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训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10-05 03:58:03

关于军训的文章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1

作训服饰

作训服――作为一部以新兵训练为题材的电影,在《新兵正传》中出现迷彩作战服的场面相当多。迷彩作鸱在新加坡陆军的正式名称为四号军服(No.4 Uniform),这是由于它在新加坡陆军的五类军服中排名第四而得名。在训练或进行野外任务时穿着四号军服。如果军人未获配发三号军服时,也可以用来替代三号军服。

这款迷彩作战服的颜色搭配,是由新加坡陆军和新加坡国防科技局采集当地不同环境和地形的数百张照片经分析研究后研制而成的。自2009年开始,陆续在新军内换发,以取代沿用多年的四色林地迷彩作战服。

它所采用的迷彩图案是由大小不一的绿、浅绿、浅棕及黑四种颜色的斑块构成,这可以加强士兵在丛林环境中隐蔽的效果。考虑到配合新加坡的植被环境,采用了抗撕扯能力强的格子布,具有更加耐磨、质地更轻、更容易吸收水分、更容易晾干等特点。这些布料也经过“百灭宁”的处理,使迷彩作战服具有一定程度的驱虫效果。当然,驱虫效果在衣服经过约三十次的洗涤后会大幅降低。那时只要在洗衣时再加入“百灭宁”药水便可恢复驱虫效果。

在设计裁剪方面,达款迷彩作战服上衣部分加入了中式衣领,并在口袋口、衣襟、右上臂、腰间及袖口等位置增加了魔术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使用钮扣。在军衔章的放置上也参考了英军迷彩作战服的设计,将一个军衔绊带放在前胸的位置。迷彩作战服上衣也加入了实用的设计,如在下摆的位置留有钮扣孔,在紧急时可将下摆扣到衣襟的钮扣上,成为简易的三角巾。裤子部分则在两侧的大腿口袋里加入小袋,方便放置贝雷帽或万用刀等物品。上述设计让迷彩作战服在战场上有更高的实用性。

在上衣的两个口袋上方,分别会缝上国家标志条和姓名条。根据“新加坡武装部队服装准则”(以下简称“服装规则”)的规定,国家标志条是缝在四号军服上衣的左胸口袋上方。而姓名条则是右胸口袋上方。两者的长度须与口袋对齐,而它的颜色是橄榄绿和黑色。橄榄绿色作为国家标志条和姓名条的底色,黑色绣上新加坡的英文国名“SINGAPORE”及军人的姓名。“服装准则”还规定了名条的基本规则:“军官、准尉官、士官以及军事专才的名条连同空格最多不多于11个英文字母”。在电影的主要角色中,只有“忍者”连的谭连长(SL THAM)、“忍者”连第二排王排长(ALEX ONG),以及一众新兵所属的第二班黄班长(JED HENG)等人的姓名条才需受上述规则限制。而电影中新兵们的姓名条则没限制,例如主角曹俊杰的姓名条(KEN CHOW)是以“英文名字+姓氏拼音”的方式呈现。而主角曾谢郎的姓名条(S L JIN)则是以“中文名字拼音取第一个英文字母+姓氏拼音”的方式呈现。另一主角牟都的姓名条(MUTHU S)则是以“淡米尔文名字拼音+姓氏拼音取第一个英文字母”的方式呈现等等。这样的拼写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上述军服外,新加坡陆军的军人还会获发短袖T恤、背心及运动短裤。在短袖T恤上的标签所标注的物品名称为“SHIRT,ULITITY:RD NECK,SAF”,也就是说它在新加坡陆军中是具有多用途的衣服。在电影中新兵们在营舍内休息、上课、就餐等场合均以穿着短袖T恤及运动短裤的形象出现。新兵在穿着四号军服时也会穿着短袖T恤,作为内衣使用。至于背心,在新加坡陆军中则只有男军人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才会跟运动短裤一起穿着。因此在背心的标签上所标注的物品名称“VEST,MEN'S:PHYSICALTRAINING”,就已经很清楚说明其使用对象和场合用。上述的短袖T恤及背心均采用纯棉制及橄榄绿色,但裁剪和军徽的位置则不同。

由于新加坡气候长年高温多雨,在新加坡陆军的单兵作战配备中会有迷彩雨衣一项。目前配发的迷彩雨衣采用了与迷彩作战服相同数码迷彩颜色的面料。该面料表面有经过“特氟龙”防泼水处理。在雨衣内部则贴合了简称为ePTFE的延展性聚四氟乙烯膜,确保士兵在穿着时既不被雨水沾湿也能透气透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风及保暖能力。该迷彩雨衣在设计样式上也考虑识别及实用需要。因而除腰间两侧的衣袋外,还在两袖加入了能放笔及小对象的口袋,并在右臂预留魔术贴及左襟前设有军衔绊带,以方便士兵贴上所属单位的臂章及军衔章。另外在雨衣的下摆处贴有可撕式的橙色反光带,以便驾驶者及夜间行军训练时可以辨别。

军帽――在《新兵正传》中主要出现了三种军帽,分别是贝雷帽、迷彩作训帽及迷彩圆边帽。在新加坡陆军里,贝雷帽主要作为一款通用的军帽使用。无论是在阅兵时穿着一号军服(阅兵服),在一般场合穿着三号军服(夏常服),或是在平时穿着四号军服(迷彩作战服),都会看到新加坡的军人都会佩戴贝雷帽。不同颜色的贝雷帽也有识别军人所属部队兵种的作用。而各兵种的贝雷帽颜色有如下:特攻队是红色、近卫队(Guards)是卡其色、步兵是绿色、装甲兵是黑色、战斗支援部队诸如工兵、炮兵、运输兵、信号兵、医护兵等则是深蓝色。

在电影里,基本军训中心的军官及作训士官在进行非战斗技能训练时,均以佩戴贝雷帽的形象出现。该中心现由新加坡陆军第九师负责管理。由于该师同时行使步兵兵种司令部的功能,因此该师属下的军人才会佩戴绿色贝雷帽。

观众也许会很好奇,为何在电影剧照中的士官及军官都一律佩戴了黑色的贝雷帽,而现实中所戴的却是橄榄绿色的贝雷帽?这是因为在电影拍摄时,新加坡陆军步兵所采用的贝雷帽颜色为墨绿色(而且还过于偏深绿色)所以才有这样的视觉错觉。近年新加坡陆军步兵所采用的贝雷帽颜色则已经改为偏向橄榄绿色。

贝雷帽上的帽徽是直接使用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军徽图案,整个帽徽的颜色由金、红、深蓝三色组成。帽徽在构图方面,主要参照了新加坡国徽的设计,并在国徽的加入了粗框深蓝色空心圆、金色桂冠和深蓝色的信条带。在粗框深蓝色空心圆内有用马来文标示的“AngkatanBersenjata Singapura”的字样,意思为“新加坡武装部队”。还有用马来文标示的格言“YANG PERTAMADAN UTAMA”,官方英文的意思为“First and Foremost”(首屈一指)。

迷彩作训帽在新加坡陆军部队内又被称为骑师帽。新兵或战备军人如无获发贝雷帽时,在整个训练或野外任务的期间都可以佩戴。迷彩作训帽的颜色与四号军服相同,但所采用的布料为斜纹布。新加坡军在使用作训帽时会扣上所属部队的金属徽章或缝上所属部队的刺绣布章。在电影中,“忍者连”的军官和作训士官在进行战斗技能训练或野外训练时,他们所佩的迷彩作训帽都扣上了基本军训中心标志的金属徽章。

