全班50本作业都交了,可老师说有2本作业做错了。你知道这次作业的正确率吗?

2、某方便面的广告语这样说:“赠量25%,加量不加价。”一袋方便面现在的重量是120克,你知道赠量前是多少克吗?

3、小明和小刚坐出租车回家。当行到全程的 时,小明下了车;小刚到终点才下车。他们两人共支付车费25元。你认为小明和小刚两人怎样付款最合理?请运用数学知识说明理由。4、为了饮水卫生,学校准备给每个学生发一个专用水杯。每个水杯标价2元,你认为到哪家商店买便宜?每个水杯便宜多少元?

5、你能根据下面这张存单,帮赵大爷算算到期时,他得到本金及税后利息共多少元吗? 中国信合郑州农信( )存款凭条科目(贷) 2003 年 12 月 10 日 凭证号: 储种:活期口定期√零整口定活口通知口存本口教育口一卡通口其他—— 客户填写 户名:赵大明 金 期限:5年 额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元 角 分 备注 2 5 0 0 0 0 存入金额:贰仟伍佰元整 信用社填写 户名:赵大明 期 限:5年 利 率:2.28%卡本帐号:3128643 余 额: 网点号:流水号:存入日:2003年12月10日 到期日:2008年12月10日 操作员:01

6、101路公交车到炎黄广场时,有 的乘客下车,又有14人上车,这时车上的乘客比原来多30%。原来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做完了,你真了不起!是不是再认真检查一遍。

小学数学试题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困境;突破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123-01

分数应用题是出题人结合生活情境利用文字巧妙地表现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相较于其它知识点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更为抽象化,学生也不能利用一般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部分学生逻辑思维不严谨,同时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导致其面对分数应用题时,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方能使学生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快速明白题意,解决问题。

1 小学生求解分数应用题存在的困境

1.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学生面对分数应用题无法下手的根本原因是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对分数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充分或存在偏差,因此,无法在解题过程中正确运用。虽然题目中给定信息颇为明确,学生却依旧无法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等式或方程式进行解答,这在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中时有发生。

1.2 计算失误

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粗心大意,虽然方程式算式正确,却在计算方面出现问题。分数应用题计算相比整数计算更为复杂,其中涉及通分、约分等知识,学生需对分数进行变化。部分学生在变化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应用题答案自然也不会正确。

1.3 审题有误

审题有误主要由于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学生在分析题意时,对题目分析以及所接受到的信息与原意有偏差,解题也随之出现问题。其中审题有误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急于求成,匆匆审一遍题目便着手解题,以致答非所问,答案错误。

2 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突破困境的方法

2.1 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学生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审题都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学生只有通过仔细审题,方能得知题目要求并找到解题的关键,再以此为基础利用分数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故而,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要求学生形成审题习惯,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数应用题以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主,并将其融入复杂的故事情节当中,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入手,剖析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列式解答。不仅如此,分数表达数值之间的关系,故而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时,应先让学生找准标准单位、比较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即分数,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教师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除要求学生注意题目关键点外,还需注意题目问题。如题:小红在放学后买了一盒糖果,盒子中共有20个棒棒糖,其中四分之一是橘子味,剩余的为苹果味,请问:小红买了多少个苹果味棒棒糖?教师在讲解该题时,便可要求学生寻找标准量以及比较量,显然标准量为20,分率为1/4,比较量分别为橘子味糖果与苹果味糖果的数量。同时,注意题目中要求学生求解的是苹果味糖果数量,由此可得算式:20(1-1/4)=15(颗),从而得出答案:苹果味糖果有15颗。

2.2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分数应用题与其他类型应用题不同,其解决方法较多,所以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教师在进行分数应用题讲解时,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从而令学生拥有较强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进而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可向学生提供具有多种解决方式的题目,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如学校要建造一栋新式教学楼,如今该建筑已经建造5层,占新式教学楼总楼层数的1/5,请问新式教学楼总楼层数是多少?该题有多种解决方式,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其中一种解决方法:设该建筑总楼层数为x,则可列方程式1/5x=5,所以x=25。之后要求学生讨论,思考是否可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不难发现,既然已建造层数为5,且其占据总楼层数的1/5,可直接列式:5×5=25,从而得出答案。学生利用更为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更为熟练地掌握应用基础知识,促使学生成绩的提高。

2.3 结合实际检查答案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解答问题之后不进行检查,导致学生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计算方面却出现失误。尤其在分数应用题中,部分答案的错误十分明显,而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检查,错误也被保留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后,对题目进行检查,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不会因计算方面的失误而导致解题失败。教师可寻找部分学生做错的例题作为反面教材,从而避免学生犯相同的错误。如题:班级内共有42个人,下课后,3/7的同学出去打篮球,之后班级剩余人数1/3的同学出去踢足球,请问班级内还剩余多少人?部分学生解题粗心,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如在计算42-18时,会得出34,则最后答案为

34/3。学生若结合应用题情境,可以发现答案明显错误,但部分学生并不检查,便将答案提交给教师。教师则可以以此为例,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理解检查对解题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学生检查答案的自觉性,提高其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试题篇8

一、课下练习

1、5是4的( )%,4和5的( )%

2、5比4多( )%,4比5少( )%

3、24的75%是( ),( )的60%是30。

4、六年级原有40名同学,开学后转来2名同学,六年级现在的人数比原来增加了( )%

5、下面百分率可能大于100%的是( )

A、成活率 B、发芽率 C、出勤率 D、增长率

6、一个数的80%是16,这个数的15%是( )

7、0.6=( )∶( )= ( )÷15 =( )%

8、125%=()/()=( )÷4=( )(填小数)

9、( ):16=1/()=0.125=( )%

10、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比甲数少( )%。

11、希望小学校舍建设用去35万元,比计划少用5万元,节约了( )%

12、甲数比乙数多2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13、甲比乙多2/7,乙比甲少( )(填分数)

14、乙比甲多40%,甲比乙少( )%。

15、减数和差的比是3:5,减数是被减数的( )%

16、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乙数的( )%。

17、一堆煤共50千克,吃了30千克,吃了( )

A、40% B、50% C、60% D、70%

上一篇:激励名言范文 下一篇:给我三天光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