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1-10 11:14:30

关于生活的名言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1

1、功劳是老板的,官爵是一时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不要把一生心血精华卖给公司,留给家人的却是破铜烂铁。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6、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7、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8、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9、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10、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11、我们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爱因斯坦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13、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14、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15、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16、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

17、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18、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爱因斯坦

19、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身不懈的追求。---爱因斯坦

20、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幺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

21、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22、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24、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2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26、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27、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28、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2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3

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7、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

8、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9、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11、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12、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13、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14、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16、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 ——陆珑

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1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19、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2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21、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2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23、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

2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2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托尔斯泰

2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8、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3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32、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33、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34、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

35、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

36、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37、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

38、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

39、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

40、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

41、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42、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

43、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44、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45、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罗曼·罗兰

46、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47、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5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6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6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文言文 教学

职校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困难是词句深奥难懂,因此,应该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对常用文言词语、句式的理解和掌握上。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文言词语积累上下功夫,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教学

词的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其中最多的就是名词活用。文言名词活用与否,主要是由语言环境形式――上下文所决定的。这包括词的意义搭配关系、词与词之间的结合关系、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名词活用作动词性谓语时的语言形式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六种类型:第一,名词前面有“所”,活用为动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陈涉世家》)。在这里,“所”是特殊代词,其后必须紧挨动词,这就导致“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第二,在许多文言文中,名词会被否定副词修饰。在这种情况下,跟在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则活用为动词。例如:不蔓不枝(蔓:缠生藤蔓;枝:旁出枝条)(《爱莲说》)。第三,由于像“欲、能、可、愿、敢、当”等能愿动词在文言文中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这些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被活用成了动词。例如:愿为市鞍马(市:买)(《木兰诗》)。第四,当在文言文中遇到一些连词,如“而、乃、故”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由于这些连词只连接动词、形容词,而不连接名词,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马上断定跟在连词后的名词已活用成动词。例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把肉晾干)(《捕蛇者说》)。第五,要特别注意文言文句式中的介宾结构。如果这个介宾结构前是名词,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个名词已被活用成动词。例如: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蒲松龄《狼》)。第六,最后就是看文言文句式中的代词。如果在句式中发现代词前是名词,而且名词后面并没有接中心语时,也可以断定该名词已活用作动词。例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韩愈《马说》)。

二、其他词活用的教学

在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中,首先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一方面比拟人或事物的行为特征或当时的形态。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蒲松龄《狼》);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柳宗元《小石潭记》)。另一方面用来修饰时,表明一种看法,或是表明该如何对待对方。例如: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也可表示处所、工具、依据。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无驴》)。以上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状语,可添加不同的介词去理解。其次,有许多方位名词,当它们处于动词之前时,词性也发生了变化,在这里它们也活用成了状语。例如:横柯上蔽(上:在上面),任意东西(东西:向东西等方向)(吴均《与朱元思书》)。再次是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在文言文里,不及物动词带上了宾语,也是一种活用。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捕蛇者说》)。最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就是活用为动词了。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此外,还要注意词的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实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的所指范围比现代汉语小,如“江”“河”。有的所指范围比现代汉语大。如“臭”。有的意思同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如古代的“走”相当于现在的“跑”。

三、职校生积累文言词语应掌握的方法

由于职校生普遍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因此他们首先必须多读多背。只有这样,许多段落、句子、词语才会烂熟于心。久而久之,就能触类旁通。其次要勤归纳总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学过的字、词语,抄在卡片或笔记本上,以便随时复习、查阅。对常用的文言词语勤做归纳总结,逐渐熟悉词语的特点和主要意义、用法,从而领会它的规律性和灵活性,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后要勤查工具书。查工具书既能解决疑难,又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职校生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一定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总之,在职业院校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词语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5