迷彩圆边帽的颜色和所采用的布料均与四号军服相同,裁剪与美军的同款帽一样。在使用方面,虽然在它的标签上所标注的物品名称中有侦察用(RECON)的字眼,但在实际的使用中也有在训练或一般任务中佩戴这款军帽。

新加坡陆军还配发有头巾帽。该帽主要配发给有锡克教信仰的印度裔军人使用。这是由于该教教规要求男性信徒蓄长发及戴头巾帽,且不便佩戴贝雷帽及迷彩作训帽的原因所致。当这些军人在穿着四号军服时,所佩戴的头巾帽为绿色。在其他场合而需要穿着不同的军服时,则会戴上与其所属部队兵种贝雷帽颜色一致的头巾帽并扣上军徽。

配饰――新加坡陆军除了在四号军服上缝有国家标志条和姓名条以外,也会根据军人的自身情况而缝上或贴上兵种领章、军衔章、技能章及奖章、臂章等配饰。通过这些军服配饰,可以让人们马上了解这名新加坡陆军军人所属的兵种、军衔等级、具有何种技能或获得何种奖章,其所属部队以及当时所负责的职务等信息。在电影中只有基本军训中心内的教官和医疗中心内的现役军人才会有军服配饰。以谭连长率王排长等人到房间巡视的一幕为例,可以清楚看到谭连长和王排长所使用的军服配饰。

事实上,当军人完成基本军训并获分发到部队后,才需要在四号军服上衣的右领上缝上所属兵种的领章。兵种领章呈方形并以橄榄绿色作为兵种章的底色,由灰色和黑色分别作为兵科图案的底色及轮廓线条颜色。在电影中由于谭连长和王排长的兵种为步兵,因此他们都缝上步兵的兵种领章。另外,基本军训中心的教官等现役军人须按其军衔套上军衔章。在谭连长和王排长的上衣胸口位置分别套上了军衔章,以显示谭连长的军衔为上尉,而王排长则为二级上士。四号军服所使用的军衔章呈梯型,其颜色和布料与四号军服的颜色相同,并以黑色的绣线来绣出各类军衔及新加坡的马来文国名“SINGAPURA”。

在电影中新兵因未完成基本军训而未获授军衔,因而不能套上军衔章。

在谭连长和王排长左胸国家标志条上方,都缝了两个长方面的小章,这是新加坡陆军的技能章。有刺刀图案的小章为“征服森林课程”章,只有参加过在文莱的原始森林内举行的求生课程且测试合格的军人才能获得。

有SAR-21步枪图案的为战斗技能章。当军人在个人体能测试中考获银章或以上,以及在考取战斗技能章考试前的三个月内完成24公里全副武装行军后因具有资格获得。王排长的左右两臂上分别还有一些小型徽章,左臂上缝有神章及个人体能测试银章。这代表他在射击及体能方面有不错的表现。右臂上则有新加坡陆军第九师的臂章,这是因为基本军训中心隶属于新加坡陆军第九师的名下所致。该师的臂章呈盾型,内有黑豹和刺刀图案的元素,代表着他们是具有敏锐触觉和反应迅速的步兵。罗马数字的“九”字是代表他们是第九师。而“FORGING AHEAD”是表明他们的部队格言――奋进。

军靴――自2012年至今,新加坡陆军采用了Frontier牌的黑色军靴作为配发给全军使用的制式军靴,以取代原来使用多年的Gore-Tex军靴。该靴约重705克,由尼龙布及塑料所制,而且在军靴的内侧还设有两个排水孔,因此该军靴具有不错的排水及快干性能,非常适合新加坡的多雨湿热环境。

单兵装备

防护装备及背包――新加坡陆军所装备的防护背心为“一体化承载背心”(简称为iLBV)。该防护系统由背心本体、可拆卸防弹护颈和护裆以及不同功能的组件包。在任务需要时士兵可以在防护背心的前后夹层插入抗弹板。该背心本体和各组件包是采用Molle系统的方式结合,可随任务的需要而作出不同的组合及调整。

根据笔者的收藏及了解,早期iLBV系统由德国的MehlerVarioSystem公司所设计生产,之后是由新加坡陆军设计并在中国生产。目前所配发的iLBV则是由韩国的KolonDefense Solemn公司生产。

根据《新加坡陆军个人装备手册》的要求,在基本军训期间的防护背心是不需要装上抗弹板的。须在背心本体的指定位置上装上两个手榴弹包、三个弹匣包、水壶包、水袋包和多功用的携行包。另一方面,在防护背心接近脖颈的位置设有魔术贴,用来固定抗弹片护颈,进行训练或检阅时则不需要装上。在新加坡的军队文化中,会在这个魔术贴的范围内贴上一些徽章,如所属的旅或营等徽章。在《新兵正传》中王排长等现役军人的防护背心上,还扣上了可以装上军衔章的袢带,这样的配件可以说是新加坡军队所特有。

除了防护背心外,新加坡陆军的士兵都配发了抗弹头盔、风镜、手套、护膝及护肘等防护装备,显示新加坡陆军相当重视对士兵身体的保护。在《新兵正传》中,影片的场景设置里既有一般新兵训练场面,也出现了交战场面,因而在防护装备的佩戴方面也有区别。在交战场面中,出现了佩戴了抗弹头盔、风镜、手套、护膝及护肘等一整套防护装备的新加坡陆军军人。而在训练场面中新兵及教官只是佩戴了抗弹头盔及手套。随着任务性质不同,这些防护装备会有不同的搭配方案。

头盔――新加坡陆军采用了韩Dae Sung Tech公司生产的头盔。盔形与美军MICH盔相似,只是在头盔内所采用的悬挂系统有一定区别,抗弹材料为凯夫拉。新加坡陆军的防弹头盔最初采用了以色列Rabintex公司所设计及生产的RBH 303系列。它的形状、头盔内的悬挂系统等特点基本与现用的韩国产防弹头盔一致。因此很难从外形辨别两个厂家的产品。该头盔的盔带左脸颊处还增加了一块皮革,以防止盔带上的插扣带来的不适。头盔还配有与四号军服同一颜色的迷彩盔布,并在盔布上有固定风镜的实用设计。

风镜――出现在电影中交战场面的风镜为美国ESS公司生产的AsianFit Striker型抗破片风镜。该风镜除有抗破片、透气及防紫外线等特点外,也还具有适合亚洲人脸型的特点。对于像新加坡陆军这样的在编不同种族军人的而言,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在交战场面中还出现了不知名厂商的护膝及护肘,增强了士兵在战场环境中的保护。

手套――新加坡陆军分别采用了以Nomex材质及皮革制成的全指手套及皮革制的半指手套,前者的保护最佳,既有抗热及防静电的功能,后者则是较为通风。而在电影里,虽然大部分场面中的新加坡军人都是没有佩戴手套,但在与敌军交战的场面中,攻击小队的指挥官便是佩戴了全指手套;而新兵在野外训练及接受情境考试的场面中使用了半指手套。

背包――新加坡陆军的军人使用两种背包。一种是名为Field Pack的大背包,而另一款则是名为Utility Bag的小背包。两款包具都为以与四号军服同一迷彩颜色的尼龙布制造。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是大背包,从新兵在签离日可以离营回家休假,到以全副武装进行不同的战技训练和行军,或是战备军人收到回营集合命令准备出击等都可以看到它的出现。这款大背包的正面设有多组Molle系统的织带,方便士兵随实制需要而增加组件包。它的主要收纳部分可以从背包顶部及前部打开,并在里面设有两个暗兜。而在大背包的两侧还设置了“两短一长”的收纳包,以增加士兵的收纳空间及随需要放置个人装备。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2

