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范文

时间:2023-10-24 23:56:41

漂亮妈妈篇1

我的妈妈真的好漂亮!她胖胖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微笑。我的妈妈总喜欢穿牛仔裤,和一件黑色的衫子,和平底鞋,我的妈妈从来不化妆……

妈妈有一手好的厨艺,总是换着新花样做饭给我们吃。宫保鸡丁啦,酸菜鱼啦……美味连连段段。鲜嫩的鸡肉,又香又辣。土黄色的鸡肉,加上绿色的葱花,就像大地长满了小草;再放上鲜红的辣椒,就像小草上长满花朵。看上去就令人垂涎三尺。

妈妈也很严厉,每次我犯错时她不会打我,也不骂我就给我讲道理:“不说谎,改过还是好孩子……”

六年级:孟紫彤

漂亮妈妈篇2

她中等个子,弯弯的眉毛,她虽没有白白的的皮肤,没有苗条的深材,我却认为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了,她就是我的妈妈。

妈妈那孝顺的心一直陪伴着我,下雨天外公的关节炎犯了,妈妈就为外公按摩;天冷了,妈妈总将奶奶要洗的衣服拿回来洗……我五岁那年,爷爷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妈妈整天守在爷爷的床边,给爷爷端茶送水。冬天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下来,妈妈怕爷爷奶奶在乡下觉得冷,便去给爷爷奶奶买衣服。可是爷爷的肚子很大买起衣服来十分困难,妈妈却不畏寒冷,为爷爷到处寻找合身的衣服,可还是没有买到,妈妈边将她那心爱的羽绒服改做成爷爷的衣服。夏天,赤日炎炎,烁石流金,妈妈拿出了她五个月的工资,为外婆买了一台空调……妈妈为爷爷奶奶做的何止这些?她那孝顺的心一直值得我学习。

妈妈不经孝顺而且对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妈妈天资聪明,上班第一天便学会了如何拿药煎药。妈妈不怕脏不怕累,每次中药用完了,妈妈总是自告奋勇的去仓库哪,特别是夏天,仓库里总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妈妈每次拿完药,手臂上都会多了一些小红豆,妈妈从不叫一声疼。你只要有时间就为单位打扫卫生,我曾问你为何,每事做那么多事?妈妈却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了别人也给自己带来快乐。妈妈的这句话是我受益很深。

妈妈对我的教育十分严格,特别是做人。去年,我不小心将鱼缸打碎了,我没有吱声,可是若有人不知除非子莫为,妈妈一到家便问我怎么回事?我紧咬着嘴唇,妈妈用她那锐利的眼睛看着我,我低着头不敢看妈妈的眼。妈妈么脸色难看极了,厉声道;“说实话!”我听了这从未听过的“炸雷”石头开口??说了实话。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漂亮的人最重要的是外表?不!是人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外表美,内心却……只有内心美的人才是最美的,我妈妈就是美德,你说呢?

漂亮妈妈篇3

我有一位漂亮的妈妈,她的眼睛又大又亮,好像会说话。她的头发又黄又卷,好像外国人一样。

妈妈爱美,所以特别爱打扮。妈妈的头发总是在变化。有时候是黑的,有的时候是黄的,有的时候直直的像柳丝,有的时候弯弯曲曲的像方便面。妈妈最爱穿裙子。夏天,妈妈穿上裙子又漂亮又凉快。在寒冷的冬天,我和爸爸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是妈妈照样穿裙子。我真怕妈妈会冻坏了,可她总说:“不冷不冷。”妈妈喜欢去逛服装店,只要她进了那里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出来。

每次和妈妈走在路上,总有人说这位妈妈真年轻,真漂亮。这时妈妈就会露出美丽的笑容,这时我的心里也甜丝丝的。

漂亮妈妈篇4

张?琦

我心目中的漂亮妈妈应是一位坚强、要求上进的妈妈,也是一位善良、富有爱心、尊重孩子的妈妈;还是一位……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的妈妈是一位中学老师,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在我的记忆中,她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有时为了精心设计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她甚至很晚才回家,虽然疲劳,但她却毫无怨言。由于长期操劳,妈妈患有胃病。有一天早晨,她胃病发作,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妈妈的脸上滚了下来,可妈妈只是服了一些药,等稍微好了些,就坚持去上班,我和爸爸劝她请一天的假,可妈妈却说:“还有六十几个学生等着我上课呢!”妈妈不仅自己不肯休一天假,还不让学生掉一节课,记得有一学期,妈妈班上有一位同学因急性阑尾炎而住院,妈妈每天下班后都去医院帮她补课,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直到那同学病好了,回到学校上课为止。妈妈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当她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时,她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积极要求上进的好教师。

妈妈善良、富有爱心。有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街,回来时,我在路旁看见了一个乞丐,他大约五十岁左右,弓腰驼背,骨瘦如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脸又瘦又黑,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手里拿着一个破碗,带着乞求的目光向过往的行人乞讨。我仔细看了一下,原来他的右腿从膝盖往下,都被切除了,真可怜啊!我正想让妈妈拿一些零钱给他,谁知妈妈已站到了那人的面前,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放进了那个碗里,并说:“老人家,这点钱拿去买点东西吃吧,别饿坏了身子。”那老人连连作揖,并不停地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大好人。”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对我说:“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你帮助他,使他得到了快乐,同时你也会快乐。”我听后非常感动。