关键词:店铺名称;区别项;思维方式;文化心理

邵敬敏先生在《上海店名文化心理分析》这篇文章中首先对店名构成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般店名总是由四项组成,例如‘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它分别由A(地名)B(区别名)C(行业名)D(通名)组成”。其中,区别项是“同行业中这家店区别于那家店的主要标志。”这无疑是店铺名称构成要素中最有亮点也是最能体现店铺名称语言文化心理的地方。[1]例如“布拉格之恋咖啡馆”中的“布拉格之恋”就是区别项。

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将看到、听到的店铺名称进行汇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每一类店铺名称的区别项具有一定语言文化特征,具体分类及阐述如下:

一、区别项为人名

曲英丽在《店名语言文化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据说,这种命名方式是从原始社会保存下来的,大约在人类开始制造器具时,工匠们就会在做好的器具上刻上自己的姓氏或是部落的图腾标志,以标明此物品为某人所做。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习惯也被带入了商铺命名中,发展成为店铺命名的一种独特方式。”[2]从商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使用人名来命名可以是消费者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

通过对收集的语料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众多店名采用姓氏的形式较多,如李记冒菜、杜记馄饨;而采用全名来给店铺命名这种情况多见于私人诊所、专门营销某类产品的门市等等,如郑义口腔门诊,张三疯奶茶店;这种命名方式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且这些人名多数在某领域有较高建树或威望。这样的命名方式给人一种正式、信赖的感觉,采用名字来命名的店铺多见于街道巷里的店铺,因为这类规模较小的店铺受众人群都为普通百姓,为迎合市井百姓购物消费心理,选用亲切、易读的“小名”来给店铺命名,如彤彤鲜花、翠云实在点。笔者认为,这样的差异是与店铺的规模、经营类别、受众群体有很大关联的。

此外,中国的店铺名称多采用姓氏命名有一定的文化蕴含意义,这与中国的宗法观念关联较多。受地理环境影响,古代的中国人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有着“你耕田来我织布”的家庭内部明确详细分工,使得这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延续了上千年。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将家庭视为自己存在于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场所。甚至,在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在中国社会还有其生长的土壤。

二、区别项为植物、动物名称

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人们越发注重内心世界的感受,追求心灵上的一片“净土”。店铺名称的命名可以为这一观点提供充分的证据。笔者在对语料的整理中发现,不管是中国店名还是西方店名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这类词语。这样的命名是符合当今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消费者的心理的,带有植物、动物名称这类词语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使得日夜为生活忙碌的人们感到一丝慰藉。

动物、植物这类词语很多都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和生理机制,对于同一种事物不同国家的人有着共同的认识。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在世界各个角落逐渐形成了各地独特的文化体系,在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在“狗”这种动物,在西方就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忠实的朋友”,但是“狗”在中国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猪狗不如”“丧家犬”“偷鸡摸狗”这些词语足以说明中西方对于“狗”这一动物大相径庭的看法。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为了避免留学生产生误会,甚至引起文化冲突,因此有必要给予这类现象更多的关注。

以红豆内衣店为例,在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红豆一直被中国人用来表达相思和爱慕之情,王菲《红豆》唱出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那样细软绵柔的爱与情,红楼梦中有“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花春柳满面楼”悲凉凄苦的相思情。但由于历史、宗教等因素的不同,在西方社会,人们一提到红豆就会联想到《圣经》中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自己长子权的故事,因而英语中红豆所附加的词义与汉语截然不同。

正如前文谈到的,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并且店名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对这类语言现象加以重视,并选取有代表性、使用频率高的词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避免留学生因受母语文化影响产生误解的情况。

三、区别项为数字

经济原则是语言使用及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然,这种原则店名语言中也有所体现。店铺名称中也不乏使用数字的例子,既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简约经济性原则,也制造出一种新奇感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

数字是观念和符号的结合,数字本身是数量和顺序的代号,但其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必定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店铺名称中使用数字的情况一定程度反应了一个民族对于数字的喜好与禁忌。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或许可以在中文的店铺名称看到“13”或“十三”这个数字,但在英文店铺是绝对找不到的,因为在西方社会数字“13”是一个禁忌,用一句流传与英美民间的谚语“Thirteen is an unlucky number”就可说明这个问题。笔者曾看到过一家取名“星期五”的服装店,有趣的是这家店铺的牌匾还是黑色底白字,不禁令人联想到“黑色星期五”,据说,在西方社会中星期五是耶稣的受难日。