关键词:高原部队;合同护士;培养

【中图分类号】R2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3-01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军队医疗体系改革,合同护士这个特殊的新群体出现在了现今的军队当中,也成为军队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高原的军队系统医院环境艰苦,设备陈旧,与国内外信息交流受到一定制约。合同护士在高原军队医疗体系中占据相当的数量,提高合同护士整体素质,对提高高原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管理和提高合同护士综合素质作进行了探讨。

1 注重政治教育,加强岗前培训

1.1 政治合格是对高原合同护士的基本要求。地处民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分裂与斗争比较突出。合同护士大多是刚毕业的地方青年,社会阅历尚浅,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不够成熟,思想波动较大,对高原军队医疗服务工作的了解表浅。因此,政治思想教育是合同护士岗前培训的重点之一。针对合同护士的特点,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工作,使合同护士了解军队医疗工作的性质和服务对象,学习军队的制度和管理规定,领会“令行禁止”的含义,自觉遵守部队条令及规章制度。同时纠正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态度,增强服务部队的意识。

1.2 组织军训。合同护士均为地方医学院校的护理人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军事训练,作风纪律较散漫。军事训练是使合同护士具备军人作风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培养组织纪律性重要途径。训练前,首先要对合同护士进行教育,帮助其认识军事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为下一步的高原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高原护理理论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操作是顺利开展高原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原护理服务质量的条件之一。针对新进人员,应组织其学习高原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开展技能操作培训。对合同护士进行1-2个月的脱产基础培训,使其具备正式上岗工作的基本条件。

2 加强本职工作意识,提高高原护理工作质量

2.1 合同护士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至关重要。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各个工作细节组成的,小到输液、消毒,大到急救护理、紧急出动。合同护士能否完成好任务,在于平时的练习和对本职工作的正确认识。通过强化本职工作意识,不断提高合同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扬老精神[1],发扬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高原医护工作质量。

2.2 加强本职工作意识体现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讲求高质量,每一个环节都是重点,每一次操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为达到良好的操作水平,应组织合同护士进行技能操作训练,经常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以达到更高目标。

2.3 加强本职工作意识寓意深刻。在军队系统内,个别合同护士存在着自己不是军人,职业地位低,怕人瞧不起等自卑心理。因此,首先要从改变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开始,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合同护士了解护理工作在军队医疗救治中是不可或缺的,明白医生与护士是相互协作关系,鼓励护士积极工作,热情待人,主动消除他人对护士工作的偏见;其次是要做好引导工作,使护士明白无论军人还是地方人员,其实工作一样,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工作中变就能够不断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高工作效绩,就能够在本职工作上闪光发热,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3 加强高原人文知识学习,学以致用

为加强整体护理,需要用整体的观念来看待问题,这就要求合同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合同护士要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加强高原人文知识学习。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在文化上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的相对封闭的区域,在医学上有传统的藏医学,因此,人文独具魅力。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巧妙地将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社会学、民族学等运用于日常工作中[2],结合高原人文特点,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护理模式。

4 完善落实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护士职业,应当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为规范合同护士的护理操作和行为,强化法制观念,组织合同护士认真学习《护理行为规范》和《疗养工作守则》,明确自身权利及义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预防护理事故和差错的发生,保证疗养工作安全;组织学习部队各项《规章制度》,遵守部队管理及规定;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建立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奖惩制度,使合同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鼓励合同护士积极参与文章写作与投稿,对发表文章的护士实行奖励制,工作成绩实行积分制,定期组织合同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及理论考试,以此作为个人年终工作的考核标准之一。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疗养服务质量

5.1 外送学习。为更快更好地提升高原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积极与相关医疗机构联系,每年分批输送护士到相关医院进行实习、进修。学习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强,不但能够增加合同护士学习的热情,为学习交流创造了条件,也为高原护理工作的发展和建设带回了新的知识和理念,为高原的服务保障工作添砖加瓦。

5.2 开展技术培训。针对年轻合同护士临床经验少,对高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及心理素质较差的缺点, 结合高原医疗的实际情况,组织合同护士有针对性地学习,分阶段地对合同护士进行技术培训。如第一阶段,主要培训无菌操作技术,规范高原护理基础操作,学习接待新病人入院流程;第二阶段要求合同护士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主义事项,熟悉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清洁保养及检测;第三阶段要就合同护士熟练掌握高原专科常见的医疗操作技术配合,掌握各专科危、急、重症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够完成相应的急救配合工作。[3]

高原护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原部队系统的合同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原的医疗机构想要跟上医疗服务发展的步伐,不但要在硬件上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要在医疗软件上下工夫,逐步引导护理人员尤其是合同护士在思想上由局部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合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及服务观念的转变,有助于高原军队护理工作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 老精神指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

[2] 曹红英.高原地区护理管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2010,10(10):60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3

基金项目:军队院校“2110三期”军事土木工程学科重点建设领域项目(2011lgdx -0222)

作者简介:尹峰(1974-),男,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防工程、岩土工程研究,(e-mail)plaustyin@163.com。

摘要:以工程兵合训学员未来任职岗位任务需求为牵引,以提升学员未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目标,研究军队综合性大学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阐述了“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总体设计思路,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组织应用,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与合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可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训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模式;任务牵引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7004土质学与土力学是解放军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土的基本力学原理和工程问题的学科。为更好适应军队综合性大学多种人才培养目标,从2011年开始,课程组针对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背景

(一)合训学员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分析

军队综合性大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合训学员与非合训学员这“两类人才”的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是有明显区别的 [1] 。非合训学员的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是: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满足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需要,具有初步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合训学员的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是:了解军兵种相关业务,具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提出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案。可以看出,对于合训学员来说,其未来任职岗位是初级指挥军官,所以对其专业业务能力的要求是“具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提出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案”。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合训学员而言重要的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理论的探究和推导。

(二)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作用

军队综合性大学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有明显区别。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对作战工程保障和工程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国防工程建设和战场工程建设密切相关,掌握必备的土工知识是遂行作战工程保障,进行防护工程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频繁参与国家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道路抢通等各种非战争军事任务,在行动中客观显露出一些技术弱项,如道路的快速抢通保通技术,次生灾害防护,克服管涌、固定滑坡、处置坍塌、排除漏洞的方法等。因此应强化工程兵专业技能训练,特别是针对抢险救灾这种特殊环境下工程作业的专项训练,使指挥员能够按工程设计方案组织指挥[2]。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内容可广泛应用于解决江河溃坝决口、塌方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防治和救援任务,因此,课程在工程兵合训学员未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作为传统的工程技术课程,在长期培养工程兵技术干部和人防工程学员的过程中,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在面向土木工程大类的工程兵合训学员对象时,其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长期从事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员内在知识结构与合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二是传统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合训学员的核心能力素质教育不适应,不适应以“领导力、创新力、战斗力”为核心素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合训学员内在的学习动力与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因此,有效解决传统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合训学员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非常迫切。虽然是学历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但依据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学员未来的任职需要,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应作为技能培养型的课程,从实战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模式设计[3]。

二 、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总体设计

(一)总体改革思路

在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得到了成功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主线,促使学员通过完成任务而学到知识和技能。教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可行的任务,针对所设计的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要求[4]。学员受任务驱动,在教员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合作讨论等多种学习探索方式完成任务,并从中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5]。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尹峰任务牵引式教学在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借鉴“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创新延伸,进一步使教学重心前置,提出“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合训学员未来任职岗位任务需求为牵引,以提升学员未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条件等方面,重构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系统解决传统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与合训学员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内容重构