有一年冬天,陕西发生灾害,妈妈学校里组织捐献棉袄,中午妈妈一回到家,就翻箱倒柜,把以前的那些厚棉袄都拿了出来,我好奇地问;“妈妈,你为什么要把那些厚棉袄都拿出来呀?”妈妈说:“学校让我们每人捐献一件厚棉袄送给陕西的那些灾民们。”我疑惑地说:“那你捐那么多干什么?”妈妈郑重其事地说:“多一件衣服,就可以少让一个人挨冻啊!” 面对妈妈如此博大的爱心,我深受感动。我心里暗暗地想,今后,我也要像妈妈这样有爱心。

妈妈虽对我很严格,但却很尊重我,对我的兴趣、爱好,从不干涉。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对我的错误,她从不批评而是加以引导。记得在四年级上学期的一次语文测验中,我考了88.5,这是历史上的最低分,我感到难过、惶恐,害怕妈妈责怪我,可妈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的帮我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对我说:“我相信,我的女儿一定是最优秀的。”在她的鼓励下,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对语文学习充满了信心。

妈妈虽然头上增添了一些白发,额前爬上了一些皱纹,但她却永远是我心目中的漂亮妈妈,是我人生中的楷模,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此,我不禁高呼一声:“妈妈,我永远爱你!”

漂亮妈妈篇5

这一幕对于看过电影《漂亮妈妈》的人来说应该有些似曾相识。而那位年轻的母亲却不是巩俐,而是万选蓉。有着多年聋儿康复经验的她是这部电影的顾问,里面有许多细节正是由于经过她的指导和修改才变得更加真实而生动,以致于导演孙周在首映式上说:“没有万老师,就没有这部电影的今天。”而电影里巩俐用车带着儿子那一幕就是当年万选蓉的缩影。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万选蓉发出孩子般的笑声,指着自己办公室窗台上一辆竹编的小车说:“我特别爱买小车。那时用车推着孩子,一是为了能够和孩子面对面看清我的口型,二是为了能随时停车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万选蓉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第一代聋儿康复专家,被人们尊称为“80万聋儿教头”。今年已经60岁的她说起话来吐字清晰,且爱拉长音,如同在跟孩子细语,令人如沐春风,心里觉得暖暖的,全然不似一个“教头”。

只为那一声“妈妈”

1992年万选蓉过生日时,已经上高中的儿子,送给她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并让她在打开礼物前先读一读自己的信。信中说:“亲爱的妈妈,有一件东西,跟随我们俩已有多年,无论是上班还是上学,你总是带上我和它。当我的眼睛看到什么的时候,你就会把车子停下来,告诉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搬家的时候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惟独它,你舍不得抛弃,你说这是我说话的见证。现在,它已经安置在一个角落里面,妈妈,你想起来了吗?”万选蓉含泪打开礼物,果然是一辆小车。事隔多年,提起这件事,万选蓉依然很动情:“这份礼物和信至今还放在我家客厅的玻璃柜中,我一看到它就想起当年的情景。”

万选蓉的儿子梁小昆从小因为链霉素中毒而导致耳聋,为了让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教会小昆说话。也许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她却要和聋儿康复打一辈子的交道。

要教会一个聋孩子说话,如同要铁树开花。因为那时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循,然而,万选蓉选择了向命运挑战――只要有1分的希望,就要付出100分的努力,一定要让小昆回到有声世界。为了教会儿子利用残余的听力,万选蓉每天让他听各种声音,从自然界的声音到人们说话的声音,让他逐渐学会辨别声音。为了让他明白每个事物所代表的词,她每天用小车推着儿子,不停地说,反复说,告诉孩子语言的含义。

由于没有听力的校正,聋儿学习说话比正常人要困难得多。为了让孩子发音清晰响亮,万选蓉学习了语音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知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一本大学时的台词课教材被她翻了无数遍。说起这段经历,万选蓉回忆道:“小昆学会的第一个词是妈妈。为了教会他这个词,我反复教了两万多次。当他终于说出妈妈两个字时,我高兴得哭了。”

今天,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大学的梁小昆,已经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还通过了雅思考试,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万选蓉和她的儿子一起创造了聋儿康复回归主流社会的奇迹!