在跨文化交际中,数字崇拜与数字禁忌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开拓思路,避免生硬的说教,而是引入诸如店名之类的真实语料进行教学。如我们可以将英汉店铺名称中数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汇总整理,总结出英汉店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数字,展示出共性与特性,从而以这种更加接近生活、真实生动的形式来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四、区别项为地名

笔者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区别项为地名的店铺名称有一定程度的附加联想意义。如“云南过桥米线”这一店铺名称在中国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正是因为过桥米线的原产地位于云南省,人们提及过桥米线就会联想到云南。不得不说,云南和过桥米线之间的关联实际上就是消费者产生的文化联想。再如“江南布衣”这一服装品牌,商家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对于“江南”一词的地域联想,即人们一提到江南就会联想到风景如画的水乡,清新脱俗的美人。中国女性会体会到该品牌服饰传递出的文化韵味,从服装的色彩、质地、剪裁无一不体现着自然、舒适、婉约的风格。但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就不会明白“江南布衣”为什么是一家经营女性服饰的专卖店,更无法理解“她有江南女子的韵味”这样的句子。这样的语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

具体来说,汉民族倾向于采用“意象―联想―想象”的方式进行思考,如汉字中的“人”就是表示人站立于天地之间的形状,“休”实际上就是一个人靠在树下休息。不得不说,象形字、会意字将汉民族那种形象思维的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用申小龙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汉语的精神,从本质上说,不是西方语言那种执着与知性、理性的精神,而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汉语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体思维。”[3]

店铺名称中地点的附加联想意义充分体现出了汉民族的“物我合一”的思维模式,上文中提及的店铺名称之所以能传递出商家要表达的信息就在于中国人经常把“物”与“我”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吃米线就一定要吃云南的,火锅店基本都和四川、重庆沾边的原因,这种地域联想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中国人通常将一个地点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人性化”,如泰山赋予男性刚硬的特征、江南水乡则体现了女子的阴柔。

走在中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店铺牌匾,店铺名称是最好的推销员也是最直观的广告。笔者在生活中见过许许多多的店铺名称,有的琅琅上口,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则附有“诗情画意”的古典美。但诸多店铺名称中也不乏一些不知所云的店铺名称,即单从店 铺名称的字面意思来看完全无法猜测该店铺所属的行业。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尚且有这样的困惑,更不要说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了。比如留学生经常被“凯撒大帝”“拿破仑酒吧”这样的店铺名称搞得晕头转向,凯撒大帝怎么和扯上了关系,拿破仑何时又开始从事酒吧行业?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中国店铺名称中“中心”“帝王”“王朝”一类的词语使用频率很高,多大的地方都可以被称为中心,如开在小巷子里的浴池也可以叫“洗浴中心”。外国人经常会对中国的所谓的“xx中心”“xx精品”“xx王朝”感到失望,甚至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文化心理、审美取向处于一种转型期,有人称现在中国人的文化世界处于一种“真空期”,即没有办法很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紧密衔接。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社会心理的原因,如崇洋心理、求大求多爱显摆的暴发户心理。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造成许多不知所云的中国店名给人一种迷惑甚至是厌恶之感。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正如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所说:“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人在进行思维活动的时候一定会使用一种语言,不得不说语言中沉淀下来一定的思维模式,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又能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外显出来。学习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在学习该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店名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反映着一定的文化心理与审美取向。正因为店铺名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笔者设想可否将店铺名称这一课题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对于中国店铺名称理解程度做一调查,并且根据调查反馈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从而减少“文化休克”现象的发生。

注释:

[1]邵敬敏 上海店名文化心理分析[M].汉语广视角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2]曲英丽 店名语言文化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2010年4月