在历次抢险救灾行动中,工程兵部队通常被作为主力军和突击队,用于重要部位和关键时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是抢险救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6]。因此,与非合训专业的课程知识教学目标不同,课程组重点研究了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重构要求,完善课程标准,重新梳理面向合训学员的课程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弱化地基基础工程设计理论以及设计规范的内容,强化土质学与土力学理论与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防治和救援的联系,构建了与工程地质灾害、工程事故、溃坝决堤、应急加固等紧密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使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工程抢险的应用背景,从而满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际需求。 (三)教学模式改革

在传统的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有助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并不能有效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基于培养合训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课程组经过深入研讨,在传统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基础上改革创新,提出了“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即把课程各章的主要教学内容与特定的未来岗位任务相联系,假设一个未来任职岗位可能遇到的任务,学员通过完成该任务学习课程知识。通过两个学期在4个专业的初步实践,课程组逐步完善了“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

(四)教学资源建设

为达到合训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教学条件,整合教学资源。一是建设以抢险救灾为主题的教学视频库和案例库,由教员和学员共同完成,使学员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员参与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案例库和视频库,借助查阅期刊、文献、网络新闻等手段,消化大量的工程案例,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员真切体会课程知识在指导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应用,大大拓展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二是编写具有军事土木工程特色的配套辅助教材,如《土力学工程案例解析》《工程地质灾害救援技术》,拓展学员的知识视野和应用范围。三是积极持续开展教学研究,把课程建设列入军队院校“2110三期”军事土木工程学科重点建设领域项目,以及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三、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

在前期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课程组创新实践了“任务牵引式”的教学模式,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步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

(1)任务想定。根据各章内容,结合未来岗位任务需求,想定一个任务,在各章教学开始之前布置。想定的任务均具有军事特色,体现军事应用。例如:课程第二章“土中水的运动”想定的任务是“长江大堤管涌应急防治救援”,课程第三章“土的压缩沉降计算”想定的任务是“巨型雷达基座沉降计算与变形监测”,课程第四章“土的强度计算”想定的任务是“部队大型油罐地基承载力确定”。

(2)课堂理论讲解。教员根据该章想定的任务,围绕完成任务所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优化本章理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理论知识,使课堂内容与任务的完成紧密结合,促进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如任务之一“长江大堤管涌应急防治救援”的内容要求中,学员要想完成这一任务的解决方案,就需要学习土中水的渗流模型,掌握达西定律,以及土的渗透破坏原理和类

型等,这恰恰就是本章的核心理论知识。

(3)课外自主学习。学员为完成想定任务的解决方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实践技术的保障。这部分内容是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无法获取的,依靠教员自身的知识积累也很难全面掌握,需要教员指导、学员自主完成,通过观看网上视频资料,阅读相关专业技术期刊,网上查找技术解决方案等,补充完成想定任务所需的各种技术知识。

(4)撰写解决方案。教学组织中,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名学员,共同完成想定任务的解决方案。教员需要提前规范撰写解决方案的内容标准,每章想定任务的解决方案包括任务背景、任务要求、理论计算、技术保障措施、组织实施方法、任务小结、参考资料等模块。方案形式包括文字方案和汇报内容,在编写过程中,教员需要利用答疑时间到教室加以指导,帮助学员随时解决问题。一般要求在各章课堂教学最后一节课之前上交任务解决方案,由教员预先从方案内容形式、理论应用、技术措施的选取等方面进行评价把关,遇到方案整体质量不达标的,提前交由学员小组继续完善,以保证任务方案课堂汇报的质量。

(5)方案汇报。各章课堂教学的最后一节课作为学员方案的汇报课,由各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的任务解决方案,汇报形式普遍采用多媒体,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明。在实际课堂组织中,一般一节课只能选择2~3个小组的方案进行分享汇报,这需要教员在课前的方案评价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案在课堂上汇报,并对其他方案一并点评。同时教员还要引导学员对其他组的方案进行质询和点评,取长补短,知识共享。

(6)总结归纳与延伸拓展。学员编写的任务解决方案是在初次理论学习,缺乏实践背景的条件下完成的,在指标选取、条件假设、技术应用等方面难免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课堂汇报分享时,也会出现不着重点、浮于表面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员加以恰当的引导,甚至追问,挖掘问题的本质。对于学员之间互相的方案评价质询,也要科学把控,引导学员善于发现其他小组方案的亮点。最后教员还需要对该章方案完成的整体情况进行点评归纳,回归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并对没有涉及的问题进行延伸,引导学员在学习之余继续探究。

四、实践效果与经验总结

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先后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防工程与防护等合训专业的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实践应用,并引入评价机制,取得了积极效果。实践表明,只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也可以体现军事特色,教学目标完全可以从单一的工程技术理论教育向多种能力培养转变,突破工程技术素养与军事指挥能力培养的矛盾。

当然,“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员自身的知识储备需要更新,教学组训能力需要提高。由于长期从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课程组教员的知识储备明显与合训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匹配,需要及时更新。同时,“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员具有对教学内容的统筹能力、对学员分享的导调能力和精辟的总结能力。在学员课堂方案汇报分享时,教员需要整体掌控分享进程和讨论问题边界,巧妙启发学生思路,归纳、提炼和总结,并引出教学核心内容,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各章想定任务的设计需要持续完善。一方面,想定的任务源于合训学员未来任职岗位需求,这种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章任务可以不断改进甚至重新设计,以便更贴近岗位实际。另一方面,任务本身的理论、技术难度和涉及知识点的广度要尽可能与该章的基本教学目标一致,不要求一个任务就覆盖本章全部的知识点,而应注重学员对核心理论知识的把握理解,进而实现对其他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第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任务完成方案的考核比重。改革之前的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考核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考试为闭卷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以课程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评定,占30%。实施“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改革之后,以任务完成方案代替平时成绩,完成方案和考试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增强了考核方式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胡江华,许卫东,刘君.伪装工程“两类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

14(1):77-80.

[2] 曾杨智,高亚明,叶春雷.工程兵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探析[c]//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工程保障技术论文集.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3] 曹义,姬洪涛,刘卫东.紧贴实战需求讲好《野战给水》课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 (3):84-85.

[4] 祝宇凌.“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 (6):230-232.

[5] 黄云仙,黄峰,梁妙元,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3(6):72-73.

[6] 王小凡,姬洪涛,文晓宇.对工程兵专业加强抢险救灾教学训练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 (3):97-98.

application of task traction teaching mode in jointtraining

profession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yin feng

(college of defense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p. r. china)

abstract: to meet the coming post task demands of engineering corps jointtraining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arry out diversified military tasks, the teaching mode of soil and soil mechanics course was reformed in jointtraining specialty of comprehensive military university, the connotation of “task traction type” teaching mode and the overall design ideas were illustrat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as introduc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was concluded and analyzed. the teaching mode effectively solv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goal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jointtraining professional,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reform of ability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 jointtraining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ask traction type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4

关键词:美军院校;训练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18-01

陆军军官学校(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USMA 西点军校)、海军军官学校(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USNA)和空军军官学校(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USAFA)是美国陆海空三军各自唯一的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培养军种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这三所院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质量出类拔萃。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公立本科院校排名中,西点军校、海军军官学校名列第一、第二;全美本科院校工科排名中,西点军校、海军军官学校和空军军官学校分别排在第五、第六和第八位。分析研究这三所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推进我军院校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美国军官学校军事基础训练理念