投身聋儿康复事业

儿子的失聪,使万选蓉体会到聋儿的痛苦和抚育聋儿的艰辛;儿子的康复,又使她认识到聋儿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1983年,组建中国聋儿康复中心时,给梁小昆看病的同仁医院的医生,推荐了万选蓉。他们认为,梁小昆的康复是个奇迹,是聋人不哑的成功范例。为了让更多的聋儿学会说话,1985年,万选蓉来到了中国聋儿康复中心,担任语训部主任,投入到了聋儿康复这个慈母般伟大的事业,一干就是18年。

那时,中国聋儿康复事业一片空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刚刚成立,举步维艰。如何将在儿子康复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一般聋儿适用的方法,成为摆在万选蓉面前的难题。 为此,她研究了心理学、语音学、哲学,甚至学习了一些医学知识,并将学到的理论不断在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创造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聋儿康复理论和训练方法。

儿子康复的经验告诉她,教会聋儿认识语言,尤其是一些表达抽象意义的词,一定要用生动,直观的方法,将之具体化。小昆学会“死”和“活”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小昆学会说话不久,万选蓉发现他不懂什么是“死”和“活”。这之前她已经看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书,了解只有具体、生动的东西才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为了让孩子明白“死”和“活”的区别,她买了许多活虾,让孩子放在水里玩,充分体会什么是“活”,并告诉他,这是活的。之后,她又把虾倒进煮开的锅里,虾一下子就变红了,她让孩子看到死虾一动不动的样子,说“红了,死了”。孩子看看妈妈,又看看虾,终于明白了“死”的含义,流下了难过的泪。这段经历也被电影《漂亮妈妈》采用,那句有名的台词“爸爸红了”就来源于此。

针对聋儿康复理论和语言形成的发展规律,万选蓉确定了听觉、发音、语言训练等内容,编制了舌操、唇操,研究并实施了直观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对话法等,建立了定期的家长联系,座谈,经验交流和教学观摩制度,奠定了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些方法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经她培训的2000多名教师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各省市地方的聋儿语训教师的骨干;她培训了许多聋儿家长,教会了他们对聋儿的特殊教养和康复方法;她亲自培训康复的200多名聋儿,已经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有的还上了高中和大学。

万选蓉在聋儿康复的事业上硕果累累。她主持拟订了《中国聋儿语言训练教学大纲》;她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教材,提出了艺术行为在聋儿康复中的应用,对指导聋儿语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康复教材》,获得了1988年度中国康复科研成果奖;在RI(90)国际康复会议上,她宣读的论文《一个母亲和聋孩子走过的路》,赢得了1000多名中外与会代表的热烈赞誉,《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日本《朝日新闻》都做了报道,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刊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万选蓉还主持了多部教材的编写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2000年,为了表彰她对培育人类下一代事业坚韧关爱的精神和杰出卓越的贡献,被授予“第二届内藤国际育儿奖”。今年2月25日,万选蓉60岁生日时,邓朴方评价她是中国聋儿康复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为聋儿康复事业鼓与呼

万选蓉将自己的一生总结为“一个称职的母亲,一个优秀的聋儿康复工作者,一个尽责的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她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说,“一个委员就像一棵树,后面是一片森林。60多万人里出一个全国政协委员,我们就要为自己代表的这些人尽职。”

我国目前有2000多万聋人,其中0岁-7岁的就有80万,并且还在以每年3万的速度增长。老年性耳聋、药物及意外致聋的情况比较严重。目前我国对耳聋的危害、致聋原因的科普宣传不足,人们爱耳护耳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增强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的发生,1998年,刚刚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万选蓉,将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作为自己的第一个提案提交了上去。

这项提案得到了邓朴方等16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签名支持。为了这份提案的落实,万选蓉争取到了中国残联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全力支持,并多次与经办单位沟通,与签名支持这一提案的政协委员们交流……1999年11月30日,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会签了《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规定每年的3月3日为爱耳日,自2000年起开始施行。

万选蓉认为,要做好一名政协委员,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了解社情民意,发言时不能说些官话、套话,她笑称这是永葆青春。今年大会期间,社会福利组安排万选蓉做一个关于手语规范化的发言。这是一个被公认的并不好说的题目,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既明白生动浅显,万选蓉几乎一夜未睡,查了很多资料,结合自己有限的手语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天,她在发言中介绍了手势语在语言中的地位、我国聋哑人的现状、手势语普及情况已经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同其他国家的情况做了对比,说明规范和推广手势语的重要性,建议有关部门将手语的规范问题列入研究议程。她一边讲,一边用手势语讲解“家”、“花”、“中国”。最后,她对罗干同志说:“今天,我教您一句使用频率最高的手语:我爱你。这并不是狭义的爱情,还包含亲善、友好、爱心等意思。”说到这里,她举起右手,伸出三个手指,微笑着做出了这个手势。她的讲话得到了会场内的热烈掌声,并给罗干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干同志在总结时,专门提到了这个发言,叮嘱有关部门的同志考虑这个问题。

漂亮妈妈篇6

要漂亮,不要邋遢

许多事情常常出人意料。如今,一些时尚圈内最流行的场所,竟然都是年轻妈妈们的天下。比如美容院里,明艳的、娇媚的、阳光的美女们,往往都已是少女的“升级版”了。

其实,30岁左右的年轻妈妈最是时尚的领潮人。有了自信的内涵、包容的气度、从容的心境、闲适的资本……重新审视和发掘自我,常会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奇迹。再说,年轻妈妈较之烂漫少女,物质基础似乎更牢固,许多小女孩不敢问津的顶级名牌。对她们已不是难事。