[3] P59申小龙 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贾卫国,美国商业英语中店铺名称用语简析,[M].山东外语教学1993年第3期(总第52期)

[2]贾卫国,英汉店铺名称系统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M].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3]王玉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M].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1期 2004年2月

[4]曲英丽,店名语言文化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2010年4月

[5]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叶蜚声 徐通锵 著语言学纲要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6

家纺行业名人广告效果减弱的原因

1.品牌定位空泛,代言人类型单一。从品牌构建的策略来看,现有知名度较高的家纺品牌除富安娜“艺术的表达”品牌定位个性鲜明外,多数家纺企业的品牌定位以家纺产品特质为出发点。如凯盛家纺的“一体化情感家纺”,紫罗兰家纺的“天然、舒适、优雅”,蓝丝羽家纺的“优质家纺的性价比典范”,这些品牌定位空泛,内涵模糊;围绕定位策略而衍生的品牌标语,也呈现个性不突出、易混淆的状况,如罗莱家纺的“经典罗莱・品味生活”,凯盛家纺的“一个梦想,一个生活”,艾莎家纺的“好梦・好生活”。

企业之所以采用相似的代言人策略,与一些率先成功的家纺品牌有很大关系。但家纺行业的第一批品牌如罗莱、水星、紫罗兰等凭借名人代言策略获得成功,是因为在家纺品牌还不多见的时代,广告可以较容易地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印象,在对消费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而当品牌急剧增加、广告策略又相似时,这种策略效果自然大不如前。

根据中国家纺网对国内四十多个家纺品牌代言人的统计,家纺产品的代言人类型主要集中在三类:明星、职业模特、模范明星夫妻。代言人尤其以女明星居多,如罗莱家纺代言人李嘉欣、水星家纺代言人刘嘉玲、朗菲家纺代言人佟丽娅、梦之语家纺代言人伊能静、博爱家纺代言人杨若兮、圣路易斯家纺代言人董璇、三利家纺代言人蒋雯丽、三联家纺代言人董洁等。

靓丽的女明星不仪与美丽的家纺产品气质吻合,其宣传策略的确符合广告创意3B法则之一的“beauty――美女”法则,但相同的美女策略容易让消费者的审美产生疲劳,使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减弱。

在女明星代言集中的情况下,也有家纺品牌采用差异化策略,选择男星或明星夫妻组合代言,如登喜鸟家纺代言人选择的是国内热门综艺节目的男主持人李维嘉,蓝丝羽家纺代言人是张国立、邓婕夫妇,依诗家家纺的代言人是陆毅、鲍蕾夫妇。这样的策略吸纳更多类型的明星加入到家纺品牌营销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品牌的宣传手段,而实际的传播效果乃至品牌美誉度收效甚微。

2.消费者趋于理性,对广告的信任程度降低。名人代言效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借名人的高知名度为品牌获得更快更广的知名度,二是利用名人的公众形象为产品增添光环效应和广告信息的可信度。但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口丁接受的广告信息剧增,受众对待名人广告的态度渐趋理性,名人在“说”,受众不一定会“服”。此外,当前的名人广告更多地是利用名人的注意力资源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却没有很好地围绕品牌内涵开发名人价值,这也是名人广告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3.名人多品牌代言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今,名人同时代言几个品牌的现象司空见惯,尤其足一些当红的明星,往往成为各大品牌竞相邀请的代言宠儿。以凯盛家纺的代言人范冰冰为例,近两年她代言的产品有饮料、洗发水、护肤品、减肥保健品、太阳镜等多个类型。这种名人多品牌代言的现象一力而推高了名人代言的费用;另一方面使代言品牌之间出现了干扰,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造成对产品印象的混乱,同时也降低了代言产品的可信度。广告若没有一个有力的诉求点作为支持,消费者的注意力很容易从产品转移到明星身上,再加上传播渠道的拥挤,名人广告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认同力在家纺名人广告中的构建策略