1、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美国军事院校的基础训练理念中十分重视规章制度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三军军官学校有着严格完善的人才培养规章制度,这些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力保证了这三所军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每年能为各自军种输送近1000名合格的初级指挥军官。

2、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未来领导者作为核心使命

三所军官学校的核心使命是为美国军队培养高素质未来领导者和精英。陆军军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水平、过硬的专业技能、强健的体魄和为陆军军官和美国公民都能够持续地成长和发展。海军军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进入军校的男女青年具备服务于国家和从事领导工作的基本素质,使学员在学业、道德伦理、领导才能和体能四个方面均衡发展,从而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知识,具备必要的军人职业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具备高水平的智能,并建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标准;灌输责任感、荣誉感和忠诚感;造就献身于军队职业生涯、头脑和性格有发展潜力、有能力履行最高级指挥职责、公民职责和政府管理职责的毕业生。而空军军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领导者必备知识、品德和动力,热爱本职,忠于事业的空军军官,用明天的眼光来培养和激励未来的航空航天领导者。

3、系统科学的教育计划:把培养学员领导能力作为核心任务

在美国军官学校,教育与训练有着明显分工,在军事理论教育方面,各学年的军事理论课程设置均有着明显的层级区分。以海军军官学校为例,学员的第一年主要是海军科学和领导艺术的入门必修课程,第二学年主要是航海和船舶工程方面课程,第三学年主要是战略战术、船舶工程和武备,第四学年主要是作战系统设计的武备课程和初级军官研讨课程,层级区分十分明显。在军事训练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阶段和层次性。如西点军校就将学员的军事训练明确地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为期6周的学员入学基础训练,也被称为“兽营”训练或“铸造武士”训练,包括徒步行军、实弹投掷、75英尺下潜、徒手格斗、步枪及刺刀格斗训练等,目的是使学员完成从普通老百姓向士兵的转变;第二阶段是第二学年暑期完成的野外训练,包括为期lO天的“高地武士行动”(重点考察学员近距离联合作战能力),为期1周的“集中机动训练”(重点是以战斗系统支持小组作战),参加陆、空协同作战演习,参加“霹雳行动”,由学员驾驶坦克参加作战演习;第三阶段是利用第三、四个暑期完成的学员高级训练,有3种形式供选择:到美军6所兵种军校实习、或参加野战部队服役、或作为指挥人员参加西点的学员基础训练或学员野外训练。

4、文理兼顾的专业设置:大力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美国三军军官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点。他们认为,现代战争包含越来越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要求军官具备宽广的知识基础、广阔的视野、以及面对不确定环境的随机应变、创新思维的能力;

专业方向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柔性组合而成。核心课程由数理工程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为学员奠定军事职业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核心课程的安排贯穿学员整个四学年的学习生活,学员不分专业,都必须学习。选修课确定学员的专业发展方向,为学员发展打下专业教育基础,便于学员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西点要求学员在第2学年末决定选择其专业方向;海军军官学校则是要求学员在第1学年来选择主修专业;而空军军官学校要求学员在二年级的秋季学期注册截止日期前选定专业。

5、素质优良的教员队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素质优良的教员队伍是美国三军军官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人才基础。三所军官学校的教员队伍由军职教员和文职人员组成,两者的比例三所学校不尽相同,陆、海、空三所军官学校文职教员的比例分别为21%、59%、25%。军职教员主要是从部队的优秀指挥军官和参谋人员中选调。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战场的新信息新要求带回课堂,开展针对性教学,确保课堂教学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实战,增强学员对部队的认识,促进院校教学与部队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强.仲辉.何涌.《美国三军军官学校人才培养特点分析》.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训练部.

[2] 徐仁剑,《美国军官学校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的几点启示》.炮兵学院研究生系.

[3] 张爱华主编.《军事训练学教程》.出版社.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5

晚清洋务运动紧锣密鼓地搞了30年,及至甲午战前,清军的军械装备得到了相当的提升。然而,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不仅让本国人大失所望,同样也让一些外国人大跌眼镜。“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可能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然而,清军无论陆路还是海上都是一败再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清军自身来看,不能不说是早有征兆。

清军高级将领仗势使气,北洋军官难作表率

古今中外,军队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其战斗力,尤其是军官的精神面貌与素质。

晚清的勇营对平定国内叛乱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积弊丛生,譬如湘军、淮军,以及衍生而出的许多派系之间各占山头、相互倾轧,是家常便饭的事,北洋海军也不例外。

北洋海军是李鸿章的“自留地”,提督丁汝昌就出自淮军。海战对于老淮军来说,是个新领域,所以在北洋舰队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一批后起的“中层干部”——譬如刘步蟾、邓世昌、林泰曾、杨用霖等,多数是福建、广东一带的人,并且福州船政学堂出来的校友颇多,他们关系密切,成了一个小团体。这个小团体表现的一个突出形式就是排“外”——不仅与来自本国其他地区的军官之间关系紧张,而且对于外籍教习的态度也很不友好,仗势使气,甚至设法排挤。

最早留洋的北洋海军将领刘步蟾是卓有见识的一个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参与《北洋海军章程》的起草,海军规则“多出其手”,此后,他被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

也许真是应了“人无完人”那句老话,任何一个杰出将领也难免瑕疵。“海军之建也,琅威理督操綦严,军官多闽人,颇恶之。右翼总兵刘步蟾与有违言,不相能,乃以计逐琅威理……”(《东方兵事纪略》之《海军篇·第七》)

琅威理本是英国海军军官,有着丰富的海军训练经验。在北洋海军创建之时就被聘为总教习,赏副将衔,位在刘步蟾之上。出于私见,刘步蟾等一帮军官想方设法把他排挤走了。事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无疑对北洋海军的战斗力产生了相当影响。“琅威理去,操练尽弛”。一个有作战、训练经验的外国总教习走了,但是,中国海军将领又不能担起训练重任。此后,北洋海军所聘请的外国教习都是“一蟹不如一蟹”,这些都为北洋海军的甲午战败埋下了伏笔。刘步蟾们因私废公,实在不妥。琅威理后来愤恨地称北洋某些军官是“既愚昧又嫉恨别人的人”(罗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努力》)。

北洋海军的军官,常常擅离职守,耽于嬉戏。“海部成立,福建船厂学生位至提镇,多有妻妾,筑室刘公岛上,平时自为嬉乐”。(《异辞录》),再“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海军不在兵舰上,实实在在发生于晚清北洋海军。太平无事时,可能问题还不大,但如临战事,必定成为海军吃败仗的一个肇因。果不其然,1895年正月,战事吃紧,日本海军进攻北洋基地刘公岛,“十二日侵晓,倭雷艇复入东口来袭,我来远并威远练船、宝筏差船,皆沉于敌,时来远管带邱宝仁、威远管带林颖启方登陆逐声伎未归也”。又“十五日,倭水陆复以炮攻我,击沉我靖远舰,管带叶祖圭亦先去船在陆”。(《东方兵事纪略》)——令人痛心的是:来远、威远、靖远舰的指挥官,在战斗最关键时刻,竟然都不在军舰上,去干什么了呢?去嫖妓了!群龙无首的舰上士兵慌作一团,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不唯海军将领是这样,陆军将领的表现同样荒唐可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吴大澂带领陆军出关抗击日军时,雅歌投壶,风流自赏,路上寄宿在一座寺庙,“惟出彝鼎及汉印罗列满案,与诸客评赏之”(《汪穰卿笔记》)。战事吃紧,出征将领不召集幕僚与军官们商议作战计划,而是醉心于把玩古董文物,岂不是误事误国?这样的一群将领岂能统率全军,战败强敌?