在美丽走向个性的今天,妈妈们的时尚原则也不是一成不变,深刻地自我认识后,知己知彼地装扮成“特色美人”,是不少时髦妈妈热衷的事情。

精致的生活是她们美丽的秘密。服饰的品牌以几何级数倍增,佩饰的选择是她们的万变法宝。镶钻的发卡、名贵的手表、精致的手袋,是她们有别于小女孩的标识。但她们不时也会买个可爱的手机袋、新潮的小T恤,找点快乐的童趣和纯真的少女情怀。于是,街上多了风景。高颧骨脸彰显现代感,圆型脸洋溢可爱和健康,长脸流露成熟和智慧,鹅蛋脸展露端庄和典雅……女人天生应为美丽存在,做了妈妈的人,将母性糅进未婚时代少女爱娇的那颗心。将漂亮进行到底,生活会更加美妙。

要苗条,不要臃肿

做一个时尚妈妈,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臃肿的形体。于是,不少时髦女性视生育如畏途,害怕从此与苗条永别。

好在随着健康观的发展,从孕期开始,准妈妈就不用再“填鸭式”地进食,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少油脂的科学膳食,使不少妈妈在孩子出生不久后便恢复了亭亭玉立。重要的是领悟动感美人的含义:有活力,有自信,才是美丽的。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调查发现,32岁~45岁的女士中,热衷运动的往往是苗条的。这些人一天进食热量达2417千卡,远远高于静若处子的办公室白领们1490千卡的进食热量。正是运动的魅力,使她们在燃烧热量的同时,显出有别于他人的光彩和活力。

如今。运动场上多了年轻妈妈的身影。健身房里。一年四季不懈做操的是她们;游泳池中。坚持冬泳的也多是她们。

动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最终给你健康和苗条,更在于过程本身就是美的展示和愉悦。

要平等,不要平庸

时尚妈妈不能蓬头垢面,不能体态臃肿,在这个信息时代里,更重要的是不能没有知识。

在这个长幼界限分得过清的国度里。做妈妈的,总记得自己是知识经验高于孩子的长辈,孩子在父母面前只有受教育的份。这种情形应当改观。不明智的状态是眼巴巴看着孩子成长。却忘了自己也需要成长。孩子一出世,自己就至此为止,未竟的鸿愿,今后就看孩子的了,这种想法很危险。生活是不断学习与滋养的旅程,以为自己的经验够用了,就会被一日千里的孩子嘲笑为刻舟求剑,所以,时尚妈妈永远要跟上时代。

做孩子的朋友。这句话不该是口头上的高姿态,应当是务实的行动。因为这既是对儿女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学习,对母亲来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当你学习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得到最好的“身教”。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纸张学习的你能保证自己比借助网络学习的孩子高一筹吗?

要巧干,不要苦干

一句话,要做会偷懒的聪明妈妈。像老黄牛一般地拼命苦干,固然可敬,但不高明。合理统筹时间,留心各种生活小窍门,不在添置功能更现代的家电上省钱,不在无意义的重复劳作上耗费过多时间。总之,是你料理家务,不是家务料理你。

漂亮妈妈篇7

一晃快10年了,复出的石兰还是老样子,岁月没有在她身上刻下什么痕迹。尤其是去年,听说她在上海安了家,而且已经是个快乐的妈妈了,更让人惊叹。人生的这许多变化,除了让她的眼神成熟了不少之外,也没能改变她什么。这让我产生了采访她的兴趣。

妈妈首先是女人

产后的石兰体形恢复得很好,与生育前相比几乎没有改变,话题便由此而展开了。

“我的体形恢复得特别好吗?现在好多人都是这样的吧。尤其是我身边的那些女演员,她们生过孩子以后体形恢复得也都不错。”石兰笑了笑,“不过,我在刚生完孩子以后,也觉得自己有点胖,孩子满月以后,我去珠海拍《九记饭庄》,剧组的同事一眼就发现了我体形上的变化,说我变胖了。所以,这以后,我就开始锻炼身体了。我特地去买了一部跑步机,每天早晨起床以后,跑20~30分钟,歇息一下。没什么事情的话,就去游泳,然后洗个热水澡,感觉特别得好,体形也顺利地恢复了。”

石兰是从事艺术工作的,所以她对自己的体形十分在意,不过,即使是从事普通工作的年轻妈妈也不妨借鉴一下。妈妈首先是女人,千万别把做了妈妈当作借口而懒惰哦!只要坚持运动,也许,您也能有石兰一样的好身材。

石兰产后塑身秘笈:

1、坚持锻炼,但运动量不用太大,更不宜剧烈运动。慢跑、快走、瑜珈和广播体操都是不错的项目。

2、饮食要清淡,可以适当地喝一些汤,但一定要去掉浮油。

3、喝脱脂奶,不吃甜食,不吃红肉(牛肉、羊肉、猪肉等),家禽和鱼可以多吃,以补充蛋白质。

特别提醒:石兰产后没有进行母乳喂养,所以她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取,对于需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还是应该适当地摄取一些脂肪的。