“认同是自我作为主体对于自身保持同一以及其他人之间类同所形成的客观身份的主观肯定态度,它是在自我与社会的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名人广告是通过一定的视觉形象构建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消费认同符号,一旦消费者与品牌建立了匹配的认同力,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忠诚就形成了。家用纺纱品名人广告认同力的构建,需要从品牌文化和广告内容设计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构建独特的品牌文化,夯实认同力的基石。品牌文化是认同力形成的基石。家纺品牌代言策略雷同的根源在于定位不明确,“家”、“情”、“爱”之类的定位内涵空泛,缺少对家川纺织品特性及消费者需求的深入分析。

家纺产品是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现有的家纺品牌从其品牌定位到宣传口号都在建立和维护生活方式的愉悦和幸福感。罗莱家纺的“经典罗莱・品味生活”,凯盛家纺的“一个梦想,一个生活”,艾莎家纺的“好梦・好生活”,蓝丝羽家纺的“好生活来自好睡眠”,品牌诉求和定位都没有错,但问题是策略雷同,广告诉求的内容相似,消费者就会反应冷淡,这不利于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和认同。家纺品牌要根据自己的产品特质和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塑造属于自己品牌的生活形态。只有这样,才能为品牌认同力的构建夯实基础。

2.优化广告内容的设计,增强消费者心理认同感。广告内容是展露认同感的途径之一,通过一定的广告情节,消费者了解品牌、构筑梦想。由各个品牌代言人演绎的家纺广告,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影视广告,绝大多数广告内容都是代言人抱着产品作幸福、舒适状,这是一种借想象力之名,激发受众遐想的心理型附加价值的设计手段。

家纺产品的销售受面料材质因素和价格因素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贴身使用的床上用品,消费者更为注重面料成分及其舒适度,现有的广告设计的确迎合了消费者关注家纺产品的重点,但大量相似的设计内容减弱了消费者对产品特性的心理共鸣。

从广告内容角度强化家用纺织品的认同力,应构建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通过视听对消费者施加内心的感受,再借名人的公众影响力给出产品品质的承诺。在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今天,一个家纺品牌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对品质做出保证。当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切身感受到高品质产品所带来的舒适与美时,能唤醒消费者对品牌高度的认知和良好的体验,大大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也就形成了。

此外,在具体的广告情节设计中,还可以利用代言人的特殊身份塑造可信的事实。很多代言明星也是公益事业的代言人,如紫罗兰家纺的代言人周迅还是联合国环境亲善大使,这对于家用纺织品而言是一个有利的身份。因为家用纺织品是人们贴身使用的产品,消费者对其环保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产品。利用代言人的公益身份演绎自己的产品特点,可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深化其品牌联想强度和认可度。

结语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7

关键词:服装品牌; 文化意义; 形象; 社会价值取向

一、引言

品牌名称是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企业至关重要。品牌名称的产生与特定时期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文化、思维密切相关。对服装品牌名称文化义的了解能够反映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并深入体现人们的思维观念等。本研究着重分析中国服装品牌名称的文化意义及民族思维特点,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品牌名称命名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实地考察和网络搜集两种方式,共收集了国内120个服装品牌名称,鉴于对中国民族文化及思维的探讨,以及童装名称特点较为突出,其中不包括由外语音译而成及童装的品牌名称。

三、服装品牌名称的形象色彩和命名特征

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品牌名称的色彩意义主要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研究发现,品牌名称具体形象的选择能够树立品牌整体印象,并与民族历史文化和当下价值取向紧密相关。以地点类型名称为例,芭藜衣都、城市部落体现的是服装具有现代的都市风格;江南人家、花园街19号突出的是田园风格等。但词汇客观意义的多少只是品牌命名的意义宽度,意义深度是在其宽度基础上的深化。例如西班牙服装,西班牙的选择与西班牙国粹斗牛给人的印象相关。斗牛的魅力,在于这是一种冒险的运动,过程充满了惊险,斗牛士与公牛之间的纠缠,可谓一场华丽的艺术之舞。这也就塑造了该品牌是智慧、胆识和意志的结晶的美好形象。