清军训练不精,战场失误太多

1893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清朝北洋舰队的威力,还有相当的畏惧。但是,也有些日本将领在细致研究了清朝军队后,认为清军在1886年以后,士气的低落已经无法掩饰,军队不堪一击,更没有把北洋舰队的威力以及制海权的意义放在眼里(《日本外交史》 信夫清三郎 编)。

清军的实际情形,从国内当时的众多记载中可窥其一斑。

首先是军事训练如同儿戏。1894年10月17日《申报》的“妄言”一文形象地刻画清军当时的训练情形:“若夫统带诸员,则惟知克扣军粮,以充私囊,迷花醉月,自命风流……一得上宪阅兵之信,始预期传令勤操,藤牌短刀,无殊儿戏。”而且,军官不参加训练,这是晚清军队的普遍现象。

北洋海军聘请了相当多的外籍军官训练军队,尤其是琅威理练兵是有一套的,“督操綦严”,在琅威理离开北洋水师后,“后用洋员皆不及琅远甚”,“自马(格禄)来后,洋员之贪利接踵而至,名曰告奋勇,实则图薪水”。很明显,北洋海军“接踵而至”的洋雇员虽多,但绝大多数是为高薪而来,中日甲午战争时“至威海濒危,水师被困,若辈(洋雇员)早已置身局外矣”。所以,当时有人疾呼:“滥用此等洋员,又安能取胜乎?”

一切都是上行下效。海军将领们都无心抓训练,那低级官兵水手更是乐得舒服快活。北洋海军当时的训练状况是:“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东方兵事纪略》)这样的海军,还能打仗么?

但这不只是北洋水师一军的状况,晚清时,整个大清的禁卫军、八旗驻防兵、绿营,都是一个样,视军事如儿戏。在当时的中日战场上,很多军队仓促成军,根本就没有或者充分地训练,譬如平壤战役前夕,清军主要将领聂士成还要回直隶地区招募士兵。另一将领宋庆为了抵抗日军,也临时招募兵员,使得毅军从原来的8营扩大到39营。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经验,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清军缺乏战意,士气低落。自古以来,两军对垒都是以积极备战而求不战,唯其战士有必死之心,方能砥砺军心,巩固边防,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觊觎之心。但是,清军从上到下都没准备好好打仗。这从日本方面的记载可以反观,1894年9月16日中日两军的平壤之战,“兵力不足的日军,经过激战,击败了缺乏战意的清军”。

此外,指挥失当、军事技术水平低下也是北洋舰队黄海战败的直接原因。海战当日,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形成不了有力的攻击队形,反而被动挨打。开战不久,定远旗舰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塌,海军提督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不能继续指挥战斗。悲摧的是,他事先又没有指定指挥者,这使中国舰队失去了统一指挥,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旗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混乱状态。

战斗过程中,北洋舰队一艘鱼雷快艇在距离敌舰西京丸号40米处发射鱼雷,这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竟然未能命中,使敌舰逃逸,而当时的日本海军部长桦山资杞正在此舰上督战,假如鱼雷击中敌舰的话,必是一重要战果。

“九月四日,倭舰五艘从东南来,我北山嘴台击之,第一出中其头船望楼,并毁其烟囱上半;若连环追击,可击沉,乃次出误提操练样弹出库,及易弹而倭舰已远”(《东方兵事纪略》)。可惜,清军炮台在关键时候,犯了最低级错误,把操练弹当作真炮弹给提出来了,耽误了时间,否则的话,可能重创甚至击沉日军的指挥舰。

以上一海一陆,都暴露出清军训练不精以及军中管理的混乱。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给本国政府汇报时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无远见和缺乏军事知识的中国当局,将面临着海军舰队被彻底摧毁的危险。”事实证明这个英国人的见解入木三分。

清军在装备采购上积弊重重

甲午战前的两三年间,日本国内,占多数席位的众议院与政府之间为是否削减海军经费,有相当大的争执,官司一直打到了天皇那里。1893年2月10日,日本天皇下达了敕谕:“国防一事,苟拖延一日,将遗恨百年。”最终决定,在以后的6年间每年从内帑中拨出30万日元,并命令在同一时期内从文武官员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缴纳国库,用以补充造舰费,并要求各方“齐心协力”(《日本外交史》信夫清三郎 编)。

1889年,北洋海军的实力为世界第六、亚洲第一,而日本海军的排名是世界第十一。这在一段时间里对日本高层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日本紧起直追,全国动员,甲午战争爆发之时,日本海军实力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洋海军。

与此可作对比的是,清政府对于海军军备的态度。一是自我感觉良好,松懈了装备建设。李鸿章在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夸过海口:“渤海门户深固不摇。”于是,户部建议不再购买军械。至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没有置办新军舰,部分应该进行的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等也没能及时进行,原有的战舰逐渐落伍,无论航速、射速都落后于日本海军,这是甲午海战失败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二是政府一班人煞费苦心地把国防经费抽出来“孝敬”慈禧太后修造颐和园。清军的火器来源无外乎两个:一是自己造,二是买军火——最尖端的军事装备得花钱从西方买。但是,清政府拨给北洋水师的款子成了各方追逐的“唐僧肉”,真正用在北洋水师的训练和装备上,只是一小部分。

于是,出现了如下一幕:甲午战争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军舰上,两尊十吋口径大炮可以施放的合格炮弹只有三枚,其余只能以国内军工厂造的小口径炮弹勉强凑数;而且,炮弹质量也有问题,有的打不响,有的“中敌船而不裂”,原因是“军械所所发炮弹,又多于炮口径不符,鱼雷与开花弹甚至实以铁滓泥沙”。即便如此,战斗中炮弹竟然还不够,海战还未结束,主力舰定远和镇远的主炮炮弹全部用光。黄海战前半个月,赫德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直白又很无奈地说:“当前的难题是军火,北洋舰队有药无弹,有弹无药,汉纳根已受命催办弹药,他想能凑够打几个小时的炮弹,以备作一次海战,在海上拼一下,迄今无法到手,最糟的是他恐怕永远无到手的希望了。”没有炮弹的海军游弋在海上,只能成为敌人的靶子。

不仅海军的装备匮乏,清军陆军的装备也相当困窘。淮军是清军的主要国防力量,后勤建设却相当简陋,“以间色服装,持旧式器械,用密集阵法。而且,无工兵为营垒,则战守咸失其宜;无辎重以输运,则前后不能相顾”(《异辞录》)。

再看,陆军将领宋庆是在清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参战的,这样建制不全、装备简陋的军队竟然被拉到了酷烈的战场上!

不仅如此,清军的枪支弹药采购上也是弊病丛生。清朝史料爆出,连李鸿章的厨师的亲戚都在利用关系经手军火采购,伙同洋商从中分肥,以坏枪破枪配给前方的抗日将士。甲午战场,清朝不啻于把一群装备落后、弹药匮乏、建制不全、训练不精的士兵送到了建制完备、新锐西式且磨刀霍霍的日军面前。

国内各成派系,互相拆台,是导致清军全面失败的重要原因

晚清军队的正规军虽然是八旗和绿营,但更多地只是一种象征而已,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战斗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湘军和淮军。淮军是在曾国藩统领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68年以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国防力量。有枪便是草头王。李鸿章以淮军为基础,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了当时的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量级人物。这招致了很多人的忌妒,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清流派首领、军机大臣、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他们对于淮军可以说是抱着“冷眼观物事”的心态。

国内的清流派及主战派们不仅借助皇帝的权威逼着李鸿章的北洋军队同日军开战,更促狭的是,自己袖手旁观,还百般阻挠其购买外国新式军舰、军火。主战,却又不同意购买新式军舰、武器装备国防力量,这样的主战派,真是匪夷所思!