女人天生是妈妈

在荧幕上,石兰扮演的大多是性感的现代女性,印象中她似乎没有扮演过母亲的角色。

“不,1997年,我在电影《激情辩护》中演过一次母亲,而且是一个白血病患儿的母亲,很感人的。后来,那部片子获得了金鸡奖的提名。”石兰反驳我。

“那时,你还没有做母亲的经验,如何来揣摩这个难度较大的角色呢?”记者忍不住打断她。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不难的,我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且,我觉得在女人的血液中天生就涌动着强烈的母性。可以这么说,女人天生是母亲。不过,到自己真的做了妈妈,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做了妈妈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演戏的时候,会更加地从容,心里有了更多的自信。同事们说,我身上女人味更浓了。我自己也觉得,我对事情更加能专注了。现在,我可以十分愉快地坐下来看一本书,看书、看电影的时候更加容易被感动了,尤其是看见关于孩子的情节或画面,我会特别地注意,并且被它们打动。好几次,看到关于孩子的忧伤的情节,我的眼泪会忍不住地流出来,觉得那个受委屈的就是我的儿子。我想,这一点是大多数母亲的共性吧。”

做了妈妈以后,石兰减少了自己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的世界里。现在,她会在家里认真地看动画片,琢磨孩子的心态。她觉得,一个好妈妈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来重新观察这个世界,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不仅满足他的物质需求,而且贴近他的心灵。

在厦门拍《生活秀》的时候,儿子刚满一岁,石兰非常想念他,天天会打电话回家,希望听听儿子的声音,可是孩子还太小了,一拿到电话,好奇心就被吊起来了,小眼睛盯着话筒,认真地琢磨起来,愣是不发声音。石兰想儿子,天天晚上做梦都会梦见他,戏一结束,马不停蹄地赶回家,而且,以前坐飞机从不担心的她,现在一坐上飞机就会提心吊胆,生怕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孩子会受不了。

要把儿子磨练成“小石头”

不过,石兰的育儿原则却让我有点诧异,看上去温柔、随和的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有着自己坚定的原则。

“我还没有怀孕的时候,有一次在健身中心锻炼,玻璃窗外面是一个游泳池。一个外国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池边玩,两个都是男孩,大的七八岁,小的才两岁大的样子,走路还不太稳呢。妈妈坐在椅子上看报纸,俩孩子在她身边玩。小的那个很顽皮,在池边跑,啪就摔了一跤,要是中国妈妈一定会放下报纸赶去扶他。可是那个妈妈只是放下报纸朝他看了一眼,看见哥哥把弟弟扶起来了,就冲他们说了句什么,然后继续看报纸。过了一会儿,弟弟又跑了起来,啪地又摔了一跤,又在哥哥的帮助下站了起来,妈妈还是没有起身。后来,弟弟第三次摔倒了,这次他自己爬了起来,而且,有趣的是,他再也不乱跑了,乖乖地和哥哥一起在妈妈身边玩。我特别受触动。”

“可是中国妈妈就不一样了,别人的事情我管不了,我自己的孩子我可得管好了。”

怀孕的时候,石兰希望生个女儿,可以给她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成个洋娃娃。后来知道是个儿子,当然也很喜欢。

2000年的10月9日,石兰在上海的长宁区妇幼保健医院升级做了妈妈,考虑到自己三十几岁了才生第一胎,还是剖腹产更安全。手术结束后,医生把孩子抱到她的眼前,孩子生下来皮肤就很好,五官很干净,手术台上的石兰开心极了,她是笑着离开产房的。

石兰最遗憾的是她没能进行母乳喂养,产后,她的很涨,奶水呼之欲出,可是小宝宝怎么吸,奶水也吸不出来,后来,几乎要吸破了,奶还是出不来,只好打了回奶针。不过,吃牛奶长大的小宝宝身体很健康,石兰也就放心了。

石兰给儿子取了小名叫小石头,大名黄秋石。她不仅给孩子取了个男孩子气很强的名字,还希望孩子能长成一个坚强的小男子汉,所以,虽然孩子很小,可是如果调皮了,妈妈可不会纵容。

夏天的时候,小石头洗完澡不愿意穿衣服,怎么说道理他都不听,还跟妈妈闹了小脾气,在浴室里大哭了起来。妈妈可不吃这一套,把光着身子的小石头留在浴室里,不理他了。奶奶想来帮忙,被妈妈劝走了:“他不想穿,你就别管他。”别看妈妈平时甜蜜蜜的样子,讲起原则来,奶奶也没了办法,小石头看看情形不对,哭了一会儿,就乖乖地投降了。

小石头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姑姑个个都爱他。所以,石兰对小石头的教育问题总有一些担心,爷爷、奶奶都喜欢小孙子,孩子越长越大,教育问题越来越多,两代的分歧一定会越来越大,而且,妈妈还要常常出门去拍戏。为此,石兰已经想好了办法,到小石头两岁的时候,就找一家托儿所让小石头“上学”去。让他早点体会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谁让他是小小男子汉呢。