在形象选取过程中,研究发现品牌名称中具象形象占70%以上。可见汉民族思维重形象、重具体的特点。有历史传统的或普通常见的事物形象性强,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命名者借助于富于形象色彩、视觉性强的事物,传递品牌理念,提高传播的有效性。例如七匹狼男装不仅展现了“男人不只一面”,更运用“狼”是集智慧、团结于一身,极具拼博力、顽强执着的群体性动物 ,树立了企业有别于其他竞争品牌的特质:要生存,就要比别人更能适应环境,牢牢守住目标,相信自己、相信伙伴。这样对具象和文化的运用,是品牌名称与企业形象的共同宣传。

而在形象色彩中尤以物象为主,这是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提倡亲近自然,崇尚自然。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先秦的儒家、道家等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深深植入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包括语言之中。品牌名称中儒家文化渗透明显。例如九牧王的解释为“牧心者牧天下”,来源表述为孔子之“得人心者得天下”, 尽表其一颗以“天下心为己任”的社会公德心,并且充分体现了公司关爱员工、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同时,从命名中能够看出社会对中外古典文化的赞扬。例如辛柏林男装是为纪念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而生,借用莎翁《辛柏林》的标题,在英国诞生,从埃及河畔走进伦敦,又从伦敦走向世界。辛柏林体现成功男士的内涵、修养、气质、尊严等。

总而言之,综合了词汇客观意义及深厚的文化、形象色彩意义的品牌名称才能受到关注。

四、服装品牌名称反映消费群体特征

在中华文化背景下,通过使用特点鲜明的词汇,能够反映品牌面对的消费群体特征,如目标性别、年龄范围、消费层次等。

在收集的样本中,对比可见男女装品牌词汇选择具有较大差异。如抽象词汇的选择,女性多为丽、梦、雅等表达美感和典雅性格的词汇,而男性多为利、威、金等显示尊贵和成功的词汇,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对男性的定位不在于外貌,而在于事业成功与否。此外,品牌名称的中性化趋势也有所流行,一方面利于品牌发展多种服装类型,另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人审美及价值观的变化。对中性化的现象,现代人表现出的不再是过度反感,而趋向心理认同。

除性别差异外,有些品牌也能够反映目标年龄层次。例如胖太太、老铭人、金利鸟等名称指的是中年人服装,太太、老等词明显的区分了品牌的年龄定位,金利鸟此类名称表达的是成熟男性对成功的追求,与年轻人的追求时尚有所不同。而北京白领、蕊绮、你好熊猫、淑女屋等名称对年龄的定位相对年轻化。

此外,一些品牌名称对消费者消费层次、社会地位也有定位。例如凯撒、名瑞、盛秋春朝多体现的是高端大气,更多包含的是文化的内涵。合群、尺子剪刀布、花园街19号等名称更口语化,贴近生活,用语言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目标为中低端群体。品牌名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地位的普遍认识,即成功人士的文化认知水平要高于中低端消费人群。

五、结论

语言能够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表现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服装品牌名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本研究从服装品牌名称与形象色彩意义、命名文化特点、消费群体特征关系角度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复杂交叉。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时期只有那些与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共同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基本相应的品牌名称才能受到公众的特别关注。本研究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品牌名称命名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巴一斯.(2009).青少年服饰品牌名称的文化语言学分析.语文学刊,10:146-148.

[2] 苏新春.(2006).文化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何杰.(1989).词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逻辑与语言学习,4:32-33.