清军当时承担对日作战的军队几乎都是淮军体系,很多地方督抚、将领甚至坐视不管。当时有西方人认为:“(中国)各人无合一之心,各省有独立之势,不几如各小国之同居一境乎?”(王炳耀《中日战辑》)

1895年2月,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北洋水师遭到日军陆上和水上的夹击,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北洋舰队到了穷途末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祜亨致书丁汝昌劝降,丁汝昌拒绝投降并自杀。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宣示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时正是阴历正月,北京城里在热闹地大开宴席,一派歌舞升平景象,有诗描述道:“凤阙张灯海宴开,年年宣示万年杯。魏公高踞金銮殿,不见渔阳鼓吏来。”(文廷式《元夜》)

史学界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海军之败,不是败于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的下午,而是败于以往数十年的不自振作。”

随着北洋海军的覆灭,以及叶志超、卫汝贵等在陆路战场的惨败,淮军势力一落千丈,并与李鸿章一起成为众矢之的,朝野上下对李鸿章的弹劾更如雪片一般。

北洋水师副提督、德国人汉纳根对清军的甲午战败,做了如是总结:“中国取败之道有二大端:一曰无总帅,督、抚各自保封疆,分而不能合;一曰无名将,提、镇各未谙韬略,愚而不能明。职此二端,断难一战。”——这是一个身当其事、熟悉清军军情的外国军官从战术角度对于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诊断”,虽然不全面,但很值得深思。

甚至,有史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实际上是李鸿章的淮军体系被日军击溃了。“日本的战争努力动员了举国一致的力量,而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受冲突的影响,政府几乎全部凭借北洋水师和李鸿章的淮军”(《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回首百多年前的往事,惨痛、辛酸,中华民族自当警醒、奋发。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6

关键词:提干大学生士兵学员 任职培训 基层经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50-01

《从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军官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共选拔确定了3768名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对象,目前已经全部进入军校接受任职培训。其中我们二炮共有220名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分别进入二炮工程大学、陆军指挥学院、二炮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等军校进行任职培训。大学生士兵特点各异,如何将每一块璞玉雕琢成材,是值得各个培训院校潜心研究的问题。

1 提干大学生士兵学员的特点

1.1 基层经历丰富,但缺乏担任干部的思想准备

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来自二炮的各个旅团,在导弹发射的各个号位以及其他各种岗位上工作过,其中六成以上还担任过班长、副班长,与国防生相比,尽管国防生普遍接受了一定的军训,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但缺乏一定的经验。

1.2 军政素质高,军人意识强,但是还存在“短板”

两年军旅生涯的磨炼使得他们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和“一切行动听指挥”,对部队枯燥、紧张的生活也比较适应。另外,经过党和部队培养多年,军事素质过硬,政治观念强。参照一名合格干部的标准,他们的军政素质还不够完善,政治上还缺乏大局观念。

1.3 思想活跃,多才多艺,但施展发挥得不充分

这批提干大学生士兵学员,大学学的是不同的专业,他们都有各自专业上的优势和各种各样的特长。但是受环境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施展发挥。

1.4 学习积极性较高,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基础不太牢

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努力。四年的大学学习使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是两年紧张的部队生活使他们对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基础不牢固,学习专业课程有些吃力。

2 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管理现状

2.1 教育理念缺乏,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对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的培训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经验。教育理念和日常管理上,往往照搬生长学员和国防生的做法,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2 任职培训实践平台少

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由于任职培训周期较短,课程安排较多,相关实践平台较少。学员队的自我管理只是能力锻炼的一部分,学员们对管理方法的掌握、培训课程的理解需要更多实践的锻炼,但是现有的培训课程往往停留在理论阶段,相关操作课程不是没有就是课时太少。

2.3 教学计划的制定过于仓促,不够科学

各军校针对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未来的岗位需求制定量相应的教学计划。但是有的只是停留在普及教育阶段,有的只是重复搞体能、队列等一些共同训练的科目,还有的只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

3 提高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培训质量的对策措施

3.1 针对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求知欲望高,面临实际困难多,积极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施有效教育管理

一是开展入学教育,调动内动力。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任职培训具有职业教育属性,培养的目标针对某一特定军事技术职业岗位群。由于学制有限,短时间内保证每个学员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实施正规化管理,浓厚宽松的学习氛围,尽快形成规范的学习生活秩序。

二是确立良好队风,狠抓整合力。学风建设是学员队管理的灵魂,对于促进学员队正规化管理和牵引学员队全面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任职培训学员特点,认真研究确立以“用心学习”为主题、以“遵章守纪”为主线的学员队队风,在教育引导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三是竭力排忧解难,增加感召力。参加提干任职培训的学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一定的守纪自觉性,因而对他们的管理不宜强迫命令,而应多讲道理,明确要求。加强与学员的联系,了解学员,帮学员之所需,为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针对学员惯于自我管理,条令意识较强,加强日常作风纪律养成,实施有效行政管理

一是把握宽严尺度,坚持人性管理。管理学员应做到宽严相济,而最难把握的是宽严的尺度。一切办法、措施、要求既符合院校规章制度,又符合学员实际,合法合情,恰到好处,绝大多数学员能接受做到,就是适度。

二是选准各级骨干,倡导自主管理。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学历层次较高,文化素质领悟能力较好,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其中部分学员在部队基层担任过班长,具有一定的基层管理经验。通过把这部分学员提担任学员队的各级骨干,使他们从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

三是加强党支部建设,依靠组织管理。及时成立党支部,将管理工作纳入党支部工作范畴。采取合成编班的形式,打破来自各大单位的原来建制和区域进行编配,落实好基层党支部七项生活制度,探索推出“微型党课”活动,使学员的党员意识不断增强,在民主、融洽的氛围中循循善诱,培养学员团结和谐的集体意识。

3.3 针对学员业务技术强、组织指挥弱,注重指技合一素质拓展,实施有效学习管理

一是密切与教员联系,用好课堂讲台。做好学员入学时的摸底工作,主要是专业对口率、专业背景、学历情况、在原单位的任职情况,要着重弄清哪些学员文化基础薄、专业基础差等情况。

二是充分挖掘学员资源,搭建学习平台。大学生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学员都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较丰富工作经验。努力开发学员资源,有效实施“三个一”工程。通过活动开展,增进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锻炼学员组织和表达水平,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和过硬的应变能力。

三是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活跃交流舞台。为了丰富学员的课余文化生活,要成立好学员俱乐部。学员俱乐部的活动以本队学员为基础,坚持课余、适时适度、量力而行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体育、讲座等活动,达到促进学员身心健康,促进学习的目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交流、文体活动,达到增进团结、活跃思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东升.先进战斗力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宇宁,姚文增.21世纪军事发展大趋势[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7

【关键词】军人血性;军事训练;锤塑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着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培养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血性。新时期,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官兵现实思想多变多样,血气不足、战斗意志弱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军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号角已经吹响,牢牢把握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着眼贴近实战的军事训练特点,探索军人血性锤塑的方法思路,意义深远。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筑牢军人血性之魂