小石头大事记:2001年10月9日,小石头满周岁了。就在10月8日的晚上,他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小石头会走路了。妈妈在激动之余,拿出影集给小石头看,问他:“爸爸呢?”小石头准确地指了出来,妈妈又问:“小石头呢?”小石头也准确地指了出来。你看,一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存在了,爸爸妈妈可别小看自己的小宝宝哟,虽然他还不会说话,可是,已经在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了。

小石头的优点:睡眠好,三个月起夜里就不怎么哭闹了;

身体好,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病,据说,这是因为妈妈在怀孕时心情特别好的缘故。

小石头的缺点:洗完澡不爱穿衣服,不过,妈妈教育过以后,现在就不再闹了。

漂亮妈妈篇8

从幼小时的重度失聪到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的硕士学位,并考上该校的博士研究生班,梁小昆走过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道路。成功的背后,是母亲万选蓉执著的付出。这位追求完美的现代母亲,就是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的顾问和原型。她用自己超常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坚定地让孩子康复成功,融入主流社会。风雨兼程的路上,这对从不向命运低头的母子,不断地创造着奇迹……

让儿子走进有声世界坚持是母亲的“密匙”

1981年6月3日,对万选蓉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北京同仁医院对她儿子的病情作出权威诊断:“听力110分贝,属于神经性耳聋,重度失聪,康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万选蓉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许多个夜晚,她被噩梦惊醒,凄楚地望着身边的孩子,泪如雨下。小昆7个月大的时候,因生病去医院就诊,医生给他用了链霉素。当时,她和丈夫什么也没察觉。可小昆直到4岁了,始终不会说话,他们才焦急地抱着孩子到处求诊,直到这次确诊。

万选蓉不甘心,依然执拗地往返于各家医院,希望能找到救治的方法。一天,北京同仁医院的邓元诚教授告诉她,聋人可以学会说话,万选蓉的心猛地跳了起来――定要让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邓教授的建议下,万选蓉给小昆配了助听器,小昆终于有了一点若有若无的听力。

那时,万选蓉在徐州市少年宫上班,她把小昆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就教小昆说话。“小昆,叫‘妈妈’!”小昆呆呆地看着妈妈,没有任何反应。万选蓉连比带划地说:“小昆,叫――妈――妈――”小昆似懂非懂地望着她,含糊地应道:“恩恩。”“不是恩恩,是妈――妈――”“恩恩――”几天下来,万选蓉教得筋疲力尽,小昆仍然没有起色。千百次教说“妈妈”毫无效果,万选蓉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小昆见状,心疼地伸出小手抹妈妈的眼泪。

万选蓉冷静下来,她想明白了,要小昆开口说话,必须闯过两关:一是让他明白“说”是什么意思;二是让他学会看口型,读懂每个口型的意思。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万选蓉在家里的每个物体上写满了小字条:门、瓶子、盘子……推门的时候,指着门上的字条,说“门”;推开的时候,就一边比划,一边说“推”,以此强化小昆对“说”的认识。小昆渐渐地明白了,原来世界这么奇妙,每件东西都有自己舯名字,小昆对“说”也就热爱起来了。

要学会看口型,必须先学会每个音_的发音口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音的口型差别并不太大,要靠舌头、声带、鼻子的配合才能掌握,小昆学起来异常吃力。为让小昆发准音,几乎每个音,万选蓉都要示范成千上万次。

为了教会儿子“白”的意思,她在自己的脸上抹上面粉。为让儿子明白“死”的意思,万选蓉就把一些活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里,让小昆尽情地玩耍这些自由游动的虾,体会“活”的意思。接着,万选蓉把部分活虾放进热水锅里,虾死了,变红了。小昆好奇地望着变红的虾。指着瓶里的活虾问妈妈怎么回事。万选蓉告诉儿子,瓶里的是“活”的,红了的是“死”了。虾死了!小昆难过地哭了。此后。只要万选蓉一闭上眼睛,告诉儿子自己“死”了,小昆就会“哇哇”地哭,连忙扒妈妈的眼睛,摇妈妈身体。“死”的意思,他懂了。

在摸索中,万选蓉为小昆编了唇操和舌操,让小昆每天练习,以加强唇、舌的灵活性。

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一天晚上,朦胧的灯光下,厨房里的万选蓉突然感到身体像被电流击中了一样,她分明听到小昆发出一声清晰的“妈妈”!转眼望去,门边的小昆正用小手指着橱柜里的饼干,期盼地望着她。万选蓉激动地指着饼干向儿子示意,小昆点点头清晰地说:“妈妈。”为确定儿子是否真的懂了这两个字的含义,万选蓉又拿来了自己的相片,指着问他:“这是谁?”小昆清晰地回答:“妈妈!”

万选蓉猛地一把抱起了儿子,亲了又亲,泪如雨下!尽管只是两个字,可是万选蓉分明看到了希望,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儿子带到有声的世界里!