关于生活的名言篇8

关键词: 文言文 词类活用 推断方法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考查,不仅关系到文言实词的正确理解,而且在文言的翻译、文言内容的把握,甚至在诗歌鉴赏中都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在学习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是否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断呢?下面我就归纳的几种推断方法做介绍。

一、语法推断法

在文言语句中,可以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

例如:“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划分其句子成分,逻辑主语“秦”,谓语“封”,宾语“郑”,方位名词“东”处在谓语动词之前,所以这里的方位名词“东”做了“封”的状语,即名词做状语(在东边)。全句意思是: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边界,又想扩大它西面的边界。

又如:“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主语“唐浮屠慧褒”,“始”意义“开始、最初”,做状语,“于其址”做“舍”的补语,名词“舍”即“房舍”之意,在该句中处在谓语的位置,所以它只能是名词做动词意为“筑舍定居”。翻译为: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舍定住。

再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谓语动词“取、举、割、收”,宾语“汉中,巴蜀,膏腴之地,要害之郡”,“南、西、东、北”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只能做状语。大意:向南收取汉中,向西收取巴蜀,向东掳掠物产丰富之地,向北攻克那些要害之地。

二、结构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等的语言现象较多,在这些句子里,我们可以根据相对应句中词语的词性,推知未知词语的用法。

例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

这两句大意是:羡慕自然界的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感叹自己近垂暮之年,不能有所作为。在这个并列句中,我们要了解“善”在句子中的词性,可以根据动词“感”即“感叹”推断。即“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羡慕之意。

再如:“籍吏民,封府库”。

在这句话里,“吏民、府库”都为名词做宾语,前后句子结构一致,所以我们要推知“籍”在句子中的词性,完全可以根据“封”(查封,动词)确定,即“籍”名词活用为动词,全句大意为: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等到将军的驾临。“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三、标志推断法

1.找能愿动词

在汉语语法中,能愿动词用在动词之前充当状语,所以,能愿动词之后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能愿动词“能”修饰名词“水”,“水”在这里只能做动词“渡”解释,“乘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但是他一样可以渡过大江”。再如:“沛公欲王关中”,只要我们能关注该句中的“欲”即“想、打算”,表示主语“沛公”的一种意愿,那么后面所跟的“王”就为名词活用做动词“称王”。

2.找副词

副词在句子中多以状语、补语的成分出现,所以,当我们在句子中见到副词加名词的结构时,就要考虑这里副词后面的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如:“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句中否定副词“不”,只能做状语,那么它所修饰的名词“群”,在这里就肯定活用为动词“合群”,否则句子就无法解释通了。全句为“鸷鸟不与其他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一来就是这样的”的意思。

3.找“所”字

在句子或短语里,“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但是在文言文中,会出现“所”加名词的结构,这时候,其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本为名词,其意义为“渔网”,在该句中,却为动词“用渔网网鱼”。全句大意为“放到别人捉到的鱼肚子里面”。

4.找代词“之”

“之”在文言中,经常以代词的身份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之”也有时候做动词“到、往”来解,这里不做说明),所以,如果我们在阅读中遇到名词(形容词)加“之”的结构时,就要考虑其名词(形容词)是否活用。

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代词“之”在这里做宾语,它前面的名词“名”活用为动词“命名”,译为:从那以后人们命名这座山为“褒禅”。再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该句中,“庸人”为主语,形容词“羞”(羞耻)做谓语,“之”只能做“羞”的宾语,根据前后文段,“庸人”也以“今君与廉将军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匿之,恐惧殊甚”这种情况为羞,所以,在这里,“之”前面的形容词“羞”为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即译为:就是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

四、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述了语境推断的内涵。我们要推知某些词的活用现象,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测分析。语境会给我们提供一把准确推断文言词类活用的钥匙。

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在这里,我们要了解“生、肉”的含义,就要结合语境分析。主语“先生之恩”使宾语“死、骨”(死人、白骨)具有了“生、肉”(复活、长肉)的特性,所以该句中“生、肉”为使动用法(使……复活、使……长肉)。又如:“刘夙婴疾病”,如果直译,就是祖母刘早缠绕疾病,这种理解,当然是错误的。根据语境,祖母刘很早就生了病,婴意为缠绕,是疾病缠绕祖母刘,所以在这里,应为被动用法,合理的说法是,祖母刘很早就被疾病缠身。

上一篇:稽核岗位职责范文 下一篇:我的父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