思想教育是培塑军人血性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依靠理论武装为官兵“输血补钙”,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固本培元的首要法宝,使官兵领悟立场观点,掌握思想精髓,为血性锤塑注入信仰力量。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当前官兵战斗精神缺失、血气不足的实际,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军人血性培塑的“魂”来抓,运用大众传媒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富有浓郁爱国气息的军营文化;采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典型激励警示等方法,引导官兵在自觉参与、相互启迪中提高认识;借鉴外军有益经验,完善教育规章制度,培育官兵爱国主义精神。二要加强职能使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仪式宣誓、节日庆典等活动,使官兵明确职责任务,杜绝仗打不起来、打仗轮不到我的消极避战观念,增强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依托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开展解读政策、展示典型、讨论交流等价值观教育,端正当兵为打仗、练兵为打赢的价值导向。三要加强和平理念教育。“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通过采取邀请知名专家、教授集中授课,定期举办军事理论讲座、组织理论宣讲团辅导等形式,固牢和平理念的理论根基。开展“读经典、看原著”等自我学习活动,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加强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使官兵增强为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战的坚强决心。

二、依托实践任务锤炼,磨砺军人血性之本

军人血性内在靠信念支撑,外在靠实践催生。实战对抗性训练、重大军事任务等实践活动是军人血性锤炼和检验的有效渠道和载体平台。一方面,要在实战对抗训练中培育。“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实战对抗训练是和平时期针对性较强、效果明显的培育军人血性的重要手段。要不断更新训练理念,着眼一体化联合作战特点,紧贴实战要求和使命任务,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兵就苦练什么;要努力创新训练内容,重新构设新战场、新情况、新敌人,引导官兵迅速从训练状态转变到对抗状态,激发官兵灵活多变的战场谋略、激情四射的战场活力;要持续革新训练模式,基于一体化联合作战特点,有计划地开展联合对抗、体系对抗、自主对抗,坚决摒弃“各自为战”的训练模式,确保战训一致,培养官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时刻准备战斗的军人豪情。另一方面,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急难险重任务是和平时期检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准。要结合重大任务,设置野外生存、擒拿格斗、红蓝对抗等强化战斗作风的专项训练,使官兵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接受考验,经受磨练,锻造连续作战、舍我其谁的顽强作风和血性斗志;要突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化训练,在任务锤炼摔打中培养沉着冷静、果敢机智的心理素质;要自觉加强指挥决策、信息共享、兵力投送、作战保障、军兵种协同等重点难点科目的训练,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磨砺官兵处变不惊、时刻待命的战斗意志,强化担当意识。

三、加强训练作风砥砺,夯实军人血性之基

顽强的战斗作风是军人血性的外在表现,严格的训练纪律是培育军人血性的重要保证,必须以治虚强作风、治散正士气的实际行动夯实军人血性的根基。一要在严格训练中摔打。训练不严、标准不高,是导致训练作风问题的重要原因。严格出安全,严格出战斗力,在军事训练中锤塑军人血性,必须坚持训练场上一切从严要求。牢固树立训练场就是战场的观念,把军人血性锤炼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全课目、全员额,按照训战一致的要求从难从严训练,磨砺官兵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二要在日常养成中强化。官兵良好的战斗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日积月累、点滴培养。要执行好训练中的一章一法,科学处理以人为本与严格管理的关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抓训练抓管理,用铁的纪律培养官兵令行禁止的战斗作风;要练好一招一式,在训练科目、训练标准等方面严抠细训,在一点一滴中磨砺意志品质,锤炼军人血性。三要在强军文化中滋养。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人感染人的效能,要着力打造强军文化,切实用文化滋养军人血性。要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个主题,突出兵味、军味、火药味、战场味,营造军营浓厚的战斗文化氛围,并将其浓郁到战备训练、演习演练等各领域全过程;要牢牢把握民族传统文化这个源头,引导官兵通过目睹历史文物、聆听战斗历程、解读英模事迹,在学习感悟、寻根励志、举旗铸魂中,激励尚武牺牲精神,坚定献身强军实践信念;要注重发挥新媒体资源优势,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渠道,扩大文化渗透影响,让官兵在强军文化熏陶感染中滋养战斗作风和血气。

参考文献

[1]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N].人民日报,2012 -12-13.

[2] 谈志兴.军人血性及其锤炼途径探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4):24-25.

[3] 周忠坚.当代革命军人需要展现什么样的血性[J].政工学刊,2014(3):35-36.

关于军训的文章篇8

日本:幼稚园“冻得出色”奖状

日本重视教育,他们从孩子一出生就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从小就对孩子灌输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日本川崎市日光幼稚园的操场上,一群只穿着短裤的男孩和女孩在厚厚的雪地上打着雪仗。他们快乐地跑来跑去,有的孩子冻得身子发抖,但却依然不去添加衣服。孩子们为了不觉得冷,都拼命地跑着,高声地叫着。幼稚园里的孩子3岁到6岁不等,都接受着“挨冻”的训练。他们一周六天都只穿一条短裤在门窗大开的教室里上课,即使在冰雪酷寒的冬天也依旧这样。他们早上一到校就先跑上半里路,上体育课的时候最多在头上加上一顶帽子。

日光幼稚园长向外人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让日本有更强悍的一代。因为现代的孩子大都被父母过分地保护着,天气稍有不适就把孩子关在家里,让他们玩游戏机、玩电脑、看漫画书,但这样的孩子由于缺乏锻炼更容易生病。在日光幼稚园里接受“受冻”训练的孩子们都说,这样的训练使他们身体更强壮了,他们都自觉地不穿衣服,由于经常到户外玩耍,他们都变得更加快乐了。

美国:童子军徽章,锻炼生存能力

在美国《飞屋环游记》中的小主角,就是一名小小童子军,还记得他因为帮助剧中的老人以及动物朋友们,最后获得一枚宝贵勋章时脸上露出的单纯而骄傲的微笑吗?

美国童子军成立于1910年,是国际童子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美国童子军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青少年组织,会员超过400万。美国从小学到高中的男孩都可以参加童子军,按年龄分为不同等级。童子军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军事和生活技能训练,如野营、爬山、狩猎、钓鱼、野外求生、急救和社区义工服务等,每完成一项任务,学员就会获得一个独特的荣誉勋章。童子军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青少年增长课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和完善自我,成为有责任感和自立能力的公民。

童子军晋升制度由人为设置的一系列障碍和步骤组成,每个孩子都必须设法克服这些障碍,根据相关规定来制订自己的进步计划,并通过参加军训挑战某些项目的成功。

队员每前进一步都会得到及时的奖励,目的是增强自信心。“雄鹰奖章”是童子军所能得到的最高奖励级别,一旦获此奖章,会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新加坡:多吃蔬果就有奖励

新加坡推广品格和公民教育。新加坡保健促进局曾推出“多吃水果蔬菜”计划,共有82所小学参与,百德小学是其中一所。

该局曾针对三千多名中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4%的学生每天摄取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也就是两份蔬菜和两份水果。保健局希望通过“多吃水果蔬菜”计划,鼓励学生从小就养成每天摄取足够蔬菜和水果的习惯。

参与计划的学校与食堂摊位小贩合作,学生只要购买水果或蔬菜菜肴,就可获得一张印有可爱水果蔬菜图样的奖励卡。

各班级每个月将统计奖励卡总数,各年级收集最多奖励卡的班级将获得印有蔬菜水果图样的文件夹、吸铁等,作为奖励。另外,当局也给予教师建议,鼓励他们主办有趣的活动,教导学生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

10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陈文慧表示,自己本来不喜欢吃蔬菜,但是最近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多吃蔬菜水果。她说:“我上个月收集了20多张奖励卡。同学们把生菜制成沙拉,比较好吃。”

(汪新才摘自2012年11月6日《北京晨报》)

上一篇:清明诗词大全范文 下一篇:简历的写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