然而,一切仍是那么艰难:小昆的名字已经教了半年多了,可是小昆总是读为“粱小风”,无论万选蓉怎么纠正,始终如此。无奈的万选蓉找到有关的专家,专家说不出所以然,建议万选蓉接受现状,把孩子改名为“梁小风”,万选蓉当然不同意。

多少个不眠的深夜,万籁俱寂之际,万选蓉依然在台灯下,一遍一遍地和儿子对着口型,教儿子说话……

一年后,当万选蓉领着小昆再次去医院找专家诊治时,专家一字一句地问小昆:“你是谁?你到哪里来了?”小昆盯着他的口型,清晰地回答:“我是梁小昆,我来到医院。”“谁领你来的?”小昆又清晰地回答:“妈妈!”专家叹服了,激动地对万选蓉说:“你让铁树开了花!”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北京市中小学生朗诵比赛上,小昆朗诵了诗歌《妈妈》,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热泪盈眶。那次比赛小昆获得了一等奖,为他今后树立自信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诗歌是那段时间母子俩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写照:

天上的星星/好奇地眨着眼睛/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发音/啊,哦,呃,啵,坡,摸/楼上的灯光陪伴着满天的星星/妈妈一字一句教我说话/人,口,手,马,牛,羊/台灯下,一束手电筒的灯光照着妈妈的嘴唇/那是妈妈在教我说话的口型――梁小昆/早晨,中午,晚上,我反反复复地练习发音/我的舌头练疼了/嘴练干了/我终于掌握了说话的钥匙/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清楚地说出――/“妈妈”这两个字时/妈妈高兴得哭了/紧紧地把我抱住/我会说话了/我会说话了/我回到了有声世界

小昆的语言能力震撼了许多失聪孩子的父母,他们纷纷找上门,满怀希望地向万选蓉这位成功的母亲取经。万选蓉笑着告诉他们,唯一的经验就是:坚持,再坚持。

人们哪里知道,为了儿子,万选蓉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她有一副女中音的好嗓子,可由于长期操劳,她的嗓子出现疾患,声带变得肥厚,她再也唱不了“女中音”了。但是,为了儿子,她不后悔。

聋儿打电话看电视让他融入主流社会

万选蓉的家庭是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丈夫和大儿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万选蓉希望小昆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融入主流社会。上学,是儿子社会化的第一步。万选蓉希望儿子过正常人的生活,她决定让小昆读正常的学校。

求学的过程是令人心酸的,万选蓉

带着小昆走遍了离家较近的几所小学,学校的反应都是:“聋人人正常学校,不可思议!”万选蓉耐心地说明,据理力争,好不容易说服了一位教导主任。主任跟着她来到操场,大声喊:“梁小昆――”可是,草地上的小昆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主任不等着急的母亲再分辩,摇摇头走了。

机会终于来了,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招收特长生,万选蓉带着儿子找到学校的领导。当着几位领导的面,小昆伸展开小胳膊小腿,卖力地跳起了舞。平时几分钟就表演完了,可是那天,小昆却足足跳了半个小时,直累得满头满脸都是汗才停下来。几位领导笑着点了点头。出门以后,万选蓉心疼地问儿子:“怎么跳了这么长时间哪?”小昆附着妈妈的耳朵说:“我怕跳的时间短,老师不要我。”万选蓉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在母子共同努力下,小昆终于被少华街小学录取。

老师为小昆安排了最前面的座位,以便他能听得清。然而,面对陌生的环境,小昆很不适应,不标准的发音常招来一些孩子起哄、嘲讽。几天后,一次放学回家,小昆委屈地哭了,对妈妈说:“小朋友都笑话我。妈妈,是谁给我打针,把我耳朵弄聋的,我要找他算账……”万选蓉为小昆擦去眼泪,告诉他:“医生给你打针是为了给你治病。你不要怕别人笑话,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谁也不会再笑话你。”泪流不止的小昆使劲地点了点头。

7月的一天,万选蓉走在大街上,远远地就有一位老师跟她打招呼:“真没有想到,小昆期终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名……”万选蓉幸福地笑了。要知道,这位老师以前可是不主张小昆入学的。

此后,小昆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上的成绩,并没有让万选蓉满足,她深知走出无声的世界对小昆来说只是第一步,如何走人大千世界才是关键。

有一天,小昆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万选蓉忙问:“怎么啦?”小昆难过地说:“同学们在追看电视剧《西游记》。我看不懂电视,插不上话。他们都不和我玩……”万选蓉意识到,要让小昆真正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全方位地融入这个开放的社会,他必须掌握与外界沟通的两种方式――打电话和看电视!这对健全人来说是极普通的事,可对聋儿异常艰难,万选蓉却下定了决心。

小昆能与周围的人沟通,除了借助助听器带来的一点点听力,还要加上对口型的辨识。而打电话时根本无法看见对方的口型,小昆对此没有信心,甚至产生畏难心理。记得第一次通话时,万选蓉对着电话说:“小昆,你好,我是妈妈……”电话那头的小昆却拼命地喊:“我听不见,我听不见,我什么也听不见……”“你等我把话说完,你再说话呀……”“妈妈,我什么也听不见……”第一次试验,以心急火燎的失败而告终。

几次试验失败后,万选蓉静下来仔细分析原因,认为必须让小昆先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自信。万选蓉有了主意,她事先将通话的内容写在纸上,然后交给小昆演练。这以后,每次下班回家,万选蓉都特意跑去传达室和小昆通一次电话,让小昆开门。半年过去了,小昆终于学会了打电话。

看电视新闻节目甜情形也类似,小昆只能看到电视里的口型而听不清声音,而且,由于长期在母亲的陪伴下学说话,小昆最熟悉的是母亲的声音。万选蓉做起了“同声翻译”,一句一句地“翻译”给小昆听。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母子共同的课堂。小昆终于掌握了这两项融入主流社会必备的“技能”。

梦想成真漂亮妈妈让儿子自由飞翔

为了让小昆完全融入社会,万选蓉想尽办法让小昆多与人沟通。那时候,她带着孩子去商场、去公园,口袋里都会装着几块糖。遇到合适的路人,她就会主动说明情况,让陌生人问小昆问题,答对了就奖励一块糖。小昆总会用清脆的声音作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梁小昆,今年8岁,我喜欢‘阿童木’……”在母亲的引导下,小昆的性格一天天开朗起来。

有了正常人的“技能”,还需要有正常人的心态。万选蓉在孩子面前始终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从不将困难情绪带给孩子。她用自身的行动向儿子传递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她相信,只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一次,音乐课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小昆在妈妈的钢琴伴奏下,练了无数次,听起来还是像在“说歌”。唱歌是聋儿的弱项,万选蓉则微笑着鼓励儿子:“你大胆地唱,开始会有人笑,但你要认真地唱完,就没有人笑你了。”小昆鼓足勇气参加了考试。果然,真像聪明的妈妈说的那样,一开始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小昆认真地唱完了,同学们安静了,老师掉泪了……

直到现在,闲暇时小昆非常喜欢到卡拉OK厅尽情地歌唱,他幽默地对朋友说:“唱RAP(说唱歌曲)你唱不过我,这可是我的强项!”

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小昆成长为阳光少年。

高中时,学校举行军训忙报表演,小昆被选拔参加少林拳项目。不料连长看到小昆戴着助听器,担心他听不见哨声,影响团队成绩,拒绝小昆参演。小昆很不服气,去找团长:“你知道《残疾人保障法》吗……”团长了解情况后连声道歉,小昆第一次“维权成功”,为自己争得了机会。表演最后成功了。万选蓉对儿子的这一做法非常赞许。她知道,自信的儿子已经长大了。

2000年,以万选蓉母子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漂亮妈妈》在全国公映,一系列的鲜花和荣誉纷至沓来。“妈妈,我是你的成果吗?”有一天,小昆狡黠地问妈妈。万选蓉一愣,觉得儿子提的问题很有深度。思考片刻后,万选蓉回答:“你是你,妈妈是妈妈,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你是妈妈的儿子,妈妈爱你,更希望你独立。”儿子眨眨眼说:“嗯,我主要想考你真不真实。现在看,你是真实的。”从那以后,万选蓉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注重他的个性发展。她告诫自己,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更应远离功利的色彩,让他自由飞翔。

小昆的确长大了,像许多青年一样,在生活的磨炼中寻找人生的方向。高中毕业时,他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就读货币银行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都工作过,又去了法国巴黎进修培训。在法国,他穿着皮夹克,靠在异国公园的一棵大树旁,一脸迷茫。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吗?小昆越来越觉得方向不对。

梁小昆很小就喜欢摄影,曾用家里的第一部相机给母亲拍过一张照片,效果不错,后来成了一家报纸报道万选蓉时的配文图片。上大学后,他有空就背着相机出去转悠。“那时我最喜欢拍人,从来都是隐蔽地拍,想捕捉最真实的面孔。长椅上翘首期待的老人的背影,你可能觉得他孤单,可我却读出他的幸福――有人可以等待,多么美好;穿着中国式绿短袄的巴黎女孩,是我在地铁遇到的,她喜欢中国、崇拜……”在摄影中,小昆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2005年,小昆第一次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在EPSON影艺坊展出“我爱你”系列《藏・大爱》。作品里,小昆拍摄了100多个藏族同胞,每个人都用手语在说,我爱你。那些画面真实淳朴,承载了太多的爱。小昆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心中的爱、人间的大爱。给母亲,给许许多多的人……

2006年4月,小昆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时,又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什色夜城》,获得广泛好评。2009年,小昆还在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摄影展……他终于实现了妈妈的愿望――活出自己的精彩。

2009年6月,小昆从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理论博士研究生班。采访中,笔者一直被这对母子深深感染。小昆温厚而谦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很难想象他曾是一个重度失聪的聋人。“一次医生给我检查口腔,我让医生摘下口罩,说我要看他的口型,医生不解地问‘我的口型有什么好看的?’”小昆幽默的谈吐也让笔者看到,如今的小昆完全地回归了主流社会。

而一生都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的万选蓉,不仅成功地培养了小昆,还将她的母爱惠及许许多多的聋儿。因为深知聋儿的痛苦,为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万选蓉做全国政协委员时,她的第一个提案就是“爱耳日”,2000年最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支持,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小昆曾身着黑色西装,与母亲一起出席央视为6000万残疾人举办的“同一首歌”公益晚会。

上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范文 下一篇:网络好听的名字范文